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医学检查项目指标通俗解读---非常实用

常规医学检查项目指标通俗解读---非常实用
常规医学检查项目指标通俗解读---非常实用

大单元七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解222

大单元七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解读 第01讲血常规检查(一) 第一节血常规检查第六节其它常用血生化检查 第二节尿常规检查第七节乙型肝炎血清免疫学检查 第三节粪常规检查(两对半) 第四节肝功能检查 第五节肾功能检查 分值少内容多 有难度真功夫 医学检查指标为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亦是疾病治疗中需要监控的指标。

一、红细胞计数(RBC) 【正常参考区间】 新生儿:(6.0-7.0)×1012/L 婴儿:(5.2-7.0)×1012 /L 儿童:(4.2-5.2)×1012/L 成人 男:(4.0-5.5)×1012/L 女:(3.5-5.0)×1012/L 二、血红蛋白(Hb) 血红蛋白常被称为“血色素”,是组成红细胞的主要成分。【正常参考区间】 女性:110-150g/L 男性:120-160g/L 新生儿:170~200g/L 红细胞计数(RBC)及血红蛋白(Hb)的临床意义 1.红细胞/血红蛋白增多

2.红细胞/血红蛋白减少 3.血红蛋白(Hb)/红细胞数量(RBC)与贫血 1.红细胞/血红蛋白增多 ①相对增多: 频繁呕吐、出汗过多,大面积烧伤等,由于大量失水使血浆减少,血液浓缩,血中各种有形成分包括红细胞相对增多,仅为一种暂时的现象。 ②代偿性和继发性增多: 常继发于慢性肺心病、肺气肿、高原病和肿瘤患者,可引起红细胞代偿性增生; ③真性红细胞增多: 为原因不明的慢性骨髓功能亢进,红细胞计数可达(7.0-12.0)×1012 /L。 2.红细胞/血红蛋白减少 ①急性、慢性红细胞丢失过多 ②生成减少 ③红细胞破坏过多: ①急性、慢性红细胞丢失过多: 常由各种原因的出血引起,如消化道溃疡、痔疮、十二指肠钩虫病等。 ②生成减少 红细胞生成减少: 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如骨髓病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慢性病贫血;肾性贫血。 血红蛋白生成减少: 如: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铅中毒贫血、珠蛋白合成障碍性贫血。 ③红细胞破坏过多: 包括红细胞内异常:如膜结构缺陷,导致的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等;酶活性缺陷,导致的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等;珠蛋白肽链量改变及分子结构变异导致的血红蛋白病等。 红细胞外异常:如血清中存在红细胞抗体或补体导致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机械性、化学、物理及生物因素、脾亢等红细胞破坏过多。

医学科研方法简答题

1.简述医学科研方法的基本步骤 (1)科研选题:确定所要研究的题目是选题的起点 a.准备工作,文献的阅读 b.科研选题的原则:创新性,先进性,科学型,实用性,可行性 c.研究条件和优势。研究条件:人力、物力、财力 (2)科研设计:是对科学研究具体内容与方法的设计和计划安排,分为专业设计和统计设计。 专业设计:是运用专业理论技术知识来进行的设计,即从专业理论角度来选定具体的研究课题,提出假说,围绕检验假设制定技术路线和实验方案。主要解决科学研究的有用性和独创性,决定了科研成果的大小。专业设计的成功与否是科研成败的关键。 统计设计:控制误差、改善实验有效性、确定资料分析方法,同时保证展开设计的布局合理性和实验结论的可信性。 (3)实施方法:调查、实验、临床观察 (4)统计分析: A.以正确的方式收集资料 B.描述资料的统计特征 C.统计推断得出正确而结论 (5)总结归纳:需要注意根据已有的数据来推理,按照自己本次研究的范围下结论总结归纳的基本形式:学术论文。 2.医学科研的任务是什么 (1)发现医学中的未知事物和内在规律 (2)寻找医学中已知事物的未知规律 (3)探索生存环境对人类身心健康的联系 (4)开发医学的应用 3.请简要叙述医学科研设计中专业设计和统计学设计的基本内容 专业设计:是运用专业理论技术知识来进行的设计,即从专业理论角度来选定具体的研究课题,提出假说,围绕检验假设制订技术路线和实验方案。主要解决科学研究的有用性和独创性,决定了科研成果的大小。专业设计的正确与否是科研成败的决定因素。 统计设计:是运用统计学知识和方法来进行的设计。减少抽样误差和排除系统误差,保证样本的代表性和样本间的可比性,确保实验观察内容的合理安排,以便使研究结果进行高效率的统计分析,以最少的实验观察次数(例数)得出相对最优的结果和可靠的结论。主要解决科研的可重复性和经济性问题,是科研结果可靠性和经济性的保证。 4.简述医学科研中误差的种类和控制方法 答案一:按误差的来源,误差的性质和误差的可控性等划分,主要可分为抽样误差和非抽样误差两大类,非抽样误差分为系统误差和过失误差。 抽样误差的控制主要在设计阶段。为了减少抽样误差,必须注意:①力求使抽取的样本具有代表性②具有一定数量的调查对象③在抽样时必须随机化。 非抽样误差的控制: ①调查设计阶段: a在调查设计时,首先应正确确定目标总体。 b在调查计划时,应明确定义调查项目,尤其是可能引起混淆的那些调查项目。 c问卷设计时应紧扣调查目的,合理设置调查问题,在众多问题中精选最具代表性的问题,这也是保证调查质量的重要环节。 d根据调查对象的特点,选择恰当的调查方式,以保证调查质量。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一、血常规检查 1.白细胞计数 (1)正常值参考范围 成人:(4~10)×109/L; 新生儿:15~20×109/L 高于成人 6月-2岁:5~12×109/L (2)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减少: 疾病:再障,白血病,粒细胞缺乏症 药物:肿瘤化疗、磺胺、解热镇痛药、抗生素等。特殊感染:伤寒、副伤寒、结核、病毒、寄生虫等其他:放射治疗、化学品 ●增加: 生理性增高见于新生儿,月经期,分娩,情绪变化等。 病理性:细菌感染,白血病,恶性肿瘤,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化学药中毒。 2.白细胞分类计数 (1)正常值参考范围 中性粒细胞(N):~ 嗜酸性粒细胞(E):~ 嗜碱性粒细胞(B):~ 淋巴细胞(L):~ 单核细胞(M):~ (2)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中性粒细胞(N): 增加:急性化脓性感染(可伴有核左移);中毒;急性出血,白血病,某些恶性肿瘤及组织损伤等。 减少:基本与白细胞总数减少相同。 嗜酸性粒细胞(E): 增加:过敏性疾病与皮肤病;寄生虫;血液病;用药。 减少:疾病(伤寒、副伤寒);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嗜碱性粒细胞(B): 增加:某些血液病,如慢性粒细胞性及嗜碱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铅中毒等 淋巴细胞(L): 增加:某些细胞及病毒感染(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排斥反应。 减少:传染病急性期、放射病、细胞免疫缺陷病、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相对性淋巴细胞减少见于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时。 单核细胞(M):增加:传染病或寄生虫病;血液病;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3.红细胞计数 (1)正常值参考范围 男性:(~)×1012 女性:(~)×1012 新生儿:(6~7)×1012 (2)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增多: 相对增多:血液浓缩, 绝对增多:原发性或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病理代偿性和继发性:先天性心脏病,肺心病,高原性心脏病,慢性一氧化碳中毒等。 减少: 造血物质缺乏 造血功能低下 红细胞破坏或丢失过多继发性:各种炎症、结缔组织病 4.血红蛋白 (1)正常值参考范围 男:120-160g/L 女:110-150g/L 新生儿:70-200g/L (2)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增加: 疾病: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高原病。大细胞高色素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创伤:失水,大面积烧伤 用药:维生素K,硝酸甘油 减少: 出血:减少程度和红细胞一致 疾病: 血红细胞减少比红细胞减少严重:缺铁性贫血、慢性失血; 红细胞减少比血红细胞减少严重:大细胞高色素贫血。 5.血小板计数 (1)正常值参考范围 (100~300)×109/L (2)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减少: 生成减少:再障、急性白血病、骨髓转移瘤、骨髓纤维化

