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灭菌隔离技术规范(2016年10月)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2016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1范围WS310的本部分规定了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entralsterilesupplydepartment,CSSD) 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处理的基本要求、操作流程。
本部分适用于医院和为医院提供消毒灭菌服务的消毒服务机构。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5750.5生活饮用水检验标准方法无机非金属指标GB/T19633最终灭菌医疗器械的包装WS310.1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1部分:管理规范WS310.3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WS/T367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WS310.1、WS310.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清洗cleaning去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的全过程,流程包括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
3.2冲洗flushing使用流动水去除器械、器具和物品表面污物的过程。
3.3洗涤washing使用含有化学清洗剂的清洗用水,去除器械、器具和物品污染物的过程。
3.4漂洗rising用流动水冲洗洗涤后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残留物的过程。
3.5终末漂洗finalrinsing用经纯化的水对漂洗后的器械、器具和物品进行最终的处理过程。
3.6超声波清洗器ultrasoniccleaner利用超声波在水中振荡产生“空化效应”进行清洗的设备。
3.7清洗消毒器washer-disinfector用于清洗消毒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设备。
3.8闭合closure用于关闭包装而没有形成密封的方法。
例如反复折叠,以形成一弯曲路径。
3.9密封sealing包装层间连接的结果。
注:密封可以采用诸如粘合剂或热熔法。
3.10闭合完好性closureintegrity闭合条件能确保该闭合至少与包装上的其他部分具有相同的阻碍微生物进入的程度。
医院消毒隔离技术规范
监测目的:评估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提高手卫生依从性,降低医院感染率。 监测方法:采用直接观察法或使用手卫生依从性监测系统进行监测。 监测内容:记录医护人员手卫生时机、手卫生方法、手卫生持续时间等关键指标。 监测结果:分析监测数据,针对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持续改进手卫生依从性。
监测频率:每季度至少一次
Part Seven
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适用于发热门诊、隔离病房、隔离观察区等高风险区域的工作人 员。
医用外科口罩:适用于手术室、发热门诊、隔离病房等有创操作的高风险区域的工作人 员。
医用防护口罩:适用于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源的医护 人员。
护目镜和防护面罩:适用于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染物的医护 人员。
干手设备:医院应提供干手设备,如纸巾、烘手机等,以确保医护人员洗手后能够迅速 干燥。
消毒设备:医院应提供消毒设备,如消毒剂、消毒液等,以供医护人员对手部进行消毒。
手卫生宣传资料:医院应提供手卫生宣传资料,如海报、宣传册等,以提醒和指导医护 人员正确进行手卫生操作。
洗手:使用肥皂和水彻底清洁双手 手消毒:使用酒精或含氯消毒剂擦拭双手 手套:在接触患者或污染物后,应更换手套或清洁双手后再戴手套 遵循手卫生规范:医护人员应遵循医院的手卫生规范,确保手部卫生
口罩:佩戴时应选择合适尺寸的口罩,佩 戴时要确保口罩完全覆盖口鼻和下巴,摘 下后应立即丢弃或清洁消毒
手套:每次接触患 者后应更换,使用 一次性手套时应一 次性使用,不得重 复使用。
护目镜:每次使用 后应及时清洗消毒, 如被患者血液、体 液等污染应立即更 换。
隔离衣:每次使用Biblioteka 后应立即更换,清 洗消毒后备用。防护服:每次使用 后应立即更换,清 洗消毒后备用。废 弃的防护用品应按 照医疗废物处理规 定进行处置。
医院消毒隔离制度
医院消毒隔离制度一、医护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和消毒灭菌原则。
按照卫健委《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和《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做好手卫生和职业防护。
二、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达到灭菌要求。
各种注射、穿刺、采血器具应当一人一用一灭菌。
凡接触皮肤、粘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达到消毒要求。
三、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根据污染后导致感染的风险高低分别选择灭菌、高水平、中水平或低水平消毒。
耐热、耐湿的手术器械首选压力蒸气灭菌;油、粉、膏等首选干热灭菌;不耐热的物品如各种导管、精密仪器、人工移植物等可选用环氧乙烷或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内镜可选用环氧乙烷灭菌、2%戊二醛浸泡灭菌或高水平消毒。
消毒首选物理方法,不能用物理方法消毒的方可选化学方法。
四、使用化学消毒剂必须了解其性能、作用、使用方法、影响灭菌或消毒效果的因素等,配制时注意有效浓度,并按要求进行监测。
碘酒、酒精应密闭保存,每周更换2次,容器每周灭菌2次。
五、患者使用的吸氧装置、雾化吸入器、氧气湿化瓶、呼吸机面罩、管路和暖箱等应一人一用一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并干燥存放。
湿化液应为灭菌水,湿化瓶每日更换并消毒。
监护仪器设备、呼吸机螺纹管、湿化器、接头、活瓣通气阀等可拆卸部分应定期消毒或更换。
六、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放入专柜,过期重新灭菌。
无菌敷料罐应每天更换并灭菌。
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
七、抽出的药液、加药后的静脉液体应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
八、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对感染患者采取相应隔离措施。
患者的安置原则为:感染患者与非感染患者分开,首选单间隔离,也可同类感染患者同室安置。
诊疗、护理操作应先非感染患者,后感染患者,同一患者的诊疗、护理操作应按从患者清洁到污染部位的顺序进行。
