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灾害及其防御的教案(基于资源的教案)
防气象灾害减灾安全教育课教案
防气象灾害减灾安全教育课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教育,学生应能够:1. 了解常见的气象灾害类型;2. 掌握防灾减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3. 培养正确的应急反应和自救意识;4. 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气象灾害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防灾减灾的重要性和基本原则;3. 常见气象灾害的特点、预警信号和预防措施;4. 应急逃生和自救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介绍气象灾害的基本知识和防灾减灾的重要性;2. 示范法:运用实际案例展示常见气象灾害的特点和预防措施;3. 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演练,让学生掌握应急逃生和自救的基本方法。
四、教学流程五、教学评价1. 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课堂参与情况,包括提问回答和模拟演练表现;2. 测验评价:设置简单的知识测试题,检验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3. 作业评价:布置相关防灾减灾的作业,评估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资源1.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等;2. 教学PPT:包括气象灾害的图片和案例;3. 模拟演练道具:如逃生示范模型、地震震动器等。
七、教学安排本节课为一个单元的起始课,预计用时2小时。
八、教学反思本教案针对防气象灾害减灾安全教育课的教学目标制定,通过灾害防范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能够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示范法和实践法,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评价方式也多样化,能够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气象灾害教育教案
气象灾害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气象灾害的概念和种类;2.掌握各类气象灾害的预警信号和应急措施;3.提高学生预防气象灾害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气象灾害的概念和种类;2.预防气象灾害的预警信号;3.应对气象灾害的应急措施。
三、课前准备1.准备图片或视频资料,介绍气象灾害的种类;2.向学生介绍当地气象台的联系方式,以便了解气象灾害的预警消息;3.准备一些面包、矿泉水等应急物资。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图片、切入视频等方式,介绍气象灾害的概念和种类,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问学生对气象灾害的了解情况。
2.授课(30分钟)(1)气象灾害的概念和种类:教师详细介绍各类气象灾害的概念和种类,并示范演示各类气象灾害的表现形式。
(2)预防气象灾害的预警信号:教师向学生介绍各类气象灾害的预警信号,让学生掌握如何通过监测气象变化来预防和避免气象灾害的发生。
(3)应对气象灾害的应急措施:教师通过具体案例,讲解各类气象灾害发生时应该采取的应急措施,让学生知道如何在紧急情况下保护自己。
3.实践(15分钟)(1)学生自由论学习心得,教师辅导解决学生提出的疑问。
(2)教师示范如何使用气象预警工具,学生模仿操作。
4.作业布置(5分钟)(1)学生可以观察当天的气象变化,并备注气象台的预警消息;(2)学生可以调研本地区的气象灾害案例,了解其应对措施。
五、教学心得本教案旨在提高学生预防和应对气象灾害的能力,为此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详细、明确地介绍各类气象灾害,对气象灾害的定义、表现形式以及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全面讲解;(2)掌握各类气象灾害的预警信号,对学生有实际效益;(3)在授课中使用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4)教学结束后,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回访和调查,以评估教学效果。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气象灾害的防御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气象灾害的防御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气象灾害的防御引言:气象灾害是指由天气系统和自然环境变化引起的、对人类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威胁和损失的自然灾害。
如台风、洪涝、暴雨、干旱、沙尘暴等。
针对小学生在面对气象灾害时的应对能力较弱,我们设计了一堂综合实践活动,旨在提高小学生对气象灾害的认知和防御能力。
一、活动目标: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了解气象灾害的基本知识,学习防御气象灾害的方法,提高自己的生活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二、活动内容:1. 学习气象灾害的基本知识a)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选择一种气象灾害,如台风、洪涝等,讨论该气象灾害的特点、发生原因和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b)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让其他小组学习其他气象灾害的知识。
2. 学习防御气象灾害的方法a) 观看视频:播放有关气象灾害的防御方法的视频。
b) 分组活动:将学生重新组合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气象灾害,设计一个防御气象灾害的方案,包括预警措施、应急措施和避难地点等。
c)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展示他们设计的防御方案,并提出自己的策略和理由。
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讨论。
3. 模拟应急演练a) 组织演练:根据不同气象灾害,组织学生进行相应的演练,如避风避雨、躲避淹没等。
b) 观摩学习:其他学生观摩演练并互相学习,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4. 整理学习成果a) 学生总结:让学生针对本次活动,总结学到的知识和收获,以及对自己未来防御气象灾害的想法和打算。
