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合集下载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需要耐心和细心的过程。

以下是一些建议,帮助你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1. 树立榜样:作为家长或老师,你是孩子最重要的榜样。

你的行为和态度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你需要通过自己的言行来展示良好的行为习惯,如诚实、尊重他人、勤奋等。

2. 设定明确的规则和期望:为孩子设定明确的规则和期望,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

规则的设定要合理,符合孩子的年龄和理解能力。

同时,要确保规则的执行是公平和一致的。

3. 奖励良好行为:当孩子表现出良好的行为时,要及时给予奖励。

奖励可以是口头表扬、小礼物或者额外的游戏时间。

这会让孩子感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认可,并激励他们继续保持良好的行为。

4. 引导孩子自我反思:当孩子做出不良行为时,不要只是惩罚他们,而是引导他们自我反思。

问问他们为什么这样做,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然后,帮助他们理解他们的行为对他人和自己造成的影响,并鼓励他们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5. 建立积极的亲子关系:通过与孩子共同参与有趣的活动,建立积极的亲子关系。

这会让孩子感到被关心和被爱,从而更容易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6. 鼓励孩子独立:鼓励孩子独立完成任务,如整理玩具、打扫房间等。

这会让他们感到自己的能力得到了认可,并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责任感。

7. 保持耐心: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时间和耐心。

你需要反复强调规则和期望,并不断引导孩子做出正确的行为。

同时,也要理解孩子的成长需要时间和耐心。

总之,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引导和陪伴。

通过树立榜样、设定明确的规则和期望、奖励良好行为、引导孩子自我反思、建立积极的亲子关系、鼓励孩子独立以及保持耐心等方法,可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依赖,不懒惰,自己穿衣服,自己穿鞋。

对幼儿的发展好处:“凡是幼儿自己能做的事,让他自己去做。

”这不仅对培养幼儿的独立性、自理能力很重要,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责任感,使幼儿能对自己的生活、行为负责。

育儿小妙招:1.鼓励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当幼儿完成后给予一定的小奖励,如:小贴画,集齐几个小贴画可以兑换一个小奖励。

二、养成多参与家务劳动的好习惯对幼儿的发展好处:让幼儿做适度的家务对孩子的成长非常有好处,而善于做家务的幼儿往往也具有过人的能力优势。

如果幼儿在做家务的时候,比其他幼儿做得更利索、更有条理、更高效,证明他在观察能力、学习能力以及逻辑思维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育儿小妙招:家长与幼儿可以进行角色互换游戏,让孩子扮演家里的大人,家长扮演孩子,激发幼儿的责任意识,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三、养成讲究卫生的好习惯孩子讲究卫生的好习惯,首先父母就要讲究卫生,早晚要刷牙,饭前便后要洗手,勤洗澡换衣服,垃圾不到处乱扔,整个家庭都要养成这个习惯,就是对孩子树立很好的榜样。

对幼儿的发展好处:良好的卫生习惯有益于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更可减少一些胃肠道疾病的发生。

育儿小妙招:家长为幼儿阅读一些有关“卫生习惯养成“的绘本故事,利用故事的形式,帮助幼儿了解不讲卫生对人体的危害与讲卫生对人体的好处,以此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

四、养成阅读的好习惯要让幼儿喜欢看书,爱上阅读,首先要学会给幼儿选择合适的书籍,比如3~6岁的幼儿,就买一些图画故事书,幼儿看书的时候家长要参与进来,一起分享书里的故事,给幼儿讲解他们看不懂的地方,让幼儿体会阅读的乐趣。

对幼儿的发展好处:阅读能够有效地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逻辑性思维,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语言能力和协作能力,拓展幼儿的人生经验,受到人格熏陶,养成独立性思考的能力。

育儿小妙招:1.从小为幼儿培养睡前阅读的习惯。

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

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

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1.树立良好榜样父母和其他成人在家庭和幼儿园中起到了重要的榜样作用。

他们的言行举止会直接影响到幼儿的行为习惯的养成。

因此,成人应该以身作则,展示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有礼貌、诚实守信、友善待人等。

通过模仿成人的行为,幼儿能够较快地学会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设立明确的规则和期望幼儿需要知道什么是被接受的行为,什么是被禁止的行为。

因此,家庭和幼儿园应该设立明确的规则和期望,明确告诉幼儿要遵守哪些行为规范。

这些规则应该简明扼要,易于理解和执行,并且要经常强调和复习。

同时,成人还需要对幼儿的行为进行积极评价和及时反馈,以鼓励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给予正面激励幼儿对于成人的赞扬和鼓励非常敏感。

通过给予幼儿正面激励,如口头表扬、奖励和奖品等,可以让他们感到自己的努力被认可和赏识,从而更加努力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成人还可以使用一些特殊的奖励系统,如成就卡或者星星图等,帮助幼儿树立目标并激励他们改善行为。

4.提供清晰的指导和教育幼儿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过程中需要得到成人的指导和教育。

成人应该耐心地解释和说明良好行为的意义和重要性,并告诉幼儿如何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

成人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故事和游戏等方式,帮助幼儿理解和应用良好的行为习惯。

5.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对于幼儿的行为习惯养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成人可以通过布置环境、设置规则和引导交往等方式,为幼儿创造一个积极、和谐和安全的环境。

同时,成人还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自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不同的环境和应对各种挑战。

6.与家长的合作家庭和幼儿园之间的紧密合作对于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非常重要。

