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汽车机械基础》完整教案
![《汽车机械基础》完整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b4911d3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ea.png)
《汽车机械基础》完整教案《汽车机械基础》完整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机械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2. 掌握汽车机械系统的组成和功能;3. 理解汽车机械故障的原因与排除方法;4. 培养学生对汽车机械的兴趣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汽车机械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2. 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分类;3. 汽车传动系统的构造和工作原理;4. 汽车悬挂系统的构造和工作原理;5. 汽车制动系统的构造和工作原理;6. 汽车电器系统的构造和工作原理;7. 汽车机械故障的原因与排除方法。
三、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汽车机械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1. 导入:通过观察一辆汽车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汽车的基本构造。
2. 讲解:介绍汽车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包括车身、发动机、传动系统、悬挂系统、制动系统、电器系统等。
3.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汽车机械的基本工作原理。
第二课时: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分类1. 回顾: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 讲解:介绍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分类,包括四冲程发动机、柴油发动机、涡轮增压器等。
3.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发动机的拆装操作实践,加深对发动机工作原理的理解。
第三课时:汽车传动系统的构造和工作原理1. 回顾: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 讲解:介绍汽车传动系统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包括离合器、变速器、传动轴等。
3. 观摩讲解:组织学生观摩现场汽车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及操作。
第四课时:汽车悬挂系统的构造和工作原理1. 回顾: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 讲解:介绍汽车悬挂系统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包括悬挂弹簧、减振器等。
3.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悬挂系统的拆装实验,了解悬挂系统的工作原理。
第五课时:汽车制动系统的构造和工作原理1. 回顾: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 讲解:介绍汽车制动系统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包括刹车片、制动液等。
3.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制动系统的检修实践,熟悉制动系统的排除方法。
《汽车机械基础》教案
![《汽车机械基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30dc9af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2d.png)
《汽车机械基础》教案教案标题:汽车机械基础教学目标:1.了解汽车机械基础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掌握汽车机械基础的常见故障排除方法;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课:汽车机械基础概述1.1汽车机械基础的定义和作用1.2汽车机械基础的分类和组成1.3汽车机械基础的发展趋势第二课:汽车发动机2.1汽车发动机的概述2.2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和分类2.3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和性能指标2.4发动机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第三课:汽车传动装置3.1汽车传动装置的概述3.2汽车传动系统的常见形式和主要部件3.3汽车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调整方法3.4汽车传动系统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第四课:汽车转向系统4.1汽车转向系统的概述4.2汽车转向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4.3汽车转向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调整方法4.4汽车转向系统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第五课:汽车悬挂系统5.1汽车悬挂系统的概述5.2汽车悬挂系统的分类和主要部件5.3汽车悬挂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调整方法5.4汽车悬挂系统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教学方法:1.教师讲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传授相关理论和操作技能。
2.学生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训练,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景模拟:通过模拟真实的情景或案例,在实际操作中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
4.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通过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资源:1.教学课件与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相关知识和操作流程。
2.汽车模型和相关工具:用于学生实践操作和训练。
教学评估:1.学生作业:根据教学内容完成相关练习和作业,检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学生实践成果展示:组织学生展示实际操作的成果,并评估其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小组讨论和报告:要求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和撰写讨论报告,评估其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安排:第一课:汽车机械基础概述教学内容:1.1-1.3教学方法:教师讲授+情景模拟教学资源:教学课件+多媒体设备教学评估:学生作业第二课:汽车发动机教学内容:2.1-2.4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学生实践教学资源:教学课件+汽车模型和相关工具教学评估:学生实践成果展示第三课:汽车传动装置教学内容:3.1-3.4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小组合作教学资源:教学课件教学评估:小组讨论和报告第四课:汽车转向系统教学内容:4.1-4.4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学生实践教学资源:教学课件+汽车模型和相关工具教学评估:学生实践成果展示第五课:汽车悬挂系统教学内容:5.1-5.4教学方法:教师讲授+情景模拟教学资源:教学课件+多媒体设备。
