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的宏观和微观
初三化学宏观与微观概念
初三化学宏观与微观概念初三化学宏观与微观概念探究1. 引言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性质、组成和变化的科学,广泛应用于生活、工业和科学领域。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习化学往往是一个令人困惑的挑战,尤其是在理解宏观和微观概念方面。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初三化学中宏观与微观概念的关系以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
2. 宏观与微观概念的区别与联系宏观概念是指我们通过肉眼或简单的实验方法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或性质,如颜色、形状、溶解度等。
而微观概念则是指我们不能直接观察到的,需要通过特殊的实验或模型来揭示的现象或性质,如分子结构、原子排列等。
宏观概念与微观概念并不是相互独立的,它们密切相关,互为因果。
只有通过了解微观概念,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宏观现象。
而从宏观角度观察与实验,又可以验证和证实我们对微观世界的理解和模型的正确性。
3. 宏观与微观概念的实际应用宏观与微观概念在实际应用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宏观概念帮助我们理解和解释我们所观察到的物质特性和现象,比如通过观察颜色的变化来判断物质发生了化学反应。
而微观概念则为我们提供了更深入的解释和预测物质性质和变化的依据,如通过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解释溶解度的大小和溶解过程中的热效应。
宏观与微观之间的关系还可以应用于工业生产中,如根据物质的微观结构来设计新材料,改进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率。
4. 对初三化学宏观与微观概念的个人观点与理解在初三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宏观与微观概念的重要性。
通过理解宏观概念,我能够对物质性质和现象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这使我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而当我开始学习微观概念时,我才真正意识到了化学的深度和广度。
微观世界中隐藏着无数微小的领域和精彩的现象,而宏观与微观概念的结合,让我能够更全面、深刻和灵活地理解化学知识。
总结与回顾:本文首先介绍了初三化学宏观与微观概念的区别与联系,强调了它们的密切关系和相互作用。
我们探讨了宏观与微观概念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特别是在解释和预测物质性质和变化方面的作用。
三类宏观——微观化学概念的辨析
三类宏观——微观化学概念的辨析作者:孙建春来源:《理科考试研究·初中》2012年第07期化学量和化学概念往往有宏观和微观之分,宏观和微观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如何把握正确化学量和化学概念的宏观和微观范畴是感悟化学和中考得分的关键.纵观近几年中考化学试卷,这个考点一般有三类,一类是扩散现象和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第二类是物质的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第三类是元素的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这几个考量经常在中考试卷中出现,如果对它们不很了解,也会造成大量的失分,因此有必要对这些化学量和化学概念进行仔细地辨析.一、扩散现象和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扩散现象是物质从浓度高的向浓度低的方向转移直到浓度相等为止的一种现象,因为很多物质是由分子直接构成的,所以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是不停地作无规则运动.也就是说扩散现象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宏观表现,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是扩散现象的微观本质原因.例1(2010年广州)用图的装置演示气体扩散现象,其中一瓶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另一瓶装有空气,为了有力地证明气体发生扩散,装二氧化氮气体的应是__________,(选填“A”或“B”)瓶.根据__________现象可知气体发生了扩散,扩散现象说明气体分子__________.若实验温度分别为①0℃,②4℃,③20℃,④30℃.则在__________温度下(填序号)气体扩散最快.解析本题考查了气体的扩散现象和气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二氧化氮的密度比空气大,如果放在A瓶,那么二氧化氮可能由于重力的作用而进入B瓶中,这就是倒水的原理,那就判断不出是不是扩散现象.因此只有将二氧化氮装在B瓶中,在排除重力的影响后,当装二氧化氮B瓶出现颜色变浅的现象,也就说明了二氧化氮和空气在相互扩散,而这种扩散现象足可以说明二氧化氮和空气气体分子在永不停息做无规则运动,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加快,所以在题目中应该是选④30℃温度下气体扩散最快.例2(2011年湛江)夏夜,我们在公园或在校园的小道上散步时,每走到茉莉花的附近就能闻到花香,说明A.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B.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C.分子在不断地运动D.分子可以再分解析该题虽然简单,但也考查了扩散现象和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由于花香的扩散使人能闻到,这是宏观的表现,而微观的本质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所以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造就了花香的扩散现象,因此答案是C.二、物质的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的式量)是指分子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它的数值可以用来代替一个分子的质量,可见它是微观的.而很多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那么作为宏观的物质的质量可以说是由很多个分子质量的总和.在一个分子的质量可以由相对分子质量来代替的前提下,物质的质量就可以是很多的相对分子质量的总和.而这种模式往往是出现在比例式的相关计算中和质量分数的计算中,如果学生能够掌握这种模式就会提高和领悟化学的相关计算.例3(2011年济宁市)茶是我国的特产,种类很多.其中,绿茶是将新鲜的茶叶炒熬,破坏其中酵素,再经搓揉、烘焙而成.茶叶的化学成分主要是茶碱(),还有鞣酸及芳香油等.阅读以上信息后回答:①茶碱()分子中__________原子的个数最多;②茶碱()中__________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解析茶碱()是由分子构成的,可以表示一个分子,一个分子里有8个C原子、12个H原子、4个N原子、3个O原子,所以在茶碱分子中H原子的个数最多;茶碱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C元素的质量分数是96÷212、H元素的质量分数是12÷212、N元素的质量分数是56÷212、O元素的质量分数是48÷212,所以在茶碱中C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上述计算是建立在茶碱这种物质是由M个茶碱分子构成的,而茶碱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12,那么茶碱的质量就是212M,M个分子里有8M个C原子、12M个H原子、4M个N原子、3M个O原子,最后可以得出C元素的质量分数是96M÷212M既是96÷212,依次类推出H元素的质量分数是12÷212、N元素的质量分数是56÷212、O元素的质量分数是48÷212.三、元素的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是以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任何一种原子的原子质量跟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在化学计算中用它来代替一个原子的质量,所以这个化学量是微观的.而元素是宏观概念,因此元素的质量也是宏观的.因为元素是多个原子的集合体,所以元素的质量是多个原子质量的总和,它与物质的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有同样的道理.例4(2011年湛江)苯甲酸()是一种酸性比醋酸更强的有机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常用作食品防腐剂.请回答:(1)苯甲酸含有__________种元素.(2)苯甲酸分子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___.解析苯甲酸()从分子式考查就可以知道它含有C、H、O三种元素,但这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怎么计算呢?从分子式中可以知道,一个苯甲酸分子中含有7个C原子、6个H原子、2个O原子,所以就以一个苯甲酸分子来说C元素是7个C原子的集合体,H元素是6个H原子的集合体,O元素是2个O原子的集合体.它们的质量分别是:C元素的质量是7个C原子质量的总和,H元素的质量是6个H原子质量的总和,O元素的质量是2个O 原子质量的总和,所以答案是7×12∶6×1∶2∶16,简化得42∶3∶16.【作者单位:(317600)浙江省玉环县城关一中】。
初中化学“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层次核心素养的内涵和教学策略
