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

合集下载

皮亚杰的生平是怎样

皮亚杰的生平是怎样

皮亚杰的生平是怎样皮亚杰是近代最有名的儿童心理学家,教育家,是日内瓦学派的创始人。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皮亚杰的生平,希望对你有帮助。

皮亚杰的生平1896年8月9日生于瑞士的纳沙特尔(Nenchâtel),卒于1980年12月16日。

父亲亚瑟·皮亚杰是大学中世纪文学教授,母亲丽贝卡·杰克逊。

皮亚杰是家中的长子。

10岁发表有关鸟类生活论文,有科学神童之称。

在纳沙特尔大学读书期间,对哲学、生物学心理学和逻辑学富有兴趣。

他认为,生物学和哲学的融合是通向认识论的捷径。

1907年,皮亚杰在公园发现一只患有白化症的小麻雀,经过仔细的观察,小小年纪的皮亚杰随即写了一篇关于白化症麻雀的文章,并寄给纳沙特尔自然科学史杂志《冷杉树》刊登出来。

文中皮亚杰细致的观察与详细的分析,不仅令人惊叹,也让他如愿以偿得到了一份他向往已久的好工作-纳沙特尔自然博物馆的馆长因此邀请皮亚杰一同搜集标本,并聘请他共同参与研究软件动物。

随后,皮亚杰发表了一系列和软件动物有关的论文,并对正统门德尔的进化论提出质疑;这些富有挑战性的文字,在欧洲动物学界起了很大的反应,然而,更令人意外的是,人们想不到这样一位知名的生物学家,居然只是一个十几岁的中学生而已!1915年,皮亚杰获得纳沙特尔大学生物学学士的学位,之后三年,他还攻读了哲学、科学的课程;1918年,当时年仅22岁的皮亚杰,即以一篇关于研究软件动物的论文,获得了纳沙特尔大学自然科学博士的学位。

1930年代是皮亚杰忙碌的十年,他将鲁索学院由私立的学校升为日内瓦大学的附属组织。

皮亚杰还被聘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局长,这样的条件,使得皮亚杰之后便于将他自己的儿童心理学理论推及整个欧洲,进行一系列的教育改革。

40年代,皮亚杰担任日内瓦大学实验心理学教授及心理实验室主任,并当选为瑞士心理学会主席、创办《瑞士心理学》杂志。

皮亚杰并与他著名的学生英海尔德共同发表了关于儿童的数字、空间、因果、几何、逻辑、时间的著作。

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语录

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语录

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语录心理学家皮亚杰(Jean Piaget)是20世纪最重要的心理学家之一,他对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为心理学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

皮亚杰的研究涉及儿童思维、知觉、记忆和语言等多个方面,他的学术成果深刻影响了教育领域和理解儿童发展的方法。

以下是一些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语录,通过这些语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他的研究成果。

1. “儿童是活动的学习者。

”皮亚杰认为,儿童通过与周围环境的互动和探索来学习和理解世界。

他主张儿童应该有机会参与各种实践活动,而不仅仅是简单地接受知识的输入。

通过自我探索和体验,儿童能够建立起对世界的自主认识和理解。

2. “儿童的思维发展由操作向抽象的发展。

”皮亚杰提出了“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认为儿童的思维在不同的阶段中经历了从操作性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变。

儿童在早期的认知发展阶段主要通过感觉和运动活动进行思考,而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发展了逻辑推理和抽象概念的能力。

3. “错误也是学习的机会。

”皮亚杰相信,错误不是失败,而是学习的机会。

他提倡教育者不要过于关注儿童的错误,而应该引导他们去思考错误的原因,并帮助他们从错误中学习和成长。

通过自己的错误,儿童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4. “教育应该尊重儿童的发展水平。

”根据皮亚杰的理论,教育应该根据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来设计和实施。

教育者需要理解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认知特点和思维方式,以此来确定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和内容。

只有充分尊重儿童的发展水平,才能够有效地促进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5. “学习是一个积极的建构过程。

”皮亚杰认为,学习不仅仅是接受和记忆知识,而是一个积极的建构过程。

儿童通过与环境的交互,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观察逐渐建构起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

因此,教育应该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通过自主思考和实践来建构知识。

6. “知识是通过适应和平衡过程建立起来的。

”皮亚杰提出了“适应和平衡”理论,认为儿童通过不断与环境进行适应和平衡的过程来建立知识。

简述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

简述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

简述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

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是20世纪最重要的心理学发展领域的一种理论。

它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乔治皮亚杰(GeorgePiaget)于1920年提出的,经过他为期50多年的研究和实践,他形成了一种解释儿童行为发展的理论,被称为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

皮亚杰认为,孩子从一开始就拥有自己的思维方式,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思维方式逐渐发展,从而决定其道德行为和决策。

皮亚杰把孩子道德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妄想期、道德实践期、道德思维期和建立道德观念期。

在妄想期,孩子几乎没有任何道德观念,他们看重的只是实际的好处,不考虑与他人的关系。

此时的孩子是依据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来做事,他们受到任何外部的压力,他们都可以改变他们的想法和行为。

在道德实践期,孩子开始考虑到他人的感受,不再只考虑自己的利益。

他们不仅更加谨慎,而且也会受到外部的训练,在做出决定时会牢记父母惩罚或奖励的结果。

在道德思维期,孩子开始关注他们所做的是否正确。

他们会考虑决定的结果,去推断会有什么样的影响,也会思考做一件事是否会被其他人接受。

最后,在建立道德观念期,他们开始从一般的道德观念出发,将自己的行为与社会规范和道德标准进行比较。

他们开始接受到外界的道德影响,并体会到自己的行为的意义。

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为我们理解儿童思维方式,以及家庭和社会对孩子道德发展的影响提供了一种依据。

