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信息素
昆虫信息素
昆虫信息素与外分泌腺体摘要信息素是昆虫个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化学物质,能影响彼此的行为、习性、乃至发育和生理活动。
信息素由体内腺体制造,直接排出散发到体外,信息素依靠空气、水等传导媒介传给其他个体。
从低等动物到高等哺乳动物都有信息素。
由于信息素靠外环境传递,故又称外激素。
生物异种之间相互作用的化学物质叫做种间信息素或异种信息素。
昆虫之间的异种信息素有利己素、利他素、信号素等。
信息素主要有性信息素、聚集信息素、告警信息素、示踪信息素、标记信息素等。
本文还介绍了信息素的合成及其途径。
昆虫信息素以其微量、高效、无污染、与农药兼容等特点而成为当前世界各国昆虫学家研究的热点问题,它们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本文对昆虫信息素的概念进行了综述,阐述了其包含的种类的相互关系和相应的概念以及信息素与分泌腺体的关系、在很多领域中的应用效果等,展望了发展前景。
关键词昆虫信息素腺体1 昆虫信息素昆虫分泌到体外,能在同种个体间或种间产生生理或行为反应的化学物质,也包括由其他生物(如植物)分泌到体外,使昆虫产生反应的物质。
它是对生物群落结构起重要作用的物质流或信息流因素。
早在1690年就有人提出雌蛾释放一种气味引诱雄蛾的现象,1959年德国的布特南特(A.Butenandt)确定了家蚕性信息素的化学结构后,信息素的概念才得以公认。
随着微量分析技术的改进,信息素的研究不断扩大和深化。
如从性信息素扩大到与食性分化、协同进化有关的信息素;从单一性信息素深入到多组分性信息素,从而引入信息素的应用阶段。
信息素的广泛研究导致20世纪60年代“化学生态学”这一新学科的形成,昆虫的化学生态学也随后形成。
昆虫信息素分为作用于同种个体间的种内信息素和异种间的种间信息素两大类。
有时同一种信息素在种内和种间起不同作用,有的信息素种的特异性不强,在种内和种间起同样作用。
信息素的特点有:绝大多数容易挥发;易被氧化和生物降解;无直接杀虫作用,可以通过诱捕、迷向等方法防治害虫;毒性很低,不污染环境;生物活性很高;专化性很强;多为几种化合物的混合物,各组分间有严格的比例。
关于高中生物信息传递中昆虫信息素再研究
关于高中生物信息传递中昆虫信息素再研究摘要:昆虫信息素是由昆虫自身产生且对环境友好的害虫治理方法。
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和工业化的迅猛发展,现代化学农药的滥用,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昆虫抗药性越来越强。
由于化学合成农药被越来越广泛的使用对水质污染的日益严重,使得农药和重金属成为作物和土壤的主要污染物,是粮食作物食用安全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深入广泛地研究昆虫信息素的成分和作用,不仅关系到对农作物生境的维护,也关系到对害虫防治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昆虫;性信息素;防治;概述一、昆虫信息素概述(一)昆虫信息素的种类及特点昆虫信息素可大致分为五类:性信息素、聚集信息素、扩散信息素、告警信息素、踪迹信息素等。
其特点有:活性高、具有非常高的专业性、活性的有效距离大、是低等动物繁衍的主要手段等。
1.昆虫性信息素性信息素是指同种昆虫雄虫与雌虫个体间进行化学通讯联系帮助昆虫求偶交配的信息化合物,当前研究最多且应用最广泛的信息素就是性信息素,到目前已有上千种昆虫的性信息素得到了研究,其中鳞翅目、鞘翅目、膜翅目、等翅目、双翅目等的研究较多,以鳞翅目的研究最为详尽,已经有1800多种鳞翅目昆虫的性信息素被鉴定出来[1]。
性信息素因其具有较强的种特异性,成本较低,灵敏度较高等特点,常用来害虫的预测预报和诱捕诱杀害虫;因性信息素是用来进行雌雄昆虫间的化学通讯的,因此,利用释放大量的性信息素类似物或者抑制剂,干扰雌雄成虫之间的化学通讯从而达到控制昆虫数量、抑制交配繁殖的目的。
2.聚集信息素聚集信息素由昆虫分泌能聚集同种两性成虫的信息化合物[2]。
其本身是一些昆虫聚集危害的媒介物质,因此可以通过与诱捕器、昆虫生长抑制剂结合来诱集害虫,在害虫检疫方面有独特作用。
3.踪迹信息素踪迹信息素是动物分泌的用于标记同种个体行进路线的信息化学物质,既可标记单个动物的行进路线,也可标记集体行动时的行进路线[3]。
踪迹信息素在白蚁当中的作用比较显著,这与白蚁长期穴居生活,视觉器官退化有关。
昆虫生物学中的昆虫性信息素研究
昆虫生物学中的昆虫性信息素研究昆虫是一类极其成功的生物群体,它们占据着整个世界的一半以上的物种。
而昆虫研究中的一项重要的研究方向就是昆虫性信息素的研究。
昆虫性信息素主要发挥的作用是在昆虫的生殖中。
性信息素的作用原理是通过释放出的挥发性物质来引发同种的昆虫的爱慕性和配对性反应。
这种物质一般被称为“异性化学物质(pheromone)”,也有人把它理解为“性信息素(sex pheromone)”。
昆虫性信息素的发现,最早要追溯到20世纪初期。
当时研究人员在苍蝇的雄性生殖腺中发现了一种物质,这种物质能够促进苍蝇雌性的接触。
后来,研究人员又在某些昆虫的腺体中发现了一些物质,这些物质能够使得异性昆虫对它们产生爱慕性和配对性反应,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人员开展了一系列昆虫性信息素的相关研究。
昆虫性信息素的研究领域涵盖了昆虫的生殖、行为、进化和种群生态学等方面。
其中,昆虫性信息素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兴趣,因为它在昆虫行为、进化和生态学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昆虫性信息素的研究也是昆虫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在该领域的研究中,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对性信息素的化学成分的研究。
性信息素的成分是指性信息素分子的结构。
昆虫性信息素的成分的研究主要从三个角度入手:(1)分离和鉴定;(2)化学合成;(3)酶学研究。
