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提示:保健食品五大非法宣传“陷阱”
315晚会揭秘保健品骗局老人如何避免保健品陷阱呢?

315晚会揭秘保健品骗局老人如何避免保健品陷阱呢?走在大街小巷,我们都会看到不少的销售人员卖力的向老人推销各种保健品。
昨晚举行的2017年央视315晚会就曝光了一批将黑手伸向老人的企业,其中包括一家安徽润九生物技术公司。
在央视曝光的画面中,陕西白河县的一个会议现场,安徽润九生物技术公司将一款名为蜂胶胶囊的保健品,一次向80名老年人销售23万元产品。
公司一名讲师现场宣称,服用此药,糖尿病的人,两个半月血糖正常,百分之百正常。
而每盒对外售价3980元的蜂胶胶囊,进货价只有65元,利润高达60倍。
现场邀请的来自于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的重量级专家,几年前不过是在辽宁丹东卖保健品的一个店主。
在央视记者的暗访中,这位讲师透露,找老师讲费用高,为了出场费就自己讲,看视频学习完了,就上台讲,我现在开始说,到明天都不带重复句,我是经过上千场会议练出来的。
你今天让卖坟我就卖坟去,也一样卖,我们主要讲的是模式。
记者查询发现,阿里巴巴、58同城以及一些保健品网站均有安徽润九生物技术公司的信息。
在阿里巴巴、58同城上,该企业甚至被标注为认证企业,不过之后记者再查询阿里巴巴网站时,该网页已经打不开,上面显示由于违规操作被处罚暂不支持访问。
根据这些网站上的信息显示,安徽润九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位于安徽阜阳市颍州区百富大厦三楼,成立日期为2014年11月18日。
主营产品有蜂胶、鱼油、卵磷脂、液体钙、欧米伽三,经营范围包括生物技术研发、推广;会议服务、企业管理服务;预包装食品、乳制品(含婴幼儿配方乳粉)批发、零售、小家电、净水设备、一类医疗器械销售。
最新产品包括三九九港氨基葡萄糖硫酸软骨素钙胶囊、三九九港芦荟软胶囊。
延伸阅读:老人如何避免保健品陷阱1.老年人如果要买保健品最好征求征求子女的意见,要让子女出出主意,千万不要脑子一热花一大笔血汗钱买来一堆废物。
2.国家批准的保健食品的功能共27项,如增强免疫力、辅助降血脂、辅助降血糖等,超出范围的则不属于国家食药监局认可的保健食品。
食品行业中的营养成分欺诈问题及防范措施

食品行业中的营养成分欺诈问题及防范措施一、引言在当今社会,人们对健康和营养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食品作为人类生活的基本需求之一,其质量与安全备受关注。
然而,近年来,食品行业中涉及营养成分的欺诈问题日益严重。
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一问题,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二、营养成分欺诈问题的表现形式1.虚假宣传:一些食品厂商通过虚假宣传声称其产品富含某种重要营养成分,以吸引消费者购买。
然而,在实际情况下,这些产品中所宣称的营养成分含量并不达标。
2.添加非法物质:为了增加产品的味道和口感,部分食品生产企业会在产品中添加非法物质。
虽然这些物质可能会提供某些滋味或改善外观效果,但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3.伪造检测报告:有些企业为了逃避监管机构或是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会伪造食品检测报告。
他们可能通过调整样品进行测试或者直接仿制合格产品的检测结果来欺骗消费者。
三、营养成分欺诈问题带来的危害1.误导消费者:虚假宣传和欺诈行为让消费者对食品的质量和真实性产生怀疑。
一旦发现被欺骗,消费者会失去信任感,从而对整个食品行业产生负面影响。
2.身体健康受损:营养成分不足或添加有害物质的食品会严重损害消费者的健康。
某些特定人群,如老年人、孕妇和儿童尤其容易受到这类问题的影响。
3.扰乱市场秩序:在市场经济下,公平竞争是维持市场秩序与良性发展的基础。
然而,营养成分欺诈问题打破了市场规则,使得企业无法在公平环境中开展业务,并对其他遵纪守法企业造成不正当竞争。
四、防范措施1.加强监管力度:政府对食品行业的监管应加大力度,加强对企业生产环节和产品质量的检查。
相关部门应成立专门组织,完善法律法规,严格惩处涉及欺诈行为的企业,以震慑其他违规者。
2.建立信用体系:建立食品行业内部的信用体系,在公司间共享信息,使得所有企业都能受到同等监督与约束。
根据企业的经营状况、产品质量与服务表现评定信用度,并公示在外界。
3.提高消费者意识:通过教育宣传活动提高消费者对营养成分和产品标签的认识水平,让他们能够辨别虚假营销和不实宣传。
谨防药品消费10大陷阱

