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

合集下载

蚕的分子遗传学研究

蚕的分子遗传学研究

蚕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蚕,是世界上重要的经济昆虫之一,也是丝绸生产的重要来源。

因此,蚕的研究一直是生物学家们的焦点。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蚕的分子遗传学研究也得以深入展开。

一、蚕的基因组测序随着DNA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蚕的基因组序列已经陆续被测序。

2008年,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和陕西农业科学院分别完成了蚕基因组的2倍和30倍测序工作。

2015年,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和河南农业大学合作完成了蚕基因组的高质量测序工作。

通过测序技术,我们可以详细了解蚕基因组的组成、结构和功能,为进一步研究蚕的分子遗传学提供了基础数据。

二、蚕的基因结构和表达蚕的基因组中包含了大量的基因。

通过对蚕基因组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蚕基因的结构和表达规律。

例如,蚕的大部分基因都是由连续的外显子和内含子组成,其中内含子占据了基因序列的大部分。

此外,蚕基因的表达还受到多种调控因素的影响,如转录因子、miRNA等。

研究蚕基因的结构和表达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蚕的生长发育机制和生理变化过程。

三、蚕的遗传变异与育种遗传变异是指物种的基因型或表现型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变化。

蚕的遗传变异可以导致其产丝性能、耐热性、抗病性等性状的变化,进而影响蚕的产量和品质。

通过对蚕的遗传变异进行研究,可以为蚕的育种提供科学依据。

例如,研究蚕血液的分子标记,可以较为准确地推断其亲缘关系,帮助育种者选择高产、高质的父本和母本。

此外,利用遗传标记辅助选择,可以实现快速育种和优良品种的选育。

四、蚕的基因编辑与基因治疗基因编辑是一种可精确、可选择地修改DNA序列的技术。

在蚕的研究中,基因编辑技术已经开始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利用CRISPR/Cas9技术,研究者可以有效地靶向蚕基因组中的任何位点进行修改,进而探究该基因在蚕体内的功能和作用机制。

此外,基因治疗技术也可以为蚕的健康和发展提供一定帮助。

如利用基因干预技术,可有效地提高蚕的抗性、免疫力等性状,进而提高蚕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

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简介

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简介

年前 几 乎 是 无 法 想 象 的 学 的影 响 将 会 极 为 深 远 发挥 更 大 的 作 用
组 学 的领 导 者



基 因 组 学对 生 物 医 学
农学

药学


环境科

北 京 基 因组 研 究所 也 将 在 这 样

个 大 背景 下
争取 成 为
个 世 界 著名 的 研 究 机 构 并作 为 国 际 基 因
核 酸 实验 室
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电泳 实 验 室
3
细 胞 生 物 学实 验 室
测序 仪 室

5
超 级 计 算机 机 房

■■ 叠
地 址 : 北 京 市朝 阳 区 北 土 城 西 路 7 号 G 座 中 国 科 学 院 北 京 基 因 组 研 究 所

邮编 : 1 0 0 0 2 9

【’0
北 京 袭 因 组 研 究 铒弋 筒 穸


由 于 基 因 组 学 的 相 关 学 科 的大幅 发 展

我 们 未来 五 年 的 计 划 在 五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国家生物信息中心)_企业报告(业主版)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国家生物信息中心)_企业报告(业主版)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 (国家生物信息中心)血液样本 蛋白质组学测序服务采购项目
上海序祯达生物科 技有限公司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基因组甲基化测 (北京)有限公司
序招标采购项目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
(国家生物信息中心)单细胞 3’ 北 京 怡 美 通 德 科 技
北京金乐镝技术发 展有限公司
\
2022-07-15 2022-07-15 2022-06-20 2022-09-06 2022-04-28 2022-10-24 2022-08-23 2022-09-02 2022-06-28
*按近 1 年项目金额排序,最多展示前 10 记录。
(2)家具用具(6)
重点项目
1.4.1 重点项目
(1)研究和试验发展(10)
重点项目
项目名称
中标单位
TOP1
中国科学院北购项目
北京贝瑞和康生物
中标金额(万元) 公告时间
143.0
2022-03-17
本报告于 2023 年 02 月 20 日 生成
新锐英诚科技股份 有限公司
14.6
TOP5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国 家生物信息中心)采购电子验收单 公示
北京景阳雷诺科技 有限公司
14.4
TOP6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国 家生物信息中心)采购电子验收单 公示
北京联拓佳华科技 有限公司
0.5
TOP7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国 家生物信息中心)采购电子验收单 公示
-RNA 建库试剂盒采购项目成交 发展有限公司
公告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
(国家生物信息中心)单细胞 5’ 北 京 怡 美 通 德 科 技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以下简称北基所)是中国设立的专门从事基因组学及相关研究的科学研究机构。

作为国内基因组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所之一,北基所一直以来致力于在基因组学领域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方面取得突破。

北基所成立于1999年,其前身是1984年在北京创立的中国科学院所属的遗传研究所,该研究所在成立初期主要从事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工作。

而随着基因组学的快速发展以及科研技术的飞速发展,北基所于1999年正式更名为北京基因组研究所,重点转向基因组学的研究工作。

北基所的目标是运用基因组学的技术和方法,研究动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系统的基因组构成、结构、功能以及调控等方面的问题。

