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动力学2:模拟试卷B
物理化学模拟试卷及答案(1-4)
![物理化学模拟试卷及答案(1-4)](https://img.taocdn.com/s3/m/1cdb11e89b89680203d82554.png)
物理化学模拟试卷(1)一、填空题:1.平衡态是指体系的状态______________的情况。
体系处于平衡态的三个条件分别是体系内必须达到_______平衡,_______平衡,_______平衡。
2.公式常数适用的条件分别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3.熵是____函数,在隔离体系中一切可能发生的宏观过程均向着体系的熵值______的方向进行,而决不会发生熵值______的过程。
4.只有体系的______性质才有偏摩尔量,偏摩尔量自身是体系的_______性质。
偏摩尔量的值与体系中各组分的浓度_____关。
5.将固体NH4Cl放入一抽空的容器中,使之达到平衡:NH4Cl(s)=NH3(g)+HCl(g)。
体系的组分数、相数和自由度数分别为______、______和______。
6.HCl和La2(SO4)3溶液的浓度均为0.1mol·kg-1,而它们的离子平均浓度分别是和。
7.Kohlrausch公式适用于_______溶液,其中称为__________。
8.零级反应的半衰期公式为________,零级反应的速率常数的单位是_________。
9.等体积0.030mol·l-1KI和0.060mol·l-1的AgNO3溶液混合制得溶胶,该溶胶的胶团结构是________,加入电解质CaCl2, MgSO4, Na2SO4它们的聚沉能力从大到小顺序为_______。
10.某气体在固体表面上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式,将1/ 对1/p作图得一条直线,直线的截距和斜率分别是_______和_______。
二、选择题:1.下列三种理想气体物质量相等,若都从温度为T恒容加热到T2,则吸热量最少的气体是()A.氦气B.氢气C.二氧化碳D.A和B2.下列关于标准摩尔生成热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生成反应的温度必须是298.15K。
B.生成反应中的单质必须是稳定的相态单质。
物理化学模拟试卷
![物理化学模拟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e3dcaf13e45c3b3566ec8b09.png)
物理化学模拟试卷物理化学模拟试卷一一、判断题(每小题2分,其中正确的写“对”,错误的写“错”)1.在一定温度、压力下,pV = nRT,( ∂U/∂V ) = 0的气体为理想气体。
( )2.H2O(l,100℃,101325 Pa) → H2O(g,100℃,101325 Pa)的ΔG<0。
( )3.若一个过程是可逆过程,则该过程的每一步都是可逆过程。
( )4.CO2的标准生成焓就是同温同压下,石墨的标准燃烧热。
( )5.Ag|AgNO3(m')||AgNO3(m")|Ag浓差电池,m较小的一端为负极。
( )6.1mol理想气体,在273K,从p定温可逆膨胀到0.1p,该过程的ΔG 为−5226 J。
( )7.已知298K时,反应N2O4 (g) ═ 2NO2 (g)的K为0.1132,今在定温且N2O4 (g)及NO2(g)的分压各为101325 Pa时反应向右进行。
( )8.定温、定压下,ΔG>0的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 )9.虽然Q p=ΔH,Q v=ΔU,但Q p、Q v不是状态函数。
( ) 10.定温时,电解质溶液的浓度增大时,其摩尔电导率总是减小的。
( ) 11.溶胶是多组分多相体系。
( )12.比表面Gibbs自由能和表面张力是两个根本不同的概念。
. ( ) 13.表面活性物质是指那些加入到溶液中,可以降低溶液表面张力的物质。
( ) 14.溶胶和真溶液是均相体系。
( )15.若天空中的水滴要起变化,一定是较大水滴进行蒸发,水汽凝结在小水滴上,使大小不等的小水滴相等。
( )二、选择题(每小题给出一个正确答案,请把它的序号填在括号中,每小题2分)1.298K及101325Pa条件下,1mol过冷水蒸气变成1mol的液态水则ΔG。
A. ΔG < 0 B.ΔG > 0 C.ΔG = 0 D.不一定2.某体系经历一个不可逆循环后,下列关系式中不能成立的是。
傅献彩物理化学选择题———第十一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二) 物化试卷(二)
![傅献彩物理化学选择题———第十一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二) 物化试卷(二)](https://img.taocdn.com/s3/m/16145eacdd3383c4bb4cd27c.png)
(A) P 与 S m 有关 (B) P 体现空间位置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C) P 与反应物分子间相对碰撞能有关
第十一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 ( 二 )
(D) P 值大多数<1, 但也有>1 的
物化试卷(二)
15. 对于一个简单化学反应来说,在其它条件相同时,下列说法中的 哪一种是正确的? ( )
第十一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 ( 二 )
物化试卷(二)
11. 选用适当的催化剂后, 使反应活化能比未加催化剂时降低了 8500 J/mol,则二者速率常数比(kcat /k0): ( (A) 31 倍 (B) 61 倍 (C) 92 倍 ) (D) 4.5 倍 )
12. 催化剂能极大地改变反应速率,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催化剂改变了反应历程 (B) 催化剂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 (C) 催化剂改变了反应的平衡,以致使转化率大大地提高了 (D) 催化剂能同时加快正向和逆向反应速率 13. 下列双分子反应中: (1) Br + Br → Br2 (2) CH3CH2OH + CH3COOH → CH3CH2COOCH3+ H2O (3) CH4+ Br2 → CH3Br + HBr 碰撞理论中方位因子 P 的相对大小是∶ ( (A) P(1) > P(2) > P(3) (B) P(1) > P(3) > P(2) (C) P(1) < P(2) < P(3) (D) P(1) < P(3) < P(2) 14. 关于反应速率理论中概率因子 P 的有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 ) )
2. 在 T = 300 K,如果分子 A 和 B 要经过每一千万次碰撞才能发生 一次反应,这个反应的临界能将是: ( (A) 170 kJ/mol (C) 40.2 kJ/mol (B) 10.5 kJ/mol (D) -15.7 kJ/mol )
物理化学模拟试题二
![物理化学模拟试题二](https://img.taocdn.com/s3/m/3c17174b27d3240c8447ef94.png)