谨防药品消费10大陷阱陷阱1:网络购药需提防,无证网站无保障网购、邮购药品要谨慎,必须选择合法正规药品销售网站。
消费者购买药品相关产品,可登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官方网站(www,),找到“市场监督”项目中的“互联网药品交易”进行查询确认网站的合法性再进行购买。
如需查询药品的相关信息,可登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官方网站“公众服务”项目中的“查询服务”进行查询,进入有效的安全购买渠道。
陷阱2:义诊、体检莫轻信,巧舌如簧为掘金不要轻易听信“免费义诊”的体检结果,也不要轻易听信“免费义诊”的宣传内容。
商家通过“免费义诊”、“免费体检”销售的药品、医疗器械等产品多数存在虚假夸大宣传的情况,消费者一定要擦亮眼睛,了解清楚。
如果购买相关产品,一定要保留相关购买凭证,以便维权使用。
陷阱3:“奇效”、“快速”应小心,禁用成分往里添加不要轻易相信宣传“奇效”、“快速”、“立即见效”等浮夸虚假宣传,谨防推销的化妆品、保健食品里的“特殊”有害添加剂,不发商家用非常宣传手段来达到销售目的。
进而损害消费者的自身利益。
应当正当渠道购买产品,勿轻信此类产品的推销。
陷阱4:养生讲座不靠谱,擦亮眼睛不吃亏一些不发商家会打着送鸡蛋、面条、酱油等小物品相诱惑,组织养生讲座吸引老年人,以达到推销药品、保健食品、保健用品的目的。
老年人切勿轻易在讲座上高额购买这些推销用品,以免得了小便宜,吃了大亏。
陷阱5:有病切忌乱投医,正规医院早治疗有病要尽早去正规医院就诊,保健养生也应到正规医院和机构去咨询,切不可有病乱投医。
对网络医生和路边神医要多慎防,避免花冤枉钱购买到一些来路不明的药品或保健食品,不仅耽误治疗,还可能加重病情。
陷阱6:搭售产品藏玄机,走过路过小心过买一送一固然够实惠,但是,买药品赠药品、买商品赠药品等搭售方式都是违法行为。
及时赠送的不是药品,而是保健食品或者普通食品,也要仔细甄别,万一是“三无产品”,不仅起不到保健治病的作用,还有可能损害身体健康。
保健食品知识宣传2

解读:
(一)保健食品标签、说明书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 疗功能。疾病预防、治疗功能是药品才具备的功能。 (二)保健食品的标签、说明书内容必须真实。 (三)保健食品的标签、说明书应当载明适宜人群、 不适宜人群、功效成分或者标志性成分及其含量等。 (四)进口的保健食品必须有中文标签。
保健食品标签
保健食品标签
5. “专家义诊”是骗局 一些不法商家雇佣所谓的专家、教授为老 年人开展免费专家体检或义诊,不少老年人受 免费吸引从而进行体检或咨询。体检后,“专 家”“教授”往往会告知老年人身体存在多种 问题,需要及时购买产品治疗,不少老年人因 此被诱骗购买了一堆无用处且不知真假的保健 食品。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提示: 消费者要警惕这五种保健食品非法宣 传“陷阱”。 要牢记:保健食品不是药品,没有治疗 作用。患有疾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治疗, 不要相信违法广告的宣传。
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
增强免疫力、辅助降血压、辅助降血脂等27项功能
保 健 食 品 分 类
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通称 “营养素补充剂”)
维生素:A、D、E、K、B1、B2、pp、B6、B12、叶酸 、泛酸、胆碱、生物素、C、胡萝卜素 矿物质:钙、镁、钾、铁、锌、硒、铬、铜
保健食品的27项保健功能
理性选购保健食品 守护健康幸福生活
致追求健康的消费者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 提高,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成为大众的焦点。“ 防病胜于治病”的观念已深入人心,由此带动了 健康消费的市场,保健食品成为市场的“宠儿” 。 但是,目前市场上的保健食品品种繁多,质量、 价格参差不齐,消费者很难识别真伪、好坏。为 了提高消费者对保健食品的识别能力,今天给大 家讲解到底什么样的产品才是保健食品,以助消 费者在购买中独具“慧眼”,准确购买合格的保 健食品。
保健食品违反广告法案例

