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氏杆菌病最新版本

合集下载

布氏杆菌病ppt课件

布氏杆菌病ppt课件

病原学(Etiology)
布氏杆菌-- G-阴性多形性球杆状细菌,无鞭毛,无芽孢,无荚膜,不运动 根据储存宿主菌种的不同分6个种: 羊布氏杆菌 (马尔他布氏杆菌) 致病力最强 牛布氏杆菌 (流产布氏杆菌) 致病力最弱 猪布氏杆菌 致病力次强 犬布氏杆菌 隐匿发病,复发/慢性化 绵羊附睾布氏杆菌 沙林鼠布氏杆菌
流行病学 (Epidemiology)
传染源(source of infection) : 病畜,以羊为主,包括绵羊、山羊、其次为牛(黄牛、水牛、奶牛)及猪。我国主要为羊布氏杆菌病 传播途径(route of transmission): 主要经皮肤黏膜接触传播,亦可经消化道、呼吸道传播。 易感人群(susceptible population): 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免疫力,再次感染发病率2%-7%。
发病机制复杂,细菌、毒素和变态反应均参与 累及范围广,以单核巨噬细胞系统、骨关节系统、神经系统最常见 机体免疫功能正常,可通过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清除病菌而痊愈 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感染菌量大、毒力强,则部分细菌逃逸免疫,被吞噬细胞带入新的组织器官形成新感染灶--多发性病灶阶段。感染灶的细菌再次入血导致复发。
世界各地均有发病 WHO统计:>50万人/年 中国: 地区分布: -常见于牧区,20~60年代,6000人次/年 -近年增多,主要在内蒙、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山东等地有流行区 主要流行类型: -羊型,其次为牛型,少数为猪型。 流产布氏杆菌、马尔他布氏杆菌为主要病原体
地区性: 牧区最多,半农半牧区次之, 农业区又次之,城市最低 职业性:兽医、畜牧者、屠宰工人 季节性:春末夏初,家畜流产高峰后 1-2个月最多。
流行特点 (epidemic characteristics)

2023布鲁菌病的诊断和治疗细则

2023布鲁菌病的诊断和治疗细则

2023布鲁菌病的诊断和治疗细则一、布鲁菌病重要知识点1、布鲁菌病属于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

2、布鲁菌病,简称布病,也称〃波状热",是布鲁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属自然疫源性疾病,感染人以及牛、羊、猪、犬等动物。

3、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病情轻重不一的发热、多汗、关节痛和肝、脾、淋巴结肿大等。

4、布鲁杆菌属由6个种、19个生物种组成,其中引起人类疾病的有羊、牛、猪和犬布鲁杆菌。

5、我国流行的有羊布鲁杆菌、牛布鲁杆菌、猪布鲁杆菌3种,以羊布鲁杆菌最为常见。

羊型和猪型布鲁菌病大多症状较重,牛型较轻。

6、布鲁杆菌是胞内生长的革兰阴性多形球状杆菌,无芽抱形成。

7、布鲁杆菌感染细胞后,可限制补体系统和T1R信号通路,其脂多糖的结构有利于减少DC的激活以及向T淋巴细胞的抗原呈递,并且可抑制自噬和凋亡以避免免疫系统的清除,造成慢性化的病程。

8、布鲁杆菌感染后潜伏期一般为1-4周,平均为2周,但少数患者可在感染后数月或1年以上才发病。

9、急性期:指病程6个月以内的感染,表现为发热、多汗(深夜、凌晨\厌食、乏力、头痛、肌痛(两侧大腿、臀部λ肝脾淋巴结肿大等,热型以弛张热最多,而波浪热占5%-20%o1。

、慢性感染:指病程超过6个月仍未痊愈的感染,主要表现为疲乏无力,有固定或反复发作的关节和肌肉疼痛,还可有抑郁、失目尼等精神症状。

11、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多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相对增多,有时可出现异形淋巴细胞,少数出现红细胞、血小板计数减少。

可出现红细胞沉降率、C 反应蛋白升高等,累及肝脏者肝功能可有异常。

12、诊断血清学方法: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X血清凝集试验(SATXE1ISA x布鲁菌病抗-人免疫球蛋白试验(Coombs试验1补体结合试验(CFTX二、诊断标准1、确诊试验(1)由血或其他临床标本中分离得到布鲁杆菌属。

