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热学解析解
传热学讲义——第三章
第三章 非稳态导热(unsteady state conduction)物体的温度随时间而变化的导热过程称非稳态导热。
0≠τ∂∂t,任何非稳态导热过程必然伴随着加热或冷却过程。
根据物体内温度随时间而变化的特征不同,非稳态导热过程可分为两类:(1)周期性导热(periodic unsteady conduction ):物体的温度按照一定的周期发生变化; 如建筑物的外墙和屋顶温度的变化。
(2)瞬态导热(transient conduction):物体的温度随时间不断升高或降低,在经历相当长时间后,物体的温度逐渐趋于周围介质的温度,最终达到热平衡。
分析非稳态导热的任务:找出温度分布和热流密度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规律。
第一节 非稳态导热的基本概念一、瞬态导热过程采暖房屋外墙墙内温度变化过程。
采暖设备开始供热前:墙内温度场是稳态、不变的。
采暖设备开始供热:室内空气温度很快升高并稳定;墙壁内温度逐渐升高;越靠近内墙升温越快;经历一段时间后墙内温度趋于稳定、新的温度分布形成。
墙外表面与墙内表面热流密度变化过程 采暖设备开始供热前:二者相等、稳定不变。
采暖设备开始供热:刚开始供热时,由于室内空气温度很快升高并稳定,内墙温度的升高相对慢些,内墙表面热流密度最大;随着内墙温度的升高,内墙表面热流密度逐渐减小;随着外墙表面的缓慢升高,外墙表面热流密度逐渐增大;最终二者相等。
上述非稳态导热过程,存在着右侧面参与换热与不参与换热的两个不同阶段。
(1)第一阶段(右侧面不参与换热)是过程开始的一段时间,特点是:物体中的一部分温度已经发生变化,而另一部分仍维持初始状态时的温度分布(未受到界面温度变化的影响),温度分布显现出部分为非稳态导热规律控制区和部分为初始温度区的混合分布,物体内各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率是不一样的,即:在此阶段物体温度分布受t分布的影响较大,此阶段称非正规状况阶段或初始阶段(initialregime)。
(2)第二阶段(右侧面参与换热)当右侧面参与换热以后,物体中的温度分布不受t影响,主要取决于边界条件及物性。
热传导的基本原理与计算方法
热传导的基本原理与计算方法热传导是指热量从高温区向低温区传递的过程。
它是热力学的一种基本现象,广泛应用于物理学、化学、材料科学等领域。
热传导研究的是物质中热量的传导机制、热传导的速率和规律以及如何控制和改变热传导过程。
一、热传导的基本原理在物理学中,热量的传导可以用热传导定律来描述,即热传导的速率与热差成正比,与导热系数和传热面积成反比。
物质温度较高的区域传递给相邻温度较低的区域,热量的传导是靠原子、分子、电子等的热运动完成的。
这些粒子在物质内做无规则的振动、流动,高温区的热粒子向低温区运动,直到它们的热平衡达到。
热传导的基本原理可以用一维热传导方程来描述:$$\frac{\partial T}{\partial t}=\alpha\frac{\partial^2 T}{\partialx^2}.$$其中,T代表温度,x代表长度,t代表时间,α代表物质的导热系数。
方程的右侧表示温度梯度,表示热量的传递速度。
二、计算热传导的基本方法由于热传导过程的复杂性,通过简单的数学方程来计算热传导的速率是不可能的。
因此,人们开发了许多传热学模型和计算方法。
这些方法主要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基于传热学原理和模型计算的解析解,另一种是基于数值方法求解的计算机模拟。
1. 解析解法解析解法是指根据物理模型和数学方程分析热传导的过程,得到解析解的方法。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计算结果精确,适用于简单的热传导问题,如一维热传导、恒定温差热传导等。
解析解法的缺点是只能用于特定情况下的计算,不适用于复杂的三维热传导问题。
2. 数值模拟法数值模拟法是指利用数字计算机来模拟热传导过程,在计算机上求解热传导方程。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模拟任意形状复杂的热传导问题,适用范围广,计算结果较为准确。
数值模拟法的缺点是需要高性能计算机进行计算,耗费时间和资源较多。
三、热传导应用范围热传导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涉及物理、化学、材料等多个领域。
在工程领域,热传导的应用与产品的保温、散热、冷却、加热等相关。
传热学面试真题答案解析
传热学面试真题答案解析热传递是的基本概念之一,它在自然界和工程中无处不在。
热传递涉及热量从高温区域传递到低温区域的过程。
在的学习和研究中,面试题是常见的考核手段之一。
在本文中,我们将针对一些经典的面试题进行解答和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热传递的原理和应用。
面试题一:什么是传热?传热的三种方式是什么?传热是指热量从一个物体或物质传递到另一个物体或物质的过程。
