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基本原理和解析
UV-Vis原理及应用概述
lnT
微分后除以上式可得浓度的相对误差为:
C
C
T T lnT
当溶液的透光率为36.8%或吸光度为0.434时, 浓度的相对误差最小。
T值在65~20%或A值在0.2~0.7之间,浓度相对 误差较小,是测量的适宜范围。
§3 分析条件的选择
仪器测量条件的选择 显色反应条件的选择 参比溶液的选择
A 分子中电子能级、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示意图
2. 电子跃迁主要类型
按照价电子性质不同讨论不同的紫外-可 见吸收光谱。 以甲醛分子为例: 存在σ电子,π电子,n(p)电子。
分子轨道理论:
σ成键轨道< π成键轨道< n 非键轨道<π*反键轨道<σ*反键 轨道
分子中外层电子能级及跃迁类型示意图
2.1 σ→σ*跃迁
1. 仪器测量条件的选择
1.1 适宜的吸光度范围
即当A=0.434时,吸光度测量误差最小。 最适宜的测量范围为0.2~0.7之间。
1.2 入射光波长的选择
通常是根据被测组分的吸收光谱,选择最 强吸收带的最大吸收波长(λmax )为入射波 长。当最强吸收峰的峰形比较尖锐时,往往 选用吸收稍低,峰形稍平坦的次强峰进行测 定。
1.3 狭缝宽度的选择
为了选择合适的狭缝宽度,应以减少狭缝 宽度时试样的吸光度不再增加为准。一般来 说,狭缝宽度大约是试样吸收峰半宽度的十 分之一。
2. 显色反应条件的选择
可见分光光度法一般用来测定能吸收可见光 的有色溶液。对某些无色或浅色物质进行测 定,常利用显色反应将被测组分转变为在可 见波长范围有吸收的物质。常见的显色反应 有配位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测定试样溶液的吸光度,需先用参比溶液调 节T为100% (A为0) ,以消除其它成分及 吸收池和溶剂等对光的反射和吸收带来的测 定误差。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法
作用是放大信号并以适当的方式指示或记录。 直流检流计、电位调零装置、数字显示及自动记录装置等。
03:04:37
二、分光光度计的类型
1.单光束
经单色器分光后的一束平行光,轮流通过参比溶液和样 品溶液,以进行吸光度的测定。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维修 容易,适用于常规分析。一般不能作全波段光谱扫描。
03:04:37
2.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产生
当分子吸收外界的辐射能量(电磁辐射)时,会发生运 动状态的变化,亦即发生能级的跃迁,其中含电子能级、振 动能级和转动能级的跃迁。
h E2 E1 E Ee Ev Er
E h
c
hc
E
分子吸收光谱: 用一连续波的电磁辐射以波长大小顺序分别照射分子,并
流动测量池 两面透光
4.检测器
检测器的作用 检测器是一种光电转换元件,是检测单色光通过溶液被吸收 后透射光的强度,并把这种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的装置。 对检测器的要求 检测器应在测量的光谱范围内具有高的灵敏度;对辐射能量 的响应快、线性关系好、线性范围宽;对不同波长的辐射响 应性能相同且可靠;有好的稳定性和低的噪音水平等。 检测器有光电池、光电管和光电倍增管等。
2.双光束
光源发出光经单色器分光后,分解为强度相等的两束 光,一束通过参比池,另一束通过样品池,双光束分光光 度计一般都能自动记录吸收光谱曲线。由于两束光同时分 别通过参比池和样品池,因而能自动消除光源强度变化所 引起的误差。
03:04:37
03:04:37
3.双波长
适用多组分混合物、混浊试样(如生物组织液)分析, 以及存在背景干扰或共存组分吸收干扰的情况下分析,还 能进行化学反应动力学研究。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原理_概述解释说明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原理概述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学分析、生物医药和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分析技术。
它通过检测样品吸收紫外或可见光的能力,可以确定样品中存在的化合物或物质的浓度。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基于原子、离子或分子在特定波长范围内对电磁辐射的选择性吸收现象,利用这种吸收现象可以获得样品所具有的信息。
本文将对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的原理进行详细介绍,并探讨其在化学分析、生物医药和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引言、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原理、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应用领域、实验方法与操作步骤以及结论和展望。
1.3 目的本文旨在向读者介绍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的基本原理以及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通过阐述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的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希望能为初学者提供一份清晰的指南,使其能够准确、有效地应用该技术进行分析。
