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三二年级下册说课稿 《克和千克的认识》
小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通用3篇)
小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通用3篇)小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通用3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二年级《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课标版第四册第六单元“克和千克的认识”。
2、教材分析:“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
这节课认识质量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我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掂一掂、比一比、猜一猜、称一称、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了解1克、1千克有多重,从而初步建立起1克和1千克的观念。
同时使学生了解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秤可以帮助我们知道物品的质量。
二、说教学目标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结合教材特点,我制定了一下教学目标: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会用天平称一些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估计物体质量的意识和判断能力;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知道看、称,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增强生活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根据目标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使学生会用天平称一些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确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四、说教法和学法针对教学内容,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启发式引导法、讲解法、演示法、探究等方法。
《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精选4篇)
《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精选4篇)《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精选4篇)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1 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克和千克的认识》是人教版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六单元的内容。
是“数与代数”中“常见的量”的重要内容。
克和千克这2个量比较抽象,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接触过物体的轻重问题,但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而且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具体、直观,不能只靠观察得到认识。
要帮助学生理解和建立克和千克的直观概念,应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使学生获得丰富,鲜明,深刻的感知。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
2、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用天平和台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感受1克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建立1克和1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3、通过从实际生活中引出质量单位的观念,让学生认识到质量单位与实际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实际生活中是非常有用的。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教学难点:是克和千克质量观念的建立。
(四)教具准备:天平,花生,盐等,及多媒体课件。
(五)教法学法:建构主义认为,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不应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获得,而是学生在一定情境下借助教师的引导,通过自身有意义的学习活动而主动获得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情境创设法、启发式教学法、直观教学法等。
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方法来获取新知。
二、说学情“克与千克的认识”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一是生活经验不多,二是比较抽象,因此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克与千克,所以在教学设计上,特别注意强化学生的实践活动。
我将观察、动手操作、演示、实践运用等有机的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通过猜一猜、称一称、掂一掂、估一估等实际操作,让学生对克与千克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较好的完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小学数学《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
5、 数一数
五:小结:在刚才的活动中,我们有什么收获?
六:考考大家:
练习1:认秤
练习2:选择合适的单位(说说填的理由)
小学数学《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篇四」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
2、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能够根据物体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进行表达和交流。
三、时、分、秒的复习
1、问:时间单位有哪些?哪个大?哪个小?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2、问:1小时内我们可以做多少事情?1分钟内你的脉搏跳多少下?
3、出示不同的钟面,让学生说出所表示的时刻并记录下来。
四、综合练习
完成复习第9、10题。
五、角和直角的初步认识。
1、问: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2、找出下列图形中的直角,并说明所用的方法。
师:掂过了1千克的物品,你有什么感受?
生1:1千克有点重。
生2:1千克的物品拎时间长了胳膊有点酸。
生3:他们大小不一样,都是一样重。
生4:都是1千克重,但有的物品多一些,有的少一些。
师:为什么呀?
小学数学《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篇二」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重量及其单位千克和克,进一步掌握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并能比较表示重量的各数大小。
(1)问:长度单位哪个大,哪个小?一米大概有多长?(手势比较)1分米、1厘米呢?
