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9课

合集下载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案新课标人教版一、学习活动目标㈠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通过学习本课,了解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基本史实,包括: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的先后兴起,陈桥兵变及北宋的建立,辽宋战争和澶渊之盟,宋夏和战,宋金战争和南宋的建立,郾城大捷和岳飞抗金,宋金议和以及对峙局面的形成。

2、通过学习,把握民族政权并立这一特殊时代的基本脉络。

3、通过历史图片资料的运用,培养识图能力和提取有价值的历史信息的能力。

4、通过对民族间的战争性质的分析,培养学生正确的民族观和正确的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辩证地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5、通过教师的有规律的提问,培养学生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

㈡过程与方法目标:以民族政权的并立为主线,将其主要情况通过多媒体展示后由学生归纳,然后教师进行小结与分析。

澶渊之盟的内容和作用组织学生讨论进行。

关于岳飞的通过师生介绍后,再组织学生进行评论。

㈢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1、通过学习和思考本课所叙述的各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和战关系,一方面正确认识契丹、党项、女真等少数民族对我国北部和西北部边疆地区的开发所做出的重大贡献。

另一方面,认识到民族友好、民族融合始终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

正确认识澶渊之盟、宋金议和对民族和平与发展所起的作用。

2、通过学习民族战争,对战争性质形成正确的认识,不能用异族和侵略的说法,只能从正义和非正义的角度来分析,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即中国历史上所出现的任何民族都属于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从而更正确地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3、通过歌曲《爱我中华》的首尾照应,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热爱中华民族的思想教育。

二、学习活动设计㈠重点和难点重点:搞清楚本课教材内容的逻辑结构。

契丹的兴起和与北宋的关系女真建立金和岳飞抗金是一个重点内容。

难点:如何正确评价澶渊之盟?如何正确对岳飞抗金进行评价?涉及的历史事件和少数民族较多对初一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第9课 秦统一中国课件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第9课 秦统一中国课件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配人教
26
材料三 历史学家翦伯赞认为:在我看来,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 个杰出人物,我说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 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他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充当了中国新 兴地主阶级开辟道路的先锋,在中国历史上,消灭了封建领主制,开创了一个中央 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配人教
22
3.图示法可以使分散的知识系统化,直观地呈现整个知识骨架。下列一组秦 始皇推行的措施图示体现的中心主题是( D )
A.加强文化控制 B.加强经济管理 C.加速国家统一进程 D.巩固国家统一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配人教
9
新知识记
知识点一 秦灭六国 1.背景:人民希望过上安定的生活;秦国经过①___商__鞅__变_法____,实力超过东 方六国;秦王②__嬴__政____准备充分,重用人才。 2.过程:秦军先后攻灭韩、③__赵____、魏、楚、燕、齐六国。 3.建立: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定都④__咸__阳____。 4.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 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⑤__封__建____国家。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配人教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PPT课件带内容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PPT课件带内容




课后活动

1.试比较周朝和秦朝的有关制度,填写下表的空白处。

项目
周朝
秦朝
最高统治者的称呼 最高统治者的权力 统治地方的方式
王 周天子在名义上是天下共主
分封制
皇帝
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总揽一切军政大权
建立郡县制

2.我国幅员辽阔,各地都有自己的方言。那么,文字上的统一对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秦统一后,秦始皇派兵开凿灵渠,统一岭南及东
南沿海地区。他又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
灵渠
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万里 长城”。
灵渠在今广西桂林兴安境内, 全长30余千米,是世界上现存最 古老的人工运河之一,至今仍具 有运输和灌溉功能。
三 巩
相关史事
固 统
越族是我国南方古老的民族,分布在东南沿海和珠江流
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有利于全国各地交通的顺畅,秦始皇实
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有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
其进步作用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为加强各地的交通往来,秦始皇下令统一车辆和

道路的宽窄,并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使秦朝的陆路


交通四通八达。
此处“地图”,涉及敏感元素,请用户自行找
临洮……在今甘肃岷县
南海郡……郡治在今广东广州





二 确立中央集
权制度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立 中
秦实现统一后,原来各自为政的政治形态已不能适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下册 第二单元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下册 第二单元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课时练(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在南宋后期,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推广到()A.辽河流域B.黄河流域C.淮河流域D.长江以南2、货币是经济发展的见证之一。

宋代纸币(纸币铜版拓片)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 铁钱太重使用不便B. 活字印刷术发明C. 江南经济的发展D. 北宋商业活动频繁3、宋朝政府在泉州设立的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A.蕃市B.蕃学C.市舶司D.蕃坊4、假如你七世纪时居住在长安,你要到哪里去购买日用品()A、宫域B、坊C、行D、市5、小明以“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为主题进行探究,下列他整理的内容不符合史实的是()A、民间流传“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B、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C、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D、从唐朝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明朝最后完成6、北宋时兴起,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瓷都的是()A.景德镇B.邢窑C.哥窑D.越窑7、假如时光倒流,你来到宋代江南某大户人家做客,你不可能遇到()A.主人盛上占城稻米饭B.主人家桌子上摆着瓷器茶水壶C.主人告诉您有些商人用纸币做买卖D.主人的儿子们正在谈论马可·波罗8、“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这一经济格局完成于A.南北朝 B.北宋 C.五代十国 D.南宋9、以下是我国经济重心变化示意图,与这三幅图相对应的大致时期依次是A.宋朝、唐朝中后期、魏晋时期 B.魏晋时期、唐朝中后期、宋朝C.魏晋时期、宋朝、唐朝中后期 D.宋朝、魏晋时期、唐朝中后期10、宋代的造船技术居于世界前列。