传热的三种方式是导热、对流和辐射。
导热是通过物质内部的分子(原子)振动传递能量的方式,比如热勺在火上受热时,导热会让整个勺子加热。
对流是通过流体的流动来传递热量,比如水壶上的热水会形成对流环流,从底部热传递到整个水体。
辐射是指热量通过电磁辐射,以波动形式传递的方式,比如太阳辐射热量到地面。
面试题二:什么是热传导?如何计算热传导?热传导是指固体或液体内部的热量传递过程,通过热量在物质内部传递。
热传导根据傅里叶热传导定律进行计算,该定律表明,热量沿某一方向传导的速率与传导区域的温度梯度成正比,并与材料的热导率和截面积成反比。
热传导的计算公式为:q = -k * A * (dT/dx)其中,q为单位时间内通过截面积A传递的热量,k为材料的热导率,dT/dx为温度梯度。
面试题三:什么是对流?如何计算对流传热?对流是指通过流体的流动来传递热量的过程。
可以分为自然对流和强制对流两种形式。
自然对流是指由温差产生的密度差驱动流体的流动,比如空气受热后上升形成对流环流。
强制对流是通过外部力量(如泵、风扇等)使流体流动来传递热量。
对流传热的计算一般使用牛顿冷却定律,该定律表明,传热速率等于温度差与传热面积、流体流速和传热系数的乘积。
传热速率 = h * A * (T1-T2)其中,h为传热系数,A为传热面积,T1为高温一侧的温度,T2为低温一侧的温度。
面试题四:什么是辐射传热?如何计算辐射传热?辐射传热是通过电磁辐射传递热量的过程,热量以波动的形式传递。
辐射传热的计算可以使用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该定律表明,单位时间内通过面积A的辐射热量与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传热学第五版[完整版]答案解析
1.冰雹落地后,即慢慢融化,试分析一下,它融化所需的热量是由哪些途径得到的?答:冰雹融化所需热量主要由三种途径得到:a、地面向冰雹导热所得热量;b、冰雹与周围的空气对流换热所得到的热量;c、冰雹周围的物体对冰雹辐射所得的热量。
2.秋天地上草叶在夜间向外界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叶面有露珠生成,请分析这部分热量是通过什么途径放出的?放到哪里去了?到了白天,叶面的露水又会慢慢蒸发掉,试分析蒸发所需的热量又是通过哪些途径获得的?答:通过对流换热,草叶把热量散发到空气中;通过辐射,草叶把热量散发到周围的物体上。
白天,通过辐射,太阳和草叶周围的物体把热量传给露水;通过对流换热,空气把热量传给露水。
4.现在冬季室内供暖可以采用多种方法。
就你所知试分析每一种供暖方法为人们提供热量的主要传热方式是什么?填写在各箭头上。
答:暖气片内的蒸汽或热水对流换热暖气片内壁导热暖气片外壁对流换热和辐射室内空气对流换热和辐射人体;暖气片外壁辐射墙壁辐射人体电热暖气片:电加热后的油对流换热暖气片内壁导热暖气片外壁对流换热和辐射室内空气对流换热和辐射人体红外电热器:红外电热元件辐射人体;红外电热元件辐射墙壁辐射人体电热暖机:电加热器对流换热和辐射加热风对流换热和辐射人体冷暖两用空调机(供热时):加热风对流换热和辐射人体太阳照射:阳光辐射人体5.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存在大量传热现象,如加热、冷却、冷凝、沸腾、升华、凝固、融熔等,试各举一例说明这些现象中热量的传递方式?答:加热:用炭火对锅进行加热——辐射换热冷却:烙铁在水中冷却——对流换热和辐射换热凝固:冬天湖水结冰——对流换热和辐射换热沸腾:水在容器中沸腾——对流换热和辐射换热升华:结冰的衣物变干——对流换热和辐射换热冷凝:制冷剂在冷凝器中冷凝——对流换热和导热融熔:冰在空气中熔化——对流换热和辐射换热5.夏季在维持20℃的室内,穿单衣感到舒服,而冬季在保持同样温度的室内却必须穿绒衣,试从传热的观点分析其原因?冬季挂上窗帘布后顿觉暖和,原因又何在?答:夏季室内温度低,室外温度高,室外物体向室内辐射热量,故在20℃的环境中穿单衣感到舒服;而冬季室外温度低于室内,室内向室外辐射散热,所以需要穿绒衣。
生活中的传热学解析
硕士研究生《高等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作业查阅相关资料,回答以下问题:1、一滴水滴到120 度和400 度的板上,哪个先干?试从传热学的角度分析?答:在大气压下发生沸腾换热时,上述两滴水的过热度分别是△t=tw - ts=20《和厶t=300 C ,由大容器饱和沸腾曲线,前者表面发生的是泡态沸腾, 后者发生膜态沸腾。
虽然前者传热温差小, 但其表面传热系数大,从而表面热流反而大于后者。
所以水滴滴在120C的铁板上先被烧干。
2、锅铲、汤勺、漏勺、铝锅等炊具的柄用木料制成,为什么?答:是因为木料是热的不良导体,以便在烹任过程中不烫手。
3、滚烫的砂锅放在湿地上易破裂。
为什么?答:这是因为砂锅是热的不良导体, 如果把烧得滚热的砂锅, 突然放到潮湿或冷的地方, 砂锅外壁的热就很快地被传掉,而内壁的热又一下子传不出来,外壁冷却很快的收缩,内壁却还很热,没什么收缩,加以陶瓷特别脆,所以往往裂开。