初中化学“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层次核心素养的内涵和教学策略1. 引言1.1 背景介绍初中化学“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层次核心素养的内涵和教学策略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热点研究课题。
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人们对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的宏观观察与微观理解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化学教学不再满足于教授知识点,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作为核心素养,旨在帮助学生在化学学习中建立起宏观现象与微观粒子间的联系,从而深化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1.2 研究意义初中化学是学生接触的第一个正式科学课程,具有基础性和普适性。
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学生常常会感到宏观世界与微观层面之间存在一种脱节,难以建立起联系。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习的重要环节,是帮助学生建立起微观世界与宏观现象之间联系的桥梁。
研究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核心素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学生在学习化学过程中的认知特点和困难点,进而提出相关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这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也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通过对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研究,还可以促进教育教学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为未来的教育改革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对初中化学“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层次核心素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3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初中化学教育中“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层次核心素养的内涵和教学策略。
研究目的在于深入挖掘学生在宏观化学实验中如何通过观察现象、比较现象、分析数据等方法进行宏观辨识的能力,以及学生在微观层面如何运用粒子模型、化学方程式等概念进行微观探析的能力。
通过研究不仅可以揭示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的认知过程和能力发展情况,还可以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的核心素养提升。
展望通过本研究可以为未来初中化学教育的改革和完善提供借鉴和参考,为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奠定基础。
初中化学“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层次核心素养的内涵和教学策略
初中化学“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层次核心素养的内涵和教学策略【摘要】初中化学“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层次核心素养对学生的化学学习和素养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着问题,如学生对宏观与微观之间的联系理解不深刻等。
为此,本文通过解析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内涵,提出了一系列教学策略,包括案例教学法结合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从现象到本质的思维转变以及多维度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等。
这些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他们的化学素养水平。
初中化学教师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力,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提升他们的学习成就。
【关键词】初中化学、宏观、微观、辨识、探析、核心素养、内涵、教学策略、案例教学法、实验教学、探究兴趣、思维转变、多维度评价、培养、素养水平、教学工作、重要任务、学生、化学。
1. 引言1.1 初中化学“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层次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初中化学“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层次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化学过程中,能够从宏观表现出发,逐步揭示物质微观结构及其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的能力。
这种核心素养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使他们能够深入理解物质世界的本质,提升化学学科素养水平。
这种核心素养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观察、实验操作、数据记录和结果分析等步骤,从宏观到微观的过程中,探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初中化学“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层次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不仅是化学学科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这一核心素养的培养,设计相关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提高他们的化学学科素养水平。
1.2 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由于化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复杂性,部分学生对化学学习缺乏兴趣,认为化学是一门枯燥难懂的学科,难以引起他们的认同和共鸣。
浅析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素养
浅析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素养作者:田薇来源:《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9年第12期新的化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学生应具备的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素养要求学生“能从不同层次认识物质的多样性,并对物质进行分类;能从元素和原子、分子水平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能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初中化学的内容特征,笔者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素养做了进一步的解析.宏观辨识是指能辨识生活或生产中一些物质的元素组成以及所属类别(如氧气、二氧化碳、水的组成中均含有氢元素,根据构成元素的种类不同可将其分为单质和化合物),辨识这些物质的颜色状态等物理性质,辨识物质的一些化学性质以及在发生变化时的现象,了解物质在生活、生产中的一些应用,能利用化学原理解释化学变化和自然界中涉及化学过程的一些现象等.宏观辨识是认知的视角,也是认知的过程,是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和成果.微观探析是指在知道物质元素组成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物质构成微粒的种类、微粒的特点(如微粒本身体积小,微粒间有距离、微粒在不断运动等)、微粒间的相互作用的特点(如化学键、氢键、分子间作用力等)、构成物质的微粒在不同环境下的运动特点(如在水溶液中常见的酸、碱、盐的电离)、外界因素对微粒运动的影响、物质结构與性质之间关系等.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不是孤立地从两个角度来认识、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而是结合在一起要求学生在认识物质及其变化时,不仅能通过观察辨识一定条件下物质及其变化,还能运用化学符号表征物质及其变化;不仅形成“物质结构决定物质性质”观念,还能从物质结构和性质相联系、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视角解决相关化学问题.一、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一种化学学科认知过程学生在接触一种新物质时,通常首先会从宏观上掌握物质的性质(如盐酸、硫酸、硝酸均能使石蕊试液变红,显示其具有酸性),然后深入学习该类物质的微观结构(如盐酸、硫酸、硝酸的元素组成中均有氢元素,在水溶液中均能够电离出氢离子,因而具有酸的通性);或者首先观察物质的微观结构(如氢氧化钙含有氢氧根),然后推测出物质具有的宏观性质(如氢氧化钙能够使酚酞变红).