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癌论文结肠癌病因学研究进展论文:结肠癌病因学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结直肠癌的全球流行情况、危险因素及归因疾病负担研究进展

结直肠癌的全球流行情况、危险因素及归因疾病负担研究进展

结直肠癌的全球流行情况、危险因素及归因疾病负担研究进展练佳韦;刘颖春;余红平
【期刊名称】《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年(卷),期】2024(16)1
【摘要】结直肠癌是全球高发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持续上升,已严重危害人类健康,造成的经济负担和疾病负担不容忽视。

结直肠癌是多因素共同作用且多阶段发生发展的疾病,不同地区和人群中影响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因素存在差异,通过掌握结直肠癌的流行特点、危险因素及归因疾病负担,有助于根据不同危险因素开展结直肠癌的精准防控。

本文就全球及中国的结直肠癌流行情况、危险因素和归因疾病负担进行综述,以期为结直肠癌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总页数】9页(P1-9)
【作者】练佳韦;刘颖春;余红平
【作者单位】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广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肿瘤分子医学重点(培育)实验室(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区域性高发肿瘤早期防治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西医科大学);广西区域性高发肿瘤早期防治研究重点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0.231
【相关文献】
1.结直肠癌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2.原发性肝癌的全球展望:流行情况、危险因素和人群归因分值
3.1990-2030年全球和区域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疾病负担及其归因危险因素的趋势和预测
4.回眸过去30年全球和中国的心血管疾病负担及其危险因素——1990年至2019年全球心血管疾病负担及其危险因素报告解读
5.1990-2019年江苏省结直肠癌疾病负担与危险因素变化趋势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结肠癌的病因

结肠癌的病因

结肠癌的病因
结肠癌的病因
结肠癌,又称大肠癌或结直肠癌,是结肠或直肠的癌症。

它是全球
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发现与治疗至关重要。

而对于结肠癌的
预防,了解其病因则显得尤为关键。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结肠癌的多种
潜在病因。

**遗传与家族史**
科学研究已证明,遗传因素在结肠癌的发生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有家族遗传性的结直肠癌综合症的个体,如Lynch综合症,其罹患结
肠癌的风险显著增加。

此外,那些有亲属(尤其是一级亲属)患有结
肠癌的人也存在更高的风险。

**饮食习惯**
长期的不良饮食习惯也可能是导致结肠癌的因素之一。

过度摄入红肉、加工肉,如香肠和培根,以及高脂肪食物,都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反之,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和全谷物,被认为可以降低结
肠癌的风险。

**生活方式因素**
除了饮食之外,其他生活方式因素也可能与结肠癌有关。

长期吸烟、过量饮酒、缺乏锻炼和超重或肥胖都与增加患病风险有关。

**慢性结肠炎**
患有慢性结肠炎,如溃疡性结肠炎或Crohn病,可能增加患有结肠癌的风险。

虽然大多数。

CircRNA在结直肠癌中的研究进展

CircRNA在结直肠癌中的研究进展

综述提供了 cricRNA进行抗癌治疗的原理。
关 键词:环状R N A ;结 直肠癌;增 殖 ;治疗
中 图 分 类 号 :R735.3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09-881X(2021)01-0126-05
Research Development of CircRNA in Colorectal Cancer
Key words :circRNAs;colorectal cancer;proliferation;therapy
结直肠癌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 瘤 。2021年发布的美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 目前结 直 肠 癌 发 病 率 在 消 化 系 统 癌 症 中 居 于 首 位 ,死亡人 数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人数的8.7 % [1]。在 中 国 ,结 直 肠 癌 的 发 病 率 仅 次 于 肺 癌 和 胃 癌 ,位 居 所 有 恶 性 肿瘤的第3位 ,并且发病率还在不断上升[2]。近年来
1 CircRNA在结直肠癌中的角色
已 有 的 研 究 表 明 ,circR N A 在结直肠癌的发 生 和 发 展 过 程 中 发 挥 了 很 大 作 用 [181。一 项 研 究 通过使用A rraystar circRNA微 阵 列 分 析 ,确定了 1 8 1 7 个在结肠癌组织中具有明显不同表达谱的 circR N A , 其 中 1 2 3 6 个 上 调 ,5 8 1 个下调[19]。 CircRNA在 结 肠 癌 中 参 与 调 控 细 胞 增 殖 、细胞凋 亡 、肿 瘤 侵 袭 性 和 转 移 、细 胞 周 期 、癌症干细胞 以 及 上 皮 -间 充 质 转 化 (E M T ) 。这 一 部 分 将 具 体 阐 述 cricR N A 在 这 些 细 胞 过 程 中 的 作 用 并 分 析 circRNA在 结 直 肠 癌 中 的 机 制 。 1.1 CircRNA调 控 细 胞 增 殖 很 多 研 究 表 明 circRNA 在结直肠癌细胞增殖中起到重要作用。2以 !^等 [2(>] 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实 验 、CCK8检测实验以及 细 胞 克 隆 形 成 实 验 研 究 发 现 ,circP P P lR 12A 的表 达加速了DLD-1、Caco-2、HCT-116和LoVo结肠癌

结肠癌的病理学

结肠癌的病理学

结肠癌的病理学结肠癌的病理学结肠癌,又称结直肠癌,是一种恶性肿瘤,起源于结肠(即大肠)的内层组织,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癌症之一。

