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配筋计算【路桥常用计算公式】

合集下载

配筋计算公式1

配筋计算公式1

配筋(计算规则)率是钢筋混凝土构件中纵向受力(拉或压)钢筋的面积与构件的有效面积之比(轴心受压构件为全截面的面积)。

柱子为轴心受压构件!受拉钢筋配筋率、受压钢筋配筋率分别计算。

计算公式:ρ=A(s)/bh(0)。

此处括号内实为角标,,下同。

式中:A(s)为受拉或受压区纵向钢筋的截面面积;b为矩形截面的宽度;h(0)为截面的有效高度。

配筋率是反映配筋数量的一个参数。

最小配筋率是指,当梁的配筋率ρ很小,梁拉区开裂后,钢筋应力趋近于屈服强度,这时的配筋率称为最小配筋率ρ(min)。

最小配筋率是根据构件截面的极限抗弯承载力M (u)与使混凝土构件受拉区正好开裂的弯矩M(cr)相等的原则确定。

最小配筋率取0.2%和0.45f(t)/f(y)二者中的较大值!最大配筋率ρ (max)=ξ(b)f(c)/f(y),结构设计的时候要满足最大配筋率的要求,当构件配筋超过最大配筋率时塑性变小,不利于抗震。

配筋率是影响构件受力特征的一个参数,控制配筋率可以控制结构构件的破坏形态,不发生超筋破坏和少筋破坏,配筋率又是反映经济效果的主要指标。

控制最小配筋率是防止构件发生少筋破坏,少筋破坏是脆性破坏,设计时应当避免。

钢筋的截面积与所设计的砼结构面的有效面积的比值,称之为配筋率。

在钢筋砼结构中,钢筋的总截面积与所设计的砼结构面的有效高度与宽度的积的比值,称之为配筋率,根据配筋率的大小,其结构分为超筋、适筋、少筋截面。

钢筋面积/构件截面面积(全面积or全面积-受压翼缘面积)梁的配筋率是梁的受压和受拉钢筋的总截面积除以梁的有效截面,有效截面是钢筋合力点到砼上面的距离。

合力点:是梁宽乘有效高度,有效高度指梁下部筋为一排筋时用高减35,下部筋为两排筋时减601、“柱外侧纵筋配筋率”为:柱外侧纵筋(包括两根角筋)的截面积,除以整个柱的截面积所得到的比率。

2、屋面框架梁(WKL)“上部纵筋配筋率”为:梁上部纵筋的总的截面积,除以梁的有效截面积所得到的比率。

钢筋计算公式大全

钢筋计算公式大全

钢筋计算公式大全一、普通板底筋计算(一)、底筋长度底筋长度=净跨+伸进长度×2+弯钩×21、当板的端支座为框架梁时底筋长度=净跨+左右伸进支座长度max(框梁支座宽/2,5d)+弯钩×22、当板的端支座为剪力墙时底筋长度=净跨+左右伸进支座长度max(墙支座宽/2,5d)+弯钩×23、当板的端支座为圈梁时底筋长度=净跨+左右伸进支座长度max(圈梁支座宽/2,5d)+弯钩×24、当板的端支座为砌体墙时底筋长度=净跨+左右伸进支座长度max(120,板厚)+弯钩×2(二)、底筋根数情况一:底筋根数=(净跨-50mm×2)/板筋间距+1情况二:底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情况三:底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左梁角筋1/2直径+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板筋间距+1二、面筋计算(一)、端支座负筋1、端支座负筋长度端支座负筋长度=锚入长度+弯钩+板内净尺寸+弯折长度情况一:锚入支座长度=锚固长度LaE(1)、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2时,端支座负筋长度=(锚固长度LaE+弯钩)+(板内净长)+(板厚-保护层×2)(2)、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时,端支座负筋长度=(锚固长度LaE+弯钩)+(板内净长)+(板厚-保护层)情况二:锚入支座长度=0.4La+15d(1)、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2时,端支座负筋长度=(0.4La+15d+弯钩)+(板内净长)+(板厚-保护层×2)(2)、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时,端支座负筋长度=(0.4La+15d+弯钩)+(板内净长)+(板厚-保护层)2、板端负筋根数情况一:负筋根数=(净跨-50mm×2)/板筋间距+1情况二:负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情况三:负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左梁角筋1/2直径+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板筋间距+1(二)、端支座负筋分布筋1、端支座负筋分布筋长度情况一:分布筋和负筋参差150mm(1)、分布筋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150mm×2+弯钩×2(2)、分布筋不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150mm×2情况二:分布筋=轴线长度(1)、分布筋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弯钩×2(2)、分布筋不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2、端支座负筋分布筋根数情况一:负筋分布筋根数=负筋板内净尺寸/分布筋间距(向上取整)情况二:负筋分布筋根数=负筋板内净尺寸/分布筋间距+1(向上取整)(三)、中间支座负筋1、中间支座负筋长度中间支座负筋长度=标注长度+弯折长度×2情况一: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2时,中间支座负筋长度=标注长度+(板厚-保护层×2)×2情况二: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时,中间支座负筋长度=标注长度+(板厚-保护层)×22、中间支座负筋根数情况一:中间支座负筋根数=(净跨-50mm×2)/板筋间距+1情况二:中间支座负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情况三:中间支座负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左梁角筋1/2直径+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板筋间距+1(四)、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1、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长度情况一:分布筋和负筋参差150mm(1)、分布筋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150mm×2+弯钩×2(2)、分布筋不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150mm×2情况二:分布筋=轴线长度(1)、分布筋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弯钩×2(2)、分布筋不带弯钩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2、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根数情况一:根数=布筋范围/间距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根数=(布筋范围1/分布筋间距)+(布筋范围2/分布筋间距)(向上取整)情况二:根数=布筋范围/间距+1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根数=(布筋范围1/分布筋间距+1)+(布筋范围2/分布筋间距+1)(向上取整)三、温度筋为了防止板受热胀冷缩而产生裂缝,通常在板的上部负筋中间位置布置温度筋。