在此过程中,化学符号起着重要的承接作用.二、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一种化学学科观念物质的微观结构组成决定着物质所能发生的化学反应和其具有的宏观的物理与化学性质;反之通过对某些典型宏观的化学反应的研究,能够勾画物质微观结构的轮廓,甚至能描绘到某些细节.例如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酸溶液中的氢离子与碱溶液中的氢氧根结合生成水,并且伴随着热量的放出,并且强酸强碱完全反应那一刻溶液在室温下的pH为7,且放出的热量最多.反之在反应的过程中通过pH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就能分析描绘出在各个时间点反应进行的情况.三、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思维方式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思维方式为化学学习提供了全新的视角,能够增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可能通过实验得到物质宏观的现象,再从微观的角度去进行分析,比如探究某物质的组成时,将该物质与硝酸酸化的硝酸银反应得到白色沉淀、再与硫酸溶液反应得出生成白色沉淀,通过对这些现象进行分析,可以推理得到该物质为氯化钡,同时也可归纳总结出含有氯离子的物质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即能与银离子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含有钡离子的物质与硫酸根反应也能生成白色沉淀.这是一个归纳总结的过程.四、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思维路径根据前文的分析可知,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一种思维方式,因而具有一定的思维路径.对其思维路径的分析也便于了解该素养的要素和结构,经分析研究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包含两种思维路径,如图1和图2所示.。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再思考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再思考作者:金春燕来源:《新教育·综合版》 2019年第12期金春燕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五个要素中的第一要素,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在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过程中,认识到化学学科的价值,进而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值得化学教师认真思考。
这一思考不应当只停留在字面意义,更应当付诸实践,只有遵循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思路,才能让学生真正获得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过程。
一、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基础宏观与微观是化学学习与研究的两个视角,宏观角度的辨识使得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物质、物质种类等,而微观角度的探析则可以促使学生把握物质的结构与性质,因此可以肯定地讲,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就是化学学习的基础,当然也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得以培育的基础。
需要指出的是,不同于知识与技能,化学核心素养具有隐性的特征,其形成可以借助化学基本观念的建构过程逐步达成。
这里强调两个关键词,一是隐性,二是化学基本观念的建构。
其中,隐性指出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培养方式,而化学基本观念的建构则是其培养载体。
明确了这个思路之后,就可以更好地明确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基础性意义。
具体表现在:其一,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首先应当是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应当具有的观念,其后是学生在化学学习与研究中具有的一种意识。
这个观念培养与意识形成的过程,是隐藏于知识建构的过程中的,同时作为素养指向,又是学习的目标。
很显然,观念与意识是包括素养在内的一切知识、能力形成的基础,这决定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核心素养的基础。
其二,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影响着学生对化学学科的理解,化学教学要走出知识的机械记忆与运用的窠臼,就必须以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来驱动学生高效建构认知体系,从而将化学知识纳入到自己的体系中,在这个体系得以丰富的过程中,核心素养的培育可以获得很大的空间。
基于上述分析,初中化学教学中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培育思路,也就变得逐步清晰了起来。
初中化学“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层次核心素养的内涵和教学策略
初中化学“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层次核心素养的内涵和教学策略初中化学教学中,“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层次核心素养是非常重要的,它涉及到化学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从内涵和教学策略两个方面对这一核心素养进行详细分析。
一、内涵1. 宏观辨识宏观辨识是指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能够准确识别各种物质和化学现象。
这要求学生掌握各种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特征,能够根据实验现象推断物质的性质,并且能够通过实验操作进行宏观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2. 微观探析微观探析是指学生能够从宏观现象中推断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微观原理。
学生需要理解化学反应和物质变化的微观本质,能够运用基本的化学概念和模型进行解释,从而实现对化学现象的深刻理解。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核心素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生能够从宏观实验现象中认识物质的性质和特征,二是学生能够通过微观原理解释化学现象和反应。
二、教学策略1. 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核心素养要求学生能够进行观察和实验,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结果,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
2. 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导图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导图,将宏观实验现象和微观原理进行联系和组织。
通过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理清化学知识的逻辑关系,促进宏观与微观的转化,提高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
3.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可以使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图片、实验视频等方式展示宏观实验现象和微观原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他们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 进行案例教学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进行思考。
通过真实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帮助他们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形成更为深刻的理解。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解决问题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推断物质的性质和微观原理。
化学学习中_宏观_微观_符号_三重表征的研究_毕华林(1)
有限 的背景下 才能提取出 来 , 宏观表征与微观表征 之间出 现 “ 断路” 也就在所 难免 了 。 ( 2 ) 学生有 把宏观 表征 与微观 表
征相混淆 的倾 向。 以本题为例 , 学生 出现 的错误 多集 中在将
汞 热胀冷缩这一宏观性质与汞原子 的性质混 为一谈上 , 这与
国外 的研 究结果 相 一 致 。 比如 , D e V o s 和 V e dr o n k ( 19 8 7 ) 和 eL e e t al( 1 9 3) 已 经 指 出 31[ , 很 多 学 生 认为一 个 分子 或一 个 原 子具有和 物质一样 的性质 , 如水分 子 是湿 的 , 碳原 子是黑