其中,分离和鉴定的方法往往是用于发现新的性信息素,而化学合成和酶学研究则是用于探索性信息素的生物合成途径和代谢途径。
第二个方面是对性信息素的分泌和释放机制的研究。
昆虫性信息素的分泌和释放是通过内分泌调节系统来完成的。
理解昆虫内分泌调节系统的运作方式,能够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解释昆虫行为,并从分子层面上探究昆虫行为的生物学基础。
第三个方面是对昆虫性信息素的受体和感受机制的研究。
在昆虫的嗅觉系统中,性信息素的化学信号被感受器细胞感知,并传输到脑部的神经元中进行处理。
对昆虫嗅觉系统的研究需要探索作为感受器细胞的类型、转导路线和种类化差异等因素,也需要研究性信息素与嗅觉受体的互作机制。
简述昆虫信息素的种类
简述昆虫信息素的种类
昆虫信息素是昆虫体内合成和释放的一类化学物质,用于传递信息和
调控昆虫之间的交流和行为。
常见的昆虫信息素种类包括:
1. 调情信息素:用于吸引异性并促进交配。
例如蛾类释放的性信息素
可以吸引异性蛾类,促进繁殖。
2. 集聚信息素:用于吸引同种昆虫聚集在一起。
例如某些蚂蚁分泌的
集聚信息素可以引导蚁群聚集在特定场所。
3. 报警信息素:用于警示同类昆虫面临危险或敌害。
例如蜜蜂受到威
胁时,会释放报警信息素来警示同种昆虫。
4. 寻找食物信息素:用于引导昆虫寻找资源和食物。
例如蚁类释放的
寻找食物信息素可以引导蚁群寻找食物来源。
5. 联络信息素:用于维持昆虫群体内的协作和组织。
例如蚁类释放的
联络信息素可以协调蚁群的活动和分工。
这些信息素在昆虫社会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有助于调节其繁衍、求偶、监测环境和保护自身等行为。
昆虫信息素为什么是生物防治,原理是什么
昆虫信息素为什么是生物防治,原理是什么
生物防治指的是用生物去对付生物,利用生物学特性或者相互克制关系来实现防治效果,而昆虫信息素防治害虫正是根据信息素是用于生物间传递消息的途径这一特性来实现的,所以属于生物防治。
一、昆虫信息素为什么是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指的是用生物去对付生物,利用生物间的特性或者相互克制关系来实现防治效果,而昆虫信息素防治害虫则正是根据信息素是生物间传递消息的途径这一个特性,而不是直接作用于害虫本身,杀死害虫。
虽然说信息素是人工提取或者人工模拟合成制成的化学物质,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不会有残留,也不会对害虫直接产生危害,所以昆虫信息素属于生物防治而不是化学防治。
二、原理是什么
昆虫信息素防治害虫是根据信息素是生物间传递消息这一个特
性来实现的,主要通过信息素来干扰害虫间的交流以及判断,从而灭杀害虫。
1、性信息素:使用后,性信息素会干扰害虫的判断,使得害虫
无法成功找到配偶交配,也可以将雄性害虫集中诱杀,从而降低了害虫的数量。
2、聚集信息素:顾名思义,是一种召集同伴的信息素,使用后,可以将害虫集中引诱在一起灭杀。
3、告警信息素:生物在受到伤害后,会散发出该信息素,警告同伴远离该区域,可以用这种信息素来驱赶害虫。
昆虫信息素的应用原理
昆虫信息素的应用原理什么是昆虫信息素?昆虫信息素是昆虫体内合成和释放的化学物质,用于传递特定信息,如繁殖、求偶、示警等。
昆虫信息素可以分为内源性信息素和外源性信息素两类。
内源性信息素内源性信息素主要是昆虫体内合成的激素,调控昆虫的生理活动和行为。
例如,交配信息素可以引起激素变化,影响昆虫的繁殖行为。
外源性信息素外源性信息素是昆虫体外释放的化学物质,用于与同种或其他物种进行通讯。
根据其作用方式,可以分为引诱信息素和警示信息素。
•引诱信息素:用于吸引同种昆虫进行繁殖、觅食等行为。
例如,许多农业害虫会释放引诱信息素,吸引其他同种昆虫聚集在一起。
•警示信息素:用于警示其他昆虫,告知其潜在的危险。
例如,某些昆虫会释放警示信息素来警告同种昆虫避开某个危险区域。
昆虫信息素的应用昆虫信息素的独特功能使其在农业、森林保护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以下介绍几个主要的应用领域。
1. 生物灭虫剂的开发昆虫信息素可以用于开发生物灭虫剂,用于控制农业害虫的数量。
引诱信息素可以吸引、诱导害虫进入陷阱或接触有害物质,从而起到灭虫的作用。
这种方法相对于传统的化学农药更环保,对非目标生物影响较小。
2. 昆虫监测和预警系统通过检测昆虫释放的信息素,可以建立监测和预警系统,用于监测农作物中的害虫种群密度。
一旦检测到信息素的增加,就可以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及时阻止害虫大规模繁殖,减少农作物的损失。
3. 昆虫种群调控昆虫信息素也可以用于调控昆虫种群的数量和分布。
通过释放引诱信息素,可以引导害虫聚集在特定区域,然后再使用其他控制手段对其进行消灭。
另外,还可以通过释放警示信息素来驱散害虫,避免其对农作物造成损害。
4. 昆虫性信息素在嗅觉学研究中的应用昆虫的嗅觉系统非常发达,可以通过嗅觉辨别物种、性别和其他特定信息。
因此,昆虫性信息素经常用于研究嗅觉学。
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合成昆虫性信息素,深入了解昆虫嗅觉系统的运作机制,进而开发出更高效的昆虫控制方法。
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中的示范试验
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中的示范试验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是一种利用昆虫性信息素的特异性吸引作用,使害虫集中在特定区域,从而起到防治害虫的效果的绿色环保技术。
该技术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
本文通过对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中的示范试验的介绍,探讨该技术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价值。
一、昆虫性信息素的作用机制昆虫性信息素为昆虫体内分泌的一类物质,它具有昆虫特异性吸引作用。
害虫通过感知性信息素,能准确地定位到同种或异种个体。