或者:烫砂锅放在湿地上时, 砂锅外壁迅速放热收缩而内壁温度降低慢, 砂锅内外收缩不均匀, 故易破裂。
4、往保温瓶灌开水时,不灌满能更好地保温。
为什么?答:因为未灌满时, 瓶口有一层空气, 是热的不良导体, 能更好地防止热量散失。
5、煮熟后滚烫的鸡蛋放入冷水中浸一会儿,容易剥壳。
为什么?答:因为滚烫的鸡蛋壳与蛋白遇冷会收缩, 但它们收缩的程度不一样, 从而使两者脱离。
6、用焊锡的铁壶烧水,壶烧不坏,若不装水,把它放在火上一会儿就烧坏了。
为什么?答:这是因为水的沸点在1标准大气压下是100C ,锡的熔点是232C , 装水烧时,只要水不干,壶的温度不会明显超过100 C ,达不到锡的熔点, 更达不到铁的熔点, 故壶烧不坏. 若不装水在火上烧, 不一会儿壶的温度就会达到锡的熔点, 焊锡熔化, 壶就烧坏了。
7、冬天水壶里的水烧开后,在离壶嘴一定距离才能看见“白气”,而紧靠壶嘴的地方看不见“白气”。
这是因为紧靠壶嘴的地方温度高,壶嘴出来的水蒸气不能液化,而距壶嘴一定距离的地方温度低;壶嘴出来的水蒸气放热液化成小水滴,即“白气”。
传热学题及解析-05-09
(A)雷诺数 Re,普朗特数 Pr,努塞尔特数 Nu
(B)格拉晓夫数 Gr,雷诺数 Re,普朗特数 Pr
(C)普朗特数 Pr,努塞尔特数 Nu,格拉晓夫数 Gr
(D)雷诺数 Re,努塞尔特数 Nu,格拉晓夫数 Gr
解析:自然对流的准侧关联式为 Nu = f (Gr , Pr) = C(Gr ⋅ Pr)n
答案:C
4
2.5 对流换热分析
2-5-1(2005 年)在温度边界条件和几何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湍流受迫对流传热系数要高于层流对流
传热系数,其原因是:
(A)流速的提高增加了流体携带能量的速率
(B)湍流时产生了强烈的横向脉动
(C)流动阻力增加
(D)对流输送能量的增加和流体横向脉动的共同作用
解析:层流是流体层与层之间无质量交换,因此层流对流换热是靠垂直于流动方向的流体的导
(A)雷诺数 Re
(B)普朗特数 Pr
(C)努塞尔特数 Nu
解析: δt = Pr −1/3 δ
答案:B
(D)格拉晓夫数 Gr
2-5-3(2007 年)能量和动量的传递都是和对流与扩散相关的,因此两者之间存在着某种类似。可以
采用雷诺比拟来建立湍流受迫对流时能量传递与动量传递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通常表示为:
=
0
(D) λ
d 2t dx 2
+
qv
=
0
解析:柱坐标系的导热微分方程表达式为
ρc ∂t ∂τ
= 1 ∂ (λ ∂t ) + 1 r ∂r ∂r r2
∂ ∂φ
(λ
∂t ∂φ
)
+
∂ ∂z
(λ
传热学考研题库及答案解析
传热学考研题库及答案解析传热学是研究热量传递规律的科学,它在工程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考研题库及答案解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传热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计算方法。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传热学考研题目及答案解析:# 题目一:稳态导热问题题目描述:一个长方体物体,其尺寸为Lx=0.2m,Ly=0.1m,Lz=0.5m,初始温度为T0=20°C。
若物体的一侧表面(x=0面)被加热至T1=100°C,而其他五个面绝热,求经过时间t后物体内部某点P(x,y,z)的温度。
答案解析:此问题可以通过求解一维稳态导热方程来解决。
一维稳态导热方程为:\[ \frac{d^2T}{dx^2} = 0 \]由于其他五个面绝热,导热只在x方向发生,因此温度T只与x有关。
根据边界条件,我们有:\[ T(x=0) = T_1 \]\[ \frac{dT}{dx}(x=Lx) = 0 \]利用傅里叶定律,温度分布可以表示为:\[ T(x) = T_1 + (T_0 - T_1) \left(1 - \frac{x}{Lx}\right) \]所以,点P(x,y,z)的温度为:\[ T(x,y,z) = T_1 + (T_0 - T_1) \left(1 - \frac{x}{Lx}\right) \]# 题目二:非稳态导热问题题目描述:一个无限大平板,初始温度为T0=20°C。
在t=0时刻,平板的一侧表面被加热至T1=100°C,求经过时间t后,距离加热面x处的温度。
答案解析:这是一个典型的非稳态导热问题,可以使用傅里叶定律的非稳态形式来求解。
非稳态导热方程为:\[ \frac{\partial T}{\partial t} = \alpha \nabla^2 T \]其中,α是热扩散率。
对于无限大平板,问题可以简化为一维问题,即温度T只与x和t有关。
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分别为:\[ T(x,0) = T_0 \]\[ T(0,t) = T_1 \]利用分离变量法,可以得到温度分布的解为:\[ T(x,t) = T_0 + (T_1 - T_0)\text{erfc}\left(\frac{x}{2\sqrt{\alpha t}}\right) \]其中,erfc是互补误差函数。
