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老庄学说与现代人的困惑
老庄哲学与现代人生
![老庄哲学与现代人生](https://img.taocdn.com/s3/m/ee30e6237375a417866f8f11.png)
老庄哲学与现代人生生活在如今这样一个社会,我偶尔的确会感受到一丝丝的压迫感,常常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迷茫。
看看周围比自己优秀很多的人。
心中不免充满焦虑与自卑。
在经济高速发展,物质财富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生活方式的变革使得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变化,有一部分人对待生命的态度陷入迷惘、苦苦挣扎的困境之中。
近来来,关于社会上自杀、他杀、残害动物、校园暴力等事件屡见不鲜,社会的诸多问题萧然而生,酿成诸多悲剧。
这个时候不得不令我们怀念儒家的处世之道,现在我们很需要一个做人的标准做君子的标准,这是现代人所缺少的一部分。
我觉得儒家思想给了我们一个积极为社会努力的态度同时给了我们一分对“家”的责任感,这是我们必须要作到的。
读老庄,就是读人生,就是读人生哲学。
老子的人生智慧教会了我们该如何为人处世,而庄子的人生态度则引导我们看清自己。
天生我材必有用,其实,生活中往往就是这样,理解不了别人无关紧要,但重要的是你必须得认识自己。
庄子的人生哲学,就是教我们要以大境界来看待人生,所有的荣华富贵、是非纷争都是毫无意义的,最重要的是你能不能有一个快乐的人生。
不应该为了追逐名与利而煞费苦心,而应该挣脱名利的缰锁,去追求崇高的理想,追求心灵的自由与逍遥。
人生路途中,遭遇坎坷不可避免,我们应以坦然的心态去面对,以开阔的眼界、博大的胸怀去看待一切,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用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创造意义非凡的人生。
虽然我们在生活中达不到清心寡欲的高度而且有些思想也与如今的社会有了冲突。
但是也不能因为这样而排斥这类伟大的哲学对我们生活的作用。
老庄思想可以让你在这纷繁的世界里得以保持一颗纯洁善良的心,和有效的自我调节是减轻自我压力的良药,可以说是非常科学的心理疗法,免去了您花昂贵代价去孝敬心理医生何乐而不为呢?现代人眼中,人活一世,无非“生死”、“利禄”、“功名”。
如果把这三者参透了,其他皆可泰然处之。
人生在世,从古至今,很难看破的就是“名”与“利”这两个字。
现代化老庄思想的经世之道
![现代化老庄思想的经世之道](https://img.taocdn.com/s3/m/651037db33d4b14e852468a7.png)
现代化老庄思想的经世之道前几天看一本史书时看到了一篇关于古代圣贤——庄子的文章,兴致浓烈地看完了。
当我合上书本的时候,有那么一丝丝思维的气息从脑海中一闪而过。
我不知道为什么会有那种莫名其妙的感觉,或许是天生喜欢思考的惯性吧。
带着不解的疑惑我又把那篇关于老庄的文章看了一遍,这一次看得特别认真。
我想从中找到我疑惑的答案,只有那样我心中那颗悬着的心才会放下。
后来又看完了,这一次我彻底地找到了我想要的答案。
久违的感觉,好像找到了以往迷失的自己。
我想把自己的找到的答案记录下来,好吧,我选择把它写成我的日志。
当很多年后我再遇见迷惑的时候,我会回首看看自己今天所想。
今天所想正是我日后所为之方向,迷失在大海中的孤帆找到了航向。
老庄继承老子正统,集道家思想于一身。
同时在传承道家思想的基础上还革故鼎新,将道家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虽然历代文人墨客都对老庄的思想有所不同的见解,但思想嘛终归是交流所用。
有人说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我的心中也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庄子。
我心中的庄子,永远带领我走向光明!一次庄子在溪边垂钓,很是兴致勃勃。
正当一切进行得那么顺利,突然背后冒出两个楚国使者。
两位使者代表楚王恭敬地邀请他去楚国为相,可是这么大好出将入相的机会却被老庄拒绝了。
老庄说:“我宁愿做一只曳着尾巴在地上拖行的乌龟,不愿去楚国及位为相。
”尽管后人对老庄的做法褒贬不一,但我相信他是对的。
有人说他这是在现在斗争中失败后无可奈何的悲鸣;也有人说他是在沽名钓誉,为自己赚取不慕名利的声誉。
也许在不同的人眼中会有不一样的老庄,自然也会有不一样对他思想品行的解读。
当然在我的眼中也有一个属于我自己的老庄,对于他的这点思想行为我也有自己的看法。
人的一生很难超脱生死和贵贱,这已经成为了大自然和社会的不定式法则。
无论是对世界的悲鸣还是对声誉的沽名钓誉,但人的一生终归是活于生归于死。
自生至死不断进行的是过程,至于结果命运的规律早就有所安排。
庄子的修身养性与当代生活的繁忙
![庄子的修身养性与当代生活的繁忙](https://img.taocdn.com/s3/m/02bd5776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5e.png)
庄子的修身养性与当代生活的繁忙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对于人们的修身养性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当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工作压力不断增加,如何在繁忙的生活中保持身心健康,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探讨庄子的修身养性思想与当代生活的繁忙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一些对策。
庄子的修身养性思想强调了人们内心的平和与自由。
他认为,人应当追求内心的安宁与自由,而不应被外界的繁杂所困扰。
在当代社会,人们常常面临着工作压力、家庭琐事和社交应酬等多重压力,这些压力使得人们往往忽视了自己内心的需求。
因此,我们应该学习庄子的思想,通过修身养性来应对繁忙的生活。
首先,庄子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思想。
他认为,人们应当顺应自然的规律,不要过分追求功名利禄,而是要顺其自然地生活。
在当代社会,人们常常追求物质财富和社会地位,这使得他们不断地忙碌于工作和竞争中。
然而,庄子告诉我们,过度追求外在的成就只会让人感到疲惫和焦虑。
因此,我们应该学会放松心态,顺其自然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其次,庄子主张“养性”。
他认为,人们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内在品质,如道德修养、智慧和情感的培养等。
在当代社会,人们常常忽视了自己内在的成长,而过分追求外在的成功。
然而,庄子告诉我们,只有通过养性,才能真正实现内心的平和与自由。
因此,我们应该注重自己的内在修养,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和智慧,以应对繁忙的生活。
此外,庄子还强调了“逍遥游”的思想。
他认为,人们应该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不受外界的束缚和约束。
在当代社会,人们常常被各种规则和制度所束缚,无法真正享受生活的乐趣。
然而,庄子告诉我们,只有通过逍遥游,才能真正实现自由自在的生活。
因此,我们应该学会解放自己,摆脱外界的束缚,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
综上所述,庄子的修身养性思想对于当代生活的繁忙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繁忙的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习庄子的思想,通过无为而治、养性和逍遥游来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身心的健康和内心的平和与自由。
