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培优讲义
五年级下学期数学培优课部分讲义
五 A 班第四课列方程解应用题一.知识链接1.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加法互换律: a+b=b+a加法联合律:(a+b)+c=a+(b+c)乘法互换律: ab=ba乘法联合律:(ab) c=a (bc)乘法分派律: (a+b)c=a(bc)2.用字母表示公式长方形面积: s=ab正方形面积:s=a2长方体体积: v=abh正方体体积:v=a3圆的面积: s=πr2圆的周长:c=πd3.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4.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方程的解。
5.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解方程。
二.思想训练例: 99999×22222+33333× 33334剖析与解先把 99999 分解为 33333×3,再运用乘法分派律进行简易计算原式= 33333×( 3×22222)+ 33333 ×33334=33333×( 66666+33334)=3333300000练习4444×33331994+997× 997三.经典例题例 1. 两个数相除,商是 8,余数是 11,把被除数、除数、商、余数加起来的和是543. 那么被除数和除数各是多少?例2. 有一个三位数,个位上的数是 5,假如把个位上的数字移到百位上,原百位上的数字移到十位上,原十位上的数字移到个位上,那么所成的新数比原数小108,原数是多少?例 3. 某班学生合买一件纪念品,假如每人出 6 元则多48 元,假如每人出 5 元则少 3 元,求这个班有多少学生?例两地相距 496 千米,甲车从 A 地开往 B 地,每小时行 32 千米。
甲车开出半小时后,乙车从 B 地开往 A 地,每小时行 64 千米。
问乙车开出几小时后与甲车相遇?四.课内练习1.例 1. 两个数相除,商是 18,余数是 13,把被除数、除数、商、余数加起来的和是 652. 那么被除数和除数各是多少?2.一个两位数,十位数字是个位数字的2 倍,将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对换,获得一个新的两位数,这两个两位数的和是132,求这个两位数。
五年级上册数学培优奥数讲义-第12讲 平面组合图形1
第12讲平面组合图形1知识与方法1、熟记基本几何图形的特征及有关计算公式:(1)长方形面积公式S=ab;(2)正方形面积公式S=a2;(3)三角形面积公式 S=ah÷2;(4)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S=ah;(5)梯形面积公式S=(a+b)h÷2。
2、求平面组合图形面积时,一般是通过分割、拼接、平移或旋转等方法把它分解为若干个基本平面图形。
要注意交叉、重叠图形的情况,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3、计算时还常用到等量代换的知识。
初级挑战1如图,利用房屋的一面墙,用37.5米长的篱笆围成一个梯形菜地,这块菜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思路引领:根据篱笆的长,可以求出:上底与下底的和是()米,又知梯形的高是()米,则可以求出梯形菜地的面积。
答案:上底+下底:37.5-7.5=30(米),面积=30×6÷2=90(平方米)。
能力探索1求下面图形的面积。
(单位:厘米)答案:上底加下底的和为6厘米,面积为6×6÷2=18(平方厘米)。
初级挑战2如图,两个正方形边长分别为9厘米、6厘米,求图中阴影部分面积。
思路引领:图中阴影部分是一个不规则图形,要求它的面积可用2个正方形的面积减去空白部分的面积。
答案:正方形的面积和:6×6+9×9=117(平方厘米)空白部分的面积:6×(6+9)÷2=45(平方厘米)9×9÷2=40.5(平方厘米)阴影部分面积:117-45-40.5=31.5(平方厘米)能力探索21、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答案:整个图形面积4×4+3×3=25(平方厘米);空白三角形面积4×(4+3)÷2=14(平方厘米);阴影面积25-14=11(平方厘米)2、图中的四边形AGBE和CDEF分别是边长6厘米和4厘米的正方形,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答案:整个图形的面积:6×6+(4+6)×4÷2=56(平方厘米);三角形ABG 面积:6×6÷2=18(平方厘米);三角形CBF面积:(6+4)×4÷2=20(平方厘米);阴影面积:56-18-20=18(平方厘米)。
五年级上册数学培优奥数讲义-第6讲追及问题
第6讲追及问题2知识装备我们在四年级已经学习了追及问题的基本类型,初步掌握了追及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及一般的解决问题的思路。
下面我们再把追及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整理出来,并进一步研究稍复杂的追及问题。
1、追及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1)速度差×追及时间=追及路程(路程差)(2)追及路程÷速度差=追及时间(3)追及路程÷追及时间=速度差(根据其中一个速度可以求另一个速度)2、解决稍复杂的追及问题时,一定要弄清下面关系:(1)追及路程、追及时间与速度差是否一一对应。
(2)运动的模式如何?是同时同一方向运动,而出发地点不同;是同一地点不同时间向同一方向运动;是直线运动追及还是环形运动追及;运动速度有没有变化等。
(3)可借助线段图把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弄清数量间的对应关系。