(2)在基于RBPT或SAT阳性者的筛查试验基础上,加以下基于非凝集抗体的检测:①E1ISAIgG阳性;②CoombIgG效价1:400z并出现显著凝集及以上。

《布病布鲁氏杆菌病》ppt课件-2024鲜版

《布病布鲁氏杆菌病》ppt课件-2024鲜版

2024/3/27
14
04
并发症与风险评估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2024/3/27
15
常见并发症类型及处理原则
1 2
心血管系统并发症
布鲁氏杆菌病可引发心肌炎、心内膜炎等,处理 原则包括早期识别、及时抗炎治疗,同时针对心 血管症状进行对症治疗。
神经系统并发症
如结核、伤寒等,需根据细菌学检测 结果及临床表现进行鉴别。
2024/3/27
10
03
治疗与预防策略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2024/3/27
11
抗菌药物治疗方案
首选药物
多西环素联合利福平,或多西环 素联合链霉素。
2024/3/27
疗程
一般为6周,根据病情可适当延长 。
注意事项
治疗期间需密切监测肝功能、肾功 能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12
免疫调节治疗应用
2024/3/27
适应症
01
适用于急性期和慢性期患者,特别是伴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
常用药物
02
干扰素、转移因子等。
注意事项
03
免疫调节治疗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期间需密切监测
病情变化。
13
预防措施及疫苗接种
01
布鲁氏杆菌病概述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2024/3/27
3
定义与病原学
定义
布鲁氏杆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性全 身传染病。

布氏杆菌病

布氏杆菌病
绵羊及山羊:常不表现症状,而首先被注意到的症状也是流产。流产前,食欲减退,口渴,萎顿,阴道流出黄色粘液等。流产发生在妊娠后第3或第4个月。有的山羊流产2~3次,有的则不发生流产,但也有报道山羊群中流产40~90%者。其他症状可能还有乳房炎、支气管炎、关节炎及滑液囊炎而引起跛行。公畜睾丸炎、乳山羊的乳房炎常较早出现,乳汁有结块,乳量可能减少,乳腺组织有结节性变硬。绵羊布鲁氏菌可引起绵羊附睾炎。
其他动物:双峰驼患病可不出现临诊症状,但有散发性流产。单峰驼的布鲁氏菌病也曾有报道。
狗感染流产布鲁氏菌、马耳他布鲁氏菌、猪布鲁氏菌的并不少见,但多为隐性感染,少数表现发热性全身症状,例外情况还有流产以及睾丸炎和附睾炎。由狗布鲁氏菌引起的症状是:妊娠40-50天发生流产,流产后阴道长期排出分泌液,淋巴结肿大,脾炎和长期的菌血症。公狗可能正常,也可能有附睾炎、前列腺炎。睾丸萎缩,以及淋巴结病变和菌血症,也可能导致不育。
如流产胎衣不滞留,则病牛迅速康复,又能受孕,但以后可能再度流产。如胎衣未能及时排出,则可能发生慢性子宫炎,引起长期不育。但大多数流产牛经两个月后可以再次受孕。
在新感染的牛群中,大多数母牛都将流产一次、如在牛群中不断加入新牛,则疫情可能长期持续,如果牛群不更新,由于流产过1~2次的母牛可以正产,疫情似是静止,再加以饲养管理得到改善,病牛也可能有半数自愈。但这种牛群绝非健康牛群,一旦新易感牛只增多,还可引起大批流产。
本病的传染源是病畜及带菌动物(包括野生动物)。最危险的是受感染的妊娠母畜,它们在流产或分娩时将大量布鲁氏菌随着胎儿、胎水和胎衣排出。流产后的阴道分泌物以及乳汁中都含有布鲁氏菌。布鲁氏菌感染的睾丸炎精囊中也有布鲁氏菌存在,这种情况在公猪显得更为重要。疫牛群中的犊牛在极少见的情况下,在一段时期内由粪便排出病菌。此外,布鲁氏菌间或随尿排出。