医学检验试题库

医学检验试题库-----检验综合题(1)A1型题 1.毛细血管采血常用的部位是: A、手背 B、肘部 C、足跟 D、手指 E、耳垂 2.婴幼儿毛细胞血管采血常用的部位是: A、手背 B、颈部 C、足跟 D、手指 E、耳垂 3.用自动血液分析仪,首选的抗凝剂是: A、肝素 B、EDTA-K2 C、EDTA-Na2 D、草酸盐 E、枸橼酸钠4.下列属碱性蛋白的物质是: A、DNA B、RNA C、嗜碱颗粒 D、杜勒小体 E、红细胞胞质 5.正常血涂片白细胞分类计数,嗜酸性粒细胞占: A、20%~40% B、2%~4% C、5%~10% D、0%~5% E、0.5%~5% 6.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最常见于: A、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B、缺铁性贫血 C、再生障碍性贫血

D、白血病 E、急性溶血性贫血 7.红细胞大小不一最常见于: A、缺铁性贫血 B、巨幼细胞贫血 C、失血性贫血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8.巨幼细胞贫血时,血液血红蛋白测定和红细胞计数变化如下: A、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 B、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 C、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 D、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 E、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减低,↓↓明显减低) 9.不属于血红蛋白继发性增多的疾病是: A、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B、肺源性心脏病 C、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D、某些肿瘤患者 E、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 10.卡波环现认为可能是: A、核残余物 B、脂蛋白变性 C、色素沉着 D、血红蛋白聚集 E、胞质发育异常 11.血涂片计数100个白细胞见25个有核红细胞,白细胞计数值为10×109/L,则白细胞计数的真实值为:

一些重要体检指标含义

1、一些重要体检指标含义 总胆固醇(Tch、CHOL):如增高表示动脉粥样硬化、肾病综合征、胆总管阻塞、糖尿病、粘液性水肿等。减低则甲亢、恶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等。 甘油三酯(TG、TRIC):如增高表示冠心病、糖尿病、肾病综合征、先天性脂蛋白酶缺陷、脂肪肝等。减低则甲亢、肝功能严重衰竭等。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如减低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增高时对身体有益。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如增高表示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症。减低时对身体有益。 甲胎蛋白(AFP):增高:肝癌、肝硬化、恶性畸胎瘤、肝母细胞瘤、卵黄囊肿瘤、急性肝炎、重症肝炎恢复期等。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如增高表示肝胆疾病、心血管疾病、服用损肝药物、饮酒过量等。 乙肝“二对半”:HBsAg和HBsAd(乙肝表面抗原和抗体):HBeAg和HBeAd (乙肝e抗原和抗体);HBcHb(乙肝核心抗体)。正常均阴性。 1、乙肝表面抗原(HBsAG) 性阳性≥2.1 2、乙肝表面抗体(HBsab) 性阳性≥2.1 + 3、乙肝e抗原(HBeAg) 性阳性≥2.1 4、乙肝e抗体(HBeAb) 性阳性≥2.1 5、乙肝核心抗体(HBcAb) 性阳性≥2.1 阴阳阴阴阴 2、血脂化验报告讲解 血脂升高的直接后果是动脉粥样硬化,从而引起心脑血管病。因此,在体检查中血脂检测是必不可少的。血脂检测可以分为:总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载脂蛋白A和载脂蛋白B,其中胆固醇、甘油三酯、载脂蛋白B是对健康不利的血脂成分,而载脂蛋白A是对健康有益的,即所谓“好的胆固醇”。

