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二则》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寓言》教学设计

《寓言》教学设计

《寓言》教学设计《寓言二则》教学设计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寓言二则》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寓言二则》教学设计1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自作聪明是愚蠢的,做人要有真才实学才行。

2、了解寓言这种文体,知道它是通过一个浅显的小故事来说明生活中的一个道理。

许多寓言已演变成为成语,在生活中可以运用这些词语,使自己的语言更生动,更准确。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自作聪明是愚蠢的,做人要有真才实学才行。

教学难点:了解寓言这种文体,知道它是通过一个浅显的小故事来说明生活中的一个道理。

教学准备:从网上下载课文图片和竽的图片,准备生字卡。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导入,整体阅读提问:1.在预习的基础上说说“掩耳盗铃”四个字各是什么意思?2.将四个字的解释连起来说说“掩耳盗铃”的意思。

3.那个人为什么要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那个铃铛呢?结果怎样?4。

读课文时,看全文有几个自然段,标出序号。

第l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二、学习重点,深入体会1.默读第2自然段,读后标出这段有几句话?自读感悟2.再次默读第2自然段,思考每句话告诉我们什么?议读交流3.读第一句,说说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4.出示幻灯a 他明明知道,用手一碰,那个铃铛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就会被人发觉。

b 他知道,用手一碰,那个铃铛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就会被人发觉。

讨论:1.看两句话有什么不同?2.“明明知道”什么意思?3.他明明知道什么?4.铃铛为什么会丁零丁零响起来?用手碰铃铛会发生什么现象?5.“碰”和“响’’之间什么关系?6.为什么会被发觉?体会“响”与“碰”之间的关系。

过渡:这个人明明知道用手一碰→响→发觉可是他太想得到那个铃铛了。

他想出了怎样的`办法?指名读第2句出投影片:a 如果把耳朵掩住,不就听不见响声了吗?b 如果把耳朵掩住就听不见响声。

《寓言二则》教学设计

《寓言二则》教学设计

《寓言二则》教学设计《寓言二则》教学设计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寓言二则》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寓言二则》教学设计1《纪昌学射》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9课《寓言两则》中的第一则。

这则寓言讲的是纪昌学习射箭,飞卫告诉他先要下功夫练眼力,一是“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二是“练得能够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的东西”。

纪昌一一照做。

等练好了眼力,飞卫才开始教他开弓放箭。

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故事以生动的事阐明了无论学什么技艺,都要从学习这门技艺的基本功入手。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看,还可以体会到学习者的恒心和毅力对学习结果的重要作用。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

好的问题能一石激起千层浪,能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能激发学生去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兴趣。

我们都知道课题是课文的眼睛,所以在教学时我抓住课题,让学生根据课题质疑,课上学生也能够抓住文眼提出了好几个问题,如:纪昌向谁学习射箭?纪昌是怎样学习射箭的?当学生提出问题后,我会以鼓励性的语言来激发更多的学生大胆提出疑问。

虽然这则寓言比较简单,但是学生在总结课文主要内容时回答得还不够完整,这时我并没有急于打断学生,而是通过引导式的'语言让他们完善答案,比如:你说的还能再具体些吗?你还有需要补充的吗???这样的语句来引导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答案。

在这节课的伊始,我设计了学生朗读课文的环节。

第一个举手站起来的学生是我们班平时不太敢举手的同学,当她流利的读完课文时,我以赞扬的语气鼓励了她,并且给了她一个满意的微笑,从而让这位同学知道自己的努力是值得肯定的,并且鼓励她今后更要大胆的举手回答问题,这样也会鼓励其他不敢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

《寓言二则》教学设计2教学分析:本文用简洁、传神的描写,刻画了东施这个人物形象。

《寓言两则》优秀教案设计(精选五篇)

《寓言两则》优秀教案设计(精选五篇)

《寓言两则》优秀教案设计(精选五篇)第一篇:《寓言两则》优秀教案设计教学流程:一、读课文,找感觉。

1、请同学们读读课文,想想你对哪一则寓言比较感兴趣,告诉大家。

指导念准两个成语:南辕北辙、滥竽充数。

2、请两位同学分别读两则寓言。

如果你能读出与他不同的风格,请你展示自己的才能——了解自己是什么样的风格吗?二、品课文,悟道理。

1、两则故事很短小,但只要你爱思考,就能从中领悟出一些道理。

可以先与同学讨论,待会儿你们说,你们评,老师来做听众。

2、同学各抒已见,请支持他的意见。

同学举手。

同学们最赞同谁发言?3、那么,用“南辕北辙”和“滥竽充数”这两个词作为故事的题目,你觉得合适吗?(.课件演示两则成语的意思)这是老师从成语词语中查出的解释,这个成语的意思跟同学们刚才说的一致吗?我的感觉是:同学们谈得比它生动、又丰富。

