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九下《愚公移山》中考练习试汇编(07-09年)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愚公移山》同步练习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愚公移山》同步练习

初中语文试卷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愚公移山》同步练习
一、解释划横线的字词:
河阳之北年且九十惩山北之塞
毕力平险出入之迂指通豫南
杂然相许曾不能损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荷担者三夫寒暑易节
始一反焉其如土石何箕畚运于
山之一毛感其诚一厝朔东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顾,固不可彻,。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有孙,,而山不加增,
?”
三、翻译下列句子:
1.甚矣,汝之不惠。

2.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3.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4.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5.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四、名著《朝花夕拾》阅读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原题为“”,其中揭示封建
孝道的虚伪和残酷的散文是《》。

在《阿长与<山海经>》中提到的“三哼经”是指《》。

请简要概括《猫·狗·鼠》中“我”不喜欢猫的两个原因。

五、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红楼梦》是一部脍炙人口
....的长篇小说,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B、当巨大灾难来临时,全国人民总能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共渡难关。

C、某旅游景点的环境脏、乱、差到如此地步,简直令人叹为观止
....。

D、北京奥运场馆“鸟巢”与“水立方”虽出自不同设计师之手,却有异曲同工
....之妙。

最新精选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22愚公移山习题精选三十九

最新精选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22愚公移山习题精选三十九

最新精选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22愚公移山习题精选三十九第1题【单选题】对下面文段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A、已:停止B、感:被……感动C、厝:座D、阴:水之南【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选出“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A、河阳之北B、汝之不惠C、操蛇之神D、渤海之尾【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对下列语句中加下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杂然相许许: 赞同B、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 扛C、寒暑易节易: 交换D、何苦而不平苦: 劳苦【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读课文《愚公移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这篇寓言故事相当完整,有背景、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也写出了一些生动的细节。

B、本文塑造了愚公的生动形象,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的道理。

C、本文结尾写大力神夸娥氏两个儿子把山背走了,这是一种封建迷信思想。

D、愚公跟智叟的对比是文中的主要对比,是故事寓意之所在,反映了我国古代人们在人和自然关系问题上两种对立的观点。

【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读课文《愚公移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寓言故事相当完整,有背景、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也写出了一些生动的细节。

B、本文塑造了生动的愚公形象,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的道理。

C、本文结尾写大力神夸娥氏两个儿子把山背走了,这是一种封建迷信思想。

D、愚公跟智叟的对比是文中的主要对比,是故事寓意之所在,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在人和自然关系问题上两种对立的观点。

【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列文言文句式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②甚矣,帝之不惠。

九年级语文下册(愚公移山)练习 试题

九年级语文下册(愚公移山)练习 试题

轧东卡州北占业市传业学校兰台九年级语文下册<愚公移山>练习 教1、下面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选项是〔 〕A 、河阳.之北〔南岸〕 惩.山北之塞〔苦于〕B 、投诸.渤海之尾〔兼词,“之于〞〕 汝之不惠.〔通“慧〞,聪明〕C 、北山愚公长息..曰 何苦.而不平〔愁〕D 、吾与汝.毕力平险〔你们〕 无陇断..焉〔山冈阻隔〕 2、辩析,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A 、出入之.迂 投诸渤海之.尾B 、以.残年余力 以.君之力C 、其.如土石何 惧其.不已也D 、达于.汉阳 告之于.帝 3、以下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A 、方⎩⎨⎧方其远出海门方七百里B 、且⎩⎨⎧且焉置土石年且九十 C 、亡⎩⎨⎧今亡亦死河曲智叟亡以应 D 、固⎩⎨⎧吾义固不杀人汝心之固E 、曾⎩⎨⎧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曾不若孀妻弱子 4、以下加点词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A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置人所罾.鱼腹中B 、吾与汝毕力平险. 广.于君C 、一狼洞.其中 一狼犬.坐于前D 、父利.其然也 凄.神寒.骨E、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斗.折蛇.行5、根据文章内容判断,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为突出愚公这一人物形象,文章运用了比照和衬托的写法。

B、愚公“平险〞成功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克服困难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

