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学院关于修订各专业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

合集下载

龙岩学院动物科学专业培养方案

龙岩学院动物科学专业培养方案

龙岩学院动物科学专业培养方案(本科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知识,掌握动物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动物科学和相关学科的前沿和发展趋势,了解与动物科学相关的政策、法规,能适应经济建设和市场需求,在动物科学相关的领域和部门从事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动物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动物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动物营养学、饲料学、动物遗传学、家畜育种学、动物繁殖学、家畜环境卫生学、猪生产学、禽生产学、反刍动物生产学、动物医学概论等。

就业方向:在动物科学相关领域的行业及有关部门从事生产、技术推广、教学、科研以及经营管理等工作。

亦可报考研究生继续深造。

关于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

关于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

关于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附件1《关于制订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和《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为深化我院高职教学的改革,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编写指导意见:一、指导思想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重点,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2+1”的职业化人才培养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广泛进行社会调查和企业调研,了解专业技术应用现状、发展趋势和企业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基本要求,与各专业指导委员会一起,对行业岗位进行分析、研究以确定教学的内容和形式的合理性、科学性、实用性。

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构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内与校外一体化的培养体系。

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兼顾学生就业需求和人生发展需求,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

二、基本原则1.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要广泛开展社会调查,注重分析和研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特别要关注市场经济和本专业领域的发展趋势,努力使人才培养方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同时,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妥善处理好社会需求与教学工作的关系;处理好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多变性与教学工作相对稳定性的关系。

2.坚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必须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正确处理好德育与智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正确处理好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三者之间的关系。

要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教学工作的整体优化,切实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

3.突出应用性和针对性要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

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原则及指导意见修订版

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原则及指导意见修订版

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原则及指导意见修订版一、修订原则:1.时效性原则:人才培养方案应与时俱进,紧跟社会发展和产业需求的变化。

定期进行修订,确保其有效性和适应性。

2.质量导向原则: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应以提高培养质量为核心,确保人才培养目标能够与毕业生的实际需求相匹配。

3.灵活性原则:修订时应在保证培养目标一致的前提下,增加一定的灵活性,使其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个性化发展。

4.实践性原则:人才培养方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修订时应加强与实践教学环节的衔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可比性原则:修订时应考虑与其他高校或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可比性,确保学生的学历在国际上具有可比性和竞争力。

二、指导意见:1.明确专业培养目标:修订时应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包括学科知识、实践能力、人文素养等方面的要求,确保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相关职位。

2.注重交叉学科培养:修订时应注重交叉学科的培养,提供跨学科综合能力培养的机会,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的人才。

3.加强实践环节:修订时应增加实践环节,例如实习、实训等,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和应用所学知识。

4.优化课程设置:修订时应优化课程设置,包括增加前沿科技和应用技能的课程,强化专业核心课程的基础性和前瞻性。

5.注重创新能力培养:修订时应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科技竞赛等,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强化实习实训环节:修订时应加强与企业、行业合作,提供更多实习实训机会,使学生能够了解行业需求和实际工作情况。

7.注重综合素质培养:修订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领导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精神等方面的培养。

8.加强评估和反馈机制:修订时应加强对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效果的评估和反馈机制,定期对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和学习成果进行跟踪调查,为后续的修订提供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应遵循时效性、质量导向、灵活性、实践性和可比性原则,明确培养目标,加强专业交叉和实践环节,优化课程设置,注重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加强实习实训和评估反馈机制,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适应社会需求。

福建学科专业调整实施方案

福建学科专业调整实施方案

福建学科专业调整实施方案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福建省决定进行学科专业调整。

以下是福建学科专业调整实施方案:一、调整原则1. 面向需求:调整学科专业设置要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注重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2. 整合优化:将相关学科进行整合和优化,避免重复和浪费资源。

3. 质量提升:提高学科专业质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学管理,提升人才培养水平。

4. 多元发展: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培养具备多种技能和综合素质的综合型人才。