(4)借助追及问题的解题思路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其它问题。
初级挑战1大客车每小时行60千米,小轿车每小时行85千米。
两车同时分别从相距250千米的两地同向开出,且大客车在前。
求几小时后小轿车追上大客车?思路引领:根据题意可知这是一道基础追及问题,题目已知了两车的速度差是(),追及路程是()千米,即可求出追及时间。
答案:250÷(85-60)=10(小时)能力探索1甲、乙两车同时分别从A、B两地出发,同向而行,已知甲车在前,乙车在后,甲车的速度是50千米/时,乙车速度是80千米/时,3小时后乙车追上甲车,求A、B两地的距离。
答案:(80-50)×3=90(千米)初级挑战2甲车每小时行驶80千米,走3小时后,乙车出发去追甲车,乙车速度为每小时120千米,多少小时后乙车可追上甲车?思路引领:甲车走3小时走了()千米,当乙车去追甲车时,追及的路程是()千米。
答案:速度差:120-80=40(千米/时)追及路程:80×3=240(千米)追及时间:80×3÷(120-80)=6(小时)能力探索2老王和老张从甲地到乙地开会,老张骑自行车的速度是15千米/小时,老王骑车的速度是25千米/时,老张先出发2小时后,老王才出发,几小时后老王可以追上老张?答案:15×2÷(25-15)=3(小时)中级挑战1A、B两辆货车同时从甲城出发,沿同一条公路送货到乙城。
小学数学五年级数学培优
小学数学五年级数学培优篇一:五年级数学培优因数和倍数第二讲因数和倍数(一)【知识要点】 1.因数和倍数整数a(a?0)乘整数b(b?0)得到整数C,那么a和b叫做C的因数,C叫做a,b的倍数。
2.倍数的特征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3的倍数的特征: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3.奇数、偶数的意义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例题讲解】例1、48的全部因数有哪几个?20以内3的倍数有哪几个?例2、一个数既是40的因数,又是5的倍数。
这个数可能是几?例3、在方框里填上适当的数字,使它是2和3的倍数.(1)38□ (2)945□例4、观察下面各数:120 432 115 84130 7579966 2的倍数有既有因数2,又有因数3的数有既有因数3,又有因数5的数有同时是2,3,5的倍数的数是例5、在下面方格内填上适当的数字。
(1)26□4能被2整除,又能被3整除。
(2)412□能被3整除,又能被5整除。
(3)61□□能同时被2、3、5整除。
【巩固练习】A组1、写出下面各数的倍数或因数。
2、填一填。
(1)32的因数有()共()个,其中最小因数是(),最大因数是()。
(2)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的,其中最小倍数是()。
(3)24的全部因数从小到大依次为()。
(4)一个数既是15的倍数,又是15的因数,这个数是()。
(5)如果数a能被数b整除(b:*0)a就叫做b的(),b就叫做a的()。
3、连一连。
4、猜数。
(1)它是24的最大因数,这个数是_______。
(2)它的最小倍数是45,这个数是________。
(3)它是l2的倍数,又是24的因数,这个数可能是________。
B组一、填空。
1.自然数按是不是2的倍数,可分为( )和( )。
2.在30、47、28、51、36、41、135、102中是2的倍数的数有( ),是3的倍数的数有( ),是5的倍数的数有( )。
小学五年级上学期数学培优奥数讲义(全国通用)-第9讲 解方程(含答案)
第9讲解方程知识与方法1、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2、解方程是依据等式的性质而进行的。
3、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2)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初级挑战1解下列方程。
8x+5x=182思路引领:左边两项都含有x,可先用乘法分配律合并,再根据等式性质解方程。
答案:8x+5x=182解: 13x=18213x÷13=182÷13x=14能力探索1解下列方程。
(1)23x-12x=12.1 (2)43x+22x=(25+40)×3答案:(1)23x-12x=12.1 (2)43x+22x=(25+40)×3解:23x-12x=12.1 解: 65x=65×311x=12.1 65x÷65=65×3÷6511x÷11=12.1÷11 x=3x=1.1初级挑战2解下列方程。
(1)165-2x=23 (2)(161-17)÷x=48思路引领:(1)当减数含有未知数时,同样可利用等式性质,在等式两边加上相同的未知数,使方程变为一般形式,再根据等式性质求解。
(2)当除数含有未知数时,也可利用等式性质,在等式两边乘上相同的未知数,使方程变为一般形式,再根据等式性质求解。
能直接计算的要先计算出来。
答案:(1)165-2x=23 (2)(161-17)÷x=48解:165-2x+2x=23+2x解:144÷x=482x+23=165 144÷x×x=48x2x+23-23=165-23 48x=1442x=142 48x÷48=144÷482x÷2=142÷2 x=3x=71能力探索2解下列方程。
(1)(6.7+1.7)÷x=1.4 (2)7.9×12-x=27.4答案:解: 8.4÷x=1.4 解: 94.8-x=27.48.4÷x×x=1.4×x 94.8-x+x=27.4+x8.4=1.4x 94.8=27.4+x1.4x=8.4 27.4+x-27.4=94.8-27.41.4x÷1.4=8.4÷1.4 x=67.4x=6中级挑战1解下列方程。
小学数学5年级培优奥数讲义 第04讲-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含解析)
