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古诗文必修三PPT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 《锦瑟》课件 共27张PPT)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 《锦瑟》课件 共27张PPT)
(1)由“五十弦”的锦瑟联想到什么?此处运用 了手法?
锦瑟五十弦,音节最为繁复。听锦瑟之繁弦, 联想到年华往事的繁多。 起兴、联想的手法。
本联可以理解为诗人在某一天回首 青春往事而引发的一生感慨。
பைடு நூலகம்
颔联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情绪?
“庄生梦蝶”——诗人美好却又十分虚缈的 心灵寄托;
锦瑟
李商隐
李商隐
•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晚唐著名诗人,字义 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 内(今河南沁阳)。晚唐诗歌在前辈的光芒照耀 下有着大不如前的趋势,而李商隐却又将唐诗推 向了又一个高峰。他与杜牧两人并称“小李杜”, 又与李贺、李白合称“三李”,与温庭筠合称为 “温李”。
夜悲鸣,啼到血出才停止。其妻龙妹闻其声,亦悲恸而死,魂亦化鸟,
与夫偕去。
杜宇之悲托于杜鹃,就如同诗人无限的悲 感、难言的愁绪和怨愤托于锦瑟之声。
典故3、鲛人泣珠 纯洁、凄美。 南海水中有鲛,在水中生活像鱼一样,从
来不放弃纺织的工作,它哭的时候能哭出珍 珠来(它的眼泪是珍珠)
凭借联想交融的意象,月亮、珍珠、泪珠都 是圆而亮的,前二者相映,原本美丽异常,加上泪 珠,幻化了一个难以分辨的可望不可即的带有哀婉
• 同族叔父 令狐楚 王茂元
李商隐
李商隐的诗歌,有的抒发自己政治 失意的痛苦心情,有的反映晚唐的政 治生活。咏史之作多是托古讽今的, 《无题》诗描写爱情生活的无题诗, 最为后代读者所喜爱。他的诗有独特 的艺术成就,构思新巧,词藻华美, 想象丰富,风格婉转缠绵。有人认为 李商隐诗有用典太多、意旨隐晦之病。
龙妹助杜宇平治洪水,遂为杜宇妻。杜宇亦受人民拥戴为王。杜宇有

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3琵琶行 优秀课件

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3琵琶行 优秀课件
点评: 以音写声、以人衬声、惜墨如金、无尽感伤
讨论:这首诗是如何表现乐声美妙的?
1、以声喻声,声中有情,声中有形。用一连串比
喻(博喻)来描写虚渺飘忽,过耳即逝的无形的音乐, 不仅以读者熟悉的种种声音来形容读者比较生疏的 琵琶声,还使读者在闻其声的同时能见其形 ,激发 读者的联想和想象。
2、直接妙语点睛,通过对乐声的描写评价来揭示 乐曲的无穷含蕴。
第二曲
雄浑、激昂、大气
过程
场景
特点
方法
序曲(初弹):转、拨、掩抑、思、诉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以议评声
《 霓
开始:大小弦弦——嘈切嘈 切——急私雨语

错杂弹、落玉盘
浊杂粗重 轻细凄切 清脆圆润
以喻摹声 以形绘声
》 过渡:间关—滑 幽咽—难 婉转凝咽
《 六
发展:冷涩—凝绝 不通—暂歇 声弦暂歇
诗人的遭遇与心境
当年:诗酒流连,丝竹不绝,高朋满座, 其乐融融; (京城作官、高官厚禄、身 居高位、位至谏言,名动京师)
而今:谪居卧病,有酒无乐,送客惨别, 其情凄凄。(谪居九江,凄凉落魄)
京官→谪官:恨
青衫泪 —— 同是天涯沦落人 风物意 —— 一枝一叶总关情 琵琶声 —— 尽诉心中悲伤情
乐府诗有广狭两种意义:狭义的指汉 以下入乐的诗,它包括文人创作的和 采自民间的;广义的包括词曲和没有 入乐而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诗 体裁的作品。
关于歌、行、引
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 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 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行, 又叫“歌行”,它源于汉魏乐府,是 乐府名曲之一。
急切愉悦
激愤难言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秋兴八首(其一)》课件(共20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秋兴八首(其一)》课件(共20张PPT)