单一种类的性信息素一般只针对某一种害虫,不会对其他昆虫或非昆虫产生吸引作用。
在利用性信息素进行诱捕时,不会对其他非目标昆虫产生干扰。
二、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的原理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主要依靠昆虫本身对性信息素的嗅觉反应能力,从而吸引害虫进入诱捕装置,进行集中防治。
诱导害虫从农作物中迁移到诱捕装置,减少对农作物的危害。
通过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可以诱捕到雌性害虫,减少了繁殖机会,降低了害虫种群的数量。
1. 蛾类害虫的诱捕蛾类害虫是蔬菜作物的重要病虫害,如夜蛾、菜蛾等。
利用性信息素诱捕技术,可以将这些害虫集中在特定的诱捕装置中,减少害虫对蔬菜的危害。
在田间试验中,将性信息素置于橡胶垫或纸带上,悬挂在蔬菜作物旁边的树上或支架上,通过诱导害虫迁移的方式,有效地降低夜蛾和菜蛾对蔬菜作物的危害。
通过以上案例可以看出,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该技术不仅能够准确吸引诱捕目标害虫,减少对蔬菜作物的危害,同时也能够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应作为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推广应用于实际生产中。
昆虫性信息素的合成与应用
昆虫性信息素的合成与应用昆虫性信息素是一种由昆虫分泌的化学物质,它们可以在昆虫之间传递性信号,用于组织协调、生殖行为和食性特化等目的。
昆虫性信息素的特点是高度种特异性和极低的毒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昆虫控制和研究领域。
本文将介绍昆虫性信息素的合成和应用。
一、昆虫性信息素的合成昆虫性信息素的合成通常涉及到多个酶催化的生化反应,这些反应可以通过昆虫内部代谢产生或在外部环境中人工合成。
下面将分别介绍几种常见昆虫性信息素的合成。
1. 雄蛾性信息素不同物种的雄蛾释放的性信息素种类也是不同的。
例如,某些蛾类的雄性会释放松树蛾素,它是由松树蛾发出招引雌蛾的信息素。
松树蛾素的化合物结构为3,7-二甲基-1-辛基乙酸,它的合成需要两个主要酶参与。
第一个酶是亲水酚甲酯酶,它将保护的二甲基-1,3-环己二烯-2,5-二醇羟基化。
然后,另一个酶羟化这个化合物,生成松树蛾素。
2. 蚜虫性信息素蚜虫性信息素可以抑制其他蚜虫的生殖能力,减少它们数量的增长。
一种常见的蚜虫性信息素是伯纳氏酸,它有强烈的诱导作用。
伯纳氏酸的生产需要两个主要酶,天冬氨酸合酶和伯纳氏酸羧化酶。
在这个合成过程中,蚜虫将脂肪酸转化为伯纳氏酸,然后释放到环境中,诱导其他蚜虫。
3. 螨虫性信息素螨虫性信息素通常由小螨虫分泌,被用于吸引异性或同性和其他功能。
其中一种常见的螨虫信息素是麦须鳞烷,它有很强的招引作用。
麦须鳞烷的生产需要三个主要的酶,生长激素、7-萜烯和融合酶。
这些酶生产麦须鳞烷,然后将其释放到环境中以引诱配偶。
二、昆虫性信息素的应用利用昆虫性信息素可以控制种群或诊断疾病,这也被称为昆虫性信息素技术。
下面将介绍昆虫性信息素在农业、森林和医疗等领域的应用情况。
1. 农业领域昆虫性信息素技术可以控制经济作物的病虫害,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并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品质。
例如,在橙色龙头巴豆中施用一种昆虫性信息素叫阔气菌酯,可以使洛神虫的移动和生育能力受到影响,降低虫粪数量,改善果实品质。
信息素及其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
一、昆虫信息素的介绍 二、昆虫信息素在实际应用中的成功和限制
三、昆虫信息素在害虫防治方面的实际应用
园艺 农业 森林 家庭
1 园艺 Horticulture
鞘翅目 红棕象甲 美国棕榈象甲 棕榈果茎螟 香蕉象甲 白咖啡螟虫 双翅目 橄榄果实蝇 鳞翅目 葡萄卷叶蛾 苹果蠹蛾 梨小食心虫 番茄潜叶蝇 茄白翅野螟 秋粘虫草地夜蛾
同种个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化学物质,能影响 彼此的行为、习性、乃至发育和生理活动。 由体内腺体制造,直接排出散发到体外。 能依靠空气、水等传导媒介传给同种其他个 体。 分为性信息素、聚集信息素、跟踪信息素、 告警信息素、疏散信息素、标记信息素等。
昆虫信息素
性信息素、
聚集信息素
性诱剂
一、昆虫信息素的介绍 二、昆虫信息素在实际应用中的成功和限制 三、昆虫信息素在害虫防治方面的实际应用
信息素研究方法:
聚集信息素
雄虫 雌虫
4-甲基-5壬醇和 4-甲基-5壬酮
乙酸乙酯、 植物的挥 发物、大 枣的混合 发酵物和 甘蔗糖蜜
2)苹果蠹蛾 codling moth Cydia pomonella
杂食性的生活方式,使它对农作物、水果和观赏 性植物都构成严重的威胁。 危害的隐蔽性,幼虫孵化后便很快蛀入果实内部。
配合信息素次要成分 和实际合成应用方法
从Roelofs等(1971)到张涛等 (2005)经过不断研究 改进,立体选择性合成了目前应用比较广泛苹果 蠹蛾的性信息素。
3)德国小蠊 German cockroach, Blattella germanica,American
是世界性的卫生害虫,也是我国重要的室内卫生 害虫之一。 繁殖力非常强,对外界环境变化有较强的适应能 力。据统计,一只雌虫在适宜的条件下一年内可 繁殖出几百万只后代。
昆虫性信息素技术在害虫综合防治中的应用
选择性高,只针对目标昆虫、高度专一; 不直接接触(植物)、对环境、人类、野生动物、 自然天敌完全无害 无抗药性问题 完全符合害虫安全防治的要求,更没有如农 药那样副作用所造成的巨大间接成本 可以与其他任何害虫防治技术兼容 达到食品安全、和谐生态农业建设的要求
四、性诱剂的防虫效果
(1)只针对目标昆虫,对植物、环境、 人类完全无毒、无害; (2)控制效果好,可大大减少农药的使 用量; (3)操作简单、省工、省时; (4)经济节约,每亩放置一个诱捕器, 一枚诱芯可使用4~6周。
三、性诱剂的使用方法和策略
1、不同的害虫要使用专一的诱芯及诱捕器,再
田间的防治方法也不一样:
谢谢!