物理化学模拟试题(二)一. 概念题(20题, 共40分)1. 1mol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从298K, 2p 经历: (1)等温可逆; (2)绝热可逆; (3)等压可逆三条途径膨胀至体积为始态的2倍, 所作的功分别为W ,W 和W , 三种功之间的关系为: ( )01232. 298K气相反应: CO(g)+0.5O (g)=CO (g), 该反应的ΔG_____ΔF, ΔU_____ΔH. (填入>,<,或= 号)223. 298K, 1p 下, 1mol甲苯和1mol苯混合形成理想溶液, 此混合过程的ΔH= _______, ΔS= _____ ____, ΔV= ______, ΔG= _____.0mix mix mix mix 4. 已知373.2K下, 液体A的饱和蒸汽压为133.32 kPa, 另一液体B可与A形成理想溶液. 当A在溶液中的摩尔分数为0.5时, A在气相中的摩尔分数为2/3, 则在373.2K, 纯B的饱和蒸汽压为: __________.5. 4.4%的葡萄糖(C H O )水溶液的密度ρ=1.015×10 kg.m , 在300K时, 此溶液的渗透压为:__________.61263-36. 将固体NH HCO (s)放入真空容器箱中恒温至400K, NH HCO (s)按下式达分解平衡: NH HCO (s) = NH (g) +H O(g) +CO (g), 此体系的物种数s=__________, 独立组分数C=________, 相数Φ=__________, 条件自由度f =___________.434343322*7. 合成氨反应: N (g) + 3H (g)= 2NH (g) 可视为理想气体反应,达平衡后加入惰性气体, 且保持体系的温度, 总压不变, 则有: n(N ):_______, n(H ): ___增大________减小____, K :______.22322p 08. 用分子配分函数q表达赫氏自由能F时, 独立可别粒子体系的F=________, 不可别粒子体系的F=________; 若用体系配分函数Q来表达赫氏自由能F, 其表达式为:__________.9. I 分子的振动能级间隔为0.43×10J, 在298K下, 碘分子某振动能级与较底振动能级上分子数之比N /N 为_________.2-20i i-110. 分子配分函数q可以分解为分运动形式配分函数的____, 其数学表达式为:q=__________.11. 在平行反应中, 要提高活化能较底的反应的产率, 应采取的主要措施为:_____.12. 在碰撞理论中, 有效的反应碰撞数占总碰撞数的分数为:___ ___.13. 已知HI的光分解机理为:HI+h ν→H+IH+HI →H +I2I+I+M →I +M2 该反应的量子效率Φ=______.14. 迁移数的测定方法主要有: ( .)15. 质量摩尔浓度为m的K PO 溶液, 其平均活度系数为γ, 则K PO 的活度a为: ( )34±34 A: 4γ(m/m ), B: γ(m/m ), C: 4γ(m/m ), D:27γ(m/m ),±404±40±0±40416. 用Zn(s)和Ag(s)插在HCl溶液中所构成的原电池是不可逆电池, 其主要原因是:( ).17. 用Pt电极电解SnCl 水溶液, 在阴极因H 有超电势故先析出Sn(s), 在阳极上析出O 气,已知: a(Sn )=0.10, a(H )=0.01, 氧在阳极上析出的超电势为0.3V, 已知ϕ=-0.140V, ϕ= 1.23V, 则此电池的实际分解电压= ( ).2222++0Sn2+,Sn 0O2,H2O,H+18. 表面超量Γ是指: ( ), 当d γ/da <0时, Γ>0, 此时将发生222 ( )吸附; 反之, 当d γ/da >0时, Γ<0, 此时将发生( )吸附.2219. 在298K下, 已知A液的表面张力是B液的一半, A的密度是B的两倍, 如果A液的毛细管上升是1cm, 则用相同的毛细管测定B液, B在毛细管中将会上升 ( )cm.20. 混合等体积的0.08 mol.dm KI和0.1 mol.dm AgNO 溶液所得溶胶的胶团结构式为:( ), 胶团电泳方向为 ( ); 比较 MgSO , Na SO , CaCl 电解质对溶胶的聚沉能力大小循序为: ( ).-3-3 34242二. (10分) 1mol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由始态(300K, 10p ), 经历如下途径膨胀到1p :(1)等温可逆膨胀; (2)等温恒外压(1p )膨胀; (3)向真空膨胀; (4)等外压(1p )绝热膨胀, 求此过程的Q, W, ΔU, ΔH, ΔS, ΔF, ΔG? (最后一条途径不必求ΔS,ΔF和ΔG)0000三. (10分) 下图为SiO -Al O 体系的相图, 固体二氧化硅有白硅石和鳞石英两种晶形, 白硅石在较高温度下稳定, 鳞石英在较低温度下较稳定. (1) 指出图中各区域由哪些相组成; (2) 图中EF, CD, AB线代表哪些相平衡共存; (3) 画出x, y, z点的步冷曲线? ( 莫莱石的化学式为: 2Al O ·3SiO ).223232四.(10分) 复相反应 2CuBr (s)=2CuBr(s)+Br (g) 在487K下达平衡时, p(Br )=0.046p . 现有10升的容器, 其中装有过量的CuBr (s), 并加入0.1mol I (g),由于发生气相反应: Br (g)+I (g)=2BrI(g), 使体系在达平衡时的总压为0.746p , 试求反应Br (g)+I (g)=2BrI(g)在487K的平衡常数? (设气相反应可视为理想气体反应)22202222022五. (15分) 硝胺在水中按下式分解: NO NH →N O(g)+H O 反应的经验速率方程为: d[N O]/dt=k[NO NH ]/[H O ]. 试求:22222223+(1) 在缓冲溶液中, 此反应的表观反应级数为多少;(2) 下列反应机理中, 哪一个最能说明上述反应动力学方程式, 并给出理由;机理A: NO NH 22N O+H O22机理B: NO NH +H O 223+NO NH +H O (快速平衡)23+2 NO NH 23+ N O+H O (控制步骤)23+机理C: NO NH +H O NO NH +H O (快速平衡)2222- 3+NO NH 2-N O+OH (控制步骤)2-H O +OH 3+-2H O (快反应)2(3) 试说明OH 离子催化硝胺分解的作用;-(4) 在恒温恒压的缓冲溶液中研究此反应,测定N O的分压得如下结果: (设N O不溶于水)22t(min): 0 5 10 15 20 25p(Pa): 0 6800 12400 17200 20800 24000在足够时间后, 压力稳定在40000Pa. (a.) 将压力表达为时间t和速率常数k的函数;(b) 计算表观反应速率常数k ,并给出其单位?'六. (10分) 298K下有反应: H (g,1p )+I (s)=2HI(aq, a=1)202(1) 将此反应安排为电化学反应, 写出电池表达式;(2) 求298K下此电池反应的ΔG , 反应平衡常数K , 电池电动势E和E ;r m 0a 00(3) 若反应写为: 0.5H (g,1p )+0.5I (s)=HI(aq, a=1), 求其ΔG , K , E和E ;202r m 0a 00(已知: I (aq)的标准生成吉布斯自由能ΔG (I ,aq,a=1)=-51.67 kJ.mol )-f m 0--1七.(5分) 试求NO(g)在298.15K, 1p 下的标准摩尔熵(不考虑核运动和电子运动对熵的贡献)? 已知: NO的Θ=2.42K, Θ=2690K, 电子基态与第一激发态的简并度均为2, 两能级之差为2.473×10 J.0r v -21。
物理化学动力学测试卷
![物理化学动力学测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4367c3d476a20029bd642de9.png)
,
得此结论的理由是 基元反应的反应级数等于反应分子数
。
2.对峙反应 A
B,其正反应的速率可表示为: r 正=k1[A]
;逆
反应的速率为: r 逆=k-1[B] ,该对峙反应的净速率可表示为: r= r 正-r 逆
=k1[A]- k-1[B] ;当反应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常数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
k1[A]- k-1[B] 或 k1/ k-1 = [B]/ [A] =K
1
《动力学部分》题库及题解
一、填空题:
1.何为具有简单级数的反应:反应速率只与浓度有关,且组分级数和反应总级数
为零或正整数 ,某反应 A+B=P 为基元反应,则该反应的反应级数为: 二级 ,
该反应的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可表示为 r=k[A][B]
,得此关系
的理由是 基元反应遵守质量作用定律 ,该反应的分子数为: 二
反应是……( D)
A.一级反应
B.二级反应
C.零级反应
D.3/2 级反应
∵3/2 级反应的 t = 2/k([A]01/2-[A]1/2/[A]01/2[A]1/2) t1/t 2=2.22≈2
10、若某反应进行完全所需的时间是有限的,且等于 c0/k,则此反应为……(C )
A.一级反应
B.二级反应
是:测 不同温度下的速率常数 k ,作 lnk~1/T 关系图,通过斜率求
得活化能。