字面上指遣词用句的停顿转折。
自己 “沉郁顿挫”的独特风格。
情感的千回百折、
杜甫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所作出的贡
节奏的徐疾相间、
献是巨大的,他对后世的影响是深远的。 音调的抑扬顿挫、
旋律的跌宕起落
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写 诗一千四百多首。其经历和诗歌创作可以分为四期。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 712-745)
四、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759-770)
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随人民逃难, 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严武入朝,蜀中军 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州。后返成都。严武死,他再度飘泊,在夔州住两 年,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这时期,其作品有《水槛遣 心》、《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病橘》、《登楼》、《蜀 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郎》、《登高》、《秋兴》、《三绝 句》、《岁晏行》等大量名作。
杜甫七岁即能诗文,十五时在文坛初露头角。“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 神”,“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正是他刻苦学习自述。二十岁 后, 他开始漫游生活,南游吴越,北游齐赵,饱览了祖国壮丽的河山,开阔 了他的视野和心胸,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以后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 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后来李杜又到 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就没有机会再见面了。这个时期的创作, 表现了他青年时期的气概和抱负。如:《望岳》。
思想更深邃、诗风更沉郁。带有更多的抒情性质
写作背景
公元759年,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妻儿由陕西入四川,寓居成都,依 靠四川节度使严武等亲友的接济维持生活。765年四月,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 凭,于是离开成都,经重庆等地到了夔州(今四川奉节),住了两年左右的时间。 这两年时间里,杜甫写下了四百多首诗。本课所选的三首律诗,都是写于这个时 期。

高中语文(新人教版)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念奴娇 赤壁怀古》【精品课件】

高中语文(新人教版)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念奴娇 赤壁怀古》【精品课件】

“乱”(岩石山崖雄奇险怪)“穿”(山崖高耸入云而陡峭)“惊”(江水的汹涌澎湃)“拍”(惊涛骇浪与江岸搏击的力度之大)“卷”(波涛力量之浩大,强劲有力)“雪”(写出了水色的洁白)
雄伟壮观
描绘了山崖险峻、波澜壮阔的赤壁之景,并暗写下阙赤壁之战惊心动魄的场面和英雄豪杰们的雄姿,表现了作者的豪迈奋发。
乱石穿空 形 夸张惊涛拍岸 形、声 拟人卷起千堆雪 形、色 比喻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刻画了周瑜什么样的形象?
称呼:公瑾(称字,而不是直呼名讳,有着对周瑜的尊敬,亲切)小乔初嫁了——用美人衬托英雄,写出了周瑜的年轻得志、风流倜傥、春风得意 雄姿英发——写出了周瑜的威武英俊、气宇不凡羽扇纶巾——儒者装束,手握羽扇,头戴纶巾写出了周瑜的儒雅斯文、风度翩翩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樯橹”点出了水战,“灰飞烟灭”点出了火攻的特点,精确地概括整个战争的胜利场面。用曹操水军的惨败来衬托周瑜的指挥若定、从容沉着、足智多谋突出地表现周瑜少年得志,建立功业的形象。
总结
上阙咏赤壁,着重写景,为描写人物作烘托。前三句不仅写出了大江的气势,而且把千古英雄人物都概括进来,表达了对英雄的向往之情。假借“人道是”以引出所咏的人物。“乱”“穿”“惊”“拍”“卷”等词语的运用,精妙独到地勾画了古战场的险要形势,写出了它的雄奇壮丽景象,从而为下片所追怀的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渲染了环境气氛。 下阙着重写人,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写“小乔”在于烘托周瑜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突出人物的风姿,中间描写周瑜的战功意在反衬自己的年老无为。“多情”后几句虽表达了伤感之情,但这种感情其实正是词人不甘沉沦,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表现,仍不失英雄豪迈本色。
学习目标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琵琶行》(课件) (共23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琵琶行》(课件) (共23张PPT)
吊白居易
唐宣宗 李忱
缀玉联珠六十年, 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 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 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 一度思卿一怆然。
美文欣赏
大唐诗歌里的流风余韵
大唐是我国诗歌的繁盛时期,可谓名家辈 出,明星璀璨,唐诗也因此成为我国文学史上 的一座灿烂的里程碑。太平盛世,锦绣华章, 政治的清明,社会的稳定,经济的繁荣,为大 唐诗歌的繁盛提供了广阔而丰富的土壤,也为 才子佳人们书写风花雪月、离情别恨创造了丰 盈的源泉。吟风咏月,歌功颂德,抒怀言志, 纵情山水,留下了多少人间佳话,传世奇文。
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行,碾碎了多少前朝旧 事,却留下了几多人间佳话。如今,当我们重 拾取那些诗句的时候,手心里依然残留着大唐 的袅袅余香。 抖落岁月的尘土,轻启含香的书页,多少 缠绵悱恻的深情,多少风花雪月的故事,多少 暗香盈袖的妩媚,多少欲语还羞的娇柔,此刻, 都化为心底最深的感动,温柔绵长。风流才子 春秋梦,佳人醉卧楼台中。读大唐诗歌,就能 让你接受身心的洗礼。
琵琶女演奏
诗 句 音乐旋律特点
粗重深沉 轻细柔慢 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
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 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 四弦一声如裂帛
圆润清脆 错落有致 婉转流利
低沉抑郁 激越高亢 气势雄壮 戛然而止
问:琵琶女的弹奏为何有如此
的波澜起伏呢?请你按一定的
方法将这种起伏层次分出来。
第一次: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第二次:转轴拨弦三两声……唯见江心秋月白。
第三次: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琵琶女的演奏可谓绝妙,
白居易对音乐的描绘可谓高妙
赏析诗中三次音乐描写的诗句 思考: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咏怀古迹其三课件 (13)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咏怀古迹其三课件 (13)











