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常见的酸》教案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常见的酸和碱教案

九年级化学常见的酸和碱教案

九年级化学常见的酸和碱教案九年级化学常见的酸和碱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九年级化学常见的酸和碱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九年级化学常见的酸和碱教案篇1教学目标:学会用pH试纸测溶液的酸碱度;能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去测试一些物质的pH。

通过对各种操作的比较及对测试数据的分析,建立正确的测试和读数方法。

让学生自主测试,拓展活动的空间,培养尊重事实的观念和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意识。

教学疑点:不同生长时期的水果和蔬菜pH是否相同,建议测不同生长时期番茄pH进行了解。

观察头发光泽需要哪些条件,建议增强光线和利用放大镜观察。

头发耐拉力,用手拉能否准确感知?建议用测力计去测更科学。

为使测出的数据具有科学性,可引导学生取几次的平均值。

重点和难点:测试方法。

活动方式:学生主持;分组实验。

实验准备:①分组准备:每组有5个烧杯分别装20 mL pH为1、4、7、10、13的溶液,头发五束(同一个人的头发)。

②稀硫酸、稀盐酸、蒸馏水、氢氧化钠溶液。

③洁厕精、醋、洗洁精、石灰水、牙膏、西红柿、牛奶、鸡蛋、萝卜、纯碱溶液、草木灰水、泡菜水、橘子、苹果、造纸厂排放的废水、点滴板、pH试纸、玻璃棒、镊子、小刀、纱布、放大镜、弹簧秤等。

教学过程:师:先请同学们将5束头发分别放进盛有不同pH(1、4、7、10、13)溶液的小烧杯中,等会观察。

师:再请同学们看61页内容,回答,我们从书中获得了哪些信息?生1:溶液的pH<7显酸性,ph>7显碱性,pH=7显中性。

生2:测定pH的最简单的方法是用pH试纸。

反思: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做主持,本身就是对能力的训练,把讲台让给学生,同学们相互理解与支持,合作有了更大的自主空间,行为和表达更具有学生自身的特点。

但主持人和同学们是处于同一知识平台,随时需要老师的指点,老师在课前要帮助主持人理好提纲。

九年级常见的酸教案

九年级常见的酸教案

九年级常见的酸教案教案标题:探索酸的性质与应用教学目标:1. 理解酸的性质与特征。

2. 掌握常见酸的命名与化学式。

3. 了解酸的应用领域。

教学重点:1. 酸的性质与特征。

2. 常见酸的命名与化学式。

教学难点:1. 酸的应用领域。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和试剂:盐酸、硫酸、醋酸等。

2. 多媒体设备及相关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有关酸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酸的兴趣,并激发学生的思考,如:“你们平时都接触过哪些酸性物质?它们有什么特点?”二、理论讲解(15分钟)1. 介绍酸的定义和性质,包括酸的味道、腐蚀性、导电性等。

2. 解释酸的离子理论和酸的电离过程。

3. 引导学生了解常见酸的命名规则和化学式,如盐酸(HCl)、硫酸(H2SO4)、醋酸(CH3COOH)等。

三、实验操作(30分钟)1. 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每组提供不同的酸性物质。

2. 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观察和验证酸的性质与特征,如酸与金属的反应、酸与碱的中和反应等。

四、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15分钟)1.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酸的性质与特征。

2. 学生分享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和对酸的理解,进行讨论和交流。

五、拓展应用(15分钟)1. 引导学生了解酸的应用领域,如酸的工业应用、生活中的酸等。

2. 分组小研究:学生自主选择一个酸的应用领域进行研究,并撰写一份小研究报告。

六、小结与评价(5分钟)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结,并进行学生的评价和反馈。

教学延伸:1. 学生可进一步了解酸的强弱和pH值的概念。

2. 学生可进行更多的实验操作,探索酸与其他物质的反应。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情况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度和思考深度。

3. 评价学生撰写的小研究报告的内容和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全面了解酸的性质与特征,掌握常见酸的命名与化学式,并了解酸的应用领域。