布病包虫病最新

布病包虫病最新
• 冰岛和维尔京群岛无。 • 1860年命名为“地中海弛张热” • 1897年命名为“波状热”。 • 1920年被正式命名为“布氏杆菌病”。
(发展史)
• 1905年我国重庆曾报告了两例布病。 • 1916年在福建发现1名布病。 • 1925年河南发现4名印度侨民感染布病 • 1932年内蒙古王爷庙发现109头牛中有21头流产。同年日本人北野
子宫内膜炎
人主要临床症状
1、发热
2、多汗 多汗为布病主要症状之一,尤以急性期 患者为甚。特别是晚上增多。与一般发 热疾病不同的是出汗相当严重,体温下 降时更为明显,常可湿透衣裤,大量出 汗可以导致虚脱。 3、疼痛 呈游走型关节和肌肉疼痛。多为大关节, 持续性钝痛,过劳或气候变化加重。其 他部位如头痛、眼眶痛等。 4、泌尿生殖系统炎症 因睾丸炎及附睾炎引起睾丸肿瘤是男性 患者常见症状之一,多为单侧.
怀疑家里的牛羊得 力布病应及时向村级防 疫员或兽医报告,再由 专业人员对病畜进行检 查和处理。禁止私自屠 宰和贩卖。
•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是国家规 定的乙类传染病。布鲁氏菌可侵犯人体全身各个器官,造成器质性病变或 功能障碍。如不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该病可反复发作,易转为慢性,造 成终身残疾丧失劳动力。
• 特征:生殖器官和胎膜发炎,引起流产,不育和各种组织的局部病灶。
• 人主要表现为:长期发热(波浪热)、多汗、关节炎、睾丸炎、肝脾肿大 、易复发、易变为慢性,亦称波浪热或波状热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 病防治, 农业部公告《一、二、三类动物疫 病病种名录》规定为二类传染病
(发展史)
• 在世界上有广泛流行,是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公共卫生问 题。经过数十年的努力,至今世界上已有14个国家和地区宣布消灭 布病,

最新布氏杆菌病治疗

最新布氏杆菌病治疗

最新布氏杆菌病治疗布氏杆菌病治疗的最新进展第一章:引言(概述布氏杆菌病的重要性和治疗挑战)近年来,布氏杆菌病(Brucellosis)作为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引起了全球范围的关注。

布氏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能够感染多种动物,包括牛、羊、马等,同时也能感染人类。

该病可引起一系列严重临床表现,如发热、关节炎、肝脾肿大等。

然而,由于典型病例症状不明显,诊断困难,并且药物治疗存在一定难度,布氏杆菌病的治疗一直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第二章:布氏杆菌病的药物治疗(现有治疗方案的缺陷和不足)目前,常见的布氏杆菌病治疗方案包括单药治疗或联合药物治疗。

传统的治疗方案主要依赖于广谱抗生素如多西环素、阿米卡星等,但该类药物的耐药性越来越普遍。

此外,由于传统治疗时间长、疗程长,患者容易出现依从性不佳,从而导致治疗失败和复发。

因此,迫切需要开发出更有效和便于患者接受的治疗方案。

第三章:新药物治疗的进展(最新的治疗方法和策略)近年来,一些新的药物和治疗策略被提出并逐渐应用于布氏杆菌病的治疗中。

例如,结合使用多药物治疗方案如链霉素联合环丙沙星或喹诺酮类药物等,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并缩短治疗时间。

此外,某些新药物如新型四环素类药物、庆大霉素和磺胺类药物等也显示出较好的抗菌活性。

另外,基于蛋白质致病机制的治疗策略如新型肽类药物,也被用于布氏杆菌病的治疗,可有效抑制病原体的生长和复制。

第四章:未来展望和挑战(新药物治疗面临的问题和改进方向)尽管已取得一些进展,但布氏杆菌病的治疗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由于布氏杆菌的高度可变性,很难找到能针对所有菌株的单一治疗方案。

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菌株的抗药性和致病机制,以便开发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

其次,大规模临床试验仍然缺乏,导致目前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有限。

此外,由于布氏杆菌病的诊断困难,有必要发展快速、准确的诊断方法,以便及早开始治疗。

最后,由于病原体的传播途径复杂,动物和人类之间的传染风险仍然存在,因此建立有效的预防措施也是治疗的重要一环。

布鲁氏菌病诊疗方案 (2023 年版)

布鲁氏菌病诊疗方案 (2023 年版)

