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与分析化学_第二章习题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后习题与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后习题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cfb10ff49649b6648d747a8.png)
第1章思考题与习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等压下加热5%的下列水溶液,最先沸腾的是()A. 蔗糖(C12H22O11)溶液B. 葡萄糖(C6H12O6)溶液C. 丙三醇(C 3H8O3)溶液D. 尿素((NH2)2 CO)溶液解:选D。
在等压下,最先沸腾就是指溶液的蒸气压最低。
根据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变化规律,溶液质量摩尔浓度增大,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这里,相同质量分数下,溶质的摩尔质量越小,质量摩尔浓度越大。
选项D中非电解质尿素的摩尔质量最小,尿素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最大,蒸气压最低,在等压下最先沸腾。
2.0.1mol·kg-1下列水溶液中凝固点最低的是()A. NaCl溶液B. C12H22O11溶液C. HAc溶液D. H2SO4溶液解:选D。
电解质溶液的依数性虽然不能用拉乌尔定律进行统一的定量计算,但仍然可以参照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进行定性描述。
即溶质的粒子数目增大,会引起溶液的蒸气压降低,沸点升高,凝固点下降和溶液的渗透压增大。
此题中,在相同质量摩尔浓度下,溶液中的粒子数目估算出来是H2SO4溶液最多,所以其凝固点最低。
3.胶体溶液中,决定溶胶电性的物质是()A. 胶团B. 电位离子C. 反离子D. 胶粒解:选D。
根据胶团结构,胶核和吸附层的整体称为胶粒,胶粒中反离子数比电位离子数少,故胶粒所带电荷与电位离子符号相同。
即胶粒带电,溶胶电性由胶粒决定。
4.溶胶具有聚结不稳定性,但经纯化后的Fe(OH)3溶胶可以存放数年而不聚沉,其原因是()A. 胶体的布朗运动B. 胶体的丁铎尔效应C. 胶团有溶剂化膜D. 胶粒带电和胶团有溶剂化膜解:选D。
溶胶具有动力学稳定性和聚结稳定性,而聚结稳定性是溶胶稳定的根本原因,它包含两个方面,胶粒带有相同电性的电荷,当靠近时会产生静电排斥,阻止胶粒聚结合并;而电位离子和反离子形成的溶剂化膜,也会阻隔胶粒的聚结合并。
由于纯化的Fe(OH)3溶胶具有这种聚结稳定性,从而可以存放数年而不聚沉。
兰叶青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答案(所有章节)
![兰叶青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答案(所有章节)](https://img.taocdn.com/s3/m/ac99b39d852458fb760b5625.png)
第二章 习题解答2-10解:(1)×;(2)×;(3)√;(4)×;(5)×;(6)×;(7)×;(8)×;(9);(10)×;(11)×2-11解:(1)敞开体系;(2)孤立体系;(3)敞开体系;2-12解:(1) Q =100kJ W=-500 kJ △U = Q + W=-400 kJ(2)Q =-100kJ W=500 kJ △U = Q + W=400 k2-13解:因为此过程为可逆相变过程,所以Q p =△H= ·mol -1W=-p 外△V ≈-n R T =-×=- kJ ·mol -1 △U = Q + W= +(-)= kJ ·mol -12-14解:(1)r m B f m Bf m 2f m f m f m 231B)3CO g Fe,s 3CO,g Fe O ,s 3393.51203(110.52)(822.2)26.77kJ mol H H H H H H -∆=ν∆=∆∆-∆+∆=⨯-⨯-⨯---=-⋅∑((,)+2()()()()+ΘΘΘΘΘΘ(2)r m B f m Bf m 2f m 2f m f m 21B)CO g H ,g CO,g H O,g 393.510(110.52)(241.82)41.17kJ mol H H H H H H -∆=ν∆=∆∆-∆+∆=-----=-⋅∑((,)+()()()()+ΘΘΘΘΘΘ(3)r m B f m Bf m 2f m f m 2f m 31B)6H O l NO,g 5O ,g 4NH ,g 6285.834(90.25)504(46.11)1169.54kJ mol H H H H H H -∆=ν∆=∆∆-∆+∆=⨯-⨯-⨯-⨯-=-⋅∑((,)+4()()()()+ΘΘΘΘΘΘ2-15解:乙醇的Θm f H ∆反应r m H ∆Θ为:(4) 2C (s ,石墨)+3H 2(g )+1/2O 2(g )= C 2H 5OH (l ),所以:反应(4)=反应(2)×2+反应(3)×3-反应(1)r m r m r m r m -1(4)2(2)3(3)(1)2(393.5)3(571.6)(1366.7)1135.1kJ mol H H H H ∆=∆+∆-∆=⨯-+⨯---=-⋅ΘΘΘΘ对反应2C (s ,石墨)+ 2H 2(g )+ H 2O (l )= C 2H 5OH (l )r m f m f m 2f m 2f m 1()(H O,l)2(H ,g)2(C,s)1135.1(285.83)2020849.27kJ mol H H H H H -∆=∆-∆-∆-∆=----⨯-⨯=-⋅乙醇ΘΘΘΘΘ虽然,该反应的r m H ∆Θ<0(能量下降有利),但不能由r m H ∆Θ单一确定反应的方向,实际反应中还须考虑其他因素,如:混乱度、反应速率等。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2b42a34767f5acfa0c7cd19.png)
第二章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习题解答1.简单说明四个量子数的物理意义和量子化条件。
2.定性画出s, p, d 所有等价轨道的角度分布图。
3.下列各组量子数哪些是不合理的?为什么?(1)2, 1, 0n l m ===; (2)2, 2, 1n l m ===-;(3) 3, 0, 0n l m ===; (4)3, 1, 1n l m ===+;(5)2, 0, 1n l m ===-;(6)2, 3, 2n l m ===+。
解 (2),(5),(6)组不合理。
因为量子数的取值时要求l < n ,m ≤ l 。