结肠癌的病理学研究着眼于理解其发展过程、病理特征以及治疗策略。

本文将深入探讨结肠癌的病理学,从肿瘤形态学、分子病理学到治疗进展,为读者提供更深入的了解。

## 结肠癌的肿瘤形态学特征### 肿瘤的起源与发展结肠癌通常起源于结肠黏膜中的腺体组织,因此也被称为腺癌。

癌前病变通常经历多步骤的演变,从结肠腺体的异常增生(腺瘤)到高度恶性的癌症。

这个演变过程被称为腺癌的“腺瘤-癌序列”。

### 肿瘤的病理特征结肠癌的病理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肿瘤分化程度:** 结肠癌可以分为高度分化、中度分化和低度分化三种类型,分化程度直接关系到肿瘤的侵袭性和预后。

2. **肿瘤大小和扩散:** 肿瘤的大小和扩散范围也是病理学上的重要特征。

大肿瘤往往伴随着更严重的病情。

3. **腺体形态:** 腺体形态的变异是结肠癌的一个重要特征。

肿瘤中可能会出现不规则的腺体结构,这使得肿瘤细胞在组织中的排列不规则。

4. **浸润深度:** 肿瘤浸润深度指的是癌细胞穿过结肠壁并侵入周围组织的程度。

这一特征对于决定治疗策略至关重要。

## 结肠癌的分子病理学随着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研究的深入,我们对结肠癌的分子病理学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分子病理学特征:### 基因突变结肠癌中常见的基因突变包括:1. **APC基因突变:** APC基因的突变是结肠癌发展的早期事件,导致Wnt信号通路异常激活,促使癌症的发生。

2. **KRAS基因突变:** KRAS基因的突变与抗EGFR治疗的耐药性相关。

KRAS突变的患者通常不会从EGFR抑制剂中获益。

3. **TP53基因突变:** TP53是一个重要的抑癌基因,其突变与肿瘤的侵袭性和不良预后相关。

### 微卫星不稳定性一些结肠癌患者存在微卫星不稳定性(MSI),这是由DNA修复系统缺陷引起的。

结肠癌论文结肠癌病因学研究进展论文:结肠癌病因学研究进展

结肠癌论文结肠癌病因学研究进展论文:结肠癌病因学研究进展

结肠癌论文结肠癌病因学研究进展论文:结肠癌病因学研究进展[摘要] 结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结肠癌的发生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本文就结肠癌的病因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结肠癌;病因学;肿瘤[abstract] colon cancer is a common m alignancy, with high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n recent years; the incidence of colon cancer showed an increasing trend, with lifestyle and dietary habits changes. a variety of risk factors are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colon cancer. in this paper, we review the advances in etiology research of colon cancer.[keywords] colon cancer; etiology; tumor结肠癌是临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的改变以及其他危险因素的增加,结肠癌的发病率呈上升态势[1]。

因此,我们必须对其病因进行深入的研究,以制定切实可行的病因预防措施,以降低结肠癌的发病率。

本文就结肠癌的病因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在结肠癌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研究发现结肠癌有家族聚集现象,家族性结肠癌史是结肠癌的重要危险因素,其中与遗传有关的结肠癌主要有两种形式: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和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肠癌[2、3]。

瑞典的一项研究表明,当父母患有结肠癌时,其子女罹患结肠癌的危险性也增高;当兄弟姐妹中有人患有结肠癌时,其患结肠癌的危险性也增加[4]。

结直肠癌临床研究进展

结直肠癌临床研究进展
术前分期
M1
任何N
任何T
Ⅳ期
M0
N2
任何T
M0
N1
任何T
Ⅲ期
M0
N0
T4
M0
N0
T3
Ⅱ期
M0
N0
T2
M0
N0
T1
Ⅰ期
M0
N0
Tis
0期
TNM分期(UICC,1997)
术前分期
TNM分期和Dukes分期的比较
发病率与死亡率
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全世界每年以2%速度上升 中国上海每年以4.2%速度上升
发病率与死亡率
15.5%
1990比1985年增加
14.3%
18.4%
1985比1980年增加
>10万
78.3万
1990年
9.12万
67.75万
1985年
7.98万
57.21万
结直肠癌临床研究进展
临床流行病学 术前分期 外科治疗 辅助治疗
内容提要
临床流行病学
发病率与死亡率 发病趋势老龄化 性别构成改变 发病部位趋向近侧大肠 遗传与大肠癌 多原发大肠癌 大肠癌与糖尿病 大肠癌与吸烟
发病率与死亡率
全世界结肠癌平均发病率
直肠癌平均发病率
男: 16.6 / 10万 女:14.7 / 10万
多原发大肠癌
大肠癌与糖尿病
大肠癌高发区糖尿病也高发 —— 病因相似 上海 大肠癌病人糖尿病检出率 17.6% (胃癌伴糖尿病 6.3%)
大肠癌与吸烟
吸烟的前20年与大肠小腺瘤有关 20年以上与大肠大腺瘤有关 妇女吸烟与结肠癌关系——诱发时间35年
结肠癌增加显著,直肠癌也增加

结直肠癌的临床研究进展

结直肠癌的临床研究进展

结直肠癌的临床研究进展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近年来,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技术的不断进步,结直肠癌的临床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为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带来了新的希望。

一、早期筛查与诊断技术的发展早期发现结直肠癌对于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至关重要。