围绕这些问题,北基所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项目,涉及到复杂疾病的基因组学研究、作物的基因组改良、微生物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等。

北基所拥有一支经验丰富、实力雄厚的科研团队,包括了一大批优秀的研究人员和专家。

这些科研人员在国内外基因组学领域内享有盛誉,多次获得国家级和省级科技进步奖项,并在国际著名的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大量高水平的学术论文。

同时,北基所还与国内外多家知名科研机构和高校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推进基因组学领域的研究工作。

北基所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力。

例如,北基所的科研成果已经成功应用于多个领域,例如基因变异与癌症的关系研究、人类基因组计划等。

在基因组学领域,北基所提供了一系列高质量的数据资源,例如通过数据库公开发布了一大批有关人类和其他生物基因组的数据。

这些数据资源为国内外科研人员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推动了基因组学领域的研究进展。

总之,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是国内基因组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其在基因组学领域的研究工作取得了重要的突破和进展。

通过开展高水平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北基所为推动我国在基因组学领域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未来,北基所将继续秉承“求是创新,追求卓越”的科研理念,努力在基因组学领域保持国际领先的地位,为人类健康以及农业科技等领域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培养单位一览表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培养单位一览表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遥感应用研究所
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遥感卫星地面站
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数学科学学院
物理科学学院
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地球科学学院
资源与环境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管理学院
人文学院
外语系
计算与通信工程学院
动物研究所
北京
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力学研究所
物理研究所
高能物理研究所
声学研究所
理论物理研究所
国家天文台
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
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理化技术研究所
化学研究所
过程工程研究所
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大气物理研究所
地球化学研究所
成都
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
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成都生物研究所
光电技术研究所
成都计算机应用研究所
新疆
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
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国家天文台乌鲁木齐天文站

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长春人造卫星观测站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
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
青藏高原研究所
北京基因组研究所
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烟台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植物研究所
生物物理研究所
微生物研究所

北京各高等院校地地研究生院合集

北京各高等院校地地研究生院合集

北京各高校研究生院1北京大学2中国人民大学3清华大学4北京交通大学5北京工业大学6北京航空航天大学7北京理工大学8北京科技大学9北方工业大学10北京化工大学11北京工商大学12北京服装学院13北京邮电大学14北京印刷学院15北京建筑工程学院16中国农业大学17北京农学院18北京林业大学19北京协和医学院20首都医科大学21北京中医药大学22北京师范大学23首都师范大学24首都体育学院25北京外国语大学26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7北京语言大学28中国传媒大学29中央财经大学30对外经济贸易大学31北京物资学院32首都经济贸易大学33外交学院34中国人民公安大学35国际关系学院36北京体育大学37中央音乐学院38中国音乐学院39中央美术学院40中央戏剧学院41中国戏曲学院42北京电影学院43北京舞蹈学院44中央民族大学45中国政法大学46华北电力大学47北京城市学院48北京电子科技学院49北京信息科技大学50中国矿业大学(北京)51中国石油大学(北京)52中国地质大学(北京)53北京联合大学54中国青年政治学院55国家行政学院56中国舰船研究院57北京石油化工学院58中科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59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60中科院光电研究院61煤炭科学研究总院62长江商学院63中共中央党校64中国科学院大学(原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65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66中科院力学研究所67中科院物理研究所68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69中科院声学研究所70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71中国科学院总院72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73中科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74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75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76中科院化学研究所77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78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79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80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81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82中科院遥感应用研究所83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84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85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86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87中科院动物研究所88中科院植物研究所89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90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91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92中科院心理研究所93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94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95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96中科院电子学研究所97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98中科院电工研究所99中科院软件研究所100中科院国家科学图书馆101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102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103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104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105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106国家纳米科学中心107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108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109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110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111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112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113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114中国农业科学院115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116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117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118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119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120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121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精彩文档122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123中国地质科学院钢铁研究总院124中冶集团建筑研究总院125冶金自动化研究设计院126机械科学研究总院127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128北京机电研究所129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130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131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132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133核工业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134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135中国航空研究院136北京航空精密机械研究所137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138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139中国航空工业规划设计研究院140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第六二八研究所141中国一航北京长城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142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143华北计算机系统工程研究所144华北计算技术研究所145北京真空电子技术研究所146华北光电技术研究所147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148中国兵器装备研究院149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150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151北京信息控制研究所(航天710所)152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153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五院)154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155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建井研究分院156煤炭科学研究总院煤化工分院157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开采研究分院158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159北京化工研究院160北京橡胶工业研究设计院161中国轻工总会环境保护研究所162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163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164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165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166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167中国艺术研究院168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169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70中国中医科学院171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172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173中日友好临床医学研究所174卫生部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175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176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177国家海洋环境预报研究中心178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179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180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181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182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183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184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185北京矿冶研究总院186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187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188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189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190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191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192北京市创伤骨科研究所193北京市中医研究所194首都儿科研究所195中共北京市委党校196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197防化指挥工程学院198解放军艺术学院199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指挥学院200装备指挥技术学院201装甲兵工程学院空军指挥学院202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203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第五十八研究所204防化研究院205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6海军装备研究院207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208北京跟踪与通信技术研究所209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210北京系统工程研究所211军医进修学院212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13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14中国农业科学院215中国艺术研究院216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17北京城市学院218北京国家会计学院219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220中华女子学院221中国劳动关系学院222解放军医学院(解放军总医院)精彩文档。