布鲁氏菌病诊疗方案(2023年版)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 ,简称布病)又称〃波状热〃,是由布鲁氏菌(Brucella )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我国主要在北方地区流行,近年来南方地区的流行强度亦有所增加,局部地区时有疫情发生。

布鲁氏菌病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

为进一步规范临床诊治工作,在2012年原卫生部印发的《布鲁氏菌病诊疗指南(试行)》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和诊疗经验,制定本诊疗方案。

一、病原学布鲁氏菌属是一组微小的球状、球杆状、短杆状细菌,共有12个种,包括羊种、牛种、猪种、犬种、沙林鼠种、绵羊附睾种、鲸种、鳍种、田鼠种、人源种和赤狐种。

其中羊种、牛种、猪种和犬种布鲁氏菌可造成人感染。

电镜下羊种布鲁氏菌为明显的球形,大小约为0.3 ~ 0.6μm ,牛种和猪种布鲁氏菌多呈短杆状或球杆状,大小约为0.6~2.5μm.布鲁氏菌没有鞭毛,不形成芽胞和荚膜。

布鲁氏菌形态易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改变,呈现多态性,细胞壁可增厚,也可变薄,或者脱落。

布鲁氏菌对湿热、紫外线、常用的消毒剂等比较敏感;对干燥、低温有较强的抵抗力。

55湿热1小时或者60湿热10 ~ 20分钟、75%酒精、0.1%新洁尔灭和含氯消毒剂可将其灭活。

二、流行病学(一)传染源。

感染的羊、牛、猪是主要传染源,其次是鹿、犬、啮齿动物等。

(二)传播途径。

L接触传播:主要通过皮肤黏膜直接接触带菌动物的组织(如胎盘或流产物等)、血液、尿液或乳汁等感染,也可通过间接接触污染的环境及物品感染。

2 .消化道传播:食用含菌的生奶、水及未加工熟的肉制品等食物感染。

3 .呼吸道传播:可通过吸入病菌污染环境中的气溶胶感染。

(三)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

农牧民、兽医、皮毛加工及屠宰工的感染率比一般人群高。

三、发病机制布鲁氏菌侵入人体后,被巨噬细胞吞噬,在局部淋巴结生长繁殖并形成感染灶,约2 ~ 3周后突破淋巴结屏障而侵入血液循环产生菌血症,表现出发热、乏力等感染中毒症状。

布氏杆菌病ppt课件

布氏杆菌病ppt课件

2019
-
9
抵抗力
与其他不能产生芽胞的细菌相似。例如,巴氏灭菌法 10-15min杀死;0.1%升汞数分钟;1%来苏儿或2%福 尔马林或5%生石灰乳15min,而直射日光需要0.5-4h。 在布片上室温干燥土壤内 37d死亡,在冷暗处,在胎儿体 内可活6个月。
2019
-
10
流行病学
易感动物:牛、羊、猪,其次马、鹿、骆驼。人亦 易感,家禽较少感染。 成年动物易感性比幼年动物高,易发病,母畜比公 畜高,人可感染牛、猪、羊、犬四型布鲁氏菌,其中以 羊型菌对人的毒力最强,有全身性病变,可发生波浪热。 传染来源:除发病动物,野生偶蹄兽、啮齿类可成 为本病的传染来源。

临诊症状、病变,不能作为诊断依据,有很多病原
数公猪发生睾丸炎,接着大批母猪发生流产。
2019 12
2019
-
13


发病动物,有些体温升高,也有些不升高(如牛)。 部分眼结膜发炎,腱鞘炎,滑液囊炎。 怀孕母畜流产,牛怀孕6~8月,羊怀孕后3 ~ 4月, 猪怀孕后1 ~ 3月,流产前2 ~ 3天,母畜不安,阴道水 肿,阴道流出分泌物,流产的胎儿有死胎,快到产期流产 胎儿可能是弱胎,产后1 ~ 2天死亡,不死亡者,长期带 菌,易死亡。流产后,胎盘常常滞留不下,长时间流恶露, 由于胎盘滞留而导致子宫及其附近器官的急性和慢性炎症。
牛种菌产次之,
猪种菌较大; • 布鲁氏菌没有鞭毛, 不形成芽胞和夹膜。
2019
-
6
染 色
• 涂片染色检查多为单个排列,少见成对短链排列。
• 布鲁氏菌可被碱性染料着色; • 革兰染色阴性; • 柯兹罗夫斯基提出用0.5%沙黄水溶液染色,加热出现 气泡,水洗后用 0.5% 孔雀绿或 1% 美兰复染,布鲁氏 菌呈红色,其它细菌呈绿色和兰色。