九、对传染病患者及其用物按传染病管理的有关规定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和处理措施。
传染性引流液、体液等标本从厕所或专用水池排入下水道。
新版消毒隔离技术规范.pdf
消毒隔离处理规范一、定义1.消毒: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清除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2.灭菌:是杀灭或清除外环境的一切微生物的处理.消毒剂:杀灭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消毒或灭菌效果的制剂.根据杀菌作用的强弱分为:1.高效消毒剂:可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病毒、真菌及其孢子等,对细菌芽孢也有一定作用,达到高水平消毒制剂。
主要有环氧乙烷、过氧乙酸、过氧化氢、戊二醛、等。
2.中效消毒剂:指仅可杀灭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细菌繁殖体等微生物,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
主要有碘伏、乙醇等。
3.低效消毒剂:指仅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
如苯扎溴铵等。
医院常用的化学消毒剂及用法1.2%碱性戊二醛:主要作用于不耐热、怕腐蚀器械消毒灭菌的首选消毒剂,灭菌作用10小时。
2.含氯的消毒剂为高效、广谱消毒剂,广泛用于医疗污染物品浸泡消毒及物体表面的擦拭消毒,使用浓度范围一般为250-1000mg/L,作用时间为30-45分钟。
如非感染性疾病病人使用后的物品可用有效氯浓度为250-500 mg/L mg/L的消毒剂浸泡30分钟,感染性疾病病人使用后的物品可用有效氯浓度为500-1000 mg/L的消毒剂浸泡30-45分钟,对医院感染重点部门可用500mg/L有效氯常规擦拭地面,湿布可用500 mg/L有效氯浸泡30分钟后洗净,晾干备用。
3.含碘消毒剂:包括碘及以碘为主要杀菌成分的各种制剂, 碘伏是碘与表面活性剂及增溶的剂形成的不定型络合物, 属中效消毒剂,适用于皮肤、黏膜等的消毒。
4.乙醇:属中效消毒剂,主要用于皮肤消毒,医院也可用75% 的乙醇浸泡体温表。
5.过氧乙酸:具有广谱、高效、低毒的优点,缺点是稳定性差,对金属及织物有腐蚀性,使用方法有浸泡、擦拭、喷洒等。
对一般污染物品的消毒,用500mg/L过氧乙酸溶液浸泡30分钟。
对细菌芽孢污染物品用1000mg/L过氧乙酸溶液浸泡5分钟,灭菌时浸泡30分钟,15%过氧乙酸用于熏蒸消毒,2%过氧乙酸用于喷雾消毒,作用时间为30-60分钟。
医院感染知识2016
主要内容
一、医院感染基础知识 二、清洁与消毒 三、无菌技术 四、标准预防与隔离 五、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防控 六、职业防护
医院感染的危害
医院感染的主要危害
1.住院病人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的主要原因
Ø 美国2:.威医胁院病感染人(生N命I)安发全病,率为增5加~病6%人; 现经患济率负为担5~15%;
种类
革兰氏阳性球菌 革兰氏阴性杆菌
微生物
葡萄球菌属、微球菌属、链球菌属 肠杆菌属、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军团菌属
厌氧菌 其他细菌
病毒
真菌 其它
似杆菌、梭状芽孢杆菌、破伤风杆菌 结核分枝杆菌 肝菌、球孢子菌等 卡式肺囊虫、弓形体、隐孢子虫等
新生儿
老年患者
器官移植者等
根据病原体的来源分类:
(一)外源性感染
病原体来自病人体外,感染可以散发,也可以暴发. 这类感染通过现代的消毒、灭菌、隔离和屏障护理等技 术措施,能达到有效地预防和控制。
内源微生物引起感染有以下几种方式:
1、菌群失调
2、肠道菌移位
3、潜在感染活化
根据感染部位分类:
1. 呼吸系统:上呼吸道、下上呼吸道、胸膜腔感染; 2. 心血管系统:侵犯心脏瓣膜(包括人工瓣膜)的心内膜炎、心肌炎或心包炎; 3. 血液系统:血管相关性感染、败血症、输血相关感染; 4. 腹部和消化系统:感染性腹泻、胃肠道感染、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病毒性肝
由NI所致的病死率为 3.6% 。
Ø 英国3:.增估加计医每年疗导负致担5,,00降0 低病人医的疗死质亡量,ICU和高危险病人
中NI现患率为 25~50%
4.阻碍医疗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Ø 欧盟:NI现患率为 3.5~14.8%
消毒隔离技术规范23062
消毒隔离技术规范一、定义1.消毒: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清除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2.灭菌:是杀灭或清除外环境的一切微生物的处理.消毒剂:杀灭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消毒或灭菌效果的制剂.根据杀菌作用的强弱分为:1.高效消毒剂:可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病毒、真菌及其孢子等,对细菌芽孢也有一定作用,达到高水平消毒制剂。
主要有环氧乙烷、过氧乙酸、过氧化氢、戊二醛、等。
2.中效消毒剂:指仅可杀灭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细菌繁殖体等微生物,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
主要有碘伏、乙醇等。
3.低效消毒剂:指仅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
如苯扎溴铵等。
医院常用的化学消毒剂及用法1.2%碱性戊二醛:主要作用于不耐热、怕腐蚀器械消毒灭菌的首选消毒剂,灭菌作用10小时。
2.含氯的消毒剂为高效、广谱消毒剂,广泛用于医疗污染物品浸泡消毒及物体表面的擦拭消毒,使用浓度范围一般为250-1000mg/L,作用时间为30-45分钟。
如非感染性疾病病人使用后的物品可用有效氯浓度为250-500mg/L mg/L的消毒剂浸泡30分钟,感染性疾病病人使用后的物品可用有效氯浓度为500-1000mg/L的消毒剂浸泡30-45分钟,对医院感染重点部门可用500mg/L有效氯常规擦拭地面,湿布可用500mg/L有效氯浸泡30分钟后洗净,晾干备用。
3.含碘消毒剂:包括碘及以碘为主要杀菌成分的各种制剂, 碘伏是碘与表面活性剂及增溶的剂形成的不定型络合物, 属中效消毒剂,适用于皮肤、黏膜等的消毒。
4.乙醇:属中效消毒剂,主要用于皮肤消毒,医院也可用75% 的乙醇浸泡体温表。
5.过氧乙酸:具有广谱、高效、低毒的优点,缺点是稳定性差,对金属及织物有腐蚀性,使用方法有浸泡、擦拭、喷洒等。
对一般污染物品的消毒,用500mg/L过氧乙酸溶液浸泡30分钟。
对细菌芽孢污染物品用1000mg/L过氧乙酸溶液浸泡5分钟,灭菌时浸泡30分钟,15%过氧乙酸用于熏蒸消毒,2%过氧乙酸用于喷雾消毒,作用时间为30-60分钟。
消毒供应室2016年管理规范解读
8.设备设施
p 8.1 清洗消毒设备及设施:医院应根据CSSD的规模、任务及工
作量,合理配置清洗消毒设备及配套设施。设备设施应符合国家相关 规定。
p 应配有污物回收器具、分类台、手工清洗池、压力水枪、压力气
枪、超声清洗装置、干燥设备及相应清洗用品等。
责CSSD设备的维护和定期检修,并建立设备档案;
