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效应与机理十二五

合集下载

针灸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针灸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针灸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针灸作为中医传统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各类疾病的治疗中。

其中,针灸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也经过了长期的实践验证和临床研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本文将探讨针灸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并介绍其作用机制及临床治疗意义。

1. 针灸对哮喘的治疗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特点是呼吸道过敏性炎症导致的气道阻塞和可逆性气流受限。

针灸通过刺激具有调节作用的穴位,调整人体的气功平衡,以改善免疫功能和缓解症状。

研究表明,针灸能够显著减轻哮喘患者的气急、喘息、胸闷等症状,并改善肺功能。

2. 针灸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进行性呼吸系统疾病,其主要特点是气流受限,呼吸道炎症和肺泡破坏。

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激活自身的抗炎反应,减轻炎症反应并促进肺功能的恢复。

针灸治疗可以减少COPD患者的咳嗽、咳痰等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3. 针灸对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其特点是气道炎症和黏液的过度分泌。

针灸可以刺激穴位,促进气道的扩张和痰液的排出,从而减轻患者的咳嗽、咳痰等症状。

此外,针灸还可以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复发。

4. 针灸对肺结核的辅助治疗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其主要特点是肺部炎症和组织损伤。

针灸可以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增强抗菌能力,提高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清除能力。

研究发现,针灸辅助治疗可以缩短结核的疗程,减少病变范围,并降低结核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5. 针灸对呼吸系统疾病的作用机制针灸治疗主要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和气功平衡。

针刺穴位可以激活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产生一系列生理反应。

在呼吸系统疾病中,针灸可以改变肺功能、血氧饱和度和血浆免疫因子水平等,从而改善疾病的症状和预后。

综上所述,针灸作为一种传统中医疗法,在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中医针灸调理人体呼吸系统的功效

中医针灸调理人体呼吸系统的功效

中医针灸调理人体呼吸系统的功效中医针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在人体特定穴位上插入细针来调理身体的平衡。

针灸作为中医的一部分,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调理和治疗许多疾病和身体不适,其中包括呼吸系统相关问题。

本文将重点介绍中医针灸调理人体呼吸系统的功效。

一、调理气息平衡中医认为,呼吸是人体与外界环境相互交流的重要方式,通过调整气息平衡可以促进健康。

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理气息的流动,以达到平衡和调和身体的目的。

例如,在呼吸不畅、气喘等问题中,中医针灸可以通过刺激某些特定穴位,改善气息流通,增加肺功能,从而缓解相关症状。

针灸能够平衡人体的阳气和阴气,达到调理人体呼吸系统问题的效果。

二、缓解呼吸道疾病中医针灸在治疗呼吸道疾病方面也有显著的效果。

例如,感冒、鼻窦炎、喉咙炎等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中医针灸可以通过刺激鼻腔、喉咙等穴位,促进血液循环和气息流通,增强呼吸道的免疫力,从而加速病情的恢复。

此外,针灸还可以缓解咳嗽、痰多等症状,对支气管炎、哮喘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治疗也有一定的辅助效果。

三、增强肺功能针灸可以促进肺部的血液循环和气息的流通,增强肺的功能。

肺是人体呼吸系统的重要器官,具有吸纳清气和排除浊气的作用,因此,保护和增强肺功能对于保持呼吸系统健康至关重要。

中医针灸通过刺激肺经的相关穴位,可以促进气息的流通,增加肺部供氧,改善肺功能,从而提高人体的整体呼吸能力。

四、调节呼吸节律中医针灸还可以调节人体的呼吸节律,使呼吸更加平稳和有节奏感。

呼吸节律的调整对于身体的平衡和健康非常重要。

通过刺激相应的穴位,中医针灸可以调理呼吸中枢,促进自主神经系统的平衡和调和,从而达到调节呼吸节律的效果。

这对于那些患有呼吸困难、呼吸急促的人来说,具有积极的疗效。

综上所述,中医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疗法,对于调理和改善人体呼吸系统的功能具有显著的功效。

通过调理气息平衡、缓解呼吸道疾病、增强肺功能以及调节呼吸节律,针灸能够有效地改善人体的呼吸系统问题,并提高整体健康水平。

中医针灸对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

中医针灸对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

中医针灸对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是指影响呼吸系统正常功能的各种病理状态,包括感染性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支气管炎等。

中医针灸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

本文将探讨中医针灸在呼吸系统疾病治疗方面的作用及效果。

一、中医针灸的基本原理中医针灸是通过调节人体的脏腑功能、平衡气血阴阳等方式来调整人体的生理状态,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根据中医理论,呼吸系统疾病的本质是气滞和阴阳失衡。

中医针灸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基本原理是通过针刺或灸热特定的穴位,刺激人体经络、调节气血运行,改善气滞和阴阳失衡状况,以达到恢复呼吸系统功能的目的。

二、中医针灸对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作用1. 清肺化痰呼吸系统疾病常伴随痰多或痰黏稠。

中医认为痰的生成和堆积与肺失宣降、气滞化痰有关。

中医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促进气机畅通,加速痰液的吸收和排出,缓解痰湿症状。

2. 补肺壮阳中医认为肺主气,如果肺气虚弱则影响呼吸系统功能。

中医针灸可以刺激穴位,调节脾肺气血,促进肺气的生成和传输,增强肺的功能,从而提高呼吸系统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3. 平喘息宁神中医针灸可以通过调整肺经气机,缓解呼吸道痉挛,减轻喘息症状。

