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 何 把 数 学 课 堂 还 给 学 生

合集下载

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创设一个和谐、民主、愉快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在和谐的教学情境下快乐、自信地学习,不仅是教师在行动上、态度上对学生的尊重、信任和热爱,更是师生之间频频的心理接触和思维共振。

积极的情感体验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催化剂,数学教学的最高境界是教会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而掌握方法的源动力是热爱数学,给学生以赏识、以鼓励、以关注、以理解,让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快乐学习,敢于直舒己见,敢于质疑问难,敢于标新立异,在知识、能力各方面得到不同方位的全面发展。

一、营造氛围,创设情感新课程要求教师放下师道尊严,和孩子一同成长,做一个真正民主的老师,一个把学生当成和自己一样平等的人,尊重学生的特点和差异的老师,一个和学生谈心交流,会从学生角度出发想问题,办事情的老师。

在平常的教学活动、学习活动乃至于课间游戏活动中,努力与孩子打成一片,从中也了解到孩子的日常喜好和认知方式。

说实在的,老师信任与尊重那些聪明、听话、学习成绩好或和自己性格接近的学生并不难,但对于那些智力发育迟缓、有严重缺点和缺陷、与自己意见不一致、不尊重自己的学生,如果也能信任与尊重就不容易做到了。

在课堂上,当学生敢问而问得不当,敢说而又说得不对时,如果不能得到老师和同学的正确对待,相反受到教师和同学的嘲笑、指责、歧视,那就会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刺伤,就有可能由积极变为消极,大大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

为此,老师应用充满感情色彩的语言,与学生沟通情感,从而影响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兴趣,进而影响学生思维的发展。

营造好“小”氛围,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注重每一堂课的情境创设与师生交流,才能引领学生进行快乐的数学学习,才能形成快乐数学的“大”氛围,我们的数学教学活动才会显得趣味生动,在快乐心境的支配下,学生的数学学习才是主动的、快乐的。

二、、以情激趣,激发情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因为每个学生对老师的问题的思考不总是很明朗的,很有条理的,相反,课堂经常会充斥着暧昧、不确定的思考,犹豫的、不太自信的发言,同时交杂着矛盾、自我斗争等复杂的情感体验,但这些都是真实的难能可贵的学习阶段,教师要抓住这些碰撞点,适时引导,耐心疏导,积极鼓励,发现并赞赏求知过程中的每一点收获,给学生营造一个安全、愉悦的心理环境。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新一轮课改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因此,为了达到课改的要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必须要改变以往的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将学生作为教学的真正主体,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不能够有效的进行师生角色和关系的转化,针对这一问题,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将课堂还给学生的一些策略。

要想真正的把课堂还给学生,我们首先要在思想上对其给予重视。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担负着学生学习情况的责任,学生的成绩好,说明老师教的好,学生的成绩不好,就代表着教师的能力低,教师处于教学的绝对核心。

这种教学模式,制约着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指出要将课堂还给学生,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兴趣对一个人的学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教师要特别重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

学生只有在觉得教学十分有趣的情况下,才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和教师进行有效的互动,在掌握必备知识的同时,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

所以,要想使课堂生动有趣,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生动的教学导入情境,利用一切资源,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例如在进行“认识三角形”部分内容的讲解时,借助于多媒体设备,为同学们展示一些生活中的三角形,然后将其进行抽象化处理,变成教学中的平面三角形,让学生们观察变化的过程,这时学生的注意力完全在屏幕上面,接着为学生们播放一段内容丰富的动画,让学生们找到画面中的三角形。

通过这种方式,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来,学生不仅对三角形有了充分的认识,还了解到了三角形的一些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真正的以学生的发展为主体,将课堂还给了学生。

二、以学生为主体,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学是否有效不是以教师传授多少知识为依据,而是要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来判断,要以学生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作为依据。

把小学数学课堂还给学生

把小学数学课堂还给学生

6 = 7 6 8 ( 元) 。
【 中图分类号】 G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 标号 】 0 4 5 0 — 9 8 8 9( 2 0 1 3 ) 0 6 A 一
0 0 8 3 一 O1
2 . 所有 的老师和部分学生买 团体票 ,
剩余的学生买 学生票 :
( 8 + 3 2 ) × 6 + ( 1 2 0 — 3 2 ) x 4 = 5 9 2 ( 元) 。 3 . 老师 都 买 成人 票 , 学 生 购 买 学生 票 :

激 发学 生学 习兴趣 。 引导学生 积
四、 树立 赏识教育理 念 。 激 励学 生积
极 努 力
极参与课堂
兴趣是最好 的老师 。古人云 : 知之者
不如好之者 , 好 之者不如乐之者 。教学过 程 中,教师应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让学生在兴趣 的激励 下积极参 与课堂教 学 。学生只有感到课堂充满情趣 , 才会 自 觉地 参与课 堂学 习,积极 地参 与课 堂互 动, 不断 丰富 自己的知识 。因此 , 教 师可 通过精 彩的导人 、 生动 的语言 、 多媒 体教 学等手段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

讨论 , 得出用滚 动和绕绳 的方式测 出圆的
让学生 自己找 出最佳答案。 通过创设生活
化 的开放习题 ,教师和学生平等交流 , 一 起探讨 。 在这 样平 等 、 轻松的学 习环境 中 , 学生发言非常积极 , 很多平时不爱说话的 学生也积极参与讨 论 , 充分发挥了学 生学
习 的优劣 ,
学与教 师教的统一 , 学 生是学 习的主体 , 教 师是 学 习 的组 织 者 、引 导 者 与 合作 者 。” 教师要扮演好组织者 、 引导者 、 合 作

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

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

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一、首先更新观念,做好角色转变。

新的课程标准,说明老师是课堂的引领者,课堂中学生是主体,所以在教学中要去除以前的灌输式教育,老师做为一名引领者,在数学的课上要引领学生思考问题,引领学生总结做题方法,给予学生探索的机会。

不但允许学生在探索中出现错误,并能够利用错误引导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融入到集体的学习中去。

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在数学课中,要避免枯燥的算理,把算理融入到有趣的情境当中。

利用多媒体教学,调动学生们的眼、耳、手多种感官,紧紧的锁住学生的注意力,在听课中我学习到了,有的老师在情境导入时,不但利用课本中的例子,还加入了自己生活中的体验,比如老师中午买了2元钱的馒头,付给人家5元钱,那么应该找回老师多少钱?买馒头问题是学生们经常遇到的问题,学生很感兴趣,另外这种举例子的方法,也会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三、把讲台还给学生。

在教学中,老师不要总是站在讲台上侃侃而谈,而应该把讲台让给学生,给学生更多展示的机会,一年级的学生思维很是活跃,语言组织能力有限,所以我们要给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让学生去探索去说。