二、调整内容1. 优化调整工科类学科专业设置,提升工科人才培养质量。

整合相关工科学科,避免重复设置。

2. 加强信息技术、电子商务等新兴学科建设,培养适应信息和网络时代需求的人才。

3. 调整社会科学类学科专业设置,重点培养应用型人才,提高学科专业实用性。

4. 加大对农业、生物科学等学科专业的支持,推动农业现代化和生物科技的发展。

三、实施步骤1. 调研评估:成立专门调研团队,深入调研各学科专业现状和市场需求,评估各专业的发展前景和潜力。

2. 制定方案:根据调研结果,制定学科专业调整方案,明确学科调整的目标和内容,确定调整的优先级和时间安排。

3. 实施调整:安排相关部门负责学科专业调整的具体实施工作,包括设置新专业、调整教学计划、培养教师队伍等。

4. 监测评估:对调整后的学科专业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和优化调整方案,确保调整工作的有效性和质量。

四、经费保障为保障学科专业调整的顺利实施,福建省将增加投入,加大对学科专业建设的支持力度。

同时,鼓励高校与企业、政府等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共同发展。

在学科专业调整实施方案中,特别强调了面向需求、整合优化、质量提升和多元发展等原则,并明确了调整内容、实施步骤和经费保障等方面的措施。

希望通过这次调整,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为福建省的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培养方案修订的指导意见

培养方案修订的指导意见

培养方案修订的指导意见一、目标要明确,别整那些虚头巴脑的。

1. 咱得清楚为啥修订这培养方案。

是为了让学生更适应社会需求呢,还是学校有了新的教学理念?得把这个大方向先定好。

就像你出门旅游,你得先知道去哪儿,不能稀里糊涂就上路了。

2. 每个专业的培养目标得具体。

不能光说培养优秀人才,啥是优秀?得具体到掌握哪些知识和技能,是能做一手漂亮的会计账,还是能设计出超酷的建筑。

二、课程设置,要像搭积木一样合理。

1. 基础课程得扎实。

这就好比盖房子打地基,数学、语文、外语这些基础课,要保证学生有足够的知识储备。

但是也别太多了,把学生累得够呛还没学到啥有用的,就像给房子打地基,你也不能光打地基不往上盖楼啊。

2. 专业课程要有连贯性。

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先学了这个专业知识,后面又学个和前面不搭嘎的,学生脑袋里就像一团乱麻。

得像讲故事一样,有个先后顺序,一环扣一环。

3. 选修课程得有趣又有用。

给学生一点自由选择的空间,让他们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来选。

就像去餐厅吃饭,除了固定的套餐(必修课),还得有点特色菜(选修课)供大家挑选。

三、实践环节,别让学生成“纸上谈兵”的赵括。

1. 实习得落到实处。

不能只是找个地方盖个章就完事了。

得让学生真正去体验工作环境,学到实际的工作技能。

这就好比让厨师去厨房做菜,而不是光看菜谱。

2. 实验课程要多动手。

不能老师在上面演示,学生在下面看,那和看电影有啥区别?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哪怕失败了也是一种学习。

四、师资队伍建设,老师们也得跟上趟儿。

1. 老师得不断学习。

如果老师自己的知识都陈旧了,怎么能教出与时俱进的学生呢?学校得给老师提供一些培训机会,就像给汽车加油一样,让老师有动力和能力去教好新的培养方案里的内容。

2. 适当引进一些有实际工作经验的老师。

这些老师就像从战场上回来的老兵,能给学生讲讲真实的“战斗”情况,而不仅仅是理论知识。

五、评估和反馈,要当个知错就改的好孩子。

1. 建立一个评估体系。

关于本科专业培养方案指导意见

关于本科专业培养方案指导意见

关于本科专业培养方案指导意见一、指导思想贯彻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 年)和《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的精神,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紧紧围绕提高教育质量这一主题,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遵循高等教育教学基本规律,从我校办学的实际情况和教学改革现状出发,注重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位一体协调发展与综合提高,把转变培养观念、更新课程体系、改革教学管理作为修订工作的基本任务。

力求使修订后的培养方案更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更符合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要求。

二、基本原则1.坚持“侨校+名校”的发展战略,坚持“为侨服务,传播中华文化”的办学宗旨和“会通中外,并育德才”的办学理念,按照“重视基础、拓宽专业、增强能力、提高素质”的培养要求,积极稳妥的实施分类培养,因材施教。

