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Cu-Mg合金的预变形、位错密度与位错强化的定量研究

合集下载

金属的强化方法及机理

金属的强化方法及机理

把某一成分的合金加热到固溶度曲线以B元 素析出,得到过饱和α固溶体,这就是固溶处理。
经固溶处理后的合金在室温下放置或加热到低于溶解度曲线的某 一温度保温,合金将产生脱溶析出,即B将以新相的形式从过饱和 α相中弥散析出,这个过程即是时效。通常将在室温下放置产生 的时效称为自然时效;将加热到室温以上某一温度进行的时效称 为人工时效。
金属材料经冷塑性变形后,其强度与硬度随变形 程度的增加而提高,而塑性、韧性则很快降低的 现象为加工硬化或形变强化。
例如:自行车链条板(16Mn钢板)
原始厚度3.5mm
150HB
五次冷轧后1.2mm 275HB
b=520MPa b>1000MPa
又如:冷拔高强度钢丝和冷卷弹簧是利用加工变 形来提高他们的强度和弹性极限;坦克和拖拉机 的履带、破碎机的颚板以及铁路的道叉等也都是 利用加工硬化来提高他们的硬度和耐磨性的。
实验证明,金属的屈服强度与其晶粒尺寸之 间有下列关系:
σs=σ0+ K/d1/2 此式称为霍耳-配奇公式。
式中:σ0 ——为常数,相当于单晶体的屈服强度; d——为多晶体中各晶粒的平均直径; K——为晶界对强度影响程度的常数, 与晶界结构有关。
σs ——开始发生塑性变形的最小应力
细晶强化机制:晶界是位错运动过程中的障碍。 晶界增多,对位错运动的阻碍作用增强,致使位 错在晶界处塞积(即位错密度增加),金属的强 度增加;在单个晶粒内部,塞积的位错群的长度 减小,应力集中较小,不足于使位错源开动,必 须增加外力。
2、加工硬化机制
金属的塑性变形是通过滑移进行的。在塑性变形 过程中,由于位错塞积(位错运动过程中遇到障 碍受阻)、位错之间的弹性作用、位错割阶等造 成位错运动受阻,从而使材料的强度提高。

双级时效高强7000系铝合金第二相强化分析

双级时效高强7000系铝合金第二相强化分析

双级时效高强7000系铝合金第二相强化分析——(仅考虑第二相导致沉淀强化)材料1303 袁唐知久0603130322时效分为单级或分级时效。

顾名思义,单级时效是指在单一温度下进行的时效过程。

它工艺简单,但组织均匀性差,抗拉强度、屈服强度、条件屈服强度、断裂韧性、应力腐蚀抗力性能很难得到良好的配合。

分级时效是在不同温度下进行两次时效或多次时效。

在较低温度进行预时效,目的在于在合金中获得高密度的G.P 区,由于G.P 区通常是均匀成核的,当其达到一定尺吋后,就可以成为随后沉淀相的核心,从而提高了组织的均匀性。

在稍高温度保持一定时间进行最终时效。

由于温度稍高,合金进入过时效区的可能性增大,故所获得合金的强度比单级时效略低,但是这样分级时效处理后的合金,其断裂韧性值高,并改善了合金的抗腐蚀性,提高了应力腐蚀抗力。

一般情况下,7000系列Al-Mg-Zn-Cu 系合金经固溶淬火后获得的过饱和固溶体(SSS )脱溶序列为:过饱和固溶体(SSS )→ G.P .区→ η '相→η 相(MgZn 2)析出相的脱溶沉淀过程呈连续变化。

脱溶序列中的 G.P .区、 η '相和η 相是Al-Mg-Zn-Cu 系铝合金主要的沉淀相。

第二相强化是 Al-Mg-Zn-Cu 系合金主要的强化机制:析出相本身对位错运动有有效障碍。

析出相与院士组织的共格和半共格关系造成的应力场也会导致缺陷运动的减慢。

合金中析出相的性质,包括析出相种类、尺寸以及体积分数都将影响其与位错的作用方式,位错运动受阻最大时体现的强化效果最强。

根据第二相特性的不同,第二相强化可分为沉淀强化和弥散强化两种。

这里仅从时效析出第二相导致沉淀强化的角度来讨论。

Al-Zn-Mg-Cu 系合金于第一级时效时,这时候沉淀强化占主导作用,此时最主要沉淀析出相是与基体共格、尺寸细小的 G.P .区,位错以切割析出相的方式通过它们。

1 析出相体积分数f 的变化一级时效时,析出的单个 G.P.区对滑移位错的阻碍作用很小,随着时效的进行已经形成的G.P.区不断的变大,同时新的G.P.区不断析出,便能引起合金屈服强度大幅度提高。

铝合金的强化方法

铝合金的强化方法

铝合金的强化方法铝合金在常温和中等应力作用下产生塑性变形,主要由位错滑移所致,而高温和低应力作用下产生塑性变形则由位错蠕动和扩散流变产生。

总的来说,不管工作温度高低,合金抵抗变形能力主要由位错运动难易所决定。

因而,把增加铝合金对位错运动的抗力称为铝合金强化。

铝合金的强化及其分类方法很多,一般将其分为加工硬化和合金化强化两大类。

铝合金强化方法可细分为加工硬化、固溶强化、异相强化、弥散强化、沉淀强化、晶界强化和复合强化七类。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往往是几种强化方法同时起作用。

A 加工强化通过塑性变形(轧制、挤压、锻造、拉伸等)使合金获得高强度的方法,称为加工硬化。

塑性变形时增加位错密度是合金加工硬化的本质。

据统计,金属强烈变形后,位错密度可由106根/cm2增至1012根/cm2以上。

因为合金中位错密度越大,继续变形时位错在滑移过程中相互交割的机会越多,相互间的阻力也越大,因而变形抗力也越大,合金即被强化。

金属材料加工强化的原因是:金属变形时产生了位错不均匀分布,先是较纷乱地成群纠缠,形成位错缠结,随变形量增大和变形温度升高,由散乱分布位错缠结转变为胞状亚结构组织,这时变形晶粒由许多称为“胞”的小单元组成;高密度位错缠结集中在胞周围形成包壁,胞内则位错密度甚低。

这些胞状结构阻碍位错运动,使不能运动的位错数量剧增,以至需要更大的力才能使位错克服障碍而运动。

变形越大,亚结构组织越细小,抵抗继续变形的能力越大,加工硬化效果越明显,强度越高。

由于产生亚结构,故也称亚结构强化。

加工强化的程度因变形率、变形温度及合金本身的性质不同而异。

同一种合金材料在同一温度下冷变形时,变形率越大则强度越高,但塑性随变形率的增加而降低。

合金变形条件不同,位错分布亦有所不同。

当变形温度较低(如冷轧)时,位错活动性较差,变形后位错大多呈紊乱无规则分布,形成位错缠结,这时合金强化效果好,但塑性也强烈降低。

当变形温度较高时,位错活动性较大,并进行交滑移,位错可局部集聚、纠结、形成位错团,出现亚结构及其强化,届时强化效果不及冷变形,但塑性损失较少。

预变形对Al

预变形对Al

预变形对Al−Mg−Si−Cu合金析出相结构和形成机制的影响翁瑶瑶;贾志宏;丁立鹏;廖琎;张萍萍;徐亚琪;刘庆【期刊名称】《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英文版》【年(卷),期】2022(32)2【摘要】基于原子分辨率的高角环形暗场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HAADF-STEM)系统研究预变形对Al−Mg−Si−Cu合金中析出相结构和形成机制的影响。

在预变形合金中,沿位错处形成拉长和线状的析出相。

在位错处形成的析出相具有以下3个特征:析出相内部呈非周期性原子排列;Cu原子偏聚发生在析出相/α(Al)的界面处;在一个析出相内部具有多种不同的取向。

提出异质形核析出相的4种形成机制:被拉伸的析出相在位错上独立形成;线状析出相在位错上直接析出;不同的析出相相遇结合成线状析出相;析出相与其他相或溶质原子富集区相连接。

这些不同的形成机制导致形成具有不同结构和形貌的析出相。

【总页数】12页(P436-447)【作者】翁瑶瑶;贾志宏;丁立鹏;廖琎;张萍萍;徐亚琪;刘庆【作者单位】南京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南京工程学院江苏省先进结构材料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南京工业大学先进轻质高性能材料研究中心;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轻合金材料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教育部)【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G1【相关文献】1.预变形对Al-Cu-Li-Mn-Zr合金的第二相析出及力学性能的影响2.预变形对Al-Li-Cu-Mg-Zr合金时效析出的影响3.Cu对6082Al-Mg-Si合金时效初期析出相的影响4.快速冷冲Al-Cu-Mg合金纳米析出相的回溶及再析出行为Zn含量对Al-12Si-3Cu合金强度和磨损性能的影响5.Fe含量对Al-1.04wt.%Mg-0.64wt.%Si-0.23wt.%Cu合金析出相、力学性能和腐蚀性能的影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层错能对铜及铜合金强塑性影响的研究