四、做好预习工作,提高课堂效率在听课之前,老师们都会让学生提前预习,预习是学习新知的前提,学生做好预习就会有信心去展示,同时,老师要精心打磨课堂,让自己课堂上讲的每一句话都能够起到引导的作用,同时注意在讲题时要注意同类题型的对比讲解,让学生观察其中的相同点,发现不同点,总结做题方法,建立数学模型。

五、给学生建立自信,让学生敢于质疑。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中是知识的载体,在课堂中老师要及时鼓励学生的想法,给予学生敢于表达,敢于质疑的勇气,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并为之自豪。

把课堂还给学生,留数学自然本色

把课堂还给学生,留数学自然本色

把课堂还给学生,留数学自然本色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要实现这一目标,最根本的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传统的接受式学习为自主探究式学习,而自主探究式学习,是当今新课程理念所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

它要求学生要做课堂的主人,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自己的各种感觉器官,通过动手、动眼、动嘴、动脑,主动地去获取知识。

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自主探究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亲身去探索、去发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但关键在于教师要善于引导,我认为教师的引导作用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为学生能顺利开展探究性学习,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提供相关的资料、信息环境;二是在实施过程中关注教学目标的落实,引导探究、指出误区、把握探究方向,以及排除学生无法自己解决的困难,但不包办代替等。

在探究过程中,最有价值探究的地方是教师发挥指导作用的地方,在此处要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展开。

问题:某校科技小组的学生在三名老师的带领下,准备前往国家森林公园考察标本。

当地有甲、乙两家旅行社,其定价都一样。

但表示对师生都有优惠,甲旅行社表示带队老师免费,学生按八折收费;乙旅社表示师生一律按七折收费。

经核算:甲、乙两家旅社的实际收费正好相同,问该科技小组共有多少学生?师:请一位同学,把你的解法在黑板上展示一下。

生a:由80%x=70%(x+3)得到x=21。

师:肯定问题的正确性,如果题中的科技小组增加学生人数,那么选哪家旅社合算。

(生展示讨论,气氛热烈)生b:我们认为选乙旅行社合算,因为当增加一人时,两家旅行社的收费分别是:甲旅行社:80%(21+1)=17.6乙旅行社:70%(3+21+1)=17.5∴选乙旅行社较合算。

生c:我一共试了增加20人,都同样得到这个结论。

如何把数学课堂还给学生

如何把数学课堂还给学生
如何把数学课堂还给学生
口河池市罗城 仫佬族 自治县 四把 中学 吴利群
【 关键 词 】数 学课 堂 学生 自主
学习
二、把提 出问题与解 答问题 的主动
权 还 给 学 生
分小组讨论 , 最后再全班总结归纳本课的 知识点 。 需要注意的是 , 在这个 过程 中, 教 师不要 急于帮助学 生解决他 们遇到 的难 题, 应该让学 生 自己去体 会问题 , 发现 问 题, 解决 问题 , 这样才 能记得深 、 记得牢 。
解法步骤——移项 ” 时, 教师可先出一题 : 5 +4 x = 3 9—3 , 学生在 已掌 握 “ 合并 同类 项” 的基础上都会解 , 紧接着 出第二道题 : 5 x一3 6 = 9 x一4 ,有部分学生被难住 了 , 此 时, 教师 就应该抓 住这个有利 时机 , 给学 生设置悬念 : 这就是这节课 我们要讨论 问 题 ,如何把这 个方程转 化成 = 。的形式 呢?能否用我们 已学过的知识来解 决呢? 先 由学生 自己去解决 , 遇到 困难可 同桌或
生 解 决 问 题 。问 题 解 决 了 , 再 尝 试 由 学生
新课 程改革给教师们予 以启迪 , 新的
数 学 理 念 深 入 每 个 数 学 教 师 心 中 。不 少
习, 以巩固新 知识 , 学生收获的知识 比“ 满
堂灌 ” 多。 四、 把 课 堂 总 结还 给 学 生
新的变化 在各地优 秀教师基本 功 比赛 中 得以展示 ,让 我们在 听课 的同时能够学 习、 反思和感悟 。给我感受最深的新 变化
入课题 , 提 出概念 , 接着讲解例题 , 然后再
出几 道 题 让 学生 练 ,眼 看 时 间 所剩 不 多 , 就 开 始 急 急 忙忙 进 行 课 堂 总 结 , 下 课 铃 响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学生学习方式在不断的转变,由从教学生学→学生会学→我要学学习观念的逐步不断更新,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到能主动获得知识,思想观念也在转变提升,如何利用好课堂40分钟,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下面浅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和新的需求之间的矛盾.因此,讲授新知识时,必须从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出发,抓住新旧知识的生长点、链接点及新知识的逻辑规律,在关键处巧妙设疑,引起学生心理矛盾冲突,激发学生新的心理需要,从而产生探求新知、解决新问题的欲望和兴趣。

如:我在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时侯,让学生先计算:①17。

2÷4;②16。

8÷28:。

复习一下商不变的规律,通过复习前面学过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法则,接着把①式改为17.2÷0.4让学生尝试计算。

这就使学生新的需要与原有知识之间产生了矛盾冲突,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在学生渴望获得新知识的心理背景下,教师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启发学生根据商不变的规律,把它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是矛盾得到解决.二、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激发学习欲望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索中掌握所学知识,学生学会了知识,就有一种超越自我的感觉,如果教师只是一味的灌输,学生就会感到枯燥无味,就会产生厌学,如我在执教小学数学第九册小数乘法中的小数乘整数时,给学生创设了一个买风筝的情景,由学生买自己喜欢的风筝,能花多少钱,从中总结出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学生学习的主动权掌握早自己的手中,求知的欲望越发强烈,学习效果也明显提高。

三、创设生活情景,认识数学的趣味性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以及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入手,让学生置身于日常生活中来学习数学知识,让数学知识和日常生活交融,这样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进而乐此不疲的学习。

将数学课堂还给学生——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体验

将数学课堂还给学生——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体验

第2l卷第2期潍坊教育学院学报vd.21N o,2 2008年6月J删AL0F聊^NGEDUcAl l0NA LcoL眦E蛔.2008将数学课堂还给学生——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体验张丽(安丘市石埠子镇中学,山东安丘262104)摘要:在数学教学中,为了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必须做到: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情境;加强师生互动,弓l导学生自主探索;加强学生同的交流、合作。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体验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2080(2008)02—0060—01近年来,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师的教学观念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现代教学方式已广泛应用于课堂,使课堂教学呈现出生机与活力。

课堂上学生愿学、教师乐教,师生自信心也随之增加。

数学课堂教学也是如此。

数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强调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和创新能力,因此就要把课堂还给学生,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笔者剖析并反思自己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谈一下个人认识:一、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的多少,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潜力。

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和认识规律等因素,抓住学生思维的热点、焦点,不断刨设有创意的、新颖的问题情境。