融入通识教育理念,把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艺术修养、创新能力,培养“国际化、创新型、重实践、有担当”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各院系在学校推进学分制管理的总体思想指导下,按照“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求创新”的原则,在实施通识教育的基础上,结合工程教育认证、卓越人才培养、IEET 工程及科技教育认证的实施,根据各学科发展的特点和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对原有专业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进行相应调整。

2.树立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分类施教、结合专业、强化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创新创业基础、就业创业指导、创新创业实践等方面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纳入学分管理。

构建完整、系统、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群,推进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创业模拟等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3.重视培养和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选择能力。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两年制)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两年制)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两年制高职)结合国家职业教育政策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以及我院课程改革行动计划制订2021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指导思想坚持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办学宗旨,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促进就业为目的,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改革,实施“学教做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现“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基本原则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应面向三个需求,以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线,科学设计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根据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国家新型产业政策的变化,确定专业定位。

(一)贯彻职教政策。

2014年,国家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落实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各项部署,推动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各专业要依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六部委联合发布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教育部发布的《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教育厅发布的《山东省职业院校基本工作规范》文件要求,做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工作。

(二)突出学生主体。

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职业成长的根本宗旨出发,面向未来职业生涯,科学研究确定人才培养的目标、规格。

(三)依托行业企业。

体现国内外产业、行业职业资格和职业能力认证标准,确定专业教学目标。

(四)加大实践学时比例。

强调基础课程及实训、实习教学的系统化建设,实践学时比率占总学时比率要达到60%以上,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由简单到复杂的工作任务安排课程序列。

完善顶岗实习标准,优化顶岗实习、社会实践课程教学体系,搭建校企合作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平台。

(五)设立创新、创意、创业课程。

注意培养学生的三创能力和意识,在专业课中,设计开设创新、创意类课程,在公共选修课中增加“三创”课程。

(六)各专业大类都要有学分互换的课程,可实施“以证代考、以赛代考”,体现“课证融合、课赛融通”。

龙岩学院本科专业建设方案试行

龙岩学院本科专业建设方案试行

龙岩学院本科专业建设评估方案(试行)一、本科专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内涵在二级指标中的权重建设规划和人才培养方案(10)1.1建设规划0.5 *1.2人才培养方案0.5教师队伍(20)*2.1专业负责人0.2 *2.2专业教师配备0.2 2.3专业教师结构0.2 *2.4教师教学与科研能力(含教学研究)0.3 2.5实验教师队伍0.1教学条件及利用(15)3.1专业实验室0.3 3.2专业图书资料0.4 3.3实习基地0.3教学过程管理(20)*4.1课程建设0.3 4.2教材建设0.2 *4.3教学研究与改革0.3 4.4质量监控0.2实验教学(15)5.1实验教学内容与体系0.3 *5.2实验教学0.4 5.3实习教学0.3人才培养(20)6.1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0.2 *6.2毕业论文0.3 6.3综合素质0.2 6.4学风0.1 6.5特优人才培养情况0.2专业优势和特色(100)8.1学科优势和特色 1.0 注:一级指标7项,二级指标23项。

带*号的为重点项目(8项)。

二、龙岩学院本科专业建设评估等级标准及内涵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内涵评估标准评估方法评估结果A C ABC D1.建设规划和人才培养方案1.1建设规划完全符合教育规律和改革方向,目标明确,思路清晰,体现学科优势和特色。

基本符合教育规律,目标比较明确查阅培养方案等文件,与领导和师生座谈1.2人才培养方案整个培养方案体现科学性和可行性,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综合协调发展,课外培养计划完善且很好地得到落实方案较为科学,注重了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有课外培养计划2.教师队伍*2.1专业负责人专业负责人具有正高职称,学术水平高专业负责人具有副高职称,学术水平一般查阅文件以及有关统计,资料,召开教师、学生座谈会*2.2专业教师配备专任教师总数满足教学要求,专业主干课程教师≥8人,且高职称比例80%,并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

2023 专业硕士 培养方案 指导意见

2023 专业硕士 培养方案 指导意见

2023 专业硕士培养方案指导意见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2023年专业硕士培养方案是对专业硕士研究生进行全面培养和指导的重要文件,旨在提高学生的学术水平和实践能力,培养他们成为具有专业素养和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

