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 千年一叹教程文件
余秋雨教学文档
故此,历史不论如何辉煌灿烂,但那只能 在精神上激励后人,而不是重新回到文化怪圈 的魔道里作茧自缚”。“《文化苦旅》的出现, 是我国当代散文创作中一次货真价实的理性精 神的回归,是我们民族文化诗学多彩多姿的一 次集粹”。然而,总是有那么一些“不解风 情”、“煞风景”的俗人,不知是因为缺乏艺 术感觉,还是出于某种毫无真正的学术精神的 “学术冲动”,甚至是摆不到桌面上来的“酸 葡萄心理”,对余氏提出了种种批评。这些批 评,或从其笔下史实的一些瑕疵或“硬伤”人 手,或苛求其观点不新或错误,看似颇有道理, 其实不通。
一来诚如钱钟书先生所指出过的, 名著诸如《红楼梦》、《荡寇志》、 《镜花缘》、莎土比亚戏剧等均有失误, 一部作品能将瑕疵减少到零当然更好, 但如果这部作品的主体站住了,有些小 误又何足怪! 二来人的理智与感情常常
其一是以完全个体的体验和语言方式, 来努力摆脱集体性普遍性的定论,在个体思 考的基础上完成个人性的叙述;
第二是这种个体叙述又必须能够挣脱纯 粹学术性的诱惑,不纠缠于学术性的辩白, 以文学的感性形象,表达自身的情感和忧思, 成为一种能够为大众所接受的“世间话语”。
二、作家成就:
在中国当代散文领域,余秋雨是“学者 散文”、“文化散文”的代表作家之一。他 依仗渊博的功底和史学根基,以及平常的文 化感情和艺术表象力,用散文结实中国文化 巨大的内涵,寻求文化灵魂和人生真谛,探 索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人的人格构 成,他的散文对总共当代散文具有深渊的开 拓意义。《文化苦旅》是余秋雨第一本文化 散文集。其中有些文章曾在各类文学评奖中 获得首奖。
余秋雨,1946年生,浙江余姚人。在家 乡小学毕业后到上海读中学和大学,大学毕 业后留校任教至今。曾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 现为上海戏剧学院教授。著有理论专著《戏 剧理论史稿》、《戏剧审美心理学》、《艺 术创造工程》等。80年代末开始创作散文, 结集有《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 《山居笔记》、《霜冷长河》等。
最新余秋雨教学讲义ppt课件
• 其实,余秋雨给大家印象最深的还是 作为文化评委点评央视青年歌手大奖赛。 网上和报纸关于余秋雨做评委的争议也一 直不断,并流传余秋雨以后不再担当评委 的小道消息。 这一次,《咏乐汇》反客为 主,让习惯了做评委的余秋雨作为选手回 答问题。无论出什么题目,没有余秋雨回 答不了的问题。意外的是,余秋雨还在现 场亲自扮演了一名农夫,给观众示范如何 “锄地”。
• 2013年6月22日,余秋雨到云南曲靖讲学, 受聘为曲靖师范学院荣誉教授。
散文作品
创作时间 1995年 2001年 2001年 2008年 2010年
作品
作品名称 《文化苦旅》 《山居笔记》 《行者无疆》 《寻觅中华》 《我等不到了》
创作时间 1999年 2000年 2004年 2008年 2010年
央视青年歌手大赛 评委
• 对于自己的评委角色,余秋雨有着自 己的理解。他认为,自己作为一个文化人 赶上了一个非常好的时代。“像我这样的 人,有幸能把深度研究和亲自考察、有效 传播三位一体组织在一起,我才完成了一 个文化人的完整性。所以,我愿意上电 视。”
2010年
中国应少点“谋术”文化 多点大道文化
作品名称 《霜冷长河》 《千年一叹》 《借我一生》 《摩挲大地》
《何谓文化》
学术作品
《戏剧理论 《戏剧审美心理 《中国戏剧文化
史稿》
学》
史述》
《艺术创造 工程》
《中国戏剧史》
《艺术创造论》
折叠
时间
2011 2011 2010 2010 2010 2010 2006
获奖记录
奖项
桂冠文学家 (提名) 文坛八大家 (提名) 马来西亚最受欢迎的华语作家奖 (获奖) 台湾中国时报白金作家奖 (获奖) 金石堂最有影响力书奖 (获奖) 鲁迅文学奖 (获奖)
部编版语文《一个消逝了的山村》优秀精品教学课件
第六节: 鼠麴草和村女,表现大自然中生命的纯洁、坚强、谦虚、 恬静、担当和质朴之美。鼠麴草和村女构成的静谧图画让作者消 解了尘世的纷扰,回归到生命的宁静。
走入山村历史深处——感草木余韵
承载作者情思的载体(自然风物)是什么;作者由眼前景生 发了怎样的联想? 作者的感悟(情思)是什么?
