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监测管理制度上传版
医院慢性病死亡病人监测管理制度
医院慢性病死亡病人监测管理制度前言慢性疾病是近年来医疗卫生工作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患者数量不断增长,成为严重威胁全球公共卫生的疾病。
在医院中,慢性病病人的死亡更为常见,为此,制订慢性病死亡病人监测管理制度至关重要。
监测管理制度监测要求1.慢性病病人的死亡情况必须及时报告,并按要求上报医疗行政部门。
2.慢性病的死亡病人必须在24小时内进行病例调查,及时记录死因、诊治过程、死亡情况等信息。
3.建立慢性病死亡病人数据库,组织专家进行分析,及时掌握死亡病人的病因和频发原因,有针对性地制定对策。
4.建立由主治医师、院感科医生和其他相关人员组成的专家小组,对死亡病人进行病例分析和病因研究,吸取经验、教训,提高医疗质量。
5.加强对医疗质量的管理,莫让慢性病病人因误诊、误治而致死亡。
管理措施1.建立慢性病病人单病种或多重病的一体化管理制度,对病人进行全程跟踪管理。
2.收集慢性病病人的常规体检、检查、操作、治疗等相关数据,建立慢性病病人数据中心,及时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提升工作效率。
3.严格执行并完善慢性病病人诊疗方案,提高医疗质量和病人生存率。
4.加强慢性病治疗技术的培训和推广,提高医务人员的运用和操作技能。
5.加强医托、药托、设备托等虚假诊疗、恶意营销的识别和管控,落实责任,保障病人权益。
6.提升慢性病病人服务水平,改善病人医疗体验,增强病人就医信心,降低治疗费用。
管理制度的意义制订慢性病病人监测管理制度,是一项必要措施,意义重大:1.有助于降低慢性病病人的死亡率,保障病人生命安全。
2.有助于提高医疗质量和技术水平,提升医院形象和信誉度。
3.有助于建立规范、高效、科学的慢性病管理体系,逐步实现医疗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4.有助于促进医院内部各部门之间的衔接和协作,提高医院整体运营效能。
制订慢性疾病死亡病人监测管理制度,是医疗卫生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意义重大。
为了更好地保障慢性病病人的健康安全,我们需要不断推进该项工作,不断吸取经验教训,经验,创新管理模式,提高工作水平。
2023年慢病工作管理制度范本
2023年慢病工作管理制度范本慢性病工作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慢性病管理,提高慢性病工作质量,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患有慢性病的员工。
第三条本制度的宗旨是依法、科学、合理、公平、公正、规范进行慢性病管理工作。
第四条本制度的基本原则是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分类管理、人本关怀、群防群治。
第五条慢性病管理的目标是:降低患病率、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健康寿命。
第六条慢性病管理工作应当坚持预防为主,注重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早期治疗和康复。
第二章管理责任第七条公司成立慢性病管理工作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监督慢性病管理工作。
第八条公司领导要高度重视慢性病管理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和监督检查。
第九条各部门要按照本制度规定,做好慢性病管理工作,保障员工的健康权益。
第十条慢性病管理工作由专业医疗机构承担,定期进行全员体检和病情评估。
第三章预防为主第十一条公司要建立健康档案,对员工的健康状况进行记录和管理。
第十二条公司要加强健康教育,提升员工的健康意识和生活方式。
第十三条公司要定期组织慢性病防控宣传活动,普及防病知识和保健方法。
第十四条公司要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减少职业病和工作引起的慢性病发生。
第四章综合治理第十五条公司要加强对员工生活习惯和健康行为的管理和引导。
第十六条公司要提供健康饮食和适量运动的机会,改善员工的生活方式。
第十七条公司要鼓励员工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控制慢性病的发展。
第十八条公司要建立慢性病管理数据库,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跟踪和管理。
第五章分类管理第十九条公司要根据员工的慢性病状况,实行分类管理和个体化服务。
第二十条公司要建立慢性病管理小组,负责对患者进行指导和病情管理。
第二十一条公司要提供定期复查和康复训练机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康复管理。
第二十二条公司要加强与社区、医院的合作,形成慢性病管理的合力。
第六章人本关怀第二十三条公司要加强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帮助员工树立信心,积极面对病情。
慢病监测管理规章制度
慢病监测管理规章制度为了有效监测和管理慢性病患者,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规章制度。
本文将分别从慢病监测和慢病管理两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并提出相应的规章制度建议。
一、慢病监测规章制度1.建立健全慢性病患者档案管理制度。
对于每一位慢性病患者建立完整的个人档案,包括个人基本信息、病史、诊疗记录、检查报告、用药情况等信息,并进行定期更新和维护。
2.设立慢性病监测中心。
在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慢性病监测中心,配备专业医护人员,负责对慢性病患者进行定期监测和随访。
3.制定慢性病监测计划。
根据慢性病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监测计划,包括定期体检、定期检查相关生化指标、监测病情变化等内容。
4.建立慢性病监测数据库。
将慢性病患者的监测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和归档,为医生和患者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支持。
5.加强慢性病监测人员培训。
对从事慢性病监测工作的医护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提升其监测技能和专业水平。
二、慢病管理规章制度1.建立健全慢性病管理流程。
明确慢性病患者管理的各个环节和流程,包括入院、门诊随访、用药管理等内容。
2.制定慢性病管理指南。
根据不同慢性病的特点和治疗要求,制定相应的管理指南,规范慢性病患者的治疗和管理。
3.加强慢性病患者健康教育。
通过多种途径向慢性病患者提供健康知识和自我管理技能培训,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自己的疾病。
4.建立慢性病管理团队。
建立由多学科专家组成的慢性病管理团队,为患者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
5.加强慢性病管理信息化建设。