桥梁钢筋浇筑用料计算公式

桥梁钢筋浇筑用料计算公式

桥梁钢筋浇筑用料计算公式在桥梁建设中,钢筋浇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正确的用料计算可以保证桥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本文将介绍桥梁钢筋浇筑用料计算的公式和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桥梁钢筋浇筑的基本原理。

钢筋在混凝土中起着增强和支撑作用,能够增加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和承载能力。

因此,在桥梁的设计和建设中,钢筋的用量是非常重要的。

桥梁钢筋浇筑用料计算的公式如下:钢筋用量 = 桥梁长度×钢筋间距×钢筋截面积。

其中,桥梁长度是指桥梁的总长度,钢筋间距是指钢筋的间距距离,钢筋截面积是指钢筋的横截面积。

这个公式可以帮助我们计算出桥梁钢筋浇筑所需的钢筋用量。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还需要考虑到桥梁的设计要求和使用环境等因素。

通常情况下,桥梁的设计图纸中会包含有钢筋的具体规格和用量要求。

我们可以根据设计图纸中的要求来进行用料计算,以确保桥梁的质量和安全性。

此外,我们还需要考虑到钢筋的浪费和损耗。

在实际施工中,由于各种原因,钢筋的浪费和损耗是不可避免的。

因此,在用料计算时,我们需要适当地增加一定的浪费和损耗量,以确保施工过程中不会出现材料不足的情况。

在进行桥梁钢筋浇筑用料计算时,我们还需要考虑到桥梁的不同部位和功能要求。

例如,桥梁的支座部位和受力部位需要使用更多的钢筋,而桥梁的其他部位可以使用较少的钢筋。

因此,在用料计算时,我们需要根据桥梁的具体情况来进行合理的分配和计算。

总之,桥梁钢筋浇筑用料计算是桥梁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正确的用料计算可以保证桥梁的质量和安全性,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材料不足的情况。

通过合理的用料计算,我们可以确保桥梁的稳定性和持久性,为桥梁的使用和维护提供了保障。

希望本文介绍的桥梁钢筋浇筑用料计算公式和方法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混凝土梁配筋计算