学习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分析散文的结构特征, 体会散文的语言特色。 思维发展与提升:领悟文中意象的丰富内涵。 审美鉴赏与创造:感受作者珍爱自然、珍爱生命、共创美好家园 的思想感情。 文化传承与理解:培养珍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意识。
有关作者
冯至(1905—1993), 现代著名诗人、学者。原名冯承植, 河北涿县人。1921年考 入北京大学, 1923年后受到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开始发表新诗。1927年4月出版第一 部诗集《昨日之歌》, 1929年8月出版第二部诗集《北游及其他》。1941年, 他创作 了一组后来结集为《十四行集》的诗作, 影响甚大。
作为诗人的冯至, 与卞之琳一起被认为是中国新诗史上的现代派大家。鲁迅曾 称赞他是“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 朱自清曾以其“诗里耐人沉思的理, 和情景交 融成一片的理”, 对他的《十四行集》做出了很好的总结。
曲径通幽处——初识路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1到3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1、作者是如何发现已经消逝了的山村? 2.这条石路带给作者的感受是什么?
第十段 麂子的嘶声 温良机警, 但难逃人的诡计幻境 死亡的可怕
生命的庄严与神圣
再读课文,品读内容。
③作者为什么要写一个消逝的山村,借助这个消逝的山村
抒发了什么样的人生感怀?
人类历史短暂, 而大自然永恒 人类的历史演变了几千年, 它们却在人类以外, 不起一些变化,
初二作文《千年一叹》900字(共11页PPT)
土?他不能不害怕,因为有着太多
的前车之鉴。所以他在对历史教
训的“思索”后,选择了抛弃
人们 “诚信”。千年后的
毕竟对
于英雄的悲剧有了淡化的念
头,然而却因这教训而抛弃“诚
信”,那么千年前呢?
关键词:还有,岳武穆,不是,一
样,连同,精忠报国,武穆,遗书,葬于, 黄土,不能不,害怕,因为,有着,前车 之鉴,所以,历史教训,思索,选择,抛 弃,诚信,千年,人们,毕竟,对于,英 雄,悲剧,淡化,念头,然而,教训,抛 弃,诚信,那么,千年。
初二作文《千年一叹》
要生活得漂亮,需要付出极大忍耐。一不抱 怨,二不解释。
再见
漫长,人生,跋涉,如是,抉择,也许, 害怕,诚信,风度,不能不,魏晋,一个, 真正,乱世,龙质,凤章,嵇康,何尝, 不是,至诚,至信,然而,现在,哪儿, 留下,临刑,抚琴,慷慨,豪情,还有, 广陵散,从此,凄怨,哀叹。
初二作文《千年一叹》
还有岳武穆,不是一样连同他的“精
忠报国”、《武穆遗书》葬于黄
初二作文《千年一叹》
历史 所以,回顾
的所谓教训前,
书写 你应该先看到血与泪
的“诚”
与“信”,你不应该在用诚信的笔书 写的历史的回顾中抛弃了诚信,你应 该对自己说:诚信,自我而始。
保有这样诚信的念头,或许
人生 是由于我“跋涉”的
尚短。
关键词:所以,回顾历史,所谓,
教训,应该,看到,书写,应该,诚信, 书写,历史,回顾,抛弃,诚信,应该, 自己,诚信,自我,保有,这样,诚信, 念头,或许,由于,跋涉,人生。
初二作文《千年一叹》
或许走的多了,看的多了,自然会
产生一种超拔念头。就像我们
在高处看蚂蚁搬家,总会发现
千年一叹
约旦
• • • • • • 幽默的笑意 山洞盛宴 把伤痕当酒窝 文字外的文明 告别妻子 人生的最后智慧
乌 姆 赖 萨 斯 考 古 遗 址 【 约 旦 】
伊拉克
• • • • • • • • • • 我的大河 如何下脚 一屋悲怆 奇怪的巴比伦 你们的祖先 中国有茶吗 河畔烤鱼 忽闪的眼睛 过关 且听下回分解
中华文明之所以延续的原因
感想
• 思索着我们中华文明历经五千年的风风雨雨而生生不息的缘由,因为中国文化 是一种做减法的文化,是一种向往简单和自然的文化。正是这个本质,使它节 省了很多靡费,保存了生命。这个以世界屋脊作门槛,以千年冰雪作门楣的泱 泱大国,正以磅礴的气势矗立着,展示着它博大的精深的文化和悠悠五千年的 历史。它深邃古老却又充满活力,在新的时代的浪潮中,它正以中华雄狮的英 姿,震惊着全世界。 • 最近看了余秋雨的《千年一叹》,感慨很多。很想沿着他行走的路线,到世界 各地去看看,那也就不枉此生了。
印度
• • • • • • • • 杰出的建筑狂 忧心忡忡 甘地遗言 成人童话 洁净的起点 我拒绝说它美丽 菩提树和洞窟 告别阿育王
尼泊尔
• • • • • • • 车轮前的泥人 本来就是一伙 万仞银亮 整理一路感受 鱼尾山屋 “盛极必衰”吗? 难道是文明造的孽?