C、HY结尾增添了故事的艺术效果,同时也表现古代人民科学水平不够,盲目崇拜神灵。

D、故事的HY和结局是“平险〞,这是对愚公移山巨大力量和伟大精神的肯定和歌颂。

6、文段详写愚公和智叟的对话,其主要目的是〔〕A、通过比照,表现了愚公对人力无穷的深刻认识,对移山的坚决信念。

B、通过比照,更能表现出愚公的大智假设愚,智叟的极愚极蠢。

C、通过衬托,更能突出愚公形象的高大,突出对人力无穷的深刻认识。

D、通过衬托,更能表现智叟的见识短浅,鼠目寸光。

7、翻译句子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译:②甚矣,汝之不惠。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愚公移山》高效复习训练及答案-word文档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愚公移山》高效复习训练及答案-word文档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愚公移山》高效复习训练及答案内容预览:8 愚公移山《列子》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士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练习检测:一、词语解释①河曲智叟亡以应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②惩山北之塞③甚矣,汝之不惠④曾不能毁山之一毛⑤惧其不已也⑥无陇断焉⑦年且九十⑧寒暑易节⑨杂然相许⑩吾与汝毕力平险⑾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二、句子翻译①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②甚矣,汝之不惠!③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④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⑤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⑥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⑦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三、选择题1、选出下列句子中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汝心之固固:顽固B.惧其不已也已:已经C.寒暑易节易:交换D.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没有2、选出下列句中的“于”与“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中的“于”意义相同的一项。

()A.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B.皆以美于徐公C.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选出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23愚公移山(练习2)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23愚公移山(练习2)

初中语文试卷灿若寒星整理制作《愚公移山》综合训练一、准确识记文中的字音、字义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迂.回(yū)箕畚.(běn)雍.南(yōng)荷.担(hè)B.一厝.(cuò)太行.(xíng)陇.断(lǒng)万仞.(rèn)C.始龀.(chèn)智叟.(sǒu)惩.罚(chéng)阻塞.(sè)D.冀.州(jì)愚.公(yú)豫.南(yù)匮.乏(kuì)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相许(赞同)始龀(换牙)B.易节(容易)负二山(背)C.一厝(放置)何苦(苦恼)D.智叟(老头)陇断(断开)二、掌握文中重点词语3.下列两句中加点词语词义相同的一项是()A.河曲智叟亡以应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B.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吾义固不杀人C.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不若孀妻弱子D.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4.下列句子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B.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C.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D.寒暑易节5.下列句子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B.寒暑易节,始一反焉C.甚矣,汝之不惠D.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1)聚室而谋.曰(2)杂然..相许(3)且焉置.土石(4)子子孙孙无穷匮..也(5)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7.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2)面对智叟的嘲笑,愚公是怎样回答的?(3)愚公移山的目标是什么?(4)愚公和智叟辩论的结果是什么?8.下列句子与原文完全一致的一项是()A.吾与汝毕力平险,达于汉阴,指通豫南,可乎?B.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C.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子,子又生孙;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D.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雍南,一厝朔东。

九年级语文《愚公移山》测试题

九年级语文《愚公移山》测试题

九年级语文《愚公移山》测试题2015-11-20命题:刘荣成姓名:一、给加点的字注音:(12分)太行.()高万仞.()箕畚..()曾.不能()魁父.之丘()孀.妻()二、解释加点的词语:(32分)方.七百里()河阳.之北()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达于汉阴.()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叩.石垦壤()()始龀.()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寒暑易.节()笑而止.之()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汝心.之固()虽.我之死()何苦.而不平()三、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释:(6分)1、始一反焉同意思2、甚矣,汝之不惠同意思四、区别下列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20分)且: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焉:且焉.置土石()始一反焉.()之:惩山北之.塞()隐土之.北()其:其.妻献疑曰()其.如土石何()于:告之于.帝()达于.汉阴()五、填空与简答:(4分)1、《愚公移山》是一篇带有神话色彩的,选自。

2、愚公移山的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六、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一)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2、这一段写。

这是情节的开端。

用“‖”这一段分为三层。

(4分)3、按要求摘抄文中的语句:(7分)(1)愚公为什么要移山?(2)对愚公要移山众人的态度是;解决他的妻子提出的问题的方法是:__________ ______ __ (3)愚公移山非常艰难:表现劳力少的语句;表现工具简陋的语句是;说明运土路程遥远,费时甚多的句子是:;这些既说明移山的艰巨,更衬托愚公。

九年级语文下册《愚公移山》同步练习1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愚公移山》同步练习1 新人教版

《愚公移山》同步练习1第一部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4分)始龀()荷担()孀妻()箕畚()2.释词:(4分)⑴年且九十(且:)⑵吾与汝毕力平险(险:)⑶杂然相许(杂然:)⑷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易:)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4分)⑴河曲智叟亡以应。

