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地震解释-地震层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 3 h s J 1 b J 1 s J 2 x J 2 t 1 J 2 t 2 J 3 q 1 J 3 q 2
不同级别沉积旋回的地震和钻井响应
塘参1井
不同级别沉积旋回的地震和钻井响应
2.5.4 地震与钻井的桥式地层对比
地震数据本身只 是数据信号,在纵向 上也只是反映了地震 波的旅行时间,不具 有地质年代含义。如 何确定这些同相轴所 代表的地质年代和地 质意义? 钻测井资料提供 了直接的年代、岩性 信息,但井间对比也 往往会出现多解性。 二者之间如何联 系?——桥式对比
Vail(1977,1988)的层序地层学理论
主要强调根据全球海平面升降旋回划分对比地层,认为可以识别出五个 级别的沉积旋回以及相应的层序单元。 其中三级层序及其体系域是层序地层 学的核心。
层序的规模及可分辨性
可分辨性
地震剖面上直接识别 钻测井识别 —标定 —地震剖面追踪
层序 准层序组 准层序 岩层组 岩层 纹层组 纹层
岩芯 —露头
Vail层序地层存在的问题
• (1)过于强调具有全球一致性的海平面升降旋回或天文旋回对 层序的控制作用,其一、二级层序太大,在油气勘探中缺乏实际 意义。而在油气勘探中迫切需要比三级层序更大的层序单元,来 刻画不同演化阶段地层特征的差异性。 • (2)忽略了横向影响范围相对较小的地区性构造作用即盆地形 成演化过程的控制作用,而这种作用对对地层产物控制更加直接 更加强烈,由此划分的地层单元对盆地分析和油气勘探有更好的 指导作用,因此应从盆地演化的旋回性和阶段性出发厘定层序的 级别。
湖底浊积扇
三级层序界面——上超、顶超、下切、视削截,局部削截; Cross 的高分辩层序地层边界 Embery 的T-R旋回 体系域界面 ——下超(最大水进)、顶超、整一强反射;
1
松辽盆地西部坡折带层序及体系域界面的识别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各层序界面及层序内部沉积体地震反射特征
99EW5
K8726
? ? ? ?
(1)VSP
奥 奥 陶