目前,常用的筛查方法包括粪便隐血试验、结肠镜检查、虚拟结肠镜检查等。

粪便隐血试验是一种简单、无创的筛查方法,但敏感性较低。

结肠镜检查是诊断结直肠癌的金标准,可以直接观察肠道内的病变,并进行活检和治疗,但该检查具有一定的侵入性,患者接受度相对较低。

近年来,虚拟结肠镜检查技术逐渐受到关注。

这种技术通过对腹部进行 CT 扫描,然后利用计算机软件重建肠道的三维图像,从而实现对肠道病变的检测。

与传统结肠镜检查相比,虚拟结肠镜检查具有无创、快速等优点,但对于较小的病变可能存在漏诊的风险。

此外,基因检测技术在结直肠癌的早期筛查中也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研究发现,某些基因突变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密切相关,通过检测这些基因突变,有助于早期发现高危人群,从而采取相应的预防和监测措施。

二、治疗方法的创新(一)手术治疗手术仍然是结直肠癌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

随着微创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手术和机器人辅助手术在结直肠癌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与传统的开腹手术相比,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同时,对于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姑息性手术如造瘘术等可以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二)化疗化疗是结直肠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的化疗药物包括 5-氟尿嘧啶、奥沙利铂、伊立替康等。

近年来,随着药物研发的不断推进,新型化疗药物如卡培他滨、替吉奥等的出现,为结直肠癌的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此外,化疗方案也在不断优化。

联合化疗方案如 FOLFOX(5-氟尿嘧啶+奥沙利铂)、FOLFIRI(5-氟尿嘧啶+伊立替康)等在提高疗效的同时,也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

近年中医药治疗结肠癌的研究进展_张欢

近年中医药治疗结肠癌的研究进展_张欢


毒方对瘤体的微血管密度( MVD) 、COX - 2 和 β - carenin、 305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 、血管生成素( Ang - 2) 和碱性 学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 的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该 刊
方能显著下调其上基因的表达。提示该方具有直接抑制肿 瘤的作用。韩淑丽[10]对比扶脾益肠汤联合 FOLFOX4 化疗
有更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vo 细胞发生凋亡及观察了用药后 lovo 细胞的形态学变化, 并以结肠癌相关 HGF / SF - met 信号转导通路研究了灵芪 胶囊抑制肿瘤的机制。结果表明灵芪胶囊诱导人源性直结 肠癌 lovo 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可能与 HGF / SF - met 信号 转导通路有关。提示灵芪胶囊也有直接的抑制肿瘤的作 用。此外,灵芪胶囊能明显外周血 TNF - α 含量,降低 IL - 6 含量,下调 COX - 2 和 VEGF 的表达,表明灵芪胶囊还能 通过提高免疫力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达到抑制肿瘤的目 的[17 - 18]。范永田[19]对比当归补血汤联合化疗与单独化疗 组对大肠癌患者的免疫指标 CD3、CD4、CD4 / CD8 的影响。
采用具有健脾化湿解毒功效的复方肠胃清方进行干预,结
果表明肠胃清煎剂有抑癌作用,并且肠胃清煎剂能通过改 中 华
善奥沙利铂的耐药性,增强奥沙利铂的作用。提示复方肠 中
胃清方能够 和 化 疗 药 物 同 用 起 减 毒 增 效 的 作 用。刘 宣 医
等[9]建立人结肠癌 HT - 29 细胞裸鼠模型,探讨了健脾解
明,提前干预组的抑癌率和体质量均显示出明显优势,模型
小鼠血清 CEA、Scd44 下降。还能直接作用于癌细胞。
2 补肾健脾药

结直肠癌相关论文开题报告

结直肠癌相关论文开题报告

结直肠癌相关论文开题报告引言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结直肠癌的研究也日益深入,然而,目前对于结直肠癌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尚存在许多未解之谜。

本文将对结直肠癌相关的研究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旨在揭示结直肠癌的发病机制以及为临床诊治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目的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系统性的文献综述,分析结直肠癌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通过对现有研究的总结和分析,旨在提供更全面和科学的结直肠癌研究进展,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

研究内容1.结直肠癌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分析–遗传因素的影响:家族史、基因突变等–环境因素的影响: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炎症反应和免疫调节的作用2.结直肠癌的临床表现及分期诊断–早期症状的特点:便血、腹痛、腹泻等–诊断手段和技术:肠镜检查、组织病理学、影像学等–分期和分级的判断标准与影响因素3.结直肠癌的治疗方法和进展–手术治疗:切除肿瘤、淋巴结清扫等–化疗、放疗和靶向治疗的应用–免疫治疗和基因治疗的前沿研究进展4.结直肠癌的预防和康复关怀–预防策略的制定和实施:个体化预防、生活方式改变等–康复关怀的重要性和措施:心理支持、营养指导等研究方法本文将采用文献综述的方法,通过检索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对结直肠癌的研究进展进行综合分析和总结。

主要的文献检索渠道包括PubMed、Web of Science等国际知名数据库以及中国知网、维普等国内数据库。

文献筛选的标准主要包括与结直肠癌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相关性较高,发表时间在近十年内等。

预期结果通过对结直肠癌相关研究的深入分析和总结,本文预期得出以下结论:1.结直肠癌的发病机制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遗传、环境、炎症和免疫等因素。

2.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对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肠镜检查和组织病理学分析是常用的诊断手段。

3.结直肠癌的治疗方法不断进步,手术治疗仍然是主要治疗手段,化疗和靶向治疗等辅助治疗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结肠癌的形成机制研究

结肠癌的形成机制研究

结肠癌的形成机制研究结肠癌,即大肠癌,是指起源于结肠的恶性肿瘤。

据统计,结肠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癌症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

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治疗结肠癌,科学家们对其形成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

本文将介绍结肠癌形成的机制,并讨论其可能的治疗方法。

1.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在结肠癌的形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研究表明,一些基因突变会导致结肠组织的异常增殖和癌症发生。