第04讲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熟悉掌握基本图形周长的求法熟悉运用分解、平移、合并等技巧成基本图形,利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公式求解。
能够分析图形的特点,提高几何图形的思维能力一、基本概念及公式周长: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长方形周长=(长+宽)×2 正方形周长=边长×4 二、方法技巧对于基本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图形,可以直接用公式求出它们的周长和面积。
对于一些不规则的比较复杂的几何图形,我们可以采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分解、平移、合并等技巧成基本图形,利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公式求解。
考点一:平移法例1、有两个形同的长方形,长7厘米,宽5厘米,把他们按下图的样子重叠在一起,这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5厘米 7厘米典例分析知识梳理学习目标7厘米7 厘 米例2、下面是一个楼梯的侧面,如果在楼梯上铺地毯,求地毯的长度例3、下图由1个正方形和2个长方形组成.求这个图形的周长50例4、求下面这个图形(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恰好在另一个正方形的中心,且边相互平行)的周长?209 15考点二:合并法例1、如下图所示,长方形长4厘米,宽2厘米.现沿其对角线BD对折得到一几何图形,试求图形阴影部分周长。
例2、用一个长8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与7个边长为4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
拼成的大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考点三:分解法例1、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EFGH是正方形.如果AF=10厘米,HC=7厘米,那么长方形ABCD 的周长是多少厘米?例2、下图是由4个一样的长方形和1个边长是4分米的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边长是11分米的大正方形,每个长方形的长与宽各是多少分米?周长是多少分米?➢课堂狙击1、如图一,一个正方形分成甲、乙两部分,比较甲、乙两部分周长的长短,求出乙的周长。
实战演练2、一个正方形被分成6个大小、形状完全一样的长方形,每个长方形的周长是14厘米。
原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3、由16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组成的一个“5”字形,如果这个图形的面积是400平方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6、一块长方形木板,沿着它的长度不同的两条边各截去4厘米,截掉的面积为192平方厘米。
五年级上册数学培优奥数讲义-第8讲生活中的数学
第8讲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与方法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生活中到处有数学,例如,人们经常要外出学习,工作或活动、买东西,就要走路、乘车、坐船。
在这些过程中,都会遇到许多数学问题。
用数学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这就是数学实际问题的应用。
学会解决生活中乘车、坐船、走路、买东西等常见的数学问题,可以提高我们动手、动脑的能力和巧妙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级挑战1塑料杯每个8元,买九个送一个,240元最多可以买多少个塑料杯?思维点拨:240元本来可以买()个,现在“买九个送一个”,那么可以送()个。
答案:240÷8=30(个),30÷9=3(个)……3,30+3=33(个)。
能力探索1一本《爱的教育》12元。
新华书店搞活动,买3本送1本,120元最多可以买几本?答案:120÷12=10(本),10÷3=3(本)……1,10+3=13(本)。
初级挑战2知识书店开展促销活动,每本书25元,买5本赠1本,如果买40本书,共花多少钱?思维点拨:买5本赠1本,说明买5本的价钱(25×5=125元)实际得到6本,以6本为一组,算出40本书里面有多少组,就需要多少个125元,余下的本数按照25元一本来买。
答案:40÷(5+1)=6(组)……4(本)6×(25×5)+4×25=850(元)能力探索21、学校有150人喝水,每人喝一瓶水,每瓶2元,现买5赠1,最少要花多少钱?答案:150÷(5+1)=25(组),25×(5×2)=250(元)2、花都小学四年级的8位老师带领170名同学去野外秋游,每人都要带一瓶矿泉水,超市里的矿泉水每瓶2元,并且买4送1。
如果集体去买的话,只要付出多少钱就可以了?答案:170+8=178(人),178÷(4+1)=35(组)……3(人)35×(4×2)+3×2=286(元)中级挑战1自来水公司规定:每户每月用水未超过15吨时,每吨收水费1.2元,超过15吨时,超过的部分每吨收水费2元。
五年级上册数学培优奥数讲义-第15讲余数定理
第15讲余数定理知识与方法余数在计算时有三个主要性质,也被称为三个定理,余数问题中非常重要的同余问题以及中国剩余定理,其实就是根据这三个性质来解决问题的,所以这三个性质非常重要。
余数主要有以下三个性质:(1)可加性:a与b的和除以c的余数,等于a、b分别除以c的余数之和。
(2)可减性:a与b的差除以c的余数,等于a、b分别除以c的余数之差。
(3)可乘性:a与b的乘积除以c的余数,等于a、b分别除以c的余数之积(或这个积除以c的余数)。