家长和幼儿园应该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交流幼儿的行为表现和问题,共同制定行为计划,并互相支持和配合。

家长也可以在家庭中延续和强化幼儿在幼儿园中学到的良好行为习惯,与幼儿一起制定规则和期望,并提供日常指导和教育。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篇1一、循循善诱,向幼儿提出明确而严格的要求。

在提出每一点要求的时候,事先都经过周密考虑,做到要求合理。

根据幼儿能力,提出的要求逐步提高,循序渐进。

开头的时候,我只要幼儿掌握简单的生活规则。

二、不断鼓励,让幼儿在练习中慢慢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幼儿的意志力不能持久,注意力很难长期集中。

根据幼儿的这个特点,我采取不断鼓励的办法,矫正幼儿不良的行为。

三、注意矫正幼儿任何一点细小行为的错误幼儿往往从细小的过错中,慢慢地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

四、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在游戏中幼儿心情愉快,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

幼儿通过游戏的活动过程,能学会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较容易形成一些良好的品质。

五、老师以身作则,做幼儿表率幼儿有很强的可塑性和模仿能力,他们模仿的最直接的对象是老师,对老师言谈举止,观察最细,感受最强,而且不加选择地模仿老师的言行。

六、家园配合,共同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

最近几年,对幼儿的早期教育越来越受到家庭的重视,这种趋势是十分可喜的,但是有不少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的家长,只注重开发孩子的智力,却不注意孩子早期行为习惯的培养。

这要求家庭和幼儿园要把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放在首位.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篇2一、生活有规律按时作息,讲究卫生,卫生习惯不好,直接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要常洗手,早晚刷牙,同时还要注意对孩子进行讲好公共卫生的.教育,让孩子养成不随手扔垃圾的习惯。

家长要尽量保持孩子的生活起居在所有时间里的一致性。

长期做下来,孩子自己也能学会独立按一贯的生活规律来制定合适的作息时间表。

一旦孩子习惯过一种有规律的生活,那么时间观念就已内化成他自己的一种宝贵素质,自我意识的控制力与意志力就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长不要替孩子做他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应该有意识的从小锻炼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

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提高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社交技能,对其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具有长远的影响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方法和策略,以帮助家长和教育者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1. 为幼儿树立明确的规则和期望为了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家长和教育者应该与幼儿进行沟通,并为他们设定明确的规则和期望。

规则和期望应该简单明了,并且能够符合幼儿的年龄和能力。

例如,要求幼儿尊重他人、分享玩具等。

同时,也要给予幼儿明确的奖励和惩罚机制,以激励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 以身作则,成为良好行为的榜样幼儿往往会观察并模仿成人的行为举止。

因此,家长和教育者应该以身作则,成为幼儿良好行为的榜样。

无论是在家庭环境还是学校环境中,成人应该展示出尊重他人、诚实守信、友善等良好行为,并且用积极的语言和态度与幼儿互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3. 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是良好行为习惯的基础。

家长和教育者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 设定日常生活规则:如按时吃饭、睡觉、上厕所等。

并与幼儿一起制定和遵守这些规则。

- 提供清晰的指导:比如将物品归位、整理玩具等,并与幼儿一起完成这些任务。

- 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教会幼儿自己穿衣、洗脸、刷牙等基本生活技能。

鼓励他们自己完成这些任务,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4. 使用积极的激励措施将积极的激励措施应用于幼儿的行为培养中,是一种有效的策略。

鼓励幼儿的良好行为,可以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动力。

- 肯定和赞美:家长和教育者应该及时发现和肯定幼儿的良好行为,给予他们鼓励和赞美。

例如,称赞幼儿分享玩具、互相帮助等行为。

- 奖励机制:设定一些小的奖励机制,如星星贴纸、小礼物等,用以激励幼儿坚持良好行为。

5. 建立良好的家庭和学校环境家庭和学校环境对幼儿的行为习惯有重要影响。

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6种方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6种方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6种方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一、良好行为习惯的内容:对于文明的行为习惯来讲,主要包括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生活行为习惯,卫生行为习惯,礼貌行为习惯,爱学习、爱劳动的好习惯,礼貌交往、文明举止等等。

对于小班幼儿来讲,生活自理的培养很重要。

主要包括:做自己能做的事情、不依赖、自己吃饭、刷牙、洗脸,自己走路、穿脱衣裤、鞋子。

卫生习惯包括:早晚刷牙、洗脸、漱口、饭前便后洗手、学习使用毛巾、手帕、纸巾,保持仪表整洁、手脸干净、勤洗澡洗头、剪指甲等,不乱扔垃圾。

礼貌行为习惯包括学习使用简单的礼貌用语,如:谢谢,请,对不起等,学习礼貌做客,不打人骂人,不争抢玩具,乐意把自己爱吃好玩的东西与别人分享,乐意和人交往,喜欢集体生活。

举止行为习惯包括正确的坐、站、走的姿势,不挖鼻孔,不乱咬手指等,爱护玩具,爱护幼儿的物品等。

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

(一)缩短孩子适应期,在孩子愉悦的情绪中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小班的孩子离开父母,来到陌生的环境中,心里总是充满着不安全感,开学前,我们三位老师在孩子的椅子上贴好孩子的照片,在他们的水碗格内贴上他们的标记,允许孩子带来自己喜欢的玩具等,让孩子们在幼儿园内有了一份归属感,喜欢老师、喜欢来园,在孩子愉悦的情绪中,培养幼儿做自己的椅子、用自己的毛巾、水碗,逐渐形成了有序的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二)利用故事、儿歌等孩子喜欢的形式对幼儿进行教育。

