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安全技术向主被动一体化发展
汽车主动与被动安全新技术

主动安全新技术
6)偏离行驶路线警报系统。由于某种原因,车辆 稍微偏离行车路线,而驾驶员又没有注意修正时,该 系 统发出警报,直到车辆回到原来的路线为止。日本 三菱 汽车公司和马自达汽车公司采用车载摄像机识别 道路中 间白线的方法,即当车辆偏离白线或偏离白线 较多时, 该系统报警。汽车报警后,驾驶员仍没有使 车辆回到原 来路线时,该系统便自动地使车辆回到原
主动安全新技术
3)视觉增强系统。为使驾驶员在雨、雾天仍有良 好的视觉效果,国外一些大的汽车公司研制出一种视 觉增强系统。该系统能迅速去除风挡玻璃上的雨水、 雾气。典型的结构有三种:第一种是采用除水防护薄 膜,使水膜不易形成;第二种是日本三菱汽车公司采 用的一种斥水玻璃,使水珠快速结成大水滴流走;第 三种是日本制造商利用超声波技术使吸附在风挡玻璃 上的水膜雾化消散。
汽车安全技术的发展趋势
汽车安全技术中的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是相辅相 成、相互补充的,两者缺一不可。未来的汽车安 全技术将向着集成化、系统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被动安全新技术
1) 智能安全气囊。智能安全气囊除具有一般安全 气囊所具有的部件和功能外,它所配备的气体发生器 都是多级的,具有更多的传感系统,可以自动地感测 到乘员的体重大小、乘员的身材高矮、乘员的坐姿、 座椅移动情况、乘员离位情况(离安全气囊模块的距 离)以及乘员是否佩带安全带等信息,以此来确定安 全气囊打开时采取的不同充气级别,避免乘员被爆炸 的气囊击伤,以达到最佳的保护效果。
主动安全新技术
1)距离警示系统。该系统可以帮助驾驶员保持 与 前车的安全距离。当距离警示系统启动后, 驾驶员可以 预先设定本车与前车的时间间隔。 汽车行驶时,系统探 测到本车与前面的汽车 时间间隔低于本车的设定值时,会在前挡风玻 璃发出警示,同时发出警示声。如果驾驶 员 还没有采取任何安全措施,这个系统将会自动 刹车。
汽车安全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汽车安全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汽车安全技术是保障驾驶员和乘客生命安全的关键技术之一,几十年来,各种安全技术不断推陈出新,不断提高汽车的安全水平。
本文将探讨汽车安全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 车身结构安全技术车身结构安全技术是汽车安全技术的基础,主要包括车架、车身防撞梁、安全气囊等构件,以及车身防撞测试等相关技术。
目前,汽车的车身结构普遍采用高强度钢材、铝合金等材料,大幅度提高了车身整体的结构强度和抗冲击能力。
2. 主动安全技术主动安全技术是指通过各种感应器、控制器和电子操作系统,实现对车辆行驶时各种状况的判断和控制,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主动安全技术主要包括:ABS 制动系统、ESP电子稳定程序、TCS牵引力控制、ACC自适应巡航系统、LDW车道偏离预警系统等。
防碰撞安全技术是通过感应器、计算机和控制器等技术手段对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各种状况进行判断和处理,进而实现对车辆运动的控制,从而降低碰撞事故的风险。
常见的防碰撞安全技术包括:前、后碰撞预警、自动紧急制动、自动停车、自动泊车等。
1. 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智能化技术将会在未来成为汽车安全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预计未来的汽车安全系统将更加高科技化,采用更多的传感器、计算机技术和自主控制技术,实现智能驾驶,进一步提升汽车的安全性。
2. 自主驾驶技术逐步完善自主驾驶技术是指无需驾驶员驾驶的汽车技术,它能够通过计算机系统自动驾驶,实现自主导航、避障、自主驾驶等功能。
目前,自主驾驶技术正在迅速发展中,各大车企和科技公司也正在积极投入相关研发。
3. 感知和控制技术的不断提高随着计算机和传感器技术的迅速发展,汽车感知和控制技术已经得到了极大地提升。
未来汽车的感知能力将更加强大,实时侦测路况、障碍物等,从而更加准确地判断车辆周边环境,进一步提升了汽车运行的安全性。
4. 车载网络技术的普及车载网络技术的普及将会对汽车安全带来极大的改变。
车载网络技术使得汽车关于自身安全的信息能够及时发送到相关监管部门和其他车辆,进一步提高了交通管理的效率和安全性。
汽车安全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汽车安全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近年来,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汽车安全问题。
汽车安全技术已经成为汽车行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不断创新和研究,汽车安全技术获取了长足的进步和良好的发展。
目前,汽车安全技术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被动安全技术被动安全技术主要是指防碰撞技术,包括车身防撞结构、安全气囊、安全带、定位座椅等。
这些技术虽然不能预防事故的发生,但它们能在发生事故后,通过缓解人体损伤和减少车辆损失等方面,提高汽车的被动安全性。
主动安全技术是指能够主动避免或减少事故发生的技术。
例如,ABS防抱死制动、电子稳定控制、自动紧急制动、自适应巡航控制等技术。
这些技术能够通过监测车辆状态、驾驶员信息等,及时采取主动措施,降低事故的发生几率。
3.智能交通系统智能交通系统是指通过信息和通信技术实现路面、车辆、驾驶员三者之间的互联互通,提高交通的安全性、效率和便捷性。
智能交通系统包括了道路交通信号控制、车辆通信系统、车辆导航系统、电子收费系统等一系列技术。
未来,随着汽车科技的迅速发展,汽车安全技术也将会得到持续的提升和发展。
以下是未来汽车安全技术的几个发展趋势:1.智能化水平将不断提升未来汽车安全技术将会进一步智能化,例如,智能驾驶技术的出现,将会减少驾驶员的疲劳和人为错误,从而降低事故的发生。
2.多元化安全技术将会成为重点未来汽车安全技术将更加多元化,例如,在主动安全技术方面,将会涌现出更多针对不同类型事故的技术,例如,侧碰撞、侧翻等。
3.协同性将成为发展趋势未来汽车安全技术不仅要着眼于车辆本身,还应将智能交通系统整合进来,用于预测、监测交通状况,从而提高汽车的适应性和安全性。
电子技术在汽车安全上的应用

浅谈电子技术在汽车安全上的应用[摘要]行车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和政府的关注,汽车厂商更是全力研发安全措施,以此作为亮点、卖点,因而大量基于汽车安全的电子技术被广泛应用,本文概述了主动、被动及事故后三方面安全电子技术措施。
