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德意志意识形态》解读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

合集下载

关于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的解读

关于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的解读

关于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的解读作者:赵会帅来源:《法制博览》2015年第11期摘要:人是马克思主义最关注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于人的本质问题,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释,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有三个经典命题,该文试着加以简单论述。

人的本质,即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需要是人的本质。

关键词:马克思;人的本质;解读中图分类号:B0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5)32-0300-01作者简介:赵会帅(1990-),男,汉族,河北保定人,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14级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一、三个经典命题第一个命题,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里说道:“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

由此可以看出,实践活动是人的本质体现,这是人之为人的独特体现。

实践活动是人和动物的最根本的不同。

马克思认为,人的有目的、有计划、有意识的物质生产和动物本能的生产有着根本的不同。

动物只是按着本能毫无意识的去生产,而人却有明确的意识,有清楚的意向,有规划,有蓝图。

人懂得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同时人对自身也进行改造。

第二个命题,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说道:“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在马克思看来,人类社会存在两大关系,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人的本质与自然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与社会关系更是息息相关。

人只有在社会关系中才能体现出本质,生产关系是最基础的社会关系,在生产关系的基础上衍生出法律、政治、文化关系等。

在社会关系这张大网中,我们才能够清楚的认识自身。

第三个命题,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道:“他们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

马克思突出讲到,“需要的发展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新的证明和人的本质的新的充实。

”人类的发展历程,就是人的需要即人的本性的不断改变和发展的过程。

离开了人的需要,人的一切实践活动和一切社会关系都将不复存在,他们也会变得毫无意义与价值。

浅析《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以人为本”思想

浅析《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以人为本”思想
浅析 《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 “ 以 人为 本”思 想
马克 思 主 义 与科 学 发 展 观
浅析 《 德意志意识形态 》中的 “ 以人为本”思想
张 娇
7 1 0 0 6 4 ) ( 长安 大 学政 治 与行政 学院 陕 西西安
【 摘
要 】 本文分析 了 《 德 意志意识形 态》中的以人 为本 思想, 探 讨 了其带来的现 实启示 。认 为 “ 以人 为本 ”思想作 为一条主线贯 穿
《 德意 志意 识形 态 》首 先是从 现 实的个 人 出发来 研 究历 史唯 物 主义 的 , 所 以充分 说 明了 “ 以人 为本 ”思 想的 重要 存在 性 。个人 是 社会 的 组 成部 分 , 马 克思 和 恩格 斯 全文 都 涉及 到对 人 的论 述 。《 德
意志 意 识形 态 》是 马 克思 和 恩格 斯 第一 次对 历 史 唯物 主义 基 本原 理所 做 的 系统 阐述 , 其中 现实 的个 人 作 为唯 物 史观 的 前提 和 条件 , 不仅 仅是 指我 们普 通 的自然 人 , 而是 指在一 定历 史条 件 下从 事实践 活动 的社 会主 体 , 正 如马 克 思和 恩格斯 所说 的 : “ 这里 所说 的个 人不 是 他 们 自 己或别 人 想 象中 的 那种 个人 , 而 是现 实中 的个 人 , 也就 是 说, 这 些个 人是 从 事活动 的 , 进行 物质 生产 的 , 因而是 在一 定 的物质 外 衣 。 的、 不 受他 们任 意支 配的界 限 、 前提和 条件 下活 动着 的 。 ”… 如 果没 三 、“ 以人为本” 思想所 带来 的现实启 示 《 德 意志 意识 形态 》的诞 生 , 标志 着历 史唯 物主义 的诞 生 , 是马 有 现 实 的人 作 为 前提 条件 , 那 么唯 物 史观 只 剩下 一个 躯 壳 , 没有 实 际的 内容在其 中 , 所以 首先研究 现实 的个人 是十分 必要 的 。 克 思主 义 发展 史上的 一次 伟大 尝试 , 文中 “ 以 人为本 ”的思想 对我 在 《 德 意志 意识 形态 》 中, 虽然 马 克思 和恩 格斯 没有 明确 提 出 们 建设 社 会主义 现代 化 , 实现 中国 特色 的社会 主义 伟大 事业带 来 了 人的观点, 但 是 从论 述 的 诸多 问题 中 可 以清 楚 的了 解到 , 人 是其 核 不 少的启 示 。 心 内容 , 在 马恩 描绘 的共 产 主义社 会里 , 认 为个人 是有 个性 的个 人 , 首先, 科 学发 展观 的核 心是 “ 以人 为本 ” 。党的 十七 大 报 告中 “ 科 学发展 观 , 第一要 义 是发展 , 核心 是 以人 为本 。 ”所以 要时 因为在 共 产主义 社 会里 , 物质 条件 能够 满足 人们 的积 极性 和创 造性 指出 : 的发挥 。所 以无 产 阶级 为了 使自 己成 为有个 性 的人 , 就必 须为 了 自 身, 为 了共 产主 义而 战 , 努力推 翻 资本主 义社 会 的阶级 压 迫和剥 削 , 早 日获 取自 由和解放 。 劳 动是 区分人 与 动物 的根 本标 志 , 人 要在 社会 上 生存首 先要 学 会 进 行 生产 , 生 产劳 动 是 “ 以人 为 本 ”思 想 的物质 基 础 , 作 为现 实 的 个人 必须 从事 生产 劳动 ,“ 从 直接 生 活的 物质 生产 出发来 考察 现 实 的 生产 过 程 ” 人 类 进行 的 物质 生产 是 整个 社会 不 断发 展的 根 本基石, 人们 通 过生 产 方 式产 生的 交 往关 系 , 形成 了我们 所 说的 生 产关系, 从 而决 定了 整个 社会发 展 的方 向 。物 质资 料 的生产 方式 决 定 每一 历史 阶段发 展 所具有 的 特性 , 生产 方 式是社 会生 活的 物质 基 础 和根本 源泉 , 制约 着整个 社会 中人们 的全部 活动 。