医学检查相关参数简介

SG:尿比重;pH:尿酸碱度;LEU:尿白细胞酯酶;NIT:尿亚硝酸盐;PRO:尿蛋白;GLU:尿葡萄糖;KET:尿酮体;UBG:尿胆原;BIL:尿胆红素;ERY:尿红细胞;BLD:尿潜血。报告栏中:neg:阴性;norm:正常;0.75g/L:每升尿液中含0.75克被检物质;3mmol/L:每升尿液中含有3毫摩尔被检物质;2+:两个加号“++”;150/μL:每微升150个。尿常规化验单镜检部分:WBC:白细胞;RBC:红细胞;0-3/HP:每高倍镜视野检出某种成份(细胞或管型)0-3个;3~5/LP:每低倍镜视野检出某种成份3~5个NTT是英文NITRITE地简写,代表尿中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地多少常与食物地种类,气候寒冷有关,如含量经常超正常,往往提示结石地可能。 PH代表酸碱度,正常小便略偏酸,若过酸过碱都提示异常。 GLU是英文GLUCOS(___shi4 ying1 wen2 ______)E地简写,代表糖,正常尿地糖为阴性。写做:GLU (-) PRO是英文PROTEIN地简写,代表蛋白,正常尿蛋白为阴性。写做:PRO (-) BLD是英文BLOOD简写,代表隐血,正常尿隐血为阴性。写做:BLD (-) KET是英文KETONE地简写,代表酮体,酮症酸中毒时常为阳性。写做:KET (-) BIL是英文BILIRUBIN地简写,代表胆红素;URO是URBILINOGEN地简写,代表尿胆元。BIL和URO是断定黄疸地二项指标,如果阳性提示黄疸,需要进一步查找黄疸地病因。 LEU是英文LEUCOCYTE地简写,代表白细胞,正常尿为阴性。 NIT代表尿中地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地多少常与食物地种类有关,如含量经常超过正常,提示有尿结石或有尿路感染地可能。 PH代表酸碱度。正常结果平均为6.0。酸碱度增高常见于(_suan1 jian3 du4 zeng1 gao1 chang2 jian4 yu2)频繁呕吐、呼吸性碱中毒、服用重碳酸盐和尿路感染等;酸碱度降低常见于酸中毒、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等。 GL U代表尿糖。正常结果为阴性。患糖尿病时尿糖可达2—3个加号,嗜铬细胞瘤、甲状腺机能亢进、肢端肥大症、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和脑肿瘤均可导致尿糖升高。 PRO代表尿蛋白。正常结果为阴性或微量。阳性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性病变、肾淀(_tang2 niao4 bing4 shen4 xing4 bing4 bian4 _shen4 dian4)粉病变、肾动脉硬化、多发性骨髓瘤及高热等。 BLD代表隐血。正常人尿隐血为阴性。

最全体检报告化验单指标解读

▲低血压(左图)高血压(右图)

人的血压不是一直稳定不便,在一天之内会有所变化,在一生之内也有所变化,而且男性和女性的血压也会有所区别,下面是我们给大家送上的各年龄血压对照表: 各年龄正常血压参考值 年龄收缩-男舒张-男收缩-女舒张-女 16-201157311070 21-251157311071 26-301157511273 31-351177611474 36-401208011677 41-451248112278 46-501288212879 51-551348413480 56-601378413982 61-651488614583 ▲该数据来自中国济南·高血压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主任、首席专家杨传华的微信公众号

测血压注意事项 正常人血压在一天里,不同情况、不同精神状况及不同姿势血压也不一样,这些人为的因素影响,不是病态。所以,在测血压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2.内科指标 人体主要脏器心、肝、脾、肺、肾都在内科体检范围之内,内科体检对许多疾病的体征,如支气管炎、肺炎、胸膜炎、心律失常、心包炎、心肺功能不全、先天性心脏病、肝脾肿大、贫血、黄疸等有初步筛查和诊断作用。 检查项目

3.外科指标 常常有人认为体检主要是做个透视,检查心电图及超声,化验血液等,对专科检查尤其是对外科检查觉得不重要甚至忽视。其实,专科体检与上述检查同样重要,二者各有偏重,相互补充。 外科检查是对一般情况(身高、体重、体重指数、营养情况)、甲状腺、浅表淋巴结、乳腺、脊柱、四肢关节、泌尿生殖器、肛诊与其它等等的一般检查。系统的外科检查可以早期发现一些病症:如骨质增生、前列腺肥大、乳腺增生及腺瘤等;而一些常见的恶性肿瘤,往往也可以通过外科检查发现,如乳腺癌、直肠癌等。 检查项目

健康教育项指标解读

贵阳市教育系统健康教育工作检查 25项指标资料解读 指标1:组织机构 健康教育领导小组中初中以上学校尽量以发文的方式套红头,落款盖章。幼儿园、小学、农村初中学校落款要加盖公章。一年一套。 指标2:计划总结 学校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应包含: 1.健康教育教学方面 2.健康教育宣传方面 3.健康教育评价20项指标方面 4.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体检)方面 5.环境卫生方面 6.常见病、传染病防控方面 7.四大讲座方面 8.校内督查方面 要求以上内容应按季度进行任务分解。 总结:对照健康教育工作计划,针对每一项的落实情况进行总结。 指标3:课表 应包括教务处大课表、任健康课教师小课表、班级张贴课表和学生手上的课表,对于将健康课安排在《体育与健康》中完成的学校,应将四套课表中健康教育课用斜划线标注出来,并注明落实在单周或双周上。 指标4:课时 1.教材未循环使用2010年贵阳市健康教育统一配发教材的学校,应按照《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具体对应的水平,拟定至少6课时/学期的授课内容,以讲义的形式作为校本教材统一配发给学生。