混凝土梁配筋计算

四、结构梁配筋计算一)、储藏室~五层C20 HRB335 a s=30㎜根据前面计算结果取设计值计算:1.L01: b×h=150×250梁自重:1.2×25×0.15×0.25+20×0.02×[0.15+2×(0.25-0.1)]=1.31KN/m墙体重:1.2×22×0.12×(2.8-0.25)=8.08KN/m梯板传:(1.2×4.2+1.4×2.0)×1.4×1/2=5.49 KN/m井道传:(1.2×4.2+1.4×2.0)×0.42/2=1.65 KN/mq =16.53 KN/mM max=1/8ql2=1/8×16.53×2.62=13.97KN·Mαs=M/f cm bh02=13.97×106/(9.6×150×2102)=0.22γs=(1+(1-2αs )1/2 )/2=0.874A s=M/γs f y h o=13.97 ×106/ (0.874×300×210) =253.66㎜2选用2φ14 A s=308㎜22.L02: b×h=150×130为暗梁,根据构造配筋3.L03: b×h=150×130为暗梁,根据构造配筋4.L04: b×h=240×300梁自重:1.2×25×0.24×0.3+20×0.02×[0.24+2×(0.3-0.1)]=2.42KN/m 楼板传:(1.2×4.2+1.4×2.0)×(3.5+3.9)×1/4=14.50KN/mq =16.92KN/mM max=1/8ql2=1/8×16.92×2.62=14.30KN·Mαs=M/f cm bh02=14.30×106/(9.6×240×2602)=0.092γs=(1+(1-2αs )1/2 )/2=0.952A s=M/γs f y h o=14.30 ×106/ (0.952×300×260) =192.58㎜2选用2φ14 A s=308㎜25.L05: b×h=240×300梁自重:1.2×25×0.24×0.3+20×0.02×[0.24+2×(0.3-0.1)]=2.42KN/m墙自重:1.2×(22×0.12×2.5×1.2-0.9×2.1×0.5)÷1.2=6.98 (左侧有)楼板传:q1=(1.2×4.2+1.4×2.0)×3.6×1/4=7.06KN/mq2左=(1.2×4.2+1.4×2.0)×1.5×1/2=5.88KN/mq2右=(1.2×4.2+1.4×2.0)×2.4×1/4=4.70KN/mq左 =22.34KN/m q右=14.18 KN/mL01传集中力:L01自重:1.31KN/mL01上墙自重:1.2×22×0.12×2.55=8.08楼板传L01:(1.2×4.2+1.4×2.0)×1.5×//4=2.94 KN/mp =(1.31+8.08+2.94)×1.5×1/2= 9.25KNR A=[1/2×14.18×2.42+9.25×2.4+22.34×1.2×(0.6+2.4)]/3.6=39.85KNR B=1.2×22.34+9.25+14.18×2.4-R A =30.24KN当V=0或最小时M最大,令V=0处距B支座x,则30.24-14.18x =0,得x=2.13 M max=30.24×2.13-1/2×14.18×2.132=32.24 KN·Mαs=M/f cm bh02=32240000/(9.6×240×2602)= 0.207 γs=(1+(1-2αs)1/2 )/2=0.883A s=M/γs f y h o=32240000/0.883×300×260=468 选用3φ18 As=763㎜26.L06: b×h=240×300梁自重:1.2×25×0.24×0.3+20×0.02×[0.24+2×(0.3-0.1)]=2.42KN/m楼板传:q1=(1.2×4.7+1.4×2.0)×2.1×1/4=4.43KN/mq2左=(1.2×4.7+1.4×2.0)×5.1×1/4=10.76KN/mq2右=(1.2×4.2+1.4×2.0)×3.6×1/4=7.06KN/mq左 =17.61KN/m q右=13.91 KN/mL04传集中力:L04自重:2.42KN/m楼板传L04:(1.2×4.2+1.4×2.0)×2.9×1/4+(1.2×4.7+1.4×2.0)×4.2×1/4=14.55 KN/mp =(2.42+14.55)×2.9×1/2=24.61KNR A=[1/2×13.91×0.722+24.61×0.72+17.61×0.6×(0.3+0.72)]/1.32=24.32KN R B=0.6×17.61+24.61+13.91×0.72-R A =20.87KN当V=0或最小时M最大,令V=0处距A支座x,则24.32-17.61×0.6-24.61-13.91(x-0.6)=0,得x<0,则V最小处为x=0.6,此时M max= 24.32×0.6-17.61×0.6×0.6×1/2=11.42 KN·Mαs=M/f cm bh02=11420000/(9.6×240×2602)= 0.073 γs=(1+(1-2αs)1/2 )/2=0.962A s=M/γs f y h o=11420000/0.962×300×260=152.19 选用2φ16 As=402㎜27.LL01: b×h=240×300梁自重:1.2×25×0.24×0.3+20×0.02×[0.24+2×(0.3-0.1)]=2.42KN/m楼板传:(1.2×3.5+1.4×2.0)×1.5×1/2=5.25KN/mq =7.67KN/mM max=1/11ql2=1/11×7.67×3.92=10.61KN·Mαs=M/f cm bh02=10.61×106/(9.6×240×2602)=0.068γs=(1+(1-2αs )1/2 )/2=0.965A s=M/γs f y h o=10.61×106/ (0.965×300×260) =140.96㎜2选用2φ14 A s=308㎜28.XL01: b×h=240×300梁自重:1.2×25×0.24×0.3+20×0.02×[0.24+2×(0.3-0.1)]=2.42KN/mLL01传来集中力:p=1/2×7.67×3.9=14.96KNM max=1/2ql2+pl=1/2×2.42×1.52+14.96×1.5=25.16KN·Mαs=M/f cm bh02=25160000/(9.6×240×2602)= 0.162γs=(1+(1-2αs )1/2 )/2=0.911A s=M/γs f y h o=25160000/0.911×300×260=353 选用3φ18 As=763㎜2二)、六层C20 HRB335 a s=30㎜1.L01: b×h=150×250梁自重:1.2×25×0.15×0.25+20×0.02×[0.15+2×(0.25-0.1)]=1.31KN/m 楼板传:(1.2×4.85+1.4×2.0)×2.9×1/4=6.25KN/mL06传集中力p1:L06自重:2.42KN/m楼板传L06:q1=(1.2×4.2+1.4×2.0)×0.9×1/2=3.53KN/mq2左=3.53KN/mq2右=(1.2×4.2+1.4×2.0)×0.86×1/2+3.53=6.9KN/mp1 =[1/2×6.9×1.52+3.53×0.9×(0.9/2+1.5)]/2.4=5.82KNp2=6.9×1.5+3.53×0.9-5.82=7.71 KNq=1.31+6.25=7.56 KN/m p1 =5.82KNR A=[1/2×7.56×2.92+5.82×2.0)]/2.9=14.98KNR B=7.56×2.9+5.82-R A =12.76KN当V=0或最小时M最大,令V=0处距B支座x,则7.56x=12.76,得x=1.69,此时M max= 12.76×1.69-7.56×1/2×1.692=10.77 KN·Mαs=M/f cm bh02=10770000/(9.6×150×2102)= 0.170 γs=(1+(1-2αs)1/2 )/2=0.906A s=M/γs f y h o=10770000/0.906×300×210=188.59 选用3φ14 As=461㎜22.L02: b×h=200×300梁自重:1.2×25×0.20×0.30+20×0.02×[0.20+2×(0.30-0.1)]=2.04KN/m 楼板传:(1.2×4.7+1.4×2.0)×(2.9/4+1.2/2)=11.18KN/m由前知,L06传集中力p2=6.9×1.5+3.53×0.9-5.82=7.71 KNq=2.04+11.18=13.22 KN/m p1 =7.71KNR A=[1/2×13.22×2.92+7.71×2.0)]/2.9=24.49KNR B=13.22×2.9+7.71-R A =21.56KN当V=0或最小时M最大,令V=0处距B支座x,则13.22x=21.56,得x=1.63,此时M max= 21.56×1.63-13.22×1/2×1.632=17.58 KN·Mαs=M/f cm bh02=17580000/(9.6×200×2602)= 0.135 γs=(1+(1-2αs)1/2 )/2=0.927A s=M/γs f y h o=17580000/0.927×300×210=243.08 选用4φ16 As=804㎜23.L03: b×h=150×300梁自重:1.2×25×0.15×0.3+20×0.02×[0.15+2×(0.3-0.1)]=1.57KN/m楼板传:(1.2×4.85+1.4×2.0)×3.5×1/4=7.54KN/mL06传集中力p1:L06自重:2.42KN/m楼板传L06:q1=(1.2×4.2+1.4×2.0)×0.9×1/2=3.53KN/mq2左=3.53KN/mq2右=(1.2×4.2+1.4×2.0)×1.46×1/2+3.53=9.25KN/mp1 =[1/2×9.25×1.082+3.53×0.9×(0.9/2+1..08)]/1.98=5.18KNp2=9.25×1.08+3.53×0.9-5.18=7.99 KNq=1.57+7.54=9.11 KN/m p1 =5.18KNR A=[1/2×9.11×2.92+5.18×2.6)]/3.5=14.79KNR B=9.11×3.5+5.18-R A =22.28KN当V=0或最小时M最大,令V=0处距B支座x,则9.11x=22.28,得x=2.45,此时M max= 22.28×2.45-9.11×1/2×2.452=27.24 KN·Mαs=M/f cm bh02=27240000/(9.6×150×2602)= 0.280 γs=(1+(1-2αs)1/2 )/2=0.832A s=M/γs f y h o=27240000/0.832×300×260=419.86 选用3φ18 As=763㎜24.L04: b×h=200×300梁自重:1.2×25×0.20×0.30+20×0.02×[0.20+2×(0.30-0.1)]=2.04KN/m 楼板传:(1.2×4.7+1.4×2.0)×(2.6/4+1.62/2)=12.32KN/m由前知,L06传集中力p2=7.99 KNq=2.04+12.32=14.36 KN/m p2 =7.99KNR A=[1/2×14.36×3.52+7.99×2.6)]/3.5=31.07KNR B=14.36×3.5+7.99-R A =27.18KN当V=0或最小时M最大,令V=0处距A支座x,则14.36x=27.18,得x=1.89,此时M max= 27.18×1.89-14.36×1/2×1.892=25.72 KN·Mαs=M/f cm bh02=25720000/(9.6×200×2602)= 0.198 γs=(1+(1-2αs)1/2 )/2=0.888A s=M/γs f y h o=25720000/0.888×300×260=371.13 选用4φ18 As=1017㎜25.L05: b×h=240×300同前1~5层。