中国为何成了例外?
• 最后一个话题 • 今天我 《千年一叹》是由余秋雨写的一篇日记,只不过这是一次特殊的旅行,但这是他跋涉了上 万里所写的日记。而这次旅行,实际上是游历世界上的文明古国,去更深的了解文明同我 们祖国相渗透,以及更好地运用和保护。 • 在这趟旅行之路上,作者一行人遇到许多惊心动魄的事,例如土匪出没,被奇怪的车子跟 踪,每天都在真枪实弹的保护中生存。中东地区则是更加的危险。宗教极端分子在疾风中 射杀了几十个外国游客,三十个警察刚被贩毒分子打死。从这些文明古国的冷清残破,看 出了文明的衰颓。我们能充分意识到导致文明的繁荣和衰落,控制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 繁荣和衰落的伤痛和震撼。由此可见,保护住文明,继承文明,将文明发扬光大对于我们 来说是多么的重要。中国的复兴很大程度上也要依赖于中华文明。 • 古印度、古埃及、古巴比伦这些文明古国都曾辉煌过,不过那已是过去了。而对于我们中 国,思索一下中华文明历经五千年的风风雨雨而生生不息的缘由,使我们的中国奇迹般的 保存了生命。造成其他文明古国现状的原因是:,他们在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发生冲突时 没有及时采取应对的措施。与此同时,我们文明而伟大的祖国,正以磅礴的气势矗立着, 展示着它博大精深的文化和悠悠五千年的历史。在新的时代的浪潮中,正以中华雄狮的英 姿走向国际,走向世界,这真的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骄傲! • 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该如何度过下一个一千年,而我们正是这道路上的主宰者,我们的 使命不仅仅是振兴中华,而是把它发展到极致。一千年前我们一度领先一百年前,我们一 度落后,而我们再次领先,一定要认识到自己的长处,日积月累的优秀文化也许不是全部 ,但却会是最重要的。让我们努力学习文化,为走好下一个一千年做出自己的贡献! •
三峡余秋雨教案
三峡余秋雨教案Yu Qiuyu's teaching plan in Three Gorges三峡余秋雨教案前言:小泰温馨提醒,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学习目标】1.了解学者余秋雨。
2.体会本文的由三峡的文化景观、自然景观引起的关于社会历史、人类精神、民族精神的思考。
3.感悟作者对无畏精神和勇往直前精神的赞美,以及对种种精神萎缩现象的批判和忧虑。
【导入】诗歌欣赏《早发白帝城》公元759年春天,李白被流放夜郎,从四川赴被贬之地。
行至白帝城,忽闻赦书,惊喜交加,旋即放舟东下江陵。
这首有名的七绝,不无夸张和奇想,写得流丽飘逸,惊世骇俗,但又不假雕琢,自然天成。
你不必知道作者写诗时的心境,只单纯地体会诗中所传达出来的三峡顺水行舟的快感就会觉得很美了。
今天就请你与我一起,在余秋雨先生的带领下去进行一次三峡的文化之旅吧!【作者】1946年8月23日出生于浙江省余姚县(今属慈溪)。
1968年8月毕业于xxx学院戏剧文学系。
当时正逢浩劫,受尽屈辱,家破人亡,被迫赴农场劳动。
学校复课后又参加过教材编写,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
八十年代后期开始写作《文化苦旅》等文化散文,辞职后更以亲身历险考察国内外各大文明为人生主业。
所写的《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行者无疆》等,开启一代文风,长期位踞全球华文书畅销排行榜前列,已被公认目前全世界各华人社区中影响力最大的作家之一。
由于1999年之后主持香港凤凰卫视对人类各大文明遗址的历史考察,成为目前世界上唯一贴地穿越数万公里危险地区的人文学科教授,也是9.11事件之前最早向文明世界报告恐怖主义控制区域实际状况的学者。
《千年一叹》读书交流PPT
余秋雨,现为中国文化史学者,文学家, 散文家,作家,我国当代著名艺术理论家, 国务院新闻办《中国网》专栏作家、专家。 1968年,他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 。历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教授,上海剧协 副主席。1962年开始发表作品。1991年加入 中国作家协会。著有系列散文集《文化苦旅 》《山居笔记》《千年一叹》《行者无疆》 《寻觅中华》等,文化通史《问学余秋雨》 长篇记忆文学《借我一生》《我等不到了》 等,学术专著《戏剧理论史稿》《艺术创造 工程》《中国戏剧史》等。在海内外出版过 史论专著多部,曾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 专家”(1987年授予)、“上海市十大高教 精英”等荣誉称号。现在还担任99读书俱乐 部的荣誉董事长。其中,《信客》被选入人 教版初二上册语文教科书。《都江堰》被选 入人教版高中必修三语文教科书。2010年, 余秋雨出任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院长 。他的名字入载英国剑桥《世界名人录》。