教材情况统计附表 2.教师建议学校不要将健康教育课涉及较多教师,应相对集中,最多每个年级安排一位教师,每班完成间周一节授课任务。学校要备有健康教育任课教师花名册。 3.课时完成课时情况统计表和开课情况统计表 课时统计表 学校健康教育课开课情况统计表 4.教案应按照《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内容,授课教师每一节的教案应包括课时、课题、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教学内容及过程、教学小结(反思)等8项主要内容;教案书写应做到无概念错误、整洁、简练等3项主要内容。学校可以按照下表进行自查

临床医学检验常用质量控制指标参数学习

临床医学检验常用质量控制指标参数学习 灵敏度vs检出限 1.灵敏度:又称分析灵敏度(analytical sensitivity)。国际纯粹和应用化学联合会(International Union of Pure andApplied Chemistry,IUPAC)将方法的灵敏度定义为被测组分浓度或含量改变1个单位时所引起的分析信号的变化[1]。通过定义,我们可以发现灵敏度就是分析校准曲线的斜率。曲线斜率越大,表示方法的灵敏度越高。这点很好理解,假设在称量范围内我们用电子秤和天平同时称量100克淀粉,如果在被测物里再增加0.1克淀粉,天平可以很容易称量出来精确差异,而电子称却不发生变化。我们就说天平比电子秤灵敏度高。 除此之外,在分析实践中还有针对某一类方法灵敏度的特定表达方式,如对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则用摩尔吸光系数表示。摩尔吸光系数越大,在一定条件下校准曲线的斜率也越大,表示灵敏度越高。 2.检出限:IUPAC将检出限(limit of detection,LoD)定义为给定分析程序具有适当的确定检出分析物的最小浓度或量[1]。若LoD处的分析信号为Xd,则 Xd=xB+k·sB。其中k为可靠性系数,IUPAC建议取k=3,xB和sB分别为有限次测量的空白均值和空白标准差。若用校准曲线斜率(m)表示灵敏度,用浓度(Cd)表示检出限,根据校准曲线可知:Xd=xB+m·Cd。又因Xd=xB+k·sB,故 Cd=(Xd-xB)/m=k·sB/m。由此可见,当k确定后,若空白的标准差一定,m与Cd 呈反比。因此,人们习惯于把具有较低LoD的分析方法说成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注意:这是一种推论,而不是等价说明)。恰巧是这个现象经常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中,让我们产生一点混淆:低LoD一定伴随高灵敏度甚至有些人认为“低LoD=高灵敏度”。 然而,LoD不仅与灵敏度有关,还与空白信号的标准差有关,空白信号波动范围大,样品中含有较低的分析物浓度时产生的分析信号不易与空白区别,致使检出限增高。因此,减小空白的标准差可使LoD降低,而对方法的灵敏度没有影响,由此可见灵

最全体检报告、化验单指标解读(32项)

最全体检报告、化验单指标解读(32项) 面对满满都是医学术语的体检报告单、化验单,很多人都傻眼了,因为看不懂那些复杂的医学术语。 比如“窦性心律不齐”到底是在说什么?血压怎么测、尿常规是查什么的、脑血管病有什么先兆、肿瘤筛查重要吗……测血压 一、测血压 血压是衡量我们身体状况的一个重要的指标,可能有些人还不知道,血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会随着年龄、体型、生活习惯以及身体状况的变动而变化的~血压过低过高(低血压、高血压)都会造成严重后果。 1、血压过低,会使身体各部分的营养、氧气供应不足,产生眩晕、无力,甚至晕厥,同时也会增加卒中风险; 2、血压过高,过高的压力会伤害各个器官组织,包括血管、心脏肾脏等,也会增加卒中风险。

各年龄正常血压参考值

尿液是身体的排泄物,能直观的反映人的身体状况。医学上建议定期进行尿液检查,如果发现相应指标存在问题,可以及时的做出相应的调整或者治疗。我们大部分都有做过尿常规检查,但一般都不明白做尿常规有什么用,尿常规检查其实就是为了解肾脏的情况和改变、其他器官的疾病对肾脏功能有无影响、药物治疗对肾脏有无影响、观察治疗效果等。因此尿常规检查是需要经常观察的一项指标。 尿常规检查一般包括尿蛋白、尿糖、尿酮体、尿比重、酸碱度、尿胆红素、尿胆原、亚硝酸盐、红细胞(潜血)和白细胞。 指标分析

注意事项

血脂检查主要是对血液(血浆)中所含脂类进行的一种定量测定方法。 我国有高达1.6亿人患有血脂异常。血脂异常是脑卒中、冠心病等严重疾病的“元凶”,是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尽管近年来人们对血脂这一名词并不感到陌生,但大多数人还是对自己的血脂状况缺乏清楚的认识。 血脂不正常既看不见也摸不着,通常需要抽血化验才能作出判断。但很多患者面对血脂检查报告时却一头雾水,不知道这些指标代表的意义。我们在此解答一下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

住院医师培训课程-常用医学科研中的统计学方法1

1、两组数据中的每个变量值减去同一常数后做两个样本均数差异的t检验() *c ? A.t值变小 ? B.t值变大 ? C.t值不变 ? D.t值变小或变大 2、作单组样本均数与一个已知的总体均数比较的t检验时,正确的理解是() *c ? A.A.统计量t越大,说明两总体均数差别越大 ? B.B.统计量t越大,说明两总体均数差别越小 ? C.C.统计量t越大,越有理由认为两总体均数不相等 ? D.D.P值就是αa 3、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用于() * ? A.多个样本均数间的两两比较 ? B.比较各个区组间的样本均数有无差别 ? C.比较各个区组间的总体均数有无差别 ? D.比较各个处理组间的样本均数有无差别 4、各组数据方差不齐时,可以做() *D ? A.近似检验 ? B.秩和检验 ? C.数据转换 ? D.ABC均可 5、第I类错误的概念是() *D ? A.H0是不对的,统计检验结果未拒绝H0 ? B.H0是对的,统计检验的结果未拒绝H0 ? C.H0是不对的,统计检验结果拒绝H0 ?