配筋的计算方法

配筋的计算方法

配筋的计算⽅法配筋的计算原理柱基础层:筏板基础〈=2000mm时,基础插筋长度=基础层层⾼-保护层+基础弯折a+基础纵筋外露长度HN/3+与上层纵筋搭接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筏板基础〉2000mm时,基础插筋长度=基础层层⾼/2-保护层+基础弯折a+基础纵筋外露长度HN/3+与上层纵筋搭接的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地下室:柱纵筋长度=地下室层⾼-本层净⾼HN/3+⾸层楼层净⾼HN/3+与⾸层纵筋搭接LLE (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层:柱纵筋长度=⾸层层⾼-⾸层净⾼HN/3+max(⼆层净⾼HN/6,500,柱截⾯边长尺⼨(圆柱直径))+与⼆层纵筋搭接的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中间层:柱纵筋长度=⼆层层⾼-max(⼆层层⾼HN/6,500,柱截⾯尺⼨(圆柱直径))+max (三层层⾼HN/6,500,柱截⾯尺⼨(圆柱直径))+与三层搭接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顶层:⾓柱:外侧钢筋长度=顶层层⾼-max(本层楼层净⾼HN/6,500,柱截⾯长边尺⼨(圆柱直径))-梁⾼+1.5LAE内侧钢筋长度=顶层层⾼-max(本层楼层净⾼HN/6,500,柱截⾯长边尺⼨(圆柱直径))-梁⾼+LAE其中锚固长度取值:当柱纵筋伸⼊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弯锚,柱纵筋伸⾄柱顶后弯折12d,锚固长度=梁⾼-保护层+12d;当柱纵筋伸⼊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直锚:柱纵筋伸⾄柱顶后截断,锚固长度=梁⾼-保护层,当框架柱为矩形截⾯时,外侧钢筋根数为:3根⾓筋,b边钢筋总数的1/2,h边总数的1/2。

内侧钢筋根数为:1根⾓筋,b边钢筋总数的1/2,h边总数的1/2。

边柱:外侧钢筋长度=顶层层⾼-max(本层楼层净⾼HN/6,500,柱截⾯长边尺⼨(圆柱直径))-梁⾼+1.5LAE内侧钢筋长度=顶层层⾼-max(本层楼层净⾼HN/6,500,柱截⾯长边尺⼨(圆柱直径))-梁⾼+LAE当框架柱为矩形截⾯时,外侧钢筋根数为:2根⾓筋,b边⼀侧钢筋总数内侧钢筋根数为:2根⾓筋,b边⼀侧钢筋总数,h边两侧钢筋总数。

钢筋计算公式大全

钢筋计算公式大全

钢筋计算公式大全钢筋计算是建筑工程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涉及到结构力学、材料力学和钢筋混凝土理论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下面将介绍钢筋计算中常用的一些公式。