4.用合理的量子数表示(1)3d 能级;(2)2p z 原子轨道;(3)4s 1电子。
解 (1)3d 能级的量子数为:n = 3,l = 2。
(2)2p z 原子轨道的量子数为:n = 2,l = 1,m = 0。
(3)4s 1电子的量子数为:n = 4,l = 0,m = 0,m s =12+。
5.在下列各组量子数中,恰当填入尚缺的量子数。
(1) n =?,l =2,m =0,m s = +1/2; (2) n =2,l =?,m =-1,m s =-1/2; (3) n =4,l =2,m =0,m s = ?; (4) n =2,l =0,m =?,m s = +1/2。
解 (1)n ≥ 3正整数; (2)l = 1; (3)m s = +½(或-½); (4)m = 0。
6.下列轨道中哪些是等价轨道?x x x y z 2s, 3s, 3p , 4p , 2p , 2p , 2p 。
解 对氢原子: (n 相同)(x y z 2s, 2p , 2p , 2p );(x 3s, 3p 3s ,3p x )。
对多电子原子:(n 、l 相同)(x y z 2p , 2p , 2p )。
7.下列各元素原子的电子分布式各自违背了什么原理?请加以改正。
无机及分析化学教程 魏琴主编 第2章 原子结构习题解答
![无机及分析化学教程 魏琴主编 第2章 原子结构习题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90ad3311866fb84ae45c8dda.png)
第二章习题解答[2-01] 玻尔氢原子模型的理论基础是什么?简要说明玻尔理论的基本论点,简要说明玻尔理论的成功之处和不足。
答:玻尔氢原子模型的理论基础依然是经典力学理论,只不过是加入了由氢原子光谱研究得到的限制性条件,得出了电子发射或吸收光能的相对正确结论。
玻尔理论的基本论点包括:(1) 在原子中,电子不能沿着任意的轨道绕核旋转,而只能在某些特定的、符合一定条件的圆球形轨道上运动,即其角动量必须满足w=mvr=nh/2π,其中h为普朗克常数。
电子在满足该条件的轨道上运动时,并不放出能量,每一个轨道所具有的能量状态,称之为一个能级。
(2) 电子的轨道离核越远,其能量也就越高。
在稳定状态下,所有的电子,尽可能处在离原子核最近的轨道上,以使得整个原子具有较低的能量。
当外界给予电子能量时,即电子受到激发时,如高温、带电粒子的冲击等,电子就会跃迁到离核较远的轨道上,此时电子处于激发状态。
(3) 只有当电子从高能激发态跃回到低能稳定态时,原子才会以光子的形式向外放出能量。
光量子的能量大小为电子跃迁时,高低能级的差值,即:△E =E2-E1= hν。
玻尔理论的成功之处和不足:由于玻尔将量子化的概念,引入到了原子模型中,打破了经典力学中,能量是连续变化的框框,成功地说明了原子光谱为线状光谱的实验事实,并且理论计算所得之谱线频率与实验数值十分吻合。
但是,由于玻尔理论的主要依据和处理方法仍没有完全脱离经典力学的束缚,除了氢原子光谱外,其理论无法解释任何一个多电子原子的光谱,比如He原子光谱。
后来的实验证明,在氢原子光谱中还包含着更为精细的谱线结构,而这一点,玻尔理论也无法给出合理的解释。
因此,玻尔理论并没有真正解决原子结构的实际问题。
[2-02] 简要叙述证明光和电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的实验依据。
答:光的波粒二象性实验依据主要来自于光电效应、光压现象及光经过大星球附近时发生的光弯曲现象。
电子的波动性主要来自于电子衍射实验现象。
《无机和分析化学》1_12章习题答案
![《无机和分析化学》1_12章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a250dbcf8c75fbfc77db289.png)
ln
k2 k1
案
650 670 8.315 670 - 650
ln
7.0 10-5 2.0 10-5
227 kJ
mol -1
ln
k3
227 103 8.315
690 690
650 650
ln(2.0
10 -5 )
8.38
k3 2.310 4 s1
无
第二章 化学热力学 (34页)
机 8. 2N2H4(l)+ N2O4(g) = 3N2(g) +4H2O(l)
及 分 析
rHm⊖=4×(-285.8)-9.16-2×50.6= -1254kJ·mol-1 -1254×1000∕64= -19.6 MJ
化 11. ⑴ 水变成水蒸汽: S>0
学 ⑵ 气体等温膨胀:S>0
:
:
1: 2 :1
40.00 6.60 53.33
Tb mB 0.0510 0.500
M
K bmA
0.512 9.00
180g mol -1
最简式:CH2O
分子式:C6H12O6
无
第一章 气体和溶液 (15页)
Kf
1.86
机 10. mA Tf M A mB 2.00 92.1 0.100 9.9g
教 案
⑶ 苯与甲苯相溶: S>0
⑷ 盐从过饱和溶液中结晶出来:S<0
⑸ 渗透:S>0
⑹ 固体表面吸附气体: S<0
无
第二章 化学热力学 (34页)
机 及 12.
⑴ ⑷: S<0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二版)(作者:倪静安,商少明)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二版)(作者:倪静安,商少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ed31b71f46527d3240ce046.png)
第一章 化学计量、误差和数据处理题解1-1称取纯金属锌0.3250g,溶于HCl 后,在250ml 容量瓶中定容,计算该标准Zn 2+溶液的浓度。
解:1Zn Zn Zn L mol 01988.02500.039.653250.0V M m c 2−⋅=×=×=+1-2计算下列溶液的滴定度T ,以g / ml 表示:①c (HCl) = 0.2015mol·L -1的HCl 溶液,用来测定Ca(OH)2、NaOH; ②c (NaOH) = 0.1732mol·L -1的NaOH 溶液,用来测定HClO 4、CH 3COOH。
解:(1)Ca(OH)2 + 2HCl = CaCl 2 + 2H 2O ; NaOH + HCl = NaCl + H 2O令x 表示待测物的计量系数,b 表示测定滴定物的计量系数,则滴定度滴与定物的量浓度的关系为:3/10−=x B B x M C bxTmlg M C T mlg M C T NaOH B HCl NaOH OH Ca B HCl OH Ca /10060.800.40102015.0111011/10465.709.74102015.0211021333/33)(3/)(22−−−−−−×=×××=××=×=×××=××=(2)3/10−=x B B x M C bx Tmlg M C T mlg M C T COOH CH B NaOH COOH CH HClO B NaOH HClO /1004.105.60101732.01011/1074.146.100101732.01011233/233/3344−−−−−−×=××=××=×=××=××=1-3有一NaOH 溶液,其浓度为0.5450mol·L -1,取该溶液100.0ml,需加水多少ml 方能配成0.5000mol·L -1溶液?解:设需加水x mL ,则 0.5450×100.0=0.5000(100.0+x)x =-109.0-100.0 =9.00 mL1-4欲配制c (HCl) = 0.5000mol·L -1的HCl 溶液。