——
——
西






“ 闭 月 ”
“ 羞 花 ”——源自——貂 婵杨 玉环
汉留历缠素大苍唯命惹就前玉古
书了史绕手漠天昭,人史三环有
。青风了拨孤神君玉怜册人,四
冢尘古弦烟明,肌惜上倾昭大
向。今几一,抛枉,的了君美
黄 ,下侧下却然亦艳天 人
——
昏 如,,不了生是名下
, 花一黄负一了佳。,
前人评此诗时说杜甫是
“悲昭君以自悲也”
小结:
诗歌的主旨虽写的是昭君的“怨恨”, 但一开始并未直接写,而是从咏江山之奇 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接着写昭君的悲剧 及其根源,为点明“怨恨”做铺垫,最后
才明确点出昭君之怨,将感情推向高潮。
诗人漂泊异地,远离故乡,处境和昭 君相似,寄寓思乡之情,也借昭君遗恨绝 域,曲折表达自己失遇无路,才不得用的 感慨。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怨恨”两字点明全篇主旨。千百 年来,琵琶所演奏的总是从匈奴传来的撩 人愁思的胡乐,正是昭君在诉说着她的怨 恨!这两句从侧面烘托昭君的形象,既有 对她的赞扬,又有对她的同情。读到这里, 我们的耳边好像又响起了那深沉、幽怨的 琵琶声!
这首诗写的是昭君的怨恨,但首联一开始并没 有写她的怨恨,而写群山为什么?
千画一群咏
载 琵 琶
图 省 识
去 紫 台
山 万 壑
怀 古
作 胡 语
春 风 面
连 朔 漠
赴 荆 门
迹 五
, 分 明
, 环 佩
, 独 留
, 生 长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杜甫诗三首)》课件 (共67张)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杜甫诗三首)》课件 (共67张)

