DB21∕T2060-2013鲟鱼流水养殖技术规范

合集下载

鲟鱼高产养殖技术

鲟鱼高产养殖技术

鲟鱼高产养殖技术作者:李波饶瑞贺兵阙有清来源:《新农业》2021年第07期鲟鱼因为其营养丰富、肉质鲜嫩,养殖过程中病害不多,养殖管理便利,表现出较高的经济效益。

因此,近年来被很多养殖户所选择,养殖规模也日益增大。

本文笔者结合实际研究,针对鲟鱼高产养殖技术展开了分析。

1 幼鱼驯养1.1 池塘准备选择圆形池当驯化池,放入鲟鱼幼苗之前需要高锰酸钾进行浸泡消毒,用量为30毫克/升,随后将池体用清水反复冲洗。

选择喷管注水模式,在驯化池内用PVC管,挖孔合理控制深度,将其维持在40~50厘米,同时在排水位置安装好相应的拦网。

最后选择增氧泵将氧气通过送气管输送到池底。

1.2 驯养期日常管理驯化阶段需要密切关注池内水温,尽可能控制在18℃左右,随着时间推移,慢慢提高水流量以及增氧量,第一时间对池内的食物残渣与死苗予以清理。

间隔2天左右选择5%氯化钠溶液对池内实施消毒,避免鲟鱼感染水霉病,确保水体干净清洁,水温稳定,定期对池底排水口实施检查,确保排水口通畅,防止水质恶化。

2 饲养管理2.1 饵料投喂选择优质原料进行饲料拌合,常见的原料包括鱼粉、小麦粉、玉米蛋白粉、啤酒酵母粉、鱼油、复合维生素以及复合微量元素等。

在鲟鱼养殖前期阶段,应尽量使用直径2~3毫米的颗粒拌合饲料,饲养中期阶段可以选择直径在3~4毫米的颗粒饲料,后期阶段则需要选择直径5毫米的颗粒饲料。

饵料投喂时需注意,每天投饵量一般需要控制在鲟鱼体重的2%~4%,结合鲟鱼实际生长状况、当天天气、水温、水质等因素对投喂量予以合理调整,如果天气较为闷热且水温较高时,需减少投饵量。

投喂时可选择清晨日出前及傍晚日落后、夜晚23点时进行投喂。

投喂后需注意观察鲟鱼的进食情况,比如30分钟之后查看是否存在剩饵,进而合理确定下次的投饵量。

另外还需记录鲟鱼的饲料消耗量来判断分析其是否处于正常生长状态,进而采取有针对性的饲养管理措施。

鲟鱼通常在池底进食,投喂饲料的过程中如果发现饲料漂浮,可选择鱼网轻轻拍打让其沉底。

鲟鱼鱼苗流水培育基本操作流程

鲟鱼鱼苗流水培育基本操作流程

鲟鱼鱼苗流水培育基本操作流程作者:曾国祥来源:《农家科技下旬刊》2017年第03期一、苗种培育前的准备工作1.洗缸洗缸步骤:a 玻璃钢中央插管,引水管等统一收集刷子擦洗,消毒洗净后备用;b 缸内应盛有至少缸体 1/4的水,用拖帕绕缸壁缸底来回擦洗数次,放掉脏水;c 用擦布逐一擦遍缸壁和缸底,清水冲净;d 泼洒现配的高锰酸钾溶液或一定量的二氧化氯,对缸体消毒10分钟左右,再用拖帕擦洗一遍,清水冲净,有污点的地方,用擦布再次擦洗掉,清水再次冲洗净后,可以进水。

2.消毒一般网具可用浓度为20mg/kg的硫酸铜溶液或浓度为50mg/kg的高锰酸钾溶液、20mg/kg 的聚维酮碘溶液、浓度为100mg/kg的福尔马林溶液、浓度为5%的食盐水,有效碘20%计,按1:2000~3000倍水稀释后等浸泡半小时以上,木制或塑料制品的工具,可用5%的漂白粉溶液消毒,洗净后方可使用。

车间过道每天至少用浓度为50mg/kg的高锰酸钾溶液消毒一次以上,并于车间门口处准备消毒池和手上消毒用水(定期更换)。

二、苗种培育1.饲料投喂进水花时,进行调温,并用1.5%~2.0%的食盐水浸泡消毒5~10分钟。

后经5-7天的暂养,约60%的鱼苗卵黄吸收完后,开始投喂外源性饲料。

初期投喂蚯蚓浆+剁细的水蚯蚓+免疫多糖+维C,各添加量视具体情况而定,分两次投喂,时间间隔15分钟左右。

待鱼苗长至3cm-4cm左右便可开始投喂微粒饲料(可用升索开口料或进口开口料),采用逐渐增加微粒饲料投喂次数,相应减少活饵投喂次数的办法,直至取消活饵投喂,要注意微粒饲料的粒径必须适应鱼苗的口径,此转食过程需5-7天,水温控制在140C以上为宜。

2. 日常管理(1)暂养期间主要是调整好水质和放养密度,水体交换量控制在1-2小时1次;至开口摄食外源性饵料时,交换次数控制在1小时1次;至转食结束时,控制在1小时1-2次;在鱼种培育及成鱼养殖阶段,保持在1小时2-3次,溶氧保持在6mg/L以上为宜。

鲟鱼鱼种培育技术

鲟鱼鱼种培育技术

鲟鱼鱼种培育技术作者:刘晓娜,梁佳宁来源:《河北渔业》 2013年第12期刘晓娜1,梁佳宁2(1.易县水产管理中心,河北易县074200;2.张家口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河北张家口075000)近几年,易县鲟鱼养殖发展很快,但是鲟鱼苗种都由外地购进,成本较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鲟鱼养殖的发展。