层错能对铜及铜合金强塑性影响的研究

层错能对铜及铜合金强塑性影响的研究铜及铜合金在人类社会发展中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并被广泛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中。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材料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对铜合金的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可通过很多技术来提高铜合金的性能,如:大塑性变形、高能球磨法等。

也还可以通过加入适量合金元素来降低层错能,从而使材料的性能提高。

本实验选取Cu-Ge,Cu-Al-Zn和Cu-Mn合金。

对这些样品分别进行了金相组织观察,显微硬度测试,X射线衍射(XRD)测试和拉伸试验,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来评价样品的力学性能,从层错能的角度,来讨论晶粒尺寸与硬度的变化,并探索样品的微观变形机理。

实验所用材料的层错能分别为:Cu为78 mJ/m2;Cu-0.1 wt.%Ge为54 mJ/m2;Cu-5.7 wt.%Ge为15 mJ/m2。

XRD测定显示在一定范围内随着Ge元素的增加层错能减少,导致微晶尺寸减少,微应变增加。

在拉伸实验中,层错能减少,强度和韧性增加。

在金相实验中,可看到晶粒发生细化,并沿变形方向伸长。

利用高能球磨的方法制备铜铝锌合金化粉末,用X射线衍射方法分析粉末的显微组织结构。

测试了不同球磨时间和不同层错能的铜铝锌三元合金的力学性能。

研究了在相同的层错能情况下,不同成分和制备工艺对铜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随球磨时间的延长和层错能的降低,粉末逐渐细化,晶格畸变越来越大;同时随着球磨时间的延长和层错能的降低,Cu-Al-Zn三元合金样品的显微硬度呈上升趋势。

伴随球磨时间变化的显微硬度与晶粒尺寸之间也符合正Hall-Petch关系。

与此相反,对成分为Cu, Cu-2.87 wt.%Mn, Cu-4.40 wt.%Mn Cu-10.19wt.%Mn 进行冷锻,但是Cu-Mn合金力学性能和Cu-Ge合金表现的几乎一致,随着Mn元素的增加材料的强韧性提高,但它的层错能几乎不变。

晶粒随着Mn元素的增加而减小,位错密度和孪晶密度增加。

铸造高强韧 Al-Cu-Mg合金性能分析

铸造高强韧 Al-Cu-Mg合金性能分析

铸造高强韧Al-Cu-Mg合金性能分析摘要:本文作者结合工作经验,从Al-Cu合金的优缺点分析,研究一种有较高抗拉强度,但伸长率比挤压铸造Al-Cu-Mg 合金更高的挤压铸造铝合金,重点分析在不同压力下的合金组织和性能。

关键词:合金;Al-Cu合金;铸造;0、前言Al-Cu合金具有结晶温度范围宽,流动性能较差,热裂倾向大等缺点,普通铸造方式很难生产形状复杂的零件,因而限制了其应用范围。

挤压铸造结合铸造和锻造的特点为一体,使液态或半固态金属在高压作用下充型、凝固、成形,可获得晶粒细小、组织致密度高、材料性能高的毛坯或零件,能有效克服铸造Al-Cu 合金的上述缺点。

一种挤压铸造Al-Cu-Mg-Mn合金,在挤压铸造条件下,合金具有优良的强韧性。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成分,开发了一种抗拉强度更优异的挤压铸造Al-Cu-Mg 合金。

该合金在75 MPa压力下,抗拉强度达到510 MPa、伸长率为7.9%。

1、实验材料与方法合金的主要成分w(%)为:5.0 Cu,0.4 Mn,此外还含有单个元素成分不超过0.15、总量不超过0.80的Zr、V、RE、Ti和B,余量为铝。

实验用原材料为:纯度99.8%铝锭、Al-50%Cu、Al-10%Mn、Al-10%Zr、Al-4%V、Al-5Ti-1B、Al-10RE等中间合金。

合金在石墨坩埚电阻炉中熔炼,铝锰合金、铝锆合金、铝钒合金与纯铝同时室温装炉;720 ℃下加铝铜合金;740 ℃下加铝钛硼合金后搅拌3 min。

用固体精炼剂在730~740 ℃下精炼除气,静置8 min,除渣,加少量覆盖剂,加铝稀土合金,静置5min,搅拌均匀,730 ℃浇注。

挤压铸造实验在100 t四柱液压机上进行,采用直接挤压铸造,模具材料为调质H13钢,用石墨机油润滑,实验前预热至250 ℃,挤压比分别为0、25、50、75、100 MPa,挤压速度为0.03~0.06 m/s,保压30 s左右,铸件直径80 mm,厚30 mm。

材料科学基础-张代东-习题答案(2)

材料科学基础-张代东-习题答案(2)

材料科学基础-张代东-习题答案(2)第1章习题解答1-1 解释下列基本概念金属键,离子键,共价键,范德华力,氢键,晶体,非晶体,理想晶体,单晶体,多晶体,晶体结构,空间点阵,阵点,晶胞,7个晶系,14种布拉菲点阵,晶向指数,晶面指数,晶向族,晶面族,晶带,晶带轴,晶带定理,晶面间距,面心立方,体心立方,密排立方,多晶型性,同素异构体,点阵常数,晶胞原子数,配位数,致密度,四面体间隙,八面体间隙,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空位,间隙原子,肖脱基缺陷,弗兰克尔缺陷,点缺陷的平衡浓度,热缺陷,过饱和点缺陷,刃型位错,螺型位错,混合位错,柏氏回路,柏氏矢量,位错的应力场,位错的应变能,位错密度,晶界,亚晶界,小角度晶界,大角度晶界,对称倾斜晶界,不对称倾斜晶界,扭转晶界,晶界能,孪晶界,相界,共格相界,半共格相界,错配度,非共格相界(略)1-2 原子间的结合键共有几种?各自特点如何?答:原子间的键合方式及其特点见下表。

类型特点离子键以离子为结合单位,无方向性和饱和性共价键共用电子对,有方向性键和饱和性金属键电子的共有化,无方向性键和饱和性分子键借助瞬时电偶极矩的感应作用,无方向性和饱和性氢键依靠氢桥有方向性和饱和性1-3 问什么四方晶系中只有简单四方和体心四方两种点阵类型?答:如下图所示,底心四方点阵可取成更简单的简单四方点阵,面心四方点阵可取成更简单的体心四方点阵,故四方晶系中只有简单四方和体心四方两种点阵类型。

1-4 试证明在立方晶系中,具有相同指数的晶向和晶面必定相互垂直。

证明:根据晶面指数的确定规则并参照下图,(hkl )晶面ABC 在a 、b 、c 坐标轴上的截距分别为h a 、k b 、l c ,k h b a AB +-=,l h c a AC +-=,lk c a BC +-=;根据晶向指数的确定规则,[hkl ]晶向c b a L l k h ++=。

利用立方晶系中a=b=c ,90=γ=β=α的特点,有0))((=+-++=?k h l k h b a c b a AB L 0))((=+-++=?lh l k h c a c b a AC L 由于L 与ABC 面上相交的两条直线垂直,所以L 垂直于ABC 面,从而在立方晶系具有相同指数的晶向和晶面相互垂直。

