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复习教案
初三化学第五单元教案
![初三化学第五单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3c77b66cc22bcd127ff0c13.png)
初三化学第五单元教课设计【篇一: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复习教课设计】九年级化学教课设计课题:第五单元复习合肥市巢湖市西峰初级中学九( 3)班祖国龙 2016.11.21【教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守恒的原由;(2)学会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3)能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2、过程与方法经过讲练联合的方法,调换学生的学习踊跃性。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培育学生谨慎务实的科学态度【教课要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的理解和应用【教课难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的理解和应用:【教课过程】(一)质量守恒定律1、内容:参加化学反响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响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质量守恒定律。
(重申: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要注意以下几点)2.合用范围是化学反响,不可以用来解说物理变化。
3.“守恒”是指质量守恒,其实不是指体积等守恒。
⒊“质量守恒”对反响前的物质而言,是指“参加反响”的物质质量的总和,不参加反响的物质的质量不可以计算在内。
4.质量守恒定律的解说可总结为五个不变,两个改变,一个可能改变反响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宏观五个不变元素的质量和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不变微观原子的数目不变原子的质量不变宏观物质种类改变两个必定改变微观构成原物质的粒子必定改变(变为构成生成物的粒子)一个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改变例:判断以下能否切合质量守恒定律1、10 克水加热到100 ℃五以上变为10 克水蒸气2、2 克氢气和 8 克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化合反响生成10 克水练习: 1、2003 年 10 月 16 日,我国载人航天飞船“神州”五号在指定地区成功着陆。
在飞船的火箭推动器中常装有液态肼(a)和过氧化氢,它们混淆时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 + a = n2 + 4h20,则肼的化学式为 _______ ,肼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 。
2、物质发生化学反响前后,必定不发生变化的是():①物质的质量总和;②物质的质量;③物质的种类④物质的性质;⑤元素的种类;⑥原子的数目;⑦原子的种类;⑧物质的分子总数。
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复习教案
![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db4fb0aeff9aef8941e068a.png)
九年级化学教案№038 编写人:朱明月课题:第五单元复习【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守恒的原因;(2)学会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3)能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讲练结合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的理解和应用【教学难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的理解和应用:【教学过程】一、知识点梳理(一)质量守恒定律1、内容:2、微观本质: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没有改变,没有增减,也没有改变,所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必然相等。
(二)化学方程式1、概念:用的式子。
2、意义:①质的意义:;②量的意义::③微观意义:;请你写出“S+ O2—→SO2”这一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和读法:①质的方面:;②量的方面:;③微观方面:。
3.书写:(1)原则:一是以为基础;二是要遵守定律。
(2)步骤:①写:左写,右写,中间画②配平:使两边各元素的个数相等③标:标明,把改成,标出生成物状态符号。
(3)书写所有学过的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三)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二、常见题型训练点评(一)考查对质量定律内容、实质的理解例1.下列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A.10g冰融化成10g水B。
参加反应的氢气、氧气的体积之和等于生成水的体积C。
在氧气中燃烧的细铁丝质量等于生成的四氧化三铁的质量D。
电解的水的质量等于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之和例2.化学变化中一定不变的是( )A。
分子种类B。
分子数目C。
原子数目D。
物质种类练一练:1.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解释正确的是( )A。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改变B。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改变,原子个数不变C。
在一切化学反应里,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D。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分子数等于生成物的分子数2.充分加热a克氯酸钾与b克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留下残余固体c克,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A。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复习应用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复习应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2e6bda5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91.png)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理解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
2.使学生能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做饭、燃烧等。
3.培养学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化学方程式平衡的能力,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讲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基础上,设计相关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观察、思考,加深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3.分层次教学: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使学生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小组合作,促进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作业布置
1.请学生完成教材中第五单元课题1的课后习题,重点加强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选择题:旨在检验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基本概念的理解。
-填空题:锻炼学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化学方程式配平的能力。
