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锐角三角形函数值大小的方法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1.1 锐角三角函数(第2课时)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1.1  锐角三角函数(第2课时)教案

1.1 锐角三角函数第2课时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直角三角形中边角关系的过程,理解正弦和余弦的意义.2.能够运用sinA 、cosA 表示直角三角形两边的比.3.能根据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进行简单的计算.4.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意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锐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的意义,并能举例说明.2.能用sinA 、cosA 表示直角三角形两边的比.3.能根据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用函数的观点理解正弦、余弦和正切.学习方法探索——交流法.教学过程一、正弦、余弦及三角函数的定义 想一想:如图(1)直角三角形AB 1C 1和直角三角形AB 2C 2有什么关系?(2) 211122BA C A BA C A 和有什么关系? 2112BA BC BA BC 和呢? (3)如果改变A 2在梯子A 1B 上的位置呢?你由此可得出什么结论?(4)如果改变梯子A1B 的倾斜角的大小呢?你由此又可得出什么结论? 请讨论后回答.二、由图讨论梯子的倾斜程度与sinA 和cosA 的关系:三、例题:例1、如图,在Rt △ABC 中,∠B=90°,AC =200.sinA =0.6,求BC 的长.例2、做一做:如图,在Rt △ABC 中,∠C=90°,cosA =1312,AC =10,AB 等于多少?sinB 呢?cosB 、sinA 呢?你还能得出类似例1的结论吗?请用一般式表达.四、随堂练习:1、在等腰三角形ABC 中,AB=AC =5,BC=6,求sinB ,cosB ,tanB.2、在△ABC 中,∠C =90°,sinA =54,BC=20,求△ABC 的周长和面积.3、在△ABC 中.∠C=90°,若tanA=21,则sinA= .4、已知:如图,CD 是Rt △ABC 的斜边AB 上的高,求证:BC 2=AB ·BD.(用正弦、余弦函数的定义证明)五、课后练习:1、在Rt △ABC 中,∠ C=90°,tanA=34,则sinB=_______,tanB=______.DB ACBA C2、在Rt △ABC 中,∠C=90°,AB=41,sinA=941,则AC=______,BC=_______. 3、在△ABC 中,AB=AC=10,sinC=45,则BC=_____. 4、在△ABC 中,已知AC=3,BC=4,AB=5,那么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sinA=34 B.cosA=35 C.tanA=34 D.cosB=355、如图,在△ABC 中,∠C=90°,sinA=35,则BCAC等于( )A.34B.43C.35D.456、Rt △ABC 中,∠C=90°,已知cosA=35,那么tanA 等于( )A.43B.34C.45D.547、在△ABC 中,∠C=90°,BC=5,AB=13,则sinA 的值是A .135 B .1312 C .125 D .5128、已知甲、乙两坡的坡角分别为α、β, 若甲坡比乙坡更徒些,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tan α<tan βB.sin α<sin β;C.cos α<cos βD.cos α>cos β9、如图,在Rt △ABC 中,CD 是斜边AB 上的高,则下列线段的比中不等于sinA 的是( ) A.CD AC B.DB CB C.CB AB D.CDCB10、某人沿倾斜角为β的斜坡前进100m,则他上升的最大高度是( )mA.100sin βB.100sin βC.100cos β D. 100cos β11、如图,分别求∠α,∠β的正弦,余弦,和正切.12、在△ABC 中,AB=5,BC=13,AD 是BC 边上的高,AD=4.求:CD,sinC.13、在Rt △ABC 中,∠BCA=90°,CD 是中线,BC=8,CD=5.求sin ∠ACD,cos ∠ACD 和tan ∠ACD.14、在Rt△ABC中,∠C=90°,sinA和cosB有什么关系?15、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中,BC=CD=DB,∠ADB=90°,cos∠ABD=45.求:s△ABD:s△BCD§1.2 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学习目标:1.经历探索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过程,能够进行有关的推理.进一步体会三角函数的意义.2.能够进行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计算.3.能够根据30°、45°、60°的三角函数值说明相应的锐角的大小.学习重点:1.探索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2.能够进行含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计算.3.比较锐角三角函数值的大小.学习难点:进一步体会三角函数的意义.学习方法:自主探索法学习过程:BDAC一、问题引入[问题]为了测量一棵大树的高度,准备了如下测量工具:①含30°和60°两个锐角的三角尺;②皮尺.请你设计一个测量方案,能测出一棵大树的高度.二、新课[问题] 1、观察一副三角尺,其中有几个锐角?它们分别等于多少度?[问题] 2、sin30°等于多少呢?你是怎样得到的?与同伴交流.[问题] 3、cos30°等于多少?tan30°呢?[问题] 4、我们求出了30°角的三个三角函数值,还有两个特殊角——45°、60°,它们的三角函数值分别是多少?你是如何得到的?结论:(1)sin30°+cos45°; (2)sin260°+cos260°-tan45°.[例2]一个小孩荡秋千,秋千链子的长度为2.5 m,当秋千向两边摆动时,摆角恰好为60°,且两边的摆动角度相同,求它摆至最高位置时与其摆至最低位置时的高度之差.(结果精确到0.01 m)三、随堂练习 1.计算:(1)sin60°-tan45°; (2)cos60°+tan60°; (3) 22sin45°+sin60°-2cos45°; ⑷13230sin 1+-︒;⑸(2+1)-1+2sin30°-8; ⑹(1+2)0-|1-sin30°|1+(21)-1;⑺sin60°+︒-60tan 11; ⑻2-3-(0032+π)0-cos60°-211-.2.某商场有一自动扶梯,其倾斜角为30°.高为7 m ,扶梯的长度是多少?3.如图为住宅区内的两幢楼,它们的高AB =CD=30 m ,两楼问的距离AC=24 m ,现需了解甲楼对乙楼的采光影响情况.当太阳光与水平线的夹角为30°时,求甲楼的影子在乙楼上有多高?(精确到0.1 m ,2≈1.41,3≈1.73)四、课后练习:1、Rt △ABC 中,8,60=︒=∠c A ,则__________,==b a ;2、在△ABC 中,若2,32==b c ,,则____tan =B ,面积S = ;3、在△ABC 中,AC :BC =1:3,AB =6,∠B = ,AC = BC =4、等腰三角形底边与底边上的高的比是3:2,则顶角为 ( ) (A )600(B )900(C )1200(D )1505、有一个角是︒30的直角三角形,斜边为cm 1,则斜边上的高为 ( ) (A )cm 41 (B )cm 21 (C )cm 43 (D )cm 236、在ABC ∆中,︒=∠90C ,若A B ∠=∠2,则tanA 等于( ). (A )3 (B )33(C )23 (D )217、如果∠a 是等边三角形的一个内角,那么cos a 的值等于( ). (A )21 (B )22(C )23 (D )1 8、某市在“旧城改造”中计划内一块如图所示的三角形空地上种植某种草皮以美化环境,已知这种草皮每平方米a 元,则购买这种草皮至少要( ). (A )450a 元 (B )225a 元 (C )150a 元 (D )300a 元9、计算:⑴、︒+︒60cos 60sin 22 ⑵、︒︒-︒30cos 30sin 260sin⑶、︒-︒45cos 30sin 2⑷、3245cos 2-+︒︒15020米30米⑸、045cos 360sin 2+ ⑹、 130sin 560cos 30-⑺、︒30sin 22·︒+︒60cos 30tan tan60° ⑻、︒-︒30tan 45sin 2210、请设计一种方案计算tan15°的值。

