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活动中如何引导幼儿主动探究式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科学活动中如何引导幼儿主动探究式学习
[论文摘要] :
新《纲要》科学领域的目标中提出:“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因此,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已越来越重视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满足好奇心并产生探索的欲望。现代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要求,科学活动已不仅仅是“学到什么”,更主要的是“学会怎样学习”。因此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幼儿听”的教法。让幼儿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尝试、体验与交流,把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统一起来。这种教法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探索能力、创造能力。它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精神实质不谋而合,是幼儿园实施教育的一条最佳途径。
[关键词]:
科学活动、主动探究式学习
21世纪需要主动探索,不断创新的人才。而科学活动是一种融合操作性,思考性,创造性,趣味性为一体的活动,它为幼儿主动探究提供了路径,有助于幼儿主动性的发展。以前我们在设计安排科学活动过程时太重视追求表面上的教学结果,忽视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主动发展,使得孩子是在知识的堆积中成长,在教师的牵引下被动地学习。每堂课下来,常常感叹到:当个老师真是太累了,又是编剧,又是导演,有时又是管道具的,有时又是演员,忙得不亦乐乎。忙的结果是老师对教学失去了兴趣,孩子们更是对学习失去了兴趣。著名教育家布鲁姆指出: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获取过程的参与者。所以我们在幼儿科学探究活动中,
应跳出教材的框框,以全新的理念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能动性,让他们在探究中动脑、动手、动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以兴趣作为切入点,支持和促进幼儿的主动探究
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性的学习,将会扼杀孩子探求知识的欲望。”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孩子们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动力。孩子的认识活动受到兴趣的直接影响,他们会以极大的热情积极主动地探索和认识他们感兴趣、感到好奇的事物。要使孩子主动探索,孩子的兴趣必须得到足够的满足。在日常生活中,随时丰富幼儿的各种知识,加大知识的信息量,同时还要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观察兴趣,教给幼儿正确的观察方法,养成主动探索的学习习惯。如:前不久,班里的一个小朋友拿来了一条泥鳅,养在自然角里,一下课孩子们就挤在那里非常好奇的看着泥鳅游来游去,抓住了孩子这一心趣点,生成了“有趣的泥鳅”这次活动。先让幼儿看一看、摸一摸有什么发现?使孩子在玩中探索泥鳅的形状及特征,孩子的积极性非常高。通过让幼儿自己的探索,了解了泥鳅的身体很滑,用手想抓住它很不容易,启发幼儿用好办法来抓泥鳅,孩子们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孩子们在动手操作过程中我们教师不加任何干预,让他们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最后当幼儿想出好办法抓住泥鳅以后,孩子们一边欣赏自己的创造,一边赞叹他人的成果,同时不断思考如何改进,这就激发了他们不断探索的进取心。
二、创造环境,引导幼儿主动探究学习
