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形文化遗产 和 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概览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概论一、定义1、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遗产:是指前人留下的,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
文化遗产: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有形文化遗产和无形文化遗产。
其中无形文化遗产就是我们所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前人留下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
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有价值的、无形的、现已濒临失传的技艺及习俗。
2、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是什么?它有以下几个特点:一、必须是"老祖宗留下来的"。
非物质文化文化必须是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它应该同时具备三个特点,即传承性、口头性和可塑性,后两个特点是由传承性衍生出来的。
1.传承性所谓传承性,就是指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被人类以集体、群体或个体方式一代接一代享用、继承或发展的性质。
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多没有具体的创造者,即使有,也是后人对前辈已有技艺或习俗的加工和创新。
我国古代四大发明,可以说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它们均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生活实践和探索中才形成的。
指南针的发明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对物体磁性认识的结果,由于生产劳动,人们接触了磁铁矿,开始了对磁性质的了解,人们首先发现了磁石引铁的性质。
后来又发现了磁石的指向性,经过多方的实验和研究,终于发明了可以实用的指南针;火药则是秦汉时期炼丹家用硫黄、硝石等物炼丹,从偶然发生爆炸的现象中得到启示,再经过多次实践,找到了火药的配方的;而造纸术的发明者虽冠以蔡伦,但他决非首创者,他是在总结前人制造丝织晶的经验的基础上,发明了用树皮、破渔网、破布、麻头等作原料,制造成了适合书写的植物纤维纸,即使与今天的手工造纸,也有一定的区别;同样,毕升也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创造了活字印刷。
是不是我们的祖宗留下来的,这是我们判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第一个标准。
2.口头性所谓传承,指的是传授继承,即师传徒承,而师传形式有口头传承和书面传承。
文化遗产定义及分类
文化遗产是指人类社会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社会价值的物质和非物质遗产,它们代表了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或全人类的独特性和传统。
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对于维护人类多样性和文化认同至关重要。
一、文化遗产的定义文化遗产包括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两个方面。
物质遗产主要指具体的建筑、遗址、文物、艺术品等有形的文化遗产,而非物质遗产则指传统知识、口述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等无形的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是一项持续的工作,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共同参与,通过科学的方法和适当的措施来保护和传承。
二、文化遗产的分类1. 建筑遗产:建筑遗产是指包括古代建筑、宫殿、寺庙、城堡、古镇、古村落等在内的各种建筑物。
这些建筑代表了特定历史时期和地区的建筑风格和技术水平,具有独特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2. 遗址遗产:遗址遗产包括考古遗址、文化遗址等。
这些地方保存着人类过去的生活痕迹,通过考古工作可以揭示人类社会的历史、文化和演变过程。
3. 文物遗产:文物遗产是指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各种实物,如器物、书画、石刻、铭文等。
这些文物记录了人类社会的文化传承和发展,是了解历史和研究文化的重要资料。
4. 自然遗产:自然遗产是自然界中具有特殊意义和价值的地理景观、生态系统和自然现象。
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中包括了一些著名的自然遗产,如大峡谷、大堡礁、长城等。
5. 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民族、地区或群体共同创造和传承的语言、习俗、技艺、音乐、舞蹈、戏剧、口述传统等。
这些传统的表达形式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6. 数字遗产:数字遗产是指以数字形式保存和表达的文化遗产,如数字档案、数字图书馆、数字艺术品等。
数字技术的发展为文化遗产的保存、研究和传播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手段。
以上是文化遗产的一些主要分类,但实际上文化遗产的分类是相当复杂而多样的。
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不同的文化遗产特点和保护需求,因此在保护和传承工作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看_非遗_申报与保护中存在的误区
概念是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
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非常明显,这
一概念试图从理论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抽象的概括,突出的
是传承、与生活的相关性和传统性等,却没有规定其积极的、有益从非物质文化凌产概念看“非透”中报与保护中存在的误区·23·
一种或一类文化长期存在于某一地区并为人们的生活或生存所实
施才会出现。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同,实际上就是对非物质
文化遗产长期存在于某一具体区域的一种生活上、意识上、心理上
的归顺。它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某一区域的长期存在或民众对
它的保护是至关重要的。
第四,实际上最为重要的,也是我们国内目前相关的非物质文
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然而,这一指导了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评审、传承和保
护的权威性概念,依然是中性的,没有在联合国概念的基础上有所
发展,甚至有关要求“符合现有国际公约的、有利于建立彼此尊重
之和谐社会的、最能使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一类的标
准也没有体现。