新教材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为教师教学提供了具体的现实情境。

但我们应注意:新教材给我们提供的教学背景,是拟现实的情境,有些与本地的生活实际相差较远,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景、实物、实事人手,采用播放视频、动画、讲故事、开展辩论等形式,创设生动、有趣、新颖的情境,使学生产生疑问,激发其探索的欲望,使其乐于发现问题,感受数学知识及规律的魅力。

例如,笔者在教授《对称》一课时,是这样导入的:播放学生们利用课外活动放风筝的情境,突然。

一只风筝栽倒在地上,同学捡起风筝来又放飞。

让学生动起来 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学生动起来 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学生动起来把课堂还给学生数学学习是个动态的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的阐述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过程性目标的动词。

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捕捉灵感,发挥教育机智,追求灵性飞扬的课堂,注重策略更新,注重经历过程,注重探索实践,注重情感体验,从而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巧设妙导,让学生“活”起来新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现实的情境中去学习数学,这一情境要有用、有趣、有挑战性。

低年级数学教材上都是通过学生熟知的卡通人物、水果、动植物等一些具体形象来展示数学问题。

在这赏心悦目的图片之中,教师要善于编导情境用语,可以是童话故事,可以是游戏或竞赛、也可以是简洁的谈话等。

总之,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活”起来,让学生入迷,有兴趣去学习。

如教学《假日小队》,可以采用谈话式导入:“我们已经开展了假日小队活动,你喜欢吗,你参加了哪些活动,”学生们畅所欲言,无话不说,感受到集体活动的快乐。

“春蕾小学也开展了假日小队活动,我们一起去参观,高兴吗,”“好~”“行~”“走吧。

”简洁的语言一下激活了学生,学生们立即投入到学习中去。

再如教学《统计》一课,利用多媒体演示大象爷爷生日到来时的具体情况,无疑学生”起来的情景中提问:刚才看了也唱了,那你们想会欢快地随着情境唱生日歌。

教者在这“活知道些什么,生一:“我想知道来了那些小动物,”生二:“我想知道小猴家来了几只,”生三:“我想知道小狗家来了几只,”生四:“我想知道小猪家来了几只,”师:“这张图上,客人排得比较乱,你能想一个好办法,让别人很容易地看出三种小动物各来了几只吗,”生:“可以把他们一样的排在一起。

”师:“对~也就是可以把他们分类排一排。

”熟悉的生活情景、鲜明的色彩、精美的动画、悦耳的音乐,适时地把学生的无意注意引向有意注意,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

把数学课堂的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

把数学课堂的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

把数学课堂的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现代教育的特征充分展现了人的主体性,追求人的全面发展。

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生全面、主动、和谐的发展为中心。

这就要求教师合理运用学习策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对待问题敢想、敢问、敢说、敢做,让他们在数学王国里自由的探索,从发现中寻找快乐,主动获取知识,体会到数学的实用价值和“做”数学的乐趣。

教师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自主发展呢?我长期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一、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在教学中,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能自己主动发现问题,探索新知,这对学生自己来说印象、感受最深,理解得也最深刻。

极容易掌握问题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

教师应培养学生的这种自主探求,积极思考的良好品质。

如:在复习分数应用题时,我出示了这样一道补充问题的应用题:“饲养场买来黑兔9只,白兔36只,黑兔是白兔的几分之几?”并鼓励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想法,提出不同的问题。

思考之后学生提出:“黑兔是白免的几分之几?白兔是黑免的几倍?黑兔比白兔少几分之几?白兔比黑兔多百分之几?白兔占买来兔子总数的几分之几?黑兔占买来兔子总数的几分之几?”短短几分钟,没有经过老师任何提示,学生积极主动,自主学习得出了6个问题。

这样做学生既灵活运用了知识,又掌握了本课学习的重点,其教学效果要比教师一味地讲解好得多。

二、给学生提供想的机会1.大胆猜想。

让每个学生在已学得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和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对问题的结果进行大胆的猜想,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思维,促进智力的发展与提高。

例如:教学《圆锥体积计算》时,我通过指导学生用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体作量沙试验,在我进行操作实验的过程中,我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并启发学生能提出问题,善于勤奋思考的学生就主动提出问题:在圆柱体与圆锥体不等底不等高的其它情况下,圆锥体各也是圆柱体各的三分之一吗?我就再引导学生对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不等高不等底的圆柱圆锥体积的转化,得出圆锥体积等于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把数学课堂还给学生——一节初中数学复习课实记

把数学课堂还给学生——一节初中数学复习课实记

关键 词 : 学教 学 活动 数
课堂
积 极 性
将 课 堂 还 给 学 生 , 分 发 挥 学 生 ! 的 积 极 性 , 是 新 课 充 学习 这 改 的重 要 一 环 在 实施 新 课 程 改 革 的 过程 中 , 果 不 能 体 现 这 如 本 质 性 的特 征 , 改 只 是 一 种 形 式 上 的 课 改 , 没 有 抓 住 根 课 就 本 , 就 不 能 说 已 成 功 实 现 了 新 课 程 的 改 革 。 改 下 的教 师 要 也 课
验 , 出 自 己和 先 进 之 间 的 差 距 。在 总 结 经 验 教 训 的 过 程 中 ; 找
引 导 学 生 认 真 审 题 , 学 新 课 的 同时 学 会 审题 方法 , 成 看 清 在 养 题 目要 求 再 解 题 的 习 惯 , 高 准 确 率 。 提
教 师 还 要 教 给 学 生 正 确 的 学 习 方 法 。“ 人 以 鱼 . 供 一 授 仅 饭 之 需 , 人 以 渔 . 终 身 受 用 无 穷 。 ” 们 既 要 注 重 教 法 的 授 则 我 研 究 , 要 注 重 学 法 的 指 点 . 学 生 既 “ 会 ” 又 “ 学 ” 从 义 使 学 , 会 . 而 全 面 提 高 学 生 掌 握 知识 、 用 知 识 和 分 析 问 题 的 能 力 要 应
8 60 ) 10 0
的 教 学 氛 围 . 学 生 消 除 紧 张 心 理 . 学 生 处 于 一 种 宽 松 的心 让 使 理 环 境 中。 学 生 心情 舒 畅 , 能 迅 速 地 进 入 学 习 的 最佳 状 态 . 就
乐于 思 维 , 于质 疑 敢
多 , 生 独 立 思 考 的 时 间 过 少 . 至 有 个 别 教 师 还 存 在 着 满 堂 学 甚 灌 或者 满 堂 问 的 现象 。 2从 课 堂 的 活 动 空 间 看 . 师 活 动 仍 局 限 在 讲 台 上 还 没 . 教 有 真 正 从 讲 台走 到学 生 里 , 生 仍 局 限 在 自己 的座 位 卜听 , 学 很

数学要“把课堂还给学生”