通,意为。

⑵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通,意为。

⑶甚矣,汝之不惠。

通,意为。

⑷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通,意为。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3分)A、这篇寓言故事相当完整,有背景、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也写出了一些生动的细节。

B、本文塑造了愚公的生动形象,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的道理。

C、本文结尾写大力神夸娥氏两个儿子把山背走了,这是一种封建迷信思想。

D、愚公跟智叟的对比是文中的主要对比,是故事寓意之所在,反映了我国古代人们在人和自然关系问题上两种对立的观点。

5.原文填写:(4分)⑴愚公之所以决心称山,是因为。

⑵愚公坚信山能被移走的原因是。

6.选出“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3分)A、河阳之北B、汝之不惠C、操蛇之神D、渤海之尾7.选出“其”字用法不同的一项()(3分)A、其妻献疑曰B、其如土石何C、帝感其诚D、惧其不已8.愚公之妻和智叟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是否相同?这两个人物在情节发展上起什么作用?(4分)9.说说下列句子使用的语气:(4分)⑴且焉置土石?()⑵如太行、王屋何?()⑶何苦而不平?()⑷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10.译句:(4分)⑴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⑵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11.“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北山愚公长息曰”中“笑”和“长息”分别有什么表达作用?(4分)“笑”:“长息”:第二部分:(一)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愚公移山》中考题汇编(附参考答案)

《愚公移山》中考题汇编(附参考答案)

《愚公移ft》中考题汇编(附参考答案)一、2019 年ft东省日照市中考题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北ft愚公者,年且九十,面ft而居。

惩ft北之塞,出入之迁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ft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ft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于又生孙,孙又生子;于又有子,子又有孙;子于孙孙无穷匮也,而ft不加增,何苦而不乎?” 河曲智叟亡以应。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杂然相许许:赞同B.子孙荷担者三夫荷:肩负、扛C.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竹篾柳条等编织的器具D.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反:同“返”,往返(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诫子书》)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外户而不闭(《礼记》二则)C.甚矣,汝之不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D.虽我之死,有子存焉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3)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荷担者三夫”“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从人力之少、运输工具简陋等方面表现了移ft的艰难衬托出愚公移ft的毅力和决心。

B.邻人京城氏的男孩尽管才七八岁,却能热情地帮助移ft,写出了愚公移ft这一行动得到人们的认可与支持。

C.愚公之妻质疑愚公智叟嘲笑愚公,尽管他们说话的语气不同,但都对愚公移ft持否定态度。

D.愚公不畏艰难、子孙相继挖ft不止的故事,体现了中华民族知难而进艰苦奋斗的伟大精神。

九年级下册 23 愚公移山测试题 试题

九年级下册 23 愚公移山测试题  试题

23 愚公移山班级:座号:姓名:〔完本钱作业用时:40分钟〕一、根底优梳理1.找出下面各句中的通假字,并翻译始一反焉反通返,意为返回汝之不惠惠通慧,意为聪明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意为没有一厝朔东厝通措,意为放置2. 掌握下面一词多义〔1〕方方七百里〔方圆〕方其远出〔刚〕〔2〕且年且九十〔将近〕且焉置土石〔况且〕〔3〕曾曾不假设孀妻弱子〔连……〕曾益其所不能〔通“增〞〕〔4〕固汝心之固〔顽固〕吾义固不HY〔坚决〕〔5〕亡河曲智叟亡以应〔通“无〞〕今亡亦死〔逃亡〕〔6〕其其妻献疑曰〔他的〕惧其不已也〔他〕其如土石何〔加强反问语气〕〔7〕而聚室而谋曰〔表顺接〕笑而止之曰〔表修饰〕而山不加增〔表转折〕〔8〕之操蛇之神闻之〔的〕〔这件事〕甚矣,汝之不惠〔助词,无义〕3.重点语句翻译〔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苦于大山的阻塞,出入绕远道。

〔2〕且焉置土石?〔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4〕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二、探究新视点愚公移山〔节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假设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解释以下加点的词。

〔1〕固不可彻.〔通,变通〕〔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穷尽〕〔3〕何苦.而不平〔愁〕〔4〕河曲智叟亡.以应〔通“无〞〕2.翻译句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即使我死了,还有我的儿子在呀。