布氏杆菌病

布氏杆菌病

布氏杆菌病布氏杆菌病(brucellosis)又称波浪热或波状热,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性全身传染病,其临床特点为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痛及肝脾肿大等。

疾病病原我国已分离到15个生物型,即羊种(1~3型),牛种(1~7.9型),猪种(1.3型),绵羊副睾种和犬种各1个型。

临床上以羊、牛、猪三种意义最大,羊种致病力最强。

布鲁氏菌在自然环境中生活力较强,在病畜的分泌物,排泻物及死畜的脏器中能生存4个月左右,在食品中约生存2个月。

加热60℃或日光下曝晒10~20分钟可杀死此菌,对常用化学消毒剂较敏感。

传染源目前已知有60多种家畜、家禽,野生动物是布鲁氏菌的宿主。

与人类有关的传染源主要是羊、牛及猪,其次是犬。

染菌动物首先在同种动物间传播,造成带菌或发病,随后波及人类。

病畜的分泌物、排泄物、流产物及乳类含有大量病菌,如实验性羊布氏菌病流产后每毫升乳含菌量高达3万个以上,带菌时间可达1.5~2年,所以是人类最危险的传染源。

各型布鲁氏菌在各种动物间有转移现象,即羊种菌可能转移到牛、猪,或相反。

羊、牛、猪是重要的经济动物,家畜与畜产品与人类接触密切,从而增加了人类感染的机会。

患者也可以从粪、尿、乳向外排菌,但人传人的实例很少见到。

传播途径①经皮肤粘膜接触传染直接接触病畜或其排泄物,阴道分泌物,娩出物;或在饲养、挤奶、剪毛,屠宰以及加工皮、毛、肉等过程中没有注意防护。

可经皮肤微伤或眼结膜受染;也可间接接触病畜污染的环境及物品而受染;②经消化道传染食用被病菌污染的食品、水或食生乳以及未熟的肉、内脏而受染;③经呼吸道传染病菌污染环境后形成气溶胶,可发生呼吸道感染。

这三种途径在流行区可两种或三种途径同时发生;④其它如苍蝇携带,蜱叮咬也可传播本病。

但重要性不大。

易感人群人类普遍易感,病后可获得一定免疫力,不同种布鲁氏菌间有交叉免疫,再次感染发者有2~7%,疫区居民可因隐性染病而获免疫。

流行特征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家畜流产季节为多。

布氏杆菌病--ppt课件

布氏杆菌病--ppt课件
*
ppt课件
流行病学资料对诊断有重要价值: 在疫区居住,有牛羊接触史,皮毛肉奶加工工人,牧民等易感染,近年来,农区发病率较高。 典型的临床特点有利于早期诊断: 波状热,多汗,游走性关节痛,腰骶神经根炎,坐骨神经痛,肝脾淋巴结肿大等。 实验检查为确诊依据: 血、骨髓、浓液细菌培养,血清凝集试验、酶标法血清测定以及布氏杆菌PCR法检测等,均有助于诊断。
病原治疗:与急性和亚急性期相同。必要时重复治疗几个疗程。 菌苗疗法:疗效差已不用。 其他:水解素及溶菌素,疗效不佳。封闭疗法适用于固定性关节痛及神经痛。理疗或药浴等。
诊断标准
*
ppt课件
急性期应与下列疾病鉴别: 风湿热、伤寒与副伤寒、肺与淋巴结核、败血症、疟疾。 慢性期应与下列疾病鉴别:风湿性关节炎、结核性关节病、睾丸与附睾结核、老年性关节炎、神经官能症。
*
ppt课件
急性期、亚急性期: (一)抗生素治疗 首选方案: 多西环素100mg 口服 2/日,联合利福平 600-900mg 口服 1/日,6周 多西环素100mg 口服 2/日 6周,联合链霉素 15mg/Kg肌注1/日 2-3周 次选方案: 多西环素100mg 口服 2/日 6周联合复方新诺明 2片 口服 2/日 6周 多西环素100mg 口服 2/日 6周联合妥布霉素 1-1.5mg/kg 1/8h 1-2周
*
ppt课件
睾丸炎 20~40%,单侧 鞘膜积液 个别 卵巢炎 输卵管炎 子宫内膜炎 流产
*
ppt课件
急慢性布病患者都可以发生骨关节与肌肉疼痛。 急性期呈游走性,主要在大关节,疼痛剧烈。 慢性期局限于某一部位,以骶、髂、膝、肩、肘、踝等处常见,常因劳累或气候变化而加重。 头痛、脑膜刺激症状、眼眶内痛和眼球胀痛。 神经痛:腰骶神经、肋间神经、坐骨神经、三叉神经等。