汽车机械基础教学计划
![汽车机械基础教学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e1bc7e98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a0.png)
汽车机械基础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理解汽车机械基础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汽车的构造和各系统的基本组成;3.学习汽车常见故障的诊断和维修方法;4.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汽车机械基础概述a.汽车的发展历程b.汽车机械基础的定义与研究范畴c.汽车工作原理和机械结构d.汽车系统分类和基本组成2.发动机系统a.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和分类b.发动机的结构和构成c.发动机的性能参数和指标d.发动机的故障诊断和维修方法e.发动机的节能减排和维护保养3.传动系统a.传动系统的分类和基本原理b.手动变速器和自动变速器的原理和工作方式c.差速器和驱动桥的工作原理d.传动系统的故障诊断和维修方法e.传动系统的节能减排和维护保养4.悬挂系统a.悬挂系统的分类和基本原理b.独立悬挂和非独立悬挂的原理和结构c.悬挂系统的故障诊断和维修方法d.悬挂系统的节能减排和维护保养5.制动系统a.制动系统的分类和基本原理b.制动器和制动辅助装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c.制动系统的故障诊断和维修方法d.制动系统的节能减排和维护保养6.点火系统a.点火系统的分类和基本原理b.点火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c.点火系统的故障诊断和维修方法d.点火系统的节能减排和维护保养7.空调和冷却系统a.空调系统的分类和基本原理b.空调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c.冷却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d.空调和冷却系统的故障诊断和维修方法e.空调和冷却系统的节能减排和维护保养三、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通过讲解和讨论的方式,深入浅出地掌握汽车机械基础的理论知识。
2.实践操作:通过实验室实践操作和现场演示,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
3.综合评价:通过考试、实验报告和课堂提问的方式,评价学生对汽车机械基础的掌握程度。
四、教学资源1.教材:选择一本综合性的汽车机械基础教材,具体根据教学内容确定。
2.实验设备:提供适当的汽车相关实验设备和工具。
3.案例分析:准备一些真实的汽车故障案例供学生分析和解决。
汽车机械基础(教案)
![汽车机械基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b4215d0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bb.png)
汽车机械基础(教案)第一章:汽车概述1.1 课程介绍本章主要介绍汽车的基本概念、分类、性能和参数。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汽车的基本情况,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1.2 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掌握汽车的主要性能和参数。
1.3 教学内容1. 汽车的概念与分类2. 汽车的主要性能指标3. 汽车的主要参数1.4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1.5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汽车的分类2. 汽车的主要性能指标和参数第二章:发动机原理与结构2.1 课程介绍本章主要介绍发动机的基本原理、分类和结构。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掌握发动机的分类和结构。
2.2 教学目标1. 了解发动机的基本原理。
2. 掌握发动机的分类和结构。
2.3 教学内容1. 发动机的基本原理2. 发动机的分类3. 发动机的结构组成2.4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2.5 教学重点与难点1. 发动机的基本原理2. 发动机的分类和结构组成第三章:汽车传动系统3.1 课程介绍本章主要介绍汽车传动系统的基本原理和主要部件。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汽车传动系统的作用,掌握传动系统的组成和原理。
3.2 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传动系统的基本原理。
2. 掌握汽车传动系统的主要部件。
3.3 教学内容1. 汽车传动系统的原理2. 汽车传动系统的主要部件3.4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5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汽车传动系统的原理2. 汽车传动系统的主要部件第四章:汽车制动系统4.1 课程介绍本章主要介绍汽车制动系统的基本原理和主要部件。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汽车制动系统的作用,掌握制动系统的组成和原理。
4.2 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制动系统的基本原理。
2. 掌握汽车制动系统的主要部件。
4.3 教学内容1. 汽车制动系统的原理2. 汽车制动系统的主要部件4.4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4.5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汽车制动系统的原理2. 汽车制动系统的主要部件第五章:汽车电气系统5.1 课程介绍本章主要介绍汽车电气系统的基本原理和主要部件。
汽车机械基础教案
![汽车机械基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b4e4ad9844769eae109ed76.png)
介绍制图标准,绘图的 方法和技巧。
60min
4
5
学 情境导入
习
图样是怎样绘制出来的?采用什么样的标准和方法?
引 学习引导 导
技术图样是信息的载体常被称为工程界的语言。 什么样的方法?
图样是怎样绘制出来的?采用
设
计
一、引言( 5min ) 教
学
说明国家标准的重要性。
过
程
二、引入本讲主要内容 (60min)
45min
最新可编辑 word 文档
PPT
3
介绍本专业的特点、课程标准、考核方法。
课件
引导学生对汽车的学习 兴趣
25min
4
5
学
通过人才市场的招聘图片,引出问题:就业为什么难?将来你要从事什么样
情境导入
习
的工作?
引 学习引导 导
通过 flash 动画形式的汽车故事, 引导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 是学好本专业的重要的基础,本课程的特点、课程标准、考核方法等。
能力目标 1. 掌握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2. 掌握点的投影规律。
素质目标 1. 培养标准化的概念。 2. 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和职业道德素养。
计划 2
学时
项目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知识 点编
号
媒体 类型
内容 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点的投影
媒体内容要点
解决措施 图片说明
图片
教学目的
所用 时间
教1 学
动画
媒 2 视频
结 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
构
设
三、启发性质疑 (10min)
计
注意和学生互动起来,让学生参与讨论为什么这样并分析其优缺点。
汽车机械基础教案
![汽车机械基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1278c13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19.png)