保健食品违反广告法案例保健食品作为很多人追求健康的选择,广告宣传也是众多消费者了解这些产品的重要途径之一。
但是,在广告营销过程中,有些保健食品厂商会通过夸大产品功效、虚假宣传等手段来吸引消费者,这种违反广告法的行为不仅会误导消费者,还会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造成潜在的风险。
下面就给大家介绍几种典型的保健食品违反广告法的案例。
案例一:xx牌腰痛艾叶贴广告宣传这款腰痛艾叶贴宣传中,声称其有神奇的治疗作用,能快速缓解腰痛等疼痛症状。
但对于贴片的材料、成分以及功效方面并没有做充分的说明。
而且,又称自己是国家医保局认证的医保项目,这种手段是非常虚假的。
实际上,这种贴片可能存在伤害皮肤及药物成分过敏的风险。
案例二:yy品牌“增加免疫力”的广告宣传这个品牌的广告宣传称其产品能增加免疫力,提高身体免疫力,强化身体抵抗疾病。
而且还声称当年新型流感来袭时以其为支撑,几乎没有被感染的人。
但是这种广告中对免疫力的解释极其含糊,没有严谨的科学依据。
吸引消费者后,出现资料造假、没有批准的保健食品等现象,不仅没有起到保健作用,反而对人体产生危害。
案例三:zz品牌“神速减肥”的广告宣传这个品牌在广告宣传中大力宣称只需要用其产品30天就能够实现神速减肥效果,销售亿万。
然而这种宣传增强了消费者对减肥产品几乎追求极致的心理需求,而产品中所含有的成分却具有很强的副作用,对身体健康非常不利。
实际上,减肥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于各种减肥药尤其要慎重选择,倡导健康饮食和正当运动。
综上所述,保健食品与广告宣传的关系必将成为未来改革的重点之一,消费者应该理性看待广告,不要被夸张的宣传和不严谨的功效描述所蒙蔽,选购保健食品的时候应慎重考虑其材料、成分、功效是否可靠。
同时也要增加公众意识,共建健康的消费文化,遏制广告语言的污染。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开展保健食品等三类食品非法添加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开展保健食品等三类食品非法添加非法声称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
【法规类别】食品卫生
【发文字号】食药监办食监三[2016]68号
【发布部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日期】2016.05.23
【实施日期】2016.05.23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E0303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开展保健食品等三类食品非法添加非法声称问题专项
治理工作的通知
(食药监办食监三〔2016〕6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为贯彻落实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切实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和消费安全,根据2015年食品抽检和舆情监测情况,总局决定组织全国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开展保健食品等三类食品非法添加、非法声称问题专项治理工作。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治理重点
保健食品、配制酒(主要是含中药材成分的配制酒)、玛咖制品等食品生产经营行为。
二、治理内容
保健食品、配制酒、玛咖制品等食品中非法添加药物、非法宣传功效问题。
三、治理措施
(一)企业自查自纠。
保健食品、配制酒、玛咖制品生产经营企业要按照法律规定和《。
购买保健食品,别被忽悠了

法 添 加违 禁 化 学 物等 问题 比较 突 出 。 中 国 消费 者 协 会 发 布 的 2 1 . 0年 全 国 . 0
消协 组 织 受理 投 诉 情 况显 示 , 健食 保 品 类 已成 为 投 诉 热 点 , 除 质 量 问题 外, 涉及 广 告 和 虚假 品质标 示 的投诉
比 例 分 别 为 1 .% 和 】 .% 。 23 06
果未 经 批 准 ,而 宣 传保 健 功 能 ,就 违 反 了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食 品 安 全 法》、 保 健 食 品 注 册 管 理 办 法 ( 试 行 ) 等 的规 定 。 》
国家 食 品药 品 监 督 管 理 局 副 局
长 边振 甲强 调 ,要 完 善 法 律 法规 , 争 取 ( 健 食 品 监督 管 理 条 例 尽 快 出 ( 保 台 ,同时 强 化 注册 源 头 监 管 ,开 展保
安全 ・ 热点追踪
购 保 健食 '别被 忽悠 Q 口 凸
文 l _ 艾米 丽 采访 专家 I I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 姜培珍
保 健 食 品 市 场 鱼 目 混 珠 现 象 亟 待 清 理 ,各 类 食 品 打 着 “ 健 食 品 ” 保 的 幌 子 夸 大 其 保 健 功 效 , 有 的 甚 至
健 食 品 , 如 免 疫 功 能 低 下者 可 以选 用 经 国 家 批 准 的具 有 增 强 免 疫 功 能
的保 健 食 品 。
名 称 更是 五 花八 门 ,什 么 “ 命 泉” 生 “ 钙 金 刚 … ‘ 龙 护 宝 ”… … 消 费 者 宝 金
应 该 如 何 提 防 促 销 陷 阱 ,擦 亮 双 眼 ,
保 健 食 品 , 那 么其 宣称 的 各 类 功 效 是 否 可 信? 姜培 珍 : 保 健 食 品标 志 的 就 是 有
如何防范保健品推销陷阱

如何防范保健品推销陷阱作者:吕程程来源:《科学导报》2017年第27期宣称“包治百病”“补脑降糖”、利用“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行骗、打着“免费送米面鸡蛋”旗号诈骗、伪装名医专家“忽悠”……今年央视“3·15晚会”曾曝光了个别保健食品企业虚假、夸大宣传事件,保健品行业乱象被揭开,套路既深且杂。
保健食品推销存在哪些陷阱?消费者又该如何防范?保健品推销问题多现在有个别企业在销售保健食品过程中,涉嫌通过会议营销等方式虚假、夸大宣传,声称所售食品具有疾病预防、治疗功能,欺骗包括老人在内的诸多消费者。
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保健食品市场上的常见陷阱包括“专家健康讲座”,即在酒店、宾馆等场所举办免费“专家健康讲座”,邀请所谓“专家”讲述某某保健品效果神奇,然后以“赠药”“送纪念品”等手段吸引消费者,诱导购买,并套取消费者的联系方式,达到日后销售的目的。
还有一种较为常见的“免费抽奖活动”,即在人流集中处,采用“免费抽奖”等手段,让消费者得到“优惠购买某某保健品”的大奖,有的还雇用“托儿”在旁煽风点火,诱使消费者大量购买。
涉事人员将被重罚食药监总局表示,针对央视“3·15晚会”曝光的相关问题,已立即部署相关省份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迅速组织查处涉事企业和产品。
同时,食药监总局要求各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食品的生产经营监管,严惩重处非法添加、非法宣传等严重危害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违规行为。
同时鼓励消费者举报,发现食品欺诈行为时,拨打12331投诉举报电话,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将依法予以严肃查处。
新《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保健食品声称保健功能,应当具有科学依据,不得对人体产生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保健食品的标签、说明书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内容应当真实,与注册或者备案内容相一致,标明适宜人群、不适宜人群、功效成分或者标志性成分及其含量等,并声明“本品不能代替药物”。
警惕!“保健品”骗局

