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法律基础知识与应用

合集下载

法律基础知识深度剖析与应用

法律基础知识深度剖析与应用

法律基础知识深度剖析与应用一、引言法律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与秩序的重要工具,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深入了解法律基础知识的深度剖析与应用对于个人与社会来说都至关重要。

二、法律基础知识的分类1. 宪法法律基础知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是其他法律的基础和总纲。

深度剖析宪法法律基础知识包括宪法的起源、性质、内容和原则,以及宪法对于国家机构分立、权力分配和公民权利的规定等方面的知识。

应用宪法法律基础知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国家政治制度的运行,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参与国家事务的能力。

2. 民法法律基础知识民法是调整个人与个人之间关系的法律,包括人身权、财产权、婚姻家庭、继承等方面的规定。

深度剖析民法法律基础知识包括民法的历史、发展和分类,以及民法规定的主要内容和原则等。

应用民法法律基础知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合同的成立和履行、婚姻家庭的法律关系、财产权的保护等方面的法律问题。

3. 刑法法律基础知识刑法是调整犯罪与刑罚的法律,包括各种犯罪行为和相应的刑罚种类。

深度剖析刑法法律基础知识包括刑法的性质、目的和原则,以及刑法规定的主要犯罪类型和刑罚种类等。

应用刑法法律基础知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犯罪的构成和刑罚的确定,以及自身权益的保护和维权等方面的法律问题。

4. 行政法法律基础知识行政法是调整行政行为的法律,包括行政机关的组织和职权、行政行为的形式和程序、行政责任和监督等方面的规定。

深度剖析行政法法律基础知识包括行政法的历史、性质和特点,以及行政法规定的主要原则和程序等。

应用行政法法律基础知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政府机构的职权和工作程序,以及维护公民合法权益和行政救济等方面的法律问题。

三、法律基础知识的应用案例1. 合同法的应用案例某甲与乙公司签订了一份购买合同,乙公司未按约定向甲提供货物,导致甲遭受经济损失。

甲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可以要求乙公司承担违约责任,并要求赔偿损失。

在这个案例中,甲需要了解合同法的基本概念、要素、成立和履行等法律基础知识,以便能够有效地维护自己的权益。

法律基础知识精简手册

法律基础知识精简手册

法律基础知识精简手册一、法律的定义与作用法律是用于规范社会行为的一系列规则和原则的总称。

它是社会生活的基石,具有统一、稳定、公正的特点。

法律的主要作用包括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利、调整社会关系等。

二、法律的源泉法律的源泉主要有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规章以及司法解释等。

其中,宪法是一切法律的根基和最高司法法规。

三、法律的层级关系法律具有层级关系,一般分为宪法、立法、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四个层次。

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其他法律必须符合宪法的规定。

四、法律的适用法律的适用主要包括适用法律的范围和适用法律的方式。

适用法律的范围通常由法律本身明确规定,适用法律的方式则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解释和应用。

五、法律责任法律责任是指对违反法律规定而引发的不良后果所承担的法律约束和法律制裁。

法律责任可以分为刑事责任、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

六、刑法基本原则刑法是规范国家对犯罪行为作出反应的一门法律学科。

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罪刑法定原则、犯罪与刑罚相适应原则、过错刑事责任原则等。

七、合同法基本原则合同是指当事人自愿订立的具有民事法律效力的协议。

合同法的基本原则包括自由原则、平等原则、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等。

八、知识产权保护法律知识产权是指人们在创造的智力成果上所享有的权利。

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主要包括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和商业秘密保护法等。

九、劳动法与劳动保障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保护劳动权益的法律规范,劳动保障是确保劳动者权益和维持社会稳定的制度。

劳动法与劳动保障法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法律。

十、环境保护法律环境保护法律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和人类健康而制定的法律。

环境保护法律主要包括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

十一、行政法与行政程序行政法是以行政机关为主体,调整行政行为关系的法律规范。

行政程序是规范行政机关行为程序的法律规定,主要包括行政许可、行政裁决、行政处罚等程序。

精品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五章PPT

精品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五章PPT


意见要求四川全省共产党员和国家干部要带头做
敬老养老助老的表率,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
美德,树立良好的社会养老风气。