最为著名的基因是APC (腺瘤性息肉样变),它在大肠黏膜细胞中的突变会导致结肠息肉的形成,从而增加结肠癌的风险。

此外,MLH1、MSH2等DNA修复基因的突变也常见于结肠癌患者。

通过分子遗传学研究,科学家们能够检测这些潜在的遗传突变,并提供相应的干预措施。

2.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也是结肠癌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饮食习惯是其中最为显著的因素之一。

高脂、低纤维的饮食习惯与结肠癌的发生风险显著相关。

此外,吸烟、酗酒以及缺乏体力活动等环境因素均与结肠癌的形成有关。

因此,改变饮食结构,提倡健康生活方式,能够有效预防结肠癌的发生。

3. 炎症反应慢性炎症反应是结肠癌形成的另一个重要机制。

许多慢性炎症性肠病,如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与结肠癌的发生紧密相关。

长期的炎症刺激会导致肠道内环境失衡,进而增加癌前病变的风险。

因此,控制炎症反应对于结肠癌的预防至关重要。

4. DNA损伤和修复DNA损伤和修复在结肠癌的形成中起到重要作用。

环境因素、自身代谢产物以及DNA修复基因的突变都可能导致结肠细胞的DNA损伤。

DNA损伤积累会导致基因组不稳定性,从而促进癌症发展。

细胞具有一套复杂的DNA修复系统来修复DNA损伤,但当这一系统发生功能异常时,结肠癌的发生风险将会增加。

5. 肠道菌群异常肠道菌群异常也与结肠癌形成相关。

最近的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的紊乱会导致肠道内环境的改变,从而促进结肠癌的发生。

一些研究表明,调整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功能可以成为预防结肠癌的策略之一。

通过益生菌的应用、饮食改变等手段,可以恢复肠道菌群的平衡,减少结肠癌的发生。

结肠癌诊治的回顾与展望

结肠癌诊治的回顾与展望
J u n l fQiia e ia le e,01 Vo. 1, . 3 o r a qh rM dc l o Co lg 2 0, 13 No 1
结 肠 癌 诊 治 的回顾 与展 望
李宝 国
我 国大 肠 癌 是 常 见 的 恶性 肿瘤 之 一 , 病 率 很 高 , 发 随着 我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由于 我 国结 肠 癌 的早 期 诊 断 率 不 高 , 数 患 者 得 不 到 早 多 期 治 疗 。 随着 诊 断 水 平 的 提 高 。 种 现 象 正 在 逐 渐 改 变 。 目 这 前 多 数结 肠 癌 患 者 需 手 术 治 疗 。 首 次手 术 是 提 高 生 存 率 的 关 键 , 最 有 效 的 手段 之 一 , 是 预 防术 后 复 发 、 移 的 重 要 环 是 也 转 节[ J 。熟 悉 掌 握 结 肠解 剖先 复 习 一 下 解 剖 。结 肠 有 结 肠 带 、 结肠 袋 、 肠脂 垂 。其 淋 巴系 统 与 动 脉 伴 行 , 自外 周 向中 央分 为 边缘 淋 巴结 、 间 淋 巴 结 和 主 淋 巴 结 。边 缘 淋 巴 结 包 括 沿 结 中 肠直 动脉 排 列 的 结 肠 壁 内 淋 巴 结 和 沿结 肠 边 缘 动 脉 弓 排列 的
C、 , , 酮 醇 , , E硒 黄 酚 叶酸 等 。而 高 脂 肪 代 谢 过 程 改 变 了 粪 便 中胆 汁 酸 浓 度 , 加 结 肠 癌 的 发病 率 。 因此 , 级 预 防主 张 减 增 一 少 肉类 和 脂 肪 的摄 入 量 , 加 纤 维 素 、 果 、 菜 的 摄 人 。二 增 水 蔬
型 、 陷型 。普 通 内 镜 下 隆起 型 多为 局 灶 型 癌 , 凹 常见 于 乙 状 结 肠 , 面发 红 , 表 多伴 有 出血 , 时表 面覆 白胎 , 积 大 的表 面 不 有 体 整 , 烂 或 呈 分 叶 状 。 表 面 隆起 型 的 内镜 下 粘 膜 发 红 , 糜 隆起 高 度 小 于 直 径 的一 半 。平 坦 凹 陷 型 的特 征 为 空 气 变 型 , 即肠 腔 内空 气少 时 明显 凹 陷 , 气 多 时 变 为 平 坦 状 。表 面 型 肿 瘤 中 空

结直肠癌黏液腺癌临床病理及治疗进展2024(全文)

结直肠癌黏液腺癌临床病理及治疗进展2024(全文)

结直肠癌黏液腺癌临床病理及治疗进展2024(全文)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全球范围内的一种常见恶性肿瘤,流行病学数据表明全球CRC总体发病率已经升至第三位,也是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二大原因[1]。

在CRC中,黏液腺癌(mucinous carcinoma,MC)是非特异性腺癌(adenocarcinoma not otherwise specified,AC)中一个独特的组织亚型,其特点是细胞外黏液占肿瘤体积50%以上。

一、黏液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统计数据表明,MC发病率具备一定地域差异,MC的发病率从亚洲国家的3.9%到欧美国家的10%~13.6%不等[2]。

通过对发病部位的研究发现,MC在近端结肠的发病率显著高于直肠或远端结肠。

针对相同部位肿瘤进行分层分析后发现,MC常发现于疾病进展期[3]。

对这一现象有两种假说。

其一可能与MC中黏液蛋白物理特性相关,MC中黏液蛋白基因MUC2的过度表达和抑癌基因转录因子HATH1沉默密切相关,与AC中的表达趋势相反[4]。

染色体不稳定可能是MC疾病快速进展的另一种机制,相对于AC,MC出现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频率更高。