它把孩子道德发展的过程分解成了四个阶段,可以使我们更全面理解孩子的行为,并为他们提供有效的帮助。

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的研究也提供了一种更为有效的解决儿童问题的途径。

孩子的道德发展过程并不完全属于他们自己,因此,家庭和社会的参与和调节都是必要的。

此外,家长也应充分利用这一理论,在孩子的道德发展过程中给予帮助和指导,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体会道德知识和理解社会规范。

总之,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在我们了解儿童道德发展过程以及制定帮助儿童发展的正确方式上具有重要意义。

它为家长提供了一个指导原则,帮助家长更好地引导孩子的道德发展。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

尝试错误时期
• 这一时期的婴儿,能以一种试验的方式发 现新方法达到目的。当儿童偶然地发现某 一感兴趣的动作结果时,他将不只是重复 以往的动作,而是试图在重复中作出一些 改变,通过尝试错误,第一次有目的地通 过调节来解决新问题。
2、前运算阶段(2~7岁)
特点:出现了符号、表象和直觉思维。
耿晓妍
两个小阶段:
数目守恒(6-7岁)
基本原理:空间距离改变,数目保持不变
向儿童呈现(Ⅰ)
向儿童呈现(Ⅱ)
A
B
A
B
问儿童:两排珠子一样多?不一样多? “B行多(不守恒)” “一样多(守恒)”
重量守恒(9-10岁)
基本原理:不管形状如何改变,客体的重量保持不变 向儿童呈现(Ⅰ) 向儿童呈现(Ⅱ)
A 两块叠在一起
B 两块分放两边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
曾 霜 霜
生平简介及著作
• 让·皮亚杰(Jean Piaget,
1896—1980) • 近代最有名的儿童心理学家。 发生认识论和日内瓦学派的 创始人。他先是一位生物学 家,之后成为发生认知论的 哲学家,更是一位研究儿童 心理学的著名发展心理学家。
主要事件
• • • • • • • • • • • 1896年8月9日出生于瑞士的纳沙特尔 1915年获得纳沙特尔大学生物学学士学位 1918年获得了纳沙特尔大学自然科学博士学位 1920年在比纳实验室从事儿童智力测验工作 1921年获得法国国家科学博士学位 1954年当选为国际心理学会主席,并创立“国际科学心理 学联合会” 1955年在日内瓦创立了“国际发生认知论中心” 1967年发表《生物学与认知》 1969年获颁美国心理学会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1977年获得心理学界殊荣——爱德华·李·桑代克奖 1980年9月16日在日内瓦与世长辞,享年84岁

皮亚杰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皮亚杰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皮亚杰的发展心理学理论皮亚杰作为当代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以研究儿童的认知著称,通常人们称他以及他的同事为日内瓦学派。

他的著作主要有《儿童的语言与思维》(1924)、《智力心理学》(1950)、《儿童心理学》(1969)、《发生认识论》(1970)等,对儿童的思维和智力的发展作了系统而深刻的阐述。

他的理论以“发生认识论”为核心,以生物学、逻辑学和心理学为基础。

1.发展的实质和原因皮亚杰在他的《智力心理学》一书中列举了几种不同的儿童心理发展理论:(1)只讲外因不讲发展(如英国罗素的观点);(2)只讲内因不讲发展(如卡尔彪勒的观点);(3)讲内因外因相互作用但不讲发展(如格式塔学派);(4)讲外因也讲发展(如联想心理学派);(5)讲内因也讲发展(如桑代克的试误说)。

而皮亚杰则认为他不同于以上这些发展理论,即他既强调内外因的相互作用,又强调发展的观点。

他认为,儿童的智力或思维起源于主体的动作,这种动作的本质就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adaptation)。

而取得机体与环境的平衡又是这种适应的本质。

主体只有通过动作形成对客体的适应,才能真正导致儿童心理由低级到高级发展。

它通过两种形式实现:同化(assimilation)与顺应(accommodation)。

同化即把环境因素纳入已有的心理或行为图式(结构)中,用公式表示为:T(结构或图式)+I(刺激,指环境因素)→AT(对刺激的反应)+E(刺激中被排除于结构之外的东西)。

而顺应,则指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环境(如从吃奶转变为吃饭)。

个体正是通过这两种形式不断求得机体与环境之间的平衡。

从中我们认为,一旦幼儿失去了这种平衡,除了幼儿本身自发地调整之外,家长、幼儿教师以及幼儿咨询人员可以有意识地帮助他们达到平衡,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另外,皮亚杰对制约发展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具体分析,他认为,支配心理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四个:成熟、物理因素、社会环境、平衡。

(1)成熟,即神经系统的成熟。

皮亚杰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皮亚杰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皮亚杰(1896-1980),日内瓦学派创始人,瑞士儿童心理学、发生认识论的开创者。

主要著作有:《儿童的语言和行为》、《儿童的判断与推理》、《儿童的道德判断》、《智慧心理学》、《发生认识论原理》等。

皮亚杰的理论主要是认知发展的理论,其治学思想是从儿童的心理的发生发展的研究,进而探索认识和运算的心理起源,也就是"发生认识论"学说。

他的理论极为丰富,融合了生物学、心理学、逻辑学和认识等方面的知识。

(一)智慧的本质皮亚杰认为智慧的本质就是适应,而适应是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的一种平衡状态。