(2)问:长度各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2、千克和克的复习。
(1)问:重量单位哪个大,哪个小?问:哪些物品大约重1千克、1克呢?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2)掂一掂1千克盐和1个2分硬币的重量。
苏教版千克和克教学逐字稿
苏教版千克和克教学逐字稿以下是一个基于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千克和克”教学的逐字稿示例:开场白: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新的数学知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这些单位来衡量物体的重量。
那么,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们要用不同的单位来表示重量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这个问题。
教学环节一:认识秤面和千克首先,让我们一起来观察这个秤面(展示实物秤或图片)。
你们能看到什么?(学生回答:kg和数字刻度)非常好!你们看到的"kg"是什么意思呢?(引导学生回答:千克)对的,"kg"是千克的符号。
当我们称一般物体的重量时,通常会用千克作为单位。
千克又叫公斤。
教学环节二:理解千克的概念现在,我们来看看这袋红枣(或其它实物)。
秤面上的一大格就表示1千克,指针指着数字1,这意味着这袋红枣重1千克。
同学们,你们能在秤面上找出2千克、3千克、4千克、5千克吗?(引导学生观察并指出)教学环节三:动手实践接下来,我们要进行一个小实验。
小组合作,派一人称出重1千克的盐装在袋子里。
这样,你们就可以亲手感受一下1千克的重量。
教学环节四:引入克的概念我们知道1千克是一个比较大的质量单位,但是对于一些轻小的物品,我们就需要用到更小的质量单位——克。
教学环节五:千克和克的关系现在,我们要学习一个重要的关系:1千克等于多少克呢?(引导学生回答:1千克=1000克)所以,当我们需要测量较重的物体时,我们会用到千克;而对于较轻的物体,我们会用到克。
总结与回顾: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了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通过实际操作感受了它们的重量。
记住,1千克等于1000克,这是我们今天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在以后的生活中,当你们遇到需要衡量物体重量的情况时,希望你们能运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准确地使用千克和克这两个单位。
这就是我们今天的课程内容,希望大家能够理解和掌握。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说课稿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讲课稿一、教材《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二年下册的内容。
要修业生两个常用的量位克和千克,是学生量位的初步,也是后边“吨”的教课确定基。
从学生的感知律和生活出,灵巧理教材,先克,再千克,而后理解克与千克的关系及知用。
的内容,以新的教课理念作指,合的方向确定了以下教课目:1、学生克和千克,1 千克、几千克、 1 克、几克有必定的感知,理解克与千克的关系,能行的量算。
2、培育自主研究、合作沟通的学方法、鼓舞个性化的学意。
3、使学生充分领会到生活中有数学,培育学生的意和解决的能力。
本的要点是千克与克的并理解它之的关系,点是克的。
二、教法和学法教法:的教课象是二年学生,然他已养成必定的学,但因年小,是好、好玩、好奇心,依据一特色,了抓住他的趣,激他的好奇心,教在教课中以情境教课法主,学生喜、熟习的游情境、活情境,学生充分去感受、,取新知,同采纳启式教课、直教课等教课方法,学生多化的学方式造了优秀基。
学法:了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并化多化学方式,在学法上采纳了学生掂一掂、一、估一估、称一称等多种形式的活,学生极手、口、耳、,在种主参加、自主研究、合作沟通的程中感悟新知。
三、教课程(一)情境入1、教:头几日,同学随家去商场了一些物件,采集了一些常用物件的量,我一同沟通一下好?生答:的牙膏是30 克,火腿一根是 45 克,我的体重是 31 千克,一袋大米是 25千克⋯⋯:同学了么多,你有什么?生:有的后边:“克”,有的后边“千克”。
学生有可能答出:比较轻的用克作单位,比较重的用千克作单位。
2、点明课题。
师:要知道我们购置的物件的轻重,能够用什么方法?生答:用秤称。
3、课件展现生活中常有的几种秤。
教师侧重给学生介绍一下天平的构成及用法。
设计理念教材体现给我们是一个静态的知识,它所创建的情境有些离当地学生的生活实质较远。
在本节课中,我先让学生沟通平常购物中的一些发现,学生学会了认识商品的质量标明,进而感觉到克和千克的知识是真切的、和蔼的,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为学生学数学成立了充分的信心。
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
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一、说教材: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克和千克》的认识一课。
本单元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差不多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也是学习"吨的认识"的前提和基础。
学情分析:尽管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物体的轻重差不多有了感性认识,然而大部分学生对质量观念还比较淡薄,况且质量单位又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第一次接触,还缺乏认识。
因此,关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要想建立克与千克质量观念是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的。
二、教学目标:依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结合教材特点,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克、几克和1千克、几千克的观念;明白1千克=1000克。
能力目标:1、认识常见的称,明白用秤称物体的方法,会用天平称一些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