实际上袁最先被洗脑的是她母 亲活动团体里的另外一位老人遥 说 是活动团体袁其实就是街坊邻里老 太太们组队唱歌尧跳舞或打腰鼓的 朋友遥 团队中有个老年人先去听了 讲座袁然后回来宣传袁其他老人就
都跟着去听遥 最开始还介绍一些饮 食搭配方面的知识遥 可后来袁讲座 野 变味冶改卖保健品了遥
价物品袁仍承诺退款曰第四天走人遥 公安部于日前披露袁目前保健品诈骗是针对老年
人实施的最突出犯罪手法之一袁 呈现覆盖区域广尧涉 案金额总量大尧手法多样尧案发区域由发达地区向落 后地区转移等特点袁社会影响恶劣遥 尤其诈骗团伙的 作案手段越来越专业袁内部分工明确袁并有专人做货 物调配尧资金结算分配等工作袁有的甚至会在工商部 门注册登记遥
人大 观察 G U A N C H A
警惕浴野 保健品冶骗局
. All Rights Reserved.
姻记者 安平 近 日 袁 一 则叶 公 安 部 组 织 指 挥 1 5 省市公安机关侦破野 6窑1 5 冶 涉老 年人保健品诈骗案曳 新闻引发社会 关注遥 在这一特大系列涉老年人保 健品诈骗案中袁抓获犯罪嫌疑人 7 0 名袁 破获案件 21 1 起袁 涉案价值 1 062 万元遥 打着健康或养生讲座的幌子袁 给参与的老年人送礼物袁最终目的 却是推销一堆高价保健品或保健 器材遥 类似的骗局近年来屡见报 端遥 我们身边的老年人可能就处在 这样的圈套之中遥
重点整治四类突出违法违规行为院一是治理未经 许可生产尧经营尧进口食品和保健食品曰二是治理产品 标签虚假标识曰三是治理利用网络尧会议尧电视购物尧 直销尧电话等方式违法营销宣传尧欺诈销售曰四是治理 未经审查发布保健食品广告和发布虚假违法广告遥 整 治对象包括食品尧保健食品生产尧经营尧进口单位袁第 三方平台经营者和相关方袁以及广告发布单位袁涵盖 食品尧保健食品生产经营销售全环节袁督促生产经营 者认真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遥
打击保健食品“四非”专项行动知识

一、此次专项行动重点打击哪些违法违规行为?此次专项行动的主要内容是针对市场上存在的较为突出的问题,打击保健食品非法生产、非法经营、在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药物、保健食品非法宣传疗效以及普通食品非法声称保健功能,即打击“四非”,具体内容如下:(一)打击非法生产行为:1.地下黑窝点生产保健食品的;2.企业未经许可生产保健食品的;3.在生产过程中偷工减料、掺杂掺假或者不按照批准内容生产保健食品的;4.生产的保健食品存在重金属、微生物超标等质量问题的;5.违法违规委托生产的。
(二)打击非法经营行为:1.未经食品流通许可或保健食品流通许可经营保健食品的;2.经营假冒保健食品文号、标志以及未经批准声称特定保健功能产品的;3.经营保健食品产品质量不合格或来源不明的;4.以会议、讲座等形式违法销售保健食品的;5.市场开办者对入场的保健食品经营者未履行市场开办责任的。
(三)打击非法添加行为:1.在生产减肥、辅助降血糖、缓解体力疲劳、辅助降血压等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药物的;2.明知保健食品存在非法添加药物,仍然继续经营的。
(四)打击非法宣传行为:1.在保健食品标签、说明书、广告中夸大功能范围的;2.宣称保健食品具有疾病预防或治疗功能的;3.虚构保健食品监制、出品、推荐单位信息的;4.未经审查发布保健食品广告的;5.不按照保健食品广告审查内容发布广告的。
二、此次专项行动与以往专项整治相比有何特点?此次专项行动,目标明确,针对性强,而且声势大、力度大、重落实。
此外,较以往专项整治相比,它有以下几个新特点:一是总局结合摸底调查的情况,要求省局对涉嫌存在问题的企业和产品展开针对性监督检查;二是将传统整治的先企业自查、地方监管部门监督检查、总局再督查的顺序调整为总局列出“重点监督检查的产品及企业名单”,省(市、区)局按照总局的名单和相关要求,组织开展飞行检查。
同时,结合本地工作实际,列出“辖区内监督检查的产品及企业名单”,组织开展监督检查和飞行检查,从而达到惩治违法违规行为和规范生产经营行为的目的。
UPLC—MS/MS法快速检测减肥类保健食品中5种非法添加化学成分

