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价数量总价》教学设计(终结版)

合集下载

《单价-数量-总价》设计与反思精选全文

《单价-数量-总价》设计与反思精选全文

影学生作品,让学生对单价有一个初印象。

】二、探“单价”过渡语:现在你对单价有了解吗?请你找一找下面材料中的“单价”(一)超市购物小票中寻找“单价”1.出示超市购物小票:2.请学生说一说小票中的“单价”生:一包薯片的价格是5元;一块巧克力的价格是7元…【注意引导学生单价的表述:薯片的单价是5元,表示每包薯片要5元。

】提问:“嫩姜的单价是?”它的单价读作:16元每千克,表示一千克或者每千克嫩姜要16元。

3.认识数量、总价提问:“这么多的数据,为什么你们就说这些是单价?这些呢?不是吗?2.(PPT出示一瓶特仑苏牛奶单价的图片)问:牛奶的单价又是多少?表示什么意思?3.(PPT出示一箱特仑苏牛奶单价的图片)问:这里的单价是多少?同样是特仑苏牛奶,怎么一个只要5.5元,一个却要72元?追问:一个苹果5元描述的是不是单价?一篮苹果30元是单价吗?那一车苹果500元呢?小结:看来不论是一个、一瓶还是一箱、一篮甚至是一车,只要是一个整体,那么就是物品的单价。

4. 问:优乐美奶茶单价又是多少?表示什么意思?与之前的单价有什么不同?(PPT出示一杯优乐美奶茶单价的图片)(手指其它两列数据)”【请学生举例子说明,例如:3包指的是薯片的数量,15元指的是3包薯片一共要15元,是总价。

】 课件出示“数量、单价、总价”(红体字)过渡语:认识了单价、数量和总价,请你用学到的知识帮老师解决问题。

三、巩固练习1. 完成练习纸第二题:2. 反馈学生作业 预:①12÷3=4(元)15÷5=3(元) ②12÷3=4(元/千克)15÷5=3师:优乐美奶茶的单价是3.20元/杯,我们将它读作:3.20元每杯。

(板书:3.20元/杯 读作:3.20元每杯)表示每杯或者一杯优乐美奶茶要3.20元。

过渡语:上周末老师去超市买东西,拿到了一张购物小票,你能找出这里面的单价吗?5. 问:请找出购物小票中的单价。

三年级数学上册《单价数量总价》教案、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上册《单价数量总价》教案、教学设计
5.总结拓展: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6.课后作业:布置与单价、数量和总价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7.教学评价:通过课堂问答、练习题完成情况以及课后作业反馈,评估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学习态度、参与度等,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表现。
b.请举例说明,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如何运用单价、数量和总价的知识的?
作业要求:
1.认真完成作业,保持书写工整、清晰。
2.做题过程中,注意运用所学的画图、列表等方法,降低解题难度。
3.实践题和探究题要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共同解决问题。
4.家长协助监督,确保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检查。
2.分步骤引导,突破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将单价、数量和总价的计算方法分解为简单易懂的步骤,帮助学生逐步掌握。
教学策略:运用直观的教具、生动的语言和示例,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计算方法,降低学习难度。
3.合作交流,共同进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解决购物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策略:设计富有挑战性的问题,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2.个别辅导: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个别辅导。
3.评价反馈:对学生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及时反馈,指导学生纠正错误,提高解题能力。
(五)总结归纳
1.知识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概念、关系及计算方法。
2.方法归纳:让学生分享自己在解决单价、数量和总价问题时,使用的方法和技巧。
2.注重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数学方法,如画图、列表等,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降低解题难度。

《单价、数量、总价关系》教学设计

《单价、数量、总价关系》教学设计

《单价、数量、总价关系》教学设计第1篇:《单价、数量、总价关系》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单价、数量、总价关系》p52例题4教学目标:1.结合实际问题情境,让学生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概念,理解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

2.在建立“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过程中,培养学生抽象概况能力;通过灵活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运用“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进行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立数量关系的模型(渗透建模思想),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教学重点: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认识“单价、数量、总价”的含义,理解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建立数量关系的模型,运用模型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灵活应用“单价×数量=总价”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1、陈老师和大家认识已经有一年多了,可是还一直不知道你们的爱好呢!你们平时周末休息时都喜欢做些什么呢?跟老师讲讲吧!2、谢谢你们的分享!陈老师也有许多爱好,根据你们平时对陈老师的了解,猜猜看,我平时周末都爱干哪些事呢?3、正如你们所猜测的那样,陈老师平时爱。