p e) 保证CSSD的水、电、压缩空气及蒸汽的供给和质量,定期进行设施、管道的维护和检修; p f) 定期对CSSD所使用的各类数字仪表如压力表、温度表等进行校验,并记录备查。 p 4.2.4 物资供应、教育及科研等其他部门,应在CSSD主管院长或职能部门的协调下履行相关职责,保障CSSD的
7.建筑要求
p 7.2.4 建筑布局应分为辅助区域和工作区域。辅助区域包括工作
人员更衣室、值班室、办公室、休息室、卫生间等。工作区域包括 去污区、检查包装及灭菌区(含独立的敷料制备或包装间)和无菌 物品存放区。
p 7.2.7 工作区域中化学物质浓度应符合GBZ 2.1的要求。
7.建筑要求
p7.3 采用院外服务的要求 p采用其他医院或消毒服务机构提供消毒灭菌服务的医院,
p4.3.4 应定期对工作质量进行分析,落实持续改进。
4.管理规范
p4.3.5 应建立与相关科室的联系制度,并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p a) 主动了解各科室专业特点、常见的医院感染及原因,掌握
专用器械、用品的结构、材质特点和处理要点;
p b) 对科室关于灭菌物品的意见有调查、反馈,落实,并有记
录。
20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三项行业标准修订版
解读
消毒灭菌隔离管理制度
消毒灭菌隔离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保障人们的健康和安全,防止疾病传播,建立健全消毒灭菌隔离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食品生产企业、公共场所等各类场所,旨在规范消毒灭菌和隔离操作,确保对病原微生物的有效控制。
各单位应严格按照本制度的规定执行,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监督,确保消毒灭菌工作的规范和可持续发展。
二、消毒灭菌管理要求1.消毒灭菌工作应当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进行,制定专门的工作方案和操作规程,并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
2.消毒灭菌剂及设备的选择应当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确保其药效稳定和安全可靠。
3.消毒灭菌操作人员须持有相关资质证书,并定期参加培训和考核,确保操作技能达标。
4.消毒灭菌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个人防护,配备相应的防护用具,避免接触有害物质。
5.消毒灭菌后应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进行检测,确保病原微生物的完全灭活。
6.对消毒灭菌设备和场所应进行定期维护和清洁,保证其功能正常。
7.消毒灭菌操作人员应对消毒灭菌工作的结果负责,确保消毒灭菌的有效性和持久性。
三、消毒灭菌分类及要求1.物品消毒:对用具、器械、设备等进行消毒处理,应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和消毒剂,确保物品表面的病原微生物被完全灭活。
2.空气消毒:对空间内的细菌、病毒进行消毒处理,应使用食品级或医用级的空气消毒剂,确保空气清洁无污染。
3.水质消毒:对水质中的微生物进行消毒处理,应选择适宜的消毒剂和消毒方法,确保水质符合国家标准。
4.医疗器械消毒:对医疗器械进行消毒处理,应按照医疗器械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和消毒方法,确保器械无菌。
5.食品消毒:对食品进行消毒处理,应选择食品级的消毒剂和消毒方法,确保食品安全卫生。
四、隔离管理要求1.隔离病人:将感染传染病的病人单独隔离,避免交叉传染,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管理。
2.隔离病源:对带有传染性疾病的动植物进行隔离管理,避免传播给人类,确保公共安全。
3.隔离排放:对固废、废水、废气等有害物质进行隔离排放,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确保生态平衡。
消毒灭菌隔离管理制度
消毒灭菌隔离管理制度
是指为了防止疾病传播和确保环境卫生安全,在特定场所或情况下,采取一系列消毒、灭菌和隔离措施的管理制度。
该制度通常适用于医疗机构、食品生产加工场所、实验室等需要高度卫生要求的场所。
具体的管理制度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消毒制度:明确消毒的频率、方法和具体操作流程,例如使用何种消毒剂、消毒时间和温度等,以保证消毒的效果达到预期要求。
2. 灭菌制度:对于一些对病原微生物要求更高的情况,需要进行灭菌处理。
制定灭菌的方法和操作流程,例如采用高温蒸汽灭菌或化学消毒剂等。
3. 隔离制度:对于患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或具有感染风险的人员,需要采取隔离措施,以防止疾病的传播。
制定隔离区域的规划和设计,以及人员进出的管理办法。
4. 人员培训:对从事消毒灭菌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包括对消毒灭菌原理、操作规程的培训,以及防护装备的使用方法、维护和清洁等。
5. 监测与评估:建立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和评估机制,定期检测消毒设备和材料的有效性,对消毒灭菌结果进行评估,以确保环境的卫生安全。
通过制定和执行消毒灭菌隔离管理制度,可以有效控制传染病的传播,保护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同时,还可以保障食品安全和实验室安全,提高工作场所的卫生状况。
消毒灭菌隔离管理制度(6篇)
消毒灭菌隔离管理制度1.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及《传染病管理法》等法规,并达到以下要求:(1)凡进入人体____、无菌器官的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
(2)凡接触皮肤、黏膜的医疗器械的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消毒水平。
(3)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
(4)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和器具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和器具不得重复使用,用后的一次性物品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处理。
2.加强医院感染重点部门的管理,包括口腔科、手术室、供应室、产房、新生儿病房、肠道门诊、发热门诊等,并达到以下要求:(1)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对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有相应的措施。
(2)各部门对消毒灭菌效果检测有原始记录。
(3)护理人员能正确掌握控制医院感染的基本措施、标准预防、消毒隔离方法。
3.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消毒隔离制度、手卫生规范,并达到以下要求:(1)制定有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护理人员严格按照规程进行。
(2)消毒隔离制度与相关措施到位,人流、物流有明确的流程标识。