b) 小结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总结和打算,并进行最后的讨论和总结。
三、教学方式及时间安排:1. 分组讨论和展示:20分钟2. 观看视频和小组活动:30分钟3. 模拟应急演练:30分钟4. 整理学习成果和小结讨论:20分钟四、教学方法:本次综合实践活动采用分组讨论、小组展示、观看视频、小组活动、模拟应急演练、小结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气象灾害的教案范文
气象灾害的教案范文教案:气象灾害的预防与应对一、教学目标1.了解常见的气象灾害类型,如台风、暴雨、暴雪、干旱等。
2.认识气象灾害对人类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影响。
3.掌握气象灾害的预防和应对措施,包括预警系统、应急救援、安全意识和自救技能。
4.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1.引入(1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经历过或听说过的气象灾害,并请学生描述灾害的影响和处理方式。
教师在黑板上列出学生提到的几种灾害类型,并说明会在本堂课中学习如何预防和应对这些灾害。
2.气象灾害的类型(20分钟)教师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不同类型的气象灾害,如台风、暴雨、暴雪、干旱等。
让学生观察和描述灾害的特点和危害,并请学生分组讨论各种灾害对人类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影响。
3.气象灾害的预防和应对措施(3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气象灾害的预防和应对措施,包括:a.预警系统:学生了解气象灾害预警系统的建立和运行机制,认识不同颜色的预警信号及其含义。
b.应急救援:学生了解应急救援的流程和主要任务,如疏散安置、物资调配、抢救救援等。
c.安全意识和自救技能:教师通过案例分析讲解安全意识的重要性,并教授一些简单的自救技能,如如何躲避风险、如何正确使用灭火器等。
4.团队合作演练(25分钟)将学生随机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制定一种气象灾害的预防和应对方案,并进行模拟演练。
教师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并在演练结束后进行评论和总结。
5.知识巩固和反思(10分钟)教师布置相关的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并进行反思和总结。
学生也可以用类似风筝、汽车等日常生活用品制作展示物,通过实际操作加深理解。
三、教学资源1.图片、视频:展示不同类型的气象灾害。
2.案例:讲解气象灾害的安全意识和自救技能。
3.小组练习:由学生自行准备素材并进行演练,如地图、纸板等。
四、教学评估1.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中参与讨论和演练的情况,评估其积极性和合作精神。
气象灾害安全教育教案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气象灾害的种类、成因及危害。
2. 培养学生预防和应对气象灾害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教学重点:1. 气象灾害的种类、成因及危害。
2. 预防和应对气象灾害的方法。
教学难点:1. 让学生掌握预防和应对气象灾害的具体措施。
2.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气象灾害的概念,提问学生:“你们知道哪些气象灾害?”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导入课题。
二、新课讲授1. 气象灾害的种类及成因a. 气象灾害的种类:洪涝、干旱、台风、地震、火山爆发、滑坡、泥石流等。
b. 气象灾害的成因:地球气候系统、地形地貌、地质构造等。
2. 气象灾害的危害a. 对人类生命安全的威胁:造成人员伤亡、失踪、疾病等。
b. 对财产的损失:房屋、农作物、基础设施等。
c.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土地沙化、水资源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3. 预防和应对气象灾害的方法a. 学习气象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b. 关注气象预警信息,做好预防措施。
c. 在灾害发生时,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
d. 参加应急演练,提高应对能力。
三、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几个典型的气象灾害案例,如汶川地震、南方暴雨等。
2. 学生分析案例,总结灾害发生的原因和应对措施。
四、互动环节1. 教师提问:“如果你遇到气象灾害,你会怎么做?”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总结与作业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安全意识的重要性。
2. 布置作业:撰写一篇关于气象灾害预防的短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气象灾害的种类、成因、危害及预防和应对方法,使学生了解了气象灾害的相关知识,提高了安全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案例分析,让学生从实际案例中吸取教训,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同时,通过互动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果。
但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加强以下方面:1. 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开展更具针对性的气象灾害安全教育。
《气象灾害》 教学设计
《气象灾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常见气象灾害的类型,如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寒潮等。
(2)掌握各类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危害表现及预防措施。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高学生对气象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增强学生对气象灾害的防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2)培养学生关注气象、关注环境、关爱生命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常见气象灾害的类型、成因和危害。
(2)气象灾害的预防措施。
