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尔雅》中中国古代地理的认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尔雅》中中国古代地理的认识

摘要:《尔雅》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也是第一部大致按照词义系统和事物分类而编撰的词典。《尔雅》中的《释地》、《释丘》、《释山》、《释水》等篇文章对古代中国地理有里程碑式的作用,纪录总结了战国秦汉之际的中国地理。本文将就《尔雅》中相关的地理学方面的文章进行探讨。

关键词:古代地理学分类九州、十薮、五岳、四渎

中国古代地理学源远流长,从有汉字起就在各种文字纪录中出现了相关文字资料。古代中国地理在各个时期都有不同资料记载,到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时才真正成熟。这时期以前,各种地理学资料散见于各种文献中,战国前后尚未形成系统。《尔雅》中的《释地》、《释丘》、《释山》、《释水》等篇比较科学的以纪录百科知识的方式对战国前后时期的地理学知识进行了描述。

战国秦汉之际,中国地理学已经相当发达。当时的地理学大致包括八个方面:一是宇宙地理,重在对宇宙起源及大地整体模式的探索,其中包含了许多自原始时代以来的神话传说和宇宙观世界观;二是山川地理,重在对地形地貌的分类以及对九州山陵、水道、湖泽、海洋等布局状况的探索;三是经济地理,重在对各地土壤质地、所宜生长的作物和畜牧、自然资源、特产状况的调查;四是气候地理,阐述以黄河流域为主和各地四季气候规律及异常变化造成的灾害;五是水利地理,阐述江河水汛的变化利害和人工开凿河渠的状况;六是军事地理,探讨各种地形地势和军事的关系,以及交通关隘要塞的状况;七是政治地理,涉及各国疆域、四方民族和中央王朝的关系;八是人文地理,记述各地风土人情、奇闻异见。这些内容除了零星分散于经史子集等文献以外,有的还比较集中的记载于诸如《尚书·禹贡》,《礼记》的《王制》、《月令》,《管子》的《地员》、《度地》,《孙子》的《地形》、《九地》,《淮南子》的《天文训》、《地形训》,《吕氏春秋·有始》,《周礼·职方氏》,《山海经》,等。

《尔雅》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大致按照词义系统和事物分类而编撰的词典,其中“尔”是近正的意思,“雅”是“雅言”的意思,是某一时代官方规定的规范

语言。“尔雅”就是使语言接近于官方规定的语言,也就是古代人的普通话。《尔雅》包括19篇,前3篇具有解释词语的小词典性质,4到19篇(如《释地》、《释丘》、《释山》、《释水》等篇)有小百科词典的性质。《尔雅》中有关地理的内容集中于《释地》、《释丘》、《释山》、《释水》等篇,本文重点说的九州、十薮、五岳、四渎在各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古代中国人民最普遍的地理观念就是九州观念,《尔雅》中的《释地》是这样记载的:两河间曰冀州,河南曰豫州,河西曰雝州,汉南曰荆州,江南曰杨州,济河间曰兖州,济东曰徐州,燕曰幽州,齐曰营州。意思就是:黄河的东河与西河之间叫冀州,黄河的南面叫豫州,黄河的西面叫雝州,汉水的南面叫荆州,长江的南面叫杨州,济水与黄河之间叫兖州,济水东面叫徐州,燕地叫幽州,齐地叫营州。

九州的观念起源于上古时代中国人对世界的认识。在那个时代,人们认为天圆地方,大地按照四方中央分为五土,称为“东土”、“西土”、“南土”、“北土”和商朝首都所在的“中商”。周代人在四方之外又加了“四隅”:东北、西北、东南、西南,把天下分为九块,《国语》中称为“九土”。由于古人认为大地的四周是水(称为“四海”),水中的陆地就叫做“州”,所以“九土”又叫做“九州”。先秦的地理学家们心目中的“九州”是九个理想的行政地理区划,但是九州的具体名称一直没有固定说法。《禹贡》中记载的九州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等九个州;《吕氏春秋·有始》有幽州而没有梁州;《周礼·夏官·职方氏》有幽州、并州而没有徐州、梁州;《尔雅·释地》有幽州、营州而没有青州、梁州。在汉代,《汉书·地理志》中认为《职方氏》中关于九州的说法是周代人九州的反映。三国时孙炎注解的《尔雅》认为《尔雅》中记载的九州是商代人九州的反映。于是后世经学家综合了这些说法,合称为三代九州。各种说法中九州的地理范围也不尽相同,各个州之间的境界出入也很大《尔雅》中九州的范围即战国晚期中国基本的地理范围,北到现在的内蒙古,西至青海四川,南接贵州两广,东抵海岸。

春秋战国时代交通发达,人们的眼界也大大开阔,发现世界并不是像原来想象的那样平整方正,因此九州的格局不再像原来那样机械的按照四方四隅和中央划分为九块,而是以大河道为界作大体的区分。在此基础上,儒家还整理成一部

记载九州部位及其大泽、土质物产、民族等资料的重要地理著作《禹贡》。秦汉以后,中国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疆域更加扩大,原来的“九州”已经不足以划分新形势下的天下,于是九州增加到十一州、十三州乃至更多的行政区,原先的九州辖地也由于种种原因而有所分合变动。尽管如此,作为一种传统观念,“九州”一直是“天下”即中华国土的代称而沿袭至今。

古代文学中就有大量表现类似的“九州”观念的文章,三国魏时大诗人曹植《五游咏》诗中抒发自己豪迈的情怀:九州不足步,愿得凌云翔。这里的“九州”有“天底下”的意思,表示的地理意义比较小。诗句的意思就是说“天底下不值得我游荡,希望有一天我能驾着白云去飞翔”,体现出一代才子藐视世界万物的傲气。又如宋代陆游的《示儿》中有“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表达出诗人临死前看不到祖国统一的深深遗憾,“九州”包括当时南宋、金国的地理辖区,泛指长城以南、黄河长江流域的所有中原地区。到了清代,爱国诗人龚自珍在《乙亥杂诗》中写道: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这里的“九州”就是完完全全意义上的中国了,包括少数民族在内的整个中国,因为诗句中的“九州生气”是指整个中华民族的前途。

“十薮”是《尔雅》中有关地理学的又一著名说法。所谓“薮”就是沼泽地,“十薮”就是战国秦汉之际最著名的、具有神奇色彩的十块沼泽地。《尔雅》中的《释地》是这样记载的:鲁有大野,晋有大陆,秦有杨陓,宋有孟诸,楚有云梦,吴越之间有具区,齐有海隅,燕有昭余祁,郑有圃田,周有焦护。意思就是:鲁国境内有大野泽,晋国境内有大陆泽,秦国境内有杨陓泽,宋国境内有孟诸泽,楚国境内有云梦泽,吴国和越国之间有具区泽,齐国境内有海隅泽,燕国境内有昭余祁泽,郑国境内有圃田泽,周国境内有焦护泽。

十薮的具体位置,多数可以考证出来。鲁国的大野泽在今天山东巨野县之北,已经不复存在。晋国大陆泽又叫巨鹿泽,在今天河北巨鹿县西北,今已不存。秦国杨侉泽的位置尚不能确定。宋国孟诸泽在今天河南商丘市东北,今已不存。楚国的云梦泽在今天湖北汉水与长江交会的洪湖一带,但是要比现在洪湖的面积大得多。云梦泽也是“十薮”之中在后世影响最大的沼泽地。唐代诗人孟浩然在《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中说“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十分推崇云梦泽的景色。孟浩然是中国有名的山水田园诗人,曾在云梦泽附近隐居了很长时间。诗中的“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