意见要求,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要把尊老敬老作
为考核党员、干部的内容,对党员、干部中不履行赡
养义务,甚至虐待、遗弃父母、长辈的,社会舆论要
严厉谴责,同时一律不予提拔任用。情节严重的,要
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甚至令人忧虑的现象。
1、我国当前社会公德的基本现状
鲁迅先生当年曾描述过人们公德意识缺 失的现象:“龙门的石佛大半肢体不全。 图书馆中的书籍,插图须谨防撕去,凡 公物或无主的东西,倘难于移动,能够 完全的却不很多”。历史陋习的惯性仍 然在今天的公共生活中时有所见.
案例:艳照门
2021年的春天,香港艺人陈冠希与多位女 艺人的私密艳照在网络被广为传播。事后 香港警方介入,拘捕多名犯罪嫌疑人。事 件引起了演艺界道德底线与相关法律的大 讨论: 演艺圈有没有道德底线 演员有没有隐私权 我国?刑法?对传播淫秽物品罪的定罪标准
二、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什么是公共秩序,公共秩序包括哪些?
公共秩序:是由一定规那么维系的人们公共 生活的有序化状态;它由公共生活标准来维持 和保障。
公共秩序所涉及的范围:工作秩序、教学秩 序、营业秩序、交通秩序、娱乐秩序、网络秩 序等。一切公共生活领域都需要有相应的秩序。
维护公共秩序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有何意义
2、交往对象的复杂性。社会交往对象扩大,逐渐由昔日 的“熟人交往”转向“陌生人交往”。
3、活动方式的多样性。人们社会活动的内容与方式 更加丰富,进而提出了完善公共设施及其管理的要 求。
思考与讨论 在女生宿舍的过道上安装摄像头,是公共空间还是私 人空间?

法律基础知识纲要

法律基础知识纲要

法律基础知识纲要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重要工具,而要理解和应用法律,首先需要了解一些法律基础知识。

本文将为您介绍法律基础知识的纲要,包括法律的定义、法律的分类以及法律的特征和功能。

一、法律的定义法律是国家或社会制定和实施的规范性规则,用于调整和规范社会关系,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

它是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并由行政机关或司法机关实施和解释的。

二、法律的分类法律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以下是常见的法律分类方式:1. 公法与私法:公法是调整国家与个人、国家与国家之间关系的法律,如宪法、行政法、刑法等;私法是调整个人与个人之间关系的法律,如民法、商法等。

2. 条理法与习惯法:条理法是以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文件为依据的法律,如宪法、法律条文等;习惯法是以社会习惯为依据的法律,如习惯法规范的法律行为。

3. 国际法与国内法:国际法是调整国家与国际组织或国家与国家之间关系的法律,如国际公约、国际法规等;国内法是调整国家内部关系的法律,如宪法、法律等。

三、法律的特征和功能法律具有以下几个特征和功能:1. 强制性:法律是国家强制力的体现,具有普遍约束力,个人和单位都必须遵守法律规定。

2. 统一性:法律对全国范围内的人民和单位具有一致的约束力,确保社会秩序的统一和稳定。

3. 公正性:法律追求公平正义,以保护和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为宗旨。

4. 可变性:法律是随着社会发展和变化而不断调整和完善的,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和要求。

5. 效力性:法律规定了权利和义务,具有约束力和效力,可以通过司法机关进行执行和解决争议。

法律作为社会管理的工具,具有以下几个功能:1. 调整社会关系:法律规定了公民、组织和机构之间的权利和义务,调整和规范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和和谐。

2. 维护公共利益:法律保护公共利益,防止公民和组织滥用权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3. 保护人权和自由:法律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限制国家和个人对人民权利的侵害。

4. 解决争议和纠纷:法律提供了解决争议和纠纷的渠道和程序,确保公正和公平的司法制度。

法律常识:了解法律的基本知识与应用

法律常识:了解法律的基本知识与应用

法律常识:了解法律的基本知识与应用你是否曾经遇到过在日常生活中需要了解法律的情况?也许你被一个纠纷困扰,希望知道自己的权益;又或者你对法律领域抱有浓厚的兴趣。

无论哪种情况,了解一些法律的基本知识与应用都是非常有用的。

本文将带你深入了解法律的要点,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它们。

1. 法律是什么?1.1 法律的定义在我们探索法律的基本知识之前,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法律的定义。

法律是规范人类行为和社会秩序的制度,由国家或政府制定并执行。

它是一种约束力强大的规则体系,旨在保护公民的权益,维护社会的和谐与公正。

1.2 法律的作用法律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为公民提供了保护和安全感,确保每个人都受到公平待遇。

法律还维护社会的秩序,促进公平竞争和和谐共存。

通过制定和执行法律,国家能够管理社会事务,并为人们提供一种有序的生活方式。

2. 法律的基本原则2.1 法律的平等原则法律的平等原则是指任何人在法律面前都应该平等受到对待,无论其种族、性别、宗教或社会地位如何。

这意味着法律不应该对不同的个体进行歧视或特殊待遇,而应该公正地对待每个人。

2.2 法律的公正原则法律的公正原则是指法律应该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个人,并遵循正义的原则。