此外,针灸还可以刺激穴位,调节神经系统功能,舒缓紧张情绪,改善睡眠质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4. 抗炎杀菌中医针灸可以通过促进气血运行和调节免疫功能,增强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从而达到抗炎杀菌的效果。

此外,通过刺激穴位,中医针灸还可以改善病灶周围的微循环,促进炎症的吸收和病变的修复。

5. 调节激素水平中医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改善患者的内分泌功能,调节激素水平,从而对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产生积极影响。

例如,针灸可以调节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减轻患者的炎症反应和过敏反应。

三、中医针灸在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1. 针刺治疗针刺是中医针灸的主要疗法之一。

通过选择特定的穴位、运用合适的技法,中医针刺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系统功能,缓解症状。

中医院针灸科年终总结针灸疗法对呼吸系统疾病的疗效

中医院针灸科年终总结针灸疗法对呼吸系统疾病的疗效

中医院针灸科年终总结针灸疗法对呼吸系统疾病的疗效针灸疗法是中医学中的一种传统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效果。

近年来,针灸疗法在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中逐渐受到医生和患者的关注和认可。

本文将对中医院针灸科对呼吸系统疾病的疗效进行年终总结。

首先,针灸疗法在支气管炎的治疗中表现出良好的效果。

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症状包括咳嗽、咳痰、气短等。

中医针灸科在治疗支气管炎时,常常选择穴位在肺经和膈经上,如太渊、中脘、肺俞等穴位进行刺激。

通过调整肺气和脏腑气机的平衡,针灸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缓解呼吸困难,提高生活质量。

其次,针灸疗法在哮喘的治疗中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哮喘是一种慢性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常常出现喘息、咳嗽、胸闷等症状。

中医针灸科常采用一些经络穴位如手三里、肺俞、百会等进行刺激。

通过调整气机,增强肺部功能,针灸对哮喘发作有明显的缓解作用。

同时,针灸还可以调整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抵抗病毒和过敏原的能力,从而减少哮喘的发作次数和症状的严重程度。

另外,针灸疗法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治疗中也显示出一定的疗效。

COPD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进行性疾病,患者常表现为咳嗽、咳痰、气促等症状,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中医针灸科常常选择一些肺经和膈经上的穴位如肺俞、膈俞、中脘等进行刺激。

通过调整呼吸系统的气流,改善患者的通气功能和呼吸困难的症状,针灸疗法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此外,针灸疗法还可以用于一些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

例如,中医针灸科常常使用应季针灸疗法,即根据季节的变化来选择穴位进行刺激,以提高人体的抵抗力和适应能力,预防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改善呼吸系统的功能,还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最大程度地减少疾病的发生。

总之,中医院针灸科在针灸疗法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应用中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针灸疗法通过调节气机和穴位的刺激,能够改善呼吸系统疾病的症状,缓解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针灸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确有良效,越早介入越好

针灸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确有良效,越早介入越好

针灸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确有良效,越早介入越好针灸治疗呼吸系统疾病达10余种,最主要有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急性扁桃体炎等。

一般认为:对于呼吸系统疾病的针灸治疗介入越早越好,时间拖的越久完全治愈的可能越小(或理解为容易反复发作),但对于症状的缓解无论是急性期或者慢性期都还是相当值得肯定的。

以哮喘为例,针灸治疗哮喘目前已在临床发挥出了一定的优势,运用多种方法进行综合治疗,近期有效率在70%~100%,操作简单,对于缓解哮喘的发作有确切的疗效。

有人用三棱针挑刺膻中、肺俞、定喘,不但能减轻和缓解哮喘的症状,肺功能好转,而且能使患者血清组织胺含量下降,末梢血嗜酸性粒细胞减少。

在肺俞、心俞、督俞部位针刺后再行刺络拔罐,本病的临床治愈及显效率达80%。

其他还有在大椎、定喘、肺俞、膏肓、膈俞、天突、膻中、孔最、鱼际、足三里、丰隆等穴施行化脓灸、伏灸、穴位埋线或埋兔脑垂体、穴位注射自血(或抗炎抗过敏的中西药物)、穴位激光照射等疗法,对哮喘发作均有较好效果,可迅速增加肺的通气量,解除呼吸困难,总有效率均在85%以上。

根据“冬病夏治”的学术思想,于每年三伏天在大椎、定喘、肺俞、膏肓、膈俞、膻中、肾俞等穴,用隔姜灸或药物发泡灸(即伏灸)治疗哮喘,对于治疗和预防均有较好的效果;用梅花针沿脊椎两侧膀胱经轻叩刺,再叩刺前胸天突至膻中,至皮肤潮红,另加灸大椎、风门、肺俞、天突、膻中;对膻中穴进行局部麻醉后切口达脂肪层,割去局部脂肪治疗哮喘,均取得显著疗效。

据13个单位对3230例哮喘病患者的治疗观察,愈显率为40.2%,总有效率为89.7%。

报道用化脓灸治疗985例,痊愈505例,显效253例,好转172例,总有效率为94.4%,追访300例,远期巩固率为84.3%。

从总的研究情况可初步得出几点结论:①预防性治疗(即伏灸)比发作期治疗效果好;②刺络拔罐疗效理想;③穴位埋线或埋兔脑垂体远期疗效较好;④对症治疗和整体增强免疫治疗相结合更有意义。