我们还是小学生,读了故事能领悟到学习中的道理;长大后走上社会,你再读这个小故事,会领悟到又一层道理。

只要我们静心读书,善于思考,我们会发现,文章也像一颗树,有无穷的生命力。

它会随着你的成长,而一同成长,同学们信吗?三、评人物。

让我们试一试。

(.课件演示:《寓言二则》新读)这个“新”,就是让你换个角度,用新的眼光去看看这个小故事,也许就会发现,它还有新的含义。

1、同学们可以从这里入手。

(.课件演示:如果你是个善良、聪明的少年,请再回头看看故事中的主人公,他有可取的地方吗?)想跟同学讨论吗?可以离开座位跟任何同学讨论。

2、组织交流。

同学发言,有同样感受的同学举手表示。

大致有以下几种意见:去楚国的人:A、说话幽默,性格乐观。

B、勇于探索,不怕冒险。

C、大智若愚,大胆创新。

南郭先生:A、信息灵通,随机应变。

B、知已知彼,勇于冒险。

3、引导修改原文。

照你的看法,这课文该怎么读?读后,有没有想把文中有些语句改一改?课件出示:①《南辕北辙》最后一个自然段。

改为:他的朋友呆呆地站在那儿想:这位老兄一向不傻呀!莫非……②每次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

课文《寓言两则》的优秀教案设计(精选6篇)

课文《寓言两则》的优秀教案设计(精选6篇)

课文《寓言》的优秀教案设计课文《寓言两则》的优秀教案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课文《寓言两则》的优秀教案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课文《寓言》的优秀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2、学会生字,理解“窟窿”“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的意思。

3、认识“只要……就”,“如果……就……”这两种句式。

4、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并背诵其中的一则。

【教学重点】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难点】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亡羊补牢。

教学设计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2、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3、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

寓:寄托、包含的意思。

言:讲道理。

)4、“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相当于“篇”)5、今天我们学习《南辕北辙》和《亡羊补牢》两篇寓言。

我们先学习寓言。

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指名读,齐读。

二、理解题意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亡:丢失。

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

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4、小结: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2、自由读1~4节,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3、同桌互议。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寓言二则》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寓言二则》教案、教学设计
4.学生能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寓言这种文学体裁的基本特点,激发对寓言故事的阅读兴趣。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在阅读、讨论、分享中感受寓言故事的魅力,提高语文素养。
2.引导学生运用预测、推理、概括等方法,深入理解寓言故事,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3.教师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炼出道理,学会反思自己的行为,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寓言故事,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炼出道理。
2.各小组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全班进行交流,共同探讨寓言故事中的道德观念。
3.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寓言故事中的道理,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寓言故事的填空、改写等任务,巩固课堂所学。
1.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引导他们在阅读寓言故事时,学会独立思考,挖掘故事背后的道理。
2.针对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的差异,教师应关注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表达机会,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讨论中。
4.在教学中,注重情感教育的渗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寓言二则》中的生字词,能正确书写、运用。
2.深入理解两则寓言故事的主要情节,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事件发展及寓意。
3.学会运用寓言故事中的道理,联系实际生活,提高道德认知。
4.掌握寓言这种文学体裁的特点,激发对寓言故事的阅读兴趣。
(二)教学设想

部编版二下语文寓言二则教案5篇

部编版二下语文寓言二则教案5篇

部编版二下语文寓言二则教案5篇1.部编版二下语文寓言二则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寓言的寓意及语言出处。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巴望、焦急、筋疲力尽”等词的意思,体会“好像”一词的不同用法。

3、会用自己的话说这个语言故事。

教学重难点:体会寓意。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启发导入。

1、复习导入。

出示:管中窥豹坐井观天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拔苗助长徒劳无功瓜熟蒂落水到渠成这些成语大都蕴涵一个寓言故事,我们学过“井底之蛙”这个寓言故事,你知道寓言和其他课文有什么不同吗?教学“寓”字及寓言这种故事特点。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则寓言。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齐读课题。

1、“揠”是什么意思?“揠苗助长”又是什么意思?2、《揠苗助长》是一则生动有趣的寓言故事。

读了以后,它会让你在快乐中懂得道理。

想不想读?3、自由读,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读通读顺。

4、检查读书效果。

出示生字词:望转言自筋尽喘截巴望好像焦急转来转去自言自语筋疲力尽喘气一大截5、分段读课文。

三、品读课文,感悟寓意。

1、“巴望”是什么意思?种田人巴望禾苗快些长大,找出句子读。

2、禾苗怎样?出示句子:①禾苗好像一点也没长高。

②水面平得好像一面大镜子。

“好像”的意思一样吗?③禾苗一点也没长高。

把句里的好像去掉读一读,与原来的句子意思一样吗?3、种田人可能看不出禾苗的成长,也可能嫌它长得太慢了,所以焦急得转来转去,“焦”字换偏旁,截、推、堆、准。

理解焦急。

4、终于有一天,他想出了一个好方法,读第二节。

①扣“一棵一棵”:田里有多少棵禾苗?(体会筋疲力尽)②看图,农夫一棵一棵拔时会说些什么?(体会得意)③感情朗读5、学习第三节,引读结果:农夫真够累的啊,但他挺开心,他回到家里,……6、种田人弄得筋疲力尽,帮助禾苗长高了一大截,别人都不明白什么回事,齐读第四节。

“枯死”是什么意思?四、点明寓意,升华拓展。

1、你知道禾苗为什么会死吗?(植物生长资料)2、小结:你看农夫多傻啊!揠苗,使禾苗不能吸收水分了,违背了禾苗生长的规律。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寓言》教学设计《寓言两则》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寓言两则》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寓言这种文学形式,学习一些常用文言实词及虚词,如履、及、遂、度、宁、以等。