适应的形成在生物学上就是同化和顺应,在心理学上就是主体(内因)和客体(外因)相互作用的一种平衡状态。

他认为主客体的关系不是静止的,而是机动的,就导致了他的主体客体的不可分的认识论。

(二)关于认识结构的几个基本概念皮亚杰认为每一个认识活动都含有一定的认识结构,而认识结构涉及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这四个基本概念。

1、图式指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的环境中由于不断重复而得到迁移或概括。

儿童最初的图式是遗传性的图式,一经和外界接触,在适应的过程中图式就不断变化、丰富和发展起来。

2、同化和顺应在心理发展的水平上,适应也可概括为同化和顺应两种机制。

同化是指环境因素纳入已有的图式之中以加强和丰富机体的动作,引起图式量的变化;顺应则是机体的图式不能同化客体,必须建立新图式或调整原有的图式,引起图式质的变化,使机体适应环境。

3、平衡平衡是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之间的平衡,在心理发展过程中,平衡是一个重要环节,没有平衡就没有发展。

平衡不是静态而是动态的。

通过主体与客体的作用,平衡从较低水平过渡到较高水平。

不断发展的平衡-不平衡-平衡就是适应过程。

(三)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与阶段论皮亚杰认为,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成熟、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和平衡过程。

1、成熟指机体的成长,特别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成熟。

成熟是发展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足条件,必须通过机能的练习和习得的经验,才能增强成熟的作用。

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

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

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是指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皮亚杰(Edward Lee Thorndike)在1932年出版的《社会道德行为》(Social Behavior)一书中提出的道德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

在这本书中,皮亚杰分析了关于道德认知发展的各个方面,包括对影响道德认知发展的外部因素、内在因素以及其他因素的详细分析。

综上所述,皮亚杰提出了四个阶段的道德认知发展:第一阶段:“简单意志论”阶段:在这个阶段,婴儿通常不能正确识别出好坏,只能牢记行为的正误,根据“惩罚”和“奖励”来判断行为的正误。

因此,在这个阶段,婴儿的道德认知是以“惩罚-奖励”为基础的,他们将道德行为与奖励和惩罚联系起来,而不能真正理解道德的价值。

第二阶段:“推理性道德”阶段: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通过推理思考来理解道德行为。

他们开始使用抽象概念来思考道德行为,如“公正”、“正义”等,并通过推理来判断一个行为是否正确。

第三阶段:“社会法律”阶段: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将自己的道德行为与社会法律和道德原则联系起来,并将其作为衡量行为正误的标准。

而且,他们也能够理解不遵守法律和道德原则的行为是不正确的,并能够更好地把握自己的行为。

第四阶段:“道德自我控制”阶段: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并能够在遵守法律和道德原则的前提下自我管理。

也就是说,他们开始能够以道德的视角来看待自己的行为,并能够把握住自己的行为,从而达到道德自我控制的境界。

从以上可以看出,皮亚杰提出的道德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分别是“简单意志论”阶段、“推理性道德”阶段、“社会法律”阶段和“道德自我控制”阶段,它们是婴儿、儿童和成人道德认知发展的过程和框架。

皮亚杰认为,要更好地促进儿童和成人道德认知的发展,需要创造适合各个阶段的道德教育环境。

例如,在“简单意志论”阶段,家长和教师应该采取“惩罚-奖励”的方法来教育孩子;在“推理性道德”阶段,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孩子推理思考,让孩子根据自己的认知来判断行为的正误;在“社会法律”阶段,家长和教师应该教育孩子遵守法律和道德原则;在“道德自我控制”阶段,家长和教师则要教育孩子以道德的视角来看待自己的行为,让孩子能够把握住自己的行为,达到道德自我控制的境界。

对偶故事法心理学家

对偶故事法心理学家

皮亚杰的对偶故事法:探究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对偶故事法是皮亚杰研究道德判断时采用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通过讲述对偶故事,向儿童提出有关道德方面的难题,然后向儿童提问,以测定儿童是依据对物品的损坏结果还是依据主人公的行为动机做出道德判断。

皮亚杰的研究成果对心理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认为是当代认知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

在对偶故事法中,皮亚杰采用的是一个叫做“对偶故事”的工具。

对偶故事通常由两个情节相似的故事情节组成,但是其中一个情节的主人公的行为是错误的,而另一个情节的主人公的行为是正确的。

通过比较这两个情节,可以探究儿童的道德判断标准。

皮亚杰通过对儿童的道德判断进行研究,揭示了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

他发现,儿童的道德判断主要受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即他们只注意行为的客观效果,不关心主观动机。

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他们的道德判断的标准开始逐步摆脱承认惩罚的影响,能依据自己掌握的道德标准进行判断。

此外,皮亚杰还通过对儿童的道德判断进行实验研究,发现了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阶段。

他认为,儿童的道德判断发展要经过三个时期,即他律期、自律期和平等期。

在他律期,儿童的道德判断只注意行为的客观效果,不关心主观动机,是受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的;在自律期,儿童的道德判断能依据自己掌握的道德标准进行判断,不再受客观效果的影响;在平等期,儿童的道德判断强调公正和平等。

总结起来,皮亚杰的对偶故事法是探究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的一
种有效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可以了解儿童道德判断的标准和发展趋势。

通过对儿童道德判断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儿童的心理发展,为儿童教育提供有益的参考。