三.约旦,伊拉克文明
约旦历史文明
伊拉克历史遗迹
文明的衰败也直接导致了当地人民的贫困,伊拉克有太多 的失学儿童,他们连字也不认识,可他们的祖先却是世界上最早 发明文字的人。战争让许多孩子的父亲离开了,生活的重担便压 在了孩子稚嫩的肩膀上,他们蜡黄的脸,深深的大眼睛,显示着 他们这个年龄不该有的沉重。
1、人折腾人,人摆布人,人报复人,这种本事,几千年来也真被 人类磨砺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2、其实,人折腾人的本事,要算中国最发达。五六千年间不知有 多少精彩绝伦的智慧耗尽在这里。
3、金字塔至今不肯坦示为什么要如此永久,却透露了永久是什么。
4、一种文明,能安顿个体精神已经不错,而如果能安顿群体性的 政治智慧和社会理性,则就更好了。
文中描述:
•
于是冒险开始,抵达希腊时他所见的只有狭孝陈旧和人民的闲散。
《千年一叹》读书汇报会PPT
希伯来文明:崇高而充满忧伤、坚韧 而缺少空间,始终处于动荡和流浪之中。
波斯文明:只是天才们的私人霸业,
很难继承和延续。
恒河文明:深陷宗教迷误,轻视生命、
厌弃人世、不负责任,甚至最后连腐朽、 恶浊和奴役都能忍受,以致良莠不分,早 已丧失文明的尊严。
几大文明衰落共同规律
一、战争。中国商代,埃及已经远征了西亚;孔子时 代,波斯远征了巴比伦,又远征了埃及;到了屈原 时代,希腊的亚力山大还在远征埃及和巴比伦;而 且无论是波斯还是希腊,都已抵达印度------二、社会失序:战争对文明的破坏,首先从破坏社会 秩序开始。想想近现代人类历史上的战争,无不是 如此。一战、二战、中东战争、两伊战争、海湾战 争、阿富汗战争、利比亚战争,都残忍地破坏践踏
第四站:约旦、伊拉克
炮 火 中 东
炮 火 中 东
全人类文明的母亲河
底 格 里 斯 河
伊 拉 克 博 物 馆
战 争 前
战争后
伊拉克儿童
悲怆的两河文明
两河文明以商业和法律著称,而现在,
在余先生眼里,文化二字竟会是那样的苍
白无力。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不在了,古巴
比伦文明被践踏了!
希伯来文明充满了感伤与动荡,从没
勿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好像管得严了 一点。 但没有禁止,何以有文明?没有围栏, 何以成社会?没有遮盖,何以有羞耻?没有
规矩,何以成方圆?
没有例外的衰落
希腊文明:目前国力处于衰势,但文明并没有 衰亡,后代也能理解和继承。它的衰落表现为 没有能够保持当初繁荣的势头,显示出一种年 迈的健康。 埃及文明:缺少理性,自负神秘,古文字无人 能识,古文献无人能懂,本体文明几近湮灭。 两河文明:整体倾向实用,缺少深厚的人文基 座,精神单薄、道德失控、享乐至上,直接诱 发大量战争,今天的中东地区仍是战火纷飞, 已无所谓文化良知,触目都是非人性的行径。 爆炸、恐怖袭击、人体炸弹、导弹轰炸。
千年一叹(共10篇)
千年一叹千年一叹(一)余秋雨写过一本书,书名与我这篇文章本身的题目完全一致,但是他写的都是足迹天下的文化遗产,他去叹古叹今叹文化,而我想要叹一叹现在的社会。
我首先让大家看看现在现实的社会,看看几个触目惊心的数字:记者29日从全国检察机关侦查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会议上获悉,今年1月至5月,全国检察机关共查办贪污贿赂犯罪案件13870件18856人,其中查办工程建设领域贪污贿赂犯罪案件3539件4293人,查办商业贿赂犯罪案件5642件6148人,查办涉农惠民领域贪污贿赂犯罪案件5111件7812人……(这只是被查出来的一小部分)1、三公消费:1万亿(官方说的)/年。
2、不作为导致环境破坏:10万亿/年。
3、贪污的:10万亿/年。
4、官员失职浪费的:10万亿/年。
5、官员失职(或充当内奸拿回扣)让中国商品低价出口,中国少赚的:10万亿/年。
6、官员失职(或充当内奸拿回扣)让中国进口多花的:10万亿/年。
7、官员贪腐、不作为导致经济秩序恶化,少生产的:10万亿。
8、官员贪腐发昏导致其它损失:10万亿/年。
共计70万亿/年,人均5。
4万元/年。
所以,要谈论社会之前先解决贪官腐败……社会主义开放时期,也许现在是一个过渡,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时期,不过也可能千年。
千年一叹,叹社会,谁会聆听?吉林吉林永吉县永吉十中初三:李叙艺千年一叹(二)我不知道他何以会就这样丢弃了“诚信”,而且是在“思索”之后。
我不禁想问:他真的曾经思索过吗?余秋雨说:“只有当生命被逼迫到了最后的边界,一切才变得深刻。
”然而我真的不希望看到,在生与死的边缘,曾经出现了这样一种舍弃“诚信”的“深刻”。
这种取舍,无论如何我都无法认同。
也许正是由于他曾经有过漫长的人生跋涉,他才会有了如是抉择?也许他是害怕了吧。
说到诚信与风度,不能不谈魏晋。
那是一个真正的乱世。
“龙质凤章”的嵇康何尝不是至诚至信之人?然而现在在哪儿呢?只留下临刑抚琴的慷慨与豪情,还有“《广陵散》从此绝矣”的凄怨哀叹。