自然天 微生物 敌
化学信息 素
农药
销售量
<1% 有效期 短 使用技术 难 选择性 强 对天敌、益 无
虫 对人类健康 无
残留 运输 成本
1-2% 3-6个月 稍难 强 无
无 无 稍难 稍高
1-2% 2-3年 稍难 强 无
无 无 易 低
96% 长 易 低、广谱 大
高 高 易 低
无 难 高
符合和谐生态的害虫综合治理策略的要求
2500
2500 2500 2500 2500 2500 2500
126
97 66 28 17 13 0
5.04
3.88 2.64 1.17 0.68 0.52 0
/
23.02 47.62 76.78 86.51 89.68 100.0
经济、生态、社会效益
降低农药使用次数,农药和劳动力成本 (直接) 降低了害虫产生抗药性 (隐性) 保护天敌,从而间接压制次生性害虫 (隐性) 农产品价值的提高 (隐性) 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提高了出口农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优势,农民 增收有了保障 提高了国际的信誉
昆虫信息素
三、昆虫信息素的特点1
信息素特别是性信息素的释放有严格的条件限制,主要取 决于成虫性成熟状态、时间和环境条件。许多昆虫从羽化后的 整个生命周期都可以产生和释放信息素,有些昆虫则必须达到 一定的虫龄,才能达到性成熟,并且在自然死亡前的某个时期 就停止了信息素的产生。
各种昆虫均按自身固有的生物钟释放性信息素。如4~5天 蛾龄的雄性红带卷叶蛾在上午9时的反应最强烈;球果蝇雌性 信息素的释放在黑暗后5~6小时开始,9小时后最盛。
增收有了保障 提高了国际的信誉
四、昆虫信息素在害虫综合治理体系 中的作用
➢ 监测有害虫种 ➢ 检疫害虫 ➢ 防治害虫
五、性信息素的生物合成
性信息素的合成 ➢ 昆虫分泌性信息素的组织:性信息分泌腺 ➢ 分泌时间:在昆虫性成熟期,但具体时间与虫种有关。
性信息素的感受机制
当昆虫分泌性信息素后,分散在空气中,随空气流动分布到异性
3. 主要品种
中穴星坑小蠹聚集信息素、桉树毛小蠹聚集信 息素、黑山大小蠹聚集信息素、黄杉大小蠹聚 集信息素、瘤额大小蠹聚集信息素、云杉八齿 小蠹聚集信息素、黑材小蠹聚集信息素、椰蛀 犀金龟聚集信息素等。
二、与害虫防治关系比较密切的 信息素
(二) 聚集信息素 1.定义:昆虫在特定场合释放出的、聚集大量同
疏散信息素:是昆虫中群密度自我调节的信息物质。如大菜粉 蝶产卵时在卵壳上留有驱使同种雌虫不在附近产卵的信息素。
2.2 昆虫信息素的化学组成及作用原理
昆虫信息素是带有挥发油性质的化学物质,具有香味或 臭味。一般都是多种成分的混合物,有的是顺式或反式异 构体组成的混合物,有些是乙酸酯和醇或乙酸酯和醛的混 合物,有的是不同双键位置的异构体,有的结构很简单, 有的则较为复杂。多数是长链的不饱和醇、乙酸酯或醛类, 如蛾类的性外激素。但也有不少是萜类化合物,如标迹外 激素和集结外激素。
昆虫信息素的应用原理
昆虫信息素的应用原理
昆虫信息素是一种化学物质,它们是昆虫之间进行交流和传递信息的关键信号。
昆虫信息素的应用原理是基于了解昆虫信息素的功能和作用机制,从而利用它们来引导或控制昆虫行为,实现农业、林业、卫生和环境等方面的应用。
应用昆虫信息素的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交配干扰:昆虫信息素中的性信息素可以引诱同种性别的昆虫,将其引导至捕捉装置,从而干扰昆虫的交配行为。
这种方法可以用来控制害虫种群的繁殖。
2. 迷惑干扰:昆虫信息素中的性信息素也可以被用来迷惑昆虫,使其无法找到合适的交配对象。
通过释放大量的性信息素,可以使昆虫在信息素的喧嚣中迷失方向,无法完成正常的交配行为。
3. 诱杀:某些昆虫信息素可以作为诱杀剂,通过引诱昆虫进入陷阱或者其他杀虫设备,从而达到杀灭害虫的目的。
4. 监测:昆虫信息素可以作为一种监测工具,可以用于监测害虫的种群动态和迁飞规律。
通过分析信息素的种类、浓度和时空分布变化,可以预测害虫入侵的时间和地点,从而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总而言之,应用昆虫信息素的原理是通过理解昆虫信息素的功能和作用机制,利
用其引诱、干扰和杀灭昆虫,从而实现对害虫种群的控制和管理。
这种方法具有环境友好、高效、可持续性等特点,成为了现代农业和害虫管理的重要手段。
第四章 昆虫信息素
为物理的方式(声音、荧光、超声波等) 和化学的方式。
化学信息素(信息化学物质的分类和概念,
参见第2章)是昆虫种内联系的最重要的方 式。
昆虫的化学信息素信号就像无线电波密码
一样,只有同种个体或同种异性个体才能 破译,这些密码的编制规则,现在正在为 人们所破译,但目前人们仍然是一知半解。
2 昆虫昆虫信息素的化学
昆虫信息素的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但受当时 技术条件的限制,没有突破性的进展。 1959年,Buttenandt等从50万头家蚕雌蛾中分离 并鉴定出第一个昆虫性信息素——蚕蛾醇,昆虫 性信息素的化学结构研究才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并由此带动了其他昆虫性信息素的研究,使得化 学生态学成为生态学中一个独立的学科分支。
到目前为止很多目中的到目前为止很多目中的300300多种昆虫的性信息素多种昆虫的性信息素都得到了研究都得到了研究其中鳞翅目鞘翅目膜翅目其中鳞翅目鞘翅目膜翅目等翅目双翅目等的研究较为详尽而鳞翅目等翅目双翅目等的研究较为详尽而鳞翅目特别是夜行性蛾类的研究最为详尽这主要特别是夜行性蛾类的研究最为详尽这主要是因为很多蛾类是农林生产上的害虫而且蛾类是因为很多蛾类是农林生产上的害虫而且蛾类的性吸引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为基本上依赖于信息素
(7)其他刺激因素的影响