这意味着法律应该基于事实和证据,而不是主观偏见,以确保每个人在法律面前都有公平的机会。

2.3 法律的自由原则法律的自由原则是指个人在法律框架内应该享有一定的自由权利。

这包括言论自由、信仰自由、私人财产权等。

法律通过确保这些自由权利的行使,保护了个人的尊严和自主权。

2.4 法律的合理限制尽管法律保障公民的自由权利,但它也有对这些权利的合理限制。

这种限制通常是为了保护他人的权益或维护社会的公共利益。

例如,个人的言论自由权利不能以损害他人的名誉或散布虚假信息为由。

3. 法律的层级结构3.1 宪法在大多数国家,法律的最高层级是宪法。

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政治体制、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以及政府的职能和权力。

它是国家法律体系的基础,其他法律法规都必须遵守宪法的规定。

法律基础知识汇编

法律基础知识汇编

法律基础知识汇编第一章:法律的定义和分类法律是一种规定人们行为的制度,它由国家制定和实施。

法律的分类主要分为民法和刑法两个方面。

民法关注民事纠纷和个人权益保护,而刑法则涉及犯罪行为和对犯罪分子的惩罚。

第二章:法律的来源法律的来源包括宪法、法律和法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以及司法判决和其他普通法律文书。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和人民的基本权利。

法律和法规则是国家制定的具有普遍适用性和约束力的法律文件。

第三章:法律的适用和解释法律的适用是指根据具体情况确定适用哪个法律。

如果存在法律规定,应当依法适用。

如果法律无规定,则根据类似情形适用相关法律。

解释法律是指对法律条文的词义和精神进行理解和阐释的过程。

第四章:法律责任法律责任是指个人或组织因违法行为而承担的法律后果。

法律责任一般分为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两种形式。

刑事责任由犯罪行为所导致,而民事责任由违反合同或侵犯他人权益所引起。

第五章:合同法基础合同是双方或多方之间共同约定的法律文件。

合同的要素包括合同当事人、合同标的、合同形式和合同内容等。

合同的履行要符合诚实信用原则,并且必须是合法、真实、有效的。

第六章:知识产权法基础知识产权法保护创造性的智力成果。

知识产权包括专利、商标、著作权和商业秘密等。

知识产权的保护有助于激励创新和推动经济发展。

第七章:劳动法基础劳动法是调整雇员和雇主之间劳动关系的法律。

劳动合同是劳动法的基础,它规定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劳动法保护雇员的劳动权益,确保雇主按照规定支付薪资和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

第八章:环境法基础环境法保护自然环境、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生态环境。

环境法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原则、制度和措施。

环境法的执行有助于促进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生态平衡。

总结:法律基础知识是每个公民都应该了解和遵守的法律,它涉及到各个方面的社会生活。

本文对法律的定义和分类、法律的来源、法律的适用和解释、法律责任以及合同法基础、知识产权法基础、劳动法基础和环境法基础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

电子课件-《法律基础知识读本(第三版)》-A01-3249 第五章

电子课件-《法律基础知识读本(第三版)》-A01-3249 第五章

01 劳动法律关系的建立与保护 02 未成年人劳动权益的法律保护 003 劳动争议的解决
导入

在我国,劳动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随着青年学生生理和
心理的发展,独立性越来越强,他们在具备一定文化知识的基础上,具有
了一定的劳动能力,于是提出走向社会、参加社会劳动的要求.但在这
些社会活动中,侵害在校学生合法权益的事件屡有发生,更有甚者,还出
国家对女职工和年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工实行特殊
劳动保护.例如,禁止安排女职工从事矿山井下等高强度的劳动,不得安 排女职工在经期从事高处、低温、冷水作业和国家规定的高强度劳动; 用人单位不得招收未满16周岁的童工;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矿山井 下、有毒有害和国家规定的高强度劳动;用人单位应当对未成年工定期 进行健康检查;等等.这些规定显示了国家对特殊劳动者的关怀,也是社 会文明和进步的标志.
«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释»等司法解释以及若干地方政府规章.
哪些不是劳动法所涉及的劳动关系? ( ) A乡镇企业与其职工之间的关系 B某家庭与其聘用的保姆之间的关系 C个体老板与其雇工之间的关系 D国家机关与实行劳动合同制的司机之间的关系
• 我国劳动法的适用范围包括:
• (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和与之形成劳动

• « 劳动法» 第44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 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一)安排劳动者延 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150%的工资报酬;(二)休息日安排 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200%的工资报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300%的工资 报酬.”由此可知,公司应支付王某的工资报酬总共为2720元,减去7 天的日基本工资1120元,应支付王某加班费1600元.