我们并不想说,上述界定就一定是存在缺陷的,甚至从科学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国家级名录开始到地方各级的申报与保护存在
着模糊性和误区。具体表现在:
1.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被无限放大,使人们认识上产生模
糊性。
理论上说,物质文化形态之外的文化内容都可以归类到非物
质文化类别中,问题是我们所强调或突出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而
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层面是有用的、有价值的东西,原
有的甚至是数倍的增加。其原因还是缺乏相应的标准,申报成了
湖南省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论文
湖南省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论文一、文化遗产概论:文化遗产,概念上分为有形文化遗产、无形文化遗产。
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1、有形文化遗产:湖南古来被视为“南蛮之地”,被认为是不开化的地区。
但是大量的出土文物证明,湖南历史上就已经取得了相当高的文化成就,在这些文物中,仅世界之最级的珍品就有:世界上最早的水稻样本——永州市道县寿雁镇玉蟾岩出土的水稻样本,距今已有大约1.5万年;世界上最早的陶片——永州市道县玉蟾岩发现的古人类使用过的陶片,距今已有大约1.4万年;世界上最早最大的青铜乐器——长沙市宁乡县月山铺商墓中出土的象纹大铜铙,高 103.5厘米,重221.5千克;世界上最早的铸铁容器——长沙市杨家山战国楚墓中出土的铸铁鼎,距今大约二千四百余年,等等。
2、无形文化遗产:民间灯会与益阳“舞虾”:元宵灯会,俗称“闹元宵”、“闹社火”、“玩龙灯”、“耍花鼓灯”、“故事会”、“抬故事”、“闹龙灯”等等。
盛唐之时,闹龙灯之俗已在湖南盛行了。
清嘉庆二十二年《湘潭县志》载:“上元,祀太一神,食浮圆子。
向夕,六街三市,竞赛花灯,及花爆烟火诸杂剧。
故褚遂良《潭州偶题》云:‘踏遍九衢灯火夜,归来月挂海棠前。
’唐时风俗已如此。
”褚遂良(596-659年)是唐代的著名书法家,曾为黄门侍郎、尚书右仆射,他59岁时曾被贬为潭州都督。
他在长沙看到的“九衢灯火”即是春天的灯会。
灯节源于原始人类的火把节。
从火把到龙灯,春天的祭祀渐渐世俗化,进入了人们的休闲生活;祭日成为了节日,仪式成为了娱乐;度过了漫长寒冷的冬天,迎来了阳光明媚的春天,人类有理由在这样的节日里尽情地欢乐。
人们常说:过年过年,只有过完了正月十五才算是过完了年。
因此,在吃饱了、吃好了、吃腻了的除夕、新年大餐之后,人们合家走出家门,走向社会。
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别
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别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的辩证关系/联系和区别(一)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共性1、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两个组成部分,与物质文化遗产相比,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注重以人为载体的知识技能的传承。
与故宫、长城等物质文化遗产不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主线的活遗产,更注重的是技能、技术、知识的传承,蕴含着民族民间文化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
2、物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互依存、相互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促生物质文化,而物质文化中蕴含了非物质文化遗产。
从理论上将文化遗产分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可以的,但在具体认识中,两者又是交织在一起的,在保护工作中应该二者兼顾,不可顾此失彼。
3、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共同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文明,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体现。
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维护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对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而言,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它们构成一种文化的整体形态。
(二)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差异1、形态上的差异是二者最显著的差异,物质文化遗产是有形的,看得见、摸得着,能被触觉和视觉感知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触摸不到的,不能被触觉所感知的。
2、保护方式上,二者也存在巨大差别。
由于传统物质文化遗产是实体的存在,其可以通过博物馆收集、保护或保护区建设,或确定文物保护单位,划定保护区,增列历史文化名城等方法,可以使文物或遗产项目获得较为有效的保护。
作为人类创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对其进行保护时,要充分考虑其作为人类文化创造的组成部分是人类生活方式的一部分,是活态的、不断发展的文化生态系统的构成部分。
就不能像传统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那样,将遗产项目送入博物馆,或划定文化保护区。
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要求的是原样保护,是“死”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还要使文化遗产项目继续发展,是一种“活”的保护。
河北省文化遗产汇总
河北省⽂化遗产汇总河北省⽂化遗产汇总⽂化遗产是历史留给⼈类的宝贵财富。
从存在形态上分为物质⽂化遗产(有形⽂化遗产)和⾮物质⽂化遗产(⽆形⽂化遗产)。
物质⽂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物;⾮物质⽂化遗产是指各种以⾮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活密切相关且世代相承的传统⽂化。
物质⽂化遗产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窟寺、⽯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物,历史上各时代的重要实物、艺术品、⽂献、⼿稿、图书资料等可移动⽂物;以及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结合⽅⾯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历史⽂化名城。
⾮物质⽂化遗产⼜称⽆形⽂化遗产,主要指⼈类以⼝头或动作⽅式相传,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泛、突出代表性的民间⽂化遗产,它曾被誉为历史⽂化的“活化⽯”,“民族记忆的背影”。
它包括民间传说、习俗、语⾔、⾳乐、舞蹈、礼仪、庆典、烹调以及传统医药等。
河北的四⼤⽂化遗产⾦⼭岭长城是长城最具有代表性的地段之⼀,位于河北省滦平县与北京市密云县交界处。
始建于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为⼤将徐达主持修建。