为促进本地鲟鱼养殖,2013年初,我们在丰易鲟鱼养鱼场进行了鲟鱼鱼种培育试验,所用水花是从北京水科院引进的西伯利亚鲟,3月15日,共购进水花60万尾,经过78d的养殖,培养鲟鱼鱼种44万尾,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1准备工作该场建有彩钢结构鱼种培育车间3个,面积约1000m2,培育用玻璃缸160个,每个缸直径2m,高50cm,每个缸面积约3m2。

培育用水为地下水。

从3月10日开始,将玻璃缸刷洗干净注满水,用0.3mg/L浓度的二氧化氯浸泡,其它用具也消毒洗净备用。

车间地面全部泼洒30mg/L高锰酸钾溶液消毒。

13日,放掉缸中的水,用清水将缸冲洗干净,14日,注水备用。

2水花暂养3月15日水花运到后,在投放前先进行调温,将装有鱼苗的氧气袋用清水冲洗后,放入培育缸中浸泡10~15min左右。

打开氧气袋,将鱼苗随水投放入缸,放养密度每个缸10000尾。

此段时间,水流不需太大,水体交换量控制在1次/h,养殖水温在14~18℃,不需投喂饵料。

培养室保持较暗光线,利于鱼苗生长,待大部分的鱼苗卵黄吸收完、鱼苗后肠的色素栓完全排出体外的占到一半后,开始投喂饵料。

此暂养期在7d左右。

3投饵3月23日,开始投喂开口饵料,开口料投喂水蚯蚓浆,投喂前将水蚯蚓冲洗干净,用2%~3%的食盐水浸泡5min左右,用菜刀剁碎滤去血污,加适量盐水及少量大蒜水搅拌均匀。

投喂前水流不能调成旋转状,用小碗打取一定量处理后的碎蚯蚓于小盆内兑水,绕缸画圆泼洒投喂,每天投喂7次,每次投喂以水蚯蚓在整个池底均匀分布,1~1.5h吃完为宜。

要确保鱼苗能够吃到足够的食物。

鲟鱼养殖技术介绍

鲟鱼养殖技术介绍

鲟鱼养殖技术介绍(二)庭院养殖利用房前屋后的空闲场地,开挖长50米、宽4米、深0.5米的长方形水泥池,上覆盖简易钢架塑料大棚,在池的中间搭建一跳板式人行过道,配备充气泵并连接充气石,将充气石均匀布入池水中,打一口深20米左右的手压井,最好同时设置一小水塔,用小水泵取水,水温一般可保持在16℃左右,可以起到夏天降温、冬天保温的作用。

具体养殖方法与静水养殖方法相同。

(三)池塘养殖1.养殖池塘条件(1)面积和水深一般适宜的池塘面积为5~15亩,水深为2.5~3米。

(2)土质和底质池塘土质以黑壤土最好,因其黏度和通气性比较适中,有利于保水和有机物分解。

塘底要求平坦,底质少淤泥,淤泥层控制在10厘米以下,以利于水质调控。

(3)水质要求池塘应靠近水源充足的地方,水质清新无污染,以保障养殖过程中进水需要。

水源溶氧应在5毫克/升以上。

(4)配套设施必须具备完善的进排水设施,配备水泵及增氧机,设立5~10个饵料台,以及养殖过程中必需的其他设施、设备、工具等。

2.池塘的修整和消毒饲养前需对鱼池进行清整,然后再使用药物清塘,一般采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清塘。

3.鱼池注水和施基肥清塘后,在鱼种下塘前一周左右放水进池,注水时必须在进水口用密网过滤,严防野杂鱼随水混进池中。

在鱼种下塘前3~4天,每亩可施入粪尿200~250千克,或畜禽粪400~500千克,将肥料进行无公害化处理发酵后,对水搅匀后全池泼洒。

化肥每亩可用氮肥和磷肥各5~7.5千克,对水溶解后,全池遍洒。

4.幼鱼放养选择优质鲟鱼种,按不同规格确定合理的放养密度。

混养时,应选择滤食性鱼类(如鲢、鳙),不可搭配与鲟鱼争饵的种类。

放养时先取几尾鱼“试水”,即先放几尾鱼,1~2小时后如无不良反应再将鱼种用2%~3%食盐水浸泡10分钟左右后放入。

5.饲养管理(1)投饵管理鲟鱼养殖饲料应以配合饲料为主,其营养标准为:蛋白质40%左右,其中动物蛋白占15%以上,脂肪9%左右,碳水化合物30%左右,以及适量的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等。

鲟鱼养殖技术要点

鲟鱼养殖技术要点

鲟鱼养殖技术要点一、引言鲟鱼是一种珍贵的淡水鱼类,具有高营养价值和观赏价值,在市场上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为了能够成功养殖鲟鱼,养殖者需要掌握一些关键的技术要点。

本文将介绍鲟鱼养殖的技术要点,帮助养殖者进行有效的养殖管理。

二、水质管理鲟鱼对水质要求较高,因此水质管理是鲟鱼养殖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以下是一些水质管理的要点:1.水源选择:选择清洁、无污染的水源,避免水源中含有有害物质或过多的杂质。

2.水质监测:定期监测水的温度、溶解氧、PH值等指标,确保水质符合鲟鱼的需求。

3.水体通气:保持水体中的氧气充足,可以通过设置水泵、增氧机等设备进行通气。

三、饲料管理合理的饲料管理对于鲟鱼的生长和健康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饲料管理的要点:1.饲料选择:选择适合鲟鱼的专业饲料,根据鲟鱼的生长阶段和体重给予合适的饲料。

2.饲料投喂:根据鲟鱼的食欲和生长情况,合理投喂饲料,并控制饲料的投喂量,避免过度投喂造成浪费和污染。

3.饲料消化:观察鲟鱼的食欲和排泄情况,及时调整饲料种类和投喂时间,确保饲料的充分消化。

四、疾病防控鲟鱼养殖过程中,疾病的防控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疾病防控的要点:1.疫苗接种:定期给鲟鱼接种疫苗,增强其免疫力,降低疾病感染的风险。