-计算题:培养学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结合课堂所学,请学生从生活中选取一个与质量守恒定律相关的现象,写一篇小短文,阐述该现象与质量守恒定律的关系。
4.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他们在团队活动中学会分享、交流和互助。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化学,培养科学素养。以下是根据本章节内容制定的教学设计:
1.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概念,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初中化学第五单元复习教案
![初中化学第五单元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d52c03c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30.png)
初中化学第五单元复习教案一、基础知识回顾1. 什么是化学反应?2. 化学反应的标志有哪些?3. 化学反应的条件有哪些?4. 化学反应的分类有哪些?5. 化学反应中常见的能量变化有哪些?6. 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守恒定律是什么?二、重点概念梳理1. 化学反应的分类及特点2. 化学反应的速率及影响因素3. 化学平衡及影响因素4.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和特点5. 化学反应过程中的物质守恒定律三、重点知识点练习1. 将以下化学反应分类:A. 2H₂ + O₂ → 2H₂OB. Fe + O₂ → Fe₂O₃C. NH₄Cl + NaOH → NH₃ + H₂O + NaClD. 2Mg + O₂ → 2MgO2. 将以下条件分别归类为促进化学反应和抑制化学反应的条件:A. 提高温度B. 增加浓度C. 增大表面积D. 加入催化剂3. 以下哪个不是化学反应的标志?A. 混合物的颜色改变B. 有气体产生C. 有放热或吸热反应D. 有固体形成四、学习方法指导1. 多进行化学反应实验,观察反应过程和产物变化。
2. 多做化学方程式的反应推断题,掌握化学反应的分类和规律。
3. 关注能量变化和物质守恒定律,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和物质守恒原理。
五、课外拓展1. 阅读相关化学实验时的注意事项,了解安全实验的重要性。
2. 制作一个关于化学反应的小口袋书,包含常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和分类。
3. 设计一个有关化学反应的趣味实验,展示给同学们观看。
六、教学反馈1. 回顾学习掌握的知识点,了解学生的理解情况。
2. 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3. 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复习课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复习课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及作业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777820f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e5.png)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复习课教学设计通过课堂测评情况,及时反馈学习质量水平,掌握学习目标达成情况。
【板书设计】质量守恒定律(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不变)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课堂测评】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00 g水加入100 g酒精中生成200 g溶液,符合质量守恒定律B.蜡烛燃烧后就没有了,这违背质量守恒定律C.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与数目一定不变D.铁丝在O2中燃烧,反应前固体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固体总质量2.已知某两种物质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说明: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原子)A.图示中的反应物都是单质 B.图示中共有4种分子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该图示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3..加热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如下反应发生,反应过程中两次测得各物质质量如下表所示:物质P Q R W第一次测得的质量/g 40 4 3.6 4.8第二次测得的质量/g 待测13 12.6 10.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上述化学反应方程式一定为P==Q+R+W B.该反应R与W的质量变化之比为2:3 C.两次测定之间生成W的质量为10.8g D.第二次测得P的质量为16g4.下列实验能够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已知KCl与NaNO3不反应;2NaOH+CuSO4= Cu(OH)2↓+Na2SO4]A B C D5.为实现CO2的绿色利用,科学家用固碳酶作催化剂设计了如下转化过程。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 = COB.固碳酶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发生变化C.X的化学式为CH2D.该转化过程中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均不发生改变【作业设计】基础应用1.下列所描述的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蜡烛燃烧后,越来越短,最终消失B.铁丝燃烧后,固体质量增加C.5 g水与5 g酒精混合成10 g酒精溶液D.高锰酸钾受热后,固体质量减少2.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五单元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复习教案 (
![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五单元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复习教案 (](https://img.taocdn.com/s3/m/f604679776eeaeaad0f33038.png)
课题:第五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复习教案课标要求: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用微粒的观点对质量守恒定律作出解释。
明确化学反应前后的“六个不变”和“两个不变”、“一个可能变”。
2.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的原则。
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3.能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能从定量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
4.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内容和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形成了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并且能够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并且能够利用化学变化中的微粒观与元素观解释质量守恒的原因。
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反应的一种表征形式,它反映了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的定量关系。
通过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学生才能够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复习时不仅要对知识点温习巩固,而且要对化学方程式和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进行整合提升,突出化学反应原理、符号表征在认识物质方面的应用。