无机分析化学答案
![无机分析化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a1aae83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35.png)
第二章定量分析概论(答案)1.有关反应和滴定反应MnO+2Na2O2+H2O=MnO42-+2OH+4Na+ 3MnO42-+4H+=2MnO4-+MnO2↓+2H2O MnO2+2Fe2++4H+=2Fe3+Mn2++2H2O MnO4-+5Fe2++8H+= Mn2++5Fe3++4H2O Cr2O3-+6Fe2++14H+=2Cr3++6Fe3++17H2O 解:3 MnO2~3MnO42-~MnO2~2Fe2+ MnO4-~5Fe2+ωMnO=[][]1000000.294 . 7024.001000.0500.101000.02/3⨯⨯⨯⨯-⨯⨯=0.0313 MnO%=3.13%∵Cr2O3~2CrO42-~CrO72-~6Fe2+ωCr2O3=[][]1000000.20. 1525880.0540.10010.0500.501000.06/1⨯⨯⨯-⨯⨯-⨯⨯=0.0144 Cr2O3%=1.44%2.解:n(Fe)=5n(MnO4-)C(MnO4)=85.555⨯T×1000=0.2000(moI/L)n{H[C2O4]2}=5n(MnO4)/4C(H3[C2O4]2=5×0.40×0.2000/4=0.10(moI/L)n(OH)/3=n(H3[C2O4]2)K(NaOH)={[0.1×10.00]/0.1}×3=30.00(ml)(5Fe2++MnO4+8H+=5Fe3++Mn2++4H2O5H3(C2O4F2+4MnO4+17H+=4Mn C++20CO2↑+16H2O)3.解:Na2B4O7·10H2O~2HCI~2NaOHn(Na2B4O7·10H2O)=(n HCI总- n HCI余)/2Va/Vb=Cb/Ca=1/1.0352m Na2B4O7·10H2O/M Na2B4O7·10H2O=VaCa-VbCa/1.0352×0.5000/381.4=[30.00×Ca-5.50×Ca/1.035]/1000Ca=[2×0.5/0.3814]/[30.00-5.50/1.035]=2.622/24.69=0.1062[mol/L]Cb=Ca/1.035=0.1026[mol/L]4.解Sb2S3+3O2=Sb2O3+3SO2SO2+2Fe3++2H2O=2Fe2++SO42-+4H+6 Fe2++Cr2O72-+14H+=2Cr3++6Fe3++7H2O2Sb~Sb2S3~3SO2~6Fe3+~ Cr2O72-ωSb2S3=C K2CrO7×V K2CrO7×M Sb2S3/m样=0.02000×25.20×0.33968/0.3000 =0.5707ωSb=2×C K2CrO7×V K2CrO7×Ar sb/m样=2×0.02000×25.20×121.8/[0.3000×1000] =0.40925.解:MnO2+C2O42-+4H+=Mn2++2CO2+2H2O2MnO4-+5C2O42-+16H+=2Mn2++10CO2+8H2OMnO 2~C 2O 42-;5C 2O 42-~2MnO 4-ωMnO 2=样m MMnO VrMnO CrMnO O C MNa O C mNa ⎪⎪⎭⎫ ⎝⎛⨯⋅-24442242225 =3000.094.861050.1601964.0251345.03⨯⎪⎭⎫⎝⎛⨯⨯⨯--=0.8465 or 84.65% 6.解:Ca[ClO 3]2~12Fe 3+~2 Cr 2O 72-ωCa[ClO 3]2=[]2000.0100098.20600.10602000.000.261000.012⨯⨯⨯-⨯⨯T=0.1207 or 12.07% 第三章 误差及数据处理 1.[1]X =∑iXi/n=[20.48+20.55+20.58+20.60+20.53+20.50]/6 =20.54d =[1/6]∑=61i Xi -Xi=0.037dr =[d /X ]⨯100%=0.18%S=∑--]1/[][2n X Xi =0.046%[2]E =X-μ=20.54-20.46=-0.08Er =[X-μ]/μ=[20.54-20.46]/20.46 =-0.39%2.[1]4432111X X X X Xi n X ni +++==∑==425.3730.3720.3745.37+++Er=%13.0%10035.3735.3730.37-=⨯-=-XrXr X[2](%)075.0405.000.010.015.0111=+++=-==∑∑==nxx din d ni ni%20.0%10030.37075.0=⨯==x d dr [3]S=%11.01)(12---∑=n X Xi niS x =%055.04%11.0==nS x3.当x=67.04时,μ=0.221.062.6604.670=-=-μX 当x=65.82时,μ=6.321.062.6687.650=-=-μX 查μ表p 【65.87~67.04】=0.4999+0.4773=97.72% 出现在此区间可能的个数为(1-0.9772)100⨯=2.282≈个 4.⎣⎦32.02.126.110=-=-=μμX查μ表3=μ的面积为0.4987分析结果小于11.6g/t 概率P=0.5-0.4987=0.13%5.F=Cx E Cx F ln 303.2029.0lg 029.000+=+根据误差传递公式)(0005.0303.2029.0V CxCxE =∆⋅=∆ %4029.0303.20005.0C =⨯=∆∴Cx x 相对误差6.X=)(0.70.10.10.8m ppm C A =--- 设R=A-C02.0)1.0()1.0(22222=+=+=C A R S S SX=2222)()()()(mSm RS XS XSx m R R X +===(0.10.802.0-)2+20.1001.0⎪⎭⎫⎝⎛=9.2⨯106-Sx=X 62102.90.7-⨯⨯=⎪⎭⎫ ⎝⎛⋅x Sx=0.02(ppm) 7.=x ω()样m x M C V V )(21⋅⋅-=()[]310)0002.02000.0()(04.000.500.25-⨯±⋅⋅±-x M C分析结果的极值相对误差31032000.00002.000.2004.0-⨯=+ 8.称取得极值误差=2)(002.0001.0mg =⨯ 最小称样质量m=)(21.0002.000mg =9.