杜 甫
( 其 三

登 高
杜 甫
请欣赏大家用平板所创作
的画作,从画面所展示的意 象和营造的意境来看,你喜 欢哪一幅,为什么?请用一 句话说出自我观点。




杜 甫
( 其


怀


杜 甫
( 其 三

登 高
杜 甫
这三首诗分别运用了什么样 的写作手法,请简洁概括。
3、宋代罗大经指出《登高》“万里悲秋常 作客,百 年多病独登台”这联诗含有八层意思,你能读出几层意 思来?试做具体分析。
背诵这三首诗,选择一首你
体会最深的,写200字鉴赏短 文,并拍照传入“写作交流平 台”。
不要对挫折叹气,姑且把这一切看成是在你成大事之前,必须经受的准备工作。 如果上帝没有帮助你那他一定相信你可以。 瀑布对悬崖无可畏惧,所以唱出气势磅礴的生命之歌。 只要更好,不求最好!奋斗是成功之父。 第一个青春是上帝给的;第二个的青春是靠自己努力的。 努力耕耘,少问收获。 种子牢记着雨滴献身的叮嘱,增强了冒尖的气。 奋斗的双脚在踏碎自己的温床时,却开拓了一条创造之路。 宁可失败在你喜欢的事情上,也不要成功在你所憎恶的事情上。 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 在茫茫沙漠,唯有前时进的脚步才是希望的象征。 永不言败,是成功者的最佳品格。 不管失败多少次,都要面对生活,充满希望。 我们的人生必须励志,不励志就仿佛没有灵魂。 一帆风顺,并不等于行驶的是一条平坦的航线。 有智者立长志,无志者长立志。 只要你在路上,就不要放弃前进的勇气,走走停停的生活会一直继续。 竹根即使被埋在地下无人得见,也决然不会停止探索而力争冒出新笋。 希望,只有和勤奋作伴,才能如虎添翼。 山涧的泉水经过一路曲折,才唱出一支美妙的歌。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咏怀古迹》课件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咏怀古迹》课件

归纳怀古咏史诗的特点
1、标题特点: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 古迹、古人前后加“怀古”、“咏怀”等。
2、内容特点:(1)咏古迹(2)怀古人(3)忆古事 3、思想情感:(1)感慨身世(2)感伤兴衰 意在借古伤今或者借古讽今或借古咏怀 4、表现手法:用典、对比、烘托、寓情于景等。
人教版语文高中必修三
咏怀古迹五首
教学课件
一、导入新课
• “闭月羞花,沉鱼落雁”是形容什么的?知道都是在说谁吗? 美貌;[貂禅 。杨玉环。西施 。王昭君]
《咏怀古迹》是一组结构严密的七言律诗,共五首,每首各 咏一古迹,依次是庾信故居、宋玉故居、昭君村、先主庙、武侯 庙,都是借古迹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鉴赏Biblioteka 古诗三步骤步骤一、 弄清史实
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是怎样的?
步骤二、 体悟感情
为什么要写古人的这段往事 ?诗人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态度。
步骤三、 分析技巧
这种态度用什么方法表达?
七、拓展延伸
蜀相
杜甫
思考: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1、这首咏史诗吟咏的对象是谁?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2、诗人在诗中寄托了怎样的情感?
朗读: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领读、齐声朗读全诗.
找出本诗的诗眼
怨恨
一去紫台连朔漠
远嫁异邦

独留青冢向黄昏
远葬他乡
统 治


环珮空归月夜魂
月魂空归,思念故乡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琵琶行》课件1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琵琶行》课件1

【写作背景】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 跟拥兵割据的藩镇吴元济有勾结的朝 中重臣派人刺死宰相武元衡,长安城 顿时一片混乱。白居易当时任东宫赞 善大夫,是个陪侍太子的闲职,不能 过问朝政,但他压抑不住自己的愤怒, 上书请求缉捕凶手,终以越职言事的 罪名被贬为江州司马。五年后,宪宗 去世,穆宗即位,才被调回长安。
琵琶行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还 有《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 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 裁。三者虽名称不同,实则大同小异, 常统称“歌行”。明朝胡震亨《唐吉癸 签》说,“歌”是曲的总称,“行”是 “衍其事而歌之”,是一种具有铺叙记 事性质的歌辞。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
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 古体,富于变化。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6课《琵琶行》课 件 (共57张PPT)
白居易生平与诗作
时期
生活特点
前期 仕途一帆风顺,始终抱 (从入仕到 着“为民请命”“兼济天 贬江州司马 下”的宗旨。
以前)
诗歌特点
以讽喻诗为主。 代表作品为 《卖炭翁》
后期 是他“独善其身”的时 以闲适诗和感 (即自贬江 期,揉和儒家“乐天知 伤诗为主。感 州司马到死) 命”道家“知足不辱” 伤诗:《长恨
《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诗中叙述一位琵琶 女“年长色衰”后沦落的遭遇,也表达了诗人“ 谪居卧病”中的凄凉心境。
背景介绍
本诗是他被贬为江州司马后的第二年秋 天写的.
元和三年(808),白居易任"谏官"(即左拾 遗);五年,调京兆府户曹参军;九年,接太子 左赞善大夫;十年,宰相武元衡被刺死,白 居易首先上疏,急请捕"贼".朝廷深恶其僭 越言事,诬其"浮华行","甚伤名教",贬为江 州司马.