同时,通过实验操作和讨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得到了锻炼。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常见的酸》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常见的酸》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常见的酸》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常见的酸》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的最后一部份内容,对学生理解和掌握酸的性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节课通过介绍几种常见的酸,如盐酸、硫酸、硝酸等,使学生了解酸的化学性质,如酸碱中和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非金属与酸的反应等,从而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酸、碱、盐的相关知识,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物质的性质等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对酸的性质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因材施教,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对酸的性质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几种常见酸的化学性质,如酸碱中和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非金属与酸的反应等。

2.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的能力。

3.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几种常见酸的化学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2.酸碱中和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非金属与酸的反应的原理。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对酸的性质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几种常见酸的实验试剂,如盐酸、硫酸、硝酸等。

2.准备相关的实验器材,如试管、烧杯、滴定管等。

3.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现象,如铁器生锈、胃药的成分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与酸的性质有什么关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几种常见酸的化学性质,如酸碱中和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非金属与酸的反应等,同时进行讲解,让学生对这些性质有清晰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几种常见酸与金属、非金属的反应,记录实验现象,从而加深对酸的性质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学生通过回答问题、讨论等方式,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人教版初中化学常见的酸教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常见的酸教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常见的酸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常见的酸,包括硫酸、盐酸、硝酸等;
2. 了解酸的性质和应用;
3. 掌握酸的一般性质,包括呈酸性、与金属生成氢气等;
4. 能够正确区分常见酸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常见酸的性质和应用;
难点:酸与金属生成氢气的反应机理。

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试管、试管架、玻璃棒等;
2. 实验药品:稀盐酸、稀硫酸、锌粒等;
3. 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不同酸的分子结构和应用场景。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介绍酸的概念和常见的酸的名称,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讲解酸的基本性质(10分钟)
1. 酸的定义:酸是一类常见的化合物,能在水中产生质子(H+)的物质;
2. 酸性:探讨酸的呈酸性的特征,如酸液的酸味、酸液的导电性等;
3. 与金属反应:介绍酸与金属生成氢气的反应机理。

三、实验操作(15分钟)
1. 实验一:硫酸与锌的反应;
2. 实验二:盐酸与铁的反应;
3. 实验三:硝酸与镁的反应。

四、实验结果分析(10分钟)
根据实验结果,让学生总结不同酸与金属的反应特点和产生的气体。

五、应用拓展(10分钟)
分组讨论不同酸的应用领域和方法,展示不同酸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六、课堂小结(5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学生掌握的知识点,鼓励学生深入学习酸的更多性质和应用。

教学反思:
通过本教案的设计和实施,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常见的酸的基本性质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实
验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常见的酸和碱教案优秀9篇

常见的酸和碱教案优秀9篇

常见的酸和碱教案优秀9篇【设计理念】2.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为学生创造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考,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

【复习目标】1.了解几种常见酸和碱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度。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

问题探究法。

讨论归纳等【复习流程】一、酸和碱的概念1.酸常见酸的化学式:2.碱常见能溶于水的碱的化学式:二、酸和碱的物理性质浓硫酸浓盐酸状态气味密度打开瓶口的现象naohca(oh)2俗名颜色。

状态溶解性露置在空气中的现象三、酸和碱的化学性质稀盐酸稀硫酸酸的化学性质指示剂1.使石蕊溶液变色2.使酚酞溶液变色zn+hcl-fe+h2so4-金属氧化物fe2o3+hcl-cuo+h2so4-碱fe(oh)3+hcl-cu(oh)2+h2so4-盐agno3+hcl-bacl2+h2so4-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碱的化学性质指示剂1.使石蕊溶液变色2.使酚酞溶液变色氧化物co2+naohso2+naohco2+ca(oh)2—酸naoh+hclca(oh)2+hcl—盐cuso4+naohna2co3+ca(oh)2例题:有下列四种实验设计及操作,实验过程中其现象不能说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的是四、ph应用1.溶液酸碱度测定方法在_________或___________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__________或________将被测液滴到_______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____________比较,即可得出被测液的ph。

2.向盛有naoh的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为____色,此时溶液的ph____,向此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并不断振荡,直至溶液刚好无色时,溶液呈____性,ph____继续滴加稀盐酸,溶液呈____色,ph____,在整个实验中溶液发生了____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3.现有白纸和几种溶液,有人用这些材料设计了一个名为“雨落叶出红花开”的趣味实验。