用Na 2CO 3标定时2M m 3232co Na co Na HCLHCL V C ⨯=32co Na m =232co Na M V C HCL HCL ⨯⨯=g 1325.010299.105251.03=⨯⨯⨯-Ex=%15.0101325.01.0223=⨯⨯=-mC 用Na 2B 4O 7标定时2M m 342742o B Na o B Na HCL HCL V C ⨯=742o B Na m = 2742o B Na M V C HCL HCL ⨯⨯=g 4767.010237.381251.03=⨯⨯⨯-Ex=%042.0104767.01.0223=⨯⨯=-m C10.样m O P mMg OH SO mMg O P mMg 72224272272⋅=ω=8117.05403.055.22247.24621980.0=⨯⨯=⎥⎦⎤⎢⎣⎡2ωωS 22722722⎪⎭⎫ ⎝⎛+⎥⎦⎤⎢⎣⎡样样m Sm O P mMg O P SmMg=23235403.0101.021980.0101.04⎥⎥⎦⎤⎢⎢⎣⎡⨯⨯+⎥⎥⎦⎤⎢⎢⎣⎡⨯⨯-=1.09610-⨯ S ω=0006285.08117.01009.1=⨯⨯=⨯⎪⎭⎫ ⎝⎛-ωωωS 11.X=μt ns t afn t nt S X af af≤≤=-须1μ 查t ≥n 表值,得af 7 10.nX X X X X 54321X ++++==43.0543.040.047.037.048.0=++++S=0.046,to.os,f=2.785046.078.243.0,⨯±=±=nfs to X μ=0.4306.0±这一范围的含意是,在以平均值43.0=X为中心06.0±范围包括真值得概率为95%。
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材课后习题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材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1f67c6c9ec3d5bbfc0a749b.png)
第一章物质结构基础1-1.简答题(1) 不同之处为:原子轨道的角度分布一般都有正负号之分,而电子云角度分布图均为正值,因为Y平方后便无正负号了;除s轨道的电子云以外,电子云角度分布图比原子轨道的角度分布图要稍“瘦”一些,这是因为︱Y︱≤ 1,除1不变外,其平方后Y2的其他值更小。
(2) 几率:电子在核外某一区域出现的机会。
几率密度: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某处单位体积内出现的几率,表示微粒波的强度,用电子云表示。
(3) 原子共价半径:同种元素的两个原子以共价单键连接时,它们核间距离的一半。
金属半径:金属晶体中相邻两个金属原子核间距离的一半。
范德华半径:分子晶体中相邻两个分子核间距离的一半。
(4) BF3分子中B原子采用等性sp2杂化成键,是平面三角形;而NF3分子中N原子采用不等性sp3杂化,是三角锥形。
(5)分子式,既表明物质的元素组成,又表示确实存在如式所示的分子,如CO2、C6H6、H2;化学式,只表明物质中各元素及其存在比例,并不表明确实存在如式所示的分子,如NaCl、SiO2等;分子结构式,不但表明了物质的分子式,而且给出了分子中各原子的具体联接次序和方式,像乙酸的结构式可写为C HH HC OO H其结构简式可记为CH 3COOH 。
1-2解 1错;2错;3对;4对;5对;6错。
7对;8错;9对 10错;11错;12错。
1-3 波动性;微粒性1-4. 3s=3p=3d=4s ;3s< 3p< 4s <3d ;3s< 3p< 3d< 4s ; 1-5 32;E 4s < E 4p < E 4d < E 4f ; 第六周期;La 系;2;铈(Ce) 1-6 HF>HCl>HBr>HI ;HF>HCl>HBr>HI;HF<HCl<HBr<HI;HF>HI>HBr>HCl 。
无机与分析化学(二)_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无机与分析化学(二)_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https://img.taocdn.com/s3/m/cfa4e501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f0.png)
无机与分析化学(二)_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用0.1mol/L HCI滴定0.1mol/L NaOH时的pH突跃范围是9.7~4.3,用0.01mol/LHCI滴定0.01mol/L NaOH的突跃范围是()参考答案:8.7~5.32.双指示剂法测混合碱,加入酚酞指示剂时,消耗HCI标准滴定溶液体积为15.20mL;加入甲基橙作指示剂,继续滴定又消耗了HCI标准溶液25.72mL,那么溶液中存在参考答案:Na2CO3+NaHCO33.用莫尔法直接测定氯化物中氯的含量,若溶液的酸性较强,则会使测定结果参考答案:偏高4.福尔哈德法是用铁铵矾[(NH4)Fe(SO4)2﹒12H2O]作指示剂,根据Fe3+的特性,此滴定要求溶液必须是参考答案:酸性5.在用重铬酸钾K2Cr2O7标定硫代硫酸钠Na2S2O3时,通常采用间接法,使重铬酸钾K2Cr2O7在酸性条件下与KI作用,生成I2与硫代硫酸钠Na2S2O3反应,从而进行标定,但KI与K2Cr2O7,反应较慢,为了使反应能进行完全,下列措施不正合理的是加热6.KMnO4在酸性溶液中与还原剂反应,其自身还原的产物是参考答案:Mn2+7.碘量法测定铜的过程中,加入KI的作用是参考答案:还原剂、配位剂、沉淀剂8.为了提高配位滴定的选择性,采取的措施之一是设法降低干扰离子的浓度,其作用称参考答案:掩蔽作用9.EDTA在不同pH条件下的酸效应系数α[Y(H)]不同,当pH=4、6、8、10时,lgα[Y(H)]分别为8.44、4.65、2.27,0.45,已知 lgK(MgY)=8.7,设无其他副反应,确定用EDTA直接准确滴定浓度为0.01mol/LMg2+溶液的酸度为参考答案:pH=1010.Cl2/Cl-和Cu2+/Cu的标准电极电势分别是+1.36V和+0.34V,反应Cu2+(aq)+2Cl-(aq) ═Cu (s)+Cl2 (g)的Kθ值与下列数值最接近的是(注:^代表幂次)2.65*10^(-35)11.欲配制pH=5.0缓冲溶液应选用的一对物质是参考答案:HAc(Ka=1.8×10-5)~NaAc12.欲配制pH=10.0缓冲溶液应选用的一对物质是参考答案:NH3·H2O(Kb=1.8×10-5)~NH4Cl13.下列各组物质按等物质的量混合配成溶液后,其中不是缓冲溶液的是参考答案:NaCl和 NaOH14.用NaAc·3H2O(相对分子量137g/mol)晶体,2.0moI/LHAc来配制pH为5.0的HAc-NaAc缓冲溶液1升,其正确的配制是参考答案:将49克NaAc·3H2O放入少量水中溶解,再加入100ml 2.0mol/L HAc溶液,用水稀释1升15.用c(HCl)=0.1 mol/L HCI溶液滴定c(NH3)=0.1 mol/L氨水溶液化学计量点时溶液的pH值为参考答案:小于7.016.下列关于酸碱电离理论,质子理论的说法错误的是参考答案:质子理论不适用于非水溶剂或气体间的酸碱反应17.人的血液中,[H2CO3]=1.25×10-3mol/L(含CO2),[HCO3-]=2.5×10-2mol/L,假设平衡条件在体温(37℃)时H2CO3的pKa1=6.1,则血液的pH值是参考答案:7.418.含有下列各组离子的溶液,其中的溶质都属于酸的是参考答案:H+,SO42-,Cl-19.根据酸碱质子理论,可以得出参考答案:酸可能是电中性的分子、阳离子或阴离子20.AgC1在1mol/L氨水中比在纯水中的溶解度大,其原因是参考答案:配位效应21.已知AgCl的pKsp=9.80。