汽车机械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汽车机械基础的概念和含义;2.掌握汽车机械基础知识的基本原理;3.理解汽车机械基础知识在汽车维修保养中的应用;4.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汽车机械基础的概念和含义;2.汽车机械基础的基本原理和构成;3.汽车机械基础知识在汽车维修保养中的应用;4.动手实践。
三、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汽车机械部件,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汽车机械基础是什么吗?它在汽车维修保养中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2.知识讲解:通过演示和讲解,向学生介绍汽车机械基础的概念、基本原理和构成。
具体内容包括:汽车发动机、变速器、传动系统、悬挂系统、制动系统等。
(教师对每个部件的功能和作用进行详细解释和演示)3.案例分析:给学生提供汽车机械故障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故障原因,并根据所学知识给出修理方法和建议。
4.练习:分组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或图片,判断给出的部件是属于哪个系统,并解释其功能和作用。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指导和讲解。
5.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并向学生提问回顾,确保学生掌握本节课所学内容。
6.拓展:通过配发相关维修保养资料,让学生在家自主学习汽车机械基础知识,并鼓励学生进行实际维修保养操作。
7.实践:组织学生进行汽车机械基础的实践操作,例如:更换机油、更换火花塞等。
教师在操作过程中进行指导和展示。
8.课堂延伸:与汽车维修相关的行业进行合作,邀请相关专家到教室进行讲座或参观实习。
学生可以亲身感受汽车机械基础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四、教学评价:1.利用问答的方式进行课堂测评,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
2.通过实践操作考察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评价学生在汽车机械基础方面的应用能力。
五、教学反思:此次教学中,通过导入、知识讲解、案例分析、练习、小结、拓展、实践等多种教学方式,从不同角度和层次向学生介绍了汽车机械基础知识。
汽车机械基础(教案)
![汽车机械基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0cde5a4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c1.png)
汽车机械基础(教案)章节一:汽车概述教学目标:了解汽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基本分类。
教学内容:汽车的定义、汽车的发明与发展、汽车的分类。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图片展示和视频播放等方式进行教学。
章节二:发动机原理与结构教学目标:了解发动机的定义、工作原理和主要结构。
教学内容:发动机的定义、工作原理、主要结构、发动机的分类。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图片展示和视频播放等方式进行教学。
章节三:汽车传动系统教学目标:了解汽车传动系统的定义、作用和主要结构。
教学内容:汽车传动系统的定义、作用、主要结构、传动系统的分类。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图片展示和视频播放等方式进行教学。
章节四:汽车制动系统教学目标:了解汽车制动系统的定义、作用和主要结构。
教学内容:汽车制动系统的定义、作用、主要结构、制动系统的分类。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图片展示和视频播放等方式进行教学。
章节五:汽车电气系统教学目标:了解汽车电气系统的定义、作用和主要结构。
教学内容:汽车电气系统的定义、作用、主要结构、电气系统的分类。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图片展示和视频播放等方式进行教学。
章节六:汽车悬挂系统教学目标:理解汽车悬挂系统的功能、重要性以及常见类型。
教学内容:悬挂系统的功能、重要性、弹簧和减震器的类型、悬挂系统的调整和维护。
教学方法:结合实物展示、模拟图解和实际操作演示进行教学。
章节七:汽车轮胎与车轮教学目标:掌握轮胎的结构、功能和磨损规律,了解车轮的基本知识。
教学内容:轮胎的结构、功能、磨损规律、车轮的构造和轮胎的更换与维护。
教学方法:利用轮胎模型、视频和实操演练进行教学。
章节八:汽车冷却系统教学目标:了解汽车冷却系统的作用、结构和常见冷却液的性质。
教学内容:冷却系统的作用、主要组成部分(如水泵、散热器、冷却液)、冷却液的选择和使用注意事项。
教学方法:通过图解、视频和冷却系统模型进行教学。
章节九:汽车燃油系统教学目标:认识汽车燃油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
汽车机械优秀教案模板及范文
![汽车机械优秀教案模板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e8df6d59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d3.png)
---一、教案名称:汽车机械基础知识教学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理解汽车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 掌握汽车发动机、传动系统、制动系统等主要机械部件的工作原理。
2. 能力目标:- 能够识别汽车的主要机械部件。
- 能够分析汽车机械故障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法。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汽车机械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 传动系统、制动系统的结构及工作方式。
2. 教学难点:- 发动机内部复杂部件的工作协同。
- 汽车机械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四、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导入新课(5分钟)- 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汽车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汽车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吗?它们是如何协同工作的?第二阶段:理论讲解(20分钟)- 讲解汽车的基本组成部分,如发动机、底盘、车身、电气系统等。
- 重点讲解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包括进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
- 讲解传动系统、制动系统的结构及工作方式。
第三阶段:案例分析(15分钟)-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汽车机械故障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故障诊断和排除。
第四阶段:实践操作(20分钟)- 学生分组进行汽车机械部件的拆装和组装练习。
-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第五阶段:总结与拓展(10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 提出拓展性问题,引导学生课后自主探究。
五、教学评价:- 课堂提问回答情况。
- 实践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
-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范文:汽车机械基础知识教学一、教案名称:汽车机械基础知识教学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理解汽车发动机的四个冲程。