学习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梳理知识,能自主形成知识网络。
2.通过复习质量守恒定律,能解释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能推断化学反应中某物质的组成元素。
3.通过复习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写法,能根据反应事实书写化学方程式及其进行简单计算。
知识点(重点、难点):重点: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难点: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实验准备:多媒体【学习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一:【展示目标明确任务】直接引入:复习第五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展示复习目标,明确复习任务。
一生读,其余学生领悟。
让学生明确复习任务,做到有的放矢进行复习。
环节二:【自主学习梳理知识】(一)质量守恒定律1.内容: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注意:(1)适用于一切化学反应(2)是守恒而不是体积守恒。
(3)必须是真正参加反应的物质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不能计算在内。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复习课》 教案3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复习课》 教案3](https://img.taocdn.com/s3/m/3bf29079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3f.png)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复习课》教案3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复习课》旨在使学生巩固和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书写规则和计算方法。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化学方程式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化学素养。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化学方程式的定义、分类、书写规则、计算方法以及应用。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定程度的化学知识,对化学方程式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学生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化学方程式应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定义和分类;2.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和计算方法;3.能够运用化学方程式解决实际问题;4.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2.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3.化学方程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化学方程式的知识和技巧;2.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问题,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应用方法;3.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4.运用比喻、动画等教学手段,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和实际问题,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2.制作PPT,展示化学方程式的知识和实例;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化学方程式的实例,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化学方程式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讲解化学方程式的定义、分类和书写规则,让学生明确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和书写方法。
3.操练(2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际问题,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
4.巩固(15分钟)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他们对化学方程式的掌握程度。
教师及时批改和反馈,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复习课 教案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复习课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663e21d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3b.png)
3、参加反应的KClO3的质量是多少克?
4、试再用二种方法求KClO3的质量。
四、布置作业:
完成学思练中有关的练习题
板书设计:一、质量守恒定律
二、化学方程式
三、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四、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教学反思(教学内容、过程、策略):
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元素种类不变、总质量不变二、化学方程式
1、定义: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2.意义:(1)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2)表示反应物与生成物间的质量比;(3)表示反应物与生成物间的粒子个数比。
教学流程
二次备课(标、增、改、删、调)
三、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初中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设计
主备教师
审核教师
授课周次
授课时间
课题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质量守恒定律 -复习课
课型
复习课
教学目标
1、实验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2、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教学重点
实验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教学难点
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教学方法与手段
合作讨论
教学准备
PPT
复习课
课时数
课时
教学流程
二次备课(标、增、改、删、调)
【板书】一、质量守恒定律
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归纳板书】2.质量守恒的原因:
微观 宏观
原子的种类不变 元素种类不变
决定
化学反应前后 原子的数目不变
原子的质量不变 总质量不变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单元复习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970351f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d2.png)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单元复习教学设计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单元复习(一)重点、难点突破1.质量守恒定律(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实质: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所以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没变化。