4.某气体反应 A+B—→3C 的速率方程为 r ==kCαACβB,为确定α、β值在常温 下进行实验,当初始压力为 PA,0=102Pa,PB,0=105Pa 时,作反应的 lnPA~t(时间) 图为一直线,当初始压力为 PA,0= PB,0=5×102Pa 时,仍作反应的 lnPA~t 图仍为一 直线,则α= 1 ,β= 0 。(lnc~t 成直线关系的是一级反应)
物理化学—动力学练习题及参考答案2
![物理化学—动力学练习题及参考答案2](https://img.taocdn.com/s3/m/8f2e6552856a561252d36fc0.png)
动力学2A 一、选择题1. 水溶液反应 Hg 22+ + Tl 3+ ─→ 2Hg 2+ + Tl + 的速率方程为r = k [Hg 22+][Tl 3+]/[Hg 2+]。
以下关于反应总级数 n 的意见哪个对? ( ) (A) n = 1 (B) n = 2 (C) n = 3 (D) 无 n 可言 2. 根据常识, 试确定238U 的半衰期近似为:(a 表示年) ( )(A) 0.3×10-6 s (B) 2.5 min (C) 5580 a (D) 4.5×109 a3. 某反应物反应掉 7/8 所需的时间恰好是它反应掉 1/2 所需时间的 3 倍,则该反应的级数是: ( )(A) 零级 (B) 一级反应 (C) 二级反应 (D) 三级反应 4. 1-1 级对峙反应由纯 A 开始反应,当进行到 A 和 B 浓度相等的时间为: (正、逆向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 k 1 ,k 2) ( ) (A) t = ln12k k (B) t =11221ln kk k k - (C) t =1121212ln k k k k k +- (D) 112121ln k t k k k k =+- 5. 一级反应完成 99.9% 所需时间是完成 50% 所需时间的: ( )(A) 2 倍 (B) 5 倍 (C) 10 倍 (D) 20 倍 6. 一个反应的活化能是33 kJ ·mol -1, 当 T = 300 K 时,温度每增加 1K ,反应速率常数增加的百分数约是: ( )(A) 4.5% (B) 90% (C) 11% (D) 50% 7. 均相反应 A + Bk 1C +D , A + Bk 2E +F 在反应过程中具有∆[C]/∆[E]= k 1/k 2的关系, ∆[C],∆[E] 为反应前后的浓差,k 1,k 2是反应 (1),(2)的速率常数。
下述哪个是其充要条件? ( )(A) (1),(2) 都符合质量作用定律 (B) 反应前 C ,E 浓度为零 (C) (1),(2) 的反应物同是 A ,B (D) (1),(2) 反应总级数相等8. 气相反应 A + 2B ─→ 2C ,A 和 B 的初始压力分别为 p A 和 p B ,反应开始时并无 C ,若 p 为体系的总压力,当时间为 t 时,A 的分压为: ( )(A) p A - p B (B) p - 2p A (C) p - p B (D) 2(p - p A ) - p B 9. 某二级反应,反应物消耗 1/3 需时间 10 min ,若再消耗 1/3 还需时间为: ( )(A) 10 min (B) 20 min (C) 30 min (D) 40 min 10. 某具有简单级数反应的速率常数的单位是 mol ·dm -3·s -1,该化学反应的级数为: ( )A B 2(A) 2 级 (B) 1 级(C) 0 级 (D) 3 级11. 反应速率的简单碰撞理论中引入了概率因子P,可表示为反应截面与碰撞截面之比(σ r/σ AB),于是 ( )(A) P>1 (B) P<1(C) P=1 (D) 不一定二、填空题12. 某反应物的转化率分别达到 50%,75%,87.5% 所需时间分别为t12,2t12,3t12,则反应对此物质的级数为 _______ 。
物理化学——第12章-化学动力学2复习题
![物理化学——第12章-化学动力学2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d42198354b35eefdc9d33305.png)
判断题
1、在反应系统的势能面上,马鞍点的势能最高。( X )
2、温度升高,分子碰撞频率增大,是反应速度增大的 主要原因。 ( X ) 3、选择一种催化剂,可以使ΔG > 0的反应得以进行。 ( X ) 4、按照光化定律,在整个光化学反应过程中,一个 光子只能活化一个分子,因此只能使一个分子发生反 应。( X )
第十二章化学动力学(二)复习题
概念简答
1、光化学反应的初级过程为什么对反应物是零级 反应?
答:在初级过程中,一个光子活化一个反应物分 子,所以吸收光子的速率(单位体积、单位时间 内吸收光子的物质的量)也就是初级反应的速率 (单位体积、单位时间内活化的的物质的量) 。 初级反应的速率和反应物浓度无关,呈0级。
推导题
反应 2NO + O22NO2 的反应机理及各元反应的
活化能为: k1 1 2NO N O ; E =82 kJ mol 2 2 1 k 1 1 2NO ; N2O2 E = 205 kJ mol -1 k2 2NO2 ; E2 =82 kJ mol1 N2O2 +O2 设前两个元反应达平衡,试用平衡态处理法建 立总反应的动力学方程式,并求表观活化能。
概念简答
2、根据单分子反应碰撞理论,从反应物到产物要 经历不止一个步骤,那么单分子反应还算基元反应 吗?
答:只有基元反应才有反应分子数,单分子反应 一定是基元反应。这和碰撞理论的多步骤不矛盾, 因为在多步骤中仅有活化分子产生,没有新的分 子产生,只算是物理变化,不算是新的化学变化。
物理化学练习(动力学2,2006)含答案
![物理化学练习(动力学2,2006)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ce70759ff00bed5b9f31d7a.png)
动力学(二)练习 化学、高分子2006级 2008。
11。
14一、选择题1. 对于离子间扩散控制反应,碰撞理论建立的公式为k d =4π(D A +D B )(r A +r B )P ,则其P 值应: ( )(A)一定小于1 (B)一定大于1(C)不一定 (D)与离子价正负无关,只与价的绝对值有关2. 对于摩尔熵用统计方法计算了各种运动的典型值,m ()S 平$=150 J ·K -1·mol -1,转动及振动每个自由度的值为m ()S 转$=30 J ·K -1·mol -1,m ()S 振$=1 J ·K -1·mol -1,对于反应A+BC 生成线性过渡态时其m S ≠∆$/J ·K -1·mol -1的数值应为 ( )(A) –147 J ·K -1·mol -1 (B) –148 J ·K -1·mol -1(C) –119 J ·K -1·mol -1 (D) 148 J ·K -1·mol -13. 设某基元反应在500 K 时实验活化能为83.14 kJ ·mol -1,则此反应的临界能为:( ) (A) 81.06 kJ ·mol -1 (B) 2.145 kJ ·mol -1 (C) 162.1 kJ ·mol -1 (D) 4.291 kJ ·mol -14. 已知 E Cl-Cl = 243 kJ/mol ,E H 2= 436 kJ ·mol -1,用光照引发下面反应: H 2+ Cl 2 → 2HCl所用光的波长约为: ( ) (A) 4.92×10-4 m (B) 4.92×10-7 m (C) 2.74×10-7 m (D) 1.76×10-7 m5. 对于气相基元反应,按过渡态理论,不正确的关系式是: ( ) (A)E a =∆≠U m $+RT (B)E a =∆≠H m $+nRT(C)E a =E 0+ RT (D)E a =E 0+mRT6. 下面四种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在具有速控步的反应历程中,达到稳态后,速控步后的各个步骤的反应速 率都等于速控步的反应速率,速控步前的各步骤均处于平衡状态(B) 根据微观可逆性原理,在反应历程中不可能出现 2A → C + 3D 这样的基 元反应(C) 在光化学反应中,体系的Gibbs 自由能总是在不断地降低(D) 在采用温度跃变的驰豫法来研究溶液中的快速反应时,该反应必须是放热或吸热反应7. 实验活化能E a,临界能E c,势垒E b,零度活化能E0概念不同,数值也不完全相等,但在一定条件下,四者近似相等,其条件是:( )(A) E0很小(B) E b很小(C) 温度很低(D) 基态振动频率大8. 溶液中扩散控制反应速率常数的数量级以mol-1·dm3·s-1计约为:()(A)1013(B)105(C)1010(D)1089. 某双分子反应的速率常数为k,根据阿仑尼乌斯公式k=A exp(-E a/RT),若指前因子的实验值很小。
(完整版)物理化学2试卷及答案