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

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
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
整理版ppt
1
皮亚杰
让·皮亚杰(Jean Piaget,1896年8月9日
-1980年9月16日),瑞士人,是近代最有名 的儿童心理学家。他的认知发展理论成为了这 个学科的典范。皮亚杰早年接受生物学的训练, 但他在大学读书时就已经开始对心理学有兴趣, 共曾涉猎心理学早期发展的各个学派,如病理 心理学、弗洛伊德和荣格的精神分析学说。从 1929年到1975年,皮亚杰在日内瓦大学担任心 理学教授。皮亚杰对心理学最重要的贡献,是 他把弗洛伊德的那种随意、缺乏系统性的临床 观察,变为更为科学化和系统化,使日后临单的关系,即S—R 公式。 • 他提出S R双向关系的公式。并用同化的观点 展开了这个公式:T+I→AT+E,式中的T指结构, I指刺激(环境因素);AT指I同化于T的结果,也就 是对刺激的反应,E则是刺激中被排除于结构之 外的东西。 • 因此,S R变成了S→AR→R
整理版ppt
• 他首先认为心理结构的发展涉及图式、同 化、顺应和平衡。
整理版ppt
11
• 图式:皮亚杰认为,图式就是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
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环境中由于不断重复而得到迁移或概 括。
• 图式最初来自先天遗传。
• 低级的动作图式,经过同化、顺应、平衡而逐步结构出新 的图式。
整理版ppt
12
同化与顺应
8
• 顺应: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如从吃奶改为
吃饭,这就需要改变原来的机体动作,采取新的动作,以 适应环境。
这样,个体就通过同化和顺应这两种形 式来达到机体与环境的平衡。如果机体 和环境失去平衡,就需要改变行为以重 建平衡。这种不断的平衡—不平衡—平 衡—……的过程,就是适应的过程,也 就是心理发展的本质和原因。

皮亚杰心理发展观

皮亚杰心理发展观

皮亚杰心理发展观皮亚杰心理发展观是心理学家让·皮亚杰(Jean Piaget)提出的一种心理学理论,他认为人类的认知能力是一个漫长的,缓慢的发展过程。

他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是一种普遍受欢迎的心理学理论,已经广泛应用于教育和儿童发展领域。

皮亚杰心理发展观包含四个阶段:感知运动期、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和形式运算期。

每个阶段都需要完成一定的任务,以推动个体进入下一个阶段。

以下是详细的说明:1. 感知运动期(0-2岁): 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婴儿通过感官和运动发现世界。

他们开始发展感觉,能够识别声音,触感,味道和视觉。

在这个阶段,婴儿开始探索和改变他们周围物体的位置和特性。

他们还学会了区分自己和环境中的物体。

这个阶段的关键任务是发展对象的恒常性,即了解即使在物体位置和外表发生变化时,物体的本质仍然没有改变。

2. 前运算期(2-7岁):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建立他们的语言和思维能力。

他们开始使用不同的符号和语言进行沟通。

同时,他们也开始发展对逻辑概念的理解。

在这个阶段,儿童经常会犯一些逻辑性错误,例如认为瓶子中的水比两个杯子的水多。

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发展操作的内在化,即理解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和逻辑性。

3. 具体运算期(7-12岁):在这个阶段,儿童更加理解逻辑规则和抽象概念。

他们开始能够进行类比和推理,能够根据观察和经验做出多步的推论。

在这个阶段的关键任务是推理或抽象的发展,这是进一步发展正式操作思维所必需的。

总体来说,皮亚杰心理发展理论强调儿童认知和思维的发展是一个复杂和连续的过程。

每个阶段都需要完成一定的任务,以推进个体进入下一个阶段。

这个理论对于儿童认知和学习的研究非常重要,并对教育工作者,家长以及其他关心儿童发展的人产生了深远影响。

皮亚杰的生平与思想来源

皮亚杰的生平与思想来源

2、康德哲学对皮亚杰的深刻影响,还表现在对主客 体相互作用的认识上。 在《纯粹理性批判》中, 康德把空间看作是人们先天的感性形式。而皮亚 杰的认知图式( scheme )又直接导源于康德, 但皮亚杰不同意将这种图式看作先验的,而是把 它看作人们在活动中,主客体经过内化和外化双 重建构起来的。 •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正是从主、客体的统一性来 研究认识论的。 • 他从活动出发,创立了内化 —— 外化双重建构学 说。
皮亚杰理论与生物学的关系
(一)生物进化论奠定了皮亚杰理论的 基调
• “进化的概念推动了儿童心理学这种精神 胚胎学的发展。” •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分析了获得认识的生 物学前提 —— 认识在机体方面的起源和机 制问题。
(二)借鉴生物学的适应概念
• 借鉴生物学上的适应概念,皮亚杰提出了 自己的“适应观”:认知的发展机制就是 一种适应的机制。 • 个体心理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就是个 体不断适应过程。
• 康德定义的范畴都是知性的纯概念,既不 依赖于感觉经验,也不来自感觉经验。 • 它们是知性自身先天具有的,是知性自身 的本质结构,是和知性的活动密切不可分 离的。 • 康德认为,认识能力共有三个层次,从感 性开始,然后是知性,最后是理性;
皮亚杰理论与结构主义
(一)“结构”和“结构主义”
1、“结构”是皮亚杰学派的一个重要概念,这里指一种认 识的功能结构。 2、结构主义的共同特点: ①具有自己说明自己的结构和不向外面寻求解释说明的规 律; ②结构能够形式化,作为公式而作演绎法的应用。 3、结构有三个要素:整体性、转换性、自我调节性。 ——“所有的已知结构,……毫不例外,都是转换系统。”
总结
• 机能主义思想对皮亚杰的影响是很深的, 虽然他们研究的课题不一样,但总的倾向 是一致的,都有生物学倾向,研究个人如 何适应环境。