推广使用电子病历、远程医疗等信息化技术,方便医生和患者之间的沟通和信息共享,提高慢性病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综上所述,建立科学完善的慢病监测管理规章制度对提高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医疗费用、减少医疗资源浪费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各级医疗机构和相关部门能够重视慢性病管理工作,加强制度建设,提升服务水平,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保障和健康管理服务。
慢性病监测制度
慢性病监测制度篇一:慢性病管理制度1、设专(兼)职人员管理慢性病工作,建立辖区慢性病防治网络,制定工作计划。
2、对辖区高危人群和重点慢性病定期筛查,掌握慢性病的患病情况,建立信息档案库。
3、对人群重点慢性病分类监测、登记、建档、定期抽样调查,了解慢性病发生发展趋势。
4、针对不同人群开展健康咨询及危险因素干预活动,举办慢性病防治知识讲座,发放宣传材料。
5、对本辖区已确诊的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重性精神病、癫痫)患者进行控制管理。
为慢性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实行规范管理,跟踪随访,详细记录。
6、建立相对稳定的医患关系和责任,以保证对慢性病患者的连续性服务。
7、中心坐诊医生发现上述各类慢性病时,及时上报公卫组,如有漏报、谎报等一经查实,必当严肃处理。
1、公共卫生组全面负责慢性病管理工作。
确定本辖区相关业务管理者和监督者,以及慢性病的报告责任人。
2、报告范围: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重性精神病、癫痫。
3、接诊医生发现确诊的上述需要报告的病例,定期内向公共卫生组报告,公共卫生组收到报告卡,审核登记后,及时建立档案进行规范管理。
4、各种表卡填写要完整,字迹要清楚,不漏项。
5、凡未按要求上报者,按年度考核细则的规定与考核挂钩,若隐瞒不报的,一经查实后严肃处理。
1、制定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定期召开例会,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
2、建立健康教育宣传板报,定期推出新的有关各种疾病的科普知识,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
3、提供健康心理和医疗咨询等服务。
4、针对不同人群的常见病、多发病开展健康知识讲座,解答居民最关心的健康问题。
5、发放各种健康教育手册、书籍,宣传普及防病知识。
6、完整保存健康教育计划、宣传板小样、工作过程记录及效果等资料。
1、加强档案的管理和收集、整理工作,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档案。
健康档案采用统一表格,在内容上要具备完整性、逻辑性、准确性、严肃性和规范性。
2、建立专人、专室、专柜保存居民健康档案,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人员应严格遵守保密纪律,确保居民健康档案安全。
公共卫生慢性病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公共卫生慢性病管理,提高慢性病防治水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卫生政策,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管理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地区范围内所有慢性病患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常见慢性病。
三、管理目标1. 提高慢性病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2. 降低慢性病导致的死亡率、致残率和疾病负担;3. 促进慢性病防治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
四、管理措施1. 建立慢性病防治网络(1)各级政府成立慢性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统筹协调慢性病防治工作;(2)建立健全慢性病防治专业机构,负责慢性病防治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3)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性病防治能力建设,提高基层医务人员慢性病防治水平。
2. 开展慢性病筛查与监测(1)对重点人群开展慢性病筛查,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2)建立慢性病监测体系,定期收集、分析和报告慢性病相关信息;(3)加强慢性病防治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慢性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3. 制定慢性病防治方案(1)根据慢性病流行特点和防治需求,制定针对性的慢性病防治方案;(2)加强慢性病防治药物、医疗器械和医疗技术的研究与应用;(3)开展慢性病防治试点,总结经验,推广先进做法。
4. 实施慢性病干预措施(1)加强慢性病危险因素干预,如吸烟、饮酒、不合理膳食、缺乏运动等;(2)开展慢性病健康教育,普及慢性病防治知识,提高公众健康素养;(3)加强慢性病患者管理,定期随访,指导患者合理用药、调整生活方式。
5. 加强慢性病防治队伍建设(1)加强慢性病防治专业人才培养,提高医务人员慢性病防治能力;(2)加强慢性病防治人才引进,优化人才结构;(3)开展慢性病防治技术培训和学术交流,提升慢性病防治水平。
五、保障措施1. 加大财政投入,确保慢性病防治工作经费;2. 完善医疗保险制度,提高慢性病患者的医疗保障水平;3. 加强部门协作,形成慢性病防治合力;4. 强化监督考核,确保慢性病防治工作落实到位。
慢性病管理制度范本(2篇)
慢性病管理制度范本一、引言慢性病是全球范围内健康领域的重要问题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
为了提高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慢性病造成的经济负担,同时有效管理慢性病,我们制定了本慢性病管理制度,以期为员工提供良好的慢性病管理服务。
二、目的和适用范围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慢性病管理工作,加强对慢性病员工的健康管理,提高员工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适用范围为本公司内已被诊断为慢性病的员工。
三、管理机构和职责1. 公司将设立慢性病管理小组,由公司领导或人力资源部门指派专人负责,负责制定和实施慢性病管理相关政策和措施。
2. 慢性病管理小组将与医疗机构合作,提供慢性病的相关信息和培训。
3. 小组成员需定期参加相关培训,了解最新的慢性病管理知识。
四、慢性病管理流程1. 员工申请管理1.1 员工需向人力资源部提交慢性病申请表;1.2 人力资源部将申请表交给慢性病管理小组审核。
2. 诊断确认2.1 慢性病管理小组将审核员工提交的慢性病申请表;2.2 如有需要,慢性病管理小组将安排员工进行体检、医学检查等;2.3 慢性病管理小组将根据体检结果,确认员工是否符合慢性病管理条件。