- 掌握传动系统、制动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 能力目标:- 能够识别汽车的主要机械部件。
- 能够分析汽车常见机械故障的原因。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汽车机械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教师教案
![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教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3fcea5e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ca.png)
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教师教案第一章:汽车概述1.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汽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让学生掌握汽车的分类和主要参数。
1.2 教学内容汽车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汽车的分类和主要参数。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汽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互动法:讨论汽车的分类和主要参数。
1.4 教学资源教材:汽车机械基础。
图片:各种汽车的图片。
1.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汽车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汽车分类和参数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发动机原理2.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发动机的基本原理和工作过程。
让学生掌握发动机的分类和主要参数。
2.2 教学内容发动机的基本原理和工作过程。
发动机的分类和主要参数。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发动机的基本原理和工作过程。
互动法:讨论发动机的分类和主要参数。
2.4 教学资源教材:汽车机械基础。
视频:发动机工作过程的视频。
2.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发动机基本原理的掌握情况。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发动机分类和参数的理解程度。
第三章:传动系统3.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传动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类型。
让学生掌握传动系统的组成和主要参数。
3.2 教学内容传动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类型。
传动系统的组成和主要参数。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传动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类型。
互动法:讨论传动系统的组成和主要参数。
3.4 教学资源教材:汽车机械基础。
图片:传动系统的图片。
3.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传动系统基本原理的掌握情况。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传动系统组成和参数的理解程度。
第四章:制动系统4.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制动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类型。
让学生掌握制动系统的组成和主要参数。
4.2 教学内容制动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类型。
制动系统的组成和主要参数。
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制动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类型。
互动法:讨论制动系统的组成和主要参数。
4.4 教学资源教材:汽车机械基础。
图片:制动系统的图片。
汽车机械基础(教案)
![汽车机械基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e029c45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fd.png)
汽车机械基础(教案)第一章:汽车概述1.1 课程目标:了解汽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掌握汽车的基本组成和分类。
理解汽车行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1.2 教学内容:汽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汽车的基本组成:发动机、底盘、车身、电气系统。
汽车的分类:乘用车、商用车、特种车辆。
汽车行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1.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汽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学生观看汽车的组成和分类的图片。
小组讨论汽车行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1.4 作业:学生完成汽车的基本组成和分类的练习题。
第二章:发动机原理与结构2.1 课程目标:了解发动机的定义和作用。
掌握发动机的基本原理和结构。
理解发动机的分类和工作原理。
2.2 教学内容:发动机的定义和作用。
发动机的基本原理:内燃机和外燃机。
发动机的结构:气缸、活塞、曲轴、凸轮轴、气门、燃油系统等。
发动机的分类:汽油发动机、柴油发动机、混合动力发动机等。
2.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发动机的定义和作用。
学生观看发动机的基本原理和结构的图片。
小组讨论发动机的分类和工作原理。
2.4 作业:学生完成发动机的基本原理和结构的练习题。
第三章:汽车传动系统3.1 课程目标:了解汽车传动系统的定义和作用。
掌握汽车传动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结构。
理解汽车传动系统的分类和工作原理。
3.2 教学内容:汽车传动系统的定义和作用。
汽车传动系统的基本原理:摩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等。
汽车传动系统的结构:离合器、变速器、传动轴、差速器等。
汽车传动系统的分类:手动传动系统、自动传动系统、CVT传动系统等。
3.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汽车传动系统的定义和作用。
学生观看汽车传动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结构的图片。
小组讨论汽车传动系统的分类和工作原理。
3.4 作业:学生完成汽车传动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结构的练习题。
第四章:汽车制动系统4.1 课程目标:了解汽车制动系统的定义和作用。
掌握汽车制动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结构。
理解汽车制动系统的分类和工作原理。
《汽车机械基础》教学计划
![《汽车机械基础》教学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2ef1b24f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60.png)
《汽车机械基础》教学计划一、课程概述二、教学目标1.理论目标:-理解汽车机械原理和基本知识;-掌握汽车机械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熟悉汽车机械常见故障及其排除方法。