淬火态Al-Zn-Mg-Cu合金中位错环的形成机理研究

淬火态Al-Zn-Mg-Cu合金中位错环的形成机理研究

第39卷第6期2020年12月电㊀子㊀显㊀微㊀学㊀报JournalofChineseElectronMicroscopySocietyVol 39ꎬNo 62020 ̄12文章编号:1000 ̄6281(2020)06 ̄0650 ̄06㊀㊀淬火态Al ̄Zn ̄Mg ̄Cu合金中位错环的形成机理研究宋㊀淼ꎬ齐东卿ꎬ杜㊀奎∗ꎬ叶恒强(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ꎬ辽宁沈阳110016)摘㊀要㊀㊀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原位拉伸实验ꎬ研究了淬火态Al ̄Zn ̄Mg ̄Cu合金中三种不同组态的位错环及其形成机理ꎮ包括因Al3Zr析出相颗粒与Al基体晶格失配及热膨胀系数差异在Al3Zr颗粒周围形成的位错环ꎻ蜷线位错分解形成的位错环ꎻ以及因微区成分不均匀或局部缺陷导致的滑移带前端位错绕过或交滑移形成的位错环ꎮ研究表明ꎬ通过对纳米析出相在Al基体中微观组态的控制和高温淬火处理ꎬ可以调控Al合金中位错环的尺寸和三维空间分布ꎮ关键词㊀㊀铝合金ꎻAl3Zrꎻ位错环ꎻ透射电子显微镜中图分类号:TB3ꎻTG146ꎻTG115 21ꎻTG111 2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doi:10 3969/j.issn.1000 ̄6281 2020 06 005收稿日期:2020-03-31ꎻ修订日期:2020-04-23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91960202)ꎻ辽宁省-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联合研发基金(No.2019JH3/30100020).作者简介:宋淼(1986-)ꎬ男(汉族)ꎬ湖南人ꎬ助理研究员.E ̄mail:miao.song.pnnl@gmail.comꎻmsong12b@alum.imr.ac.cn∗通讯作者:杜奎(1971-)ꎬ男(汉族)ꎬ湖北人ꎬ研究员ꎬ博士研究生导师.E ̄mail:kuidu@imr.ac.cn㊀㊀位错环作为一种特殊的位错组态ꎬ因其可以阻碍位错的滑移ꎬ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ꎬ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得到了较广泛的研究[1-4]ꎮ近年来ꎬ随着高性能工程合金的研发㊁表征技术以及材料计算模拟方法的不断进展ꎬ对位错环形成和演化机制的研究也更加深入ꎮ例如:通过计算模拟发现ꎬ铝中7个空位团簇即可形成棱柱位错环并稳定存在[5]ꎬ证实了之前很小尺寸的棱柱位错环即可稳定存在的推测ꎮHaley等[6]采用原位透射电镜详细研究了在离子辐照条件下不同的FeCrAl合金成分如何影响位错环的形成及其演化ꎬ为核用包覆材料的设计及制备提供了翔实的实验证据ꎮ通常ꎬ材料中的位错环可以通过淬火[3]㊁辐照损伤[7-8]㊁Frank ̄Read位错源的增殖[9]㊁析出相的钉扎[10-11]㊁位错的攀移或交滑移[12]等方式引入ꎮ不同形成过程得到的位错环组态和特性ꎬ以及对后续位错运动产生的影响也不相同ꎮ如Al合金经淬火处理后形成的位错环主要是由空位的聚集坍塌而成[1ꎬ3]ꎬ一般尺寸及分布不均匀ꎬ可形成小至几纳米ꎬ大至微米级尺度的位错环[13]ꎬ还可形成多层的环形位错[4]ꎮ这种空位坍塌形成的位错环可以通过攀移或沿垂直于位错环平面的柱面滑移运动[1ꎬ3]ꎮ单质钨(体心立方结构)经辐照损伤所形成的位错环可以通过空位的坍塌或孔洞的表面位错的形核㊁交滑移等方式产生ꎮ该类型位错可沿垂直于位错环平面的柱面进行滑移[14]ꎻ位错钉扎所形成的位错环一般与析出相的大小接近ꎬ常通过攀移发生运动[11]ꎮ尽管位错环能够用于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ꎬ但要实现位错环尺寸㊁分布等的有效调控仍存在一定困难ꎮ本文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结合原位拉伸实验方法[15-16]ꎬ研究了淬火态Al ̄Zn ̄Mg ̄Cu合金中不同位错环的组态及其形成机理ꎮ实验结果有助于加深人们对铝合金变形机制的认识ꎬ为材料服役过程中位错组态的演化及控制提供实验数据和理论基础ꎮ1㊀实验材料与方法所用Al ̄Zn ̄Mg ̄Cu合金的名义成分为Al ̄7 8%Zn ̄1 6%Mg ̄1 8%Cu ̄0 13%Zr(wt.%)ꎬ其杂质元素Fe和Si的含量低于0 15%ꎮ将样品经475ħ固溶处理4h后ꎬ随炉冷却得到均匀化处理的Al ̄Zn ̄Mg ̄Cu合金或在室温(25ħ)的水中淬火得到淬火态Al ̄Zn ̄Mg ̄Cu合金ꎮTEM样品经切割㊁研磨ꎬ以及后续液氮冷却条件下的离子减薄过程制备而成ꎮ采用ThermoFisher公司的TecnaiF30型透射电子显微镜获取明场像(BFimage)和暗场像(DFimage)ꎻ用ThermoFisher公司的Titan3G260-300双球差校正透射电子显微镜获取高角环形暗场像(HAADF ̄STEMimage)ꎮ原位拉伸试验采用Gatan654型应变样品杆在室温下进行ꎮ㊀第6期宋㊀淼等:淬火态Al ̄Zn ̄Mg ̄Cu合金中位错环的形成机理研究㊀㊀2㊀实验结果与讨论2 1㊀Al ̄Zn ̄Mg ̄Cu合金微观结构表征HAADF ̄STEM像(图1a)表明在均匀化处理后未经淬火处理的Al ̄Zn ̄Mg ̄Cu合金中部分晶粒内存在大量尺寸及分布均匀的Al3Zr纳米颗粒ꎬ其平均直径为(29 9ʃ3 9)nm(图1b)ꎮ室温下ꎬAl基体和Al3Zr的晶格参数分别为4 050Å[17]和4 093Å[18](图1c)ꎬ两者之间的晶格失配为1 06%ꎮ因此ꎬ在室温条件下ꎬ实验中Al3Zr的颗粒尺寸(~30nm)可以较好地保持与Al基体的共格关系ꎮ这种Al/Al3Zr界面的共格关系可以通过g=220的Ashby ̄Brown衬度[19-20](图1d)和高倍HAADF ̄STEM像(图1eꎬ1f)得以证实ꎮ需要说明的是ꎬ实验合金中并非所有晶粒中都有如图1a所示分布均匀的Al3Zr纳米颗粒ꎮ图1㊀a.Al ̄Zn ̄Mg ̄Cu合金的HAADF ̄STEM像ꎬAl3Zr强化相如白色箭头所示ꎻb.合金中Al3Zr的平均直径及其分布ꎻc.Al基体和Al3Zr的晶格参数ꎻd.Al3Zr纳米颗粒的BFTEM像ꎻe.单个Al3Zr纳米颗粒与Al基体的HAADF ̄㊀㊀STEM像ꎻf.图e中白框区域的高倍HAADF ̄STEM像ꎮaꎬd:Bar=200nmꎻe:Bar=10nmꎻf:Bar=2nmFig.1㊀a.TheHAADF ̄STEMimageofAl ̄Zn ̄Mg ̄CualloyꎬAl3Zrprecipitatesaredenotedbywhitearrowsꎻb.AveragediameteranddistributionofAl3Zrnanoparticlesꎻc.LatticeparametersoftheAlmatrixandAl3Zrꎻd.TheBFTEMimageofAl3ZrnanoparticlesshowingthecoherentrelationshipbetweentheAlmatrixandAl3Zrꎻe.TheHAADF ̄STEMimageofa㊀㊀singleAl3Zrnanoparticleꎻf.TheenlargedimageofthewhiteboxedareainFig.1e.2 2㊀Al3Zr周边位错环的形成机理经淬火处理后ꎬ在Al基体中发现了大量的位错环(图2a)ꎬ其主要由空位的聚集坍塌所致[3-4]ꎮ通常ꎬ该类型位错环的柏氏矢量为a/3‹111›ꎬ所在晶面为{111}[1]ꎮ本实验中ꎬ临近[111]晶带轴时位错环的二维投影也证实了其所在的平面为等效的四种{111}晶面ꎬ即(111)ꎬ(111)ꎬ(111)和(111)ꎮ如图2a所示ꎬ临近[111]晶带轴的BFTEM像表明ꎬ该类型位错环主要存在三种不同的二维投影ꎬ分别用AꎬB和C位错环表示ꎮ统计发现ꎬ三种位错环的比例约为AʒBʒC=1ʒ1 8ʒ1 1ꎮ圆形二维投影表明ꎬ其中A位错环位于(111)面上ꎬC位错环位于(111)晶面ꎬB位错环位于(111)或(111)晶面ꎬ其中B位错环所占比例约为其它两种位错环的总和ꎮBF和DFTEM像(图2b)表明ꎬ位错环的中心均存在Al3Zr纳米析出相ꎬ且存在少量交叉位错环(图2c中的D)和双层位错环(图2c中的E)ꎬ这不同于一般淬火过程中空位坍塌所形成的位错环[1-2]ꎮ此外ꎬ该类型位错环的平均直径较大(207 0nmʃ41 6nm)ꎬ分布也较为均匀(图2d)ꎮ基于该类型位错环的中心存在Al3Zr纳米析出156㊀㊀电子显微学报㊀J.Chin.Electr.Microsc.Soc.第39卷相ꎬ以及存在交叉位错环的形式ꎬ推测其形成机理如图2(e~h)所示ꎮ由于Al3Zr具有Al基体相似的立方晶体结构(图1c)ꎬ且两者晶格失配较小ꎬ室温条件下的Al3Zr与Al基体以完全共格的形式存在(图1dꎬ1f)ꎮ球形共格析出相可以在周围Al基体中产生四叶草形的二维应变分布[21-22]ꎬ如图2e所示ꎮ在475ħ高温均匀化处理过程中ꎬ热膨胀系数的差异导致Al3Zr与Al基体的晶格失配增大ꎬ即由室温的1 06%增大到475ħ的~3 4%(从室温到475ħꎬAl3Zr和Al的线性热膨胀量分别为~3 4ˑ10-2[23]和~1 0ˑ10-2[24])ꎮ因此ꎬAl3Zr析出相在Al基体中引入的四叶草形应变场也会变大ꎬ同时Al基体中因高温引入的空位也会增加(图2f)ꎮ在475ħ高温均匀化处理过程中ꎬ如果因热膨胀系数的差异在Al3Zr(~30nm)析出相与Al基体间引入的所有空位缺陷在淬火过程中全部聚集坍塌ꎬ可在Al3Zr周围形成直径~53nm的位错环(远小于实际测量的207nm)ꎮ由于Al3Zr在Al基体中产生的应力场的作用ꎬ所形成的位错环稳定分布在Al3Zr球形析出相周围基体应变较小的{111}晶面上(图2g)ꎮ同时ꎬ高温均匀化处理时在Al基体中引入的空位缺陷也可扩散到Al3Zr析出相附近ꎬ促进由Al3Zr/Al基体界面失配所形成的位错环的进一步长大(图2gꎬ2h)ꎮ交叉位错环可能与两个位错环在四叶草形应力场作用下的不同{111}晶面上的同时形核长大有关ꎮ当然ꎬ后续位错运动与位错环的交割也有可能形成交叉位错环ꎮ尽管纳米强化析出相也可能通过在变形过程中对位错运动的钉扎来形成位错环ꎬ但通常ꎬ形成的位错环只是稍大于析出相或直接与析出相接触[25-26]ꎬ很难形成图2中较大直径的位错环ꎮ此外ꎬ淬火过程中引入的蜷线位错通过位错线的攀移ꎬ也可以在Al3Zr析出相的周围形成位错环ꎬ但Al3Zr析出相的存在并非形成蜷线位错必要条件ꎬ即有无Al3Zr析出相ꎬ蜷线位错都可以通过位错线的攀移形成位错环(将在图3中进一步讨论)ꎮ图2㊀a.