布鲁氏菌病

布鲁氏菌病
三.加强对儿童布鲁菌病的认识; 四.对于以发热、关节痛伴肝损害
症状就诊患者,予常规治疗1周 无效时,对疑似病例尽早行布鲁 杆菌凝集试验以协助诊断。
预 防 措 施
养殖户要做到科学养殖、规范屠宰。 养殖区与生活区要分开,牲畜圈舍要 定期消毒处理,清理圈舍要湿式作业, 加强粪、水管理,防止病畜、患者的 排泄物污染水源。做好个人防护,防 止气溶胶传播。接触羊只后要洗手, 不要在圈舍内吃食物,不玩羊羔。做 好养殖场卫生工作,流产胎羔应加生 石灰深埋。
较 之 S AT , 更 适 合 用 于 慢 性 、 有 并 发 症 、 复 发 和 持 续 性 感 染 患 者的检查,但对技术和设备都有要求。
病原学检查 血液、骨髓、关节液、脑脊液、尿液、淋巴组织等培养分离
到布鲁氏菌。急性期血液、骨髓、关节液阳性率较高,慢性期阳 性率较低。
诊断标准
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目前使用的是2019年 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WS269-2019》。本标准规定了人间布鲁氏 菌病的诊断依据、诊断原则、诊断和鉴别诊 断。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 构及其医务人员对布鲁氏菌病的诊断。
四. 诊断
01
疑似病例:符合1,并同时符 合2。
02
临床诊断病例:符合疑似病例 并同时符合3.1中任一项。
03
确诊病例:符合疑似或临床诊 断病例并同时符合3.2中任一项。
04
隐性感染:符合1,并同时符合 3.2中任一项,且不符合2。
鉴别诊断
主要应与风湿热、伤寒、副伤寒、结核病、风湿性关节炎、脊柱炎、脑膜炎、睾丸炎等疾病
3. 肌肉和关节疼痛:是布鲁氏菌病常见的临床表现, 为全身肌肉和多发性、游走性大关节疼痛(骶髂、髋、 膝等)。疼痛的性质可如锥刺痒或为顽固性钝痛,疼 痛剧烈,一般镇痛药不能凑效。疼痛出现的时间多 与发热有关,开始发热时疼痛加重,体温下降时疼 痛随之缓解。一些病例还可有脊柱(腰椎为主)骨 关节受累,表现为疼痛、畸形和功能障碍等。肌肉 疼痛多见于两侧大腿和臀部,可见痉挛性疼痛。

布鲁氏菌病诊疗指南(卫生部2021试行版)

布鲁氏菌病诊疗指南(卫生部2021试行版)

布鲁氏菌病诊疗指南(卫生部2021试行版)布鲁氏菌病(又称布鲁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感染引发的一种人畜共患疾病。

患病的羊、牛等疫畜是布病的要紧传染源,布鲁氏菌能够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消化道和呼吸道等途径传播。