3. 健康档案建立3.1 确认员工符合慢性病管理条件后,慢性病管理小组将建立员工的健康档案;3.2 健康档案包括个人基本信息、疾病诊断信息、治疗方案、用药情况、体检报告等。
4. 个体化管理4.1 慢性病管理小组将根据员工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管理计划;4.2 管理计划包括定期复诊、用药管理、健康教育等。
5. 药物管理5.1 慢性病管理小组将配合相关医疗机构,提供员工所需的药物;5.2 定期对员工的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跟踪和记录。
6. 风险评估和预防6.1 慢性病管理小组将定期对员工进行风险评估,评估患病风险和并发症的发展情况;6.2 根据评估结果,慢性病管理小组将提供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健康指导。
7. 教育和培训7.1 慢性病管理小组将定期组织慢性病患者教育和培训活动;7.2 教育和培训内容包括慢性病知识普及、生活方式调整等。
医院慢性疾病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医院慢性疾病管理,提高慢性病防治水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慢性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1. 成立慢性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医院慢性病防治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
2. 设立慢性病防治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慢性病防治工作,包括病例登记、随访管理、健康教育、信息统计等。
三、慢性病管理流程1. 病例登记(1)门诊、住院科室接诊时,对患者进行慢性病筛查,对确诊为慢性病患者进行登记。
(2)登记内容包括:患者基本信息、疾病诊断、治疗方案、用药情况、随访时间等。
2. 随访管理(1)对慢性病患者进行定期随访,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2)随访方式包括电话随访、门诊随访、家庭访视等。
3. 健康教育(1)开展慢性病防治知识讲座,提高患者及家属的防治意识。
(2)发放慢性病防治宣传资料,普及慢性病防治知识。
4. 信息统计(1)定期统计慢性病患者的就诊、治疗、随访等信息,为慢性病防治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2)按要求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送慢性病防治相关信息。
四、慢性病防治措施1. 加强慢性病筛查,提高早诊早治率。
2. 实施个体化治疗方案,降低慢性病并发症发生率。
3. 开展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及家属的防治意识。
4. 加强药品管理,规范用药行为。
5. 定期组织慢性病防治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业务水平。
五、监督检查1. 医院定期对慢性病防治工作进行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对医院慢性病防治工作进行督导检查。
3. 对违反本制度的单位和个人,按照相关规定予以处理。
六、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医院慢性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有未尽事宜,由医院慢性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补充和修订。
慢病工作管理制度范本(3篇)
慢病工作管理制度范本为掌握人群慢病分布情况,扎实做好以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为主的社区慢性病防治工作,特定本制度。
l、慢病管理的对象。
所有户口在辖区居住半年以上的居民。
2、凡年龄在____岁以上,首次门诊就诊的,必预测量血压,设专职人员负责慢性病管理工作,根据入户门检查及门诊就诊情况,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
3、健康档案与各全科诊室密切联系,及时为患有慢性病的群众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定期随访管理,并有详细的记录。
4、针对不同人群定期举办慢病防治知识讲座;针对不同人群开展行为危险因素干预活动,要有详细记录,定期发放慢性病宣传材料。
5、建立慢性病各项工作登记报告记录,并按要求统一上报。
6、慢性病管理工作纳入绩效考核奖惩范围。
新坡卫生院老年保健工作制度1.设专(兼)职人员负责老年保健工作,建立网络,制定工作计划。
2.对辖区内____岁及以上老年人的基本情况和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登记、建立健康档案。
3.对以社区居家养老形式为主的老年人进行服务需求评估,提供医疗护理、康复、保健服务及精神慰籍、舒缓治疗服务。
4.对患有慢性病的老人进行管理,进行饮食、运动、合理用药、合理就医指导。
5.对于高危老人,进行健康指导、行为危险因素干预及规范化管理。
6.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对老年人进行疾病的预防、自我保健、常见伤害预防、自救和他救等指导。
针对老年人开展规律的生活起居、合理的膳食营养、适度的体能锻炼及健康的情智心态的教育和指导。
健康教育工作制度1.在上级卫生主管部门与健康教育专业机构的指导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要明确各级各类卫生技术人员健康教育职责,建立健全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制定工作计划,定期召开例会,组织卫生技术人员积极参与社区居民健康教育工作。
2.健康教育人员落实,健康教育工作做到有计划、有记录、有总结,健康教育工作档案规范。
3.利用健康教育专栏,定期刊出疾病预防与保健健康知识,每二个月至少更换一次;为社区居民举办疾病预防与控制健康知识讲座,每月至少一次。
医院慢病监测管理制度
XXXX医院慢病监测管理制度一、死亡病例监测管理制度(一)报告管理制度1、在医疗过程中患者死亡后,须填报《死亡病例报告卡》,对死亡案例进行死因医学诊断并由诊治医生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
2、医务科组织有关专家对死亡病例进行实地调查核实,采集病史,并在死亡证明书上加盖公章。
3、由诊治医生在开具死亡证明书后3天内完成死因编码工作。
4、网络直报人员在开具死亡证明书后7天内完成网络直报工作。
在进行直报时要认真填写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发病日期、诊断日期、报告日期、报告单位;死亡信息:死亡日期、死亡原因(直接死因、根本死因、与传染病相关的死因及不明死因)。
5、对于不明原因死亡病例,要在《医学死亡证明书》背面〈调查记录〉一栏填写病人症状、体征;如果是呼吸系统不明原因死亡病例,须填写体温是否超过38℃,是否有咳嗽、呼吸困难、抗生素治疗无效及肺炎或SARS的影象学特征,以及白细胞是否正常。
6、死亡病例要及时上报医院公共卫生科进行网络直报。
7、病案室做好原始《死亡医学证明书》的保存与管理,协助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相关调查工作。