一、截面受拉钢筋计算公式:1.钢筋截面面积计算公式:As=(π/4)*d²其中,As表示钢筋截面面积,d表示钢筋直径。

2. 钢筋抗拉强度计算公式:f=0.9 * fy * As其中,f表示钢筋抗拉强度,fy表示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As表示钢筋截面面积。

3. 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计算公式:fy = fyk / γs其中,fyk表示钢筋抗拉强度特征值,γs表示抗拉强度的安全系数。

二、截面受压钢筋计算公式:1. 钢筋计算强度限值公式:f≤0.28 * fck其中,f表示钢筋受压强度,fck表示混凝土抗压强度。

2.面积配筋率计算公式:ρ=(As/b)*100其中,ρ表示配筋率,As表示钢筋截面面积,b表示截面宽度。

3. 面积配筋率限值计算公式:ρ≤ρmax其中,ρmax表示面积配筋率的限值。

三、钢筋的抗倾斜稳定计算公式:1. 钢筋抗倾斜稳定力计算公式:Pc=A * ftd其中,Pc表示钢筋抗倾斜稳定力,A表示钢筋的实际截面面积,ftd 表示钢筋的抗倾斜稳定力设计值。

2. 钢筋抗倾斜稳定力设计值计算公式:ftd=ftk / Γtd其中,ftk表示钢筋抗倾斜稳定力特征值,Γtd表示抗倾斜稳定力的安全系数。

四、悬臂梁的最大弯矩计算公式:1. 最大弯矩计算公式:Mmax=(wl²) / 8其中,Mmax表示悬臂梁的最大弯矩,w表示悬臂梁的均布荷载,l表示悬臂梁的长度。

五、偏心受压构件设计公式:1. 核心筒受压构件计算公式:N=Rd⋅b⋅h + As⋅fy其中,N表示受压力的设计值,Rd表示钢筋的抗压能力,b表示构件的截面宽度,h表示构件的截面高度,As表示受拉钢筋截面面积,fy表示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以上就是钢筋计算中常用的一些公式,钢筋计算的具体方法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应用。

桥梁的配筋计算

桥梁的配筋计算

其 中 : α 2预 应 力 提 高 系 数 , 对 钢 筋 混 凝 土 受 弯 构 件 为
1. 25 -板 式 受 弯 构 件 提 高 系 数 ;
1.0 ;
故 : 可 不 进 行 斜 截 面 抗 剪 承 载 力 的 验 算 。
七 、 板 梁 的 最 大 裂 缝 宽 度 验 算
1 . 计 算 裂 缝 宽 度
C2 = 1 + 0. 5 × Ml / Ms
上 式 中 , 弯 矩 短 期 效 应 组 合 :
Ms
=9
8.
65
+0
.7
×
40
0.
77
/1
.4
5+
1.
0
×
5.
kN
12
·
=
297.25 m
弯 矩 长 期 效 应 组 合 :
M1 =9 8. 65 +0 .4 × 40 0. 77 /1 .4 5+ 0. 4 × 5. 12 =



χ
=
30.38mm
由 《 公 预 规 》 表
5.2. 1查 得 :
相 对 界 限 受 压 区 高 度 ξ
b=
χ
30.
/
38
ho
/ 310
=
=
0.56
< ξ b 0.1 =
, 满 足 要 0.56 求
2






As
13
.8
As
× 50
=
00
fcd
×
×b
30
×χ
.3 8/
/fsd
28

道路钢筋计算公式

道路钢筋计算公式

道路钢筋计算公式一、引言道路钢筋是道路工程中常用的一种材料,用于增强道路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抗震能力。

正确的计算道路钢筋的数量和布置方式对保证道路工程的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

道路钢筋的计算公式通常涉及以下几个主要参数:1. 道路设计强度等级:根据道路的设计要求和使用环境,确定道路的强度等级,通常以C级、D级等表示。

2. 道路设计荷载:根据道路的使用情况和设计要求,确定道路的设计荷载,包括静载荷、动载荷等。

3. 道路结构类型:道路结构类型包括刚性结构和柔性结构,不同结构类型对应的钢筋计算公式也不同。

以柔性结构为例,道路钢筋的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X = (P × L × K) / (Fy × D)其中,X为所需钢筋的总面积(单位为mm²);P为道路设计荷载(单位为kN);L为道路设计荷载的影响长度(单位为m);K为荷载系数,考虑到荷载分布不均匀性;Fy为钢筋的抗拉强度(单位为MPa);D为钢筋的直径(单位为mm)。

三、道路钢筋计算实例为了更好地理解道路钢筋的计算方法,下面以一实际工程为例进行说明。

假设某道路设计强度等级为C30,设计荷载为50kN,影响长度为10m,荷载系数为 1.2,钢筋的抗拉强度为400MPa,钢筋直径为10mm。

根据上述参数,代入道路钢筋计算公式可得:X = (50 × 10 × 1.2) / (400 × 10) = 0.15 mm²因此,该道路段所需的钢筋总面积为0.15 mm²。

四、道路钢筋布置方式除了计算道路钢筋的数量外,合理的布置方式也是确保道路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

根据道路设计要求和结构类型,钢筋的布置方式可以分为横向布置和纵向布置。

横向布置主要是指钢筋在道路横截面上的布置方式,包括横向筋和纵向筋。

横向筋主要用于抵抗道路弯矩和剪力,通常呈网格状布置;纵向筋主要用于抵抗道路的拉力和抗震能力,通常呈直线状布置。

最全钢筋基本算量计算公式

最全钢筋基本算量计算公式

最全钢筋基本算量计算公式1.钢筋计算是结构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钢筋计算公式。