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抗倭名将蓟镇总兵官戚继光、蓟辽总督谭纶在徐达所建长城的基础上续建、改建。
成为全国重点⽂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区、⼀级旅游景点,并列⼊《世界⽂化遗产名录》。
承德避暑⼭庄中国古代帝王宫苑,清代皇帝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
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北部。
始建于⼀七零三年,历经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耗时⼋⼗九年建成。
与全国重点⽂物保护单位颐和园、拙政园、留园并称为中国四⼤名园。
⼀九九四年⼗⼆⽉,避暑⼭庄及周围寺庙(热河⾏宫)被列⼊世界⽂化遗产名录。
⼆零零七年五⽉⼋⽇,承德避暑⼭庄及周围寺庙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清东陵属全国重点⽂物保护单位,是中国最后⼀个王朝⾸要的帝王后妃陵墓群,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体系最完整的古帝陵建筑,共建有皇陵五座—顺治帝的孝陵、康熙帝的景陵、乾隆帝的裕陵、咸丰帝的定陵、同治帝的惠陵,以及东(慈安)、西(慈禧)太后等后陵四座、妃园五座、公主陵⼀座,计埋葬14个皇后和136个妃嫔。
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挑战
• 面临城市化、工业化等外部环境的冲击 • 传承人才短缺,技艺流失 • 保护和开发之间的矛盾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途径与方法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途径
• 立法保护: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保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合法权益 • 传承保护:通过传承人、传承基地等方式,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 • 社会保护:利用社会力量,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教育和保护工作
• 口头传统:如民间故事、史诗、传统歌谣等 • 表演艺术:如戏剧、舞蹈、音乐、曲艺等 • 社会实践:如礼仪、节庆、传统体育等 • 知识技能:如医药、农业、手工艺等 • 手工艺:如陶瓷、纺织、建筑等 • 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书法、绘画、雕塑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与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
• 历史价值:反映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轨迹 • 文化价值:体现了不同文化的独特魅力 • 科学价值:揭示了人类生活方式的智慧和技巧 • 艺术价值:展现了人类创造力和审美观念
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的案例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项目:如现代京剧《曹操与杨修》、川剧《白蛇传》等 •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项目:如法国的“疯狂马”马戏表演、印度的瑜伽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趋势与前景
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趋势
• 全球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和交流将进一步加强 • 现代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将不断吸收现代元素,实现创新发展 • 产业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将逐步与文化产业相结合,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 统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案例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如京剧、昆曲、剪纸等 •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如日本的能乐、土耳其的橄榄油制作技艺等
03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与发展
高中历史名词释义:世界遗产、遗址、遗迹、遗存、遗物
高中历史名词释义:世界遗产、遗址、遗迹、遗存、遗物【名词释义】一、定义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
二、类型1.文化遗产2.自然遗产3.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一)文化遗产1.定义:文化遗产是历史留给人类的财富。
2.分类:从存在形态上分为物质文化遗产(有形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无形文化遗产)。
(1)物质文化遗产①定义: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简称《世界遗产公约》),包括历史文物、历史建筑、人类文化遗址。
②分类:A.不可移动文物:是指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
B.可移动文物:是指历史上各时代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代表性实物等,分为珍贵文物和一般文物。
C.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
(2)非物质文化遗产①定义: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Convention for the Safeguarding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的定义,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②分类:A.在民间长期口耳相传的诗歌、神话、史诗、故事、传说、谣谚;B.传统的音乐、舞蹈、戏剧、曲艺、杂技、木偶、皮影等民间表演艺术;C.广大民众世代传承的人生礼仪、岁时活动、节日庆典、民间体育和竞技;D.有关生产、生活的其他习俗;E.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F.传统的手工艺技能;G.与上述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场所(即文化空间)等。
(二)自然遗产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定义,以下各项为 “自然遗产”:从审美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由物质和生物结构或这类结构群组成的自然面貌;从科学或保护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地质和自然地理结构以及明确划为受威胁的动物和植物生境区;从科学、保护或自然美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或明确划分的自然区域。
什么是文化遗产?