2.能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

3.明确本文寓意(讽刺那些不顾实际,迷信教条的人)。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课文中寓言所蕴含的道理,能说出自己的理解。

难点:文言实词与虚词的掌握。

教学方法:诵读、讨论、讲解法教学步骤:一、检查导入1、我国寓言故事很多,请同学选择一两个讲给同学们听听。

(课前搜集我国古代的寓言故事,如:守株待兔、掩耳盗铃等)2、作家、作品(学生先介绍,老师补充。

)(1)韩非:战国后期哲学家,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出身于韩国贵族。

曾与李斯一起师从于荀子。

因见韩国日益削弱,上书韩王,力主修明法制,富国强兵,韩王不听,退而著书十万余言。

书传至秦国,秦王大为赏识,于是发兵攻韩,迫使韩国送韩非入秦,入秦后,因李斯等人陷害,韩非被拘入狱,后被李斯毒死于狱中。

(2)《郑人买履》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韩非子》是战国韩国贵族韩非所著,是法家的重要著作,也是先秦理论散文之集大成者。

3、正音辨形履lǚ 遂suì 宁nìng度:(1)duó量长短(2)dù 量好的尺码二、诵读课文1、老师范读(注意字音、朗读节奏、语调)。

2、学生自由读(两遍,体会朗读节奏,了解大意)停顿: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遂不得履3、指名学生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停顿,其它同学纠正其不正确的停顿。

有争议时,教师予以点拨。

三、小组讨论,师生共同解答疑难文言词语的含义。

1、学生结合课文注释及工具书了解全文大意。

2、疑难的文言词语,小组讨论解决。

《寓言二则》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

《寓言二则》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

《寓言二则》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寓言二则》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寓言二则》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寓言二则》教学设计范文1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抓住人物言行概括人物特点的阅读方法。

2、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3、会复述《滥竽充数》。

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先读懂故事,然后抓住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特点,从中概括出故事包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寓意的揭示对小学生来讲是比较困难的。

只要说得有道理,即使尚未概括也应肯定。

课时安排:2课时教具准备:录音、投影教学目标第一课时:初步了解“寓言”这种文学作品的特点,理解第一则寓言。

第二课时:运用学习寓言的方法,理解第二则寓言。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理解“寓言”。

二、理解关键词语,读懂“南辕北辙”的内容。

三、找出写人物言行的语句,概括人物的特点。

1、朋友是在什么情况下提醒坐车人的?2、坐车人为什么不听劝告?3、结果怎样?四、朗读课文,想想寓意。

1、跟课文录音朗读课文。

2、讨论:坐车人错在哪里?你从哪些词里看出来?教给学生理解寓言内容和寓意的方法,进行学法指导。

3、这则寓言说明了什么?自由读课文,划出重点词句,填写下表。

南辕北辙起因经过结果寓意五、按表上所填内容,复述《南辕北辙》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新课。

回忆上节课我们学习《南辕北辙》的方法。

1、抓关键词语读懂课文内容。

2、找出写人物言行的语句,概括人物特点。

3、朗读课文,想想寓意。

二、运用以上方法独立阅读《滥竽充数》。

1、抓关键词“充”,读懂课文。

2、从课文中找出写南郭先生行动的语句,说说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3、朗读课文,想想人们常用这个语言故事来比喻什么?三、续写寓言,深化教训。

以《南郭先生出逃以后》为题,续写《滥竽充数》。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二则》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二则》教案、教学设计
二、学情分析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他们对寓言故事有较高的兴趣,能够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但对于寓意深刻的寓言故事,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启发。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教师要关注以下几点:
1.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对于生僻词汇和复杂句子可能存在一定的障碍,需要教师耐心讲解,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4.课堂展示:
-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寓言故事创作,鼓励大家积极发表意见和建议,共同提高写作能力。
-学生可以选择以口头形式、书面形式或表演形式展示自己的作品,提高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5.家长反馈:
-家长在学生完成作业后,给予适当的评价和鼓励,关注孩子的学习进步。
-家长可以与教师保持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共同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3.对比两个寓言故事,让学生发现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4.教师通过提问、讲解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寓言故事的寓意,引导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类似的道理。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针对《寓言二则》中的一个问题进行讨论。
2.讨论问题如:“愚公为什么能坚持移山?他在移山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你觉得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如何运用这两个寓言故事中的道理?”
4.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创作寓言故事,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寓言二则》,使学生认识到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重要性,激发学生面对困难、勇往直前的勇气。
2.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尊重寓言故事中的智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通过对寓言故事的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培养自我反省和自我完善的意识。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二则》教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教案:寓言二则(6篇)

四年级语文教案:寓言二则(6篇)

四年级语文教案:寓言四年级语文教案:寓言二则(6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四年级语文教案:寓言二则,欢迎大家分享。

四年级语文教案:寓言二则1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学习寓言中的生字新词。

2.学习《亡羊补牢》,理解寓意,懂得当一个人做了错事,只要认真改就不算晚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如果早听别人的劝告,损失会更少。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复述课文教学难点:了解拔苗助长的过程,理解寓意教具:课文朗读带生字卡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引导教学、朗读教学法教学流程:一、复习巩固听写生字词,说一说《拔苗助长》的意思。