大熊猫基因组学研究

大熊猫基因组学研究

大熊猫基因组学研究大熊猫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仅分布在中国的四川、陕西和甘肃等地。

大熊猫是以竹子为食的食肉动物,体型笨重,性情温顺。

近年来,由于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的提高,大熊猫的种群逐渐增多,但仍然处于濒危物种。

生物多样性的维护和保护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持。

其中基因组学研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

基因组学是研究基因组的结构、功能以及组成变化的学科,是生物学和遗传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基因组学的研究可以深入探究生命的起源和演化,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和实践的基础。

在大熊猫的保护中,基因组学的研究也开始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1985年,中国熊猫保护研究中心成立,将大熊猫的生命行为研究和繁育饲养工作紧密结合。

2009年,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和北京基因组研究所联合开展了大熊猫基因组计划。

该计划旨在为大熊猫的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基因组学支持,通过深入探究大熊猫的遗传信息,为大熊猫的保护提供更为详尽的科学数据和思路。

基因组学研究的切入点主要是基因和基因组。

基因是生物体内具有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是生命活动的调节器和控制器。

基因组则是生物体内所有基因的总体,包含着生物体的全部遗传信息。

大熊猫基因组计划的开展,主要涉及大熊猫的基因组测序、功能分析、进化研究等方面。

基因组测序是大熊猫基因组计划的重点之一。

通过对大熊猫基因组进行测序,可以更为深入地了解大熊猫的遗传信息、基因型和表型特征等方面的信息,为后续的研究提供科学数据支持。

2008年,第一个大熊猫的基因组序列被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和北京基因组研究所联合进行了测序。

该测序成果涉及到大熊猫基因组结构和演化、长毛和短毛的分子机理、食物适应等许多方面,为大熊猫基因组计划的后续工作提供了基础和指导。

功能分析是基因组学研究的另一个核心部分。

通过对基因组遗传信息的解读和分析,可以刻画基因与表型之间的相互作用,为生命活动和功能的解析提供理论依据。

大熊猫基因组计划的功能分析的重点是研究大熊猫的心智发育、繁殖机制、神经营养调节、生长发育和免疫系统等方面。

国家基因组科学数据中心数据汇交指南说明书

国家基因组科学数据中心数据汇交指南说明书

国家基因组科学数据中心数据汇交指南一、总则 (2)二、科学数据汇交工作流程 (3)三、中心可接收的数据类型 (4)四、中心数据库简要介绍 (4)五、常见问题与注意事项 (5)汇交计划提交账号注册与注意事项 (5)实体数据递交账号选择与注意事项 (7)国家重点专项项目资助号填写与注意事项 (8)附件1:中心科技项目数据汇交计划(示例) (10)附件2:科技计划项目数据汇交证明实例 (20)附件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汇交计划(参考格式) (22)附件4:“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项目汇交计划(参考格式) (26)一、总则根据《科学数据管理办法》要求,科学数据汇交内容包括项目执行过程中产生的科学数据实体、科学数据描述信息和科学数据辅助工具软件。

1.科学数据实体。

科学数据实体是在科技计划形成的原始数据及基于原始数据研究分析数据所形成的完整数据库或数据文件。

2.科学数据描述信息。

科学数据必须提供相应的描述信息,包括数据说明文档及过程资料等。

3.科学数据辅助工具软件。

科学数据辅助工具软件是指科技计划形成的用于科学数据处理、加工和分析的专门辅助软件工具等。

项目实施中采购的工具软件可不必汇交,但需提供与汇交数据处理相关的工具软件使用说明。

4.科学数据汇交的责任主体。

科学数据汇交的责任主体为各类科技项目的项目负责人,负责人要对所承担的科技项目负责,并确保所汇交数据的质量。

二、科学数据汇交工作流程国家基因组科学数据中心(National Genomics Data Center,以下简称“中心”)是国家科技部、财政部认定的20个国家科学数据中心之一,依托单位为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国家生物信息中心)。

2020年起,中心承担生物领域国家重点专项项目科学数据汇交工作。

科技项目数据汇交计划服务系统(Scientific Data Archive System,SDAS)的作为中心汇交计划服务系统,主要为项目层提供汇交计划提交,数据汇交进度实时查询与监督、汇交证明出具服务,协助科技计划项目顺利验收。

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0年6月修订为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新要求,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遵照《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关于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结合本所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 培养目标北京基因组研究所致力于生命科学基础研究,为生命科学行业或相关学科领域培养创新人才。

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的研究方向为“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解决重大科学问题”;发展目标是加强基因组学前沿研究,引领国际、国内基因组学研究潮流。

由于基因组学对生物医学、农学、药学、环境科学正在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北京基因组研究所也将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发挥更大的作用,争取成为一个世界著名的研究机构并作为国际基因组学的领导者,并将为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和生物医药领域培养高质量的科研、技术人才。