寄主植物气味在昆虫信息素通讯中起到很大的辅 助作用,这有两个好处:一是雌虫可以通过植物 气味找到雄虫,二是一旦交配完毕,雌虫可以就 近产卵。
Yan等(1999)发现,苹果蠹蛾的雌虫在有苹果 气味存在时可以提高信息素的释放量,而且求偶 时间也可以提前(见图4.7);声音也可以影响信 息素的作用,小蠹虫常利用声音信号(Rudinsky et al.1976)排斥其他雄虫,
第五章 昆虫信息素
一、什么是昆虫信息
昆虫信息素是由昆虫体内释放到体外, 昆虫信息素是由昆虫体内释放到体外, 可引起同种其他个体某种行为或生理反 应的微量挥发性化学物质。 应的微量挥发性化学物质。 人工合成物称为性引诱剂。 人工合成物称为性引诱剂。
二、昆虫信息素的研究概况
第一阶段:发现和实验室研究阶段 世纪 第一阶段:发现和实验室研究阶段(20世纪 50年代前 年代前) 年代前 1837年,发现引诱雄虫交配的腺体 年 1957年,提出了触角电位技术 年 1959年,发现第一个昆虫信息素(家蚕醇 年 发现第一个昆虫信息素 家蚕醇 家蚕醇)
中穴星坑小蠹聚集信息素、 中穴星坑小蠹聚集信息素、桉树毛小蠹聚集信 息素、黑山大小蠹聚集信息素、 息素、黑山大小蠹聚集信息素、黄杉大小蠹聚 集信息素、瘤额大小蠹聚集信息素、 集信息素、瘤额大小蠹聚集信息素、云杉八齿 小蠹聚集信息素、黑材小蠹聚集信息素、 小蠹聚集信息素、黑材小蠹聚集信息素、椰蛀 犀金龟聚集信息素等。 犀金龟聚集信息素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昆虫信息素在害虫防治的特点
作用广泛 选择性强,不杀伤天敌和益虫 选择性强, 无惨毒、无污染环境, 无惨毒、无污染环境,对人畜安全 不引起害虫产生抗性
二、昆虫信息素在害虫防治上的 应用
1.发生预测上的应用 1.发生预测上的应用 将昆虫信息素作成诱捕器, 将昆虫信息素作成诱捕器,调查虫情发生 时间、数量、分布和扩散的情况, 时间、数量、分布和扩散的情况,指导 防治的有利时机, 防治的有利时机,提高防治质量 优点:灵敏度高、准确性强、使用方便, 优点:灵敏度高、准确性强、使用方便, 成本低廉、易推广。 成本低廉、易推广。
4. 化学方面的特点
化合物的种类: 化合物的种类:醇、酯、醛、烃等 毒性:对人畜、 毒性:对人畜、野生动物等无毒性 物化性质:挥发性、疏水性物质,可吸附于 物化性质:挥发性、疏水性物质, 类脂物及高分子聚合物。 类脂物及高分子聚合物。易受空气中氧及紫 外线的分解
昆虫信息素名词解释
昆虫信息素名词解释
1、昆虫信息素名词解释:昆虫信息素是昆虫用来表示聚集、觅食、交配、警戒等各种信息的化合物,是昆虫交流的化学分子语言。
2、昆虫信息素是昆虫个体向体外释放的一种能在昆虫间传递信息、引起其他个体发生行为反应的微量化学物质,包括只作用于同种的种内信息素和能作用于其他种的种间信息素。
这种化学物质可以来源于昆虫体表的分泌腺体,也可以从其他部位产生,借助空气或其他媒介传递,接受者以化学感受器或嗅觉、味觉等方法接纳,可表现为抑制作用,也可表现为刺激作用。
3、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人工合成的昆虫信息素,如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已经成为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害虫防治技术之一。
外激素名词解释昆虫学
外激素名词解释昆虫学
外激素,又称昆虫信息素,是由昆虫的特殊腺体分泌到体外的化学物质。
这些化学物质能够引起同种其他个体行为反应、发育和生殖等的变化。
外激素有多种类型,包括踪迹信息素、报警信息素、聚集信息素和性信息素等。
踪迹信息素是社会性昆虫分泌的化合物,能使种内其他个体跟随这种气味追踪食物或返回本巢。
报警信息素是社会性或群栖性昆虫在受到外来侵犯时释放的物质,能诱导防御行为。
聚集信息素能引诱同种其他个体定向至释放源,如鞘翅目、棉铃象甲利用聚集信息素吸引同种个体聚集取食。
性信息素是由昆虫的特殊分泌器官分泌于体外,扩散于空气中的微量化学物质,能引起同种异性个体求偶行为和相应的生理反应。
总之,外激素在昆虫的生活和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昆虫信息素
昆虫信息素昆虫的外分泌腺与信息素摘要:昆虫信息素在昆虫个体和社群的信息交流有重要作用。
本文综述了昆虫信息素的基本内容和研究概况,以及昆虫信息素在防治应用上的成果。
关键词:昆虫,信息素,防治应用地球上的生物经几十亿年的进化,形成了今天生物多样化的格局,每种生物都在进化中形成了自己种群的信息联络方式。
【1】作为种类最多的昆虫,个体之间需要持久有效的物质流或信息流进行联系,除了采用声音、荧光等物理方法外,它们还经常借助于一些简单的有机分子。
【2】其中最重要的是昆虫外分泌腺产生的信息素,它们在种内和种间起作用并有多种类型。
对昆虫外分泌腺和信息素的研究已有50多年的历史,在世界范围内为控制害虫数量以及避免对人类和农作物收到大面积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昆虫信息素的研究中,鳞翅目昆虫外分泌腺和信息素的研究开展最早也最详尽,其中又以蛾类性信息素研究得较为全面。
本文拟以蛾类昆虫性信息素为代表,对昆虫信息素的研究和发展、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I昆虫信息素概述I.i昆虫信息素的定义昆虫信息素(pheromone)是指昆虫个体向外释放的能在昆虫间传递信息、引起同种个体间或种间产生生理或行为反应的微量化学物质,又称为外激素。
它是对生物群落结构起重要作用过的物质流或信息流因素,包括只能作用于同种的种内信息素和能作用于其他种的种间信息素。
【3,4】它主要来源于昆虫体表的分泌腺体,借助空气和其他媒介传递,接受者以化学感受器或嗅觉、味觉等方法接纳,可表现为抑制作用,亦可表现为刺激作用。