2、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和判定能力;通过观看、操作,使学生明白看、称,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增强生活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明白1克和1千克的关系;难点是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三、教具、学具:这节课的关键是让学生建立一定的质量观念。
围绕那个目标,本节课的设计就立足于学生的体验和操作,我预备的教具有:盘秤4台、天平一架、、曲别针、黄豆若干;500克食盐2袋、1千克洗衣粉4袋。
学具有各种水果、日用品若干;2分硬币若干枚。
四、说教法和学法那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
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同时阅读成诵。
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因此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能够分为人一辈子、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究、环保等多方面。
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能够积存40多则材料。
二年级数学下册《克与千克》说课稿
二年级数学下册《克与千克》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二年级数学下册的《克与千克》。
在这堂课中,我将重点介绍课程的目标、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并探讨它们如何在教学中体现。
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应理解克和千克的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它们;•学生应掌握克和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学生应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克和千克的概念。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和思考,学生应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学生应学会与他人合作,互相学习,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应对学习保持积极态度,对数学产生更深入的兴趣;•学生应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学生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克和千克的基本概念;•克和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克和千克的概念。
三、教学方法在本课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实例展示: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克和千克的概念;•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例如称重物品,更好地理解克和千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互相学习,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思维:通过创新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在新课的导入阶段,我将采用实例展示的方法,介绍克和千克的基本概念。
例如,我会准备一些物品,如一本书、一个苹果和一个橙子。
我会让学生通过掂量这些物品的重量来直观感受克和千克的区别。
同时,我会引出本堂课的学习目标,即理解克和千克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
4.2 学习新课在学习新课阶段,我将采用实践活动的方法,让学生参与称重物品的活动。
例如,我会让学生称一下自己的文具盒、书本等物品的重量,并将这些重量记录下来。
这样既能让学生亲手操作,加深对克和千克概念的理解,又能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克与千克认识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克与千克认识教学目标:1.了解“千克”、“克”、“公斤”的概念和联系。
2.掌握千克与克之间的换算。
3.培养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千克与克之间的换算。
难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一、启动新课1、学生介绍生活中用过的物品的重量,引出“千克”、“克”、“公斤”三个概念。
2、老师出示一个水桶,请学生谈一谈这个水桶应该有多重?引出“千克”、“克”、“公斤”三个计量单位。
3、老师引导学生们讨论“千克”、“克”、“公斤”三者之间的关系。
二、抛砖引玉1、老师向学生出示一块千克的砖头,让学生想一想这个砖头有多少克。
2、老师出示一袋500克的糖,让学生思考这袋糖有多少千克,再和砖头进行对比。
3、老师设计图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千克”、“克”之间的换算关系。
三、体验学习1、老师让学生去操场上拿一桶水(重量为多少不提前告诉学生),再手拿一个电子秤,测量水桶的重量。
然后让学生来换算一下,这个水桶重多少克,是多少千克?2、老师出示一个苹果,请学生猜一猜这个苹果有多少克。
然后让学生来测量这个苹果的重量,并换算成千克。
四、归纳总结1、总结千克与克之间的换算关系,并将其写成公式,让学生背诵。
2、老师出示一张试卷,让学生来解一道与千克与克有关的数学题。
五、课堂小结及作业1、老师和学生一起回答本堂课涉及到的问题,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做出总结。
2、作业:做课本上的练习题,并尝试设计一道与千克与克有关的问题,并在下节课前解答。
二年级数学下册《克与千克》说课稿
二年级数学下册《克与千克》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二年级数学下册的《克与千克》。
在这堂课中,我将着重带领学生们认识克和千克这两个质量单位,并通过实际操作来让学生们掌握它们的基本概念和换算关系。