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硕士研究生的主要培养目标为: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诚实守信,学风严谨,团结协作,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和敬业精神。

2.硕士研究生在遗传学、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等学科专业领域内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一定的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硕士研究生能够熟练运用英语阅读本领域有关文献资料,并能撰写论文摘要,具有良好的英语听说能力。

4.具有健康的体质与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本所在遗传学、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等学科专业培养硕士研究生,各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设置如下:学科专业研究方向 A1疾病相关的遗传学、基因组学、表观遗传学研究A2遗传性疾病的研究A3肿瘤细胞学和遗传学研究A4干细胞分化的表观遗传学机制研究A5物种形成的分子遗传基础A 遗传学 A6 微小RNA 进化B1人类及动物基因组学研究B2 植物基因组学研究B3 宏基因组和泛基因组研究B4 比较基因组学研究B5 系统生物学研究B6 微小RNA 的基因组学与肿瘤发生B7 基因组的稳定性机制与肿瘤B8 细胞粘附与疾病关系B9 真核基因的表观遗传学调控B10 癌症发病机制B11 血液发育和白血病转录调控的遗传和表观遗传学机制B12 能源微生物基因组学B13 环境微生物基因组学B14 高通量表观遗传学数据的分析与挖掘B15 基于细胞功能的高通量药物筛选B16 模块化DNA 分析仪和第三代测序仪研发B 基因组学 B17 基因组学新一代测序及相关技术的开发和应用C1人类疾病遗传统计学C2微生物的生物信息学研究C3高通量基因组测序的数据分析及生物信息学软件开发C4基因组的结构与比较分析及进化研究、转录组的表达研究C5 基因转录调控研究的生物信息学方法C6 肿瘤基因组、转录组的高通量数据分析C7 转录组学数据纵深挖掘C8 功能基因组学数据挖掘和基因调控网络构建C9人类基因组多态、转录本多态及其人群分化C10 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系统生物学研究C 生物信息学 C11计算结构生物学与药物设计D1 蛋白质组学及功能蛋白质组学研究 D2 肿瘤蛋白质组学与生物标志物、蛋白质的修饰与功能D3 DNA 损伤耐受及基因突变D 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 D4 利用组学技术研究水稻抗病机理D5 肿瘤生物学理论及实验技术研究D6 肿瘤细胞耐药性分子机制D7 肿瘤细胞放化疗的耐药性机制及药物筛选D8 利用高通量的测序数据设计实用性的诊断芯片D9 生物芯片研究D10基因组克隆工程的技术研发三、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两段式”的培养模式,包括课程学习和科研实践两个阶段;实行导师或导师小组负责制。

中科院遗传所研究成果

中科院遗传所研究成果



一.实验室概况 ............................................................................................................................. 1 二.科研工作进展和成果 ............................................................................................................. 6 高等植物表观遗传学研究(曹晓风课题组) ......................................................................... 6 植物比较基因组学研究(陈明生课题组) ........................................................................... 11 植物对非生物胁迫应答调控的分子机制(陈受宜课题组) ............................................... 14 植物分子细胞遗传(程祝宽课题组) ................................................................................... 18 植物基因表达调控(储成才课题组) ................................................................................... 23 基因表达调控和植物生物技术(方荣祥课题组) ............................................................... 28 RNA 沉默和植物抗病机制(郭惠珊课题组) ...................................................................... 38 植物转录调控网络研究(焦雨铃课题组) ........................................................................... 43 茉莉酸的生理功能及作用机理研究(李传友课题组) ....................................................... 46 水稻理想株型基因的克隆与功能研究(李家洋课题组) ................................................... 50 植物对病原微生物的识别及信号转导(邱金龙课题组) ................................................... 53 植物天然产物代谢(王国栋课题组) ................................................................................... 56 生物信息学和系统生物学(王秀杰课题组) ....................................................................... 59 与植物重要农艺性状相关基因的结构和功能研究(夏桂先课题组) ............................... 62 植物胁迫信号传导的分子机制(谢旗课题组) ................................................................... 66 北方粳稻耐逆性的分子设计和新品种选育(姚善国课题组) ........................................... 70 乙烯信号传递与植物胁迫和生长发育反应(张劲松课题组) ........................................... 73 植物细胞壁形成及其生物学功能研究(周奕华课题组) ................................................... 77 水稻分化发育和抗病性的功能基因组研究(朱立煌课题组) ........................................... 82 植物遗传工程研究(朱祯课题组) ....................................................................................... 88 细胞分裂素信号转导和植物细胞的程序性死亡(左建儒课题组) ................................... 92 承担课题及当年经费到位情况 ............................................................................................... 95 三.人员情况 ............................................................................................................................. 119 四.学术交流 ............................................................................................................................. 129 五.运行管理 ............................................................................................................................. 141 六.2010 年学术年会纪要 ........................................................................................................ 145

生物信息学的主要研究机构和信息站点

生物信息学的主要研究机构和信息站点

生物信息学的主要研究机构和信息站点生物信息学是一门集生物学、计算机科学、统计学和数学等多学科知识于一体的交叉学科。

它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对生物学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和解释,以揭示生物学领域中的基因组结构、功能和进化等重要信息。