2.疾病监测:定期检查鲟鱼的身体健康状况,观察是否出现异常症状,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

3.环境卫生:定期清理养殖场的废弃物,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和卫生,减少病菌滋生的机会。

五、水温控制鲟鱼对水温的要求较为严格,恰当的水温控制对于鲟鱼的生长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水温控制的要点:1.水温监测:定期监测水温,确保水温始终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2.加温措施:冬季或水温过低时,可以采取加温措施,如设置加热器等设备进行加温。

3.降温措施:夏季或水温过高时,可以采取降温措施,如增加水流、增加水体的通风等方式进行降温。

六、养殖密度合理的养殖密度能够保证鲟鱼的生长和健康。

以下是一些养殖密度控制的要点:1.确定合适的养殖密度:根据养殖场的空间以及养殖者的经验,确定合适的养殖密度,避免过高的密度导致鲟鱼争食和压力增大。

人工养殖鲟鱼的技术要点

人工养殖鲟鱼的技术要点

人工养殖鲟鱼的技术要点学习人工养殖鲟鱼这么久,今天来说说关键要点。

首先呢,鲟鱼对水质的要求那叫一个高。

我理解这就像我们人对空气的要求一样,如果空气中满是灰尘和污染物,人肯定受不了,鲟鱼对于水质也是这样。

水必须得清澈,溶氧量要充足,而且pH值得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大概7到8之间。

我之前就困惑过,这溶氧量到底多少才算充足,后来查了好多资料才知道,每升水大概5毫克以上就比较靠谱。

对了还有个要点,水温也是个大问题,不同品种的鲟鱼对水温要求有点小差别,但大体上15 - 22度是比较合适的,就像我们人觉得20多度既不冷也不热特别舒服一样。

再有就是饲料,这个可得好好说道说道。

鲟鱼在小的时候呢,可以喂一些浮游生物之类的天然饵料。

我总结喂的时候可不要一股脑全倒进去,要根据鱼的数量和大小控制量。

长大一点就得喂专门配制的饲料了。

在这过程中我也遇到过困惑,就是有时候鲟鱼不爱吃饲料,我开始还以为是饲料有问题,后来才发现是投喂的规律不对。

像我们人吃饭也得按时按点,鲟鱼也一样,一天喂个两三次固定好就很重要。

除了水质和饲料,养殖的密度也得拿捏好。

不能太密,不然就像人住的地方特别拥挤,空间太小就会出现各种问题。

我记得我刚开始养的时候,就想多养几条多赚点钱,结果密度太大导致有些鲟鱼病恹恹的,后来才明白合理密度的重要性。

关于学习人工养殖鲟鱼的技巧呢,我觉得多观察特别重要。

每天看看鲟鱼的状态,就像我们每天照镜子看看自己状态一样。

如果发现有的鲟鱼游动不积极呀或者身体有异样,就要赶紧找原因。

再一个就是多记录,像每次换水的时间啊,投喂的量啊,鲟鱼的生长情况等等都得记下来,方便以后总结经验。

在学习资料上,《鲟鱼养殖技术大全》这本书很不错,网上也有很多专门的养殖论坛,可以和其他养殖户交流,他们分享的一些实战经验特别有用。

我也知道自己在这方面还有很多要学习的,但是我会不断努力把鲟鱼养得更好。

还有就是鲟鱼的疾病防治。

得像预防我们自己生病一样预防它们生病。

鲟鱼河水养殖技术

鲟鱼河水养殖技术

鲟鱼河水养殖技术王爽 100214230前言:我国鲟鱼主要采用网箱、流水池进行养殖,而流水池养殖所用水源多数用地下水、山泉水,用河水进行养殖的报道较少。

2005 - 2007 年安顺市高原冷流水珍稀鱼类养殖基地利用打帮河的河水进行鲟鱼养殖,按照贵州省特种水产工程技术中心提供的《鲟鱼流水养殖技术规范》进行了3 年的养殖技术推广示范,总结了鲟鱼河水养殖技术。

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1. 1. 1 鱼种试验用鱼种系贵州省特种水产工程技术中心提供的杂交鲟,规格7~15 cm。

1. 1. 2 饲料养殖用饲料为北京友谊饲料,苗种阶段营养成分:粗蛋白≥45 % ,粗脂肪10 % ,粗纤维≤3 %, 总磷1. 5 %~3. 0 % ,钙0. 5 % , 赖氨酸≥2. 1 % ,粒径为1. 0 mm、1. 5 mm、2. 5 mm、3. 5 mm ;成鱼阶段营养成分:粗蛋白40 % ,粗脂肪≥8 % ,粗纤维≤5 % ,总磷1. 5 %~3. 0 %,钙≤0. 5 % ,赖氨酸≥2. 1 % ,粒径为4. 5 mm、6. 0 mm、8. 0 mm。

1. 2 养殖池及消毒利用养殖虹鳟用的流水池。

鱼种池2 口:1 号池2 m ×6 m ×0. 9 m ,2 号池2 m ×10 m ×0. 9 m ;成鱼池2 口:3 号池4 m ×10 m ×0. 9 m ,4 号池4 m ×10 m ×0. 9 m。

苗种池加盖遮阳网。

苗种放养前,清整干净鱼池,用二氧化氯消毒,浓度为5 mg/ L ,消毒2 h 后放清水冲洗,再关水,待放鱼种。

1. 3 水源及水质水源为打帮河上黄果树段的瀑布水,自流灌溉,水质好,落差大,溶氧充足,养殖期间进水口溶氧量在6. 68~10. 78 mg/ L ,水温8~25 ℃,p H 值7. 78~8. 56 。