8、医务科要定期检查各科室死亡报告情况,并对公共卫生科网络直报工作进行定期督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9、登记报告责任人要高度负责,对登记报告中出现迟报、误报现象的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二)登记制度1、急诊科、住院部要建立死亡病例登记薄。
2、死亡病例登记薄应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址、就诊日期,疾病诊断,死亡日期,死亡原因等基本内容。
3、各科室要有指定人员负责死亡病例的登记、管理和资料保管。
4、负责死亡病例登记的人员要认真填写死亡病例登记簿,做到填写完整、准确、及时。
(三)培训制度1、公共卫生科人员、网络直报人员和有关领导必须积极参加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有关死亡监测工作知识培训,全面了解有关法律法规及其规章制度,及时准确地领会上级文件精神负责传达本院职工,指导本院工作。
2、对全院医务人员每年进行死亡监测工作进行相关知识培训。
慢病检测各项规章制度
慢病检测各项规章制度一、检测的原则1.早发现,早治疗:早期的慢性病往往没有特别明显的症状,容易被忽视,因此要加强检测工作,及早发现患者的病情,予以针对性的治疗,减轻患者的痛苦。
2.全面检测:慢性病的病因复杂,不同种类的慢性病常常会相互影响,因此在检测时要全面综合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病史等因素,进行全面的检测,避免漏诊。
3.个性化检测:每个患者的身体状况都有所不同,因此在检测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检测方案,避免误诊或漏诊。
二、慢病检测的项目1.血压检测:高血压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一个主要因素,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定期检测血压,及早发现高血压患者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2.血糖检测:高血糖是糖尿病的主要症状之一,因此定期检测血糖水平,能够帮助及早发现患者的病情,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3.血脂检测:异常的血脂水平是心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因此要定期检测血脂水平,及早发现患者的异常情况。
4.肾功能检测:慢性肾脏疾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因此要定期检测肾功能,帮助及早发现肾脏疾病,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5.心电图检测:心电图是一种常用的检测方法,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心脏功能情况,有助于及早发现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6.体重检测:体重与慢性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因此要定期检测体重,及早发现患者的体重异常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7.生活方式调查:调查患者的生活方式,包括饮食习惯、运动状况、吸烟饮酒情况等,有助于医生了解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为慢性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三、检测工作流程1.接待患者:患者到达医院后,由医护人员进行接待,询问患者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年龄、性别、联系方式等。
2.详细询问: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询问,了解患者的主要症状、病史、家族史等,有助于医生制定个性化的检测方案。
3.身体检查:对患者进行身体检查,包括血压测量、心电图检测、体重测量等,有助于医生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
4.化验检测: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相应的化验检测,包括血糖、血脂、肾功能等方面的检测,有助于医生了解患者的病情。
慢性病监测制度「范本」
慢性病监测制度「范本」篇一:慢性病管理制度1、设专(兼)职人员管理慢性病工作,建立辖区慢性病防治网络,制定工作计划。
2、对辖区高危人群和重点慢性病定期筛查,掌握慢性病的患病情况,建立信息档案库。
3、对人群重点慢性病分类监测、登记、建档、定期抽样调查,了解慢性病发生发展趋势。
4、针对不同人群开展健康咨询及危险因素干预活动,举办慢性病防治知识讲座,发放宣传材料。
5、对本辖区已确诊的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重性精神病、癫痫)患者进行控制管理。
为慢性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实行规范管理,跟踪随访,详细记录。
6、建立相对稳定的医患关系和责任,以保证对慢性病患者的连续性服务。
7、中心坐诊医生发现上述各类慢性病时,及时上报公卫组,如有漏报、谎报等一经查实,必当严肃处理。
1、公共卫生组全面负责慢性病管理工作。
确定本辖区相关业务管理者和监督者,以及慢性病的报告责任人。
2、报告范围: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重性精神病、癫痫。
3、接诊医生发现确诊的上述需要报告的病例,定期内向公共卫生组报告,公共卫生组收到报告卡,审核登记后,及时建立档案进行规范管理。
4、各种表卡填写要完整,字迹要清楚,不漏项。
5、凡未按要求上报者,按年度考核细则的规定与考核挂钩,若隐瞒不报的,一经查实后严肃处理。
1、制定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定期召开例会,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
2、建立健康教育宣传板报,定期推出新的有关各种疾病的科普知识,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
3、提供健康心理和医疗咨询等服务。
4、针对不同人群的常见病、多发病开展健康知识讲座,解答居民最关心的健康问题。
5、发放各种健康教育手册、书籍,宣传普及防病知识。
6、完整保存健康教育计划、宣传板小样、工作过程记录及效果等资料。
1、加强档案的管理和收集、整理工作,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档案。
健康档案采用统一表格,在内容上要具备完整性、逻辑性、准确性、严肃性和规范性。
2、建立专人、专室、专柜保存居民健康档案,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人员应严格遵守保密纪律,确保居民健康档案安全。
慢性病管理制度范本