余秋雨散文阅读教学设计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余秋雨散文的艺术特色和语言风 格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课堂讨论:组织 学生就余秋雨散 文的艺术特色和 语言风格进行讨 论,鼓励学生发 表自己的见解
文本分析:引导 学生深入分析余 秋雨散文的文本, 探究其语言特色 和艺术手法
主题探讨:引导 学生探讨余秋雨 散文所表达的主 题思想,理解其 人文精神和文化 内涵
引导学生比较阅读 《借我一生》和《 霜冷长河》
教学评价
学生对余秋雨散文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学生对余秋雨散文 的主题和思想有深 刻理解
学生能够分析余秋 雨散文的写作技巧 和语言特点
学生能够从余秋雨 散文中获得审美体 验和文化熏陶
学生能够结合自己 的生活体验和阅读 经验,对余秋雨散 文进行个性化解读 和评价
余秋雨的文学风格:他的作品以思想深邃、文笔优美、知识渊博而著称,被誉为“文化大散文”的 代表人物。
余秋雨的影响:他的作品对中国当代文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广泛地阅读和研究。
余秋雨散文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主题:探讨中 国文化的传承
和发展
思想内涵:强 调人文精神, 关注人性、人 情和人道主义
特点:语言优 美,思想深邃, 富有哲理性和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XXX
启发性
影响:对中国 当代散文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被誉为“文化 散文”的代表
之一
余秋雨散文的艺术特色和语言风格
添加项标题
艺术特色:余秋雨的散文以历史和人文为切入点,通过对历史 事件和人物的深入剖析,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添加项标题
语言风格:余秋雨的散文语言优美、典雅,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呈现出浓郁的文化底蕴和文学修养。
余秋雨散文阅读 教学设计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名师教学课件
一会儿又躲到戏台底下去了,那里隔断多又黑暗,像个 迷宫,很适合玩捉迷藏。常常正躲着,冷不防戏台上锣 鼓声锵锵锵急骤响起,随即一声跺脚,吓得躲在暗处的 人一阵心惊胆战。赶紧出来,一看伙伴们全散了,有的 勾着双臂趴在台沿边,有的曲着腿盘坐在台两侧,还有 搂着杆子蹲在旁边的,一双双眼睛全盯在戏台上,把刚 才还在进行的游戏全忘之脑后了。
接着产生联想,想象小溪曾经养育昔日的人们:“这清 冽的泉水,养育我们,同时也养育过往日那村里的人们。”
进一步发出议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水之源就是 生命之源,就是文明的摇篮,感悟人类声息相通:“人 和人……彼此的生命都有些声息相通的地方。”从而深 深理解了古人一首情诗里的句子:“日日思君不见君, 共饮长江水”,冯至借用古诗来含蓄地表达了对昔日人 事的怀念,使主旨得以升华,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赏析作品的艺术手法
1.《一个消逝了的山村》中运用了灵活多变的叙述方式, 请结合文本加以赏析。
文章表达方式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描写、议论、抒情 等表达方式的多样转换。文章通常是由眼前景物,产生联 想,引发感悟,在结构上回环往复,首尾一贯,显示出一 种从容舒展又严谨完整的艺术面貌。
如第五段,文章先用描写 的方式描绘眼前的溪水,“最 可爱的是那条小溪的水源…… 几棵树环绕着它形成一个阴凉 的所在”,交代了小溪的特点 和存在的环境。
赏析散文的景物和场面描写
1.《一个消逝了的山村》描绘了哪些风物作为感怀的载体? 作者最为偏爱的山村风物有“小溪”“鼠麹草”“彩
菌”“有加利树”“野狗的嗥声”“麂子的嘶声”等。这些 意象是富有生命色彩和情感寄托的,小溪是可爱亲切的,鼠 麹草是谦虚纯洁坚强的,彩菌是点缀民族童话的,有加利树 是崇高的严峻的圣者,野狗的嗥声是对生命痛苦的恐惧,麂 子的嘶声是感于死亡的可怕,各有生命力,各彰其盛。
高中语文 11道士塔(第一课时)精品教案 大纲人教版第三册
11 道士塔从容说课中华民族有数千年的文明,这种文明是如此博大而辉煌,又是如此命运多舛。
它历尽沧桑,迄今仍然生生不息。
余秋雨的《道士塔》是作者对中华民族文明史的反思,表现了作者强烈的优患意识。
《道士塔》全文四个部分。
作者融记叙、议论、抒情于一体,展示了近代中国由于愚昧和落后而带来的一场不可避免的悲剧。
第一部分引出了敦煌石窟的罪人王圆篆,并记叙了外国冒险家疯狂掠夺文物的事实。