《常见的酸》教学设计

《常见的酸》教学设计

《常见的酸》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常见的酸》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十单元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的第一课时,主要介绍酸碱指示剂以及酸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在此之前,化学用语、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物质分类、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学的知识为本节学习奠定了基础,同时通过本节的学习,也为以后学习酸和碱打下基础作好铺垫。

本节教材的特点是难度不大,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的内容也较多,学生比较熟悉比较感兴趣。

所以只要抓好时机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一定能抓好课堂效率。

二、学情分析:1、心理状态:思维活跃,喜欢探究事物的本质,对化学问题具有强烈的学习兴趣。

2、层次与能力: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具有一定的化学思维能力,实验动手能力。

3、存在问题:化学思维能力,实验动手能力,分析能力还不完善。

4、解决方法:通过问题探究法,实验探究法,推理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紫色石蕊和无色酚酞两种酸碱指示剂,并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认识几种常见的酸及主要性质和用途。

(3)认识浓硫酸的腐蚀性及使用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紫色石蕊和无色酚酞这两种指示剂在不同溶液中颜色变化的探究,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的方法获取知识。

(2)通过浓硫酸的强腐蚀性和浓硫酸的稀释实验,学会浓硫酸的稀释方法,强化实验及生活中的安全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实际问题中化学现象的解释,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认真观察、分析探究酸性质的有关实验,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精神。

四、重难点:重点:运用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及浓硫酸的特性。

难点:浓硫酸的稀释方法。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本节课我将采用课件展示法、实验探究法、小组讨论法、归纳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给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使学生真正成为快乐的学习主体。

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视频]森林里的“妖怪”的故事引入新课。

九年级《常见的酸》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常见的酸》教案、教学设计
4.通过学习酸的化学性质和用途,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在人类社会进步中的价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在之前的化学学习中,掌握了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实验技能,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他们对酸的概念和性质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于酸的深入理解和应用仍需进一步引导和培养。此外,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喜欢探索未知领域,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运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本章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通过实验、实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酸的相关知识,提高他们的化学素养。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引导学生关注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涵盖酸的性质、分类、应用等方面,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教师针对学生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提高学生的理解程度。
4.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热情。
2.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
3.引导学生认识到化学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6.针对本节课的课堂练习,教师筛选部分具有代表性的题目,要求学生进行课后巩固练习,以提高他们对酸的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7.布置一道综合性的研究性学习题目,要求学生分组合作,从实际生活中选取与酸相关的课题,进行调查研究,撰写研究报告,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和交流。

初中化学常见的酸的教案

初中化学常见的酸的教案

初中化学常见的酸的教案
一、教学内容:常见酸的性质和用途
1. 酸的性质:酸味、腐蚀性、导电性、与金属反应、与碱反应。

2. 常见酸的名称及化学式:盐酸(HCl)、硫酸(H₂SO₄)、硝酸(HNO₃)、乙酸(CH₃COOH)等。

3. 常见酸的用途:医药、制造化肥、制造合成纤维、食品添加剂等。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酸的性质和特征。

2. 了解常见酸的名称、化学式和用途。

3. 能够用简单的实验验证酸的性质和用途。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引入酸这一概念,让学生探讨酸对物质的作用。

2. 探究:通过实验验证酸的性质和用途,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和总结。

3. 练习:通过小组讨论或个人练习,巩固对酸的性质和用途的理解。

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梳理酸的性质、常见酸的名称及用途。

四、教学评估:
1. 实验报告: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评分。

2. 课堂问答:随堂问答,检验学生对酸的理解程度。

3. 练习题:分发练习题,测试学生对酸的性质和用途掌握情况。

五、教学反思:
1. 教学方法如何创新?
2. 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激发?
3. 是否能够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希望以上教学方案能够帮助您更好地教授化学课程,让学生对酸有更深入的理解和应用。

祝教学顺利!。

《常见的酸》教学设计及反思

《常见的酸》教学设计及反思

浓酸的安全使用。

3.稀盐酸和稀硫酸的化学性质①反应稀酸与活泼金属反应②稀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思考并分析猜猜看——浓硫酸的一则谜语。