初级挑战1(1)23÷5=4……()(2)108÷4=2716÷5=3……() 214÷4=53……()39÷5=7……() 322÷4=80……()(3)155÷3=51……()230÷3=76……()385÷3=128……()观察以上每组算式中的被除数和余数,你发现了什么?思维点拨:余数定理一:a与b的和除以c的余数,等于a、b分别除以c的余数之()。
如果余数之和大于除数,那么可以继续除以这个除数得到余数。
答案:(1)3、1、4;(2)2、2;(3)2、2、1发现:三个数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如果一个数是其它两个数的和,那么所得的余数也是其它两个数除得的余数的和。
能力探索11、快速计算:(234+123+732)÷3的余数。
2、甲数除以9,商12余3;乙数除以9,商28余6;丙数除以9,商31余5。
(甲数+乙数+丙数)÷9的余数是多少?答案:1、0 2、(3+6+5)÷9=1……5,所以余数是5。
初级挑战2(1)129÷7=18……3 (2)237÷5=47……() 71÷7=10……1 200÷5=4058÷7=8……2 37÷5=7……()(3)93÷4=23……()30÷4=7……()63÷4=15……()观察以上每组算式中的被除数和余数,你发现了什么?思维点拨:余数定理二:a与b的差除以c的余数,等于a、b分别除以c的余数之()。
五年级上册数学培优奥数讲义-第20讲盈亏问题
第20讲盈亏问题2知识与方法过去我们已经学会了比较简单的盈亏问题。
现在继续学习较复杂的盈亏问题,复杂的盈亏问题常用方程解决。
初级挑战1老师给一班小朋友分玩具,每人分5个则缺12个,每人分2个则还多24个,问有多少个小朋友?多少个玩具?思维点拨:由题可知,小朋友的人数和玩具的总数是不变的,可设小朋友为x人,再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求解即可。
答案:解:设一共有x个小朋友。
5x-12=2x+245x-12-2x=2x-2x+243x-12=243x-12+12=24+123x=363x÷3=36÷3x=12玩具:5×12-12=48(个)或2×12+24=48(个)能力探索11、一个班的小朋友一起去植树,每人5棵刚好种完;每人6棵则还差14棵。
问:有多少个小朋友?一共要种多少棵树?2、士兵背子弹行军训练,若每人背45发,则还多600发;若每人背50发,则少200发。
问:有士兵多少人?一共有多少发子弹?答案:1、解:设有x个小朋友。
5x=6x-14解之,得:x=14树: 5×14=70(棵)或6×14-14=70(棵)2、解:设有士兵x个人。
45x+600=50x-20045x+600-45x=50x-200-45x600=5x-200600+200=5x-200+200800=5x5x÷5=800÷5x=160子弹:45×160+600=7800(发)或50×160-200=7800(发)初级挑战2一些小朋友分香蕉,每个小朋友分40根,则还缺30根;每个小朋友分45根,则还缺50根。
问:有多少个小朋友?一共有多少根香蕉?思维点拨:解:设有x个小朋友,可列方程为=。
答案:解:设有x个小朋友。
40 x-30=45 x-50解之,得x=4香蕉:40×4-30=130(根)或45×4-50=130(根)能力探索2六(2)班同学带了一些苹果去小区敬老院慰问老人,如果给每个老人分11个苹果,则剩下39个苹果;如果给每个老人分14个苹果,则剩下12个苹果。
五年级上册数学培优奥数讲义-第11讲列方程解决问题2
第11讲列方程解决问题2知识装备在列方程解应用题中,设未知数时,有时可直接设,即求什么设什么,有时直接设难以解决问题,这时就需要间接设。
间接设时,一定要找准所设未知量,这样才能简化问题,列出方程。
初级挑战1爸爸现在50岁,儿子现在14岁,问几年前爸爸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5倍?思路引领:根据题意,设年前爸爸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5倍,找出等量关系式为: ,再列方程求解。
答案:解:设x年前爸爸的年龄是儿子的5倍。
5×(14-x)=50-x70-5x=50-x70-5x+5x=50-x+5x4x+50=704x=20x=5答:5年前爸爸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5倍。
能力探索1女儿今年6岁,母亲今年38岁。
几年后母亲的年龄是女儿的3倍?答案:解:设x年后母亲的年龄是女儿的3倍。
3(6+x)=38+x18+3x=38+x18+3x-18=38+x-183x=20+x3x-x=20+x-x2x=20x=10答:10年后母亲的年龄是女儿的3倍。
初级挑战2王冬有存款500元,张华有存款300元。
王冬每月存50元,张华每月存90元。
张华要赶上王冬,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思路引领:本题难点在于找等量关系式。
根据“张华要赶上王东”可知,若干个月之后,张华的存款要等于王东的存款,这就是我们要找的等量关系式。
答案:解:设需要x个月,张华的存款能赶上王东的存款。
500+50x=300+90x500+50x-50x=300+90x-50x40x+300=50040x=200x=5答:需要5个月时间。
能力探索2有两堆煤,甲堆煤有4.5吨,乙堆煤有6吨,每天从甲堆煤中运0.2吨给乙堆煤,问几天后乙堆煤的吨数是甲堆煤吨数的2倍?答案:解:设x天后乙堆煤的吨数是甲堆煤吨数的2倍。
6+0.2x=2×(4.5-0.2x)6+0.2x=9-0.4x6+0.2x+0.4x=9-0.4x+0.4x6+0.6x=90.6x=3x=5答:5天后乙堆煤的吨数是甲堆煤吨数的2倍。
五年级上册数学培优奥数讲义-第19讲置换问题
第19讲置换问题知识与方法置换问题主要研究把具有某种数量关系的两种数量转换成一种数量,从而帮助我们找到解题方法的一类典型题目。
解答置换问题应注意下面两点:1、根据数量关系把两种数量转换成一种数量,从而找出解题方法。
2、把两种数量假设为一种数量,从而找出解题方法。