(3)有手卫生规范并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
凡接触病人及操作前后均要进行卫生学洗手,接触传染病人按传染病房刷手法。
4.按照规定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材消毒或灭菌,达到以下要求:(1)建立有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材消毒或灭菌制度、操作常规。
对可重复使用的器材如手术器械、换药碗、消毒瓶、氧气湿化瓶及管道、止血带、雾化管道等,由供应室统一处理。
(2)有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对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消毒或灭菌效果的定期与不定期监测的原始资料与记录。
(3)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合格率达____%。
包内有化学指示卡,包外贴____m指示带。
无菌物品专室,专柜存放,每日检查品名、有效期。
无菌包一经打开不超过____小时;铺无菌盘不超过____小时;无菌干罐持物钳不超过____小时。
(4)对监测不合格的医疗器械有处理程序和记录。
医院消毒灭菌管理规定
医院消毒灭菌管理制度为做好医院消毒灭菌与隔离管理,减少医院感染,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和医疗机构隔离技术规范要求,制定本制度.一、管理要求:1、各科室根据工作特点制定本科室消毒灭菌与隔离管理制度,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长负责督促本科室人员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对全院消毒灭菌与隔离工作(de)监督和指导.2、医院所有消毒器械、消毒剂,均应符合卫生部消毒管理办法要求,物资采购部门负责审查相关证件(卫生许可证、卫生安全评价报告等),负责对产品检查验收.二、基础措施:(一)布局流程应遵循洁污分开(de)原则,诊疗区、污物处理区、生活区等区域相对独立,布局合理,标识清楚,通风良好,设有流动水洗手设施或备有手消毒设施.(二)医护人员上岗应衣帽整洁,无菌操作应戴帽子、口罩,禁止穿工作服去食堂或医院以外(de)地方.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及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掌握六步洗手法和手消毒(de)操作步骤和指征.手消毒剂应注明开启日期,易挥发性(de)醇类产品开瓶后(de)使用期不超过30天,不易挥发(de)产品开瓶后(de)使用期不超过60天,应在有效期内使用.(三)环境清洁消毒要求:1、空气净化与消毒:医院现采用自然通风、紫外线灯照射空气消毒方法,一般不使用化学法消毒空气.紫外线消毒:一般每天下班后或上班前进行空气消毒30分钟,室内有人时不能使用.每周用75%乙醇棉球擦拭灯管,每半年对灯管进行照射强度监测,辐照强度达不到要求时应及时更换;并有相应(de)照射、擦拭、监测记录.2、地面、物体表面(de)清洁与消毒:(1)保持环境清洁干燥.普通科室病房、门诊(de)地面、物体表面无明显污染时,每日湿式清洁2次.对治疗车、床栏、床头柜、门把手、灯开关、水龙头等频繁接触(de)物体表面应每天清洁、消毒.人员流动频繁、拥挤(de)诊疗场所应每天在工作结束后进行清洁、消毒.感染高风险部门(病房手术室、外科门诊手术室、妇科门诊手术室、供应室、检验科、口腔科、急诊室、发热门诊、肠道门诊)等(de)地面和物体表面在清洁(de)基础上,每天消毒1次.当受到血液、体液等明显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de)污染物,再清洁和消毒.消毒方法: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作用30min.(2)病床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巾),床头柜应一桌一抹布;患者(de)床单、被套、枕套等应一人一更换,住院时间长者,每周更换,遇污染随时更换消毒.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更换(de)衣物.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元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3)擦拭布巾、地巾应分区使用,标记明确.使用后先清洗干净,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冲净消毒液,晾干备用.(四)医疗器械、物品消毒灭菌要求:1、凡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或接触破损皮肤、粘膜(de)高度危险性物品,如各种手术器械、穿刺针等,必须达到灭菌水平.耐热、耐湿(de)器械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应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一次性使用(de)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2、仅与完整粘膜相接触,而不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de)中度危险性物品,如压舌板、喉镜、鼻镜、口镜等应采用中水平以上消毒效果(de)方法处理;仅与完整皮肤接触(de)低度危险性物品,可采用低水平消毒或清洁处理.如:连续使用(de)氧气湿化瓶、雾化器等器材应每日消毒,干燥保存,湿化液应用灭菌水;腋下体温计、止血带应一人一用一消毒.消毒用500mg/L(de)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冲净干燥备用.血压计袖带、听诊器,应保持清洁,被污染时随时消毒.血压计外壳、听诊器用含氯消毒剂或75%酒精擦拭消毒.治疗盘用后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每周灭菌一次.3、根据物品(de)性能选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消毒灭菌.首选物理方法,不能用物理方法消毒(de)选用化学方法.使用化学消毒剂必须了解消毒剂(de)性能、作用、使用方法、影响灭菌或消毒效果(de)因素等,配制时注意有效浓度,并按规定定期监测,做好记录.4、治疗车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无菌物品与污染物品不得混放.进入病房(de)治疗车、换药车应配有速干手消毒剂,每日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5、无菌物品应专柜存放,灭菌物品标记明确,按灭菌日期排列,无过期.普通棉布包装有效期为夏季7天,冬季14天.在使用消毒灭菌物品时,应认真检查消毒灭菌日期、有效期、包外和包内灭菌指示标识,消毒灭菌不合格(de)物品不得使用.6、需要连续使用(de)无菌物品需注明开启日期及时间,一经打开,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例如:棉球、棉签、纱布等.7、碘酊、酒精等消毒剂要密闭保存,使用中(de)容器每周更换、灭菌2次,并注明更换日期.瓶装碘酒、酒精,注明启封时间,启封后倒出使用(de)大瓶装有效期30天,蘸取使用(de)小包装使用时间不超过7天.8、无菌持物钳及容器独立包装灭菌,打开后干燥保存,4小时内有效,如污染随时更换.9、抽出(de)药液、开启(de)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de)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最好采用小包装.10、清洗后待消毒或灭菌(de)(de)器械应达到:表面及其关节、齿牙处光洁,无血渍、污渍、水垢等残留物质和锈斑;功能完好,无损毁;清洗质量不合格(de),应重新处理;做好清洗后(de)保养工作;器械功能损毁或锈蚀严重,应及时维修或报废.。