为了更好地制定和实施这一培养方案,我们提出以下指导意见:一、科学制定培养目标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首要任务是科学制定培养目标。

在确定培养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学科特点、社会需求和学生个体差异,确保培养目标既符合学科发展的趋势,也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胜任未来的工作和研究任务。

二、优化课程设置课程设置是专业硕士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在制定课程设置时,要根据培养目标和学科要求,合理安排专业课、实践课和综合能力培养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强化实践环节实践环节是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提高专业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实践环节的设置和实施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特长和发展需求,精心设计实践任务,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和实际操作技能的提高,促进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四、加强导师指导导师是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的重要师资力量,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要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提高导师的教学水平和指导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和专业化的指导服务,促进学生循序渐进地完善自己的学术和专业能力。

五、加强学风建设学风建设是专业硕士培养方案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综合素质。

在学风建设中,要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团队合作精神,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态度,助力他们更好地完成学业和发展前程。

2023年专业硕士培养方案应当紧紧围绕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强化实践环节、加强导师指导和加强学风建设等方面展开工作,努力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服务,全面提升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培养方案修订意见

培养方案修订意见

培养方案修订意见引言培养方案是学校依据学科特点和人才需求制定的培养目标和计划,对学生的专业学习和能力培养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部分培养方案可能存在一定的不足和不适应。

针对此问题,经过充分调研和专家讨论,我们对现行的培养方案做了修订意见,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修订意见1. 推动跨学科教学在现代社会,专业知识的交叉和综合运用能力非常重要。

因此,应该积极推动跨学科教学,打破传统专业边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跨学科思维能力。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实施:•在核心课程中增加跨学科内容,鼓励学生从不同学科角度思考问题。

•设立综合实践项目,要求学生跨学科合作完成任务,并报告所得成果。

•开设专门的跨学科选修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扩宽了解范围。

2. 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在现实工作环境中,实践经验和操作能力常常是求职和发展的重要指标。

因此,应该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践环节和实践项目的设置,提供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在培养方案中增加实践环节,包括实验、实习、实训等,使学生能够亲自动手解决实际问题。

•配备实验室设备和实践场地,提供良好的实践条件和环境。

•开设实践能力培养课程,教授实践技能和实践方法,让学生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强化创新思维培养创新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培养方案应该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培养方案中增加创新教育的内容,教授学生创新方法和技巧。

•开展创新实践活动,例如创业比赛、创新项目等,激励学生提出创新想法并实施。

•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培养他们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4. 加强综合素质教育综合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学生的重要途径,培养方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人文素养、领导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在培养方案中加入人文科学类选修课程,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培养方案指导意见