2、教学难点(1)分析气象灾害的形成机制。
(2)引导学生将气象灾害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气象灾害的基本概念、类型、成因和危害。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发生的气象灾害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气象灾害的预防措施,培养合作学习能力。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
四、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5 分钟)通过播放一段有关气象灾害的视频片段,如台风肆虐、暴雨洪涝等场景,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气象灾害。
2、知识讲解(20 分钟)(1)常见气象灾害类型依次介绍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寒潮等气象灾害的概念和特点。
(2)气象灾害的成因结合地理知识,分析每种气象灾害形成的原因,如台风是由于热带洋面上的气旋发展而成;暴雨洪涝多与持续的强降水和地形等因素有关;干旱通常是长时间降水稀少导致;寒潮则是冷空气大规模快速入侵造成。
(3)气象灾害的危害以具体案例说明各类气象灾害对人类生命财产、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方面带来的严重影响。
3、小组讨论(15 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1)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提前预防气象灾害?(2)当气象灾害发生时,应该采取哪些应急措施?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补充和提问。
防气象灾害安全教育教案
课时:2课时年级:五年级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常见的气象灾害及其危害,掌握防范气象灾害的基本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气象灾害的能力,提高应对气象灾害的实践能力。
3.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防灾减灾的自觉性,培养勇敢、坚强的品质。
教学重点:1. 常见气象灾害的类型及其危害。
2. 防范气象灾害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1. 学生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应对气象灾害的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气象灾害的概念,引起学生对气象灾害的关注。
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气象灾害。
二、新课讲授1. 常见气象灾害及其危害a. 雷暴:介绍雷暴的形成、特点及危害。
b. 暴雨:介绍暴雨的形成、特点及危害。
c. 台风:介绍台风的形成、特点及危害。
d. 旱灾:介绍旱灾的形成、特点及危害。
e. 雪灾:介绍雪灾的形成、特点及危害。
2. 防范气象灾害的基本方法a. 雷暴:避免在雷暴天气时户外活动,远离高大建筑物,不要触摸金属物体。
b. 暴雨:注意收看天气预报,提前做好防范措施;暴雨时,避免外出,不在树下避雨。
c. 台风:提前做好防风措施,关好门窗,固定易被风吹走的物品。
d. 旱灾: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e. 雪灾:注意防滑,行人、车辆减速慢行。
三、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讨论,列举生活中常见的气象灾害及防范措施。
2. 学生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四、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防范气象灾害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气象灾害及其防范措施?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气象灾害事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事故原因及防范措施。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分析结果。
三、实践演练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气象灾害应急演练,如模拟雷暴、暴雨等情景。
2. 学生按照所学知识,正确应对演练中的气象灾害。
安全教案防气象灾害
安全教案防气象灾害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气象灾害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应对气象灾害,防范灾害风险,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教育措施。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气象灾害的类型、预防措施以及灾后应急逃生知识,以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
一、气象灾害类型1. 高温天气- 危害:中暑、中暑性晕厥等- 预防措施:- 避免在高温时段外出活动- 适当增加水分摄入量- 注意防晒,穿着透气衣物- 避免在阳光暴晒地方停留过久2. 暴雨洪涝- 危害:城市内涝、泥石流、房屋倒塌等- 预防措施:- 避免进入山区、河道等危险地带- 不要随便接触污水和积水- 注意物品的防水和固定,防止被漂走3. 雷电风暴- 危害:雷击、起火等- 预防措施:- 避免到高处、露天广场等危险场所- 不要在开放式地形、水边等场所撑伞- 远离高大的金属构筑物二、灾害预警及应对措施1. 关注天气预报学会了解并关注天气预报,特别是对于可能出现气象灾害的天气条件,要时刻保持警惕。
2. 灾害预警信号- 高温天气:注意热带夜、高温红色预警信号- 暴雨洪涝:注意暴雨黄色、橙色、红色预警信号- 雷电风暴:注意雷电黄色、橙色预警信号3. 灾后应急逃生- 火灾逃生:要保持冷静,尽可能找到最近的安全出口,按照楼道的指示逃生。
- 地震逃生:尽可能躲到桌子下或空间较大的地方,避免站在窗户旁边和易倒物品下方。
- 台风逃生:关好门窗,尽量待在室内,远离外墙、玻璃等易受台风袭击的地方。
三、开展安全教育活动1. 组织开展模拟演练校园应急演练是提高学生自救互救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模拟气象灾害及应急情况,让学生学会正确的应对措施。
2. 开展安全知识讲座邀请相关专业人员给学生讲解气象灾害防范的知识,并向学生提供相关资料,帮助他们深入了解和掌握灾害预防和应对的方法。
3. 设立气象灾害报警装置学校可以购买专业的气象灾害报警装置,及时向学生发出预警信号,并组织相关应急疏散措施。