马克思人的类本质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马克思人的类本质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马克思人的类本质思想及其当代价值张中文【摘要】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简称《手稿》)中,通过对人的类本质及其现实化道路的理论审视与考察,把异化劳动理论与资本主义批判有机结合起来,初步形成了他具有现代性的"人的类本质"思想。

这一思想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标识了马克思理论和实践努力的两个基本维度,即追求真理的维度和追求价值的维度,这是马克思共产主义学说建立的重要理论基础和思想认识前提,对探讨与解决现代人的生存发展问题具有启示意义,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人学的重要思想资源,具有当代价值。

%In his Economic and Philosophical Manuscripts of 1844 (Manuscripts for short),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probation of the nature of human and its realization, Karl Marx combines the labor theory of alienation with critique of capitalism. In this way, the modern ideology of genus nature of humans comes into being. This ideology reveals the pat- terns and destination of social development, and shows the two dimensions of Marxism, namely, the pursuit of truth and the pursuit of value, which are the important theoretical base and ideological premise of Communist Theory. This ideolog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probation and solution of problems confronted by humans in modern times, and is the es- sential ideological resour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m of distinctive Chinese features.【期刊名称】《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2(028)004【总页数】6页(P1-6)【关键词】《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的类本质思想;马克思;当代价值【作者】张中文【作者单位】南通大学政治学院,江苏南通22601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A811.2在我国传统的马克思主义认识框架里,我们不仅把马克思哲学思想中辩证统一的两个方面:人的类本质和人的社会本质割裂开来,否定前者肯定后者。

读书报告《德意志意识形态》

读书报告《德意志意识形态》

读《德意志意识形态》————论人的本质内容摘要:马克思主义是深深根植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科学。

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其人本主义的批判,全新的论述了人的本质的思想,批判其思想的资产阶级局限性,凸现了马克思恩格斯伦理思想的特色。

在本书中马克思关于人的来源和发展、人和动物的区别、人的活动、需要等问题的论述同历史唯物主义其它重要原理一样,第一次得以科学的阐述。

本文着重讨论其关于人的本质方面观点的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关键词:人的本质自然社会结构《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恩最重要的文本之一,作于1845-1846年。

第一次系统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成熟。

这部巨著主要内容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对当时的青年黑格尔派的代表人物费尔巴哈、鲍威尔和施蒂纳的唯心主义历史观进行了批判并在此基础上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二是通过对“真正的社会主义”或“德国社会主义”的批判,在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指导下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三是通过对人类历史的分析,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比较系统地论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起源,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个人作为社会历史的主体,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承担者。

人的本质是人作为人存在的根据和原因,关于人的本质的观点历来都有很多.唯有马克思主义者给了人的本质以科学的规定,它认为人的本质在于劳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毛泽东对之进行了继承和发展,认为对人的本质的认识离不开人的社会性与人的历史发展。

人的本质与人的起源、人的价值,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密切相关。

一、人的起源马克思认为,人来源于类人猿。

人也是由分化而产生的。

不仅从个体方面来说是如此——从一个单独的卵细胞分化为自然界所产生的最复杂的有机体,而且从历史方面来说也是如此。

经过多少万年的搏斗,手脚的分化,直立行走得以最终确定下来,于是人和猿区别开来,于是奠定了音节分明的语言的发展和人脑的巨大发展的基础,从此人和猿之间的鸿沟就成为不可逾越的了。

《德意志意识形态》所揭示的人学思想

《德意志意识形态》所揭示的人学思想
些 思 想 主 要 包 括 以下 几 个 方 面 :

的 《 态 》中 说 : 形 “个 人 怎 样 表 现 自 己 的 生 活 , 们 自 他
己 也 就 怎 样 。 因 此 , 们 是 什 么 样 的 , 同他 们 的 生 他 这 产 是 一 致 的— — 既 和 他 们 生 产 什 么 一 致 , 又 和 他 们 怎样 生 产 一 致 。 因 此 , 人 是什 么 样 的 , 取 决 于 他 个 这 们进 行 生产 的物质 条件 。 ' , 【 人 的本质 涉 及 到 的另 一个 重 要 问题 是异 化 , 异 化是 指人 的物 质和 精神 活动及 其产物 变成 一种 外在 的异 己的力量 转过 来反对 支配 和统 治人本 身 。 此 , 在 异化 是一 个 反映人 的活 动及其 产物转 化 为统 治人本
二 、 马 克 思 人 本 思 想 的 价 值 诉 求 — — 无
产 阶 级 的 解 放
每 一 个 单 独 的个 人 的 解 放 的 程 度 是 与 历 史 完 全
转 变 为 世 界 历 史 的程 度 一 致 的 。 马 克 思 研 究 了社 会
是 在 一 定 的物 质 的 、 受 他 们 任 意 支 配 的 界 限 、 提 不 前
文 章 编 号 :7 — — 0 3— 7— ( 0 1O 一 1一 3 9 8 7 8 7 6 7 10 2 1 ) 1 l3 O
《 态 》中 的 人 本 主 义 色 彩 , 际 是 马 克 思 主 义 形 实 的 人 学 理 论 , 是 马 克 思 在 批 判 费 尔 巴 哈 人 本 主 义 唯 物 论 基 础 上 , 唯 物 史 观 理 论所 理 解 的 人 本 思 想 。 用 这

马 克 思 人 本 思 想 的 出 发 点 — — “现 实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

试论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及其现实价值[论文摘要]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是马克思人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和重要内容。

由于马克思在不同的时期对人的本质有不同的表述,学术界对马克思人的本质论的理解也有不同。

对此,我们应该深入马克思的原着,结合他当时的写作背景从整体上找出不同历史阶段关于人的本质观的内部联系,从而更完整更全面地理解马克思的人的本质观。

“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存在”,从哲学开始产生,人的问题就成为哲学家思考的问题,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哥拉就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有一条万世不渝的箴言:“认识你自己”;亚里士多德将人定义为政治的动物;文艺复兴时期更是歌颂人的伟大、提倡人的尊严。