志 志 留

东河 东河
生 屑 屑

双 双 峰 峰
石 炭 C2 石炭C2
石 炭 C1 石炭C1
m
*****井零偏VSP 桥 式 标 定
走廊叠加
上 行 波 剖 面
三维剖面
ms
桥 式 标 定 的 局 部 放 大
SP RES
双峰灰岩
3803
上泥岩段 生屑灰岩 下泥岩段 东河上角粒岩
2.5.2 不同级别层序界面的地震识别
• (1)构造层序界面——区域削截面
海底
T40 T60
TG
2.5.2 不同级别层序界面的地震识别
2.5.2 不同级别层序界面的地震识别
• (2)三级层序界面及体系域界面的识别
三级层序发育过程示意图
湖岸 湖心
高水位体系域 湖侵体系域 坡折带 低水位体系域
河流—三角洲 生油岩 扇三角洲
2.5.1 层序地层单元的分级和特征
地震剖面上可用以划分对比地层的特征:界面、旋回和波组特征
具有旋回特征的 质作用有很多 它们的持续时间 同,影响的范围 同,在地层中形 的响应的程度也 同。
产生地层旋回的各种作用的可容空间和其重复时间段范围
层序的级次和叠加
>50Ma
3-50Ma
0.5-3Ma
2.5.1 层序地层单元的分级和特征
SN10
SN9
402
802
1122
E T(0)
2.0
2.5
3.0
3.5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各层序界面及层序内部扇体地震反射特征
K8726
SN10
SN9
402
802
1122
E T(0)
J2S3
超覆点 超覆点
J2S5 J2S4
2.0
K
2.5
剥蚀点
3.0
J1S2
剥蚀点
T
J1S1
3.5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各层序界面
2.5.5 井震结合的层序综合划分对比方法
• (1)界面为纲,旋回为体 • (2)井震结合,相互约束 • (3)网络闭合,交叉检验
(1)界面为纲,旋回为体
• 不同级别的不整合,划分出不同级别的层序 • 不同级别的成因旋回(构造旋回、气候旋回、海 (湖)平面旋回)形成不同级别的沉积旋回,构成 不同级别层序的实体 • 层序划分必须是界面与旋回的结合,地震识别界面 强,但也要考虑旋回,钻井识别旋回能力强,但也 要重视界面
地震资料解释基础
第5课
王英民
2010年
2
地震层序分析
• 2.1 地震反射波的基本特征 • 2.2 地震反射界面的追踪对比方法 • 2.3 地质界面的类型和特征 • 2.4 地震反射界面的类型、成因及区分 • 2.5 地震层序划分对比
2.5 地震层序划分对比
• 2.5.1 层序地层单元的分级和特征 • 2.5.2 不同级别层序界面的地震识别 • 2.5.3 不同级别沉积旋回的地震与钻井识别 • 2.5.4 地震与钻井的桥式地层对比 • 2.5.4 井震结合的层序综合划分对比方法 • 2.5.6 地震层序的年代地层意义
各级层序与群组段的大致对应关系及地震可识别性
• (1)构造层序往往跨系、群
• (2)层序组一般相当于组或群 • (3)三级层序一般相当于段,甚至于亚段 (以上为地震可识别的层序) • (4)准层序组或体系域大致相当亚段或更小 (部分为地震可识别)。 • (5)准层序大致相当于小层(大多不可识别, 但可以从井出发进行外推)
(3)网络闭合,交叉检验
LF1-1-1
研究区位置和实际资料分布图
SN6 NWSE7
0
10
20
30
40 Km
SN3 NWSE6
HZ08-1-1 HZ9-2-1
HZ10-1-1
SN5
HZ10-3-1 HZ18-1-1 LF13-2-1
SN2 NWSE4 EW1
XJ17-3-1X HZ13-2-1
NWSE5
按缺省初始时间的合成记录
按标志层对比校正后
5)子波极性的选择
正极性合成记录
负极性合成记录
6)子波频率的选择
10hz 相关系数 35%
25hz 相关系数73%
50hz 相关系数65%
第二步细标定
子波提取时
在第一步粗标定的基础上, 利用井资料提取子波并制作合成 地震记录。利用新的合成地震记 录进细标定。 子波长度: 取决于层厚和分辨率,厚层一般 取200ms, 薄层取50-100ms 提取子波的时窗: 至少应该为子波长度的两倍
HZ21-1-1 HZ21-1-2 HZ27-1-1 HZ26-3-1 HZ26-2-1A
HZ22-1-1
EW2
XJ30-5-1
HZ27-3-1 HZ29-1-1