2.实践目标:-掌握汽车机械的基本操作技能;-能够进行汽车机械故障的诊断和排除;-能够进行汽车机械系统的维护和保养。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1.汽车机械基础知识(2课时)-汽车机械的定义及发展概述;-汽车机械的分类及主要系统。
2.汽车机械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10课时)-发动机系统:燃油系统、进气系统、排气系统、冷却系统;-动力传动系统:离合器、变速器、传动轴、驱动桥;-车辆控制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悬挂系统;-辅助系统:电气系统、空调系统、电子控制系统。
3.汽车机械故障诊断与排除(8课时)-汽车常见故障-故障原因及表现;-检查和测试方法;-故障排除方法与技巧。
4.汽车机械的基本操作技能(20课时)-发动机启停;-换挡操作;-离合器踩合;-制动操作;-方向盘操作;-空调使用与维护;-车灯操作与调整;-常见电器设备操作与维护。
5.汽车机械系统的维护与保养(6课时)-机油更换与机油滤芯更换;-空气滤清器更换;-燃油滤清器更换;-刹车片更换与刹车油液更换;-轮胎更换与轮胎气压检查;-车灯灯泡更换。
四、教学方法1.形成性评价:通过课堂讨论、小组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加强理论学习。
2.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训练,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能。
3.个案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掌握问题的诊断和解决方法。
五、教学资源1.教材:《汽车机械基础教程》;2.多媒体教学设备:计算机、投影仪等。
六、课程评估1.学生平时表现(20%):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
2.期中考试(30%):测试学生对课程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
3.期末考试(50%):测试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全面掌握情况。
七、教学进度安排本课程共计36课时,按照上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安排,每周安排3课时进行教学,共计12周完成整个课程。
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教师教案
![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教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909b154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03.png)
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教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汽车的各个系统及其基本工作原理;(2)掌握汽车常用零部件的结构、功能和维修方法;(3)熟悉汽车维修工具和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实车零部件,加深对汽车结构的认识;(2)采用分组讨论、实践操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3)运用案例分析、问题解决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汽车机械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学习汽车机械的积极性;(2)培养学生勤奋学习、勇于探索的精神风貌;(3)培养学生热爱汽车事业,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
二、教学内容1. 第四章:汽车发动机(1)内燃机的基本工作原理;(2)发动机的分类及其特点;(3)发动机的主要零部件及功能;(4)发动机的维修与保养。
2. 第五章:汽车传动系统(1)传动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2)手动变速器与自动变速器的结构与功能;(3)传动系统的维修与保养。
3. 第六章:汽车制动系统(1)制动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2)液压制动系统与气压制动系统的结构与功能;(3)制动系统的维修与保养。
4. 第七章:汽车操控系统(1)操控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2)转向系统与悬架系统的结构与功能;(3)操控系统的维修与保养。
5. 第八章:汽车电气系统(1)电气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2)发电机、起动机等电气设备的功能与结构;(3)电气系统的维修与保养。
三、教学资源1. 实车零部件展示;2. 汽车机械模型;3. 教学图纸;4. 维修工具和设备;5. 多媒体教学资源。
四、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法:通过实车零部件展示、汽车机械模型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建立对汽车结构的认识;2. 讲授法:讲解汽车机械的基本原理、结构、功能和维修方法;3. 实践操作法: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4.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汽车机械基础教案
![汽车机械基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5240f78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2e.png)
汽车机械基础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汽车机械基础的概念与重要性;2.掌握汽车机械基础知识的基本内容和基本原理;3.培养学生对汽车机械基础的兴趣和实际应用。
教学重点:1.汽车机械基础的定义和概念;2.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主要部件;3.汽车传动系统的构成和工作原理;4.制动系统和悬挂系统的原理和组成。
教学难点:1.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主要部件的深入理解;2.对汽车传动系统和制动系统的构成和原理的全面掌握。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辆汽车的图片,师生互动讨论汽车的作用和重要性。
二、讲解汽车机械基础的定义和概念(10分钟)1.介绍汽车机械基础的定义和概念,说明其在汽车维修和驾驶中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思考汽车的运行原理和主要部件。
三、讲解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主要部件(30分钟)1.讲解内燃机的基本原理,包括燃烧室、气缸、活塞、曲轴等部件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2.介绍不同类型的发动机,如汽油发动机、柴油发动机和电动发动机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四、讲解汽车传动系统的构成和工作原理(30分钟)1.介绍汽车传动系统的构成,包括离合器、变速器、驱动桥等部件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2.讲解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包括离合器的启动和换挡原理,变速器的作用和变速原理。
五、讲解制动系统和悬挂系统的原理和组成(30分钟)1.介绍制动系统的原理和组成,包括刹车片、刹车盘、制动液等部件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2.讲解悬挂系统的原理和组成,包括悬挂弹簧、减震器等部件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六、综合实践活动(20分钟)分组进行实际演练,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和实践操作,对汽车机械基础知识进行巩固和应用。