二、理解:亡羊补牢1、齐读课题2、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3、出示图:说一说那个人是怎样的一个人。

三、学习生字词1、学习生字出示生字卡,学生拼读并记忆字形:叼劝堵悔忠引导学生书写生字2、学习生词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叼走、后悔、忠告学生理解词语,可采用互帮互助的方法理解生词,师相机点拨四、学习课文1、听课文录音朗读,学生分段朗读2、学生复述课文内容,要求语言简洁明了,意思完整。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那个人不什么不修羊圈?不修羊圈的结果是怎样的?修了以后呢?4、学生自由讨论,找答案,相互交流看法5、汇报讨论结果五、全文,指导朗读1、全文,揭示寓意学生自由讨论:这个养羊人的做法错在哪里?2、指导朗读:分角色朗读课文,评议后,再朗读3、结合实践,说一说这个人在生活中还会存在哪些事情?四年级语文教案:寓言二则2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学习寓言中的生字新词。

2.学习《拔苗助长》,理解寓意,懂得按事物自身规律办事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学生做事不要急于求成,自己的想法、做法必须符合事物的客观规律,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寓言二则》教案三篇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寓言二则》教案三篇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寓言二则》教案三篇篇一教学目的篇三教材剖析本课由《亡羊补牢》和《揠苗滋长》两则寓言组成。

课文分别勾勒出了两个人物形象:一个懂得做错了事要及时纠正;一个做事急于求成,违反常理,结果把事情弄得更糟。

这两则寓言都是妇孺皆知的作品,语言简洁明快,内容生动有趣,而且非常具有现实意义。

学情剖析学生在课外浏览中多多少少都读过一些寓言故事,再加上课文选编的两则寓言故事内容较粗浅,所以学生在浏览、理解方面不会有太大的难度。

教学建议寓言常常是以一个小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教学中应抓住课文篇幅短小、内容生动有趣的特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的插图,抓住、理解重点词句,剖析人物的言谈举止和心理活动,读懂课文内容。

同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和心得寓言,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

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会认15 个生字,会写8 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能说出“亡羊补牢”和“揠苗滋长” 这两个成语的意思。

3.通过读句子,说出每组句子的不同。

【过程与方法】在朗诵中感知课文内容,心得词句,了解寓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做错了事一定要及时改过和做事不可急于求成的道理。

重点难点重点1.会认15 个生字,会写8 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理解成语“亡羊补牢”“揠苗滋长” 的意思。

3.通过读句子,说出每组句子的不同。

难点懂得做错了事一定要及时改过和做事不可急于求成的道理。

教学准备老师:生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课文内容的录音或录像。

学生:预习生字新词。

课时安排2 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的1.会认“亡”“牢”等10 个生字,会写“钻”“劝”等6 个生字。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诵,理解课文内容,说出课后练习第二习题第一组句子的不同。

3.懂得应该听取别人的劝告,及时改过错误的道理。

重点难点重点1.会认“亡”“牢”等10 个生字,会写“钻”“劝”等6 个生字。

2.理解成语“亡羊补牢”的意思。

寓言二则教学设计

寓言二则教学设计

寓言二则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 会认“寓、则”等生字,会写“亡、牢”等生字。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识字、写字。

- 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

2. 教学难点。

- 体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并能联系生活实际加以运用。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两则寓言故事。

(板书课题:寓言二则)- 提问:谁知道什么是寓言?(引导学生简单交流对寓言的了解)2. 初读课文。

-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这两则寓言分别讲了什么故事?- 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重点指导易错字的读音和写法。

3. 精读课文。

- 指名朗读第 1 自然段,思考:养羊人丢了几只羊?为什么丢了羊?- 默读第 2 - 4 自然段,小组讨论:养羊人丢了羊之后,他是怎么做的?街坊是怎么说的?养羊人又是怎么回答的?- 引导学生理解“亡羊补牢”的意思,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农夫为什么要揠苗助长?- 同桌交流:农夫是怎么揠苗助长的?结果怎样?- 讨论: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4. 总结拓展。

- 引导学生回顾两则寓言的内容和所蕴含的道理。

- 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在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经历或现象。

5. 布置作业。

- 把这两则寓言故事讲给家人听。

- 抄写生字词。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

同时,要加强对生字词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寓言二则》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寓言二则》教案、教学设计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培养自我监控和自我提升的能力。
四、教学பைடு நூலகம்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引入话题:通过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寓言故事吗?谁能来说说你对寓言故事的理解?”引发学生对寓言故事的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背景介绍:简要介绍寓言故事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让学生了解寓言故事的背景知识。
4.学生能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积累一定量的成语和俗语,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2.运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
3.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分享等形式,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思维火花,提高自己的思维品质和表达能力。
4.结合课后作业和课堂实践,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能够从《寓言二则》中体会到生活中的智慧,认识到遇到问题时,要善于思考、勇于面对,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学生能够通过寓言故事的学习,明白做人的道理,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如诚实、勤奋、勇敢等。
3.学生能够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五)总结归纳
1.学生总结: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寓言故事学习的收获和感悟,总结所学知识。
2.教师归纳: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归纳,强调寓言故事在生活中的应用和现实意义。
3.情感教育:引导学生认识到寓言故事中所传递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激发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4.课后作业:布置与寓言故事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4.小组任务:小组合作,选择一个寓言故事进行深入剖析,分析故事中的角色、情节、道理启示等,制作成PPT或手抄报,下节课向全班同学分享。