2024年老庄研究心得体会范本(3篇)
![2024年老庄研究心得体会范本(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9f5e3be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42.png)
2024年老庄研究心得体会范本作为一种古老而深奥的哲学流派,老庄思想包含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内容。
在研究老庄思想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其独特而深刻的智慧和价值。
以下是我对老庄研究的心得体会。
首先,老庄思想的核心理念是“道”。
道是老庄哲学的最高目标,是可以追求的最高境界。
老庄思想认为,人应该通过修炼和悟道的方式实现个人的成长和自由。
在世俗社会的喧嚣和繁杂中,人们往往追求物质的满足和社会的认可,而忽略了心灵的追求。
老庄思想提醒我们,道是超越物质世界的存在,是可以带来真正幸福与满足的根本所在。
通过修炼和悟道,我们可以获得内心的宁静和满足,超越世俗的喜怒哀乐,体验到生命的真实和美好。
其次,老庄思想强调自然和自由。
自然是老庄哲学的另一个核心概念,它代表了一种对于真实和本真的追求。
老庄思想认为,人应该追随自然的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
在现代社会,人们往往受到种种利益和社会压力的约束,难以保持自由和本真的状态。
而老庄思想提醒我们,只有回归到自然的状态,才能拥有真正的自由和自主。
只有与自然和谐共处,才能发现真实的自己,找到内在的平和和满足。
再次,老庄思想强调无为而治和自我放逐。
无为而治是老庄哲学的一项重要原则,它强调人应该以自然的方式对待生活和社会问题。
在现代社会,人们往往急于追求功名利禄,争权夺利,而忽略了内心的追求和道德的约束。
而老庄思想提醒我们,只有采取无为而治的态度,才能获得真正的力量和智慧。
通过无为而治,我们可以获得内心的宁静和智慧,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和社会的挑战。
此外,老庄思想还强调自我放逐和自我解放。
自我放逐是指摆脱外在的束缚和社会的约束,回归到自己内心的世界中。
在现代社会,人们往往因为各种限制和压力而失去了对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而老庄思想提醒我们,只有通过自我放逐,我们才能够发现真正的自己,找到内在的平和和满足。
自我解放是指摆脱思维的固化和模式的束缚,开拓思维的边界和展望未来的可能性。
通过自我解放,我们可以获得新鲜和创新的思维方式,从而发现更多的可能性和机会。
浅谈老庄学说与现代人的困惑
![浅谈老庄学说与现代人的困惑](https://img.taocdn.com/s3/m/5e694443cf84b9d528ea7a7f.png)
殷周时期盛行天地创世说, “ 尊奉为最高的 把 天” 人格 神, 认为人世间的一切 都是“ 的 天” 安排和作为。 可老子 认为,
“ 并非至高至上的, “ 之前还有一个 “ , 天” 在 天” 道” 它先于 “ 、 而存在 , 天”“ 帝” 是生育天地万物的始祖。 有物混成 , “ 先天 地生”“ ,吾不知谁之子, 象帝之先” 。老子对“ 的描述极其 道”
存在又是真实的, 道” 由“ 可以生出天地万物来。但老之 “ 道”
与庄之“ 在内涵上有很大的不同。 道” 概括而言, 老子的“ , 道”
本体论和宇宙论的意味较浓; 而庄子的 “ , 道”人生境界的意
味较浓。
老子一生只留下五千言的《 老子》 一书。 史记》 《 中这样记
载其成书过程:居周久之, “ 见周之衰, 乃遂去。至关, 关令尹
、
老庄其人及其书
史书对老子的生平和事迹的记载不多。据 《 史记 ・ 老子
韩非列传》 的记载 , 老子姓李、 名耳、 字聃, 春秋末年楚国苦县
人,曾任周朝掌管藏书的史官 , 相当于现代的国家图书馆馆
长。 晚年“ 莫知其所终”给人留下的印象就是骑着青牛, , 悠然 出关。 至于为什么称其为老子, 有人说是因为他年龄大; 有人
[ 者简 介 】 作 王 颖 (9 2 ) 江 西科 技 师 范学 院 理 工 学 院 , 1 8一 , 助教 , 究 方 向 为教 育 管理 。 ( 西 南 昌 30 1 ) 研 江 3 0 3
判断一本书的良莠的标准很多, 但笔者认为真正的好书 应该是无论什么时候拿起来都能看得进去的书, 必须是能使 人心静下来的书。 好书中蕴含的好的思想是有容量的、 有张
在近五千言的《 老子》 “ 被提到了七 f 中,道” 多次。“ 道” 被认为是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 它涵盖了宇宙 、自 然和人类
人生困惑问庄子——浅谈《庄子》中的处世智慧
![人生困惑问庄子——浅谈《庄子》中的处世智慧](https://img.taocdn.com/s3/m/62c6066325c52cc58bd6bec3.png)
些智慧也是难以参透的, 庄子可谓是超越了几千年的哲理家。
一
起饮食。 子綦一听这话就伤心流泪说 : ” 我的儿子为什么会陷入这种绝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顺 其 自然 。 刃有 余 游
境呢?九方致看到子累的异常反应 , 不禁责怪他说 :夫与君 子同食 , 泽
人的一生何其长 , 又何其短 , 功名利禄 , 悲欢 情仇 , 到底 什么是最重 及三族 , 而况于父母乎 l今夫子 闻儿 泣之 , 御福也。子泽 祥矣 , 是 父则 要的?消极者日 “ 生不 带来 , 不带 去 ” 正是 佛家 所谓 “ 死 , 四大 皆空 ” 不详。 子綦此时只好说 出一番庄子式的大道理了。他说 : 。 汝何足以识 翻阅《 庄子 ・ 养生主》 中庖丁解牛这 则大家耳熟 能详的名篇 , 生的烦 之。而橱祥邪?尽于酒肉, 人 入于鼻口矣 , 而何足以知其所 自来 l……今 恼困惑忽而豁然开朗。“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 手之所触 , 肩之 所倚 , 足之 也然有世俗之偿焉?凡有怪征者 必有怪行。殆 乎 !非我与吾 子之罪 , 所履 , 膝之所蹄 , 向然 , 砉然 奏刀 然 , 莫不 中音 , 合于 《 桑林》 舞 , 中 几天与之也 j吾是 以泣也。 后来 的事 情也不 幸被子綦 言中。没过 多 之 乃 《 经首》 之会。 有一名厨师 , ” 替文惠君肢解杀牛。他 手的所接触的 , 肩所 久, 子綦派捆去燕国办事 , 中 , 途 捆被强盗掳 走 , 强盗砍 了捆的脚 , 把他 依靠的 , 脚上所踩踏的 , 膝盖所抵住的 , 无不哗哗作响。刀插进去 , 则霍
套他的处世方式 , 庄子一 生时运不济 穷困潦倒 , 地位 亦不显 赫 , 家中无 子杀雁而烹之。竖 子请臼 : 其一能鸣 , 其一 不能鸣 , 请奚 杀? 主人 日 :
论老庄生命哲学在当代社会的价值论文
![论老庄生命哲学在当代社会的价值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f92b6ccffad6195f302ba6b5.png)
论老庄生命哲学在当代社会的价值摘要:先道家作为中国传统哲学的主流之一,主要以老子,庄子作为代表人物。
他们从道的视角来论述生命的奥妙,深刻剖析生命的本质和价值,通过“个人与宇宙”,“名利与生命”等事物的举例对比,论证了豁达的养生思想,借以达到理想的人生境界,不仅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精粹,对现代社会来讲也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既有利于当代社会重新认识和尊重生命本身,也有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做出理想的人生选择。
在人类通向未来的进步中,老庄生命哲学的现代意义和价值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认识,在当代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体现出重要的社会价值和积极影响。