七、小结与评价(5分钟)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结,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
教学资源:1.汽车机械基础教材或参考书籍;2.汽车机械基础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3.实际汽车零部件供学生实际操作和观察。
教学评价:1.学生的课堂表现、参与度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2.实践活动的成果和综合评价;3.学生对机械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汽车机械基础教学设计
![汽车机械基础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8658e37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84.png)
汽车机械基础教学设计简介汽车机械基础是汽车专业重要的一门基础课程,是汽车专业学生必须学好的课程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汽车机械基础知识。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以下知识点:1.汽车的基本结构和原理;2.汽车主要部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3.汽车保养与维修。
技能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以下技能:1.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汽车维修工作;2.能够理解和应用汽车机械相关的专业术语;3.能够使用相关技术,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1.培养对汽车机械的兴趣和热爱;2.增强对汽车安全性、环保性的意识;3.学会团队合作和沟通。
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内容本课程应涉及以下内容:1.汽车的基本原理与结构–发动机原理–变速器原理–底盘结构–制动系统结构与原理–悬挂系统原理–车身结构原理–汽车电气系统原理2.汽车主要部件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发动机部件结构–变速器部件结构–车身内部部件3.汽车保养与维修–汽车常见故障的诊断与修理–汽车保养要点与方法教学方法在教学内容布置的基础上,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讲解课–互动课–专题讲座2.实践教学–实验课–维修实践课–现场观察学习3.互动教学–学生主导课堂–案例讨论–分组活动4.IT教学–课件制作–多媒体课堂–在线学习和交流教学评价与反馈教学评价对学生在理论学习、实践教学和互动教学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包括:1.期中、期末闭卷考试2.实验报告3.维修实践操作评分4.论文、演讲和展示评分5.课堂参与度评分教学反馈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在课程设计和授课方式上进行持续优化和改进。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反馈意见和建议,增强教学的双向性和互动性。
总结汽车机械基础是汽车专业重要的一门基础课程,学好本门课程对于未来的职业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教学设计应该做到科学、合理、实用、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
《汽车机械基础》完整教案
![《汽车机械基础》完整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ac892298e9951e79a89271f.png)
《汽车机械基础》教案(第一学期)汽车工程学部吴月星衢州市工程技术学校衢州市工程技术学校汽车机械基础课教案 NO1Ⅰ、组织教学:1、做好上课前学生的组织准备工作。
2、考勤Ⅱ、复习:无Ⅲ、导入:通过讲解汽车机械基础在整个汽车专业学习以及浙江省汽车专业高职考中的重要性来引入新课的教学。
Ⅳ、讲授新课§项目一平面图形的绘制任务一绘制留装订边、幅画为A4纸的图框任务二绘制简单的平面图形主要学习目标:主要学习重点: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怎么学,考什么,怎么考。
Ⅴ、课后作业:习题册Ⅵ、小结:本节重点Ⅶ、课后反思:互动不够衢州市工程技术学校汽车机械基础课教案 NO2Ⅰ、组织教学:1、做好上课前学生的组织准备工作。
2、考勤Ⅱ、复习:项目一平面图形的绘制Ⅲ、导入:利用考试题的例子导入(2015-2019年高考考试题)Ⅳ、讲授新课§项目二组合体三视图的绘制任务一绘制基本体的三视图任务二组合体三视图主要学习目标:主要学习重点:衢州市工程技术学校汽车机械基础课教案 NO3Ⅰ、组织教学:1、做好上课前学生的组织准备工作。
2、考勤Ⅱ、复习:1、国外汽车工业发展史2、汽车界名人Ⅲ、导入:每个汽车品牌都有其独特的车标,通过这节课一起认识下国内外有代表性的车标。
Ⅳ、讲授新课2.1识别国外汽车车标一、国外名车标志(见书18~19)2.2识别国内汽车标志一、国内汽车标志(见书20~21)2.3了解部分名车的车标文化一、奥迪(Audi)4个圆环,代表着合并钱的4家公司,其中每个环都是其中一个公司的象征。
二、戴姆勒-奔驰(Benz)三叉星,象征着陆上,水上和空中的机械化。
“梅赛德斯”是幸福的意思,意为戴姆勒生产的汽车将为车主们带来幸福。
三、大众(VOLKS W AGENWERK)标志像是由三个用中指和食指做出“V”组成,表示大众公司及其产品必胜-必胜-必胜。
四、丰田(TOYOTA)大椭圆代表地球两个椭圆垂直组合成一个“T”字,代表丰田公司。
汽车机械基础第二版教学设计
![汽车机械基础第二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adadcdd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84.png)
汽车机械基础第二版教学设计一、设计目标和要求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了解汽车机械基础的概念、原理和基本操作,提高学生理论认识和实践技能,满足学生日后从事汽车相关岗位所需的基本知识和能力要求。
本教学设计的具体要求为:1.学生能够理解汽车机械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引擎原理、底盘构造、传动系统和悬挂系统。
2.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汽车机械的基本操作技能,包括车辆检修、维护和保养。
3.学生能够根据故障现象准确判断故障原因,并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进行修理和维护。
4.学生能够熟悉行业标准和规范,了解自我约束和社会责任。
二、教学内容1. 汽车引擎•引擎的工作过程和原理•内燃机的类型和结构•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区别•常见故障和维修2. 底盘结构•底盘组成和分类•车辆悬挂系统•车轮与车轮胎结构及选择•常见问题及排查3. 传动系统•变速器的原理和结构•驱动轴与总成的组成及功能•常见问题及排查4. 汽车维护与保养•汽车保养的基本知识•汽车维护的常见问题及排查•轮胎维护和更换•发动机机油更换5. 安全与文明驾驶•驾驶员安全意识•行车安全注意事项•行车中应注意的车辆使用标准三、教学方法本教学设计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案例教学、实验模拟和实地考察等。
1.讲授法是主要的教学方法,通过讲授引擎、底盘、传动系统的原理和基本操作知识,让学生全面了解汽车机械的概念和技术。
2.案例教学法是辅助教学方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调试问题的能力。
3.实验模拟法是有针对性的实际操作教学方法,在实验室内模拟实际工作模式,让学生体验汽车机械操作,培养熟练掌握操作技能的能力。
4.实地考察法是考察教学成果的重要方法,通过到车场上进行现场操作和演练,让学生熟悉业务流程和实际操作流程。