消毒灭菌隔离管理规定
消毒灭菌隔离管理规定 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1. 目的:规范消毒灭菌与隔离原则,强调双向防护,减少外源性医院感染,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提升医院的医疗服务品质。
2. 范围:全院各科室工作人员。
3. 权责: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制度的修订、完善及督查,医务部、护理部、后勤中心等部门参与协作管理。
各部门负责人负责监督制度落实。
工作人员必须认真阅读,全面掌握相关文件及规程。
4. 定义:无。
5. 作业内容:消毒与灭菌方法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组织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灭菌;接触完整皮肤、完整黏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消毒。
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应行清洁,再消毒或灭菌,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先消毒或灭菌处理。
根据物品性能选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消毒灭菌。
耐热或耐湿物品灭菌首选物理灭菌法:手术器具及物品,各种穿刺针、注射器等首选压力蒸汽灭菌;油、粉、膏等首选干热灭菌。
不耐热、不耐湿的物品如各种导管、精密仪器、人工植入物宜采用低温灭菌方法如环氧乙烷灭菌、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或低温甲醛蒸汽灭菌等。
消毒首选物理方法,不能用物理方法消毒的方选化学方法。
化学灭菌或消毒可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选择灭菌、高效、中效、低效消毒剂。
使用化学消毒剂必须了解消毒剂的性能、作用、使用方法、影响灭菌或消毒效果的因素等,配制时应注意有效浓度,并定期监测,记录。
更换灭菌剂时,必须对用于浸泡灭菌物品的容器进行灭菌处理。
消毒隔离管理细则医务人员上班时应着装整洁,一律穿工作服,工作场所不得进食和堆放食物。
手卫生执行卫生部2009年下发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WS/T 313-2009)。
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情况对感染患者采取相应隔离措施。
接触特殊感染和隔离患者前必须戴手套、穿隔离衣并及时更换,严禁将污染手套、隔离衣接触其他物品;离开隔离区域应使用手消毒剂。
消毒灭菌与隔离规范
消毒灭菌与隔离规范第1条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
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去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其中感染病症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
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先经消毒或灭菌处理。
第2条根据物品的性能选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消毒灭菌。
耐热、耐湿物品灭菌首选物理灭菌法;手术器具及物品、各种穿刺针、注射器等首选压力蒸汽灭菌;油、粉、膏等首选干热灭菌。
不耐热物品如各种导管、精密仪器、人工移植物等可选用化学灭菌法,如环氧乙烷灭菌等,内窥镜可选用环氧乙烷灭菌或2%戊二醛浸泡灭菌。
消毒首选物理方法,不能用物理方法消毒的方选化学方法。
第3条化学灭菌消毒,可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选择灭菌、高效、中效、低效消毒剂。
使用化学消毒剂必须了解消毒剂的性能、作用、使用方法、影响灭菌或消毒效果的因素等,配制时注意有效浓度,并按规定定期监测。
更换灭菌剂时,必须对用于浸泡灭菌物品的容器进行灭菌处理。
第4条甲醛气体灭菌参照《医院消毒技术规范》。
自然挥发熏蒸法的甲醛熏箱不能用于消毒和灭菌,也不可用于无菌物品的保存。
甲醛不宜用于空气的消毒。
第5条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机的管道、早产儿暖箱的湿化器等器材,必须每日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
湿化液应用灭菌水。
第6条手部皮肤的清洁和消毒应达到以下要求:一、洗手设备:1.病房及各诊疗室应设有流动水洗手设施,开关采用脚踏式、肘式或感应式。
2.肥皂应保持清洁、干燥,有条件的医院可用液体皂。
3.可选用纸巾、风干机、擦手毛巾等擦干双手。
擦手毛巾应保持清洁、干燥。
每日消毒。
4.不便于洗手时,应配备快速手消毒剂。
二、洗手指征:1.接触病人前后,特别是在接触有破损的皮肤、粘膜和侵入性操作前后。
2.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前后,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ICU、母婴室、新生儿病房、烧伤病房、感染性疾病病房等重点部门时,戴口罩和穿隔离衣前后。
消毒隔离规范
(六)使用未经批准使用的药品、消毒药剂和 医疗器械的;
编辑ppt
8
编辑ppt
9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第四章 实验室感染控制
•第四十二条 实验室的设立单位应当指定专 门的机构或者人员承担实验室感染控制工作, 定期检查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护、病原微生 物菌(毒)种和样本保存与使用、安全操作、 实验室排放的废水和废气以及其他废物处置 等规章制度的实施情况。
吸引瓶、吸痰器
• 1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
• 0.2%过氧乙酸浸泡30分钟后去污洗 净,晾干备用。
注意:电动吸引器吸引瓶消毒晾干 后,贮液瓶内放500ml清水备用。
编辑ppt
46
科室常用物品消毒
血压表及袖带、听诊器、手电 筒、B超探头、心电图夹子 :
• 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
• 根据消毒物品的性质选择消毒方法 – 耐热、耐湿的诊疗器械等,应首选压力蒸汽灭 菌;耐热的玻璃器材、油剂类和干粉类等应采 用干热灭菌。 – 不耐热、不耐湿物品,宜采用低温灭菌如环氧 乙烷、过氧化氢等离子体或低温甲醛蒸汽气体 灭菌等。 – 物体表面消毒,宜考虑表面性质,光滑表面宜 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擦拭或紫外线消毒器近距离 照射;多孔材料表面宜采用浸泡或喷雾消毒法。
编辑ppt
18
编辑ppt