近[111]晶带轴的BFTEM像ꎬ黑色箭头指示的为不同{111}面的较大尺寸位错环ꎻb.BF和DFTEM像显示在图a中所示每个位错环的中心均存在一个Al3Zr纳米颗粒ꎻc.交叉的位错环和双层位错环的HAADF ̄STEM像ꎻd.较大尺寸位错环的平均直径(~200nm)及其分布ꎻe ̄h.Al3Zr周围位错环的形成机理ꎻi.蜷线位错在Al3Zr颗粒周围形成的位㊀㊀㊀错环ꎮa ̄c:Bar=500nmꎻi:Bar=200nmFig.2㊀a.TheBFTEMimageofthezoneaxisnearlyalongthe[111]ꎬvariousdislocationloopsin{111}planesweredenotedbyblackarrowsꎻb.TheBFandDFTEMimagesshowingalldislocationloopsaroundAl3Zrnanoparticlesꎻc.TheHAADF ̄STEMimageofthecrosseddislocationloopsandthetwo ̄layereddislocationloopsaroundAl3Zrnanoparticlesꎻd.AveragediameterandsizedistributionofdislocationloopsinFig.2aꎻe ̄f.FormationmechanismofdislocationloopsaroundAl3Zrnanoparticlesꎻ㊀㊀㊀㊀㊀㊀i.FormationofdislocationloopsaroundAl3Zrnanoparticlesinducedbyahelicaldislocation.256㊀第6期宋㊀淼等:淬火态Al ̄Zn ̄Mg ̄Cu合金中位错环的形成机理研究㊀㊀2 3㊀Al基体及滑移带中位错环的形成机理除了上述Al3Zr析出相周围的位错环ꎬ实验中还发现了另外两种非空位聚集塌陷所形成的位错环ꎮ如图3a所示ꎬ在淬火后的Al ̄Zn ̄Mg ̄Cu合金中ꎬ形成了大量的蜷线位错[13ꎬ27]ꎮ蜷线位错的形成与位错的攀移有关[28]ꎮ不同于两根柏氏矢量符号相反的蜷线位错反应产生的位错环[28]ꎬ单根蜷线位错线也可形成位错环ꎮ当淬火过程中大量空位扩散到形成的螺旋环附近时ꎬ可进一步促进螺旋环攀移ꎬ即螺旋交叉区域位错线的不断靠近ꎬ进而形成柏氏矢量符号相反的位错线交叉并反应生成中等尺寸(112 9nmʃ37 6nm)的位错环(图3b黑色箭头所示)ꎮ如果周围仍有大量空位的存在ꎬ所形成的位错环还可发生攀移ꎬ进而反应形成贯穿的位错环(图3c)ꎮ此外ꎬ在外部应力场的作用下ꎬ局部原子的重排也可诱导位错环贯穿的发生[29]ꎮ图3d为蜷线位错形成中等尺寸位错环的机理示意图ꎮ如图3e所示ꎬ在经过淬火处理后所形成的滑移带的前端发现了大量尺寸较小(平均直径:54 8nmʃ14 6nm)的位错环ꎮ通常ꎬ在合金或单质金属中ꎬ所形成的滑移带的前端为较为平直的刃型位错ꎬ平行滑移带的为螺型位错[30-31]ꎮ然而ꎬ原位拉伸实验表明ꎬ在淬火后的Al ̄Zn ̄Mg ̄Cu合金中ꎬ所形成的滑移带前端刃型位错的滑移严重受阻(图3f中黑色箭头所示)ꎮ这可能与淬火合金中ꎬ微区成分的不均匀或局部缺陷结构有关[32]ꎮ在后续加载变形过程中ꎬ滑移带前端的位错通过绕过或交滑移等形式继续向前滑移并在Al基体中留下小尺寸位错环ꎬ如图3g中黑色箭头所示ꎮ图3h为小尺寸位错环的形成机理示意图ꎮ值得注意的是ꎬ图3(e~g)中滑移带的前端并无明显的Al3Zr析出相ꎮ图3㊀a.蜷线位错的BFTEM像ꎻb.蜷线位错形成的中等尺寸(~110nm)位错环ꎻc.在蜷线位错周围所形成的贯穿位错环ꎻd.蜷线位错周边位错环的形成机理ꎮe.滑移带前端出现的较小尺寸(~50nm)的位错环ꎻfꎬg.原位拉伸试验过程中㊀㊀在滑移带前端观察到的位错环ꎻh.滑移带前端较小尺寸位错环的形成机理示意图ꎮBar=500nmFig.3㊀a.TheBFTEMimageofhelicaldislocationsꎻb.Formationofdislocationloopsnearahelicaldislocationꎻc.Formationofpuncheddislocationloopsnearahelicaldislocationꎻd.Formationmechanismofdislocationloopsandpuncheddislocationloopsnearahelicaldislocationꎻe.Smallsizedislocationloopsinthefrontendoftheslipbandꎻfꎬg.Formationofsmallsizedislocation㊀㊀loopsinthefrontendoftheslipbandduringinsitutensionprocessꎻh.Formationmechanismofsmallsizedislocationloops.㊀㊀此外ꎬ在淬火得到Al ̄Zn ̄Mg ̄Cu合金中ꎬ除了以上三种位错环以外ꎬ实验中还观察到了一些尺寸和分布都不均匀的位错环ꎬ类似于在其它经淬火后Al合金中所观察到的位错环[1-2]ꎮ这些位错环也是经淬火过程中空位的聚集坍塌所形成的ꎮ3㊀结论本文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淬火态Al ̄Zn ̄Mg ̄Cu合金中的三类位错环及其形成机理ꎮ三种位错环主要为:(1)绕Al3Zr共格析出相形成的大尺寸356㊀㊀电子显微学报㊀J.Chin.Electr.Microsc.Soc.第39卷空位坍塌型位错环(~200nm)ꎬ其形成与Al3Zr和Al基体的晶格失配以及热膨胀系数差异所引入的缺陷以及高温Al基体中空位在Al3Zr/Al界面失配位错附近的聚集有关ꎻ(2)蜷线位错通过攀移和位错反应形成的中等尺寸的位错环(~110nm)ꎻ(3)淬火后Al合金微区成分不均匀或局部缺陷导致在滑移带前端形成尺寸较小位错环(~50nm)ꎮ该实验通过淬火态Al ̄Zn ̄Mg ̄Cu合金中不同位错环的详细研究ꎬ发现了纳米共格强化相与热处理共同作用下位错环组态的可控机理ꎬ为优化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提供了实验参考和理论支持ꎮ参考文献:[1]㊀LORETTOMHꎬCLAREBROUGHLMꎬHUMBLEP.Thenatureofdislocationloopsinquenchedaluminium[J].PhilosophicalMagazineꎬ1966ꎬ13(125):953-961.[2]㊀EDINGTONJWꎬSMLLMANRE.Faulteddislocationloopsinquenchedaluminium[J].PhilosophicalMagazineꎬ1965ꎬ11(114):1109-1123. [3]㊀HIRSCHPBꎬSILCOXJꎬSMALLMANREꎬetal.Dislocationloopsinquenchedaluminium[J].PhilosophicalMagazineꎬ1958ꎬ3(32):897-908. [4]㊀EDINGTONJWꎬWESTDR.Four ̄layerdefectsinquenchedaluminium[J].PhilosophicalMagazineꎬ1967ꎬ15(134):229-236.[5]㊀GAVINIVꎬBHATTACHARYAKꎬORTIZM.Vacancyclusteringandprismaticdislocationloopformationinaluminum[J].PhysicalReviewBꎬ2007ꎬ76(18):180101.[6]㊀HALEYJCꎬBRIGGSSAꎬEDMONDSONPDꎬetal.Dislocationloopevolutionduringin ̄situionirradiationofmodelFeCrAlalloys[J].ActaMaterialiaꎬ2017ꎬ136(11):390-401.[7]㊀CHENHCꎬLUIRDꎬRENCLꎬetal.EvolutionofdislocationloopsinHeionirradiatednickelunderdifferenttemperature[J].JournalofAppliedPhysicsꎬ2016ꎬ120:125303.[8]㊀NORRISDIR.Dislocationloopgrowthinanelectronirradiatedthinfoil[J].PhilosophicalMagazineꎬ2006ꎬ22(180):1273-1278.[9]㊀FRANKFCꎬREADWT.Multiplicationprocessesforslowmovingdislocations[J].PhysicalReviewꎬ1950ꎬ79(4):722-723.[10]㊀SUNFꎬGUYFꎬYANJBꎬetal.CreepdeformationandrupturemechanismofanadvancedwroughtNiFe ̄basedsuperalloyfor700ħclassA ̄USCsteamturbinerotorapplication[J].JournalofAlloysandCompoundsꎬ2016ꎬ687(5):389-401.