2.钢筋截面积计算公式:钢筋截面积=π*(钢筋直径/2)^23.钢筋量计算公式:钢筋量=钢筋截面积*钢筋长度*比例系数4.比例系数:根据钢筋的类型和使用要求,采用不同的比例系数来计算钢筋量。

一般来说,混凝土梁的比例系数为0.01,混凝土柱的比例系数为0.025.钢筋重量计算公式:钢筋重量=钢筋量*钢筋密度6.钢筋弯曲长度计算公式:钢筋弯曲长度=弯曲度*钢筋直径7.钢筋折算长度计算公式:钢筋折算长度=钢筋长度+钢筋弯曲长度8.钢筋弯曲长度和折算长度的计算公式中,弯曲度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的参数。

9.钢筋弯曲长度和折算长度一般用于计算梁、柱等结构中的钢筋长度。

10.钢筋拉力计算公式:钢筋拉力=钢筋截面积*强度设计值11.钢筋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钢筋抗弯承载力=钢筋截面积*强度设计值*距离中和轴的距离12.钢筋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钢筋抗剪承载力=钢筋截面积*强度设计值*有效高度13.钢筋抗剪承载力一般用于计算梁、板等结构中的钢筋抗剪能力。

14.钢筋屈服强度计算公式:钢筋屈服强度=底面应力/强度设计值15.这些公式涵盖了钢筋基本的计算内容,可以针对不同结构的设计需求进行具体应用。

16.钢筋计算还需要考虑钢筋的受力性能、锚固长度、间距、连接方式等因素,这些因素也需要结合具体的设计要求进行计算。

17.钢筋计算的结果是结构设计过程中的重要依据,能够保证结构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18.钢筋计算还需要遵循相关的建筑设计规范和标准,如《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等。

19.钢筋计算的准确性对结构的安全性至关重要,设计人员应该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20.钢筋计算是针对具体结构设计的特点而制定的,因此在进行钢筋计算时,应该综合考虑结构的实际情况,做出准确的计算。

配筋计算公式

配筋计算公式

配筋计算公式钢筋混凝土是一种常用的结构材料,它具有很好的强度和韧性。

在建筑、道路、桥梁等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广泛应用。

而钢筋则是钢筋混凝土中承受拉力的主要部件,配筋计算就是为了确定钢筋数量和配筋方式。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配筋计算公式及其具体操作方法。

一、配筋计算公式1. 正常配筋的计算公式钢筋混凝土构件中,钢筋的截面面积要满足设计荷载的要求,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出:As = αs * b * h / fy其中,As为所需钢筋面积,αs为钢筋的配筋率(根据负荷强度等级和构件计算非等级确定),b和h分别为构件的宽和高,fy为钢筋的抗拉强度。

2. 剪力配筋的计算公式剪力配筋是指在构件的截面中,加入足够的横向钢筋,以增强其抗剪性能。

剪力配筋的计算公式为:Asw = V * C / (0.87 * fy * d)其中,Asw为横向剪力钢筋的面积,V为构件所受剪力,C为剪力系数,d为构件的有效深度,fy为钢筋的抗拉强度。

二、配筋计算的操作方法1. 计算所需钢筋的面积首先,要确定构件的尺寸和荷载数据,然后根据设计荷载和材料性能要求,选择合适的配筋率。

根据所选取的配筋率和构件宽高,可计算得出所需钢筋的面积。

2. 确定钢筋的直径和数量钢筋的直径和数量应当合理搭配,以满足整体结构的需求。

通常情况下,可以根据钢筋的直径及间距计算出所需的钢筋数量。

3. 定义钢筋的位置和布置方式钢筋的位置和布置方式应当考虑到结构的受力特点,使其能够承受设计荷载,并且不会产生大的变形和裂缝。

通常情况下,采用对角、垂直或水平排布方式进行钢筋布置。

4. 完成构件的设计和计算在以上步骤完成之后,就可以进行构件的设计和计算。

在设计过程中,应当注意结构的稳定性、耐久性和安全性等方面,保证整个工程的质量和可靠性。

总之,配筋计算是钢筋混凝土工程设计的重要环节和技术难点。

掌握配筋计算公式和操作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工程设计的精度和实用性,为工程施工和使用提供有力的保障。

钢筋混凝土结构配筋计算

钢筋混凝土结构配筋计算

钢筋混凝土结构配筋计算配置在同一截面(b×s,b为矩形截面构件宽度,s为箍筋间距)内箍筋各肢的全部截面面积与该截面面积的的比率。

其中,箍筋面积Asv=单肢箍筋的截面面积Asv1×肢数n。

计算公式为:ρsv=Asv/(bs)=(n×Asv1)/(b×s)。

最小配筋率:梁:ρsv,min=0.24×ft/fyv;弯剪扭构件:ρsv,min=0.2×ft/fyv。

箍筋体积配筋率体积配箍率(ρv):箍筋体积与相应的混凝土构件体积的比率。

计算公式为:方格网式配筋:ρv=(n1×As1×l1+n2×As2×l2)/(Acor×s);螺旋式配筋:ρv=(4×Ass1)/(dcor×s)(见《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2010》6.6.3条规定)。