关键词:老庄;生命哲学;当代社会;价值The value of theory of zhuangzi's life philosophy in contemporary society中国传统哲学中先道家以老庄为代表,从“道”的视角,系统的阐述了生命的存在,在探讨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问题上,无论是论述生命的本质还是生命的价值,甚至是生命的超越,都包含着深刻的哲理和高超的智慧。
挖掘老庄思想的精髓,有利于当代社会以独特的眼光正确的审视生命本身。
老庄生命哲学所蕴含的生存智慧,为当代社会在妥善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他人)社会,人与自身心灵之间的关系上提供了有益的滋养。
一、老庄生命哲学的畴浅析由老庄开创的道家生命哲学,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生命观、生死观、养生观。
这三部分所包含的容是十分丰富的,长期以来是一个被人忽视而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下面就这三个畴进行浅析,从而得出其中的在联系及其所具有的意义。
(一)“道法自然”的生命观在生命哲学这一命题上,道家将人的命运轨迹与自然的无形而化联系起来,提出了“道法自然”的生命观。
老子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二十五章)庄子讲:“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
”在老庄的生命观里,没有超乎“自然”、“道”之上的神秘东西支配人的命运,而即使是“自然”、“道”也是可“法”的。
《庄子》哲学思想对现代生活的启示
![《庄子》哲学思想对现代生活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d8978ee4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dd.png)
《庄子》哲学思想对现代生活的启示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对于现代生活依然具有深刻的启示和影响。
庄子以自然为出发点,强调心灵的自由与追求内心和谐。
他的哲学思想不仅在古代中国有重大影响,也对现代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提出了重要的思考。
本文将从庄子的无为而治、天人合一、虚无主义等几个方面,探讨《庄子》哲学思想对现代生活的启示。
一、无为而治在《庄子》中,庄子提出了无为而治的观念。
他认为,过度的主动干预和控制往往只会带来更多的矛盾和问题。
相反,若能顺应事物的本性,以无为的心态去对待,才能达到真正的和谐与平衡。
在现代生活中,我们常常追求目标的实现和成功的标志。
然而,我们是否想过,这种追求是否真正符合我们内心的需求?庄子的思想提示我们:放下过多的欲望和追求,倾听内心声音,在某种程度上追求“无所求”的状态,才能真正找到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二、天人合一庄子强调天人合一的思想,他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与自然和谐共生,才能达到真正的自由与幸福。
他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认为只有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规律,才能实现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在现代社会,我们过度追求物质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却忽视了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日益突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困扰。
因此,庄子的思想提醒我们,应该正视与自然的关系,关注环境保护,回归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合一。
三、虚无主义庄子的虚无主义思想也对现代生活提出了重要启示。
他认为世界万物都是虚幻而没有绝对的实在,我们所追求的名利、权力等都是虚幻不真实的。
只有超越这些虚妄,寻找内心的平静和自由,才能追求真正的幸福。
在现代社会,我们面对诸多压力和挑战,往往被物质和利益所束缚,追求名利和权力的诱惑,但却常常感受到空虚和失落。
庄子的虚无主义思想呼唤我们超越这些虚妄的追求,关注内心的平静和内在的价值,追求真正的生活意义和幸福。
四、自由心态庄子的思想强调心灵的自由和追求内心的和谐。
庄子的境界与现代社会个人发展的矛盾
![庄子的境界与现代社会个人发展的矛盾](https://img.taocdn.com/s3/m/5d3ff61f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04.png)
庄子的境界与现代社会个人发展的矛盾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思想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塑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庄子》一书中,庄子通过丰富的寓言和譬喻,阐述了他关于人生境界的独特见解。
这些见解与现代社会个人发展所面临的矛盾有着深刻的联系。
庄子的境界观主要体现在他对自然、人生和心灵的理解上。
在庄子看来,人生应该追求自由、自然和无为而治。
他认为人们应该摆脱功利主义和功利心态,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在。
庄子提倡“至乐无乐”,即在追求无为而治的境界中,人们能够达到一种超越个人欲望的境界,获得真正的快乐和满足。
然而,庄子的境界观与现代社会个人发展所面临的矛盾不可避免地产生冲突。
在现代社会中,个人发展往往受到外界的压力和限制。
社会竞争激烈,人们往往被迫追求功利和物质上的成功。
在这种情况下,个人很难达到庄子所倡导的无为而治的境界,很难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在。
庄子的境界观与现代社会个人发展的矛盾还体现在对人性的不同理解上。
庄子认为人性本善,强调人的本性应该追求自由和无为而治。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被功利主义和竞争的压力所束缚,使得人性的本善被扭曲和遗忘。
个人发展往往被迫追求利益最大化,而忽视了内心的追求和真实的自我。
庄子的境界观与现代社会个人发展的矛盾还体现在对价值观的不同理解上。
庄子主张人应该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在,强调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追求物质上的成功和物质上的享受,忽视了精神上的追求和价值的内在。
面对庄子的境界观与现代社会个人发展的矛盾,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探讨。
首先,我们应该反思现代社会对个人发展的定义和评价标准,探索一种更加符合人性和庄子境界观的个人发展模式。
其次,我们可以借鉴庄子的思想,通过修身养性、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在,来应对现代社会个人发展的压力和挑战。
最后,我们可以通过传承和发扬庄子的思想,推动社会的价值观转变,使得个人发展更加注重内心的追求和精神的满足。
老庄哲学与现代生活的联系
![老庄哲学与现代生活的联系](https://img.taocdn.com/s3/m/822e64c1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db.png)
老庄哲学与现代生活的联系老庄哲学是中国古代思想的重要流派之一,它以道家思想为基础,强调心性修养和自然无为的观念。
虽然距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但老庄哲学与现代生活仍有着紧密的联系。