培养方案指导意见

培养方案指导意见一、总体目标。

咱搞这个培养方案啊,就像盖房子,得有个清晰的蓝图。

目标就是要把咱要培养的对象,不管是人还是啥玩意儿(开个小玩笑啦),塑造成咱们理想中的样子。

这个理想的样子呢,得符合实际需求,就像做衣服得合身一样,不能做出来是个四不像。

二、课程设置。

# (一)基础课程。

基础课程就像是房子的地基,一定要扎实。

这些课程得选那些真正有用的,别整些花里胡哨的。

比如说数学,可能很多人觉得头疼,但它就像武功里的基本功,练好了后面才能耍出各种花样。

像语文,那可是咱表达自己、理解别人的重要工具,不能马虎。

基础课程的设置得循序渐进,就像爬楼梯,一步一个脚印,别想一步登天。

# (二)专业课程。

这专业课程就是房子的主体结构啦。

得根据咱们的培养方向,挑那些最核心、最关键的内容。

不能啥都往里塞,得有重点。

比如说要是培养厨师,那关于食材处理、烹饪技巧的课程肯定是重点,不能把大半时间都花在讲餐厅装修上(了解一点也没啥坏处,但得有个主次)。

而且专业课程之间得有连贯性,就像串珠子一样,一颗颗串起来才能变成漂亮的项链。

# (三)选修课程。

选修课程就像是房子的装饰品,或者说是给这个培养方案加点“料”。

可以设置得丰富多样,满足不同人的兴趣和需求。

比如对于那些想拓展知识面、培养点特殊技能的人来说,像摄影、绘画、书法之类的选修课程就很不错。

不过呢,也不能让选修课程太散漫,得有个主题或者方向,不能变成大杂烩。

三、教学方法。

# (一)理论教学。

理论教学不能干巴巴的,就像念经一样,那谁受得了啊。

老师得想办法把那些枯燥的理论变得生动有趣。

可以举些生活中的例子,就像讲物理的时候,用坐过山车来解释离心力,多形象啊。

还可以多利用多媒体资源,放些有趣的视频、图片啥的,让学生或者被培养的人更容易理解。

# (二)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可是重中之重,就像学游泳,光在岸上比划动作可不行,得下水扑腾扑腾。

要给足实践的机会,而且实践的内容得和理论紧密结合。

不能理论讲一套,实践又是另一套。

关于修订2019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

关于修订2019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

关于修订2019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目标、规格以及培养过程和方式的总体设计,是学校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教学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的基本依据。

为全面贯彻《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 号)、《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教育部关(教职成[2015]6号)、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教职成[2015]9 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甘政办发〔2015〕161号)等文件精神,依据教育部《关于制订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结合我院实际,特对制订我院2019-2021级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出如下指导意见:一、指导思想人才培养方案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和行业发展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需要,完善产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按照“对接产业(行业)、工学结合、提升质量,促进职业教育链深度融入产业链,有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的职业教育发展思路,围绕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以增强学生就业创业创新能力为核心,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力度,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大力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制定对象2019-2021级全日制学历教育计划招生的所有三年制高职的专业和专业方向。

全育人理念下专业培养 方案的指导意见

全育人理念下专业培养 方案的指导意见

全育人理念下专业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一、引言全育人理念强调大学教育的使命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需要关注其全面发展。

因此,专业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必须贯彻全育人理念,旨在培养具有学科专业素养的同时,也具备修养、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学生。

二、核心目标1.培养学生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技能。

2.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协作能力。

4.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全球视野。

三、方案设计根据上述核心目标,我们提出以下指导意见:1.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为学生提供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包括数学、物理、化学、通识教育等课程。

(2)专业课程:提供全面系统的专业课程,包括核心课程、选修课程和实践课程。

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学科专业素养,选修课程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职业规划进行选择,实践课程则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通识教育:为学生提供跨学科的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和国际视野。

2.实践教学(1)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测量、分析和判断能力,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技能。

(2)实习实训:安排学生进行实习实训,使他们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项目实践:组织学生参与学科项目实践,鼓励他们开展创新研究,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特色活动(1)专业讲座和学术研讨会: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和学者进行讲座,组织学生参与学术研讨会,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

(2)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实际操作能力。

(3)文化艺术活动:通过举办文化艺术活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四、评估机制(1)课程评估:通过课堂测试、实验报告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

(2)实践评估:通过实习实训和项目实践的表现,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评估。

(3)综合评估:通过学术成果、学术竞赛、社会实践等综合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2023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

2023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

2023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
以下是针对2023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
1. 专业课程设置:确保专业课程的设置符合当前行业和领域的需求,并与相关实践环节相结合,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包括实习、实训、实验等,以提供学生与实际工作场景接轨的机会,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并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专业导师制度:建立专业导师制度,为每位学生指定专业导师,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辅导,帮助学生制定学习和职业规划,解答他们在学习和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并提供实践机会和职业导向的指导。

4. 学科竞赛和科研训练:鼓励学生参与学科竞赛和科研项目,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支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跨学科交叉培养:鼓励学生参与跨学科的学习和交叉培养,开设选修课程或开展项目合作,让学生接触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培养综合素质和跨领域合作能力。

6. 实习就业指导:加强实习就业指导,提供实习和就业信息资源,组织职业规划讲座和就业技能培训,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市场需求和行业动态,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7. 学术素养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学术素养,包括科学研究方法、文献查阅、学术论文写作等方面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学术热情。

8. 学生发展支持: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发展支持,包括心理咨询、就业指导、创业支持等,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需求,帮助他们在学业和个人发展方面取得全面的进步。

以上是针对2023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一些建议和指导意见,希望能为学校和教师提供一些参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专业能力的提升。