什么是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上留下的一部分,具有历史、文化、科学、艺术、文学等多种价值。
它包括物质和非物质两种形式。
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是建筑、古迹、遗址等有形的物品,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则包括传统技艺、习俗、语言、音乐等无形的文化元素。
以下是文化遗产的详细介绍。
一、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文化、艺术、科学等多种价值的物品。
它们是过去人们智慧、劳动和艺术创造的产物,同时也代表着当时特定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
物质文化遗产存在于现实中,我们可以亲身接触、观察、研究和欣赏。
由于受时间和自然环境的侵蚀,部分物质文化遗产处于威胁之中,需要得到保护和传承。
1.建筑物建筑物是文化遗产中最直观、最具代表性的形式。
它们通常是用来作为宗教、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场所,如寺庙、教堂、城堡、古宅等。
建筑物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结构,反映出当地文化、技术和生活方式的特点和变迁,是了解历史文化的重要途径。
比如,中国的故宫、英国的温莎城堡和巴西的克利斯托瓦·柯伊马之家等,都是建筑物作为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
2.文物文物包括器物、绘画、雕塑、陶瓷、书法、版画、风筝、字帖等。
这些文物大多是人们在艺术、礼仪、科学等方面进行创作的产物,代表着当时的文化水平和特点。
文物的保护和传承是重要的文化任务之一。
比如,我国的国宝——秦始皇兵马俑、埃及的法老金面具、意大利的达芬奇画等,都是各国文化遗产的珍品。
3.遗址遗址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证明,通常是历史或传说中的重要事件遗留下来的场所。
遗址通常伴随着文化遗产的出土,因为人们需要从中探寻历史,了解社会变革和文化演变。
遗址通常包括建筑、道路、墓葬和城池等,如希腊的雅典卫城、意大利的罗马斗兽场等。
遗址作为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通过对其进行保护和传承,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历史文化发展的进程。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指的是由人类活动创造而出的无形文化财产,主要包括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习俗、节日庆典、手工艺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作者:王玉霞来源:《群文天地》2011年第21期文化遗产是人类创造的文明结晶。
它们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和本质的区别。
一、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质的区别(一)有形与无形的差异。
传统理解的文化遗产都是物质的、有形的,都是可视的、可触摸的。
物质性是文化遗产存在的传统形式。
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内涵都寓于物之中,物是文化遗产的文化内涵存在的外壳,或说是它的外在形式。
没有这个物质外壳我们无从进入它的文化内涵,物质外壳就是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不仅是载体而且是传达文化内涵的途径。
比如说,兵马俑的制作工艺是通过它的物质载体(青铜)而显露出它丰富的文化内涵。
非物质文化则不同,它不是存在于某种物质载体中,没有物质形态,它们存在于人们口头传说和表述中,存在于不同的艺术表演之中,存在于各种民俗、节庆、礼仪之中,存在于传统工艺技能操作实践之中通过人或人与物的运动把它介绍出来的,传统工艺是存在于流程之中体现出来,因此人或物都是感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介质。
这样看来我们很容易辨别出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不同的存在形式和表达方式。
物质文化遗产的存在形式或表达方式是物质载体来表现出来,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或物的介质来表现出来。
那为什么会产生载体与介质的差异呢?从文化的内涵来看,物质载体负荷的是文化内涵的终端,它凝固在物质载体内的。
而介质负荷的文化内涵式一个展示的过程。
通俗的来说结果与过程就是载体与介质的根本的差异所在。
(二)逝去的与活着的差异。
物质文化遗产时历史上一定的社会的产物,是历史的化石,是不能再生的。
我们不可能再回到诞生这件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环境中再诞生它。
不可能再生性是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特征。
但非物质文化遗产恰恰相反,它必须再生才能延续它的存在。
习俗如果不传承就消失了,只有活着,非物质文化遗产才能持续存在,所以被称为活的文化化石。
(三)保护方式的差异。
在保护方式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有着本质的区别。
漫谈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杨志刚)
漫谈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纲一、文化遗产热:从观念转变到制度建设1.观念转变的题中之义2.标志性的重要事件二、有形文化遗产与无形文化遗产1.文化遗产的概念与界定2.无形文化遗产初论三、遗产的新类型与保护新思维1.遗产新类型2.保护新思维知识点汇总T01:文化遗产的概念知识点说明:《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历史上各时代的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等可移动文物;以及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T02:文化景观知识点说明:1992年,《实施世界遗产公约的操作指南》(以下简称《操作指南》)提出将文化景观(cultural landscape)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确定了文化景观的特征和标准。
文化景观被认为是“自然与人类的共同结晶”,包含了“各种人类与自然环境互动的情况”,“反映的是能持续使用土地的特殊手段,其所处的自然环境的特性及局限性,以及它与自然之间特殊的精神联系”。
T03:工业遗产知识点说明:工业遗产包括具有历史、技术、社会、建筑或科学价值的工业文化遗存。
这些遗存包括建筑物和机械、车间、作坊、工厂、矿场、提炼加工厂、仓库、能源生产转化利用地、运输和所有它的基础设施以及与工业有关的社会活动场所如住房、宗教场所等。
……研究的场所主要集中在十八世纪后半期工业革命开始至今的时间范围,同时也探索其早期前工业及原始工业的根源。
游走于有形与无形之间的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分类、特征和关系
经 济价 值 的黄金 、 器 , 有权 威 性 象 征 的铜 鼎 、 玉 具 玉
玺和具 有审 美价值 的名 人字 画 。古 代 的金石 学就 是 在收藏 文物 的基 础 上 建 立 的 。从 西 汉 开 始 , 已经 有
器物、 传世文 物 和工艺 美术 品等为 代表 , 后者 主要指 具 有特 殊价值 的建 筑或 建筑 群 , 历史建 筑 、 史街 如 历
1 历 史 性 .