小班幼儿年龄小,喜欢模仿,所以我们老师利用故事、儿歌等教育幼儿。

例如:《我是一个大苹果》,通过儿歌教育幼儿吃东西前要洗手,《玩具。

送回家》则可以让孩子们知道要把物品归放好,除了儿歌、故事,我们还可以通过图片教育幼儿,如:在厕所张贴洗手的过程图片,供幼儿模仿、练习,激发洗手的兴趣,学习正确的洗手方法。

通过生动形象的儿歌、图片等,幼儿酒会非常乐意学习,不知不觉中就会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抓住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把教育渗透在一日活动中。

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方法

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方法

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方法幼儿时期是人生中很重要的一个时段,这个时期的行为习惯会深深影响一个人以后的生活和发展。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幼儿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那么,如何有效地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呢?1. 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家长、老师和其他成年人是孩子行为习惯的引导者,他们的言行举止会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习惯的形成。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老师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仅要以身作则,更要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比如,教育孩子要尊重他人、关爱他人、有礼貌、有耐心等等。

这样,孩子就会在自己的家庭和学校环境中形成自己的良好行为习惯。

2. 建立良好的家教环境家庭是孩子成长和发展的重要环境,家庭环境对孩子的行为习惯具有重要的影响。

家庭应该建立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家长要时刻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并为孩子树立正确的行为榜样。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基地,家长应该尽可能地为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稳定和温馨的家庭环境。

3. 给予恰当的奖惩措施孩子的行为习惯是在成年人的引导下形成的,偶然的过失或错误也是很正常的。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和老师应该根据孩子的行为特点和具体情况,采用合适的奖惩方式。

比如,对于良好的行为和习惯,可以给予奖励和鼓励;对于不良的行为和习惯,可以采取适当的惩罚,例如禁止某些活动或者向孩子解释为何不要这么做。

4. 给孩子留下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孩子的行为习惯是在各种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的,需要给孩子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体验生活。

父母和老师不应过分干预孩子的生活和游戏,可以尝试提供合适的玩具、图书和娱乐活动,这样有助于孩子在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中发展出他们自己的行为习惯。

5. 适时地表扬和赞美孩子的行为在孩子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中,适时地表扬和赞美孩子的行为是很有效的方法。

在孩子完成某些任务或者表现良好时,可以给予他们适当的赞美和奖励,激发孩子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这样能够让孩子积极地参与到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和养成过程中。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每个家长和教育者都应该关注和重视的重要任务。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也对其未来的生活和学习有着深远的影响。

我们需要从小开始,通过正确的方法和教育,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一些方法和建议,帮助家长和教育者们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给予榜样孩子是家长和教育者的镜子,他们会模仿成人的行为举止。

家长和教育者首先要成为孩子良好行为的榜样。

如果家长和教育者自己无法做到良好的行为习惯,那么很难期望孩子能够养成良好的习惯。

家长应该说话有礼貌,不要在孩子面前说脏话,不要大声喧哗,不要随地乱扔垃圾等。

只有通过自己的榜样来感染孩子,才能更好地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及时表扬孩子是喜欢被表扬的。

当孩子展现出良好的行为习惯时,家长和教育者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让孩子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满足感。

表扬应该及时、恰当地给予,让孩子了解到哪些行为是正确的,从而激励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设定规则和奖惩制度家长和教育者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些家规和行为规范,明确告诉孩子哪些行为是不被允许的,哪些行为是值得肯定的。

制定一些奖惩制度,激励孩子做出正确的行为。

合理设定一些奖励,奖励孩子按时完成作业、遵守规则等行为。

对于不良行为,也要进行适当的惩罚,让孩子知道哪些行为是不被容忍的。

四、倡导平等沟通在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中,家长和教育者需要和孩子进行平等的沟通。

要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意见,尊重他们的选择和决定,给予孩子足够的自主权。

当孩子犯错时,也要尊重他们的感受,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通过平等的沟通,引导他们纠正错误,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因素。

家长和教育者应该创造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给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成长环境。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孩子会感受到爱与关怀,从而更容易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运动活动:
1.不独占、争抢活动器械,学习轮流使用器械与同伴一起玩。

2.行动时能听从指挥,集合时能迅速找到自己的位置;分散活动时能认真活动,不在场地内任意追逐。

3.爱护活动器械,轻拿轻放,玩后会放回原处。

学习活动:
1.能正确的搬椅子,不推挤,椅子轻轻放。

2.能保持正确的坐姿(以感觉自然舒服为宜)。

3.安静的倾听,说话先举手,发言时站姿自然大方。

4.活动时不乱动桌上放置的学具。

游戏活动:
1.能与小朋友一起友好地玩,不大声喊叫。

2.知道玩具是大家的,不争抢和独占玩具,学习轮流着玩,会互相谦让。

游戏中能运用”请”“谢谢”“不用谢”“请你给我玩好吗?”等礼貌用语,与同伴商量着玩。

3.爱护玩具,不把玩具放在嘴里,轻拿轻放玩具,能自觉拣起地上的玩具,不擅自将喜欢的玩具带回家。

4.游戏时,愿意听信号做相应的事情。

5.自由活动中会和同伴友好地玩,不推人、打人,不在场地上乱跑。

6.自由活动时能注意保持衣服的整洁,不故意在地上爬滚,不玩脏物。

7.不摘花草树叶,爱惜公物,不随地吐痰、乱扔纸屑脏物,注意环境整洁。

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有哪些

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有哪些

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有哪些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1、行动不粗鲁,言语不粗俗。