龙岩学院关于修订各专业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

龙岩学院关于修订各专业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

龙岩学院关于修订各专业培养⽅案的指导意见龙岩学院关于修订各专业培养⽅案的指导意见培养⽅案是⾼等教育⼈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化,是⼈才培养的重要蓝图,是课程体系改⾰的体现,是培养学⽣素质和提升学⽣专业⽔平的框架,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规定学习任务的根本依据,是学校教学管理和教学运⾏的重要⽂本。

为更好地适应⾼等教育的改⾰与发展,根据教育部《关于普通⾼校修订本科专业培养⽅案的原则意见》和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等学校教学常规管理规范》的精神,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现按学分制教学管理的要求,对我校各专业培养⽅案的修订⼯作提出以下意见:⼀、指导思想专业培养⽅案的修订⼯作要以邓⼩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体现“教育要⾯向现代化、⾯向世界、⾯向未来”的时代精神,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的教育⽅针,遵循⾼等教育、教育⼯作的基本规律,以21世纪⾼等教育发展为先导,积极地吸收⾼等教育在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法与教学⼿段等⽅⾯取得的成果,以改⾰和创新的精神,构建适应社会⼈才多元化和学⽣发展多元化需要的⼈才培养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全⾯发展的专门⼈才。

师范类专业毕业的学⽣还必须具有现代教育理念,懂得教育学、⼼理学基本知识,掌握现代教育技术,适应基础教育改⾰和发展的需要。

⼆、基本原则(⼀)培养⽅案的修订要坚持知识、能⼒、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的原则,使学⽣在德、智、体、美等⽅⾯得到更好的全⾯发展,重点是要为学⽣构设⼀个合理的知识、能⼒、素质结构。

为此,第⼀、在知识、能⼒、素质的关系上,要强调加强学⽣的全⾯素质培养,要在重视知识传授的基础上,⼤⼒加强学⽣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培养,要将知识、能⼒内化为素质;第⼆、在基础教学与专业教学的关系上,要强调拓宽基础教学的内涵,改变教育内容偏窄、偏专的倾向,要加强包括⾃然科学基础和⼈⽂科学基础在内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教学和基本素质的培养,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化素质教育,使学⽣通过学习能够构建起可适应终⾝教育及社会发展变化需要的知识、能⼒结构和基本素质;第三、要加强和改进培养学⽣创造性思维的教学环节,把培养学⽣创新思维能⼒融合于教学的全过程之中。

培养方案指导意见

培养方案指导意见

培养方案指导意见引言培养方案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合理、科学的培养方案可以帮助学生获得全面的知识和专业能力,提高他们的竞争力和就业率。

本文档旨在为学校制定培养方案提供一些指导意见,帮助学校设计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培养方案。

1. 分析需求在制定培养方案之前,首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和社会的需求,并结合专业特点进行分析。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生需求: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学习能力和特长,根据他们的需求和优势,制定符合实际的培养方案。

•社会需求:了解当前社会的发展趋势和需求,确定专业的发展方向和重点培养的能力和素质。

通过深入的需求调研,学校能更好地适应学生和社会的需求,制定出具有前瞻性和竞争力的培养方案。

2. 设定目标目标是制定培养方案的关键,它直接影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实施过程。

在设定目标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目标明确:目标要具体、实际可行,要明确指明培养的专业能力、知识结构和素质要求。

•目标分层: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和需求,制定不同层次的培养目标,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发展。

•目标与需求匹配:目标要与学生和社会的需求相匹配,符合社会的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

通过设定明确、分层的培养目标,学校能够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竞争力。

3. 课程设置课程设置是培养方案中的核心内容,它直接关系到学生所学的知识和能力。

在进行课程设置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专业基础课程:将专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作为核心课程进行设置,确保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

•专业拓展课程:设置一些与专业相关的选修课程,让学生能够进一步拓展专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通识教育课程:设置一些通识教育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学校可以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4. 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培养方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够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岩学院关于修订各专业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培养方案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化,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蓝图,是课程体系改革的体现,是培养学生素质和提升学生专业水平的框架,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规定学习任务的根本依据,是学校教学管理和教学运行的重要文本。