得着 的物质 性 的遗 产 , 因此 也 被 称 为 “ 质 遗 产 ” 物 。 有形 遗产 与无 形 遗 产 (na gbeh r a e 相对 , itn il ei g ) t 但 是 一般情 况下 , 们都 指 文 化 遗产 , 它 而非 自然 遗 产 。
因此 , 形遗 产通 常都 以 “ 形 文化 遗 产 ” 有 有 的形 式 出
“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 关 注 这 一 历 史 转 变 , 新 审视 当代 的 遗 产 运 动 。 非 的 重
关键 词 : 物质 文化遗产 ; 非物质 文化遗产 ; 化空 间 ; 文 传承 人 中图分类 号 : 1 文献标 志码 : 文 章编 号 :6 43 7 (0 2 0 -0 60 G1 2 A 1 7 — 5 1 2 1 )20 3- 8 化遗 产还是 自然 遗 产 , 都具 有 物 质 部分 和 非 物 质部
摘 要 : 现代 化进程 迅速 的 中国社会 , 在 遗产 无论 从 文化 、 治亦 或 经 济方 面讨 论 都 具有 重 要 政 性 。在对 文化遗 产 的众 多研 究 中, 关注 点 多集 中在 应用 层面 , 特别是 对遗 产 的保 护和 开发这 一悖 论
的探 讨 , 而对遗 产 的来源和 特征 等基本 属性 的研 究相 对较 少 。文 章从 文 化 遗产 和 非物 质 文化 遗 产 的定义 、 分类 、 特征 等基本 属性来 看 两者 的相 通性 和差 异 性 , 过 回顾 从提 出“ 通 物质 文 化遗 产” 对 到
中国的世界文化、自然遗产、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无形遗产)、记忆遗产一览表
1987."12
19
8
7."12
19
8
7."12
19
8
7."12
19
8
7."12
19
9
0."12
19
9
2."12
19
9
2."12
19
9
2."12
19
9
4."
1222、"2
3、"24陕西秦始皇陵及兵马俑
0
0."11遗产种类
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备注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20
11
18
16
32缺15
04缺缺
31缺29缺缺缺缺缺缺缺2
0
00."11
明清皇家陵寝:
明显陵(湖北钟祥市)、
清东陵(河北遵化市)、
清西陵(河北易县)、盛京三陵20
0
0."11
37、"38
07
19
02
25
05
09
33甘肃敦煌莫高窟
北京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
山东泰山
安徽黄山
湖南武陵源国家级名胜区
四川九寨沟国家级名胜区
四川黄龙国家级名胜区
西藏布达拉宫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自然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欣赏讲解
2、昆曲欣赏
司马相如 公元前179~前118,西汉辞赋家、文学家。 字长卿。今四川成都人。 《汉书· 艺文志》著录“司马相如赋二十九 篇”,现存《子虚赋》、《上林赋》等.
太极拳(河北永年杨 氏太极拳、河南焦作 陈氏太极拳)
少林功夫(河南登封)
东北二人转
陕西秦腔
武强木版年画
皮影戏
木偶戏
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
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
川江号子
捏糖人手工技艺入选名录
能否查找
你自己比较熟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否 被收录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中?