同时,我们将对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的局限性进行讨论,并展望其未来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的发展方向。
2.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原理:2.1 光谱的基本概念:光谱是指将某物质在不同波长范围内对电磁辐射的吸收、发射或散射进行分析和测量的方法。
根据电磁辐射的能量不同,可将光谱分为紫外光谱、可见光谱和红外光谱等。
其中,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利用物质对紫外及可见光区域(200-800 nm)的吸收特性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2.2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原理: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是通过物质吸收特定波长范围内电磁辐射而产生的能级跃迁来进行分析。
当样品受到入射光线照射后,样品中的某些化学成分会吸收特定波长范围内的能量,并转为高能态。
这些化学成分在高能态时可能会跃迁至更高能级或离子化状态,从而使入射光线中特定波长的能量被吸收,形成明显的吸收峰。
根据琴斯定律(Lambert-Beer定律),光的吸收与样品中物质浓度成正比。
因此,通过测量入射光和透射光之间的吸收差异,可以推算出样品中特定化合物的浓度。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产生及基本原理
判别顺反异构体
H
H C C H
C C
H
顺式
反式 λmax=295nm εmax=27000
λmax=280nm εmax=13500
共平面产生最大共轭效应, εmax大
判别互变异构体
O CH3 C H O C C H OC2H5
H O O H O H O H
酮式:λmax=272nm,εmax=16
汞灯用于波长检定。
用积分球的检测器波长<2500nm。
单色器
将光源发射的复合光分解成单色光并可从中选出一任波 长单色光的光学系统。 ①入射狭缝:光源的光由此进入单色器; ②准光装置:透镜或返射镜使入射光成为平行光束; ③色散元件:将复合光分解成单色光;棱镜或光栅; ④聚焦装置:透镜或凹面反射镜,将分光后所得单色光聚焦 至出射狭缝; ⑤出射狭缝。
a
b c
比例常数,称为吸光系数
液层厚度,单位cm 浓度。当浓度 c 以 g· L-1 为单位,液层厚度 b 以 cm 为单位 时,吸光系数的单位为:L· g-1· cm-1
紫外分光光度法定性分析
比较吸收光谱曲线法:
可以将在相同条件下测得的未知物的吸收光谱与标准谱图 进行比较来作定性分析。如果吸收光谱的形状,包括吸收光谱 的λmax、λmin、吸收峰的数目、位置、拐点以及等完全一致,则 可以初步认为是同一化合物。
OH CH3 C H O C C OC2H5
O H
O
烯醇式:λmax=243nm,εmax=16000
纯度的控制和检验
a) 根据吸收光谱判断
含10-6M蒽的苯溶液
苯溶液
b) 根据lgε判断
4.10 例如:标准菲 lg 氯仿 max( 296 nm )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
(2) 介质不均匀性引起的偏离 朗伯-比尔定律在均匀、非散射时可成立,当介质不均匀,或有胶体、乳浊、悬浮体存
在时,入射光除了被吸收外,还有反射、折射损失,故所测A值比实际吸收要大许多,导 致偏离比尔定律。
引起工作曲线弯曲的原因还有一些,如:溶质的性质变化、操作不当等等。
§ 2.3 影响显色反应的若干因素 (一) 吸光光度法对显色反应的要求
2、分子吸收光谱
①电子光谱 在多原子分子中,分子轨道中有许多电子能级,平时各电子都尽先进入低能级,处于基态。当
有光波照射这些分子时,轨道中的电子会吸收光波中的某些波长的光,使这束光中缺少某些波长的 光。电子本身将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上。
象这样的情况下,被吸收的光往往波长较短,在紫外和可见光范围。本章主要讨论这一部分内 容。
红色), 1﹕3(pH 8~11.5 黄色,最稳定)三种不同颜色的络合物生成。
3、温度的影响:一般在室温.有些需加热. 4、显色时间的影响
5、溶剂的影响:可提高显色反应的灵敏度. 6、共存离子的影响:
§ 2.4 光度测量误差和测量条件的选择
一、 仪器测量误差
在吸光光度分析中,除了各种化学条件所引起的误差外,仪器测量不准确也是误差的主要来源。 任何光度计都有一定的测量误差,这种误差可能来源于光电池不灵敏、光电流测量不准和光源不稳
§ 2 光度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一、光度分析法的特点 1、适用范围:常用于测定试样中1%~10-3 %的微量组分,甚至可测定低至10-4 %~10-5 %的痕量组份。目 前,随着仪器和方法的改进,有的已达10-9 %。一般情况下,相对误差为2~5 %,这在微量分析中已是十 分精确的了。 2、特点:灵敏、快速、准确、简便。
cF2e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基本原理
n→π* < π→π* < n→σ* < σ→σ*
11:51:47
2
σ→σ*跃迁
所需能量最大;σ电子只有吸收远紫外光的能量
才能发生跃迁;
饱和烷烃的分子吸收光谱出现在远紫外区; 吸收波长λ <200 nm; 例:甲烷的λ max为125nm , 乙烷λ max为135nm 。 只能被真空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到; 作为溶剂使用;
max(甲醇) max(水) max(氯仿)
n → p*跃迁:蓝移; ;
max(正己烷)
p → p* n → p*
230 329
11:51:47
238 315
237 309
243 305
溶剂的影响
苯 酰 丙 酮 1 1:乙醚 2:水
2
250
300
极性溶剂使精细结构 消失;
11:51:47
11:51:47
11:51:47
精品课件!
