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教育研究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办教育研究报告
目录
•引言 (5)
•第一部分:还教于民,中国民办教育的兴起 (7)
一、我国民办教育的历史演进 (8)
二、我国民办教育的发展阶段 (9)
三、我国民办教育兴起的时代背景 (11)
四、我国民办学校发展的两个台阶 (14)
五、两种力量的结合——中国民办教育发展的希望 (15)
•第二部分:民办教育,不拘一格塑人才 (16)
一、私立学校与公立学校 (17)
二、民办教育的主要办学领域 (18)
三、民办教育的社会价值 (19)
目录
•第三部分:我国民办教育的区域发展模式 (20)
一、民办公助模式(上海模式) (21)
二、教育储备金模式(广东模式) (23)
三、拾遗补缺模式(温州模式) (27)
四、扶贫教育模式(中西部模式) (29)
•第四部分:我国民办教育的办学模式 (30)
一、民办教育办学模式分类 (31)
二、教育股份制模式 (33)
三、教育集团模式 (36)
•第五部分:我国民办教育的资金运作模式 (42)
一、经费来源 (43)
目录
二、收费模式 (44)
三、经费运作模式 (46)
四、合理营利渠道 (48)
•第六部分:我国民办教育的内部管理模式 (49)
一、民办学校的内部管理体制 (50)
二、明确民办学校的财产属性 (52)
三、赋予民办学校办学自主权 (53)
四、提高民办学校的教育质量 (54)
•第六部分:我国民办教育的外部环境 (57)
一、我国民办教育的市场环境 (58)
二、我国民办教育的政策环境 (61)
三、我国民办教育的法制环境 (63)
附:民办教育相关法规
引言
•中国的民办教育,类似国外的私立教育,是相对于公办教育存在的。其划分主要是从举办教育的出资方的性质不同而讲的,即非国有教育部门投资,均属于民办学校。
•中国的民办学校,虽类似西方私立教育,但有着本质的不同,其资产从一定意义上讲是属于国家的,个人或非教育集体只是拥有使用权,并不得赢利。新中国民办教育主要是1978年以后才逐渐出现的。
•我国的民办教育目前有四类学校:民办高校、民办中小学、民办幼儿园、各类培训学校。其中以民办中小学及各类培训机构最多。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统计,截止到1998年底,全国各类民办教育机构共计6万余所。民办高等教育机构共1274所;民办中等专业学校1036所;民办职业中学689所;民办普通中学(初中):1702所;民办小学:1806所;
民办中小学校的数量仅占全国中小学总数的0.5%左右;民办幼儿园25000余所。其余均为各类培训机构。全国各级、各类民办教育机构在校生总数:约1066万。
引言
第一部分还教于民民办教育在中国的兴起
一、我国民办教育的历史演进
•民办教育在我国历史悠久,最早的私学大学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多学派均占一席之地。其间办得最成功、影响最大的是孔子。私学的诞生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一次质的飞跃,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对以后的教育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从诸子办学开始,私学在教育内容、教学办法、办学体制等方面弥补了官学的不足,对社会文化的传播继承起了巨大作用。
•我国近现代私立学校并非演绎自古代私学,而是首先见于外国人在华开办的教会学校。教会学校给中国带来了近代文明下的新式教育理念,如管理方式的正规化和教学内容的世俗化,对中国人自办的新式私立学校的产生和发展,起了不可忽略的作用。国人自办的私立学校,基本上是教会学校的翻版,在办学思想上没有太多突破。但在创办过程中,却涌现了陈嘉庚等一批具有献身精神的办学之士。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走了计划经济的路子,对私立学校采取了收回改造的政策,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改革开放以后。
二、我国民办教育的发展阶段
新中国民办教育的发展大约经历了四个阶段:
•起步探索时期(1978-1987)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的《宪法》第十九条第四款规定“国家鼓励集体经济组织,国家企业事业和其他社会力量依照法律规定举办各种教育事业。”第一次在宪法中对社会力量办学作出原则规定。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更进一步指出:地方要鼓励和指导国营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办学,并在自愿的基础上鼓励单位集体和个人损资助学,但不得强行摊派。国家与政府对社会力量办学的支持和舆论向导,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使沉寂30年的民办业余学校悄然萌发。
•稳步发展时期(1987-1991)1987国家教委颁布了《关于社会力量办学的若干暂行规定》,同年国家教委和财政部还联合颁发了《社会力量办学财务管理暂行规定》提出:“各级人民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应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各种教育事业,维护学校正当权益,保护办学积极性,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力帮助解决办学中存在的困难,对办学成绩卓著者给予表彰和奖励。”
这些法律性文件的实施标志着民办学校被纳入国家正常管理体系,初步形成了多类型、多层次、多学科的民办教育体系。
二、我国民办教育的发展阶段
•大力发展时期(1992年初—1999年初)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视察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以后,标志着民办教育进入空前活跃和发展阶段。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首次明确表述了国家关于发展民办教育的“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十六字方针。这十六字方针对我国民办教育的健康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此后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及《教师法》等一系列重要政策法规文件较为明确地指出了中国民办教育的性质、地位,提出了民办教育的总政策和一些基本政策。
•从补充走到并重(1999年初至今)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该次会议对中国许多教育的发展,重新制定了更为大胆和开放的定位,民办教育的定义也第一次从“对公办教育的补充”而改变为“与共办教育并重”,各级教育管理部门甚至开始直接给予部分民办学校已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