[关键词]汽车电子技术主动安全被动安全应用中图分类号:u46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1-0000-01随着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为了满足安全法规和消费者对汽车安全性的要求,汽车厂商采取了多方面措施来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其中电子技术起了很大的作用。
电子技术提高汽车安全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主动安全性电子技术现代汽车主动安全性电子技术有abs、ebd、asr等如下十个代表性的电控装置。
1.汽车制动防抱死系统防抱死制动系统(简称abs)是一种防止制动过程车轮抱死的汽车主动安全装置。
abs系统在制动过程中通过传感器感知车轮与路面的滑移,由abs电控单元做出判断,并通过电磁阀调整制动力的大小,使轮胎滑移率保持在一个理想的范围(10%~20%),来保证车辆制动时有较大的纵向制动和抗侧向外力的能力,防止可能发生的后轮侧滑,甩尾,提高汽车在制动过程中的方向稳定和转向操纵的能力,并能提高附着系数利用率,缩短制动距离,减少轮胎磨损。
汽车防抱死系统是目前提高车辆行驶安全性的有效措施之一。
2.汽车驱动防滑系统汽车驱动防滑系统(asr)是在汽车起步和加速时将滑移率控制在一定范围(5%~15%)内,防止驱动轮快速滑动,提高汽车的驱动力。
asr在控制中,通过轮速传感器反馈来的信号经控制单元处理后发出指令,调节发动机的输出转矩,从而调节驱动轮的驱动转矩。
目前asr的装备大多是在abs系统增设一部分部件的方法来实现,可看成是对abs系统的完善和补充。
3.汽车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汽车在制动时,四只轮胎附着的地面条件往往不一样。
比如,有时左前轮和右后轮附着在干燥的水泥地面上,而右前轮和左后轮却附着在水中或泥水中,这种情况会导致在汽车制动时四只轮子与地面的磨擦力不一样,制动时容易造成打滑、倾斜和车辆侧翻事故。
汽车安全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汽车安全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1. 引言1.1 汽车安全技术的重要性汽车安全技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随着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加和道路交通的日益繁忙,汽车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每年都有数以千计的交通事故发生,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汽车安全技术的重要性显而易见。
汽车安全技术的发展,可以有效地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通过引入各种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系统,帮助驾驶员更好地控制汽车,减少驾驶过程中的意外因素,并在事故发生时及时提供救援和保护措施。
而且,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汽车安全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为驾驶员和乘客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行车环境。
汽车安全技术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个人和家庭的安全,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我们应该重视汽车安全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共同努力打造一个更加安全、便利和舒适的交通环境。
【内容达到200字】1.2 目前汽车安全技术的发展现状目前汽车安全技术的发展现状可以说是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汽车安全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
智能驾驶辅助系统作为汽车安全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许多车辆的标配。
这些系统通过感知周围环境、监控驾驶状况、提供驾驶建议等功能,有效提高了行车安全性。
自动驾驶技术更是汽车安全技术的一个重要突破,让车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自主行驶。
随着各大车企的不断投入和研发,自动驾驶技术的成熟度和可靠性也在不断提升。
智能化救援系统则是为了提高车辆在紧急情况下的救援效率和速度而开发的技术,通过与监控中心连接,实现远程监测和救援指导。
车联网技术的应用也为汽车安全技术带来了新的可能性,可以实现车辆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行驶。
新材料在汽车安全上的应用也逐渐得到关注,高强度轻量化材料的广泛应用,可以有效提升车辆的结构强度和碰撞安全性。
目前汽车安全技术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有进步的空间。
未来,人工智能在汽车安全领域的应用将会更加普遍,为汽车安全技术的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
主被动行人保护技术发展动态

究人员对基于长距离红外摄像技术 外 安全气 囊 ,使气 囊在行 人头部 或
的辅 助制动 系统进 行 了研 究 ,并提 腿 部 与 车 辆 硬 物 接 触 之 前 全 面 展
出 了既能满足 性能 要求 同时还 能实 开 ,避 免 行 人 与 车 身产 生 直 接 接
现成本最低化的系统方案。沃尔沃 触 ,降低碰撞 损伤 。 汽车 公司在 部分车 型上 装备 了主动 目前 ,针 对车 外行 人气 囊 的应
车外行 人 安全气 囊 系统 。车 外 低不 但能减 少对行 人 的直 接碰 撞伤 行人安全 气囊 也是近 年来 针对车 外
害 ,而且也 能有效 降' -次碰 撞带 行 人保 护提 出的新 的应用 方 向。 当 r E
来 的伤害 。
碰 撞发 生 时,感应器 探测 到行 人与
比利 时 、瑞典 、挪 威等 国 的研 车 辆接触 ,在 极短 的时 间内点 爆车
主动 保 护 的研 究