“语言是一切事物和思想的衣裳。

”做为一名现代家长,在孩子的教养过程中,应注意教育他学会礼貌用语,比如正确地称呼大人,对别人说“谢谢、请、对不起”等礼貌用语。

还有一种情况,孩子说话虽然不带脏字,但说话的态度不好,语气急躁甚至严厉。

因此家长在教养过程中,要让孩子学会说话和气、举止文雅、活泼大方,形成待人诚恳、落落大方的良好习惯。

2、不乱翻乱拿别人的东西。

有一些小学的老师曾经在聊天中提及,自己班里有些孩子会有乱翻别人东西的习惯,同学的书包、课本、老师讲台上的作业本经常被翻得很乱,甚至钱包也会不翼而飞,多次教育总是无效。

这便是习惯成自然的缘故。

当孩子第一次乱翻家长东西的时候,家长就要及时制止并进行教导,即便他当时只有两三岁。

每一个行为习惯都是日积月累的过程,经常乱翻家人的东西成为了习惯,日后就很难再改了。

3、用完东西放回原处。

很多家长都会抱怨,自家孩子总是把书和玩具扔得到处都是,家里显得特别凌乱,每天都要不停地收拾。

生活细节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管理能力,对自己物品的管理,让自己生活的环境整洁有序,这对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所以,要让孩子从小养成做事有头有尾的好习惯。

4、先到先得原则。

对于学龄前孩子而言,小朋友之间的相处就是他们最大的交际活动。

在这个活动过程中,他们会遇到很多相同的爱好,比如幼儿园的同一款玩具、书店的同一本图书、游乐场的同一架秋千。

让孩子明白谁先拿到谁先玩儿的原则,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秩序感,帮助孩子建立规则意识,并逐步建构起自律的品质和智能。

对于孩子而言,规则保障了他最大的自由;对于未来的社会而言,他们将会是社会秩序的自觉维护者和执行者。

5、不打断别人的话。

打断别人说话是一种非常无礼的行为,不管是谁,自己的话还没说完就被人一嘴插进来,这种感觉都不会太好。

作为家长,要让孩子明白倾听和表达的一个平衡点,要让孩子明白,当他想要表达意见的时候,最好先让别人把话说完。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幼儿时期是孩子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阶段。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可以让幼儿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还能对其未来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探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法和重要性。

一、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法1. 做出良好的榜样孩子们往往会模仿和学习身边的大人。

家长、老师等家庭和学校的成年人应该做出良好的榜样,展示出积极向上并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习惯。

例如,言行一致,举止得体,尊重他人等。

这样的行为榜样将成为孩子们学习和模仿的对象,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2. 建立明确的规则和约定幼儿需要明确的指导和界限,这样才能知道哪些行为是被接受的,哪些是不被接受的。

家长和老师可以和孩子们一起制定一些简单明了的规则和约定,如“不损坏公共财物”、“不说脏话”、“遵守交通规则”等等。

这些规则应该被明确地告知孩子,并且在家庭和学校中贯彻执行,以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行为准则。

3. 引导幼儿思考行为后果在幼儿年龄阶段,他们还没有完全形成自我认知和责任意识,因此需要成年人的引导和帮助。

当幼儿出现不良的行为习惯时,家长和老师应该借机引导他们思考行为后果。

通过与幼儿讨论和解释,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对他人和环境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从而激发他们主动规范自己的行为。

4. 实施积极激励和奖励机制积极的激励和奖励是幼儿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手段。

当幼儿表现出良好的行为习惯时,家长和老师应该及时给予明确的肯定和奖励,例如表扬、奖励或者鼓励。

这样可以增强幼儿对自己良好行为的正向认知,同时也激发他们继续保持良好行为的动力。

二、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1. 促进社交能力的发展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幼儿社交能力发展的基础。

当孩子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时,他们更容易与他人和睦相处,主动分享、合作和交流。

这有助于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友谊,并从中获得快乐和满足感。

2. 换位思考,培养同理心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助于幼儿培养同理心和换位思考的能力。

幼儿园好习惯养成: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方案

幼儿园好习惯养成: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方案

幼儿园好习惯养成: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方案在幼儿园阶段,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的成长发展至关重要。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有助于孩子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更能够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个科学合理的幼儿园好习惯养成方案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深入探讨幼儿园好习惯养成的方案。

一、制定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幼儿园的日常教育中,首先要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

保持卫生、整洁,按时吃饭,规律作息等。

通过幼儿园老师的引导和示范,让孩子逐步养成这些良好的生活习惯,并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巩固和培养。

二、培养积极的学习习惯除了生活习惯外,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幼儿园阶段需要重点培养的内容。

幼儿园老师可以通过游戏、歌曲等形式,引导孩子养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如专注听讲,爱好阅读,勤奋学习等。

老师还可以通过故事、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孩子深刻理解这些学习习惯的重要性,潜移默化地接受并内化这些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三、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幼儿园,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样重要。

尊重帮助他人,友好相处,诚实守信等。

通过老师的引导和示范,让孩子在幼儿园中养成这些良好的行为习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反思和总结在培养好习惯的过程中,及时的反思和总结对幼儿园阶段的孩子尤为重要。