3.与“以残年余力〞的“以〞字意思一样..的一项是哪一项〔D〕。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楼记?〕 B.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C.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D.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4.从文中画线句子看,你认为愚公“愚〞吗?为什么?不愚。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3课 愚公移山练习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3课 愚公移山练习 新人教版

《愚公移山》练习题一、基础题1、为下列划线的字注音。

万仞()荷担()箕畚()()孀妻()始龀()穷匮()2、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杂然相许()惩山北之塞()且焉置土石()何苦而不平()寒暑易节()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词义。

(1)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通词义:。

(2)甚矣,汝之不惠。

通词义:。

4.解释下列句中多义词用法。

(1)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2)且焉置土石()始一反焉()5.将文言词“毕”“诸”“已”“易”填入下边的空白处,并说明它们的词义。

争论不__移风__俗诉__法律原形__露付__实施鞠躬尽瘁,死而后__6.下面各旬朗读语意停顿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B、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C、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D、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二、阅读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7.本文选自_,体裁属于____。

8,翻译划线句子。

9.解释下列词义。

(1)险:(2)箕畚:(3)面:10.有哪些人参加了移山劳动?1.答案:rèn hè jī běn shuāng chèn kuì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实词的读音。

《愚公移山》中考训练题及答案

《愚公移山》中考训练题及答案

《愚公移山》中考训练题训练题一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毕.力平险录毕.,走送之B.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争高直指.C.惧其不已.也转转不已.D.何苦.而不平必先苦.其心志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且焉.置土石始一反焉.B.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况才之.过于余者乎C.以.残年余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D.而.山不加增乃记之而.去3.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思公之妻和智叟对愚公说的话角度不同,但都对移山持否定态度。

B.智叟的“笑"写出了其自作聪明的神态:而愚公的“愚”则写出了其因移山艰难而愁苦的样子。

C.文章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写法,目的是突出智叟的愚蠢和京城氏之子的幼稚。

D愚公挖山不止,感动了天帝,天帝令人搬移了两座大山,这一富有神话色彩的结局,增加了文章的传奇色彩,包含了对愚公精神的肯定和颂扬。

4.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方.七百里小今齐地方.千里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年且.九十C.杂然相许.天顺高可二黍许.D.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寒暑易.节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君之力徒以.有先生也B.甚矣,汝之.不惠虽我之.死,有子存焉C.面山而.居余强饮三大白而.别D.其.如土石何帝感其.诚6.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列子》一书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又章就是一篇古代神话寓言。

B.古代山南水北谓之“阳”,山北水南谓之“阴”,中“汉阴”指的汉水的北岸。

C.文章运用与智曳的对比,以及孀妻遗男等侧面描写:塑造了愚公的形象。

D.后世将愚公作为矢志不渝的代表,我们现在称锐意进取的人为新时代的“愚公”。

7.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惩.山北之塞惩:苦于B.以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毛:草木C.固.不可彻固:坚固D.二厝.朔东厝:放置安放8.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而.山不加增B.以.残年余力皆以.美于徐公C.达于.汉阴苟全性命于.乱世D.杂然.相许吴广以为然.9.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用夸张手法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暗示移山任务艰巨,意在衬托愚公形象的高大。

人教版九年级下语文《愚公移山》同步练习册习题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语文《愚公移山》同步练习册习题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语文《愚公移山》同步练习册习题答案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愚公移山》同步练习册习题答案23、《愚公移山》积累与运用ènkuìcuòrènfǔwú2.(1)同“返”,往返。

(2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险峻的大山。

(3)赞成(4)古代称山的南面,河的北岸为“阳”(5)边上(6)改变3.①c②B③A4.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②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5.列子寓言下定决心,坚持奋斗,就一定能够取得胜利。

列子寇道 6.这两个人物所说的话,表面上有相似之处,但目的全然不同,语气也不同。

愚公之妻是从献疑的角度说的:“以君之力”带有关心的语气,“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清气较轻,说的是她的真实想法。

但她并不反对移山,所以接着就提出移山过程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焉置土石?”智臾则显然是讥笑和责难愚公,阻止愚公移山:“甚矣,汝之不惠”是很严厉的责备口气,“残年余力”又显得十足的轻视,“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是有意挖苦,“其如土石何”反问语气很重,则简直是嘲笑愚公无能了。