(探究讨论系列活动三)制氢比赛分组实验,观察描述现象,书写方程式比较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思考小结:稀酸+活泼金属→盐+H2↑(探究讨论系列活动四)分组实验,观察并汇报实验现象带锈铁钉稀盐酸稀硫酸书写方程式思考小结:稀酸+金属氧化物→盐+水(探究讨论系列活动五板演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方程式上浓硫酸的滤纸被酸腐蚀。

引导分析“黑面包”的形成,介绍浓硫酸的脱水性(板书)强调浓酸的安全使用。

创设情境:Mg、Zn、Cu的制氢气大赛。

引导小结酸与活泼金属的反应规律指导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并汇报实验现象引导小结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规律巡视纠错的腐蚀性照应新课引入,加深对脱水性的了解活跃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强化安全教育创设情境,探究稀酸与金属的反应学习归纳方法创设情境,探究稀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同时增强学生对化学应用与生活的理解学习归纳方法回顾旧知,引入新知教学反思:常见的酸是初中化学阶段化合物知识部分的重点教学内容。

以前教师总是认真的演示每个实验,得出盐酸和硫酸的一条条化学性质,然后归纳出酸的通性,最后再由学生完成学生分组实验。

这样做看起来条理非常清楚,但是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学生是被动学习,学习效果不佳,这显然不符合新课程要求,也不是学生需要的现代课堂。

学生所期望的现代课堂上最快乐的事是平等的交往;课堂上最感兴趣的内容是新奇而又富有挑战的学习内容;而最喜欢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

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的时候不能固守教材,而忽视学生;在实施教学时,不能“只见教材和教案,不见学生”。

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

因此,本节课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充分注意“如何教”与“如何学”的设计理念的转变,放弃了传统的教师角色定位,注重学生的自主和合作学习。

一、以新奇的实验切入课堂激疑。

初中常见酸教案

初中常见酸教案

初中常见酸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酸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2. 掌握常见酸的名称、化学式和特点。

3. 学习酸的用途和酸碱中和反应。

教学重点:1. 常见酸的名称、化学式和特点。

2. 酸的用途和酸碱中和反应。

教学难点:1. 酸的化学式的记忆和理解。

2. 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和应用。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滴定管等。

2. 实验试剂:盐酸、硫酸、硝酸、醋酸等。

3. 课件和教学素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学过的物质分类,引出酸的概念。

2. 讲解酸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二、新课内容(15分钟)1. 介绍常见酸的名称、化学式和特点。

举例说明:- 盐酸(HCl):无色透明液体,有刺激性气味,溶于水,是一种强酸。

- 硫酸(H2SO4):无色透明液体,有刺激性气味,溶于水,是一种强酸。

- 硝酸(HNO3):无色透明液体,有刺激性气味,溶于水,是一种强酸。

- 醋酸(CH3COOH):无色透明液体,有醋味,溶于水,是一种弱酸。

2. 讲解酸的用途和酸碱中和反应。

举例说明:- 盐酸的用途:制取氯气、制造化学品、钢铁除锈等。

- 硫酸的用途:制取肥料、制造化学品、电池等。

- 硝酸的用途:制取肥料、制造化学品、炸药等。

- 醋酸的用途:食品添加剂、制药、制造化学品等。

三、实验演示(15分钟)1. 演示盐酸与氢氧化钠的酸碱中和反应,观察现象。

2. 演示硫酸与氢氧化钠的酸碱中和反应,观察现象。

3. 演示硝酸与氢氧化钠的酸碱中和反应,观察现象。

4. 演示醋酸与氢氧化钠的酸碱中和反应,观察现象。

四、学生实验操作(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酸碱中和反应,观察并记录现象。

2. 学生填写实验报告。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常见酸的性质和用途。

2. 强调酸碱中和反应的重要性和应用。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记忆常见酸的名称、化学式和特点。

2. 完成课后练习,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计算。

常见的酸 教案

常见的酸 教案

常见的酸教案教案标题:常见的酸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常见的酸的特性和性质;2. 掌握常见酸的命名规则;3. 能够区分酸和碱的区别;4. 能够进行简单的酸碱反应实验。