针灸对呼吸系统功能的调节

针灸对呼吸系统功能的调节

针灸对呼吸系统功能的调节1、呼吸系统组成: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以及胸膜等2、呼吸系统的主要功能——气体交换:排出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过多C02 补充消耗的O23、呼吸过程: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肺通气)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 (肺换气)气体在血液的运输、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 (组织换气)组织呼吸一、针灸对呼吸系统功能的调节作用(一)针灸对肺通气的调节1、针灸对肺容量与肺通气量的调节1.1针灸对不同个体肺容量与肺通气量的调节正常个体:针刺足三里--→肺通气量和耗氧量明显增加捻针时安静通气量比针前增加24.9%安静耗氧量增加22.8%安静通气量比针前增加6.6%安静耗氧量增加11.7%留针10分钟后安静最大通气量增加20%安静静息时间延长23%吸烟者:肺活量与肺血流量显著降低施灸痰多易咯、胸闷气短等症状-------→迅速使肺活量及肺血流量得到显著提高症状明显改善轻、中度支气管哮喘:针刺支气管痉挛-------→缓解支气管痉挛使肺通气量迅速增加并趋向正常1.2影响针灸对肺容量与肺通气量调节的因素穴位作用的特异性:作用大小---家兔、猫、犬素骸、水沟>会阴作用性质---加强:足三里、冲阳、厉兑、中脘、肺俞等抑制:天枢、梁门等效应产生快慢---速发: 人迎迟至: 大抒、风门、肺俞等穴, 连续针刺1周后出现,但效应维持时间长针灸手法:针刺重雀啄法---→主动呼气轻雀啄法---→吸气深度减小电针弱刺激---→呼吸多呈兴奋作用重刺激---→呈抑制作用,强度越大,呼吸的抑制越重2、针灸对呼吸气道阻力的调节2.1针灸可使哮喘患者呼吸道的阻力下降,其效应在治疗10分钟后即可出现,并可持续数小时。

2.2影响针灸效应的因素病程及病情: 病程短、病情轻疗效好病程长、病情重疗效差施术时间长短:取穴相同,疗效40、60分钟>20分钟(二)针灸对肺换气和组织换气的调节针刺对动脉血氧分压的影响:PaO2↑,PaCO2↓针刺对血氧饱和度的调整作用:针刺人工气胸家兔的郄门、曲池---→血氧饱和度比对照组提高6.3%针麻开胸术---→肺脏萎缩,但PaO2升高,仅二氧化碳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支气管哮喘患者针刺后---→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血氧饱和度比针刺前有所降低(三)针灸对呼吸运动的调节1、针灸可引起呼吸即时性加强针刺动物的素骸、人中、会阴均可引起呼吸即时性加强。

中医针灸疗法对呼吸系统疾病的疗效

中医针灸疗法对呼吸系统疾病的疗效

中医针灸疗法对呼吸系统疾病的疗效中医针灸作为一种古老而有效的治疗方法,已经在世界各地得到广泛的应用和认可。

尤其是在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中,中医针灸疗法展现出了显著的疗效。

本文将探讨中医针灸疗法对呼吸系统疾病的疗效,并对其机制进行简要介绍。

一、中医针灸在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中医认为,呼吸系统疾病的产生与体内阴阳失衡、气血运行不畅等因素有关。

而针灸作为中医传统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流通,从而达到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目的。

1. 针灸治疗哮喘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常常出现气喘、咳嗽等症状。

研究发现,针灸可以有效缓解哮喘患者的症状,减少气喘发作的次数和严重程度。

针灸的治疗机制主要包括舒筋活络、调和气机等。

2. 针灸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咳嗽、咳痰等。

研究表明,针灸可以调整人体免疫功能,增强机体对抗病原微生物的能力,从而有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3. 针灸治疗呼吸性睡眠障碍呼吸性睡眠障碍是一组通过睡眠呼吸紊乱引起的疾病,常见的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症。

研究显示,针灸可以改善呼吸性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质量,减少呼吸暂停的次数。

二、中医针灸疗法的机制中医针灸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体内的气血流动和脏腑功能,从而发挥治疗效果。

具体机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调整神经内分泌系统针灸可以刺激神经末梢,通过传导神经冲动,对中枢神经产生调节作用,进而影响内分泌系统的功能。

在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针灸可以通过这种机制来调节患者的免疫功能、抗炎反应等。

2. 改善气血流动中医认为,呼吸系统疾病与体内气血运行不畅密切相关。

针灸可以刺激经络,使气血流通畅通,从而改善呼吸系统疾病的症状。

同时,针灸还可以促进气机畅通,增强体内的免疫力。

3. 调整免疫功能针灸可以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在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针灸可以调节炎症反应,减轻炎症对呼吸系统的影响,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中医针灸对人体呼吸系统的调节效果

中医针灸对人体呼吸系统的调节效果

中医针灸对人体呼吸系统的调节效果中医针灸是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它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节人体的生理机能。

在中医理论中,呼吸系统与人体的健康密切相关。

针灸作为一种非药物治疗手段,已被广泛运用于呼吸系统相关疾病的治疗。

本文将介绍中医针灸对人体呼吸系统的调节效果,并探讨其机制。

一、中医针灸对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1. 针灸治疗哮喘哮喘是一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中医认为其病机为肺气失宣。

针灸作为一种调节气机的方法,通过刺激穴位,如肺俞、大椎等,可以增强肺气的宣降功能,缓解哮喘症状。

研究显示,针灸治疗可以减少哮喘的发作频率和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 针灸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其主要病机为肺气失于宣降。

通过刺激穴位,如肺俞、胸骨中线等,针灸可以促进气机的宣降,改善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嗽、气促等症状。