《寓言二则》教案设计

《寓言二则》教案设计

《寓言二则》教案设计主题:《寓言二则》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寓言,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分析寓言的寓意和道德教育意义;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3.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寓言的寓意和道德教育意义;2. 学习寓言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技巧;3. 运用所学知识撰写寓言故事。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 寓言故事一:《狐狸与葡萄》教学步骤:(1) 导入:以引发学生对寓言的兴趣为起点,通过展示一些著名寓言故事的题目或插图,让学生猜测故事内容,并进行讨论。

(2) 阅读:学生独立阅读《狐狸与葡萄》,并回答相关问题,理解故事的寓意。

(3) 分析: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故事的结构和道德寓意,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狐狸对葡萄不感兴趣并有何寓意,加深学生对故事的理解。

(4) 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分享故事中的道德教育意义。

(5) 作文:学生根据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寓言故事,分享自己的创作。

2. 寓言故事二:《乌鸦和狐狸》教学步骤:(1) 导入: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寓言故事《狐狸与葡萄》,与学生进行简单的讨论,引发对寓言的进一步思考。

(2) 阅读:学生独立阅读《乌鸦和狐狸》,并回答相关问题,理解故事的寓意。

(3) 分析: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故事的结构和道德寓意,引导学生思考乌鸦为何被狐狸欺骗并有何寓意,加深学生对故事的理解。

(4) 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分享故事中的道德教育意义。

(5) 作文:学生根据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寓言故事,分享自己的创作。

四、教学手段与资源准备:1.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寓言故事相关的图片和视频。

2. 寓言故事集:提供多种寓言故事供学生阅读。

3. PPT演示:整理寓言故事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技巧,辅助讲解。

4. 黑板或白板:用于记录学生的讨论和总结。

五、教学评估: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评估:根据学生的回答问题和讨论表现进行评估。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寓言二则》教案三篇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寓言二则》教案三篇

【导语】课⽂由《亡⽺补牢》和《揠苗助长》两篇我国古代寓⾔组成,分别说明了⼀个深刻的道理。

《亡⽺补牢》讲的是⼀位养⽺⼈修⽺圈的故事,说明了做了错事,认真改正,为时不晚;《揠苗助长》讲的是有个⼈为了让秧苗长得快⼀点,⽽把秧苗拔⾼的故事,说明了做事不顾规律,急于求成,会把事情办坏。

故事短⼩,语⾔浅⽩,道理易懂,适合⼆年级学⽣阅读学习。

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篇⼀ 教学⽬标 【知识技能】 1.认识10个⽣字,会写8个字。

2.能分⾓⾊朗读课⽂,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过程与⽅法】 通过多种形式地读,理解课⽂内容,体会寓⾔蕴含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教育学⽣做事不要急于求成,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侥幸⼼理,做事要⽼⽼实实,成功要靠诚实的劳动。

2.懂得应该听取他⼈的劝告,及时改正错误的⾏为。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理解语⾔故事,体会其中的寓意。

【教学难点】 理解词语的意思,理解寓⾔揭⽰的含义 第⼀课时 (⼀)导⼊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起来学习第12课《寓⾔两则》。

板书,提醒 谁想展⽰⼀下你的预习作业,教⼀教⼤伙你昨天已学到的东西。

1.记字形,学写⽣字:疲筋 2.认读⽣字词,理解词义. yù zé jiāo jīn pí mèn 寓⾔两则 焦急 筋疲⼒尽 纳闷 3.读通课⽂ 4.按课⽂内容填空 古时候有个⼈,因为想让⾃⼰的⽲苗就把⽲苗结果。

告诉我们。

⽣:寓⾔就是⽤有趣的⼩故事来说明⼀个道理。

(⼆)⾃读⾃悟,理解课⽂内容 1.⾃学要求: (1)轻声朗读课⽂,读准⽣字新词。

标出⾃然段序号。

(2)理解⽂中的词语,可以同桌互相讨论。

2.⾃读⾃悟: (1)这篇课⽂很有意思,咱们试着演⼀演,怎么样?想要演好这篇寓⾔,⾸先咱们就要揣摩⼀下⽂中这个⼈的动作语⽓,把⾃⼰当作这个⼈,来,⾃⼰试着读读课⽂。

(2)把你认为读的的⼀段读给⼩组的⼈听听,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读? 3.指名读⽂ (1)第⼀⾃然段: A、你读得挺着急的,这个⼈为什么这样着急?(巴望⽲苗快点长⾼)巴望刚刚咱们了解了它的意思,是很希望,希望的不得了,这⼀段中还有那些地⽅表现出他很希望?再读读看。