高MSI发生率在Lynch综合征患者中也可以观察到,这表明MC与AC可能具备不同的致癌途径[5]。

MC与AC的转移模式存在明显差异,AC常见远处转移器官为肝脏,而MC更容易出现腹膜转移,且MC术后淋巴结阳性率高于AC。

转移模式差异的原因目前认为与黏液组分密切相关[6]。

正常黏液与肠道微生物构成了菌群生物膜。

MC中菌群生物膜的失调导致肠道上皮通透性增强,黏液组分会由肠道向腹腔内移动,导致肿瘤的腹膜转移及对邻近脏器侵犯[7]。

另外,菌群生物膜将诱导肠道炎症反应。

炎症反应导致大量细胞因子的产生,如TNF-α、IL-22,研究表明此类细胞因子促进肿瘤细胞的黏液分泌。

例如,TNF-α处理的结肠癌细胞ATOH1蛋白的稳定性增强,进而促进黏液分泌。

结直肠癌研究进展

结直肠癌研究进展

结直肠癌研究进展摘要:结直肠癌在恶性肿瘤发病率排名第三位,近40 年来,中国的结直肠癌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早期患者虽可经手术治愈,但仍有一半的结直肠癌患者会发生局部复发,甚至远处转移。

在精准医学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靶向药物出现,研究证明药物治疗能延长患者生存并改善生活质量,新一代药物可使中位生存期延长到20个月,但是还是有一些患者对各类靶向药物不敏感。

本文将对对结直肠癌的病理,现有的药物治疗手段,以及预后和未来展望进行分析和综述。

关键词:结直肠癌;病理;药物治疗;预后一、结直肠癌病理1、结直肠癌发病原因结直肠癌多见于中、老年人,但近年来青年人发病率亦有增多的趋势,结肠癌解剖位置多发生在近端结肠,可能与其组织来源及遗传因素有关。

此外,许多基因因素也与结肠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如近端结肠微生物不稳定性与肿瘤的发生,高蛋白饮食增加了远端肿块的机会,而高脂饮食则增加了近端结肠癌的可能。

2、临床表现主要临床表现包括腹痛、腹胀、便血或黏液血便、排便习惯改变、腹部肿块、腹泻以及肛门坠胀, 同时伴有食欲减退、消瘦、乏力、贫血等全身症状。

结直肠癌的主要症状是排便习惯和粪便性质的改变。

2.1中、青年结直肠癌中、青年结直肠癌患者以腹痛、便血为首发症状,病程短,进展迅速,其原因可能是青年患者肿瘤生长迅速、侵袭性强, 易压迫并侵犯神经, 或阻塞肠腔导致梗阻, 因而主要表现为腹痛。

2.2老年结直肠癌老年结直肠癌具有病程长、疾病发展缓慢等特点,首发症状以便血和排便习惯改变为主,而疼痛较少,根据确诊时伴随疾病来看,老年结直肠癌患者伴随高血压、心脏病、肺功能障碍、糖尿病等比例明显高于中、青年结直肠癌患者。

二、目前的药物治疗手段1.氟尿嘧啶类1.1 5-FU:该药单独使用有效率为20%,具有严重胃肠道反应、且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该药与CF联用是目前晚期结直肠癌的最基础治疗方案。

1.2 卡培他滨:卡培他滨是5-FU的前体,疗效与5-FU持续滴注相近;毒副作用与5-FU相似,但手足综合征更为突出。

浅论p53与结肠直肠癌的发生、转移、治疗与预后及筛查关系的研究现状

浅论p53与结肠直肠癌的发生、转移、治疗与预后及筛查关系的研究现状

浅论p53与结肠直肠癌的发生、转移、治疗与预后及筛查关系的研究现状【摘要】 p53是目前公认的重要抑癌基因,在大肠癌中表达率较高,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等各方面关系密切。

本文阐述了p53与大肠癌发生转移、治疗、预后和筛查关系的研究现状。

【关键词】 p53;大肠癌结肠直肠癌是较常见和危害性较大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发展和转归等是多基因参与、多因素影响的复杂过程。

目前,国内外学者在大肠癌的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达成不少共识,但仍存在许多有待探讨的问题。

随着分子实验技术的普及,从分子水平上系统地研究大肠癌,已成为研究的热点。

至今已发现众多基因的异常表达与大肠癌关系密切,其中p53表达与大肠癌关系密切且研究颇多,本文就此做一综述。

1 p53概况人类p53基因长度为20303碱基对,定位于染色体,由11个外显子和10个内含子组成[1]。

转录成 mRNA,编码由393个氨基酸组成,是分子量为53KD的核酸蛋白。

1979年,Linzer和Levine用SV40抗T抗体的联合免疫沉淀法从SV40转化的细胞提取物中发现一种与T抗原存在的蛋白质,因其分子量为53KD,故名P53。

此后,在各种病毒、化学诱导剂等因素引起的肿瘤中常发现有P53蛋白异常表达,故p53基因一度被认为是癌基因。

但在随后研究细胞转化时发现体内正常存在的p53基因即野生型p53有抑制细胞癌变作用,而发生突变后的p53基因即突变型p53则有促进细胞癌转化作用,从而确认野生型p53基因是抗癌基因。

对其认识经历了肿瘤抗原、癌基因和抗癌基因三个阶段。

由于野生型P53蛋白的半衰期短,免疫组化难以检测到,而突变型P53蛋白因其空间构象改变,半衰期延长,用免疫组化法可检出,因此,当组织中检测到P53蛋白的高表达,则认为有p53基因的突变[2]。