四、中国的人类口头与 无形文化遗产代表作赏析
离骚碑
◆ 体量绝,高14.8米,底宽 17米,高于号称“天下第 一碑”的泰山唐玄宗手书 《纪泰山铭》碑1.5米,宽 于其3米; ◆文辞绝,上刻《离骚》全 文,2490字,是我国古典 史上最辉煌的长篇巨作; ◆书法绝,临摹毛泽东魏体 手书的《离骚》全文。
建于1992年7月
江陵端午祭
端午节传入韩国 已有上千年历史, 其“端午文化”, 特别是江陵端午 祭,已经加入了 当地山川气息和 人文追求。
表演艺术 现在仅存 6000多种 (布依族) 社会习俗 服饰织染
确认民族身份
☆“一个民族的身份证” ☆每一种文化代表自成一体的独特的不可替代
的价值观念,因为每一个民族的传统和表达 形式是证明其世界上的存在的最有效手段。 ☆多样性中的统一性和统一性中的多样性 构成了人类精神的财富
例子1:中韩的端午节之争
一、什么是无形文化遗产
有形遗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物质文化遗产
1972年巴黎《世界文化及自然
遗产保护公约》,陆续确立了 700余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文化遗产分类
文化遗产分类文化遗产就是指那些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物、文物、遗址。
它分为有形文化遗产和无形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概念上分为有形文化遗产、无形文化遗产。
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从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文化遗产日。
有形遗产有形文化遗产即传统意义上的“文化遗产”,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简称《世界遗产公约》),包括历史文物、历史建筑、人类文化遗址。
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历史上各时代的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等可移动文物;以及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
无形遗产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convention for the safeguarding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的定义,无形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非物质文化遗产”所指被各群体、团体或有时为个人视作其文化遗产的各种课堂教学、演出、表现形式、科学知识和技能及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口头传说和定义,包含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科学知识及课堂教学;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各族人民世代相续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例如民间文学、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科学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有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即为定期举办传统文化活动或分散展现出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场所,例如歌圩、庙会、传统节日庆典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时也称作“非遗”,是其简称,有些国家和地区将我们所称的“非遗”又称为“无形文化财产”(意指“无形的文化遗产”),是与其他“物质文化遗产”相对的定义。
作为历史文化定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由“非物质”“历史文化”“遗产”三个词组相结合的定义。
其“非物质”意指精神、知识、技术、艺术以及能被人所感知到的实践、形式等;而其中的“历史文化”体现的是“人类创造的”意义;“遗产”则指历史遗留下来的可被人们传承下去的财产,所以“无形的文化财产”之“非遗”大约指通过历史的沉淀,人们在所处不同历史环境下,根据自身体验、主体意识以及社会需要,以此开发、创造、表现,且经过承袭下来后留给今人的文化精神、意识、技艺和能被感知的实践与形式形态等“无形性”的文化财产。
所以,这个文化概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兼具社会历史价值、无形性与遗留性等特征。
其实,迄今为止国内外学界对“非遗”的概念有着各式各样的解释,并由于所表述的主体不同而给出的释义也各有差别,即对“非遗”的认知尚未形成一定的共识。
但是,在诸多的释义中仍有些被人们视为权威。
如在我国,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以及相关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指出:“本法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上述文件对“非遗”的释义整体上大同小异,都是围绕着“谁或谁们(即文化主体)”、“视为或作为文化遗产组成部分(即确认文化)”、“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及其相关实物和场地(即文化遗产)”这三者间逻辑关系达成认识和展开的表述。
这些释义之所以被人们视为最具权威性的说法,主要原因在于上述文件是国家政府行为,以此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或是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识别的基本依据,即作为认定“非遗”的依据而具权威性。
传统文化遗存(传统文化遗存有哪些)
传统文化遗存(传统文化遗存有哪些)今天给各位分享传统文化遗存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传统文化遗存有哪些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文库,现在开始吧!本文目录:1、文化遗存是什么2、什么是文化遗存3、中国文化遗产有哪些?文化遗存是什么文化遗存就是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概念上分为有形文化遗产、无形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从二零零六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文化遗产日。
什么是文化遗存文化遗存指人类在社会活动中所遗留下来的遗迹和遗物,既包括人们加工过的实物,还包括未经加工但使用过的实物。