[11]㊀SINGHCVꎬWARNERDH.Anatomistic ̄basedhierarchicalmultiscaleexaminationofagehardeninginanAl ̄Cualloy[J].MetallurgicalandMaterialsTransactionsAꎬ2013ꎬ44:2625-2644.[12]㊀REMINGTONTPꎬRUESTESCJꎬBRINGAEMꎬetal.Plasticdeformationinnanoindentationoftantalum:anewmechanismforprismaticloopformation[J].ActaMaterialiaꎬ2014ꎬ78:378-393.[13]㊀EIKUMAꎬTHOMASG.Precipitationanddislocationnucleationinquench ̄agedAl ̄Mgalloys[J].ActaMetallurgicaꎬ1964ꎬ12:537-545.[14]㊀XIEHꎬGAONꎬXUKꎬetal.Anewloop ̄punchingmechanismforheliumbubblegrowthintungsten[J].ActaMaterialiaꎬ2017ꎬ141:10-17.[15]㊀江彬彬ꎬ杜奎ꎬ叶恒强.体心立方金属铌中小角晶界分解的原位电子显微学研究[J].电子显微学报ꎬ2019ꎬ38(2):102-106.[16]㊀翁素婷ꎬ张庆华ꎬ谷林.原位电子显微学方法在材料研究中的应用[J].电子显微学报ꎬ2019ꎬ38(5):556-568.[17]㊀TIWARISKꎬCHATTOPADHYAYKꎬSURYANARAYANACꎬetal.DecompositionstudiesofaliquisolquenchedAl-33at.%Mgalloy[J].Metallographyꎬ1979ꎬ12:73-86.[18]㊀DESCHPBꎬSCHWARZRBꎬNASHP.FormationofmetastableL12phasesinAl3ZrandAl-12 5%X-25%Zr(XʉLiꎬCrꎬFeꎬNiꎬCu)[J].JournaloftheLessCommonMetalsꎬ1991ꎬ168:69-80.[19]㊀ASHBYMFꎬBROWNLM.Diffractioncontrastfromsphericallysymmetricalcoherencystrains[J].PhilosophicalMagazineꎬ1963ꎬ8(91):1083-1103. [20]㊀SONGMꎬDUKꎬHUANGZYꎬetal.Deformation ̄induceddissolutionandgrowthofprecipitatesinanAl ̄Mg ̄Eralloyduringhigh ̄cyclefatigue[J].ActaMaterialiaꎬ2014ꎬ81:409-419.[21]㊀MOCKMꎬSTEINPꎬHINCꎬetal.ModellingtheinfluenceofstrainfieldsaroundprecipitatesondefectequilibriaandkineticsunderirradiationinODSsteels:amultiscaleapproach[J].JournalofNuclearMaterialsꎬ2019ꎬ527(15):151807.[22]㊀MATSUMURASꎬTOYOHARAMꎬTOMOKIYOY.Straincontrastofcoherentprecipitatesinbright ̄fieldimagesunderzoneaxisincidence[J].PhilosophicalMagazineAꎬ1990ꎬ62(6):653-670.[23]㊀LICMꎬZENGSMꎬCHENZQꎬetal.First ̄principlescalculationsofelasticandthermodynamicpropertiesofthefourmainintermetallicphasesinAl ̄Zn ̄Mg ̄Cualloys[J].ComputationalMaterialsScienceꎬ2014ꎬ93:456㊀第6期宋㊀淼等:淬火态Al ̄Zn ̄Mg ̄Cu合金中位错环的形成机理研究㊀㊀210-220.[24]㊀NIXFCꎬMACNAIRD.Thethermalexpansionofpuremetals:copperꎬgoldꎬaluminumꎬnickelꎬandiron[J].PhysicalReviewꎬ1941ꎬ60:597-605.[25]㊀GUANRꎬSHENYꎬZHAOZꎬetal.Ahigh ̄strengthꎬductileAl-0 35Sc-0 2Zralloywithgoodelectricalconductivitystrengthenedbycoherentnanosized ̄precipitates[J].JournalofMaterialsScience&Technologyꎬ2017ꎬ33:215-223.[26]㊀VOISINTꎬKRYWOPUSKNMꎬMOMPIOUFꎬetal.PrecipitationstrengtheninginnanostructuredAZ31Bmagnesiumthinfilmscharacterizedbynano ̄indentationꎬSTEM/EDSꎬHRTEMꎬandinsituTEMtensiletesting[J].ActaMaterialiaꎬ2017ꎬ138:174-184.[27]㊀GRIDERJTꎬLEIGHLYHP.Quenchingdefectsinaluminiumplus10at.%zinc[J].PhilosophicalMagazineꎬ1973ꎬ28(2):465-469.[28]㊀THOMASGꎬWHELANMJ.Helicaldislocationsinquenchedaluminium-4%copperalloys[J].PhilosophicalMagazineꎬ1959ꎬ4(40):511-527.[29]㊀BURTONBꎬSPEIGHTMV.Thecoarseningandannihilationkineticsofdislocationloop[J].PhilosophicalMagazineAꎬ1986ꎬ53(3):385-402.[30]㊀ZHANGZꎬMAOMMꎬWANGJꎬetal.Nanoscaleoriginsofthedamagetoleranceofthehigh ̄entropyalloyCrMnFeCoNi[J].NatureCommunicationsꎬ2015ꎬ6:10143.[31]㊀FUXꎬDINGQꎬXUZꎬetal.ImprovingdeformabilityofSb2Te3layeredmaterialbydislocationclimbatanti ̄phaseboundary[J].ScriptaMaterialiaꎬ2017ꎬ135:10-14.[32]㊀KACHERJꎬCUIBꎬROBERTSONIM.Insituandtomographiccharacterizationofdamageanddislocationprocessesinirradiatedmetallicalloysbytransmissionelectronmicroscopy[J].JournalofMaterialsResearchꎬ2015ꎬ30(9):1202-1213.㊀㊀∗㊀CorrespondingauthorFormationmechanismsofdislocationloopsinaquenchedAl ̄Zn ̄Mg ̄CualloySONGMiaoꎬQIDong ̄qingꎬDUKui∗ꎬYEHeng ̄qiang(ShenyangNationalLaboratoryforMaterialsScienceꎬInstituteofMetalResearchꎬChineseAcademyofSciencesꎬShenyangLiaoning110016ꎬChina)Abstract㊀㊀InthisstudyꎬconfigurationsandformationmechanismsofthreetypesofdislocationloopsinaquenchedAl ̄Zn ̄Mg ̄Cualloywereinvestigatedbyemployingtransmissionelectronmicroscopyandinsitutensionexperiment.Thethreekindsofdislocationloopsare:thedislocationloopsaroundthecoherentAl3ZrprecipitatesꎬwhichinducedbydifferencesoflatticemismatchandthermalexpansioncoefficientbetweenAl3ZrandAlmatrixꎬthedislocationloopsinducedbydecompositionofhelicaldislocationsꎬandthedislocationloopsinthefrontendofslipbandsinducedbybypassorcross ̄slipofdislocationsundertheeffectofcompositionsegregationordefects.TheexperimentalresultsrevealthepossibilityoftuningthedistributionandsizeofdislocationloopsinAlalloybycontrollingthecoherentprecipitatesandquenchingprocessꎬandthusimprovingmaterialproperties.Keywords㊀㊀AlalloyꎻAl3Zrꎻdislocationloopꎻtransmissionelectronmicroscopy556。