海船制造中心分布在什么沿岸的大城市()A.渤海地区B.黄河流域C.长江沿线D.东南沿海11、某一朝代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当时生产精品瓷器的有汝窑、钧窑、哥窑、官窑、定窑合称五大名窑。

这一朝代指的是()A. 陏朝B. 唐朝C. 宋朝D. 元朝12、“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

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统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宋代经济发展的主要情况(二)教学难点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评价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一)教学资源历史图片历史地图文字材料多媒体(二)教学方法教法:讲授——问答法、直观展示法、创设情境法、史料教学法学法:探究学习法、史料阅读分析法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财从何处来?(1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师设问】大家经过前面两课的学习,了解到宋在不同时期里与辽、西夏、金议和,给予岁币。

宋朝哪来这么多钱呢?之前不是说宋朝“积贫积弱”吗?带着疑问,我们一起来探秘大宋的生财之道吧!尝试解答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带着问题学习本课,关注宋朝如何“生财”。

利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从简单处着手,制造出思维上的冲突,引导学生从已知去探究未知,从而导入本课内容。

二、《清明上河图》中的钱财流动(31分钟)师问:同学们,我们来看课本第44页的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

这幅画给大家带来最直观的感受是什么?宋代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生答:人群熙熙攘攘,有很多店铺和流动摊贩,还有大大小小的船。

师说:大家看得很仔细。

我们就以画上的店铺和船为线索,串联起这节课。

教师用闻名天下的《清明上河图》作为探秘大宋生财之道的钥匙,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画上的内容,使学生捕捉到本课的信息点,突出以生为本的理念,利于提升学生观察和分析图像的能力。

(一)何以生财?(11分钟)【教师设问】大家来观察画作的另一部分,能找出画中有哪些酒肆吗?【学生行为】仔细观察画作,寻找酒肆。

宋代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师问:从画作中我们可以清晰地认识到北宋开封城内的酒肆之多。

大家想一想:从经营者的角度出发,为什么他们会选择经营酒肆?生答:肯定是赚的钱多才会纷纷开店。

师问:好。

从酿酒的角度出发,是什么奠定了酒业繁荣的基础?生答:酿酒的原料充足,粮食富余。

师说:对,粮仓充盈才会有富余的粮食用于酿酒,才会出现大量的酒肆酒家。

初一历史下册第9课PPT

初一历史下册第9课PPT
介绍了明朝的科技发展,如印刷术、 造船业和火器制造等方面的进步。
讲述了明朝与周边民族的关系,包括 与蒙古、女真等民族的战争与和平关 系。
讲述了明朝中后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 起义,以及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兴起。
重点与难点
重点
明太祖朱元璋的政治改革、明朝 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明朝与周边 民族的战争与和平关系。
事件三
XXXX年,法国大革命爆 发,革命浪潮席卷整个欧 洲,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
知识点三:影响和意义
影响一
第9课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些事件标志着资本主义的崛起和封建主义的衰落,推动 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意义一
第9课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些事件 所蕴含的价值观、思想观念等对当今社会的发展仍具有重 要的指导意义。
影响二
这些事件对后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产生了 重要的影响,成为后世发展的重要基础。
意义二
通过对这些历史事件的学习,可以深入了解人类社会发展 的历程和规律,为当今社会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04 课堂互动与讨论
问题一:你如何理解这一课的内容?
回答一
这一课讲述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和人物,如秦始皇统一六 国、汉武帝的扩张等,这些事件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
学习目标
掌握明朝的建立和发展历程, 了解明朝在政治、经济、文化 等方面的主要成就和特点。
分析明朝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 物,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趋 势。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思维能 力,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和综 合素质。
02 第9课概述
课程内容概述
介绍了明朝的建立和发展,包括明太 祖朱元璋的崛起、明朝的政治制度、 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第9课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第9课

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总第9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五代、辽、宋、夏、金各政权的基本情况2、总结这一时期并立的各政权之间关系的特点,认识民族友好、民族融合始终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3、正确认识民族战争的性质,正确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学习重点:契丹与北宋的关系、女真建金和岳飞抗金学习难点:正确性评价澶渊之盟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阅读教材50页概括契丹势力不断强大的原因2、阅读教材50—52页在课本上标出并记住契丹(辽)、北宋、西夏各政权的建立民族、时间、人物、都城3、列举宋辽、宋夏和与战的事例、议和的内容及影响4、阅读教材53—54页,标记并记住金、南宋的建立民族、时间、人物、都城,辽、北宋灭亡的共同原因及时间5、讲述岳飞抗金的故事(可与同学交流)6、简述宋金议和的时间、内容、影响(二)合作探究1、我的问题……2、我们的问题……3、老师的问题:①结合课本51页的两种观点,你怎样评价澶渊之盟?②岳飞抗金的故事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这什么?你怎样看待岳飞?③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有什么特点?试举一例。