初级挑战1如果△+△+○=25,○=△+△+△;那么△=(),○=()。
思维点拨:将○=△+△+△代入第一个算式,则相当于()个△=25,故△=(),那么○=()。
答案:△=25÷5=5;○=5×3=15;能力探索1(1)☆+☆+◎+◎=48,◎=☆+☆+☆,那么☆=(),◎=()。
(2)△+○+○+○=45,△+○=35,那么△=(),○=()。
答案:(1)☆=48÷(2+2×3)=6,◎=6×3=18(2)○=(45-35)÷2=5,△=35-5=30初级挑战2已知20只鸡可换2条狗,6条狗可换2头猪,那么1头猪可换多少只鸡?思维点拨:根据题目,列出下列等式:6条狗=2头猪……①2条狗=20只鸡……②通过观察①、②两式发现,要求1头猪能换几只鸡,只需将两式中间量“狗”的数量变为一样就可以进行置换了。
答案:20×3÷2=30(只)能力探索2假若20只兔子可换3只羊,9只羊可换4头猪,那么1头猪可换多少只兔子?答案:20×3÷4=15(只)。
中级挑战1糖果店卖的水果糖、奶糖和巧克力糖有以下关系:买1.5千克奶糖的钱和买2.4千克的水果糖的钱相等;买2千克巧克力糖的钱和买3千克奶糖的钱相等。
如果用买4.5千克巧克力糖的钱,可买水果糖多少千克?思维点拨:根据题意可列出以下关系式:1.5千克奶糖的钱=2.4千克水果糖的钱……①3千克奶糖的钱=2千克巧克力糖的钱……②观察两式可以发现,只需将两式中间量奶糖的数量变为一样,就可求出水果糖和巧克力糖的关系。
小学五年级上学期数学培优奥数讲义(全国通用)-第5讲 相遇问题(含答案)
第5讲相遇问题2知识装备我们在四年级已经学习了相遇问题的基本类型,初步掌握了相遇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及一般的解决问题的思路。
下面我们再把相遇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整理出来,并研究较复杂的相遇问题。
1、相遇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1)速度和×相遇时间=共走的路程(2)共走的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3)要求其中一个运动物体的速度则是:共走的路程÷相遇时间-甲(乙)的速度=乙(甲)的速度2、解决较复杂的相遇问题时,一定要弄清下面关系:(1)两个运动物体的运动模式:如:同时相向运动、同时相背运动、先后出发、相遇后继续向前运动、是否相遇等。
(2)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如:相遇时间与共走路程的对应关系,先出发时间与已走路程的对应关系等。
(3)借助线段图弄清题意。
初级挑战1南北两村相距90千米,甲、乙两人分别从两村同时出发相向而行,乙每小时走4千米,甲比乙每小时多行2千米,两人几小时后相遇?【思路点拨】甲每小时行()千米。
相遇问题中,相遇时间=()。
答案:4+2=6(千米/时),90÷(6+4)=9(小时)。
能力探索11、甲、乙两车分别同时从相距372千米的A、B两城相向行驶。
甲车的速度是45千米/时,乙车的速度是48千米/时,两车经过几小时可以相遇?答案:372÷(45+48)=4(小时)2、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分别从甲、乙两城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已知客车的速度是每小时65千米,货车每小时比客车少行驶10千米。
两车出发后3小时相遇,问甲、乙两城相距多少千米?答案:货车速度:65-10=55(千米/小时)甲乙两地的距离:(65+55)×3=120×3=360(千米)初级挑战2一辆汽车和一辆摩托车同时从相距860千米的两地相向开出。
汽车的速度是50千米/时,摩托车的速度是65千米/时,6小时后两车相距多少千米?10小时后呢?【思路点拨】6小时后两车相遇没有?10小时后呢?答案:(1)6小时共同走的路程:(50+65)×6=690(千米)两车6小时后相距的路程:860-690=170(千米)(2)10小时共同走的路程:(50+65)×10=1150(千米)两车10小时后相距的路程:1150-860=290(千米)能力探索2甲、乙两人骑车同时从相距120千米的东西两地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15千米,乙每小时行18千米,3小时后两人相距多少千米?5小时后呢?答案:(1)3小时共同走的路程:(15+18)×3=99(千米)两人3小时后相距的路程:120-99=21(千米)(2)5小时共同走的路程:(15+18)×5=165(千米)两人5小时后相距的路程:165-120=45(千米)中级挑战1甲、乙两地相距576千米,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分别从两地同时相向开出,客车的速度是56千米/时,货车的速度是48千米/时,途中货车停车修理1小时,求共经过几小时两车相遇?【思路点拨】途中货车停车修理1小时,可看成是客车先出发1小时,货车再出发。
五年级上册数学培优奥数讲义-第4讲小数巧算2
第4讲小数巧算2知识装备整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技巧在小数中仍然适用,可运用运算性质和运算定律,如:乘法分配律、除法的性质等,将算式转化后进行巧算。
初级挑战1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1)8×25×2×1.25×0.5×0.4 (2)64×12.5×0.25思路引领:当乘法算式中出现25、125或与之相关的数时,可考虑运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凑整,使计算简便。