气象灾害及其避防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一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本案例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气象灾害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增强了他们的防灾减灾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气象灾害的成因、危害及防御措施,如“气象灾害是如何形成的?”“气象灾害对人类生产、生活有哪些影响?”“我们应该如何预防和减轻气象灾害的危害?”等;
2.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探究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如分析近年来我国气象灾害频发的原因,提出相应的防御策略。
2.播放气象灾害的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气象灾害的严重性,激发学生学习气象灾害防御知识的兴趣;
3.提出问题:“你们对气象灾害有哪些了解?”,让学生思考气象灾害的类型、成因及危害,为讲授新知识做铺垫。
(二)讲授新知
1.介绍气象灾害的类型,如洪涝、干旱、台风、地震等,让学生了解各种气象灾害的特点;
2.讲解气象灾害的成因,如自然因素(气候、地质等)和人为因素(城市化、环境破坏等);
2.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学习成果;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能力提高,为学生提供反馈和建议。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近年来发生的典型气象灾害事件,如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四川汶川地震、台风“威马逊”等,引导学生关注气象灾害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三)小组合作
1.学生分组讨论气象灾害发生时的应对措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气象灾害及其防御
气象灾害及其防御(教学案)苏州市田家炳实验中学黄海燕【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我国主要气象灾害的空间分布、地域差异、发生的原因、危害及防御措施。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有效进行知识迁移的能力,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的思路与方法。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和树立学生整体的、综合的分析地理事物及现象的地理思维及观念。
【考纲要求】以某种气象灾害为例,说明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考情分析】气象气候灾害的成因、发生规律及其防御往往成为高考的热点内容。
结合社会、生活与环境中出现的灾害热点,利用天气系统和气候因子分析气象气候灾害的成因与时空分布规律往往成为高考试题的最佳切入点。
因此复习时要结合大气环流和各种气候特点,了解气象气候灾害产生的机制、发生的时间、影响和分布的主要区域、产生的危害及其防御对策。
【教学重点】我国洪涝、干旱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产生的原因及防御措施【教学难点】我国洪涝、干旱灾害与副高活动强弱在成因上的联系。
【教学思路与框架】【教学过程】影响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洪涝、干旱、台风、寒潮等一、洪涝1、概念:指由于江河洪水泛滥或因长期降雨,积水淹没低洼土地,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
2、我国洪涝灾害的空间分布:(读我国洪涝的分区图,思考)①我国洪涝灾害的空间分布特点是什么?具体表现为东部西部;沿海内陆;平原地区高原山地。
▲结论:我国洪涝灾害集中分布在(从气候与地形角度分析)②我国洪涝灾害的空间分布与我国降水量的空间分布有何联系?我国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即东部,西部;南部,北部;沿海,内陆。
)3、我国洪涝灾害的时间分布:复习:①我国降水量的时间分配特征:多少。
②我国东部锋面雨带的一般移动规律:4—5月雨带集中在地区。
6月中旬—7月初雨带集中在地区,出现阴雨绵绵的。
7—8月雨带集中在、地区。
9月雨带迅速南撤。
所以,我国南方雨季开始,结束,雨季时间。
思考:我国洪涝灾害的时间发生的季节主要集中在何季节?▲结论:我国洪涝灾害从南到北多发生在、、季,以季最多。
气象灾害及其避防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一
3.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气象灾害及其避防。
(二)讲授新知
1.教师简要介绍气象灾害的种类、成因、影响及其分布特征,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讲解。
2.详细讲解各类气象灾害的预警信号识别及其含义,提醒学生关注气象预警信息。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气象灾害的种类、成因、影响及其分布特征;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的识别及其含义;灾害预防和应对措施的实际操作。
2.难点:理解气象灾害发生、发展、消亡的过程;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展示真实气象灾害案例,使学生直观地了解灾害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关注度;
(二)过程与方法
1.过程层面: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观察、分析等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气象灾害发生、发展、消亡的过程;培养学生关注实际问题,形成问题意识。
2.方法层面:学会运用比较法、分析法、归纳法等研究方法,对气象灾害的成因、影响、避防措施等进行深入研究;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情感层面:关注气象灾害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关爱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增强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提高对气象灾害的警惕性。
2.态度层面:培养学生面对气象灾害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观念;养成积极预防、主动应对灾害的良好态度。
3.价值观层面:引导学生认识到气象灾害防范工作的重要性,树立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回报社会的责任感。