税务执法资格考试法律基础知识-第五章税务行政强制和相关税收保障措施

税务执法资格考试法律基础知识-第五章税务行政强制和相关税收保障措施
强制 执行所 得的款项 应当上交 国库或 者划入财 政专户 ,任 何行 政机关 或个人不 得以任何 形式截 留、私分 或变相 私 分。 金融机 构根据行 政机关的 要求将 款项划转 国库或 划入 财政 专户之 外的账户 的,也应 承担法 律责任。
当事 人在法 定期限内 不申请 行政复议 或提起行 政诉讼 ,又 不履 行行政 决定的, 没有行 政强制执 行权的行 政机关 可以 自行 政诉讼 期限届满 之日起 3个月内 ,依法 申请人民 法院 强制 执行。
申请人民 法院强制 执行
行政 机关申 请人民法 院强制 执行前, 应当催告 当事人 履行 义务 。催告 书送达1 0日后 当事人 仍未履行 义务的, 行政机 关可 以向有 管辖权的 人民法 院申请强 制执行。
税收保全和税务行政强制执行
概 念:税收 保全是指 税务机 关为保障 税款征 收,依法 对从 事 生产、经 营纳税人 的财物 实施暂时 性控制 的行为。 属于 行 政强制措 施的范畴 。
合法 性原则
行政 强制由 行政机关 实施, 特殊情况 下可由法 律、行 政法 规授 权的具 有管理公 共事务 职能的组 织实施; 行政强 制不 得委 托实施 。
行政 强制的 设定和实 施应当 适当。采 用非强制 手段可 以达 到行 政管理 目的的, 不得设 定和实施 行政强制 。
设定 行政强 制应当合 理、适 当。行政 强制的设 定需要 在保 障行 政效率 和保护公 民权力 之间寻求 平衡。行 政管理 既不 能过 于依赖 行政强制 ,以免 不必要的 行政强制 侵害公 民权 利; 也不能 一味排斥 行政强 制,影响 公共秩序 的正常 运 行。
当 事人对 行政机关 实施行 政强制, 享有陈述 权、申 辩权; 有 权依法 申请行政 复议或 提起行政 诉讼;因 行政机 关或人 民 法院违 法实施行 政强制 受到损害 的,有权 依法要 求赔 偿。

公共基础知识(法律部分)讲义-第五章-行政法

公共基础知识(法律部分)讲义-第五章-行政法

公共基础知识(法律部分)讲义第五章行政法第一节行政法概述一、行政法的基本原则1.合法行政原则(法无授权即禁止)2.合理行政原则(公平公正)3.行政应急性原则在特殊紧急情况下,国家安全、社会秩序或公共利益的需要,行政机关可以采取没有明确法律依据的或与通常状态下法律规定相抵触的措施,是合法性原则的例外,行政机关不必承担法律责任。

4.程序正当原则(1)行政公开原则。

(2)公众参与原则(3)回避原则。

5. 高效便民原则6. 诚实守信原则(1)行政信息真实原则。

(2)保护公民信赖利益原则。

7. 权责统一原则二、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行政法主体=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如大学,有权授予学生学位行政主体:处于管理地位,(1)有相应职权;(2)可以以独立名义做出;(2)做错了可以独立承担被授权的机关:独立被委托的机关:不独立行政相对人:处于被管理地位第二节行政行为一、行政行为的概念和特征(一)行政行为概念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做出的能够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为。

(二)行政行为的特征1.主体是行政主体2.行为必须是行使行政职权的行为。

二、行政行为的分类行政行为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对行政行为的分类主要有:(一)内部行政行为与外部行政行为,以行政行为的适用与效力作用的对象范围为标准划分。

内部行政行为(作用对象为内部人员):如行政处分等;外部行政行为(作用对象为外部人员):如行政许可行为、行政处罚等。

(二)抽象行政行为(管理对象不特定)与具体行政行为(管理对象特定),以行政行为的对象是否特定为标准划分。

抽象行政行为:如制定行政法规、行政规章等行政行为。

具体行政行为:包括行政许可行为、行政处罚行为等。

(三)羁束行政行为与自由裁量行政行为,以行政行为受法律规范拘束的程度为标准划分。

羁束行政行为:如税务机关征税。

自由裁量行政行为:处以1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四)依职权的行政行为与依申请的行政行为,以行政主体是否可以主动作出行政行为为标准划分。

法律基础知识讲义

法律基础知识讲义

法律基础知识讲义1. 引言法律是指国家或社会公认的规范人们行为的一种制度。

它是保障社会秩序、维护公正和平等的重要手段。

了解基本的法律知识,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还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社会。

本讲义将介绍一些基本的法律基础知识,包括法律的概念、法律的来源与层级、法律的实施和适用等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对法律有更清晰的认识。

2. 法律的概念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公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行为的准则。

它是社会管理的基本工具,通过法律人员的努力,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的权益。

在法律中,行为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行为是指个人或团体在特定情境下的行动或不行动。