皮亚杰的认知心理学理论

皮亚杰的认知心理学理论

皮亚杰的认知心理学理论简介:皮亚杰(Jean Piaget)是20世纪最杰出的儿童心理学家之一,他提出的认知发展理论对于理解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皮亚杰的认知心理学理论,从感知、动作到思维的不同阶段,详细阐述其对儿童认知发展的解释。

一、感知运动阶段在皮亚杰的认知心理学理论中,感知运动阶段是儿童从出生到两岁之前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认知活动主要通过感官和运动来实现。

他们通过观察、摸索和运动来建立起对世界的认知模式。

儿童在感知运动阶段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特征:1. 感知和运动的协同发展:儿童通过感官接收到的信息与运动能力的发展相互作用,逐步实现对物体的感知和控制。

2. 目标导向性:儿童逐渐学会追踪和抓取物体,表现出对目标的行动寻求。

3. 动作的反复:儿童通过不断重复某些动作,掌握感知和运动的技能,进一步巩固认知能力。

二、前运算阶段在2岁到7岁之间,儿童进入了前运算阶段。

这个阶段主要是指儿童逐渐形成逻辑思维的能力,开始能够进行简单的心理操作。

以下是前运算阶段的几个重要特点:1. 符号表征的发展:儿童在这个阶段开始使用语言和符号来表达和推理,并逐渐理解符号与实际对象之间的对应关系。

2. 灵活多样的思维:儿童的思维越来越灵活多样,能够实现简单的分类、排序、量化等思维操作。

3. 实验性思维:儿童在前运算阶段开始尝试通过实验和观察来验证和调整自己的认知模式,以获得更准确、稳定的认知结构。

三、具体运算阶段从7岁到11岁左右,儿童进入了具体运算阶段,也被称为逻辑思维阶段。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认知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具体表现为:1. 逻辑思维的形成:儿童开始能够进行更为复杂的逻辑推理,能够处理具有多个变量的问题,并通过试探性的实验来验证和修正自己的认知模式。

2. 反事实推理能力:儿童不仅能够进行正面思维,还能够进行反事实推理,即能够想象出与实际情况相反的情境,并进行相应的推理。

3. 抽象思维的发展:儿童在具体运算阶段逐渐具备了抽象思维的能力,能够运用抽象概念来解决问题,并开始了解数学、科学等抽象领域的知识。

皮亚杰理论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皮亚杰理论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皮亚杰理论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皮亚杰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一种教育理论,它主要由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认为学习是一种认知的改变,学习者可以通过自我活动认知地改变知识、能力和概念。

因此,皮亚杰理论被认为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理论,它强调学习者可通过认知活动来改变自身知识、能力和概念,在学习理论心理学方面具有深远的影响。

在教育实践中,皮亚杰的教育理论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皮亚杰理论强调学习者的自我活动,而不是仅仅接受教师的教学;其次,它强调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特点,提供适合的知识和技能;第三,它对教师的角色参与和学习者之间的互动有关;最后,它支持社会化学习,认为学习者可以通过交流知识和技能来学习。

首先,皮亚杰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体性和自主性,改变传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育思想,重视学习者的自我活动过程,通过自我反思和思考,发展创新观念,更好地学习,而不是仅仅接受教师的教学。

这种学习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可以主动探索,可以通过探索来发展知识和能力。

其次,皮亚杰理论认为教育活动要根据学生的个体特点,提供适合的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很好地学习,这就要求教师从学生所具备的背景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经验出发,探究学习者的学习过程,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选择合适的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三,皮亚杰理论认为教学是一个互动的活动,教师的角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要参与学生的学习,帮助他们理解知识,激发学习的兴趣,协助学习者从遇到的学习障碍中解决问题,培养学习者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实现教育的目的。

最后,皮亚杰理论支持一种社会性学习,认为学习是一种社会性活动,学习者可以通过交流知识和技能来学习。

在社会化学习中,学习者和教师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他们共同参与,相互交流,共同创造。

学习者可以利用他人的认知经验,分享自身的知识,通过多方讨论交流,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和能力。

皮亚杰的主要著作

皮亚杰的主要著作

皮亚杰的主要著作作者:佚名文章来源:转载点击数:1620 更新时间:2011-9-5皮亚杰是儿童心理学、发生认识论的开创者,被誉为心理学史上除了弗洛伊德以外的一位“巨人”,其提出的发生认识论不仅是日内瓦学派的理论基础,也是欧洲机能主义的重大发展。

它开辟了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新途径,对当代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和教育改革具有重要影响。

一、皮亚杰生平及主要著作让·皮亚杰(Jean Piaget, 1896-1980),瑞士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创始人。

1896年出生于瑞士若沙特,一生都居住在瑞士。

1918年获得自然科学博士学位时才刚刚22岁,这时主要兴趣在生物学,他根据观察淡水软体动物的各种适应变异,出版了一些报告,研究生态学和适应问题,发展了他的中心论题。

适应是建立在有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不断取得平衡的基础之上。

在更原始的物种中,这种适应是生理的和行为的,而人则以相互作用的活动扩大了知识。

出版了《生物学与知识》一书。

后来,皮亚杰开始研究心理学,1919-1921年在巴黎亨利·西蒙领导下的“比纳实验室”工作。

1921年,被指派到日内瓦卢梭学院工作(后来改为日内瓦大学国际研究所),1924年起任日内瓦大学教授。

皮亚杰在1933-1971年一直担任所长,先后当选为瑞士心理学会、法语国家心理科学联合会主席,1954年任第14届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主席。