语文人教版必修3课件:第7课 李商隐诗两首

语文人教版必修3课件:第7课 李商隐诗两首

• 一川何绮丽,尽目穷壮观。
• 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
• 伤时愧孔父②,去国同王粲③。
• 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
• 【注】①此诗作于公元762年,通泉县在今四川境 内。②孔父即孔子。③王粲,东汉末年诗人,曾为 躲避战乱离开长安,往荆州依附刘表。
• 请指出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
• 【答案】观览通泉山水的愉悦,生不逢时的苦闷, 飘零他乡的哀痛,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 4.按时间的发展应先有“马嵬之变”,而后才有 “玄宗之悲”,最后才有“义山之叹”,但诗歌在 谋篇布局上却不是这样的,说说《马嵬(其二)》在叙 事结构上的特点。
• 【对应考点】分析诗歌的谋篇布局。
• 【提示】联系诗歌内容的先后顺序,并分析这种写 法的作用。
• 【答案】这首咏史诗从章法上看,采用了倒叙的手 法。先说唐玄宗“招魂之举”的荒唐,再追述“马
字音
1.生字音积累
马嵬.( wéi )
宵柝.( tuò)
报晓筹.( chóu )
当当..夜时ddàānngg
空空..缺闻kkòōnngg
2.古今异义词 (1)一弦一柱思华.年. ( 古义:青春年华,这里指一生;今义:青少年时代 ) (2)望帝春.心.托杜鹃 ( 古义:伤春之心,比喻对失去了的 美好事物的怀念;今义:指羡慕异性的心理 ) (3)只是当时已惘.然. ( 古义:迷惘,茫然;今义:失意的 样子,心里好像失掉了什么东西的样子 ) 3.词类活用 庄生晓梦.迷蝴蝶 ( 名词作动词,做梦 )
• 墨弄风流李商隐
• 名吟一句,风流千古。
• 那是个思想灵魂飞入了梦与现实之外的诗人,蓝田 日暖玉生烟。他一生于官场潦倒无功,却在诗文中 倾注了举世惊叹的情思,夜吟应觉泪光寒。他用精 妙奇丽的一行诗,便可道尽沧海万物的明丽惆怅。 他是晚唐文坛的巅峰人物,是我心中的一代风流诗 人——李商隐。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6.《琵琶行并序》课件(26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6.《琵琶行并序》课件(26张PPT)

1.几乎所有内容都和下面的段落有对应关系…… 2. A、交待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主要经过;
B、说明诗歌的创作缘由; C、定下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 D、概述琵琶女身世。
第一段 江头送客闻琵琶 第二段 江上聆听琵琶曲 第三段 歌女倾诉身世苦 第四段 同病相怜伤迁谪 第五段 重闻琵琶青衫湿
同相 是逢 天何 涯必 沦曾 落相 人识
迁徙xa
银篦bὶ
阑干lán
重唧唧chόng 重利zhὸng
莫辞更坐弹一曲gèng
本长安倡女 曲罢悯然 恬然自安 凡六百一十六言
枫叶荻花秋瑟瑟 琵琶声停欲语迟 主人下马客在船
弦弦掩抑声声思 间关莺语花底滑 秋月春风等闲度
梦啼妆泪红阑干 凝结不通声暂停 却坐促弦弦转急 座中泣下谁最多
初闻琵琶是什么样的声音,诗人并未详细介绍,但可以从诗文 中猜想到它的基调是悲凉哀怨的。如: A、琵琶女在“绕船月明江水寒”之际,显然是借弹琵琶来排遣 独守空船的寂寞感;
B、“醉不成欢惨将别”,使主、客的情绪受到触动,加重了离 愁,以至“主人忘归客不发”。
3、读第五段:三闻琵琶,为何“凄 凄不似向前声”,而诗人却“泪湿青 衫”?
1.诗人谪居江州,月夜送客江边,巧遇琵琶女之事。
2.琵琶女和诗人自己。 “同是天涯沦落人”。
是音乐(琵琶声)将诗人与琵琶女联系起来的。 一个独守空船,借乐诉怨;一个送客江头,有酒无乐;一个善弹, 一个善听,演绎出一出千古传诵的知音故事这正如浔阳楼楹联所言: 枫叶四弦(琵琶)秋,枨(chéng,触动)触天涯迁谪恨; 浔阳千尺水,句(gōu,勾)留江上别离情。
4.曲中带情,写乐曲融入的深厚情感
准确把握琵琶女揉进弦中的万缕情思,如: 开场表演以名家之曲(霓裳、六幺)表现琵琶女技艺之高超, 之后描写了琵琶女随心弹奏的乐曲,该曲的流畅、艰涩、凝结、 爆发、撕裂,正是琵琶女对自己人生的回顾与再现。有青春得 意,有艰难挣扎,有痛不欲生的沉默,有怒火喷涌的反抗,更 有她的撕裂人生的悲惨控诉。正是曲中所包含的情感,才令其 产生如此巨大的感染力,以致“满座重闻皆掩泣”。