11:51:47
精品课件!
11:51:47
(三) 金属离子影响下的配位体内π→π*跃迁 金属离子的微扰,将引起配位体吸收波长和 强度的变化。变化与成键性质有关,若共价 键和配位键结合,则变化非常明显。 茜素磺酸钠: 弱酸性介质:黄色(λ max=420nm) 弱碱性介质:紫红色(λ max=560nm )
一、有机物吸收光谱与电子跃迁
(一)电子跃迁类型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三种电子跃迁的结果: σ电子、π电子、n电子。 s*
E p 分子轨道理论:成键轨道—反键轨道。
s
H
C H
OnKR Nhomakorabeap*
E,B
n
p
s
当外层电子吸收紫外或可见辐射后,就从基态向激发态(反 键轨道)跃迁。主要有四种跃迁所需能量ΔΕ大小顺序为:
药物分析中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药物分析中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引言:药物分析是研究药物性质和质量的一项重要领域,其中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被广泛应用于药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本文将就药物分析中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的原理、仪器设备以及应用案例进行探讨。
一、原理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是一种通过测量物质在紫外和可见光波段对电磁辐射的吸收来鉴定和定量分析物质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根据分子在特定波长的电磁辐射下,电子跃迁从基态到激发态,吸收特定波长的光能,并呈现出吸收峰。
二、仪器设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需要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进行分析。
该仪器主要由光源、单色器、试样室、光电倍增管和计算机系统等组成。
光源提供紫外和可见光波段的光线,单色器用于选择特定波长的光线,试样室中放置待测样品,光电倍增管转化光信号为电信号,计算机系统用于数据处理和谱图显示等功能。
三、应用案例1. 药物质量控制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可用于药物的定量分析和质量控制。
通过建立药物与特定波长光的吸收关系,可以快速准确地确定药物中特定成分的含量。
例如,对某种药物中有效成分含量进行测定,可以根据其在特定波长处的吸光度与含量之间的线性关系来计算出含量。
2. 药效研究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还可用于药效研究中。
通过测量药物在不同波长下的吸光度,可以得到药物的吸收光谱。
根据吸收峰的强度和位置可以判断药物的溶解度、稳定性以及药物与其他物质的相互作用等信息,从而为药效研究提供依据。
3. 药物相互作用研究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还可用于研究药物与其他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例如,通过测量药物与药剂、辅料以及体内代谢产物等物质之间的吸光度变化,可以分析药物在配方中的相互作用情况,为合理选用药剂和优化配方提供依据。
4. 药物稳定性研究药物在贮存和使用过程中会受到光线、温度、湿度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药物的质量变化。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可用于药物稳定性研究,通过测量药物在不同条件下的吸光度变化,可以评估药物的稳定性,从而为药物的储存和使用提供依据。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基本原理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基本原理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基本原理是物质吸收紫外可见光时,电子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吸收的光子能量与吸收带的能带宽度相符合,形成吸收峰。
在可见光区域的吸收通常是由于电子跃迁引起的。
在紫外区域,主要发生的是电子的径向跃迁或电子对的激发,而在可见光区域主要发生的是π-π*跃迁或n-π*跃迁。