表征是现代 认知心理 学 的核心 概念之一 , 它指信 息在人 脑 中记载 和 呈 现 的 方 式 〔` 1 。 宏 观表征 是 指 物质在 物 理 和 化 学变化过程中表现出来的、 可 以直接观察 到的宏观现象 在学 习者头 脑 中的反映 ; 微观表征主 要 是指有 关物质 的微 观组成 和 结构 、 微观粒子 的运动及相互作用等微 观属性在学 习 者头 脑 中的反映 ; 符号表征主 要是指 由拉丁 文 或英文 字母组 成 的 符号 和 图形符号 在学习 者 头脑 中的反映 。 这 3 种表征形 式 之间不 应是孤立 的 , 而应 有机地 联系起 来 共 , 同构 成学 习 者 对化学知识完整 的 表征 系统。
业水平 ) 和大学三年级的学生进行了抽样调 查。 其中高一年级
的测查对象为济南市 3 所不同层次学校 的高一新生 , 每所学校
随机 抽取 3 个班级 , 共收 回有效问卷 49 1 份 ; 大一 、 大三 的学 生均
来 自山东师范大学化学系化学教育本科专业 , 大一 年级收 回有 效问卷 2 36 份 , 大三 年级 收 回有效问卷 2伪 份。
基于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视角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基于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视角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作者:沈钰兴来源:《成才之路》2022年第04期摘要: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化学课堂中所研究的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是微观本质,性质和转化规律是宏观表现。
在化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素养,对其未来在化学领域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文章从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素养的含义入手,分析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视角在初中化学中的应用现状,探索基于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视角的初中化学教学策略,以期为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素养在初中化学课堂中落地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化学;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核心素养;教学策略中图分类号:G633.9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2)04-0092-03化学是一门从分子、原子或离子等层次上来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相互变化以及变化过程中能量关系的自然学科,其研究内容既涉及宏观层面的用途、性质等,也包括微观层面的微粒结构、元素组成等,并且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的内容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要想让学生能够充分认识、理解、内化和应用化学知识,具备“见著知微、见微知著”的能力,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及时更新教学理念,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注重对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素养的培养,有效提升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一、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素养的含义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特有的,认识化学知识本质、串联化学知识体系的思维方式,将其贯穿于初中化学教学的全过程,有助于学生构建科学的化学学科知识体系,提高化学知识的应用能力,提升化学核心素养。
1.宏观辨识宏观辨识是指能辨识生活或生产中一些物质的元素组成,以及所属类别(如氧气、二氧化碳、水的组成中均含有氢元素,根据构成元素的种类不同可将其分为单质和化合物),辨识这些物质的颜色、状态等物理性质,辨识物质的一些化学性质,以及在发生变化时的现象,了解物质在生活、生产中的一些应用,能利用化学原理解释化学变化和自然界中涉及化学过程的一些现象等。
初中化学宏微符教案
初中化学宏微符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宏观与微观的定义及其在化学中的应用。
2. 让学生掌握化学符号的表示方法,能够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3. 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教学重点:1. 宏观与微观的定义及其在化学中的应用。
2. 化学符号的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1. 宏观与微观的相互关系。
2.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课件。
2. 教学黑板、粉笔。
3. 实验器材(可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宏观与微观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宏观与微观的含义。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宏观现象?它们背后有没有微观原理呢?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宏观与微观在化学中的应用,如原子、分子、离子等微观粒子的概念。
2. 讲解化学符号的表示方法,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
3. 通过实例讲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如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等。
三、课堂互动(10分钟)1. 提问:同学们,你们能举个例子说明宏观与微观的关系吗?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总结。
3. 进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练习,学生互相批改,教师讲解错误之处。
四、实验环节(15分钟)1. 安排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体会宏观与微观的关系。
2. 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3. 实验结束后,让学生分享实验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宏观与微观的定义及其在化学中的应用。
2. 强调化学符号的正确表示方法,提醒学生注意事项。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总结宏观与微观在化学中的应用实例。
2. 练习书写化学方程式,加深对化学符号的理解。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宏观与微观的定义及其在化学中的应用,使学生掌握了化学符号的表示方法。
在课堂互动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实验环节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体会到了宏观与微观的关系。
初中化学“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层次核心素养的内涵和教学策略
初中化学“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层次核心素养的内涵和教学策略一、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内涵1.宏观辨识宏观辨识是指在实验观察或日常生活中,通过肉眼、显微镜等手段观察物质现象,识别和描述物质的性质、变化和规律。
它需要学生具备观察、描述和总结的能力,通过宏观辨识,学生可以感知到化学现象的外在特征和规律,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2.微观探析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两个重要层次,宏观辨识是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初步感知和认识,微观探析是学生对化学现象的深入理解和解释。
二者相互关联、相辅相成,是化学学习的重要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1.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宏观辨识的核心在于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兴趣,教师可以通过设计生动活泼的实验课、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观察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在实验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设置任务、引导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描述和总结,培养学生对化学现象的敏锐观察和有效记录能力。