一、教学目标和要求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了解克和千克都是用来计量物体轻重的单位;•帮助学生掌握克和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物展示和动手操作,让学生们感受克和千克的实际重量;•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讨论,让学生们互相交流、互相学习;•通过游戏和练习,让学生们巩固所学知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们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让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克的认识:介绍克的定义、符号和常见物品重量单位;•千克的认识:介绍千克的定义、符号和常见物品重量单位;•克与千克的换算:介绍克与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
2. 教学方法为了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实物展示:通过展示不同重量的物品,让学生们直观感受克和千克的实际重量;•动手操作:让学生们亲自动手掂量物品的重量,加深对克和千克的认识;•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讨论,让学生们互相交流、互相学习;•游戏和练习:通过游戏和练习,让学生们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与环节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重量的物品,引导学生们进入本节课的主题——克与千克。
鼓励学生们发表自己对重量单位的认识和了解,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新知识(1)克的认知•克的定义:克是用来计量非常轻的物体的质量单位,符号为g。
•常见的克单位物品:硬币、纽扣等。
•动手操作:让学生们用天平称量一些物品的重量,如硬币、纽扣等,帮助他们建立对克的实际概念。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克与千克认识
如何教授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克与千克认识》本文将介绍如何教授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克与千克认识》这一知识点。
本章的重点在于让学生认识重量的概念,并能够将重量进行精确计量,以便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应用知识。
教材背景本节课算术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了解重量单位:克、千克。
2.讨论两个物体重量的大小。
3.掌握一些比较大小的方法:比较而非量化。
4.练习用秤量物品的重量并进行单位转换。
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克和千克的含义并学会互相转换。
2.培养学生方法掌握和计算较大或较小的物品重量。
3.通过练习和实践,让学生对于重量有更为清晰的认识,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重量计量知识。
教学步骤1.引入新概念通过引导学生,互相比较不同物品的重量,并讨论它们之间的差异性。
可以用一些实物来进行比较,比如拿一个苹果和一个桔子,让学生比较两者的略微重量、明显重量、或是极重的感觉。
然后教师可以引入概念,让学生了解克和千克的存在,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概念来描述日常生活中物品的重量。
2.讲解单位换算为了更加清晰地表达重量数值,教师可以上黑板来模拟列举不同物品并列出它们的重量数字,并解释一种单位转换方式。
比如说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克和千克之间数值的关系,以克为基准单位,千克是克的1000倍。
通过列举实际生活中的物品重量,让学生亲自感受数值间的大小热量巨大,最后达到了克与千克的互相转换。
3.列举举实例教师可以出示一些实物,比如一件外套,一个小孩或一些水果等等,并在每个实物前面标上重量的单位,鼓励学生进行自行估测合适的重量,然后通过获得实物的重量数据进行比对。
接着,教师可以以多种差异性的实物为例引导学生进行更多的重量转换练习。
4.小组练习最后,学生可以分组猜测一件物品的重量,并通过量秤量的方式来对比每个物品的大小,让学生有机会应用学习的知识,协作学习并进行互相比较。
总结通过本节课对于重量单位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到重量的含义,学会较好地掌握比较物品重量大小的技巧,在实际中活用这些技巧。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克和千克的认识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克和千克的认识
一、教学目标
1.能够认识克和千克的概念并进行换算
2.能够解决克和千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问题
3.能够进行简单的重量计算并归纳总结
二、教学准备
1.教材: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
2.教具:小物品
3.白板、白板笔、书写笔等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
教师呈现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铅笔、橘子、苹果等,让学生猜测它们的重量,并由学生估算它们是用克还是千克来表示。
2. 引入新知
引入“克”和“千克”的概念,解释它们是用来表示物体重量的单位,并手写在板书上。
3. 让学生进行比较
将任意两个物品放在一起,让学生比较它们的重量,通过比较发现它们的重量可能相差较大,需要更精确的单位进行表示。
4. 进行实例计算
教师给出一些实例,如两本书的重量、一个西瓜的重量等,让学生计算出它们在克和千克之间的换算。
5. 进行分类
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对克和千克进行分类,让其体会到这两个单位的是怎样进行转换的。
6. 进行归纳
通过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将前面的学习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能够简明扼要地表述克和千克的概念、换算方法等等。
7. 拓展应用
在学生理解克和千克的概念后,让他们对具体实例进行应用,让学生结合日常生活,进行例题的解答,在巩固所学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四、教学总结
本节课首先由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克和千克的概念,然后通过实例计算,让学生掌握了克和千克之间的换算方法,然后对这两个单位进行分类,最后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
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快速掌握克和千克的概念,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并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苏教版千克和克教学逐字稿