UPLC—MS/MS法快速检测减肥类保健食品中5种非法添加化学成分目的建立专属、灵敏的UPLC-MS/MS方法用于快速定性定量检测减肥类保健食品中5种非法添加化学成分。
方法供试样品经甲醇提取后,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以BEH-C18为分析柱,流动相采用含0.1%冰醋酸的20mmol/L醋酸铵水溶液和甲醇进行梯度洗脱,电喷雾电离(ESI)、多重反应监测(MRM)扫描模式,对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的盐酸西布曲明、酚酞、盐酸芬氟拉明、咖啡因、呋塞米等5种化学成分进行快速定性定量检测。
结果所建立方法能快速定性定量检测保健食品中5种非法添加化学药物成分,5种成分在6min内完全分离,且线性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7.7%~100.7%,方法检出限为0.0025~0.0075mg/g。
结论所建方法快速、灵敏、专属性强,适用于减肥类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化学成分的快速定性定量检测。
[Abstract] Objective The study aimed to develop a specific,sensitive and rapid UPLC-MS/MS method to identify 5 illegal additives in slimming health food. Methods The 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electrospray ion trap mass spectrometry method was used to detect the samples extracted by methanol. The separation was performed on Waters UPLC using BEH-C18 column with a gradient elution. The mobile phase was consisted of 20mmol/L ammonium acetate (containing 0.1% acetic acid)and methanol.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caffeine,furosemide,fenfluramine,phenolphthalein and sibutramine was conducted in the MRM mode by UPLC-MS/MS. Results A good resolution of 5 chemical drugs within 6 min was obtained by UPLC-MS/MS. The calibration curves showed good linear relationship in the range of 1-200ng/mL for each component. The determination limits was at 0.0025-0.0075mg/g,and the average recovery rate was 97.7%-100.7%. Conclusion The method was proved to be specific,rapid and sensitive,which was able to be used to identify 5 illegal additives in weight reducing health food.[Key words] UPLC-MS/MS;MRM;Illegal additives近年来,随着我国减肥中成药和保健食品等健康产品市场销售不断增加,一些企业为增强减肥效果,在产品中添加肥胖症的治疗药物(如西布曲明、酚酞等),这些化学成分的毒副作用与禁忌证给消费者造成了极大危害。
识别假药和劣药的六大陷阱

识别假药和劣药的六大陷阱作者:来源:《中国防伪报道》2017年第04期近年来,因使用假药劣药所致重大用药安全事件时有发生。
特别是在肿瘤治疗领域,假药劣药现象更是泛滥猖獗。
如何识别假药、劣药,已成为现如今消费者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而肿瘤药物的辨识更要引起消费者的重视。
由于肿瘤疾病本身的特点,即便患者使用假药延误治疗时机或产生不良后果,也可能被疾病的进展所掩盖。
因此,抗肿瘤药相对其他药品来说,假药陷阱更多,更不易被发现。
陷阱一:以科研机构、专家、患者形象做宣传,误导消费者经常听到病人说,看到某报纸上登出广告,说某药在我们医院由专家做了临床实验,疗效特别好,副反应特别低等等。
事实是,病人说的报纸、医疗机构甚至专家都是真实的,但这个药品是假药,广告内容也是虚假的。
那么,如何识别真假广告?药品广告须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发给药品广告批准文号,否则不得发布。
处方药可以在指定的医学、药学专业刊物上介绍,但不得在大众传播媒介发布广告或者以其他方式进行以公众为对象的广告宣传。
抗肿瘤药都是处方药,如果在大众传媒上见到抗肿瘤药的宣传广告,基本上可以认定是虚假广告。
在医院门口、马路上,有人往你手里塞的药品广告、医院治疗广告也都是违法广告。
陷阱二:用保健品冒充肿瘤药品根据相关标准的要求,保健食品含有一定量的功效成分,能调节人体的机能,具有特定的功效,适用于特定人群。
它是人体机理调节剂、营养补充剂,但不能直接用于疾病的治疗。
常见的保健品假冒药物销售有六种方式,一是选择老年人作特定销售对象;二是进行虚假广告宣传;三是借助“义诊”、社区健康讲座等大型活动推销;四是经常变换销售地点;五是现场“煽情”,诱导消费;六是多数在零售药店或者小型医疗机构和保健品商店进行销售。
目前,卫生部门批准过27种保健食品功能,跟肿瘤治疗相关的有增强免疫力、对辐射危害有辅助保护功能、对化学性肝损伤的辅助保护作用等。
这些保健功能可起到辅助治疗作用,如减轻毒副反应,但并不能够直接用于肿瘤的治疗。
购买保健食品 注意TM陷阱