2.引导学生进行概念建构微观探析的核心在于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概念建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导图、概念图、模型图等方式,帮助学生理清宏观现象与微观结构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整体认识和逻辑推理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进行讨论、设计实验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化学现象的背后原理和机理,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内化消化。
3.注重宏微结合的教学模式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是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宏微结合的教学模式,既要关注学生的宏观观察和描述能力,又要关注学生的微观思维和解释能力,通过物质的宏观实验和微观模型建构,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物质的性质、变化和规律,促进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全面理解和应用能力。
4.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通过以上教学策略的引导和实践,可以促进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层次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化学素养和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化学学科中的深入学习和全面发展。
初中化学“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层次核心素养的内涵和教学策略
初中化学“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层次核心素养的内涵和教学策略化学是一门探索物质世界的科学,包括物质构成和变化规律等内容。
在初中阶段,化学学习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验操作能力,其中“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层次核心素养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就该素养的内涵和教学策略进行探讨。
1.宏观辨识宏观辨识是指学生能够观察物质的性质和现象,并进行简单的物质分离和鉴别。
这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技能和实验操作能力,能够准确地观察和描述物质的颜色、形状、气味、状态等宏观性质,还要能够进行简单的物质分离和鉴别实验,比如通过加热、溶解、过滤等方法分离并鉴别混合物中的不同物质。
2.微观探析微观探析是指学生能够根据宏观观察结果,进一步推测物质的微观结构和性质。
这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推理能力和现象解释能力,能够根据宏观现象推测物质的微观结构和性质,比如从物质的颜色、形状、状态等宏观性质推测其化学成分和分子结构。
3.科学思维“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层次核心素养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够独立进行科学探究和实验设计。
这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还需具备一定的观察、实验、分析和推理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和研究。
1.注重实验教学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手段,能够帮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认识物质的性质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技能,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实验教学,设计生活化和趣味化的实验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宏观观察和微观推理,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实验操作能力。
2.提倡问题导向化学学习应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积极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和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出假设,进行实验验证,深入理解化学知识,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探索精神。
初中 初三 化学 复习专题6 化学学科思想与核心素养
化学学科思想与核心素养【考点解析】化学思想方法是指能够反映化学学科知识本质、学科思维特点和学科学习规律。
主要包含分类与概括、结构与性质、微观和宏观、守恒思想、定性与定量等。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理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以下5个方面: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从不同层次认识物质的多样性,并对物质进行分类;能从元素和原子、分子水平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
能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
2.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能认识物质是运动和变化的,知道化学变化需要一定的条件,并遵循一定规律;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有新物质生成,并伴有能量的转化;认识化学变化有一定限度、速率,是可以调控的。
能多角度、动态地分析化学变化,运用化学反应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具有证据意识,能基于证据对物质组成、结构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通过分析推理加以证实或证伪;建立观点、结论和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
知道可以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建立认知模型,并能运用模型解释化学现象,揭示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4.科等探究与创新意识认识科学探究是进行科学解释和发现、创造和应用的科学实践活动;能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能从问题和假设出发,依据探究目的,设计探究方案,运用化学实验、调查等方法进行实验探究;勤于实践,善于合作,敢于质疑,勇于创新。
5.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具有安全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具有探索未知、崇尚真理的意识;深刻认识化学对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大贡献;具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从自身做起,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能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能参与有关化学问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初中化学“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层次核心素养的内涵和教学策略
初中化学“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层次核心素养的内涵和教学策略【摘要】初中化学中,“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重要的核心素养,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现象。
本文从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展开探讨。
引言部分介绍了该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以及教育教学改革的背景。
在分别阐述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内涵和特点、培养学生相关能力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建立宏观与微观世界联系以及通过实验深入理解化学现象。
结论部分总结了这种素养的意义,并展望了未来教学方向。
通过本文的阐述,旨在引发教师和学生对于初中化学学习的思考,促进对“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素养的深入探究和实践。
【关键词】初中化学、宏观辨识、微观探析、核心素养、教学策略、实验、联系、教育教学改革、重要性、意义、教学方向、内涵、特点、化学现象1. 引言1.1 初中化学“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层次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初中化学“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层次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时,能够从宏观现象的角度出发,分析问题并推断微观粒子的结构和性质。