防气象灾害减灾安全教育课教案
防气象灾害减灾安全教育课教案一、课程背景气象灾害是指由自然气象原因引发的各类灾害,如台风、暴雨、地震等。
这些灾害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为了提高公众在面对气象灾害时的自我保护能力,开展防气象灾害减灾安全教育课是非常必要的。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通过系统的教育培训,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防气象灾害知识和应对策略,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减少气象灾害对他们生活和研究的影响。
三、课程内容1. 气象灾害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介绍常见的气象灾害类型以及其特点,包括台风、暴雨、地震等。
2. 气象灾害的成因和发展过程:探讨气象灾害发生的原因和发展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灾害形成的机制。
3. 防气象灾害的基本原则和策略:介绍常用的防灾原则和应对策略,如避难、预警、紧急救援等。
4. 防灾设施和装备的使用方法:指导学生正确使用防灾设施和装备,如防护具、应急箱等。
5. 安全意识的培养和应急能力的锻炼:通过案例分析和模拟演练,让学生增强防灾意识和应急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示范等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
2. 案例分析法:选择典型的气象灾害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3. 模拟演练法:组织学生参与模拟灾害事故的应急处置演练,提高学生的应对能力。
4.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和互动,促进知识的交流和研究效果的提高。
五、教学评估1. 学生作业:布置相应的阅读和实践任务,要求学生理解并应用所学知识。
2. 课堂小结:课堂结束时进行小结,检查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
3. 模拟演练评估:对参与模拟演练的学生进行评估,评价其应对策略和效果。
六、课程资料和资源1. 教材:精选的防气象灾害减灾教材。
2. 多媒体资料:使用多媒体展示气象灾害案例、应对策略等内容。
3. 实物展示:展示各类防灾设施和装备。
七、教学时间安排本课程拟安排总共6个学时进行教学,每周进行一次课程教学。
八、课程总结通过防气象灾害减灾安全教育课的开展,学生将增强对气象灾害的认知,掌握应对策略,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气象灾害及其防御的教案(基于资源的教案)
气象灾害及其防御一、素质教育目标了解我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危害以及监测防御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分析、总结和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有些气象灾害既有自然的因素,也与人类活动有关,并不断探讨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趋利避害的实际行动。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气象灾害的危害和防御措施。
2.难点:台风的形成。
3.疑点:无。
4.解决办法:结合录像、图片讲述。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1.启发式;2.分析讨论法;3.讲述法。
五、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台风、暴雨、寒潮和干旱等气象灾害的危害。
(2)认识到监测防御灾害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资料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以及概括总结的能力。
(2)能学生联系实际,了解当地常发性的气象灾害及应采取的预防措施。
3.德育目标(1)知道应在认识自然的基础上,探讨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趋利避害。
扬长避短的实际行动。
(2)提醒人们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会导致或加剧气象灾害的产生。
(二)整体感知气候灾害是全球各类自然灾害中最严重的灾害,在学习了前面气候资源之后,本节课将气候灾害列为专题讲述,便于学生更加全面地、客观地认识我国的气候资源。
同时,清楚地阐述了大气环境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影响,使学生了解人类活动与大气环境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引入:前面一节课,我们认识了气候作为一种资源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作用,但同时,大气也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以及国防建设等造成了直接或间接的损害,我们称之为气象灾害。
气候灾害种类很多,本节课重点学习几种对我国影响较大的气候灾害台风、寒潮、洪涝和干旱。
过渡:联合国曾经把台风列为气象灾害之首,而寒潮又是影响我国范围最广的气象灾害,下面,我们先了解台风和寒潮。
看录像,回答问题:1.什么是台风和寒潮?2.台风和飓风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1.台风是形成在热带或副热带海面温度在26℃以上的广阔洋面上,是一种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见下图)。
常见气象灾害及防御学习教案
冰雹
冰雹是从强烈 (qiánɡ liè)发展的 积雨云中降落到地面 的固体降水物,小如 豆粒,大若鸡蛋、拳 头。它是一种以砸伤 、砸毁为主的气象灾 害。
第30页/共32页
第三十一页,共33页。
冰雹(bīngbáo)天气避险 要点
关好门窗,妥善安置好易受冰雹 影响的室外物品
切勿随意外出,确保老人小孩留 在家中
常见(chánɡ jiàn)气象灾害及防御
会计学
1
第一页,共33页。
主要内容 一、气象基本知识 二、气象灾害预警(yùjǐnɡ)信息和
生活中常见的灾害性天气及其 防御
第1页/共32页
第二页,共33页。
一、气象基本知识
1、天气与气候 2、天气预报(tiānqìyùbào)种
类 3、天气预报(tiānqìyùbào)获
因为避雷针只能保护建筑物,但对沿架空电线、电话线 侵入的雷电波却无能为力。
第18页/共32页
第十九页,共33页。
在雷暴(léibào)天气条件下,当人们在 建筑物的外面时,又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安全 呢一、?不宜进入开阔地面上的棚屋、岗亭等低矮的建筑物内。