行人 主动探 测 系统研 究 :欧盟 能 够 注 意 到 行 人 或者 车 辆 ,采 取 车辆 与前车或 障碍 物距离 过小 ,系 是行人保 护 法规 的提 出者 ,启动 了 措施 避免 或减轻 碰撞 。 多个关 于行人保 护 的智能汽 车研 究 辅助 制动 系统 。基 于 行人 主动 发出 图像 和 声音警 告 ;如 果警 告重 探测 系统研 究 的基 础上 ,辅助 制动 复三次 驾驶者 还没 有采取 措施 ,车 项 目,其 中名为P e E T 目所研 EV N 项 究的就 是基于 感应器 对周边 环境 和 系统 应用研 究也 随着展 开。辅 助制 辆 会主动 采取 部分 制动措 施 ,降低 驾驶者 的行 为进行分 析 ,开 发 出帮 动 系统能够 在车辆 与行人 将要 发生 车速 ;如果 ̄ B驾 驶者还 未采取 措 II ;, - 助驾驶者避免或者减轻交通事故后 碰撞 时主动 采取 制动措施 ,短 时 间 施 ,系统 则会 采取 紧急制 动 ,避 免 果的安全 技术 。其技 术手段 是通过 内大 幅度 降低碰撞 速度 ,减少 传递 碰 撞发生 ,如图 1 所示 。 各 类传感 器 的综合使 用 ,如 热传感 给行 人的冲 击能量 。碰撞 速度 的降
汽车被动(碰撞)安全技术综述

汽车被动(碰撞)安全技术综述作者:梁乃,指导教师:宛剑业(辽宁工业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辽宁锦州121001)摘要:当今汽车在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安全问题越来越受社会关注。
此文主要讲述汽车被动(碰撞)安全技术的基本概念、相关技术、国内外的现状以及汽车安全技术的发展前景。
其中,相关技术包括碰撞安全技术和碰撞后伤害减轻与防护技术等,而碰撞安全技术有ABS、ASR、ACC、VDC、CAN、EBD、ESP等设施。
Abstract:Today's cars in play this life the very important role, safety problems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ocial concern. This article mainly described car passive (collision) security technology of the basic concepts and related technology at home and abroad,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e prospect of the development of automotive safety technology.Among them, the related technologies including crash safety technology and impact after the damage and reduce the protection technology, etc., and the technology crash safety have ABS, ASR, ACC, VDC, CAN, EBD, ESP and other facilities.关键词:被动安全碰撞相关技术现状与发展Key words:Passive safety crash correlation techniqu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引言汽车作为一种便捷的现代化交通工具,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因其造成的交通事故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严重威胁。
2023年汽车主动安全系统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2023年汽车主动安全系统行业市场前景分析随着各种新技术的出现,汽车主动安全系统行业也在不断的发展壮大。
传统的汽车被动安全系统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的需求,特别是在高速公路上的行车安全问题,因此各大汽车厂商已经加大了汽车主动安全系统的研发力度,推出了各种高科技的汽车主动安全系统。
汽车主动安全系统是指在车辆行驶过程中,通过预测和判断车辆状态,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保护车辆及其驾乘人员的安全。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汽车主动安全系统逐渐成为汽车产业新的增长点,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下面将从市场需求、竞争格局和政策环境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市场需求当前,汽车行业变革正在全面升级,从以前单纯的传统汽车升级到新一代的智能化、电气化和网联化汽车,汽车主动安全系统正是这个变革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着汽车整体行业的转型和升级,因此在未来的汽车产业中,汽车主动安全系统将会逐渐成为标准配置甚至是必需品。
另外,汽车行业及消费者对汽车安全性能的要求也在逐年提高,据统计,全球每年有近1.5万人死于交通事故,10倍于非洲埃博拉疫情的死亡人数。
这种情况下,各国政府和消费者对汽车行业严格的安全要求和标准越来越高。
汽车企业需要适应这样的市场趋势,以创新的汽车主动安全系统来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提高车辆行驶的可靠性和舒适性。
二、竞争格局目前,全球汽车主动安全系统市场竞争格局趋于激烈。
竞争主要集中在传统车企和新兴汽车制造商之间,如现代、通用、丰田、宝马等传统车企,以及特斯拉、谷歌、苹果等新兴汽车厂商。
传统汽车厂商通过自主研发、技术合作和收购等方式获取技术和市场优势,而新兴汽车企业则通过自主研发和资源优势等方式获得市场份额。
三、政策环境政府政策对汽车主动安全系统市场发展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方面,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规定和标准,鼓励汽车企业加大对主动安全系统的研发和应用。
例如,欧盟将车辆主动安全系统作为交通安全基础设施测评的重要评估因素,大力推行主动安全技术,提高交通事故防控能力。
2023年汽车主动安全系统行业市场环境分析

2023年汽车主动安全系统行业市场环境分析在汽车安全的领域中,主动安全系统是当前最为重要的领域之一。
主动安全系统通常指的是那些能够在事故发生前就可以预测危险,从而及时提醒车主或自行实现安全控制的安全装置。
主动安全系统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物流运输等行业,在广阔的市场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下面,将对主动安全系统行业的市场环境进行分析。
一、市场需求及趋势随着汽车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交通事故频发的现状也愈加凸显。