临床研究表明,针灸治疗可以显著减少慢性支气管炎的发作次数,并改善患者的肺功能。

3. 针灸治疗肺结核肺结核是一种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其主要病机为痰热内蕴。

中医针灸通过刺激穴位,如肺俞、足三里等,可以清热解毒,宣降痰火,改善肺结核患者的症状和体征。

临床研究表明,针灸治疗可以提高肺结核患者的治愈率和生活质量。

二、中医针灸对呼吸系统的生理调节1. 调节气机中医认为,呼吸系统与人体的气机密切相关。

针灸通过刺激穴位,可以调节气机的流动,增强肺气的宣降功能,改善呼吸系统疾病的症状。

2. 促进血液循环针灸刺激穴位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氧气和养分的供应,提高呼吸系统的功能。

这对于患有肺部疾病的患者尤为重要,可以加快病变的修复和康复。

3. 抗炎镇痛作用中医针灸有一定的抗炎镇痛作用,可以减轻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炎症和疼痛。

临床研究表明,针灸治疗可以显著减轻慢性支气管炎和肺结核等疾病的炎症反应,缓解患者的疼痛。

三、中医针灸对呼吸系统调节的机制1. 肌肉松弛作用针灸刺激穴位可以改变肌肉的张力,促进肌肉的松弛,从而增加呼吸肌的收缩力度,改善呼吸系统的功能。

中医针灸对人体呼吸系统的调节作用

中医针灸对人体呼吸系统的调节作用

中医针灸对人体呼吸系统的调节作用针灸作为中医特有的疗法,凭借其独特的调理功能,在中医领域中被广泛应用于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

本文将探讨中医针灸对人体呼吸系统的调节作用。

一、针灸对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医认为,呼吸系统疾病是由于气机失调、气血运行不畅所引起的。

针灸作为一种独特的治疗方式,通过刺激穴位,调节人体经络气血的流动,达到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效果。

1. 针灸调节气机失调中医认为,人体呼吸是依靠气机运行而完成的。

当气机失调时,容易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

针灸治疗便是通过刺激相应的穴位,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恢复气机的平衡状态,从而缓解呼吸系统疾病的症状。

2. 针灸促进气血运行中医认为,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对于呼吸系统的正常功能起着重要作用。

针灸治疗可以刺激穴位,促进气血的运行,调节气血的平衡。

这样可以加强气血的供给和运输,提高肺部功能,从而对呼吸系统疾病产生良好的治疗效果。

二、常用的针灸穴位及调理方法中医中有许多经典的针灸穴位,可用于调节呼吸系统疾病。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穴位及其调理方法。

1. 人中穴人中穴位于鼻唇沟的中点。

它是调节气血运行的重要穴位。

可以通过针灸手法刺激人中穴,调节人体的气机平衡,从而改善呼吸系统疾病的症状。

2. 幽门穴幽门穴位于人体腰部,脊柱两侧凹陷处,也是调节呼吸系统功能的关键穴位。

针灸幽门穴可以促进气血运行,增强肺部功能,对于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3. 霍乱穴霍乱穴位于足跟处,位于第2、3跖骨之间。

针灸霍乱穴可以调和人体气机,增强肺部的功能,对于呼吸系统疾病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三、针灸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中医针灸作为一种非常专业的治疗方式,被广泛应用于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中。

1. 慢性支气管炎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相应的穴位,调和气血,促进炎症的消退,加快病情的康复。

2. 哮喘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节人体气机,缓解肺部痉挛,降低病情发作的频率和严重性。

3. 肺结核针灸可以调节气机平衡,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帮助肺结核患者提高免疫力,促进疗效。

针灸治疗呼吸系统疾病

针灸治疗呼吸系统疾病

针灸治疗呼吸系统疾病针灸作为一种传统中医疗法,经过数千年的临床实践,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

尤其在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上,针灸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效果。

本文将从疗效、机制及应用等方面探讨针灸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相关内容。

一、针灸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疗效针灸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疗效显著,临床实践证明,针灸能够显著缓解呼吸系统疾病的症状,减轻炎症反应,并具有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

举例来说,针灸对于支气管哮喘的治疗非常有效。

在支气管哮喘的病程中,针灸可以通过调节免疫功能,降低气道炎症反应,减少气道高反应性,从而达到缓解哮喘发作的目的。

二、针灸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机制针灸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机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节人体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功能,抑制炎症反应的产生。

其次,针灸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局部组织的氧供,加速组织的修复和康复。

再次,针灸还可以通过调节免疫功能,提高机体的自身免疫水平,增强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三、针灸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具体应用针灸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具体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对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针灸可以通过提高机体的免疫力,缩短病程和减轻症状。

其次,对于慢性支气管炎,针灸可以缓解气道炎症,改善气道通畅性,减少咳嗽、咳痰等症状。

再次,对于哮喘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针灸可以降低气道高反应性,减少发作次数和发作程度。

最后,针灸还可以用于辅助治疗肺结核、肺心病等其他呼吸系统疾病。

综上所述,针灸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在临床上具有显著的疗效,其机制主要包括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促进血液循环和调节免疫功能等方面。

在具体应用上,针灸可以针对不同的疾病和症状进行个体化治疗,并取得较好的效果。

然而,针灸治疗仍然需要进一步的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以明确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为更多的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选择。

针灸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原理和方法

针灸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原理和方法

针灸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原理和方法针灸是我国独有的医学传统,它有着几千年的历史。

针灸被广泛认为是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尤其是对于呼吸系统疾病,针灸的效果更是显著。