(1)8×25×2×1.25×0.5×0.4=(8×1.25)×(25×0.4)×(2×0.5)=10×10×1=100(2)64×12.5×0.25=8×4×2×12.5×0.25=(8×12.5)×(4×0.25)×2=100×1×2=200能力探索1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1)4×0.8×0.2×12.5×5×2.5 (2)32×1.25答案:(1)4×0.8×0.2×12.5×5×2.5=(0.8×12.5)×(4×2.5)×(0.2×5)=10×10×1=100(2)32×1.25=4×8×1.25=4×10=40初级挑战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1)492÷0.25÷0.4 (2)320÷1.25÷0.8思路引领:在连除算式中,除数可以凑整时,可利用除法性质先将除数凑成整数,再计算。
五年级上册数学培优奥数讲义-第13讲平面组合图形2
第13讲平面组合图形2知识与方法1、三角形的等积变换指的是使三角形面积相等的变换。
通过三角形的等积变换,可以解决许多与三角形相关的面积计算。
2、三角形的等积变形中常用的几个重要结论:(1)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2)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
(3)底在同一条直线上并且相等,底所对的顶点是同一个,这样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如下图,△ABD与△ACD底在同一直线上,且BD=DC,S△ABD =S△ADC。
(4)若两个三角形的高(或底)相等,其中一个三角形的底(或高)是另一个三角形的几倍,那么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也是另一个三角形的面积的几倍。
如下图,△ABD与△ACD的高相等,DC=2BD,S△ADC =2S△ABD。
(5)若几个三角形的底边相等,并在两条平行线中的同一条直线上,而且相等的底边所对的顶点在两条平行线中的另一条边上,则这几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如下图,三个三角形的底相等,那么S①=S②=S③。
把任意一个三角形分成四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可以怎样分?思维点拨:根据“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对三角形进行分割,即可保证分割的小三角形面积相等。
答案:提供几种分法如下(答案不唯一)。
……能力探索1在△ABC中,E、D、G分别是AB、BC、AD的中点,图中与△AGC面积相等的三角形有哪些?答案:共3个,分别是△CDG、△BDE、△ADE。
如图,ABCD是直角梯形,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和。
(单位:厘米)思路引领:比较阴影部分两个三角形,高相等,底在同一直线上。
根据“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你能将阴影部分两个三角形转化在一起吗?答案:如下图,△ACE的面积等于原△CDE的面积,所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和就是△ABC的=3×6÷2=9(平方厘米)。
面积,S阴影能力探索2求下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和。
答案:S阴影=25×10÷2=125(平方厘米)中级挑战1如图,长方形ABCD的面积为80平方厘米,E、F、G分别为AB、BC、CD的中点,H 为AD上的任意一点,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和。
小学五年级上学期数学培优奥数讲义(全国通用)-第24讲 行船问题(含答案)
第24讲行船问题2知识与方法行船问题我们在前面的学习中已有所了解,并掌握了其基本数量关系,我们先来复习概括:顺水速度=船速+水速逆水速度=船速-水速并推得:船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本讲中我们进一步探索,掌握稍复杂的行船问题。
解答稍复杂的行船问题必须把下面的数量关系弄清楚。
(1)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个水速(水速×2)(2)逆水速度=顺水速度-2个水速(水速×2)初级挑战1一只油轮,逆流而行, 7小时可以到达84千米远的乙港。
已知当时的水流速度是每小时2千米,求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思维点拨:油轮的逆水速度是()千米/时。
答案:逆水速度:84÷7=12(千米/时)船速:12+2=14(千米/时)能力探索1某河有相距120千米的上下两个码头,水流速度是每小时3千米,客船从上码头到下码头需要5小时,那么:(1)客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多少?(2)客船返回的速度是多少?答案:顺水速度:120÷5=24(千米/时)(1)船速:24-3=21(千米/时)(2)逆水速度:21-3=18(千米/时)初级挑战2一艘渔船顺水航行每小时行20千米,逆水航行每小时行16千米。
求水流速度和该渔船在静水中航行的速度各是多少?思维点拨:已知顺水速度和逆水速度求水速和船速。
可通过作图寻找几个速度之间的关系,再求解。
答案:船速:(20+16)÷2=18(千米/时)水流速度:(20-16)÷2=2(千米/时)能力探索2一艘航船在海中航行,顺风时每小时航行15千米,逆风时每小时航行11千米。
求这艘航船在无风时每小时航行多少千米?风速是每小时多少千米?答案:船速:(15+11)÷2=13(千米/时)风速:(15-11)÷2=2(千米/时)中级挑战1有一艘船往返于相距240千米的两地,逆水而行用了10小时,顺水而行用了6小时。
小学五年级上学期数学培优奥数讲义(全国通用)-第2讲 平均数问题(含答案)
第2讲平均数问题3知识装备平均数问题是把几个不相等的数移多补少,使它们完全相等,但这几个数的总和不变,求出相等的数是它们的平均数。