遗迹即不可搬动者,如宫殿、房基、矿井、城堡、坟墓、路土等;遗物为可搬动者,如各种生产生活用具或装饰品等。
文化遗存,概念上分为有形文化遗产、无形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从二零零六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文化遗产日。
中国文化遗产有哪些?1、山东泰山,1987.12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古名岱山,又称岱宗。
自然景观雄伟绝奇,有数千年精神文化的渗透渲染和人文景观的烘托,被誉为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缩影。
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泰山由此成为全球首个世界自然文化双重遗产。
2、长城,1987.12文化遗产。
中国的长城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工程,它始建于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秦朝统一中国之后联成万里长城。
汉、明两代又曾大规模修筑。
其工程之浩繁,气势之雄伟,堪称世界奇迹。
岁月流逝,物是人非,如今当您登上昔日长城的遗址,不仅能目睹逶迤于群山峻岭之中的长城雄姿,还能领略到中华民族创造历史的大智大勇。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无形的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无形的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无形的文化遗产,是最古老也是最鲜活的历史文化传统,是国家和民族文化的重要资源和武库,理应得到最好的继承与保护。
然而在山西省忻州市被评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北路梆子”,却面临着生存与传承的困境,从四大梆子声腔之母到近些年成为四大梆子中剧团最少、从业人数最少的式微剧种,从清中期流派纷呈、有四大梆子声腔之母的雅号,直至近年来逐渐成为山西四大梆子中的濒危剧种,北路梆子这一文化形式正在淡出人们的视野,为了拯救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得出以下方案:
1.对各年龄段的人群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人们对这一戏曲形式的认知度。
2.通过和当地的剧团联系,拍摄微电影来记录北路梆子的兴衰,并且通过优酷平台推
送。
3.在广场上进行展板宣传。
报社采访报道。
并且进行微信平台宣传等形式强调这一文
化形式的重要性,扩大影响力,提高大众对于北路梆子的认识以及关注度。
文化遗产名词解释
文化遗产名词解释文化遗产是指人类创造的、具有独特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的自然和人造物质、无形的传统、知识和实践,以及与之相关的历史建筑、考古遗址、文物和古籍等遗存。
在国际上,文化遗产被视为人类共同的财富,必须得到保护、传承和利用。
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个方面。
物质文化遗产指通过考古调查和研究发现的、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的物品和建筑。
它包括古代建筑、文物、古代房屋、古代雕塑、古代玉器、古代绘画、古代银器、古代钟表、古代陶瓷、古代服饰、古代器皿、古代书籍等。
这些物品和建筑记录了人类历史和文化的发展,代表了人类创造力和智慧的结晶。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类创造的、具有传统性、口头传承、多样性和表达性的无形文化,包括口头传统和表演艺术、社会实践、庆典、智慧和实践技艺等。
它们是特定群体的文化认同和社会凝聚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和人类文明的瑰宝。
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样,包括音乐、舞蹈、戏剧、民间传说、传统手工艺、口述历史、民间技艺、民俗节日等。
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是人类共同责任和利益。
为了保护文化遗产,国际社会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公约和协议来维护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和可持续发展。
例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公约》旨在保护世界上具有普遍价值的自然和文化遗产,确保这些遗产能够永久保存下去并得到合理的保护、管理和利用。
同时,各国还制定了相关的法律和政策,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文化遗产不仅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见证,也是各国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相互理解的桥梁。
通过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可以加强人们对本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提高文化自信,促进文化创新和发展。
此外,文化遗产的保护还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和旅游业的繁荣,为社会和谐稳定,增进人们的福祉做出积极贡献。
总之,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是人类共同的财富。
我们应该珍惜、保护和传承好文化遗产,推动多元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让文化遗产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blog_622d8b1f0100jyfc.html
我们有必要简要回顾一下国际概念的提出和发展变化。
上世纪末,日本首先提出了“无形遗产”的概念,之后得到一些国家的附和,2003年,教科文组织出台了《保护人类口述及无形遗产代表作公约》(“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for the Safeguarding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作为相对于有形遗产的补充。
教科文组织也曾经使用“非物质文化遗产”(Non-Physical Cultural