急性期病例以发烧、乏力、多汗、肌肉、关节疼痛和肝、脾、淋巴结肿大为要紧表现。

慢性期病例多表现为关节损害等。

布病是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

一、临床表现及分期暗藏期一样为l-3周,平均为2周。

部份病例暗藏期更长。

(一)临床表现1.发烧:典型病例表现为波状热,常伴有寒战、头痛等病症,可见于各期患者。

部份病例可表现为低热和不规那么热型,且多发生在午后或夜间。

2.多汗:急性期病例出汗尤重,可湿透衣裤、被褥。

3.肌肉和关节疼痛:为全身肌肉和多发性、游走性大关节疼痛。

部份慢性期病例还可有脊柱(腰椎为主)受累,表现为疼痛、畸形和功能障碍等。

4.乏力:几乎全数病例都有此表现。

5.肝、脾及淋巴结肿大:多见于急性期病例。

6.其他:例可伴有睾丸炎,女例可见卵巢炎;少数病例可有心、肾及神经系统受累表现。

(二)临床分期1.急性期:具有上述临床表现,病程在6个月之内。

2.慢性期:病程超过6个月仍未痊愈。

二、实验室检查(一)一样实验室检查1.血象:白细胞计数多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相对增多,有时可显现异样淋巴细胞,少数病例红细胞、血小板减少。