锐角三角函数值记忆法

锐角三角函数值记忆法

30、 45、 60角的正弦值、余弦值、正切值的记忆法
1.口诀法:可用“一二三、三二一、三九二十七”来帮助记忆,如下表:
2.数形定义法:如右图,在含 30角的直角三角形中,三边的比为1︰3︰2,即 30角的对边(或 60角的邻边)为“1”,
60角的对边(或 30角的邻边)为“3”,斜边为“2”;再利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得到,213030sin ==斜边角的对边 ,233030cos ==斜边角的邻边
30tan =角的邻边角的对边 3030=33,同样可得 60角的三角函数值。

在等腰直角三角形中,三边的比为1︰1︰2,即 45角的对边或邻边都是“1”, 斜边是“
2”; 再由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得,222
14545sin ===斜边角的对边 ,22214545cos ===斜边角的邻边 1454545tan ==角的邻边角的邻边 。

60 ︒
45 ︒ 45 ︒ 30 ︒ 2
1 1
2
3 1。

锐角三角函数 知识梳理

锐角三角函数 知识梳理

锐角三角函数知识梳理一、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在Rt△ABC中,∠C=90°.(1)正弦:我们把锐角A的对边a与斜边c的比叫做∠A的正弦,记作sinA.即sinA=∠A的对边斜边=ac.(2)余弦:锐角A的邻边b与斜边c的比叫做∠A的余弦,记作cosA.即cosA=∠A的邻边斜边=bc.(3)正切:锐角A的对边a与邻边b的比叫做∠A的正切,记作tanA.即tanA=∠A的对边∠A的邻边=ab.(4)三角函数:锐角A的正弦、余弦、正切都叫做∠A的锐角三角函数.二、锐角三角函数的增减性:(1)锐角三角函数值都是正值.(2)当角度在0°~90°间变化时,①正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②余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③正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3)当角度在0°≤∠A≤90°间变化时,0≤sinA≤1,1≥cosA≥0.当角度在0°<∠A<90°间变化时,tanA>0三、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1)平方关系:sin2A+cos2A=1(2)正余弦与正切之间的关系(积的关系):一个角的正切值等于这个角的正弦与余弦的比,即tanA=sinAcosA 或sinA=tanA•cosA.(3)正切之间的关系:tanA•tanB=1.四、互余两角的函数关系:在直角三角形中,∠A+∠B=90°时,正余弦之间的关系为:①一个角的正弦值等于这个角的余角的余弦值,即sinA=(90°-∠A);②一个角的余弦值等于这个角的余角的正弦值,即cosA=sin(90°-∠A);也可以理解成若∠A+∠B=90°,那么sinA=cosB或sinB=cosA.五、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1)特指30°、45°、60°角的各种三角函数值.sin30°=;cos30°=;tan30°=;sin45°=;cos45°=;tan45°=1;sin60°=;cos60°=; tan60°=;(2)应用中要熟记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一是按值的变化规律去记,正弦逐渐增大,余弦逐渐减小,正切逐渐增大;二是按特殊直角三角形中各边特殊值规律去记.(3)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应用广泛,一是它可以当作数进行运算,二是具有三角函数的特点,在解直角三角形中应用较多.六、计算器-三角函数(1)用计算器可以求出任意锐角的三角函数值,也可以根据三角函数值求出锐角的度数.(2)求锐角三角函数值的方法:如求tan46°35′的值时,先按键“tan”,再输入角的度数46°35′,按键“=”即可得到结果.注意:不同型号的计算器使用方法不同.(3)已知锐角三角函数值求锐角的方法是:如已知sinα=0.5678,一般先按键“SHIFT”,再按键“sin”,输入“0.5678”,再按键“=”即可得到结果.注意:一般情况下,三角函数值直接可以求出,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需要用第二功能键七、解直角三角形1、(1)解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在直角三角形中,由已知元素求未知元素的过程就是解直角三角形.(2)解直角三角形要用到的关系①锐角直角的关系:∠A+∠B=90°;②三边之间的关系:a2+b2=c2;③边角之间的关系:sinA=∠A的对边斜边=ac,cosA=∠A的邻边斜边=bc,tanA=∠A的对边∠A的邻边=ab.(a,b,c分别是∠A、∠B、∠C的对边)2、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1)通过解直角三角形能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很多有关测量问.如:测不易直接测量的物体的高度、测河宽等,关键在于构造出直角三角形,通过测量角的度数和测量边的长度,计算出所要求的物体的高度或长度.(2)解直角三角形的一般过程是:①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画出平面图形,构造出直角三角形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问题).②根据题目已知特点选用适当锐角三角函数或边角关系去解直角三角形,得到数学问题的答案,再转化得到实际问题的答案3、坡度角问题(1)坡度是坡面的铅直高度h和水平宽度l的比,又叫做坡比,它是一个比值,反映了斜坡的陡峭程度,一般用i表示,常写成i=1:m的形式.(2)把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α叫做坡角,坡度i与坡角α之间的关系为:i=hl=tanα.(3)在解决坡度的有关问题中,一般通过作高构成直角三角形,坡角即是一锐角,坡度实际就是一锐角的正切值,水平宽度或铅直高度都是直角边,实质也是解直角三角形问题.应用领域:①测量领域;②航空领域③航海领域:④工程领域等.4、仰角俯角问题(1)概念:仰角是向上看的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俯角是向下看的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2)解决此类问题要了解角之间的关系,找到与已知和未知相关联的直角三角形,当图形中没有直角三角形时,要通过作高或垂线构造直角三角形,另当问题以一个实际问题的形式给出时,要善于读懂题意,把实际问题划归为直角三角形中边角关系问题加以解决.5、方向角问题(1)在辨别方向角问题中:一般是以第一个方向为始边向另一个方向旋转相应度数.(2)在解决有关方向角的问题中,一般要根据题意理清图形中各角的关系,有时所给的方向角并不一定在直角三角形中,需要用到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或一个角的余角等知识转化为所需要的角.。