但几千年过去了,人类对自身的认识进展缓慢,只有马克思真正实现了对人的本质问题的完整理解。

一、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认识历程马克思一生所追求的就是人的解放,因此人的本质理论始终是他考虑的首要问题之一。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问题的探讨不是即成的,是伴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发展而逐步深入的。

马克思在他的第一部哲学着作《博士论文》巾就表现了他对人的问题的关心,他接受了黑格尔“自我意识”的观点,并看到“自我意识”和周同世界的联系,但是此时的研究仅仅局限于思维领域。

在《莱菌报》时期,受到费尔巴哈“类本质的影响,他主张“自由是全部精神存在的类的本质”。

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肓》中开始转向现实的人,马克思提出了新的关于人的本质的表述“人是人的最高本质这样一个学说”。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时期,马克思充分肯定了费尔巴哈对黑格尔把绝对精神看作是人的真正本质的批判,接受了费尔巴哈关于人的异化的观点,并且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关于认识主体能动性的合理思想,认为人在自由的自觉的活动中创造着自己的生活,改变着整个自然界。

“因此,正是在改造对象世界中,人才真正地证明自己是类存在物”。

他认识到自由自觉的劳动是人的“类特性”,提出了异化劳动理论,肯定了劳动是人的本质,是人同动物的区别的实质,为马克思形成科学的人的本质观奠定了基础。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人学思想及现实意义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人学思想及现实意义

HEBEINONGJI摘要:马克思主义的人学思想历来备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马克思和恩格斯首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唯物史观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突破以往的传统哲学束缚,科学地阐释了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找到了一条从现实的、有生命的个人出发考察社会历史的科学方法,建构了人学理论的基本框架,实现了从唯心主义人本学到唯物主义人学的根本转变,实现了人学研究对象的根本变革。

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研究学习马克思人学思想对于新时期中国各方面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德意志意识形态》;唯物史观;人学思想《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人学思想及现实意义河北大学政法学院马燕燕张晓敏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唯物史观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伴随着唯物史观的诞生,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也开始逐渐形成,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人的问题的思考从未间断。

其中“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叫这一表述,是他们关于人本质的高度精练的凝结,他们在全面翻阅以往哲学典籍以及经过深刻的社会调查实践之后,大胆地突破以往哲学家陈旧的思想束缚,从主客观统一的角度去思考人的问题,形成了唯物史观的人学思想。

《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蕴含了丰富的人学思想,初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人学三段论的基本框架,他的人学三段论主要包括存在论、本质论和发展论。

对《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的人学思想进行分析研究,并结合我国新时期的具体情况进行运用,不仅可以丰富马克思主义的人学思想,为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提供理论论证,而且对解决我国的现实问题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1马克思人学思想的存在论《德意志意识形态》这本书最主要的贡献在于它第一次全面而系统地论述了唯物史观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这本书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走向成功的标志之-O首先,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强调要看到人的存在,这里所说的人并不是以前哲学家们传统认为的抽象的人,而是确确实实存在的现实中的人。

全面理解马克思“人的本质”

全面理解马克思“人的本质”
时代经贸 2 1 0 0耳 3 月 中旬刊 总第1 3 6 期
全面理解马克思 “ 的本质 ” 人
李琳 斐
( 北 大学 马克 思主 义 学院 ,陕 西 西 西安 70 6 ) 10 9
Hale Waihona Puke 【 摘 要】马克思关于人 的本质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思想的重要 内容,但马克思在 不同的 时期对人 的本质有不 同的表述,人们对马克思的人的本质思想理解 也有差异,甚至片面的强调其 中某点表述,这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精神的。对此,我们应该 了 解他 写作时的不 同历史背景和前提;认清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动态 发展的体 系,全面系统的理解马克思对人的本质思想的科学内涵。 【 关键词 】马克思;人的本质;现实性;以人为本