第二部分点出敦煌文物被毁被盗的原因之一:愚昧无知。
第三部分提出了造成敦煌国宝大量流失的根本原因:旧中国的落后和腐败。
作者用凿凿有据的事实告诉人们:我们必须正视这场中国近代史上的浩劫和悲剧,唯有正视历史,才能反思。
字里行间,处处流露出作者的悲愤、无奈之情。
第四部分写这场悲剧的终结。
历史已翻过新的一页。
大量的敦煌文物的流失,不止是民族的屈辱。
也给专家们研究华夏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但是,中华民族毕竟站起来了,令人欣慰的是:敦煌的辉煌仍然在中国,敦煌学仍然在中国。
余秋雨刷新了散文叙述的一般模式。
他站在历史高度,以记叙生动感人的史料、掌故作基础,运用具有学者气度的表达方式,对人类文明特别是民族文化进行审视与反思,文章意蕴深隽,语言雅洁,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
作者不墨守“一贯到底”的叙事模式,而是采用链环式结构,把一个相对完整的事件,根据不同的需要切分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小集体。
彼此相连又各具独立性,随叙述的演进不断推进感情的深化。
教学本文,重在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熟谙作者所记述的史实;领会文章丰富深邃的思想内容和作者语言运用所反映出的激情;学习叙事评议:有机结合的写作特点。
在具体鉴赏时应有理有据不作架空分析,通过具体分析关键语句,甚至关键词语,深刻把握作者的深厚情感。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作者余秋雨。
2.了解有关敦煌文化的一些常识。
能力目标准确筛选信息,提高阅读学者散文的能力。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爱护中国文化遗产的意识和保护文化遗产的高度责任感。
千年一叹
第33章以色列、巴勒 斯坦-我们不哭
第34章约旦-幽默的 笑意
第35章约旦-山洞盛 宴
第36章约旦-把伤痕 当酒窝
第37章约旦-文字外 的文明
第38章约旦-告别妻 子
第39章约旦- 1
人生的最后智 慧
2
第40章伊拉克 -我的大河
3
第41章伊拉克 -如何下脚
4
第42章伊拉克 -一屋悲怆
目录分析
第1章自序 第2章希腊-哀希腊
第3章希腊-荷马的迈 锡尼
第4章希腊-闲散第一
1
第5章希腊-永 恒的坐标
2
第6章希腊-神 殿铭言
3
第7章希腊-我 一定复活
4
第8章希腊-伏 羲睡了
5
第9章希腊-人 类还非常无知
第10章希腊- 1
挂过黑帆的大 海
2
第11章埃及巨大的问号
3以 色列、巴勒 斯坦-向谁 争夺
02
第26章以 色列、巴勒 斯坦-年老 的你
03
第27章以 色列、巴勒 斯坦-神的 花园
04
第28章以 色列、巴勒 斯坦-每一 步都面对孩 子
06
第30章以 色列、巴勒 斯坦-交缠 的圣地
05
第29章以 色列、巴勒 斯坦-写三 遍和平
第31章以色列、巴勒 斯坦-警惕玩弄历史 的人
感谢观看
千年一叹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精彩摘录 06 作者介绍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第章
伊拉克
版
伊朗
中国
埃及
约旦
一个王朝的背影演示教学
课文涉及的历史事件--------戊戌变法
• 戊戌变法指1898年(农历戊戌年)以康有为为首 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皇帝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 治改革,主要内容是: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 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这 次运动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反对, 这年九月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光绪被囚,维新 派遭捕杀或逃亡国外。历时仅一百零三天的变法 终于失败。也叫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五个部分的内容:
一、对汉民族历史情绪和民族情绪的反思。
二、承德避暑山庄的由来——山庄的营 造, 完全出自一代政治家在精神上的强健。
三、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人种,其最终 意义不是军事的、地域的、政治的,而是文化 的。
四、避暑山庄的倾坍与清王朝的衰亡。
五、一个风云数百年的朝代,总是以一群强者 英武的雄姿开头,而打下最后一个句点的,却 常常是一些文质彬彬的凄怨灵魂。
承担是否合适?