四、教材和参考资料1. 主教材本教学设计主要参考教材如下:•《汽车机械基础》,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汽车机械原理及应用实践》,出版社:中国铁道出版社•《汽车技术与维修》,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 参考资料本教学设计中还参考了以下资料:•行业标准和规范•汽车技术论文和文献•汽车制造和维护企业技术手册五、教学评估本教学设计中的教学评估包括两个方面:1.学生绩效评估:通过平时作品或项目的完成情况、课堂测试、实验和操作工作的成果、期末考试成绩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汽车机械基础》教案电子教案完整版授课教案整本书教案电子讲义(最新)
![《汽车机械基础》教案电子教案完整版授课教案整本书教案电子讲义(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b3c3c2ff5f0e7cd1852536bf.png)
4.对本课题作业的要求
详细内容及要求
一、汽车金属材料
1.汽车用钢
(1)碳钢的分类
(2)普通碳素合金钢在汽车中的应用
(3)优质碳素结构钢在汽车上的应用
(4)碳素铸钢在汽车中的应用
(5)合金钢
2.汽车用铸铁
(1)铸铁的分类及性能
(2)典型汽车铸铁零件选材
3.铝合金、镁合金在汽车中的应用
(2)减压回路
(3)增压回路
(4)卸荷回路
2.速度控制回路
(1)调速回路
(2)同步回路
3.方向控制回路
4.液压系统在汽车中的应用(ABS 工作过程)
(1)常规制动
(2)保压过程
(3)降压过程
(4)增压过程
教学小结
本课题主要介绍了液压传动的组成、特点和常用液压元件以及液压基本回路。
思考练习
见《汽车机械基础》141页
3.本课题参阅的材料
4.对本课题作业的要求
详细内容及要求
一、液压传动认识
1.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
2.液压系统的表示方法与组成
3.液压传动的特点
(1)优点
(2)缺点
二、液压传动元件
1.液压传动系统的常用液压元件
(1)液压泵
(2)液压马达
(3)液压缸
(4)液压控制阀
三、液压基本回路
1.压力控制回路
(1)调压回路
(2)摩擦轮传动的类型
(3)摩擦轮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
(4)摩擦轮传动的打滑
(5)摩擦轮传动在汽车中的典型应用
2.螺旋传动
(1)螺旋传动的种类和特点
(2)螺旋传动在汽车中的典型应用
教学小结
本课题主要介绍了带传动的组成,链传动结构特点,齿轮传动与蜗杆传动类型和特点,简单的轮系概念以及摩擦轮传动和螺旋传动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教学设计方案一、本课程的课程性质和教学要求1、本课程的课程性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作为一种交通工具已经逐步进入了家庭,私家轿车的迅猛增长极大的冲击着汽车这个朝阳行业,这使得这个行业的人才短缺显得尤为突出,尤其是汽车的后市场急需懂得汽车专业的人才。
为适应市场的需要,开办了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而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是这个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也是进入该专业学习到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因此,它在整个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而且它也是后续相关汽车专业课程的基础,为后续课程服务的。
该课程的后续课程有: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故障诊断技术、汽车维修质量检验、识图及修复技术等。
2、教学要求本课程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机械识图、典型机构及传动、液压传动基础和汽车工程材料。
它涉及的内容较广,知识面较多,因而在教学中侧重于使学生了解和知道课程的基本知识点,掌握重点和要点。
该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是:(1)了解正投影的基本原理,掌握三视图,图示方法和国家制图标准,能够识读基本的零件图和装配图。
(2)熟悉零件图上技术要求的相关知识。
(3)了解基础的力学知识,能够分析汽车上典型构件的受力状况。
(4)掌握各种构件的构造、传动原理和传动特点。
(5)熟悉液压传动件的结构原理和汽车上的典型液压回路。
(6)了解汽车上常用的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
二、学习者学习要求和特点1、学习者的学习要求由于我国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汽车行业越来越急需具有汽车专业知识的人才。
而作为汽车行业后市场的工作者,他们也急需通过各种方式来获取汽车方面的专业知识。
汽车工业的发展不仅要求这些专业人士要懂得汽车构造的基本原理,而且要懂得汽车的维护、维修和检测;要求他们不仅要能从理论上了解汽车的工作原理,而且要能在实践中来保障汽车的正常运行。
这种对现今汽车行业人才提出的更高要求,使得汽车行业的工作者必须寻找各种途径来满足行业的要求,能使自己在这个行业中拥有一席之地,以免在社会和行业的竞争中惨遭淘汰,因此,重新给自己充电,以获取更新、更多的专业知识,又使这些汽车行业的从业者重回到课堂。
再有汽车工业是一个朝阳产业,它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是一个非常好的择业目标。
因此,这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想进入这一行业,而要进入这一行业并且能在这一行业中突现出自我,首先是要懂得汽车的专业知识,其次就是要懂得汽车的维修和保养。
所以,对于想步入这一行业的青年人,就必须学习关于汽车的相关知识和基本的维修、维护及检测。
对于汽车行业的从业者和想进入汽车行业的学习者,他们有不同的学习要求。
前者是想把实践和理论联系起来,能够在他们多年的实际操作中了解其相应的理论原理,他们多是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而缺乏的是理论知识;而后者则多是没有太多的实践经验,在理论上同样也需要巩固和加强。
2、学习者的特点两种不同的学习者具有不同的特点。
对于汽车行业的从业者来说,首先,他们已离开校园较久,能够再次拥有一次学习和提高的机会是他们非常珍惜的,因此,他们急需在这里学到他们想要的知识和对他们有用的东西;其次,同样由于他们已离开校园较久,很久没有看过书或学过一些理论上的知识,让他们重新坐到课堂中去听课,来学习并且学懂相关的理论知识有一定的困难;再有,实践中的锻炼使他们拥有更多的实操经验,而这些经验的理论原理是他们不全了解的,他们是想在学习中找到答案。
所以,对于他们来说,学习一门专业,不仅仅是为了拥有一张文凭能够利用它来实现自己的高升的梦想,更是为了能够实实在在的在这里学到足够的知识充实自己提升自己,能使自己真真正正的学有所长,为自己在这一行业占下一块天地。
对于想进入汽车行业的学习者来说,他们要学的东西就更多了。
他们不仅要学习汽车的相关理论,而且还要尽可能多的进行实际操作,以增长对汽车的整体认识。
对于这类学习者来说,他们的理论基础也较薄弱,需要在学习中进一步加强,他们也没有太多的数学推理的能力,因此,在学习中应避免出现繁杂的数学公式和深奥的理论推导。
他们的实践能力也较弱,没有经过实际的锻炼,因此,在学习中需要加上相关的实操课程,以弥补他们在这方面的不足。
总之,对于这两类学习者来说他们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的理论基础都较薄弱,学习繁杂的理论有困难。
因此,针对这种状况,在课程的设计和编写中尽量减少繁杂理论和深奥的数学推导,而尽量使课程变的通俗易懂,能够使他们在该门课程的学习中,既能增强理论知识,又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实践基础。
三、总体设计思想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是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是为后续相关汽车专业课程服务的,在整个专业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首先,作为课程的基础,它要能够为后续的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它的内容涉及面要广,应能包含该课程涉及到的有关汽车上使用的相关理论知识;第三,它的理论性不能太强,要能与汽车的基本结构和相关实物相联系;第四,作为一门汽车专业的课程,它要具有专业指导性。
