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建模竞赛国家二等奖获得者心得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建模竞赛国家二等奖获得者心得体会
来自09级金融工程一班的王景虹、朱婷婷、鲍坤三个同学参加了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和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共同主办的“2011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最终在1251所高校,19490个对的近六万名大学生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国家二等奖和省级特等奖。
对于数学建模竞赛,我们的总体感觉这是一场勇敢者的游戏。竞赛的题目都有不小的难度,解决起来遭遇到的困难很多,敢于参加比赛,接受挑战的人都是勇敢者。数学建模的题目往往是从日常生活生产中提炼、抽象出来的。尽管题目已经得到了相关程度的简化,但是对于我们这些仍在学校里求学而并未遇到过如此复杂问题的学生来讲,并不简单。有时我们需要对海量的数据进行处理,有时我们面临的却是零数据,无论何种情形,问题的解决都很让人头疼。不过这并不要紧,因为我们是勇敢者,既然已经选择了挑战,无论多艰难都要坚持下去,绝不退宿。我们在纷繁复杂的题目中寻找规律,运用合适的数学工具加以解决;我们利用编写的计算机程序处理海量数据,利用从网络及各种文档中获得的资料对零数据问题进行数据扩充;我们对问题进行有效地分类,并逐个击破。虽然这是一件不轻松的任务,我们却应当有轻松的心态。我们要做到微笑的面对,冷静的分析,大胆地决策,干净利索地把活干完。对我们而言,参加数学建模竞赛是一次全方位的锻炼,我们非常珍惜这样的机会,努力使自己得到提高。
以上简单谈了我们对数学建模竞赛总体感受,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总结了一些心得体会,希望能够给今后的参赛者以借鉴。
一、团队协作精神
众所周知,数学建模竞赛要求三人组参加,而非个人参加,因此组建一个结构合理的团队显得非常重要。对于团队成员的构成,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很难说何为最佳,这里我们只是提点建议:如果一个队伍能够理工结合,成员中既有数学程度较好的,又有计算机应用水平较高的,这样的团队在竞赛中会比较有优势。原因其实很简单,即对数模问题的分析需要运用数学工具进行抽象,而问题的解决往往是用计算机编程来实现。除了有擅长数学和计算机的成员,我们认为,拥有较好写作能力的成员也是非常必要的。能写的人越多越好,因为竞赛时间紧张,而大家最终的成果就是一篇论文,所以大家都能写就会节省很多时间,使取得一个不错的成绩成为可能。论文不能只由一个人来写,而应由队伍中的所有同学共同完成,以体现每个人的特点、反映每个人的智慧,当然行文风格的统一也是必要的。
我们的团队构成是这样的:朱婷婷同学由于文字功底较强,在比赛中主要负责撰写论文;鲍坤同学由于思维活跃,在比赛中主要负责数学建模;王景虹同学由于计算机水平突出,在比赛中主要负责处理数据。虽然我们三个是同一个专业的,但是我们的思维并没有因此而局限,反而由于长期的配合,默契十足。遇到问题时,大家共同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并理解同伴的想法。最后将意见统一起来。有的时候即使感觉别人不对,若多数人意见统一了,也最好能同意别人的看法,这需要对队友充分的信任且具备否定自己的魄力。竞赛中的合作是一种艺术,只有大家不断的磨合,才能使得合作达到默契的程度。
二、练习
对于确定参加数学建模竞赛的队伍来说,练习是一种极为重要的事,必需非常重视。MIT有一句名言,叫做“Learning by doing “这句话很好的概括了练习的意义:我们要在不断的练习中学习并成长,使队伍得到磨合。练习时,如果能把几类常见的问题都训练到是比较好的,而且练习的时间能和竞赛基本保持一致就更理想了。
我们在大二上学期选修了数学建模的课程,通过一次竞赛选拔,进入了学校的建模队,大二下学期每周末到校本部学习了MATLAB和Lingo两个数学软件的应用,论文的写作等。
暑假培训过程中,我们放弃了回家休息的时间,团队三人全力准备比赛,参加了为期15天的“魔鬼式”训练,在指导老师的陪同下,我们冒着酷暑天天泡在机房里,这种高程度的训练,激发了我们身上的潜力,培养了创新能力,锻炼了毅力,使我们面对题目无从下手到思如泉涌。也正所谓“梅花香自苦寒来”。我们每三天练习一套题,逐渐找到了擅长的题目类型,竞赛的题目通常有多个且类型不一,可自由选择,所以一个队伍有自己的主攻方向是很有利的,这样可不必为选题耗费太多的时间。这里简单的额总结一下需要练习的方面:审题、意见统一、问题抽象、数据处理、编程练习、结果分析、文献查找、写作能力、经验教训总结等。限于篇幅,具体细节就不在一一赘述了。
三、责任心与毅力
建模不是一个的战斗,而是三个人的战斗,每个人都要拥有强烈的责任感。回想去年比赛三天的最后关头,我觉得大家拼的不是智力,完全是耐心和毅力,很多同学因为缺乏睡眠,精神状态欠佳。但是这时候大家互相鼓励,始终瞄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奋斗。我们三人在比赛的72小时里,每天七点开始工作,晚上十一点以后才回去休息,最后一天熬了通宵,连续工作30小时,最终将模型建成,算出结果,写好论文。竞赛三天,更像一场梦。我们在梦境中追逐,挑战自我,成就自我。在连续作战,极度疲惫的情况下,坚持不懈的完成了比赛。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最终,我们队伍获得了全国二等奖和省级特等奖。
这里不妨借用清史专家阎崇年先生对努尔哈赤成功的经验的概括来做个总结,即想要成功需要到达四合----天合、地合、人合、己合。“天合”需要调整状态,合理分配时间。“地合”需要选择较好的竞赛实验环境。“人合”需要做好分工,合作愉快。“己合”需要锻炼自己各方面能力和提高魄力,为团队做出自己的贡献。
最后,我们感谢学校对我们的积极培养和充分信任,学校为我们提供了最优秀的辅导老师和最好的比赛环境,还要感谢辅导老师们的辛苦陪伴和热心指导。感谢他们帮我们解开了太多疑惑,教会了我们探索问题的方法,陪伴我们征服一道道的难题。同样我们也要相互感谢,我们作为一个团队,我们一起对问题进行探讨,我们各抒己见,我们面红耳赤,当然我们最终在争吵中擦出火花,解决了难题。对于这次获奖我们想说的是只有感谢,感谢学校,感谢老师,感谢数学建模,感谢所有支持我们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