锐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攻略

锐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攻略

锐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攻略浙江嘉善县泗洲中学(314100)杨晓霞[摘要]锐角三角函数是历年中考数学的重点和热点内容,研究锐角三角函数对中考应用题的复习备考乃至中考数学命题模式的把握都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关键词]三角函数;锐角;求解[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21)08-0020-02一、定义法[例1]如图1,在Rt△ABC中,∠ACB=90°,BC=3,AC=15,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BC的延长线于点D,垂足为E,求sin∠CAD的值.分析:在图1中,∠CAD为直角三角形CAD的一个内角,根据锐角的正弦的定义,可知sin∠CAD=CDAD.因此,本题的解题关键是求出∠CAD的对边CD和斜边AD的长度.根据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易知AD=BD.已知条件BC=3,可表示出CD长.在Rt△CAD中运用勾股定理求解.当然,这里最好引入一个未知数,以简便表示相关线段长度.解:因为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BC的延长线于点D,所以有AD=BD.不妨设AD=BD=x,又BC=3,则CD=x-3,而AC=15,在Rt△CAD中,根据勾股定理知AC2+CD2=AD2,即15+()x-32=x2,解得x=4.即AD=4,CD=1,所以sin∠CAD=CDAD=14.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锐角三角函数中正弦的定义,并检测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的掌握程度,勾股定理在解题中起了关键作用.二、参数法[例2]如图2,在△ABC中,∠C=90°,sin A=25,求sin B的值.分析:根据已知条件中的sin A=25,可以结合锐角三角函数中正弦的定义,引入一个参数,设出角A的对边CB和斜边AB的长度,再运用勾股定理求得角A的邻边AC的长度后,问题得解.解:因为∠C=90°,sin A=25,根据此比值可设CB=2x,AB=5x,其中x>0,再由勾股定理得AC2=AB2-CB2=21x2,即AC=21x,结合锐角三角函数中正弦的定义可知,sin B=ACAB=21x5x=点评:熟练掌握锐角三角函数中正弦的定义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所在,若已知条件中给出具体角的比值,通常的做法是引入一个大于0的参数,根据比值设出相应边的长度,然后根据勾股定理求解.三、构造法1.三角形中的构造[例3]如图3,在直角△BAD中,延长斜边BD到点C,使得DC=12BD,连接AC,若tan B=53,求tan∠CAD的值.分析:本题要求tan∠CAD,但由于∠CAD不在图中已知的直角三角形中,需要另外构造直角三角形,使得∠CAD置于其中.可以过点D作边AD的垂线,构造出直角三角形ADH来解决.解:过点D作边AD的垂线DH交AC于H,垂足为D,如图4所示,根据△BAD为直角三角形可知,∠BAD=∠ADH=90°,所以AB∥DH,易证得△CDH∽△CBA,进而得到DH AB=CD CB,因为已知条件中有DC=12BD,则DH AB=CD CB=13,又在Rt△BAD中,tan B=53,不妨设AD=5k,AB=3k,这样DH=k,故在Rt△ADH中,有tan∠CAD=DHAD=k5k=15.点评:如果在三角形中求相关角的三角函数值时,所求角并不在已知直角三角形中,这时我们就需要通过作垂线段来构造直角三角形,从而将所求角置于直角三角形中,再结合三角函数值的定义求解.本题还运用了相似三角形的相关性质.此外,本题亦可图1图2图3图4[基金项目]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核心素养视角下的中学数学命题模式研究”(批准号:DHA17035)成果.数学·解题研究过点C 作直线AD 的垂线,通过构造出两个相似的直角三角形,利用相似比计算出相应的边长求解.2.圆中的构造[例4]如图5,在半径为3的圆O 中,直径AB 与弦CD 相交于点E ,连接AC ,BD ,若AC =2,求tan D 的值.分析:题中已知条件提及直径AB ,又要求角D 的正切值,自然联想到这里应该是要借助“直径AB 所对的圆周角为直角”这一性质来构造直角三角形,然后将角D 置于其中求解.解:连接BC ,如图6所示,因为AB 为直径,则∠ACB =90°,这样在直角三角形ACB 中,有tan A =BCAC,根据圆周角的性质,不难发现∠A =∠D ,故tan D =BCAC,又圆O 的半径为3,AC =2,那么BC =AB 2-AC 2=36-4=42,所以tan D =BCAC=422=22.点评:在圆中求锐角三角函数值时,利用直径来构造直角三角形是最常用的构造方法,一般还会利用“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这一性质,将目标角进行等量转化.3.网格中的构造[例5]如图7所示,已知△ABC 的三个顶点均在格点上,则cos A 的值为.图7图8分析:因为网格中无直角三角形,所以需要借助网格格点构造直角三角形,不妨通过点B 来构造,连接格点B 、D ,如图8所示,易知△ABD 为直角三角形.解:如图8所示,连接格点B 、D ,根据正方形的对角线的特征,易知△ABD 为直角三角形,可设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则AB =10,AD =22,所以cos A =AD AB =2210=255.点评:在网格中求锐角三角函数值,一般都是借助网格中的格点去构造直角三角形,通常构造的方法也不是唯一的,本题也可以通过补网格,利用格点C 来构造直角三角形.四、等量转化法1.网格中的转化[例6]如图9,在边长相同的小正方形网格中,点A 、B 、C 、D 都在这些小正方形的顶点上,AB 、CD 相交于点P,则tan∠APD 的值为.图9图10分析:本题可将∠APD 转化为∠BPC ,然后通过小正方形的对角线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解析:连接格点B 、Q ,交DC 于点H ,如图10所示,则BH ⊥DC ,所以tan∠APD =tan∠BPH =BHPH ,若设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那么BH=易知△BDP ∽△ACP ,则DP PC =BD AC =13,所以DP =14DC=那么PH =DH -DP 故tan∠APD =BH PH =22=2.点评:在网格中,若对所求角直接构造直角三角形较困难,可以进行适当的等量转化.本题将∠APD 等量转化为∠BPC 是解题的关键.2.折叠中的转化[例7]如图11,在△ABC 中,∠ACB =90°,AC =BC =4,将△ABC 折叠,使点A 落在BC边上的点D 处,EF 为折痕,若AE =3,则sin∠BFD =.分析:根据折叠的性质,∠A =∠EDF =45°,注意到∠BFD =180°-∠B -∠BDF =135°-∠BDF ,∠CDE =180°-∠EDF -∠BDF =135°-∠BDF .这样将∠BFD 等量转化成∠CDE ,再在Rt△CDE 中求解.解析:由题意知,∠A =∠EDF =∠B =45°,在△BFD 中,∠BFD =180°-∠B -∠BDF =135°-∠BDF ,又因为∠CDE =180°-∠EDF -∠BDF =135°-∠BDF ,所以∠BFD =∠CDE ,易知CE =1,DE =3,故sin∠BFD =sin∠CDE =CE DE =13.点评:折叠问题中,要紧扣相关角、边之间的等量关系.将∠BFD 等量转化成∠CDE 是成功解决本题的关键一步.锐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是中考数学的必考题型,其涉及的题目类型多变,可采用的解题策略也较多,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归纳、小结各种解题方法,以便学生在解题时可以信手拈来.(责任编辑黄桂坚)图5图6图11数学·解题研究。

锐角三角函数的解题技巧

锐角三角函数的解题技巧
解:
在矩形中AB=DC=4,
∠2+∠α=90°
又DE⊥AC,
∠1+∠2=90°
∴∠1=∠α
点评:注意把条件集中到一起.
例9.如图,点A是一个半径为300米的圆形森林公园的中心,在森林公园附近有B、C两个村庄,现要在B、C两村庄之间修一条长为1000米的笔直公路将两村连通,经测得∠ABC=45o,∠ACB=30o,问此公路是否会穿过该森林公园?请通过计算进行说明。
解:如图,设BC=3m,则AB=5m,
(2)如图所示,已知AB是⊙O的直径,CD是弦,且CD⊥AB,BC=6,AC=8,则sin∠ABD的值是( )
分析:
因为AB是⊙O的直径,所以∠ACB=90°.因为BC=6,AC=8,所以AB=10.因为∠ABD=∠ACD=∠ABC,所以在Rt△ACB中, 故正确答案为D.
(二)同角的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
(1)平方关系:sin2α+cos2α=1
(2)商数关系:
(三)两角的关系
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任意锐角的正切值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的积等于1.即若A+B=90°,则sinA=cosB,cosA=sinB,tanA·tanB=1.
图4
参考数据:
分析:(1)由图可知 是直角三角形,于是由勾股定理可求。
(2)利用三角函数的概念即求。
解:设需要t小时才能追上。