解答平均数问题的关键是找准总数量及对应的总份数。
解答平均数问题一定要牢记以下数量关系: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
初级挑战1希望小学三年(2)班有30名学生,期末数学考试,有3名同学因故缺考,这时班级平均分为89分,缺考的同学补考各得99分,这个班期末考试数学平均分数是多少?思路引领:要求这个班期末考试平均分,必须先求这个班考试的总分。
答案: 89×(30-3)=2403(分),2403+99×3=2700(分),2700÷30=90(分)。
能力探索1下表是张亮的各科考试分数,其中数学分数空着。
已知数学的分数比四科的平均分多10答案:(83+74+71+64)÷4=73(分)73+10=83(分)(83+74+71+64+83)÷5=75(分)初级挑战2同学们进行爬山运动,从山脚下到山顶路长54千米,上山速度每小时9千米,爬到山顶后,沿原路下山,下山速度每小时18千米,求同学们上山、下山的平均速度。
思维点拨上山、下山的平均速度=上、下山的总路程÷()。
答案:上山时间为54÷9=6(小时),下山时间为54÷18=3(小时),上、下山的平均速度:54×2÷(6+3)=108÷9=12(千米/时)。
能力探索2在一次登山比赛中,李明上山时每分钟走50米,18分钟到达山顶,然后按原路下山,每分钟走75米。
李明上、下山平均每分钟走多少米?答案:下山的时间:50×18÷75=12(分),上、下山的平均速度:50×18×2÷(18+12)=60(米/分)。
五年级上册数学培优奥数讲义-第23讲数阵图
第23讲数阵图知识与方法数阵图问题千变万化,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而往往同学们喜欢毫无顺序的“瞎试”,本讲要介绍一些通用的方法。
所以,一般是先用公式法分析出重复数,再用尝试法进行试填。
方法一:尝试法:所给的是一个等差数列,并且每条线上的数是奇数个时,中间数只能填最大数、最小数或中间数,因此可以依据这个规律进行尝试。
方法二:公式法:线和×线数=数字和+重复数×重复次数初级挑战1将1~7分别填入下图的7个○内,使每条线段上三个○内数的和相等。
思维点拨:观察发现,每条线上的三个数之和相等,而这三条线相交刚好重复了一个数,我们叫做重复数。
除去重复数,三条线上其他两数之和应相等。
1~7中,找出三组和相等的六个数即可,剩下的一个数填中间。
答案:(答案不唯一)能力探索1把1~11分别填入下图的○内,使每条线段上3个○内数的和相等。
答案:中间重复数为1或6或11。
给出一种填法:(答案不唯一)初级挑战2将数字1~8填入图中,使横行方框中的数之和与竖列方框中的数之和相等且为19。
思维点拨:本题的关键在于先确定中间重复数。
横行和竖列的和为19×2=38,而实际上所有方框中的数之和为1+2+3+4+5+6+7+8=36,38-36=2,多出来的2正好是中间重复的数。
答案:(答案不唯一)能力探索2将2~8填入下图的方框中,使横行、竖列的和相等且为20。
答案:中间重复数:20×2-(2+3+4+…+8)=5。
(答案不唯一)中级挑战1将1~10这十个自然数填入下图的○中,使每个圆上六个数的和为29。
思维点拨:两个大圆圈的和为29×2=58,而圆圈上所有的数之和为:1+2+3+…+10=55,因此中间两个圆圈数(重复数)的和为58-55=3,而3=1+2,由此可先填出中间的两个圆圈数分别为1和2,再两两配对填出其它数即可。
答案:(答案不唯一)把数字1~8分别填入下图的小圆圈内,使每个五边形上5个数的和都等于2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找出下列物体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连一连。ﻫ
任务
合作项目二
看图画出它的上面、正面和左面图形
任务
合作项目三
用小正方体拼一个立体图形,使得从左面看和从上面看分别得到下面的两个图形。要搭成这样的立体图形最少需要( )个小正方体;最多需要( )个小正方体。
ﻫ任务
合作项目四
这个图形是由8个小正方体拼成的,如果把这个图形的表面涂上红色,那么,只有一面涂红色的有( )个小正方体;有两个面涂红色的有( )个小正方体;只有3个面涂红色的有( )个小正方体;只有4个面涂红色的有( )个小正方体;只有5个面涂红色的有( )个小正方体。
倍数: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求法:依次乘自然数。
(二)、自然数按能不能被2整除分为:奇数 偶数
奇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偶数: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
最小的奇数是1,最小的偶数是0。
2、3、5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个位上是0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从不同方向观察分别是正面
, 这是由( )个正方体组成的立体模型。【①4 ② 6 ③ 9 】
四、“动手操作”显身手。
下面立体图形从上面、正面和左面看的形状分别是什么?画一画
五、请分别在括号里注明下面四张照片是从房子的哪一面拍的。
讲义2 因数与倍数
一、自学自补
(一)、因数和倍数。
⑷2和所有奇数互质; ⑸质数与比它小的合数互质;
如果两数是倍数关系时,那么较小的数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如果两数互质时,那么1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七)、公倍数、最小公倍数
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这些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那个就叫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除到互质为止,把所有的除数和商连乘起来)