此外,皮亚杰还长期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领导下的国际教育局局长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之职。

皮亚杰还是多国著名大学的名誉博士或名誉教授。

为了致力于研究发生认识论,皮亚杰于1955年在日内瓦创建了“国际发生认识论中心”并任主任,集合各国著名哲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家、逻辑学家、数学家、语言学家和控制论学者研究发生认识论,对于儿童各类概念以及知识形成的过程和发展进行多学科的深入研究。

1968年获得美国心理学会的心理学卓越贡献奖,1977年又获该会桑代克奖以表彰他对教育心理学的贡献。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论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Jean Piaget,1896~1980)(见图3-1)的认知发展论(cognitive-developmental theory),被公认为20世纪发展心理学上最权威的理论。

皮亚杰对儿童心理发展的研究,最重大的贡献是在儿童的认知发展与道德发展两方面。

有关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我们留待第四章社会发展主题之下再行讨论。

在此先介绍他的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对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始自20世纪的30年代,但他的研究成就之被世界(尤其是在美国)心理学家们肯定,却是在多年后的60年代期间。

形成此种现象的原因,除皮亚杰的著作全系以法文撰写不如英文易于传播之外,主要还是他采用的方法和对人类智力发展(见第十章)理念与其他多数心理学家不同使然。

皮亚杰不采用当时心理学主流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们(见第五章)所强调的等组实验以及根据多数人资料统计结果推论解释的方法。

而是只对个别的儿童(主要是他自己的三个孩子),在相当自然的情境下细密地、连续地观察记录他们对事物处理时所表现的智能性反应,从而分析儿童们的智能表现与其年龄的关系。

皮亚杰对儿童心智活动的解释,与当时其他心理学家有异;他认为儿童的思维或心智活动异于成人,儿童随年龄增长而产生的智力发展,并非表现于他的知识在量上有所增加,而是在思维方式上产生了质的改变。

换言之,儿童不是具体而微的成人;不同年龄的儿童,采用不同概念看待事物,采用不同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

皮亚杰所采用的质变重于量变的研究取向,可说是近年来教育心理学家所重视的质的研究(见补充讨论1-1)的滥觞。

基于以上说明可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事实上也就是他的智力发展理论(在他的主要著作中多以智力为书名)。

以下我们要介绍者,是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的两个主要部分:其一是他理论中的一些重要术语;这些术语代表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要义或基本概念。

其二是他理论中的发展阶段观;不同阶段儿童所表现的认知差异,代表人类的认知行为随年龄增长而产生了质的改变。

皮亚杰儿童道德发展理论给我们的启示

皮亚杰儿童道德发展理论给我们的启示

皮亚杰儿童道德发展理论给我们的启示以《皮亚杰儿童道德发展理论给我们的启示》为标题,写一篇3000字的中文文章近几十年来,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对儿童道德发展开展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一套儿童道德发展理论,给培养婴儿、幼儿和儿童的家长以及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指导意义。

皮亚杰儿童道德发展理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主要观点是婴儿的道德发展以及幼儿和儿童的道德发展过程,他还提出了影响儿童道德发展的因素,并认为社会环境是儿童道德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

本文通过分析皮亚杰儿童道德发展理论,探讨了这一理论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皮亚杰儿童道德发展理论指出,婴儿到3岁之前,应牢记“关怀原则”,即“尊重、喜欢、哲学般的单纯性”,只有在此基础上,儿童才能发展出正确的道德品质和行为。

在3岁到6岁的时候,父母应当坚持“自我控制原则”,即“引和指导让孩子以自律的方式实施自我控制”,使他们能够履行自己的义务,清楚地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并且识别到错误的行为。

至6岁以后,父母应遵循“惩罚原则”,即“让孩子处理好自己的行为,做出正确的选择,而不让他们受到惩罚”,这样孩子才能从错误中吸取教训。

另外,皮亚杰儿童道德发展理论还指出,社会环境是儿童道德发展的重要因素,家庭环境,社会教育,政治环境以及社会文化环境都会影响儿童的道德发展。

家庭环境对孩子有着重要作用,如家庭中有秩序、爱心和光明正大,孩子能够更好地发展出健康的道德观念和行为。

此外,家庭里应该创造和谐、舒适的氛围,父母应该关注孩子的道德教育,多和孩子交流,更好地理解孩子的情况。

另外,社会教育也是影响儿童道德发展的重要因素,它可以让孩子接触到新的思想、社会规范、道德准则和良好行为,从而影响儿童的道德发展。

此外,政治环境也会影响儿童的道德发展,如果政治环境清新有序、社会人文素质较高,孩子就很容易受到良好的政治环境的影响,发展出健康的道德观念和行为。

此外,社会文化环境也对儿童道德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它可以提供完善的教育环境,促进儿童健康的道德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皮亚杰让·皮亚杰(Jean Piaget,1896—1980),瑞士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创始人。

他先是一位生物学家,之后成为发生认知论的哲学家,更是一位以儿童心理学之研究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