紫外光谱仪一般由光源、刺激器、样品室和检测器组成。
光源产生能量较高的紫外光,刺激器通过选择合适的波长、宽度和形状的光束,将光束转化成单色光;样品室用于放置待测样品,并调节光束的强度和位置;检测器可以将吸收光转化成电信号并输出。
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实验中,一般使用的溶液法测定。
首先,将待测样品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通过稀释制备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溶液。
然后,将样品溶液放入光谱仪样品室中,设置好波长范围和扫描速度等参数。
通过扫描整个波长范围,记录吸收光谱曲线。
根据光谱曲线中的吸收峰,可以确定化合物的电子能级跃迁情况以及其浓度。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分析应用非常广泛。
其中一个重要的应用是定量分析。
根据光谱测得的吸光度和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数据,可以建立吸光度与浓度之间的标准曲线,通过测量待测样品的吸光度,即可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待测样品的浓度。
这种方法可用于药物和环境分析中。
另一个重要的应用是结构分析。
不同的化合物因为其分子结构的不同,会吸收不同波长的光,形成各自独特的吸收光谱曲线。
通过比对待测样品的光谱特征与已知化合物的光谱特征,可以确定待测样品的结构和成分。
这种方法在有机化学和材料科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分析技术,可以从电子能级跃迁角度解释物质的吸收特性。
它具有快速、灵敏、经济以及非破坏性等优点,在化学研究、药物分析、环境监测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2.3_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吸收光谱图所测量的是光通过样品后,光强随 频率(或波长)变化的曲线。 吸光和透光的强度的表示方法: (1)透光率T(%)
I T (%) 100 I0
(2)吸光度 A
I0 A lg( ) I
(3)吸光系数ε
A e Cb
(4)对数吸光系数
lg e
(5)吸光率A(%)
A(%) 1 T (%)
本章学习后应掌握的要点
1、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可以用吸收曲线来描述。 2、光的吸收定律的数学表达式是A=εcb。吸收系数 ε表示物质对某一特定波长光的吸收能力。 3、光的吸收定律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光的吸收定律 产生偏差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单色光不纯和显色溶 液中发生水解、缔合、沉淀等化学反应。
4、紫外吸收光谱和可见吸收光谱同属电子光谱, 都是由于价电子跃迁而产生的。
ÆÆ Æ ×ÆÆ
ÆÆ×ÆÆ ¨Æ
ÆÆÆÆ
100nm
200nm
400nm
800nm
真空紫外区——波长范围在200nm以下的区域。
普通紫外区——波长范围在200nm-400nm之间的区域。 可见光区——波长范围在400nm-800nm之间的区域。 可见光区与普通紫外区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差别,只是光源不同,普 通紫外区用氢灯,可见光区用钨丝灯。
同样可以用紫外光谱判别顺反异构。 例 肉桂酸有下面两种构型: H C=C COOH H C=C H COOH
H
由于顺式空间位阻大,苯环与侧链双键共平面性 差,不易产生共轭;反式空间位阻小,双键与苯环在 同一平面上容易产生共轭。因此,反式: lmax=295nm emax=13500, 顺式: lmax=280nm ,emax=7000。反式的 波长和强度比顺式的大。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6.生化反应动力学的研究
如果某生化反应中一种反应物的浓度发生变化, 则可以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反应进行的快慢 即反应的动力学。例如在酶反应中,底物的减少会使 其吸收幅度下降,产物的吸收峰幅度增加,因此可以 利用底物或产物吸收峰的变化来研究反应的进行情况 及其反应速度。
乳酸脱氢酶
乳酸盐 + NHD+
2. 纯度的检验
如果有机物在紫外可见光区没有明 显的吸收峰,而杂质在紫外区区有较强 的吸收,则可利用紫外光谱检验化合物 的纯度。
3. 样品浓度的测定