![(完整版)物理化学2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227afac580216fc710afd38.png)
《物理化学2》模拟试题一 判断题(正确的记“ √ ”,错误的记“ × ”)1.电池的负极,在电池工作时,按电化学的规定应该是阳极。
( )2.恒温下,某电解质溶液的浓度由0.02mol•L -1增加为0.20mol•L -1,则摩尔电导率也随之增加。
( )3. 电解时,实际分解电压与理论分解电压不同是由于极化作用造成超电势,使阴极负移,阳极正移。
( )4.催化剂能改变反应到达的平衡的时间,但对已经达到平衡的反应无影响,不影响平衡常数。
( )5.表面活性物质的HLB 值越大,表示其亲水性越强、亲油性越弱。
( )6.表面张力随着溶质的加入而增大者,Г为正值,是正吸附,表面活性物质就属于这种情况。
( )7.水在毛细管中上升的高度与水的表面张力和毛细管的内径成正比。
( ) 8.同温度下,小水珠的饱和蒸汽压大于水平液面的饱和蒸汽压。
( ) 9. 胶体的电泳现象表明胶体粒子带电,电渗现象表明胶体系统中分散介质带电。
( )10.大大过量电解质的存在对溶胶起稳定作用,少量电解质的存在对溶胶起破坏作用。
( )二 单项选择题1. 混合电解质溶液0.01mol·kg -1KCl 和0.02mol·kg -1NaCl 的离子强度是( )A 、0.02mol·kg -1B 、0.03mol·kg -1C 、0.04mol·kg -1D 、0.05mol·kg -1 2. 强电解质CaCl 2水溶液的离子平均活度±α与电解质活度B α之间的关系为 ( )A 、B αα=± B 、3B αα=±C 、2/1B αα=±D 、3/1B αα=±3. 在应用对消法测定电池电动势的实验中,通常必须用到( )A 、标准氢电极B 、标准电池C 、甘汞电极D 、活度为1的溶液 4. 某化学反应中,若反应物消耗7/8所需的时间是它消耗1/2所需时间的3倍,则该化学反应的级数为( )A 、-1B 、0C 、1D 、25. 水在某毛细管内上升高度为h ,若将此管垂直地向水深处插下,露在水面以上的高度为h/2,或将毛细管在h/2高度处折弯,则( )A 、水会不断冒B 、水不流出,管内液面凸起C 、水不流出,管内凹液面的曲率半径增大为原先的2倍D 、水不流出,管内凹液面的曲率半径减小为原先的一半 6. 人工降雨是将AgI 微细晶粒喷洒在积雨云层中,目的是为降雨提供( ) A 、晶核 B 、湿度 C 、温度 D 、都不是7. 微小晶体与同一种的大块晶体相比较,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微小晶体的饱和蒸气压大 B 、微小晶体的表面张力未变 C 、微小晶体的溶解度小 D 、微小晶体的熔点较低 8. 下列关于乳状液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乳状液属于胶体分散体系B 、乳状液的类型取决于水、油两相的体积C 、O/W 型乳状液不能转型为W/O 型乳状液D 、能被水稀释的乳状液属于O/W 型乳状液 9. 区别溶胶与真溶液最简单而灵敏的方法是( )A 、观察丁铎尔效应B 、超显微镜测定粒子大小C 、乳光计测定粒子浓度D 、 测定ζ电10.过量的AgNO 3溶液与KI 溶制得AgI 溶胶,下列电解质聚沉能力最强的是( ) A 、NaCl B 、FeCl 3 C 、MgSO 4 D 、K 3PO 4三 填空题1. 朗缪尔单分子层吸附理论的基本假设有 、 、 和吸附平衡是动态平衡。
物理化学考试题库及答案(二)
![物理化学考试题库及答案(二)](https://img.taocdn.com/s3/m/535edc700c22590103029d17.png)
物理化学考试题库及答案第五章相平衡练习题一、判断题:1.1.在一个给定的系统中,物种数可以因分析问题的角度的不同而不同,但独立组分数是一个确定的数。
2.单组分系统的物种数一定等于1。
3.自由度就是可以独立变化的变量。
4.相图中的点都是代表系统状态的点。
5.恒定压力下,根据相律得出某一系统的f = l,则该系统的温度就有一个唯一确定的值。
6.单组分系统的相图中两相平衡线都可以用克拉贝龙方程定量描述。
7.根据二元液系的p~x图可以准确地判断该系统的液相是否是理想液体混合物。
8.在相图中总可以利用杠杆规则计算两相平畅时两相的相对的量。
9.杠杆规则只适用于T~x图的两相平衡区。
10.对于二元互溶液系,通过精馏方法总可以得到两个纯组分。
11.二元液系中,若A组分对拉乌尔定律产生正偏差,那么B组分必定对拉乌尔定律产生负偏差。
12.恒沸物的组成不变。
13.若A、B两液体完全不互溶,那么当有B存在时,A的蒸气压与系统中A 的摩尔分数成正比。
14.在简单低共熔物的相图中,三相线上的任何一个系统点的液相组成都相同。
15.三组分系统最多同时存在5个相。
二、单选题:O、K+、Na+、Cl- 、I- 体系的组分数是:1.H2(A) K = 3 ;(B) K = 5 ;(C) K = 4 ; (D) K = 2 。
2.2.克劳修斯-克拉伯龙方程导出中,忽略了液态体积。
此方程使用时,对体系所处的温度要求:(A) 大于临界温度;(B) 在三相点与沸点之间;(C) 在三相点与临界温度之间;(D) 小于沸点温度。
3.单组分固-液两相平衡的p~T曲线如图所示,则:(A) V m(l) = V m(s) ;(B) V m(l)>V m(s) ;(C) V m(l)<V m(s) ;(D) 无法确定。
4.蒸汽冷凝为液体时所放出的潜热,可用来:(A)(A)可使体系对环境做有用功;(B)(B)可使环境对体系做有用功;(C)(C)不能做有用功;(D) 不能判定。
(完整版)物理化学2试卷及答案
![(完整版)物理化学2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227afac580216fc710afd38.png)
《物理化学2》模拟试题一 判断题(正确的记“ √ ”,错误的记“ × ”)1.电池的负极,在电池工作时,按电化学的规定应该是阳极。
( )2.恒温下,某电解质溶液的浓度由0.02mol•L -1增加为0.20mol•L -1,则摩尔电导率也随之增加。
( )3. 电解时,实际分解电压与理论分解电压不同是由于极化作用造成超电势,使阴极负移,阳极正移。
( )4.催化剂能改变反应到达的平衡的时间,但对已经达到平衡的反应无影响,不影响平衡常数。
( )5.表面活性物质的HLB 值越大,表示其亲水性越强、亲油性越弱。
( )6.表面张力随着溶质的加入而增大者,Г为正值,是正吸附,表面活性物质就属于这种情况。
( )7.水在毛细管中上升的高度与水的表面张力和毛细管的内径成正比。
( ) 8.同温度下,小水珠的饱和蒸汽压大于水平液面的饱和蒸汽压。
( ) 9. 胶体的电泳现象表明胶体粒子带电,电渗现象表明胶体系统中分散介质带电。
( )10.大大过量电解质的存在对溶胶起稳定作用,少量电解质的存在对溶胶起破坏作用。
( )二 单项选择题1. 混合电解质溶液0.01mol·kg -1KCl 和0.02mol·kg -1NaCl 的离子强度是( )A 、0.02mol·kg -1B 、0.03mol·kg -1C 、0.04mol·kg -1D 、0.05mol·kg -1 2. 强电解质CaCl 2水溶液的离子平均活度±α与电解质活度B α之间的关系为 ( )A 、B αα=± B 、3B αα=±C 、2/1B αα=±D 、3/1B αα=±3. 在应用对消法测定电池电动势的实验中,通常必须用到( )A 、标准氢电极B 、标准电池C 、甘汞电极D 、活度为1的溶液 4. 某化学反应中,若反应物消耗7/8所需的时间是它消耗1/2所需时间的3倍,则该化学反应的级数为( )A 、-1B 、0C 、1D 、25. 水在某毛细管内上升高度为h ,若将此管垂直地向水深处插下,露在水面以上的高度为h/2,或将毛细管在h/2高度处折弯,则( )A 、水会不断冒B 、水不流出,管内液面凸起C 、水不流出,管内凹液面的曲率半径增大为原先的2倍D 、水不流出,管内凹液面的曲率半径减小为原先的一半 6. 人工降雨是将AgI 微细晶粒喷洒在积雨云层中,目的是为降雨提供( ) A 、晶核 B 、湿度 C 、温度 D 、都不是7. 微小晶体与同一种的大块晶体相比较,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微小晶体的饱和蒸气压大 B 、微小晶体的表面张力未变 C 、微小晶体的溶解度小 D 、微小晶体的熔点较低 8. 下列关于乳状液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乳状液属于胶体分散体系B 、乳状液的类型取决于水、油两相的体积C 、O/W 型乳状液不能转型为W/O 型乳状液D 、能被水稀释的乳状液属于O/W 型乳状液 9. 区别溶胶与真溶液最简单而灵敏的方法是( )A 、观察丁铎尔效应B 、超显微镜测定粒子大小C 、乳光计测定粒子浓度D 、 测定ζ电10.过量的AgNO 3溶液与KI 溶制得AgI 溶胶,下列电解质聚沉能力最强的是( ) A 、NaCl B 、FeCl 3 C 、MgSO 4 D 、K 3PO 4三 填空题1. 朗缪尔单分子层吸附理论的基本假设有 、 、 和吸附平衡是动态平衡。