因此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2.化学方程式(1)化学方程式含义: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间的质量比;表示反应物、生成物间的粒子数目关系。
(2)化学方程式书写①书写原则:以客观事实为依据;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②书写步骤:依据事实,在左边写出反应物的化学式,在右边写出生成物的化学式,反应物和生成物间用短线连接;配平;注明反应条件;注明生成物状态。
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计算步骤:(1)设未知量(2)写出反应的方程式(3)写出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已知量、未知量(4)列出比例式,求解(5)简明地写出答案(二)学习方法建议1.掌握质量守恒定律,关键是注意概念的内涵、本质原因、适用范围等。
例如,概念的内涵是“质量守恒”,不包括其他方面(体积、分子数目等);“质量”是指物质实际参加反应的质量和生成的质量,不包括过量反应物的质量或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
适用范围为化学变化,不包括物理变化。
2.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关键是以质量守恒定律为依据,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为前提,找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代入纯物质的质量进行准确的数学运算。
另外,要养成好的计算习惯,规范的计算过程。
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教案
![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d5a0d14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be.png)
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教案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实验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从微观角度认识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改变和增加。
3.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分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及观察分析能力。
2.通过对化学反应实质的分析及质量守恒的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研究问题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的探究,激发学生的研究化学的兴趣。
同时培养学生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2.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及良好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难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模式(或方法):实验探究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引入:在一定条件下,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了新的物质。
如: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表示为: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种类发生了变化,那么,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变化?猜想:1、增加了。
2、减少了。
3、不变。
讲解:1774年,___用精确的定量实验研究了氧化汞的分解和合成反应中各物质质量之间的变化关系。
他将45.0份质量的氧化汞加热分解,恰好得到了41.5份质量的汞和3.5份质量的氧气,反应前后的质量总和没有改变。
这是否是巧合?过渡:下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一下。
探究1:在p92上进行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思考:1.玻璃管上端系一个气球的目的是什么?2.引燃白磷前为什么要迅速用橡皮塞塞紧锥形瓶?小结:1.系气球的原因:因为磷燃烧能放出大量的热会使瓶内的气压增大,小气球可以起缓冲作用,防止橡皮塞被弹出。
2.迅速用橡皮塞将锥形瓶塞紧的原因:防止瓶内气体逸出和外界空气进入而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
阅读:教材p93天平使用的注意事项。
观察:现象,记录,填写p94表格。
探究2:在p94上进行铁钉跟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初中化学5单元复习教案
![初中化学5单元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d75b22d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fc.png)
初中化学5单元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 复习第五单元所学内容,包括物质的分类、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应用等知识点;
2. 提升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重点】
1. 复习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应用;
2. 理解物质的基本分类。
【教学难点】
1. 掌握物质的分类和性质之间的联系;
2. 发展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准备】
1. 教材《化学》第五单元内容复习资料;
2. 实验器材和化学试剂;
3. 课件和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概念解释
1. 什么是物质?
2. 物质的分类有哪些?
3. 常见物质有哪些性质和应用?
二、实验操作
1. 实验一:观察不同物质的性质
2. 实验二:进行简单的物质分类实验
三、综合练习
1. 选择题练习
2. 填空题练习
3. 解答题练习
四、讨论交流
1.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总结;
2.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对物质分类和性质的理解。
五、课堂小结
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引导学生查漏补缺,巩固所学知识。
【课后作业】
1. 完成《化学》第五单元的课后习题;
2. 复习课堂内容,准备第五单元的期中考试。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通过复习常见物质的分类、性质和应用等知识点,巩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在实验操作环节,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实践操作,培养其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未来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实验内容,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复习课》 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复习课》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26461bc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b5.png)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复习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复习课》主要包括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平衡以及化学方程式的应用等内容。
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化学方程式的理解和运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定时间的化学,对化学方程式有了基本的了解和掌握。