特 指人 的社会 属性 :本 质是 人本 性 的核心 。马 克思 说 的 “ 需 要 ” ,是把 需要和 实践 和社 会关 系联 系起 来 的,人 的需要 是 历史进化 的产 物, 由社会物质 条件 决定,并不依赖人 的主观 意 识 。人 的本质 离不开人 的需要 ;但 “ 需要本身 ”并不就 是人 的 本质 。需要 的发 展,即本性 的发展 是人的本质力量 的新 的证 明 和 人的本质 的新 的充实 。 三 、对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 “ 现实性 ”表述 的思考 马克思在 《 关于费尔 巴哈 的提 纲》中指出 “ 的本质并 不 人 是单个人所 固有 的抽 象物 ,在其现 实性 上,它是一切社会关 系 的 总和 ” 。 有人提 出疑 问: “ 现实性上 ”的表述全不全面 ? 首先 ,看马 克思作这 一表述 的背景 和前提 ,马克思 当时是 在批判 费尔 巴哈把人 看作抽象 的人 ,即把人 看作是所有 时期 , 所有社 会,所有阶级 的人 ;而不是一定 时期 ,一定社会 ,一定 阶级 的人。马克思特别指 出 “ 现实性上 ”的人的本质是一种批 判 的理论武器,用来批判把人 的本质抽象化的理论武器 。 其 次,一直 以来 的宣 传都过于集 中在他 的 “ 现实性 ”本质 方面 ,这是对马克思本质 的片面理解 ,片面 的强调人的社会关 系 ,把 马克思对人 的本质 的现 实性表述看作 是马克思关于人 的 本质思想 的全部 ,忽视 了马克思关于人 的本质 的 “ 可能性 ”的 表达 。马克思虽然没有 明确提 出 “ 可能性本质 ”,但 他思想 中 关于人类解 放、‘ 人类理想 、人 的全面发展都体现 出了他在人的 本质的可能性的理 论。 不 能将 马克思的现实性 阐述孤立的看待 ,马克思关于人的 本质和人的发展学说是现实性与可能性的统一。 第一,马克思主义的学说是在实践基础上 的科学性和革命性 的统一,人只有通过实践特别是劳动才能获得赖以生存发展的物 质资料 ,并改善人 的生存环境 。实践过程 ,就是将人 的可能性 、 人的理想与社会的可能性、社会的蓝 图逐步转变为现实存在的。 第 二,马克思 “ 是人的最高本质 ” 充分说 明了马克思 人 主义 学说对 人 类 寄予 的深切 关怀 ,为 了 “ 的 自由全 面 的发 人 展 ”。马克 思预 言的共产主义 是 自由人的联合体 , “ 在那 里, 每个人的 自由发展是一切人 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_ 5 ] 第三 ,马克思强调社会 的发展 、人的发展离不 开生产 力的 进步 。生产力是 人本质的直接体现 ,是人本质力量 的对象 化, 而人 是最 重要 的生 产力 。现 实性上 生产 力 的水平 代表 一个 社 会、一个阶级 的水平;生产力发展 的无限可能性则体现人 发展 的无限可能性 。马克思对生产力 的高度 重视体现 出对人 的现实 性本质和人 的发展 的可能性 的有机统一。 四 、正确认识 马克思 “ 的本 质”的思想 ,深入理解 “ 人 以 人 为本 ” 坚 持 人 的 本质 是 有机 的动 态 系 统 ,就 是 坚 持 “以人 为 本”。 “ 以人为本 ”不仅主张人是发展 的 目的,回答 了为什 么 发展、发展 “ 了谁 ”的 问题 ;而且 主张人是发展 的动力 ,回 为 答了怎样发展 、发展 “ 依靠谁 ”是分 不开的 。人是发展 的根本 目的,也是发展 的根 本动力 。一切 为了人,一切依靠人 ,只有 二者 的统一构成 以人为本的完整 内容 。 以人为本是 目的而不是手段 ,就 是 以人 的发展为本 、人的 利益为本、人 的幸福 为本 ;就是 以尊重人为本 、理解人 为本 、 关心人为本 。以人 为本是马克思主义 思想 的精髓 。坚持 以人 为 本就是坚持贯彻 马克思主义精神 ,是我 们党对马克思主义 的新 发展。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人本思想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人本思想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人本思想作者:张子妍来源:《科学与财富》2020年第04期摘要:马克思从青年时期就围绕“人”的问题进行思考,马克思各个时期的经典著作体现了马克思对人本思想的发展和完善。

梳理马克思各个时期的经典著作,有利于更好地领会马克思人本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以及我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人本思想一、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形成的思想背景在欧洲社会历史环境的变化以及文化思潮的变化和发展下,马克思个人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转变。

(一)马丁·路德的影响16世紀欧洲宗教改革,马丁·路德肯定了人的价值,抨击天主教和教皇权威,提出人内心信仰的重要性,批判宗教权威对人的桎梏。

但马丁?路德的改革仍有其局限性,虽然他肯定了人的自由,但这种自由仍限制于宗教信仰里。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对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是这样评价的“他把人从外在宗教中解放出来,又把宗教变成了人的内在世界。

他把肉体从枷锁中解放出来,又给人的心灵套上了枷锁”①马克思认为路德的宗教改革虽然批判了天主教和教皇,但并不是人的真正解放,人仍受制于宗教的信仰枷锁中。

(二)康德的影响马克思在实践观上虽然与康德不同,但是马克思吸收借鉴了康德的理论的积极方面。

康德主张先验的,唯心主义的道德观,认为实践的主体是人的理性,康德提出了主体论的思维,其“哥白尼革命”强调主体性在实践中的重要性,马克思将主体论引入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践观。

(三)黑格尔的影响此外,早期马克思的思想主要受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影响。

在马克思大学时期到早期在《莱茵报》撰稿时期,他吸收了黑格尔关于人的自由理性、价值与尊严的思想,可以解决马克思对于康德哲学中抽象和具体之间以及实然和应然之间的对立的思想,以至于他早期的文本中有大量法哲学批判理性的烙印。

黑格尔主张思辨唯心主义,但是由于唯心主义的本质限制了黑格尔哲学的发展。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人的本质理论研究》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人的本质理论研究》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人的本质理论研究》一、引言《德意志意识形态》是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合作的一部重要哲学著作,对于我们理解人的本质理论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研究,以揭示其深刻的哲学内涵和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指导意义。

二、人的本质的哲学探索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人的本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他们认为,人的本质不是一种先验的存在,而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断生成的。

人的本质具有历史性、社会性和实践性等特点,这些特点构成了人的本质的内在规定性。

首先,人的本质具有历史性。

人的本质是在历史长河中不断演进的,不同历史时期的人们具有不同的本质特征。

这表明人的本质不是一种永恒不变的存在,而是在历史进程中不断发展和变化的。

其次,人的本质具有社会性。

人的本质是在社会关系中形成的,社会关系是人的本质的重要体现。

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的行为和思想必须符合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念,同时也决定了人的发展和进步必须依赖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最后,人的本质具有实践性。

人的本质是在实践中生成的,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和基本活动方式。

通过实践活动,人不断地改变着自己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生成着新的本质特征。

三、人的本质理论的研究价值《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人的本质理论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首先,这一理论为我们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人的本质具有历史性、社会性和实践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过程。

通过对人的本质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和趋势。

其次,这一理论为我们认识自我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义。

人的本质不仅具有社会性和历史性,还具有个体性和主体性。

每个人都是具有独特性格、思想、情感和行为的个体,我们应该认识和尊重自己的个体性和主体性,同时也应该在社会关系中寻找自己的位置和价值。

德意志意识形态读后感--论人与社会的本质

德意志意识形态读后感--论人与社会的本质

德意志意识形态读后感--论人与社会的本质篇一:德意志意识形态读后感1《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5-1846年完成创作的。

众所周知,《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历史唯物体系的一部巨著。

在这部巨著中,马克思、恩格斯对费尔巴哈、鲍威尔和施蒂纳为代表的各式各样唯心史观的思想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批判,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