在全球范围内,有许多知名的研究机构和信息站点致力于生物信息学的研究和应用。

下面我将介绍其中一些主要机构和站点。

1.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国立卫生研究院是美国最大的医学研究机构,也是全球最重要的生物医学研究机构之一。

其下设有多个研究所,如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所(NHGRI)和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这些机构在生物信息学研究和数据库建设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雄厚的实力。

2.欧洲生物信息学研究所(EBI)欧洲生物信息学研究所是欧洲最重要的生物信息学研究机构之一,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生物信息学数据和工具。

其旗下的数据库和资源包括基因组序列数据库(Ensembl)、蛋白质数据库(UniProt)、有机化合物数据库(ChEMBL)等,为生物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3.日本生物信息学中心(DBCLS)日本生物信息学中心是日本生物信息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机构,提供各种生物信息学数据和工具。

该中心开发了一系列的数据库和软件,如DBCLS BioHackathon和DBKERO等,旨在促进生物信息学研究的合作与交流。

4.北京基因组研究所(BGI)北京基因组研究所是中国最大的基因组学研究机构之一,也是全球最大的基因测序中心之一。

该所在生物信息学领域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先进的技术平台,开展了大量的基因组测序和分析工作,并建设了多个生物信息学数据库和工具。

5.生物信息学国家中心(NCB)生物信息学国家中心是中国在生物信息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机构之一,隶属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该中心致力于生物信息学研究和数据库建设,为国内外科研人员提供生物信息学数据和工具。

除了上述几个重要研究机构外,还有许多其他知名的生物信息学研究机构和信息站点,例如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英国生物信息学中心(BBSRC)以及国际蛋白质组学协会(HUPO)等。

中科院机构名称

中科院机构名称
CHINESE ACAD INST CHEM ISTRY; INST OF CHEM ISTRY ACADEM IA SIN CHINESE ACAD INST PROCESS ENG; INST PROCESS ENG CAS; INST OF PROCESS ENGINEERING AC; INST OF CHEM ICAL M ETALLURG ACA Inst Proc Engn SAME Peoples R China
中国科学院上Biblioteka 技术物理研究所SHANGHAI TECH PHYSICS IN ST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SHANGHAI INST OPTICS FINE M EC; SHANGHAI INST OPTICS & FINE M E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SHANGHAI INST OF CERAMICS; SHANGHAI INST OF CERAMICS ACAD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INST OPTICS & ELECT CN ACAD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KUNM ING INST OF ZOOLOGY THE CH; KUNM ING INST OF ZOOLOGY CHINES
AD=(INST ZOOL SAME KUNMING)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筹) SHENZHEN INST OF ADVANCED TECH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CHENGDU INST OF BIOLOGY THE CH; CHENGDU INST OF BIOLOGY CHINES; CHENGDU INST BIOLOGY CAS AD=(CHENGDU SAME INST BIOL)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位授予公告[001]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位授予公告[001]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位授予公告(第 33号)(2018年1月4日通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中国科学院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规定,经中国科学院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2018年1月4日会议审定通过,决定授予章喆等569名同学硕士学位。