1. 4 苗种放养从贵州省特种水产工程技术中心引进鲟鱼种2批,鱼种放养情况见表1 。

水泥池流水养殖杂交鲟高产技术

水泥池流水养殖杂交鲟高产技术

温度控制与调节
适宜的温度范围
01
杂交鲟适宜的水温范围为15℃-25℃,因此需要控制水温在这个
范围内,以促进杂交鲟的生长和繁殖。
季节性调节
02
根据季节的变化,适时调节水温,确保杂交鲟在不同季节都能
保持适宜的水温环境。
避免温度骤变
03
避免水温骤然变化,以免对杂交鲟造成应激反应,影响生长和
繁殖。
水流刺激与氧气供应
交通便利
为方便运输饲料、鱼苗等 物资,应选择交通便利的 地点。
水泥池设计
形状与大小
水泥池应设计为长方形或圆形, 面积适中,一般以100-200平方 米为宜。深度应不低于1.5米,以
保证鱼的活动空间。
水质处理
水泥池应配备水质净化设施,如过 滤器、消毒灯等,以确保养殖用水 质量。
防逃设施
水泥池周围应设置防逃网,防止杂 交鲟逃逸。
04
高产技术措施
高密度养殖
1 2 3
提高养殖密度
通过合理设计养殖空间,利用有限的水体面积, 增加杂交鲟的养殖数量,提高养殖效益。
优化养殖结构
根据杂交鲟的不同生长阶段和生理需求,合理安 排养殖密度,确保养殖结构合理,最大化利用养 殖空间和水资源。
防止疾病传播
高密度养殖容易导致疾病的快速传播,因此需要 采取严格的疾病预防和控制措施,确保杂交鲟的 健康生长。
养殖模式与技术创新对于提高杂交鲟产量具有重要作用。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水泥池流水养殖是一种高效的养殖模式,能够提供适宜的 生长环境,并提高杂交鲟的产量。同时,技术创新如智能 化养殖、营养饲料研发等也可以进一步提高杂交鲟的产量 。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总结词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对于水泥池流水养殖杂交鲟至关 重要。

鲟鱼流水养殖技术规范

鲟鱼流水养殖技术规范

鲟鱼流水养殖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鲟鱼(Acipenser sturio Linnaeus)在流水环境条件下,进行人工鱼种培育和食用鱼养殖的环境条件,养殖设施,养殖模式,养殖方法及饲养管理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鲟鱼鱼种培育和食用鱼流水养殖。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未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 ll607 渔业水质标准GB 13078 饲料卫生标准GB/T18407.4 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NY 5051 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 507l 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 5072 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农业部1224公告饲料添加剂安全使用规范3 环境条件3.1 场址条件养殖场要选择在淡水水源丰富,远离污染源,通讯、交通便利,电力充足的地方。

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GB/T18407.4的规定。

3.2 水源水源水质应符合GB ll607 的规定。

3.3养殖用水养殖池水应符合NY 5051的规定,要求水质清新,无浑浊、无污染。

池水透明度 >30cm;溶氧量>6mg/l;温度10℃~28℃;氨氮<0.5mg/l。

4 鱼种培育4.1 鱼种培育设施4.1.1 圆形玻璃钢培育缸直径1.5m~3m,深0.5m~0.7m,上口进水使之旋转,底部排水,排污在缸底中央部位。

4.1.2 水泥池圆形池规格、进排水系统同4.1.1。

方形培育池池宽1m~2m,池长2m~10m,池深0.5m~1.0m。

水泥池内壁用水泥抹平压光。

4.1.3 其他进排水设施(设备),充氧设备,控光设施,水处理设施。

培育池设在室内或设有遮阴篷的条件。

4.2 鱼苗放养4.2.1 放养前准备放鱼前一周对养殖池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或碘制剂消毒。

鱼苗入池前用2%~3%的食盐溶液浸洗3min~5 min。

养殖鲟鱼之鲟鱼培苗注意啥

养殖鲟鱼之鲟鱼培苗注意啥

养殖鲟鱼之鲟鱼培苗注意啥随着鲟鱼养殖的蓬勃兴起,商品鲟鱼的价格不断下跌,利润空间越来越小。

提高鲟鱼苗种成活率,是鲟鱼养殖增加利润的主要手段之一。

在南方养殖鲟鱼,一般都需要经过南移驯化,这对养殖场地的生态条件、养殖设施及基本操作管理都有特殊的要求。

下面笔者根据近几年养殖鲟鱼的教训和经验,谈一谈鲟鱼苗种培育阶段的一些技术要点。

水质要求鲟鱼苗种培育对水质的基本要求为:pH为6?5―8?0,溶解氧大于6?0毫克/升,总铁含量小于0?8毫克/升,非离子氨小于0?02毫克/升,亚硝酸氮小于0?05毫克/升。

各养殖场应根据自己水源的状况,对照以上鲟鱼对水质的基本要求,将水质作适当处理。

水源为井水的,应主要监测总铁含量是否超标;水源为江河水的,特别是有污染源的江河水,应主要监测悬浮物和氨氮含量是否超标;水源为溪流水的,应主要监测pH值是否过低;如有超标,井水和江河水可用曝气加石英砂过滤得到很好处理;偏酸性的溪流水可用生石灰来调节pH。

生产设施新建鲟鱼苗种培育池一般要求建成流水养鱼池,池的面积为0?5―2平方米,池深为0?8―1?0米,池形为圆形,池底为锅状,中间设排水口,以便排污;进水口设在池的上方,呈笛管状。

水花阶段的培育池底部应光滑,如是水泥池底部应铺瓷砖。

如条件许可,池中可架设充气增氧设施。

水花质量水花质量是影响鲟鱼苗种成活率的因素之一,因此,养殖业主在购进鲟鱼水花时应把好水花质量关。

质量好的水花脱膜后两天应在水中上下游动活跃,长时间静卧在水底成团的鱼苗较少,这样的鲟鱼水花运输成活率高,在培育过程中适应环境能力较强。

日常管理1、放养密度:鲟鱼水花在静卧期至开口前期,一般流水养鱼池放养密度为3000―5000尾/平方米,开口后可调至2000尾/平方米,随着苗种规格的不断长大,放养密度应及时调小。