本文将探讨老庄哲学在现代生活中的体现与意义。
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生活中,很多人感到身心疲惫,追求安宁与平静的心灵。
老庄哲学的重要思想即是“无为而治”,强调个体与自然的和谐。
现代人可以通过修炼心性,学习忘记功利与成功的追逐,追求内心的宁静与真实自我。
在现代社会,人们常常被诸多烦恼困扰,活得累、活得焦虑,而老庄哲学恰好给予了人们一种简单而纯粹的生活方式。
通过拒绝俗世的琐碎和功利的追求,人们可以找回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另外,老庄哲学注重“随性而生”,尊重自然的力量和规律。
在当今社会,很多人过度追求控制和安排一切,却忽略了自然的力量。
老庄哲学提醒我们,宇宙万物皆有其自然存在的方式和轨迹,人应顺应自然,与宇宙和谐相处。
现代人应该学会放下控制欲望,顺势而为,用自然的力量推动事物的发展,减少不必要的抵抗。
比如,在工作中,我们可以学会顺应时势,在适当的时机和地点发挥自己的能力,而不是一味地争斗与竞争。
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才能获得真正的安宁和快乐。
老庄哲学中的“无为而治”思想也有助于我们认识自己,找到内心的真实自我。
在现代社会,我们往往被外界的评价和期待所束缚,失去了自我。
而老庄哲学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天性和特点,只有探索自己的内心,发现真实的自我,才能获得真正的满足和幸福。
所以,现代人应该学会拒绝外界的噪音和负面评价,注重内心的成长与修炼,追求内心真实自由的目标。
此外,老庄哲学强调个体的自觉和自立自强。
现代生活中,很多人被物质欲望和社会规范所困扰,忽略了内心真正的需求和追求。
然而,通过学习老庄哲学中的“无为而治”和“顺势而为”的思想,人们可以摆脱物质束缚,关注内在的追求。
我们可以选择平和而简朴的生活方式,专注于内心的精神和情感需求,而不是奢求外在的物质享受。
2023年老庄研究心得体会
![2023年老庄研究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1a1a3fed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8c.png)
2023年老庄研究心得体会2023年,我有幸参与了对老庄思想的深入研究,并从中汲取了许多灵感和体悟。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与大家分享我在研究老庄思想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老庄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重要流派之一,被誉为道家的代表。
它由老子和庄子所创,强调自然、随性和无为而治的理念。
通过对老庄思想的研究,我体会到了其中蕴含的智慧和价值,并深刻理解了它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首先,老庄思想强调“无为而治”,这是我认为最具深远意义的一点。
在现代社会,人们常常追逐功利和功成名就,忙碌于外在的成功和物质的追求。
然而,老庄思想提出了一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通过无为而治,即无心、无欲、无私的生活方式,来达到真正的内心自由和和谐。
这种理念对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让我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
在现代社会的喧嚣中,我们常常忽略了心灵的栖居,步入了一种精神的贫瘠之地。
只有真正超越物质的追求,回归内心的宁静,我们才能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内心的和平和快乐。
其次,老庄思想中的“自然”观念对我产生了深刻的触动。
老庄思想认为自然是无为而治的最高典范,主张与自然和谐共处。
这给予了我一种全新的对待自然的视角。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对自然的存在视而不见,对它的回应也是片面而功利的。
然而,老庄思想告诉我们,自然是一个复杂、强大且有着无穷智慧的整体,我们应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并从中寻求启示。
这使我意识到,人与自然不应该是对立的关系,而是互相依存的存在。
只有当我们真正理解并尊重自然时,我们才能实现自己与自然的和谐,进而实现社会与自然的和谐。
还有,老庄思想提出了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和处世原则。
老庄思想强调了追求内心和自身与社会的和谐,主张自由、平和和自在的生活。
它关注个人的内心世界和思想境界,注重内在的提升和自我的超越。
这一点对于现代社会来说尤为重要。
在当今社会,人们往往被外界的忙碌和纷扰所束缚,难以获得内心的宁静和平和。
然而,老庄思想提醒我们,通过寻求内心的自由和自在,我们才能真正找到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老庄思想对现代人心理调适的方式
![老庄思想对现代人心理调适的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1671ea28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c4.png)
老庄思想对现代人心理调适的方式
老庄思想在古代,深受人们的喜爱、朝野公认。
它一脉相传,并且不断发展。
一如深藏不露的太上老君,一如清静内敛的道家,老庄的思想,透着自然之美、智慧之鉴,在支撑着东方文明的繁荣昌盛。
它暗喻着:万物有轮回,生生世世不变;人有自然规律,心无闲空苟活。
老庄思想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属于近似心理学的调适方式。
以温文
尔雅之态,解惑小见,调养身心,施展管久的调适观念,使心理生活更丰富多有质量。
在某种程度上,这可以帮助我们感悟老庄思想独特的"闲耕心境,放现开心趣"。
首先,要培养一种接纳、容纳、包容的心态,内心亦要泰然处之;学习恪守自
然之规,处世以大平衡,不苛求太多虚荣心;以宽容之姿,分清客观情况,保持冷静,少用肤浅言语;秉承弊旧蕴新精神,坚守把德行提升至最高精神层次,以真诚致敬老庄之余思。
其次,要学会把握正确的心理观念,借助老庄思想的指引和浅见,让我们建立
一种宽容谅解的心态,不断微调心灵,达到节制自我、安定心灵的目的,全面提升心理调适能力。
最后,要真正发挥老庄思想的智慧,以温文而有力的口吻来诠释他所倡导的精神,从而不断丰富我们的心理生活,无形中改变我们的心理状态,有利于我们的身心调适。
总而言之,老庄思想在调适心理状态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指引我们把握
生活的真谛,静心增益精神的智慧,把握一切的本真深处,学习恪守大自然之规。
在实际生活中,最重要的是多花点时间,少点贪心,以清心之禅去调适心理,使自己在喧嚣中保持良好心态,增加生活的乐趣。
读老庄有感
![读老庄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36c2d022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6a.png)
读老庄有感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读老庄有感老庄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之一,其著作《道德经》和《庄子》被誉为中国哲学的经典之作。
读老庄,领略其中的思想,让人受益匪浅。
老庄所强调的“道”与“德”在今天看来仍然具有深刻的意义。
他们认为,宇宙中存在着一个无所不能的“道”,这个“道”是无形的,却在万物之中。
而“德”则是通过顺应这个“道”而得到的。
老庄认为,人应该尽可能地顺应“道”来达到真正的自我实现。
这种思想在当代看来,也是非常有启发性的。
在现代社会,人们往往被功利主义所笼罩,追求物质上的享受和利益。