获得硕士学位人员名单、培养单位、学位证书编号如下:姓名培养单位学位证书编号章喆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001陈柯宇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002童丹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003苏杭力学研究所004陈辰力学研究所005魏旭高能物理研究所006王震理化技术研究所007吴若飞理化技术研究所008齐思琪理化技术研究所009王坤祥理化技术研究所010王畅理化技术研究所011李怡潼化学研究所275顾云智广州化学研究所012成文戈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013赵田鑫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014查海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015牛翔龙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276郑众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016李东勇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277史彦庶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017毕伟辉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228代磊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229边俊甲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230荣欣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31温正慧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78赵胜利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018邱德春上海硅酸盐研究所019杨志超上海硅酸盐研究所020张泽权上海硅酸盐研究所021王星星过程工程研究所022卢治国过程工程研究所279张亮过程工程研究所280白云坡过程工程研究所281迟胜男过程工程研究所282赵永强过程工程研究所283陆咏晴生态环境研究中心023夏英杰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84张永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024朱昌垒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025高司恒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285邵宗贵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286马修臻青海盐湖研究所026王超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027林莉文大气物理研究所028张洁大气物理研究所029陈阳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030常睿地球化学研究所031王梦阳海洋研究所032王晓东海洋研究所033朱怀鑫南海海洋研究所034贾艳玺南海海洋研究所035殷宇威南海海洋研究所036黎昌成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037谢梦雨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038张仲彦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039程雅星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040冯海云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1徐博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2李思阳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3张盼盼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4孙晓丹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5武晓琳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6鞠佳祺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7陈昆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8李灵运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9陆容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10冉亚军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11袁亚俊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12朱倩丽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13黄刚刚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14陆燕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15孙亦灵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16许志杰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17王子明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18丁创世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19黄康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20陈志娟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21张占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22管考令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23孔杰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24马云林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25肖梦晴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26卓渝娟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27张永梅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041李海文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287胡帅动物研究所042何欢昆明动物研究所043黄俊昆明动物研究所044许志纯昆明动物研究所045崔逸群植物研究所046范存莹植物研究所047贺文超植物研究所048李灵露植物研究所049张稳植物研究所050冯婷婷植物研究所051凌艳霞植物研究所052吕冰洁植物研究所053吕俊俐植物研究所054毛玉伟植物研究所055苗芳芳植物研究所056夏美玲植物研究所057陈甜甜植物研究所058丁驿晴植物研究所059汪爱民植物研究所288杨忠慧昆明植物研究所060赵永丽昆明植物研究所061马灿容昆明植物研究所062李晓梅昆明植物研究所063文超昆明植物研究所064罗大为华南植物园065武汉植物园066 ALBERT OWITIWAMAUA卢蓓武汉植物园067万虹成都生物研究所068胡瑾洁成都生物研究所069李文华成都生物研究所070杨利霞成都生物研究所071马艳彬生物物理研究所072陈耐生物物理研究所073刘璨生物物理研究所074江宝塔·穆哈微生物研究所075德斯杨兰微生物研究所076杜晓辰微生物研究所077樊起傅微生物研究所078李凌娟微生物研究所079王博微生物研究所080王芳芳微生物研究所081卓继明微生物研究所082张映雪水生生物研究所083任诗思水生生物研究所084杨慧水生生物研究所085王媚水生生物研究所086纪军华水生生物研究所289周育荣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087郭利利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088叶佩仪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089曾洋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090文明新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290刘也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291吴佳上海药物研究所091陈礼峰上海药物研究所092陈铭上海药物研究所093胡剑飞上海药物研究所094宁鹤鸣上海药物研究所095蒲梦璠上海药物研究所096赵阳上海药物研究所097朱雪芹武汉病毒研究所098曹阳心理研究所099林博荣心理研究所100姜虹心理研究所232林珏坛心理研究所233贺玉梅心理研究所234吴婷心理研究所236孔宪焜心理研究所237赵德刚心理研究所238周柳伶心理研究所239干瑜璐心理研究所240陈晨心理研究所241李云心理研究所242彭丹丹心理研究所243张环宇心理研究所244金丽娜心理研究所245李欣心理研究所246魏文姬心理研究所247王馨心理研究所248张静心理研究所249崔展宇心理研究所250朱杰心理研究所251王经纬心理研究所252李玮心理研究所253杨丽媛心理研究所254齐勇心理研究所255马琳心理研究所256洪钰心理研究所257何俊琳心理研究所258焦阳心理研究所259冯菁心理研究所260黄兵心理研究所261曾艳心理研究所262吕旭宁心理研究所263白俊爽心理研究所264水淼心理研究所265李强心理研究所266袁孝珺心理研究所267黄曙杰心理研究所269杨智松心理研究所270叶兰英心理研究所271倪珂心理研究所272贾熙泽心理研究所273贺彦斌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101马占霞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102叶琳计算技术研究所103张家明计算技术研究所104郭磊计算技术研究所292谢浩计算技术研究所293储小建计算技术研究所294冯水忠计算技术研究所295俞伟计算技术研究所296钱金金计算技术研究所297林红计算技术研究所298李化显计算技术研究所299肖秀君计算技术研究所300魏臻计算技术研究所301闫鹏天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302周铃美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303李霄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304薛纪溥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305张玲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306侯严光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307李文博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308金鹏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309霍正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310张驰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311孙涛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312杜欣欣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313么帆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314耿岩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315孟广振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316王浩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317吴瑨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318邱天旭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319王月雨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320魏磊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321张晶雯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322高媛媛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323陆存鑫半导体研究所105俞磊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106洪韬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107曹海峰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108吴颜如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324张昆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325张栋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109常征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110张栓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111赵世炜金属研究所112郑志鹏金属研究所113刘雅咏金属研究所326蒋肖亮金属研究所327赵松金属研究所328王凡金属研究所329尤敬业金属研究所330郝粉利金属研究所331贾敬惠金属研究所332王细艳金属研究所333唐杰金属研究所334陈楠金属研究所335杨超自动化研究所114邱泉自动化研究所115管桐自动化研究所116谭必仁自动化研究所336施祺自动化研究所337孙健沈阳自动化研究所274毕卓能广州能源研究所117史德庆软件研究所118周克虎光电技术研究所338陈二静文献情报中心119侯雪婷文献情报中心120王毅萍文献情报中心121邢霞文献情报中心122侯鑫鑫文献情报中心123刘秋艳文献情报中心124齐世杰文献情报中心125田鹏伟文献情报中心126杨东明文献情报中心127杨真文献情报中心128袁慧文献情报中心129赵越文献情报中心130王泓龙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131雷艳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132何凯灵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339苏杨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340尹瑶北京基因组研究所133谭亦凡北京基因组研究所134杜珊珊北京基因组研究所341朱艳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135李丹特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136李海广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137方林灿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138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139 CHRISTIANTHORUPKARLSSONEMIL HOEJ 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140JENSEN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141 JOHANNESGEORG KELLER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142 BOGDANCRISTINOI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143 SIGNE KIRKFRUEKILDE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144 FRODIGREGERSEN徐进霞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145季亮亮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146禹奇超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147付龙飞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148张通达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149钱积成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150李彦涛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151王梦瑶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152 PERNILLE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153 KRONHOLMRASMUSSEN周朝廷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154胡博韬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155 NICOLAJ MA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156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157 CECILIEHEDEGAARDARENTLILIAN KOTI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158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159 EMMA SOPHIEFUGLSANGANDSAGERGERRIT ROSAM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160 MALENE FYHN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161 MORTENSENKRISTINA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162 KNUTNANNA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163 BRASHOLTMAGINDA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164 BAKEERATHAN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165 ROBERT MADEJPETERSEN刘逸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166 MICHAELA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167 TINEKE HOLST叶嫚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168杨勖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169付永升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170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171 MARK BRINCHNISSEN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172 MIKKELROENNOWMOURITZENRASMUS HOLM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173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174 LAUST CASTORLUNDNAGHMEH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175 SALAMI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176 ANNA BOEDKERTHOMSENJONAS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177 HAMMERSTROEMAMILA HIDIC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178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179 SOFIE LYDERANDERSEN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180 KASPER HOLSTKRISTENSENANNE HAUGE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181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182 BETTINAMARGARETAWESTERHOLM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183 GIORGIAEPICOCO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184 DEA