教学重点:1. 常见酸的特性和性质;2. 常见酸的命名规则。

教学难点:1. 常见酸的命名规则。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试管、试管夹、酸性试纸、酸碱指示剂等;2. 实验材料:盐酸、硫酸、乙酸等;3. PPT或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利用PPT或教学课件展示一些常见的酸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2. 提问:你们平时在哪些地方接触到酸?酸有什么特点?Step 2:讲解常见酸的特性和性质(10分钟)1. 通过PPT或教学课件,讲解常见酸的特性和性质,如酸的味道酸酸的、酸的溶液能够腐蚀金属等;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酸的溶液能够腐蚀金属?Step 3:讲解常见酸的命名规则(15分钟)1. 通过PPT或教学课件,讲解常见酸的命名规则,如盐酸、硫酸、乙酸等;2. 引导学生进行酸的命名练习,确保学生掌握酸的命名规则。

Step 4:进行酸碱反应实验(20分钟)1. 将盐酸、硫酸、乙酸等常见酸分别倒入不同试管中;2. 将酸性试纸放入每个试管中,观察颜色变化;3. 将酸溶液与碱性物质(如氢氧化钠溶液)混合,观察反应现象。

Step 5: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复习常见酸的特性、命名规则以及酸碱反应;2. 提问:除了常见酸之外,你们还知道其他的酸吗?请举例说明。

Step 6: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寻找常见酸的应用场景,并写一篇小作文进行描述;2. 下节课预告:将介绍常见碱的性质和命名规则。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常见酸的特性和性质,掌握常见酸的命名规则,并能进行简单的酸碱反应实验。

同时,通过实验的方式,能够加深学生对酸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九年级化学下册《常见的酸》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下册《常见的酸》教案、教学设计
5.结合所学知识,向家人或朋友讲解酸的性质和应用,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和科普传播能力。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酸的通性及其化学性质,常见的酸及其化学式,酸的应用。
2.难点:酸的性质与反应机理的理解,实验操作中的安全与准确性,酸与日常生活环境的联系。
(二)教学设想
1.利用多媒体和实物展示,引入酸的日常应用场景,如清洁剂、食品添加剂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酸的通性。
-设想案例:讨论酸雨对环境的影响,分析酸雨的形成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6.创设互动交流平台,鼓励学生提问、分享实验心得,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思维碰撞。
-设想活动: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实验中的观察和发现,互相解答疑惑。
7.教学评价设计,通过课堂提问、实验报告、小组讨论表现等多维度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总结酸的通性、分类、性质和应用等方面。
3.教师进行点评,强调重点和难点,并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梳理,使知识体系更加清晰。
4.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酸的奥秘,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本章节知识的掌握,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教师提问:“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柠檬汁会这么酸?醋为什么能用来腌制食物?”
2.学生分享自己对酸的了解和体验,教师总结并板书“酸”的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酸的一些基本性质,如与金属反应、与碱中和等,引发学生的思考,为新知识的讲授做铺垫。
(二)讲授新知
在这一环节,教师将系统地讲授酸的定义、分类、性质及其应用,确保学生能够掌握以下知识点:
1.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所学的酸的通性,思考并举例说明酸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九年级化学常见的酸教案

九年级化学常见的酸教案

九年级化学常见的酸教案教案标题:九年级化学常见的酸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常见的酸及其性质;2. 掌握酸的命名规则;3. 理解酸与金属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 能够进行酸碱指示剂的简单实验;5.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准备:1. 教材:九年级化学教材;2. 实验器材:试管、试管夹、酸碱指示剂、酸性溶液、金属片;3. PPT或黑板、粉笔。

教学步骤:引入:1. 利用PPT或黑板,引导学生回顾酸碱的基本概念,并与日常生活中的酸碱物质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知识讲解:2. 介绍常见的酸及其性质,包括盐酸、硫酸、硝酸等,以及它们的酸味、腐蚀性和导电性等特点。

3. 解释酸的命名规则,包括根据元素名称、氧化态和酸性根离子来命名酸的方法,并通过例题进行讲解和练习。

实验演示:4. 进行酸与金属反应的实验演示,将一块锌片放入盛有盐酸的试管中,观察并记录反应现象,引导学生写出化学方程式,并解释反应过程中电子的转移。

5. 进行酸碱指示剂的简单实验,将几滴酸碱指示剂滴入酸性溶液中,观察颜色的变化,帮助学生理解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原理。