Heritage)这一词汇,直至1992年才正式将所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改为“无形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1993年6月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草拟了保护无形文化遗产的基本方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7年11月第29次全体会议上通过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人类口头遗产优秀作品”的决议。
1998年4月27至5月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委会第154次会议纪要指出,由于“oral(口头遗产)”和“intan gible(无形遗产)”是不可分的,因此在以后的用词中,在“oral”的后面加上“intangible”的限定。
但这还是从字义上的不同理解,在遗产的实质是什么这个问题上,这个《无形遗产公约》一直受到很多国家和专家的质疑。
如
意大利博物馆协会主席乔凡尼.皮纳(Giovanni Pinna)根据此定义将无形文化遗产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是基于物质形式表现的。
例如某一社区的传统文化方式、传统生活方式,宗教仪式,传统社会模式,人们的文化活动场所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人类口头和无形遗产代表作”昆曲艺术、西西里岛提线木偶戏、摩洛哥加马俄夫纳文化广场和立陶宛的木制十字架工艺就属于这一类。
这些遗产保持着属于他们社区(会)的文化或社会传统价值,并充满着生命活力。
第二类是不需要以物质形式表现,例如:语言、记忆、口头传统(表演)、歌曲、和非曲谱传统音乐等。
其中的一些已经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代表作”称号,例如.厄瓜多尔和秘鲁的扎帕拉语言和格鲁吉亚的复调歌唱法遗产。
第三类无形遗产包括在构成有形遗产的文物之中,即文物所表达的象征和内涵意义。
任何文物都有两维性质:它的物理外观,比如它的尺寸和形状,以及与之相关的内涵意义,它所衍生的与过去和现在的联系,它所表达的人类文明发展史等。
有形文物没有其无形文化内涵,就不可能称之为“文物”。
蕉窗2010-06-30 09:04:15[回复][删除][举报]
按照这个分析,三类无形文化遗产中,有两类和物质有关。
也就是说,他认为“无形遗产”包括“有形(物质)”和“无形(非物质)”。
可以看作一件文物或一处
遗址的两个方面。
反过来则不成立,“物质”和“非物质”却不能被解释为一件文物或一处遗址的两个方面,“非物质”不能包括“有形遗产”,这就是区别。
比如,文化遗产中的古建筑,必然是有形(建筑物)与无形(工艺技术)的紧密结合,共同构成“文物古迹”,单独把古建筑技术定义为“非物质遗产”,因为古建筑工艺技术是要通过特定的物质来表现的,如果离开特定的物质基础,这个“非物质遗产”所保护和研究的对象就成了无本之木,成了空洞之物!
奇怪的是,中国某些部门和专家在这个问题上,非常轻率地全盘照搬国际组织已经摒弃不用的名词“非物质文化遗产”(Non-Physical Cultural Heritage)。
毫无创意,这还不是关键的问题所在。
而是在认识论上出现了重大的误差,在保护文化遗产上走上了形而上学的路子,把文化遗产视作为两个独立的部分——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有形的和无形的),保护者也分成了两种人,一种是专门研究物质遗产的,一种是专门研究非物质遗产的。
而且“非物质”遗产申报已经非常火爆,甚至影响到国际组织为中国打破国际规则(每次会议1国2项),一次就批准中国22个项目列入无形遗产名录。
(2007)
看看最近的国际学术动态就明白,国际组织一次批准如此多的项目给中国,实际上是在“自我否定”——这个名录已经没有什么意义!
再说一下加拿大魁北克2008年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第16届大会,在这次会议上,来自77个国家的853名代表通过了两个新宪章《关于文化线路的宪章》、《文化遗产地阐述与展示宪章》和一个宣言《关于保护遗产地精神的魁北克宣言》。
蕉窗2010-06-30 09:04:51[回复][删除][举报]
这个宣言被当今国际社会公认是促进全世界遗产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创新思路和有效途径。
遗产地精神被界定为有形(建筑物、遗址、景观、线路、可移动文物等)和无形因素(记忆、故事、文献、仪式、节日、传统知识、价值观、用色、气味等),也就是说给遗产地带来特殊意义、价值、情感和神秘色彩的物质和精神元素。
遗产地精神,就是遗产地的生活、社会和精神特性,从而产生的多重价值。
这些遗产地精神所表现出来的价值,虽然主要是传统的,但又是人类共同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是具有多种认同感为特征的全球化的价值观。
同时,遗产地作为人类传承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因而要得到全人类的保护。
可从这个宣言清楚地看出,与将精神物质、无形有形剥离,认为二者相互对立的思路不同,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遗址认真思考着二者相互作用、彼此构建的多种形式。
由此,我们还看到:当前国际发展趋势是:保护世界遗产,必须同时从有
形和无形两个方面同时思考——这也正是1972年《世界遗产公约》强调的——近十年更为关注的问题。
/ws/html/zuixinfabu/20040524/758.html
全文从人文地理学的角度出发,借用文化学,旅游学,城市学等学科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综合研究,分析其特性,保护的原则,及与城市发展的关系,进而提出在城市发展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方法和措施。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城市发展中的保护和利用—以福州市为例
周三/p-135700896.html
/p-177449487.html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及其保护问题
/p-232291661.html论政府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中的作用
/p-92096907.html从活态保护论非物质文化遗产观的转变
以媒体对端午节的传播为例,从大众传媒传承社会遗产的功能,大众传媒的媒介特性特性能促进端午文化的传承,大众传媒的议程设置对端午节遗产传播的正负作用,以及端午节传播商业化程度过深的角度分析大众传媒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以及对今后传媒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出建议。
大众媒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研究—以端午节的传播为例楼圆玲/ p-151332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