6、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B ? A.计算相对数尤其是率时应有足够数量的观察单位数或观察次数 ? B.分析大样本数据时可以构成代替率 ? C.应分别将分子和分母合计求合计率或平均率 ? D.相对数的比较应注意其可比性 7、配对计量资料进行假设检验时() *Dd ? A.仅能用配对t检验 ? B.仅能用成组t检验 ? C.仅能用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 ? D.用配比t检验和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均可 8、方差分析的前提条件是() *A ? A.计量资料非参数统计的 ? B.正态性 ? C.随机性 ? D.方差齐性 9、设配对设计资料的变量为X1与X2,则配对设计的符号的秩检验() *B ? A.把X1与X2的差数军队之从小到大编秩,排好后秩次保持原差数的正负号 ? B.把X1与X2的差数绝对值从小到大编秩,秩次不保存正负号 ? C.把X1与X2综合按绝对值从小到大编秩 ? D.把X1与X2的差数从小到大编秩 10、对于配对t检验和成组t检验,下列哪一种说法是错误的() *B ? A.对于配对设计资料应作配对t检验,如果作成组t检验,不但不合理,而且平均起来统计效率降低 ? B.成组设计的资料用配对t检验,不但合理,而且平均起来可以提高统计效率 ? C.成组设计的资料,无法用配对t配对t检验 ?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完整版)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医学检查指标为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亦是疾病治疗中需要监控的指标。药师在参与设计临床药物治疗方案时,要善于学习和掌握常用医学检查的基础数据,并了解其指标的主要临床意义,以便于与医师沟通,观察疾病的病理状态和进程,对药物治疗方案和疾病的监测指标作出判断,提高疗效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机率。 第一节血常规检查 血液是在中枢神经的调节下由循环系统流经全身各器官的红色粘稠液体,血液在血管内流动而形成血流,具有输送营养、氧气、抗体、激素和排泄废物及调节水分、体温、渗透压、酸碱度等功能。一般成人的血液占体重的8%~9%,总量为5000~6000ml,血液的pH为7.35~7.45,比重为1.050~1.060。 血液中的成分可分为血浆(无形成分)和细胞(有形成分)两大部分。血浆为去细胞后的液体部分,占血液总量的55%~60%。血浆中除去91%~92%的水分外,还包括有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酶、激素等;而血细胞在正常情况下主要包括红细胞、白细胞、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等。血液检查的内容通常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等参数的检查。 一、白细胞计数(WBC) (一)简述 白细胞是无色有核细胞,正常的外周血液中常见有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参考范围:成人末梢血:(4.0~10.0)×109/L 成人静脉血:(3.5~10.0)×109/L 新生儿:(15.0~20.0)×l09/L 6个月~2岁儿童:(5.0~12.0)×109/L (二)临床意义 1.白细胞减少: (1)疾病:主要见于流行性感冒、麻疹、粒细胞缺乏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疾病。 (2)用药:应用磺胺药、解热镇痛药、部分抗生素、抗甲状腺制剂、抗肿瘤药等。 (3)特殊感染:如革兰阴性菌感染(伤寒、副伤寒)、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病毒感染(风疹、肝炎)、寄生虫感染(疟疾)。 (4)其他:放射线、化学品(苯及其衍生物)等的影响 2.白细胞增多: (1)生理性 主要见于月经前、妊娠、分娩、哺乳期妇女,剧烈运动、兴奋激动、饮酒、餐后等。新生儿及婴儿明显高于成人。 (2)病理性: 主要见于各种细菌感染(尤其是金葡菌、肺炎链球菌等化脓菌感染)、慢性白血病、恶性肿瘤、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以及有机磷农药、催眠药等化学药的急性中毒。 影响白细胞计数的因素较多,其总数高于或低于正常值均为异常现象,必要时应结合白细胞分类计数和白细胞形态等指标综合判断。 二、白细胞分类计数(DC) 白细胞是一个“大家族”,正常血液中白细胞以细胞质内有无颗粒而分为有粒和无粒两大类,前者粒细胞根据颗粒的嗜好性分为中性、嗜酸性、嗜碱性三种;后者包括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每类细胞的形态、功能、性质各异。 参考范围: 中性粒细胞:0.50~0.70(50%~70%) 嗜酸性粒细胞:0.01~0.05(1%~5%) 嗜碱性粒细胞:0~0.01(0%~l%) 淋巴细胞:0.20~0.40(20%~40%) 单核细胞:0.03~0.08(3%~8%) (一)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为血液中的主要吞噬细胞,在白细胞中占的比例昀高,在急性感染中起重要作用,具有吞噬和杀灭病毒、疟原虫、隐球菌、结核分枝杆菌等的作用。中性粒细胞计数增减的临床意义如下。 1.中性粒细胞增多 (1)急性、化脓性感染:

史上最全的体检报告单解读分析,收藏晚了后悔

康康体检网中国人的健康体检服务平台 史上最全的体检报告单解读分析,收藏晚了后悔 我们每年要做一次健康体检,偶尔身体不幸染恙也要做疾病检查。体检和检验无处不在,伴随着我们的一生,然而,大多数人往往看不懂体检报告和上面的各项数值和术语。 在此,特别整理了20个体格检查的常规项目,为您一一解读那些指标的含义,同时介绍了各项体检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为您的健康,解开谜一样的报告! 测血压 正常的血压是血液循环流动的前提,血压过低过高(低血压、高血压)都会造成严重后果,血压消失是死亡的前兆,这说明血压有极其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指标分析 注意事项 正常人血压在一天里,不同情况、不同精神状况及不同姿势血压也不一样,这些人为的因素影响,不是病态。所以,在测血压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⒈ 在测血压前,先平静坐片刻,使精神安静下来。 ⒉ 情绪紧张和激动之后不马上测血压。 ⒊ 剧烈运动之后和劳动之后不马上测血压。 ⒋ 测量时坐正,把上衣一侧袖子脱下,不要卷起紧的衣袖,手臂平放,手心向上,上臂和心脏在同一水平位上,肌肉要放松。如果是卧位,也要使上臂和心脏处于同一水平,不能过高或过低。 ⒌ 测血压时精神不要紧张,不要屏住呼吸,因为屏住呼吸可使血压升高。 五官科 五官科检查是体检中不可缺少的,因为眼耳口鼻等是重要的器官,也很容易出现疾病,如白内障、听力下降、鼻咽癌等等,如果通过体检能发现,就能立即给予治疗,防止延误病情。 检查项目 眼 视力:了解眼近视的深度。

结膜:睑结膜、球结膜是否有炎症、出血、丘疹等。 角膜:注意透明度,有无白斑,溃疡等。 巩膜:注意有无黄疸,脂肪沉着。 视网膜(眼底):有无变性、出血、萎缩、脱落等。 辩色力:了解有无色盲、色弱。 耳 耳:简易听力检查。 耳廓:外观有无外伤、畸形。 外耳道:有无炎症、肿物、分泌物、畸形等。 鼓膜:有无外伤。 乳突:有无压痛。 鼻 鼻前庭:有无肿瘤的产生。 鼻中隔:有无弯曲、畸形。 上、中、下鼻道:有无炎症、肿物、分泌物、畸形等。 上、中、下鼻甲:肿物、畸形等。 副鼻窦:有无炎症、分泌物、压痛等。 口 唇:颜色、外观等。 牙:有无缺失、损坏、义齿、蛀牙。 牙周:有无发炎、出血、溃疡、萎缩等。 腺体:有无发炎。 口腔黏膜:有无发炎、出血、溃疡、白斑等。 舌:观察舌质,舌苔。 喉 扁桃体:有无充血,肿大,溃疡等。 咽峡:有无充血,溃疡等。 咽后壁:有无充血,肿大,溃疡等。 会厌:有无充血,肿大,溃疡等。 喉部:有无充血等。 心电图 心电图(ECG或者EKG)是临床最常用的检查之一,是冠心病诊断中最早、最常用和最基本的诊断方法。应用广泛,范围包括: 1.记录人体正常心脏的电活动。 2.帮助诊断心律失常。 康康体检网中国人的健康体检服务平台

常用医学科研中的统计学方法(1)

正确答案错误答案 1.从同一总体抽样,则样本标准差() A随着样本含量增大而增大 B样本含量增大而标准差不变 C随着样本含量减少而减少 D随着样本含量增大而减小 2.用图表示某地区近30年三种疾病的发病率,在各年度的动态发展速度情况,宜绘制() A普通线性图 B.直方图 C.百分条图 D.半对数线图。 3.均数与标准误的关系() A.均数越大,标准误越大 B.均数越大,标准误越小 C标准误越小,用均数推测总体均数的可靠性越大。 E标准误越大,用均数推测总体均数的可靠性越大。 4.多重线性回归分析中,度量一组自变量与应变量线性相关程度的统计量是() A.负相关系数 B.决定系数 C.偏相关系数 D.偏回归系数 5.变异系数cv的数值() A.一定大于1 B.一定小于1 C.可以大于1,也可以小于1 D.一定小于标准差。 6.在样本量为n,自变量个数为3的线性回归方程的假设检验中,回归变异和剩余变异的

自由度分别为() A. 3和n-3 B. 3和n-4 C. 2和n-2 D. 2和n-3 7.比较某地区解放以来三种病的发病率在各个年度的发展速度,应该绘制() A.半对数线图 B.圆图 C.直方图 D.普通线图 8.在同一总体中随机抽取多个样本,用样本均数估计总体均数95%的可信区间,则估计精 密度高的是() A.均数小的样本 B.标准差小的样本 C.标准误大的样本 D.标准误小的样本 9.均数的标准误反映了() A.个体的变异程度 B.集中趋势的位置 C.指标的分布规律 D.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的差异 10.由样本均数估计总体均数可靠性大小的指标是() A.标准差 B.标准误 C.方差 D.变异系数 11.表示血清抗体滴度资料平均水平最常用的指标是()

常用医学计算公式

不同年龄每日需水量计算式 年龄每日需水量计算式 成人体重(kg)×40(ml) 10~14岁体重(kg)×[50~80(ml)] 8~9岁体重(kg)×[70~100(ml)] 4~7岁体重(kg)×[90~110(ml)] 2~3岁体重(kg)×[100~110(ml)] 1~2岁体重(kg)×[120~160(ml)] 肌酐清除率计算 肥胖中度:=SW+SW×(0.31~0.30) 重度:=SW+SW×(0.31~0.50) 瘦弱:=SW-SW×(0.11~0.20) 严重瘦弱:= SW-SW×0.20(及其0.21以上) 体重指数 体重指数=体重(kg)/BSA(m2) 正常值:男20~25,女19~24(超过此指数为肥胖) 体表面积计算

中国成年男性 BSA=0.00607H+0.0127W-0.0698 中国成年女性BSA=0.00586H+0.0126W-0.0461 小儿体表面积BSA=0.0061H+0.0128W-0.1529 新 30公斤以上:(W-30)*0.02+1.05 30公斤以下:W*0.035+0.1 静息能量消耗计算 Harris-Benedict计算公式: 女性:REE(Kcal/d)=655+9.6W+1.7H-4.7A 男性:REE(Kcal/d)=66+13.7W+5.0H-6.8A [W=体重(Kg);H=身高(cm);A=年龄(岁)] 应补生理盐水(ml)=[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3.888 应补3%氯化钠=[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1.1666 应补5%氯化钠(ml)=[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0.7 女性可选用下列公式 应补钠总量(mmol)=[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0.5 应补氯化钠总量(g)=[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0.03 应补生理盐水(ml) =[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3.311 应补3%氯化钠(ml)=[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0.993 应补5%氯化钠(ml)=[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0.596