式中,l1和l2为混凝土核心面积内的长度,即需减去保护层厚度。

柱箍筋加密区最小配筋率计算公式为:ρv,min=λv×fc/fyv;λv为最小配箍特征值,fc为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yv为箍筋及拉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扩展资料实际混凝土结构工程中,有不少结构构件由于构造或建筑功能的要求,截面会很大而弯矩又极小。

这种情况下如果按受力要求计算配筋,只需要很少的钢筋,但若是要按最小配筋率的规定来配筋,就会出现截面厚度越大,配筋就越多的不合理结果。

从规范中看,配筋可以按受弯构件用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ρmin反求其临界高度hcr,即在此临界高度下最小配筋率ρmin的配筋已经足够承受实际的弯矩了。

既然在临界高度hcr情况下最小配筋率ρmin相应的配筋As已经能够满足构件承载受力要求了。

所以即使截面高度继续加高,仍然可以保持原有的实际配筋As不变。

虽然配筋率减少,但应该还是能够保证构件应有的承载力,构件仍是安全的。

这时,大截面受弯构件的最小配筋As相对应的实际配筋率ρ已经小于规范的最小配筋率ρmin了,但仍是允许的。

钢筋算量公式

钢筋算量公式

钢筋算量公式一、基础1、独立基础:(1)长宽小于2500mm长度=总长—2c(保护层)根数=[总长—2×min(75,s/2)]÷间距+1(2)长宽大于等于2500mm长度=总长—c—0.1L(基础长宽)根数=[总长—min(75,s/2)—c] ÷间距+12、圆形独立基础:(1)正交配筋长度=2×根号下[R²-(R-h拱高)²]-2c根数=[D—2×min(75,s/2)] ÷间距+1(2)放射配筋径向钢筋长度=D—2c 根数=π(R—c)÷间距环行钢筋长度=π(R1—c)根数=[R—min(75,s/2)]÷间距其中R1依次减小3、条形基础:受力筋的长度=板底宽度—2c根数=(总长—2×s/2)÷间距+1分布筋长度=净长+2c+2×150根数=(底板宽度—2×s/2)÷间距+14、基础梁:底部贯通筋=总长+2×50—2c+2×15d顶部贯通筋=总长+2×50—2c+2×12d基础梁柱内有箍筋箍筋起始距离为50mm底部端部不贯通筋=轴间距÷3+伸至端部-c+15d底部中部不贯通筋=(轴间距÷3) ×2顶部端部不贯通筋=轴间距÷3+伸至端部-c+12d顶部中部不贯通筋=(轴间距÷3) ×2梁顶一平变截面的底部外伸贯通筋:伸至外伸尽端弯折12d,外伸段按斜长计算。

顶部伸至外伸尽端弯折12d。

梁底一平变截面的顶部外伸贯通筋:伸至外伸尽端弯折12d,外伸段按斜长计算。

底部伸至外伸尽端弯折12d。

梁底有高差的(高差小于梁高):底部—梁底高差坡度为45°,低部钢筋锚进高粱内la,高部钢筋伸进低梁la。

顶部—低位钢筋锚入lae,高位上排钢筋伸至住外边下弯至低位梁顶再加lae,高位下排钢筋总锚长lae。

桥梁配筋计算

桥梁配筋计算
As + A ' s = 5% bh0
2
抗震结构框架柱
注:当按一级抗震等级设计,且柱的剪跨比λ 不大于2时,柱一侧纵 向受拉钢筋配筋率不宜大于1.2%,且应沿柱全长采用复合箍筋。 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大配筋百分率 抗震等级 一 二 三 四 级 级 级 级 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大配 筋百分率 2.50% 2.50% 2.50% 2.50% 混凝土标号 C 非抗震 剪力墙 剪力墙的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的最小配筋率 钢砼剪力墙的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的配筋率ρ sh和ρ sv;ρ sh=Ash/(bSv); ρ sv=Asv/(bSh);Sh、Sv为竖向、水平分布钢筋的间距)≥0.2%。重要部位的 剪力墙,其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的配筋率宜适当提高 剪力墙,其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的配筋率宜适当提高 1)一、二、三级抗震等级的剪力墙的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最小配筋率均不应小于0.25; 1 2 柱牛腿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百分率 按柱牛腿有效截面计算不应小于 按柱牛腿有效截面计算不宜大于
砼参数
1)钢筋砼梁中箍筋配筋率 1) V>0.7ftbh0 ρ sv=Asv/bs≥0.24ft/fyv 2) 在弯剪扭构件中,剪扭箍筋的配筋率ρ sv=Asv/bs≥0.28ft/fyv,其中Asv为配置在同一截面内箍筋各肢的全部截面面积。 具体见上表。 2) 梁内受扭纵向钢筋的配筋率
r tl =
受拉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
A stl bh
Astl:沿截面周边布置的受扭纵向钢筋的总截面面积。
0.6
T fc Vb f y
其中,b为矩形截面的宽度,或T形截面的腹板宽度,当T/(Vb)>2时,取T/(Vb)=2。
受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钢筋配筋基本计算方法

钢筋配筋基本计算方法

钢筋算量的基本方法一、框架梁钢筋各种钢筋的计算公式:(一)、首跨钢筋的计算1、上部贯通筋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2、端支座负筋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3、下部钢筋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注意:下部钢筋不论分排与否,计算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在标注梁的下部纵筋时可以不输入分排信息。

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在软件中是如何实现03G101-1中关于支座锚固的判断呢?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4、腰筋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5、拉筋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11.9d+8d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