而主动安全系统正是应对这一难题的最佳方式之一。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统计,近几年来世界范围内交通事故不断增加,因此,人们对主动安全的需求也随之增加。
统计数据表明,全球的主动安全产品市场已经达到数百亿美元,有望在未来进一步增加。
二、技术创新与发展随着高端技术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汽车主动安全系统开始应用于市场。
比如倒车雷达、盲区检测、自动驾驶等新型技术不断涌现,为主动安全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相较于传统汽车产品,主动安全系统产品能够更加智能化、自主化、智能互连化。
因此,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主动安全系统的市场将越来越广泛和成熟。
三、政策环境与法规规定国家与地方的政策法规对于主动安全系统行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政策法规包括对安全技术的硬性要求、法规保险的规范、质量标准等,各种规范都对行业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在我国的情况下,各项法规的完善、改革和实施的逐步完善,对主动安全工业的商业态势、价格、节能环保等方面都有着关键性的影响。
四、竞争环境与产业格局汽车主动安全系统行业牵涉到整个汽车产业链,产业格局及竞争环境是相当复杂的。
汽车厂商、零部件供应商等处于整个生产流程中的各个环节的生产商都可能会对市场产生竞争。
目前,市场上主要的竞争企业有博世、德尔福、福特、通用、宝马、奥迪等,这些企业均是全球主动安全系统领域的领军者,所以当前的竞争环境对于行业的发展和格局变化有着关键性影响。
五、市场机遇与挑战景气度较高的汽车市场及国家对于汽车主动安全系统产业开展专项支持,为主动安全系统行业提供了较为乐观的商业前景;同时,由于目前主动安全系统的研发成本相对较高,产品的售价也相对较高,因此,在发展的初期阶段,市场调研、新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都是主动安全系统企业所面对的主要挑战。
浅谈汽车安全性发展与预测

高 吉 西华 大学交通 与汽车工程 学院 四川 成都
6 1 0 0 3 9
【 摘
要】本文从 汽车安全的提 出到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的发展谈起 ,对汽车安全性的发展做 了简要的分析 ,也对其发展方向作 了阶段性的预 测。
【 关键 词 】主 动 安全 被 动 安 全
一
项重要问题 。
汽车安全一体化融合了主动安全技术与被动安全技术 ,增加了以智
能交通技术为基础 的智能化驾驶辅助系统以及预碰撞安全技术。像博世 公司的 “ 整合式主被动安全 系统”( C A P S ) l i P 是基于主动安全( 稳定车辆 、
制动功能、 车辆动态) 、 驾驶员辅助( 基于雷达和视频的系统) 、 被动安全( 探 测和传感 、 乘员和行人保护) 以及车辆通讯( 导航系统 、 可视化、车辆与外
当今 汽车工业的发展已成为社会不 可或缺 的一个领域。随着交通工具 的 现代化和绝对数量 的急剧增长,车祸也不断增加。 汽车交通事故 已成 为严
事故发生前 、中、 后三个时间点上 , 汽车安全性体现出的作用是不同的。
近些年 ,电子控制技术发展迅速 ,对推动汽车技术发展和进步起到 极为重要 的作用 。汽车安全技术未来将向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 利用雷达 技术 和车载摄像技术开发各种 自 动避撞系统 、利用近红外技术开发各种 能监测驾驶员行为的安全系统 、高性能的轮胎综合监测系统 、自适应巡 航控制系统( A C C ) 、 驾驶员身份识别系统 、 安全气囊 和 A B S / A S R / E S P 。 随着更加先进的智能型传感器 、快速 响应 的执行器、高性能电控单 元 、先进的控制策略、计算机网络技术 、雷达技术 、 第三代移动通讯技
汽车被动安全系统的研究与改进

汽车被动安全系统的研究与改进第一章:引言在现代社会中,汽车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汽车事故所带来的伤害一直是一个全球性问题。
为了减少事故造成的伤害和损失,汽车被动安全系统的研究和改进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汽车被动安全系统的研究与改进,以期为汽车行业提供更先进且安全的解决方案。
第二章:汽车被动安全系统的概述汽车被动安全系统是指在事故发生时为乘客和车辆提供保护的安全装置。
主要包括安全气囊、安全带、车体刚性、车辆变形区域等。
安全气囊是一种被动安全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在车辆发生碰撞时迅速充气,从而缓解乘客的碰撞冲力,减轻伤害。
而安全带则能够让乘客紧紧地固定在座椅上,防止碰撞时的身体晃动和二次碰撞。
第三章:汽车被动安全系统的研究进展近年来,汽车被动安全系统的研究取得了许多突破性进展。
首先,针对乘客安全气囊的需求,研究人员研发了一些新型的安全气囊系统,如头部气囊、膝盖气囊等。
这些新型安全气囊的应用能提供更全面的保护,降低乘客在事故中的受伤风险。
其次,车身结构的研究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为了增加车辆的刚性,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系列车身材料和结构设计的优化方案,从而提高了车辆的整体安全性能。
另外,通过引入碰撞能量吸收结构,车辆在碰撞时能够迅速分散和吸收能量,减轻碰撞冲击对乘客的伤害。
第四章:汽车被动安全系统的改进方向为了进一步提高汽车被动安全系统的效果,研究人员正在不断探索新的改进方向。
首先,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事故进行针对性研究,以设计更加适应现实行驶环境的安全系统。
其次,通过利用先进的传感器技术,监测车辆的状态和周围环境,进行实时的碰撞预警和反应。
这种主动式的安全系统可以在事故发生之前预警并采取措施,从而更好地保护乘客的安全。
此外,面向未来,研究人员还可以考虑在车身结构中应用新型材料和技术,以提高车辆的整体刚性和安全性能。
第五章:实验研究与案例分析为了验证安全系统的有效性和改进方向的可行性,研究人员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和案例分析。
畅想未来汽车技术的发展 “2010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零部件展区观感

主 打牌 。在这 些绿 色技术 中 ,新能 不可 挡 。但 是 ,由于 技术 、成本 等
源 技术威 了 当仁不让 的 主角 。比如 方面 的缘故 ,对 传统 内燃机 技术 的
博 世展 出了用于 混合 动 力和 电动 车 改进 ,依 然是 目前 的主流 。本次 车 逐步完善、严格,以及消费者对安 的发电机 、功率 电子 、电子双 离合 展上 ,我们 也 看到 了众 多用于传 统 全 问题 的重视 ,将 促使 整车生 产商