根据行为的性质和影响,法律对行为进行分类,并赋予不同的法律后果。

3. 法律的来源与层级法律的来源主要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以及司法实践等。

宪法是最高法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

其他法律以宪法为基本依据,从而形成了法律的层级关系。

法律的层级关系表现为上位法与下位法之间的关系。

上位法包括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下位法包括地方性法规和部门规章。

上位法具有更高的法律效力,下位法应当依据上位法而制定。

4. 法律的实施与适用法律的实施和适用是指将法律规定的内容转化为实际行动并在社会中得以执行的过程。

法律的实施主要包括法律的颁布、修改和废止等过程。

法律的适用是指根据具体情况,判断适用哪一条法律以及如何操作的过程。

在法律的实施与适用中,常常需要借助法律机构的力量。

法律机构包括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

司法机关负责审理和解决各类案件,行政机关负责行政管理和执法工作。

5. 个人的法律责任每个人在社会中都有法律责任。

法律责任是指个人因违反法律规定而需要承担的法律后果。

根据法律规定,个人可能需要承担刑事责任、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等。

刑事责任是最严重的法律责任,包括犯罪行为的责任。

民事责任是指个人在民事关系中违反法律规定而需要承担的法律后果。

行政责任是指违反行政法规而需要承担的法律后果。

法律基础知识讲解

法律基础知识讲解

法律基础知识讲解在现代社会中,法律作为社会公共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合法权益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了解法律基础知识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文将通过讲解法律基础知识的概念、种类、重要性以及应用等方面,帮助读者对法律有更全面的了解。

一、法律基础知识的概念法律基础知识是指理解和掌握法律的基本概念、原则、条文以及相关的规定和程序等方面的知识。

它包括法律的定义、法律的分类、法律的来源、法律的效力等基本内容。

通过掌握法律基础知识,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法律的本质和作用,有效地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法律的分类法律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按照法律的性质划分,可以分为民法、刑法、行政法、经济法、劳动法等。

这些法律分别用于调整民事关系、惩罚违法犯罪行为、管理行政事务、规范经济活动以及保护劳动者权益。

此外,法律还可以按照法律的层级划分为宪法、法律、法规、规章等。

不同层级的法律具有不同的法律效力和适用范围,需要我们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区分和理解。

三、法律的来源法律的来源主要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司法解释等。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法律是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法规。

行政法规是由行政机关在法律授权的范围内制定的具有一般约束力的规定。

司法解释是最高人民法院对法律适用问题进行解释的规范性文件。

了解法律的来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遵守法律,同时也为我们在法律保护下行使合法权益提供了依据。

四、法律的效力法律的效力是指法律对社会成员行为的约束力。

不同层级的法律具有不同的效力,宪法具有最高的效力,而其他法律、法规等则根据其层级和性质具有相应的效力。

法律的效力是保障法律实施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同时也是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

五、法律基础知识的重要性了解法律基础知识对每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

首先,法律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避免遭受不法侵害。

法律基础知识课件

法律基础知识课件

法律基础知识课件1. 介绍本课件旨在为学习者提供法律基础知识的综合介绍。

通过本课程,学习者将能够了解法律的起源和发展、法律的分类、法律的基本原则等重要概念和知识点。

2. 法律的起源和发展2.1 法律的起源法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早期。

在原始社会中,人们通过各种约定和习惯来规范行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意识到需要一种更加稳定和公正的规则来解决争议和保护人们的利益,于是法律逐渐形成。

2.2 法律的发展随着社会不断变化和发展,法律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法律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古代法律:古代社会的法律主要以宗教法和习惯法为基础。

例如,古埃及的法律以宗教法为主,古罗马的法律则以习惯法为主。

•中世纪法律:中世纪欧洲的法律主要以教会法和封建法为基础。

教会法是由天主教教会制定和实施的,而封建法则是由封建主统治的地区制定和实施的。

•现代法律:现代法律主要以国家法为基础,国家通过立法机构制定法律,并由政府机构和司法机构来实施和执行法律。

3. 法律的分类3.1 民法与刑法民法是指规定私人之间权利和义务关系的法律,包括合同法、侵权法等。

刑法是规定犯罪行为和刑事责任的法律,涉及到对犯罪分子的处罚和社会安全的维护。

3.2 行政法与宪法行政法是规定政府机构行为的法律,包括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行政诉讼等。

宪法是国家基本法律,规定了国家政权组织、公民权利和国家机关的职权等。

3.3 商法与劳动法商法是规定商业交易和企业行为的法律,包括公司法、合伙企业法等。

劳动法是规定劳动者与雇主之间关系的法律,包括劳动合同、工资保障等。

4.1 法律的公正性公正性是法律的基本原则之一,意味着法律应该平等地适用于所有人,不论其社会地位、财富状况、种族、性别等因素。

4.2 法律的公共秩序维护法律的另一个基本原则是维护公共秩序,即通过规定一些行为为犯罪行为,并对其进行制裁,以维护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法律的合法性是指法律应该以合法的程序制定和实施,并符合国家法律体系的要求。

法律基础知识知识点整理与应用

法律基础知识知识点整理与应用

法律基础知识知识点整理与应用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的基石,是人民共同遵守和信任的规则体系。