苏教版千克和克教学逐字稿第一节:引入教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重量的单位,那就是“千克”和“克”。
第二节:重量单位的引入教师:首先,我请同学们注意看这个小石头(教师手上拿着小石头)。
你们觉得这个小石头有多重呢?学生1:很重!学生2:比书包还重!教师:嗯,确实有些重。
但是,我们如何用准确的数字来表示它的重量呢?学生3:老师,可以用“千克”吗?教师:非常好!确实可以用“千克”来表示。
我们把这个小石头称为“一千克”。
那么,请问一千克有多重呢?学生4:千克太重了,老师!教师:嗯,确实一千克对于我们来说可能很重。
但是我们可以用另一个更小的单位来表示,那就是“克”。
学生5:老师,克是什么?教师:很好的问题!“克”是重量的基本单位,比起千克来说,它要小得多。
一千克等于多少克呢?学生6:老师,一千克等于1000克!教师:太棒了!一千克确实等于1000克。
那么,一千克的重量和1000克的重量一样,只是单位不同而已。
第三节:重量单位的换算教师:接下来,我们来学习一下重量单位之间的换算。
首先,我们来看一些重要的换算关系。
一千克等于多少克?学生7:一千克等于1000克。
教师:非常好!那么,如果我们想要把1000克转换为千克,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学生8:老师,我们把1000克除以1000吗?教师:没错!我们把1000克除以1000就能得到1千克。
这样就完成了从克到千克的换算。
反过来,如果我们需要把千克转换为克,应该怎么做呢?学生9:老师,我们把千克乘以1000吗?教师:非常好!我们把千克乘以1000就能得到对应的克数。
这样就完成了从千克到克的换算。
第四节:重量单位的应用教师:现在我们来做一些练习题。
请同学们拿出笔和纸,我们随机抽几个同学回答。
(教师随机点名)教师:请把5千克换算为克。
学生10:(思考片刻)5000克。
教师:非常好!下一个问题,请把9000克换算为千克。
学生11:(迅速计算)9千克。
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说课稿(精选3篇)整理
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说课稿(精选3篇)整理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说课稿(精选3篇)作为一名教学工,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帮助教学,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阅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我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说课稿(精选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说课稿1一、说教材《克和千克》是学校数学二年级下册的内容。
要求同学熟悉两个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是同学对质量单位的初步尝试,也是为后面“吨”的教学奠定基础。
从同学的感知规律和生活阅历动身,敏捷处理教材,先熟悉克,再熟悉千克,然后理解克与千克的关系及学问应用。
围绕这节课的内容,以新的教学理念作指导,结合课题的试验方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1、同学熟悉克和千克,对1千克、几千克、1克、几克有肯定的感知,理解克与千克的关系,能进行简洁的质量计算。
2、连续培育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的学习方法、鼓舞共性化的学习意识。
3、使同学充分体会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培育同学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力量。
本节课的重点是对千克与克的熟悉并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难点是对克的熟悉。
二、教法和学法教法: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同学,虽然他们已养成肯定的学习习惯,但因年龄小,还是好动、好玩、奇怪心强,依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爱好,激发他们的奇怪心,老师在教学中以情境教学法为主,创设同学喜爱、熟识的嬉戏情境、活动情境,让同学充分去感受、发觉,猎取新知,同时还采纳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等教学方法,为同学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制造了良好基础。
学法:为了更好的突出同学的主体地位,体现并优化多样化学习方式,在学法上采纳了让同学掂一掂、说一说、估一估、称一称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同学乐观动手、动口、动耳、动脑,在这种主动参加、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的过程中感悟新知。
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老师:前几天,同学们随家长去超市购买了一些物品,还收集了一些常用物品的质量,我们一起沟通一下好吗?生答:妈妈买的牙膏是30克,火腿肠一根是45克,我的体重是31千克,一袋大米是25千克……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你有什么发觉吗?生:有的后面带:“克”,有的后面带“千克”。
小学二年级《克与千克》说课稿
小学二年级《克与千克》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克与千克》是二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对质量的概念的初次接触,也是今后学习计量单位的重要基础。
教材通过各种活动,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掌握计量单位克和千克,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
二、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他们已经知道一些物品的质量是轻还是重。
但是,他们对于具体的质量单位的认识还比较模糊。
因此,本课教学要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质量观念,为以后学习更多的计量单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是描述物体所含物质多少的物理量;了解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掌握物体质量的称量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初步建立质量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掌握物体质量的称量方法。