无机与分析化学(二)_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无机与分析化学(二)_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https://img.taocdn.com/s3/m/705eabe8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26.png)
无机与分析化学(二)_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在酸碱滴定中,选择强酸强碱作为滴定剂的理由是答案:使滴定突跃尽量大2.在HC1滴定NaOH时,一般选择甲基橙而不是酚酞作为指示剂,主要是由于答案:甲基橙终点时CO2影响小3.某温度下,La2(C2O4)3 饱和溶液的溶解度为1.1×10-6 mol/L ,则其溶度积(符号“^”后数字代表幂指数)为 ( )答案:1.7×10^-284.以Fe3+为指示剂,NH4SCN为标准溶液滴定Ag+时,应在()条件下进行。
答案:酸性5.由电极MnO4-/Mn2+和Fe3+/Fe2+组成的原电池。
若加大溶液的酸度,原电池的电动势将答案:增大6.两锌片分别插人不同浓度的ZnSO4水溶液(分别以I和II表示)中,测得电极电势EI=-0.70V,EⅡ=-0.76V,说明两溶液中锌离子浓度是答案:Ⅰ的Zn2+浓度> Ⅱ的Zn2+浓度7.对相同的中心离子,其外轨型配合物与内轨型配合物相比,稳定程度大小为答案:无法比较8.用 AgNO3处理[FeCI(H2O)5]Br溶液,将产生沉淀,主要是AgBr9.某溶液主要含有Ca2+、Mg2+及少量Fe3+、Al3+ ,今在pH为10时,加人三乙醇胺后以EDTA滴定,用铬黑T为指示剂,则测出的是答案:Ca2+、Mg2+总量10.在酸性介质中,用KMnO4溶液滴定草酸钠时,滴定速度答案:开始慢中间逐渐加快最后慢11.间接碘量法一般是在中性或弱酸性溶液中进行,这是因为答案:Na2S2O3在酸性溶液中容易分解12.用K2Cr2O7法测定钢铁试样中铁含量时、加入H3PO4的主要目的是使Fe3+生成Fe(HPO4)+ ,降低铁电对电极电势13.在下列溶液中加入1mol的HCl(忽略加入前后体积变化),pH值变化最小的是答案:1mol/L氨水+1mol/L氯化铵等体积混合14.下列各组化合物和离子中为共轭酸碱对的是答案:H2O和OH-15.Na2HPO4水溶液的质子条件式为答案:[H+]+[H2PO4-]+2´[H3PO4]=[OH- ]+[PO43-]16.已知AgBr的pKsp=12.30,Ag(NH3)2+的lgK稳=7.40,则AgBr在1.00mol/LNH3溶液中的溶解度(单位:mol/L,符号“^”后数字代表幂指数)为答案:10^-2.517.测得[Co(NH3)6]2+配离子的磁矩为4.26B.M.,则该配离子的晶体场稳定化能绝对值为答案:8Dq18.[Co (en)2Cl2]+配离子的配位数为答案:619.利用EDTA的酸效应曲线(林邦曲线),可查出答案:各金属离子准确滴定的最小pH值20.BaSO4的分子量为 233g/mol,pKsp = 10 ,把 1.0 mmol 的 BaSO4配成10dm3 溶液,BaSO4没有溶解的量是答案:0.21 g21.配制好的HCl通常需贮存于( )中答案:白色磨口塞试剂瓶22.若将 AgNO2放入 1.0 dm3 pH = 3.00 的缓冲溶液中,AgNO2溶解的物质的量是( )。
无机与分析化学(四版)答案第二章
![无机与分析化学(四版)答案第二章](https://img.taocdn.com/s3/m/25de6d63312b3169a451a440.png)
第二章2. 2.0mol H 2(设为理想气体)在恒温(298K )下,经过下列三种途径,从始态0.015m 3膨胀到终态0.04 m 3,求各途径中气体所做的功。
(1) 自始态反抗100Kpa 的外压到终态。
(2) 自始态反抗200Kpa 的外压到中间平衡态,然后再反抗100Kpa 的外压到终态。
(3) 自始态可逆地膨胀到终态。
解:(1)W=-P △V=-100Kpa ×(0.04-0.015)m 3=-2.5 KJ(2)由题意知 PV=nRT∴又∵P 1V 1=P 2V 2 ∴∴ W=W 1+W 2=-200KPa ×(0.025-0.015)m 3-100KPa ×(0.04-0.025)m 3=-3.5 KJ(2)第二解法:由题意知 PV=nRTV 2(中间态)=(nRT)÷P 2=(2.0mol ×8.315kpa ·L ·mol -1·K -1×298K)÷200kP=24.78 L ≈25 L ≈0.025 m 3=nRT =P 1V 12mol ×8.314×10-3KJ mol -1K -1×298K 0.015m 3= 330KP a P =V 2=1V 1P 2330KPa ×0.015m 3200KPa =0.025m 3W=W 1+W 2=-200KPa ×(0.025-0.015)m 3-100KPa ×(0.04-0.025)m 3=-3.5 KJ(3)3. 在P Θ和885℃下,分解 1.0molCaCO 3需耗热量165KJ 。
试计算此过程的W 、△U 和△H 。
CaCO 3的分解反应方程式为:CaCO 3(s )=CaO(s)+CO 2(g)解:∵等压过程 ∴△H=Q p =165 kJW=-P △V=-△n g RT=-1.0mol ×8.315J mol -1K -1×(885+273)K=-9600J=-9628.8 J ≈-9.6kJ△U=Q+W=165 KJ-9.6 KJ=155.4 KJ答:此过程的W 为-9.6kJ ;△U 为155.4 KJ ;△H 为165 kJ 。
(完整版)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第二章答案
![(完整版)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第二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d4811677f1922791788e817.png)