传热学第四版课后思考题目解析(杨世铭-陶文铨)]
第一章思考题1. 试用简练的语言说明导热、对流换热及辐射换热三种热传递方式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答:导热和对流的区别在于:物体内部依靠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而产生的热量传递现象,称为导热;对流则是流体各部分之间发生宏观相对位移及冷热流体的相互掺混。
联系是:在发生对流换热的同时必然伴生有导热。
导热、对流这两种热量传递方式,只有在物质存在的条件下才能实现,而辐射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辐射换热时不仅有能量的转移还伴有能量形式的转换。
2. 以热流密度表示的傅立叶定律、牛顿冷却公式及斯忒藩-玻耳兹曼定律是应当熟记的传热学公式。
试写出这三个公式并说明其中每一个符号及其意义。
答:① 傅立叶定律:dx dtq λ-=,其中,q -热流密度;λ-导热系数;dx dt -沿x 方向的温度变化率,“-”表示热量传递的方向是沿着温度降低的方向。
② 牛顿冷却公式:)(f w t t h q -=,其中,q -热流密度;h -表面传热系数;w t -固体表面温度;f t -流体的温度。
③ 斯忒藩-玻耳兹曼定律:4T q σ=,其中,q -热流密度;σ-斯忒藩-玻耳兹曼常数;T-辐射物体的热力学温度。
3. 导热系数、表面传热系数及传热系数的单位各是什么?哪些是物性参数,哪些与过程有关?答:① 导热系数的单位是:W/(m.K);② 表面传热系数的单位是:W/(m 2.K);③ 传热系数的单位是:W/(m 2.K)。
这三个参数中,只有导热系数是物性参数,其它均与过程有关。
4. 当热量从壁面一侧的流体穿过壁面传给另一侧的流体时,冷、热流体之间的换热量可以通过其中任何一个环节来计算(过程是稳态的),但本章中又引入了传热方程式,并说它是“换热器热工计算的基本公式”。
试分析引入传热方程式的工程实用意义。
答:因为在许多工业换热设备中,进行热量交换的冷、热流体也常处于固体壁面的两侧,是工程技术中经常遇到的一种典型热量传递过程。
5. 用铝制的水壶烧开水时,尽管炉火很旺,但水壶仍然安然无恙。
第四版《传热学》课后习题答案解析
第一章思考题1. 试用简练的语言说明导热、对流换热及辐射换热三种热传递方式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答:导热和对流的区别在于:物体内部依靠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而产生的热量传递现象,称为导热;对流则是流体各部分之间发生宏观相对位移及冷热流体的相互掺混。
联系是:在发生对流换热的同时必然伴生有导热。
导热、对流这两种热量传递方式,只有在物质存在的条件下才能实现,而辐射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辐射换热时不仅有能量的转移还伴有能量形式的转换。
2. 以热流密度表示的傅立叶定律、牛顿冷却公式及斯忒藩-玻耳兹曼定律是应当熟记的传热学公式。
试写出这三个公式并说明其中每一个符号及其意义。
答:① 傅立叶定律:dx dt q λ-=,其中,q -热流密度;λ-导热系数;dx dt-沿x 方向的温度变化率,“-”表示热量传递的方向是沿着温度降低的方向。
② 牛顿冷却公式:)(f w t t h q -=,其中,q -热流密度;h -表面传热系数;wt -固体表面温度;ft -流体的温度。
③ 斯忒藩-玻耳兹曼定律:4T q σ=,其中,q -热流密度;σ-斯忒藩-玻耳兹曼常数;T -辐射物体的热力学温度。
3. 导热系数、表面传热系数及传热系数的单位各是什么?哪些是物性参数,哪些与过程有关?答:① 导热系数的单位是:W/(m.K);② 表面传热系数的单位是:W/(m 2.K);③ 传热系数的单位是:W/(m 2.K)。
这三个参数中,只有导热系数是物性参数,其它均与过程有关。
4. 当热量从壁面一侧的流体穿过壁面传给另一侧的流体时,冷、热流体之间的换热量可以通过其中任何一个环节来计算(过程是稳态的),但本章中又引入了传热方程式,并说它是“换热器热工计算的基本公式”。
试分析引入传热方程式的工程实用意义。
答:因为在许多工业换热设备中,进行热量交换的冷、热流体也常处于固体壁面的两侧,是工程技术中经常遇到的一种典型热量传递过程。
5. 用铝制的水壶烧开水时,尽管炉火很旺,但水壶仍然安然无恙。
计算传热学-传热基本原理及其有限元应用讲解
1. 传热学的发展概述18世纪30年代首先从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空前发展。
生产力的发展为自然科学的发展成长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传热学这一门学科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发展成长起来的。