这部巨著标志着唯物史观的创立。

在此书中,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生产力、生产关系(交往形式)、生产方式、经济基础(市民社会)及社会革命、人民群众等唯物史观的基本范畴,并运用这些范畴系统阐释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第一,人类的物质生产是整个历史发展的出发点。

人类社会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有机体,其历史发展的出发点在哪里呢?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看法是绝然不同的。

唯心史观把从头脑中产生出来的范畴、观念做为历史发展的出发点,唯物史观则把人类的物质生产做为历史发展出发点。

我们认为唯心史观是一种对社会历史的错误想象,对人类社会及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根本错误的,而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是社会有机体普遍本质的理论再现,其原因,就在于对历史发展的出发点的理解不同。

由此,马、恩特别重视并在对唯物史观的表述中首先明确指出考察社会历史要“从直接生活的物质生产出发”。

第二,人们在生产中结成的物质关系是整个社会历史的基础,它决定了整个社会的基本结构和基本矛盾的形成。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理论告诉我们,社会现象是复杂的,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所结成的关系是多种多样的,而人们在生产中所产生的交往形式,即生产关系,则是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它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一切社会关系,决定了整个社会历史的发展,决定了历史发展的各个不同阶段的性质。

只有以这样一种物质关系、经济关系作为整个历史的基础,作为一种历史观,才能再现社会有机体的普遍本质,才能揭示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才能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从《德意志意识形态》解读以人为本的几个方面

从《德意志意识形态》解读以人为本的几个方面
想 中的“ 自由” 解放 ” 和“ 。
众。 人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力量, 整个历史过程是由 活生生的人民群众本身的发展。坚持发展, 就是充分肯 定和尊重人 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 中的主体地位 , 充
分相信人 民群众在社 会历史 发展 和社会 变革 中的根本 作用 。
其次, 正如《 形态》 指出: “ 日都在重新生产 自己 每
展。 这表明, ” 在共产主义社会 , 人需要 自由全面的发展 , 高度发达 的物质文化文明通过科学 的发展才能实现 。 二、 发展 的力最是人 民群众 第一, 人民群众是人类历史的主体 , 推动着历史的 进程。在《 形态》 马克思 、 中, 恩格斯指出: “ 首先应当确 定一 切人类 生存 的第 一个 前 提 ,也 就 是一 切 历史 的第 一个前提 , 这个前提是 : 人们为了能够‘ 创造历史 ’必 , 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 , 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 其他一些东 西 。因此 第一个历 史活动就是 生产 满足这 些需要的资料 , 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 。” 民群众在创 人 造赖 以生存 的社会物质财 富和精神财 富的同时 ,也创
矛盾 , 处理好人 的 日益不 同的需 要 。
《 德意志意识形态》 以下简称《 ( 形态》 是马克思、 ) 恩格斯于1845年一 1 46年合著的一部重要文献。在《 8 形
态 》 , 克思 、 中 马 恩格 斯 运 用 历 史 唯物 主义 观 点 对 人 的 本质和人 的发展做 了大量 的论述 ,形成了理论 界公认 的比较完整的人学思想 。本文从《 形态》 中的唯物史观 来解读科 学 发展 观核心一 以人 为本 的三个方 面 : 发展 的
的界限 、 提 和条件 下 活动着 。” 前 人不仅为本 身需 要从
人间的联系则表现在下列三个方面, 即经济前提 , 一切

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的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的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的思想及其当代意义[摘要]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正确理解奠定了马克思人学理论的科学基础。

在马克思经典文本中,关于人的本质有三个界定:“人的本质即劳动”、“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需要是人的本性”。

深刻把握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内容有利于我们更好地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重大意义。

[关键词]人的本质;劳动;社会关系;需要;当代意义对人的本质的理解,是每个时代的思想家都不断追寻的永恒的命题。

马克思在不同的时期对人的本质有不同的理解。

在《莱茵报》时期,由于受黑格尔的影响,他主张“自由是全部精神存在的类的本质”。

在《德法年鉴》时期,由于受费尔巴哈的影响,他讲过“人是人的最高本质”。

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他认识到自由自觉的劳动是人的“类特性”,生产劳动是人作为类存在的本质。

1845年的《神圣家族》提出人的“实物本质”,接近从社会关系方面来规定人。

在1845年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开始从人和人的社会关系方面揭示人的本质,提出在其现实性上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这个思想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中又作了详细的阐述。

1 马克思人的本质的含义1.1 “人的本质即劳动”马克思首先把人的本质和劳动联系起来,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

虽然他此时的思想还没有成熟,但是,他在劳动中看到了人的自我产生的过程;把人的本质与劳动联系起来;指出了人的活动是自由、自觉的,与动物的生命活动有质的不同。

劳动是人产生的根源。

历史告诉我们,人是通过劳动从动物中提升出来。

劳动是人生存的基础,是人与自然界对立统一的基础,是人与自然界进行物质、能量交换的特殊方式。

人通过劳动改造世界,提供必要的生活资料,保证人们吃、穿、住和其他的必需品。

纵观人类历史,也就是人类通过劳动而诞生和不断发展的历史。

从《德意志意识形态》解读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

从《德意志意识形态》解读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

从《德意志意识形态》解读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摘要:人的本质是什么,这一“斯芬克斯之谜”的核心问题,自古以来就一直困扰着人们。

马克思借助唯物史观,在批判性地继承前人合理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人的本质进行了科学而全面的阐述,实现了人的本质思想的历史性变革。

《德意志意识形态》作为唯物史观的奠基之作,解读其中关于人的本质的阐述,无疑是我们当代正确理解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并接下去进行研究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人的本质人的本质是什么,是一个历久弥新的问题,是我们回答“斯芬克斯之谜”必须面对的。