(1)在 中, ,
则 (负值舍去)故需要1小时才能追上。
(2)在 中
即巡逻艇沿北偏东 方向追赶。
例20.如图5,山上有一座铁塔,山脚下有一矩形建筑物ABCD,且建筑物周围没有平整地带,该建筑物顶端宽度AD和高度DC都可直接测得,从A、D、C三点可看到塔顶端H,可供使用的测量工具有皮尺,测倾器。

锐角三角函数的增减性锐角三角函数的关系式锐角三角函数特殊公式

锐角三角函数的增减性锐角三角函数的关系式锐角三角函数特殊公式

一、锐角三角函数的增减性当角度在0°~90°之间变化时:1.正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而增大;2.余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而减小;3.正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而增大。

4.锐角三角函数值都是正值.5.正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余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6.正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余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7.正割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余割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

8.当角度在0°≤A≤90°间变化时,0≤sinA≤1, 1≥cosA≥0;当角度在0°<A0, cotA>0。

二、锐角三角函数:锐角角A的正弦(sin),余弦(cos)和正切(tan),余切(cot)以及正割(sec),余割(csc)都叫做角A的锐角三角函数。

初中学习的锐角三角函数值的定义方法是在直角三角形中定义的,所以在初中阶段求锐角的三角函数值,都是通过构造直角三角形来完成的,即把这个角放到某个直角三角形中。

所谓锐角三角函数是指:我们初中研究的都是锐角的三角函数。

初中研究的锐角的三角函数为:正弦(sin),余弦(cos),正切(tan)。

正弦:在直角三角形中,锐角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的正弦,记作sinA,即;余弦:在直角三角形中,锐角A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的余弦,记作cosA,即;正切:在直角三角形中,锐角A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的正切,记作tanA,即,锐角A的正弦、余弦、正切都叫做A的锐角三角函数。

三、锐角三角函数的关系式: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tanα·cotα=1sin2α·cos2α=1cos2α·sin2α=1sinα/cosα=tanα=secα/cscαcosα/sinα=cotα=cscα/secα(sinα)2+(cosα)2=11+tanα=secα1+cotα=cscα诱导公式sin(-α)=-sinαcos(-α)=cosαtan(-α)=-tanαcot(-α)=-cotαsin(π/2-α)=cosαcos(π/2-α)=sinαtan(π/2-α)=cotαcot(π/2-α)=tanαsin(π/2+α)=cosαcos(π/2+α)=-sinαtan(π/2+α)=-cotαcot(π/2+α)=-tanαsin(π-α)=sinαcos(π-α)=-cosαtan(π-α)=-tanαcot(π-α)=-cotαsin(π+α)=-sinαcos(π+α)=-cosαtan(π+α)=tanαcot(π+α)=cotαsin(3π/2-α)=-cosαcos(3π/2-α)=-sinαtan(3π/2-α)=cotαcot(3π/2-α)=tanαsin(3π/2+α)=-cosαcos(3π/2+α)=sinαtan(3π/2+α)=-cotαcot(3π/2+α)=-tanαsin(2π-α)=-sinαcos(2π-α)=cosαtan(2π-α)=-tanαcot(2π-α)=-cotαsin(2kπ+α)=sinαcos(2kπ+α)=cosαtan(2kπ+α)=tanαcot(2kπ+α)=cotα(其中k∈Z)二倍角、三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Sin(2α)=2sinαcosαCos(2α)=(cosα)2-(sinα)2=2(cosα)2-1=1-2(sinα)2Tan(2α)=2tanα/(1tanα)sin(3α)=3sinα4sin3α=4sinα·sin(60°+α)sin(60°α)cos(3α)=4cos3α3cosα=4cosα·cos(60°+α)cos(60°α)tan(3α)=(3tanαtan3α)/(13tan2α)=tanαtan(π/3+α)tan(π/3α)和差化积、积化和差公式sinα+sinβ=2sin[(α+β)/2]·cos[(αβ)/2]sinαsinβ=2cos[(α+β)/2]·sin[(αβ)/2]cosα+cosβ=2cos[(α+β)/2]·cos[(αβ)/2] cosαcosβ=2sin[(α+β)/2]·sin[(αβ)/2] sinαcosβ=[sin(α+β)+sin(α-β)] sinαsinβ=[1][cos(α+β)cos(αβ)]/2 cosαcosβ=[cos(α+β)+cos(αβ)]/2 sinαcosβ=[sin(α+β)+sin(αβ)]/2 cosαsinβ=[sin(α+β)sin(αβ)]/2。

用锐角三角函数概念解题的常见方法(含答案)

用锐角三角函数概念解题的常见方法(含答案)

用锐角三角函数概念解题的常见方法1.锐角三角函数(1)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我们规定:sinA=ac,cosA=bc,tanA=ab,cotA=ba.锐角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统称为锐角的三角函数.(2)用计算器由已知角求三角函数值或由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度对于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我们很容易计算,甚至可以背诵下来,但是对于一般的锐角又怎样求它的三角函数值呢?用计算器可以帮我们解决大问题.①已知角求三角函数值;②已知三角函数值求锐角.2直角三角形中,30°的锐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3.锐角三角函数的性质(1)0<sinα<1,o<cosα<1(0°<α<90°)(2)tan α·cot α=1或tan α=1cot α; (3)tan α=sin cos αα,cot α=cos sin αα. (4)sin α=cos (90°-α),tan α=cot (90°-α).有关锐角三角函数的问题,常用下面几种方法: 一、设参数例1. 在ABC ∆中,︒=∠90C ,如果125tan =A ,那么sinB 的值等于( ) 512.125.1312.135.D C B A 解析:如图1,要求sinB 的值,就是求AB AC 的值,而已知的125tan =A ,也就是125=AC BC 可设k AC k BC 125==, 则k k k AB 13)12()5(22=+=13121312sin ==∴k k B ,选B 二、巧代换例2. 已知3tan =α,求ααααcos sin 5cos 2sin +-的值。

解析:已知是正切值,而所求的是有关正弦、余弦的值,我们可以利用关系式3cos sin tan ==ααα,作代换ααcos 3sin =,代入即可达到约分的目的,也可以把所求的分式的分子、分母都除以αcos 。