在日常生活中,了解一些法律基础知识对我们权益的保护至关重要。

本文将整理并应用一些常见的法律知识点,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法律。

第一部分:合同法基础知识合同是法律上约定的权利和义务,具有法律约束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合同法基础知识点:1. 合同的要素:- 合同主体:合同主体是指当事人,包括合同的订立方和被订立方。

- 合同对象:合同对象是合同所涉及的事物或者权益。

- 合同目的:合同的目的是指当事人订立合同的意图或目的。

2. 合同的成立:- 合意的表示:当事人之间进行合同订立时,应做出明确且一致的意思表示。

- 合同的形式:根据法律规定,有些合同需要采用特定的形式才能成立,例如房屋买卖合同需要公证等。

3. 合同的效力:- 能力和自由: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应具备民事行为能力,且在没有任何违背法律的限制下自由订立合同。

- 合同的履行:当事人应按照合同的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履行不到或不履行合同义务会造成违约,应承担法律责任。

第二部分:劳动法基础知识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规范,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劳动法基础知识点:1. 劳动合同:- 用工方式:劳动合同可以以口头或书面形式订立,但书面形式更为安全可靠。

- 合同内容:劳动合同应包括工作内容、工资待遇、工作地点、工作时间等要素。

2. 劳动报酬:- 价额确定:用人单位应当与劳动者协商一致,确定合理的劳动报酬。

- 满足最低工资标准:用人单位应当保证支付劳动者不低于法定最低工资标准的工资。

3. 劳动关系终止:- 解除劳动合同:当事人一方提出解除合同的,应提前告知对方,并支付相应的赔偿金。

- 终止劳动关系的其他方式:劳动关系也可以通过协商一致、劳动者退休等方式终止。

第三部分:刑法基础知识刑法是规范公民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的法律体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刑法基础知识点:1. 犯罪与刑事责任:- 犯罪的构成:犯罪是指违反国家法律规定,危害社会秩序,应承担刑事责任的行为。

法律基础知识普及:了解法律常识与应用

法律基础知识普及:了解法律常识与应用

法律基础知识普及:了解法律常识与应用引言大家好!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法律问题和纠纷。

无论是在工作中、家庭生活中,还是在社会交往中,了解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为大家普及一些法律常识,帮助大家更好地应对法律问题和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 法律的定义和作用1.1 什么是法律?法律是由国家或地区制定和实施的一套规则和准则。

它的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的权益,并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法律的实施需要具备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等组成的完整体系。

法律在社会中起到稳定、公正和有序的作用。

1.2 法律的作用和意义法律的存在和实施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它可以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保护社会秩序,平衡和调整人际关系,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法律还可以防止犯罪和不法行为,惩罚违法者,保护弱势群体的权益。

同时,法律也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它能够吸引外商投资,提升国际形象,推动经济发展。

2. 法律的组成和层级2.1 法律的组成法律由多个层级和部分组成。

其中,宪法是最高法律,它规定了国家的政治、法律和社会制度。

立法法则制定各种法律,如刑法、民法、劳动法等。

行政法规是由政府制定和实施的法律。

司法判例是指根据实际案例制定的判决和裁决,具有指导作用。

此外,还有行业管理规章、规范文件等。

2.2 法律的层级法律有不同的层级,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等。

层级越高的法律对于社会生活的规范性也越强,具有更高的约束力。

在法律冲突的情况下,高层级的法律通常具有优先权。

3. 法律常识与日常生活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了解一些基本的法律常识,以便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保护我们的权益和避免法律纠纷。

3.1 劳动法在工作中,了解劳动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雇佣合同、工资、工时等问题。

它规定了雇主和雇员之间的权益和义务,保障了劳动者的权益。

3.2 消费者保护法在购物和消费过程中,了解消费者保护法可以保护我们的权益。

法律基础知识全面解析与应用

法律基础知识全面解析与应用

法律基础知识全面解析与应用法律是社会运行和秩序维护的重要基石,是保障公民权益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

在现代社会中,了解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对法律基础知识进行全面解析,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一、法律的定义与分类法律是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和保障公民权益的规则和准则。

根据其性质和功能,法律可以分为公法、私法和半公权法。

公法主要规范国家与个人之间的关系,包括宪法、行政法、刑法等;私法则规范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包括合同法、民事侵权法等;半公权法则介于公法与私法之间,包括劳动法、商法等。

二、法律的形成与效力法律的形成有立法、司法和行政产生的三种方式。

立法是通过国家机关制定的法律,司法是指法官通过审判适用法律,行政则是行政机关通过发布命令或规章来行使法律权力。

法律的效力取决于它是否得到了适用范围内的承认和尊重。

只有具备正当程序并且公正合法的法律才具有约束力。

三、法律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 维护自身权益:了解相关法律知识可以帮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维护自身权益。

比如在购物时,了解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可以帮助我们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 防范风险:法律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识别并防范可能的风险。