著名心理学家潘菽教授指出“教育是一种环境,是人类有组织、有计划地传递社会经验、发展技能的方式”要在幼儿园里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各类科技活动,必须为幼儿创设丰富宽松的探索环境,为幼儿的科学活动配置充足的物质条件,随时满足幼儿求知欲的需要,并引导幼儿主动探究。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幼儿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大胆地想像和创造,是孩子主动学习和大胆探索的基本前提和条件。有时,孩子的观点和兴趣常常与教师不
同,接纳和支持孩子的观点和兴趣会使他们有安全感。如果老师总是说“别动”“不对”就会挫伤幼儿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因此,在进行科学活动时,我们应不过多地干预孩子的活动,而是作为孩子的大朋友,好帮手,为其成功表示祝贺。在活动中,还要尊重和接纳每一个幼儿的观点和兴趣。接纳和支持幼儿的兴趣和观点会使幼儿产生安全感。幼儿原本也是最诚实、最尊重客观现实的。在心理安全的环境中,幼儿会根据自己对事物的真实感受做出回答和解释。因此,在幼儿的回答与教师预想的结果不同时,教师要尊重并努力寻求幼儿的真实认识及其来源,支持和鼓励幼儿的探究。幼儿知识的获得是幼儿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在活动中,材料是激发和维持幼儿探索的最好诱因,以活动材料为载体,使活动步骤紧扣目标层层深入,有利于幼儿不断探索,验证。因此我们在投放材料时十分注意材料的功能。以往的活动材料都是由老师自己去收集,现在我们发动家长和孩子一起收集材料,在这个活动过程中,不但使活动资料更加丰富,孩子也提高了主动探索的能力。例如:在“有趣的泥鳅”中,发动孩子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收集自己认为有泥鳅喜欢吃的食物,有的幼儿带来了水草;有的幼儿带来了小虾,有的幼儿带来了各种水果。通过让孩子自己给泥鳅找食、喂食的过程中知道了泥鳅喜欢吃什么食物的知识。
三、产生问题情境,引导幼儿主动探究学习
1.教师问题的提出,引导幼儿主动探究
在一次角色游戏结束后的评价活动时,我提出了一个问题“你们在喂娃娃家的小宝宝吃饭,怎么忘记了这里还有一个小宝宝呢?它已经饿了好几天了!”小朋友的兴趣一下子就转移到了泥鳅上,可是泥鳅喜欢吃什么呢?这就给他们出难题了。小朋友们根据自己的原有经验进行了猜想。有的认为它喜欢吃草,有的认为它喜欢吃水里的小虫子,他们对这个问题产生了争议。最后在老师的建议下,同意明天将自己认为的泥鳅喜欢的食物带来给泥鳅吃,看看它到底喜欢吃什么。
2.收集孩子的问题,梳理孩子的探究方向。
幼儿在积极的学习状态下完成每一项任务的效果是最好的,他们能主动地向老师提出自己的疑问,经过自己的探究解决疑问,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为下一次的探索活动设下积极的尝试兴趣。在“有趣的泥鳅”活动中,及时的发现孩子的兴趣,如:“泥鳅离开水还能活吗?泥鳅怎么不吃东西?泥鳅的嘴一张一合的在吃什么?泥鳅喜欢喝水吗?”等等关于泥鳅的生活习性方面的问题,我们教师应抓住这种教育良机,激发孩子的探索兴趣,便生成了活动“泥鳅喜欢吃的食物”。
四.探究解决问题的办法,促进幼儿主动探究学习
在“泥鳅喜欢吃的食物”活动中,让孩子们讨论和猜测:泥鳅喜欢吃什么?孩子们的讨论可热闹了,有的说泥鳅喜欢吃小虫、泥鳅喜欢吃小鱼、泥鳅喜欢吃青菜、泥鳅喜欢吃水草……
然后让孩子自己带来的多种食物,进行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幼儿将自己带来的食物一一尝试着给泥鳅吃。先是水草,泥鳅只是闻了一下就游开了,说明它并不喜欢吃;然后是各种水果,苹果、香蕉、西瓜等,它连闻都没有闻一下就游开了;再是饼干,泥鳅还是不喜欢吃。那怎么办呢?为什么泥鳅都不喜欢吃我们带来的食物呢?这时有一个幼儿大声地说:“我知道了,它生活在池塘里,我看过一部动画片,它们就是生活在那里的。”接着,又有一个幼儿激动地说:“那我们快去池塘看看,那里有什么可以给泥鳅吃的。”“好吧!”老师就带着他们去附近的池塘,找泥鳅的食物。带着泥鳅师幼一起来到池塘,幼儿开始讨论用什么办法找到泥鳅喜欢食物?
“先让泥鳅喝一下池塘里的水,看它要不要喝。”
“不,先掏一些小虫让泥鳅来吃。”
“还是把池塘里每一样东西都拿一点上来让泥鳅试试。”
“那样太麻烦了,还是把泥鳅放到池塘里,让它自己去找,我们看着。”
“那不行,泥鳅要抓不上来了,它的皮肤很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