根据吸收定律: A=εcl
同一物质的消光系数ε是一定的,因 此在光径相同的样品池中,A与样品浓度c 成正比。
• 比较法
• 标准曲线
配置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在波 长最佳处分别测定标准溶液的吸光度A,然后 一浓度为横坐标,以相应的A为纵坐标绘制出 标准曲线。
1. 化合物的鉴定
利用紫外光谱可以推导有机化合物的分子骨架 中是否含有共轭体系,如CH2=CH-CH=CH2 , CH2=CH-CH=O ,CH2=CH-C≡N ,苯环等,利用 紫外光谱鉴定有机化合物远不如利用红外有效,因 为紫外光谱特征性不强。
苯丙氨酸 酪氨酸 色氨酸
具有环状共轭双键
鉴定的方法
时,测量到的透射光的强度与入射光强度之差即为样品 对入射光的吸收。
Io
It
A=lg(Io/It)
二.紫外光谱的特点
1. 紫外吸收光谱所对应的电磁波波长短,能量大, 反映分子中价电子能级跃迁的情况,主要用于
共轭体系及芳香族化合物的分析。
2. 但是由于谱峰宽,重叠多,而不是像红外吸收 光谱或核磁共振谱那样得到的是各个特定化学 键的峰。
丙酮酸盐 + NADH + H+
有机波谱解析-第二章 紫外光谱
C
Hale Waihona Puke n<pOC
C
p*
n > p p*
n
n C
p* p
p*
n
p n 非极性
p
O 非极性
C C
p
极性
极性
n → p*跃迁:兰移; ; pp np
(4)尽量和文献中所用的溶剂一致。
(5)溶剂挥发性小、不易燃、无毒性、价格便宜。
5. 电子跃迁的类型
紫外吸收光谱是由价电子的能级跃迁而产生的,有机化 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三种电子跃迁的结果:σ电子、 π电子、n电子。 s* n p* H C O
s
p E 分子轨道理论:成键轨道—反键轨道。
各种电子能级的能量及电子跃迁类型如右图
3. 紫 外 光 谱 图
横坐标:波长或频率 纵坐标:吸光度(A) 或 透过率(T)
紫外光谱(图)的特点: 吸收谱带少; 吸收谱带宽; 通常以谱带吸收最强的波长表示谱带位置,称 为最大吸收波长(λmax) ,是分子的特征常数, 与分子电子结构相关,可推测化合物中生色团类 型和共轭大小; 吸收强度以最大吸收波长处的摩尔吸光系数 (εmax)表示,也是分子特征常数和鉴定化合物 的重要依据。
H H c H
取代基 红移距离 -SR 45(nm)
c H
max=162nm 助色基团取代 p
-NR2 40(nm) -OR 30(nm)
p*(K带)发生红移。
-Cl 5(nm) CH3 5(nm)
(2)共轭烯烃中的
p → p*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C
图 9-4 标准溶液系列配制
❖ 11.4.3 显色反应(color reaction)
❖ 按显色反应的类型来分,主要有
❖ 氧化还原反应
❖ 2Mn2+ +5S2O82-+8H2O=2MnO4- +10SO42- +16H+
❖ 配位反应 ❖ Fe 2+ +3phen=Fe(phen)32+
❖ 配位显色剂 (1)无机显色剂
❖ 不多,因为生成的配合物不稳定,灵敏度和选 择性也不高。
n→σ* 跃迁
如CH3OH和CH3NH2的n*跃迁光谱分别为183nm和213nm。
(2) 不饱和烃π→π*跃迁
H
H
乙烯π→π*跃迁的λmax为162nm,
cc
εmax为: 1×104 L·mol-1·cm-1。
H
H
C=C 发色基团, 但 *200nm。
max=162nm 助色基团取代 (K带)发生红移。
二氧杂环己烷
/nm 177 178 204 214 186 339,665 280 300,665 270
max
13000 10000 41 60 1000 150000 22 100 12
跃迁类型
* * n* n*
n*,n*
n*, n* n* n*
助色团指带有非键电子对的基团, 如-OH、 -OR、 -NHR、-SH、-Cl、-Br、-I等, 不吸收大于200nm的光,但与生色团相连时,会使生色团的 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并且增加其吸光度。
❖ 有时标准曲线不通过原点.可能的原因是:参比 溶液选择不当
❖ 吸收池厚度不等 ❖ 吸收池位置不妥, ❖ 吸收池透光面不清洁等 ❖ 是系统误差,找出原因,加以避免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基本原理
p
R带max =205nm ;10-100
p
p
p
③不饱和醛酮 K带红移:165250nm R 带兰移:290310nm
165nm n p
n
p
p
p
cc
cO
cO
13:02:19
(4)芳香烃及其杂环化合物
苯:
E1 带 1 8 0 1 8 4 nm; =47000
E2 带 2 0 0 2 0 4 nm =7000 苯环上三个
13:02:19
苯环上助色基团对吸收带的影响
13:02:19