苏州大学物理化学考研、期末考试复习-第十二章化学动力学基础二练习题及答案
![苏州大学物理化学考研、期末考试复习-第十二章化学动力学基础二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5626ecba32d7375a5178044.png)
第十二章化学动力学基础二练习题一、选择题1. 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是:()(A) (Δr G m)T, p<0 (B) (Δr G m)T, p>0(C) (Δr G m)T, p=0 (D) (Δr G m)T, p≠03. 单原子分子A,B间发生反应,若忽略振动基态能量之差,则实验活化能E a,临界能E c,势垒E b间存在关系为:( )(A) E a=E c+12RT=E b+12RT(B) E a=E b+12RT=E c+RT(C) E a=E c-12RT=E b-12RT(D) E a=E b+RT=E c+RT4. 在T = 300 K,如果分子A和B要经过每一千万次碰撞才能发生一次反应,这个反应的临界能将是:( )(A) 170 kJ·mol-1(B) 10.5 kJ·mol-1(C) 40.2 kJ·mol-1(D) -15.7 kJ·mol-15. 选用适当的催化剂后,使反应活化能比未加催化剂时降低了8500J·mol-1,则二者速率常数比(k cat/k0) ( )(A) 31倍 (B) 61倍(C) 92倍 (D) 4.5倍6. 下列双分子反应中:(1) Br + Br → Br2(2) CH3CH2OH + CH3COOH → CH3CH2COOCH3+ H2O(3) CH4+ Br2→ CH3Br + HBr碰撞理论中方位因子P的相对大小是∶( )(A) P(1) > P(2) > P(3)(B) P(1) > P(3) > P(2)(C) P(1) < P(2) < P(3)(D) P(1) < P(3) < P(2)7. 破坏臭氧的反应机理为:NO + O3 NO→2+ O2NO2+ O NO + O→2在此机理中,NO 是:( )(A) 总反应的产物(B) 总反应的反应物(C) 催化剂(D) 上述都不是8. 对于水溶液中的反应[ Co(NH 3)5Br]2+ + OH - [Co(NH →3)5OH]2+ + Br -如果增加离子强度,此反应的速率将: ( ) (A) 不变 (B) 降低(C) 达到爆炸极限 (D) 增大9. 根据活化络合物理论,液相分子重排反应之活化能E a 和活化焓Δ≠H m 之间的关系是:( )(A) E a = Δ≠H m(B) E a = Δ≠H m - RT(C) E a = Δ≠H m + RT(D) E a = Δ≠H m / RT二、填空题11. 化学反应的简单碰撞理论中能发生化学反应的判据有两个,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理化学动力学1:模拟试卷B
![物理化学动力学1:模拟试卷B](https://img.taocdn.com/s3/m/d9b23b0d2af90242a895e5d8.png)
12. O3分解反应为 2O3─→3O2 ,在一定温度下, 2.0 dm3容器中反应。 实验测出O3每秒消耗1.50×10-2 mol, 则反应速率为 _______________mol·dm-3·s-1,氧的生成速率为 _______________mol·dm-3·s-1, d /dt为_______________ mol·dm-3·s-1. 13.在300 K时, 鲜牛奶5 h后即变酸, 但在275 K的冰箱里,可保存50 h, 牛 奶变酸反应的活化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反应A + B → C 的速率方程为:-dcA/dt = kAcAcB/cC,则该反应的总 级数是 ____ 级。若浓度为 mol·dm-3,时间以 s 为单位,则速率常数 kA 的单位是 ________ 。 15.反应 A + B AB AB + C
15. k(表) = k2k1/k-1 E(表) = E2+ E1- E-1 分) 17. k1k3[A][B]/k2 18.小, 大。 19. 1/3 三、计算题 ( 共 5题 40分 ) 20. 10 分[答] 据 ln =(k1+k2)t= kt 求得 (5分)
16. 103 (1分) 2.76×10-39 (1
物理化学第十章模拟试卷B
班级 姓名 一、选择题 ( 共10题 20分 ) 1.反应 A B (I);A D (II),已知反应 I 的活化能 E1大于反应 II 的活化能 E2,以下措施中哪 一种不能改变获得 B 和 D 的比例? ( ) (A) 提高反应温度 (B) 延长反应时间 (C) 加入适当催化剂 (D) 降低 反应温度 2.均相反应 A + B C+D, A+B E + F 在反应过程中具有 [C]/[E] = k1/k2的关系, [C],[E] 为反应前后的浓差,k1,k2是反应 (1),(2)的速率常数。下述哪个是其 充要条件? ( ) (A) (1),(2) 都符合质量作用定律 (B) 反应前 C,E 浓度为零 (C) (1),(2) 的反应物同是 A,B (D) (1),(2) 反应总级数相等 3. 400 K 时,某气相反应的速率常数kp= 10-3(kPa)-1·s-1,如速率常数用 kC表 示,则 kC应为: ( ) (A) 3.326 (mol·dm-3)-1·s-1 (B) 3.0×10-4 (mol·dm-3)-1·s-1 (C) 3326 (mol·dm-3)-1·s-1 (D) 3.0×10-7 (mol·dm-3)-1·s-1 4.某反应 A → B,反应物消耗 3/4 所需时间是其半衰期的 5 倍,此反应 为: ( ) (A) 零级反应 (B) 一级反应 (C) 二级反应 (D) 三级反应 5.某反应的反应物消耗一半的时间正好是反应物消耗 1/4 的时间的 2 倍,则该反应的级数是: ( ) (A) 0.5 级反应 (B) 0 级反应 (C) 1 级反应 (D) 2 级反应 6.连串反应 A B 分数
物理化学动力学2的分章习题
![物理化学动力学2的分章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22c46299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3d.png)
物理化学动力学2的分章习题一、选择题1绝对反应速率理论的假设不包括()d(a)反应物分子在相撞时相互作用的势能就是分子间相对边线的函数(b)反应物分子与活化络合物分子之间存有着化学平衡(c)活化络合物的水解就是快速步骤(d)反应物分子的相对碰撞动能达到或超过某个值时才发生反应2按照绝对反应速度理论,实际的反应过程非常复杂,牵涉的问题很多,与其有关的以下观点中恰当的就是()c(a)反应分子组实际经历的途径中每个状态的能量都是最低的(b)势能二垒就是活化络合物分子在马鞍点的能量与反应物分子的平均值能量之差(c)反应分子组抵达马鞍点之后也可能将回到始态(d)活化络合物分子在马鞍点的能量最低3光化反应与黑暗反应的相同之处在于()a(a)反应都需要活化能(b)温度系数小(c)反应都向δg(恒温恒压,w'=0时)增大的方向展开(d)平衡常数需用通常的热力学函数排序4化学反应的过渡状态理论的要点是()b(a)反应物通过简单碰撞就变成产物。
(b)反应物首先必须构成活化络合物,反应速度依赖于活化络合物水解为产物的水解速度。