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6琵琶行 课件 (共54张PPT)

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6琵琶行 课件 (共54张PPT)

小弦切切如私语 凝绝不通声暂歇
请你赏析——
音 乐 描 写
音乐特点
手法
比 喻 通 感
原来诗句 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 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
粗重深沉 柔美细腻
圆润清脆 婉转流利 低沉抑郁 激越响亮 雄壮气势
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
将 抽 象 的 音 乐 变 为 可 感 的 形 象
请你赏析——
音 乐 描 写
音乐特点
原来诗句 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 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
粗重深沉 柔美细腻
圆润清脆 婉转流利 低沉抑郁 激越响亮 雄壮气势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
大弦嘈嘈如急雨
间 关 莺 语 花 底 滑
水 浆 迸 刀 枪 鸣
四 弦 一 声 如 裂 帛
2)侧面烘托: 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写听众的反映,突出了琵琶曲感人的艺术 效果。
以声喻声,以形喻声,在诗中用一连 串生动新鲜的比喻使语言具有听觉感、形 象性,用听众熟悉的声音来比喻不熟悉的 声音,使欣赏者凭着感官可以直接感受到, 使欣赏者在审美愉悦中体味音韵美。另外 一连串的比喻使音乐声更加形象具体。诗 歌还运用了直接描写、侧面烘托的手法。
巧妙修辞:
王 小 玉 便启朱 唇 , 发 皓 齿 , 唱 了 几 句 书 儿 。 声 音 初 不 甚大 , 只 觉 入 耳 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 象 熨 斗 熨 过 ,无 一 处 不 伏 贴 。 三 万 六 千个毛孔,象吃了人参果,无一个 毛孔 不 畅 快 。 ——《明湖居听书》 用感觉设喻,描写出听王小玉初唱时感受 到的妙境——处处伏帖,处处畅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 ②戍 杀卒 人叫 如, 不函 能举 谷.举. ③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④何不做衣裳,莫令事不举. 10.举⑤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 ⑥ ⑦今 举.亡 类亦 迩死 而, 见举 义.大 远计亦死 ⑧ ⑨不 且以 举.言 世举 誉.人 之, 而不 不以 加人 劝废言
①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②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11.从③④樊从.哙此从道.至良吾坐军 ⑤弟走从.军阿姨死 ⑥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⑦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4.小.学.而大遗 古义:_____________;今义:指对儿童、少年实 施初等教育的学校。 5.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古义:____________;今义:把希望、感情等放 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6.蚓无爪.牙.之利 古义:____________;今义:比喻坏人的党羽、 帮凶。
7.以.为.桂林、象郡 古义:____________;今义:认为。 8.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古义:____________;今义:山东省。 9.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古义:____________;今义:很多人。
⑤主人忘归客不发. ⑥发.其志士之悲哉 ⑦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①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②驴不胜.怒,蹄之 8.胜③ ④日 此出 所江 谓花 战胜 红.胜 于.火 朝廷 ⑤予观夫巴陵胜.状 ⑥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⑦高处不胜.寒
①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②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③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 9.固④ ⑤臣 独闻 夫求 之木 心之 ,长 日者 益, 骄必 固.固.其根本 ⑥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⑦少年固.强之 ⑧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寡人之 于国也》 《劝学》 《过秦论》 《师说》