苯环上发色基团对吸收带的影响
13:02:19
(三) 溶剂对吸收光谱的影响
n<p
CO
p
C
C
n
p
>p
p
p
n
p
n
n
p
p p
CO
CC
非极性 极性
非极性 极性
n → p*跃迁:蓝移; ; p → p*跃迁:红移; ;
p → p*
max(正己烷)
第三章 紫外-可见吸收
光谱法
一、 有机化合物的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第二节
二、无机化合物的吸 收光谱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13:02:18
一、有机物吸收光谱与电子跃迁
(一)电子跃迁类型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三种电子跃迁的结果:σ
电子、π电子、n电子。
s*
HC O
n
s
Hp
p*
K
R
E
E,B
n
p
分子轨道理论:成键轨道—反键轨道。
并,红移;
取代基使B带简化;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
• 分子、原子或离子具有不连续的量子化能级,仅当
照射光光子的能量(hυ)与被照射物质粒子的基态和 激发态能量之差相当时才能发生吸收。不同的物质微粒 由于结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量子化能级,其能量差也不 相同。所以物质对光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三、吸收曲线(吸收光谱)
• 吸光度(A)--波长(λ)曲线称--。 • 光吸收程度最大处的波长叫 • 最大吸收波长,用λmax表示。 • 高锰酸钾的λmax=525nm。 • 浓度不同时,光吸收曲线形状不同,最大吸收波长
1852年,比耳(Beer)发现:
• 当单色光通过液层厚度b一
• 定的有色溶液时,溶液的吸
• 光度A与溶液浓度C成正比:
•
A= lg(I0/I)= k2 C
• --- 比耳定律
•
( C--有色溶液的浓度 k2--比例常数 )
• 将朗白定律与比耳定律合并起来:
•
A = lg(I0/I) = K b c
物质颜色
黄绿 黄 橙 红
紫红 紫 蓝
绿蓝 蓝绿
吸收光
颜色
波长范围
紫
40/0n-m450
蓝
450-480
绿蓝
480-490
蓝绿
490-500
绿
500-560
黄绿
560-580
黄
580-600
橙
600-650
红
650-700
二、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当一束光照射到某物质或其溶液时,组成该物质的 分子、原子或离子与光子发生“碰撞”,光子的能量就 转移到分子、原子上,使这些粒子由最低能态(基态) 跃迁到较高能态(激发态):M + hυ → M* 这个作用叫物质对光的吸收。
紫外光谱的解析
紫外光谱的解析一、紫外光谱的基本原理1. 概念•紫外光谱(UV)是分子吸收紫外•可见光区(200•800nm)的电磁波而产生的吸收光谱。
它反映了分子中的电子跃迁情况。
当分子吸收紫外光时,分子中的价电子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
•例如,在一些有机化合物中,存在着π电子和n电子(非键电子)。
这些电子可以发生π• π跃迁、n• π跃迁等。
其中,π• π跃迁通常所需能量较高,对应的吸收波长相对较短,多在200nm左右;而n• π跃迁所需能量较低,吸收波长相对较长,一般在270• 350nm范围。
2. Lambert - Beer定律•这是紫外光谱分析的基本定律,其表达式为 A = εbc。
其中,A是吸光度,表示物质对光的吸收程度;ε是摩尔吸光系数,它与物质的性质有关,反映了物质对特定波长光的吸收能力,单位为L/(mol·cm);b是光程长度,即样品池的厚度,单位为cm;c是溶液中物质的摩尔浓度,单位为mol/L。
•例如,在测定某一化合物的浓度时,如果已知其摩尔吸光系数和光程长度,通过测量吸光度就可以计算出溶液中的物质浓度。
假设某物质的摩尔吸光系数为1000L/(mol·cm),光程长度为1cm,测得吸光度为0.5,根据Lambert• Beer定律,可算出该物质的浓度c = A/(εb)=0.5/(1000×1)= 5×10⁻⁴mol/L。
二、紫外光谱中的特征吸收带1. R带• R带是由n•π跃迁产生的吸收带。
其特点是吸收强度较弱,摩尔吸光系数一般在10• 100L/(mol·cm)范围内,吸收峰波长较长,多在270• 350nm。
•在醛、酮、硝基化合物等分子中常常可以观察到R带。
例如,丙酮分子中的羰基(C = O)上的n电子可以发生n• π跃迁,在约279nm处有一个R带吸收峰。
2. K带• K带是由共轭体系中的π• π跃迁产生的吸收带。
其吸收强度较大,摩尔吸光系数通常大于10000L/(mol·cm),吸收峰波长与共轭体系的大小有关。
紫外吸收光谱分析法.