解答锐角三角函数问题容易犯的错误

解答锐角三角函数问题容易犯的错误

数学篇数苑纵横在求解锐角三角函数问题时,有的同学由于对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理解不清,或运用锐角三角函数定义时忽略了直角三角形这个前提条件,或在解题时考虑问题不全面,忽视了要进行分类讨论,从而走入了解题的误区.为了避免同学们也犯相同的错误,现对解三角函数问题中的常见错误进行归纳并分析.一、对锐角三角函数概念理解不清锐角三角函数是以锐角为自变量,以比值为因变量的函数.它的概念是在直角三角形中相对其锐角而定义的,其本质是两条线段长度的比.因此锐角三角函数只是一个比值(数值),它的值与角的大小有关,与三角形边的长度无关.很多同学由于对该概念的本质没有理解透彻,误把“无关”当“有关”.例1在Rt△ABC 中,各边的长度都扩大3倍,那么锐角A 的三角函数值().A.都扩大3倍B.都扩大4倍C.不能确定D.没有变化错解:A.错因分析:三角函数的值是直角边与斜边或直角边与直角边的比值,三角形三边都扩大3倍后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所以直角边与斜边,直角边与直角边的比值不变.产生错解的原因就在于没有真正理解三角函数的概念.正解:D.点拨:锐角三角函数反映的是直角三角形相应两边的比值的特性,当一个锐角大小不变时,其函数值是固定的.二、忽视运用锐角三角函数定义的前提解决任何问题都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背景,解答锐角三角函数问题的前提就是必须在直角三角形中.只要题目条件中没有直角条件的,要么证出直角,要么添加辅助线构造直角,然后再根据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进行求解.有的同学没有构造直角三角形求解锐角三角函数问题的意识和习惯,直接运用三角函数的定义解题就会出错.例2在△ABC 中,∠A ,∠B ,∠C 的对边为a ,b ,c ,且a :b :c =3:4:5.试证明sin A +sin B =75.错解:设a =3k ,b =4k ,c =5k ,则sin A =a c =3k 5k =35,sin B =b c =4k 5k =45.所以sin A +sin B =35+45=75.错因分析:本题中没有说明∠C =90∘,而直接应用正弦、余弦函数的定义是错误的,应先说明△ABC 为直角三角形,且∠C =90∘后才能用定义解题.正解:设a =3k ,b =4k ,c =5k (k >0),因为a 2+b 2=(3k )2+(4k )2=25k 2=c 2,所以△ABC 是以c 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所以sin A =a c =3k 5k =35,sin B =b c =4k 5k =45.所以sin A +sin B =35+45=75.例3在等腰三角形ABC 中,AB =AC =5,BC =6.求sin B 、cos B 、tan B .错解:∵a =6,b =5,c =5,∴sin B =b c =55=1,cos B =a c =65,tan B =b a =56.错因分析:错解忽视了用边比表示锐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的前提是在直角三角形中,显然△ABC 不是直角三角形,故上述解法错误.正确解法应把∠B 放到直角三角形中求解函数值.正解:如图1,过A 作AD ⊥BC 于D ,则解答锐角三角函数问题容易犯的错误江西高安夏宇23数学篇数苑纵横BD =3,∵AB =5,∴AD =AB 2-BD 2=4,∴sin B =AD AB =45,cos B =BD AB =35,tan B =AD BD =43.点拨:锐角三角函数是在直角三角形中定义的.锐角三角函数与锐角在的直角三角形有关,而与锐角作为内角所在的三角形无关,因此必须先构造直角三角形,再求值.三、考虑问题不全面导致漏解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中的锐角与三边之间的关系,因此,我们会遇到一些边、角、点、形等条件不明确,存在多解情况的问题.这个时候就需要采取分类讨论的方法,以保证解题的完整性与准确性.如果同学们思考不细致,思维不严谨,就会出现漏解的情况.例4在ΔABC 中,AB =122,AC =13,cos ∠B,则BC 边长为().A.7 B.17 C.8或17D.7或17错解:作AD ⊥BC 于点D ,如图2,∵cos ∠B 2,∴∠B =45°,∵AB =122,∴AD =BD =12,又∵AC =13,∴CD =5,∴BC =BD +CD =12+5=17,故选B.图2错因分析:错解认为高AD 一定在三角形的内部.其实△ABC 不一定是锐角三角形,应分两种情况:(1)高AD 在△ABC 内部;(2)高AD 在△ABC 外部.错解忽视了第二种情况.正解:∵cos ∠B ,∴∠B =45°,当ΔABC 为钝角三角形时,如图3,∵AB =122,∠B =45°,∴AD =BD =12,∵AC =13,∴由勾股定理得CD =5,∴BC =BD -CD =12-5=7;当ΔABC 为锐角三角形时,如图2,BC =BD +CD =12+5=17,故选D .例5Rt△ABC 的两条边分别是6和8,求其最小角的正弦值.错解:因为6和8是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所以斜边是10,所以最小角的正弦值是610,也就是35.错因分析:已知条件中并没有告诉6和8是两条直角边,所以本题应分两种情况:(1)6和8是两条直角边,(2)6是直角边,8是斜边.错解忽视了第二种情况.正解:当6和8是直角边时,斜边是10,所以最小角的正弦值35;当6是直角边,8是斜边时,另一直角边是82-62=2727,所以最小角的正弦值为=.综上可知,最小角的正弦值为35或.点拨:对于没有明确三角形高的位置的问题,要注意对高的位置进行分类讨论;在直角三角形中没有说明已知的边是直角边或斜边的情况下,要分这两边是直角边及所给的长边是斜边两种情况来讨论.解答锐角三角函数问题易出现的错误除了以上几种情况外,可能还会出现其他的情况.希望同学们正确理解三角函数的概念,把握运用三角形函数定义的前提条件以及可能存在的多种情况,避免出现解题错误.图1图324。

锐角三角函数的简单运用

锐角三角函数的简单运用
锐角三角函数的计算方法
锐角三角函数的计算方法包括直接计算、利用三角恒等式化简、利用同角关系式化简等。 掌握这些计算方法是解决三角函数问题的基本技能。
对未来学习锐角三角函数的建议
01
深入理解概念
在学习锐角三角函数的过程中,要深入理解其概念,掌握其性质和定理,
这样才能更好地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02 03
利用三角函数求长度
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角度和一边长度,可以利用正弦、余弦、正切等三角函数 求出另一边的长度。
利用三角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求距离
在平面几何问题中,可以利用三角函数求两点之间的距离,或者点到直线的距离 。
判断三角形形状问题
利用三角函数判断三角形形状
通过比较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三角函数值,可以判断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还是钝角三角 形。
正弦函数的性质
01
02
03
定义域
正弦函数在第一象限和第 二象限有定义,即角度范 围在0到180度之间。
值域
正弦函数的值域为[-1,1], 表示角度的正弦值永远不 会超过1或小于-1。
单调性
正弦函数在第一象限和第 二象限内是单调递增的, 随着角度的增加,正弦值 也会增加。
余弦函数的性质
定义域
余弦函数在第一象限和第 四象限有定义,即角度范 围在0到180度之间。
锐角三角函数的 简单运用
目录
• 引言 • 锐角三角函数的性质 • 锐角三角函数的计算方法 • 锐角三角函数在几何问题中的应
用 • 锐角三角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
用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锐角三角函数是三角函数中的一种, 主要研究锐角的角度与其边长之间的 关系。常见的锐角三角函数有正弦、 余弦和正切。

锐角三角函数的解题技巧

锐角三角函数的解题技巧
(二)同角的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
(1)平方关系:sin2α+cos2α=1
(2)商数关系:
(三)两角的关系
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任意锐角的正切值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的积等于1.即若A+B=90°,则sinA=cosB,cosA=sinB,tanA·tanB=1.
答案:D
分析:
(1)要求sinα与cosα的关系的值,而已知tanα的值,故可通过 来求值.
(2)已知tanα的值,也可通过 ,把要求的式子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cos2α转化成关于tanα的关系,这样便可求出结论.
点评:在进行三角函数有关计算时,常利用有关公式进行变换.
2、化简计算
例3、计算
分析:
这是一组有关特殊角三角函数值的计算题,计算中最关键是将它们先化成具体的数值,同时还要应用其它一些知识帮助求值,如(1)注意分母有理化,(2)应掌握整数指数幂的意义.
(5)0<sinA<1,0<cosA<1
2、同名三角函数值的变化规律
当角α在0°~90°间变化时,它的正切和正弦三角函数值随着角度的增大而增大;余弦三角函数值随着角度的增大而减少.
三、解题方法技巧点拨
1、求锐角三角函数的值
例1、(1)在Rt△ABC中,∠C=90°,若 ,求cosB,tanB的值.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结合图形求解可化繁为简,迅速得解.
5、求线段长与面积
例6、如图,在△ABC中,∠A=30°,∠B=45°,AC=4,求BC的长.
分析:
题中有30°,45°特殊角,想把它们放到直角三角形中,利用三角函数来解题.
点评:
(1)在作高线构造直角三角形时,一般不过特殊角的顶点作垂线,这样便于利用特殊角解题.