理解与鉴赏①D②B③c④A3.②愚公挖山不止的精神,使山神害怕,天帝感动,这样写,正是恰恰表现了愚公移山的精神感人至深,其移山之举有不可抗拒的力量。

拓展与提高①你们不懂得分析事物的特征,这不是木片,怎么会被暴涨的流水带走呢?②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中的一个方面,而不知道另一方面的很多了,怎么可拘泥于一般事理主观推断呢?5.因为学者只是拘泥于一般的道理;而“老河兵”则根据石性、沙性和流水反激力等物理属性,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作出正确的判断。

练习册,语文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人教九下《愚公移山》中考练习试汇编(07-09年)

人教九下《愚公移山》中考练习试汇编(07-09年)

中考题《愚公移山》专练一、(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2 一15 题.(12 分)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 分)⑴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毛:⑵ 河曲智叟亡.以应亡:⑶ 惧其不已.也已:⑷ 无陇断焉断: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⑴ 甚矣,汝之不惠!⑵ 何苦而不平?14.从课文学习中知道,“阴”“阳”二字在和山水名称相连时,多指和山水相关的方位,如“河阳”“汉阴”等。

我国很多城镇名称就是这样形成的。

请分别写明下列城市所处山水的位置。

( 2 分)⑴江(长江)阴 _______________ ;⑵洛(洛河)阳______________ ;⑶ 衡(衡山)阳_______________ ; ⑷华(华山)阴_______________ ;15.在人和山这对矛盾中,愚公和智叟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愚公认为:子孙无穷,人力无限,而山不加增,人定胜山;智叟认为:人是“残年余力”,山却高大难平,愚公不自量力。

你的看法呢?谈谈你对二人的评价。

(4分)答案:12.(2 分)(1)草木(2)亡,通“无”(3)停止(4)隔绝13 . (4 分)(1)你太不聪明了。

(2分)(2)愁什么挖不平?(还愁挖不平吗?)(2分)14 . (2 分)(1)在长江南岸;(2)在洛河北岸;(3)在衡山南面;(4)在华山北面15. (4分)对山的态度其实是对困难的态度,循此方向谈看法、作评价皆可。

只要世界观积极,言之成理,表达流畅就可得分,否则酌情扣分。

人教新版九年级(下)《第22课 愚公移山》同步练习卷(2)

人教新版九年级(下)《第22课 愚公移山》同步练习卷(2)

人教新版九年级下册《第22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卷(2)一、填空题(共8小题,每小题0分,满分0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万仞.惩.无穷匮.荷.担者孀.妻始龀.箕畚.魁.父陇.断2.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杂然相许.许:(2)惩.山北之塞惩:(3)出入之迂.也迂:(4)何苦.而不平苦:(5)寒暑易.节易:(6)如.太行、王屋何.如……何:(7)固不可彻.彻:(8)虽.我之死虽:。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或词。

(1)始一反.焉(2)汝之不惠.(3)河曲智叟亡.以应(4)一厝.朔东(5)无陇断..焉。

4.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语。

(1)以以.残年余力河曲智叟亡以.应(2)焉且焉.置土石始一反焉.(3)且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4)之以君之.力虽我之.死(5)其其.妻献疑曰其.如土石何(6)而面山而.居而.山不加增。

5.按要求填空。

(1)《愚公移山》的体裁是,选自《》,这则故事反映了。

(2)课文中交代愚公移山的原因的句子是:;交代移山目标的句子是:。

(3)表明智叟在与愚公的辩论中甘拜下风的句子是:。

(4)描写运土石的路途遥远,从而从侧面烘托愚公一家移山之难的句子是:。

6.综合性学习。

“愚公移山”的故事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学习完《愚公移山》这篇文章后,班上开展了“愚公精神之我见”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现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

(1)仔细观察愚公移山的雕塑(见上图),调动你的记忆力,用简洁的文字概括《愚公移山》的主要内容。

(2)面对如此壮阔的画面,你心里一定不会那么平静,此时此刻,你最想对愚公说什么?请写在下面。

(3)流行歌曲《愚公移山》中这样唱道:“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无路难啊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