2. 教学难点: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理解质量是描述物体所含物质多少的物理量。
五、教具准备天平、砝码、量筒、小纸盒、鸡蛋、盐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物品,让学生感受它们的质量,从而引入质量的概念。
2. 认识质量概念:通过举例说明质量是描述物体所含物质多少的物理量,让学生了解质量的概念。
3. 认识质量单位:介绍质量单位克和千克,让学生了解它们的大小关系。
4. 建立质量观念:通过活动让学生亲自感受1克和1千克的质量,建立质量观念。
5. 称量物体质量:通过小组合作等活动,让学生掌握物体质量的称量方法。
6. 巩固练习:通过练习题和实践活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7. 课堂小结:回顾本课所学内容,总结重点和难点。
8.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和实践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小学数学《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
小学数学《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小学数学《克和千克的认识》的一节课,属于小学数学的计量单位部分。
该课程主要教授学生认识克和千克的概念及其相互转换的方法。
本节课内容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并能提升学生的计量单位换算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克和千克的概念,学会克和千克的转换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课堂讨论、实物示例和练习题训练,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使他们意识到计量单位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和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克和千克的概念,并能够进行相互转换。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四、教学准备1.课件和投影仪。
2.实物示例,如水果、图书等典型物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苹果、香蕉等,并问学生这些物品重不重。
引导学生思考计量单位的重要性。
2. 引入新知识教师出示课件,向学生介绍克和千克的概念,克是比较小的单位,千克是比较大的单位。
通过图文,并用简单的例子进行说明,帮助学生理解克和千克的概念。
3. 实物示例引入教师准备一些实物示例,如书、水果等,通过称重仪器测量其重量,并向学生展示重量的数值。
教师将物品的重量转换成千克或克的形式,并与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观察数值之间的关系。
4. 讲解转换方法教师向学生讲解克和千克的相互转换方法,以及基本的进制关系。
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能够快速转换克和千克单位。
5. 小组讨论和练习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解答。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总结和展示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展示学生在小组中完成的练习题答案。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 克和千克的认识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克和千克的认识1、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
2、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用天平和台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感受1克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建立1克和1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3、通过从实际生活中引出质量单位的观念,让学生认识到质量单位与时间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时间生活中非常有用的。
教学重点:1、掌握质量单位:克、千克。
2、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建立克和千克的时间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人新知1、拿出一本数学教课书,和一只笔,提问:哪个重有些?2、肯定学生的回答,并让学生掂一掂,然后让学生说说有什么样的感觉。
3、从刚才的实践得出结论:物体有轻有重。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思维。
二、观察、操作领悟新知1、出示主题挂图,物体的轻重的计量。
观察主题挂图。
(1、)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幅图画的是什么?(2、)这幅图中的小朋友和阿姨在说什么?(3、)前几天,老师让大家广泛收集、调查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物品的质量,我们现在来交流以下好吗?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单位来表示。
(4、)在学生说的同时,老师拿出有准备的东西展示。
2、克的认识。
(1、)提问:通过调查我们知道了一些物品的质量,你们知道1克、1千克各有多重吗?要知道物品的质量,应该怎么办呢?(2、出示天平,简单介绍天平的结构,并说明使用方法。
(3、)将一个2分皮放在左边盘内。
1克砝码放在右盘内,让学生观察。
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个2分皮重多少克?板书:克(4、)1克有多重?我们来掂一掂好吗?【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实践调查入手,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掂一掂,称一称,找一找等学生兴趣的活动,让学生充分认识了克。
3、千克的认识。
(1、)出示盘称。