购买保健食品注意TM陷阱为加强我市保健食品的监督管理,保证保健食品安全,近日,西安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稽查分局对市场上销售的部分保健食品进行了监督检查。
检查结果显示,市场销售的保健食品绝大多数有正规的保健食品批准文号,产品标识的保健功能、配方、适宜人群等项目均符合国家相关要求。
但在检查中还发现存在以下问题:保健食品与普通食品(外观同保健食品相似)同架同柜混放销售的现象比较普遍,有混淆视听的嫌疑;部分保健食品,在外包装、保健功能、适宜人群、不适宜人群等内容上均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或卫生部批准的保健食品批准证书内容不符。
如将单纯具有降血脂功能的保健食品增加减肥功能;将不适宜人群原本有的孕妇、儿童等内容擅自删去。
对于检查出的问题,稽查人员当场依法进行处理。
对此,西安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稽查分局再次提醒广大消费者在购买保健品的时候,要注意以下五点,第一,要查看产品的出厂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生产地址及产品包装的封口是否严密,以避免买到假劣产品。
第二看清保健食品标签、标识及说明书中载明的适宜人群、不适宜人群、功效成分或者标志性成分及其含量等项目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是否有虚假、夸大或欺骗性的内容或暗示治疗作用。
第三﹑警惕TM标志(TM表示商标正在申请注册过程中,尚未获得批准),有些生产厂家在生产保健食品时,在外包装上标注的商标名称,并未取得国家工商管理局的注册证书,仅凭《受理通知书》就在产品外包装上添加有TM标志的商标;有的产品虽有正式的注册商标,但为了取得某种暗示宣传作用,也添加了有TM标志的申请商标名,极易误导消费者。
如绿瘦玉人胶囊(国食健字G2*******),国家药监局批准的是玉人胶囊,绿瘦只是其经销商向国家工商管理局提出了商标申请,并未取得国家工商管理局的注册证书,而厂家在绿瘦右上角擅自添加TM标志,此商标虽不受法律保护,但却有一定的暗示作用。
第四、消费者在购买保健食品时,若发现有违法违规行为,请向市食品药监局食品稽查分局投诉。
曝光10个严重违法药品广告

曝光10个严重违法药品广告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药品广告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然而,不少药品广告涉嫌虚假,甚至严重违法。
以下列举10个严重违法药品广告:1. 医疗保健食品“齿锐颗粒”:广告中宣称可治疗各类牙痛、口腔溃疡等症状,但在实际使用中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存在严重虚假宣传。
2. “百年灵芝”口服液:广告中宣传灵芝可以治疗高血压、高血脂,但实际上没有药理证据支持。
这种药品对糖尿病患者有一定的致病风险,属于严重违法药品广告。
3. “春雨维生素营养素”:广告中宣传治疗各种症状,且没有给出充分的证明。
与此同时,这种药品存在激素成分,无法达到广告中所宣传的效果。
4. “潜水服复合维生素片”:该广告宣称可减轻疲劳、改善免疫力,但在实际使用中效果远不如所宣传的则神奇,属于虚假药品广告。
5. “瑞兰正品板蓝根颗粒”:该广告宣传该药品可以治疗口腔溃疡、喉咙疼痛等症状,但在实际使用中效果不佳,且存在一定的毒副作用。
6. “澳宝维胶囊”:该广告宣传该药品是一种治疗肝部疾病的补品,但实际上没有赢得良好的口碑,存在违法使用的问题。
7. “益生菌肠治”口服液:该广告宣称可以调节肠胃,加速消化,但人体需要的菌株并不全面,并没有充分的科学支持。
8. “君霜口腔水”:该广告宣传能够防止龋齿、口臭,但没有专业人士经过验证,存在严重虚假宣传。
9. “盛泽唯草口腔液”:该广告宣传能够治疗口腔溃疡、口臭等问题,但并没有明确的临床数据支持,存在严重违法药品广告问题。
10. “田七鲨胆丸”:该广告宣传可以治疗一系列癌症症状,且没有给出充分的临床试验数据,存在违法药品广告问题。
以上10个药品广告存在虚假、夸张的宣传,甚至对人体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公众应该提高警惕,正确鉴别药品广告,选择合适、安全的药品来保障自己的健康。
老年人保健品防骗宣传提醒

老年人保健品防骗宣传提醒为贯彻落实全国、省、市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部署会议精神,提高消费者对保健食品科学认知水平,避免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老年人上当受骗,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针对一些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坑害老年人的套路,特发布消费提示:一、警惕九大套路1、警惕“药到病除”。
一些非法保健食品广告声称可以治疗某种疾病,常用如“根治”“无效退款”“无毒副作用”等承诺欺骗、诱导消费者。
2、警惕“健康讲座”。
一些不法商家利用“访谈、讲座”等形式,邀请一些假冒专家、教授和老中医开展“养生”讲座,借机兜售保健食品。
3、警惕“免费服务”。
一些不法商家通过“赠药”“免费试用”等方式组织促销活动,让人在不知不觉中被“洗脑”,还有免费送礼品,如鸡蛋、大米、油等,引诱老年人上钩。
4、警惕“权威证明”。
一些非法保健食品广告以国家机关及事业单位、学术机构、行业组织的名义和形象,为产品的功效作说明,以“科学研究发现”为幌子行骗。
5、警惕“专家义诊”。
不要相信所谓“专家”“教授”开展的免费体检或义诊,不要因此被诱骗购买一堆不知真假的“保健食品”。
6、警惕“现身说法”。
安排老年人参与活动并上台分享,被安排好的老年人会谎称自己是本产品的会员,服用保健食品效果好,成为会员还会有各种免费待遇,以此来诱使其他老年人购买产品。
7、警惕“免费旅游”。
以免费旅游、免费吃住为名,组织老年人外出。
实际到了所谓的旅游地点,就进行保健食品效果诱导。
还会参观与销售的保健食品没有任何关系的生产车间,让老年人误认为自己看到的是“真材实料”。
8、警惕“亲情陷阱”。
不少独居的老年人由于缺少正常交际,加上患有多种慢性疾病,往往会在寂寞之中寻求亲情安慰。
有些经销商就利用老年人的这些软肋,每天嘘寒问暖,设置亲情“陷阱”,使老年人心甘情愿掏钱购买保健食品。
9、警惕“登记信息”。
要求老年人详细填写住址、病史、电话等信息,问老人家里有没有老伴、几个孩子、身体怎么样。
有哪些常见的食品安全骗局需要警惕

