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
第一个方面,不能独立的人就谈不上自由。
我们都想,从孩子出生的那一时刻,就是从出生以后,全部的生活空间就和过去在母亲怀他的时候完全是两样的。我们的孩子是具有很强的独立性的,他从一出生,从原来的寄生,变成用自己的生活方式来维持生命。孩子最初的生命力还是很强的,但是到后来,由于大人的呵护,有的时候呵护得不是特别恰当的时候,孩子独立的能力就慢慢地消退了。我们回忆一下,孩子在一岁学走路的时候,我们没有看到一个孩子因为摔跟头就不再走路了,他们有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他们要在社会上生存,所以他们要锲而不舍地自己站起来。到后来穿、脱衣服,咱们也看到,扫地的时候,他跟你抢,吃饭的时候,他也跟你抢,孩子有很强的独立性。我们觉得他的力量不强,很多大人就帮着他做,本来是好意,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等于把孩子原有的一些独立性,一些能够自己做的事都代替了,因此,他就有一种依赖性。所以,如果让我们的孩子能够成为一个自由的人,掌握自己,那么他必须得什么都自己做。我们要锻炼孩子,不能独立的人,是不能成为真正自由的人。
以前有这样一个故事,说一个人外出的时候,遇到发大
水了,他躲在一个快要被淹没的小山丘上向上帝祈祷,这时候过来一个小船,水已经齐腰了,小船上的人让这个赶紧上船,可这个人说:不用了,上帝会救我的;过了一会儿,水到脖子这儿了,又过来一只轮船,船上人也让他上船,可他还是不上船,认为上帝会救他的;又来了一个军舰,他仍然没有上船。船都走了,一次又一次的机会都放弃了,最后真的被大水淹死了。死后他去找上帝,说你不是会救我吗?上帝说,我给你三个机会,你都没利用,能怪我吗?
我们的孩子,处在市场经济,竞争很激烈,我们今天帮他一时,不能帮他一世。在这种情况下,靠上帝救他,是不可能的,完全要靠自己。如果一个人行为习惯各方面都不能自立,那他怎么能够自由呢?从这个角度来讲,要想培养我们的孩子,要有一个独立自主,能够自己在市场经济上生存和发展,得给我们孩子一个很宽松的环境,要从现在做起,而且年龄越小越好。
第二个方面,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会给孩子一种安全感,获得实质性的自由。
为了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孩子处在一种有规律,有节奏的生活是非常必要的。家长们可能有这样的体会,孩子很小的时候,特别是一岁以前的时候,每天都睡午觉,如果不睡午觉,每天的活动又很多,孩子的大脑就累了,晚上就闹觉,特别是越小的孩子越是这样。大人也是这样,比如说今
天动脑子,劳动,很累了,躺下的时候,脑子很乱,眼珠子也是乱转。孩子更是这样,要让他有规律,有节奏的生活,他就有一种安全感,就是说知道什么时候该干什么,怎么干。比如说家长带孩子到陌生的环境,比如说儿童活动中心,越小的时候越要盯着你,他想看看每个屋子都有什么,但是他的眼睛总是盯着你,你要是告诉他我到哪儿去了,他就不盯着了,就有安全感了,就可以随便看了。作为孩子来讲很需要一种心理秩序,这样才能保证他能够有一种安定的环境,才能在这个安定的环境中有节奏、有规律的生活。
这是第一个问题,要让孩子能够主宰自己,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为了让孩子更早地走向独立。
第二个问题,培养幼儿良好习惯是挖掘幼儿内心力量的有效方法。
我们知道一切胜利,一切进步都要靠人的内心力量,换句话说,要想成功,首先要征服自己。比如说,周围有任何干扰的话,做任何事情,不可能周围没有干扰,你要成功,必须排除这些干扰,排除这些干扰最重要的是要征服自己。对孩子的习惯培养,从越小抓起来,否则以后长大了改起习惯来很难,很艰苦的,而且改不了。
所以,我想,在我们培养孩子来讲,要从小培养,另外,培养这个习惯是内在的。需要把我们外界的要求通过他的内化,变成内在的需要。我举一个简单例子,早晚刷牙,或者
有天天洗澡的习惯。如果有偶然一天不洗澡,或者偶然一天不刷牙,你会感觉到别扭,到这种程度就可以了,已经成为内化的东西。孩子小的时候这种内化特别容易。我举例来说,我们培养孩子不能随地吐痰,我们在实验当中,一个妈妈这么给我们写了,说在无意中给孩子一种影响。说有一次她感冒了,当然也教育孩子不能随地吐痰,她感冒,擤鼻涕就随地了,孩子就说了,妈妈你不是说不能随地吐痰、擤鼻涕吗?家长受教育了,就赶快纠正了。如果我们从小培养孩子,就等于给他们第二条生命。在这一点上讲,越小越好抓,越大越难抓。
为什么这么说,有这么几个原因。一个是行为习惯,既是一种高层次的自觉行为,又是一种随处可见的行为。行为习惯不是一般的行为,而是动力定型的习惯,这种行为习惯是道德行为的最高层次。
通常人们把道德行为分成三个层次,最低层次就是不自觉,人家得教育,得督促。刚开始建立的时候要靠外力,但是我们要知道,我们的孩子很可爱,只要你一说就可以了。比如说早晚要刷牙,用完东西送回原处。我们都开家长会,家长也知道。不像过去,说要早晚刷牙,都上床了,孩子突然想起来没有刷牙呢,没有接受教育以前,家长就说,明天再说吧,别刷了。接受教育以后,即便孩子躺下了,也要起床刷牙。因为知道一次都不能停,一次都不能间断,如果有
一次,孩子就认为可以不刷。这是外力。如果这个次数老重复,条件反射,不断重复这个东西,就形成了习惯。就是第二个层次了,就是自觉行为。他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靠内部的自我监督,不需要外部监督了。第二个层次也是经过反反复复,多次重复以后,就像刷牙一次,因为环境变化了,怎么想办法也要擦,拿湿布擦擦,在艰苦的条件下也得刷牙,即使漱口水,这就变成内部调控了,但是要有意志努力。
第三个层次就是自动化。就跟我们走路似的,什么时候我们下意识地去走路?就是已经长期这么走了,应该怎么走我们都知道了。所以这个层次就是自动化,不知不觉干好事了,等于建立了一个良心。使得在各个方面都能有一个不知不觉干好事的感觉。这是说作为行为习惯,最初建立的三个层次。这时候,到了自动化以后,也不需要监督,也不需要意志努力,而是行为习惯,这是最佳的教育效果。
另外,自动化的过程同时为更高级的功能服务。比如说,就像刚才我们讲的思考问题,完成工作的一些对策了。这是从养成习惯来讲,给人们带来的一些好处,省力、迅速、准确,而且在同一时间能思考更多的问题。所以,任何习惯的形成,都是在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的。因此,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的过程是一个人将外在的要求内化为自身需要的过程。这是我们刚才反复讲的问题。行为习惯形成就是一个条件反射。我们在孩子时期去建立,也是行为习惯培养的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