慢性病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慢性病管理工作,提高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延缓病情的发展,减轻社会负担,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慢性病管理工作,包括慢性病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教育等方面。
第三条慢性病管理工作应遵循科学、规范、公平、便利的原则。
第四条慢性病管理工作应与其他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社会团体等相关部门和单位合作,形成合力。
第五条各级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社会团体等应加强慢性病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学习,提升管理水平。
第二章慢性病管理基本要求第六条慢性病管理工作应建立完善的慢性病管理档案,包括慢性病患者的个人信息、病历、诊断结果、治疗方案等。
第七条慢性病管理应根据不同患者的情况,制定个体化、全程化的管理方案。
第八条慢性病管理应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第九条慢性病管理工作应加强对患者的随访和评估,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第十条慢性病管理应注重团队合作,建立跨学科的专家团队,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
第三章慢性病管理措施第十一条慢性病管理应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包括慢性病的病因、发病机制、预防措施等方面的知识。
第十二条慢性病管理应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调节、运动锻炼等方面的内容。
第十三条慢性病管理应提供定期的随访服务,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第十四条慢性病管理应加强对高危人群的筛查工作,提前发现潜在患者,进行干预和治疗。
第十五条慢性病管理应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建立慢性病管理平台,方便患者和管理人员的沟通和交流。
第十六条慢性病管理应加强对患者的康复服务,提高生活质量和生活能力。
第四章组织管理第十七条慢性病管理工作由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组织和协调。
第十八条慢性病管理机构应设立专门的慢性病管理部门,负责慢性病管理的规划、组织和实施工作。
第十九条慢性病管理机构应根据工作需要,设立相应的科室和工作岗位,并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和药品。
第二十条慢性病管理机构应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学习,提高管理水平。
慢性病监测制度范本
慢性病监测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慢性病的监测,提高慢性病防治水平,保障公众的健康权益,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慢性病监测范围包括但不限于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常见慢性病。
第三条慢性病监测工作由卫生部门负责组织实施,相关部门、机构和个人要积极配合参与。
第四条慢性病监测应注重科学性、规范性、实用性和效益性的原则,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全面和可比性。
第二章监测内容第五条慢性病监测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慢性病的患病率和发病趋势;2.慢性病的死亡率和死因分析;3.慢性病的危险因素监测;4.慢性病的治疗情况和效果评估;5.慢性病的康复和管理措施效果评估等。
第六条慢性病监测还应结合相关流行病学调查和健康测评,对患者的生活方式、饮食结构、体育锻炼情况等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
第三章监测方法第七条慢性病监测应采用多种方法和途径,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1.建立慢性病监测网络,收集和汇总患者的基本信息和医疗记录;2.定期对特定人群进行健康体检,包括身体检查、实验室检查和问卷调查等;3.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医疗保险数据、电子病历数据等,提取有关慢性病的信息;4.开展慢性病流行病学调查,对患者和非患者进行调查和采集样本等。
第八条慢性病监测方法应有一定的可比性,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第四章监测机构第九条慢性病监测工作由卫生部门牵头,相关部门、机构和个人要负责配合和支持。
第十条卫生部门应建立慢性病监测机构,并负责制定监测计划、指导监测工作和发布监测结果。
第五章监测结果的应用第十一条慢性病监测结果应及时发布,并广泛应用于公共卫生工作和决策中。
第十二条慢性病监测结果可以作为制定慢性病防治策略和措施的依据,用于改善和优化慢性病防治服务,提高慢性病的管理水平。
第十三条慢性病监测结果还可以用于开展慢性病健康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慢性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第十四条慢性病监测结果的发布应注意保护个体隐私和保护个人利益的原则。
卫生部慢病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有效预防和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病”),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
第三条慢病防治工作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二)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三)科学防治,规范管理;(四)以人为本,注重效果。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四条国家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全国慢病防治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
第五条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慢病防治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
第六条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设立慢病防治办公室,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慢病防治的具体工作。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慢病防治工作制度,明确责任,落实措施。