.选择题1.一化学反应系统在等温定容条件下发生一变化,可通过两条不同的途径完成:(1)放热10 kJ,做电功50 kJ;(2)放热Q, 不做功,则( )A. Q = -60kJB. Q = -10 kJC. Q = -40kJD. 反应的Q V =-10kJ解:选A。
θ2.在298 K,下列反应中r H mθ与r G mθ最接近的是( )A. CCl4 (g) +2H2O (g) =CO2 (g) + 4HCl (g)B. CaO (s) +CO2 (g) =CaCO3 (s)2+ 2+C. Cu2+ (aq) + Zn (s) =Cu (s) + Zn2+ (aq)D. Na (s) +H2O (l) =Na+(aq)+?H 2 (g)+OH-(aq)解:选C。
∵ Δr Gθm Δr H mθTΔr S mθ当Δr S mθ= 0 时, Δr G mθΔr H mθ∴反应 C 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中无气体物质、物态也无变化,Δr S mθ值较小。
3.已知反应2H2 (g) O2 (g)= 2H2O (g) 的r H mΘ483.63 kJ m·ol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f H mθ(H2O,g) 483.63 kJ m·ol–1B. r H mθ483.63 kJ m·ol –1表示Δξ = 1 mol 时系统的焓变C. r H mθ483.63 kJ m·ol–1表示生成1 mol H2O (g) 时系统的焓变D. r H mθ483.63 kJ m·ol–1表示该反应为吸热反应解:选B。
A 错,根据Δf H mθ定义,H2O (g)的系数应为1。
C 错,该方程为表示生成 2 mol H2O(g) 时系统的焓变。
D 错,ΔrH mθ > 0时表示该系统能量的增加,该反应为吸热反应,ΔrH mθ<0 时表示该系统能量的减少,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无机及分析化学答案(第二版)第二章
![无机及分析化学答案(第二版)第二章](https://img.taocdn.com/s3/m/2bd20866a98271fe910ef9e2.png)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一般原理2-1 苯和氧按下式反应:C 6H 6(l) + 215O 2(g) → 6CO 2(g) + 3H 2O(l) 在25℃100kPa 下,0.25mol 苯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放出817kJ 的热量,求C 6H 6的标准摩尔燃烧焓∆c H m 和该燃烧反应的∆r U m 。
解: ξ = νB -1∆n B = (-0.25 mol) / ( -1) = 0.25 mol∆c H m = ∆r H m = = -817 kJ / 0.25 mol= -3268 kJ ⋅mol -1∆r U m = ∆r H m - ∆n g RT= -3268 kJ ⋅mol -1 - (6 -15 / 2) ⨯ 8.314 ⨯ 10-3 ⨯ 298.15 kJ ⋅mol -1= -3264 kJ ⋅mol -12-2 利用附录III 的数据,计算下列反应的∆r H m 。
(1) Fe 3O 4(s) + 4H 2(g) → 3Fe(s) + 4H 2O(g)(2) 2NaOH(s) + CO 2(g) → Na 2CO 3(s) + H 2O(l)(3) 4NH 3(g) + 5O 2(g) → 4NO(g) + 6H 2O(g)(4) CH 3COOH(l) + 2O 2(g) → 2CO 2(g) + 2H 2O(l)解: (1) ∆r H m = [4 ⨯ (-241.818) - (-1118.4)] kJ ⋅mol -1= 151.1 kJ ⋅mol -1(2) ∆r H m = [(-285.830) + (-1130.68) - (-393.509) - 2 ⨯ (-425.609)] kJ ⋅mol -1= -171.78 kJ ⋅mol -1(3) ∆r H m = [6 ⨯ (-241.818) + 4 ⨯ 90.25 - 4 ⨯ (-46.11)] kJ ⋅mol -1= -905.5 kJ ⋅mol -1(4) ∆r H m = [2(-285.830) + 2(-393.509) - (-484.5)] kJ ⋅mol -1= -874.1 kJ ⋅mol -12-3 已知下列化学反应的标准摩尔反应焓变,求乙炔(C 2H 2,g)的标准摩尔生成焓∆ f H m 。
无机与分析化学第二版课后练习题含答案
![无机与分析化学第二版课后练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21c0b29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4a.png)
无机与分析化学第二版课后练习题含答案第一章:分子与离子化合物1.以下哪个元素最可能形成碱性氧化物?a.Nab.Mgc.Ald.Si答案:b. Mg2.下列化合物中,哪一个是离子化合物?a.CO2b.SF6c.Na2SO4d.CH4答案:c. Na2SO43.在以下物质中,哪一种是分子化合物?a.HClb.BaCl2c.NH3d.MgCl2答案:c. NH34.氯化钙(CaCl2)是一种典型的离子化合物。
这种化合物主要由哪些离子组成?答案:化合物CaCl2主要由钙离子(Ca2+)和氯离子(Cl-)组成。
5.氨(NH3)是一种分子化合物。
它的分子结构是什么样的?描述一下它的分子键和氢键。
答案:氨的分子结构是:一个氮原子(N)与三个氢原子(H)形成一个平面三角形的分子。
每个氢原子都与氮原子形成一个共价键,氮原子上有一个孤对电子与三个H原子上的电子形成氢键,保持了分子的三维结构。
第二章:分子结构和化学键1.离子键的形成和共价键的形成最主要的区别是什么?答案:离子键的形成通常涉及到金属和非金属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共价键的形成涉及到两个或更多的非金属原子之间的共用电子对。
2.NaOH分子中含有几种不同的化学键?答案:NaOH分子中含有两种不同的化学键:离子键(Na+和OH-之间的相互吸引)和共价键(O和H之间的共用电子对)。
3.银(Ag)和氯(Cl)之间的化学键是什么?描述一下该键的形成过程。
答案:银和氯之间的化学键是离子键。
在离子键形成时,氯原子中的一个电子被剥夺,形成一个氯离子(Cl-)。
同样地,银原子将一个电子丢失,形成一个银离子(Ag+)。
这些带电离子彼此吸引,形成了银和氯之间的离子键。
4.氨(NH3)分子中,氮原子和氢原子之间的键属于什么类型?答案:氨分子中的氮原子和氢原子之间的键是共价键。
5.在以下元素中,哪个是最电负的?a.铁(Fe)b.氧(O)c.氢(H)d.氮(N)答案:b. 氧(O)是最电负的元素。
无机及分析化学习题第二章分析化学基本知识