而老庄却提倡“无为而治”,他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规律,顺应“道”的原则,不要刻意追求功利,不要刻意去改变周围的环境。
只有在无为中,人才能够真正地达到心灵的宁静和自我实现。
读老庄,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真我”与“假我”的区别。
老庄认为,人们应该去探求自己内心深处的“真我”,而不是被外在的诱惑所迷惑,被名利所累。
只有在真正懂得自己的本性,认清自己的内心渴望后,才能够真正地获得幸福和满足。
这种思想对于当代社会来说,也是非常有启发意义的。
读老庄,让我领略到了“自由”与“束缚”的矛盾。
老庄认为,人应该尽可能地摆脱外在的束缚,真正地活出自己的本性。
他认为,只有在摆脱了功利和名利的诱惑后,人才能够真正地自由自在地生活。
现代社会却越来越强调外在的束缚和规范,人们往往被社会的压力所左右,失去了真正的自由。
我们有必要从老庄的思想中汲取力量,尽可能地摆脱外在的束缚,真正地活出自己的本性。
读老庄,让我认识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老庄认为,人与自然应该是和谐相处的。
人们应该顺应天地之道,尽可能地遵循自然的规律,而不是刻意地去改变自然。
只有在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过程中,人才能够真正地得到幸福和满足。
现代社会却往往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割裂开来,人类对自然的破坏越来越严重。
我们有必要从老庄的思想中汲取力量,促使人与自然之间更加和谐相处。
读老庄,让我深刻地领悟到了很多道德和哲学上的真理。
2024年老庄研究心得体会(2篇)
![2024年老庄研究心得体会(2篇)](https://img.taocdn.com/s3/m/2f32ba79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c0.png)
2024年老庄研究心得体会作为一位对老庄哲学感兴趣的研究者,我有幸能够投身于老庄研究的领域,并有机会深入研究其思想和理论。
多年的学习和研究,让我对老庄哲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个人的研究心得和体会,并探讨其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价值。
老庄哲学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由老子和庄子的思想构成。
老庄哲学的核心思想是“道”,这一概念是老庄学派对世界、人生和处事态度的基础理论。
老庄学派认为,世界是由一个无所不能的无上道所构成的,这个道包含了一切事物的本源和规律。
人应当追求与道的合一,达到无为而治的境界。
庄子更进一步提出了“自由自在”、“无为而无不为”的理念,他认为追求无为而治的境界,就是追求真正的自由和自在。
在老庄哲学中,最令我深思的是关于“自然”和“无为”的理念。
老庄学派认为,人应当以自然的方式生活,并尊重自然的规律和节奏。
人与自然之间应该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而不是试图改变和控制自然。
尊重自然,就是尊重自己的本性和内心的声音,追求内心的平静和真实。
同时,老庄学派也提倡无为而治的处世哲学,认为人们应该放下功利心和欲望,顺应自然的规律,从容自在地应对各种挑战和困境。
这种无为而治的境界,不仅要求人能够灵活应对外界的变化,还要求人能够保持内心的平静和纯净,不受外界的干扰和诱惑。
在现代社会中,老庄哲学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首先,老庄哲学提供了一种与生命和自然和谐相处的思路。
在现代社会,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与自然的关系日益紧张,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愈加严重。
老庄哲学提醒我们,只有尊重自然,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和安宁。
其次,老庄学派的无为而治的思想对于现代人求真、追求内心平静的需要也具有启示作用。
在现代社会,人们往往为物质追求而忙碌不已,过度的竞争和压力使得人们的心灵越来越空虚和疲惫。
老庄学派提醒我们,放下功利心和欲望,以无为而治的心态面对生活的各种挑战,才能够获得真正的自由和快乐。
浅谈老庄哲学思想
![浅谈老庄哲学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11cab23a67ec102de2bd89a3.png)
题目:浅谈老庄的哲学思想学生姓名李艳玲学号2011101063专业汉语言文学2班年级2011级浅谈老庄的哲学思想在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中,老庄哲学可算是一枝奇葩,以此为基础形成的道家思想也成为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一个重要思想流派——道家。
道家的“道”、“自然”、“无为”等著名的哲学概念成为中国重要的哲学思想之一,以“自然无为”为精华的老庄哲学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数千年来,它对中华民族的性格行为和人生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种思想包含了对社会的有益启示,是当今社会的人们应学习的重要精神思想。
一、老子的哲学思想中“道”的内涵老子,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创始人,一说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
其代表作《老子》,也即《道德经》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
老子的思想体系是以“道”为核心,他认为“道”是哲学体系最高的范畴,是产生万物的根源,强调“道法自然”、“无为自化”。
“道”不是物质也不是精神。
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
”便给“道”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在老子思想体系中,“道”有两层含义。
首先,“道”表示宇宙的原始状态,即“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其次,“道”表示了世界的本源,解释了宇宙万物的演变,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继而形成世界。
老子的思想体系中最基本的精神却在于“自然”二字,是一种以“自然之道”一以贯之的思想体系,主张“道法自然”,对于人类社会生活来说,要求人类顺应“自然之道”,返朴归真,以“自然”、“无为”作为社会、人生的理想状态。
这一思想主张,对后来的“黄老之学”以及魏晋文人的“隐世”思想等诸多哲学思想影响深远。
二、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老子学说的精华是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其思想影响很大。
他把事物看成彼此对立的两个方面,而这两个方面又互相联系、互相依存。
论庄子人生态度思想在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
![论庄子人生态度思想在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13d7757a8e9951e79b8927b5.png)