本文将探讨针灸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原理和方法。

一、针灸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原理人体经络学说是针灸学的重要理论基础。

人体经络是人体内部的脉络,穿过全身,其上有人体最大的穴位。

经络是机体生理活动的通道,也是人体病理变化的表现。

经络失调是导致疾病的原因之一,因此调节经络就成为针灸治疗疾病的手段之一。

针灸通过经络来刺激身体的内部结构,改善经络的气血循环和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针刺时必须注意刺激的深浅、刺入的深度、刺激的频率和时间,以达到合适的治疗效果。

二、针灸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方法呼吸系统疾病是指与呼吸系统有关的各种疾病,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结核、肺气肿、肺癌等。

针灸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方法是通过调理人体气血运行状况、调节人体免疫功能及解除人体的紧张情绪来消除疾病症状。

1. 鼻腔刺激法鼻腔刺激法是将针头插入鼻腔,通过经络的刺激来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比如鼻炎等。

在鼻炎的针灸治疗中,可以针刺迎香、印堂、足三里、合谷等穴位。

这些穴位可以有效刺激气血循环,帮助体内湿气的消散。

2. 耳穴刺激法耳穴刺激法是将针头插入耳穴来治疗呼吸系统疾病。

在耳疗法中,它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治疗系统,具有显著的针灸特点。

主要穴位包括膈、肺、鼻、支气管、气管等穴位,耳针灸具有疗效快、方便等特点。

3. 胸腹刺激法胸腹刺激法是将针头插入胸部和腹部的穴位来治疗呼吸系统疾病。

比如,在哮喘治疗中,可以针刺肺经上、中、下、风门、中府等穴位,减轻痰饮,舒通气孔,减轻症状。

4. 穴位线刺激法穴位线刺激法是将针线插入穴位,以手指压揉穴位为主的治疗方式。

针灸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中常用的穴位有风市、降气等穴位。

也可以通过悬垂(针挂)、燃烧(灸)、盲区推拿、捏揉等手法刺激穴位来调整身体的失衡状态。

三、经典案例:哮喘哮喘的治疗须把握其病程、阶段与病情轻重,对于轻度哮喘病人可采用经络突刺量求迅速止喘;对于重症病人则需综合运用各种方法。

探讨针灸疗法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中的效果及作用机制

探讨针灸疗法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中的效果及作用机制

探讨针灸疗法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中的效果及作用机制研究问题及背景: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针灸疗法作为一种传统中医疗法,近年来逐渐受到世界各地的重视。

然而,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方面,针灸疗法的效果及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针灸疗法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中的效果及作用机制。

研究方案方法:1. 研究设计: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组和对照组。

2. 参与者招募:从医院或社区中选择符合研究纳入标准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3. 干预措施:针灸组患者接受针灸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

4. 数据采集: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

同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进行测量,如呼吸功能、疾病严重程度评分等。

5. 数据分析: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的差异,并进一步探究针灸治疗对于呼吸系统疾病的效果。

数据分析和结果呈现:本研究共纳入100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其中50例分配到针灸组,50例分配到对照组。

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在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方面没有显著差异。

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我们发现针灸组患者的呼吸功能明显改善,肺功能检测指标均有显著提高。

另外,针灸组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评分也较对照组有所降低。

进一步分析数据,我们发现针灸疗法对于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可能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一是通过调节自主神经功能,促进呼吸道舒张;二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炎症相关的症状;三是通过调节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自身抵抗能力。

结论与讨论:本研究的结果表明,针灸疗法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应用于呼吸系统疾病。

针灸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和疾病严重程度,可能通过调节自主神经、抑制炎症反应和调节免疫功能的机制发挥作用。

尽管本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实践中仍存在着一些局限性,如样本量较小、干预措施的一致性等。

中医针灸改善呼吸道问题

中医针灸改善呼吸道问题

中医针灸改善呼吸道问题呼吸道问题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功能异常或疾病的综合体。

在传统中医理论中,呼吸道问题与人体的气机失调密切相关。

而中医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式,被广泛运用于改善呼吸道问题。

本文将就中医针灸改善呼吸道问题进行探讨。

一、理论基础中医针灸理论认为,人体经络系统是气血运行的通道,也是调节体内各种功能的重要途径。

经络在呼吸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负责调节肺功能和气机的运行。

针灸作为一种经络调理的方法,能够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经络的运行,恢复正常的呼吸功能。

二、常用的针灸治疗方法1. 胸骨中线刺激法:通过刺激胸骨中线上的穴位,如足三里、肺俞、胸髎等,以调节肺气的运行,促进气机通畅,改善呼吸道问题。

2. 太渊穴刺激法:太渊穴位于足三里下方,是调节气机的重要穴位,可以通过刺激太渊穴,改善肺功能,缓解呼吸困难。

3. 足三里穴刺激法:足三里穴位于胫骨前外侧,是调节气机和强化肺功能的主要穴位,针刺足三里穴能够增强体质,提高呼吸功能。

三、临床研究及效果分析针灸治疗呼吸道问题已经有许多的临床研究和实践经验。

一项针灸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研究表明,在针刺治疗后,患者的肺功能得到了有效改善,症状明显减轻。

另外一项针灸治疗儿童哮喘的研究显示,针灸可以显著减少哮喘发作的次数和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四、注意事项1. 针灸治疗呼吸道问题需要专业的中医师进行操作,患者应选择正规的中医机构接受治疗。

2. 针灸治疗需要针灸师根据不同病情和个体差异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不能盲目模仿或自行治疗。