讲解与讨论:6. 结合实验结果,讲解酸与金属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引导学生理解酸与金属反应产生盐和氢气的原理。

7. 引导学生讨论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并提问可能的应用场景。

小结与拓展:8.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学生应掌握的重点和难点。

9. 提供拓展阅读材料,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酸的应用和相关实验。

作业布置:10.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醒学生注意实验安全。

教学反思:11. 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准备。

教学延伸:1.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更多的酸碱实验,如酸与碳酸盐反应、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等,加深学生对酸性反应的理解。

2. 引导学生进行实际生活中的酸碱物质的调查和研究,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应用能力。

常见的酸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常见的酸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酸的化学性质,理解相似化学性质本质原因;
(2)认识物质的结构、性质、用途三者之间的密切联系;
(3)了解化学与社会、环境的相互联系,并能以此分析有关的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2)通过合作、交流的学习体验,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小组合作探究并动手实验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探究意识及归纳总结能力;
(2)启发学生运用已学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酸的五点化学性质,理解其本质原因;
2.难点: 实验探究酸的化学性质过程。

同步练习:
1.下列关于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B.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可用于金属除锈
C.稀盐酸和硫酸性质相似是因为都含有氢元素
D.稀硫酸能够与活泼金属反应制取氢气
2.下列能说明醋酸具有酸性的是()
A.有刺激性气味
B.常温下醋酸是无色液体
C.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D.易溶于酒精和水
3.下列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中化学知识运用错误的是( ) A.用稀盐酸除去铁钉上的铁锈
B.用铅笔芯的粉末开启生锈的锁
C.发现厨房中的液化石油气泄漏,马上打开排气扇进行通风D.用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主要成分CaCO3和Mg(OH)2]。

九年级化学《常见的酸》的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常见的酸》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稀H2SO4的物理性质,了解浓H2SO4和HNO3的性质及浓H2SO4的稀释方法。

2.掌握稀H2SO4的化学性质,能准确描述典型反应的实验现象和准确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了解H2SO4的用途。

3.了解SO42-的检验方法。

教学重点:硫酸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1、有关硫酸化学性质方程式的书写2、SO42-的检验实验与电教:[实验8-11]~[实验8-18]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浓HCl的物理性质,稀HCl的化学性质。

2.酸碱指示剂及其在酸碱溶液中的颜色。

3.Cl-的检验方法。

[引入新课]略[讲授新课]一、出示教学目标二、硫酸1.物理性质①演示P156[实验8-11]~[实验8-13]②结论:纯净的浓硫酸是无色、粘绸油状液体,不易挥发,有吸水性和脱水性,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

(强调稀释方法)2.化学性质①演示:稀H2SO4与石蕊与酚酞的作用,得出:稀H2SO4能使紫色石蕊浅液变红,不能使无色酚酞变色。

②演示[实验8-14](此实验可不做)得出:硫酸+金属──→盐+H2↑; H2SO4+Zn=ZnSO4+H2↑③演示[8-15]及稀H2SO4+CuO,得出:硫酸+金属氧化物────→盐+H2O3H2SO4+Fe2O3=Fe2(SO4)3+3H2OH2SO4+CuO=CuSO4+H2O④演示[8-16]及:NaOH+酚酞+H2SO4,得出:硫酸+碱───→盐+H2OH2SO4+Cu(OH)2=CuSO4+2H2OH2SO4+2NaOH=(Na)2SO4+2H2O⑤演示[8-17]及Na2SO4+BaCl2+稀HNO3,得出:a.硫酸+盐───→新酸+新盐 H2SO4+BaCl2=2HCl+BaSO4↑讨论:H2SO4及Na2SO4溶液中是否含有相同的离子?得出SO42- 的检验方法:(略)b.小结:(略)3.用途(指导学生阅读课文P158最后一节)4.硝酸和磷酸:指导学生阅读P159内容,并演示[实验8-18],得出硝酸的物理性质及氧化性。