2、排污:每天至少排污一次,在稚鱼期可用细胶管虹吸法排污;在幼鱼期可用流水自动排污。

3、换水:尽管培育池设计成流水池,但在苗种培育阶段水流不可能开得很大,所以每天仍需换水一次,换水量为池水的三分之二。

人工鲟鱼养殖技术,对水质有什么要求

人工鲟鱼养殖技术,对水质有什么要求

人工鲟鱼养殖技术,对水质有什么要求1、苗种培育:刚开始,每平方米放养600尾,投喂轮虫和水蚤,16天后,每平方米放养480-540尾,投喂轮虫、水蚤或切碎的水蚯蚓,每天投喂饵料8-12次。

2、商品鲟鱼养殖:每平方米放养10-30尾,入池后第二天开始进行饲喂,每天投喂3-4次,日投喂量为总体重的2-3%。

一、人工鲟鱼养殖技术1、苗种培育(1)培育池选择室外普通水泥池,水源应当符合渔业水质标准。

(2)刚开始的时候,每平方米放养600尾,投喂轮虫和水蚤。

16天后,每平方米放养480-540尾,投喂轮虫、水蚤或切碎的水蚯蚓,每天投喂饵料8-12次。

(3)45天过后,培育成幼鱼,体长9.3cm,体重3.2g。

2、商品鲟鱼养殖(1)如果是室内,水泥池规格为3.5-3×4.5-6m,如果是室外,水泥池规格为1.5-2×8-12m,水深为1-1.2m。

(2)放养之前,使用5%食盐水浸浴15分钟左右。

每平方米放养10-30尾,规格保持一致。

(3)入池后第二天开始进行饲喂,每天投喂3-4次,日投喂量为总体重的2-3%。

饲料配方:鱼粉45%,饲料酵母15%,豆饼15%,玉米面5%,干乳5%,混合盐3%,氨基酸2%,粘合剂2%,引诱剂5%。

(4)养殖11月龄的幼鱼体重可达1053g,平均体长约为56.9cm,已经接近商品鱼规格。

(5)如果养殖过程中患上了水霉病,使用0.08%孔雀石绿浸浴20分钟左右。

如果患上了小瓜虫病,使用0.05%福尔马林溶液浸泡30060分钟左右。

二、人工养殖鲟鱼对水质有什么要求1、水温(1)鲟鱼最低可以忍受0°C的水温,最高不能超过35°C。

(2)人工养殖鲟鱼,适宜水温为20°C,生产期和孵化期的时候,水温控制在19°C,冬季的时候,水温控制在15°C。

2、氧气溶解量人工养殖过程中,水体中的氧气溶解量保持在5mg/L以上。

如果氧气溶解量低于5mg/L,鲟鱼的食欲会有所下降。

西伯利亚鲟鱼的山区流水养殖

西伯利亚鲟鱼的山区流水养殖

车轮虫病 , 原体是车轮虫 , 病 主要寄生在鳃 和体 表上 。治 疗可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 剂 ( 2) 5: 配成溶液全池泼洒 , 使 池水 浓度达 07毫 克 / 。但 用药 后要 注意观察 鱼 的活动情 . 升
况, 如有 异常 , 上 换 水 。 马 三代 虫 病 , 原 体 是 三 代 虫 , 要 寄 生 在 鱼 的 鳃 上 , 鱼 病 主 病 嘴部 四 周 及 鳃 充 血 ,呈 缺 氧 状 。 治 疗 可 用 敌 百 虫 晶体 全 池 泼 洒 , 池 水 浓 度 达 02 克 , 。 使 . 5毫 升
物堵塞 , 夜晚同样要值 班巡查 。
4 鱼病 防治 原则
要坚持 “ 以防为主 , 防治结 合”的原则 , 防工作做得好 , 预 不仅 可节省开支 , 还可减少损失 、 提高效益 。一般鱼病 预防应 做到 “ 4定 ”、 5消”。加 强饲养管理 , “ 对水体各方面 的数据准 确及时地检测 , 并及时清除 污物 。投饵时注意观察饲料 质量 ,
物将使水 体中硫 化氛 、 氮 、 酸氮 、 硝 酸氮等 水化指标 l 氨 硝 亚 - _ 升 , 体 会 感 到 生 理 上 的 不 龟 体 生 长缓 慢 ,抵 御 疾 病 能 力 ; K. 养密 度 应 保持 在 1 一 5 放 0 】


养殖技术顾 问 2 1 . 0 01
种, 有养殖 周期 短 、 济效 益高 的明显 经 优势 , 深受养殖业者欢迎 。
近 些 年 ,J区流 水 养 殖 西 伯 利 亚 鲟 l J 鱼 在 西 部 山 区逐 渐 兴 起 , 合 当 地 地 理 结 地 貌 将 良好 的 自然 水 由 河 流 上 游 或 库 区 利 用 天 然 的高 度 差 引 人 养 殖 厂 , 于 由 山 区水 质 好 、 温 低 , 常 适 合 鲟 鱼 养 水 非 殖 , 益 较 好 。 现 介 绍 西 伯 利 亚 鲟 鱼 在 效

工厂化鲟鱼养殖技术

工厂化鲟鱼养殖技术

工厂化鲟鱼养殖技术我们在山东滕州盛源渔业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进行了杂交鲟工厂化养殖试验,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教训,现将该技术总结如下:一、场地条件1.鱼池呈圆形、长方形切去四角的半椭圆形,池中心的水流旋转无死角;在池侧边上方采用表层笛式管或圆管供水,利于水循环。

因为鲟鱼喜欢在池底和内壁游动,身体又没有鳞片保护,很容易被池壁擦伤,所以鱼池内壁、池底铺有瓷砖,确保光滑以免刮伤;池底呈锅底形(锥底形),坡度为1%~2%,最低处有带拦鱼栅的集污箱和排水暗管,中间网栅的面积占池底面积的1.5%~2%时,可较好地排污,网栅网目规格为15~20目:排水管排水口设在锥底部,利于排水;鱼池面积15~50平方米不等,深度1.5米。