为更好地适应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根据教育部《关于普通高校修订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和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高等学校教学常规管理规范》的精神,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现按学分制教学管理的要求,对我校各专业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提出以下意见:一、指导思想专业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体现“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时代精神,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教育工作的基本规律,以21世纪高等教育发展为先导,积极地吸收高等教育在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等方面取得的成果,以改革和创新的精神,构建适应社会人才多元化和学生发展多元化需要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专门人才。

师范类专业毕业的学生还必须具有现代教育理念,懂得教育学、心理学基本知识,掌握现代教育技术,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二、基本原则(一)培养方案的修订要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的原则,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更好的全面发展,重点是要为学生构设一个合理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为此,第一、在知识、能力、素质的关系上,要强调加强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要在重视知识传授的基础上,大力加强学生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要将知识、能力内化为素质;第二、在基础教学与专业教学的关系上,要强调拓宽基础教学的内涵,改变教育内容偏窄、偏专的倾向,要加强包括自然科学基础和人文科学基础在内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教学和基本素质的培养,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文化素质教育,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构建起可适应终身教育及社会发展变化需要的知识、能力结构和基本素质;第三、要加强和改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环节,把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融合于教学的全过程之中。

(二)培养方案的修订要充分体现整体优化的原则,科学地处理好各教学环节的关系。

首先,要进行课程整合,根据培养目标构建融会贯通、紧密配合、有机联系的课程体系,改变内容陈旧、分割过细和简单拼凑的状况,避免脱节和不必要的重复,防止“因人设课”和“因无人而不设课”的情况出现,加强同类专业课程内容和体系上统筹和协调;其次,要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加强教学科研和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丰富实践教学内容、方式和途径。

第三、要处理好课内教学和课外指导的关系,改变单纯重视课堂教学的倾向,通过优化课程结构、改进教学方法、引进现代化教育手段等途径,减少课内学时,科学地安排课内学时与课外学时的比例,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使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教育活动形成有机整体。

(三)培养方案的修订要努力体现我校的办学优势和地方特色,加大适应性,加强实践性,促进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

要按照教育部提出的“以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高级专门人才的总体要求,逐步构建起注重素质教育,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为一体,富有时代特征的多样性的人才培养模式”任务为目标,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人才需求;同时,结合我校各专业的办学历史、教学资源、生源质量等具体情况,实事求是,科学地确定各自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构建人才培养模式,使培养方案更具有前瞻性、地方性、适应性。

为此:第一、要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突出地方特色;第二、在重视各自专业教学的同时,应多关注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和训练;第三、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因材施教。

要采取扩大选修课种类和数量、柔性地设置专业方向等措施,积极为学生提供跨学科选修、主辅修、课外学术活动等多种教育形式和机会,促进学生发现、发展各自的志趣、潜力和特长并达到个性发展与社会责任的高度统一;第四、要增加和改进培养学生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的教学环节,并融于教学的全过程之中。

尤其是应用型专业,要努力创造条件,加强实践教学。

三、培养方案总体框架基本内容:(1)培养目标及培养规格;(2)学制与学位;(3)学分;(4)课程设置(主干学科、主要课程、主要专业实验、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结构比例);(5)集中实践课程教学安排说明;(6)各学期周数总体安排表;(7)各学期课程设置及教学时间安排表。

(一)培养目标及培养规格1、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文、理、工、农、经济、教育、管理等学科的专门人才。

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专业教学、理论和应用研究及相关部门的实际工作。

2、培养规格(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理;了解和熟悉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规;热爱教育事业、具有敬业奉献精神,为人师表;具有艰苦务实、开拓创新、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良好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以及开拓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师范类专业的毕业生应具备从事教育教学的能力,初步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具有初步的教育科研能力,胜任班主任工作。

非师范类专业的学生能从事本学科理论与应用研究及相关部门的实际工作,也能从事教学工作。

(3)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有一定的审美意识和能力,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能履行建设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各专业可以而且应该结合本专业的特点,根据上述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研究确立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并构设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体现本专业办学特色和办学优势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学制与学位本科专业学制四年,经审查符合规定条件,可授予相应的专业学士学位。