皮亚杰身份的顺序代表了皮亚杰一生从事智慧活动的历程。

【儿童思维研究】皮亚杰将儿童思维的发展划分为四个大的年龄阶段。

这四个阶段分别是:一、感知运动阶段(从出生到两岁左右)。

这一阶段是思维的萌芽期,是以后发展的基础。

皮亚杰认为这一阶段的心理发展决定着未来心理演进的整个过程。

二、前运演阶段(两岁左右到六七岁左右)。

这一阶段又称前逻辑阶段,这时儿童开始以符号作为中介来描述外部世界,表现在儿童的延缓模仿、想象或游戏之中。

三、具体运演阶段(从六七岁左右到十一二岁左右)。

在这个阶段,儿童已有了一般的逻辑结构。

四、形式运演阶段(十一二岁左右到十四五岁左右)。

此时儿童的智慧发展趋于成熟,思维能力已超出事物的具体内容或感知的事物,思维具有更大灵活性。

皮亚杰早期研究儿童语言和思维等认识的发展,并从此入手,最后创立了发生认识论,给后人留下了许多赠贵的文献。

因其学识渊博和贡献卓越,他于1968年获得美国心理学会的心理学卓越贡献奖,1977年又获该会桑代克奖以表彰他对教育心理学的贡献。

1972年于荷兰获得荣誉地位相当于诺贝尔奖的“伊拉斯姆士”奖金。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影响发展的三个因素:1、生物性成熟(biological maturation):受遗传影响,父母或教师除了给孩子健康成长必要的营养和照顾,对孩子认知发展的生物性成熟因素影响很小。

2、活动(activity):随着身体的成熟,人作用于环境和从环境中学习一些东西的能力渐增。

比如:当孩子的协调性有了一定的发展,他通过玩跷跷板,可以把握平衡的原理。

通过观察、探索、测试,我们在作用于环境的同时,也改变着我们的思维过程。

3、社会经验(social experiences):认知的发展受社会传播(social transmission)或学习别人的影响。

如果没有社会传播,我们就要从新创造或发现所有的人类知识。

这三者共同起作用,影响认知发展。

思维中的两种基本倾向:皮亚杰从其早期的生物学研究中得出结论:所有物种与生俱来地含有两种基本倾向,或者叫恒定机能(invariant functions)。

其一是组织(organization):对行为和思想的联合、排列,再联合、再排列,使它们形成连贯的系统。

其二是适应(adaptation):对环境的适应。

1、组织:人们天生具有组织思维过程,将其纳入心理结构的倾向。

心理结构是我们理解世界并与之互动的系统。

简单的结构持续联合和协调,变得更加成熟和有效。

例如:当小孩的手接触到一个物体,他能看着它或者抓住它,但是无法协调这两个动作,即看着它和抓住它同时进行。

随着小孩的发展,他们能构建一个更高层次的相互协调的动作结构:看、碰到、抓住同时或连续进行。

对于这些结构,皮亚杰给出了一个特定名称:格式(schemes)——感知和经验的心理系统或类别。

在皮亚杰的理论中,格式构建思维的基本单位。

我们要对这个世界中存在的实物进行心理表征,格式就是有组织的动作或思维系统。

格式可以非常小,非常具体。

比如用吸管吮吸的格式,识别玫瑰花的格式。

格式也可以非常大,非常概括。

比如喝的格式,植物分类格式。

随着新格式的发展,思维过程变得更有组织性,人的动作行为也变得更加成熟,更好地适应环境。

2、适应:适应包括两个过程:同化(assimilation)和顺应(accommodation)(1)同化——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新信息适应现有格式)。

人们用现有格式来理解世界,即试图将新的东西纳入我们已经知道的范围,进而理解它。

有时,我们需要对新信息作一些改动使它适应现有格式。

例如:许多孩子第一次看到臭鼬,会把它叫做小猫。

他们试图把新经验和现有格式匹配起来,用这样的方式识别动物。

(2)顺应——现有格式的改变以适应现实(改变现有格式或创造新格式来适应新信息)。

如果所获得的信息不适应任何格式,我们就应该尝试发展新的结构,让我们的思维适应新的信息,而不是使新信息适应我们的思维。

当孩子将认识臭鼬的格式纳入认识动物的体系中,这说明顺应发生了。

同化和顺应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是认知发展缺一不可的。

例如,人吃食物,通过消化作用,把食物转化为人体可吸收的物质,这就是同化作用。

把食物转化为可吸收物质的同时,人体有关的器官如胃、肠都要做出相应的变化,如胃壁收缩分泌胃液就是顺应作用。

当新经验被同化到现有格式中,格式都会扩大或做一些改变,因此,同化中包含着顺应。

还有一些情况是:当人们碰到极其陌生的事物时,会忽略它们。

此时,同化和顺应都没有发生。

例如:你无意间听到一段外国人的对话,但是你对这种外语一无所知,你就不会试图理解他们之间的交流。

平衡(equilibration):皮亚杰认为,组织、同化、顺应可视为一个复杂的平衡运动。

在他的理论中,思维变化是通过平衡过程发生的。

这里的平衡概念是:在认知格式和来自环境的信息之间寻求心理平衡。

平衡过程的工作机制:如果我们将一个特定的格式应用于一件事或一种情境,而这个格式发挥作用了,那么思维就处于一种平衡的状态。

如果格式没有发挥作用,没有产生理想的结果,那么思维就处于非平衡(disequilibration)状态。

这种情况促使我们通过同化和顺应寻求解决方法,因此我们的思维发生了变化,向前迈进。

为了维持理解世界的格式和世界提供的信息之间的平衡状态,我们用现有格式同化新信息,同时,当同化无法产生平衡时,我们也要使思维顺应现实。

概括地说,思维的机制就是同化与顺应两种适应机能不断从低级的平衡到达高级平衡的过程。

平衡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种过程。

平衡——不平衡——平衡......这是儿童不断增加适应能力的过程。

同化、顺应和平衡将贯穿人的一生。

二、运算(Operation)的概念运算是皮亚杰理论的主要概念之一。

在这里运算指的是心理运算。

什么是运算?运算是动作,是内化了的、可逆的、有守恒前提、有逻辑结构的动作。

从这个定义中可看出,运算或心理运算不四个重要特征:1、心理运算是一种在心理上进行的,内化了的动作。

例如,把热水瓶里的水倒进杯子里去,倘若我们实际进行这一倒水的动作,就可以见到在这一动作中有一系列外显的,直接诉诸感官的特征。

然而对于成人和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可以用不着实际去做这个动作,而在头脑里想象完成这一动作并预见它的结果。