锐角的三角比_知识讲解

锐角的三角比_知识讲解

锐角的三角比知识讲解【学习目标】1.结合图形理解记忆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2.会推算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并熟练准确的记住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3.理解并能熟练运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及“锐角三角函数值随角度变化的规律〞.【要点梳理】要点一、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如下图,在Rt△ABC中,∠C=90°,∠A所对的边BC记为a,叫做∠A的对边,也叫做∠B的邻边,∠B所对的边AC记为b,叫做∠B的对边,也是∠A的邻边,直角C所对的边AB记为c,叫做斜边.锐角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的正弦,记作sinA,即sinA aAc∠==的对边斜边;锐角A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的余弦,记作cosA,即cosA bAc∠==的邻边斜边;锐角A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的正切,记作tanA,即tanA aAA b∠==∠的对边的邻边;锐角A的邻边与对边的比叫做∠A的余切,记作cotA,即cotA b AA a∠==∠的邻边的对边.同理sinB bBc∠==的对边斜边;cosB aBc∠==的邻边斜边;tanB bBB a∠==∠的对边的邻边;cotB aBB b∠==∠的邻边的对边要点诠释:(1)正弦、余弦、正切、余切函数是在直角三角形中定义的,反映了直角三角形边与角的关系,是两条线段的比值.角的度数确定时,其比值不变,角的度数变化时,比值也随之变化.(2)sinA,cosA,tanA,cotA分别是一个完整的数学符号,是一个整体,不能写成,,,cot A•不能理解成sin与∠A,cos与∠A,tan与∠A,cot与∠A的乘积.书写时习惯上省略∠A的角的记号“∠〞,但对三个大写字母表示成的角(如∠AEF),其正切应写成“tan∠AEF〞,不能写成“tanAEF〞;另外,、、、2cot A()常写成、、、2cot A.(3)任何一个锐角都有相应的锐角三角函数值,不因这个角不在某个三角形中而不存在.(4)由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知:当角度在0°<∠A<90°间变化时,,,tanA>0 cotA>0.要点二、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锐角 cot α 30° 45° 1 160°要点诠释:(1)通过该表可以方便地知道30°、45°、60°角的各三角函数值,它的另一个应用就是:如果知道了一个锐角的三角函数值,就可以求出这个锐角的度数,例如:假设,那么锐角. (2)仔细研究表中数值的规律会发现:、、的值依次为、、,而、、的值的顺序正好相反,、、的值依次增大,其变化规律可以总结为:①正弦、正切值随锐角度数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 ②余弦、余切值随锐角度数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 要点三、锐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如下图,在Rt △ABC 中,∠C=90°. (1)互余关系:,;tanA=cot(90°-∠A)=cotB , tanB=cot(90°-∠B)=cotA.(2)平方关系:; (3)倒数关系:或; (4)商的关系:sin cos tan ,cot cos sin A AA A A A==要点诠释: 锐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式可由锐角三角函数的意义推导得出,常应用在三角函数的计算中,计算时巧用这些关系式可使运算简便. 【典型例题】类型一、锐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1.如下图,在Rt △ABC 中,∠C =90°,AB =13,BC =5,求∠A ,∠B 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值.【答案与解析】在Rt △ABC 中,∠C =90°. ∵ AB =13,BC =5. ∴222213512AC AB BC --=.∴5sin 13BC A AB ==,12cos 13AC A AB ==,5tan 12BC A AC ==,12cot 5AC A BC ==; 12sin 13AC B AB ==,5cos 13BC B AB ==,12tan 5AC B BC ==,5cot 12BC B AC ==.【总结升华】先运用勾股定理求出另一条直角边,再运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求值.举一反三:【变式】在Rt△ABC中,∠C=90°,假设a=3,b=4,那么c=,sinA=,cosA=,sinB=,cosB=.【答案】c=5,sinA=35,cosA=45,sinB=45,cosB=35.类型二、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计算2.求以下各式的值:(1)sin30°-2cos60°+cot45°; (2)tan30sin30cot45tan60••°°°°;(3)11(1|1sin30|2-⎛⎫--+ ⎪⎝⎭°.【答案与解析】(1)原式11121222 =-⨯+=;(2)原式116 ==;(3)原式115 11212222 =--+=-+=.【总结升华】熟记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或借助两个三角板推算三角函数值,先代入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再进展化简.举一反三:【变式】在Rt△ABC中,∠C=90°,假设∠A=45°,那么∠B=,sinA=,cosA=,sinB=,cosB=.【答案】∠B =45°,sinA =22,cosA =22,sinB =22,cosB =22. 类型三、锐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3.(1)求锐角; (2)求锐角. 【答案与解析】(1)先将方程变形后再求解.∴锐角=30°.(2)先将方程因式分解变形.∴锐角=45°.【总结升华】要求等式中的锐角,只需求得这个角的三角函数值,运用换元的方法,把角的三角函数看作未知数,解方程求得它的解(值),然后再求这个锐角.类型四、锐角三角函数的拓展探究与应用4.如下图,AB 是⊙O 的直径,且AB =10,CD 是⊙O 的弦,AD 与BC 相交于点P , 假设弦CD =6,试求cos ∠APC 的值.【答案与解析】连结AC ,∵ AB 是⊙O 的直径, ∴∠ACP =90°,又∵∠B =∠D ,∠PAB =∠PCD , ∴△PCD ∽△PAB ,∴PC CDPA AB=. 又∵ CD =6,AB =10, ∴在Rt △PAC 中,63cos 105PC CD APC PA AB ∠====. 【总结升华】直角三角形中,锐角的三角函数等于两边的比值,当这个比值无法直接求解,可结合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利用对应线段成比例转换,间接地求出这个比值.锐角的三角函数是针对直角三角形而言的,故可连结AC ,由AB 是⊙O 的直径得∠ACB =90°,cos PCAPC PA∠=,PC 、PA 均为未知,而CD =6,AB =10,可考虑利用△PCD ∽△PAB 得PC CDPA AB=.5.通过学习三角函数,我们知道在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的大小与两条边长的比值相互唯一确定,因此边长与角的大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类似的,可以在等腰三角形中建立边角之间的联系.我们定义:等腰三角形中底边与腰的比叫做顶角的正对(sad).如图1①,在△ABC 中,AB =AC ,顶角A 的正对记作sadA ,这时sadA BCAB==底边腰.容易知道一个角的大小与这个角的正对值也是相互唯一确定的.根据上述角的正对定义,解以下问题:(1)sad60°=________.(2)对于0<A <180°,∠A 的正对值sadA 的取值围是_______.(3)如图1②,sinA =35,其中∠A 为锐角,试求sadA 的值.【答案与解析】(1)1;(2)0<sadA <2;(3)如图2所示,延长AC 到D ,使AD =AB ,连接BD .设AD =AB =5a ,由3sin 5BC A AB ==得BC =3a , ∴22(5)(3)4AC a a a =-=,∴ CD =5a-4a =a ,22(3)10BD a a a =+=,∴10sadA BD AD ==. 【总结升华】(1)将60°角放在等腰三角形中,底边和腰相等,故sadA =1;(2)在图①中设想AB =AC 的长固定,并固定AB 让AC 绕点A 旋转,当∠A 接近0°时,BC 接近0,那么sadA 接近0但永远不会等于0,故sadA >0,当∠A 接近180°时,BC 接近2AB ,那么sadA 接近2但小于2,故sadA <2;(3)将∠A 放到等腰三角形中,如图2所示,根据定义可求解.。