大家认识这称吗?(2、)看看盘称的使用方法。
现在要称1千克的水果或蔬菜,谁能当售货员来称一称?(3、)现在先掂一掂自己的书包有多重?估计有几千克,然后用称一称。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克和千克的认识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克和千克的认识一、知识背景在二年级下册数学的学习中,我们需要学习度量衡的知识。
度量衡是指度量的尺度或单位。
度量衡的常用单位有长度、重量、时间、容积等。
而其中重量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知识点。
在度量衡中,重量的单位为克和千克。
二、教学目标1.知道克和千克的概念;2.会用克和千克进行重量的转换;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度量衡问题。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克和千克的认识及其转换;2.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内容与步骤1. 克和千克的认识1.1 首先,问学生你们能说出重量的单位吗?(目的:了解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 1.2 介绍克和千克的概念 - 克:是一种很小的重量单位,1克是指物体质量为1kg的千分之一。
- 千克:是一种很大的重量单位,1千克是指物体质量为1kg的千倍。
2. 克和千克的转换2.1 讲解换算关系 - 1000克 = 1千克 - 1克 = 0.001千克 2.2 进行练习 2.2.1 进行简单的计量练习,如:重量为300g、1500g等,让学生换算成千克。
2.2.2 给出实际生活中的例题,如:某件物品的重量为3千克5克,将其用克表示。
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3. 应用练习3.1 设计实际应用的情境 - 举例:小明家里买了1千克的米,小明拿了多少斤米?(提示:可以通过克和千克的换算解决)。
3.2 让学生自己动手去解决实际问题。
五、板书设计•克和千克的认识及其转换公式六、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克和千克的概念及其转换,并且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了实际问题。
温馨提示学生,掌握了克和千克的认识对于日常生活中的量衡计算很有帮助,下次遇到大米、面粉的重量单位时,一定要深入了解。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克与千克认识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克与千克认识一、教学目标1.了解重量的计量单位——克和千克。
2.能够用克和千克正确地表示物体的重量。
3.发现克和千克的关系,能够将克和千克相互转换。
二、教学重点1.认识并掌握克和千克的概念和计量方法。
2.学会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克和千克进行计量。
3.能够准确地将克和千克相互转换。
三、教学难点1.理解克和千克的重量概念和转换关系。
2.学会在计算时正确地运用克和千克的单位。
四、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1.教学方法:示范教学法、问答法、联想法。
2.教学手段:黑板、书本、实物五、教学过程1. 课前活动老师可以让学生看一些图片或物品,问问学生这些物品大概有多重,引出重量的概念。
2. 导入新课(1) 讲授克的概念教师在黑板上写出:“克”字,引导学生发现并描述该字形的特征。
然后讲解“克”的含义,“克”是重量的计量单位之一,它表示一件物品重多少。
一个小石子重1克(教师出示小石子),大约10片叶子重1克(教师出示叶子)。
(2) 讲授千克的概念教师在黑板上写出:“千克”字,引导学生发现并描述该字形的特征。
然后讲解“千克”的含义,“千克”是重量的计量单位之一,“千”表示1,000,一件物品重1千克,它表示这个物品重1000个克。
3. 拓展性活动老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上或在生活中寻找一些物品,问问学生这些物品的大致重量,看他们是否能够正确地运用克和千克的单位进行计算。
4. 讲解克和千克的关系教师介绍克和千克之间的关系,即1千克等于1000克,1克等于0.001千克。
5. 练习(1) 情境演示教师先让学生估计一些物品的重量,例如一根笔、一个自行车、一台电视机、一架飞机等。
然后让学生称量这些物品,看看他们的估计是否准确,引导学生运用克和千克的单位进行计量。
(2) 计算练习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例如:•王老师买了5个图书,每个图书重500克,问她买的书的重量共有多少克?•一块石头重2千克,问它有多少克?•一辆汽车重1500千克,问它有多少克?让学生在课堂上计算,检查他们的答案是否正确。
苏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说课稿
苏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说课稿◆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说课稿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人教版教材第四册第六单元的《克和千克》。
本课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1)注意以学生已有体会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关心学生明白得数学知识。
(2)通过多种方式关心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差不多对质量的概念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
这节课认识质量单位,不仅要让学生明白质量单位的名称(克和千克)和单位之间的进率(1千克=1000克),更重要的是感受和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准确应用这两个质量单位。
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我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掂一掂、比一比、猜一猜、称一称、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了解1克、1千克有多重,从而初步建立起1克和1千克的观念。
同时使学生了解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秤能够关心我们明白物品的质量。
依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遵循班级学生的实际,并结合教材特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从知识与技能方面来说,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明白1千克=1000克。