比如在签订合同时,了解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可以帮助我们避免合同纠纷的发生。

3. 履行公民义务:作为公民,我们有责任遵守法律。

了解法律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履行自己的公民义务,增强社会责任感。

4. 维护公共秩序:法律是社会秩序的基石,了解法律规定可以帮助我们遵守法律纪律,共同维护公共秩序,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四、常见法律知识1. 合同法:合同是民事关系的重要约束性文件,了解合同法可以帮助我们在签订合同时明确权益和义务,避免合同纠纷的发生。

2. 劳动法:劳动法规定了雇佣关系中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权益与义务,了解劳动法可以帮助我们维护劳动权益,避免劳动纠纷。

3. 刑法:刑法规定了犯罪行为及其法律责任,了解刑法可以让我们了解什么是犯罪行为,从而更好地防范犯罪。

法律知识与运用知识点归纳

法律知识与运用知识点归纳

法律知识与运用知识点归纳在现代社会中,法律知识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它不仅是保障公民权益的法律框架,还是社会秩序的维护工具。

因此,了解和运用法律知识是每个公民的基本素养和责任。

本文将对一些常见的法律知识点进行归纳,并探讨其应用。

一、合同法知识合同法是商业活动中最常见的一门法律知识。

它涉及到个人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对于双方的权益保护至关重要。

在签署合同之前,双方应当了解一些基本的合同法知识。

例如,合同要素的要求,包括合同的主体、内容、形式和意思表示等。

此外,了解合同的成立、履行和解除的条件也非常重要。

二、劳动法知识劳动法是保护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法律。

它规定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权益和义务。

例如,劳动合同的签订和解除、工资和福利的支付、工时和休假的安排等。

了解劳动法的规定,可以有效地维护自身的权益。

同时,用人单位也需要了解劳动法,以避免违法行为的发生。

三、知识产权法知识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知识产权法规定了对创造性、独特性或者原创性作品的保护措施。

例如,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

了解知识产权法可以帮助创作者和企业保护自己的创新成果,并防范侵权行为的发生。

四、交通法规知识交通法规是每个驾驶员都需要熟悉的法律知识。

它规定了公路交通规则、道路交通安全、交通事故处理等方面的内容。

掌握交通法规知识,可以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同时,公共交通工具的使用者也应当了解相关法规,确保自己的安全和权益。

五、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知识作为消费者,了解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非常重要的。

这个法律规定了消费者与商家之间的权益和义务。

例如,退换货的权利、虚假广告的处理、产品质量的要求等。

了解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可以增强自身的消费能力和维权意识。

六、刑法知识刑法是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法律。

它规定了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的界定和处罚。

对于每个公民而言,了解刑法可以帮助他们遵守法律,提高犯罪意识,预防犯罪。

此外,在面对一些违法犯罪行为时,了解刑法也可以提高自身的法律应对能力。

法律知识与运用知识点汇总

法律知识与运用知识点汇总

法律知识与运用知识点汇总引言: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法律知识都是我们必不可少的。

了解并运用法律知识可以保护我们的权益,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和纠纷。

本文将对一些常见的法律知识点进行汇总,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实用的参考。

一、合同法知识合同是人们在经济交往中最常见的法律文书之一。

合同法规定了合同的成立、效力、履行和解除等基本原则。

首先,合同必须是有法律规范作为依据的自由意思表示。

其次,合同应当具备相对平等的地位,即任何一方不得以恶意的不公平条件限制对方的权益。

最后,当一方违反合同约定时,另一方有权解除合同并要求赔偿损失。

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知识消费者权益保护是国家法律保护消费者权益的重要方面。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知情权、选择权、安全权等多项权益。

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时,要注意查看商品标签、购物凭证、保修卡等相关文件,如发现质量问题或存在虚假宣传,有权要求退货或索赔。

三、婚姻法知识婚姻法是调整和规范我国婚姻关系的基本法律。

根据《婚姻法》,婚姻是男女双方自愿结成的生活共同体。

婚姻应当建立在双方真实的意思表示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

另外,结婚的年龄应当达到法定年龄,婚前必须办理结婚登记手续。

在婚姻关系中,男女双方应当平等相待,共同承担家庭责任和义务。

四、知识产权法知识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的财产权利,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

在知识产权法中,任何人对自己的创作享有著作权。

当他人未经授权复制、发布或表演他人作品时,构成侵权行为。

为了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我们要对自己的创作进行合法登记,并合理使用标识以提醒他人尊重我们的权益。

五、劳动法知识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规范。

劳动法规定了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包括劳动报酬、劳动条件、劳动时间等。

有关劳动合同,劳动法规定了合同的签订、变更和解除等规定。

当发生劳动纠纷时,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提起申诉,也可以通过劳动争议解决机构进行仲裁或提起诉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法律基础知识与应用
一、广义的法是指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各项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狭义的法专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二、法具有的特征:
1.国家创造性(方式包括制定、认可、解释)
2.普遍适用性。