EW3
XJ36-3-1X
HZ25-3-1X HZ26-1-1 HZ33-2-2 HZ26-1-2 HZ25-1-1X HZ32-3-1 HZ32-2-1 HZ32-5-1 HZ33-1-1 HZ33-1-2 HZ33-2-1 HZ32-4-1 HZ33-3-1 HZ32-1-1
子波长
25hz Ricker子波 相关系数73%
井旁道测井约束提取子波 相关系数 86.91%
第三步:地震界面和地质 界面的调整 (1)在地震界面已知的 情况下,可根据地震界面 确定地质界面的大致深 度,再根据其测录井特征 确定地质界面的准确位置。 (2)在地质界面已知的 情况下,可根据地质界面 确定地震界面的位置,并 根据其界面的波阻抗差异 确定地震界面的极性。 (3)两者都可能出现错 误,因此都可能需要进行 调整。 (4)井震结合标定允许 的误差一般应当在1/4λ之 内。
井震结合的划分应由粗到细,逐步逼近
(1)首先识别区域不整合面和 最大海泛面(标志层), (2)全区井震结合标志层闭合 后再识别对比三级层序界面 (3)最后识别体系域界面
XJ30-1-1X
GR DT GR
HZ32-2-1
DT
SB4
SB4
地震初步识别出不整合面,标定 到井上后,在几十米范围内精确 确定钻井分层,在有岩心的情况 下,进一步精确到0.几米之内。
HZ13-1-1X HZ14-2-1
SN4
LF13-3-1 HZ23-2-1
LF13-1-1 LF14-2-1 LF1
XJ24-4-1X
HZ23-1-1
NWSE3
XJ23-1-2X XJ23-1-3BX
XJ24-3-1AX HZ19-2-1 HZ19-3-1 XJ24-1-1X HZ19-1-1A XJ30-2-2X XJ30-2-1X XJBaidu Nhomakorabea0-1-1X HZ25-2-1X
8 0 0 8 5 0 9 0 0 9 5 0 1 0 0 0 1 0 5 0 1 1 0 0 1 1 5 0 1 2 0 0 1 2 5 0 1 3 0 0 1 3 5 0 1 4 0 0 1 4 5 0 1 5 0 0 1 5 5 0 1 6 0 0 1 6 5 0 1 7 0 0 1 7 5 0 1 8 0 0 1 8 5 0 1 9 0 0 1 9 5 0 2 0 0 0 2 0 5 0 2 1 0 0 2 1 5 0 2 2 0 0 2 2 5 0 2 3 0 0 2 3 5 0 2 4 0 0 2 4 5 0 2 5 0 0
(2)井震结合,相互约束
• 地震资料的优势在于对界面的识别和横向分辨率高,特 别是能够在三维空间上反映地层结构和构造古地貌背景。 不足是纵向分辨率低、对旋回的识别能力不强,跨越复 杂构造带两侧对比困难,不能确定地层的时代。 • 测录井资料的优势在于对旋回的识别和纵向分辨率高, 能确定地层的时代,不足是在没有岩心条件下对界面的 识别能力较弱,横向分辨率低,三维空间概念相对弱。 • 露头资料信息最为丰富,对界面和旋回都具有很好的识 别能力,遗憾的是出露有限,只能在有条件下充分发挥 其建立概念模型的作用。 • 不整合面和沉积旋回在地震、测录井和露头上均有相应 的响应,因此可以也必须进行综合划分对比,以取长补 短。
拗陷期
第二裂陷幕
裂后 不整合 裂陷期
第一裂陷幕
盆地构造演 化的旋回性
推荐采用的层序级别及其特征
• 一级层序:巨层序,与大陆泛旋回对应(沿用Vail术语) • 二级层序:超层序,与大洋中脊扩张旋回对应(沿用Vail术语) • 构造层序:与盆地旋回对应,表现为区际不整合面,盆地演化 整旋回。(新增术语) • 层序组:与盆地演化的阶段相对应,表现为区域不整合面,盆 演化的特定阶段(新增术语) • 三级层序:与盆地规模的基准面旋回相对应,表现为超覆不整 面,沉积旋回。不同二级层序中的三级层序在层序结构,沉积 系配置特征上有显著区别。 (沿用Vail术语) • 四级层序:与基准面旋回的特定阶段相对应,相当于体系域, 首次水进面和最大水进面为界,表现为特定的地层叠置模式特 征,通常体系域与准层序组对应,但有时一个体系域也可能包 多个准层序组,在低位域多为如此。 (基本沿用Vail术语) • 五级层序:即准层序,以沉积作用转换面(突变面)为界,在 个准层序中,沉积作用是连续和渐变的,反映了一个以水进面 界的地质单元。 (基本沿用Vail术语)
4045
东河底砾岩
4290
志留底部砂岩
H(m)
奥陶顶
测井
VSP上行波
走廊叠加
三维剖面
(2)合成地震记录
合成地震记录是联系测井与地震的桥梁 合成地震记录 = 子波 * 反射系数
AC SP IMP RC 合成记录 井旁地震剖面
地震层位标定的流程
深时转换
子波 反射系数 合成记录
第一步粗标 1)对声波密度曲线深时转换进而形成反射系数序列
HZ35-1-1
EW5
XJ36-2-1X
EW6
HZ34-1-1
EW4 PY4-7-1
XJ36-1-1
井位 二维地震工区边界 三维地震工区边界 盆地构造单元边界线 层序划分主干连井剖面 层序划分辅助连井剖面
1)地震解释要按规则测网进行,测网密度一般可在5km左右。过井 测线全部要加密解释。 2)钻井要按不同方位拉连井剖面,以反映沉积作用的方向性。 3)在井特别密时下选择适当数量的井作为井震结合基干井。 4)进行网络闭合检查,使全区的探井都能实现准确的对比。
AC SP IMP RC 合成记录
井旁地震剖面
2)创建Ricker子波
地震资料频谱分析
子波频率应于地震实际频率相符; 子波相位一般选零相位; 子波波长大概在100ms左右;
3)大套地层的粗略对比(区域时深关系控制法)
按缺省初始时间的合成记录
修改初始时间后的合成记录
4)大套地层的粗略对比(标志层控制法)
2.5.3 不同级别沉积旋回的地震和钻井识别
3 进积式准层序组 退积式准层序组
1

2
2

1
3 砂
层序的界面+旋回特征
地震剖面上的沉积旋回特征
地震剖面上的沉积旋回特征
塘 参 1 井
2 0S P2 0 R D 深 度 岩 性 层 位 2 0G R 1 5 0 4 0 0A C1 5 0
K 1 t 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