临床检验基础--常用医学检验学英文缩写

检验学英文缩写 英文缩写中文意义 AB 酸性磷酸酶 AFP 甲胎蛋白DC 白细胞分类计数 dsDNA 双股去氧化核糖核酸 EGT 血浆乙醇凝胶试验 EUSA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T 优球蛋白溶解试验 ERFT B花结形成试验 ESR 血沉 FDP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fg 血浆纤维蛋白原 FM 纤维蛋白单体 GHb 糖化血红蛋白 GOT 谷一草转氨酶 G-6一PD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GPr 糖化血浆蛋白 GPT 谷一丙转氨酶 γ-GT γ-谷氨酰转肽酶 GIT 葡萄糖耐量试验 HAV 甲型肝炎病毒 Hb 血红蛋白 HBcAg 乙肝病毒核心抗原 HBcAb 乙肝病毒核心抗体 HBeAg 乙肝病毒e抗原 HBeAb 乙肝病毒e抗体 HBsAg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HBsAb 乙肝病毒表面抗体 HBV 乙型肝炎病毒 HCT 红细胞压积(比积) HDL 高密度脂蛋白 HDL-ch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英文缩写中文意义 IcG 靛氰绿潴留试验 IFA 间接荧光抗体试验 Ig(A、D、E、G) 免疫球蛋白(A、D、E、G) IHA 间接血凝试验 Ⅱ黄疸指数 KPTT 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17-KS 17一酮类固醇 ICA 扁豆凝集素

LDH 乳酸脱氢酶 LDL 『氐密度脂蛋白 LDL-ch 嘛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TT 林巴细胞转化率 SPE 特异性酯酶染色 SIB 血清总胆红素 STGT 简易凝血活酶生成试验SUN 血清尿素氨 T4 甲状腺素(四碘甲腺原氨酸) T3 三碘甲腺原氨酸 TBG 甲状腺素结合球蛋白 TBT 甲苯胺蓝纠正试验 TC02 二氧化碳总量 TG 血清甘油三酯 TT 凝血酶原时间 TTT 麝香草酚浊度试验、 TXA2 血栓素 UA 血清尿酶 VLDL 极低密度脂蛋白 WBC 白细胞计数 A/G 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JP(AKP) 碱性磷酸酶 ALT(GOT) 丙氨酸转氨酶 Am 淀粉酶 AMSA 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ANA 抗核抗体 apoAl 载脂蛋白A1 apoBloo 载脂蛋白B。。 Aslr 天门冬酸转氨酶 ASMA 抗平滑肌自身抗体 英文缩写中文意义 AB 酸性磷酸酶 AFP 甲胎蛋白 A/G 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JP(AKP) 碱性磷酸酶 ALT(GOT) 丙氨酸转氨酶 Am 淀粉酶 AMSA 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ANA 抗核抗体 apoAl 载脂蛋白A1 apoBloo 载脂蛋白B。。 Aslr 天门冬酸转氨酶

检测参数的临床意义

检测参数的临床意义 1.心脏功能:(15项) 1)脉率(PR):此值反映每分钟脉搏波速率,亦即脉搏快慢情况,其单位是次/分. 2)每搏心搏量(SV):指心脏每搏一次所排出的血量。正常人的心搏出量为80—90毫升/搏。 3)每分钟心输出量(CO):指心脏每分钟排出的血量。正常成人约6—10升/分。 4)心搏指数(SI):由于个体差异,所以对心搏血的供需关系是否平衡必须了解。因此,这 一指标即为反映这种关系的数值。正常人约50—60毫升/搏/米2。公式中的米2,为体表面积。 5)心脏指数(CI):为反映每分钟心脏搏血的供需关系,常采用此指标。正常时此数值为3—7 升/分/米2。 6)左心有效泵力(VPE):此指标系反映左心房有效搏血的收缩力量。正常值约1.8公斤/搏左 右。 7)左心能量有效利用率(EWK):这是指左心收缩时产生的能量能够提供给推动血液循环的 势能百分率,正常时约为0.28—0.30。 8)心肌耗氧指数(HOI):这是指每平方米体表面积,每分钟心肌的耗氧程度,耗氧程度愈高, 意味着心肌负荷愈高。此值受心率、血压和收缩期时值的影响。心率快、血压高、收缩时值大者,耗氧亦多,反之则少。通常其正常值为15—26 。 9)心肌耗氧量(HOV):指心脏每分钟消耗氧的毫升数。此值受心率和心脏收缩力的影响,心 率快,收缩力强时,耗氧即多。其正常值为24—42ml/min。 10)左心搏功指数(LVWI):为左心搏动时每平方米表面积每搏所作的功。根据牛顿力学原理, 1克物体提高1米称之为1功,故本参数的实际含义是左心收缩推动的血液量达到每搏某一压力高度所作出的力学变化。这是判断心脏负荷和功能状况的指标。此指标受SV、收缩压和体表面积的影响。SV、SP高时,作功就高,相反则低。正常值约40—78g.M/搏/米2。 11)心肌血液供耗率(CMBR)或曰心内膜心肌存活率(EVR);此参数指每分钟心肌的实际血液供 应量和消耗需要量之间的平衡比率,亦即供需能否平衡。正常时此值应大于或等于1,否则,即提示供需失衡。 12)心肌血液灌注量(CMBV):这是指经心脏冠状动脉灌注流的每分钟实际血液量。此值受CO、 CCP和舒张时期值的影响。CO大、CCP高、td长则CMBV大,反之则小。其正常约为NCO 的5%左右。250—400ml。 13)心肌血液需要量(CMBN):心脏冠状动脉灌注流的每分钟需求量。正常值200~400毫升/ 分钟。 14)体外反搏增搏量(SVr):这是用于计算机外反搏治疗时能增加的搏血量数值,其单位为毫 升/搏。 15)体外反搏增搏率(RSVr):指体外反搏增加的搏血量与原搏血量之比值。一般要>0.3。