论庄子人生态度思想在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摘要:审视庄子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指导意义,我们就会发现它教授我们许多道理,庄子的人生哲学思想是以淡泊为大,他能使人超越功名利禄,感悟人生的至高境界;庄子思想能使我们在纷繁喧闹的世间认清自己的心灵,发现自己的本性,以淡泊自然的态度面对世间的困惑,保持一颗健康、恒久的心.庄子思想博大精深,无所不包,本文仅就庄子思想在现实生活中对个人人生发展、对社会两方面有何指导作用作出探讨。
关键词:庄子思想庄子指导人生任何伟大的学问,都有其普遍性与指导性。
作为“通天地之统,序万物之性”的《庄子》一书,是庄子思想哲学的精髓。
当今社会正处于一个转型期,人类社会前途和走向,人的欲望与现实冲突,使人类陷入高文明时代下的困惑病。
抑郁、焦虑、自杀等心理病态正困扰些现代人类的生活。
现代人的利义观、价值观上出现了偏颇,人们时常会感到内心无法平衡,精神的压力也越来越严重。
人类茫然无措,渴望一种承受这些烦恼的生存框架,让心灵解脱。
而庄子"不为物役"的思想就是关于如何获得精神解脱的,强调的是精神上的绝对自由,这对于缓解现代人们的精神压力,保持我们心境的平静有着一定的价值。
(4)乐死人生当今社会人们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高学历人群,由于竞争压力过大而不堪重负轻生者大大有之。
而庄子对生死问题的看法,会给我们以更多启示。
“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孰知其纪?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
”(《知北游》)人的生死不过是气的聚与散而已,是很自然的事情。
“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
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
”(《大宗师》)大自然给我以生命,是要我劳作一生,只有到年老体衰时才得安逸,最后又以死亡使我安息。
因此,生与死都是自然的造化,不应厚此薄彼。
唯有正确地对待死,才能真正体悟出生命的真谛。
庄子将死,弟子们欲厚葬。
他以其特有的豁达口吻,解释道:“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赉送,吾葬具岂不备邪?何以如此!”与天地万物为伴、慷慨赴死,是多么彻底的浪漫主义精神!当弟子们又担心乌鸦老鹰会啄食时,庄子宽厚地回答道:“在上为乌鸢食,在下为蝼蚁食,夺彼与此,何其偏也?”这是何等坦然无余的自然主义!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
庄子的人生智慧与现代职场问题探讨
![庄子的人生智慧与现代职场问题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675f9d2a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dd.png)
庄子的人生智慧与现代职场问题探讨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也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著作《庄子》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具有重要的价值。
本文将从庄子的人生智慧和现代职场问题两个方面对《庄子》进行探讨。
一、庄子的人生智慧庄子的思想主张“道”,认为人应该追求自然而无为的状态,通过与自然相融合来达到心灵的自由与安宁。
这种追求自由的思想在现代职场中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现代职场中,人们常常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和竞争,很容易迷失自我,陷入繁忙而虚无的忙碌中。
庄子的人生智慧提醒着我们要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宁静,不被外界的琐事所干扰。
只有在内心保持一种超然的状态,才能真正体验到工作的乐趣和价值。
庄子还强调了人的自由和自主,他认为人应该追求自己的真实自我,不受他人的束缚和期待。
在现代职场中,很多人常常因为迎合他人的期待而迷失了自我,失去了自己的独特性和创造力。
庄子的人生智慧提醒着我们要坚持自己的价值观和原则,在工作中保持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
二、现代职场问题的探讨虽然庄子的人生智慧对于现代职场有着一定的启示,但是也存在一些现代职场问题与庄子的思想相冲突的情况。
首先,现代职场强调效率和结果导向,而庄子的思想强调的是无为而治,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在现代职场中,人们往往需要面对繁忙的工作和高强度的竞争,这与庄子的追求自由与宁静的思想有所冲突。
如何在现代职场中找到平衡点,既能追求工作效率,又能保持内心的宁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其次,现代职场注重个人的能力和竞争力,而庄子的思想强调的是与自然相融合,追求自由与自主。
在现代职场中,很多人常常为了追求个人的成功和利益而忽视了与他人的合作和共享。
庄子的人生智慧提醒着我们要保持与他人的和谐与共融,追求整体的和谐与平衡。
最后,现代职场存在着很多的压力和竞争,很多人常常为了追求个人的成功而放弃了对自己内心的关注和照顾。
庄子的人生智慧提醒着我们要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宁静。
庄子与当代社会问题的关联
![庄子与当代社会问题的关联](https://img.taocdn.com/s3/m/1ce03be4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cc.png)
庄子与当代社会问题的关联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他的思想深刻而独特,对于当代社会问题的关联也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在当今社会,人们面临着许多困扰和挑战,如环境污染、压力过大、人际关系紧张等等。
通过研究庄子的思想,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首先,庄子的自由思想对于当代社会的束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今社会,人们常常被各种规范和期望所束缚,无法真正做到自由自在地生活。
庄子提倡“无为而治”,主张顺应自然,不要过分追求功名利禄和社会地位。
他认为个体应该保持内心的宁静,追求自身的完善和自由。
在面对当代社会的压力和竞争时,我们可以借鉴庄子的思想,学会放下功利心和虚荣心,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
其次,庄子的自然观念对于当代环境问题具有启示作用。
在当今社会,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问题日益严重,给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庄子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他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他提出了“道”的概念,认为万物皆由道而生,人应该顺应道的规律而行。
在解决环境问题时,我们可以借鉴庄子的思想,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倡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生活方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此外,庄子的思想对于当代人际关系问题也有一定的启示。
在当今社会,人际关系紧张和冲突频发,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庄子提出了“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主张宽容和包容。