从 本 届 车 展 来 看 , 全 球 三 接 ,实时获知充 电价格 。除此 之 大T I ma iS 务 系 统 ,通 用 外 ,S 电讯也计划把车辆诊断与 e e tC 服 K
On t r Sa 、福特S n 、丰 田G— o k 控制服务、车辆监控与跟踪等功能 yc B o
格特展出了面向混合动力变速器用
如果 说 ,节能 是 当前热点 的
用 的执 行器 为驾驶 员提 供全 方位 的 辅助 ,尽可 能地避 免 交通事 故 的发 大减轻 其严重 性。
在集 成 安全 系统 中 ,传感 器技
1 5
的高速旋 转球轴 承 ,该产 品用 两列 话 ,那 么安全 则是一个 永恒的话 生 ,或在事 故不 可避免 的情 况下 大 价廉 的树脂 保持 架从 球 的两侧 弹性 题。 随着 电子技 术 的发展 ,汽车 的
展 示 的车载远 程信 息 单元 E C l — aI — Bx o ,可 以在发 生车 祸或 需要 帮助 时 ,通过GP / R 定 位系统 发送 SGP S 警报信息 。另外 ,T lma is 供 ee t 提 c
的导航服 务 ,能 够给驾驶 者提供 更 便 捷的驾驶路线 ,节省燃油 消耗 。
业 的技 术主流 。相 对应 的 ,绿 色也 出了其制动 能量 回收 系统 。 成 为此次 众 多汽 车零 部件 参展 商的 近年 来 ,新 能源 技 术 的发展 势
汽车主被动安全

汽车主被动安全就随着汽车技术的进展而进展,如今汽车安全技术早已经不仅仅是安全气囊安全带的简单应用,各类电子设备的介入使得汽车安全装置更加的智能化人性化。
实际上关于汽车,每一个零部件都涉及到其安全性,其中不仅仅是那些我们熟知的电子设备,同时也包含汽车所使用的每一块钢板,每一个焊点甚至每个焊点的位置都影响着汽车安全。
另外驾驶员的驾驶习惯、道路配套设施都是与安全紧密有关的。
而这些汽车安全性配置按照事故发生的前后基本能够分为主动安全与被动安全两大类,汽车的主动安全性是指事故将要发生时汽车防止事故发生的能力,而被动安全则是指事故发生时车辆保护成员与步行者,使缺失降到最小的能力。
『车身结构也决定了汽车安全与否』每个汽车品牌在汽车安全方面都有自己的研究与应用。
在后续的时间里,我们将根据每个品牌的官方资料对各个厂商所应用的安全技术特别是新的有关安全的配置从理论上进行深入的介绍。
在分品牌介绍之前,编辑汇总了汽车安全技术的历史与常用名词,以便让大家对有关信息有整体熟悉。
另外编辑还将对全球要紧碰撞法规做简单介绍。
具体的内容还请见之后的分品牌介绍。
●汽车安全历史汽车在 1886 年诞生,但在诞生之初,汽车上没有安全装置,据说当时人们要紧是看钢板结实不结实,技术人员只能研究一下汽车玻璃在破碎后,如何让它减少尖锐度,避免扎伤成员,还研究车辆在发生撞击后,如何减少零部件的脱落,降低对成员造成的危害。
『安全带的发明者Nils Bohlin』在1959 年,沃尔沃公司成功研制出了前座三点式安全带;在1953 年,第一个气囊专利诞生,但是由于当时的技术水平限制,还不能把这种办法或者专利付诸实现,到了 1980 年,在部分汽车上安装了安全气囊;而碰撞缓冲区这个概念是 1966 年提出的,大概意思是当汽车发生碰撞时,车辆的前部与侧面钢板能够很好的汲取碰撞时产生的能量;而沃尔沃公司1970 年开始在轿车上装备儿童安全座椅。
能够看出汽车进展的前期人们要紧关注的是如何在事故发生后将伤害减小到最低。
中国汽车安全技术的现状与展望

洲 新 车 评 价 规 程 ( uo enN w C r ssmet E rpa e a es n As
最终采用底盘部件 执行安 全相关控制。 应 川最 . 始
于制动防抱死 系统 (niok dba i s m, S , atlce rkn s t AB ) — gye 特 别 是 19 年 随着 电子稳 定 性 挎 制 系统 (l t nc 95 e cr i e o s blycnrlE C 投 入市 场,底盘 主动 安 全技 术 t it o t , S ) a i o 进 入 到快 速发展 的阶段 ,后续 如 自 应巡航控制 系 适 统 ( a t ecus cnrlA C 及碰撞 缓解制动 系统 a pi ri ot , C ) d v e o
有了突破性 的进 展。但是存 开发先 进汽牟安伞技 术尤
『 j }
其是 主动安 全技 术方面与罔际先进水平 的差距仍然
常明显。
图 1 交通 事 故 次 数 、伤 亡 人 数 及伤 亡率
21 主动 安全技 术 .
汽车T业 发展 10多年 以来 ,汽车安 全技 术在不 0
主动 安 全 技 术 ,又 称 预 防 安 全技 术 ,是 指 在 轻 松
E rp a , C ) 欧 洲 经 济 共 同 体 (uo en uo en E E 及 E rpa
E o o cC mm nt,E C 的 E EE C 法 规 、 欧 c n mi o u i y E ) C /E
着信息技术及电子技 术的发展,如 2 所示
底 盘 主 动 安 全 技 术 主 以 底 盘 控 制 技 术 为 核 心 ,
r g l in o si t na dp r cinte e f l e o ed ii reo p rwt o uos ft c n lg . e ua o sc n tu i n e f t r o l c met r n f c f a i go h f t aeyt h o y t t o e o h wi b h vgo r d a e o Ke r s a t moi ae y a t es f t; e e t a r tcin whp s rt cin pe c a hs f t;nel e t r n p r y wo d : uo t es f t; ci a ey p d s r np oe t ; il hpoe t ; r -r s aey itl n t s ot v v i o a o i a g
汽车安全技术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汽车安全技术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在现代社会,汽车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汽车安全问题愈发受到关注。
汽车安全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旨在最大程度地减少交通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本文将探讨汽车安全技术的现状,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汽车安全技术的现状1、被动安全技术被动安全技术是在事故发生时,为减少人员伤亡而采取的措施。
其中,安全带和安全气囊是最为常见和重要的被动安全装置。
安全带能够在碰撞时将乘客固定在座位上,减少身体向前的冲击力。
而安全气囊则能在瞬间充气,为乘客提供缓冲,减轻碰撞对身体的伤害。
此外,车身结构的优化设计也是被动安全的重要方面,高强度钢和吸能材料的使用,能够有效吸收和分散碰撞能量,保护车内乘员的生存空间。
2、主动安全技术主动安全技术旨在预防事故的发生。
目前,许多汽车配备了诸如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电子稳定控制系统(ESC)、牵引力控制系统(TCS)等。