2012部编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常见的酸》教案及教学反思

2012部编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常见的酸》教案及教学反思

2012部编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常见的酸》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中酸的定义、性质和分类;2.熟悉常见的酸的名称、分子式、性质等;3.掌握一些常见酸的制备方法;4.学习酸碱反应的基本概念,理解中和反应的概念,并能分析酸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二、教学重点1.酸的定义、性质和分类;2.常见的酸的名称、分子式、化学性质等;3.酸碱反应和中和反应的概念;4.分析化学方程式。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 酸的定义、性质和分类 (1课时)1.酸的定义:酸是指能够和碱发生中和反应,产生盐和水的化合物。

2.酸的性质:酸具有酸味、酸性、腐蚀性等性质。

3.酸的分类:按照含氧酸的酸度大小分类,可以分为强酸和弱酸;按照无机酸和有机酸的来源分类,可以分为无机酸和有机酸。

4.讲解并展示相关实验。

2. 常见的酸的名称、分子式、化学性质等 (2课时)1.硫酸、盐酸、硝酸、醋酸、柠檬酸等常见酸的名称、分子式、化学性质等。

2.展示相关实验。

3. 酸碱反应和中和反应的概念 (1课时)1.酸碱反应的定义:指酸和碱混合时所发生的化学反应。

其中,酸能够释放出H+离子,碱能够释放出OH-离子。

2.中和反应的定义:指在相等摩尔的酸和碱混合时,产生盐和水的化学反应。

3.理解和讲解酸碱反应和中和反应的概念,展示相关实验。

4. 分析化学方程式 (1课时)1.讲解化学方程式的定义及其符号含义;2.以实验为例,讲解如何正确地书写化学方程式;3.撰写实验报告,并通过让学生进行审阅和修改来提高学生的学术能力。

四、教学方法1.传统教学法:讲授知识点及相应的例题;2.实验教学法:展示相关实验来辅助讲解;3.讨论式教学法:以讲义中的问题为线索展开观点讨论和分析;4.案例教学法:提供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进行探究和思考。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化学中酸的定义、性质和分类、常见的酸的名称、分子式、化学性质、以及酸碱反应和中和反应的概念,并掌握分析化学方程式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化学《常见的酸》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归纳小结、阅读教材了解浓盐酸的一些基本性质和用途,并掌握浓盐酸的挥发性和保存方法。

2、通过实验探究、思考交流、归纳小结认识浓硫酸特性。

3、通过实验探究、讨论交流、联系应用了解稀释浓硫酸的方法,并知道浓硫酸的保存方法。

4、认识到实验规范操作及实验安全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浓盐酸的挥发性,浓硫酸的吸水性和腐蚀性,实验规范操作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浓硫酸的腐蚀性
课后适当练习题,不
要太难,达到巩固知
识的目的,又增强学
生学习自信。

练习: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浓盐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的质量会减少
B.浓盐酸在空气中会白雾
C.氯化钠溶液敞口一段时间后,溶质的质量会增加
D.浓硫酸敞口一段时间后,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2.在实验室常用浓硫酸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这是利用浓硫酸的()
A.酸性B.吸水性C.脱水性D.氧化性
3.化学实验过程中要规范操作,注意实验安全。

下列有关做法中错误的是
()
A.洒在桌面上的酒精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或沙子扑灭
B.稀酸飞溅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小苏打溶

C.点燃氢气前,一定要先检验氢气的纯度
D.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
4.将浓硫酸滴在石蕊试纸上,可观察到试纸()
A .变红B.变黑C.先变红再变黑D.变黑后变红
5、如图所示是稀释浓硫酸实验的示意图
(1)写出上图中,a、b两种仪器的名称:
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

(2)b容器所盛的试剂是____________(填“水”或“浓硫酸”)。

(3)稀释时,若两种试剂添加顺序颠倒,将会发生____________。

【联系与拓展】某媒体报道,2007年5月有一村民在家里误将装在酒瓶中的
浓硫酸当成白酒喝下,造成食道和胃严重损伤,这是因为浓硫酸具有
___________。

这一事件警示我们,家中存放或使用药物时应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响了整个流程。

反应出应变力不强。

还有些实验可以有改进,不一定是教材上的,也可以分
组让学生进行观察,提前说好规则。

学无止境,每一节课有不同的上法,力求不断突破自己,
以真正提高课堂效率,学生受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