254
200
甲苯
261
300
含取代基时, B带简化, 间二甲苯 红移。
263
300
1,3,5-三甲苯 266
305
六甲苯
272
300
02:56:43
乙酰苯紫外光谱图
羰基双键与苯环共扼: K带强;苯的E2带与K带合 并,红移; 取代基使B带简化; 氧上的孤对电子: R带,跃迁禁阻,弱;
C H3
C
n p* ; R带
第一章 紫外吸收光谱
分析法
ultraviolet spectrometry, UV
第一节 紫外吸收 光谱分析基本原理
principles of UV
一、 紫外吸收光谱的产生 formation of UV 二、 有机物紫外吸收光谱 ultraviolet spectrometry of organic compounds
O
p p* ; K带
02:56:43
苯环上助色基团对吸收带的影响
02:56:43
苯环上发色基团对吸收带的影响
02:56:43
5. 立体结构和互变结构的影响
H C
H C
H C
C H
顺反异构: 顺式:λmax=280nm; εmax=10500 反式:λmax=295.5 nm;εmax=29000
有一些含有n电子的基团(如—OH、—OR、—NH2、— NHR、—X等),它们本身没有生色功能(不能吸收λ>200nm的 光),但当它们与生色团相连时,就会发生n—π共轭作用,增 强生色团的生色能力(吸收波长向长波方向移动,且吸收强度 增加),这样的基团称为助色团。
02:56:43
红移与蓝移
有机化合物的吸收谱带 常常因引入取代基或改变溶 剂使最大吸收波长λ max和吸 收强度发生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曲线(最大吸收波长 max)。
2020/5/24
蓝 ➢黄 450~480nm 580~600nm
10
★吸收曲线的讨论
(1)同一种物质对不同波 长光的吸光度不同。 吸光度最大处
对应的波长称为最大吸收波长λmax。
(2)不同浓度的同一种物质,其吸收曲线 形状相似、λmax不变。而对于不同物 质,它们的吸收曲线形状和λmax则不 同。
物质可能达到的最大灵敏度。
2020/5/24
19
3.偏离朗白—比耳定律的原因 标准曲线法测定未知溶液的浓度时,发现: 标准曲线常发生弯曲(尤其当溶液浓度较高 时),这种现象称为对朗伯-比耳定律的偏离。
引起这种偏离的原因: (1)入射光非单色光。
仪器的非理想引起的 (2)溶液不均匀。 (3)溶液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布格(Bouguer)和朗白(Lambert)先后于1729年
和1760年阐明了光的吸收程度和吸收层厚度
的关系。A∝b
1852年比耳(Beer)又提出了光的吸收程度和吸
收物浓度之间也具有类似的关系
A∝ c
二者的结合称为朗白—比耳定律,其数学表达
式为: A=lg(I0 / It)= εb c
T It
AlgT
特征常数。 (2)不随浓度c和光程长度b的改变而改
变。在温度和波长等条件一定时,ε 仅与吸收物质本身的性质有关,与待 测物浓度无关。 (3)可作为定性鉴定的参数。
2020/5/24
18
(4)同一吸收物质在不同波长下的ε值 是不同的。在最大吸收波长λmax 处的摩尔吸光系数以εmax表示。
εmax表明了该吸收物质最大限度的 吸光能力,也反映了光度法测定该
2020/5/24
2
②紫外吸收光谱(UV)
电子跃迁光谱,吸收光波长范围200400 nm
(近紫外区) ,研究对象大多为具有共轭 双键结构的分子。可用于无机物和有机物的 定性和定量分析。 ③可见吸收光谱(Vis)
电子跃迁光谱,吸收光波长范围400780 nm ,
主要用于有色物质的定量分析。 本章主要讲授紫外可见吸光光度法。
2020/5/24
16
(3)摩尔吸光系数物理意义 ε在数值上等于浓度为1 mol/L、液层厚度为
1cm时该溶液在某一波长下的吸光度。
(4)吸光系数a(L·g-1·cm-1)相当于浓度为1 g/L 、液层厚度为1cm时该溶液在某一波长下 的吸光度。
2020/5/24
17
2.摩尔吸光系数ε的讨论 (1)吸收物质在一定波长和溶剂条件下的
2020/5/24
20
■物理性因素 难以获得真正的纯单色光。 朗白-比耳定律的前提条件之一是入射光