铸造高强韧 Al-Cu-Mg合金性能分析

铸造高强韧 Al-Cu-Mg合金性能分析

铸造高强韧Al-Cu-Mg合金性能分析摘要:本文作者结合工作经验,从Al-Cu合金的优缺点分析,研究一种有较高抗拉强度,但伸长率比挤压铸造Al-Cu-Mg 合金更高的挤压铸造铝合金,重点分析在不同压力下的合金组织和性能。

关键词:合金;Al-Cu合金;铸造;0、前言Al-Cu合金具有结晶温度范围宽,流动性能较差,热裂倾向大等缺点,普通铸造方式很难生产形状复杂的零件,因而限制了其应用范围。

挤压铸造结合铸造和锻造的特点为一体,使液态或半固态金属在高压作用下充型、凝固、成形,可获得晶粒细小、组织致密度高、材料性能高的毛坯或零件,能有效克服铸造Al-Cu 合金的上述缺点。

一种挤压铸造Al-Cu-Mg-Mn合金,在挤压铸造条件下,合金具有优良的强韧性。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成分,开发了一种抗拉强度更优异的挤压铸造Al-Cu-Mg 合金。

该合金在75 MPa压力下,抗拉强度达到510 MPa、伸长率为7.9%。

1、实验材料与方法合金的主要成分w(%)为:5.0 Cu,0.4 Mn,此外还含有单个元素成分不超过0.15、总量不超过0.80的Zr、V、RE、Ti和B,余量为铝。

实验用原材料为:纯度99.8%铝锭、Al-50%Cu、Al-10%Mn、Al-10%Zr、Al-4%V、Al-5Ti-1B、Al-10RE等中间合金。

合金在石墨坩埚电阻炉中熔炼,铝锰合金、铝锆合金、铝钒合金与纯铝同时室温装炉;720 ℃下加铝铜合金;740 ℃下加铝钛硼合金后搅拌3 min。

用固体精炼剂在730~740 ℃下精炼除气,静置8 min,除渣,加少量覆盖剂,加铝稀土合金,静置5min,搅拌均匀,730 ℃浇注。

挤压铸造实验在100 t四柱液压机上进行,采用直接挤压铸造,模具材料为调质H13钢,用石墨机油润滑,实验前预热至250 ℃,挤压比分别为0、25、50、75、100 MPa,挤压速度为0.03~0.06 m/s,保压30 s左右,铸件直径80 mm,厚30 mm。

al-zn-mg-cu系超高强铝合金热处理工艺的研究

al-zn-mg-cu系超高强铝合金热处理工艺的研究

Al-Zn-Mg-Cu系超高强铝合金热处理工艺的研究在Al-Zn-Mg-Cu系合金中起主要作用的元素是Zn和Mg,若加入Cu 能提高合金的塑性、抗应力腐蚀性能及重复载荷下的持久强度。

加入微量的Zr可提高合金再结晶温度,降低淬火敏感性,该元素有一定的细化晶粒作用,但同时会影响AI-Ti-B的细化效果(即“中毒”)。

因此,在合金成份方面,针对其主要元素Zn、Mg、Cu在合金中的作用及对铸造成型性的影响,合理增减这些元素的含量,尽量降低Fe、Si杂质含量,且将Fe/si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使其最大限度满足工艺生产和提高产品综合性能.在对每种合金的化学成分进行优化配比的前提下,进行熔炼(即合金化),熔体净化及晶粒细化处理,并用铁模铸成Φ45x120mm的铸棒,经均匀化处理后,车去表面氧化皮,挤压成Φ10mm和Φ14mm的小棒材,作为热处理试验材料。

在整个工艺流程中要做到“三纯”:一是Fe、Si等杂质含量低;二是氧化物等氧化夹杂低;三是含氢夹杂低。

具体的工艺流程如图2一1所示:铸造用铸模及铸锭加工示意图见图2一2:制备试验材料的主要工艺参数如下:1.合金化学成分优化:针对合金中主要合金元素和Fe、si杂质对铸造成型性及材料综合性能的影响,适当增减Zn、Mg、uc元素的含量及其之间的比例,尽量降低Fe、Si杂质含量,严格控制Fe、Si比。

尽量避免产生会严重影响合金的断裂韧性的(Fe,Cr)Si、(Fe,Mn,Cu)、Cu2Fe,Mg2Si 等杂质相粗大粒子。

2.AI-5Ti-1B晶粒细化剂用量2Kg/t。

3.熔体挣化采用N2精炼,使其达到低的含氢量,避免氢致断裂。

4.均热采用复合均匀化处理:℃/46h+℃/2h,然后出炉空冷。

5.挤压时,金属温度为400~440℃,加热时间为80min;挤压筒、模具、垫子的温度为440~480℃,加热时间为12h。

试样加工,常规力学性能侧试试样均按国际GB/16865一1997规定制作,其加工模型及尺寸如图2-3和表2-2所示;“V”形环断裂韧性试样加工模型及尺寸如图2-4和表2-3所示,开角应保证在60±02°精度内;电导率试样和高倍试样切取长度为25m。

Al-Cu-Mg-Ag系新型耐热铝合金研究进展.ashx

Al-Cu-Mg-Ag系新型耐热铝合金研究进展.ashx

但是,所有实验合金在各个方向上的断裂韧度均达 到了高强铝合金的最低要求。另外,当cu含量超 过极限固溶度5.6%时,低cu合金的断裂韧度明显 高于cu含量为6.5%的合金。合金的断裂韧性对 比示于表2;(3)150和180℃的加速蠕变实验表明, cu含量为5.6和6.5%的实验合金的抗蠕变性能明 显优于其他2000系合金,在150℃较低应力水平条 件下(200MPa),合金的蠕变过程非常缓慢。实验合 金与几种2000系合金的蠕变性能对比如图4;(4) A1-5.6Cu_0.45Mg_0.45Ag.0.30Mn-0.18zr的综合性 能最好,可以获得室温强度、断裂韧性以及150℃下 合金蠕变强度的良好配合。
收稿日期:2006-01.11;修订日期:2006旬3-28 作者简介:张坤(1976一),女,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铝合 金强韧化的研究,(E·mail)zhk76x@sina.com。
发展方向。
1 Al—Cu—Mg—Ag系合金的成分设计
上世纪80年代,Chester和Polmear等人在2014 合金(A14.3cu∞.5Mg国.8 si旬.6Mn)的基础上微调 合金成分,系统研究了高纯Al一4Cu毋.3Mg七.4Ag合 金。结果表明,该合金可以稳定工作在125— 150℃。Muramulla和Polmear等人以2219合金(A1- 6.3Cu旬.3Mn旬.18zr国.1V)为基础,研制成功Al一 6.3Cu旬.45Mg一0.4Ag一0.3Mn一0.2zr,并申请了美国、 瑞士和欧洲的专利卜j1。研究表明,该合金西9mm 挤压棒T6态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分别达到587 和517MPa,光滑试样的疲劳性能优于2618,加速蠕 变实验(180℃)时表明合金的耐热性能较好。另 外,与2219合金一样,该合金也可以焊接。正是由 于该合金的良好性能,被用于制造增压器和地面气 体涡轮发动机的锻造叶轮。

Al-Zn-Mg-Cu新型高强铝合金热变形组织演变机理和规律

Al-Zn-Mg-Cu新型高强铝合金热变形组织演变机理和规律

Al-Zn-Mg-Cu新型高强铝合金热变形组织演变机理和规律张坤;李惠曲;陈慧琴;白林振【摘要】采用Gleeble-1500D热力模拟试验机进行了新型Al-Zn-Mg-Cu高强铝合金的热压缩试验,变形温度为420℃~350℃,应变速率为0.01s-1~-1 s-1,变形程度为20%~80%.分析了热变形参数(变形温度、应变速率和变形程度)对组织演变机理和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和变形程度显著影响该合金组织演变机理和规律.在试验温度范围内,压缩变形程度达到60%时,原始铸态组织完全转变为均匀的锻态组织.高温有利于该合金动态再结晶过程的发生,应变适中时,组织以不连续动态再结晶产生新晶粒,再结晶分数较少;应变很大时,组织发生几何动态再结晶,再结晶分数较高.低温时,锻态变形组织基本为加工硬化或动态回复组织.【期刊名称】《轻合金加工技术》【年(卷),期】2010(038)010【总页数】4页(P55-58)【关键词】Al-Zn-Mg-Cu高强铝合金;热压缩变形;微观组织【作者】张坤;李惠曲;陈慧琴;白林振【作者单位】中航工业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北京,100095;中航工业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北京,100095;太原科技大学,山西,太原,030024;太原科技大学,山西,太原,03002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G142.41Al-Zn-Mg-Cu系高强铝合金厚板及锻件是航空、航天以及军事领域的重要结构材料,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军工方面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1]。