水深均为100~120厘米,水泥池的池面应高出水面至少20厘米,以防止鲟鱼跳出而干死。

2.新建水泥池应用清水浸泡脱碱半月以上,为增加浸泡效果可放置稻草或麦秸浸泡。

放养前2~3天,用刷子将鱼池内壁泥苔或其他杂质冲洗掉,然后用浓度为10~3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溶液全池消毒。

消毒后用清水反复冲洗,并认真检查进排水设施,然后注入新水。

养殖用水为地下水和盛源电厂热水,水质符合养殖要求,透明度为30厘米以上,溶解氧量为6毫克/升,pH值为7~8,水温控制在19~23℃,水深1.0米左右,池水流速保持0.1米/秒。

二、苗种放养2005年7月10日,从江苏引进杂交鲟苗种3000尾、史氏鲟1000尾,苗种规格整齐,无卷鳍,鳃鲜红,体色呈黑色或黑灰色,腹部为白色、圆鼓;对投入的饵料气味反应灵敏,摄食旺盛,活动力强,无伤无病。

负种运抵目的地后,必须进行缓苗处理。

具体做法是:首先要测量好培育池的水温、pH等,然后将塑料袋放在鱼池中浸泡,让袋内水温自然回升,等到袋内水温接近于培育池中的水温时,再拆袋进行鱼种消毒。

仔、幼鱼的消毒,主要采用全池泼洒药浴,待调整好温差后,放入浓度2%~3%的食盐水中浸泡10~15分钟。

苗种放养时,放养的杂交鲟平均规格在15厘米,密度视流水交换等条件控制在100~300尾/平方米之间,史氏鲟幼鱼放养密度以30~50尾/平方米为宜。

鲟鱼鱼苗流水池设计方法简述

鲟鱼鱼苗流水池设计方法简述

鲟鱼鱼苗流水池设计方法简述作者:暂无来源:《渔业致富指南》 2020年第12期赵凤杨星赵振新目前,鲟鱼养殖模式主要为山区流水养殖,而鲟鱼鱼苗的养殖是整个鲟鱼养殖过程中最主要的环节,决定了整个鲟鱼养殖过程中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因此,本文主要简述鲟鱼鱼苗流水池选址与设计思路,以期为山区鲟鱼鱼苗流水养殖提供技术参考。

一、水源及地形选择要求鲟鱼苗养殖的水源可以选择泉水、河水、水库底层水或其他符合《NY5051-200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的水体,其水体pH值为7.0-8.5,常年水温为16-22℃,水体溶氧需始终大于6mg/L。

养殖场应选择环境安静、无工业污染、水源不断、进排水方便的场地进行修建。

二、流水养殖池的设计1、鲟鱼苗池的形状和规格如图1所示,由于鱼苗体型较小,同时为方便控制进排水体交换流量、饲料投喂、水池清理及捕捞等日常管理,养殖池体积不易过大,通常其直径为1.5-2.5m,深度为60-80cm。

鱼池通常设置有一个进水口和一个排水口,通过压强差,利用连通器原理,从而实现养殖水体的交换。

鱼苗池的供水量为20-50L/分钟。

鱼池中的水需保持微微转动,这一点通过调整供水角度很容易做到。

转动的速度应视鱼体大小而定,通常以2-3cm/秒为宜。

此外,如果养殖场水源总进水口处没有安装过滤消毒等水处理设施,为防止养殖池之间出现细菌或疾病交叉污染,各鱼池间应采用单排、单注的方式。

池塘底部边缘到排水口位置用有一定的坡降,通常为5%-7%。

2. 鱼苗池的制作材料养殖池修建须选用具有表面光洁度好、无毒、成形强度高等特点的建设材料。

目前通常采用的主要有水泥、铝板、镀锌铁皮和塑料。

其中水泥具有价格低廉、强度大、防渗漏、稳定性好等特点,但由于其制作材料的原因,其表面光滑度差,鱼苗在游动过程中容易产生皮肤损伤,从而引起疾病的发生。

铝板、镀锌铁皮和塑料虽然表面光滑度高,便于清洗,但强度较差,容易发生老化生锈等现象,其使用寿命较短且价格较高。

鲟鱼养殖技术及常见病害分析

鲟鱼养殖技术及常见病害分析

鲟鱼养殖技术及常见病害分析作者:向前光来源:《农家科技下旬刊》2014年第05期摘要:鲟鱼属于地球上现有的最古老的脊椎动物之一,鲟鱼种类繁多,属于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在科学界有较强的科研价值,鲟鱼肉美鲜嫩,肉内含有的蛋白质成分较高。

鲟鱼因形状奇特,现多被用作观赏鱼。

本文主要围绕鲟鱼养殖技术展开分析,阐述了鲟鱼养殖中的常见病虫害与防治措施。

关键词:鲟鱼;养殖技术;病害鲟鱼从分类上来讲其属于硬骨鱼钢类。

据了解,全球鲟鱼的种类共有26种,鲟鱼属于亚冷水性鱼类,能够存活在1-30℃的环境中,不同的鲟鱼种类其适应的温度也有所不同。

鲟鱼肉味道鲜美,整条鱼无肌间小刺,受到人们欢迎,因鲟鱼卵所制成的鱼子酱营养丰富,所被称为“黑黄金”,价值不菲。

现就针对贵州省鲟鱼养殖技术展开分析和阐述,内容如下:一、鲟鱼养殖技术(一)养殖水源通常情况下,鲟鱼的养殖水温应保持在1-33℃之间,最佳水温在20-26℃,鲟鱼对水内溶解氧能力的标准要求较高,通常情况下,其水体溶解氧需高于6mg/L,鲟鱼对非离子氨的敏感性不应低于养殖鱼类,鲟鱼自身具备的这些生活习性,就对鲟鱼养殖过程中的水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贵州省山高水清,大都属于地下水、河水与水库水,水源未受污染,渔民在养殖鲟鱼时需根据养殖处水源的多少,来规划和修建小水塘,在缺水时节,倘若水源太小,而需将水进行重复再利用,那么已经被利用过的水还需经过人工处理后再利用。