3.以权利义务为内容
4.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三、法的分类
1.按法的地位、效力、内容和制定程序的不同---根本法(宪法)、普通法
2.按法的效力范围---一般法、特别法;同等法律位阶前提下,在适用上特别法优于一般法。

3.按法规定的内容--实体法、程序法(诉讼)
4.按法的产生和外在形式--成文法、不成文法
5.按法的制定和实施主体不同--国内法、国际法
四、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其它组织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是以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为调整对象
1.民法的基本原则:当事人在民事活动时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公序良俗和权利不得滥用的原则。

2.民事主体分为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和国家。

(1)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18周岁以上,16-18周岁有劳动收入来源)、限制民事能力人(10周岁以上未成年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2)法人应当具备的条件:依法成立、有必要的财产或者经费、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满足法律规定的其他条件(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3.最典型的民事行为是合同、遗嘱和婚姻。

4.无效民事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
(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限制民事行为人实施的限制民事民事行为)
(2)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为的损害国家利益的
(3)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方利益的
(4)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5)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
(6)经济合同违法国家指令性计划
5.效力待定民事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
(1)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依法不得独立实施的行为
(2)无权处分行为
(3)无权代理行为
6.人身权包括人格权(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名誉权、肖像权和一般人格权)、身份权(亲属权、监护权、男女平等权、知识产权中的人身权)
7.债权发生主要基于的原因:合同、侵权行为、不当得利和无因管理。

(1)不当得利是没有合法根据,取得不当利益,造成他人损失的事实。

取得的不当利益应当返还给受损失的人。

(2)无因管理是没有法定的或者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而进行管理或服务的行为。

无因管理人有权要求受益人偿付由此支付的必要的费用。

8.民事责任主要是合同责任(合同缔约过失责任、合同违约责任)和非合同责任(侵权民事责任、不当得利返还民事责任、无因管理责任)。

侵权责任以过错责任为原则,以无过错责任为补充。

9.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包括:过错责任原则(一般归责)、过错推定责任原则(主要情形)、无过错原则(环境污染、死样动物伤人)、公平责任原则
10.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停止侵权、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做更换、赔偿损失(财产与精神)、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

五、合同的种类很多,一般包括物权合同、债权合同和身份合同等。

《合同法》所规定的仅为债权合同。

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不适应合同法。

1.《合同法》的基本原则:(1)合同自由原则(2)合同正义原则(3)鼓励交易原则
2.当事人订立合同,采取要约、承诺方式;“寄送的价目表、拍卖公告、招标公告、招股说明书、商业广告”应视为要约邀请,商业广告的内容符合要约规定的应视为要约。

3.合同的生效:行为人具有相应的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合同标的须确定和可能。

4.合同无效的情形:
(1)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且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
(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5)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6)造成对方人身伤害、因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免责条款
(7)格式条款或免责条款无效
5.效力待定的合同(科通过追认确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无权代理、无权处分
6.合同履行的基本原则:适当履行(正确、全面履行)、协作履行、经济合理、情事变更原则
7.双无合同履行的抗辩权:同时、先履行、不安抗辩权。

8.合同定金的数额由当事人约定,但不得超过合同标的金额的20%;给付定金方未履行合同的,定金不予返还、收受方未履约的双倍返还。

.
9.合同责任:缔约过失责任、违约责任;违约责任形式主要有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赔偿损失、违约金、定金罚则;承担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不能同时主张。

10.合同的类型主要有:买卖合同、租赁合同、委托合同、居间合同。

五、物权法
1.物权是物权人对特定之物的直接支配而享有其利益的、排他性的权利。

《物权法》确立了包含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占有在内的物权体系。

2.物权法的基本原则:物权法定、公示、公信原则。

3.所有权的权能:积极权能(占有、使用、收益、处分)、消极权能(请求恢复原状、返还原物、消除危险、排除妨碍等)。

4.共有分为按份共有、共同共有。

5.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指多个区分所有权人共同拥有一栋区分所有建筑物时,区分所有权人(业主)所享有的对其专用部分的专有权和对共有部分的共有权和管理权的总称。

6.相邻权:不动产的相邻权利人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正确处理相邻关系。

7.用益物权人对他人所有的不动产或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的权利;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的最高使用年限:居住用地70年;工业用地,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用地,综合或其它用地50年;商业、旅游、娱乐用地40年。

六、劳动合同法
1.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若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之后满1个月不满1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支付2倍工资。

2.劳动合同的解除分为:过失性解雇、非过失性解雇、经济性裁员;经济补偿的标准为每满一年支付1个月工资标准,最高支付不超过12个月。

七、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1.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信用、责任行政原则。

2.行政处罚的种类: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吊销许可证(执照)、行政拘留。

3.我国的三大诉讼:行政诉讼、刑事诉讼、民事诉讼。

行政诉讼实行两审终审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