第八条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应当积极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开展慢病防治工作。
第三章预防控制措施第九条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全民健康意识。
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普及慢病防治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第十条开展慢性病筛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建立健全慢性病筛查网络,提高筛查覆盖率。
第十一条加强慢性病监测,建立健全慢性病监测体系。
对慢性病发病、死亡、治疗等情况进行监测,及时掌握慢性病流行趋势。
第十二条实施慢性病干预措施,降低慢性病发病风险。
包括改善饮食习惯、增加体育锻炼、戒烟限酒等。
第十三条加强慢性病防治药物和医疗器械的管理,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第十四条开展慢性病防治科研,提高慢性病防治技术水平。
第四章监督检查第十五条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慢病防治工作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第十六条对违反本制度规定的行为,依法予以查处。
第十七条建立慢性病防治工作责任制,对工作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十八条违反本制度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承担法律责任:(一)未按规定开展慢性病防治工作的;(二)隐瞒、谎报慢性病防治情况的;(三)违反慢性病防治法律法规,造成严重后果的;(四)其他违反本制度规定的行为。
慢性病监测管理制度上传版
重点慢性病、死因监测管理制度(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2016一版)重点慢性病监测以及死亡病人的监测是公共卫生管理的内容之一。
为加强我院对重点慢性病以及死亡病人的监测和报告,贯彻落实《成都市卫生和计划委员会关于启动成都市重点慢性病监测信息系统的通知》精神,根据《成都市居民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登记报告管理实施方案》《成都市肿瘤随访登记工作实施方案》《成都市居民高血压、糖尿病报告实施方案》,《成都市居民死亡原因登记报告管理办法》的要求,以及我院病案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不断更新,重新制定本制度。
一、管理组织:成立由医疗院长、病案科主任和网络直报人员以及临床科室主任组成的报告管理小组,负责全院重点慢性病、死因监测管理工作。
组长:副组长:组员:报告责任人:科主任为本科室报告工作的管理者和监督者,各主管医生是重点慢性病、死因的报告责任人.二、报告对象:1、没有区域限制,在我院确诊的所有急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病例。
2、凡具有成都市常住户口,在我院通过门诊、急诊、病房或者健康检查等任何一种方式首次确诊的新发高血压、糖尿病病例。
3、在我院门诊、急诊、病房死亡的病人三、报告范围:(1)致死性和非致死性脑卒中(I60-I64),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脑梗死及未分类脑卒中,不包括一过性脑缺血发作(TIA)及慢性脑动脉硬化.(2)急性心肌梗死(I21-I22)和心脏性猝死(I46。
1).(3)全部恶性肿瘤(C00。
0—C97)(4)中枢神经系统良性肿瘤(D32。
0-D33.9)(5)原发性高血压(I10)(6)糖尿病(E10—E11、O24):包括I型糖尿病、II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7)死亡病例四、报告流程及报告要求:(一)门诊慢病系统(一)进入“门诊医生站”,点击病员,打开“开立”界面.在红色标示“门诊诊断”处按“空格键”按照“ICD—10字典库"进行诊断输入,开立医嘱。
如下:2、开立医嘱后保存时,系统会给出提示(例如:“诊断:高血压为慢病诊断,请在慢病上报卡中,填写相关信息”,)点击右上“慢病上报”按照慢病填报内容进行认真填报。
慢性病监测制度_0
慢性病监测制度_0慢性病监测制度是指通过对慢性病患者的相关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和评估,以便及时发现和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和病情趋势,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准确的诊断、治疗和管理决策的一种管理体系。
下面将详细介绍慢性病监测制度。
一、慢性病监测制度的重要性慢性病是指病程长、发展缓慢、疗效较差、治疗费用较高的一类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慢性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经济产生了极大的负担。
因此,建立慢性病监测制度对于预防和控制慢性病的发病和死亡,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社会经济负担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慢性病监测制度内容1.数据收集:慢性病监测需要收集患者的个人基本信息、病史、生活方式、家族病史等相关信息,同时还需要收集血压、血糖、血脂、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结果,并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和用药情况等。
2.数据分析:慢性病监测部门可以通过对收集到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了解患者的病情趋势和风险因素,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依据,帮助他们做出准确的诊断、治疗和管理决策。
3.监测评估:慢性病监测部门可以定期对患者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疾病的控制程度、患者的生活质量、用药依从性、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
通过评估结果,可以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三、慢性病监测制度的实施流程1.建立慢性病监测部门:医疗机构应根据自身的情况建立专门的慢性病监测部门,负责慢性病患者的数据收集、分析和评估工作。
2.患者登记和数据收集:慢性病患者在就诊时应进行登记,登记表中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病史、生活方式等。
医生在每次就诊时还需对患者的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进行监测,并记录下来。
3.数据分析和挖掘:慢性病监测部门应定期对收集到的患者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和风险因素,形成慢性病监测报告,并及时向临床医生反馈。