在教育活动结束后,幼儿园老师可以组织孩子们一起进行反思和总结,让他们认识到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们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提高。

五、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幼儿园好习惯养成方案需要综合考虑孩子的成长特点和学习需求。

只有从多个方面全面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才能在幼儿园阶段为他们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家长和老师的共同配合也至关重要,只有共同呵护孩子的成长,孩子才能茁壮成长。

幼儿园好习惯养成方案不仅关乎孩子的日常生活,更关乎他们的未来成长。

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方案,培养出一代代积极向上的未来人才,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希望通过不断努力,为每个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让他们在快乐、健康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时期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能让孩子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还能促进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长。

下面是一些方法,可以帮助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一、正面激励第一种方法是通过正面激励,鼓励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

比如,当幼儿表现稳定、友爱、独立等良好行为时,家长可以用语言和行动表扬孩子,并适当地给予小奖励。

这样可以让幼儿形成“有好行为就会得到奖励”的认知,让其对良好的行为习惯产生自信和兴趣。

二、示范引导第二种方法是通过示范引导,教导幼儿如何正确行为。

示范交流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它能够对孩子的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

家长可以把好的行为习惯作为自己行为的模板,在适当的时候,表现出对自己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视和强调。

这样能够让孩子知道合理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和意义。

三、鼓励创造第三种方法是鼓励幼儿创造自己的行为习惯。

孩子每一个小动作和思维都可以成为一种行为习惯,家长可以通过给予孩子自由的创造空间,鼓励孩子形成符合自己兴趣、爱好、个性的良好行为习惯。

比如,家长可以通过教授绘画、手工、音乐等艺术方面的技能,可以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孩子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四、及时纠正第四种方法是及时纠正幼儿不良行为习惯。

家长应该及时对幼儿发生的不良行为进行适当的纠正,让幼儿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同时也要告诉幼儿正确的做法。

在纠正过程中,家长应该注意方法、态度,不要过分严厉,有耐心地帮助幼儿改正错误的行为习惯。

五、借助故事第五种方法是借助故事来教育孩子。

家长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教育孩子合理好行为习惯。

比如,儿童故事中有很多寓言故事,通过寓言来引导幼儿有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孩子通过叙事模式了解做人的道理。

六、建立规矩第六种方法是建立家规,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建立家规需要家长与孩子充分沟通,制定出符合孩子年龄、性格、需求的行为规定和制度,让孩子知道家中的规矩,开始适当地学会自我规范和约束。

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内容及方法

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内容及方法

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内容及方法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有助于孩子的个人成长与发展,还对他们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社交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以下的内容中,我将介绍一些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和建议。

1.示例行为幼儿园教师应该成为孩子们良好行为的模范。

教师的言行举止需要表现出尊重、关心和责任感,如说话文明礼貌、讲究卫生、有序队列等。

孩子们会模仿教师的行为,所以教师的示范对幼儿的行为习惯养成至关重要。

2.规则和制度为幼儿制定一套简单明确的规则和制度,让他们了解自己在什么情况下应该如何行动。

规则可以涉及课堂纪律、卫生习惯、礼貌待人等方面。

规则要求简单清晰,并且与幼儿相关,便于他们理解和遵守。

3.重视奖惩在幼儿园中,奖励和惩罚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手段。

当幼儿表现出良好的行为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这些奖励可以是口头表扬、鼓励信或者一些小礼物,以激励幼儿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

同时,对于不良行为也要明确惩罚,但要注意采取合适的方式和方法,避免对幼儿造成伤害或产生消极情绪。

4.培养责任感通过一些小组活动,如班级义务劳动、协作游戏等,培养幼儿的责任感。

让幼儿有机会主动承担一些任务和责任,如班级卫生、看护花草等,从而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和参与感。

5.激发兴趣6.培养自控能力幼儿在行为习惯养成过程中,需要掌握自控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小游戏、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到自控的重要性。

同时,教师还可以教导幼儿一些自控的方法,如深呼吸、集中注意力等。

7.家校合作总之,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

通过示范、规则、奖惩、责任感、兴趣、自控能力和家校合作,可以培养出善良、守纪、友善、懂事的幼儿,为他们的成长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一、生活习惯的培养1.规律作息让孩子养成规律的作息时间,是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的第一步。

家长和教师要共同引导孩子按时起床、按时睡觉,保证充足的睡眠。

合理安排一日三餐,让孩子养成按时吃饭的习惯。

2.自理能力3.爱护环境教育孩子爱护环境,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比如,不乱扔垃圾、节约用水、用电等。

让孩子意识到保护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

二、学习习惯的培养1.专注力培养孩子的专注力,让他们在做事情时能够集中精力。

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有趣的游戏和活动,引导孩子专注于一件事情,从而提高他们的专注力。

2.时间管理让孩子学会时间管理,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家长和教师可以教孩子制定学习计划,让他们学会分配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3.勤奋好学三、社交习惯的培养1.尊重他人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懂得礼貌待人。

家长和教师要身体力行,为孩子树立榜样。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他们的同理心,让他们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

2.合作能力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让他们学会与他人共同完成任务。

家长和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团队活动,让孩子在合作中成长,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

3.沟通能力教育孩子学会沟通,让他们能够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

家长和教师要鼓励孩子多与他人交流,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

四、情绪管理的培养1.自我调控让孩子学会自我调控,控制自己的情绪。

家长和教师要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引导他们学会调整心态,面对困难和挫折。

2.情绪表达教育孩子学会表达情绪,让他们能够正确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

家长和教师要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3.情绪调节培养孩子情绪调节的能力,让他们在面对负面情绪时能够自我调节。