19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 第五十二条 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执行无 菌消毒、隔离制度,采取科学有效的 措施处理污水和废弃物,预防和减少 医院感染。
编辑ppt
20
• 国家法律法规对消毒隔离管理规 定
• 颁布的消毒隔离技术规范 • 消毒中存在的问题 • 消毒管理要求 • 消毒物品分类 • 消毒灭菌基本原则 • 常用消毒方法
消毒灭菌隔离技术规范
消毒灭菌隔离技术规范1. 引言消毒灭菌隔离技术是指通过采用特定的方法和设备,对物体表面、空气等进行有效的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的消毒、灭菌和隔离的方法。
本文档旨在规范消毒灭菌隔离技术的操作流程和要求,确保其安全、有效地被应用于各个领域。
2. 操作流程2.1 准备工作在进行消毒灭菌隔离技术操作前,必须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具体包括:•准备所需的消毒剂、灭菌器械和隔离设备;•检查设备是否完好,并进行必要的维修和保养;•准备操作手册和相关记录表格。
2.2 操作步骤2.2.1 洁净操作在进行消毒灭菌隔离技术操作前,操作人员必须进行洁净操作,包括:•戴上帽子、口罩、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具;•洗手并消毒;•穿戴干净的工作服,避免带入污染。
2.2.2 消毒操作根据具体需要,选择适当的消毒剂进行消毒操作。
消毒操作的基本步骤包括:•将待消毒物品放置在消毒器具中;•按照消毒剂的使用说明,配置适当浓度的消毒液;•将消毒液倒入消毒器具中,确保待消毒物品完全被液体覆盖;•按照设备说明书设置适当的温度和时间,进行消毒。
2.2.3 灭菌操作灭菌操作是在消毒操作后对物品进行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灭菌处理。
灭菌操作的基本步骤包括:•将已消毒的物品放入灭菌器械中;•按照灭菌器械的操作说明,设置适当的温度、压力和时间;•启动灭菌器械,进行灭菌操作。
2.2.4 隔离操作隔离操作是指在消毒灭菌后将物品进行隔离,避免再次被污染。
隔离操作的基本步骤包括:•将已灭菌的物品放入隔离设备中;•确保隔离设备的密封性,避免外界微生物进入隔离环境;•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温度、湿度和压力,维持隔离环境的适宜条件。
3. 质量控制为确保消毒灭菌隔离技术的质量,必须进行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
具体包括:•定期检查和维护消毒、灭菌和隔离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对消毒剂和灭菌剂进行质量检测,保证其浓度和活性符合要求;•对灭菌器械和隔离设备进行验证,确保其满足操作要求,并进行相应的记录。
(完整)消毒隔离技术规范
消毒隔离处理规范一、定义1。
消毒: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清除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2。
灭菌:是杀灭或清除外环境的一切微生物的处理.消毒剂:杀灭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消毒或灭菌效果的制剂.根据杀菌作用的强弱分为:1.高效消毒剂:可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病毒、真菌及其孢子等,对细菌芽孢也有一定作用,达到高水平消毒制剂. 主要有环氧乙烷、过氧乙酸、过氧化氢、戊二醛、等. 2.中效消毒剂:指仅可杀灭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细菌繁殖体等微生物,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主要有碘伏、乙醇等. 3.低效消毒剂:指仅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
如苯扎溴铵等。
医院常用的化学消毒剂及用法1.2%碱性戊二醛:主要作用于不耐热、怕腐蚀器械消毒灭菌的首选消毒剂,灭菌作用10小时。
2。
含氯的消毒剂为高效、广谱消毒剂,广泛用于医疗污染物品浸泡消毒及物体表面的擦拭消毒,使用浓度范围一般为250-1000mg/L,作用时间为30-45分钟。
如非感染性疾病病人使用后的物品可用有效氯浓度为250-500 mg/L mg/L的消毒剂浸泡30分钟,感染性疾病病人使用后的物品可用有效氯浓度为500-1000 mg/L的消毒剂浸泡30-45分钟,对医院感染重点部门可用500mg/L有效氯常规擦拭地面,湿布可用500 mg/L有效氯浸泡30分钟后洗净,晾干备用。
3.含碘消毒剂:包括碘及以碘为主要杀菌成分的各种制剂,碘伏是碘与表面活性剂及增溶的剂形成的不定型络合物, 属中效消毒剂,适用于皮肤、黏膜等的消毒。
4。
乙醇:属中效消毒剂,主要用于皮肤消毒,医院也可用75%的乙醇浸泡体温表。
5.过氧乙酸:具有广谱、高效、低毒的优点,缺点是稳定性差,对金属及织物有腐蚀性,使用方法有浸泡、擦拭、喷洒等。
对一般污染物品的消毒,用500mg/L过氧乙酸溶液浸泡30分钟。
对细菌芽孢污染物品用1000mg/L过氧乙酸溶液浸泡5分钟,灭菌时浸泡30分钟,15%过氧乙酸用于熏蒸消毒,2%过氧乙酸用于喷雾消毒,作用时间为30—60分钟。
消毒隔离及无菌操作技术规范
消毒隔离及无菌操作技术规范1. 引言消毒隔离及无菌操作技术是在医疗领域、实验室和食品加工等相关行业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合理的消毒隔离措施和无菌操作规范,可以预防和控制微生物的传播和繁殖,确保工作环境的卫生和安全,降低患者感染和食品污染等风险。
本文档旨在提供消毒隔离及无菌操作技术的规范,以帮助相关从业人员正确进行操作,并保证操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2. 消毒隔离技术规范2.1 消毒的定义和分类•消毒是指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减少或杀灭物体表面或环境中的病原体、致病微生物或其他有害微生物的过程。
•消毒按照杀灭微生物的程度可分为低级消毒、中级消毒和高级消毒。
2.2 消毒操作流程•消毒前准备:戴好防护装备,清除工作台面上的杂物,确保工作环境整洁。
•清洁物体表面:使用肥皂水或清洁剂清洗物体表面,去除可见的污垢。
•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和浓度:根据物体表面材质和消毒对象的需求,选择适当的消毒剂和浓度。
•进行消毒操作:将消毒剂均匀喷洒或涂抹在物体表面,确保覆盖全部区域。
•等待消毒时间:根据消毒剂的说明,等待一定的时间以确保杀灭微生物的效果。
•清洗残余消毒剂:使用蒸馏水或纯净水彻底清洗物体表面,确保无残留消毒剂。
•操作员清洁:操作后及时洗手,清理工作台面和消毒工具。
2.3 消毒器具的使用和维护•消毒器具必须保持清洁、干燥和完整,不存在破损或腐蚀现象。
•使用前对消毒器具进行必要的清洁和消毒,并保持消毒剂的有效浓度。
•使用完毕后及时清洗、消毒和干燥消毒器具,并妥善保存。
3. 无菌操作技术规范3.1 无菌的定义和分类•无菌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物体表面和环境完全没有任何微生物的状态。
•无菌操作按照操作环境的洁净程度可分为A级无菌操作和B级无菌操作。
3.2 无菌操作区域和装备•无菌操作区域应该是封闭和清洁的,并采用空气过滤和消毒等措施,确保环境洁净度。
•操作者必须佩戴无菌衣物、手套和口罩等防护装备。