(c)在气体分子运动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d)引入方位因子的概念,并认为它与熵变化有关5以下哪种观点不恰当()d(a)催化剂不发生改变反应热(b)催化剂不发生改变化学平衡(c)催化剂具备选择性(d)催化剂不参予化学反应6按照光化当量定律()c(a)在整个光化过程中,1个光子只能活化1个原子或分子(b)在光化反应的初级过程,1个光子活化1mol原子或分子(c)在光化反应初级过程,1个光子活化1个原子或分子(d)在光化反应初级过程,1个爱因斯坦的能量活化1个原子或分子7温度对光化反应速度的影响()d(a)与热反应大致相同(b)与热反应大不相同,温度升高,光化反应速度上升(c)与热反应大不相同,温度升高,光化反应速度维持不变(d)与热反应大不相同,温度的变化对光化反应速度的影响较小8两个h与m粒子同时磁圈,出现以下反应:h+h+m=h2(g)+m,此反应的活化能ea就是()a.大于零b.小于零c.等于零d.不能确定9化学反应的过渡状态理论认为()a.反应速率决定于活化络合物的生成速率b.反应速率决定于络合物分解为产物的分解速率c.用热力学方法可以记算出速率常数d.活化络合物和产物间可建立平衡10气体反应相撞理论的要点就是()a.全体分子可看作是刚球,一经碰撞便起反应b.在一定方向上发生了碰撞,才能引起反应c.分子迎面碰撞,便能引起反应d.一对反应分子具备足够多能量的相撞,就可以引发反应11在碰撞理论中,有效碰撞分数q为()a.q=exp(-ea/rt)b.q=exp(-ec/rt)c.q=exp(-εc/rt)d.q=pexp(-ea/rt)12按相撞理论,气相双分子反应的温度增高能够并使反应速率减少的主要原因就是()a.碰撞频率减小b.活化分子数减少c.碰撞数增加d.活化能降低13如有一反应活化能就是100kjmol-1,当反应温度由313k跌至353k,此反应速率常数约是原来的()a.77.8倍b.4.5倍c.2倍d.22617倍14根据过渡态理论,液相双分子反应之实验活化能与活化焓之间的关系为()b(a)(b)(c)(d)15设单原子气体a和b出现化合反应,即a(g)+b(g)=c(g),设立一维对应状态配分函数ft=108,一维旋转配分函数fr=10,按过渡态理论,在温度t时,反应的概率因子为()a(a)10-22(b)10-21(c)10-23(d)10-1316某一反应在一定条件下的均衡转化率为25%,当重新加入最合适的催化剂后,反应速率提升10倍,其均衡转化率将()c(a)大于25%(b)小于25%(c)不变(d)不确定17设某种基元反应在500k时的实验活化能为83.14kjmol-1,则此反应的阈能ec为()d(a)2.145kjmol-1(b)162.1kjmol-1(c)83.14kjmol-1(d)81.06kjmol-118有一叶唇柱溶液反应,根据原盐效应,当溶液总的离子强度增加时,反应速率常数值k将()c(a)变大(b)变小(c)不变(d)无确定关系19已知hi是光分解反应机理是则该反应的反应物消耗的量子效率为()b(a)1(b)2(c)4(d)10620在简单硬球碰撞理论中,有效碰撞的定义是(c)(a)互撞分子的总动能超过ec(b)互撞分子的相对动能超过ec(c)于品卿分子的相对平动能在连心线上的分量少于ec(d)互撞分子的内部动能超过ec21某双原子分子水解反应的阈能ec=83.68kjmol-1,则在300k时活化分子所占到的分数就是()d(a)3.719×1014(b)6.17×10-15(c)2.69×1011(d)2.69×10-1522.在碰撞理论中校正因子p小于1的主要因素是:()ba.反应体系不为理想的b.空间的电负性效应c.分子碰撞的激烈程度不够d.分子间的作用力23.对于气相基元反应,以下条件:(1)温度减少;(2)活化熵越正数;(3)活化焓越正数;(4)分子有效率相撞直径越大。
复习题-物理化学
![复习题-物理化学](https://img.taocdn.com/s3/m/06aabd326c175f0e7cd1374f.png)
第十二章化学动力学基础(二)【复习题】【1】简述碰撞理论和过渡态理论所用的模型、基本假设和忧缺点。
【解】碰撞理论模型:将反应物分子看成无内部结构刚性球体,它们的碰撞完全是弹性碰撞。
基本假设:是反应物分子只有经过碰撞才能发生反应,但并不是所有碰撞分子都能发生反应,只有当分子的相对碰撞能等于或超过临界能时才能发生反应。
优点:(1)碰撞理论为人们描述了一幅虽然粗造但十分明确的反应图象,在反应速率理论的发展中起了很大作用;(2)对Arrheinus公式中的指数项,指前因子或阈能提出了较明确的物理意义,认为指数项相当于有效碰撞分数,指前因子A相当于碰撞频率;(3)解释了一部分实验事实,理论所计算的速率常数k与较简单的反应实验值相符。
缺点:(1)要从碰撞理论来计算速率常数k,必须要知道临界能E c,它本身不能预言E c的大小,还需通过Arrheinus公式来求,而Arrheinus公式中的E a的求得,首先需要从实验测得k,这就使该理论失去了从理论上预言k的意义,说明该理论为半经验理论;(2)在该理论中曾假设反应物分子是无内部结构的刚性球体,这种假设过于粗糙,因此只对比较简单的反应,理论值与实验值符合的较好,但对更多的反应,计算值与实验值有很大的差别。
过渡态理论模型:描绘出势能面基本假设:a 化学反应不是通过简单的碰撞完成的,分子相遇后,先形成一种过渡态物种——活化络合物;b活化络合物很不稳定,一方面与反应物建立动态平衡,另一方面可分解成产物;c活化络合物分解成产物的步骤是整个反应的决速步;d 活化络合物分解的速率决定与活化络合物的浓度和性质。
优点:a 形象地描绘了基元反应进展的过程;b 原则上可以从原子结构的光谱数据和势能面计算宏观的反应速率常数;c对Arrheinus公式的指前因子作了理论说明,认为它与活化熵有关;d用势能面形象的说明了为什么需要活化能以及反应遵循的能量最低原理。
缺点:a引进了平衡假设和速决步假设并不能符合所有的实验事实;b活化络合物的结构现在还无法从实验上确定,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猜测性; c 计算方法过于复杂,在实际应用上还存在很大困难,尤其是对于复杂的多原子反应;d 绘制势能面有困难,使该理论受到一定的限制。
物理化学第二章模拟试卷B及答案
![物理化学第二章模拟试卷B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57fdc6b561252d380eb6e92.png)
物理化学第二章模拟试卷B班级姓名分数一、选择题( 共10题20分)1. 2 分在一简单的(单组分,单相,各向同性)封闭体系中,恒压只做膨胀功的条件下,吉布斯自由能值随温度升高如何变化? ( )(A) (∂G/∂T)p> 0(B) (∂G/∂T)p< 0(C) (∂G/∂T)p= 0(D) 视具体体系而定2. 2 分1 mol理想气体向真空膨胀,若其体积增加到原来的10倍,则体系、环境和孤立体系的熵变应分别为:( )(A) 19.14 J·K-1, -19.14 J·K-1 , 0(B) -19.14 J·K-1, 19.14 J·K-1 , 0(C) 19.14 J·K-1, 0 , 19.14 J·K-1(D) 0 , 0 , 03. 2 分吉布斯自由能判据可以写作:( )(A)(d G)T, p, W=0 ≤0(B)(d G)fT p W=≤0,,0(C)(d G)T, p, W=0 ≥0(D)(d G)fT p W=≥0,,04. 2 分理想气体从状态I 经自由膨胀到状态II,可用哪个热力学判据来判断该过程的自发性?( )(A) ΔH(B) ΔG(C) ΔS (D) ΔU5. 2 分对于平衡态的凝聚相体系,压力p表示什么含义? ( )(A) 101.3 kPa(B) 外压(C) 分子间引力总和(D) 分子运动动量改变量的统计平均值6. 2 分一体系经过A,B,C 三条不同的途径由同一始态出发至同一终态。
其中A,B 为可逆途径,C 为不可逆途径,则下列有关体系的熵变ΔS的七个等式为:(Q A,Q B,Q C分别为三过程中体系吸的热)其中错误的是:( )(A) (5),(6)(B) (1),(4)(C) (2),(3)(D) (5),(7)7. 2 分正常沸点时液体气化为蒸气的过程在定压下升高温度时体系的Δvap G∃值应如何变化?( )(A) Δvap G∃=0(B) Δvap G∃≥0(C) Δvap G∃<0(D) Δvap G∃>08. 2 分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的C V, m=(3/2)R,温度由T1变到T2时,等压过程体系的熵变ΔS p与等容过程熵变ΔS V之比是:( )(A) 1 : 1 (B) 2 : 1(C) 3 : 5 (D) 5 : 39. 2 分在标准压力下,90℃的液态水汽化为90℃的水蒸气,体系的熵变将:( )(A) ΔS体>0 (B) ΔS体<0(C) ΔS体=0 (D) 难以确定*. 2 分理想气体自状态p1,V1,T等温膨胀到p2,V2,T, 此过程的ΔF与ΔG的关系是:( )(A) ΔF>ΔG(B) ΔF<ΔG(C) ΔF=ΔG(D) 无确定关系二、填空题( 共9题18分)11. 2 分从微观角度而言,熵具有统计意义,它是体系____________的一种量度。
物理化学动力学2:模拟试卷B