在约50%人类肿瘤中可发现有p53基因的突变,且见于多种类型的肿瘤细胞中[]。

2 p53与大肠癌2.1 p53与大肠癌发生发展早期Vogelstein[5]综合以往的报道,认为大肠癌发生的一般模式为:正常上皮增生性上皮腺瘤腺瘤癌变腺癌。

COX-2与结肠癌的研究进展 优秀专业论文

COX-2与结肠癌的研究进展 优秀专业论文

C0X-2与结肠癌的研究进展结肠癌是临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世界范围,随着饮食习惯及老龄化的发展,每年新增的癌症患者中大约8%是结肠癌。

由于结肠癌极易发生肝脏及其他脏器转移,流行病学调查提示该病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

虽然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结肠癌治疗的方法得到了极大的改进,但是患者术后及治疗后的总体有效率及生存率并未明显改善。

C0X-2作为花生四烯酸的限速酶,在多数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存在着密切关系。

结肠癌的发生、发展是多途径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具体发生机制较为复杂。

研究显示,环氧化酶-2通过参与调控细胞增殖、分化,抑制细胞凋亡、存进肿瘤血管生成及淋巴转移等途径促进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1C0X-2的表达与调控1.1COX简介环氧化酉每(Cyclooxygenase, COX )是前列腺素子、炎症介质、促癌剂等刺激下,C0X-2诱导表达增加,参与多种病理生理过程,包括炎症和肿瘤的发生、发展。

目前已知胃上皮壁细胞、肠粘膜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平滑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滑膜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均可表达COX-2,而血小板不含COX-2 o 1.2 C0X-2的表达与调控人类C0X-2基因定位于第1号染色体的q252q253 约8.3Kb, 由10个外显子和9个内含子构成。

COX-2编码604个氨基酸,含17 个氨基酸残基的信号肽。

人类COX-1基因定位第9号染色体的q32-q33.3,约22.5Kb,由11个外显子和10个内含子构成。

COX-1 编码602个氨基酸。

两种异构体分子量相同,均为71 kDa,氨基酸序列有61%的同源性。

与COX-1基因相比,COX-2基因有如下特点: COX-2编码的多肽N端缺少COX-1中大的疏水性信号肽,取而代之的是较短的粘性信号肽。

②COX-2氨基酸序列C端有一特异的18个氨基酸片段,而COX-1不含此片段,人工合成这个特异性的18肽片段制备抗体,可以检测COX-2蛋白。

结直肠癌的流行病学及研究现状

结直肠癌的流行病学及研究现状
34
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Electr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nic Version) 2016 Vo1.16 No.102
·综述·
结直肠癌的流行病学及研究现状
叶德敬 1,刘超英 1,张雨洁 2*
(1. 新疆医科大学 2014 级硕士,新疆 乌鲁木齐;2*. 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新疆 乌鲁木齐 )
关键词:结直肠癌;流行病学;治疗模式 中图分类号:R574.62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issn.1671-3141.2016.102.017
0 引言
结直肠癌 ( 包括结肠癌、 直肠癌 ) 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 肿瘤, 在全球范围内为男性第 3 位、 女性第 2 位高发性恶性 肿瘤, 每年新发约 120 万例, 死亡约 60 万例 [1] 。随着社会经 济发展、 居民生活方式的转变, 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加剧, 我国 结直肠癌的发病和死亡呈明显上升趋势, 且发病年龄有年轻 化趋势 [2]。中国结直肠癌新发病例占全球的 18.6%, 在中国 结直肠癌的致死原因居于恶性肿瘤的第五位 [3]。结直肠癌的 流行病学的特点为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异、 疾病的发病率和 死亡率较前明显增高、 女性患者增加、 结直肠癌的确切病因 尚不完全清楚, 目前认为主要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综合作 用的结果。
摘要:结直肠癌在世界各地区的发生率总体来说仍在上升,但差别较大。欧洲、美洲和大洋洲的发生率为 23-41/10 万,显著高于其
它地区。结直肠癌居全部恶性肿瘤死亡原因的第 3 位。尽管如此,美国结直肠癌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在不断下降,病死率降低更为显著。 在亚洲,结直肠癌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均在上升,但两者之间的距离也在拉大,结直肠癌发生率与病死率之间的差距拉大证实了流行病 学研究和预防措施干预的效果,只是由于结直肠癌发生率的明 显增高,才使得结直肠癌病死率上升。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生率上升趋 势非常明显。城市人口的发生率显著高于乡村人口,在大城市,结直肠癌已经跃升到恶性肿瘤发病原因的第 3 位。结直肠癌的治疗模 式已从单纯的手术切除转变为由以手术治疗为主到放疗、化疗和靶向治疗等为辅助治疗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

结肠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结肠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论文标题:结肠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摘要:结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生发展涉及到多种分子生物学机制。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深入研究,人们对结肠癌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本文将系统地综述结肠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包括致癌基因的突变、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肿瘤微环境的影响等方面,以期为结肠癌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1. 引言结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生发展涉及到多种分子生物学机制。

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为我们深入了解结肠癌的发病机制和疾病进展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本文将系统地综述结肠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探讨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潜在价值。

2. 结肠癌的分子生物学特征结肠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基因多步骤的复杂过程,其中包括基因突变、DNA甲基化、染色体重排、基因表达异常等多种分子生物学变化。

这些变化导致了多种致癌基因的激活或失活,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以及肿瘤微环境的改变,最终促进了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