由于高合金化的高强铝合金塑性较差,只有在高温状态才能使其实现较大的塑性变形而不开裂,因此,高性能铝合金厚板或锻件的制备必须经过热塑性变形工序。

实际上,铝合金的热变形不仅仅是改变材料几何尺寸与形状的手段,同时也是材料的组织结构演变的过程。

国外对铝合金热变形方面的基础研究非常系统和深入[2-5]。

高强铝合金的形变再结晶细晶强化,即通过控制变形程度和再结晶温度与时间来细化晶粒,从而在提高材料强度的同时也改善了塑性和韧性,是实际生产中的一种重要的强化方法。

位错密度、残余孪晶体积分数和织构强度

位错密度、残余孪晶体积分数和织构强度

位错密度、残余孪晶体积分数和织构强度是材料科学领域中重要的参数,它们直接影响着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特征。

本文将对这三个参数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对材料性能的影响,旨在为材料科学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位错密度位错密度是描述晶格缺陷的重要参数之一,通常用位错线、位错环或位错壁的长度总和来表示。

位错密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材料的塑性变形和变形硬化行为。

在金属材料中,位错密度与材料的强度和塑性有着密切的关系,位错密度越高,材料的强度通常也会越高。

通过控制位错密度可以调控材料的力学性能,是材料强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残余孪晶体积分数残余孪晶体积分数是描述材料晶体内部结构的参数,它表示在材料的晶界、晶内及晶界周围残余孪晶晶粒的体积分数。

残余孪晶体积分数的大小与材料的晶粒尺寸和晶界密度密切相关,它反映了材料的晶界特征和晶粒的形貌。

残余孪晶体积分数的增加,通常会导致材料的塑性和韧性增加,而强度和硬度会有所降低。

在材料设计和制备过程中,需要合理控制残余孪晶体积分数,以获得所需的力学性能。

三、织构强度织构是描述材料晶粒取向分布规律的参数,它直接影响着材料的各向异性和力学性能。

织构强度是描述织构特征强度的指标,它反映了材料晶粒取向的偏好程度。

通常情况下,织构强度越高,材料的各向异性越明显,其力学性能也会有所提高。

在材料加工和热处理过程中,需要注意对织构的控制,以调节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各向异性。

位错密度、残余孪晶体积分数和织构强度是材料科学研究中重要的参数,它们直接影响着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特征。

合理控制这些参数,可以调节材料的强度、塑性、韧性和各向异性,为材料的设计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在今后的材料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中,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这些参数之间的关系,以获得更加优良的材料性能。

四、位错密度对材料性能的影响位错密度是材料中位错的数量和密度,是材料塑性变形和变形硬化行为的关键参数。

对于金属材料来说,位错密度的增加会导致材料的强度增加,因为位错阻碍了位错位移,并增加了位错与位错之间的相互作用。

铝合金强化原理与应用综述

铝合金强化原理与应用综述

耐热铝合金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1.前言耐热铝合金是指在高温下有足够的抗氧化性和在温度和载荷(动态和静态)的长时间作用下,具有抗塑性变形(蠕变)和破坏能力及导热性好和密度低等特点。

在兵器、船舶、航空、航天、汽车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如坦克装甲车辆发动机的活塞、缸套、连杆、箱体、缸盖,导弹壳体、尾翼、航空发动机汽缸、叶片、飞机蒙皮等。

随着航空、航天和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对耐热铝合金的耐热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航空、航天工业的发展, 人们对铝合金的使用温度提出了更高要求。

特别是20 世纪70 年代后期,为了满足先进战斗机对材料的需求, 各国纷纷把注意力集中于开发在300℃左右的温度下能取代钛合金的铝合金。

近年来, 我国电力工业突飞猛进的发展对输电线路提出了大容量、耐高温的要求, 从而掀起了耐热铝合金研究的新高潮。

2.耐热铝合金材料2.1耐热铝合金分类传统的耐热铝合金根据加工工艺特点不同可分为铸造耐热铝合金和变形耐热铝合金。

铸造耐热铝合金主要分为Al-Si 系和Al-Cu 系。

Al-Si 系合金铸造性能好,但强度低,往往要添加Cu、Ni、Mn、稀土等元素以提高其的耐热性能。

Al-Cu 系合金耐热性好,但铸造工艺性及耐蚀性差。

变形耐热铝合金可分为Al-Cu-Mn 系耐热硬铝和Al-Cu-Mg-Fe-Ni 系耐热锻铝。

近几年,科研人员又开发了耐热性更好的Al-Cu-Mg-Ag 系变形铝合金。

2.2 铸造耐热铝合金主要应用于装甲车辆发动机和汽车发动机以Al-Si-Cu-Mg-Ni 系为主,标准牌号有:美国汽车工程协会SAE390 合金、德国马勒公司Mahle124 合金。

箱体、缸盖以Al-Si-Cu 和Al-Si-Mg系为主,标准牌号有美国的319 合金、A380 合金以及A356 合金等。

随着车辆发动机功率提高,传统活塞材料的高温强度、耐热能力已临近极限状态,不能满足大功率发动机发展的需求。

高性能耐热铝合金材料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经过多年的探索,2002 年,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研制出新型过共晶铝硅合金MSFC-398。

铝及其合金的强化机制

铝及其合金的强化机制

铝及其合金的强化机制因为是纯铝,不能进行热处置强化,就只能靠形变强化(冷变形),强化原理为冷变形后位错密度增加,且位错彼此缠绕并形成胞状结构(形变亚晶),不但能够阻碍位错滑移,而且是不能滑移的位错数量增加。

一、热处置,使纯铝发生再结晶,这个原理是细晶强化,晶粒细小,金属的强度和塑性都取得提高;2、锻造、挤压、拉拔等工艺造成加工硬化,原理是形变强化,形变造成位错密度增大,金属强度增大,但是塑性下降;3、采用喷丸、喷砂等工艺对铝的表面进行加工,使其表面得到强化,即表面强化,铝的强度提高,但是塑性降低,其强化原理仍然是形变强化;4、还有一类特殊的强化,即制备很细的铝晶须,铝晶须的强化很高,达到纯铝强度的10倍左右;5、其他强化手段如固溶强化、沉淀强化、颗粒强化等都改变了铝的成分;铝合金的强化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固溶强化纯铝中加入合金元素,形成铝基固溶体,造成晶格畸变,阻碍了位错的运动,起到固溶强化的作用,可使其强度提高。

按照合金化的一般规律,形成无穷固溶体或高浓度的固溶体型合金时,不仅能取得高的强度,而且还能取得优良的塑性与良好的压力加工性能。

Al-Cu、Al-Mg、Al-Si、Al-Zn、Al-Mn等二元合金一般都能形成有限固溶体,而且均有较大的极限溶解度(见表9-2),因此具有较大的固溶强化效果。

2.时效强化合金元素对铝的另一种强化作用是通过热处置实现的。

但由于铝没有同素异构转变,所以其热处置相变与钢不同。

铝合金的热处置强化,主如果由于合金元素在铝合金中有较大的固溶度,且随温度的降低而急剧减小。

所以铝合金经加热到某一温度淬火后,可以取得过饱和的铝基固溶体。

这种过饱和铝基固溶体放置在室温或加热到某一温度时,其强度和硬度随时间的延长而增高,但塑性、韧性则降低,这个进程称为时效。

在室温下进行的时效称为自然时效,在加热条件下进行的时效称为人工时效。

时效进程中使铝合金的强度、硬度增高的现象称为时效强化或时效硬化。

Al-Cu-Li合金热变形特性与位错密度模型构建

Al-Cu-Li合金热变形特性与位错密度模型构建

Al-Cu-Li合金热变形特性与位错密度模型构建
江余鹏;夏润泽;杜瑞博;龚莉铭;王佳林
【期刊名称】《铝加工》
【年(卷),期】2024()2
【摘要】通过等温压缩试验,研究热轧态Al-Cu-Li合金在温度为390~480℃、应变速率为0.01~1s^(-1)下的流变行为。

基于热压缩流动应力数据构建了峰值应力Arrhenius本构模型,其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AARE)为4.612%。

基于该模型数据,采用K-M模型以及Taylor关系式建立了耦合温度、应变速率、峰值应力、峰值应变的位错密度模型。

该模型AARE值为5.926%,具有较高精度,为准确描述Al-Cu-Li合金在热变形过程中的位错密度演变提供参考。

【总页数】6页(P32-37)
【作者】江余鹏;夏润泽;杜瑞博;龚莉铭;王佳林
【作者单位】重庆科技大学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G111;TP391.99
【相关文献】
1.Al-Cu-Mg合金的预变形、位错密度与位错强化的定量研究
2.7A85铝合金塑性变形过程位错密度模型
3.7A85铝合金位错密度模型与热变形过程中的微观组织研究
4.Zr/(Sc+Zr)微合金化对Al-Mg合金在热压缩变形中动态再结晶、位错密度和热加工性能的影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铝合金强化方法