但是,部分学生在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本质和应用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技巧。
2.学会运用化学方程式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培养学生对化学方程式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及其调整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和应用。
2.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运用化学方程式的能力。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2.准备多媒体教学资源,如PPT、视频等,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与化学方程式相关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化学方程式的复习。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或视频等形式,呈现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书写方法和技巧,让学生对化学方程式有更直观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分析。
教师可提供一些指导性的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4.巩固(10分钟)通过小组讨论、回答问题等方式,巩固学生对化学方程式的理解和掌握。
教师可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指导。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及其调整方法,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原理。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复习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5209b7858fb770bf78a55cf.png)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复习教案一、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展开(一)质量守恒定律1、课本关于质量守恒定律实验现象的回忆(1)白磷燃烧实验现象:(2)铁钉与硫酸铜实验的现象:(3)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在烧杯中实验的现象:2、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以及应用(1)对定律的理解 a、定律的微观本质原因: b、定律的宏观体现:(2)对定律的应用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2XY+Y2=Z中,Z的化学式为() A.X Y2 B.X2Y2 C.X2Y4 D.X2Y2、某化合物X燃烧时发生的反应为:2X+5O2===4CO2+2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判断X的化学式为() A. C2H4 B. CH4 C. C2H2 D. C6H 63、某物质加热分解产生氧化铜和水。
则该物质含有的全部元素是() A.C u、O B.Cu、O、H C.O、H D.Cu、H4、将某物质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完全反应后,生成了氯化钾和氧气,则该物质中含有种元素,它们分别是。
(二)化学方程式1、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宏观意义:(1)(2)微观意义:(3)通电例如:试描述2H2O ==== 2H2 ↑+ O2↑的三个意义:(1)(2)(3)2、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比的计算(1)计算的依据是什么?(2)计算的类型1、要制取64g氧气,需要过氧化氢多少克?2、要使12g碳完全燃烧,需要氧气多少克?3、现有20g高锰酸钾,加热一段时间后,冷却后称量剩余固体质量变成1 8.4g。
求反应的高锰酸钾的质量是多少?4、一定质量的铁丝在纯氧中完全燃烧后质量增加了3.2g,求铁丝的质量是多少?二、练习题1、某反应A + B === C + D,若25gA与10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 gC,那么生成6gD时参加反应的A是()(A)5g (B)10g (C)15g (D)20g2、在化学变化中,下列各项中肯定没有变化的是()①原子的数目②分子的数目③元素的种类④物质的质量总和⑤物质的种类⑥原子的种类(A)①③④⑤⑥(B)①③④⑥(C)①②④⑥(D)①③⑤3、油画上的白色含铅颜料经过一段时间会变为黑色的硫化铅(PbS),使其恢复白色的方法是蘸涂双氧水,发生如下变化:PbS + 4H2O2 === PbSO 4 + 4X。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复习课程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复习课程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80e710c6529647d2728528e.png)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复习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并能从宏观与微观的角度认识质量守恒的原因;2、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和书写原则,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3、从定量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学会计算题的格式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具体化学反应的分析,培养对知识的应用能力2、通过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培养化学计算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的过程和乐趣。
二、教材分析质量守恒定律的学习是学生开始从定量的角度认识和研究化学变化的转折点,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既是对该定律的应用,也是对第三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和化学式化合价等知识的进一步应用。
本单元内容不仅是对之前所学知识的深入理解,而且也是学生以后学习化学反应及其规律的基础。
三、教学思路本节复习课主要任务是在于帮助学生复习第五单元知识点,构建知识点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先以实验引入,让学生复习体会质量守恒定律中“总和”和“参加”的涵义,从宏观角度理解守恒的概念;再以过氧化氢分解的反应入手,从微观的角度对守恒进行阐释;第三部分从符号——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代表的意义进行复习;最后从化学方程式的质量比引出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并对格式进行训练。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质量守恒定律,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难点:化学方程式的配平五、教学策略和方法实验探究、合作学习、归纳整理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时间引入PPT展示图片:师:如图所示,分别是红磷燃烧、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判断一下,反应后天平是否平衡?说明了什么?播放实验视频:加热铜丝,观察现象师:同学们看到了什么现象?铜丝表面的黑色物质其实就是氧化铜,而氧化铜中有氧元素。
反应后失去平衡是否说明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该如何解释?(提问一学生)生思考回答观察实验,说出看到的实验现象,思考并回答通过实验引发学生的回忆并检验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3min)质量守恒定律师:请大家完成学案知识点一和例1知识点一:质量守恒定律1、内容:__________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等于反应后______的各物质的 ,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复习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5e0abb0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83.png)