在此条件下,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整和了机械类专业的相关课程,使它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机械识图、典型机构及传动、液压传动基础和汽车工程材料,其中在机械识图中引入了公差配合的相关知识,在典型机构及传动中填加了有关的力学知识,而在每一部分中都是以汽车作为分析和研究的对象,使学生在学习中时刻在对自己的专业有所认识和了解,以此来尽量全面的、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活动。
在教学媒体的选用形式上,主要采用两种方式:文字和音像。
文字教材是课程的基础,它含盖了教学大纲中所要求学习掌握的所有内容,能够非常全面的体现教学内容,而且便于学生携带,随时随刻的翻阅和学习。
音像教材是课程的辅助教材,它具有良好的视听效果,在学生不能到课堂听讲时,可以通过该教材,使学生能够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和掌握课程的重点内容,这样也就弥补了单纯依靠文字教材,泛泛的学习所无法了解的课程中难点和重点之处。
音像教材弥补了文字教材缺乏讲解,重、难点不突出的缺陷;而文字教材弥补了音像教材没有提要和参照的缺点。
文字教材和音像教材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形成统一,更好的实现教学目的。
文字教材:文字教材的编写体例:标题1——黑体二号字标题2——黑体三号字标题3——黑体四号字标题4——黑体五号字正文——宋体五号字文字教材编写组成员:主编:尹万建教授,邢台市职业技术学院,编写绪论。
主持教师:杨宇红中级教师,北京市汽车维修工程学校,编写第一章至第七章。
参编人员:张静娴中级教师,北京市汽车维修工程学校,编写第八章至第十章,第十七章。
周娜初级教师,北京市汽车维修工程学校,编写第十一章至第十六章。
编写进度:2005年1月教学大纲编写及审议2005年1月——5月一体化方案设计及审议2005年1月——6月文字教材编写及审议2005年7月文字教材制作完成2005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文字教材制作流程:音像教材:由于时间紧迫,因而音像教材主要制作成流媒体课件的形式在网上播放,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再制作一些小的课件作为补充。
采用这种形式适应于远程教育的要求,便于学生在网上学习,且录制方便、成本较低。
音像教材制作流程:文字与音像教材编制方案一览表:四、多种媒体教材的编制方案文字教材的编制方案:第一篇机械识图(共16学时,总字数8万字)绪论0.5学时,字数2.5千字第一章常用绘图工具及图样的基础知识0.5学时,字数5千字1.1、常用绘图工具的使用1.2、图样的基础知识第二章机件的表达方法4学时,字数2万字2.1、正投影的基本知识2.2、物体的三视图2.3、剖视图✧剖视图的概念及画法✧剖视图的种类第三章常用件画法3学时,字数1.5字3.1、螺纹与螺纹联接件✧螺纹的基础知识✧螺纹的规定画法✧螺纹的标注✧螺纹紧固件及联接的画法3.2、键、销及其联接✧键及键的联接✧销及销的联接3.3、齿轮✧齿轮的种类✧直齿圆柱齿轮的规定画法3.4、滚动轴承✧滚动轴承的结构和类型✧滚动轴承的画法第四章零件图的识读6学时,字数3万字4.1、零件图概述4.2、零件图上的技术要求✧公差与配合✧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表面粗糙度4.3、零件图的识读✧零件图的识读方法和步骤✧典型零件的识读第五章装配图2学时,字数1万字5.1、装配图的作用和内容5.2、装配图的识读第二篇典型机构及传动机构(共26学时,总字数13万字)第六章物体的受力分析4学时,字数2万字6.1、基本概念6.2、平面汇交力系6.3、力对点之矩、力偶6.4、平面任意力系6.5、运动学和动力学简介6.6、摩擦✧滑动摩擦✧滚动摩擦第七章平面连杆机构2学时,字数1万字7.1、平面连杆机构的应用7.2、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型式及其特性✧曲柄摇杆机构✧曲柄滑块机构✧双曲柄机构✧双摇杆机构第八章凸轮机构2学时,字数1万字8.1、凸轮机构的应用和分类8.2、凸轮机构的基本参数和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第九章螺纹联接2学时,字数1万字9.1、螺纹联接的基本类型和螺纹连接件9.2、螺旋副的受力分析、效率和自锁第十章带传动和链传动2学时,字数1万字10.1、带传动的基本理论10.2、链传动第十一章齿轮传动4学时,字数2万字11.1、齿轮传动的特点和分类11.2、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各部分名称及基本尺寸11.3、其它齿轮传动简介✧斜齿圆柱齿轮传动✧圆锥齿轮传动等第十二章轮系2学时,字数1万字12.1、定轴轮系12.2、周转轮系第十三章轴及其联接4学时,字数2万字13.1、轴的受力变形及应力分析13.2、轴的分类及结构设计13.3、轴毂联接13.4、联轴器和离合器第十四章轴承4学时,字数2万字14.1、滑动轴承的主要类型✧向心滑动轴承✧推力滑动轴承。
14.2、滚动轴承✧滚动轴承的类型和代号✧滚动轴承的选用。
第三篇液压传动基础(共8学时,总字数4万字)第十五章液压元件 4学时,字数2万字15.1、液压泵15.2、液压马达15.3、液压控制阀第十六章典型的汽车液压回路分析4学时,字数2万字第四篇汽车工程材料(共4学时,总字数2万字)第十七章汽车上常用的材料4学时,字数2万字17.1、汽车常用的金属材料17.2、汽车常用的非金属材料音像教材的编制方案:音像教材是本课程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是文字教材的强化和扩展,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课程知识的认识,是学生学习课程知识的重要媒体。
其主要内容与文字教材相对应,重点在于强化文字教材的知识,突出文字教材的内容。
音像教材要充分有效地利用录像媒体丰富的表现力和各种现代化的教学形式、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自学水平和应用能力等。
本课程的音像教材分18讲:第一讲常用绘图工具及图样的基础知识【知识点】常用绘图工具及图样的基础知识【授课方式】实物展示及讲授【制作手段】录制第二讲机件的表达方法【知识点】正投影的基本知识、物体的三视图、剖视图【授课方式】展示模型及讲授【制作手段】录制第三讲常用件画法【知识点】螺纹与螺纹联接件、键和销及其联接、齿轮、滚动轴承【授课方式】实物展示及讲授【制作手段】录制第四讲零件图上的技术要求【知识点】零件图概述、零件图上的技术要求【授课方式】讲授【制作手段】录制第五讲零件图及装配图的识读【知识点】零件图及装配图的识读【授课方式】讲授及图形分析【制作手段】录制第六讲物体的受力分析【知识点】基本概念、平面汇交力系、力对点之矩、力偶、平面任意力系、运动学和动力学简介、摩擦【授课方式】讲授【制作手段】录制第七讲平面连杆机构【知识点】平面连杆机构、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型式及其特性【授课方式】展示模型及讲授【制作手段】录制第八讲凸轮机构【知识点】凸轮机构应用、分类、基本参数和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授课方式】实物展示及讲授【制作手段】录制第九讲螺纹联接【知识点】螺纹联接的基本类型和螺纹连接件【授课方式】讲授【制作手段】录制第十讲带传动和链传动【知识点】带传动、链传动的基本理论【授课方式】讲授【制作手段】录制第十一讲齿轮传动【知识点】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各部分名称及基本尺寸、齿轮的失效形式、其它齿轮传动简介【授课方式】实物展示及讲授【制作手段】录制第十二讲轮系【知识点】定轴轮系、周转轮系【授课方式】讲授【制作手段】录制第十三讲轴及其联接【知识点】轴的受力变形及应力分析、轴的分类及结构设计、轴毂联接、联轴器和离合器【授课方式】实物展示及讲授【制作手段】录制第十四讲轴承【知识点】滑动轴承、滚动轴承的主要类型【授课方式】实物展示及讲授【制作手段】录制第十五讲液压元件【知识点】液压泵、液压马达、液压控制阀【授课方式】实物展示及讲授【制作手段】录制第十六讲典型的汽车液压回路分析【知识点】典型的汽车液压回路【授课方式】实物展示及讲授【制作手段】录制第十七讲汽车上常用的材料【知识点】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授课方式】讲授及图表展示【制作手段】录制第十八讲课程复习及考试指导【知识点】课程的总结及重点的强调、考试指导【授课方式】讲授及图表展示【制作手段】录制五、文字教材的样章(略)六、音像教材的样例脚本音像教材是该课程的辅助教材,借助该教材可以使学生更有效的学习和了解该课程的知识和理论,有助于学生掌握和运用所学到的知识,便于学生对一些相关实物有感性的认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