初中锐角三角函数解题方法

初中锐角三角函数解题方法

正弦余弦定义
三角形 内角和
正弦 余弦
定义 计算 解题
营销网络
正切定义
1. 正 切 函 数 在 何 种 情 况 下 有 定 义 : 由 于 正 切 函 数 的 定 义 式 是 tanθ=sinθ/cosθ,所以当θ对应的余弦值为零时,正切函数无定义。 2. 正切函数的周期性:正切函数是奇函数,即f(-θ)=-f(θ),具有π的周期性, 也就是tan(θ+π)=tanθ。 3. 正切函数的值域:正切函数的值域为实数集R,也就是说,它可以取到任 意实数值。
$[-11]$,而其值域是$[90^\circ90^\circ]$因此,若$a$在$[11]$之间,那么$x$就在$[-90^\circ
02
利用反三角函数解决值域问题
在初中锐角三角函数的中,需要注意以 下几点:
sin、cos函数值域均为[-1, 1],当角度 为°时取到最小值-1,为90°或270°时取 到最大值1,因此在解题时需要注意根
正弦函数
一、正弦函数是以 y = sinx 形式表达的函数,表示角 x 的正弦值为函数值,其中 x 是以弧度为单位的角。 二、 正弦函数的定义域为实数集,值域为 [-1,1],且在整个定义域内具有周期性。
正弦函数的解题技巧:
一、 根据三角函数定义和性质进行换元:通过代入不同的变量和角度值,将三角函 数转化为更简单易解的形式。 二、 运用正弦函数的周期性:在解题过程中遇到周期性的问题,可运用正弦函数的 周期性,进行变形和化简,以达到解题的目的。
据题目给出的角度范围进行判断。
03
初中锐角三角函数解题技巧
周期变换
周期的求法和利用
•锐角三角函数的周期是指它们的函数值在一定区间内重复出现的长度。对于正弦函数 和余弦函数来说,它们的周期都是2π。而正切函数和余切函数的周期则是π。学生可 以通过掌握这些基本概念,理解周期的概念和求法。并且,周期的性质在解题中也有 很大的帮助,例如,可以通过周期的知识,将某些三角函数题目转化为相同的函数形 式,从而方便计算和答题。

锐角三角函数的大小比较

锐角三角函数的大小比较

锐角三角函数的大小比较三角函数是数学中非常重要且广泛应用的一类函数。

其中,锐角三角函数是指角度在0度至90度之间的三角函数。

它们包括正弦函数(sin)、余弦函数(cos)、正切函数(tan)、余切函数(cot)、正割函数(sec)和余割函数(csc)。

这些三角函数在数学的各个领域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正弦函数(sin)和余弦函数(cos)。

这两个函数是最基本的三角函数之一,它们的大小比较常被用到。

对于一个锐角θ,sinθ表示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cosθ表示角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值。

简单来说,sinθ描述的是角在直角三角形中的对边长度与斜边长度的比值,而cosθ描述的是角在直角三角形中的邻边长度与斜边长度的比值。

我们可以通过绘制一个单位圆来更好地理解sin和cos的大小比较。

单位圆是以原点为圆心,半径为1的圆。

在坐标系中,单位圆的圆心是原点(0,0),而圆上的点(x,y)的坐标是以其在x轴正半轴上的投影长度x为横坐标,以其在y轴正半轴上的投影长度y为纵坐标。

我们可以发现,对于半径为1的单位圆上的任意一点P(x,y),它与x轴之间的角θ的sin值就等于y坐标,cos值就等于x坐标。

正割函数(sec)和余割函数(csc)是对cos和sin的倒数。

正割函数的值等于角的斜边与其邻边的比值的倒数,而余割函数的值等于角的斜边与其对边的比值的倒数。

在直角三角形中,正割函数相当于斜边与邻边之间的比值的倒数,而余割函数相当于斜边与对边之间的比值的倒数。

正切函数(tan)和余切函数(cot)是sin和cos的比值。

正切函数表示角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值,余切函数表示角的邻边与对边的比值。

在直角三角形中,正切函数等于对边与邻边之间的比值,余切函数等于邻边与对边之间的比值。

在锐角三角函数中,sin和cos是最常用的函数,它们的大小比较也是最常用的。

由于在单位圆上,sin和cos的值存在一个周期性变化,所以它们的大小比较可以通过观察它们在0度至90度之间的取值来确定。

锐角三角函数锐角三角函数

锐角三角函数锐角三角函数

03
证明方法
利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将边的关 系转化为角的关系,再利用三角函数 的性质推导得出。
05
锐角三角函数的作图及演 示
利用计算器或计算机软件绘制锐角三角函数图像
总结词
通过使用计算器或计算机软件,我们可以 轻松地绘制出锐角三角函数的图像。
详细描述
首先,我们需要输入锐角的角度值,然后 在计算器或计算机软件中选择对应的三角 函数(正弦、余弦或正切)。这样,我们 就可以得到一个关于角度的函数值。将这 些值在坐标系中表示,就可以形成锐角三 角函数的图像。
证明方法
通过正弦定理将角的关系转化为 边的关系,再利用勾股定理推导 得出。
正切定理的公式及证明
01
02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正切定理是指在一个三角形中,任意 两边长度的比值等于这两边所夹角的 正切值与第三边所对应角的正切值的 比值。
正切定理的公式为 tan(A)/tan(B) = c/b。其中,A、B、C 分别代表与三 边相对应的角度,a、b、c 分别代表 三角形的三边长。
求边长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和对应的边长,可以应用锐角三 角函数来求解另一条边长。例如,在直角三角形ABC中,已 知角A为30度,对应边a为10单位长度,那么对应边b的长度 可以通过应用三角函数求解。
在实际问题中求解角度或边长
地球定位
在地球上定位一个点,需要知道该点与北极的夹角和该点到北极的距离。这些信息可以通过应用锐角 三角函数来求解。
余弦定理
对于任意三角形ABC,有cosA = (b² + c² - a²) / (2bc),其中a、b、c分别是三角形的三边长度。这表明一个 角的余弦值等于由该角两边长度和它们夹角所确定的三角形的另一边的平方与两邻边平方和的差与两邻边的积 之比。