(三)拓展延伸1、宋辽、宋夏、宋金之间的战争与后来的鸦片战争、抗日战争是同一类性质的战争吗?你如何看待本课所学习的民族之间的战争的性质?2、你对少数民族政权与汉族政权的并立有何看法?(四)系统总结1、方法归类:学习民族关系应从哪几个方面入手?2、网络建构辽民澶州之战澶渊之盟族北宋政交战议和和平、民族友好、权西夏民族融合是历史并金发展的主流立郾城之战宋金议和南宋(五)巩固训练1、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兵变废掉后周皇帝,建立北宋政权。

历史上称这次兵变事件为。

2、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有“唐宗宋祖”的诗句,其中“唐宗”“宋祖”分别指的是、。

3、你读过岳飞的《满江红》一词吗?词中的“靖康耻”指的是金灭北宋,此事发生在年。

4、对于澶渊之盟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澶渊之盟反映了辽宋双方实力相对均衡B、澶渊之盟使辽得到了大量岁币,可以说收入颇丰C、澶渊之盟对北宋来说是一个屈辱的和约,使其背负了沉重的负担D、澶渊之盟使宋辽对峙,不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毫无积极意义5、宋与辽、夏、金议和的相同点是A、宋向少数民族政权称臣B、宋向少数民族政权送岁币C、划定双方的边界D、少数民族的军队撤走6、阅读下列材料:“(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课件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共24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课件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共24张PPT)

手工业 的兴盛
制瓷业
造船业
商业篇——都市繁荣贸易旺
商业都市的发展
都市繁荣贸易旺——商业篇
商业都市:
开封和杭州 宋代最大的商业城市是_________
经商时间不再 受限 早市 制,出现_________ 夜市 和_________ 都市的商贸活动也辐 射到乡镇,形成新的 商业区叫作__ 草市
探 唐都长安与南宋临安相比有什么不同? 究 南宋临安则是人口达百万, 唐都长安住宅区(坊) 一 和商业区(市)严格分开, 大街小巷店铺林立,早市、 店铺营业时间有统一限制, 夜市 “买卖昼夜不绝” 日出后击鼓三百下才能开 市场上来自全国各地以及 门营业,日落前击钲三百 国外的商品琳琅满目,呈 现一派繁忙景象。 下统一关门歇业。 唐都长安住宅区(坊)、商业区(市)是分开的 ,店铺营业时间有限制。南宋临安大街小巷店 铺林立,早市、夜市“买卖昼夜不绝” 。
商朝的贝币
秦朝半两钱
古 代 银 子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
第 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农业篇——千里沃野宜耕作
仔细观 察右图, 看看图中 的农民都 在从事哪 些劳动?
入仓
牛耕 灌溉 收获
扬场
插秧
《耕获图》
千里沃野宜耕作——农业篇
类 别 表 现
占城稻 粮食 ①越南引进________ 苏州和湖州 作物 ②______ 成为粮仓(苏湖 熟,天下足); 农 业 水稻 产量居粮食首位 ③___ 的发展 经济 ①_____ 棉花 的种植,由两广、福 作物 建推广到长江流域 茶树 ②_______ 的栽培也有很大发 展,江南丘陵新辟了许多茶 园
对外 ①港口多:广州、泉州是大商港; 商 业 贸易 ②范围广:近至朝鲜、日本,远至阿拉 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的繁荣 ③政府重视:鼓励海外贸易,设市舶司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知识点总结+练习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知识点总结+练习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知识点总结+练习【初中历史】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知识点+练习一、农业的发展1.原因: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①南方战乱较少;②南迁的中原人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④统治者的措施;⑤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

2.区域拓展:自宋代开始,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向湘江以西拓展,同时,江西、福建和两广地区也得到很大开发。

3.表现:人口增加,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农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1)水稻:①品种: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北宋时推广到东南地区。

南方农民还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大大提高了水稻的产量。

②区域:由于朝廷的大力提倡,南方的水稻在北方也得到推广。

③结果: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2)经济作物:①茶树: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

②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区已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二、手工业的兴盛1.纺织业:(1)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

(2)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棉纺织品种类较多。

2.制瓷业:河北定窑、河南汝窑、浙江哥窑等地的瓷器,给人别致的美感。

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的中心。

3.造船业: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有很高的水平,在当时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

南宋制造的海船,配备了指南针。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1.商业(1)城市:黄河、长江及运河沿岸兴起了很多商业城市,最大的城市是开封和杭州,人口多达百万,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2)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叫作草市;城乡之间的市镇也发展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区。