课文涉及的历史事件--------扬州十日
• 清顺治二年(1645年)四月,清军进攻南明,兵围 扬州。史可法正在扬州督师,固守孤城,急命各 镇赴援,但各镇抗令拒不发兵。清军乘机诱降, 史可法严词拒绝。清军主帅多铎先后五次亲自致 书,史可法都不启封缄。清军攻城,史可法率军 民浴血而战,历七昼夜。二十五日城破,军民逐 巷奋战,大部壮烈牺牲。清军纵兵屠戮,“十日 不封刀”。烧杀淫掠,无所不至,繁华都市顿成 废墟。人民死亡在八十万之上。城破时史可法被 俘,多铎劝谕归降,史可法说:“城存与存,城 亡与亡,我头可断,而志不可屈。”遂英勇就义。
地,还用差地强换别人的好地,遭到地方官的反对。鳌拜诬陷这些官员大逆不道,把反对他的三
名地方官处死了。
康熙帝满十四岁的时候,亲自执政。这时候,另一个辅政大臣苏克萨哈和鳌拜发生争执。鳌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秦腔》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生命力的秦
满.
地文化。
人文一时代 张扬散文的 与人生:借 清正之气; 描绘人文, 拓宽写作范 表达对时代、 围,让社会 文化的理解 生活进来。 和对社会人 生的思考。
学习任务二:合作研讨,分析评论 从相关评论中选取一个你认可或质疑的观点分析评论、分享交流。分析时须立足 作品,提炼理性认识;评论要有理有据,鼓励有个性化的解读。 1.有人认为,《一个消逝了的山村》是写“灵魂里的山川”的散文,表现了作者 “歌德式”的诗性生活态度,即思想和灵魂超越现实的喧嚣,执着于对纯粹精神 和艺术世界的追求。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为什么? 明确: 观点一:同意。文章写于1942年,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作者避居山林, 寄情山水,对现实和时局表现出一种超然和淡然的态度。文章所写内容不仅与当 时国家、民族命运没有什么关系,甚至与作者当时的教书育人生活也没有什么关 系,纯粹是在文学艺术的世界里放飞自己的才情与思想。
要素作者对秦腔 和秦川的人民、 生活都饱含热爱, 创作了不少具有 浓郁陕西地方特
3、廉文激《贾平 凹的散文观及其 艺术风格》
不经心地描绘人们 色的散文,此文
即其一。
情境任务:学校文学社将举办“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读书报告会”, 你们小组任务是——研习以冯至的《一个消逝了的山村》和贾平凹的《秦 腔》为代表的现当代散文作品。为了顺利完成最后在读书报告会上的展示, 你和你的组员要完成以下各项任务。 学习任务二:自主阅读,梳理内容结构 请你任选一篇,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为它梳理内容结构,以合适的形式展 现你的自主阅读成果。可结合搜集到的相关资料,可用思维导图、表格、 文字说明等形式展示。其他同学补充。
秦腔在这块土地上, 有着神圣的不可动摇 的基础广漠旷远的八 百里秦川,只有这秦 腔,也只能有这秦腔, 八百里秦川的劳作农 民只有也只能有这秦 腔使他们喜怒哀乐。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秦腔》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含答案)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秦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朗读文本,品味散文语言之美。
(重点)2.思维发展与提升:品读文本,理解散文内在思路。
(重点)3.审美鉴赏与创造:理解散文景与理、物与情的关系。
(重点)4.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特点,理解文本的文化内涵。
(难点)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文心雕龙》有言“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余秋雨先生在散文集《千年一叹》中说:大自然的景物有百分之一能写进历史,千分之一能成为景观,万分之一能激发诗情。
这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的神奇瑰丽之处。
她繁富缤纷,延往续来,既孕育了万物生灵,又滋润了人类灵魂。
的确,面对永恒的自然,苏轼在清风与明月间找到了人生的慰藉,姚鼐在泰山之巅从冉冉升起的太阳中获得翻开崭新人生的力量;除此以外,朱自清在荷塘边月色下,得到暂时的解脱;郁达夫在北平庭院中槐树下,获得心灵的平静。