3. 针灸治疗以及针灸后的效果不是立竿见影的,需要一定的时间积累效果,患者应坚持治疗并配合针灸师的指导。

综上所述,中医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式,在改善呼吸道问题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

针灸治疗通过调节经络的运行,恢复正常的气机和肺功能,可以缓解呼吸困难,减轻症状,并改善生活质量。

然而,针灸治疗仍然需要密切配合患者的个体情况,并由专业的中医师进行操作,才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中医针灸应用于呼吸系统疾病

中医针灸应用于呼吸系统疾病

中医针灸应用于呼吸系统疾病近年来,呼吸系统疾病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增多,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巨大威胁。

西医药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方面具有显著疗效,然而中医针灸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同样有着卓越的效果。

本文将从中医针灸的理论依据、应用方法、疗效评价和临床案例等方面,对中医针灸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中医针灸的理论依据中医针灸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医药文化遗产,以经络学说和气血理论为基础,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穴位,调节气血运行,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中医理论中,呼吸系统疾病主要与肺脏、脾胃、肾等脏腑及其经络有关。

通过针灸刺激肺经、脾经、肾经等相应穴位,可以调理脏腑功能,改善气机运行,从而改善呼吸系统疾病的症状和病情。

二、中医针灸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方法1. 穴位选择:针灸治疗呼吸系统疾病,首先需要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穴位。

例如,对于急性喉炎、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可选择肺经的井穴、脾经的合穴等进行刺激。

2. 刺激方法:中医针灸的刺激方法多种多样,包括针刺、灸疗、艾灸等。

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时,常用的方法主要是针刺和艾灸。

针刺可以通过调节气血运行,舒缓气机紊乱,起到治疗作用;艾灸则通过温热作用,改善局部气血循环,促进病灶恢复。

3. 针刺技巧:中医针灸对于针刺的技巧要求相对较高。

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时,针刺技巧主要包括插刺、旋转、提捻等。

插刺时要注意掌握适当的深浅和角度,以避免损伤重要组织。

三、中医针灸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疗效评价中医针灸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疗效得到了广泛认可。

研究表明,针灸可以改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缩短疾病的恢复时间。

例如针刺肺经的井穴,可以改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咳嗽、咳痰、气促等症状。

针刺脾经的合穴,则可以缓解过敏性鼻炎患者的鼻塞、流涕等问题。

四、中医针灸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临床案例1. 案例一:李女士,女,40岁,患有慢性气管炎。

经过6次针刺治疗后,咳嗽明显减轻,痰液明显减少,呼吸顺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针灸对呼吸系统疾病的辅助治疗研究

针灸对呼吸系统疾病的辅助治疗研究

针灸对呼吸系统疾病的辅助治疗研究引言针灸作为中医传统疗法之一,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许多疾病的治疗中。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针灸对呼吸系统疾病的辅助治疗具有一定的疗效。

本文将对针灸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并探讨其可能的治疗机制。

针灸在哮喘治疗中的研究针灸在哮喘治疗中的应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一些临床研究表明,针灸可以改善哮喘患者的症状,减少喘息、咳嗽等症状的发作频率,改善肺功能等指标。

另外,针灸还可以起到一定的抗炎作用,减少气道炎症反应,从而缓解哮喘症状。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针灸可以作为哮喘治疗的一种有效辅助手段。

针灸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中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其特点为持续进行性的气道炎症和气流受限。

近年来,一些研究发现,针灸可以改善COPD患者的肺功能,减少气道炎症反应,缓解气促等症状。

此外,针灸还可以提高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呼吸系统感染的发生率。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针灸可能是COPD治疗中的一种有效辅助方法。

针灸在肺感染治疗中的研究肺感染是呼吸系统常见的疾病之一,治疗较为复杂。

一些研究发现,针灸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炎症的吸收,并提高肺部的气体交换功能。

此外,针灸还可以减少肺部炎症反应,缓解疼痛等症状。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针灸可能成为肺感染治疗中的一种有潜力的辅助治疗方法。

针灸对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辅助治疗研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疾病,主要特征为睡眠时呼吸停止或减少。

一些研究发现,针灸可以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减少呼吸暂停事件的发生,改善生活质量等指标。

此外,针灸还可以调节自主神经功能,减少低氧血症的发生率。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针灸可能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治疗中的一种有益的辅助手段。

针灸对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机制目前,针灸在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有一些研究已经初步了解到其可能的机制。

首先,针灸可以调节免疫系统功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从而抵御病原微生物的感染。

灸法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临床效果影响因素

灸法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临床效果影响因素

灸法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临床效果影响因素【摘要】本文旨在探讨灸法对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效果及影响因素。

在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指出呼吸系统疾病对人体健康的严重影响,进而阐述研究目的和意义。

在分析了呼吸系统疾病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阐述了灸法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原理,探讨了影响灸法治疗效果的因素,并介绍了临床疗效评估方法和案例分析。

结论部分总结了灸法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效果,概括了影响因素,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望为灸法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提供更多的依据和指导,为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做出贡献。

【关键词】呼吸系统疾病、灸法治疗、临床效果、影响因素、疗效评估、案例分析、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原理、结论、未来研究、健康。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呼吸系统疾病是指影响呼吸器官正常功能的疾病,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支气管炎等。

这些疾病常常给患者带来呼吸困难、咳嗽、胸闷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呼吸系统疾病的患病率逐渐增加,给社会和个人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本研究旨在探讨灸法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效果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推广和应用灸疗于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本研究也有助于丰富中医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经验,提高中医药在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灸法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效果以及影响因素,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全面的治疗参考。