数学要“把课堂还给学生”

数学要“把课堂还给学生”现在,多数教师都有了“把课堂还给学生”的理念,然而如何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大家众说纷纭,至今还没有解决好。

在这里,我想谈谈自己的意见。

把课堂还给学生,首先学生要善学。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对于数学,尤其如此。

学生善于学习,教师教学轻松且效果好,学生可以学而用。

这句话实际上告诉了我们一个衡量有没有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标尺,那就是一个教师是不是教学轻松且事半功倍。

如果一个教师课下辛苦地抄写教参,备教参,课上口干舌燥地讲解,就不能算是“师逸而功倍”,因为我们这样辛辛苦苦的备课、教课,学生根本不是自己在自学,是我们教师自己在完成教学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就像是一台机器,在一遍遍复制着相同的零件,毫无创造性可言。

很多时候我们忘记了,走进学校的孩子各不相同,走出校门的时候,他们也应个性突出,各有发展。

我们的教育就是要创造条件,让每一个孩子充分、自由、快乐地成长。

如果学生感觉学习一种痛苦,怨天尤人,没有任何学习兴趣,就说明学生并没有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教师就没有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教师如何才能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做到“师逸而功倍”呢?我想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教教材”,也就是让学生自己学习。

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会自己学习,却又怕他们学不好,也就是不会自己学。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要说也很简单,就是让学生自己去问问题。

当然,前提是我们要给学生提问的机会,有两个地方一定要问,第一,预习完后让学生自己说说有什么问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第二,讲完练习后再让学生说说还有哪些不会的,有哪些你还想知道的。

学问学问,只有学了才会问,所以学习就是发问,问的多了,就有了学问。

在六年级数学下册正反比例这一部分,学生在看完书本后,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根据反比例的意义,在圆锥体积一定时,圆锥的底面积越大,高就越短,所以圆锥的底面积和高应该成反比例,但圆锥的体积公式是底面积×高÷3,到底圆锥的底面积和高成反比例吗?问题提出后,同学们意见不一,各抒己见,有的同学说底面积乘以高之后除了一个三,不符合“积一定”这个条件,所以圆锥体积一定时,底面积和高不成反比例。

六年级的数学课堂方法

六年级的数学课堂方法

六年级的数学课堂方法数学课堂的方法一一、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把课堂还给学生六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思考能力、思维意识都已经相对完善,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适当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一味地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来授课的话,对于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发展都是不利的,这种模式也会造成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

因此,对于六年级学生的数学教学,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模式,真正意义上做到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

举例而言,在进行“分数混合运算和分数简便运算”教学时,教师不要直接把什么是混合运算、都有哪些技巧来告诉学生,而是要学生自己预习,在预习的过程中对这一系列的问题进行探究,等学生预习结束之后教师再以提问的形式来让学生反馈自己学习的结果。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发现学生预习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有哪些知识点还没有探究出来,再重点针对这些知识点对学生进行引导、补充。

这种教学的形式是让学生自己对知识进行预习、探究、总结,更注重了学生的发展与能力的培养,而且也可以保证教学的效率。

二、创建教学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无论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阶段的学生,通过吸引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兴趣来保证课堂效率都是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学生对数学课堂有兴趣了,教学的效率才能提升。

创建教学的情境就是吸引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的方法之一,它指的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把理论知识的教学与生活的实际进行有机关联,从而吸引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兴趣,最常用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教师借助自己的语言来创建教学的情境,这种方法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教师只需要用自己的语言去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成功的几率并不算太大。

举例而言,在进行“倒数”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这样说:“今天我们要学习倒数,大家都知道倒立、倒过来、倒着,但是大家知道什么是倒数吗,是不是把一个数倒过来就是倒数了呢?”,教师利用学生知道的一些现象来开启话题,创建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另一种方式是利用多媒体来创建教学情境,随着近几年来信息技术的不断完善与电脑的普及,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形式也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了教学的过程中,利用它可以创建教学的情境,使教学更加简单、形象。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作为教师,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那么,该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做法。

一、把合作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上,师生关系因授课方式过于呆板,教师讲、学生听,教学气氛过于沉闷,因而容易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不能参与到探究知识的过程中,而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现代教学研究表明,小组合作学习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它不仅可以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更有效地进行交流,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进而促使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有力地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高。

例如,教学“圆的面积”一课时,让学生回忆、思考已学过的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是如何推导出来的,类推出圆的面积公式是否也可以将圆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来推导呢?通过设疑,学生的学习动机得到激发。

在明确学习任务后各小组经过初步考虑,对问题进行逐个分解,首先围绕三个问题进行思考。

一是如何转化?解决化曲为直的问题。

二是转化成什么平面图形?三是圆和转化成的平面图形有什么关系?明确解决问题的先后次序,各小组就着手展开讨论。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同学们表现出较好的钻研精神,小组合作学习使他们在思维的比较中取得了问题的完满解决。

随后,各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深化。

二、把实践活动的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享受数学课堂的乐趣《数学课程标准》将实践活动作为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努力营造协作互动、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氛围,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如教学《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一课,我设计时主要突出学生的实践操作环节,具体有以下两个:一是导入部分:我为每位学生提供5根小棒,学生从中任意拿出3根,摆一摆,可能出现什么情况?结果有的学生摆成了三角形,而有的学生没有摆成三角形,此时,老师接过话题:能否摆成三角形估计与三角形的“边的长度”有关系,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呢?这样很自然地就导入了新课,为后面的新课做了铺垫。

用小组活动活跃数学课堂,把数学课堂还给学生

用小组活动活跃数学课堂,把数学课堂还给学生

用小组活动活跃数学课堂,把数学课堂还给学生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让数学课真正成为思维火花碰撞的主战场,让学生在每一节数学课中享受思考成功带来的喜悦,让学生在每一节数学课中欢呼雀跃,大胆发表见解,争锋相对进行辩解,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这是我急需解决的问题。

虽然新课程已诞生许久,但是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我大多情况下还在沿用着古老的教学模式——单向的传授,学生们学习的主要方式还是被动地接受和机械的训练,一直以来,我都想尝试“放手”,充分地放手,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但是始终也没有这样的勇气,因为我觉得初中孩子的能力还不足以让我对他们完全放心。

我觉得我首先应该解决的是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的问题,这个问题怎么解决,靠给学生的说服教育是绝对行不通的,只有给学生提供多的课堂展示和表现的机会,学生有了展示的机会,自己的成绩能得到同学和老师的认可,也就必然会有成就感。

也就必然会慢慢有了兴趣,这样他才会主动的去完成你所下达的学习目标和任务。

并且他会期待着在下次课上再次展示自己。

这时我才放心把课堂的时间和活动交给学生。

在讲授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这一部分的内容时,新课改要求学生在实际动手过程中思考,并最终得出直线平行的条件,教学过程中我设置了一个操作,两个活动,组织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通过操作、观察、想象得出结论。