4.监测评估和管理决策:慢性病监测部门定期对患者进行评估,评估结果作为临床医生制定治疗和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
2024年慢病工作管理制度范本(3篇)
2024年慢病工作管理制度范本一、工作目标为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结合我市实际,进一步推进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肿瘤、慢性肾病等疾病完善全科医生契约服务,推进慢性病基层首诊试点工作,逐步达到首诊在社区的目标,形成科学、合理、高效、有序的慢性病诊疗与健康管理相结合的服务体系。
二、主要措施健康管理师培训力度,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等在职医务人员(护士、中医师、营养师、公卫医师等)中遴选人员,经过健康管理师培训后从事辖区居民健康管理工作。
完善“糖友网”、“高友网”试点经验大力推行全科医生基层签约服务大力推进建立全科医生和居民签约服务关系,全科医生为签约居民提供约定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主要包括:免费建立居民健康档案,进行家庭健康教育咨询,提供妇幼健康管理,随访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及老年人群体,并承担一级分诊管理等。
建立和完善基层医疗机构首诊责任制,促使全科医生与签约家庭建立起一种长期、稳定、互信的签约服务关系。
全科医师应给居民提供方便可及的基本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和全程健康管理,指导居民规范合理就医,真正成为群众的健康“守门人”。
(五)拓展服务,及时发现管理高风险人群。
扩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容和覆盖人群,加强慢性病高风险人群(血压、血糖、血脂偏高和吸烟、酗酒、肥胖、超重等)检出和管理。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全面履行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医疗、康复等综合服务职能,建立规范化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及时了解社区慢性病流行状况和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免费提供常见慢性病健康咨询指导。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对____岁以上人群实行首诊测血压制度。
____%以上的乡镇卫生院开展血糖测定,____%以上的乡镇卫生院开展简易肺功能测定,____%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____%的乡镇卫生院开展口腔预防保健服务。
政府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积极推行健康体检制度,将慢性病核心指标和口腔检查作为必查项目,建立动态管理档案,加强指导管理。
专慢病监测工作制度
专慢病监测工作制度一、目的为了加强专业慢性病(以下简称“专慢病”)的监测和管理,提高专慢病防治水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等从事专慢病监测和管理的工作人员。
三、工作原则(一)属地管理原则。
各级医疗机构应按照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开展专慢病监测工作。
(二)分工协作原则。
各级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等应分工明确,相互协作,共同做好专慢病监测工作。
(三)科学规范原则。
专慢病监测工作应遵循科学、规范、高效、便民的原则,不断提高监测和管理水平。
四、工作内容(一)专慢病诊断1.各级医疗机构应做好专慢病的诊断和确诊工作,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专慢病诊断标准进行。
2.医疗机构应及时将专慢病诊断结果报告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二)专慢病登记1.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做好专慢病的登记工作,建立专慢病登记信息系统,实现信息共享。
2.医疗机构应将诊断的专慢病病例信息及时录入信息系统。
(三)专慢病监测1.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定期对专慢病病例进行监测,分析疾病发展趋势,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2.医疗机构应做好专慢病病例的随访工作,掌握病情变化,及时更新登记信息。
(四)专慢病防治1.医疗机构应根据专慢病防治指南,为患者提供规范化的治疗和康复服务。
2.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开展专慢病防治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提高群众自我防护意识。
(五)资料保存1.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做好专慢病监测资料的保存工作,确保资料的完整、准确、可追溯。
五、工作流程(一)专慢病诊断1.医疗机构发现疑似专慢病病例,应进行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
2.根据诊断标准,确诊为专慢病病例的,应及时报告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二)专慢病登记1.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专慢病诊断报告后,应立即进行登记,并录入信息系统。
慢病监测管理管理制度
慢病监测管理管理制度一、慢病监测管理的意义1.促进早期发现和干预。
慢性病常常在患者不自知的情况下悄然发病,在没有及时干预的情况下会逐渐加重,造成严重的后果。
通过慢病监测,可以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干预治疗,减缓疾病的进展。
2.降低医疗成本。
慢性病一旦发展到严重程度,需要长期的治疗和护理,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通过慢病监测管理,可以降低医疗费用,减轻社会负担。
3.提高生活质量。
慢性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及时的管理和干预,可以使患者的生活更加舒适和健康。
二、慢病监测管理的内容1.监测指标。
慢性病的监测指标主要包括体重、血压、血糖、血脂、心电图等。
这些指标可以客观地反映患者的病情变化,是监测管理的重要内容。
2.监测频率。
监测的频率也是慢病管理的重要内容,一般来说,慢性病患者需要进行定期的监测,以便及时了解疾病的进展情况。
3.干预措施。
针对不同的慢性病,需要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比如调整药物剂量、改变饮食习惯、加强锻炼等,以达到控制疾病的目的。
4.管理机构。
慢病监测管理需要专业的机构来进行,比如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等,这些机构都要有相应的慢病管理团队和设备。