导热和对流两种基本热量传递方式早为人们所认识,第三种热量传递方式则是在1803年发现了红外线才确认的,它就是热辐射方式。
在批判“热素说”确认热是一种运动的过程中,科学史上的两个著名实验起着关键作用。
其一是1798年伦福特(B .T .Rumford)钻炮筒大量发热的实验,其二是 1799年戴维(H .Davy)两块冰块摩擦生热化为水的实验。
确认热来源于物体本身内部的运动开辟了探求导热规律的途径。
1804年毕渥根据实验提出了一个公式,认为每单位时间通过每单位面积的导热热量正比例于两侧表面温差,反比例于壁厚,比例系数是材料的物理性质。
傅里叶于1822年发表了他的著名论著“热的解析理论”,成功地完成了创建导热理论的任务。
他提出的导热定律正确概括了导热实验的结果,现称为傅里叶定律,奠定了导热理论的基础。
他从傅里叶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推出的导热微分方程是导热问题正确的数学描写,成为求解大多数工程导热问题的出发点。
他所提出的采用无穷级数表示理论解的方法开辟了数学求解的新途径。
傅里叶被公认为导热理论的奠基人。
在傅里叶之后,导热理论求解的领域不断扩大。
同样,自1823年M. Navier 提出流动方程以来,通过1845 年 G.G. Stokes 的改进,完成了流体流动基本方程的创建任务。
流体流动理论是更加复杂的对流换热理论的必要前提,1909和1915年W. Nusselt 开辟了在无量纲数原则关系正确指导下,通过实验研究对流换热问题的一种基本方法。
1904 年,L. Prandtl 提出的对流边界层理论使流动微分方程得到了简化,1921年 E. Pohlhausen 基于流动边界层理论引进了热边界层的概念,为对流传热微分方程的理论求解建立了基础。
传热学第四版课后题答案解析第四章
4-4、试对附图所示的等截面直肋的稳态导热问题用数值方法求解节点2,3的温度。图中 .肋高H=4cm,纵剖面面积 导热系数 。
解:对于2点可以列出:
节点2:
节点3: 。
由此得:
, ,
,于是有: ,
,代入得:
, ,
, ,
,
。
离散方程的建立
4-5、试将直角坐标中的常物性无内热源的二维稳态导热微分方程化为显式差分格式,并指出其稳定性条件( 。
3 28.8671875 23.49609375 22.24607565 15.18554258
4 28.93554258 23.53027129 22.28027129 15.20263565
5 28.95263565 23.53881782 22.28881782 15.20690891
6 28.9569089 23.54095446 22.290955445 15..20797723
Fo=0.2及0.24时计算结果的对比列于下表:
Fo=0.2
Bi=0.1
Bi=1
Bi=10
第一项的值
0.94879
0.62945
0.11866
前六和的值
0.95142
0.64339
0.12248
比值
0.99724
0.97833
0.96881
Fo=0.2
Bi=0.1
Bi=1
Bi=10
第一项的值
0.99662
第四章
复习题
1、试简要说明对导热问题进行有限差分数值计算的基本思想与步骤。
2、试说明用热平衡法建立节点温度离散方程的基本思想。
传热学概念复习解析
1.传热学是研究由温差引起的热量传递规律的科学。
2.热传递分为稳定热传递(温度不随时间的变化热变化)和不稳定热传递(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热变化)3.热传导: 它是不同温度的物体之间通过直接接触或同一物体不同温度的各部分之间,当没有宏观相对位移时,由分子原子电子等微观粒子的热运动来传递热量的过程。
热对流: 它是物体间不同温度的各部分之间由流体微团宏观相对唯一来传递热量的过程热辐射: 由于热的原因而向外发出辐射的过程。
4.对流换热过程;运动着的流体与固体壁面之间的热传递过程5.传热过程:热量从壁面一侧流体传给壁面另一侧流体的过程6.综合换热:对流换热和辐射换热同时存在的过程7.温度场:温度场是各时刻物体中各点温度分布的总称。
8.温度场按物体中个点的温度是否随时间变化分为非稳态温度场(随时间变化)和稳态温度场(不随时间变化)9.等温面:温度场中,同意瞬间温度相等的点连成的面成为等温面。
等温线等温面与任意平面的交线为等温线。
注:等温线是不可能相交的,它只能是封闭曲线或者终止于物体的边界线上。
10.导温系数α也称为热扩散系数或热扩散率,它象征着物体在被加热或冷却是其内部各点温度趋于均匀一致的能力。
Α大的物体被加热时,各处温度能较快的趋于一致。
11.肋片效率:实际的肋片换热量/整个肋片壁面的温度等于肋根温度时的换热量。
速度边界层:现定义贴近壁面的具有明显速度梯度的那一层流体为速度边界层。
12.热边界层:定义贴近壁面的具有明显温度梯度的那一层流体为热边界层。
13.定型尺寸:应该选择对换热系数影响最大的尺寸作为定型尺寸。
14.定型温度的选择:确定流体物性的温度,从而把物性当作常量处理。
15.凝结:工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凝结。