血常规检查-肝功能检查-血生化检查-尿常规检查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一、血常规检查 1.白细胞计数 (1)正常值参考范围 成人:(4~10)×10*9/L;新生儿:15~20×10*9/L 高于成人;6月-2岁:5~12×10*9/L (2)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减少:疾病:再障,白血病,粒细胞缺乏症 药物:肿瘤化疗、磺胺、解热镇痛药、抗生素等。 特殊感染:伤寒、副伤寒、结核、病毒、寄生虫等 其他:放射治疗、化学品 增加:生理性增高见于新生儿,月经期,分娩,情绪变化等。 病理性:细菌感染,白血病,恶性肿瘤,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化学药中毒。 2.白细胞分类计数 (1)正常值参考范围 中性粒细胞(N):0.50~0.70;嗜酸性粒细胞(E):0.01~0.05;嗜碱性粒细胞(B):0.0~0.01;淋巴细胞(L):0.20~0.40;单核细胞(M):0.01~0.08 (2)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中性粒细胞(N):增加:急性化脓性感染(可伴有核左移);中毒;急性出血,白血病,某些恶性肿瘤及组织损伤等。 减少:基本与白细胞总数减少相同。 嗜酸性粒细胞(E):增加:过敏性疾病与皮肤病;寄生虫;血液病;用药。 减少:疾病(伤寒、副伤寒);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嗜碱性粒细胞(B):增加:某些血液病,如慢性粒细胞性及嗜碱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铅中毒等淋巴 细胞(L): 增加:某些细胞及病毒感染(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 血病;排斥反应。 减少:传染病急性期、放射病、细胞免疫缺陷病、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相对性淋巴细胞减少见于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时。 单核细胞(M):增加:传染病或寄生虫病;血液病;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3.红细胞计数 (1)正常值参考范围 男性:(4.5~5.5)×10*12;女性:(3.5~5.0)×10*12;新生儿:(6~7)×10*12 (2)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相对增多:血液浓缩, 绝对增多:原发性或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病理代偿性和继发性:先天性心脏病,肺心病,高原性心脏病,慢性一氧化碳中毒等。 减少:造血物质缺乏,造血功能低下,红细胞破坏或丢失过多继发性:各种炎症、结缔组织病 4.血红蛋白 (1)正常值参考范围 男:120-160g/L;女:110-150g/L;新生儿:70-200g/L; (2)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增加:疾病: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高原病。大细胞高色素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创伤:失水,大面积烧伤

血液常规检查中的红细胞参数临床应用

血液常规检查中的红细胞参数临床应用 MCV、MCH及MCHC:三者从不同则面反映红细胞病理变化,分析病例中三个指数的变化,对贫血的诊断和分析病因颇有价值。MCV反映了红细胞的水合作用,即血浆渗透压和红细胞数量之比;MCH在大多数贫血中与MCV相关,通常情况下,小细胞贫血与低色素相关,正细胞与正色素相关,很少有MCH增高而MCV不增高的现象;MCHC反映红细胞量中血红蛋白的浓度(所提供的信息基本上与MCV相同),常以单个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与红细胞大小进行比较,在许多造血系统疾病中MCHC仍恒定。 RDW:用其评价红细胞大小的变异程度,比血涂片上的红细胞形态大小不均的观察更为客观、准确,RDW增大方有临床意义。其实用价值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1)用于缺铁性贫血早期诊断与疗效观察:缺铁性贫血时RDW增大,尤其是MCV尚处于正常参考值范围时,RDW增大更是早期缺铁性贫血的指征;MCV减少时,RDW增大更为显著,当给予铁剂治疗时,RDW 将比给药前更大,以后逐渐降至正常水平。有人报道RDW对缺铁性贫血诊断灵敏度高达96.0%,但特异性仅为54.5%,对铁缺乏状态灵敏度仅为30.8%。鉴于RDW对小细胞贫血中的缺铁性贫血诊断有较高敏感性、较低的特异性,有人认为RDW只能作为缺铁性贫血筛选指标,即RDW 升高还应排除其它贫血的可能,但RDW正常者缺铁性贫血的可能性不大;(2)用于小细胞低色素贫血的鉴别诊断:缺铁性贫血和杂合子地中海贫血,MCV均可减小,但缺铁性贫血RDW 升高,而杂合子地中海贫血RDW通常正常/也可能升高,表明RDW可作为两者区别的参考指标;(3)用于贫血的分类:Bassmen将MCV和RDW结合对贫血进行分类,不少文献报道了其临床实用价值,有人认为对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及某些慢性病贫血的病因学分析有一定临床意义。另外,有人认为RDW对杂合子地中海贫血提示诊断无参考价值,因为其有20~40%的病人会升高,血常规的RBC、MCV与MCHC三个参数对提示杂合子地中海贫血价值更大。 HDW:其反映周围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含量的异质性参数,常用于血红蛋白病患者。遗传性球型红细胞增多症RDW和HDW明显增高,其直方图分别左移、右移,显示此病属于小细胞不均一性高色素性贫血。Piti认为RDW、HDW在遗传性球型红细胞增多症有如此特异性表现,可以使之代替红细胞脆性试验用来对该病的诊断,特别用来作家系分析。此外,HDW对镰状细胞贫血、β地中海贫血的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