(3)NaOH + HCl → NaCl + H2O
要求:每个化学方程式计算过程清晰,注明单位。
3.小组合作,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要求如下:(1)实验原理Fra bibliotek确,操作简便;
(2)实验过程中,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3)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及结论。
5.强化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通过小组讨论、互助学习,使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共同进步,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以下设想:
1.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勇于发表见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能够灵活运用定律解释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变化;
2.掌握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如: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溶液配制等;
3.学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如:根据实验数据判断反应是否发生、计算反应物的质量等。
(二)教学设想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内涵。通过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在思考、讨论、解答过程中,深入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
3.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针对学生的错误和疑问,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难点;
4.定期进行教学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掌握程度,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5.结合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开展课外活动,如:化学实验竞赛、科普知识讲座等,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复习 教案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复习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44e8004f705cc175427099f.png)
化学方程式复习教案复习目标: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能从微观角度认识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2.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3.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复习过程:一.复习引入二.学生思考1、“水变含碳元素的高价的汽油、柴油,经济收入惊人,技术转让,请有识之士加盟。
”假如你是老板,你是否会加盟呢?谈谈你的想法。
2、几千万前的恐龙体内的一个原子可能在你的身体里。
三.教师引导学生复习质量守恒定律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强调质量守恒定律的重点字眼2.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来判断(1)10克水蒸发变成10克水蒸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2)高锰酸钾受热后固体质量减少,则该变化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3)2L氢气与16L氧气充分反应生成18L水。
(4)2g氢气在18g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20g水。
3.质量守恒的原因.五个不变,两个一定变,一个可能变4.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应用1:推断物质的元素组成1、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可简单表示为:H2O+CO2→淀粉+O2,由此判断:淀粉中一定含有_______元素,可能含有___元素技巧归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应用2:推断物质的化学式为防止煤气逸散使人中毒,常在煤气中加入少量的有特殊刺激性气味的乙硫醇C2H5SH。
乙硫醇在煤气燃烧过程中也可以充分燃烧,其化学方程式如下,请问X的化学式为。
2C2H5SH + 9O24CO2 + 2X + 6H2O技巧归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应用2: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反应A+B=C+D中,已知2 g A和5 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了4 g C,则有____g D生成。
大家来找茬①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2↑== Fe3O4②Al+H2SO4==AlSO4+3H2三.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教师引导学生复习1、化学方程式书写的两个原则:遵循客观事实遵循质量守恒2、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一般步骤:写标配查口诀着重复习配平的方法(最小公倍数法.奇数配偶法)C2H2 +O2═══CO2+ H2OFeS2+ O2═══Fe2O3 + SO26.学生练习市售打火机里装的不是汽油,而是液态丁烷(C4H10),丁烷在空气中燃烧后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写出丁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初中化学教案第五单元
![初中化学教案第五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3cf914d4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52.png)
初中化学教案第五单元一、学习目标1. 了解化学反应的概念和特征。
2. 掌握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
3. 了解化学方程式的基本结构和书写方法。
4. 掌握化学反应的平衡及其影响因素。
二、教学重点1. 化学反应的概念及特征。
2. 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3. 化学反应的平衡及其影响因素。
三、教学难点1.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2. 化学反应平衡的影响因素。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试管、试剂等。
2. 教学工具:投影仪、幻灯片等。
3. 教学素材:化学反应的视频资料、化学反应实验过程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化学反应的视频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化学反应的过程和特征。
2. 学习化学反应的概念和特征,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加深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识。
3. 学习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介绍化学方程式的基本结构和书写方法。
4. 学习化学反应的平衡及其影响因素,通过实验操作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反应平衡的概念。