【4】I.ii昆虫信息素的研究进程昆虫信息素研究的首要问题是信息素化学结构的鉴定,这一领域的工作始于20世纪30年代,受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进展缓慢。
经过近20年的努力,Butenandt等从50万多头家蚕蛾(Bombyx mori)雌蛾的提取物中分离、鉴定出第一个昆虫性性信息素的化学结构。
【5】1971年,Law和Regnier 用“信息素”(Semiochemicals)表示支配生物之间相互作用的化学物质。
昆虫信息素的缺点
昆虫信息素的缺点
哎,说到昆虫信息素,这玩意儿可真是让人又爱又恨啊。
你知道吗,我有个朋友,他家是搞农业的,专门种果树。
有一年,他听人说用昆虫信息素可以防治害虫,就兴冲冲地买了几瓶回来。
结果呢,嘿,你猜怎么着?
那天,他拿着瓶子,像个科学家似的,小心翼翼地往果树上喷。
我正好在他家做客,就站在旁边看热闹。
他一边喷一边跟我吹嘘:“这东西可神了,能迷惑害虫,让它们找不到回家的路!”我听了直乐,心想这玩意儿真有这么神奇?
可没过几天,问题就来了。
果树上的害虫是少了,但周围其他地方的害虫却像疯了似的往他家果园里跑。
原来,这信息素不仅能迷惑害虫,还能吸引它们!这下可好,他家果园成了害虫的“夜总会”,热闹得不得了。
我朋友气得直跺脚,说:“这信息素怎么跟个媒婆似的,净给我找麻烦!”我笑得肚子疼,说:“你这叫引狼入室啊!”
后来,他只好又花钱请人来打药,折腾了好一阵子才把害虫赶走。
从那以后,他再也不敢随便用信息素了,说这玩意儿太“热情”,招架不住。
所以说啊,昆虫信息素这东西,虽然听起来挺高科技的,但用起来还真得小心。
它就像个双刃剑,既能帮你,也能坑你。
用得好,它是你的得力助手;用不好,它就成了你的“猪队友”。
哎,这世上的事儿啊,真是没有十全十美的。
就像这信息素,虽然能迷惑害虫,但也有可能引来更多的麻烦。
看来,凡事都得有个度,不能太贪心,也不能太依赖。
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昆虫信息素的特点
昆虫信息素的特点
昆虫性信息素直接来自于虫体,有如下优点:
①无毒,无污染;
②灵敏度高,专一性强,不伤害天敌;
③可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延缓害虫对农药的抗性;
④昆虫自身不易对性信息素产生抗性,即使一旦产生抗性也很容易通过改变生产配方来实现对抗性昆虫的持续治理;
⑤性信息素的使用较少需要额外动力资源,诱捕器设置或干扰载体的喷洒都不受地理环境的限制,拓宽了应用地域。
昆虫性信息素是由性成熟的个体产生和释放,能引诱或激起同种异性个体进行交尾的微量化学物质。
由于昆虫性信息素具有微量、高效、灵敏度高、对天敌无害、对环境友好等特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虫情监测、干扰交配、害虫检疫及大量诱杀等方面。
近年来,随着性信息素分析技术的改进,检测仪器的多样及灵敏度的提高,针对昆虫性信息素的研究不断拓展和深化。
本文在广泛调研国内外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综述了昆虫性信息素的生物学研究概况、性信息素的结构特点、提取方法、鉴定方法、化学合成以及其在调控害虫行为方面的应用等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旨在为昆虫性信息素的研发与应用提供技术参考和理论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昆虫信息素昆虫的外分泌腺与信息素摘要:昆虫信息素在昆虫个体和社群的信息交流有重要作用。
本文综述了昆虫信息素的基本内容和研究概况,以及昆虫信息素在防治应用上的成果。
关键词:昆虫,信息素,防治应用地球上的生物经几十亿年的进化,形成了今天生物多样化的格局,每种生物都在进化中形成了自己种群的信息联络方式。
【1】作为种类最多的昆虫,个体之间需要持久有效的物质流或信息流进行联系,除了采用声音、荧光等物理方法外,它们还经常借助于一些简单的有机分子。
【2】其中最重要的是昆虫外分泌腺产生的信息素,它们在种内和种间起作用并有多种类型。
对昆虫外分泌腺和信息素的研究已有50多年的历史,在世界范围内为控制害虫数量以及避免对人类和农作物收到大面积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昆虫信息素的研究中,鳞翅目昆虫外分泌腺和信息素的研究开展最早也最详尽,其中又以蛾类性信息素研究得较为全面。
本文拟以蛾类昆虫性信息素为代表,对昆虫信息素的研究和发展、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I昆虫信息素概述I.i昆虫信息素的定义昆虫信息素(pheromone)是指昆虫个体向外释放的能在昆虫间传递信息、引起同种个体间或种间产生生理或行为反应的微量化学物质,又称为外激素。
它是对生物群落结构起重要作用过的物质流或信息流因素,包括只能作用于同种的种内信息素和能作用于其他种的种间信息素。
【3,4】它主要来源于昆虫体表的分泌腺体,借助空气和其他媒介传递,接受者以化学感受器或嗅觉、味觉等方法接纳,可表现为抑制作用,亦可表现为刺激作用。
【4】I.ii昆虫信息素的研究进程昆虫信息素研究的首要问题是信息素化学结构的鉴定,这一领域的工作始于20世纪30年代,受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进展缓慢。
经过近20年的努力,Butenandt等从50万多头家蚕蛾(Bombyx mori)雌蛾的提取物中分离、鉴定出第一个昆虫性性信息素的化学结构。
【5】1971年,Law和Regnier 用“信息素”(Semiochemicals)表示支配生物之间相互作用的化学物质。
【6,7】I.iii化学组成从Bombykol被鉴定出到现在,研究人员已分离和鉴定了9目90多科2000多种的昆虫性信息素,其中以鳞翅目蛾类昆虫的性信息素研究最为深入【8】。