•无菌操作区域的工作台面、工具和容器等必须经过高压蒸汽灭菌或其他无菌处理。
消毒灭菌隔离管理制度(2篇)
消毒灭菌隔离管理制度科室根据____部《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消毒供应室验收标准试行》及附件、《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中消毒灭菌与隔离的规定,特制定以下制度:1、执行医疗活动中,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凡进入人体____、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
凡接触皮肤粘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达到消毒水平,严格执行注射、穿刺和采血用具一人一用一灭菌,一般诊疗用品一人一用一消毒。
2、医务人员应遵循无菌技术操作的基本原则,熟练掌握无菌持物钳、无菌容器、无菌包的使用和戴无菌手套、取用无菌溶液等基本操作技能,并保证无菌操作技术的效果。
3、医院一次____用后及污物、污水必须严格执行无害化处理后销毁。
一次性使用医疗无菌器具的使用、保管、用后处理要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4隔离制度: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落在实处。
具体要(1)严格传染病人和普通病人分开放置。
(2)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区/室安置。
(3)感染病人与高度易感病人分别安置。
(4)同种病原体感染病人可同住一室。
(5)可疑感染病人必须单间隔离。
(6)根据疾病种类、病人病情、传染病病期分别安置病人。
(7)成人与婴幼儿感染病人分别放置。
5接触隔离使用橙色隔离标记。
6呼吸道隔离使用蓝色隔离标记。
7肠道隔离使用棕色隔离标记。
8血液一体液隔离使用红色隔离标记。
9严格隔离。
使用黄色隔离标记。
10引流物分泌物隔离。
使用绿色隔离标记。
一般诊疗用品包括。
体温表、听诊器、血压计袖带、压舌板、吸引器、引流瓶、胃肠减压器、氧气湿化瓶、氧气面罩等。
接触皮肤的一般诊疗用品如血压计袖带、听诊器保持清洁,有污染时随时以清洁剂与水清洁。
有血迹可用____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____分钟后再清洗。
听诊器可用乙醇擦拭消毒。
其它物品可用____mg /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____分钟后用清水洗净送高压或其它方法处理。
消毒灭菌隔离管理制度(2)是为了防止病菌传播和控制疾病传播而制定的管理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护士小张,26岁,北京一家三甲医院肿瘤病 房,在一次取血后,分离针头时被回弹的针头扎 伤了中指,伤口做了一般处理并向感染办公室上 报。一月后,小张出现全身乏力等不适症状,进 一步检查发现转氨酶高,血液检测结果HCV阳性, 刺伤后第8周确诊感染了丙型肝炎。
4、护士小雪,广州一家三甲医院合同护士,一次 长达一个月的腹泻让她瘦的脱了形,抽血检查 HIV 阳性。病床上的小雪泣不成声:“在工作中无数 次接触病人的体液、血液,有时还被扎伤,如果 让我说是哪一次扎伤,我哪说得清。
医院感染的分类
1 2 3
外源性感染 内源性感染 母婴感染
外源性感染
又称交叉感染,系指从病人到病人、从病人 到医院职工和从医院职工到病人的直接感 染,或者通过物品、医院环境对病人和职 工的间接感染。这种感染是可预防性感染。 外源性感染分为多种类型。
外源性感染类型
交叉
病原体来自体外,如其他病人、病原携 带者或外环境,包括医院职工以及探视 者
消毒是切断传播途径的有效措施,严格消毒灭菌原则
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 接触皮肤黏膜的器械和医疗用品必须灭菌。 根据物品性能可使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消毒灭菌。 污染医疗器材和物品,均应先清洗,再消毒或 灭菌。 使用中的消毒剂必须保持其有效浓度,并定期 检测。
医务人员要了解消毒剂的性能、作用及 使用方法。配置时应注意有效浓度,作 用时间及影响因素。 连续使用中氧气湿化瓶、雾化瓶、呼吸 机及管道等应定期消毒。湿化瓶应每日 更换灭菌水用毕需终末消毒,干燥保存。 消毒灭菌后应进行效果监测。 手部皮肤清洁和消毒。
职业暴露的预防
医务人员预防HIV、HBV、HCV病毒感染 的防护措施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对所 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 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原物质,医 务人员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 施! 艾滋病金标法阳性处理???
乙肝职业暴露:48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乙肝疫苗全程接 种10vg、5vg、5vg,按0、1、6月间隔,进行血 清学检查确定有无反应。 丙肝职业暴露:无特异治疗药物,注射a-干扰素3天,定期追踪 6~9个月。
环境
病原体来自医院环境,各种表面的微生 物污染,包括操作台、治疗车、门窗把 手、电话、水龙头等
医源性
病原体来自未消毒灭菌的医疗器械、污 染的血制品和药品
内源性感染
又称自身感染,是指病人自身抵抗力降低, 对本身固有的细菌感受性增加而发生的疾 病。 晚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再生障碍性贫血、晚期白血症、 晚期癌症等均属此类。
2、,28岁,美国内华达州外科病房护士,在为 病人疏通输液管路时,被病人无意识的动作干扰, 致使血污染的针头刺伤手掌,她当时尽可能从伤 口中挤出血液,并及时取血做基线检查,HIV、 HBV、HCV均为阴性。发生暴露后8个月,她出现淋 巴结肿大等症状,暴露后10个月时血液检测结果 HIV、HCV阳性,结果证实Lisa感染了丙肝和艾滋 病。
HIV职业暴露分级:
一级暴露: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和粘膜 暴露量小,时间短。 二级暴露: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和粘膜,或为暴露源刺伤 或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轻,为表皮擦伤或针刺伤。 暴露量大、时间长。 三级暴露: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割伤皮肤,损伤程度重,为深部伤口。 或割伤部有明显可见的血液。
3
合理使用抗生素和免疫抑制类药物
医院感染的相关案例
职业暴露感染案例
1、23岁,美国宾州一家地区医院监护病房护士, 一次在为一名昏迷病人穿刺静脉留置针时,不慎 被抽出的针芯刺破手掌,当时她对感染的伤口进 行了登记上报,10天后病人死亡,之后证实这是 一位晚期艾滋病患者。意外发生3周后她开始出现 喉咙痛,发热等症状,暴露后6个月血液检测结果 HIV阳性,他被确诊感染了HIV。
母婴感染 又称垂直传播,是指在分娩过程中胎儿 经胎盘或产道所发生的感染。 如梅毒、艾滋病和乙型肝炎等。
医院感染危害及经济损失 安徽宿州“眼球事件”
西安交大一附院八名新生儿死亡事件
天津市蓟县妇幼保健院5名新生儿死亡事件
汕头产妇术后感染事件
我国近10年来重大医院感染爆发事件
消毒与医院感染控制
这些危险动作,您停止了吗?
