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自我概念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过程中成功或失败的感受。
(2) 自尊的结构
波普认为,自尊由知觉的自我和理想的自我两个维度
构成。体现在五个方面:
①社会方面的自尊;
②学业自我效能方面的自尊;
③家庭方面的自尊;
④身体意象方面的自尊;
⑤整体自尊。
魏运华(1997) 发现,儿童的自尊结构由外 表、体育运动、能力、成就感、纪律、公 德与助人等六个因素组成。 蔡建红(2001)调查发现,大学生的自尊结 构的九个因素:自我价值感、社交口才、 学习能力、他人及社会认同、父母关系、 归属群体、人际亲密、演讲、体育运动。
公众自我特点:看中别人的评价,在意自己期望与实 际外在评价的差距(自尊感低);注重外在行为。
3.自尊
(1)自尊概念:个体对自己整体状况的满意水平。(自我价值定
向理论)个人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自我评价后获得的自我价值感。
一个人如何肯定与赞扬自己,自我评价的维度(教材)
詹姆斯认为,自尊即个体的成就感,取决于个体在实现其设定目标
6.自我差距与自我提高
1、自我差距 希金斯认为,个体有两种内在的标准——理 想自我与应该自我。
实际自我与理想自我出现差距,会使个体产生抑郁的负性情
绪,实际自我与应该自我出现差距,会使个体产生焦虑的
负性情绪,两种情况都会导致自尊降低。
2、自我提高 个体用一种有利于对自己做出正面评价的方
式,收集和解释有关自我的信息。
自我的实质是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 己存在状态的认知。
1、威廉. 詹姆斯:
自我概念研究最早可追溯到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对自我的讨 论。詹姆斯将自我分为“主体我”和“客体我”客体我由 三个要素构成:物质我、社会我和心理我,这三个要素都 包括了自我评价、自我体验以及自我追求等侧面。 物质的自我 对自己身体、外貌、衣着、风度、家属、所有物 等的认识 社会的自我 对自己在团体中名望、地位、自己拥有的亲友及 经济条件等的认识。 精神的自我 对自己的智力、性格、气质、兴趣等特点的认识
2、沙利文的人际关系学说 自我概念只有在人与人的关系中才能 得到发展,把个体、他人和环境整合 为一个自我生态系统。 3、弗洛伊德的自我理论 本我、自我、超我理论
4、罗杰斯的自我概念理论 罗杰斯认为,自我概念是个人现象场中与个 人自身有关的内容,是个人自我知觉的组织 系统和看待自身的方式,对一个人的个性与 行为具有重要意义的,不是真实自我, 而 是自我概念。
4.自尊建立:
库泊史密斯:个人重要性;能力;个体的
道德性;权力。
多数心理学家:个体有自己控制环境的成 功经验;他人对自己有积极的评价。
5.影响自尊的环境与经验因素 首先,父母教养方式是影响儿童自尊发展的重 要因素。 其次,学业成绩的好坏,也就会影响到学生自 尊水平的高低。 第三,个人因素对自尊水平有影响。
二
•1.自我图式:
与自我有关的概念
• 图式是指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的网络。 • (1) 自我图式我们用来组织和指引与自己有关信息的一套自
我信念。
• ----是指个体在已往经验基础上形成的对自己的概括性的认识。 个体会在自我图式的基础上加工有关自己的信息;同时受自我图 式的影响,个体记住的往往是对他有意义或者是以前知道东西的 延伸。
2、 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 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性。随着信任感的确 立,儿童开始与父母分离,初步尝试独立处理事情。 如果父母允许幼儿去做他们能力所及的事,鼓励幼 儿的独立探索愿望,幼儿就会逐渐认识到自己的能 力,养成自动自主的人格;反之,父母过分溺爱和 保护或过分批评指责,就可能使儿童怀疑自己对自 我和环境的控制能力,使之产生一种羞耻感。
(2)、个体自我概念的构建:
---从自己的行为推断自己;
---从他人的行为反应推断自己;
---通过社会比较推断自己;
---通过自我意识来推断自己;
2.自我知觉(觉知)
1、自我觉知是指个体把自己当做注意的对象时的心理状态。
2、内在自我觉知与公众自我觉知
内在自我特点:在意自己的内心感受,夸张自己的情感 体验;坚持自我主张。
1. 基本信任对不信任婴儿期(0-18个月) 发展任务是对周围世界的基本态度,培养信任感。 如果父母给予婴儿适当的、稳定的与不间断的关切、 照顾、哺育与抚摩,婴儿就会对父母产生一种信任 感,认为这个世界是安全而可信赖的地方。反之, 如果父母照顾不周,环境多变,喂哺习惯失常或对 待婴儿态度恶劣等,儿童就会形成不信任感,导致 对陌生环境的恐惧和担忧,甚至会变得孤僻和冷漠。
3、 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 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性。儿童活动范围扩 展到家庭之外。儿童喜欢尝试探索环境。此时对儿 童遇到的问题给予适当的鼓励,儿童不仅发展了主 动性,还能培养明辨是非的道德感。反之,如果父 母对儿童的问题感到不耐烦或嘲笑儿童的活动,儿 童就会对自己的活动产生内疚感。 (虐童事件)
(一)埃里克森人生八个阶段的危机:
1. 基本信任对不信任婴儿期(0-18个月) 2. 自主对怀疑和羞愧童年期(18个月-4岁) 3. 主动感对内疚学前期(4-6岁) 4. 勤奋对自卑学龄期(6-12岁)
5. 同一性对同一性混乱青春期(12-18岁)
6. 亲密对孤离成年早期(18-30岁) 7. 产出对停滞中壮年期(30-50岁) 8. 自我完整对绝望老年阶段(50岁以后)
3、印象形成:信息的输入,形成有关别人的印象。
信息的输出,针对别人对自己的印象形成过程发挥影响。
三、自我概念的பைடு நூலகம்展
埃里克森认为,人一生要经历一系列自我同一 性危机,对于这些危机,人们会采取积极或消 极的方式面对,从而对自我的发展产生重大影 响。 他提出,通过适当的方式度过危机,会 促进自我成熟,建立稳定的自我同一性。
7.自我效能
1、自我效能 任务的信念。 班杜拉1993年提出,一种积极思维的力量,两 个方面的控制,对自己,对环境。 指一个人对自己有能力完成特定
8.自我表演与印象管理
1、自我表演:自我展示,在别人对自己形成印象时的展 露。
2、印象管理:一个人通过一定的方法去影响别人对自己
的印象,使别人所形成的印象符合自己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