(3)纸币: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2.外贸(1)港口: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9课《 宋代经济发展》课后精练含答案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9课《 宋代经济发展》课后精练含答案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课后精练含答案【单项选择】1.下图呈现了西汉至南宋南北方户数的变化情况,这说明()A.政治中心南移B.城市生活繁荣C.中央集权加强D.南方经济发展2.南宋时,南方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开垦出许多梯田。

梯田就是依山势而建,状如阶梯的田地。

南宋时南方梯田的开垦()A.源自于人民的劳动实践B.依赖于北方农民南迁C.得益于经济重心的南移D.取决于南方社会安定3.(2019·湖北咸宁·15)北宋时兴起,后来发展为著名瓷都的是()A.开封B.景德镇C.苏州D.泉州4.某一朝代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当时生产精品瓷器的有汝窑、钧窑、哥窑、官窑、定窑合称五大名窑。

这一朝代指的是()A. 陏朝B. 唐朝C. 宋朝D. 元朝5.宋元时期,城市发展起来。

拥有数十万人口的大城市不下十个。

北宋最大的商业都市是()A. 广州B. 开封C. 泉州D. 临安6.南宋最大的商业都市是()A. 开封B. 北京C. 南京D. 临安7.南宋时,临安城周围有一批具有卫星城的功能的市镇,如下图,这些市镇各具特色,如湖州是著名的米市,其他还有水市、菜市、柴市等,由此可知当时()A.文化发达B.手工业兴旺C.商业繁荣D.海外贸易发达8.南宋时期,有一位阿拉伯商人运载一批货物到泉州销售,他抵达泉州后应到哪个机构办理手续()A. 蕃市B. 市舶司C. 蕃学D. 蕃坊9.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 )A.秦朝圆形方孔钱B.汉朝五铢钱C.唐朝开元通宝D.北宋“交子”10.货币是经济发展的见证之一。

如下图所示纸币(纸币铜版拓片)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 铁钱太重使用不便B. 活字印刷术发明C. 江南经济的发展D. 北宋商业活动频繁【材料解析】11.小华的学习小组搜集了很多中外学者关于宋朝的评价: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

”法国著名汉学家谢和耐在一书中说:“13世纪的中国在近代化方面进展显著,比如其独特的货币经济、纸币、流通证券,其高度发达的茶盐企业。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9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9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课标要求】使学生知道北宋的建立,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知道辽、西夏与北宋的对峙局面;了解女真族的崛起,知道金灭辽及北宋,知道岳飞抗金的事迹及南宋偏安;【教学目标】1.了解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史实: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的先后兴起,陈桥兵变及北宋的建立,辽宋战争和澶渊之盟,宋夏和战,宋金战争和南宋的的建立,郾城大捷和岳飞抗金,宋金议和及对峙局面的形成。

2.能正确分析各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和战关系,认识到民族友好、民族融合始终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

3.收集和讲述岳飞的故事,认识岳飞的抗金事迹和爱国思想。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课的重点内容是:各民族政权的建立、“澶渊之盟”、岳飞抗金斗争。

本课内容时间跨度相对来说比较大,历史线索比较复杂,如何正确认识这一历史时期各民族的关系成为学生学习的难点;“澶渊之盟”是在宋朝军事有利的条件下订立的屈辱性条约,所以如何评价此条约成为本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课件展示乔峰的图片及档案,配乐电视剧《天龙八部》的主题曲。

乔峰武功盖世却身世凄迷,豪爽却不粗鲁,果敢却不莽撞,忠义却不愚腐,干练却不世故。

他是学生耳熟能详的一个英雄人物,以其为切入点导入新课,能将学生带入那个王朝更迭的年代。

教师过渡:最后为了辽宋两国和平,乔峰以断箭自尽于雁门关外,尸体被阿紫携同坠下悬崖,与萧母同葬一谷。

时势造英雄,乔峰生活在一个怎样的年代,这节课让我们走进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感知那段历史。

【讲授新课】契丹的兴起多媒体展示:契丹的兴起让学生结合背景介绍与图片的解读,思考契丹的兴起与逐渐强大的原因是什么?对于契丹这支古老的民族,很少有同学了解,通过本环节的设计,使学生能很好的了解这一民族的兴起及发展过程,更好的将历史与现实接触的知识相结合,达到知古鉴今的目的。

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回答:契丹人与汉人接触,逐步学会种庄稼,冶铁,建房屋,有了农耕生活。

学生对于问题的回答仅限于从课本中寻找答案,缺少概括知识的能力,回答问题不够概括。

七下历史第七课、第八课、第九课知识点

七下历史第七课、第八课、第九课知识点

七下历史第七课、第八课、第九课知识点第七课知识点:1.两汉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2.汉武帝时期的政治制度。

3.汉武帝的开疆拓土政策。

The knowledge points of Lesson 7:1.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during the Western Han and Eastern Han periods.2. The political system during the reign of Emperor Wu of Han.3. Emperor Wu's territorial expansion policy.第八课知识点:4.红军长征的背景和经过。

5.中央红军抵达陕北的意义。

6.长征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The knowledge points of Lesson 8:4. The background and process of the Red Army's Long March.5.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Central Red Army's arrival in northern Shaanxi.6. The impact of the Long March on the Chinese revolution.第九课知识点:7.反法西斯战争爆发的原因。