![无机及分析化学习题第二章分析化学基本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118ea2d1336c1eb91b375d95.png)
第二章分析化学基本知识(一)填空题1. 分析化学包括和两部分。
根据测定原理和操作方法的不同,定量分析可分为和。
按照测定方法的不同,化学分析法可分为、等。
根据化学反应类型的不同,滴定分析法又可分为、、、。
2. 一个定量分析过程包括的步骤有、、、和、。
3. 定量分析的误差按其性质及产生的原因,可分为和两类。
由于使用的蒸馏水不纯引起的误差属于。
4.系统误差的正负、大小一定,具有____向性,主要来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消除系统误差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
6.随机误差是____向性的,它符合____规律,可以用________方法来减小。
7. 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常用表示,衡量一组数据的精密度,可以用______,也可以用______,用______更准确。
8.准确度是表示____________;而精密度是表示____________,即数据之间的离散程度。
9.滴定分析中,化学计量点与滴定终点之间的误差称为______,它属于____误差。
10.根据误差的来源,判断下列情况产生何种误差:天平的零点突然变动_____;分光光度法测磷时电压变动______;重量法测定Si02时,硅酸沉淀不完全______。
11.有效数字的可疑值是其______;某同学用万分之一天平称量时可疑值为小数点后第____位。
.12.用正确的有效数字表示下列数据:用准确度为0.0lmL的25mL移液管移出溶液的体积应记作_____ mL,用量筒量取25mL溶液应记录为____mL;用误差为0.1g的台秤称取6g样品应记录为____ g, 用万分之一的分析天平称取0. 2g样品应记录为____ g。
13.0.1030是____位有效数字,3. 16是____位有效数字,6.023×1023是____位有效数字,pH=4.17是____位有效数字。
14. 将数据10.065 01处理成4位有效数字的结果为。
无机及分析化学(董元彦)第二章选择题及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董元彦)第二章选择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3c6ba1d6c175f0e7cd13752.png)
1. 下列符号表示状态函数的是:( B )(A)ΔU (B)S0 (C)ΔH O (D)W2.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达式为(C)A. H=U+PVB. G=H-TSC. △U=Q+WD. △r G m=-RTlnK3. 系统在恒压不做功时,其热力学第一定律可表示为(C)A. ΔH = 0B. ΔS = 0C. ΔH =ΔUD. ΔU = 04. 下列有关功与热的论述正确的是:( D)A.热等于系统恒压时的焓值。
B.功等于系统的吉布斯函数值。
C.热等于系统恒容时的热力学能值。
D.功与热是系统发生状态变化时与环境的能量交换形式,与具体的变化途径有关。
6.2 mol H2(g)与1 mol O2(g)反应生成2 mol H2O(g),则反应进度ξ为(D)A. 2 mol B. 1 mol C. 0.5 mol D. 无法确定7.已知△cH m(石墨)= -393.7kJ·mol-1,△cH m(金刚石)=-395.6kJ·mol-1,则金刚石的标准摩尔生成热△f H m(金刚石)为(B) (A)-789.5kJ·mol-1 (B)1.9 kJ·mol-1(C)-1.9 kJ·mol-1 (D)789.5 kJ·mol-18.已知下列反应的反应热分别为(1)A+B→C+D,∆r HӨm,1=x kJ • mol-1,(2)2C+2D→E,∆r HӨm,2=y kJ • mol-1,则反应(3)E→2A+2B的∆r HӨm,3等于:(D )A. 2 x+y kJ • mol-1 B. x2y kJ • mol-1C. 2xy kJ • mol-1D. -2x-y kJ • mol-19、在100℃及标准压力下,1摩尔水变成水蒸汽的过程中,下列表示体系的△S、△H、Q、W等的关系,其中正确的是:( C )A、△S>0、△H>0、Q>0、W>0;B、△S<0、△H>0、Q>0、W<0;C、△S>0、△H>0、Q>0、W<0;D、△S<0、△H>0、Q>0、W<0;10.已知(1)A+B→C+D,⊿r HΘm,1=-40.0kJ • mol-1,(2)2C+2D→E,⊿r HΘm,2=60.0kJ • mol-1,则反应(3)E→2A+2B的⊿r HΘm,3等于:(D)A. 140kJ • mol-1B. -140kJ • mol-1C. -20kJ • mol-1D. 20kJ • mol-1 11.已知下列两个热化学方程:(1)Zn(s) + ½O2(g) = Zn O(s) △r H m(1)= -351.5 kJ/mol(2)Hg (l) + ½O 2(g) = HgO (S) △r H m (2)= -90.8 kJ/mol由此可知,反应Zn (s) + HgO (S) = Hg (l) + Zn O (s) 的反应热△r H m 等于(A ) (A )-260.7 kJ/mol (B )-263.6 kJ/mol (C )-442.3 kJ/mol (D )-462.2 kJ/mol 12、已知下面四个反应的△H °298,其中液态水的标准生成热是:B (1)2H(g)+O(g)=H 2O(g) △r H m θ298(1) (2)H 2(g)+1/2 O 2(g)= H 2O(1) △r H m θ298(2) (3)H 2(g)+1/2 O 2(g)= H 2O(g) △r H m θ298(3) (4)H 2(g)+ O(g)= H 2O(1) △r H m θ298(4)13. 化合物H 2O(g)的标准摩尔生成焓可以用下列哪个反应的标准摩尔反应焓表示 BA.2H 2(g) + O 2(g)→2H 2O(g)B. H 2(g) + 1/2O 2(g)→H 2O(g)C. H 2(g) + 1/2O 2(g)→H 2O(l)D. H 2O(g)→H 2(g) + 1/2O 2(g)14、甲烷的燃烧是-965.6kJ/ mol ,其相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D(1)C(g)+4H(g)=CH 4(g) △r H m θ298(1)=-965.6 kJ · mol -1 (2)C(g)+4H 2(g)=CH 4(g) △r H m θ298(1)=-965.6 kJ · mol -1(3)CH 4(g)+3/2O 2(g)=CO(g)+ 2H 2O(1)△r H m θ298(1)=-965.6 kJ · mol -1 (4)CH 4(g)+2O 2(g) =CO 2(g)+ 2H 2O (1)△r H m θ298(1)=-965.6 kJ · mol -115、20℃时PbCl 2溶解度是0.99克/100克水,100℃时是3.34克/100克水所以反应PbCl 2(s)=Pb 2+(aq)+2Cl -(aq)的△r H m θ是:A(1)大于零 (2)小于零 (3)等于零 (4)不能确定16.