在活动中,教师应关注学生活动的积极性,鼓励他们认真思考,并能将自己的发现与同伴进行交流。

教育案例:《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教学片段创设情景:操作-观察-探索如图,用3根木条相交成∠1、∠2。

固定木条b、c转动过程中。

木条a、b的位置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1与∠2的大小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接着改变图中∠l的大小,按照上面的方法再试一试,当∠2与∠l的大小满足什么关系时,木条a与b木条平行?探索活动:活动一仿照课本上平移三角尺的图,利用平移三角尺的方法画平行线,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

学生先复习平行线的画法,学生讨论研究直线a、b平行的原因。

把数学课堂还给学生

把数学课堂还给学生

浅谈把数学课堂还给学生课堂是孩子的,新课程的理念之一,就是把本该属于孩子的课堂还给孩子。

课堂教学永远是课改的主阵地,只有将课改的新思想、新理念融入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得到每个教师和学生积极的、创造性的参与,才能开出绚丽的花朵,才能使我们在课堂永远充满活力。

课堂教学活动是在课堂这一特定环境中进行的,而教学空间对教学的影响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它是课堂教学的第一层次要素的条件之一,新课程的改革,也同样给如何转变教学空间提出了问题。

为此,我们也做了一些改革:移走讲台,建立活动角。

首先我们把教室分为学习区和活动区,学习区是课桌椅,队形不定,有t字形、半圆形、马蹄形……在学习区内无讲台,学生可以随心所欲地走下来,跟好朋友商量、探讨。

而教师也不再居高临下地站在讲台前,而是学生的好朋友,穿行在学生之间。

黑板也是可以移动的,并且学习区内资源很丰富,有英语角、数学角、每日一星……让每个孩子都展示自己,看到自己点滴的进步。

活动区里是学具,学生可以在活动区开展活动。

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学生就可利用活动区内开展“小小银行”的活动,让学生在此自由地思考、想象、发问、选择。

英国大文豪萧伯纳曾言: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一下,还是一个苹果;但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就有两个甚至多于两个的思想。

如果要让学生真正做到脱离束缚,主动探究,那么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走近学生,努力创设一种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感到教师是自己的亲密朋友。

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畅通交流,教师要成为名副其实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

因此,老师在教学中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用商量的口气,活泼甚至幽默的语言与学生展开交流。

例如在教学“认识图形”时,讲到将一个正方形通过折剪,变成两个三角形这一环节时,我拿出一张正方形纸,说:“小朋友,现在老师想变一个小魔术给大家看看,你们想看吗?”“想。

”学生欢呼道。

于是我转身一裁,把一张正方形纸变成两个三角形,故意问:“这个魔术好玩吗?”学生马上抢道:“老师,我们也会。

将数学课堂还给学生

将数学课堂还给学生

将数学课堂还给学生作者:高洪艳来源:《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2年第04期将课堂还给学生是新课程改革以来一直倡导的。

现在评价一堂好课的标准,主要看课堂是否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是否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围绕学生进行教学,看学生是否真正学会知识,看每名学生是否真正得到了发展,次要地看教师语言如何精彩、板书如何漂亮、课件设计与使用如何科学、准确、娴熟等。

因此,要想学生有所发展,真正提升学生的数学素质,就得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人翁意识。

一、还给学生时间学生掌握数学知识需要一个过程、一段时间,要想将概念、法则、定理等真正掌握,就得通过学生细细地咀嚼,才能消化和吸收,这和牛羊反刍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因此,课堂学习中,就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教师不能包办代替,掌握知识最后还得靠学生自己,尤其在运用和巩固知识的第一个例题,要给学生足够甚至是多余的(对优秀学生)思考时间,让每个同学都能做会,避免基础差的学生掉队。

如果有多种方法,再让学生自己考虑,看用哪个定理更好,因为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要有一个应用的适应过程,由陌生到熟悉,再到熟练,最后达到如数家珍的地步。

二、留给学生回味的余地马奶酒只有细细地品味,口中才有奶的醇香。

学习知识也是一样,只有学生细细地品味,才能真正领悟到知识的精髓,才能真正掌握知识的用途,才能真正发现知识的奥秘,享受到获得知识的成功体验,越品味,知识越甘美悠长。