17、膜状凝结:如果能够湿润,他就在壁面上形成一层液膜,并受重力作用而向下流动,称为膜状凝结。
18、珠状凝结:这些滚入的液珠冲掉了沿途所有的液珠,于是蒸汽又在这些裸露的冷壁面重新凝结,在凝结核心处形成小液珠,这称之为珠状液珠。
工程热力学和传热学课后答案解析(前五章)
第一篇工程热力学第一章基本概念一.基本概念系统:状态参数:热力学平衡态:温度:热平衡定律:温标:准平衡过程:可逆过程:循环:可逆循环:不可逆循环:二、习题1.有人说,不可逆过程是无法恢复到起始状态的过程,这种说法对吗?错2.牛顿温标,用符号°N表示其温度单位,并规定水的冰点和沸点分别为100°N和200°N,且线性分布。
(1)试求牛顿温标与国际单位制中的热力学绝对温标(开尔文温标)的换算关系式;(2)绝对零度为牛顿温标上的多少度?3.某远洋货轮的真空造水设备的真空度为0.0917MPa,而当地大气压力为0.1013MPa,当航行至另一海域,其真空度变化为0.0874MPa,而当地大气压力变化为0.097MPa。
试问该真空造水设备的绝对压力有无变化?4.如图1-1所示,一刚性绝热容器内盛有水,电流通过容器底部的电阻丝加热水。
试述按下列三种方式取系统时,系统与外界交换的能量形式是什么。
(1)取水为系统;(2)取电阻丝、容器和水为系统;(3)取虚线内空间为系统。
(1)不考虑水的蒸发,闭口系统。
(2)绝热系统。
注:不是封闭系统,有电荷的交换(3)绝热系统。
图1-15.判断下列过程中那些是不可逆的,并扼要说明不可逆原因。
(1)在大气压力为0.1013MPa时,将两块0℃的冰互相缓慢摩擦,使之化为0℃的水。
耗散效应(2)在大气压力为0.1013MPa时,用(0+dt)℃的热源(dt→0)给0℃的冰加热使之变为0℃的水。
可逆(3)一定质量的空气在不导热的气缸中被活塞缓慢地压缩(不计摩擦)。
可逆(4)100℃的水和15℃的水混合。
有限温差热传递6.如图1-2所示的一圆筒容器,表A的读数为360kPa;表B的读数为170kPa,表示室I压力高于室II的压力。
大气压力为760mmHg。
试求:(1)真空室以及I室和II室的绝对压力;(2)表C的读数;(3) 圆筒顶面所受的作用力。
图1-2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一.基本概念功: 热量: 体积功: 节流:二.习题1.膨胀功、流动功、轴功和技术功四者之间有何联系与区别? 2.下面所写的热力学第一定律表达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请更正。
第一节传热基本原理第二节铸件凝固温度场的解析解法
0
x
界面热阻很小时的凝固温度分布
T
S’
L
T20 金属铸型
0
x
以界面热阻为主的凝固温度分布
T
S’
L
T20 金属铸型
0
x
非金属铸件时的凝固温度分布
24
四、铸件凝固方式及其影响因 素
(一)铸件动态凝固曲线 (二)铸件凝固方式分类 (三) 铸件凝固方式的影响因素
25
根据固液两相区的宽度,可将凝固过程分为逐层 凝固方式与体积凝固方式(或糊状凝固方式)。
22
根据铸件、铸型的热物理性能与界面状况, 铸件凝固过程温度场的分布特点可分为四种情 况来讨论:
1. 金属铸件与绝热型铸型 2. 界面热阻较大的金属铸型 3. 界面热阻很小的金属铸型 4. 非金属铸件与金属铸型
23
T
S’
L
T20 非金属铸型
0
x
绝热型铸型时的凝固温度分布
T
S’
L
T20 金属铸型
有限元法: 有限元法是根据变分原理来求解热传导问题微分方程的一种 数值计算方法。有限元法的解题步骤是先将连续求解域分割为有限个单 元组成的离散化模型,再用变分原理将各单元内的热传导方程转化为等 价的线性方程组,最后求解全域内的总体合成矩阵。
10
第二节 铸件凝固温度场的解析 解法
一、半无限大平板铸件凝固过程的 一维不稳定温度场
2
x a1t
T2
Ti
Ti
T20
erf
Hale Waihona Puke 2x a2t 由在界面Ti处 热b1T流1b01的连bb2续2T2性0 条件b1可 得:1c11
铸型侧
传热学第四版课后题答案解析第五章
第五章复习题1、试用简明的语言说明热边界层的概念。
答:在壁面附近的一个薄层内,流体温度在壁面的法线方向上发生剧烈变化,而在此薄层之外,流体的温度梯度几乎为零,固体表面附近流体温度发生剧烈变化的这一薄层称为温度边界层或热边界层。
2、与完全的能量方程相比,边界层能量方程最重要的特点是什么?答:与完全的能量方程相比,它忽略了主流方向温度的次变化率σα22x A ,因此仅适用于边界层内,不适用整个流体。
3、式(5—4)与导热问题的第三类边界条件式(2—17)有什么区别?答:=∂∆∂-=yyt th λ(5—4))()(f w t t h h t-=∂∂-λ (2—11)式(5—4)中的h 是未知量,而式(2—17)中的h 是作为已知的边界条件给出,此外(2—17)中的λ为固体导热系数而此式为流体导热系数,式(5—4)将用来导出一个包括h 的无量纲数,只是局部表面传热系数,而整个换热表面的表面系数应该把牛顿冷却公式应用到整个表面而得出。