《寓言二则》教案

《寓言二则》教案

《寓言二则》教案第一篇:《寓言二则》教案姜堰区励才实验学校初一语文备课组古代寓言二则教学目标:了解作者及相关情况。

2 弄懂寓言故事的内容。

掌握相关文言词汇的意义、用法。

背诵课文,并能用自已的语言绘声绘色的讲述两则寓言故事。

5 理解故事寓意。

教材分析一、了解寓言。

“寓”寄物,“言”讲道理,寓言是一种具有深厚群众基础和悠久历史的文学样式,它通常是通过短小精悍又富于风趣的动物故事或人物故事,采用象征、拟人等修辞手法寄予一种思想哲理或经验教训,优秀的寓言故事往往在给人以美的享受的同时发挥其深刻的思想教育作用,增长人们的智慧和才干。

二、主题思想《郑人买履》这篇寓言以简洁生动的语言叙述了古代有个郑国人去集市买鞋,因只相信量好的尺寸却不相信自己的脚,结果没有买到鞋的故事,讽刺世上很多人不顾实际情况只相信教条的做法。

《刻舟求剑》讲的是这样一个令人捧腹的故事,楚国有个人过江时佩带的剑掉到了江里,他马上在船舷上刻了一个记号。

船靠岸之后,他立即从刻下记号的地方跳进水里去找自己的剑,结果当然是找不到的。

这则故事,用来讽刺那些办事拘泥固执,不知变通的人。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我国寓言故事很多,请选择一两个讲给同学们听听,读过这些寓言故事之后,你明白了一些什么样的道理。

1、龟兔赛跑2、守株待兔寓意:骄傲使人落后、失败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是危害自己的3、说说你对寓言这种文学体裁的认识。

二、学习新课了解出处和作者。

初读课文。

(1)老师范读,注意字音、朗读节奏、重音、语调。

(2)学生自读,体会朗读节奏,了解大意。

(3)指名读,纠正。

(4)学生齐读。

(5)概括说说故事大意,注意事情的发生和发展。

翻译课文。

(1)独立学习,看课文注释查工具书。

(2)合作学习,四人小组疏通文字。

(3)老师巡回释疑。

(4)合作交流,把握课文内容。

再读课文,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把握寓意。

(1)买鞋者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文章是怎么刻画这一形象的?(2)说说故事的寓意,现实生活中有这样的人吗?举个实例说明。

二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二则》教案、教学设计

二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二则》教案、教学设计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寓言故事中的角色、情节及寓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
2.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可进行补充。
3.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寓言故事续编或改编的练习,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4.增强学生的道德观念,使其认识到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已具备一定的字词基础和阅读能力,对于寓言故事也有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寓言二则》的学习有以下特点:
1.学生对寓言故事充满兴趣,喜欢听故事、讲故事,但部分学生对寓言的寓意理解尚浅,需要教师引导。
2.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识别生字词并尝试运用,但词汇运用能力有待提高,教师需针对此方面进行重点指导。
3.学生在表达方面,口头表达能力较强,但书面表达能力相对较弱,需要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加强训练。
4.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能积极参与讨论,但个别学生存在依赖心理,需要教师引导激发自主学习意识。
5.情感态度方面,学生正处于道德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寓பைடு நூலகம்故事的学习有助于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寓言二则》中的生字词,提高词汇运用能力。
2.领悟寓言故事中的寓意,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使其能够独立完成寓言故事的续编或改编。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利用多媒体展示生动有趣的寓言故事动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进入学习状态。

《寓言二则》教案

《寓言二则》教案
《寓言二则》教案
一、教学内容
《寓言二则》教案,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本节课主要包含两个寓言故事:《狐狸和葡萄》以及《乌鸦和狐狸》。内容围绕寓言的定义、特点及其寓意展开,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寓言故事的基本结构,掌握故事中寓意的重要性。具体内容包括:
1.熟读并理解《狐狸和葡萄》和《乌鸦和狐狸》的故事内容;
-突破方法: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关键词汇和句型,引导学生使用准确的词汇和句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创新思维的激发:鼓励学生在理解寓言的基础上,能够创造性地思考故事背后的深层次含义。
-突破方法: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如“如果你是故事中的角色,你会怎么做?”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寓言二则》教学中,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旨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寓言故事及其寓意。从学生的反应和参与度来看,我觉得有几个地方做得不错,也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课堂上,我通过提问和实例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在讲授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关注寓言故事的结构和寓意,帮助他们掌握分析故事的方法。看到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我感到很欣慰。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狐狸和葡萄》这个案例。这个故事展示了寓言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理解人们对待得不到事物的态度。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故事的结构分析和寓意理解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不同寓言故事,以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寓言二则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蟠龙镇小村小学吴菁教学目标:1、正确朗读并背诵全文,了解文章大意。

2、能理解寓言的寓意,并能进行运用。

重点难点:重点:1、学会本课生字词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寓言蕴含的道理。

难点:了解词义、弄懂寓意,能用自己的话创造性的表达。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知主题( 1分钟)师:亲爱的同学们,寓言是我们中华艺术宝库中一朵瑰丽的花。

在生动短小的故事里,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从一年级到现在,我们学过很多的寓言故事,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它们吗?生:《买椟还珠》、《南辕北辙》、《叶公好龙》、《学奕》、《刻舟求剑》……师:同学们,我们学了这么多的寓言故事,从中也获得了很多的知识和道理。

我想问问大家:这些故事蕴含的道理都是相同的吗?生:不是师:请同学们结合本单元的主题,猜猜我们今天要学的寓言故事和什么有关系?生:冲突师:是的,我们本课两篇小寓言都是和冲突有关系。