已知反应A → 2B 和2A → C 的反应热分别为ΔH 1和ΔH 2, 则反应C →4B 的反应热ΔH 3为 ( D) (A) 2ΔH 1+ΔH 2 (B)ΔH 2-2ΔH 1 (C)ΔH 1+ΔH 2 (D)2ΔH 1-ΔH 217.单质S 的标准燃烧热与下列哪一种物质的标准生成相等 (A)(A.) SO 2( g ) B. SO 2( l ) (C.)SO 3( g ) (D )SO 3( l ) 18.已知:Cu 2O(s) +½O 2(g) = 2CuO(s)的Δr H m =﹣144 kJ·mol ﹣1 CuO(s) + Cu(s) = Cu 2O(s)的Δr H m =﹣11 kJ·mol ﹣1 ,则反应 Cu(s) +½O 2(g) =CuO(s) 的Δr H m = kJ·mol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 的表达式K:
⑴ 2NO(g) O2 (g) ƒ 2NO2 (g)
⑵ CaCO3(s) ƒ CaO(s) CO2 (g)
⑶ AgCl(s) ƒ Ag (aq) Cl (aq)
⑷
2MnO4 (aq) 5SO32 (aq) 6H (aq) ƒ 2Mn2 (aq) 5SO42 (aq) 3H2O(l)
新平衡浓度/ mol L10.10+y 0.25-y 0.25+0.10/2-y
Kc
(0.25 y)(0.30 (0.10 y)
y)
mol
L1
0.62mol L1(T不变, K不c 变)
y 0.01mol L1
(PCl5 )
0.70
(0.10 0.10) 0.70
2.0
100%
⑴
K
[ p(NO2 ) / p ]2 [ p(NO) / p ]2[ p(O2 ) /
p ]
⑵
K p(CO2 ) / p
⑶
K [c( Ag ) / c ][c(Cl ) / c ]
⑷
K
[c(Mn2 ) / c ]2 [c(SO42 ) / c ]5 [c(MnO4 ) / c ]2 [c(SO52 ) / c ]5 [c(H ) / c ]6
(2) 其它条件不变,若将容器的体积缩小到原来的1/2时,反应速 率如何变化? (3)若容器体积不变,将NO的浓度增加到原来的3倍,反应速率 又如何变化?
(1)v kc c2 (NO) c(Cl2 )
(2)V ' 1 V , c' 2c, v' 8v 2
(3)c' (NO) 3c(NO), v' 9v
1、充氧的球形容器体积为2.00×10-4m3,压力为100kPa,它与 另一个充有氮气的球相联接,氮气体积为4.00×10-4m3,压力为 25.0kPa。若令两容器连通,气体混合后温度不变,求: (1)氧气的分压;(2)混合气体的总压力。
同一气体:p1 V1 p2 V2
p(O2 )
100kPa 2.00104m3 (2.00104 +4.00 104 )m3
250
K
反应逆向进行。
9. 反应: PCl5 (g) ƒ PCl3(g) Cl2 (g) ⑴ 523K时,将0.70mol的 PC注l5入容积为2.0L的密闭容器 中,平衡时有0.50mol的 被分PC解l5 了。试计算该温度下 的平衡常数 、 和Kc 的K分 解百P分C数l5 。 ⑵ 若在上述容器中已达到平衡后,在加入0.10mol Cl2 , 则 Cl2的分解百分数与未加 P时C相l5 比有何不同? ⑶ 如开始时注入0.70mol的 PC的l5 同时,注入 0.10mol Cl2 ,则平衡时 PC的l5 分解百分数又是多少? 比较(2)、(3)所得结果,可得出什么结论?
2.0
2.0
(PCl5 ) (0.50 / 0.70) 100% 71%
PCl5 (g) ƒ PCl3(g) Cl2 (g)
起始分压/Pa
0.70
RT
0
0
V
平衡分压/Pa
0.20 RT 0.50 RT 0.50 RT
V
V
V
K
{
p(
PCl3) / p }{ p(PCl5 )
p(Cl2 / p
68%
⑶
起始浓度/(mol )L1
PCl5 (g) ƒ PCl3(g) Cl2 (g)
0.70
0.10
2.0
0
2.0
平衡浓度/(mol )L1
0.35-z
z
0.050+z
Kc
(0.050 z)z 0.35 z
0.62mol L1
(T不变,
K不c 变)
z 0.24mol L1
(PCl5 )
4、298.15K时已知下列化学平衡 (1)FeO(s)+CO(g) ƒ Fe(s)+CO2(g); K1=0.403 (2) FeO(s) + H2(g) ƒ Fe(s)+H2O(g); K2=0.669 计算反应:CO2(g)+H2(g) ƒ CO(g)+H2O(g)的K。
K
K
2
/ K1
1.66
6、反应2SO2(g)+O2(g) ƒ 2SO3(g),在T=1000时,
K =3.45。试判断当p(SO2)=20kPa,p(O2)=10kPa,
p(SO3)=100kPa时反应进行的方向。
Q
[
[ p(SO3) / p ]2 p(SO2 ) / p ]2[ p(O2 )
/
p
]
(20
(100 /100)2 /100)2 (10 /100)
33.33kPa
p(N2 )
25.0kPa 4.00104m3 (2.00104 +4.00 104 )m3
16.67kPa
p总 p(O2 ) p(N2 ) 33.33+16.67=50kPa
2、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反应2NO(g)+Cl2(g)→2NOCl(g)为
基元反应。 (1)写出该反应的速率方程式;
)
/
p }
{0.50
RT V
/
Hale Waihona Puke p }20.25 RT
/
p
0.20 RT / p 0.2 V
V
0.25mol 8.314J 0.2105 Pa
mol 1 K 1 2.0 103 m3
523K
27.2
⑵求算转化率(分解百分数)可按 Kc 计算:
PCl5 (g) ƒ PCl3(g) Cl2 (g)
z 0.35
100%
0.24 0.35
100%
68%
结论:比较(2)、(3)结果,说明最终浓度及转化率只与始、 终态有关,与加入过程无关。
知识回顾 Knowledge Review
祝您成功!
解:
⑴
PCl5 (g) ƒ
起始浓度/(mol )L1 平衡浓度/(mol )L1
0.70 2.0
0.70 0.50 2.0
Kc
c(PCl3 )c(Cl2 ) c(PCl5 )
(0.25mol L1)2 0.10mol L1
0.62mol L1
PCl3(g) Cl2 (g)
0
0
0.50 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