这些危险动作,您停止了吗?
这些危险动作,您停止了吗?
这些危险动作,您停止了吗?
治疗室、手术室区域划分:
1、清洁区、污染区 2、手术室:限制区、半限制、非限制 保持整齐、整洁。 消毒剂加盖, 关于棉签使用(开口后1天?) 手消毒剂管理(开封后效期一个月) 皮肤消毒液(三天量) 压脉带使用(一人一用)
手臂越过平皿×
√ √
皿盖朝上×
结果判定:Ⅱ类环境细菌菌落总数标准
非洁净手术部(室)、产 房、新生儿室、烧伤病房、 重症监护病房等空气中的 细菌菌落总数≤4cfu/ (15min· 直径9cm)
结果判定 Ⅲ、Ⅳ类环境细菌菌落总数标准
儿科病房、母婴同室、妇产科检查室、人流室、 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输血科、消毒供应中 心、血液透析中心(室)、急诊室、化验室、各 类普通病室、感染疾病科门诊及其病房空气中的 细菌菌落总数≤4cfu/(5min· 直径9cm)。
小型物体表面的结果计算,用cfu/件表示
医护人员手消毒效果监测
医护人员手消毒效果监测
采样时间
在接触患者、进行诊疗活动前采样。 操作前后请洗手
手 的 消 毒 效 果 监 测
卫生手清毒 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0cfu/㎝2
外科手消毒 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5cfu/㎝2
不能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医务人员进行每一次可能导致污染的接触 时都必须戴手套
衣服或面部可能污染时应当穿隔离衣、戴口罩 和眼罩 接触感染物品后、脱手套后立刻洗手 锐器的正确处理 被感染性物质污染后的医疗器具的正确处理
如何带手套?
应根据不同操作的需要,选择合适种类和规 格的手套. 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 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应戴清洁手套。 进行手术等无菌操作、接触患者破损皮肤、 粘膜时,应戴无菌手套。 一次性手套应一次性使用。!!! 戴手套不能代替洗手!!!
注意事项
消毒前,关好门、窗;消毒机、空调 停止至少10分钟方可采样。在无人走 动的情况下,静止10分钟进行采样。
物体表面消毒效果监测结果判定
非洁净手术部(室)、产房、新生儿室、烧 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等;物体表面细菌菌 落总数≤5cfu/cm2
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各类普通病室、等; 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总数≤10cfu/cm2
基本用药:2种转录酶抑制剂,连续28天。 强化用药:增加1种蛋白抑制剂,连续使用28天。 预防用药:职业暴露后4小时内实施,最迟不超 过24小时。
医务人员暴露于污染血后应急处理措施
锐器伤后 → 立即挤血(近心端向远心端)→ 流动 水冲洗15分钟(粘膜损伤用生理盐水)→ 含碘制剂 和75%酒精消毒 → 在24~48小时内完成自身和接触 病人的相关血液检查 → 随访时间一年根据情况进行 处理
空 气 3 净 4 化 方 5 法
6
2
7
通风
自然通风 一般以通 风30分钟 效果最好
机械通风 机械送风与自然排风 自然送风与机械排风 机械送风与机械排风
洁净技术净化空气的房间的空气消毒效 果监测
室内面积>30m2 室内面积 ≤30m2
空气消毒效果监测
将普通营养琼脂平皿(Φ9cm)放置各采样点,采 样高度为距地面0.8m-1.5m;采样时将平皿盖打开, 扣放于平板边延 ,暴露规定时间后盖上平皿盖及 时送检。
医用口罩的佩戴方法
1. 戴口罩前必须清洁双手。 2. 口罩藏有铁丝处要向上。 3. 口罩有颜色深的一面向外,而颜色浅的一面则向 内。 4. 将固定口罩的橡皮带固定在耳朵上。 5. 口罩应完全覆盖口鼻和下巴,并紧贴面部 6. 请按口罩上的铁丝固定在鼻梁上,以防止漏(4 小时必须更换,污染随时更换)
普遍性职业防护原则的5项基本操作
院内感染及消毒灭菌隔离消毒技术
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手术室
彭 伟
医院感染的定义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 的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 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 感染。
医院感染对象
住院病人 医院职工 门诊病人 探视者 陪护家属
根据物品污染后的危害程度选择消毒方式
1 2 3
高度危险物品-----灭菌 中度危险物品-----高、中水平消毒 低度危险物品-----低水平消毒清洁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1
控制感染经诊疗护理器具的传播
1.减少侵入性操作 2.确保诊疗护理器具消毒灭菌
2
控制感染经医务人员诊疗活动的传播
1.实施标准预防 2.在标准预防基础上,实施针对不同传播途径的额外预防
标准预防
针对所有病人的预防性措施,视所有病人的血液、 体液、分泌物、损伤的皮肤、黏膜和被这些物质 污染的物品具有潜在感染而采取的标准水平的消 毒、隔离等预防措施。 标准预防应用于所有病人和所有医护人员,以防 止病人之间的传播和病人与医护人员的传播。 标准预防措施(隔离的内容)
标准预防措施
如何避免发生职业暴露
规范医务人员的行为
1.为病人操作后立即将使用的锐器放入锐器盒内 2.禁止回套针帽或用手分离针头,返回处置室进 行二次处理流程操作 3.传递手术器械时不能直接用手接,应使用弯盘 传递(刀、剪等锋利器械) 4.给不配合的病人使用锐器时,应有助手协助, 操作中始终保持警惕 5.在工作繁忙及抢救病人时,应忙而不乱,相互 配合,不违反操作规程 6.锐器伤后即刻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