家长和教师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引导他们学会调节情绪,保持心态平和。

培养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家长和教师共同努力。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关注孩子的成长需求,以爱心、耐心和智慧去引导他们,让他们成为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人。

幼儿培养的良好习惯与行为规范

幼儿培养的良好习惯与行为规范

幼儿培养的良好习惯与行为规范幼儿期是孩子人格形成的重要阶段,及时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和行为规范,对他们的一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日常生活、学习、社交等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和行为规范。

一、日常生活习惯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家长和教师应重视幼儿日常生活的培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1 定期作息建立良好的作息规律对幼儿的身体和情绪平衡至关重要。

家长要建立固定的作息时间表,保证孩子有足够的睡眠时间,合理安排休息和活动时间。

1.2 自我整理能力培养幼儿的自我整理能力可以从小事做起,例如让孩子自己整理玩具、整理书包等。

鼓励孩子养成收拾自己物品的习惯,养成整洁自律的意识。

1.3 饮食健康良好的饮食习惯对幼儿的身体健康和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家长要合理安排孩子的饮食结构,让孩子养成不挑食、咀嚼细嫩食物、有规律进食的好习惯。

二、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幼儿学习成绩进步的基石。

家长和教师应注意培养幼儿的学习习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 规律学习制定固定的学习时间表,让孩子养成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意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2.2 积极思考鼓励幼儿积极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家长和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主动提出问题,并指导他们通过思考和探索找到解答。

2.3 注重复习学习需要不断巩固和复习,家长和教师应引导幼儿做好学习笔记,并定期复习已学知识,巩固学习成果。

三、社交行为规范良好的社交行为规范能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沟通和合作能力。

3.1 知识尊重鼓励幼儿尊重他人的知识和观点,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育他们理解并接受不同的观点,培养宽容和和睦的社交习惯。

3.2 礼貌待人培养幼儿礼貌待人的习惯,教导他们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学会说“请”、“谢谢”等基本礼貌用语,提倡友善相处。

3.3 分享与合作鼓励幼儿学会分享和合作,教育他们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并与他人共同完成任务。

怎么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怎么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怎么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一、重视孩子生活习惯的培养1.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幼儿时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需要大量的营养,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家长也都舍得为孩子健康投资,但孩子如果没有好的饮食习惯,不好好吃饭,化再多的钱又有什么用呢,为此我们要重视孩子饮食习惯的培养,如:愉快地进餐,正确使用餐具,吃饭定时定量,细嚼慢咽,不挑食不偏食,不边吃边玩,不贪吃零食等。

具体要注意的是:在吃饭时不要让孩子边吃边玩或者边吃饭边看电视,对消化不好;也不要用许诺法(讲条件)让孩子吃饭,容易使孩子形成不讲理、乱化钱、任性等不良习惯;不能让孩子挑食偏食,家长自己也不要挑食,样样都吃;吃饭时不要过于责怪、批评甚至吓唬孩子,以免孩子情绪紧张影响食欲;饭前不要给孩子吃零食,更不要无限量给吃零食。

这样才能保证孩子的营养平衡、身体健康。

2.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

睡眠是幼儿生长发育、尤其是神经系统发育的必要条件。

幼儿时期孩子的神经系统还没发育完善,神经细胞容易疲劳,而大脑又处在发育最快的阶段,睡眠能够消除神经细胞的疲劳,对大脑起到保护作用。

睡眠时人体又会分泌生长激素,促进人体长高,又能使幼儿身体的各个部位得到充分的休息。

孩子睡眠充足,精力充沛,食欲好,表现活泼快乐,智力活动提高,也就是我们说的反映快,思维敏捷、聪明。

因此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利于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孩子的睡眠时间与年龄有关,年龄越小睡眠时间越长,3-6岁的孩子每天应睡12小时左右,分二次,一次是夜里,一次是午睡当然孩子之间也有一定的个体差异,所需的时间略有不同,主要以孩子白天的精神状态好、情绪好为准。

培养要求主要是:按时睡觉、自己独睡。

睡觉有规律,能保证孩子的睡眠时间,早晨起床也有规律,不会睡懒觉,也不会因为没睡醒而影响学习、耽误家长上班等。

孩子独睡一则有利于养成好的睡眠姿势,室内空气好,二则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生活自理能力。

二、重视孩子卫生习惯的培养幼儿时期,孩子抵抗疾病的能力较差,容易得各种疾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

第一个方面,不能独立的人就谈不上自由。

我们都想,从孩子出生的那一时刻,就是从出生以后,全部的生活空间就和过去在母亲怀他的时候完全是两样的。

我们的孩子是具有很强的独立性的,他从一出生,从原来的寄生,变成用自己的生活方式来维持生命。

孩子最初的生命力还是很强的,但是到后来,由于大人的呵护,有的时候呵护得不是特别恰当的时候,孩子独立的能力就慢慢地消退了。

我们回忆一下,孩子在一岁学走路的时候,我们没有看到一个孩子因为摔跟头就不再走路了,他们有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

他们要在社会上生存,所以他们要锲而不舍地自己站起来。

到后来穿、脱衣服,咱们也看到,扫地的时候,他跟你抢,吃饭的时候,他也跟你抢,孩子有很强的独立性。

我们觉得他的力量不强,很多大人就帮着他做,本来是好意,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等于把孩子原有的一些独立性,一些能够自己做的事都代替了,因此,他就有一种依赖性。