因为低矮的建筑物都没有防雷设施,并且大都处在旷野中, 是开阔地面上较高的突出物,容易吸引闪电先导。 二、不宜躲在大树下。当暴风雨来临时,一般人都会很自然 (zìrán)地跑到大树底下去避雨,殊不知,往往是避过了雨淋却 惹来了灾祸。原因同第一条。 三、不宜在旷野中打雨伞等金属物体。
第28页/共32页
第二十九页,共33页。
雪灾防御(fángyù)要点
注意防寒保暖,老、弱、病、残 、幼人群不要外出。
出门走路不要穿硬底或光滑底鞋 ,骑车人可适当给轮胎放些 气。
《气象灾害及其防御》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气象灾害及其防御》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知识内容:本节教材集中了大气中的主要气象灾害现象,描述各种气象灾害的形成、特点、分布及其危害,指导人们如何防御这些气象灾害。
(二).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要求学生知道各种气象灾害的形成、特点、分布及其所造成的危害。
2.能力目标:通过对相关网络资料的阅读结合对自然界的观察探究,培养学生的分析资料、提取信息、逻辑推理和解决问题能力。
3.德育目标:帮助学生建立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和克服困难的信心。
(三).重点难点:1.学习重点:各种气象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及其造成的危害。
2.学习难点:各种气象灾害形成原因及其防御措施。
二.学生分析:1.学习习惯:在课堂上,高一学生表现为习惯于传统教学的教师传道授业解惑,阅读量有限,知识面较狭隘,独立发现和自主学习能力较差。
2.学习交往:高一学生在新的学习环境中,学习交往表现为个别化学习,群体性的小组交流与协同讨论学习机会很少,对学习资源利用和知识信息的获取、加工、处理和综合能力较低。
三.教学方法:1.探究学习法:联系所学知识和运用网络资源进行问题思考、解决的学习。
2.发现学习法:善于分析资料、寻找和发现思考性问题。
3.自主学习法:利用网络资源、教材资源,独立地进行学习。
4.问题讨论法:运用网络教室的各种交流手段对学习主题展开讨论。
5.协作学习法:通过网络教室中师生、生生协同、交流、讨论的学习。
四.教学过程:(新课导入)现在大气的任何部分都间接或直接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产生影响。
大气中增温、降温、刮风、下雨等大气现象,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产生哪些影响?(情境创设)①1991年4月29日,一场台风造成孟加拉国13.9万人死亡。
②1991年5—7月,江淮地区出现严重的暴雨洪涝。
苏、皖、湘三省死亡1100多人。
③1968年以来持续了十多年的非洲严重干旱,导致数十万人死亡。
④1983年4月25—30日,受强寒潮影响,我国有22个省、市遭受雪灾、风灾、雹灾、冻灾,造成400多万公顷农田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数十亿元。
气象灾害与防御教案
气象灾害与防御教案教案标题:气象灾害与防御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常见的气象灾害类型,包括洪水、台风、暴雨、龙卷风等。
2. 了解气象灾害对人类生活和环境造成的影响。
3. 学习气象灾害的预警和防御措施。
4. 培养学生的应急意识和自救能力。
教材及资源:1. PPT演示文稿,包括气象灾害类型和防御措施的图片和文字说明。
2. 视频素材,展示真实的气象灾害事件和防御措施。
3. 案例分析材料,用于学生讨论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请学生谈谈对气象灾害的了解和经历,触发学生的兴趣。
2. 展示一些气象灾害的图片,让学生猜测灾害类型,并简要介绍每种灾害的特点。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分别介绍洪水、台风、暴雨、龙卷风等常见气象灾害的定义、形成原因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 通过PPT演示和视频素材,展示真实的气象灾害事件,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灾害的严重性。
三、预警与应急措施(20分钟)1. 讲解气象灾害的预警系统,包括气象预报、预警信号等,以及如何正确理解和应对预警信息。
2. 分别介绍不同气象灾害的防御措施,包括避免危险区域、加固建筑物、备足应急物资等。
3. 强调学生在面对气象灾害时的自救和互救能力,比如如何正确逃生、如何进行简单的急救等。
四、案例分析与讨论(15分钟)1. 提供一些真实的气象灾害案例,让学生小组讨论并分析造成灾害的原因和可能的防御措施。
2. 学生展示讨论结果,并进行班级讨论,分享不同的观点和经验。
五、总结与展望(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学生对气象灾害的认识和防御措施的重要性。
2. 展望未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区的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提高整体防灾意识。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案例分析环节的积极程度。
2. 学生作业:布置相关的阅读材料或小组项目,要求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气象灾害防御措施,并提出改进建议。
拓展活动:1. 邀请当地的气象专家或防灾部门的工作人员来校进行讲座,进一步深入了解气象灾害的防御工作。
地理教案:气候灾害及其防御
[教学⽬标]:1.使学⽣了解⽓象灾害的概念及种类,了解台风的形成原因、移动路径分布地区及主要危害;2.使学⽣了解监测防御台风的⽅法及重要性;3.使学⽣了解本市常见的台风灾害及应采取的预防措施。
4.使学⽣了解寒潮、⼲旱、暴⾬等⽓象灾害的成因、分布、危害;5.使学⽣了解监测防御我市常见的⽓象灾害应采取的预防措施;6.使学⽣在认识⾃然现象的基础上,探讨改造⾃然,趋利避害的实际⾏动。
[重点难点]: 1.台风的危害2.监测防御台风的重要性3.台风的危害及形成各种⽓象灾害的危害4.监测防御的重要性5.⽓象灾害的危害、形成[教具设计]:[讲授过程]:[复习引导]:1.农作物熟制与积温的关系2.为什么许多新建的房屋不取正南正北⾛向?3.我市的许多⼯⼚建在西南郊,这是否合理?为什么?【引⼊新课】⽓候既是⼀种资源,也会带来⽆穷的灾害。
许多专家认为,本世纪初是⼀个⾃然灾害频发的时期,我们该如何趋利避害呢?今天我们就来谈这个问题。
[讲授新课]:1.⽓象灾害的概念(1)概念:⼤⽓对⼈类的重合财产和经济建设以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害,称为⽓象灾害。
(2)主要⽓象灾害:台风、暴⾬、洪涝、寒潮;(3)危害: 2.台风的概念指导学⽣阅读课本P58第三段,了解台风的概念。
台风:西北太平洋上热带⽓旋中⼼附近风⼒在12级或以上飓风:东北太平洋和⼤西洋热带⽓旋中⼼附近风⼒在12级或以上。
3.台风的结构指导学⽣读图2.32,了解台风的结构,并由此分析台风不同区域的天⽓情况。
提问:台风警报中,为什么说“台风中⼼附近风⼒”,⽽不说“台风中⼼风⼒”?4.台风的路径指导学⽣读图2.33,了解台风中⼼位置及其移动⽅向,以及暴⾬出现的地区,判定不同地区的天⽓情况。
(2)阅读短⽂,了解台风的危害。
1990年第⼗⼆号台风,从8⽉20⽇⾄22⽇,前后三次登陆福建,使福建全省连降暴⾬,沿海⼀带泛滥成灾。