80%的蛾类昆虫信息素至少有2种组分,终端为乙酸酯的占40%,其余60%为醛、醇和烃类化合物,少数为酮类。
【9,12,13】雌蛾释放的性信息素大都属脂族化合物,其化学结构的特征仅在碳链长短、双键数目位置、末端功能团性质等方面有差异;而从雄蛾味刷中鉴定出的性信息素化学结构几乎全是简单的醛、羧酸和萜类,分子量低,挥发性高【13】。
研究结果还表明:不同种的昆虫具有部分相同的性信息素成分;雄性昆虫和同种的雌性昆虫具有相同的性信息素成分【10,11】。
II信息素的种类及特性信息素根据相互作用关系是发生在种内还是中间,可以分为外激素(pheromone)和它感化合物两种【6】。
II.i外激素外激素也称为种内信息素是指一种分泌并释放到体外引起同种昆虫的个体产生行为或生理反应的化学物质【6】。
根据外激素接受者所产生的特定反应不同,可以分为两大类:若外激素引起接受者产生某种特定行为,则被称为释放外激素;若该物质影响了个体发育,则被称为诱导外激素【14】。
根据外激素的功能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6,8】:II.i.1性信息素(sex pheromone)也称性外激素,是成虫在特定时间里分泌和释放的、对同种异型个体有强烈引诱作用的信息化学物质,一般分为长距离吸引的性引诱信息素(sex attraction pheromone)和近距离吸引的交配信息素(courtship pheromone)。
通常是雌性分泌引诱雄性。
性信息素各组分之间的比例十分严格,有的种类甚至一次作为种间隔离的主要条件之一【16】。
II.i.2聚集信息素(aggregation pheromone)是引起同种两性的其他个体定向至释放源聚集进行取食、交配和繁殖的挥发性信息化学物质【6,8】。
II.i.3踪迹信息素(trail pheromone)是社会性昆虫分泌的、能表示其行踪的信息化学物质,使种内其他个体能追随其行踪,以找到食物或返回巢穴。
这类信息素的持续时间短,有效范围窄。
II.i.4警戒信息素(alarm pheromone)是社会性昆虫释放的、向同种其他个体通报有敌害来临,诱导产生疏散、聚集或防御行为的挥发性化学物质,持续时间短。
不同昆虫对警戒信息素的反应不同,大体可以分为惊慌警戒(panic alarm)和聚集警戒(aggressive alarm)两类。
前者的行为反应是慌乱地散开或紧急跌落,如蚜虫、角蝉、蝽;后者则是兴奋地向警戒信息素源聚集,进入戒备状态,并能产生群体攻击行为,如蜜蜂、胡蜂和一些蚂蚁【8,2】。
II.i.5标记信息素(mark pheromone)是指昆虫在其产卵场所、食物源或巢穴附近所留下的、有提示作用的信息化学物质。
但寄主标记信息素也会给释放者带来不利的影响,如信息盗用和盗寄生现象【17】。
II.ii它感化合物它感化合物是由一种昆虫分泌并释放到体外引起异种昆虫个体产生行为的化学物质,又名种间信息物质或种间信息素。
以Whittaker(1970)所定义的,它感化合物分为以下四类:II.ii.1利己素(allomone)也称“阿洛蒙”,是由一种昆虫释放并引起其他昆虫个体行为反应的化学物质,而行为反应对释放者有利。
II.ii.2利它素(kairomone)也称“开洛蒙”,是指有一种生物释放对另一种生物有利的化学物质,或者说对接受者有利。
II.ii.3协同素(synomones)也称“新洛蒙”,还叫互利素,是指反应对释放者和接受者双方都有利。
II.ii.4非气信息素(apneumones)也称“阿纽蒙”,也称非生素,是指拟寄生物寄主定位,包括非生命的食物寄主。
【6】II.iii特性II.iii.1活性高昆虫的每个感受器能感受一个分子,因此,微量信息素就能引起昆虫的生物反应。
比如:一只雌性蚕蛾一次释放的蚕蛾醇足以吸引100万只以上的雄蛾【18】。
II.iii.2非常高的物种专一性信息素通常表现为几种化合物的混合物,一般情况下,在同一属中,不同的物种即便化合物的成分相同,但只要组成比例不同,它们也能够将其分辨出来【18】。
II.iii.3活性有效距离大一般来说,性信息素的活性有效距离可达50m以上,活性化学物质通过自身扩散在空气中传播【18】。
II.iii.4信息素是低等动物繁衍的主要手段不同地点的雄性或雌性动物利用信息素的传播使其相互聚集、交配。
没有信息素的作用,正常的繁衍将受到影响【18】。
III信息素的应用昆虫信息素的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然而利用昆虫之间的化学通讯物质防治害虫的尝试至少可以追述到19世纪末,如Forbush和Fernald试图用活雌蛾诱捕器控制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
待Butenandt确定家蚕蛾的信息素成分后,对昆虫信息素的研究迅速开展,为应用昆虫信息素防治害虫创造了有利条件【11】。
III.i.意义昆虫每年向几亿人传播疾病(如按蚊是疟疾病原体的种间寄主和传播者),并给世界农业的生产带来巨大的损失。
许多昆虫将人类或植物作为他们取食、筑巢、和繁衍的寄主或场所。
害虫所带来的问题是从历史上就存在的,人们尝试了多种方法控制害虫数量,但是收效甚微。
化学农药给人类和环境带来了巨大的污染,而昆虫信息素直接来自于虫体,不会对人类和环境造成危害,也不容易使害虫产生抗药性。
因此,随着现如今对昆虫信息素的研究的逐步深入,所取得的成果为害虫种群监控带来了新的方法【10,19】。
昆虫作为人体疾病的媒介农作物易受到害虫的侵害III.ii.应用现状III.ii.1预测预报害虫的测报是害虫综合治理的必要前提,只有对害虫危害的预测做到准确和及时,才能正确地拟定综合防治计划和措施。
由于昆虫性信息素测报诱捕器具有灵敏、专一性强、使用方便和成本低廉等优点,因此在害虫测报上广泛应用。
在某些害虫测报中,已经逐步取代了传统的黑光灯和糖醋液。
III.ii.2大量诱捕法大量诱捕法是在田间大量设置性信息素诱捕器诱杀雄虫,导致雌雄比例严重私聊,减少雌雄的交配行为,降低子代种群密度。