有哪些常见的食品安全骗局需要警惕食品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尤其是在过去几年里,许多食品安全骗局频频爆发。
消费者不仅需要关注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还需警惕各种常见的食品安全骗局,以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首先,一些不合格或伪劣食品的销售是常见的食品安全骗局。
有些不良商家为了谋取利益,会使用劣质原材料或添加不安全的添加剂制作食品。
这些食品可能违反卫生标准,存在安全隐患。
此外,一些商家会以低价诱导消费者购买其产品,但实际上产品质量可能低劣,甚至是伪劣产品。
其次,虚假标签和广告宣传也是常见的食品安全骗局。
一些不良商家会在包装上虚假标注相关信息,如产品成分、产地、生产日期等,误导消费者对产品的真实情况产生误判。
此外,虚假宣传也是常见的手段之一。
一些食品广告会夸大产品功效或效果,让消费者误以为食品具有特定的保健功能,但实际上并无科学依据。
此外,勾兑、掺假和注水等行为也是食品安全骗局的一部分。
一些不法商家为了获得更大利润,会对食品进行勾兑掺假,如将低价成分掺入高价食品中,以降低成本。
另外,一些肉类和海产品也可能会被注水,以增加重量和售价,但消费者购买的实际上只是注入了大量水分的食品。
此外,网购食品也需要警惕食品安全骗局。
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网购食品。
然而,一些不良商家会在网上销售假冒伪劣产品或过期食品,甚至无证无照的小作坊也会通过网上销售食品。
消费者在网购时要选择有信誉、有资质的商家,并仔细查看产品的相关信息,避免购买有安全隐患的食品。
此外,一些食品饮料中的添加剂和农药残留也是食品安全骗局的一部分。
一些食品添加剂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如防腐剂、增甜剂等。
此外,农药残留也是食品安全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
过量使用农药或者使用不合格的农药,会导致食品中农药残留超标,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
总的来说,食品安全骗局无处不在,消费者需要保持警惕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购买食品时,建议选择正规渠道,留意产品的包装标签和广告宣传,避免购买不合格或伪劣产品。
国务院食品安全办等9部门关于印发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整治方案的通知

国务院食品安全办等9部门关于印发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整治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商务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已撤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已撤销),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已撤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已撤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布日期】2017.07.07•【文号】食安办〔2017〕20号•【施行日期】2017.07.0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食品安全正文国务院食品安全办等9部门关于印发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整治方案的通知食安办〔2017〕2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食品安全办、公安厅(局)、商务主管部门、工商行政管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新闻出版广电局、食品药品监管局、通信管理局、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各直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为全面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四个最严”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对食品、保健食品生产、经营和进口单位履行主体责任的监管,严厉打击违规营销宣传产品功效、误导和欺骗消费者等违法行为,推动各地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强化企业守法诚信意识,营造健康有序的市场经营环境,切实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和消费安全,国务院食品安全办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整治方案》。
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商务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2017年7月7日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整治方案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进一步加强对食品、保健食品生产、经营(进口)行为的监管,强化企业守法诚信意识,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切实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和消费安全,特制定本方案。
一、治理内容(一)未经许可生产食品和保健食品、经营食品和保健食品、进口食品和保健食品行为;(二)食品和保健食品标签虚假标识声称行为;(三)利用网络、会议营销、电视购物、直销、电话营销等方式违法营销宣传、欺诈销售食品和保健食品行为;(四)未经审查发布保健食品广告以及发布虚假违法食品、保健食品广告行为;(五)其他涉及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等违法违规行为。
保健食品打四非 (3)