全省各⼤⼩河流都超过警戒⽔位和危险⽔位,⼤中⼩型⽔库全部溢洪。
气象灾害及其防御教案
气象灾害及其防御知识目标1.能了解气象灾害的概念。
2.了解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寒潮等气象灾害的发生规律、危害,以及监测防御的重要性。
能力目标对比识记各种气象灾害发生原因、时空分布、危害和防御教学重点理解各种气象灾害的危害及其防御措施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据联合国公布,1949~1980年全球因自然灾害造成人员死亡达121.3万人,其中61%是由气象灾害造成的。
在我国,每年由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各种自然灾害总损失(平均每年500亿~600亿元人民币)的57%;由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死亡约占全部自然灾害死亡人数(平均每年约1万~2万人)的40%。
一、气象灾害的概念大气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以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害,称为气象灾害。
主要的气象灾害有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寒潮等。
下面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台风这种气象灾害。
二、主要气象灾害(一)台风台风为什么会造成灾害?台风造成的灾害多出现在我国哪些省区?请大家首先阅读课本相关内容1.台风的时空分布2.台风的形成和结构3.台风的危害4.台风的防御台风有过也有功。
盛夏期间,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严重威胁着旺盛生长的水稻等农作物。
这时,台风带来的大量降水,可以解除或缓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旱情。
这是台风对农业生产有利的一面(二)暴雨洪涝1暴雨的形成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亚洲是每年全球洪水发生最多的地区。
我国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暴雨洪涝灾害发生。
2暴雨洪涝的防御措施(三)干旱干旱是一个突出的世界性问题。
严重的干旱会造成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
可见,干旱的危害也是严重的。
(四)寒潮1.寒潮的概念2.寒潮的危害3.寒潮的防御(五)干热风教后反思:本节课基本上实现了所设目标,但学生基础知识欠缺的问题也多少暴露了一些。
如果剩下点时间将所讲内容总结一下,可能系统性更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象灾害及其防御一、素质教育目标了解我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危害以及监测防御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分析、总结和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有些气象灾害既有自然的因素,也与人类活动有关,并不断探讨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趋利避害的实际行动。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气象灾害的危害和防御措施。
2.难点:台风的形成。
3.疑点:无。
4.解决办法:结合录像、图片讲述。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1.启发式;2.分析讨论法;3.讲述法。
五、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台风、暴雨、寒潮和干旱等气象灾害的危害。
(2)认识到监测防御灾害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资料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以及概括总结的能力。
(2)能学生联系实际,了解当地常发性的气象灾害及应采取的预防措施。
3.德育目标(1)知道应在认识自然的基础上,探讨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趋利避害。
扬长避短的实际行动。
(2)提醒人们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会导致或加剧气象灾害的产生。
(二)整体感知气候灾害是全球各类自然灾害中最严重的灾害,在学习了前面气候资源之后,本节课将气候灾害列为专题讲述,便于学生更加全面地、客观地认识我国的气候资源。
同时,清楚地阐述了大气环境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影响,使学生了解人类活动与大气环境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引入:前面一节课,我们认识了气候作为一种资源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作用,但同时,大气也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以及国防建设等造成了直接或间接的损害,我们称之为气象灾害。
气候灾害种类很多,本节课重点学习几种对我国影响较大的气候灾害台风、寒潮、洪涝和干旱。
过渡:联合国曾经把台风列为气象灾害之首,而寒潮又是影响我国范围最广的气象灾害,下面,我们先了解台风和寒潮。
看录像,回答问题:1.什么是台风和寒潮?2.台风和飓风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1.台风是形成在热带或副热带海面温度在26℃以上的广阔洋面上,是一种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见下图)。
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北半球为逆时针向中心辐合的大旋涡,在南半球为顺时针向中心辐合的大旋涡。
台风可以说是大气长河的中的一个旋涡,一边旋转一边前进。
而寒潮是指: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
2.读表2-3,台风和飓风都属于热带气旋中强度最强的一级,只是因所在海域不同而名称各异。
西北太平洋上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或以上的称为台风;东北太平洋和大西洋上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或以上的称为飓风。
读下图提问:台风的结构有什么特点?海上船只遇到台风时,是否可以躲进台风眼里避难?台风在水平方向上有三个明显的不同部位。
从中心向外,依次是台风眼区、云墙区和旋转雨带。
台风眼呈圆形或椭圆形,该处气压最低,温度最高,天气晴朗。
其直径平均为25千米,大的可达60~70千米。
身临其境的海员把台风眼称为台风中的“世外桃源”。