这种心理上的倒水过程,就是所谓"内化的动作",是动作能被称之为运算的条件之一。

可以看出,运算其实就是一种由外在动作内化而成的思维,或是说在思维指导下的动作。

新生婴儿也有动作,哭叫、吸吮、抓握等,这些动作都是一些没有思维的反射动作,所以,不能算做运算。

事实上由于运算还有其它一些条件,儿童要到一定的年龄才能出现有称之为运算的动作。

2、心理运算是一种可逆的内化动作。

这里又引出可逆的概念。

可以继续用上面倒水过程的例子加以解释,在头脑中我们可以将水从热水瓶倒入杯中,事实上我们也能够在头脑中让水从杯中回到热水瓶去,这就是可逆性(reversibility),是动作成为运算的又一个条件。

一个儿童如果在思维中具有了可逆性,可以认为其智慧动作达到了运算水平。

3、运算是有守恒性前提的动作。

当一个动作已具备思维的意义,这个动作除了是内化的可逆的动作,它同时还必定具有守恒性前提。

所谓守恒性(conservaion)是指认识到数目、长度、面积、体积、重量、质量等等尽管以不同的方式或不同的形式呈现,但保持不变。

装在大杯中的100毫升水倒进小杯中仍是100毫升,一个完整的苹果切成4小块后其重量并不发生改变。

自然界能量守恒、动量守恒、电荷守恒都是具体的例子。

当儿童的智力发展到了能认识到守恒性,则儿童的智力达到运算水平。

守恒性与可逆性是内在联系着的,是同一过程的两种表现形式。

可逆性是指过程的转变方向可以为正或为逆,而守恒性表示过程中量的关系不变。

儿童思维如果具备可逆性(或守恒性),则差不多可以说他们的思维也具备守恒性(或可逆性)。

否则两者都不具备。

4、运算是有逻辑结构的动作。

智力是有结构基础的,即图式。

儿童的智力发展到运算水平,即动作已具备内化、可逆性和守恒性特征时,智力结构演变成运算图式。

运算图式或者说运算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存在于一个有组织的运算系统之中。

一个单独的内化动作并非运算而只是一种简单的直觉表象。

而事实上动作不是单独,孤立的,而是互相协调的,有结构的。

例如一般地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动作,这时需要动作与目的有机配合,而在达到目的的过程中形成动作结构。

在介绍图式时,已说过运算图式是一种逻辑结构,这不仅因为运算的生物学生理基础目前尚不清楚而由人们推测而来,更重要的是因为这种结构的观点是符合逻辑学和认识论原理的,因为是一种逻辑结构。

故心理运算又是有逻辑结构的动作。

以运算为标志,儿童智力的发展阶段可以分为前运算时期和运算时期;继之又可将前者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和表象阶段;后者区分为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主要著作】《儿童的语言和思想》《儿童的判断和推理》《儿童关于世界的概念》《儿童的物理因果概念》《儿童的道德判断》《儿童智慧的起源》《儿童现实概念的构成》《儿童符号的形成》《智慧心理学》《从儿童到青年逻辑思维的发展》《儿童逻辑思维的早期形成》《发生认识论导论》《发生认识论原理》【生平介绍】皮亚杰,1896年8月9日出生于瑞士的纳沙特尔。

皮亚杰的父亲是一位大学教授,主要是研究中世纪的历史与文学。

由于皮亚杰的父亲所学的是人文领域,所以他十分重视皮亚杰的科学观念,更着重于培养皮亚杰对于事实的讲求与爱好;皮亚杰的母亲则是一位虔诚的宗教徒,她坚持让皮亚杰接受严格的宗教训练,并且为皮亚杰选择了一位对哲学颇有研究的教父-科努特。

这样的家庭背景,使得皮亚杰有机会去接触与思考有关哲学和科学的知识,进而发展出一套属于皮亚杰他自己独到的思想与见解。

由于父亲的教导,使得皮亚杰重视以科学的系统性来求知。

1907年,皮亚杰在公园发现一只患有白化症的小麻雀,经过仔细的观察,小小年纪的皮亚杰随即写了一篇关于白化症麻雀的文章,并寄给纳沙特尔自然科学史杂志《冷杉树》刊登出来。

文中皮亚杰细致的观察与详细的分析,不仅令人惊叹,也让他如愿以偿得到了一份他向往已久的好工作-纳沙特尔自然博物馆的馆长因此邀请皮亚杰一同搜集标本,并聘请他共同参与研究软件动物。

随后,皮亚杰发表了一系列和软件动物有关的论文,并对正统门德尔的进化论提出质疑;这些富有挑战性的文字,在欧洲动物学界起了很大的反应,然而,更令人意外的是,人们想不到这样一位知名的生物学家,居然只是一个十几岁的中学生而已!1915年,皮亚杰获得纳沙特尔大学生物学学士的学位,之后三年,他还攻读了哲学、科学的课程;1918年,当时年仅22岁的皮亚杰,即以一篇关于研究软件动物的论文,获得了纳沙特尔大学自然科学博士的学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