5. 拓展:通过实验操作或思考题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反应平衡的调节方法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6. 总结:概括化学反应的概念、特征、表示方法和平衡及其影响因素,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作业布置1. 完成化学反应相关习题。
2. 思考化学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七、板书设计化学反应- 定义:物质发生变化的过程。
- 特征:物质的性质、组成、形态等发生改变。
化学方程式:AB → CD平衡: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比例保持不变。
影响因素:温度、压力、浓度等。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掌握了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也有了初步了解。
但需要留意学生对化学反应平衡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并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练习和拓展,提升其对化学反应的深入理解。
初中化学第五单元教案
![初中化学第五单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d6b7986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ae.png)
初中化学第五单元教案
第一课时: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反应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掌握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和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3. 理解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守恒定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化学反应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和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实验展示一些不同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反应的概念;
2. 讲解化学反应的定义和基本概念,介绍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和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3. 练习:让学生完成几道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练习;
4. 总结:总结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守恒定律,引导学生理解化学反应过程中物质的变化;
5. 课堂讨论:展示一些化学反应实例,让学生讨论分析其中的化学反应过程。
四、作业布置:
1. 完成化学反应方程式书写练习;
2. 思考化学反应的应用场景和意义,写一篇小结。
五、板书设计: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
- 定义
- 表示方法
- 物质守恒定律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实验展示和讲解,引导学生了解了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在课堂上要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加强学生对化学反应过程的理解。
同时,布置的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深入思考化学反应的意义和应用,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人教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复习(表格式教案)
![人教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复习(表格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f0455a04028915f804dc2a4.png)
课题第五单元复习课课型习题课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并能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2、了解化学方程式,并会书写化学方程式;3、学会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并规范解题步骤;4、认识定量研究对化学生产的重要作用;5、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精神;6、通过对化学方程式书写原则和配平方程式的讨论,对学习进行尊重客观事实,遵从质量守恒定律教学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意义以及应用。
教学难点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步骤规范。
核心问题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意义以及应用。
教学方法归纳总结法教学环节教学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一、质量守恒定律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特殊注意:只适用于化学变化。
例:水结成冰,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因为是物理变化。
3、质量守恒定律实验4、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均不变。
专题二、化学方程式1、定义: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2、遵循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基础②遵循质量守恒定律3、书写步骤①写式②配平③标注回忆思考回答听讲思考说出化学方程式的定义说出书写化学方程式的遵守原则找同学上黑板书写化学方式复习知识点举例帮助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巩固旧知加强学生对化学方程式的认识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化学教案
课题:第五单元复习
合肥市巢湖市西峰初级中学九(3)班祖国龙2016.11.2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守恒的原因;
(2)学会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3)能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讲练结合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难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过程】
(一)质量守恒定律
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质量守恒定律。
(强调: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要注意以下几点)
2.适用范围是化学反应,不能用来解释物理变化。
3.“守恒”是指质量守恒,并不是指体积等守恒。
⒊“质量守恒”对反应前的物质而言,是指“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的总和,不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不能计算在内。
4.质量守恒定律的解释
可总结为五个不变,两个改变,一个可能改变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
宏观
五个不变元素的质量和种类不变
原子的种类不变
微观原子的数目不变
原子的质量不变
宏观物质种类改变
两个一定改变
微观构成原物质的粒子一定改变(变为构成生成物的粒子)
一个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改变
例:判断下列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1、10克水加热到100℃五以上变成10克水蒸气
2、2克氢气和8克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化合反应生成10克水
练习:1、2003年10月16日,我国载人航天飞船“神州”五号在指定区域成功着陆。