水源选择的过程中,一定要掌握好水源处水温的变化规律,并找出最适宜鲟鱼生存的温度,已达到减少养殖周期、增加资金流转速度,提升鲟鱼养殖经济效益的目的。

(二)养殖场所鲟鱼特有的生活习性就已经决定了鲟鱼的水泥地流水养殖与网箱养殖,而流水池养殖是现今在贵州省鲟鱼养殖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养殖方式。

因为流水池养殖方式的占地面积较小,养殖成活率高,经济效益较高,方便管理。

流水池养殖的最大优点在于能够在固定面积、固定规模的情况下为鲟鱼提供足够的水流量,也有利于鲟鱼的养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B21∕T 2060-2013 鲟鱼流水养殖技术规范B 50DB21辽宁省地点标准DB 21/T XXXXX—XXXX(报批稿)鲟鱼流水养殖技术规范XXXX - XX - XX公布XXXX - XX - 实施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公布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提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本溪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本溪市水产技术推广站起草。

本标准要紧起草人:叶远涛孟照勇郭海军孙玉芝高冰李晓晨孙兆旭吴焱明宋庆波马志坚吴玉庭吴长春。

鲟鱼流水养殖技术规范1 范畴本标准规定了鲟鱼(Acipenser sturio Linnaeus)在流水环境条件下,进行人工鱼种培养和食用鱼养殖的环境条件,养殖设施,养殖模式,养殖方法及饲养治理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鲟鱼鱼种培养和食用鱼流水养殖。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关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未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 ll607 渔业水质标准GB 13078 饲料卫生标准GB/T18407.4 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NY 5051 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 507l 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 5072 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农业部1224公告饲料添加剂安全使用规范3 环境条件3.1 场址条件养殖场要选择在淡水水源丰富,远离污染源,通讯、交通便利,电力充足的地点。

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GB/T18407.4的规定。

3.2 水源水源水质应符合GB ll607 的规定。

3.3养殖用水养殖池水应符合NY 5051的规定,要求水质清新,无浑浊、无污染。

池水透亮度>30cm;溶氧量>6mg/l;温度10℃~28℃;氨氮<0.5mg/l。

4 鱼种培养4.1 鱼种培养设施4.1.1 圆形玻璃钢培养缸直径1.5m~3m,深0.5m~0.7m,上口进水使之旋转,底部排水,排污在缸底中央部位。

4.1.2 水泥池圆形池规格、进排水系统同 4.1.1。

方形培养池池宽1m~2m,池长2m~10m,池深0.5m~1.0m。

水泥池内壁用水泥抹平压光。

4.1.3 其他进排水设施(设备),充氧设备,控光设施,水处理设施。

培养池设在室内或设有遮阴篷的条件。

4.2 鱼苗放养4.2.1 放养前预备放鱼前一周对养殖池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或碘制剂消毒。

鱼苗入池前用2%~3%的食盐溶液浸洗3min~5 min。

4.2.2 鱼苗来源及质量从鲟鱼原(良)种场引进,要求规格整齐,体色纯正,体质健壮,无伤病,无畸形。

外购鱼苗要经检疫合格。

4.2.3 放养规格、密度按照池水交换量确定放养密度,日全池水交换24次以上,溶氧量>6 mg/l,放养鱼苗的密度因鱼体规格不同而不同(见表1)。

表1 鱼种培养不同规格鱼放养密度表:规格(cm)5~10 10~15 15~25密度(尾/㎡)400~800 300~400 100~3004.3 饲养治理4.3.1 饲料鲟鱼苗种饲料要求新奇无霉变,粗蛋白含量>50%,粗脂肪>10%, 钙>1.5/%,总磷>1.5/%,粗纤维>2/%,水分含量12.5/%,粗灰分含量不大于16.5 /%。

饲料为沉性硬颗粒饲料,饲料安全、卫生指标应符合GB 13078和NY 5072和农业部1224公告的规定。

4.3.2 饲料投喂4.3.2.1 规格鱼种规格与饲料粒径关系见表2表2 鱼种规格与饲料粒径关系鱼规格(g) 3~10 10~20 20~50饲料粒径(㎜) 0.3~1.5 1.5.~2.0 2.0~3.04.3.2.2日投饵次数鱼苗入池翌日开始投饵。

鱼种3g~10g前日投饵6次;10g~30g的鱼种日投饵4次。

4.3.2.3 投饵率按照水温高低、鱼个体重适时调整投饵率。

水温在8℃~20℃时,鱼个体重5g~30g时的日投饵率占鱼体重的5%~10%。

4.3.3 池水调控培养期间水温应保持在13℃~23℃。

水深保持在40cm~70cm,池水流速操纵在0.05 m/s~0.15m/s。

日池水交换24次~48次。

4.3.4 日常治理经常检查进排水管口有无堵塞,定期清洗沙网,及时清除塞物保证水体流畅;每隔10d~15d进行一次选择,将不同规格的鱼分池饲养,调整放养密度,制定投饵量;及时清理池内污物,鱼排泄物,及时捞出病鱼和死鱼,保持池内清洁;定期用2%~3%食盐水溶液浸洗鱼体3min~5min。