锐角三角函数的解题技巧

锐角三角函数的解题技巧
解:由
例18.如图3,沿AC方向开山修路,为了加快施工速度,要在小山的另一边同时施工。从AC上的一点B,取 米, 。要使A、C、E成一直线,那么开挖点E离点D的距离是()
A. 米B. 米
C. 米D. 米
图3
分析:在 中可用三角函数求得DE长。
解: A、C、E成一直线
在 中,
米,
米,故应选B。
例19.人民海关缉私巡逻艇在东海海域执行巡逻任务时,发现在其所处位置O点的正北方向10海里处的A点有一涉嫌走私船只正以24海里/小时的速度向正东方向航行。为迅速实验检查,巡逻艇调整好航向,以26海里/小时的速度追赶,在涉嫌船只不改变航向和航速的前提下,问(1)需要几小时才能追上?(点B为追上时的位置)(2)确定巡逻艇的追赶方向(精确到 )(如图4)
例13在 中, ,那么cotB等于()
分析:在 中,已知tanA,求cotB可利用互余角的三角函数关系求解,应选C。
例14已知 为锐角,下列结论:
<2>如果 ,那么
<3>如果 ,那么 <4>
正确的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
分析:利用三角函数的增减性和有界性即可求解。
解:由于 为锐角知<1>不成立
3.某公司到果园基地购买某种优质水果,慰问医务工作者,果园基地对购买量在3000千克以上(含3000千克)的有两种销售方案。甲方案:每千克9元,由基地送货上门。乙方案:每千克8元,由顾客自己租车运回。已知该公司租车从基地到公司的运输费为5000元。
(1)分别写出该公司两种购买方案的付款y(元)与所购买的水果质量x(千克)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1)求证:AC=BD

比较三角函数的大小的技巧

比较三角函数的大小的技巧

比较三角函数的大小的技巧三角函数的大小比较,是数学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也是初中数学的一个重点内容,如何快速比较锐角三角函数的大小呢现介绍几种三角函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和技巧,以飨读者.一、同名三角函数大小的比较同名三角函数大小的比较,要把握它们的增减性:正弦、正切值随角度的增大而增大(可记为正变关系);余弦、余切值随角度的增大而减小(可记为反变关系). 例1:比较大小:cos 043____ cos 034,tan 043____ tan 034.分析:由余弦函数的反变关系可得cos 043<cos 034;由正切函数的正变变关系可得tan 043> tan 034.二、同角的三角函数的大小比较同角的三角函数的大小比较可用下列方法:当045=α时,sin α=cos α,tan α=cot α;当045 α时,sin α<cos α,tan α<cot α,且cot α>1;当045=α时,sin α>cos α,tan α>cot α,且cot α<1.例2: 比较大小:sin 043____ cos 043 ,tan 043____ tan 043.分析:由以上规律可得sin 043< cos 043 ,tan 056> cot 056.三、不同名又不同角的锐角三角函数的大小比较不同名又不同角的锐角三角函数的大小比较,可以利用互为余角的锐角三角函数关系,化为同名三角函数后再比较。

例3:比较大小:(1)tan 043____ cot 041 ,(2)sin 043____ cos 056. 分析:(1)∵cot 041= tan 049,∴tan 043< cot 041 ;(2)∵cos 056= sin 034, ∴sin 043>cos 056.四、利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比较例4:令a= sin 060,b= cos 045,c= tan 030,则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是用“<”连接起来为______.分析:事实上,a= sin 060=23,b= cos 045=22,c= tan 030=33, 显然有23>22,即b <a. 现作b c c b ⇒=⨯=1263322, ∴c < b <a.。

九年级人教版数学第二学期第28章锐角三角函数整章知识详解

九年级人教版数学第二学期第28章锐角三角函数整章知识详解

九年级数学第28章锐角三角函数
【例】求下列各式的值.
(1) cos260°+sin260°
(2) csoins4455

-tan45

【解析】(1)cos²60°+sin²60°
cos²60°表示 (cos60°)², 即cos60°的平方.
=( 12)²+(
3 2
)²
=1;
(2)cos 45 tan 45
九年级数学第28章锐角三角函数
2.(黄冈中考)在△ABC中,∠C=90°,sinA=
则tanB=( B )
A. 4
B. 3
C. 3
D. 4
3
4
5
5
3.(丹东中考)如图,小颖利用有一
个锐角是30°的三角板测量一棵树的高度, 30 已知她与树之间的水平距离BE为5m,AB为 °A
B 1.5m(即小颖的眼睛距地面的距离),那
九年级数学第28章锐角三角函数
【例】如图,在Rt△ABC中,∠C=90°,BC=6,sinA= 3 ,
求cosA,tanB的值.
5
B
【解析】 sinA BC ,
AB
6
AB BC 6 5 10,
sinA 3
又 AC AB2 BC2 102 62 8,
A
C
cosA AC 4 , tanB AC 4 .
100
D.不能确定
3.如图 A
B
1
3
,则 sinA=___2___ .
30°
C
7
九年级数学第28章锐角三角函数
1.(温州中考)如图,在△ABC中,∠C=90°, AB=1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彰显数学魅力!演绎网站传奇! 学数学 用数学专页报 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少智报·数学专页 比较锐角三角形函数值大小的方法
锐角三角函数值的大小比较是锐角三角函数一节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有两种情况:
(1)是可以化成同名的锐角三角函数值的比较;(2)是不能化成同名的锐角三角函数值的比较解决这类问题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运用三角函数的定义比较
例1已知0°<a<90°,试比较下列两组三角函数值的大小:
(1)sina 与tana; (2) cosa 与tana
分析:此题是同角不同名的锐角三角函数值的大小比较,借
助锐角函数的定义,既简单又明了.设a 为直角三角形ABC 的
一个锐角,如图1,∠A 、∠B 、∠C 的对边分别是a 、b 、c(c 为斜
边)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可知sina=
tan a a a c b =,,因为a ,b ,c 均为正数,c>b ,所以b
a c a <,所以sina<tana ;同理cosa<tana . 二、运用锐角三角函数值的变化规律比较
在锐角范围内,正弦和正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着角度的减少而减少;余弦随着角度的增大而减少,随着角度的减少而增大,运用这个规律可以比较出能化成同名的锐角三角函数的大小.
例2 比较(1)cos44.5°与sin44.5°;
(2)tan23°46′与tan26°13′的大小.
分析 :(1)中的cos44.5°=sin45.5°,比较cos44.5°与sin44.5°的大小,
也就是比较sin45.5°与sin44.5°的大小,根据变化规律可知sin45.5°>sin44.5°,即cos44.5°>sin44.5°;同理(2)的结果是:tan23°46′<tana26°13′.
三、运用放缩法比较
根据已知的锐角,找出与之最接近的特殊角度进行适当地放缩,能够笔记哦啊出某些三角函数值的大小.
例3 比较cos29°与tan29°的大小.
分析:此题用以上的方法,都无法比较出结果,但考虑29°与特殊角30°最接近,而cos30°=3330tan ,23
= ,3
323>, 从而cos29°>cos30°=3
323>=tam30°>tan29°,所以cos29°>tan29°. 四、运用1过渡比较
若0<a<90°,则0<sina<1,0<cosa<1,而当45°<a<90°时,tana>1,根据这个函数值的范围,刻比较出某些正弦或余弦与正切或余切值的大小.
例4 比较大小: (1)tan7.5°与sin77.5° (2)cos9.5°与tan44.5°
分析:在(1)中,tan77.5°>tan45°=1,而sin77.5°<1,所以tan77.5°>sin77.5°;同理在(2)中cos9.5°< tan44.5°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