在飞船的火箭推进器中常装有液态肼(A)和过氧化氢,它们混合时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 + A = N2 + 4H20,则肼的化学式为_______,肼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
2、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发生变化的是():
①物质的质量总和;②物质的质量;③物质的种类
④物质的性质;⑤元素的种类;⑥原子的数目;
⑦原子的种类;⑧物质的分子总数。
3、某物质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中( )
A 一定有C、H、O
B 只有C、H
C 一定有C、H,可能有O D无法判断
4、某物质6克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4.4克,水2.7克,则该物质中( ) A 一定有C、H、O B 只有C、H
C 一定有C、H,可能有O D无法判断
5、某物质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4.4克,水2.7克,则该物质可能是()A.CH2O B.CH4 C.C2H60 D.C2H4O2
(二)化学方程式
1、概念: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2、化学方程式的涵义
(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
① a. 质的意义:哪些物质参加了反应(反应物)
b . 生成了哪些物质(生成物)
c .反应条件
② d . 微观意义: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粒子数量比
③ e. 量的意义: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3、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例如:C+O2==CO2
①宏观(质的方面):碳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
②量的方面:每12份质量的碳跟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③微观(粒子方面):每1个碳原子与1个氧分子反应生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
4、书写原则:㈠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㈡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5、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
(1)写根据实验事实,在式子两边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并在两边之间画一条短线。
(2)配配平化学方程式。
(3)注标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生成物的状态。
(4)等短线改成等号。
6、配平方法
最小公倍数法
观察法
奇偶数法
例题1、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1)有水生成的化合反应
(2)有刺激性气味生成的化合反应
(3)有黑色固体生成的化合反应
(4)有氢气生成的分解反应
(5)实验室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2、为保证长时间潜航,在潜水艇里要配备氧气再生装置,有以下几种制氧气的方法:①加热高锰酸钾;②电解水;③在常温下过氧化钠(Na2O2)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
⑴写出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⑵在潜水艇里制氧气最适宜的方法是()。
(三)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步骤
1.设未知量(求什么就设什么,将所求的问题一次设出)
2.写出化学方程式并配平(计算中所用到的化学方程式)
3.标出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已知量、未知量(只写与已知和所求有关的物质,上写相对分子质量,下写物质的质量,已知的带单位)
4.列出比例式、求解(列正比例式,上下同种量,左右同一物质)
5.简明地写出答案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时容易犯的错误
1、化学方程式书写不正确
2、代入化学方程式的不是纯净物的质量
3、解题格式不规范,计算不准确,相对分子质量计算错误
4、在计算过程中单位不一致
5、结果没有单位,
1、有A+B=C+2D,已知49克A恰好与29克B完全反应,生成60克C,则同时生成D_____克,现已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A为98,B为58,C为120,则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
2、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1)表格中M=________
(2)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化学变化属于_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3)该反应中A、B、C、D四种物质(参加反应或生成)的质量比为______ 3、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30.6克加热至质量不再改变为止,冷却后称量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为21.0克。
试问:
(1)生成氧气的质量是多少克?
(2)原混合物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分别为多少克?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附:板书设计
(一)质量守恒定律
(二)化学方程式
(三)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教后反思】
二、常见题型训练点评
(一)考查对质量定律内容、实质的理解
例1.下列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
A.10g冰融化成10g水
B。
参加反应的氢气、氧气的体积之和等于生成水的体积
C。
在氧气中燃烧的细铁丝质量等于生成的四氧化三铁的质量
D。
电解的水的质量等于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之和
例2.化学变化中一定不变的是( )
A。
分子种类B。
分子数目C。
原子数目D。
物质种类
练一练:
1.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改变
B。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改变,原子个数不变
C。
在一切化学反应里,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D。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分子数等于生成物的分子数
2.充分加热a克氯酸钾与b克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留下残余固体c克,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
A。
(a+b-c)克B。
(a-b-c)克C。
(a-b)克D。
(a-b+c)克
3.下列各项:①原子的数目②分子的数目③元素的种类④物质的种类⑤物质的分子个数⑥各种原子的总数。
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 A.①②③⑤B.①⑥C.②③⑤D.①③⑥
(二)判断物质的组成元素或化学式
例1在化学反应2X2+3Y2=2R,若用X、Y表示R的化学式,其中正确的是( )
A.XY
B.X2Y3
C.X4Y6
D.X3Y2
练一练:
1.SO2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目前有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是在高空喷洒粉末状物质x,脱硫效果可达85%,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x+2SO2+O2=2CaSO4+2CO2,由此可知x的化学式是( )
A.CaO
B.CaCO3
C.Ca(OH)2
D.CaS
2.在化学方程式aC2H5OH+bO2=mCO2+nH2O中,各化学计量数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A.a+b=m+n
B.a=2m
C.a+2b=2m+n
D.n=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