他认为人们应该放下成见和偏见,以宽广的心胸对待他人。
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我们可以借鉴庄子的思想,学会尊重他人的差异和独特性,以宽容和包容的态度面对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最后,庄子的思想对于当代社会的精神追求问题也有一定的启示。
在当今社会,人们常常追求物质上的享受和成功,但往往忽视了内心的满足和精神的追求。
庄子提倡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他认为人应该超越功利和欲望,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自在。
在面对当代社会的浮躁和功利时,我们可以借鉴庄子的思想,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观和追求,追求内心的满足和精神的追求。
老庄柔弱不争思想与大学生人际交往
![老庄柔弱不争思想与大学生人际交往](https://img.taocdn.com/s3/m/1e3ed0a9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1d.png)
老庄柔弱不争思想与大学生人际交往
《读老庄》提出的“柔弱不争”的思想,在我们的人际交往中也有重要的意义。
在日常生活中,大众多有激烈争斗的思想,学校和社会中更是如此。
非常多的竞争比较甚
至是激烈斗争。
现阶段中学生中有意无意迷恋竞争,很多学生都以获得荣誉和成功为目标,用竞争的热情追求,而过分强求反而会引起拮据与矛盾。
而老庄心里深刻地意识到了人世间尊重柔弱的重要性,柔弱不争的理念已经深嵌在其心中。
“柔弱”更代表的是一种智慧的慈悲,让你的心里有安定的感觉,你的心理不会有激烈的斗争。
更有利于我们的学习和人际交往,因为柔弱的心态可以接纳多元的观点和想法,可以
灵活地处理复杂的情况。
正所谓:“智者慈悲,仁者柔弱”,老庄所提出的“柔弱不争”思想具有普遍意义,它是人们
在交往和竞争中处理问题的一种新思维,要求我们在交往中表现出和蔼可亲,宽容接纳,
包容普及,争辩不伤,以柔克刚,在持之以恒的基础上,不断建立人际关系,努力使自己变得更加和谐。
总之,老庄提出的“柔弱不争”的思想,对我们的人际交往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大学生应
该珍惜这种重要的理念,注重柔弱不争的思想,做到仁慈温和,持之以恒,把美丽的友谊传递下去!。
论老庄思想对现代人人际关系的启示
![论老庄思想对现代人人际关系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f50a9bcc4028915f804dc23b.png)
论老子思想给现代人际关系的启示南山坪九年制学校杨云人活在世上不是生活在一个人的世界里,人与人要交际,这就有了人际关系,人际交往。
人一生要和多少人交际,每个人一生下来就形成一张人际关系网,而且随着人的成长不断地编织着这张网,所以每个人都处在一个人际关系网上。
老子有句名言:“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现代人常说:“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其实,这只不过是老子话的演绎。
法网是天网的一部分,老子本来说的“天网”是指“天道”的一部分。
人际关系这张“天网”同样是无穷的玄妙,它够宽阔,它无处不在,无远不及,好像网眼很稀疏,但任何人不会逃出这个网,不会漏出这个网。
良好,协调的人际关系不仅有利于个人正常健康,全面发展,而且利于整个社会持续稳定发展。
过去,单调的生活方式造就了类同的公众群,造就了人际关系中的单调模式。
如今,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你与更多的人建立联系,是现代社会人际关系的自然现象。
目前,我国处于经高速发展调整的时期,也是社会矛盾集中的时期,人与人之间关系再也不像以前那样单纯、纯洁。
现代交往注重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收益和心理需要的满足。
注重实际,讲求互利是现代人际交往的重要特点。
在现代化社会中,人们之间的大部分交际,取决于对方能否给自己提供方便和帮助。
那种只想从对方得到利益,使自己需要获得满足,而不考虑对方利益的人际关系是难以持久的。
人际关系日益经济化,功利化,诚信缺失,人际交往充满困惑。
现代人面对这样的现象,我国的古代传统文化中,老子的思想就有许多关于人际关系的调节。
这位思想家关于人际关系思想的论述相信能给我们现代人能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一些启示。
“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
------”老子人际交往的自尊原则。
老子:“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惹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老子讲的就是贵身和人的尊严问题,讲明宠辱对人身的危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老庄学说与现代人的困惑●王颖[提要]中国古代的读书人,其最高的理想都是入仕为官,而不是当学者,现代的读书人似乎也无法摆脱这一人生轨迹。
而老庄追求的是按照人的无知无欲的自然本性生活,不以追求功名利禄为人生旨趣和价值目标。
所以,很多人将老庄看作失意的知识分子的精神导师。
本文结合现代人的困惑谈谈老庄对自由、学习、理想人格、生活方式等的看法,及其给我们的启示。
[关键词]道;快乐与自由;理想人格与社会化;忙与忘[作者简介]王颖(1982—),江西科技师范学院理工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
(江西南昌330013)判断一本书的良莠的标准很多,但笔者认为真正的好书应该是无论什么时候拿起来都能看得进去的书,必须是能使人心静下来的书。
好书中蕴含的好的思想是有容量的、有张力的,在不同的心境、不同的年龄阶段能品出不同的味道。
老庄的书就是这样的好书。
本文首先对老庄记“道”作一般性的介绍,然后结合现代人的困惑谈谈老庄对自由、学习、理想人格、生活方式等的看法,及其给我们的启示。
一、老庄其人及其书史书对老子的生平和事迹的记载不多。
据《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的记载,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末年楚国苦县人,曾任周朝掌管藏书的史官,相当于现代的国家图书馆馆长。
晚年“莫知其所终”,给人留下的印象就是骑着青牛,悠然出关。
至于为什么称其为老子,有人说是因为他年龄大;有人说是因为他生下来就白发皓首。
近人高亨考证,古代只有“老”姓而无“李”姓,即李姓乃是晚出之姓。
在古代的音韵系统中,“老”是“幽”部,“李”是“之”部。
“之”和“幽”的音比较近,因此,“老”很容易变成“李”。
老子一生只留下五千言的《老子》一书。
《史记》中这样记载其成书过程:“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
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
’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
”《老子》分上下两篇,上篇为“道篇”,下篇为“德篇”,故又称之为《道德经》。
《老子》一书博大精深,短短五千言,几乎字字珠玑。
正如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所说,《老子》一书,一个字就涵盖一个观念,一句话就涵盖三玄三要的妙义。
同样,据《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的记载,庄子是蒙地人,做过管理漆园的小吏。
庄子善于用引人入胜的故事、奇异的情节对现实生活进行引申发挥。