ABS 可以防止车轮在制动时抱死,保持车辆的转向能力;ESC 则通过对车轮的制动和动力分配,提高车辆在紧急情况下的稳定性;TCS 能够防止驱动轮打滑,保证车辆的起步和加速稳定性。
自适应巡航控制(ACC)和自动紧急制动(AEB)系统也是主动安全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ACC 能够根据前方车辆的速度自动调整车速,保持安全车距。
AEB 系统则在检测到即将发生碰撞时,自动采取制动措施,以避免或减轻碰撞的严重程度。
3、智能驾驶辅助技术近年来,智能驾驶辅助技术发展迅速。
车道偏离预警(LDW)和车道保持辅助(LKA)系统能够提醒驾驶员车辆偏离车道,并在必要时自动调整方向。
盲点监测(BSD)系统可以检测车辆侧后方的盲区,避免变道时的碰撞风险。
自动泊车系统则为驾驶员提供了便利,减少了泊车过程中的刮擦事故。
二、汽车安全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1、更高程度的自动驾驶自动驾驶技术是未来汽车发展的重要方向。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自动驾驶的级别将逐渐提高,从目前的辅助驾驶向完全自动驾驶迈进。
汽车安全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2023汽车安全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展望•引言•汽车安全技术研究现状•汽车安全技术研究的展望•研究局限性与未来研究方向目录01引言汽车安全技术是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的关键因素之一,可有效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和伤亡率。
汽车安全技术对于提高车辆安全性能、增强道路安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汽车安全技术的的重要性汽车安全技术研究涵盖了多个领域,如车辆动力学、碰撞动力学、安全气囊技术、防抱死制动系统等。
目前,汽车安全技术研究主要集中在主动安全技术和被动安全技术两个方面。
汽车安全技术研究现状概述研究目的深入探讨汽车安全技术的现状和研究方法,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减少交通事故对人们的危害。
研究意义有利于提高道路交通的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研究目的和意义02汽车安全技术研究现状1 2 3通过控制制动液的流向,使车轮不被抱死,从而保持车辆稳定和制动性能。
防抱死制动系统(ABS)通过传感器和执行器,监测车辆状态,对车辆进行干预以保持稳定。
电子稳定控制系统(ESP)通过雷达或摄像头监测前方路况,当检测到潜在碰撞危险时,向驾驶员告警。
前碰撞预警系统(FCW)03碰撞吸能结构如可溃缩式转向柱和可折叠式仪表板等,能够在碰撞时吸收能量,减少对乘员的冲击。
01安全带包括预张紧安全带和限力安全带,可以减少碰撞时乘员受伤的风险。
02气囊系统包括主气囊和侧气囊,能够在碰撞时减轻乘员头部和胸部的伤害。
行人保护系统通过软性发动机罩、可变形前保险杠等设计,减少对行人的伤害。
自动驾驶技术通过多种传感器、算法和地图数据,使汽车能够自主控制,从而更加安全。
车辆稳定性控制系统(VSC)通过调节车轮的制动力和驱动力,保持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稳定性。
03汽车安全技术研究的展望自动驾驶技术依靠多种传感器、算法和地图数据,无需人为干预即可进行汽车驾驶。
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发展,自动驾驶技术将逐渐成熟并应用于汽车生产中,提高汽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主动安全与被动安全的集成

助力功能。
短程雷 达(R ) S R 提供附加 的预
碰撞的信息并提供对车道改变的辅
发生 ,那 么安全带只经过秒时 间
就松开。
非常清楚 ,雷达 系统通过与主
助功能 。视频传感器通过探测车道 标志和 目标物外形掌握道路环境的 变化状态 。这些传感器也能作为后
动安全系统集成 的概念 。AC 作为 R 主动安全 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 ,由
这种情况 下也利用这些信息以便获
道路和车辆控制状态的综合 图像 。
得所要求的附加制 动力。
远程雷达( R 自适应巡航控制 T W
ACC) 确认 与前方行驶 车辆之 间的
于其卷收功能而起到 了主动安全 系 统的功能。第一 代A R C 采用简单的
方 向( 角度) 和相 对距离 。由于较大
的波束角(p r rage,短程雷 A et en l u )
达 系统能在交通拥挤经常停车和起
步情况下 ,提供高 自适应巡航控制
的功能。
时乘 员在座位上承受的最大安全带
收 紧 力达  ̄2 0 5 N,如果 碰撞 没有
扩 展 ,如 直 接式 轮 胎 气压 监测 器
主动安 全 与被 动安 全 的集 成
在世界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的 形势下 ,汽车 “ 公害”问题也 日益 突 出。降低汽车交通事故的发生 , 特别是降低车祸死亡人数 已是世界 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被动安全系统获得有效支持 ,从而 在一旦发生交通事故时降低人 员伤
亡的严重性 。这种在车载主动安全 系统 、被动安全系统和环境传感器
E UCAR。
主动安全系统和被动安 全系统的组合
汽车安全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汽车安全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研究在当今社会,汽车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交通安全的日益重视,汽车安全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未来,汽车安全技术将朝着更加智能化、主动化和集成化的方向迈进,为人们的出行提供更可靠的保障。
一、智能化驾驶辅助系统的进一步完善自动驾驶技术是当前汽车行业的热门研究领域之一。
未来,智能化驾驶辅助系统将更加成熟和普及。
例如,自适应巡航控制、自动紧急制动、车道保持辅助等功能将不断优化,提高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自适应巡航控制将能够更好地适应复杂的交通状况,不仅可以根据前方车辆的速度自动调整车速,还能在交通拥堵时实现自动跟车,减轻驾驶员的疲劳。
自动紧急制动系统将具备更敏锐的感知能力,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检测到潜在的碰撞危险,并及时采取制动措施,避免或减轻碰撞的严重程度。