铝合金强化方法

铝合金强化方法入后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铝进行强化。

1.固溶强化合金元素加入纯铝中形成无限固溶体或有限固溶体,不仅能获得高的强度,而且还能获得优良的塑性与良好的压力加工性能。

在一般铝合金中固溶强化最常用的合金元素是铜、镁、锰、锌、硅、镍等元素。

一般铝的合金化都形成有限的固溶体,如Al-Cu,Al-Mg,Al-Zn,Al-Si,Al-Mn等二元合金均形成有限固溶体,并且都有较大的极限溶解度能起较大的固溶强化效果。

2.时效强化铝合金热处理后可以得到过饱和的铝基固溶体。

这种过饱和铝基固溶体在室温或加热到某一温度时,其强度和硬度随时间和延长而增高,但塑性降低。

这个过程就称时效。

时效过程中使合金的强度、硬度增高的现象称为时效强化或时效硬化。

3.过剩相强化当铝中加入的合金元素含水量超过其极限溶解度时,淬火加热时便有一部分不能溶入固溶体的第二相出现称之为过剩相。

在铝合金中过剩相多为硬而脆的金属间化合物。

它们在合金中起阻碍滑移和位错运动的作用,使强度、硬度提高,而塑性、韧性降低。

合金中过剩相的数量愈多,其强化效果愈好,但过剩相多时,由于合金变脆而导致强度、塑性降低。

4细化组织强化在铝合中添加微量元素细化组织是提高铝合金力学性能的另一种重要手段。

变形铝合金中添加微量钛、锆、铍、锶以及稀土元素,它们能形成难熔化合物,在合金结晶时作为非自发晶核,起细化晶粒作用,提高合金的强度和塑性。

铸造铝合金中常加入微量元素作变质处理来细化合金组织,提高强度和塑性。

变质处理对不能热处理强化或强化效果不大的铸造铝合金和变形铝合金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比如在铝硅铸造铝合金中加入微量钠或钠盐或锑作变质剂进行变质处理,细化组织可以显著提高塑性和强度。

同样在铸造铝合金中加入少量锰、铬、钴等元素能使杂质铁形成的板块状或针状化合物AlFeSi细化,提高塑性,加入微量锶可消除或减少初晶硅,并使共晶硅细化;粒子园整度提高。

5冷变形强化冷变形强化亦称冷作硬化,即金属材料在再结晶温度以下冷变形,冷变形时,金属内部位错密度增大,且相互缠结并形成胞状结构,阻碍位错运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劲2,3,邓运来1,3*,陈明安1
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湖南 长沙 中南大学轻合金研究院,湖南 长沙 3 中南大学高性能复杂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南 长沙 * Email: luckdeng@ 收稿日期:2015年5月4日;录用日期:2015年5月20日;发布日期:2015年5月27日
127
Al-Cu-Mg 合金的预变形、位错密度与位错强化1. 实验材料
实验材料为实验室制备的厚度为 5 mm 的 Al-Cu-Mg 合金热轧板,其化学成分见表 1。
2.2. 实验过程
在制备的 Al-Cu-Mg 合金热轧板上沿轧制方向截取 36 块尺寸为 25 mm × 140 mm 的试样,然后进行 490℃ × 45 min 的固溶,水淬后将试样分成 3 组,分别进行 0%、2%和 5%的预拉伸变形,最后将 3 组试 样都在 190℃下时效 0 h、6 h、12 h 和 18 h。固溶处理在电阻加热炉中进行,用电位差计控制炉温,误差 控制在±3℃,淬火介质为室温水,淬火转移时间少于 5 s,为便于比较,每个试样从淬火到人工时效实验 的间隔不超过 4 h。
Cu 4.5 Mn 0.54 Mg 0.88
2 ( ∆K ) − α
Al-Cu-Mg 合金的预变形、位错密度与位错强化的定量研究
Si 0.06
Fe 0.23
Al Bal.
K2
≅ β Ch 00 − β Ch 00 qH 2
取 1~2 [13]。它的二次型如(2)式所示:
2 2 0.9 πM b 2 4 2 ≅ ρK C + O K C + D 2 2
( ∆K )
2
(
) )
(2)
= 将 C Ch 00 1 − qH 2 代入(2)式,整理得:
(
)
( ∆K )
πM 2 b 2 令β = 2
Material Sciences 材料科学, 2015, 5, 126-133 Published Online May 2015 in Hans. /journal/ms /10.12677/ms.2015.53018
关键词
位错密度,预变形,位错强化,Al-Cu-Mg合金
1. 引言
轻质高强的 Al-Cu-Mg 系合金在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等领域应用广泛,该类合金采用预变形后人 工时效的热处理方法可获得更好的综合性能[1] [2]。Al-Cu-Mg 系合金人工时效的主要强化相为片状的 Al2CuMg 相,一般认为时效过程中的析出顺序为[3] [4]:Supersaturated solid solution (SSSS)→Cu-Mg Shih H. C.等人的研究[5]发现预拉伸使 Al-Cu-Mg 合金中初 co-clusters (GPB zone)→S″/S′→S′/S(Al2CuMg)。 期产生较多位错,促进 S′相形核,并使峰值时效阶段的析出相细小、致密,延后了 S 相的粗化过程,提 高了合金的时效强化效果。本课题组前期的相关研究结果[6] [7],也同样验证了该现象,即预变形产生位 错影响 Al-Cu-Mg 合金时效析出过程。此外,在同时涉及形变与热处理的情况,如应力时效,位错会同 时影响合金的加工硬化与析出强化,对材料最终性能产生重要影响[8] [9]。尽管如此,迄今为止针对“预 变形–位错–时效强化”三者关联规律的研究还未见报道。 本文以 Al-4.5Cu-0.88Mg 合金为例,采用“固溶–预变形–人工时效”的热处理工艺流程,对预变 形量、位错密度、时效强化三者进行定量测定与规律分析,为 Al-Cu-Mg 合金的应用研究与工艺设计提 供参考。
1 2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Light Alloy Research Institute,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3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High Performance Complex Manufacturing,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 Email: luckdeng@ Received: May 4 , 2015; accepted: May 20 , 2015; published: May 27 , 2015 Copyright © 2015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licenses/by/4.0/
2
πM 2 b 2 0.9 − ≅ D 2
2
2 2 ρ K Ch 00 1 − qH
(
(3)
0.9 ρ ,α = ,则(3)式可化简为: D
2
128
Table 1.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investigated Al-Cu-Mg alloy hot-rolled plate (mass fraction/%) 表 1. 实验用 Al-Cu-Mg 合金热轧板的化学成分(质量分数/%)
th th th
Abstract
The quantitative research of deformation, dislocation density and aging strengthening in Al-Cu-Mg alloy during artificial aging was studied by tensile test, X-ray diffractometry (XRD)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re-deformation increased the dislocation density of the alloy hot-rolled plate, refined the size of precipitated phase, improved the strength of alloy and reduced the time of peak aging. The dislocation density measured by TEM line intersection method and XRD profile method becomes higher with the increase of predeformation and the increase rate is gradually decreased. Finally it tends to saturation, and the function model of dislocation density and pre-deformation is established: = ρ 1.28 − 1.08e−0.7ε . According to the experimental data, the curve of dislocation strengthening caused by pre-deformation and dislocation density is made, therefore, the dislocation strength of 67 MPa of the alloy hot-rolled plate at solid solution state is obtained, which accounts for 27% of strength of the alloy at solid solution state. And we obta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slocation strengthening and dislocation density: σ d = 150 ρ 1 2 .
The Quantitative Research of Deformation, Dislocation Density and Dislocation Strengthening in Al-Cu-Mg Alloy
Chenqi Lei1, Jin Zhang2,3, Yunlai Deng1,3*, Ming’an Chen1
2.4. 位错密度的测量方法
本文采用目前已得到公认的基于 XRD 的 Modified Williamson-Hall(W-H)法[10]-[15]和 TEM 分析法 [15]两种方法测量位错密度。 2.4.1. XRD 图谱分析法[10]-[15] 基于 XRD 的 Modified Williamson-Hall(W-H)方法测定位错密度,其基本原理如下:将 XRD 图谱读 入 Jade 软件中拟合后得到衍射峰的衍射角和半高宽;假设合金中的应变宽化是由位错引起的,那么衍射 峰的半高宽可以用 Modified Williamson-Hall 方程表示,方程如下:
Keywords
Dislocation Density, Pre-Deformation, Dislocation Strengthening, Al-Cu-Mg Alloy
*
通讯作者。
126
Al-Cu-Mg合金的预变形、位错密度与位错强化 的定量研究
雷郴祁1,张
1 2
Al-Cu-Mg 合金的预变形、位错密度与位错强化的定量研究
1 1 0.9 πM 2 b 2 2 2 2 ∆K ≅ + ρ KC 2 + O K C D 2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