这种素养对学生的化学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学生理解化学现象的桥梁。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学生可以从宏观的角度感知不同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过程,然后通过分析推导的方式,揭示微观粒子间的作用原理。
这样的学习模式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宏观与微观之间的联系,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力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基础。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强的学科,学生需要通过实验观察、实验分析的方式,揭示化学现象背后的微观机理。
只有具备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能力,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创新性地解决问题。
初中化学“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层次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它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还有助于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这一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1.2 教育教学改革的背景教育教学改革是当前中国教育系统中的重要议题。
初中化学“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层次核心素养的内涵和教学策略
初中化学“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层次核心素养的内涵和教学策略初中化学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能力。
宏观辨识指的是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手段,能够辨识出物质的性质和特征;微观探析则是指学生能够理解物质的微观结构和变化过程。
这些能力不仅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也是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能力成为了教师们关注的重要问题。
一、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的内涵1. 宏观辨识宏观辨识是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辨识出物质的性质和特征。
这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能够准确地观察和描述物质的颜色、形状、状态、气味、溶解性等特征,从而对物质进行辨识和分类。
这一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设计生动有趣的实验活动,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观察力。
2. 微观探析微观探析是指学生能够理解物质的微观结构和变化过程。
在化学学科中,微观结构是非常重要的概念,它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学生需要通过学习,逐步理解不同物质的微观结构,能够将宏观观察和实验结果与微观结构联系起来,深入理解物质之间的关系。
这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知识传授和引导,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微观世界观,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求知欲。
二、教学策略1. 强调实验教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能力的有效手段。
在化学教学中,可以通过设计一些简单易操作、生动有趣的实验,引导学生亲身参与,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从而帮助学生积累实验经验,培养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宏观辨识的能力。
实验也能够帮助学生形象具体地认识物质的微观结构和变化过程,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深入理解。
2.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和推理。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讨论、开展小组合作等形式,帮助学生从宏观现象出发,逐步理解物质的微观结构和变化规律。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促使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初中化学五大核心素养教案
初中化学五大核心素养教案1. 理解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2. 能够运用这些核心素养来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提高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科学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通过观察和分析物质的宏观性质,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从而能够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
2.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认识物质是运动和变化的,了解化学变化需要一定的条件并遵循一定规律,能够多角度、动态地分析化学反应,运用化学反应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3.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具有证据意识,能够基于证据对物质组成、结构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通过分析推理加以证实或证伪,建立观点、结论和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
4.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认识科学探究是进行科学解释和发现、创造和应用的科学实践活动,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设计探究方案,进行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5.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培养学生的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探索未知、崇尚真理的精神,使学生在解决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能够考虑到社会和环境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化学案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核心素养。
2.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引入化学学科在社会和生活中的应用,引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讲解化学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3. 实践: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运用核心素养来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
4.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巩固对化学核心素养的理解和掌握。
5. 拓展:布置相关的课后习题和实践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化学核心素养。
化学学习中_宏观_微观_符号_三重表征的研究_毕华林(1)
的等等。 这可能是 因为当学生 缺乏对微 观知识 的真正理解 时 , 他们就倾 向于用 头 脑 中已 有的 、 熟悉 的宏 观表 征 , 按 自己
的方式去 给予 “ 合理 ” 的解释 , 而这 难免就会出 错。 这 就要 求
教师在讲解微观知识 时应尽可 能用丰 富的、 科 学 的、 特别是
学生 头脑 中已有的宏观 事例来帮 助 学生 形 成正 确 而 深刻 的 微观表征 。
专 业的大学生 , 也难 以在微观表征和 符号表征 间进行 顺利转 换 , 而 且困 难 比较严重 。
即使是成绩略高一 点的大三学 生 也都 远没 有 达到三 重 表征 的要求。 因此 , 我们认 为大一学生 转换能力 的增强 并不是 因
为他们掌握了 三重 表征思 维方式而 提高的 , 而是经过高 中阶
段的学习 ,在接 触 了大量 的微 观与 符号知 识之后一 种 应有
的 、 在正 常范 围 内的 提 高。
然而许多学生 却不能将两者有效地联 系起来 , 这 大致说 明两
个问题 :
第一 , 学 生 确实 存在 由宏 观表 征 向微观 表 征转换 的困
难 , 其主 要原 因 可 能是 : ( l) 学生 对于 微 观知识 只 是 机械 记 忆 , 因此头脑中的微 观表征 僵化不 灵活 , 这 样 的知识 只 能在
.
.