8.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9.抗战胜利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The knowledge points of Lesson 9:7. The causes of the outbreak of the anti-fascist war.8. China's position and role in the anti-fascist war.9. The impact of the victory in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on the world order.。

初中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9课宋代的经济发展》课件

初中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9课宋代的经济发展》课件

【合作探究】你认为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对我们今天的经济 建设有何启示?
(1)政局的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2)统治者对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3)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4)要重视引进劳动力、先进工具和技术。 (5)坚持对外开放,重视对外贸易。
东汉末年—东晋初年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经济重心”概念
是指经济,技术最发达,对国家 提供主要财政支持的地区。
农业的发展 手工业的兴盛 商业贸易的繁荣
的 南 移
经 济 重 心
终南 完宋 成最
有哪些证据表明经济重心在南方?
宋初南方人 口是北方人 口的两倍。
太湖流域已 成为全国重 要的粮仓。 所谓“苏湖 熟,天下 足”。
经济重心在 唐朝开始南移最终在 南宋完成,中央财政收入主要来自 南方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宋代的经济发展
教学课件
一、农业的发展
• 1、宋代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 • ①自东汉后期开始,江南社会经济逐步得到发展。 • ②从唐朝中晚期至两宋时期,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
先进的生产技术,使南方农业发展速度加快,逐渐超过北 方。(主要原因) • 2、宋代经济区域的开拓: • 自宋代开始,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向湘江以西拓展,同时, 江西、福建和两广地区也得到很大开发。
相同之处 : 人口达百万;商业繁荣。 不同之处 :长安规划整齐,城内分为坊、市。临安大街小巷店铺林立,有早市、夜市。
《清明上河图》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2.纸币的出现
(1)原因 商贸的繁荣促进了货币交易量
的增长, 属货币携带不方便
(2)时间、地点、地位
北宋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是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优质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优质教案

《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模式介绍:探究式教学是以自主探究为主的教学。

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探究或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学生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以自我获取,自我求证的方式深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从而较好地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

其中认知目标涉及与学科相关知识、概念、原理与能力的掌握;情感目标注重科学素养与道德品质的培养。

探究式教学的课程环节:创设情境——启发思考——自主探究——协作交流——总结提高设计思路说明: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接触过经济方面的内容,对古代经济发展有了初步的了解,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

同时七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欠缺综合分析力,尤其是经济知识对他们而言,显得枯燥。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枯燥的经济知识直观化,将教材知识点形象化,我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情境中,获得南方经济发展的基本状况。

教材分析唐朝的繁荣盛世大约持续了一百多年,唐玄宗统治后期的一场安史之乱揭开了唐中央政府和地方割据势力之间争斗的序幕。

从此,唐朝由盛而衰,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统治越来越腐朽,最终在农民战争打击下土崩瓦解。

唐朝灭亡后,在我国南方和北方各地出现多个割据政权,中国进入了五代十国分裂时期。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五代、辽、宋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具体情况。

2.掌握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

3.掌握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之时。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思考和概括唐朝中晚期至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时练习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习题3(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时练习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习题3(含答案)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同步练习: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含答案和解析)一.选择题(共15小题)1.下列作物中,不属于明朝从国外引进的是()A.占城稻B.玉米C.甘薯D.向日葵2.北宋时兴起,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瓷都的是()A.景德镇B.邢窑C.哥窑D.越窑3.宋代时发明的新农具是()A.耧车B.筒车C.曲辕犁D.秧马4.“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说明南宋时()A.北方战乱不息,南方相对安定B.封建政府对农民的剥削十分沉重C.江南地区已经成为全国经济重心D.江南的自然条件优越于北方5.我国最后完成经济重心南移是在()A.唐朝后期B.五代C.北宋D.南宋6.宋朝时,江南地区农业发展较快的原因有()①南方战乱少②许多中原人南迁③自然条件优越④那里原来就有先进的生产技术。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③④7.两宋时期,社会经挤高度发展。

下列关于宋代经济现象的描述,符合史实的是()①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纸币“交子”。

②宋代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朝鲜、日本,西到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③南宋时期“苏湖熟,天下足”表明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粮仓。

④在城市周围和农村交通要道附近有大量的集市,逐渐成为大大小小的城镇。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8.小宋同学以“宋代经济的发展”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

不属于该主题的是()A. B. C.D.9.农具的改进和发明是农业发展的重要表现.下图农具中,宋朝时发明的农具是()A.B.C.D.10.宋朝时期,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朝鲜、日本,西至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那时阿拉伯等十几个国家的商人经常来华从事贸易.当时政府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A.市舶司B.澎湖巡检司C.行省D.宣政院11.下面知识卡片所列内容为中国古代某时期经济发展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这一朝代是()A.唐朝B.宋朝C.明朝D.清朝12.南宋诗人陆游说:“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这反映的经济现象是()A.南宋都城临安是南方的政治中心B.南宋手工业进步C.南宋商业繁荣,出现了“会子”D.南方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13.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盛、农业丰则基础强,而农业的根本出路则在科技创新。