保健食品打四非1. 引言在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
为了保持身体健康,许多人会选择食用保健食品。
保健食品作为一种新兴的健康保健品,具有无需医生处方,方便购买和使用等优点。
然而,一些不法商家为了追求利益,会生产和销售一些没有科学依据、安全隐患较高的保健食品,这就是所谓的“四非”保健食品。
在本文中,我们将重点讨论“四非”保健食品的定义、危害和如何识别以避免购买。
2. 什么是“四非”保健食品所谓“四非”保健食品是指没有科学依据、没有审批文号、没有标签信息和没有相关资质认证的保健食品。
这些保健食品通常标榜具有祛湿、保肝、降脂等保健功效,但实际上缺乏科学依据支持,并且可能含有有害物质。
3. “四非”保健食品的危害3.1 缺乏科学依据由于“四非”保健食品缺乏科学依据,无法证明其确实具备所宣传的保健功效。
这不仅会误导消费者,还可能导致消费者对保健食品功效的错误期望,从而造成经济损失和健康风险。
3.2 安全隐患由于“四非”保健食品没有相关审批文号和标签信息,消费者无法得知其成分和使用方法。
这可能导致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
而且,一些不法商家为了追求利润,可能在产品中掺入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激素等,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3.3 缺乏监管和维权困难由于“四非”保健食品没有相关资质认证,国家监管部门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监管。
消费者在购买和使用这些食品时,往往会遇到维权困难,一旦出现问题很难获得有效的赔偿和法律救济。
4. 如何识别“四非”保健食品为了避免购买和使用“四非”保健食品,以下是一些识别方法供参考: - 查看包装:正规的保健食品应该有相关的审批文号、标签信息和资质认证,消费者可以通过查看包装上的信息来判断是否合规。
- 咨询专业人士:如果对某个保健食品的真实性和安全性存在疑问,可以咨询相关专业人士,如医生、药师等,获取权威的建议和意见。
- 细读说明书:购买保健食品时,应仔细阅读说明书,了解其成分、功效、用法和注意事项等信息。
保健品违禁宣传用语

保健品宣传须遵循法律法规
保健品是一种特殊食品,其宣传用语应该符合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
以下是一些保健品违禁宣传用语的例子:
1.夸大产品功效:保健品通常被宣传为具有某些特定的健康益处,但有些宣
传用语过于夸大产品的功效,甚至与实际效果不符。
2.虚假承诺:一些保健品的宣传用语中存在虚假承诺,如宣称可以治疗某种
疾病、改善身体状况等,但实际上这些承诺并没有得到科学验证或临床试验的支持。
3.误导消费者:一些保健品的宣传用语会使用模糊的语言或图片来误导消费
者,让他们认为产品具有某种神奇的效果,而实际上并非如此。
4.不当比较:保健品之间不应该进行不当的比较,因为每种保健品都有自己
的特点和适用人群。
如果宣传用语中涉及了不当的比较,可能会对消费者造成误解。
5.违反法律法规:保健品的宣传用语不能违反法律法规,如不能涉及到违法
药物、虚假宣传等内容。
6.总之,保健品的宣传用语应该遵循诚实守信、科学准确的原则,不得欺骗
消费者、误导消费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提示:保健食品五大非法宣传“陷阱” 2013年05月24日发布
根据保健食品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提示,消费者特别是老年人在选购保健食品、辨别保健食品宣传真伪时,要注意五大非法宣传陷阱:
1.“药到病除”不可信
保健食品不是药品,不能声称治疗功效。
一些非法保健食品广告往往夸大产品功效,含有绝对化用语和不实承诺,声称可以治疗某种疾病如“根治”、“药到病除”等用语,或者以“无效退款”、“无毒副作用”等承诺,严重欺骗、诱导消费者。
例如济南基业海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证件持有人)的保健食品“海通牌奥复康片”,其批准的保健功能为“免疫调节“广告宣传“美国奥康复,天天见奇效,前列腺肥大完全好了”等。
2.“健康讲座”为促销
一些不法商家利用“访谈、讲座、采访、座谈会”等形式为幌子,邀请一些假冒专家、教授和老中医在现场进行“养生”讲座,顺便兜售保健食品。
不少老年人因为盲目信任这些所谓专家或名人的介绍,从而选购了大量假冒保健食品。
3.“免费活动”为洗脑
一些不法商家通过利用“赠药”、“免费试用”、“发放小礼品”、“抽奖”等方式,吸引老年人参加其组织的促销活动。
促销现场往往气氛热烈,夸大产品功效,甚至声称根治百病。
有些活动时还会请一些所谓的患者现身说法,雇人制造争先恐后购买产品的假象,给老年人造成不买就没有了、不买就吃亏的心理暗示,不知不觉中被“洗脑”,从而购买产品。
4.“权威证明”属虚构
一些非法保健食品广告利用国家机关及事业单位、医疗机构、学术机构、行业组织的名义和形象,为产品的功效作说明,以增强产品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还有一些广告含有无法证实的所谓“科学或研究发现”、“实验或数据证明”等方面内容。
如“联合国国际生态安全科学院指出,人类肠胃如果每天定植高活性、高含量的双歧杆菌,那么人类将可以与肠胃病绝缘,人类寿命有望达到140岁。
”等无法证实的虚假广告内容。
5. “专家义诊”是骗局
一些不法商家雇佣所谓的专家、教授为老年人开展免费专家体检或义诊,不少老年人受免费吸引从而进行体检或咨询。
体检后,“专家”“教授”往往会告知老年人身体存在多种问题,需要及时购买产品治疗,不少老年人因此被诱骗购买了一堆无用处且不知真假的保健食品。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提示,消费者要警惕这五种保健食品非法宣传“陷阱”。
保健食品不是药品,没有治疗作用。
患有疾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治疗,不要相信违法广告的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