3 12
学生宏观表征与微观表征 间转换能力的分析
第 1 个题 目从 宏观 现象 入手 , 考察学生 由宏观表征 向微
观表 征 转换 的 能力 。 这 道 题 的 回 答情 况 并不 理 想 , 3 个年级 的正 确率 均在 70 % 左右 。
温度计内汞柱 热胀 冷缩是 学 生早 已 形成 的宏观 表 征 , “ 微 粒间 存在间隔 ” 也应是 学 生 头脑 中普遍存在 的微 观表 征 ,
初中学生化学四重表征的思维方式
初中学生化学四重表征的思维方式作者:光程来源:《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21年第03期摘要从宏观、微观、符号、曲线等四重表征层次上,引领学生深度学习和理解初中化学知识,并逐渐构建多重表征的内在联系。
它是初中化学学习的重要思维方式,也是培养学生形成多重思维方式的重要教学途径。
通过相关的数字化实验分析,帮助学生形成宏观、微观、符号、曲线等表征及其相互联系生成二重、三重、四重表征思维方式,重点介绍运用微观、曲线等类型实验图形进行教学实践的案例及其分析,希望这些研究成果有助于初中化学教师培养学生“宏观-微观-符号-曲线”四重表征的思維方式。
关键词数字化实验初中化学四重表征思维方式多重表征理论是应用于概念教学的理论,概念的多重表征理论研究与化学概念教学研究的融合是一线化学教师研究的热点和焦点。
1982年来自苏格兰的约翰斯顿首次提出了化学“三重表征”模式(宏观-微观-符号),有关学生化学概念的三重表征[1]理论和教学实践研究就此遍地开花。
钱扬义教授在手持实验即时收集数据和自动生成曲线的技术背景下,2009年首次提出“曲线表征”的定量分析方法,并构建化学“四重表征”[2]的教学范式,包括“宏观-微观-符号-曲线”四重表征。
其中“曲线表征”是以手持实验(微型数字化实验)所得曲线为分析模板,学习者要将曲线的起点、终点、拐点等关键点、曲线变化趋势及不同线段与宏观实验现象、微粒变化和化学方程式等符号建立联结,最终在头脑中以坐标图曲线的形式反映实验中因变量与时间变量的关系。
“化学四重表征”研究的最大意义在于将化学教学与互联网工具、传感器等强大电子信息技术融为一体,研究价值和教学影响深远。
面向信息化时代,在化学学科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重视培养学生的“宏观-微观-符号-曲线”多重表征(见图1)的思维方式。
这几种表征方式不仅能在大脑中独立呈现,而且它们之间也能相互作用,形成“宏观-微观”“宏观-符号”“微观-符号”“宏观-微观-符号”等多重表征,甚至还能共同作用形成学生对化学知识“宏观-微观-符号-曲线”四重表征思维方式。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名词解释
新的化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学生应具备的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素养要求学生“能从不同层次认识物质的多样性,并对物质进行分类;能从元素和原子、分子水平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能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初中化学的内容特征,笔者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素养做了进一步的解析.宏观辨识是指能辨识生活或生产中一些物质的元素组成以及所属类别(如氧气、二氧化碳、水的组成中均含有氢元素,根据构成元素的种类不同可将其分为单质和化合物),辨识这些物质的颜色状态等物理性质,辨识物质的一些化学性质以及在发生变化时的现象,了解物质在生活、生产中的一些应用,能利用化学原理解释化学变化和自然界中涉及化学过程的一些现象等.宏观辨识是认知的视角,也是认知的过程,是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和成果.微观探析是指在知道物质元素组成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物质构成微粒的种类、微粒的特点(如微粒本身体积小,微粒间有距离、微粒在不断运动等)、微粒间的相互作用的特点(如化学键、氢键、分子间作用力等)、构成物质的微粒在不同环境下的运动特点(如在水溶液中常见的酸、碱、盐的电离)、外界因素对微粒运动的影响、物质结构與性质之间关系等.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不是孤立地从两个角度来认识、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而是结合在一起要求学生在认识物质及其变化时,不仅能通过观察辨识一定条件下物质及其变化,还能运用化学符号表征物质及其变化;不仅形成“物质结构决定物质性质”观念,还能从物质结构和性质相联系、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视角解决相关化学问题.一、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一种化学学科认知过程学生在接触一种新物质时,通常首先会从宏观上掌握物质的性质(如盐酸、硫酸、硝酸均能使石蕊试液变红,显示其具有酸性),然后深入学习该类物质的微观结构(如盐酸、硫酸、硝酸的元素组成中均有氢元素,在水溶液中均能够电离出氢离子,因而具有酸的通性);或者首先观察物质的微观结构(如氢氧化钙含有氢氧根),然后推测出物质具有的宏观性质(如氢氧化钙能够使酚酞变红).在此过程中,化学符号起着重要的承接作用.二、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一种化学学科观念物质的微观结构组成决定着物质所能发生的化学反应和其具有的宏观的物理与化学性质;反之通过对某些典型宏观的化学反应的研究,能够勾画物质微观结构的轮廓,甚至能描绘到某些细节.例如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酸溶液中的氢离子与碱溶液中的氢氧根结合生成水,并且伴随着热量的放出,并且强酸强碱完全反应那一刻溶液在室温下的pH为7,且放出的热量最多.反之在反应的过程中通过pH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就能分析描绘出在各个时间点反应进行的情况.三、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思维方式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思维方式为化学学习提供了全新的视角,能够增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可能通过实验得到物质宏观的现象,再从微观的角度去进行分析,比如探究某物质的组成时,将该物质与硝酸酸化的硝酸银反应得到白色沉淀、再与硫酸溶液反应得出生成白色沉淀,通过对这些现象进行分析,可以推理得到该物质为氯化钡,同时也可归纳总结出含有氯离子的物质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即能与银离子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含有钡离子的物质与硫酸根反应也能生成白色沉淀.这是一个归纳总结的过程.。
初中化学的宏观和微观
(2)用符号表示下列微粒:2个氧原子 ;3个钠离子 。
(3)A 、B 、C 、D 表示4种物质,其微观示意图见下表。
A 和B 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生成 C 和D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数字序号)。
①4种物质均由分子构成 ②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③C 、D 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11:7 ④4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A 、B⑤若有28gA 完全反应,则有14g D 生成2、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习的特点。
(1)下列示意图表示的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 B C D(2)比较下列两种变化:①水加热变成水蒸气;②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
从微观粒子的角度分析,两种变化的本质区别是__ _。
(3)右图是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该反应的实质是____ _。
(4)A 、B 、C 、D 表示4种物质,其微观示意图见下表,A 和B 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 和D 。
A 、B 、C 、D 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填字母序号);若8 g B 参加反应,则生成D 的质量为 g 。