教师不能一竿子戳到底,掰开饽饽说馅,分析得清透,应当给学生留点回味的余地。

如,学习不等式的概念时,告诉他们像3x<5和5y-4>45这样用符号“>”或“<”表示大小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像a+2≠a-2这样用符号“≠”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也叫不等式,让学生自己去回味和剖析这个描述性的定义,去挖掘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结果学生就提出如下问题:1>3是不等式吗·a>b是不等式吗·如果是,是否就有a-b >0·3≠2是不等式吗·3≥2对不对等,最后得出结论:只要是用不等号连接的式子,都是不等式。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
三、 为 学 生创 造 轻 松 的 环 境 。 建 立 和 谐
的师 课 堂 的主 人 , 将 课 堂还 给 学 生 ,还 要 注 重 对教 学 环 境 的创 造 ,使学 生 在一 种轻 松地 环 境 中进行 学 习 , 在 学 生和 教 师 之 间建 立起 一种 和谐 的师 生 朋友 关 系 。 例 如 ,在学 习完 混 合运 算 的 知识 后 , 为 学 生设 置 了一道 这样 的 应用 题 : 周末 学校 组 织学 生 去动 物 园参观 , 参 加 的学 生移 动有 一 百 二 十人 , 教 师有 八 人 , 在 动 物 园 门 口售 票 处写到 : 成 人票 票 价 为二 十元 , 学生 票 票 价 为十 元 , 团体 票票 价 为 十五 元 , 其 中 购买 团 新 一 轮课 改 要求 教 师把课 堂 还 给学 生 , 过这 种方 式 , 将 学 生 的学 习兴 趣 充分 调动 起 体 票时 , 人数 不 能少 于 四十人 , 让 学 生思 考 , 充 分 调 动 学 生对 数 学 学 习 的积 极 性 和 主 动 来 ,学生 不 仅对 三角 形 有 了充分 的认 识 , 还 改 怎样 设计 买 票方 案 ,使花 费 的钱 数最 少 。 性 。 因此 , 为 了达 到课 改 的要求 和 学生 发 展 了解 到 了三 角 形 的一 些 性 质 及其 在 生 活 中 学 生们 一看 到 动物 园 ,便有 了很 大 的 兴趣 , 的需要 , 必 须要 改 变 以往 的教 师 为主体 的教 的应用 , 真 正 的 以学 生 的发 展 为 主 体 , 将 课 积 极进 行 思考 ,提 出 了很 多种 计算 方 法 : 如 学模式 , 将 学 生 作 为教 学 的 真 正 主体 , 充 分 堂 还给 了学 生 。 果学 生 和 老 师 全 部 买 团 体 票 ,总 票 价 为 : 发 挥学 生 主体 的作 用 。但 是 , 在实 际 的教 学 ( 1 2 0 + 8 ) ×1 5 = 1 9 2 0 ( 元) ; 如果 教 师全 部买 团 过程 中 , 受 到 传 统 教学 观 念 的 影 响 , 教 师 不 二、 以学 生 为 主体 。 帮 助 学 生 进 行 自主 体票 ,一 部分 学 生 买 团 体 票 ,总 票 价 为 : 能够有 效 的进 行师 生 角色 和关 系 的转 化 , 针 学 习 ( 8 + 3 2 ) ×1 5 + ( 1 2 0 — 3 2 ) ×1 0 = 1 5 8 0 ( 元) ; 女 口 果 对这 一 问题 ,结合 自己多年来 的教学 实践 , 教师 买成 人票 ,学 生买 学 生票 ,总 票价 为 : 提 出了将课 堂 还给 学生 的一 些策 略 。 教 学 的最 终 目的 是为 了学生 的发 展 , 教 2 0× 8 + 1 2 0×1 0 = 1 3 6 0 ( 元) 。 让学生 自己分 析 要 想真 正 的把 课堂 还 给学 生 , 我们 首 先 学 是 否有 效 不 是 以 教师 传 授 多 少 知识 为依 这三种 方 案 哪种 最经 济 , 从 而 选 出最 终买 票 要 在 思 想 上 对其 给 予 重 视 。在 以往 的教 学 据 ,而是 要 根 据学 生 掌 握 知 识 的情 况 来 判 方案 。通 过这 种方 法 , 为 学生 创造 了一个 轻 中 ,教师 往往 担 负着 学 生学 习情 况 的责 任 , 断 ,要 以学 生 的 发展 和能 力 的 提 高 作 为依 松 的学 习环 境 ,在课 堂 中学 生们 积极 发 言 , 学 生 的成 绩 好 , 说明 老 师教 的好 , 学 生 的 成 据 。 所以, 我们 要将课 堂 真正 的还 给学 生 , 充 不管 是优 等 生还 是成 绩交 叉 的 同学 , 都有 机 绩不 好 , 就代 表 着 教 师 的能 力 低 , 教 师 处 于 分 发挥 学生 主体 的作 用 。 教师 要增 加教 学 过 会说 出 自己的方 案 , 教 师 和学 生之 间 的交 流 教学 的绝 对 核心 。这 种 教学 模式 , 制 约着 学 程 中的 师 生互 动 ,引导 学 生 对 知 识 进行 自 更为 有效 , 关 系更加 密切 。 生思 维 能力 的发展 和整 体素 质 的提 高。 新 一 主 、 合作 、 探究学习, 使 学生 养成 良好 的学 习 轮课 程 改革 中指 出要 将 课堂 还 给学 生 , 这 就 习惯 , 提高 自主学 习能力 。 四、 注重 赏识 教 育 。 对 学生进 行 鼓励 要求 在 教 学 过 程 中 , 以 学生 为 主 体 , 充分 调 例如, 在 进行 “ 计 算 圆 的周长 ” 内容 的 教 动学 生 的积极 性 和主 动t 陛。 学过 程 中 , 六 年级 的学 生 已经 有 了一定 的 自 社会 中 的任 何 人 都 渴 望得 到他 人 的赞 主学 习能 力 , 让 学 生们 进 行 思考 , 怎 样 才 能 赏 和表扬 , 得 到 他人 的认 可 。小学 生 同样 如 充 分 调 动 学 生 的兴 趣 , 使 学 生主 动 计算 出 圆的周 长 。学 生根 据 自己 的实 际 生 此 , 教 师 要 注重 对 学 生 的赏 识 教 育 , 对 学 生 的 参与 到教 学 中 活, 提 出了一 些办 法 , 比如 : 用 绳子 将 圆缠 绕 进行 积极 的鼓励 , 让学 生 的学 习更有 动力 。 周, 量 出绳 子 的 长度 就 是 圆 的周 长 ; 将 圆 例如 , 在班级中 , 一 个 男 生 的数 学成 绩 兴 趣 对 一 个 人 的学 习发 挥 着重 要 的作 四周 涂 上 颜 色 , 进行滚动, 通过 滚 动 痕 迹 就 不 是很 理想 ,他 父母 在 市场 中做 蔬 菜生 意 , 用 。在 教学 的过 程 中 , 要 教 师要 特别 重 视对 算 出 圆 的周 长 等等 ,给 出 一些 圆 的实 际 模 在一 次课 堂 演算 中 , 我发 现 他 的计算 速 度很 学 生兴 趣 的培养 。 学 生 只有在 觉得 教 学十分 型 , 让学 生根 据 自己提 出的方 法进 行 实 际 的 快, 而且 准 确性 也很 强 , 抓住 这 个机 会 , 我对 有趣 的情况 下 , 才 能够 积极 主 动的参 与 到教 测量 , 看 哪位 同学 测 量 的速 度 最 快 , 结 果 最 他 尽心 了表 扬 ,奖励 给 他 了一 朵大 红花 , 并 学 中来 , 和 教 师进 行 有 效 的 互动 , 在 掌握 必 为准 确 。通 过这 种方 法 , 学生 的学 习积极 性 让 他 向学生 们传 授 自己的 计算 方法 , 小 男 孩 备 知识 的 同时 , 培养 自己的综合 素质 。 所以, 得到 了充分 的调 动 ,课 堂氛 周 十分 融洽 , 在 开 始 卜分 害羞 , 后来 慢慢 地 讲 出来 自己的计 要 想使 课 堂生 动有 趣 , 教师 可 以为 学生 创 设 学生 进行 动 手操 作 的过程 中 , 品尝 到了学 习 算方法 , 同学 们 给予 热 烈 的 掌声 , 这 位 同 学 生 动的 教 学导 人 情 境 , 利 用 一切 资源 , 提 高 的 乐趣 。在 学生 测量 结 束后 让 其进行 思 考 : 在 以后的学 习中 十分努 力 , 数学 成 绩也 有 了 课 堂 的趣 味性 。 如果圆特别大的时候 , 我们该怎么计算其周 很大 的提 高。 例如在进行“ 认识j角形” 部 分 内容 的 长 呢 ? 在计 算 圆的周 长时 有没 有一 个 固定 的 总结 : 以上就 是 对 如何将 小 学 数学 教 学 讲解时 , 借 助 于 多 媒体 设 备 , 为 同学 们 展 示 公式 呢?圆和 长方 形 的区别 有哪 些 ? 借 助 于 课 堂还 给 学生 的分 析 。根 据 自己 的实 际 教 些 生活 中的三 角形 , 然 后将 其进 行 抽象 化 这 些 问题 帮助 学 生 对 圆 的周 长 公 式 进行 进 学 , 提 出了一 些有 效 的策 略 。这些 策 略 的提 处理 , 变 成教 学 中的平 面i 角 形 , 让 学 生 们 步 的理解 埃。这样 的教 学方 式 , 使学 生在 出还 不 够 全 面 ,要 想 真 正 的将 课 堂 还 给 学 观察 变化 的 过程 , 这 时学 生 的注 意力 完全 在 实际 动手操 作 的过 程 中进 行思 考 , 通过 自己 生 , 还 需要 广 大教 师的共 同努 力 。 屏 幕 上面 , 接着 为学 生们 播放 一段 内容丰 富 的思考 得 出结论 , 将 数 学知 识 变得 更 为形 象 的动 画 , 让学 生们 找 到 画而 中 的 角 形 。通 具 体 , 真正 的将课 堂 还给 学生 。 【 作者单位: 临汾市尧都区八一小学 山西】