3. 结肠癌的致癌基因突变结肠癌的致癌基因突变是其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

常见的致癌基因突变包括APC基因、KRAS基因、TP53基因等。

APC基因的突变是结肠癌的早期事件,可以导致Wnt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和肿瘤细胞的增殖。

KRAS基因的突变与EGFR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和抗EGFR治疗的耐药性密切相关。

TP53基因的突变则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相关。

4. 结肠癌的信号通路异常除了致癌基因的突变外,结肠癌还涉及到多条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如Wnt信号通路、PI3K/Akt/mTOR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等。

这些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促进了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并参与了抗肿瘤药物的耐药性。

5. 结肠癌的肿瘤微环境肿瘤微环境在结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炎症反应、血管新生、免疫逃逸等肿瘤微环境因素与肿瘤的侵袭、转移和耐药性密切相关。

了解肿瘤微环境的变化有助于发现新的治疗靶点和开发新的治疗策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肠癌论文结肠癌病因学研究进展论文:结肠癌病因学研究进展[摘要] 结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结肠癌的发生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本文就结肠癌的病因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结肠癌;病因学;肿瘤[abstract] colon cancer is a common m alignancy, with high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n recent years; the incidence of colon cancer showed an increasing trend, with lifestyle and dietary habits changes. a variety of risk factors are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colon cancer. in this paper, we review the advances in etiology research of colon cancer.[keywords] colon cancer; etiology; tumor结肠癌是临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的改变以及其他危险因素的增加,结肠癌的发病率呈上升态势[1]。

因此,我们必须对其病因进行深入的研究,以制定切实可行的病因预防措施,以降低结肠癌的发病率。

本文就结肠癌的病因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在结肠癌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研究发现结肠癌有家族聚集现象,家族性结肠癌史是结肠癌的重要危险因素,其中与遗传有关的结肠癌主要有两种形式: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和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肠癌[2、3]。

瑞典的一项研究表明,当父母患有结肠癌时,其子女罹患结肠癌的危险性也增高;当兄弟姐妹中有人患有结肠癌时,其患结肠癌的危险性也增加[4]。

一项研究表明在美国白种人结肠癌发病率是43.90/10万,黑人是50.40/10万,华裔美国人为38.60/10万,美国印第安人16.40/10万,西班牙裔美国白人29/10万,非洲白人18.70/10万,非洲黑人2.20/10万,不同种族间发病率的巨大差异提示结肠癌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5]。

2 饮食因素研究表明,结肠癌的发生不但与遗传有关还和饮食因素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低膳食纤维、高蛋白及脂肪的摄入以及必需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缺乏都是结肠癌发病的危险因素。

膳食纤维的摄入可通过以下机理降低结肠癌的发病率:膳食纤维可吸收水分、增加粪便量、稀释肠内致癌物浓度,加快肠蠕动缩短粪便通过大肠时间,从而减少肠内的致癌物与肠粘膜接触的机会;此外,膳食纤维还能抵抗体内消化酶的降解,使粪量增多而稀释结肠内致癌物质,吸附胆汁酸盐,被细菌酵解后产生。

短链脂肪酸而降低肠道ph阻碍癌细胞的生长,而膳食纤维摄入过少将促进结肠癌的发生。

研究发现结肠癌的发生与高蛋白、高脂肪的摄入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它是导致结肠癌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长期高蛋白、高脂肪饮食,会使排入肠道的胆汁酸增加,而小肠对胆汁酸的重吸收能力有限,使其在结肠中的浓度也增加,肠腔中高浓度的胆汁酸具有致癌作用,其致癌的可能机制为:①改变结肠粘膜细胞极性,促进结肠细胞增生的同时也促进癌细胞的增生;②导致dna损伤,基因功能改变;③直接干扰dna代谢,改变基因功能;④进入肠道的胆汁酸被肠道细菌分解成二级胆酸,而二级胆酸是一种致癌物,其作用于肠粘膜使受刺激的肠粘膜易于癌变;⑤抑制肠黏膜固有层淋巴细胞的增生,降低免疫功能。

总之,大量的研究表明,低纤维、高脂肪、高蛋白饮食是结肠癌发生的重要致病因素[6、7]。

维生素和矿物质是维持机体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研究表明适量的维生素和其他营养素的摄入能显著降低结肠癌的发病率。

维生素a及其衍生物具有抑制恶性肿瘤的作用,维生素a的抗肿瘤作用可能与其调节细胞的分化、增殖和凋亡以及抗氧化功能有关。

维生素d通过调节基因转录调节细胞的分化、增殖和生长,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

维生素d还可增加钙的摄入量达到预防结肠癌的目的,钙与结肠癌发病的危险性呈负相关,可能的机制是钙通过与次胆酸结合,并使游离脂肪酸在肠道内形成难溶性的化合物,减少这些化合物对结肠粘膜的刺激和毒性作用,从而降低结肠癌发生的危险。

另外,维生素e、 c以及β胡萝卜素也具有抑制结肠癌发生的作用,这可能与这些抗氧化性维生素具有清除自由基和阻止某些致癌物的形成作用以及影响肿瘤细胞能量代谢抑制细胞生长有关。

近年来,微量元素与结肠癌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研究表明锰、钻、铁、铜、硒、钾、镁、锌、锗等与结肠癌发生呈负相关, 尤其是硒对结肠癌发生起到抑制作用[8,9]。

总之,饮食因素是对结肠癌发生影响最为明显的环境因素,研究发现富含饱和脂肪的动物脂肪与结肠癌的发生关系比较密切,而蔬菜和水果的摄入对结肠癌发病具有抑制作用,原因在于蔬菜和水果中含有多种成分,既有各种微量营养素又有多种具有抗癌特性的生物活性物质,同时又富含膳食纤维可预防结肠癌的发生。