台风眼的周围是宽十几米的云墙区,是台风中天气最恶劣的地区,凡摧毁性的大风、暴雨均集中于此。
云墙外是旋转雨带,由几条雨带呈反时针方向、螺旋状向云墙四周辐合。
雨带宽约几十千米或几百千米,长约几千千米。
螺旋而带所经之处降阵雨。
不可以。
因为台风是一边旋转一边前进的,也就是说台风眼不是固定在一个地方,要想使船只始终保持在台风眼区是很难办到的。
更何况,台风眼四周有巨大的云墙和狂风恶浪,破坏力最强,船只很难安全进入台风眼。
所以,若遇台风,最好设法避开它,千万不要盲目往台风眼里闯。
继续观看录像,回答——台风和寒潮的危害是什么?教师补充:台风的危害:损坏地面建筑物和通信设施;淹没农田;毁坏水利工程等。
寒潮的危害:强烈降温造成冻害,危及农作物生长;大风会摧毁建筑物、使通信和交通受阻。
读图提问:(读课本第60页2.43图)回答:世界台风的多发地带在哪里?影响我国的台风的活动路径是什么?教师小结:西北太平洋是全球台风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的海域。
全世界大概每年要发生80个台风,一半以上在北太平洋,而西北太平洋又占了多数。
图中所示,台风的活动路径有:一是向西北方向移动,趋近华南、东南沿海、、华东沿海,在沿海一带登陆;一是向偏北或东北方向移动,在日本登陆或向日本以东方向移去。
而我国正好位于西北太平洋的西北方向,是世界上受台风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
学生讨论:如何减轻台风和寒潮灾害?教师小结:减轻灾害的措施:台风:应加强气象监测和预报工作。
利用气象卫星资料,可以确定台风中心的位置、估计台风强度,监测台风移动的方向和速度,以及狂风暴雨出现的地区等,及时发布台风预报、警报,并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寒潮:加强天气预报,提前发布准确的寒潮消息或警报。
列表归纳:比较台风和寒潮在发生时间、影响范围、造成的灾害及预防措施等方面的异同点。
教师小结:引入:台风和寒潮灾害是短时间内发生的,而长时间影响我国的气象灾害就是我们常见的水旱灾害。
资料:1.1998年长江、松花江、嫩江的特大洪水使我们记忆犹新,其中,嫩江特大洪水是超百年一遇的,给内蒙古、吉林和黑龙江三省(区)人们造成的经济损失是空前的。
仅齐齐哈尔市农田受灾面积达79万多公顷,冲毁房屋60多万间,转移灾民72万多人。
许多工厂被迫停产,全市经济损失达61亿多。
而整个嫩江流域及由嫩江洪水形成的松花江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所造成的灾害损失,更是以数百亿计。
2.干旱是非洲近代最大的灾难,近二十年来,非洲有2/3的国家遭受大旱,国民经济遭受巨大的损失。
全非洲严重缺粮的灾民达1.5亿人以上。
讨论:为什么我国经常发生水旱灾害?洪涝灾害产生的原因有哪些?学生回答(略)教师补充:我国是典型的季风气候区,降水分配极不均匀,且年际变化大,所以经常发生水旱灾害,有时南涝北旱,有时则北涝南旱。
我国洪涝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自然方面:气候异常,降水集中、量大:我国降水的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大,一般年份雨季集中在七、八两个月,我国是世界上多暴雨的国家之一,这是产生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
资料:齐齐哈尔在1998年七、八两个月,就降了500多毫米,创历史最高记录!从6月中旬至8月中旬,嫩江共发生四次大洪水,前次未退尽,后次又叠加。
8月14日嫩江第四次洪水,使齐齐哈尔水位高达149.30米,超警戒水位2.30米,流量达14800米/秒,成为超三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
2.人为方面:植被破坏严重资料:(1)森林过度砍伐。
大兴安岭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森林宝库。
原有木材蓄积量为6亿多立方米,长期以来,由于管理不善,重采不育,使今日的木材蓄积量已不足1亿立方米,森林资源日益加速退化衰竭。
(2)森林火灾严重。
仅1987年大兴安岭地区的森林大火,横扫百里林场,吞噬县城一座,毁掉39万公顷原始森林。
(3)毁林垦荒严重。
由于森林的过度砍伐,使6万多公顷林地化为乌有。
(4)林区生活烧柴量大。
一个林场一年要烧掉一万立方米的好木材。
转折引入:而每年给我国带来的损失居各种气象灾害第一位的是干旱。
看书提问:什么是干旱灾害?它有什么危害?(读书第61页)学生回答:略。
教师小结:干旱是因长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而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现象。
严重的干旱会造成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
学生讨论:人们应如何防御旱涝灾害、减少损失呢?教师补充:1.修建各种水利工程,提高防洪能力我国正在建设的特大型水利工程长江三峡工程和黄河小浪底工程,建成后将发挥五大效益:防洪、发电、灌溉、排沙和减淤。
如小浪底工程竣工,可使黄河防洪标准由防御60年一遇的洪水提高到1000年一遇,且通过滞浑排清可保下游20年不淤,使千年黄河水患得到有效治理。
2.植树造林,水旱兼治森林是“绿色水库”,林地的树冠能截留20%的雨水,7%的水分能被树干、落叶吸收。
3.利用气象卫星加强监测和预报总结提问:以上我们讲述了几种主要气象灾害的形成、分布、危害及防治等内容,归纳起来,气象灾害有什么特点呢?(学生讨论)教师小结:气象灾害的特点有:种类多;范围广;频率高;灾情重;持续时间长;群发性;连锁反应。
(四)总结扩展气象灾害影响了人类生活和社会经济的许多方面,“减少气象灾害”已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我国于1993年第一次把减灾列入到了国民经济的总体规划中,建立了相应的减灾管理系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1998年我们还战胜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希望也能够做到成功地防御气象灾害,将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减为最少。
六、布置作业1.课本第62页的活动1、2。
2.填充图册。
七、板书设计第七节气象灾害一、气象灾害的特点二、主要气象灾害及其防御八、参考资料参考书目(1)《地球的外衣——大气》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永恒的追求——可持续发展》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3)《高中地理教案》(上)王树声,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4)《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999年1~12月,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5)《中小学可持续发展教育——各学科教学设计指南》人民教育出版社环境教育中心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6)《气象万千》林之光著,湖南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