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

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

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一位数学教育名家的一句话:“衡量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唯一标准,是学生的参与程度。

”我对此深有同感。

因此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自由展现的地方,成为学生个性释放、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家园,一直是我们的理想,也是课改积极提倡的。

一、把课堂还给学生,不仅仅需要理念上的认识和准备,还需要具体真实的实践操作1、教师备课:要有“预谋”。

教师在备课中要提前想到,在哪个环节想让学生充分地说,学生可能说出那些答案。

对于学生的这些答案老师怎样与学生互动交流,想最终达成什么样的效果。

老师还要做好如果招架不住的准备,怎么准备,准备什么,都需要老师去捉摸。

2、课堂准备:蹲下来。

在课堂上,教师要做好学习方法的示范,设计有针对性地学法训练:在各个环节上指导学生,并对学生提出相应的方法要求,引导学生把自己的主动(自主)学习作为认识思考的对象,有意识地注意自己的思维过程、思维方法,形成学习方法——掌握运用——强化迁移的链式结构。

3、课堂引导:让学生学会飞翔。

这就需要教师在学习程序、学习方法、学习要求上进行预先指导,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学习规程进行基本的训练和初步的实践,进而再通过自己的新的认知时间来循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4、教师点评:不要简单的肯定和否定。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学会稳住自己,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不要急于作任何正面的肯定,更不能作定性的评价。

学会说:好,还有别的想法吗?引导学生说出隐藏在心里的所有的想法。

5、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氛围,提供提问的机会。

让学生自己问,教师不仅要释疑、解惑,而且要启思设疑,引而不发。

教师需要采取平等、开放、诚实的态度,需要尊重并认真思考学生的提问,不能让问题止于自己。

通过让学生问,真正懂得学习的真谛不在于获得已有的结论,而在于发现尚未解决的问题。

二、各环节的注意点1、问题的设置: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教学知识能力水平,提出问题要恰到好处,让问题处在学生思维水平的最近发展区,问题既不过分难,又不能过分简单,提出问题的方式要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语言要有情趣,内容要有较丰富的直观背景,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浅谈如何把数学课堂教还给学生

浅谈如何把数学课堂教还给学生

浅谈如何把数学课堂教还给学生摘要:传统的课堂以教师、书本为中心,不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压抑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束缚了学生主体的发展,而未来的教育不再是倾听者的教育,要放飞课堂,给学生一个初试羽翼的天空,而不是使课堂成为囚禁心灵的场所。

教师在课堂上不再是滔滔不绝,反而是沉默是金。

关键词:问题;数学课堂;积极参与因此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自由展现的地方,成为学生个性释放、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家园,一直是我们的理想,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是参与者、合作者、引导者;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主动发现问题,并采用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师应该在如何引导学生,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参与讨论、参与解决问题上面下功夫。

让学生在自己解决问题中体验成功,感受知识带来的快乐。

一、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很多学生由于基础差,所以在教学时对自己失去信心,从而上课不参与课堂活动和思考,而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又无心顾及到每个学生,使这样的学生就越来越差。

数学课堂教学是需要一定数学基础和生活经验的,要想让学生参与学习,首先要让学生感觉自己有能力参与学习。

只有这样他们学习才会有信心,才会主动。

在上课之前教师必须考虑本节知识的起点,分析学生的认知起点,在上课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引入新课,让学生感觉到很轻松的进入新知。

在相遇问题中,我没有直接说明相遇问题,而是从学生最简单的行程问题出发,由解决单一的行程问题引入,让每个学生都觉得自己的知识储备足够了,首先就能应用知识,激发兴趣,能乐于参与学习。

在根据实际情况把两个简单问题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很轻松的进入新课,而避免学生对自己的基础没有信心而放弃学习。

二、抓住学生注意力,带领进入学习没有不想学的学生,没有不想学好的学生;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如果教师在课上讲的太多,学生只有被动接受的机会,没有自己思考的过程,学习就象婴儿走路,如果大人扶着,勉强能移步,但不能放手独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把数学课堂还给学生
平罗县宝丰小学:马静
跟着名师工作室学习的确受益匪浅。

看了这些优秀文章觉得自己做的还不够好,在我们每节课当中如何让孩子们发挥自主性呢?新课程改革从“小荷才露尖尖角”,到今日的“映日荷花别样红”,不断地向纵深发展。

在为新课程改革取得许多成效欢欣鼓舞的同时,我也存在一种担忧,那就是:不少老师依然“霸道”地“把持”着课堂,严重忽视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

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课程改革的关键。

在实施课程改革中,如果不能体现这一点,新课改就会成为教师的一相情愿或纸上谈兵,会结出什么样的果,令人难以预料。

一、把选择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在选择中学会自主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处于不可动摇的主宰地位,而学生则是亦步亦趋地奉命执行。

老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老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

强制性的灌输扼杀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阻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

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减少了强制性和划一性,增强了开放性和选择性,为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创新提供最大的空间。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始终是教育过程的主动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

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就要尽可能地在学习上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

选择是自主意识的行动表现,在选择中,特别是在自主选择中,学生的自主意识被唤醒,创造力的培养才有可能
有人曾问哈佛大学的校长,建校350年来最值得骄傲的是什么?哈佛大学的校长回答说,最值得骄傲的不是培养了6位美国总统,不是造就了3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也不是全美国500多家特大型企业一半以上的经理是我们哈佛的学子,最值得骄傲的是哈佛让每一块金子都闪闪发光,让每一个从哈佛走出来的人都创造成功。

哈佛的秘诀在哪里呢?就在于给学生选择的余地。

现在哈佛大学的选修课总共有1000多门,每一个学生最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基本上都可以轻而易举地找到。

哈佛大学有一门选修课叫“中国的现代化”,而在我国1000多所大学里还没有这门选修课,可哈佛就有人关注中国的现代化,提供了这么一门选修课让学生选择。

实践证明,给学生以学习上的自主选择,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彰显和发展。

二、把思考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思考中走向创新
有一次,美国一个教育代表团在上海考察。