物质A B C D微观示意图3、将宏观、微观及化学符号联系在一起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A 、B 、C 、D 表示四种物质,其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①从微观角度看,A 图表示3 (填化学符号),B 中每个分子由 个原子构成。
②从宏观角度看,图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表示单质的是+1 1 +8 2 6 2 8 +8 2 8 7 +17 A B C D学好化学就一定处理好宏观和微观的问题从观和微观的角度认识下列概念1、纯净物和混合物{2、单质和化合物{将宏观、微观及化学符号联系在一起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A、B、C、D表示四种物质,其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A B C D①从微观角度看,A图表示3 (填化学符号),B中每个分子由个原子构成。
②从宏观角度看,图中表示混合物的是(填字母序号,下同),表示单质的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用符号表示下列微粒:2个氧原子 ;3个钠离子 。
(3)A 、B 、C 、D 表示4种物质,其微观示意图见下表。
A 和B 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生成 C 和D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数字序号)。
①4种物质均由分子构成 ②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③C 、D 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11:7 ④4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A 、B
⑤若有28gA 完全反应,则有14g D 生成
2、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习的特点。
(1)下列示意图表示的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 B C D
(2)比较下列两种变化:①水加热变成水蒸气;②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
从微观粒子的角度分析,两种变化的本质区别是__ _。
(3)右图是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
示意图,该反应的实质是____ _。
(4)A 、B 、C 、D 表示4种物质,其微观示意图见下表,A 和
B 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
C 和
D 。
A 、
B 、
C 、
D 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填字母序号);
若8 g B 参加反应,则生成D 的质量为 g 。
物质
A B C D
微观示意图
3、将宏观、微观及化学符号联系在一起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A 、B 、C 、D 表示四种物质,其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①从微观角度看,A 图表示3 (填化学符号),B 中每个分子由 个原子构成。
②从宏观角度看,图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表示单质的是
+1 1 +8 2 6 2 8 +8 2 8 7 +17 A B C D
学好化学就一定处理好宏观和微观的问题
从观和微观的角度认识下列概念
1、纯净物和混合物{
2、单质和化合物{
将宏观、微观及化学符号联系在一起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A、B、C、D表示四种物质,其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A B C D
①从微观角度看,A图表示3 (填化学符号),B中每个分子由个原子构成。
②从宏观角度看,图中表示混合物的是(填字母序号,下同),表示单质的是。
表示化合物的
物质从宏观看是由元素组成,从微观看是由分子、原子和离子构成。
(1)水是由构成。
是由组成。
(2)构成氯化钠的基本微粒是(填“分子”、“原子”或“离子”)。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宏观和微观
1、下列两种变化:①水加热变成水蒸气;②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
从微观粒子的角度分析,两种变化的本质区别是__ _。
2、一定条件下,A和B能发生化学反应生成E和F,其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①若F为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则该反应中生成的E和F的质量比。
②若F为氧化物,且A和B的分子个数比为5:4,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可直接用作气体燃料。
燃烧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①1个B分子中含有个原子。
②四种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填图中字母)。
③若8gA参加反应,共生成C 克。
酸碱中和反的实质是如图所示
锌和稀硫酸反应的质是
A、B、C、D表示4种物质,其微观示意图见下表。
A和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生成
C和D。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数字序号)。
①4种物质均由分子构成②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③C、D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11:7 ④4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A、B
⑤若有28gA完全反应,则有14g D生成
化学符号中的宏观和微观
元素符号的意义是。
化学式给出的信息是
化学方程式给出的信息是
① ② ③ ④ ⑤ 尿素[CO(NH2)2]是一种常用的化肥,它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尿素是一种复合化肥
B. 尿素中碳、氧、氮、氢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1:2:4
C. 一个年审分子中含有一个一氧化碳分子
D . 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6.7%
(2009·苏州)下列化学用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 .O
B .Zn
C .N2
D .CO
(2008·江苏南通)1909年化学家哈伯在实验室首次合成了氨。
2007年化学家格哈德·埃特尔在哈伯研究所证实了氢气与氮气在固体催化剂表面合成氨的反应过程,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将氢气和氮气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的条件下合成氨(NH3)。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用分别表示N2、H2、NH3。
观察下图,写出符合在催化剂表面合成氨反应过程的顺序将下面五张图按反应过程顺序用序号排列)。
(3)表面化学对于化学工业很重要,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的过程。
在潮湿的空气里,铁表面吸附了一层薄薄的水膜,同时由于空气中O2的溶解,水膜呈中性。
若空气中CO2溶解,水膜呈酸性,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尾气净化装置,可使尾气中的CO 和NO 在催化剂表面发生反应,产生两种空气组成的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9·眉山)关于SO2、CO2、MnO2三种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都含有氧元素
B .都是化合物
C .都是氧化物
D .都含有氧分子
溶液酸碱性的微观宏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