车道保持辅助系统将不仅仅是在车辆偏离车道时进行提醒和纠正,还能与其他系统协同工作,实现更加平稳和安全的车道变更。
此外,智能泊车辅助系统也将得到进一步发展,使停车变得更加轻松和安全。
二、车联网与交通安全的深度融合车联网技术将在未来的汽车安全中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车辆与车辆、车辆与基础设施之间的通信,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和交互。
车辆之间的通信可以让驾驶员提前了解到周围车辆的行驶状态和意图,从而更好地做出决策,避免碰撞事故的发生。
例如,当一辆车突然刹车时,其信息可以迅速传递给附近的车辆,让其他车辆有足够的时间做出反应。
车辆与基础设施的通信可以使交通信号灯、道路标识等设施与车辆进行互动。
交通信号灯可以根据车辆的流量和行驶速度进行智能调整,提高道路的通行效率和安全性。
道路标识可以向车辆发送实时的路况信息,如施工路段、事故区域等,让驾驶员提前做好准备。
三、先进的传感器技术提升感知能力为了实现更高级别的汽车安全,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将不断涌现。
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等传感器将更加精确和灵敏,能够在各种天气和光照条件下准确地感知周围环境。
汽车一体化安全技术研究

能力 , 代表技术有可溃缩转 向柱 、 安全气囊 系统等 。 但是 , 主、 被动安全技术远远满足不了人们对于汽车
安全 的需 求 , 随着 电子 技术 和智 能化 技 术 在 汽 车 安 全领 域 上 的不断 应用 , 汽 车安 全 技 术 研 究 步 入 了新 的阶段 , 即汽 车一 体 化 安 全 技 术 。汽 车 一 体 化 安全 技术 融合 了主动 安全 技 术 与 被 动 安 全技 术 , 增 加 了 以I T S ( 智 能 交通 系统 ) 技术 为 基 础 的智 能化 驾 驶辅 助 系统 以及 预 碰 撞 安 全 技 术 。 _ l 例 如 博 世 公 司 的 “ 整合 式 主被 动安 全系 统 ” ( C A P S ) 即是 基 于 主 动安 全( 稳定 车辆 、 制动功 能、 车辆 动态 ) 、 驾 驶 员 辅 助
就是在事故发生的瞬间过程 , 汽车预警系统 、 保护系 统和驾驶员辅助系统等 系统协 同发挥作用 , 从而使
事故 损 失达 到最 小 。汽车一 体化 安全 技术 能够 充分 利 用智 能化技 术 , 完 全 发挥 主动 安 全 技术 和被 动 安 全技 术 的效 能 , 从 而 使 车辆 的安 全 性 满 足人 们 的要
第3 1 卷
V0 1 . 31
第 1 期
No .1
中州 大学学报
J OURNA L O F ZHONG Z HO U U NI VE RS I T Y
2 0 1 4年 2月
F e b . 2 01 4
汽车一体化安全技术研究
狄 恩仓
( 中州大学 工程技术学院, 郑州 4 5 0 0 4 4 )
检 测技 术 。
・
l 2 5・
汽车中的主动被动安全装置的技术原理和运作方式

汽车中的主动被动安全装置的技术原理和运作方式随着汽车发展和普及,人们越来越关注汽车的安全问题,因此主动安全装置和被动安全装置成为了焦点。
本文将介绍汽车中的主动被动安全装置的技术原理和运作方式。
一、主动安全装置主动安全装置是指可以在事故发生前预先采取措施以防止或减轻事故危害的安全装置。
主动安全装置可以帮助驾驶员避免事故,减少事故的发生率,降低安全风险。
1. 车辆稳定控制系统(ESC)车辆稳定控制系统是通过车辆传感器将车辆速度、转向、刹车等信号实时传输至安装在车辆控制单元中的微处理器,通过对传感器信号的信息细节分析和计算,调节每个车轮的制动压力或者发动机功率输出,使车辆的行驶轨迹始终保持稳定,防止车辆侧滑或失控。
2. 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ACC)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是一种自动化驾驶技术,通过车辆安装的雷达和摄像机技术实时感知前方车辆的位置和速度信息,并自动控制车辆以相同的速度跟随前方车辆。
当前方车辆减速或停止时,自动刹车系统可自动刹车以避免追尾事故的发生。
当前方车辆加速时,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也会自动根据车速变化加速或减速。
3. 车道保持辅助系统(LDW)车道保持辅助系统主要依靠前置摄像头监测驾驶员所在车道的车道标志以及驾驶员的行驶轨迹,当发现驾驶员严重偏离车道时,系统会自动报警,并通过电动动力转向系统进行纠正。
该技术的目标是帮助驾驶员保持车辆在车道内行驶,降低碰撞风险。
被动安全装置是指在发生碰撞或事故时,通过某种方式对驾驶员和车内乘员实行的保护措施,减少事故对人员产生的伤害和损失。
被动安全装置是车辆中最重要的安全装置之一。
1. 安全气囊系统安全气囊系统包括驾驶员和乘员的头部、面部、胸部、腹部和腿部等部位。
驾驶员和乘员碰撞时,系统探测到撞击力后,通过控制气囊气体的释放,将气囊迅速充气。
气囊的充气速度和升起的位置是可控制的,以确保气囊与驾驶员和乘员的身体能够良好匹配,从而达到对身体的保护效果。
安全气囊系统在轿车、轻型载货车和皮卡等乘用车辆中非常常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汽车安全技术向主被动一体化发展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7721-12 中国汽车安全技术向主被动一体化
发展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
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随着道路交通监督管理加强、道路改善、驾驶员驾照考试日趋严格等多项措施以及汽车安全技术逐步提高,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事故次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等指标在20xx年达到最高值(109381人),从2001~20xx年连续3年死亡人数超过10万人。
20xx年之后,死亡人数逐年下降。
国家有关部门提出到20xx年目标:道路交通死亡人数不超过10万人/年,万车(含摩托车)死亡率不超过5人,虽然20xx年道路交通事故还未出台,但预计20xx年目标能达到。
汽车安全技术现状
随着我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和消费市场(20xx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1826.5万辆和
1806.2万辆),世界各大汽车制造商均非常重视我国汽车市场的发展,推出的最新车型基本上与全球同步,促使我国汽车安全技术总体上与全球接轨。
我国汽车发展半个世纪历史中,有关汽车安全性能的研究和新技术的应用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从最初的保险杠减振系统、乘员安全带系统、安全气囊,到汽车的碰撞试验,防抱制动系统(ABS)、驱动防滑系统(ASR)、电子稳定控制 (ESP),到无盲点、无视差安全后视镜及儿童座椅系统的研究,汽车的安全性能正日趋完善,特别是近几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先进安全技术应用到汽车上。