部编人教版 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课件(共23张PPT)

部编人教版 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课件(共23张PPT)

探究新知
二、手工业的兴盛
探究新知
南宋《耕织图》中的提花罗机
苏州丝绸博物馆复原的罗织机
提花罗机的主要用途是什么?它的 出现反映什么历史信息?
提花罗机专织绞经织物 , 在普通织机上使用特 殊的起绞装置就成了罗机。如果罗需要提花,除用 挑花织制之外,也可在罗机上装上提花装置,它的 出现反映了宋代南方的丝织业生产发达。
1974年在福建泉州市后渚港海泥中挖出 一艘宋代海船,船体甲板以上荡然无存,仅 残留底部,残长24.2米,残宽9.15米,复原 后长度为35米,宽约11米。船底尖,船身扁 阔,与文献记载“下侧如刃,贵其可以破浪 而行”相吻合。船侧板以上三层木板叠合, 底板以木板两层叠合。分13个隔舱。舱与舱 之间的木板,厚10—12厘米,隔板与船壳用 扁铁和钩钉紧紧相连,形成一道不透水的隔 壁,水密隔舱增加了抗沉性和横向强度,是 唐宋以来我国木造海船的特点之一,也是中 国劳动人民的一项伟大发明。
江南农业迅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探究新知
自然因素:宋代南北气温普遍变低,南 方相对适宜于农作物的生长,自然条件较好。 经济因素:自唐朝晚期以来,大量中原 地区人口南迁,既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 经验,也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为南方经济 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政治因素:自唐末以来,南方相对安定。 政策倾向:宋朝统治者非常重视经济的 发展。
探究新知
材料一 六街鼓歇行人绝,九衢茫茫空有月。 ——长安中鬼 材料二 ……高头街北去,从纱行至东华门街、晨晖门、宝 箓宫,直至旧酸枣门,最是铺席要闹……南通一巷……并是金 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 动即千万,骇人闻见。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东角楼街巷》 材料三 唐制……日暮鼓八百声而门闭。五更二点鼓自内发, 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启。 ——《新唐书·百官志》 材料四 二纪以来,不闻钟鼓之声。 ——(北宋)宋敏求《春明退朝录》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习题3(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习题3(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习题3(含答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练: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含答案和解析)一.选择题(共15小题)1.下列作物中,不属于明朝从国外引进的是()A.占城稻B.玉米C.甘薯D.向日葵2.北宋时兴起,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瓷都的是()A.景德镇B.邢窑C.哥窑D.越窑3.宋代时发明的新农具是()A.耧车B.筒车C.曲辕犁D.秧马4.“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说明南宋时()A.北方战乱不息,南方相对安定B.封建政府对农民的剥削十分沉重C.江南地区已经成为全国经济重心D.江南的自然条件优越于北方5.我国最后完成经济重心南移是在()A.唐朝后期B.五代C.北宋D.南宋6.宋朝时,江南地区农业发展较快的原因有()①南方战乱少②许多中原人南迁③自然条件优越④那里原来就有先进的生产技术。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③④7.两宋时期,社会经挤高度发展。

下列关于宋代经济现象的描述,符合史实的是()①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纸币“交子”。

②宋代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朝鲜、日本,西到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③南宋时期“苏湖熟,天下足”表明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粮仓。

第1页(共23页)④在城市周围和农村交通要道邻近有大量的集市,逐渐成为小小的城镇。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8.XXX同学以“宋代经济的发展”为主题进行研究性研究。

不属于该主题的是()A.B.C.D.9.农具的改进和发明是农业发展的重要表现.下图农具中,宋朝时发明的农具是()A.B.C.D.10.宋朝时期,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朝鲜、日本,西至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那时阿拉伯等十几个国家的商人经常来华从事贸易.当时政府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XXX11.下面常识卡片所列内容为中国古代某时期经济开展的一些特征.据此揣度这一朝代是()A.唐朝B.宋朝C.明朝D.清朝12.南宋诗人XXX说:“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这反映的经济现象是第2页(共23页)A.南宋都城临安是南方的政治中心B.南宋手工业进步C.南宋商业繁荣,出现了“会子”D.南方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13.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盛、农业丰则基础强,而农业的根本出路则在科技创新。

初中历史七年级第9课教案

初中历史七年级第9课教案

初中历史七年级第9课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了解宋代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商业繁荣的表现,分析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掌握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史实,思考宋代经济发展与经济重心南移之间的关系。

通过阅读《清明上河图》、《宋代经济发展图》和《宋代海外贸易图》等图,使学生掌握读图的方法,培养其从历史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通过对宋朝经济相关史料的分析,培养学生通过史料理性分析历史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指导阅读《宋代经济发展图》,归纳宋代农业发展的表现。

通过展示中国四大名锦、五大名窑的图片,结合视频资料,感受宋代手工业的繁荣。

对比唐长安城和北宋汴京城、分析《清明上河图》中的小细节,探究宋代商业的新发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与现实价值,体会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时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根本途径。