所以,如果让我们的孩子能够成为一个自由的人,掌握自己,那么他必须得什么都自己做。

我们要锻炼孩子,不能独立的人,是不能成为真正自由的人。

以前有这样一个故事,说一个人外出的时候,遇到发大水了,他躲在一个快要被淹没的小山丘上向上帝祈祷,这时候过来一个小船,水已经齐腰了,小船上的人让这个赶紧上船,可这个人说:不用了,上帝会救我的;过了一会儿,水到脖子这儿了,又过来一只轮船,船上人也让他上船,可他还是不上船,认为上帝会救他的;又来了一个军舰,他仍然没有上船。

船都走了,一次又一次的机会都放弃了,最后真的被大水淹死了。

死后他去找上帝,说你不是会救我吗?上帝说,我给你三个机会,你都没利用,能怪我吗?我们的孩子,处在市场经济,竞争很激烈,我们今天帮他一时,不能帮他一世。

在这种情况下,靠上帝救他,是不可能的,完全要靠自己。

如果一个人行为习惯各方面都不能自立,那他怎么能够自由呢?从这个角度来讲,要想培养我们的孩子,要有一个独立自主,能够自己在市场经济上生存和发展,得给我们孩子一个很宽松的环境,要从现在做起,而且年龄越小越好。

第二个方面,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会给孩子一种安全感,获得实质性的自由。

为了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孩子处在一种有规律,有节奏的生活是非常必要的。

家长们可能有这样的体会,孩子很小的时候,特别是一岁以前的时候,每天都睡午觉,如果不睡午觉,每天的活动又很多,孩子的大脑就累了,晚上就闹觉,特别是越小的孩子越是这样。

大人也是这样,比如说今天动脑子,劳动,很累了,躺下的时候,脑子很乱,眼珠子也是乱转。

孩子更是这样,要让他有规律,有节奏的生活,他就有一种安全感,就是说知道什么时候该干什么,怎么干。

比如说家长带孩子到陌生的环境,比如说儿童活动中心,越小的时候越要盯着你,他想看看每个屋子都有什么,但是他的眼睛总是盯着你,你要是告诉他我到哪儿去了,他就不盯着了,就有安全感了,就可以随便看了。

作为孩子来讲很需要一种心理秩序,这样才能保证他能够有一种安定的环境,才能在这个安定的环境中有节奏、有规律的生活。

这是第一个问题,要让孩子能够主宰自己,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为了让孩子更早地走向独立。

第二个问题,培养幼儿良好习惯是挖掘幼儿内心力量的有效方法。

我们知道一切胜利,一切进步都要靠人的内心力量,换句话说,要想成功,首先要征服自己。

比如说,周围有任何干扰的话,做任何事情,不可能周围没有干扰,你要成功,必须排除这些干扰,排除这些干扰最重要的是要征服自己。

对孩子的习惯培养,从越小抓起来,否则以后长大了改起习惯来很难,很艰苦的,而且改不了。

所以,我想,在我们培养孩子来讲,要从小培养,另外,培养这个习惯是内在的。

需要把我们外界的要求通过他的内化,变成内在的需要。

我举一个简单例子,早晚刷牙,或者有天天洗澡的习惯。

如果有偶然一天不洗澡,或者偶然一天不刷牙,你会感觉到别扭,到这种程度就可以了,已经成为内化的东西。

孩子小的时候这种内化特别容易。

我举例来说,我们培养孩子不能随地吐痰,我们在实验当中,一个妈妈这么给我们写了,说在无意中给孩子一种影响。

说有一次她感冒了,当然也教育孩子不能随地吐痰,她感冒,擤鼻涕就随地了,孩子就说了,妈妈你不是说不能随地吐痰、擤鼻涕吗?家长受教育了,就赶快纠正了。

如果我们从小培养孩子,就等于给他们第二条生命。

在这一点上讲,越小越好抓,越大越难抓。

为什么这么说,有这么几个原因。

一个是行为习惯,既是一种高层次的自觉行为,又是一种随处可见的行为。

行为习惯不是一般的行为,而是动力定型的习惯,这种行为习惯是道德行为的最高层次。

通常人们把道德行为分成三个层次,最低层次就是不自觉,人家得教育,得督促。

刚开始建立的时候要靠外力,但是我们要知道,我们的孩子很可爱,只要你一说就可以了。

比如说早晚要刷牙,用完东西送回原处。

我们都开家长会,家长也知道。

不像过去,说要早晚刷牙,都上床了,孩子突然想起来没有刷牙呢,没有接受教育以前,家长就说,明天再说吧,别刷了。

接受教育以后,即便孩子躺下了,也要起床刷牙。

因为知道一次都不能停,一次都不能间断,如果有一次,孩子就认为可以不刷。

这是外力。

如果这个次数老重复,条件反射,不断重复这个东西,就形成了习惯。

就是第二个层次了,就是自觉行为。

他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靠内部的自我监督,不需要外部监督了。

第二个层次也是经过反反复复,多次重复以后,就像刷牙一次,因为环境变化了,怎么想办法也要擦,拿湿布擦擦,在艰苦的条件下也得刷牙,即使漱口水,这就变成内部调控了,但是要有意志努力。