人们常常在说“冲突”这个词的时候,往往都会带上“矛盾”二字,那就先请我们的同学走进课本《矛与盾》,看看发生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设计意图:温故知新,导入新课)二、走进文本,知文意( 2分钟)师:请同学们快速读文了解故事内容;和同桌交流,把故事内容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

生:自读课文。

师:谁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他/她理解的《矛与盾》的故事?生1:《矛与盾》讲的是一个楚国人在集市上卖矛又卖盾,夸耀自己的盾坚固无比,夸耀自己的矛锋利无比,结果遭到嘲讽的故事。

师:我发现你表述的很完整,这说明你读书时很仔细。

其他同学有没有不同意见?生2:从课文配的插图上看有很多人,我觉得集市上人很多,不一定都是嘲讽卖矛与盾的人,可能还有不知道,很好奇的人。

师:同学们,你们同意这位同学所说的吗?生(齐):同意!师:我发现你补充的很有道理,结合插图联想,还有自己的思考,你真棒!(设计意图:预习课文时已将课文内的字词读音问题解决,再次读文了解文意,旨在让学生组织语言说出故事内容。

)三、古今对读,晓文意( 2分钟)师:同学们了解了寓言故事的梗概,还能从中有所思考,我觉得你们的学习方法值得我点个大大的赞。

下面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领略古人的言简意赅,诙谐有趣。

我读古文,一句一停,同学们读现代文,一句一停。

师:《矛与盾》《韩非子》楚人有鬻盾与矛者。

生:有一个楚国人,既卖盾又卖矛。

师: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生: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没有什么东西能够穿透它。

”师: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生: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锋利极了,任何坚固的东西都穿得透。

”师: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生:有人问他:“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师:其人弗能应也。

生:那人张口结舌,一句话也回答不上来。

师:听了同学们的现代文,我发现古文虽短,但含义深刻。

现在,我们角色互换,同学们来读古文,注意朗读时语气与停顿,我来读现代文,感受意思的明了。

生:《矛与盾》《韩非子》楚人有鬻盾与矛者。

师:有一个楚国人,既卖盾又卖矛。

生: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师: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没有什么东西能够穿透它。

”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师: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锋利极了,任何坚固的东西都穿得透。

”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师:有人问他:“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生:其人弗能应也。

师:那人张口结舌,一句话也回答不上来。

(设计意图:1、古文和现代译文都在课本中出现,通过“古今对比读”让学生直接明了知晓寓言故事所表达的意思。

2、通过老师的范读,学生掌握了文言文的节奏和停顿,在自己朗读的时候能有所展示和模仿)四、古今对译,解字词。

( 2分钟)师:我们通过古文、现代文的对比读了解了寓言的意思,接下来我要考考大家,看大家有没有掌握小古文中的重点字词。

同学们都愿意接受挑战吗?生:愿意。

师:楚国有一个卖矛又卖盾的人。

“卖”在古文里对应的是哪个字?生1:鬻师:楚人夸赞自己的盾,夸赞对应的是古文中哪个字?生2:誉师:看来,我出的题难不住大家。

那我这回一定要出难一点儿的。

请同学仔细听:“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中“吾”什么意思?“坚”什么意思?“莫能”是什么意思?“陷”是什么意思?生3:“吾”是我的;“坚”是坚固;“莫能”是不能;“陷”是穿透、刺透的意思。

师:我发现你真的很用心,用心读书,用心对照,用心解释。

你把我这道难题用心突破了。

我想除了这位同学,还有很多同学很用心,那我就再出一道更难得题,看哪位同学敢于挑战?师:在“于物无不陷也。

”中,你发现这是一个什么句型?生4:老师,是不是双重否定句?师:你怎么发现的?生4:“无”和“不”都表示的是没有,都是否定词,那这句会不会是双重否定句?师:你说的没错,它就是双重否定句。

可见双重否定句不是我们现代文中才有的,从古自今它都存在。

我发现你不但有观察,还有思考,我要为你点赞。

学习就要这样多问几个为什么。

师:看来我前面出的难题在同学们那里都不算难题,看我这两道终极难题能不能把你们难倒。

第一道:在“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中“或”是什么意思?“以”是什么意思?“子”是什么意思?“何如”是什么意思?生5:“或”是有的人;“以”是用;“子”是尊称“您”;“何如”是如何,怎么样。

师:同学们评价一下这位同学是否回答正确?生:正确。

师:那最后一道难题,关于字词的,你们猜猜我会出什么?生:会出最后一句里的“弗”、“应”吧?师:同学,你怎么知道?我都还没出题,你都把题替我出了。

你来回答你出的题。

生:“弗”是不能;“应”是回答。

师:我发现这位同学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真不错。

师:同学们,通过美读和问答,我们了解了《矛与盾》的故事,接下来下面我们就走进《鹬蚌相争》的故事,看看我们两篇文章的矛盾冲突有什么不同之处。

(设计意图:通过问答让学生掌握古文中重点字词的意思。

)五、快速读文,自归纳( 2分钟)师:请同学们快速自读《鹬蚌相争》,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鹬蚌相争》讲的是什么故事。