![物理化学动力学2:模拟试卷B](https://img.taocdn.com/s3/m/2ca1bb0a52ea551810a687c1.png)
物理化学第十一章模拟试卷B班级姓名分数一、选择题( 共10题20分)1. 2 分催化剂能极大地改变反应速率,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催化剂改变了反应历程(B) 催化剂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C) 催化剂改变了反应的平衡,以致使转化率大大地提高了(D) 催化剂能同时加快正向和逆向反应速率2. 2. 2 分如果碰撞理论正确,则双分子气相反应的指前因子的数量级应当是:( )(A) 10-8 -10-9 dm3·mol-1·s-1(B) 1023 -1024 dm-3·s-1(C) 1010 -1011 dm3·mol-1·s-1(D) 1010-1011 dm-3·s-13. 2 分稀溶液反应CH2ICOOH + SCN-→CH2(SCN)COOH + I-属动力学控制反应,按照原盐效应,反应速率k与离子强度I的关系为下述哪一种?( )(A) I增大k变小(B) I增大k不变(C) I增大k变大(D) 无法确定关系4. 2 分已知E Cl-Cl = 243 kJ/mol,E H2= 436 kJ·mol-1,用光照引发下面反应:H2+ Cl2 →2HCl所用光的波长约为:( )(A) 4.92×10-4 m(B) 4.92×10-7 m(C) 2.74×10-7 m(D) 1.76×10-7 m5. 2 分在T = 300 K,如果分子A和B要经过每一千万次碰撞才能发生一次反应,这个反应的临界能将是:( )(A) 170 kJ·mol-1(B) 10.5 kJ·mol-1(C) 40.2 kJ·mol-1(D) -15.7 kJ·mol-16. 2 分D+B→产物,从各物理量均以基本单位计算所得之k N ,换算为以mol·dm-3为量纲的k c,它们的关系为:( )(A) k c =Lk N(B) k c=106L2(C) k c=103Lk N(D) k c=10-3Lk N7. 2 分Lindemann 单分子反应机理是假定多原子分子被振动激发后( )(A) 立即分解(B) 有一时滞(C) 发出辐射(D) 引发链反应8. 2 分某双原子分子分解反应的临界能为83.68 kJ•mol-1,在300 K时活化分子所占的分数是:( )(A) 6.17×1013 %(B) 6.17×10-13 %(C) 2.68×1013 %(D) 2.68×10-13 %9. 2 分设气体A和B都是单原子分子,它们发生化合A + B = C,已知一维平动配分函数f t = 108,一维转动配分函数f r= 10。
2022年大学化学专业《大学物理(二)》模拟考试试题B卷 附答案
![2022年大学化学专业《大学物理(二)》模拟考试试题B卷 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2a1cdf3f78a6529657d5356.png)
2022年大学化学专业《大学物理(二)》模拟考试试题B卷附答案姓名:______ 班级:______ 学号:______考试须知:1、考试时间:120分钟,本卷满分为10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学号。
一、填空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1、一圆盘正绕垂直于盘面的水平光滑固定轴O转动,如图射来两个质量相同,速度大小相同,方向相反并在一条直线上的子弹,子弹射入圆盘并留在盘内,则子弹射入后的瞬间,圆盘的角速度_____。
2、质量为m的物体和一个轻弹簧组成弹簧振子,其固有振动周期为T.当它作振幅为A的自由简谐振动时,其振动能量E=__________。
3、沿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运动学方程为 (SI) ,则t时刻质点的法向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角加速度=________。
4、反映电磁场基本性质和规律的积分形式的麦克斯韦方程组为:()。
①②③④试判断下列结论是包含于或等效于哪一个麦克斯韦方程式的.将你确定的方程式用代号填在相应结论后的空白处。
(1) 变化的磁场一定伴随有电场;__________________(2) 磁感线是无头无尾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电荷总伴随有电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一个半径为、面密度为的均匀带电圆盘,以角速度绕过圆心且垂直盘面的轴线旋转;今将其放入磁感应强度为的均匀外磁场中,的方向垂直于轴线。
在距盘心为处取一宽度为的圆环,则该带电圆环相当的电流为________,该电流所受磁力矩的大小为________ ,圆________盘所受合力矩的大小为________。
6、二质点的质量分别为、. 当它们之间的距离由a缩短到b时,万有引力所做的功为____________。
7、一束平行单色光垂直入射在一光栅上,若光栅的透明缝宽度与不透明部分宽度相等,则可能看到的衍射光谱的级次为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化学第十一章模拟试卷B班级姓名分数一、选择题( 共10题20分)1. 2 分催化剂能极大地改变反应速率,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催化剂改变了反应历程(B) 催化剂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C) 催化剂改变了反应的平衡,以致使转化率大大地提高了(D) 催化剂能同时加快正向和逆向反应速率2. 2. 2 分如果碰撞理论正确,则双分子气相反应的指前因子的数量级应当是:( )(A) 10-8 -10-9 dm3·mol-1·s-1(B) 1023 -1024 dm-3·s-1(C) 1010 -1011 dm3·mol-1·s-1(D) 1010-1011 dm-3·s-13. 2 分稀溶液反应CH2ICOOH + SCN-→CH2(SCN)COOH + I-属动力学控制反应,按照原盐效应,反应速率k与离子强度I的关系为下述哪一种?( )(A) I增大k变小(B) I增大k不变(C) I增大k变大(D) 无法确定关系4. 2 分已知E Cl-Cl = 243 kJ/mol,E H2= 436 kJ·mol-1,用光照引发下面反应:H2+ Cl2 →2HCl所用光的波长约为:( )(A) 4.92×10-4 m(B) 4.92×10-7 m(C) 2.74×10-7 m(D) 1.76×10-7 m5. 2 分在T = 300 K,如果分子A和B要经过每一千万次碰撞才能发生一次反应,这个反应的临界能将是:( )(A) 170 kJ·mol-1(B) 10.5 kJ·mol-1(C) 40.2 kJ·mol-1(D) -15.7 kJ·mol-16. 2 分D+B→产物,从各物理量均以基本单位计算所得之k N ,换算为以mol·dm-3为量纲的k c,它们的关系为:( )(A) k c =Lk N(B) k c=106L2(C) k c=103Lk N(D) k c=10-3Lk N7. 2 分Lindemann 单分子反应机理是假定多原子分子被振动激发后( )(A) 立即分解(B) 有一时滞(C) 发出辐射(D) 引发链反应8. 2 分某双原子分子分解反应的临界能为83.68 kJ•mol-1,在300 K时活化分子所占的分数是:( )(A) 6.17×1013 %(B) 6.17×10-13 %(C) 2.68×1013 %(D) 2.68×10-13 %9. 2 分设气体A和B都是单原子分子,它们发生化合A + B = C,已知一维平动配分函数f t = 108,一维转动配分函数f r= 10。
按过渡态理论,在温度T时,反应的频率因子为:( )(A) 10-22k B T/h(B) 10-21k B T/h(C) 10-23k B T/h(D) 1023k B T/h*. 2 分设某基元反应在500 K时实验活化能为83.14 kJ·mol-1,则此反应的临界能为:( )(A) 81.06 kJ·mol-1(B) 2.145 kJ·mol-1(C) 162.1 kJ·mol-1(D) 4.291 kJ·mol-1二、填空题( 共9题18分)11. 2 分溶液中非离子间的扩散控制反应速率与溶剂粘度系数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知η(乙醇)>η(水),则同一反应在两种不同溶剂中的速率大小关系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2 分某化学反应需激发的能量为126 kJ·mol-1,该能量相当于入射光的波数ω/cm-1=_______________。