4、式(5—4)表面,在边界上垂直壁面的热量传递完全依靠导热,那么在对流换热中,流体的流动起什么作用?答:固体表面所形成的边界层的厚度除了与流体的粘性有关外还与主流区的速度有关,流动速度越大,边界层越薄,因此导热的热阻也就越小,因此起到影响传热大小5、对流换热问题完整的数字描述应包括什么内容?既然对大多数实际对流传热问题尚无法求得其精确解,那么建立对流换热问题的数字描述有什么意义?答:对流换热问题完整的数字描述应包括:对流换热微分方程组及定解条件,定解条件包括,(1)初始条件 (2)边界条件 (速度、压力及温度)建立对流换热问题的数字描述目的在于找出影响对流换热中各物理量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每一种关系都必须满足动量,能量和质量守恒关系,避免在研究遗漏某种物理因素。
基本概念与定性分析5-1 、对于流体外标平板的流动,试用数量级分析的方法,从动量方程引出边界层厚度的如下变化关系式:x xRe 1~δ解:对于流体外标平板的流动,其动量方程为:221xy uv dx d y u v xy u ∂+-=∂∂+∂∂ρρ根据数量级的关系,主流方的数量级为1,y方线的数量级为δ则有2211111111δρδδv+⨯-=⨯+⨯从上式可以看出等式左侧的数量级为1级,那么,等式右侧也是数量级为1级,为使等式是数量级为1,则v必须是2δ量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维稳态导热在一定边界条件下解析法求解
一、问题描述
二维有限铁板,长1.5m,宽40cm, 短边两端绝热,长边两端表面与空气接触,上下表面处空气温度分别为100℃和20℃,求稳态导热后,板内温度分布。
二、解析法求解
解:
如图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所给问题及边界条件的数学描述为:
2222
0t t
x y ∂∂+=∂∂
0x =0t x ∂=∂ x H =0t x ∂=∂
0y =1()f t
h t t y λ
∂=-∂ y δ=2()f t
h t t y λ
∂-=-∂
假设该函数可用分离变量法求解,则
()()t X x Y y =
2222
11d X d Y
X dx Y dy λ
=-=-
则有
()22
()0X
X x x
λ∂+=*∂ ()22()0Y
Y y y
λ∂-=**∂
下面对λ取值正负分类讨论:
(1)λ<0时
()X x Be =+
代入X 方向边界条件易得:
0A B ==
即
λ<0时,()*只有零解;
(2)λ>0时
(
)X x A B =+
由x
方向边界条件解得:0,n B H
π==
则方程固有值和固有解为
()2
,cos ,1,2n n n n n X x A x n H H ππλ⎛⎫
===⋅⋅⋅ ⎪⎝⎭
将n λ代入()**得
(),1,2n n y y H
H
n n n Y y C e
D e
n π
π-
=+=⋅⋅⋅
叠加后得方程通解为
1(,)cos n n y y H H n n n n t x y a e b e x H πππ
+∞
-=⎛⎫=+ ⎪⎝⎭
∑
其中,n n n n n n a A C b A D ==; 对于任一确定[]0,x H ∈ 由y 方向边界条件代入得:
1000011cos cos n n n n H H H H
n n n n
f n n n n n n x a e b e h a e b e x ht H H H H ππππππππλ+∞+∞⋅-⋅⋅-⋅==⎛⎫⎛⎫⋅-=⋅+- ⎪ ⎪⎝⎭⎝⎭∑∑ 211cos cos n n n n H H H H n n n n f n n n n n n x a e b e h a e b e x ht H H H H ππππδδδδππππλ+∞+∞⋅-⋅⋅-⋅==⎛⎫⎛⎫-⋅-=⋅+- ⎪ ⎪⎝⎭⎝⎭
∑∑
整理得:
12
11cos 11cos f n n n n f H H t n n n x a h H h H H b t n n e e n h H h H x H ππδδλπλππλπλππ⋅-⋅⎛⎫- ⎪⎛⎫⎛⎫⋅--⋅+ ⎪ ⎪ ⎪⎛⎫⎝⎭ ⎪ ⎪⋅= ⎪ ⎪ ⎪⎛⎫⎛⎫⎝⎭-⋅
+⋅- ⎪- ⎪ ⎪ ⎪⎝⎭⎝⎭ ⎪⎝⎭ ⎪⎝⎭
系数行列式
1
1011n n H
H
n n h H h H n n e
e h H h H π
πδδλπ
λπλπλπ⋅-⋅⎛⎫⋅--⋅+ ⎪⎝⎭
≠⎛⎫
⎛⎫
-⋅
+⋅
- ⎪ ⎪⎝⎭⎝⎭
,且有()()r A
r A = , 故方程有唯一非零解
由Cramer's Rule :
122
2
2
2
11lim 11cos cos 1lim
1cos 0
n n H
H
n n n f f H n H
n f n n e e h H h H a t t n n e n n h H h H x x
H H
n e h H t n h H x
H
π
π
δδπδπδλπλπλπλπππλπλππ-⋅⋅→∞-⋅⋅→∞⎛⎫⎛⎫⋅--⋅
+ ⎪ ⎪⎝⎭⎝⎭=⎛⎫⎛⎫
-⋅--⋅+ ⎪ ⎪⎝⎭⎝⎭⎛⎫⋅+ ⎪
⎝⎭=⎛⎫⋅+ ⎪⎝⎭=
同理,0n b =
即λ>0时,()*只有零解,这与前面判断结果方程有唯一非零相矛盾,所以λ>0的情况不存在
(3)λ=0时,有22
0d X
dx
= 通解为
()12X x C x C =+
代入 X 方向边界条件得()2X x C =,即