”请谈谈你对愚公“开路”精神的理解。

7.阅读《愚公移山》“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完成后面的题目。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河.阳之北河:②惩山北之塞.塞:③达于汉阴.阴:④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损:(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题《愚公移山》专练一、(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2一15题.(12分)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⑴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毛:⑵河曲智叟亡.以应亡:⑶惧其不已.也已:⑷无陇断.焉断: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⑴甚矣,汝之不惠!⑵何苦而不平?14.从课文学习中知道, “阴”“阳”二字在和山水名称相连时,多指和山水相关的方位,如“河阳"“汉阴"等.我国很多城镇名称就是这样形成的.请分别写明下列城市所处山水的位置.(2分)⑴江(长江)阴_____________;⑵洛(洛河)阳 _____________;⑶衡(衡山)阳_____________;⑷华(华山)阴_____________;15.在人和山这对矛盾中,愚公和智叟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愚公认为:子孙无穷,人力无限,而山不加增,人定胜山;智叟认为:人是“残年余力”,山却高大难平,愚公不自量力。

你的看法呢?谈谈你对二人的评价。

(4分)答案:12.(2分)(1)草木(2)亡,通“无”(3)停止(4)隔绝13.(4分)(1)你太不聪明了。

(2分)(2)愁什么挖不平?(还愁挖不平吗?)(2分)14.(2分)(1)在长江南岸;(2)在洛河北岸;(3)在衡山南面;(4)在华山北面15.(4分)对山的态度其实是对困难的态度,循此方向谈看法、作评价皆可.只要世界观积极,言之成理,表达流畅就可得分,否则酌情扣分。

二、(09浙江金华)(二)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6.请解释下面卡片中加点词的词义.(3分)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寒暑易节,始一返焉.18.读了这则寓言故事后,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3分)答案 ;16。

(1)“亡”通无,没有(2)灭亡(3)逃跑17。

冬夏换季,(他们)才往返一次.18. 启示:像愚公一样不畏艰难、坚持不懈的顽强拼搏,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在当代社会,充满了机遇和挑战。

我们如果想建立一番事业,不可避免要面对许多困难,所以继承并发扬“愚公精神"在当代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09成都)(一)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杂然相许.许: 赞同B。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扛C. 寒暑易.节易: 交换D。

何苦.而不平苦: 劳苦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 以.君之力B.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扶苏以.数谏故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而.山不加增D. 告之于.帝义不杀少而.杀众皆以美于.徐公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愚公饱受交通阻塞之苦,提出了移山的主张,这个主张得到了众人的热烈响应,却遭到了妻子的强烈反对和智叟的无情嘲笑.B. 愚公在对智叟进行反驳时,信心百倍,理由充足,以“人无穷”而“山有尽"的道理,说得智叟哑口无言,无力回击。

C。

文章有意在命名上加以颠倒,将大智大勇者命名为“愚公",将鼠目寸光者命名为“智叟”,这样加重了对比的色彩,增强了讽刺的效果。

D. 愚公挖山不止,感动了天帝,天帝令人搬移了两座大山,这一富有神话色彩的结局,包含了对愚公精神的肯定和颂扬。

答案:1.D(苦:愁)2。

C(C项都是“却、可是”; A项“凭”/“因为”; B项“他”/“的”;D项“向”/“比”)3.A(愚公妻子只是“献疑”,并不是“强烈反对")四、(09广西贵港)(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

[甲]愚公移山大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阳,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蜀之鄙有二僧蜀之鄙①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②,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③一钵④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其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⑤不如蜀鄙之僧哉![注释]①鄙:边境。

②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在今浙江定海县东的海上.③瓶:水瓶.④钵;和尚用来盛饭食的器皿。

⑤顾:难道,反而。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

(4分)①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②汝之不惠惠:③帝感其诚感:④越明年越: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惧其.不已也/其.真无马邪 B.而.山不加增/水落而.石出者C.以.告富者/先帝不以.臣卑鄙 D.吾欲之.南诲/辍耕之.垄上11.翻译下面句子。

(3分)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12.对[甲]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愚公之妻“献疑”,智叟“笑而止之”,这可看出两人都坚决反对愚公移山。

B.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可见愚公移山受到众人拥护。

C.文章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写作手法来突出人物形象.D.文章通过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13.甲乙两文告诉我们一个共同的道理是什么?两文的结尾形式有什么不同?(3分)答案 ::9.①用箕畚②通“慧",聪明③被……感动④到、及10.D(A.人称代词,他/表反问,可译为“难道" B.连词,表转折/连词,表承接 C.把/因为 D.都是“去、往"的意思。

)11.从此,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的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汉”“阴”“陇”“断”译错一处扣1分,扣完3分为止。

12.A(愚公之妻只是有疑,而不是坚决反对。

)13.①人要立志,并付诸行动。

(1分)②甲文以神话结尾,(1分)乙文以议论结尾。

(1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