生:蚌晒太阳,鹬夹住蚌肉,蚌夹住鹬嘴,他们都不相让,结果被捕鱼人全都抓住了。

师:说的不错,看来鹬蚌之间的冲突不小,那我们一起走入古文美读、探究一下吧。

(设计意图:再次读文了解文意,锻炼学生组织语言顺畅表达的能力。

)六、古今对读,晓文意( 2分钟)师:这回的古今对读,请男生读古文,女生读现代文,一句一停。

男:蚌方出曝,女:蚌正张开壳晒太阳,男:而鹬啄其肉,女:鹬一下子啄住了它的肉男:蚌合而箝其喙。

女:蚌立刻毕壳夹住了它的嘴。

男: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必有死蚌”女: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那就会有死蚌了。

”男: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必有死鹬。

”女:蚌说:“你的嘴今天不出去,明天不出去,那就会有死鹬了。

”男: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女:它们双方谁都不肯放过对方,渔夫发现了,就趁机把它们一起捉住了。

师:男女生配合的不错,交换角色试一试。

男女生:古今对读(设计意图:通过男女生“古今对比读”,发现学生在停顿时的问题予以纠正,让学生自主掌握文言文的节奏和停顿。

)七、古今对译,解字词。

( 2分钟)师:大家通过古今对读了解了文章的大意,老师还要考考大家字词掌握的情况。

请大家准备接受挑战。

请看大屏幕:曝啄箝舍喙禽生:“曝”晒太阳;“啄”叨住,夹住;“箝”夹住;“舍”舍弃放弃;“喙”嘴巴;“禽”捉住师:我想问问你是怎么知道这些字词的意思的?生:我是通过古今对读理解的。

师:这是一个好办法。

我们在学习中要善于总结学习方法,这样能更好地帮助我们积累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问答让学生掌握古文中重点字词的意思。

)八、对学解疑,知寓意( 3分钟)师:同学们,我们读了《矛与盾》,念了《鹬蚌相争》,这两篇寓言都是和矛盾冲突有关,但两者之间又有不同。

请同桌两人交流一下《矛与盾》和《鹬蚌相争》的寓意分别是什么?生1:《矛与盾》告诉我们说话办事不要言过其实,说的太绝对,这样会闹出笑话。

师:嗯,说的不错,这则寓言想要帮助我们怎么做事呢?生2:告诫我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

师:说的对,我发现你的理解能力特别强。

既然告诫人们说话办事不能言过其实,夸大其词,要实事求是。

那我想请问同学们:《矛与盾》的故事发生在几个人身上?他是谁?生3:一个人,他是卖矛和盾的楚国人。

师:文章通这个人的什么来表现他的言过其实,夸大其词?生4:通过语言描写师:你们说的很有道理!发生在一个人的身上言行不一的举止,或者语言、举止相矛盾的情况,我们有个成语可以形容它,成语叫做……生(齐):自相矛盾师:你们真是积累丰富!对,就是自相矛盾。

那我们再看看《鹬蚌相争》吧,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呢?生5:告诉我们如果两个人发生矛盾要互相谦让,退一步海阔天空。

师:你说的真好。

《鹬蚌相争》的冲突发生在几个对象身上?它们是谁?生6:两个对象,鹬和蚌师:说的对,发生在鹬和蚌身上,是两者之间的冲突。

如何处理两者之间的冲突,刚才同学已经告诉我们了:当两个人发生矛盾的时候要互相谦让,退一步海阔天空。

不然的话,就会被“渔翁得利”了。

(设计意图:通过两篇文章寓意的阐释,学生们懂得言行不一的“自相矛盾”是发生在一个人身上的矛盾,与两者之间发生的矛盾冲突有本质区别)九、群学深知,能表达( 10分钟)师:正如我们上课时说的那样,这两个寓言故事都和冲突有关系:一个是自相矛盾,一个是两者冲突。

我们这会儿一起走进课本插图,去换位思考,感官带入,把你自己当做是插图中的一个人。

去思考,去感受,去体会,去表达。

小组分工合作,选择一个题目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小组汇报:1、在《矛与盾》的插图中仔细观察,“或曰”中的“或”都有哪些人?他们会用什么样的心态对待“鬻盾与矛者”?“其人弗能应也”的“其人”会想些什么?2、当渔翁抓住鹬蚌后,鹬会说什么?蚌会说什么?渔翁会说什么?生:小组讨论生:汇报师:谢谢大家精彩的汇报,我想请口头汇报这道题的小组,课后完成另一道题,将另一道题变成文字写下来。

(设计意图:找到课本由读到写联动的点,通过讨论展示,让学生能够充分自由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将自己的想法汇展成一段简短的文字,提高语文的运用能力。

)十、仔细观察,有想法( 6分钟)师:说是能力,听是美德,那能归纳就会让你有所提升。

面对我们的现实生活,你们有没有一双仔细观察的眼睛?发现生活中的一些很有趣的言行不一自相矛盾?或是两者之间发生的矛盾冲突,你们能举例说明吗?生:讨论生1:我举个“自相矛盾”的例子:我们的语文老师,我们语文老师很胖,她每次都说减肥不能使劲儿吃,可是一遇到好吃的米饭,她就控制不住自己吃的比谁都香,吃完还说:“不吃饱哪有力气减肥?”结果她也没有减成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