词,山东卷考到《劝学》的字词,安 徽卷考到《劝学》和《寡人之于国也》 的字词,2009年全国卷Ⅱ、四川卷、 重庆卷、山东卷、安徽卷、天津卷、 江苏卷7套试卷考查了《劝学》的默 写,其他三篇也有不同省份考查,必
须牢固掌握。
一、古字通假
找出并解释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___”通“___”,__ 2.涂有饿莩而不知发“____”通“____”,____ 3.无失其时“____”通“____”,________ 4.以为轮“____”通“____”,________ 5.则知明而行无过矣“____”通“____”,____
【自我校对】 1.颁 斑 花白 2.涂 途 道路 3.无 毋 不要 4.车柔 煣 用火熨木 使弯曲 5.知 智 智慧 6.生 性 资质,禀 赋 7.从 纵 纵向 8.倔 崛 突出 9.景 影 影子 10.没 殁 死 11.受 授 传授 12.不 否 不从师学习
二、古今异义 1.养.生.丧死无憾 古义:____________;今义:保养身体。 2.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古义:____________;今义:读书用功或对某事 肯动脑。 3.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____________;今义:泛指学术上有一定 成就的人。
10.吾从.而.师之 古义:____________;今义:合成一个连词, 表目的或结果。 1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古义:____________;今义:用不着,不需要。 12.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 古义:____________;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 词。
【自我校对】 1.供养活着的人 2.费尽心力 3.求学的人 4.小的方面学习 5.寄居,安身 6.爪子牙齿 7.把……作为 8.崤山以东,即东 方诸国 9.一般人 10.跟从 11.不一定 12.……的
三、一词多义 (一)实词
① ② ③秦 吞 今无 二 刘周 表 亡.矢 而 新遗 亡 亡. .诸 , 镞侯 二 之子 费不协 1.亡④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⑤今沛公有急,亡.去不义 ⑥ ⑦河 然曲 郑智 亡., 叟子 亡.以 亦应 有不利焉
①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 2.制② ③ ④ ⑤吾 秦 王 乃不 有 寥 重能 余 、 修举 力 田 岳全 而 忌 阳吴 、 制 楼.其 之 廉 ,地 颇 弊 增, 、 其十 赵 旧万 奢 制.之 之众 伦, 制.受 其制 兵览
复习导航
《寡人之于 本单元文本为古代议论性散文。 国也》 近几年已有先秦、诸子、唐宋八大家、 《劝学》 明清散文小说,甚至一些杂家作品入
《过秦论》 围。这四篇课文中文言词语的意义、 《师说》 用法和句式也是历年高考的重点。
篇目通览
复习导航
2009年四川卷考到《师说》的字
⑥制.礼作乐
①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②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3.利③④⑤假商天舆人时马重不者如利.,地轻非别利.离利,.地足利也不,如而人致和千里 ⑥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① ②则 而请 大早 声立 发太 于子 水, 上以 ,噌 绝.吰 秦如 望钟鼓不绝. ③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 4.绝④ ⑤可 佛以 印横 绝.绝 类.弥 峨勒 眉巅 ⑥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⑦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⑧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 ⑨冰泉冷涩弦凝绝.
①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5.族② ③士 族.大 秦夫 者之 秦也 族., ,非 曰天 师下 曰也 弟子云者
④谁得而族.灭也 ① ②蚓 挽无 弓爪 当牙 挽之 强.利,,用筋箭骨当之用长强. 6.强③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⑤④如外此无则期荆功、强.吴近之之势亲强.,鼎足之形成矣
② ①发 涂.闾 有左 饿谪 莩戍 而渔 不阳 知九 发.百人 7.发③ ④野 百花 发.发 百.而 中幽香
6.君子生非异也“____”通“____”,________ 7.合从缔交“____”通“____”,________ 8.倔起阡陌之中“____”通“____”,________ 9.赢粮而景从“____”通“____”,________ 10.孝公既没“____”通“____”,________ 11.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___”通“___”,___ 12.或师焉,或不焉“____”通“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