为了显示中国的教育教学水平,上海的教育部门精心挑选了一所重点中学,特别安排了一位资深的中学特级教师上课。

上课时,师生对话交流。

教师的表演发挥得淋漓尽致,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纷纷举手踊跃发言,师生配合得天衣无缝。

这一堂课,掌声、笑声、欢呼声不时响起。

听课的中国教育专家、教师、领导无不拍案叫绝:“这堂课真是精彩极了!”下课前约30秒钟,教师问学生:“这堂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吗?”“没有了。

”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地回答。

接着,掌声雷动。

轮到评课了,中方的教育人员议论纷纷,盛赞不绝,唯独美方代表一言不发。

要告别了,中方教育人员将美方代表团送上飞机时又问:“那堂课怎么样?你们总得说说啊!”不料美方代表一语惊醒梦中人:“我觉得那堂课糟糕透了。

一开始学生纷纷提问,表现出极强的探索精神,可是课上完后,学生却一个问题都没有了,这不是把学生的探究精神给抹杀了吗?一个学生连探究的欲望都没有了,哪还会有什么发展前途呢?这不是把学生给教‘傻’了吗?”
这是前几日我在一本杂志上看到的故事。

过去一堂好课的标准就是最后把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

可是我在想,假设我们的学生在他们走出课堂、走出校门的时候,一个个脑子里都没问题了,都“轻轻松松”地走向社会,那我们的民族还有希望吗?
我一直认为,教育是为了让孩子们变得更聪明。

前不久,听一节小学五年级的数学课,老师课前为了活跃一下气氛,便出了这样一道欧洲笑话题:“问一条船上有75头牛,32只羊,那么船长是几岁?”结果许多孩子喊出:“船长有107岁!”那一瞬,我感觉脑袋轰的一响。

我不得不深入地思考:这究竟是学生的过错还是现今教育方式的过错?孩子们为什么读到了五年级,却连最基本的思维常识、思考能力都不具备?为此,我要喊出——把思考的权利还给学生!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那么,如何
把思考的权利还给学生?我认为,首先要提倡启发,反对注入,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思考,肯思考,会思考。

说到启发,凡当老师的,几乎没有谁不认可。

可是,我们恰恰忽视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启发是一种伟大的教育思想,而不是或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式。

启发必须贯穿于我们的整个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课堂上表演式的一问一答已经远远地偏离了“启发”的深刻本质。

“启发”绝对不等于“启发式”!理解达不到这个高度的老师,最优秀者充其量是个演技较高的演员,糟糕者则可能是一个愚蠢而又专制的暴君。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得好:“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发、鼓励。


三、把说话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说话中释放潜能
说话是一个人的基本权利。

课堂教学应该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进行。

老师应该调动学生进行积极思维,保护学生的表达欲望,让学生养成主动思维的习惯,成为自己思想感情的主人。

要允许学生说话,让学生有什么说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无拘无束的自由畅谈中培养敢想敢说、勇于提问、勇于争辩的创新品质,最大限度地释放各自的潜能。

允许学生插话。

课堂插话的学生通常是认真听课、积极思考的学生,他们插话常常是不由自主、脱口而出。

这种不由自主、脱口而出的话,恰恰可能就是学生思维灵感火花的迸发,而这种迸发是不守“规矩”的,这火花像流星一样可能会转瞬即逝,同时它又可能是模糊的。

当它出现时,必须立即去巩固它、补充它。

创造常常需要灵感,灵感往往是创造性飞跃的前奏。

因此,老师要允许学生“不由自主”地说话,并给予足够的关注,适时地抓住学生思维灵感的火花,积极诱发、保护学生的学习创造性。

允许学生争论。

课堂教学中的争论可能在同学之间,也可能在师生之间。

争论不仅可以深化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独立思考、求异创新的主动性,对巩固学习所起的作用不可小觑。

在教学《摩尔雕塑欣赏》时,我就给学生相对充分的时间进行讨论、争论:“摩尔雕塑美吗?”学生议论纷纷,对学生的观点,我给予足够的尊重和保护,并适时点拨引导,让学生的审美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求异创新能力和个性发展潜力在不断的语言交锋中得到培养与发展。

允许学生失言。

当学生的表达充分自由后,失言也就不可避免。

在插话与争
论中出现的失言,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是因为表达和思维发展的不均衡而词不达意,可能是因为一时思路不畅而结结巴巴,可能是因为暂时性的思考目标转移而答非所问等。

对于这些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失言,老师应该采取宽容的态度。

面对学生的此类失言、失态,老师亲切的目光、倾听的神情、鼓励的言语、精当的点拨,都会使学生得到放松,消除胆怯和懊恼,最终豁然开朗而信心倍增,甚至会受益一生。

四、把体验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体验中尝试成功
前几天在电视上看到这样一幕:一对美国夫妇抱着一个婴儿,把他赤身裸体地扔进水中。

看那个孩子从水底挣扎着将头露出水面的过程,真叫人惊心动魄。

说来也怪,孩子还真没被呛被淹,几次反复翻动之后,他浮出水面了。

再来第二次第三次,浮出水面的时间越来越快,本事也好像越来越大了。

而在游泳池深水那端跳水、嬉戏的两个五六岁的孩子,正是这对夫妻的老大和老二,据说他们就是像老三那样学会游泳的。

学习游泳,说教是没有用的,唯有去体验,在体验中总结经验,品尝成功。

教学也一样,不管是技能的掌握,还是知识的获得,都需要学生用自己的感官去体验,并经过大脑加工整理和储存,缺少这个内化的过程,任何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其实,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老师本身也很少注意到类似于这样的细节。

只是一味地讲啊讲,生怕学生听不明白,而学生也只能是被动地学啊学。

殊不知,这或许正是学生学习兴趣不能被唤起的真正原因。

体验是活的教育,任何一种体验,都会在幼小的心田中萌发对理想的憧憬。

本来,青少年充满活力,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表现欲,然而,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的权利。

“没有自我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学生要实现自我教育就需要有丰富的实践活动以及大量自由支配的时间。

教师的责任就在于为学生受教育提供一个自由的环境。

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在“游泳池”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去经历、去探索、去体验,在体验中获得成功,这正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极力提倡的。

放手,让学生如鱼得水。

相信学生,他们的潜能是巨大的,就像深埋于海底
的宝藏,需要一个具有慧眼的教师去发现、去发掘。

学生们由于受先天遗传、教育和环境的影响,可能会出现较大的个体差异,但是我们相信每个学生都是有潜力的,包括暂时落后的学生。

只要正确评估学生的能力,充分信任学生,放开手脚,任学生大胆想象、猜测、操作、争论,那么在一番摸索探讨之后,相信他们最终都会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