从人类拥有自我意识的那一刻起,对于自身尤其是自己本质是什么的追问和思考就没有停止过。

卡西尔曾说“认识自我乃是哲学探究的最高目标--这看来是众所公认的。

在各种不同哲学流派之间的一切争论中,这个目标始终未被改变和动摇过:它已被证明是阿基米德点,是一切思潮的牢固而不可动摇的中心。

”[1]3马克思批判性地继承了前人合理的研究成果,站在唯物史观的立场上,对人的本质进行了科学而全面的阐述。

作为马恩唯物史观奠基之作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为《形态》),书中论及人的本质的内容,是我们研究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不可或缺的一环。

书中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笔者认为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一、现实的个人是研究人的本质的立足点在《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提出:“我们开始要谈的前提不是任意提出的,不是教条,而是一些只有在想象中才能撇开的现实前提。

这是一些现实的个人,是他们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包括他们已有的和由他们自己的活动创造出来的物质生活条件。

”[2]66-67这个前提不但是唯物史观的出发点,同时也是探寻人的本质的根本立足点。

现实的个人,不同于费尔巴哈的“一般人”,那种仅仅只是感性直观的人,只是作为一种感性的对象。

以现实的个人为研究的立足点,反映了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探讨从抽象的类的存在物转变为在现实之中、在具体的个人身上去真正地触及何为人的本质。

论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论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论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及其现实意义摘要: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理论基础和重要内容,体现了马克思一生全部理论的价值取向。

本文通过阐明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的科学内涵,进而阐述了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人的本质现实意义一、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的科学内涵(一)人是人的最高本质这一命题是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提出来的,旨在批判黑格尔把国家的本质说成是理念,他认为国家与社会是人本质的表现。

后来在该书的导言中,马克思注意从宗教批判出发,探讨实现“人的高度的革命”的途径,从而实现“社会自由”和“人类解放”[1]。

马克思所说的人不是抽象的人而是理想的人,是摆脱了异化、强制、奴役状态的共产主义社会自由个性,是自由的人。

从这一角度看,马克思的理想终身不渝,人是人的最高本质这一提法意在变革现实,改造世界,着眼在社会革命。

(二)人的本质是劳动马克思说:“人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

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物质生活本身。

”[2]他指出劳动是人的本质、人的生命活动、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特征,它包含着整个类的特征也就是说,类所具有的创造、自由、能动和社会性等特征都从此而来,或以此为基础。

因为人只有在物质生产实践的基础上,理性、意识、交往才得以发生,人类社会实际上是通过劳动自我创造自我生成的历史。

所以从此角度看是劳动创造了人。

另一方面,马克思又从劳动的特定社会历史形式角度研究劳动,指出劳动在奴隶制、封建制等历史形式下是令人厌恶的事情,在资本主义社会更是异化、鄙俗、主客体的颠倒。

以劳动及其社会历史形式理论为基础,马克思终于完成了一系列伟大的历史发现。

(三)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是著名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一段名言,旨在批评费尔巴哈抽象的人的观点,同时揭示人的本质的社会性。

马克思在《提纲》中批评费尔巴哈把宗教本质归于人的本质,人的本质又被归结为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归结为类,即一种内在的无声的、把许多个人纯粹自然地联系起来的共同性。

浅析《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以人为本”思想

浅析《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以人为本”思想

浅析《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以人为本”思想本文分析了《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以人为本思想,探讨了其带来的现实启示。

认为“以人为本”思想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全文,而且体现在对错误思想的批判中。

它的现实启示是: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思想,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标签:以人为本;《德意志意识形态》;核心内容;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基本上是从人出发进行系统阐述的,人在文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马克思在著作中第一次对唯物史观做了详细解读,主要是贯穿于“以人为本”这条基本主线。

一、“以人为本”思想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全文《德意志意识形态》首先是从现实的个人出发来研究历史唯物主义的,所以充分说明了“以人为本”思想的重要存在性。

个人是社会的组成部分,马克思和恩格斯全文都涉及到对人的论述。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所做的系统阐述,其中现实的个人作为唯物史观的前提和条件,不仅仅是指我们普通的自然人,而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从事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说的:“这里所说的个人不是他们自己或别人想象中的那种个人,而是现实中的个人,也就是说,这些个人是从事活动的,进行物质生产的,因而是在一定的物质的、不受他们任意支配的界限、前提和条件下活动着的。

”[1]如果没有现实的人作为前提条件,那么唯物史观只剩下一个躯壳,没有实际的内容在其中,所以首先研究现实的个人是十分必要的。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虽然马克思和恩格斯没有明确提出人的观点,但是从论述的诸多问题中可以清楚的了解到,人是其核心内容,在马恩描绘的共产主义社会里,认为个人是有个性的个人,因为在共产主义社会里,物质条件能够满足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所以无产阶级为了使自己成为有个性的人,就必须为了自身,为了共产主义而战,努力推翻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压迫和剥削,早日获取自由和解放。

劳动是区分人与动物的根本标志,人要在社会上生存首先要学会进行生产,生产劳动是“以人为本”思想的物质基础,作为现实的个人必须从事生产劳动,“从直接生活的物质生产出发来考察现实的生产过程”[2]人类进行的物质生产是整个社会不断发展的根本基石,人们通过生产方式产生的交往关系,形成了我们所说的生产关系,从而决定了整个社会发展的方向。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在人类思想史上,马克思第一次对人的本质作出科学界定。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主要有三个命题:一是“劳动或实践是人的本质”;二是“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三是“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

关于第一个命题,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

这一思想,提出人的生命活动具有特有的方式,即实践或劳动。

实践活动是人和动物的最本质的区别,也是产生和决定人的其他所有特性的根据。

在马克思看来,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物质生产,和作为动物的生命活动的生产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

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把自己内在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

因此,人将自然界和自身当作认识和改造的对象,并能够利用自己的智慧创造工具,既改造自然界,也改造自身。

关于第二个命题,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认为,凡是有某种关系存在的地方,这种关系都是为我而存在的;动物不对什么东西发生“关系”,而且根本没有“关系”。