通过深入研究呼吸系统疾病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和灸法治疗的原理,我们希望能够找出影响灸法治疗效果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临床疗效评估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灸法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实际效果。

最终目的是总结灸法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效果和影响因素,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展望和指导。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为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和管理提供更加科学和有效的方法,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通气
肺与外界的气 体交换
呼吸过程
肺换气
肺泡与血液间 的气体交换
组织换气
气体在血液的 运输、血液与 组织细胞间的 气体交换
针灸治疗的主要呼吸系统疾病
Ⅰ级针灸病谱:单纯性膈肌痉挛(呃逆)、急
性扁桃体炎、急性单纯性喉炎、急性咽炎、慢性 单纯性鼻炎、普通感冒、慢性鼻炎(萎缩性和肥 大性)、声带麻痹、支气管哮喘发作,声带小结 (初期)、血管舒缩性鼻炎
针刺+西药—肺心病急性加重期 —动脉血氧分压(PaO2)↑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
针刺—人工气胸家兔—郄门、曲池 —血氧饱和度↑6.3%
针刺—支气管哮喘—通气改善、症状减轻 —血氧饱和度↓? —组织呼吸活化,氧利用率↑
针灸对肺通气、换气、组织换气的调节

2、针灸对呼吸气道阻力的调节

针刺—一侧膈肌痉挛、一侧肺切除 —膈俞 —受限制的呼吸功能↑ —呼吸肌电位↑ —健侧代偿性呼吸增强↓ —两侧呼吸功能恢复平衡
针灸对呼吸运动的调节
针灸效应与穴位作用的特异性有明显的关系
针刺—家兔、猫、犬
程度
—素髎、水沟、会阴
—呼吸中枢— 呼吸停止↑ ↑
—增强呼吸功能 素髎/水沟>会阴
—呼吸起动效应/恢复节律 水沟
针灸对呼吸运动的调节
针灸效应与呼吸周期的关系
急刺(进针后立即出针)—吸气末期 —吸气动作加强
急刺(进针后立即出针)—呼气末期 —呼气动作加强
针刺—天突、肺俞、太渊、足三里 —吸气/呼气 气道阻力↓↓
针灸对呼吸运动的调节
针灸效应与针灸手法的关系
电 针
同一动物—重雀啄法

—主动呼气

—轻雀啄法
休 克
--肺组织的β受体数量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6、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
针灸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作用机理
针灸治疗治疗支气管哮喘作用机制 多途径、多环节、多水平、双向调节
影响因素:
机体的功能状态 穴位的特异性 施术手法
发展方向:
疗法-疗法 穴位-穴位 新研究方法和技术
谢 谢!
哮喘发作--cGMP↑、cAMP ↓、 cAMP/cGMP ↓ 针灸--cGMP↓ 、cAMP↑ 、cAMP/cGMP ↑
针灸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作用机理
5、调节β-肾上腺素能受体
哮喘豚鼠--肺条和气管条的β受体亲和力 ↓ 针刺--哮喘豚鼠
--肺条和气管条的β受体亲和力 ↑ 针刺--正常豚鼠
--不产生影响 针刺--哮喘豚鼠
率 有 关
针灸对肺通气、换气、组织换气的调节
2、针灸对呼吸气道阻力的调节
针灸可改善大气道和小气道功能
疗效—疾病的进程及病情轻重 温针灸—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发病0.5-5天) —大椎、风门、肺俞 —气喘、哮鸣音↓ —单纯性支气管哮喘/轻中度通气功能障碍 —小气道阻力↓ ↓ —即刻平喘↑
针灸对呼吸运动的调节
针刺—素髎、人中、会阴—呼吸即时性加强
针刺—郄门、鱼际、太溪 —改善因开胸而引起的纵膈摆动 —优于封闭肺门周围神经
电针—实验性休克动物呼吸中断—水沟 —呼吸恢复、血压回升 —对照组动物绝大部分死亡
体质过弱、呼吸中枢严重损害、自动呼吸停止者 无效
针灸对呼吸运动的调节
针灸可调整由于一侧呼吸障碍所造成的两侧呼吸 功能不平衡的现象
—吸气深度减小