第三个层次就是自动化。

就跟我们走路似的,什么时候我们下意识地去走路?就是已经长期这么走了,应该怎么走我们都知道了。

所以这个层次就是自动化,不知不觉干好事了,等于建立了一个良心。

使得在各个方面都能有一个不知不觉干好事的感觉。

这是说作为行为习惯,最初建立的三个层次。

这时候,到了自动化以后,也不需要监督,也不需要意志努力,而是行为习惯,这是最佳的教育效果。

另外,自动化的过程同时为更高级的功能服务。

比如说,就像刚才我们讲的思考问题,完成工作的一些对策了。

这是从养成习惯来讲,给人们带来的一些好处,省力、迅速、准确,而且在同一时间能思考更多的问题。

所以,任何习惯的形成,都是在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的。

因此,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的过程是一个人将外在的要求内化为自身需要的过程。

这是我们刚才反复讲的问题。

行为习惯形成就是一个条件反射。

我们在孩子时期去建立,也是行为习惯培养的最佳时期。

孩子头脑里还挺轻松的,现在我们不说一张白纸,实际上跟大人比较,就是相对的一张白纸,在这一张白纸上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

最近的脑科学的研究发现,人的大脑有四部分。

演化要经过四个部分,一个是原始脑,原始脑是负责个体自我和种族的生存、猎食、建家的阶段;第二个阶段是边缘脑,有人叫做哺乳动物脑,负责指导动物的情感的神经机构,如果把小的哺乳动物的边缘脑切除以后,它就会停止游戏。

如果我们把正在哺乳的动物的妈妈的边缘脑切除,就不会再喂它的孩子了,就没有这种情感了,这是大脑演化的第二个部分;第三个部分是大脑,大脑主要是新的哺乳动物的脑,到了人的阶段,由于人的社会群体性,大脑高度发展,这时候,大脑的阶段主要是记忆、设计、解决问题,帮助原始脑和边缘脑进行生存斗争;大脑演化的第四个阶段,就是额页的前部,这正好是我们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这个大脑形成在最后,是第四部分,所以也是最新的,也是最不完善的。

在这部分,要想完善,就要通过我们的实践,所以我们的良好行为习惯要通过教育。

我们想,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果你没有,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就乘虚而入,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大脑发育来讲也是从学龄前开始,越小越好,甚至从一出生,这绝不是对孩子的约束。

常常有家长说,我提倡我们的孩子自由发展,社会都开放了,干吗捆着孩子啊?我们绝不是捆着孩子,是让孩子成为主宰自己的强者。

只有在有序的情况下生活,才能获得更大的自由和安全感。

这是第一个大问题,要使孩子成为主宰自己的强者。

第二个大问题,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德育。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养成孩子这个习惯,我们自己要做好,处处作榜样。

从国外来讲,人家是很重视的。

像英国和联邦德国都提出,“只有不吝惜在品德教育上花钱,才能使智力更有效地发挥作用。

德育投资并不是非生产性的投资,它会很快地得到经济报酬的”。

他们还谈到,培养完美的社会成员,必须加强对青少年的品德教育、纪律教育和道德教育。

学习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学习无助型,我们的孩子千万不要往这种方向发展。

就是认为多少分的成绩就是学习的全部。

不要以成绩来衡量孩子学习的好坏,如果以这个衡量,就成为了一个标准,因为孩子最初是没有评价标准的,就靠我们周围人的评价标准。

所以千万不要让孩子感到,是因为我的能力不行,我才成绩不好。

这就容易在挑战面前屈服。

如果他认为,我行,我在某些方面没有达到高水平,我可以。

这是一种精进型学习。

我们要培养我们的孩子要有这种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

我们经常有犯一个毛病,动不动就批评,说你这不成,那不成。

千万别说不成,千万别说孩子不行。

我觉得,孩子不行是正常现象。

因为他没有成熟,他不成,你必须要帮助他。

我们说不成,有时候是给孩子定终生的。

孩子会以为这个自己也不行,那个自己也不行。

其实实践出真知,实践才培养能力。

所以,从世界上来说,都重视培养孩子的德育,我们也要重视。

另外,世界各国对德育的内容也发生了变化。

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一个是从要求单纯的个人道德完善转变为注意培养适应现代化生产所需要的基本品德素质。

它的主要内容有几个方面。

一是注意培养孩子团结协作精神,特别是咱们国家,独生子女是一个特殊环境,在这方面要更加注意。

团结协作包括社会能力、有效地使用信息交往工具的能力、解决并与他人共处的合作能力。

其中,特别强调自控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

特别是在色彩斑斓的社会中,我们应该特别强调自控,这还要从行为习惯养成,有了行为习惯就有了良心,就可以进行内部调节。

二是强调忘我奉献的精神,这是从国外提倡的。

还有强化爱国主义,强化法制观念,注重审美等几个内容。

下面再讲一下第三个大问题,就是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国际二十一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的四学会的基础内容。

我在搞这个过程中,我觉得是基本内容。

四学会是这样提出来的,1996年,国际二十一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强调要把人作为发展的中心,人既是发展的第一主角,又是发展终极的目的,这种观点应该使每个人都发现和发挥和加强自己的能力,也应有助于挖掘出隐藏在每个人身上的财富。

报告当中围绕着四个基本学习来安排的,这四个基本学习是现在幼儿园经常讲到的,可能家长也知道,这四个学会就是学会认知,即获得理解的手段;学会做事,即能够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产生影响;第三个学会,就是学会共同生活,即与他人一道参加所有的活动,并在这些活动中进行合作;第四个学会就是学会生存,这是我们教育的四大支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