WORMNIELSEN周庆飞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342朱迪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343王祺翔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344许诚强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345张颖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346梁金鹏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347丁琨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348田宇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349刘娟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350何翀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351卞伟达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352王璇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353张小军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354曹健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355刘京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356宫福军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357刘博文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358孙江桓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359刘小亮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360冯阳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361田洪元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362于长存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363王珏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364胡远明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365孙妙一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366杨晓东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367王耀华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368王颂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369杨松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370李华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371俞泉瑜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372魏强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373骆吉旺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374邹凤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375周凯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376朱道松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377孙振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378田晓林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379孔祥喜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380张士海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381刘洪超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382谭国霞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383侯建鑫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384田博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385孙向平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386胡长征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387林鑫龙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388李波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389刘征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390宋秉华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391赵雷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392王琮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393吴日切夫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394张恒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395马德刚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396王海明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397毕文俊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398李汝鑫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399彭华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400赵文宁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401黄牧龙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402黄亮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403吕嘉文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404李剑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405陆觉明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406张琳琳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407胡琴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408张婧茹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409吴奇钧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410金峰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411王罡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412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413热夏提·艾尔肯刘思达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414池志雄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415屈兴华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416刘安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417祁鹏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418马骉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419张娅军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420李园园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421杨俊艳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422王旭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423张悦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424杨松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425王红光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426高晶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427崔振云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428胡杰华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429王文杰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430杨金哲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431李振刚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432任子博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433李丁一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434施林松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435宋李杰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436张恒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437马健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438张金凤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439潘宇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440刘祥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441李文刚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442韩韵翔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443李峰风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444刘媛媛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445李民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446王江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447陶镇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448王佳男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449侯铭洋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450李望华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451崔静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452杨柏松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453袁戎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454闫晓艳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455许岩峰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456刘西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457郝鹏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458陈宇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459解铁铮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460耿旭宙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461韩张俊杰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462张一睿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463江鹤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464张楚依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465陈子汝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466姚光艳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467朱京多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468陈蔚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469李晨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470张丽琳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471王延杰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472许哲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473张威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474刘鑫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475戴才良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476杜鹏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477周海英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478石欣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479孙从理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480吴彬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481俞乐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482李芮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483邹娟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484李林栋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485王厚玉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486庞光华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487吕志伟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488许刘洋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489何冬华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490许晨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491李桂新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492梁峰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493刘天棋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494李佐娟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495朱威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496谢玥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497彭志伟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498鲁爱民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499胡荣涛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500陈瑞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501陈仁海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502任瑞德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503闫韶亮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504徐曼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505朱达邈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506张建臣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507王宇佳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508沈玲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509赵雪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510巩敏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511高艳蕊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512王蕊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513刘建永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514杨海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520李怀鹏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521王英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522张育铭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523张昕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524胡玉蓉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525杨绪刚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526韩玫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527张大伟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528曹海华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529陈嘉林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530郭威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531景壹潭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532李燕锋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533李转良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534刘光辉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535陆志火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536乔红超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537史云霞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538汪建国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539王盛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540王松娜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541温伟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542杨炳钊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543叶凌燕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544于寰斐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545原泉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546张世军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547张艳龙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548周鹏飞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549朱海杰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550李昊悦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551黄颖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552张聪勤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553王鹤宁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554刘婷怡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555张晨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556张新蕾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557贾岚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558李强强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559肖世杰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560庞玉栋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561刘甄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562高彦博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563郭利强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564吴国宾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565李天伟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566付为波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567李俊青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568何溯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部569杨永鹏青藏高原研究所185林琳国家纳米科学中心186郭一川国家纳米科学中心187向琴国家纳米科学中心188董泽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515邵坤娟国家纳米科学中心516韩松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189孙献歌烟台海岸带研究所190魏文超烟台海岸带研究所191郭瑞宏烟台海岸带研究所517刘静烟台海岸带研究所518张千湖城市环境研究所192郑佳伦城市环境研究所193席瑞娇城市环境研究所194李睿城市环境研究所195严伟富城市环境研究所519车光宁上海高等研究院196胡凡上海高等研究院197何恺信息工程研究所198周艳芳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199许秋彤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200特此公告。