专科专业学制二~三年。

学校实行弹性学制。

(三)课程设置、结构比例及说明课程设置是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中心环节。

各专业制定培养方案时应严格参照教育部的规定设置课程,其主要课程不得任意删减。

1、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由四大课程模块构成:(1)公共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大学语文、大学体育、形势与政策、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军训与军事理论、全校性公共选修课;(2)学科基础课程:包括一级学科平台课程和二级学科平台课程;(3)专业方向课程:包括学科专业方向和师范类专业的教育科学专业方向课程;(4)集中实践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课程设计(实践)、专业见习与实习、教育实习或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学年论文等。

在制订本科专业培养方案时,一般按四年制的进程进行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

对同一专业目录下的不同专业方向培养方案制订,采取“2+2”方式:前两年按学科专业大类打通培养设置课程,主要安排公共课程和学科基础课程;对相近专业可以共建学科基础课程平台的可采取“1+3”方式,第一学年集中学习共性课程;后期的课程由各专业根据学科发展、专业培养要求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进行设置,专业方向课程应体现模块式,由若干个课程链或课程组有机构成。

2、学时与学分基本要求(1)学时总量:原则上本科文科≤2500学时,本科理科≤2600学时,专科文科≤2000学时,专科理科≤2100学时。

文科类实践环节总课时不少于总课时的15%。

理工科实践环节总课时不少于总课时的25%(2)学分总量:各本科专业最低毕业学分均为160学分,三年制专科专业最低毕业学分为120学分,二年制专科专业最低毕业学分为90学分;(3)课程总量:本科专业50门以上,专科专业30门以上。

(4)各课程模块学分设置要求:(5)选修课程学分占比:师范类:>20%,非师类:>25%。

(6)学分计算:以该课程所需的教学和学习量为标准,原则上每学期每门课每周上课1学时计1学分。

如某学期(因实习等原因)某课程上课时间不足15周时,则用课程上课的总学时除以18(四舍五入取整)则得到课程的学分。

独立设置的实验课,每25左右学时计1学分;集中实践课程每周按1学分计,教育实习或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各按8学分计,具体实践时间根据专业需要而定,但不低于8周。

4、课程设置要求及说明(1)公共课程。

公共课程,是专业教育的基础,其目的主要在于为学生在大学阶段的学习乃至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同时具有为学生选择专业和规划学习提供引导的职能。

公共课程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大学英语、大学体育、计算机应用基础、大学语文、形势与政策、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军训与军事理论、全校性公共选修课;各门课的教学时数、时间安排、周时数、学分数情况详见附件(一)。

(2)学科基础课程及专业方向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及专业方向课程,是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主体性课程,它以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能力为准则,体现培养目标的最基本要求。

各专业要根据培养目标,以体现厚基础、宽口径、整体优化原则为指导,认真对必修课精选、调整、改造、整合,进一步明确各门课在培养目标规格中的地位和作用;要通过增设一部分相邻学科的课程或内容,以加厚和拓宽原有的专业基础;要把加强课程的教学与宽口径专业内设置柔性的专业方向有机结合起来,达到优化课程结构和课程体系的目的。

专业选修包括限定性选修课和非限定性选修课。

限定性选修课是各专业为满足不同学生的成才需要,根据自身特点设置的若干专业必修课有着逻辑联系和知识衔接的柔性专业方向课程组,是专业必修课的深化和发展。

专业选修课程的设置应尽可能反映本学科的优势和特色,能为学生通往科学研究构设“通道”。

非限定性选修课又称任意选修课,其设置是为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满足学生不同志趣、特长和个性发展的需要。

这部分课程的选读权归学生本人,学生既可选读全校性的公共选修课,也可选读各院系对外开放的专业课或学校其他专业的必修课。

教育科学课程是集中体现教师教育特性的课程组合。

必修课包括心理学、教育学、学科教学论,现代教育技术、教师口语、教师书法;选修课包括限选课的音乐、美术(二选一)和学科教学论相关的院级选修课以及任选课。

各门课程的教学时数、时间安排、周时数和学分详见附件(一)。

师范类各专业的学生均应按规定修读教育学课程并取得相应学分数;非师范类各专业不设置教育学课程,但是为了适应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需要,加强非师范类专业的学生从事任教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训练,学校允许非师范类学生选读教育科学课程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