(如下图所示)7、吊筋吊筋长度=2*锚固+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夹角=60°≤800mm夹角=45°二、中间跨钢筋的计算1、中间支座负筋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为Ln/3+中间支座值+Ln/3;第二排为Ln/4+中间支座值+Ln/4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第一排为该跨净跨长+(Ln/3+前中间支座值)+(Ln/3+后中间支座值);第二排为该跨净跨长+(Ln/4+前中间支座值)+(Ln/4+后中间支座值)。

钢筋计算公式

钢筋计算公式

钢筋计算公式
钢筋计算公式大全如下:
一、柱钢筋
1、柱纵筋单根长度=柱基础内插筋+柱净高+锚固长度+搭接长度*搭接个数。

2、柱箍筋:单根长度=(b-2c+h-2c)*2+2* max(10d,75)。

二、梁钢筋
1、梁上部纵筋长度=总净跨长+左锚固+右锚固+搭接长度*搭接个数。

搭接长度:如为机械连接或焊接连接时,搭接长度为0。

2、下部通长筋长度=净跨长+左锚固+右锚固+搭接长度*搭接个数。

3、上部端支座负筋:第一排=1/3净跨长+左(右)锚固长度。

4、上部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1/3净跨长*2(净跨长取相邻两跨最大值)+支座宽。

第二排=1/4净跨长+*2(净跨长取相邻两跨最大值)+支座宽。

5、架立筋单长=净跨长-净跨长/3*2+150*2。

6、箍筋单长(2肢箍)=(长-2保+宽-2保)*2+2* max(10d,75)。

7、侧面纵向钢筋(腰筋)。

构造筋长度(G打头的钢筋)=净跨长+2*15d。

抗扭筋长度(N打头的钢筋)=净跨长+2*锚固长度。

8、拉筋:当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6。

9、附加吊筋:吊筋单根长度=次梁宽+2*50+2*(梁高-2保)/sin45°(sin60°)+2*20d。

当主梁高≤800时,吊筋角度为45度;当主梁高>800时,吊筋角度为60度。

10、屋面框架梁屋面梁上部通长筋=总净跨长+左锚固+右锚固+搭接长度*搭接个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受压区砼和相应的一部 分受力钢筋As1的拉力 所承担的受弯承载力 Mu1
Mu1=Mu,max =
415.68 kNm
As1
=
x b bh0
a1 fc fy
=
由受压钢筋及相应的受 拉钢筋承受的弯矩设计 值为
因此所需的受压钢筋为
Mu2=MMu1=
3539.25 ㎜2 -172.68 kNm
As'
=
Mu2
f
' y
(h0
-
a
' s
)
=
-1139.83 ㎜2
与其对应的那部分受拉 钢筋截面面积为
纵向受拉钢筋总截面面 积
As2=A's= -1139.83 ㎜2
As=As1+ As2= 2399.42 ㎜2
受拉钢筋取钢筋直径
¢=
20
实取 9
实配钢筋面积AS= 2827.43 mm2
受压钢筋取钢筋直径
¢=
12
实取 2
As=As1+ As2= 565.93 ㎜2
受拉钢筋取钢筋直径
¢=
20
实取 8
实配钢筋面积AS= 2513.27 mm2
验算受压区高度x=
fyAs1/(α1fcb)=
-31.60 mm
2α's= 70 mm

根 OK!
x NO!!!
Mu2=f'yA's( h0-a's)=
由弯矩Mu1按单筋矩形 截面求As1
因此所需的受压钢筋为
Mu1=MMu2=
942.48
3 ¢ 20 942.48 mm2
142.79 kNm
-62.79 kNm
AS1
=
a1 fcb fy
(h0
-
h02
-
2M a1 fcb
)
=
-376.55 ㎜2
纵向受拉钢筋总截面面 积
128 kNm 845.69 ㎜2
取钢筋直径
¢= 18
实取 4
实配钢筋面积AS= 1017.88 mm2
Asmin=322.Fra bibliotek <As
Asmax= 3539.7
>
As
C)双筋矩形截面已知 弯矩求配筋
M实际=
243 kNm
a's= 35 mm
a1
=
1
b1= 0.8
ξb= 0.550
根 OK!
Mu,m < ax
梁宽度 梁高度
梁自重 混凝土选用
b= 250 h= 600
as= 60 h0=
C 30
mm mm
mm 540 mm 3.75 kN/m
钢筋选用
fc= ft=
2 fy=f'y=
14.3 N/㎜2
1.43 N/㎜2
其中,1; HPB235级钢 2; HRB335级 钢 3; HRB400级钢
300 N/㎜2
实配钢筋面积AS= 226.19 mm2
验算受压区高度x=
fyAs1/(α1fcb)=
297.00 mm
2α's=
70.00 mm

根 OK!
根 OK!
x OK!
D)双筋矩形截面已知 弯矩和受压钢筋求受拉 配筋
M实际=
80 kNm
Mu,m > ax
已知:
A's=
为充分发挥受压钢筋 A's的作用,取As2=A's=
A) 单筋矩形截面在纵 向受拉钢筋达到充分发 挥作用或不出现超筋破 坏所
能承受的最大弯矩设计 值Mu,max
Mu,max = a1 fcbh02xb (1- 0.5xb ) = 415.68 kNm
B)单筋矩形截面已知 弯矩求配筋
M实际=
AS
=
a1 fcb fy
(h0
-
h02
-
2M a1 fcb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