人类社会存在两种关系,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人的本质离不开同自然的关系,但更重要的是由社会关系决定的,一切现实的人都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在一切社会关系中,生产关系是主要的社会关系,是“决定其余一切关系的基本的原始的关系”。

在生产关系的基础上,人们进一步形成了政治的、法律的、道德的、宗教的以及行业间的等复杂的社会交往,并从不同侧面、不同层次映现着人的本质。

关于第三个命题,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他们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

这里,马克思不仅赋予需要以前提性,而且赋予它以普遍性、永恒性和能动性。

马克思还特别强调指出,“需要的发展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新的证明和人的本质的新的充实。

”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的需要即人的本性的不断改变和发展的历史。

从《德意志意识形态》探析马克思恩格斯的“以人为本”思想

从《德意志意识形态》探析马克思恩格斯的“以人为本”思想

从《德意志意识形态》探析马克思恩格斯的“以人为本”思想摘要:“以人为本”是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具体表现为:它无论哪方面的内容,都离不开人的问题,通篇都表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以人为本”思想是在对费尔巴哈、鲍威尔和施蒂纳在人的问题上的错误思想的批判中充分表现出来的;其对唯物史观的表述蕴含了丰富的“以人为本”思想,形成唯物史观的基础就是“以人为本”,通过正确认识和了解马克思恩格斯“以人为本”的思想有利于知道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尽早实现共产主义的目标指明方向。

关键词:《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人为本”;唯物史观;现代化建设《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恩格斯早期的一部非常重要的巨著。

这部巨著不仅是唯物史观形成的标志,在经济学、政治学、人学、社会学及科学共产主义等学科方面,也都有深刻的论述。

综观《德意志意识形态》方方面面的内容,其核心内容就是“以人为本”。

把握其“以人为本”的内容,对我们学习这部巨著,深刻理解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以及以此为指导思想来指导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推进,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以人为本”思想作为文章的灵魂贯穿于文章的始终《德意志意识形态》是一部研究社会历史的著作。

翻开这部著作,尽管其中没有一章或一节是专门论述“人”的问题,更没有类似“以人为本”的提法,但“人”始终是它论述的核心问题,无论哪方面的内容,都紧紧围绕着“以人为本”来论述的,可以说,这部著作通篇都表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作为研究社会历史的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开门见山地指出:“我们开始要谈的前提不是任意提出的,不是教条,而是一些只有在想象中才能撇开的现实前提。

这是一些现实的个人,是他们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包括他们已有的和由他们自己的活动创造出来的物质生活条件。

”①何谓“现实的个人”?《德意志意识形态》作了解释,认为“这些个人是从事活动的,进行物质生产的,因而是在一定的物质的、不受他们任意支配的界限、前提和条件下活动着的”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德意志意识形态》解读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蔡振磊(厦门大学人文学院,福建厦门 361005)[摘要] 人的本质是什么,这一“斯芬克斯之谜”的核心问题,自古以来就一直困扰着人们。

马克思借助唯物史观,在批判性地继承前人合理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人的本质进行了科学而全面的阐述,实现了人的本质思想的历史性变革。

《德意志意识形态》作为唯物史观的奠基之作,解读其中关于人的本质的阐述,无疑是我们当代正确理解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并接下去进行研究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人的本质作者简介:蔡振磊(1987—),男,福建石狮人,2009级马克思主义哲学硕士研究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人的本质是什么,是一个历久弥新的问题,是我们回答“斯芬克斯之谜”必须面对的。

从人类拥有自我意识的那一刻起,对于自身尤其是自己本质是什么的追问和思考就没有停止过。

卡西尔曾说“认识自我乃是哲学探究的最高目标——这看来是众所公认的。

在各种不同哲学流派之间的一切争论中,这个目标始终未被改变和动摇过:它已被证明是阿基米德点,是一切思潮的牢固而不可动摇的中心。

”[1](P3)马克思批判性地继承了前人合理的研究成果,站在唯物史观的立场上,对人的本质进行了科学而全面的阐述。

作为马恩唯物史观奠基之作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为《形态》),书中论及人的本质的内容,是我们研究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不可或缺的一环。

书中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我认为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一、现实的个人是研究人的本质的立足点在《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提出:“我们开始要谈的前提不是任意提出的,不是教条,而是一些只有在想象中才能撇开的现实前提。

这是一些现实的个人,是他们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包括他们已有的和由他们自己的活动创造出来的物质生活条件。

”[2](P66-67)这个前提不但是唯物史观的出发点,同时也是探寻人的本质的根本立足点。

现实的个人,不同于费尔巴哈的“一般人”,那种仅仅只是感性直观的人,只是作为一种感性的对象。

以现实的个人为研究的立足点,反映了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探讨从抽象的类的存在物转变为在现实之中、在具体的个人身上去真正地触及何为人的本质。

在马克思之前的众多学者将理性、自由,抽象劳动等当成人的本质,以及把人的本质归结为宗教的本质,实质上是没有认识到这些只是“可以通过经验来确认的、与物质前提相联系的物质生活过程的必然升华物。

因此,道德、宗教、形而上学和其他意识形态,以及与它们相适应的意识形式便不再保留对立性的外观了。

”[2](P73)那么,现实的个人是什么呢?现实的个人,首先必须是感性的存在,是自然万物当中的一份子。

“全部人类的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

因此,第一个需要确认的事实就是这些个人的肉体组织以及由此产生的个人对其他自然的关系”[2](P67)但倘若仅限于此,远不能说明人的本质。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现实中的个人,也就是说,这些个人是从事活动的,进行物质生产的,因而是在一定的物质的、不受他们任意支配的界限、前提和条件下活动着的。

”[2](P71-72)这意味着物质生产才是现实的个人最为重要的特质,是了解在每一个具体的历史时期,人的本质是怎样的,以及如何变化发展的关键。

在《形态》中,马克思把《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劳动概念进一步具体化为现实的物质生产活动,将其看成是造就人的本质的根本途径,而这也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所在。