为单色光。分光光度计只能获得近乎单色的 狭窄光带。复合光可导致对朗伯—比耳定律 的正或负偏离。
易于操作。 ④应用广泛:常用于无机物定量分析、有机
物进行鉴定及结构分析(推测 有机化合物中的官能团及分子 骨架结构)。
2020/5/24
5
⑤方法的局限性 有些有机化合物在UV-Vis光区没有吸收
谱带(如正己烷、正庚烷等),有的吸收光 谱相近(如甲苯和乙苯的光谱大体相同)。 还要借助于红外(IR)、核磁共振(NMR)、质 谱(MS)等进行定性及结构分析。
I0
2020/5/24
14
A=lg(I0 / It )= εb c
A— 吸光度,描述溶液对光的吸收程度; b —液层厚度(光程长度),cm c —溶液的摩尔浓度,mol·L-1 ε— 摩尔吸光系数,L·mol-1·cm-1
或: A=lg(I0 / It )= a b c c — 溶液的浓度,g·L-1
a — 吸光系数,L·g-1·cm-1 a与ε的关系为: a =ε / M (M为摩尔质量)
2020/5/24
15
(1)朗白—比耳定律是吸光光度法的理论基础 和定量测定的依据,应用于各种光度法的吸 收测量。
(2)朗白—比耳定律成立的前提条件 ①入射光为单色光 ②吸收发生在均匀的介质中 ③在吸收过程中,吸光物质 之间不发生相互作用
2020/5/24
11
(3)吸收曲线可以提供物质的结构信息, 并作为物质定性分析的依据之一。
(4)在λmax处吸光度随浓度变化的幅度 最大,所以测定最灵敏。吸收曲线是 定量分析中选择入射光波长的重要依 据。
2020/5/24
12
2020/5/24
紫外—可见吸收曲线
13
三、光的吸收定律
1.朗白-比耳定律
2020/5/24
3
UV-Vis吸收光谱与电子结构密切
相关,物质的分子对200 780 nm
的入射光进行选择性吸收,由于 价电子能级跃迁而产生的带状光 谱。
2020/5/24
4
3.方法特点 ①灵敏度高:可测定10-6 ~ 10-7g.mL-1的物质 ②准确度高:RE%一般在1~ 5%。 ③分析速度快:方法简单、仪器设备小型,
2020/5/24
6
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1.光的基本性质 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波粒二象性。光
的波动性可用波长、频率、光速c、波数
(cm-1)等参数来描述。
= c 波数 = 1/ = /c
光是由光子流组成,光子的能量:
E=h=hc/ (Planck常数:h=6.626 × 10 -34 J ·S )
光的波长越短(频率越高),其能量越大。
2020/5/24
7
白光(太阳光):由各种单色光组成的复合光
单色光:单波长的光(由具有相同能量的光
子组成)。
可见光区:400~780 nm
紫外光区:近紫外区200~400 nm
远紫外区:10 - 200 nm (真空紫外区)
2.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及吸收曲线
M0 + h M *
基态
激发态
M+ 热 M + 荧光或磷光
E1 (△E) E
橙
白光
青蓝
2020/5/24
红
蓝
紫
互补色光示意图
9
E = E2 - E1 = h
★物质结构不同,具有不同的量子化能级排 布 ,物质分子对入射光具有选择性吸收。
★分子结构的复杂性使其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 程度不同。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基本原理 和解析
2020/5/24 1
一、概述 1.定义:在光谱分析中,依据物质的分子对
光的选择性吸收而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称为 吸光光度法。 2.分类 ①红外吸收光谱(IR)
分子振动光谱,吸收光波长范围0.251000 m ,主要用于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
(主要应用中红外2.5 25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