教学重点:宋代农业、手工业发展。

教学难点: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表现。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出示《清明上河图》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画面,提问:“这幅画描绘了哪个时期的景象?”学生回答:“宋代。

”教师进而提问:“宋代经济发展到了什么程度?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宋代经济的发展。

”由此导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宋代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商业繁荣的表现。

2. 学生结合教材中的图片,分析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教师讲解宋代农业发展的表现,如耕作技术的提高、农田水利工程的兴修等。

2. 教师展示中国四大名锦、五大名窑的图片,讲解宋代手工业的繁荣原因。

3. 教师对比唐长安城和北宋汴京城,分析《清明上河图》中的商业发展新现象,如街市、夜市等。

四、课堂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宋代经济发展与经济重心南移之间的关系。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

五、课后作业(5分钟)1. 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总结宋代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

2. 学生思考:为什么经济重心会南移?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史料,使学生对宋代经济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市习题课一等奖课件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市习题课一等奖课件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1、理解宋代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原因; 2、列举宋代南方农业发展、手工业兴盛和商业贸易 繁荣的史实。 3、掌握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开始、完成时间。 4、认识宋代的生产发展和商业贸易的繁荣达到了空 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领先地位。
目录
A. 越窑 C. 景德镇
B. 邢窑 D. 泉州
( D ) 5. (2020·潮州模拟)南宋时,都城 临安曾有谚语“东门菜,西门水,南门柴,北门米” ,这主要说明了
A.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B. 农作物品种丰富 C. 市民活动丰富多彩 D. 城市商业的繁荣
( D ) 6. (2020春·高州市期末)宋朝时期 ,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朝鲜、日本,西至阿拉伯 半岛和非洲东海岸。那时阿拉伯等十几个国家的商人 经常来华从事贸易。当时政府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
知识梳理 图述历史 课堂精练 课堂探究 达标训练
知识梳理
一、 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 1. 农业发展: (1)粮食作物的种植:从越南引进的 占城稻,北宋 推广到东南地区。宋朝时, 水稻 产量跃居粮食产量 首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出现“ 苏湖熟,天下足 ”的谚语。 (2)经济作物的种植:南方各地普遍种植 茶树 , 北宋至南宋初,植棉地区限于广东和福建地区,南宋 后期棉花种植推广到 江淮 和川蜀一带。
材料四:两宋时期,中原军民英勇抗击契丹、女真等 少数民族南侵,使南方地区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的环境 ,南方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北方战乱使中原人口南迁 ,给南方带来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推动南方经 济进一步发展。南方地区大多日照充足,降水充沛, 自然条件十分优越,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
——《两宋时期江南经济发展概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作业课件 第二单元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作业课件 第二单元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是( ) ·江西景德镇瓷窑逐渐成为瓷业中心 ·交子、会子等纸币与铜钱等并行使用
·经济重心的南移已成定局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问题1】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探究:我国经济重心以秦岭—淮河为界,其 南移过程可分为三个时期:(1)东汉后期, 江南地区经济开始得到发展。(2)南朝时, 北方人口大量南迁,江南经济得到进一步发 展。(3)从唐朝中晚期至两宋时期,南方的 战乱较少,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 生产技术,使南方农业发展速度加快,逐渐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一、农业的发展
1.原因:北两方宋人口时期,__________生_产_大技术批南迁, 带去了先进___湘__江_______。江西
两2广.区域拓展:宋代开始,经济发展进一步向
________以西占城拓稻展,_______东_南、福建和________
3.造船业:________、泉州、________的造船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1.商业
(1)城市:黄河、长江及运河沿岸出现很开多封 商业 杭州城市,最大的城市是草_市__夜_市____和__市_镇_____,人口
多达百万。出现了早市和________。 (2)乡镇:形成了新的交商子业区,叫作________; 南城宋乡之间的________发展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区。
北方向南方转移。
1.南宋时,A 南方人的主食是(
)
A.米饭 B.面食 C.肉类 D.鱼类
2.两宋时期,某一行业在南方兴起并成为我国 古代B手工业中的一个重要行业。这一行业是
()
A.丝织业B B.棉纺织业 C.造船业 D.制瓷