《庄子》分为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
闻一多先生称庄子的哲学“不像寻常那一种矜严的、峻刻的、料峭的一味皱眉头、绞脑子的东西”,“是一首绝妙的诗”。
二、老庄学说的核心———道太史公说,老庄学说同宗于“道”。
老庄都认为“道”是最先、最高的存在,它是虚无的,凭借感观不能感知它,但它的存在又是真实的,由“道”可以生出天地万物来。
但老之“道”与庄之“道”在内涵上有很大的不同。
概括而言,老子的“道”,本体论和宇宙论的意味较浓;而庄子的“道”,人生境界的意味较浓。
在近五千言的《老子》中,“道”被提到了七十多次。
“道”被认为是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它涵盖了宇宙、自然和人类2011.社会的一切。
殷周时期盛行天地创世说,把“天”尊奉为最高的人格神,认为人世间的一切都是“天”的安排和作为。
可老子认为,“天”并非至高至上的,在“天”之前还有一个“道”,它先于“天”、“帝”而存在,是生育天地万物的始祖。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老子对“道”的描述极其模糊。
这正体现了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不用逻辑的方法去认识事物及其本质,而是带有情景性、模糊性的阐述。
老子的“道”中“有象”、“有物”、“有精”、“有信”,似乎在“无”中有一种原初物质,“道”是“有”的,但同时“无”又是“道”的代名词。
庄子说“道”,天不得不高,地不得不广,日月不得不行,万物不得不昌。
“道”的这种特性存在于每一个事物之中,它是无所不在,无逃于物的。
在每一个卑下的东西里面,在蝼蚁中、在秕谷中、在瓦罐中,甚至在屎尿中,都有它的踪迹和信息。
在笔者看来,“道”是什么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的心灵对它的把握,因为真正的智慧是不可言传的。
生命是有限的,但心灵是无限的;人生是不自由的,但可以让我们生出自由的翅膀。
三、老庄学说对我们的启示1.老庄的理想人格与“社会化”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每前进一步都是对婴儿状态的否定,人的自我意识越是觉醒,其社会性就越强。
人们生活在社会中,自然会受到社会价值规范的影响,将社会的要求内化到自身,逐步适应社会,这一过程就是“社会化”。
社会化良好的人能在人际交往中、在社会生活中游刃有余、应变自如,以至能名利双收,成为现代人眼中典型的成功人士。
老庄的理想人格与此不同。
老子的理想人格可以说是“婴儿”人格。
单从人的眼睛中就可以看到人成长的代价:在婴儿时,人的眼睛如一泓泉水,清澈见底;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化程度的加深,人的眼睛就越来越不透明了;到了老年,眼睛几乎是浑浊的了。
只有做到像婴儿那样无欲,专心致志守住精神,才是最合乎自然之性、自然之理的人。
如果一个人的人格境界达到了这种“婴儿”状态,那么他面临任何处境,既不会高兴,也不会恐惧,以自己的方式身处其中,达到与宇宙大道合而为一。
庄子用“真人”、“至人”、“圣人”、“全人”等词来描绘他的理想人格,他认为的理想人格,像藐姑射山上居住的神人,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
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驾飞龙,游于四海之外。
像古代的真人,登高不粟,入水不濡,入火不热。
心静神定,念不妄发,睡而不梦,醒而无忧,气息沉静,呼吸直达脚跟。
他们的内心没有什么个人的特别好恶,他们生活纯朴,简单透明,心境自然平和,行为自然而然,完全没有个人的故意造作。
人虽然不能复归于婴儿,也不太可能像庄子描绘的神人、真人那样禀赋异常,但朴实无华的自然本性对于矫饰过度的现代人来说,无论如何都是一种美德。
2.老庄的为学与“学习的革命”当今社会是个信息社会,知识以空前的速度增加更新,信息以惊人的速度膨胀、传播。
较之数十年,不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的课程,其内容的丰富性、课程的难度及深刻性都在增加。
人们在学海里苦读,九年义务教育使中学变成了大家共同的起点。
读了高中一定要读大学、读了大学还要上研究生。
然而问问他们学习的意义是什么,从他们厚重的眼镜后的迷茫眼神中,从他们支吾的话语中,从传媒对某某大学硕士研究生在毕业前跳楼自杀的报道中,我们不难看出他们的困惑。
学习为了什么?到底应该学什么?老子和庄子从一个新的角度对这个问题做了回答。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是以胜任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老子》47章)。
乍读此处,会觉得有一种“代沟”感:当代的教育告诉我们,人的认识不能生而有之,不能从天上掉下来,只能从人的社会实践中来,怎么会出现足不出户就可知天下事呢?老子、庄子是不是在反对知识,反对认识呢?其实,我们单从《老子》五千言中,就不难体会到老子对事物、世事的把握,是在他们对自然、对人世的细致观察和深刻体会的基础上,他们不反对用耳目感官去感知世界,不反对对事物的认识。
只是,他们把认识分出了两个不同的境界、不同的层次、不同的系统———为学、为道。
“为学”是对具体事物的认识,是人们探求外物的知识活动,是知识的积累,是向外求得;“为道”是对大道的体悟,是价值的通达,是向内用功。
行万里路,知天下事;读万卷书,明人世之理;观日月运行,察天道之变,这是常理,是在“为学”的层次上对人世的理解。
但是将认识仅限于此,为了学问而学问,为了积累而积累,不去用心体悟其中蕴藏的大道,人们的认识就失去了方向。
行万里路,知天下事,未必知天下之理;看日月星辰,观天象之变,未必体悟到宇宙大道。
“为道”是认识的目的所在。
浅谈老庄学说与现代人的困惑浅谈老庄学说与现代人的困惑接下来,老子又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可见“为学”与“为道”是两种不同的道路,一条是增益,一条是减损。
可见,老子并不一般地反对知识,只是反对由于追求知识而激发出来的欲望———如对纷乱的音律、绚丽的色彩、庞杂的口味、罕见的物品的追求,而这些会使人把守不住自己的心灵,阻塞对大道的体悟。
如果知识已经阻碍了大道的通达,就只有堵塞嗜欲的孔窍,关闭知识的门户。
因此“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
”老子提倡在对内心的本真状态的保持中,体认大道,并提出了两种具体方法———“静观”和“玄览”。
“静观”是指保持精神的绝对虚静状态;“玄览”,即通过人心这面特殊的镜子,像擦洗镜子一样,清洗人内心杂念。
人反观自身,主客观的壁垒被彻底的打碎了,从而得到一种难以言传的自我体验,即对“道”的体悟。
听起来,老子提倡的方法似乎玄之又玄。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进行艺术创作和真正做学问的人,只有在破除外物的种种纷扰,神闲气定,才能创造出好的作品,才能提炼出超越时代的思想。
单纯知识的积累不能达到心灵的感悟,心灵的感悟和人的欲求呈此消彼长的关系。
既然我们已经注意到了心灵的荒芜和粗糙,发觉了求知的迷惘和困扰,我们是不是可以从老子那里寻找一些启发:重视心灵的感悟,对书籍做些筛选,不要让精力、生命透支,不要让心灵受到污染呢?四、结语中国古代的读书人,其最高的理想都是入仕为官,而不是当学者,所以孔子有言“学而优则仕”,其实现代的读书人似乎也无法摆脱这一人生轨迹。
而老庄追求的是按照人的无知无欲的自然本性生活,不以追求功名利禄为人生旨趣和价值目标。
所以,很多人将老庄看作失意的知识分子的精神导师。
我认为,老庄哲学的确为现代人提供了精神解脱的途径。
但是,对于老庄这一庞大的哲学思想、人生智慧,我们不能当用则用、不用时就丢在一边,而应把握其精髓,达观地对待人生的苦乐、祸福、成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安时而处顺,哀乐不入于心,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寻找一种精神的最佳平衡点。
[责任编辑:上官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