另外,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从20xx年开始推出“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NCAP),从这几年碰撞结果来看,四星级、五星级乘用车的比例逐年提高,20xx年消灭了二星级乘用车。
C-NCAP的实施,较快并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汽车碰撞安全技术的提升。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将推出C-NCAP(20xx年版)。
汽车安全技术大多是集电子、机械、材料甚至化
工为一体的高科技产品。
性能优异、质量稳定的安全技术产品最初随着国外引进车型而装配到汽车中,造成目前我国高端安全技术产品主要由国外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及其合资企业垄断。
近几年,我国乘用车普遍安装了ABS系统,有效地提高了我国汽车安全性能。
20xx年我国电子稳定控制(ESP)系统安装率在11%左右,与欧洲ESP安装率相比相差很大。
目前,我国M1类汽车前后排位置全部安装了安全带,M2类和M3类汽车前排座位也安装了安全带。
具有预紧和限力功能的安全带主要应用于我国中高档轿车上,仅个别中低档轿车高配车型安全带具有预紧功能。
当前,我国乘用车驾驶员座位基本上都安装了安全气囊,除极个别低档车型外。
乘用车越高档,前后排座椅安全气囊比例就越高,如安装正面安全气囊(驾驶员侧和乘员侧)及侧面安全气囊,有不少车型安装了侧面帘式安全气囊。
我国汽车安全技术标准、政策法规
1999年10月,我国发布CMVDR294《关于正面碰撞乘员保护的设计规则》;20xx年11月实施GB14166-2003《机动车成年乘员用安全带和约束系统》,有效地解决了标准与产品不统一的问题,使国内汽车安全带的发展与国际同步;20xx年5月,实施《汽车安全带产品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对原汽车安全带产品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作了10项修改,使安全带更安全;20xx年,出台GB14167-2006《汽车安全带安装固定点》、GB15083-2006《汽车座椅、座椅固定装置及头枕强度要求和试验方法》两项国家强制性标准,对原标准进行修订和改进,要求M1类汽车前后排座位必须安装安全带,M2类和M3类汽车前排座位必须安装安全带;20xx年7月实施GB20071-2006《汽车侧面碰撞的乘员保护》,规定了汽车进行侧面碰撞的要求和试验程序,还对车辆型式的变更、三维H点装置、移动变形壁障及侧面碰撞假人进行了规定;20xx年12月起,实施GB/T20913-2007《乘用车正面偏置碰撞的乘员保
护》,规定了乘用车正面偏置碰撞时前排外侧座椅乘员保护方面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20xx年7月1日起实施《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生产一致性监督管理办法》,保证生产和销售的车辆、产品的有关技术参数、配置和性能指标与《公告》车辆产品相一致,并持续符合国家政策和管理规定及强制性标准、法规要求;20xx 年7月1日起实施GB/T24550-2009《汽车对行人的碰撞保护》,规定了汽车碰撞时对行人保护方面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计划20xx年1月1日实施GB11566-2009《乘用车外部凸出物》,规定M1类汽车外部凸出物的一般要求、特殊要求及其检验方法,计划20xx年1月1日实施;GB11552-2009《乘用车内部凸出物》规定M1类汽车的乘员舱内部构件(内后视镜除外)、操纵件、顶盖及活动顶盖、座椅靠背和座椅后部零件在凸出物方面的要求以及车窗、天窗和隔断系统的电操作要求。
新版《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送审稿在安全方面采取全承载,对车长大于11m的公路客车和旅游
客车、未设置乘客站立区的公共汽车和专用校车暂不作规定,但对卧铺客车等要求其车身采用全承载整体框架式结构。
原定于20xx年6月出台的《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系统》被推迟到20xx年1月颁布实施,所有乘用车都必须强制配备儿童座椅的专用接口,该项法规对儿童座椅本身的安全性及车辆如何正确安装儿童座椅都有具体规定。
《汽车正面碰撞的乘员保护》(GB11551-2003)、《汽车安全带固定点》(GB14167-2006)、《机动车成年乘员安全带和约束系统》(GB14166-2003)正在修订中。
《专用幼儿校车座椅、约束系统及车辆固定件强度》、《乘用车顶部抗压强度》等标准正在制定中。
我国汽车安全技术发展趋势
汽车安全一体化融合了主动安全技术与被动安全技术,增加了以智能交通技术为基础的智能化驾驶辅助系统以及预碰撞安全技术。
像博世公司的“整合式主被动安全系统” (CAPS)即是基于主动安全(稳定车
辆、制动功能、车辆动态)、驾驶员辅助(基于雷达和视频的系统)、被动安全(探测和传感、乘员和行人保护)以及车辆通讯(导航系统、可视化、车辆与外界通讯)四大系统于一身的一体化安全技术。
一体化安全概念中,在碰撞事故发生前、中、后三个时间点上,汽车安全性体现出的作用是不同的。
近些年,电子控制技术发展迅速,对推动汽车技术发展和进步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汽车安全技术未来将向以下几个方向发展:利用雷达技术和车载摄像技术开发各种自动避撞系统、利用近红外技术开发各种能监测驾驶员行为的安全系统、高性能的轮胎综合监测系统、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ACC)、驾驶员身份识别系统、安全气囊和ABS/ASR/ESP。
随着更加先进的智能型传感器、快速响应的执行器、高性能电控单元、先进的控制策略、计算机网络技术、雷达技术、第三代移动通讯技术在汽车上的广泛应用,现代汽车将朝着更加智能化、自动化和信息化的机电一体化方向发展。
20xx年7月1日起,我国首部汽车碰撞行人的保护标准《汽车对行人的碰撞保护》正式实施,有力推动各大企业、研究机构、高校加大研究力度和试验热情。
早在20xx年8月中下旬,广汽本田的第八代雅阁轿车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车辆碰撞试验室举行了国内首例行人保护的碰撞试验,被称作行人保护“中国第一撞”。
请在这里输入公司或组织的名字
Enter The Name Of The Company Or Organization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