III.ii.3交配干扰法交配干扰法,俗称“迷向法”。
其基本原理是在弥漫性信息素的环境中, 雄虫丧失对雌虫的定向行为能力, 或是由于雄虫的触角长时间接触高浓度的性信息素而产生适应, 失去对雌虫召唤的反应能力, 雌虫得不到交配, 这种交配机率的降低导致下一代种群密度降低。
III.ii.4性信息素与其他生物农药联用法利用性信息素诱捕器引诱雄蛾, 使被引诱雄蛾沾染病毒、原生动物或化学不育剂后仍返回田间, 该种雄蛾通过与田间雌蛾交配而使病毒蔓延, 导致整个种群产生流行病; 接触过化学不育剂的雄蛾, 通过交配使雌蛾产生的子代不育。
采用性信息素与生物农药相结合的使用技术发挥了二者的长处, 是目前致力发展的新课题。
III.iii展望由于昆虫性信息素具活性高、特异性强、使用简便、不污染环境、不伤害天敌等优点, 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性信息素有毒性的存在。
因此,从食品安全和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 采用昆虫性信息素作为防治措施之一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推广性信息素对害虫的综合管理具有切实的可行性。
尽管如此, 也不能认为昆虫性信息素就可以取代杀虫剂。
昆虫性信息素在应用上不能根治害虫, 只能作为综合防治的措施之一。
目前, 由于昆虫性信息素的应用还停留在理论水平上, 对许多昆虫的性信息素的组分的确切功能还不是太清楚, 在技术上还不成熟, 所以在应用上有许多的局限性。
我认为,今后应深入开展昆虫性信息素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继续以主要农林害虫为重点研究对象, 鉴定和合成更多更好的性信息素供农林部门使用。
另外,由于雄性昆虫的性信息素的实际应用价值的限制,对它们的研究受到了忽视。
但是,随着昆虫交配通讯机理研究的深入,发现雄性昆虫的性信息素在种间生殖隔离具有重要的作用, 尤其对某些具有相同雌性性信息素的物种来说更是必不可少的。
并且, 通过对雄性昆虫性信息素的研究深入, 也会加深人们对昆虫化学通讯的认识,拓宽学科范围,促进学科发展。
IV总结昆虫信息素是指昆虫个体分泌的在种内和种间传递信息和引起特定行为或生理反应的微量化学物质。
根据作用关系可以分为外激素和种间信息素,其中对于鳞翅目性信息素的研究较为全面。
本文即以鳞翅目蛾类昆虫外分泌腺和性信息素为代表进行综述。
由于昆虫性信息素具活性高、特异性强、不污染环境等优点,在害虫防治上面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于进一步了解性信息素作用机理和增加对雄性性信息素的研究还尚待提高。
参考文献:【1】韦卫,赵莉蔺,孙江华.蛾类信息素研究进展[J].昆虫学报.2006.49(5):850-858【2】Ingolf Lamprecht. Erik Schmolz. Burkhard Schricker.Pheromomes in the life of insects.Eur Biophys[J].2008.37:1253-1260【3】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昆虫卷[K].北京:农业出版社.1990【4】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林业卷(上)[K].北京:农业出版社.1984【5】孟宪佐.我国昆虫信息素研究与应用的进展[J].昆虫知识.2000.37(2):75-84【6】迟克强,孙亚飞等.昆虫化学信息物质概述[J].吉林林业科技.2004.33(5)【7】廖凌云,文礼章.昆虫信息素研究进展[C].华中昆虫研究.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5【8】许再福.普通昆虫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149-151【9】许孟英.昆虫信息素研究及应用的新进展_欧洲及发展中国家信息素工程学术讨论会概况[J].昆虫知识.1994.31(1)【10】李红军,何雄奎等.雄性昆虫性信息素的研究进展[J].昆虫知识.2008.45(1)【11】苏建伟,肖能文,戈峰.昆虫雌性信息素在害虫种群检测和大量诱捕中的应用与讨论[J].植物保护.2005.31(5)【12】(法) 朔文(R.Chauvir)著,昆虫生理学[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1956【13】杜佳纬.昆虫信息素及其应用[M].1988【14】刘定震,田红.动物化学通讯及其功能与机制[J].自然杂志.2010.32(1)【15】张岩.刘敬泽.昆虫的性信息素及其应用[J].生物学通报.2003.38(12)【16】黄新培.昆虫化学生态学的研究进展(综述)[J].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1.17(4)【17】陈华才,程家安.昆虫寄主标记信息素[J].生态学报.2005.25(2)【18】段东平.昆虫信息素代替农药的研究状况及应用[J].农业与技术.2012.32(2)【19】Wynand van der Goes van Naters, & John R. Carlson. Insects as chemosensors of humans and crops[J].Nature.2006.【20】向玉勇,杨茂发.昆虫性信息素研究应用进展[J].湖北农业科学.2006.45(2)【21】邓晓军,张珈敏等.白蚁信息素研究进展[J].昆虫学报.2002.45(5)【22】李咏玲,韩福生,张金桐.昆虫性信息素研究综述[J].山西农业科学.2010.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