()2()()()`()t X x Y y C Y y Y y Y y ===,(不妨仍记作) 所以最终结果可以认为与x 方向无关;
同时22
0d Y
dy
=
通解为()12Y y C y C =+ 代入y 方向边界条件得
()1
12f C h C t λ=-
()
2112f C h C C t λδ-=+-
解得:
(
)21
12f f h t t C h δλλ-=
⎛⎫+
⎪⎝
⎭
()
21
121
2f f f
C
t
t t h δλ
=
-++
其中,毕沃数h Bi δ
λ
=
即λ=0时,方程的通解为
()()(
)()
[][]()21
21
11
,,0,,0,22f f f f f h t t t x y t y y t t t x H y h h δδδλλ
λ-==
+
-+∈∈⎛
⎫+
+ ⎪
⎝
⎭ 代入实际情况,取1
2
100,
81.1, 1.5,0.4,20,100f f h H t t λδ======得
[][]()39.5652.087,
0,1.5,0,0.4t y x y =+∈∈
即为所求问题的解
三、分析讨论
1.结果分析
下图左为数值法求解所得结果,右为解析法求解所得图像
从图像上可以看出,数值解与解析解所得温度分布趋势一直,Z坐标(温度分布)区间一致,说明解法正确。
从结果图像上看,温度主要分布在50-70°之间,说明对流热阻占到了很大比重。
2.解法分析
该问题的物理模型为二维稳态导热的定解问题,数学模型为二维拉普拉斯方程的定解问题,边界条件X方向为两个第二类齐次边界条件,Y方向为两个第三类非齐次边界条件。
解法为分离参数法,并且对特征值λ进行了分类讨论。
由实际情况可以预测,该问题有唯一确定解,稳态状态为静态稳态,所以在λ的三种情况的讨论中,必然有两种情况会被否定。
本λ≠时,方程均为零解。
题中,0
本题的特殊之处在于最后由于λ只能取零,情况特殊,所以最终数学模型转化为两个独立的二阶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求解,物理模型也演变为一维稳态导热,使问题求解大大简化!
一般地,如果X方向边界并非绝热,如四边均为第三类非齐次边界条件,则可利用叠加原理对其进行简化和叠加。
可以将问题分解为四个简单情况的叠加,每一个只有一条边为原边界条件,另外三边绝热,最后再将结果叠加。
该方法的理论基础为线性微分方程解的叠加原理。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问题分解和简化的时候,只能将边界条件转化为特殊情况的同一类边界条件,即只能转化为绝热(第三类边界条件极限情况),而不能简化为边界温度为零(第一类边界条件)。
3.进一步讨论
本题的解析法求解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和值得思考的空间:
(1)在λ>0讨论中得到的矩阵方程,其结果的判断,需要对系数行列式,系数矩阵的秩以及其增广矩阵的秩进行进行判断。
在应用克莱姆法则求解时,也要对最后的结果处理。
作者只是简单利用L 'Hopital's Rule对分子分母的无穷小的阶数进行初步分析,并略去一些为零项。
更严密的做法应该是利用级数的收敛来判断,来给出n→∞时的极限情况。
在这里还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
(2)本题的关键在于最终确定特征值只能为零,从而将问题从本质上简化,将拉普拉斯方程两个方向上的方程化为两个独立的方程,将二维稳态导热变为一维稳态导热。
那么是否二者之间是等价关系,还需要进一步考虑,即特征值为零对应的物理意义是什么,或者说物理模型能否转化,某些假设(如x方向无传热)是否成立,是否可以通过某些特定数学条件初步判断,还有进一步思考的空间。
参考文献:
[1]EijiKatamine, Hideyuki Azegami, Masami. Boundary Shape Determination on Steady-State Heat Conduction Fields[C].Proceedings of the First China-Japan-Korea Joint Symposium on Optimization of Structural and Mechanical Systems.1990-10
[2]李旻,刁乃仁,方肇洪.矩形直肋二维稳态导热的解析解及其分析[N].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5-3
[3]蒲保荣,杨强生.高等传热学[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
[4]戴锅生.传热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5]谷超豪,李大潜,陈恕行,等.数学物理方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6]王纪林,向光辉.特殊函数与数学物理方程[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