5.信息化管理。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慢病监测管理也要向信息化管理方向发展,比如建立电子病历、实时监测系统等,以便更好地进行慢病管理。
三、慢病监测管理的制度建立1.政府层面。
政府应当加大对慢性病监测管理的支持力度,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推动慢病监测管理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经费和人力支持。
2.医疗机构。
医疗机构是慢病监测管理的主要执行者,应当加强慢病管理团队的建设,完善监测设备和技术,通过不断的培训和学习,提高医护人员的监测管理水平。
3.患者层面。
患者是慢病监测管理的主体,他们应当积极配合医疗机构进行监测管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遵医嘱进行治疗,以达到更好的疾病控制效果。
四、慢病监测管理制度的实施1.建立慢病管理平台。
慢性病监测制度
一.公共卫生管理科全面负责慢性病监测管理工作。
科主任为本辖区相关业务的管理者和监督者,各经管医生是慢性病的报告责任人。
二.报告范围:高血压、糖尿病。
三.接诊医生发现确诊的上述二种需要报告的病例,定期内向公共卫生管理科报告,公共卫生科收到报告卡,审核合格登记后,及时向市疾控中心报出卡片。
四.各种表卡填写要完整,字迹要清楚,不漏项。
五.凡未按要求上报者,按年度考核细则的规定与考核挂钩,若隐瞒不报的,一经查实加倍处罚。
35岁以上病人首诊测血压工作制度
1、免费为35岁以上首诊病人测量血压转载请保留此标记。
,以提高高血压病人的检出率。
2、全科诊室(内、外、妇科)、慢性病管理室、中医门诊等科室,把35岁以上病人首诊测血压做为常规检查内容,并在门诊日志和病历中记录血压值。
3、发现高血压病人,门诊医生应填写慢性病患者报告卡,交给该公共卫生管理科医生,并向患者进行面对面的健康指导,发放健康教育处方,指导正规治疗,宣传高血压防治知识。
4、责任医生掌握的高血压病人按照高血压病管理的要求,纳入规范管理。
5、市疾控中心慢病科定期
中国对各单位各科室35岁以上病人首诊测量血压的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并列入乡镇(社区)考核范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点慢性病、死因监测管理制度
(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2016一版)
重点慢性病监测以及死亡病人的监测是公共卫生管理的内容之一。
为加强我院对重点慢性病以及死亡病人的监测和报告,贯彻落实《成都市卫生和计划委员会关于启动成都市重点慢性病监测信息系统的通知》精神,根据《成都市居民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登记报告管理实施方案》《成都市肿瘤随访登记工作实施方案》《成都市居民高血压、糖尿病报告实施方案》,《成都市居民死亡原因登记报告管理办法》的要求,以及我院病案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不断更新,重新制定本制度。
一、管理组织:成立由医疗院长、病案科主任和网络直报人员以及临床科室
主任组成的报告管理小组,负责全院重点慢性病、死因监测管理工作。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报告责任人:科主任为本科室报告工作的管理者和监督者,各主管医生是重点慢性病、死因的报告责任人。
二、报告对象:1、没有区域限制,在我院确诊的所有急性心脑血管疾病、肿
瘤病例。
2、凡具有成都市常住户口,在我院通过门诊、急诊、病房或者健康检查等任何一种方式首次确诊的新发高血压、糖尿病病例。
3、在我院门诊、急诊、病房死亡的病人
三、报告范围:
(1)致死性和非致死性脑卒中(I60-I64),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脑梗死及未分类脑卒中,不包括一过性脑缺血发作(TIA)及慢性脑动脉硬化。
(2)急性心肌梗死(I21-I22)和心脏性猝死(I46.1)。
(3)全部恶性肿瘤(C00.0-C97)
(4)中枢神经系统良性肿瘤(D32.0-D33.9)
(5)原发性高血压(I10)
(6)糖尿病(E10-E11、O24):包括I型糖尿病、II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
(7)死亡病例
四、报告流程及报告要求:
(一)门诊慢病系统
(一)进入“门诊医生站”,点击病员,打开“开立”界面。
在红色标示“门诊诊断”处按“空格键”按照“ICD-10字典库”进行诊断输入,开立医嘱。
如下:
2、开立医嘱后保存时,系统会给出提示(例如:“诊断:高血压为慢病诊断,
请在慢病上报卡中,填写相关信息”,)点击右上“慢病上报”按照慢病填报内容进行认真填报。
填报完成后系统才能保存医嘱内容,进行下一步操作。
3、系统根据医生填报的慢病内容进行提取生成报表,完成上报。
※门诊填报提醒:为了慢病报告资料的完整性和正确性,凡是门诊慢病需要住院的,尤其是“肿瘤C00.0-C97,D32.0-D32.9”,可以在医嘱开立时勾上“复诊”,慢病报告由住院系统报送。
门诊不做报送。
(二)住院慢病系统
住院科室对当日确诊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病例,不再进行慢病填报,但是由于报告时限的要求,我院病历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主管医生准确及时在医嘱界面按照“ICD-10字典库”填写“诊断录入”或者及时填写首页“诊断录入”。
2、所有病历严格按照我院病案管理制度执行。
患者出院后,出院病历原则上24小时归档,个别出院病历3个工作日内,死亡病历7个工作日内归档。
3、病案科对出院病历进行编码核对,尤其是慢病病历的资料内容进行完整性和正确性复核,然后由系统每日导出数据,进行上报。
(三)死因报告流程
门急诊及住院死亡病人由医生按照要求在HIS医生工作站及时填写《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在护士站登记后上报至病案科,住院病历随病历保存,由
病案科收集病历的人员初步审核填写内容后收回病案室,病案科网络直报人员结合病历内容进行死因推断复核,登记后进行直报。
六、自查
1、重点慢性病自查
由于全院诊断均采用ICD-10字典库进行疾病诊断录入,系统已经对重点慢性病进行设置和限制,必填项没有填写也不能保存,病案科不再做漏报、漏项自查,但需定期检查填报质量,做好反馈工作,同时定期检查系统运行情况,保证对接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日常维护。
2、死因报告自查
每月10号左右直报人员按照上报系统的统计和我院门诊日志以及病案报表进行漏报自查。
七、培训制度
根据新的要求和规范,每年一次相关知识和操作规范的培训。
新进人员由本科室上级医生进行单独培训。
八、奖惩制度:
1、对认真学习并执行重点慢性病监测管理制度,正确诊治和及时填写慢性病诊断,全年成绩优良者除给精神表彰外,年底作为考核评比先进条件。
2、对重点慢性病登记报告不认真执行,慢病病历不按时归档,导致编码审核延迟、慢病迟报的,按照《病历管理制度》中《回收管理》》进行严格处罚,屡教不改者酌情扣除年底奖金。
3、对死亡病例不按时报告,并且《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未按规定附病历后面的,每份病历罚款20元,并及时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