2007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当选院士名单

2007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当选院士名单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1
张经
49
化学海洋学与海洋生物地球化学
华东师范大学
2
杨元喜
50
大地测量
西安测绘研究所
3
姚檀栋
52
冰川环境与全球变化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4
穆穆
52
大气动力学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信息技术科学部(1位)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1
吴一戎
43
信号与信息处理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技术科学部(5位)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1
王克明
68
材料物理
山东大学
2
任露泉
63
仿生科学与工程
吉林大学
3
祝世宁
57
功能材料(微结构功能材料)
南京大学
4
胡海岩
50
一般力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5
程时杰
61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华中科技大学
2007年中国科学院当选外籍院士名单
(共5位,按学部为序)
姓名
国籍
出生年月
学科领域
所在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化学部(6位)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1
宋礼成
69
有机化学
南开大学
2
张希
41
高分子化学和物理
清华大学
3
段雪
50
化学工程(应用化学)
北京化工大学
4
赵东元
44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是中国科学院下属的研究机构之一,成立于1986年,是中国生命科学领域的重要科研单位。

院址位于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科学城,是中国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致力于推动生命科学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旨在为中国的生物医药和农业领域提供科学支持。

院内设有多个研究所,包括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分子生物学研究所、生物物理学研究所、放射生物学研究所等。

该研究院拥有一支高水平的科研人员队伍,其中包括许多享有国际声誉的科学家。

他们在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都有丰富的研究经验和杰出的研究成果。

研究院鼓励自由的学术交流和合作,为科研人员提供一个良好的研究环境和先进的科研设备。

研究院的研究重点包括生物医药、基因组学、生物物理学、蛋白质科学、基因编辑等领域。

他们致力于解决生物医学中的关键问题,推动临床医学和生命科学的融合发展。

研究成果不仅在国内有重要影响力,而且在国际科学界也取得了很高的认可。

此外,研究院还注重科学普及和人才培养工作。

他们定期组织科学讲座、学术研讨会等科普活动,推动科学知识的普及和传播。

同时,他们还培养和选拔年轻的科研人才,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培训和发展机会。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在国内外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他们的研究成果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和农业领域,为国家的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作为中国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将继续致力于推动生命科学的发展,为中国乃至全球的生命科学研究作出更大的贡献。

北京基因组研究所

北京基因组研究所

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北京基因组研究所(Beijing Genomics Institute, BGI)是中国领先的生物科技研究机构,总部位于北京。

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基因组研究机构之一,涵盖了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和生物技术等多个领域。

北京基因组研究所成立于1999年,由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和华大基因公司共同发起组建。

早期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基因组测序和分析上。

2001年,该研究所完成了中国第一个人类基因组的测序工作,填补了中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空白。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研究所逐渐扩大了研究方向,包括新型生物技术、生物大数据的分析和应用等。

作为基因组研究领域的领军者,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在国内外拥有丰富的研究资源和实验设施。

研究所的测序能力已经达到全球领先水平,每年能够完成数以百万计的基因组测序任务。

同时,研究所还拥有大型的生物信息数据库和分析平台,可以为科研人员提供全方位的数据支持和分析工具。

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的研究成果在生命科学领域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通过对生物物种基因组的深入研究,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发现了许多重要的基因和功能,为解析生物的遗传机制和疾病的发生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同时,研究所与世界各地的科研机构合作,开展了许多有意义的合作项目,为基因组学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做出了贡献。

此外,北京基因组研究所还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研究,提供科学支撑和技术解决方案。

例如,研究所与相关单位合作,对我国珍稀濒危动植物进行基因组测序和保护。

研究所还开展了丰富多样的科普活动,提高公众对基因组学的认知和理解。

总之,北京基因组研究所是中国乃至世界生物科技研究的重要力量之一。

其在基因组测序、生物信息学和生物技术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和贡献,为生命科学研究和生物技术应用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对推动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
2010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专业试题
科目名称:细胞生物学
考试时间:2010年3月21日上午8:30-11:30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为100分,全部考试时间总计18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或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一、基本概念(共5题,共50分)
1. 简述离子通道及其特征。

(10分)
2. 简述细胞核被膜的结构与功能。

(10分)
3. 细胞分化(differentiation)及细胞衰老(Senescence)的定义。

(10分)
4. 解释如下4种蛋白质合成抑制剂的作用原理。

(10分)
5. RGD序列短肽的本质及其作用。

(10分)
二、问答题(共5题,共50分)
1.为什么说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细胞死亡方式?(10分)
2. 阐述细胞周期的调控。

(10分)
3.端粒酶定义,及其在体细胞、生殖细胞及肿瘤细胞中的活性差异和生物学意义。

(10分)4.阐述干细胞的主要特点,从体细胞逆转为干细胞的主要方法,以及其潜在的应用。

(10分)
5. 今年来,很多与RNA相关的发现获得诺贝尔奖,请列出你所知道的RNA的种类和主要的功能。

(10分)
科目名称:细胞生物学第1页共1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