2.血沉:急性期可显现血沉加速,慢性期多正常。

1.平板凝集实验:虎红平板(RBPT)或平板凝集实验(PAT)结果为阳性,用于初筛。

2.试管凝集实验(SAT):滴度为1∶l00 ++及以上或病程一年以上滴度1∶50 ++及以上;或半年内有布鲁氏菌疫苗接种史,滴度达1∶100 ++及以上者。

3.补体结合实验(CFT):滴度1∶10 ++及以上。

4.布病抗-人免疫球蛋白实验(Coomb’s):滴度l∶400 ++及以上。

(三)病原学检查血液、骨髓、关节液、脑脊液、尿液、淋巴组织等培育分离到布鲁氏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布氏杆菌病
概述
布病流行概况
我国自1905年首次在重庆报告两 例布病以来,现已在全国29个省市 区发现有不同程度的流行。于5060年代在我国人畜中有较重流行, 自70年代布病疫情逐年下降,至90 年代初人间感染率仅为0.3%,发病 率只有0.02/10万。
但自1993年布病疫情出现了反弹, 1996年我国部分省区疫情明显回升。 1991年我国布病暴发点为零, 1996年上升为76个,这个现象与世
界上部分地区的布病疫情遥相呼应,
该状态已引起世界和我国有关部门
的关.注。
布氏杆菌病
危害
概述
布病造成的危害及损失:布病造成的损失是双重的, 即人、畜两个方面都受损失。
❖ 影响人体的健康:人患布病常因误诊而转为慢性,反 复发作长期不愈,少数患者会导致死亡。
❖ 阻碍畜牧业的发展:有资料表明:绵羊患布病后流产 率为57.5%,牛布病流产率31.2%。
布氏杆菌病
广水市第一人民医院 感染科
.
1
布氏杆菌病
概述
布氏杆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 是由布鲁氏菌属(Brucella)的细菌侵 入机体,引起传染-变态反应性的人兽共 患的传染病。临床特点为长期发热、多 汗、关节炎、睾丸炎、肝脾肿大、易复 发、易变为慢性,亦称波浪热或波状热。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 报告的乙类传染病。
.
.
13
布氏杆菌病
病原学
抵抗力:本菌属对紫外线、热和常用消毒剂敏感,3%漂白粉和来苏尔数分
钟内能杀灭。 在自然环境中生活力强,在奶及乳制品、皮毛、冻肉等中能长时间生存
(2个月以上)。
一般自然环境:水、土、粪、圈生存4个月以上。
畜舍:4-5个月以上 水:5天-4个月
鲜牛乳:2天-18个月 土壤:4天-4个月
.
3
布氏杆菌病
发展史
概述
1905年我国重庆曾报告了两例布病。 1916年在福建发现1名布病。 1925年河南发现4名印度侨民感染布病 1932年内蒙古王爷庙发现109头牛中有21头
流产。同年日本人北野正次在吉林白城子进行 羊群调查时,发现羊感染率33%,1938年在 该地发现布病患者。 新中国在成立前就有布病流行。
.
2
布氏杆菌病
发展史
概述
在世界上有广泛流行,是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面临 的公共卫生问题。经过数十年的努力,至今世界上已 有14个国家和地区宣布消灭布病,
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已有170多个存在人畜 布病,已分布于世界各大洲。
冰岛和维尔京群岛无。
1860年命名为“地中海弛张热” 1897年命名为“波状热”。 1920年被正式命名为“布病”。
装满细菌的口袋:指胎盘和流产羔羊中含有大量 布氏菌。
实验布病绵羊流产后1-3个月经常在乳汁、尿、 阴道分泌物中检出布氏菌。有的病羊产羔一年后, 乳汁中仍带菌。
绵羊感染布病后1.5-2年,约有23%的羊能在体 内检出病原体。
.
19
布氏杆菌病
流行病学
人作为传染源的意义:布病患者可以从乳汁、脓汁、 尿、阴道分泌物排出布氏菌已得到细菌学证实。大 量的病例调查分析绝大多数均为非病人传染所引起, 在病人家和医院内交叉感染很少见。就人类布病而 言,因动物传染而发病多见,由人与人发生传染罕
病原学
化学因子抵抗力:
药物名称 新洁尔灭 石碳酸 来苏儿 来苏儿 漂白粉 肥皂水
浓度(%) 生存时间
0.1
30s
1-2
1-5分钟
2
1-3分钟
3
1分钟内
0.2--2.5 2分钟内
2
20分钟以上
.
布氏杆菌病
流行病学
.
16
布氏杆菌病
本病为全球性疾病。
流行病学
我国主要流行于内蒙、吉林、黑龙江和新疆、 西藏等牧区。其他各省均有病例发生。
冻肉:14-47天
尘埃:21-72天
对湿热、消毒剂、紫外线、抗生素敏感,对低热、干燥 有较强的抵抗力。
物理因子抵抗力:对直射日光数分钟,最长4小时,散射
日光7-8天,直射紫外线5-10分钟,斜射紫外线10-30
分钟就可杀死。湿热55℃生存时间为60分钟,湿热100
℃生存1-4分钟。
.
14
布氏杆菌病
7
布氏杆菌病
病原学
.
8
布氏杆菌病
病原学
布氏杆菌是一组球杆状的革兰阴性菌,没有 鞭毛,不形成芽胞或荚膜。
电镜下可见三层外膜:
外层为脂多醣 (LPS) 中层外膜蛋白 (OMP) 内层细胞质膜
同布氏杆菌的毒力有关
.
9
布氏杆菌病
病原学
电镜下的布氏杆菌
光镜下的布氏杆菌
.
10
布氏杆菌病
病原学
.
布氏杆菌病
病原学
布氏菌属按储存宿主不同可分为6个种: 羊型、牛型、猪型、犬型、森林鼠型、绵羊副 睾型。 本菌属分型对临床和流行病学有重要意义。仅
前4型对人类致病,另2型对人的感染国内外均
无报道。
羊种菌致病力最强,感染后临床症状重。
.12布氏杆菌病病原学生长特性:
布氏菌属生长繁殖时需要多种氨基酸及维生素, 少数菌种培养时需加入5%~10%CO2。一般生 长缓慢,从人体内分离细菌时常需1周以上, 有时需1个月。由于各型之间具有共同抗原。 因此可用毒力弱的菌株制备弱毒活菌苗。
见。在羊布病疫区,人群感染率可高达42%,患 病率高于7%。
.
20
布氏杆菌病
(二) 传播途径
流行病学
❖ 接触-通过体表皮肤粘膜的接触进入人体,如 接产羊羔、屠宰病畜、挤奶等接触;
❖ 消化道-亦可经消化道,如进食含布氏菌的生 奶、奶制品或被污染的饮水和肉类而感染;
❖ 呼吸道-吸入被布氏菌污染的尘埃而感染的气 溶胶传播亦为传播途径之一。
❖ 就世界范围而论,因布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包括 家畜流产、消瘦、乳肉产量减少、影响畜种改良和推 广以及人群劳动能力的损失或下降等,估计每年损失 可达数十亿美元。
.
布氏杆菌病
一、病原学 二、流行病学 三、发病机制 四、临床表现 五、实验室检查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 七、预后 八、治疗 九、预防
.
概述
我国流行的布氏菌属主要为羊种菌,次为牛种菌, 猪种菌仅见于广西和广东个别地区。
近年来,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和未经检疫的牛羊的 引入,使在疫区才会发生的布病呈现多发的态势。
.
17
布氏杆菌病
(一) 传染源
主要为病畜。 包括绵羊、山羊、 黄牛、水牛、奶 牛及猪。
.
流行病学
18
布氏杆菌病
流行病学
羊作为传染源的意义:山羊、绵羊都对布氏菌易 感,感染率可高达40%以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