现实的个人的进行物质生产活动,是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要受到种种条件的制约。

而且在受条件所限的同时,人也在影响、改变着条件。

此外,现实的个人在物质生产活动中,自然而然地要进行各种交往,进而形成社会关系。

这些社会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也同生产力一样不断地积累,并由下一代人所继承。

现实的个人,是无法脱离也不可能失去社会属性的。

因而,在探寻现实的个人的本质的时候,借由社会关系来说明亦是不能绕过的一环。

马克思以现实的个人作为研究人的本质的立足点,完成了人的本质由抽象到具体的转变,甚至可以说将对人的本质的研究引入到实证科学的领域。

用《形态》中的一句话来说明,即“在思辨终止的地方,在现实生活面前,正是描述人们实践活动和实际发展过程的真正的实证科学开始的地方。

”[2](P73)二、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命题的提出在《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关于人的本质的第三个命题——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

他们说“在任何情况下,个人总是‘从自己出发的’,但由于从他们彼此不需要发生任何联系这个意义上来说他们不是唯一的,由于他们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以及他们求得满足的方式,把他们联系起来(两性关系、交换、分工),所以他们必然要发生相互关系。

”[3](P514)需要作为人的一种天性,是人本身的最重要自然属性之一,反映了人类无论怎么发展,归根到底始终还是自然界的一员,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动物界的一员。

对此,在《反杜林论》中,恩格斯将人的自然属性用兽性来指代,说到:“人来源于动物界这一事实已经决定人永远不能完全摆脱兽性,所以问题永远只能在于摆脱得多些或少些,在于兽性或人性的程度上的差异。

”[4](P442)需要,是根源于生命有机体对外部环境的依赖关系而产生的一种状态,是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有选择的反应能力,不同生物间彼此具有独特的需要和需要对象,从而使它们互相区别开来。

[5](P199)作为自然界生物体最高存在形式的人,研究其需要的特征以及满足需要的方式,是了解人的本质的关键性一环。

在马克思看来,人的需要分为两种。

其一是为了能够生存,对于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的需要;其二是已经得到满足的第一个需要本身、满足需要的活动以及活动中所使用的工具引起的新的需要。

特别是“新的需要”,成为了人不断进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进而引起社会关系的改变,促使历史不断发展的重要内在原因。

“新的需要”成为了人与其他动物的一个重要区别,它体现了“人的需要”是能够发展的,而非其他动物那样往往只停留在吃喝繁殖等简单的生理需求上。

人之所以会进行生产实践,形成社会关系,需要是其内在的动力,即“没有需要,就没有生产。

”[6](P9)这一命题侧重于人的自然属性,强调了人自身的内在需求,对于人的本质的形成和发展所起到的推动作用。

三、偶然的个人和有个性的个人,是人的本质的两种外化结果在《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说:“有个性的个人与偶然的个人之间的差别,不是概念上的差别,而是历史事实。

”[2](P122)这里所提到的有个性的个人和偶然的个人,就是现实的个人在不同历史条件下的表现,进一步地说也就是人的本质的两种外化结果。

偶然的个人,是指个人受到外界偶然性的制约,从而无法从事自由自主的活动,其所对应的是马克思人类发展的第二个阶段。

这一阶段是指对人对物的依赖关系阶段,即伴随着人们实践能力的不断提高,商品经济的繁荣和社会分工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形式由直接交往变成以物为媒介。

在这一阶段,各个人之间并不相互依赖,而是通过交换集合在一起,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实际上已经实行了分工,此时的统治必须采取物的形式,通过某种第三者,即货币。

在普遍的交换中,个人似乎是非常自由的,因为交换使个人有了摆脱固定的身份的可能,他不是生来就已经确定了的,个人有塑造自身的自由空间。

然而实际上,个人的这种交往活动却是以牺牲自己丰富的个性为代价的。

[7]偶然性最为突出地表现在分工上。

此时,分工对人来说成为了一种异己的、同他相对立的力量,迫使任何人都只能活动于一个被强加的一定的特殊的范围之内,无法从自身的意愿出发去选择和从事工作。

这意味着:“他是一个猎人、渔夫或牧人,或者是一个批判的批判者,只要他不想失去生活资料,他就始终应该是这样的人。

”[2](P85)有个性的个人,则是指从事自主活动的个人,其所对应的是人类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即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阶段,是对偶然的个人的扬弃。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这种自主活动就是对生产力总和的占有以及由此而来的才能总和的发挥。

”[2](P129)自主活动,不单是不再受到限制,更重要的是建立在生产力的高度发达以及对生产力的全面占有,从而达到生活资料的极大富裕,个人不必为失去生活资料而担心,可以自由自觉地选择个人的工作。

在这个阶段,也就是共产主义社会中,个人将重新驾驭物的力量,分工将被消灭。

因此,“任何人都没有特殊的活动范围,而是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社会调节着整个生产,因而使我有可能随自己的兴趣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这样就不会使我老是一个猎人、渔夫、牧人或批判者。

”[2](P85)现实的个人,也就从偶然的个人发展到有个性的个人。

从《形态》中关于人的本质的阐述,可以看出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探讨与其说是定义,不如看成提供了一种考察、分析方法。

他提出要在具体的历史时期和物质生产方式中,以现实的个人为立足点去研究人的本质,认为随着历史的发展,人的本质也在不断地生成、变化、发展。

虽然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由于受到所处时代条件的限制,在某些方面同我们当代的理论相比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但这并不能否认,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所具有的突破时代界限的价值,尤其是他强调的要从现实生活和现实的个人出发的唯物史观的立场,时至今日依旧值得我们去借鉴,对于我们进一步探讨人的本质,解答“斯芬克斯之谜”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1] 卡西尔.人论[M].甘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 陈志尚主编.人学原理[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 李志.论马克思的“偶然的个人”概念及其扬弃[J].哲学研究.2005(2).本文已载于《学理论》,2011年第23期,第27-28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