2.从过程与方法上来说,经历观看、实践、估量等数学活动过程,初步学会用质量单位来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物体的质量,在与同伴合作中解决质量问题,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
3.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来说,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自主探究的精神。
以上目标在教学活动中相互渗透,达成了德育、智育、知识与能力的结合。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差不多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也明白要想明白物体的轻重不能光靠眼睛去观看,必须用秤来称一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二年级下册说课稿《克和千克的认识》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课标版第四册第六单元“克和千克的认识”。
2、教材分析:
“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
这节课认识质量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我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掂一掂、比一比、猜一猜、称一称、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了解1克、1千克有多重,从而初步建立起1克和1千克的观念。
同时使学生了解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秤可以帮助我们知道物品的质量。
二、说教学目标
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结合教材特点,我制定了一下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会用天平称一些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估计物体质量的意识和判断能力;
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知道看、称,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增强生活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目标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使学生会用天平称一些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确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四、说教法和学法
针对教学内容,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启发式引导法、讲解法、演示法、探究等方法。
这样的教法既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规律,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法,并把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熟悉物品的质量建立联系,这样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知识,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五、设计理念:
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知识,而且质量单位不象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观察得到。
基于这一现状,我在课前布置学生调查并准备一些学习用品及生活用品,并掂一掂,从中学生积累了有关质量的生活体验,然后再学习新课。
教学中,考虑到学生平时合作意识较强,为了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
在设计本节课的过程中,我侧重于以下几方面的思考:
一、注意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
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给学生建立初步的质量观念,使学生知道比较东西的轻重不能单靠眼睛观察,必须用手掂一掂或用秤称一称。
数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是《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新课开始我便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感受物体有轻有重,引出质量单位,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克和千克是两个基本的质量单位,如果学生对这两个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了较鲜明的表象就可以正确运用它们进行估测和实测,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进率。
反过来,学生在进行实际测量的活动中,也能进一步加深和巩固这两个质量单位的观念。
为了达到这种相互促进的效果,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我采取了这样一些措施。
1、通过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
如:借助测量一枚二分硬币和两袋500克的盐,让学生用手掂一掂,感知1克和1千克有多重;再让学生说出生活中大约重1克和1千克的物品,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
2、给学生提供测量实际物品的机会。
如:说明“要知道物品的轻重可以用秤来称”,介绍一些常用的秤,让学生认识测量的工具。
3、培养估测意识。
如,在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后,让学生说出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或1千克,给他们提供了先估测再实测的练习,让学生比较估测和实际测量的所得结果的差别,从而修正
自己的估测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