电针—实验性休克动物

—弱刺激(0.005~0.02mA) —兴奋作用 —强刺激(0.03~0.38mA)
控 制 好 刺
—抑制作用



针灸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作用机理
针刺—人中 —特异性影响正常中枢呼吸功能 —调节实验性中枢呼吸功能紊乱 —三叉神经传入系统
针刺—人中 —脑桥臂旁内侧核(NPBM)记录诱发电位(EP) —EP引起膈神经放电(PND)兴奋效应 —损毁NPBM
针灸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作用机理
1、改善呼吸功能
针灸--哮喘急性发作: 即刻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降低气道阻力, 改善通气功能
针 迷走N紧张性↓ 刺 交感N兴奋性↑
支气管痉挛解除 气道阻力减低
支气管粘膜的血管 收缩,渗出减少
通气功能改善
针灸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作用机理
2、调节免疫功能
部分哮喘发作—变态反应
针刺—人中 —无 PND效应 整体情况下NPBM可能参与了“人 中”穴的呼吸调节效应
针灸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作用机理
定喘的深浅感觉N 肺、支气管交感N
脊髓T1和T2节段
针灸定喘的神经冲动
—脊N的后支、脊髓后角、侧脚、交感N —肺的呼吸功能
针刺—哮喘 —针前后15min检测肺功能、心率变异性频域 —肺功能↑ ↑(即刻效应) —可能与改善机体自主神经调节作用有关
针灸对肺通气、换气、组织换气的调节
1、针灸对肺通气量和肺容量的调节
针灸可改善肺通气量和肺容量
病理状态: 针刺—支气管哮喘—通气量↑
针刺
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
穴位 —支气管哮喘 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
贴药
(FEV1/FVC) 高峰速率(PEFR) ↑
针刺+康复—慢性阻塞性肺病—疗效↑
针灸对肺通气、换气、组织换气的调节
针灸对救治窒息、呼吸衰竭有较好的效果
针灸—新生儿窒息 —水沟、十宣、素髎、百会 —有效率达90%以上
电针—素髎、内关、太冲、肾上腺区 —改善呼吸频率、节律及各种异常呼吸
胃大部切除术自主呼吸暂时停止 —可拉明、络贝林无效 —人迎、合谷—出现自主呼吸
针灸对呼吸运动的调节
针灸对救治窒息、呼吸衰竭有较好的效果
--IL-4↓
--改善Th1/ Th2细胞亚群功能失衡 --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Fas抗原表达↑
针刺治疗哮喘
--诱导EOS凋亡
主要机制之一
针灸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作用机理
4、调节cGMP和cAMP含量
cGMP--加速活性物质释放 --刺激支气管黏膜迷走N感受器 --支气管收缩--引起哮喘发作
cAMP--稳定支气管平滑肌膜电位 --阻止生物活性物质释放 --支气管扩张--预防哮喘发作
Ⅱ级针灸病谱: 变应性鼻炎、慢性单纯性咽炎、
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支气管哮喘(非急性 发作期)
Ⅲ级针灸病谱:鼻衄、发热、肺炎、咯血
针灸对呼吸系统功能的调节作用
一、针灸对肺通气、换气、组织换气的调节
呼吸道运动的深浅 呼吸道是否通畅 呼吸膜的通透性 血氧饱和度
二、针灸对呼吸运动的调节
针灸对肺通气、换气、组织换气的调节
1、针灸对肺通气量和肺容量的调节
针灸可改善肺通气量和肺容量
生理状态: 针刺—足三里—通气量↑6.6%-24.9% 耗氧量↑11.7%-22.8% 针灸—肺俞 — 用力肺活量(FVC) ↑ 用力呼气量(FEV1.0) ↑ 最大呼气中段流速(MMF) ↑ 最大呼气流量(PEFR) ↑ 肺容量 ↑ 气道阻力↓
针灸可改善大气道和小气道功能
针刺—支气管哮喘、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刺 兴 奋
—FVC、FEV1、PEFR ↑ 针刺—支气管哮喘
—10min 气道阻力↓24.1%
的 感 受 器
—60min 气道阻力↓29.9%

—2h↓27.4% 疗Βιβλιοθήκη —针刺时间久暂关系动 发 放
针刺—小气道阻塞性疾病(取穴相同)

—疗效:40min>20min 60min>20min 40min≈60min(无统计学意义)
—调整呼吸节律紊乱
针刺—足三里、冲阳、厉兑、中脘、肺俞 性质 —加强呼吸和代谢功能
针刺—天枢、梁门 —抑制呼吸和代谢功能
针灸对呼吸运动的调节
针灸效应与呼吸中枢功能状态的关系
针刺—吸入CO的动物 —短时间人工窒息后的动物 —增强呼吸功能
呼吸中枢 兴奋性提高
—水沟
—呼吸功能即时性增强
各种原因(窒息或药物作用等)造成呼吸暂停, 针刺可恢复呼吸运动
针灸治疗呼吸系统疾病 效应与机理
实验针灸学教研室 黄康柏
学习目的
加深对针灸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作用机理认识 加强对针灸临床应用规律的把握 提高针灸临床能力
针灸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效应与机理
针灸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效应 针灸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作用机理 针灸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作用机理
呼吸系统
鼻 咽喉 气管 支气管 肺 胸膜
针刺治疗哮喘的效应 方法:穴位敷贴,针刺、艾灸、拔罐 特点:见效快、远期疗效好、无毒副作用 相关因素:病情轻重、治疗时间长短、治愈
判定标准 常用穴位:膀胱经(肺俞、膈俞、心俞)
任脉(膻中) 经外奇穴(定喘)
针灸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作用机理
1、改善呼吸功能
哮喘急性发作: 支气管平滑肌收缩、痉挛 --黏膜充血水肿,分泌增加 --广泛性小气道狭窄 --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第1秒用力呼气率(FEV1/FRC1)↓ 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MEF)↓ 最大呼气流速-容量↓ --大量空气滞留,残气量百分率↑
针灸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作用机理
支气管哮喘:因过敏原或其他非过敏原因素 引起的一种支气管反应性过度增高和气道可 逆性痉挛、狭窄的疾病
我国发病率:1%~4% >1000万人 现代医学:气道高反应性—糖皮质激素抗炎
—远期疗效和预后评价不高 针灸:见效快、疗效佳、费用低、疗程短
—预防发作、远期疗效优于西医
针灸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作用机理
针灸
IgA↑↑,IgG、IgM、IgE↓--体液免疫
CD3、CD4 ↑↑
--细胞免疫
化脓灸--支气管哮喘疗效明显 IgE无明显影响
一定程度
针灸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作用机理
3、抑制炎症反应
应变性哮喘—嗜酸性粒细胞(EOS)、致炎因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