1: 只有1个因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
20以内的质数:有8个(2、3、5、7、11、13、17、19)
(1)所有的奇数都是质数。不对,因为9是奇数,但不是质数,而是合数。
(2)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不对,因为2是偶数,但不是合数,是质数。
(3)在1,2,3,4,5,…中,除了质数以外都是合数。不对,因为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ﻫ任务
三、我行我秀
请你填一填。
2从侧面看是图A的有( )。
⑵从侧面看是图B的有( )。
ﻫ⑶从正面和上面看都是图B的有( )。ﻫﻫ2他们看到的形状分别是什么?填一填。
ﻫ
3.说出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
( ) ( ) ( )
( )()()
四、收获大检阅
一、看一看
1、一次最多能看见长方体的( )个面。
2、从( )面看到的图形是 。
奇数+偶数=奇数(如:1+4=5 7+2=9……)
偶数+偶数=偶数(如:2+4=6 8+6=14……)
奇数×奇数=奇数(如:5×7=35 7×9=63……)
奇数×偶数=偶数(如:5×8=40 7×8=56……)
偶数×偶数=偶数(如: 8×12=96 14×24=336……)
(六)、公因数、最大公因数
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如果一个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那它的个位上的数字一定是0。
同时是2、3、5的倍数,个位上是0并且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同时是2、3、5的倍数。最大的两位数是90,最小的两位数是30,最小的三位数是120。
(三)、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来分:质数、合数、1.
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这些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那个因数就叫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 (一个合数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例:12=2×2×3
用短除法求两个数或三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除到互质为止,把所有的除数连乘起来).几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就说这几个数互质。
两数互质的特殊情况:
⑴1和任何自然数互质;⑵相邻两个自然数互质; ⑶两个质数一定互质;
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除数是被除数的因数.又如整数a能被b整除(a÷b=c),那么a就是b的倍数,b就是a的因数。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单独存在。
因数: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因数的求法:成对地按顺序找,或用除法找。
3、从( )面看到的图形是 ;从( )面看到的图形是 ;从( )面看到的图形是 。
二、选择。(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从正面观察 ,所看到的图形是( )。
【①②③ 】
2、下面()立体图形从左面看,所看见的图形是 。
【①②③ 】
3、从上面观察所看到的图形是( )。
【①②③ 】
4、从右面观察 所看到的图形是( )。
(4)两个质数的和是偶数。不对,因为2是质数也是偶数,而其他的质数都是奇数,偶数+奇数=奇数。
(四)、100以内的质数(共 25 个):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
(五)奇数+奇数=偶数(如:5+7=12 3+5=8……)
质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如2,3,5,7,11,13,17,19……都是质数。
合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如4,6,8,9,10,12,14,15,16,18,20,22,26,49……都是合数。合数至少有三个因数,1、它本身、别的因数
五年级数学培优讲义
———————————————————————————————— 作者:
———————————————————————————————— 日期:
ﻩ
讲义1 观察物体三
一、自学自补
1、不同角度观察一个物体 , 看到的面都是两个或三个相邻的面。
2、不可能一次看到长方体或正方体相对的面。
二、合作探究
用短除法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除到两两互质为止,把所有的除数和商连乘起来)
如果两数是倍数关系时,那么较大的数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如果两数互质时,那么它们的积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二、合作探究
合作项目一
把下列数按要求填入圈内。
59 999 14 987 520 180 26 387 43 72 545 306 45 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