13. 2 分在波长为214 nm的光照下,发生下列反应NH3+H2O+hν→N2+NH2OH当吸收光的强度I a=1.00×10-7 Einstain·dm-3·s-1,照射39.38 min后,测得[N2]=[NH2OH]=24.1×10-5 mol·dm-3,则量子效率Φ为__________。
14. 2 分今测定了过硫酸离子与碘离子在不同离子强度下的反应速率常数,现取其中二点,数据如下:I/10-3mol·dm-3 2.45 12.45k/dm3·mol-1·s-1 1.05 1.39则Z A,Z B值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0.51(mol·dm-3)-12]15. 2 分Br的复合反应Br+Br→Br2*,Br2*+M→Br2+M,作为第三体的M,复杂分子较简单分子更有效,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2 分Na光谱的黄线ν=5.090×1014 Hz,则相当于光能E=__________________。
17. 2 分对于液相反应,如k=A exp(-E a/RT),则A的过渡态理论表达式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18. 2 分因为在分子反应动力学领域创造性的成就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科学家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2 分反应F+D2→DF+D,由交叉分子束实验绘制了通量-速度-角度分布图,产物分子处于振动激发,且DF 在F原子的后向出现,且在“赤道”附近通量很大,说明____________能更有利于促进反应,F原子是与D2迎头碰撞,因此过渡态的优势构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 共5题40分)20. 10 分实验测得气相反应C2H6(g) = 2 CH3(g) 的速率常数k的表达式为k / s-1 = 2.0×1017exp( - 363 800 / RT),试求1000 K时的以下各值(设普适常数值k0T / h = 2×1013 s-1):(甲) 反应的半衰期;(乙) 分解反应的活化熵。
21. 10 分反应HIn-12kkH++ In2-,HIn-为溴甲酚绿、弛豫时间与反应浓度间关系如下:τ-1/ (106s-1) 1.01 1.16 3.13( [H+] + [In2-] )/( 10-6 mol·dm-3) 4.30 6.91 38.94求k1、k2及K。
22. 10 分用λ=313 nm的单色光照射丙酮蒸气,发生下面的反应:(CH3)2CO ==C2H6+CO入射光的91.5%被丙酮吸收,反应池体积V=59 cm3,T=329.9 K,起始压力p i=102.16 kPa,照射7 h后,终压p f =104.42 kPa,入射光强度I=48.1×10-4 J·s-1,求量子产率Φ。
23. 5 分反应HN3+ H2O + hν→N2 + NH2OH ,在λ= 214 nm的光作用,吸收光强为I a= 1.00×10-7 mol·dm-3·s-1,经39.38 min 后,[N2] = [NH2OH]= 24.1×10-5 mol·dm-3,求量子产率Φ。
24. 5 分反应Ar+O2→Ar+O+O,实验测得不同温度下之速率常数为:T/K 15000 18000k/mol-1·dm3·s-1 5.09×10128.60×1012(1)(1)求反应活化能E a;(2)(2)已知解离能E D(O2)=495 kJ·mol-1,讨论为什么E a<E D?四、问答题( 共3题20分)25. 10 分试从总包反应、基元反应、态-态反应三个层次论述活化能的概念及其意义。
26. 5 分反应物A 的光二聚反应历程为A + hνk1A*,A*k3A + hνf,A*+ Ak2A2推导Φ(A2) 及Φf (荧光量子效率)的表达式。
27. 5 分已知两个非线性分子A 和B 反应生成非线性活化络合物AB≠,反应的穿透系数为1,设k B T/h = 1013 s-1,所有自由度中,每个平动自由度的配分函数都为108 cm-1,每个转动自由度配分函数为10,每个振动自由度的配分函数为1.1,A、B 和AB 的电子态配分函数都为1,求证该反应的速率常数为:k = 9.7×109exp (-△E≠/RT) cm3·mol-1·s-1已知:玻耳兹曼常数k B=1.3806×10-23 J·K-1,普朗克常数h = 6.6262×10-34 J·s 。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10题20分)1. 2分[答] (C)2. 2 分[答] (C)3. 2 分(6352)6352[答] (B)4. 2 分[答] (B) 因为Cl2+ hν→2Cl,λ = Lhc/ε5. 2 分[答] (C)6. 2 分[答] (C)7. 2 分[答] (B)8. 2 分[答] (D)9. 2 分[答] (A)*. 2 分[答] (A)二、填空题 ( 共 9题 18分 )11. 2 分[答] k ∝η -1(速率与粘度系数成反比) k W >k E 或r (水)>r (乙醇) (2分)12. 2 分[答] 10 530 cm -1E =Lh ν =Lhc /λ =Lhc ω13. 2 分[答] 设以1 dm 3为计算基础, 则每秒生成产物为[24.1×10-5/(39.38×60)] mol ·dm -3·s -1 =1.02×10-7 mol ·dm -3·s -1所以 Φ=1.02×10-7/1.00×10-7=1.02 (各1分)14. 2 分[答] 2据lg k =lg k 0+1.02Z A Z B I /mol dm -3⋅Z A Z B =[lg(k 2/k 1)]/[1.02(I I 21-)] =0.122/[1.02×(0.1116-0.0495)]=1.93≈215. 2 分[答] 复杂分子具有更多的振动自由度, 转移能量更有效16. 2 分[答] 3.373×10-19 JE =h ν =(6.626×10-34×5.090×1014) J =3.373×10-19 J17. 2 分[答] ()1B m eexp nk T S c h R -≠⎛⎫∆⎛⎫ ⎪⎪ ⎪⎝⎭⎝⎭$(2分)18. 2 分[答] 赫希巴赫(Herschbach ),波兰尼(Polanyi ),李远哲 (2分)19. 2 分[答] 平动,直线型(2分)三、计算题 ( 共 5题 40分 )20. 10 分[答](甲) 1000 K 时, k = 1.98×10-2 s -1 (2分) t 1/2 = ln2/k = 35.0 s (3分) (乙) A = (k B T /h )eexp(D r ≠S m $/ R )D r ≠S m $= 68.3 J ·K -1·mol -1 (5分)21. 10 分[答] 先推导得 τ -1= k 2( [H +] + [In 2-] ) + k 1 (5分) 将实验数据代入,解联立方程求得 k 2分别为 6.13×1010 mol -1·dm 3·s -1和 6.12×1010 mol -1·dm 3·s -1 (2分) 代入一式,可得 k 1= 7.5×105 s -1 (2分) 所以 K = k 1/ k 2= 1.23×10-5 mol ·dm -3 (1分)22. 10 分[答] 发生反应的分子数为n r =(p f -p i )V /RT =4.86×10-5 mol (3分) 吸收的光子数为n 0=It λη /hcL =2.90×10-4 mol (4分) Φ= n r /n 0=0.168 (3分)23. 5 分[答] 产物生成的分子数为n = ( 24.1×10-5/( 39.38×60 ) = 1.02×10-7 mol ·dm -3·s -1 (3分) Φ = n / I a = 1.02≈1 (2分)24. 5 分[答] (1) 根据ln[k (T 2)/k (T 1)]=-(E a /R )(1/T 2-1/T 1)E a =472 kJ ·mol -1(2) 反应沿势能面的反应坐标进行,鞍点势垒低于解离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