或用3ml/ m3复合碘溶液浸洗消毒;每月用大蒜素(5g/kg鱼)或三黄散(2.5g/kg饲料)拌饵投喂。

4.3.5 鱼苗分池每隔10d—15d进行一次选择,将不同规格的鱼分池饲养,调整放养密度,制定投饵量。

5 食用鱼养殖5.1 养殖设施长条形水泥池用砖或毛石水泥砌筑,或用混凝土捣制而成。

面积为60㎡~300㎡,池内用水泥抹平压光。

通常池长60m,池宽3m~6m,池深1.2m~1.5m。

水深0.7m~1.3m;池底坡降10×10-3~15×10-3。

圆形水泥池用材料同长条形水泥池。

面积在50㎡~100㎡之间,通常池深 1.3m~1.5m。

池底呈漏斗状。

池底坡降50×10-3。

进排水设施、充氧设备、控光设施、水处理设施齐备。

5.2 鱼种放养5.2.1 放养前的预备按本文件 4.2.1的规定执行。

5.2.2 鱼种来源按本文件 4.2.2的规定执行。

5.2.3 放养鱼规格、密度按照池水交换及溶解氧情形确定放养量。

全池水日交换6次以上,溶氧量>6mg/l,几种不同规格鲟鱼的放养密度见表3。

表3 成鱼养殖不同规格鱼放养密度规格(g) 50~100 100~200 200~500 500~1000密度(尾/㎡)80~100 60~80 30~60 15~305.3 饲养治理5.3.1 饲料饲料为沉性硬颗粒饲料。

含粗蛋白40%以上,粗脂肪10%~12%, 钙含量不小于 1.5/%,总磷含量不小于 1.5/%,粗纤维含量不大于2/%,水分含量不大于12.5/%,粗灰分含量不大于16.5/%。

新奇无霉变。

饲料安全、卫生指标应符合GB 13078和NY 5072和农业部1224公告的规定。

5.3.2 饲料投喂5.3.2.1 规格鱼种规格与饲料关系见表4表4 不同规格鱼与饲料粒径的关系规格(g) 30~50 50~100 100~250 250~500 500~1000粒径(㎜) 3.0 3.0~4.0 4.0~5.0 5.0~6.0 5.0~8.05.3.2.2 投饵次数、投饵率日投饵2次~4次。

在常温条件下日投饵率占鱼体重的2%~6%之间,按照水温的高低、池鱼规格、数量适时调整。

5.3.3 池水调控养殖期间水温应保持在10℃~28℃范畴内,池水深度保持在70 cm~1 00cm,全池水日交换10次以上。

5.3.4 日常治理按4.3.4的规定执行。

5.3.5 分池每月进行一次选择,将大小规格的鱼分池饲养,调整放养密度,制定投饵打算。

6 鱼病防治养殖生产过程中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定期用浓度2%~3%的食盐水溶液浸洗3min~5min。

定期用生石灰,或复合碘溶液对设施、工具、水体消毒。

常见鱼病的防治见表5。

表5常见鱼病防治鱼病症状防治方法出血病病鱼鳃盖充血,鲜红,胸腹部有出血点,肌肉充血,并有点状出血。

体色发黑,食欲减退,鱼体消瘦。

外用0.1 mg/l~0.3mg/l二氧化氯泼洒,或漂白粉0.6g m3/泼洒,或聚维酮碘0.2mg/l~0.5mg/l浸洗。

内服大黄粉5g~10g+板蓝根10g/kg鱼体重。

肠炎病病鱼腹部膨大,行动缓慢,不摄食,肛门红肿突出,粪便中带脓血状粘液,行动迟缓。

肠道无食物,常见发炎或充血,肠壁弹性差。

严峻时腹部膨大,轻压有黄色粘液流出。

投喂药饵:土霉素50mg/kg~100mg/kg鱼.日,或大蒜素30mg/kg~50mg/kg鱼.日,或氟哌酸:20mg/kg~40mg/kg鱼.日。

全池泼洒漂白粉0.5g/m3~1g/m3,或二氧化氯0.3mg/m3~0.6mg/m3。

烂鳃病病鱼行动缓慢,不吃食,鳃上粘液增多,鳃丝粘连红肿,鳃的某些部位因局部缺血呈淡红色或白色,严峻时,鳃小片坏死脱落,鳃丝末端缺损。

外用0.02%的福尔马林浸洗30 min,或0.6g/m3~1g/m3漂白粉全池泼洒,或用复碘(含量10%)10mg/l浸洗10 min~20 min 。

内服土霉素50mg/kg~100mg/kg鱼.日,或磺胺异噁唑100mg/kg鱼,或磺胺甲基嘧啶100mg/kg鱼.日。

每天一次,7d一疗程。

水霉病病鱼体表可看到灰白色棉毛絮状物,病鱼开始焦躁不安,有的病灶部位溃烂,随着病情加重会发生游动迟缓,食欲减退,最后瘦弱而死。

用2%~5%的食盐水浸洗 5 min,或泼洒亚甲基蓝使池水呈2mg~4mg浓度,或0.02%的福尔马林浸洗30 min。

内服土霉素50mg/kg~100mg/kg鱼,每d一次细菌性败血症病鱼腹部、嘴四周、眼睛、硬鳞基部出血;肛门红肿;鳃颜色淡。

腹腔内有淡红色混浊腹水;肝肿大呈土黄色或灰白色点状弥散坏死病灶;肠膜、脂肪组织、生殖腺及腹壁有出血斑点;肠内多无食物,肠壁充血,后肠充满泡沫状粘液物质。

全池泼洒漂白粉使池水呈0.6g/ m3的浓度。

或用复碘(含量10%)10mg/l浸洗10 min~20 min 。

内服药饵:用恩诺沙星0.2/1kg~0.4g/1kg鱼.日,或土霉素50mg/kg~100mg/kg鱼.日。

营养性疾病病鱼体色发黑,食欲不振、游动缓慢,散群,肝色变淡,肝或肠管表面脂肪覆盖明显。

禁止投喂腐败变质的饲料,操纵饲料中的脂肪含量。

在饲料中增加复合维生素,或Vc、Ve的含量。

渔药及饲料添加物的使用按NY 5071和农业部1224公告的规定执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