饮食因素与结肠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合理的饮食习惯可有效地预防结肠癌的发生。

3 生活习惯研究表明体育锻炼、吸烟和饮酒等生活习惯也和结肠癌的发生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

体育锻炼可以刺激肠蠕动,从而减少致癌物质在肠内的滞留时间,同时也可增加淋巴细胞、nk细胞和白介素等物质的活性,增强机体抵抗肿瘤的能力,适度的体育锻炼是结直肠癌的保护因素。

但吸烟与结肠癌关系还还存在争议,需进一步的研究证实[10]。

饮酒是结肠癌发病的一个危险因素,但饮酒导致结肠癌发病的机制尚未阐明。

此外,便秘也是结肠癌发病的一个危险因素;便秘使机体不能及时将肠道中的致癌物质排出体外,从而使其在肠道中长时间滞留与肠道粘膜接触时间延长,增加了致癌的危险性。

4 消化系统疾病慢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以及炎性肠病等与结肠癌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可导致肠粘膜反复的破坏和修复从而引发癌变。

溃疡性结肠炎癌变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阶段的过程,涉及到多个基因的突变,如p53、bcl-2、apc和mmr等基因的突变。

肠息肉特别是腺瘤性息肉是肠癌的癌前病变,已证实有多个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改变参与其中,如apc、p53、p16、dcc等,多个基因改变的相互作用使正常粘膜发生癌变;肠道疾病是结肠癌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11]。

此外,结肠腺瘤虽是腺上皮的良性肿瘤,但其也具有较大的癌变倾向是结肠癌的一个危险因素。

腺瘤癌变主要与其组织学类型、异型增生程度、腺瘤的大小、形态和数量有关。

绒毛状腺瘤的癌变率最高;多发腺瘤较之单发腺瘤的癌变危险性要大;腺瘤的异型增生程度越高,癌变的危险越大;腺瘤的大小与癌变率呈正相关;无蒂息肉型腺瘤,尤其是平坦型腺瘤癌变的危险性较大[12]。

近年来,研究发现胆囊切除术与结肠癌的发生也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

生理情况下胆囊具有储存、浓缩胆汁并调节胆道内压力的功能。

胆囊切除后,肝细胞分泌的胆汁昼夜不停地进入肠道,这样就使胆汁酸的肠肝循环以及与肠道细菌接触增加,从而导致胆盐池中一级胆汁酸的比例减少,二级胆汁酸的浓度增高。

研究显示胆汁酸尤其是二级胆汁酸致可通过多种机制引起结肠癌的发生。

5 其他因素结肠癌的发生除与上述因素有关,还和其他一些因素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例如,不良的精神心理因素和结肠癌的发生密切相关,紧张的心理因素及不良情绪会造成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引起胃肠蠕动减慢,造成食物残渣在肠腔停留时间延长,使更多的致癌物被吸收而致结肠癌;另外,长期过度的精神刺激也可导致机体免疫功能失调,使其对某些突变的上皮细胞的监视清除能力减弱或丧失。

此外,肥胖、血吸虫病史、阑尾切除史、糖尿病、肠外肿瘤史、放射线损害以及环境中的致癌物质等亦是结肠癌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结肠癌的病因学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明确了一些与结肠癌发病的危险因素,但研究结果并不完全相同仍需进一步的研究探讨。

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结肠癌是由遗传、饮食以及生活习惯等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

结肠癌的病因学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为我们制定病因预防的一级预防措施提供了有力的依据,进而完善结肠癌的三级预防措施,可有效地降低结肠癌的发病率、改善结肠癌患者的预后。

参考文献[1] senore c, malila n, minozzi s, armaroli p. how to enhance physician and public acceptance and utilisation of colon cancer screening recommendations[j].best pract res clin gastroenterol, 2010 ,24(4):509-20.[2] daley d. the identification of colon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s by using genome-widescans[j].methods mol biol, 2010,653:3-21. [3] lau pc, sung jj. flat adenoma in colon: two decades of debate[j].j dig dis, 2010, 11(4):201-7.[4] planck m, anderson h, bladstr?m a, m?ller t, wenngren e, olsson h. increased cancer risk in offspring of women with colorectal carcinoma[j]. a swedish register-based cohort study,cancer,2000 ,89(4):741-9.[5] greenlee rt, murray t, bolden s, wingo pa. cancer statistics, 2000[j]. ca cancer j clin, 2000,50(1):7-33.[6] gr?ber u. vitamin d--an old vitamin in a new perspective[j]. med monatsschr pharm,2010,33(10):376-83.[7] klimczak a, kubiak k, cybulska m, kula a, dziki, malinowska k. etiology of colorectal cancer and antioxidant barrier of the organism[j].pol merkur lekarski, 2010,28(165):223-6.[8] pendás-franco n, aguilera o, pereira f, gonzález-sancho jm, mu?oz a. vitamin d andwnt/beta-catenin pathway in colon cancer: role and regulation of dickkopf genes[j]. anticancer res, 2008 sep-oct;28(5a):2613-23.[9] larsson sc, orsini n, wolk a. vitamin b6 and risk of colorectal cancer: a meta-analysis of prospective studies[j].jama, 2010 mar17,303(11):1077-83.[10] massarrat s. smoking and gut[j].arch iran med. 2008,11(3):293-305.[11] lukas m.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as a risk factor for colorectal cancer[j].dig dis,2010,28(4-5):619-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