3.两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已从黄河流域转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以前
唐中期
南宋
第 9 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一、原因 (一)政治: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 (二)自然: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三)经济:北方人口南迁,先进生产技术推广 (四)政策:统治者政策推动 二、表现 (一)农业:粮食作物、经济作物 (二)手工业:纺织业、制瓷业、造船业 (三)商业:都市商贸、海外商贸、货币 三、结果: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
宋宋宋钧汝窑官玫窑窑瑰莲青紫花釉釉式葵方温花花花碗盆盆
叶氏哥窑宋复定制窑哥白窑釉葵梅瓣瓶口盘
诗词节选自乾隆御题诗
二、手工业的兴盛
第 9 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制瓷业
二、手工业的兴盛
第 9 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造船业
二、手工业的兴盛
福建泉州出土的宋代海船
第 9 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造船业
广州 泉州 明州 技术领先世界 最早的船坞 规模宏大,设计科学 配备指南针
二、手工业的兴盛
第 9 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造船业
【【【河万逆豪边石水华货船行客船】舟船】】
第 9 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第 9 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都市商贸
……茶坊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南宋临安城商业繁华……城内大街小巷,大小店铺比比皆是。大街上的买卖昼夜不绝,交易量很大。
经济:北方人口南迁,先进生产技术推广
在宋代,复种技术得到推广,江南种稻普遍分“早禾”和“晚禾”两种, 种植和收获的时间不同。南宋时冬麦和晚稻两熟制得到大面积推广。复种是 农业史上的重大变革,使耕地的利用率提高,宋代政府致力于兴办农业推广事业,或优良品种,或新式农具,或新的 种植方法等,都进行推广。比如,宋太宗淳化五年(998年),宋、亳等州 牛多死,由朝廷主持制作人力操作的踏犁。
打破 空间 和 时间 限制
早市 夜市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第 9 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都市商贸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货郎图》
第 9 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都市商贸
一个走村串户售卖日用品的老货郎,
挑着挂满货物的货担,来到村头的大树下。货
担上货物琳琅满目,有小风车、花篮、 糖葫芦、滑稽人、小灯笼等孩子们喜
爱的各种物件。老货郎笑容可掬地一手咬着
第 9 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政治: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
唐朝后期,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混战使关中地区经济受到严重破坏。 其后,北方历经靖康之变、宋金对峙,战乱不休。
自然: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北宋初期到南宋中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寒冷期,南北气温普遍变低, 南方变幅小于北方,雨量充沛,较适宜农作物的生长。
第 9 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1.两宋时期海外贸易空前发展。东南沿海出现了广州、泉州、明州三大对外
贸易港口,在那里设立的专门管理外贸的机构是( A )
A.市舶司
B.广州十三行
C.理藩院
D.鸿胪寺
2.在现代社会中,刷卡消费已成为一种时尚,但是纸币仍然在流通领域发挥
着重要的作用。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 B )
A.唐朝的四川地区
B.北宋的四川地区
据学者推算,春秋战国时期黄河中游的森林覆盖率为53%,秦汉时期下 降 到 42% , 唐 宋 时 期下 降 到 32%。 这 是 造成 黄 河 中游 水 土 流失 的 症 结所 在……该区域随之散失了植被所发挥的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和抗御灾害的 能力。而南方自然环境受到破坏较小,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第 9 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脚踏纺车 踞腰织机
第 9 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纺织业


二、手工业的兴盛
四川
江浙
第 9 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纺织业
南方胜过北方,四川、江浙发达 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
蜀锦
二、手工业的兴盛
第 9 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纺织业
【绸缎店】王家罗明疋帛铺、锦疋帛铺
二、手工业的兴盛
河南汝窑
第 9 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第 9 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海外商贸
宋朝采取奖励通商的政策,给 予外国商人优惠待遇。当时的 泉州、广州等地都设有“蕃 坊”,专供外国商人居住。蕃 坊的管理者由外商中最有德望 的人充任,由朝廷任命。外国 商人聚居的地方,还设立外商 子弟学校,称作“蕃学”。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第 9 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货币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第 9 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货币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北宋·交子
第 9 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货币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 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交子”。
南宋时,纸币与铜钱一 起通行于市场。
南宋·会子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第 9 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济南刘家功夫针铺》 世界上最早的商标广告
拨浪鼓,一手给孩子们拿玩具。孩子们买到喜 爱的玩具,有的在玩耍,有的转身往家跑。其 中一个小朋友手里拿着小花鼓,兴高采烈地一 边走一边摇。
送“商”下乡
都市的商贸活动辐射到乡镇,出现草市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闻名世界的 大商港
政府的支持: 商港的优良: 造船业发达: 航海的保障:
市舶司 广州、泉州 规模宏大、设计科学 指南针的应用
宋代经济的发展
粮食作物
一、农业的发展
第 9 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粮食作物
一、农业的发展
第 9 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经济作物
一、农业的发展
川蜀
江淮 广东 福建
第 9 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经济作物
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 棉花种植由南往北推进
第 9 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二、手工业的兴盛 手捻纺轮 脚踏织机
——李成贵等《宋代的农业推广》
第 9 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第 9 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一、农业的发展
水稻是主要的粮食作物
第 9 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粮食作物
真宗深念稼穑,闻占城稻耐
旱……遣使以珍货求其种。 ——(宋)文莹《湘山野录》
秧 马
一、农业的发展
第9课
长江下游的苏州和太湖流域的湖州一带成为丰饶粮仓
河北定窑
制瓷业
瓷都
南宋时期,江南成为制瓷业重心
二、手工业的兴盛
第 9 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制瓷业
二、手工业的兴盛
第 9 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钧窑:入窑一色,出窑万彩
五 定窑:定瓷满泻色无别,梨花逊白梅逊芬

名 汝窑:赵宋青窑建汝州,传闻玛瑙末为油

哥窑:本来无火气,却似有云氲
制瓷业
官窑:色自粉青泯火气,纹犹鳝血裂冰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