可以说,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面对自然景物,寄怀感慨,与自然同悲喜,共哀乐,抒发幽思。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在风物中感悟时空哲理1936年7月同济大学聘冯至任教授兼附中主任,不久其妻子姚可崑(kūn)带着女儿冯姚平来到上海。
姚可崑在同济大学附设高级职业学校教德文。
虽然他们在这里结交了一些很要好的朋友和学生,但繁琐的行政工作、复杂的人事纠纷使冯至烦恼,特别是派系斗争更令他厌恶,所以坚决要离开同济。
冯至1938年随同济大学搬迁到昆明,第二年8月他就辞去同济大学的工作到西南联合大学任外国语文学系德语教授。
1941年,为了躲避空袭,冯至携全家搬进昆明附近的杨家山林场,寄居于茅屋之中。
每星期进城两次去教课,十五里的路程,走去走回。
此处远离尘嚣,风物原始,自然界的一切本真地显露出来,无时无刻不在跟人对话。
茅屋时期是冯至一生中最沉渊于自然和玄思的时期,他一生中最珍爱的三部书:诗集《十四行集》、散文集《山水》及小说《伍子胥》,都是在林场茅屋中诞生的。
本文的题目是“一个消逝了的山村”,但作者并没有探究山村消逝的原因,而是选取了一个已经消逝了的山村的自然风物,叠加作者丰富的想象,把一个山村的过去和现在交替呈现在读者面前,给人以感悟和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几千年前的繁荣虽不在,而没有人会耻笑希腊,因为她的智者光辉仍 在延续,照耀着世界。很久以前,就听说意大利人很悠闲,意大利人爱 意大利面,爱睡觉,遇到危险就乖乖投降。希腊却比他们还要清闲。他 们悠悠的热爱着他们的生活,像是生活在另一个世界。
寓言说:外国旅人问当地人为什么只钓两条鱼。当地人问:为什么? 外国人回答这样你就可以悠闲地钓鱼啊。当地人说 现在我已经做到了。” 悠闲的生活不见的可贵,但那份知足豁达则是许多人学不来的。
这就是我眼中的印度,完全没有光,没有什么让我怦然心动的。 或许这么说太绝对,毕竟我也没有真正见识过。
但我也不想见。
在历史面前,光线变得微弱,声音不复存在,没有空气的地方许多东西被 永垂不朽。在这里“永远”是恒久的话题,“此刻”才如同戏谑。
当大雁的翅膀在天空追随流星,龙胆花燃烧了整个银河,被桨划破的月亮 变成古铜色。什么才是永恒。
叹千年, 问候千年土地
不是很久以前,我便从大人的聊天中知道余秋雨是作家。
他做过很多了不起的事,写过许多了不起的书,还有过许多了不起的 经历。是个很了不起的人,很厉害很厉害,很威风很威风,很强大很强 大的作家。
但出于对于他的书厚度的敬畏,未曾瞻读,只是扫过几眼。见识到了 名家风范,密密麻麻的《千年一叹》。
从希腊到埃及,路遇古迹。余秋雨带着敬畏前往,带着满载的失望而 归。古文明一老得不像样,他们经历了无数起起伏伏,脸上的皱纹像要 划破肌肤,因为战伤而残疾,却同样是荣誉。尽管古迹不会干涸,但人 们的心在反复的尊华败落中已干涸。
人类因无法敬仰而浅薄,古迹则因身后空虚而孤单。
希腊在余秋雨笔下是个美丽的国家。那里有悠久的文化,迷人的故事, 悠闲的生活方式,都令人感叹。
尼泊尔没有浓重的文化,却又最自然的景观,人文。 旅行者更喜欢那里的淳真、忠厚、慢节奏,喜欢村落稀疏、房舍土朴、环 境洁净、空气新鲜。 中国之所以没有被逼到败落,正是因为不语的仁道。 子不语。 因为不语,所以得以存活。 或许,我们更需要自然。 或许,我们没有印度千年前的繁盛。 没有欧美现年的现代昌盛。 但我们有中国特有的古老。 江南水乡,朱色楼台。
中东穷在无知愚昧,过度的宗教信仰。他们过得像原始人,没有 真正的文化,更没有文明。文明是财富的象征,没人能夺去文明, 只能用尘土掩埋文明。印度因为贫穷,没有了希望。就算人们想做 什么也做不了什么。
一个白色的大胡子,一个黑色的小胡子,两人都不笑。光靠眼睛 做文章,一动不动的瞪着对方。全世界看着他们打了许多年架,没 想到他们在这里脸对脸亲近者,从黄昏到月夜,这里不会有其他人 迹。气温很低,只有这两个上了年纪的男人,谁吐了热气都呵了对 方。
可惜直到今天,很多历史只喜欢在皱纹里做文章。
“面对那些打上了强烈历史沧桑感的邂逅,万不可铲平了遗 迹重造 ,甚至连整修如新都不可以。人们要扣拜的是历经艰辛, 满脸皱纹的老祖母。整旧如新等于为老祖母做植皮手术,而铲平 了重建相当于找了个略似老祖母年轻时代的农村姑娘,当做老祖 母在供奉。”
这是余秋雨眼中的复古。
这就是余秋雨笔下印度和约旦的对峙。然而现实比这严肃得多。 核武器带来的是粉碎和废墟。但印度用诵读最动听的佛文的嘴说出 它。
印度在我心中塌下一个大洞。
尼泊尔和印度一样贫穷。但尼泊尔的人有正常的生活,他们会去 上学,去上班,还会努力的生活,没有成群的乞讨者,没有一片黑 压压的人头。
印度的孩子们不去上学,他们的未来就是他们的父的现在,或 许,他们没有未来。
余秋雨很注重他的生活,也很爱他的生活。所以,他旅行时想 到的不仅有风景,还有生活。只有在浩瀚的环境下,人们才能感 受到自己的无能为力。
在那些废旧的历史面前,人的力量变得渺小。渺小得让历史 偷偷捂嘴笑,我们被洪流席卷在其中。速度之快让我们甚至在死 后才看到完整的地球。
只有把该遗忘的都遗忘了,历史才会从细密的皱纹里摆脱出 来。恢复自己刚建的轮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