但我最爱的还是逛超市,你们喜欢逛超市吗?看来,咱们真是志趣相投的好朋友!4、旧知铺垫:根据2×3=6写两道除法算式。

一、创设情境、认识概念:1、创设情境:今天这节课,爱逛超市的陈老师想带同样爱逛超市的你们去购物,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单价数量和总价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第52页例4。

【教学目标】:1.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含义,初步理解三者的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

2.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表达数量关系的能力,并能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单价×数量=总价。

难点:运用单价×数量=总价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在前面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一些数量关系,比如说购物时会有买了多少件商品、付了多少钱之类的问题。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单价数量总价》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单价数量总价》教案、教学设计
3.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练习题进行讲解,巩固所学知识。
“我们来看一下这位同学的练习题,他做得怎么样?大家一起来评价一下。”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关系。
“今天我们学习了单价、数量和总价,它们之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关系:总价=单价×数量。这个关系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
4.学生的情感态度方面,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学习兴趣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兴趣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单价、数量和总价三者之间的关系的理解与应用。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运用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关系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同时,注重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学情分析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在认知和心理发展上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他们对数学概念的理解逐渐从直观操作转向抽象思维。在此阶段,学生对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概念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可能尚未形成明确的数学概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积极的学习态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严谨的学习作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态度,做到计算准确无误。
3.爱国主义情感:通过生活中的实例,了解我国商品价格体系,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学会节约资源,从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关系中认识到节约的重要性。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哪个同学来说说,你今天学到了什么?觉得这个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单价数量和总价》教学设计(精选10篇)

《单价数量和总价》教学设计(精选10篇)

《单价数量和总价》教学设计《单价数量和总价》教学设计(精选10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单价数量和总价》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单价数量和总价》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教材“练习十六”第6~13题。

【教学目标】:进一步巩固除数是两位数的计算法则,能正确地说出商的位数,并能正确地计算,培养学生认真计算,认真检查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重点:试商方法的掌握和运用。

难点:灵活运用各种试商方法正确地计算。

【教学过程】:一、基础练习1.口算。

62÷31 720÷80 84÷4212×5 25×8 75÷152.判断,教材“练习十六”第6题。

先判断对错,再独立改正。

3.教材“练习十六”第7题。

学习独立练习,指名汇报,集体订正。

4.回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法则,怎样试商?怎样判断商的位数?二、指导练习1.教材“练习十六”第8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回忆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

明确此题是已知路程和4种交通工具的速度,求时间,要用除法计算。

(1)学生独立练习。

(2)选择去外婆家的交通工具,指名汇报结果。

(3)集体订正。

2.教材“练习十六”第9题。

(1)先说出每道题的商是几位数,再计算。

(2)你是怎样确定商的位数的?3.教材“练习十六”12题。

知道商是一位数,说明被除数的前两位数比除数大还是小?商是两位数时又说明了什么呢?□里填几才符合要求?有几种填法?(1)小组内讨论交流。

(2)分工计算。

(3)选代表汇报结果。

(4)教师集体订正后进行归纳小结。

4.教材“练习十六”第10、13题。

引导学生读懂题意,想一想:先要求出什么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三、课堂练习教材“练习十六”第11题。

(1)学生独立练习,看谁计算认真细心,正确率高。

单价数量和总价 教案

单价数量和总价 教案

单价数量和总价教案教案标题:单价、数量和总价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概念。

2. 学生能够解决与单价、数量和总价相关的实际问题。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购物和计算。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引入教学主题,通过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引发学生对单价、数量和总价的认识。

2. 提出一个实际购物的情景,例如购买水果,让学生思考如何计算购买的水果的总价。

教学内容:1. 解释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概念:- 单价:指每个单位物品的价格。

- 数量:指购买的物品的个数。

- 总价:指购买物品的总价格,可以通过单价乘以数量来计算。

2. 示范计算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方法:- 给出一些示例,例如购买苹果,每个苹果的单价是2元,购买了5个苹果,学生可以通过计算2元× 5个苹果来得出总价为10元。

3. 练习计算单价、数量和总价:- 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计算单价、数量和总价来解决实际问题。

- 鼓励学生在解答问题时使用图表或表格来组织数据,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计算。

应用活动:1.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给予一些购物清单,要求学生计算每个清单的总价,并比较各组的结果。

2. 实际购物体验:组织学生进行实际购物活动,在规定的预算内购买物品,并计算总价。

3. 小结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在购物活动中的体验和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总结和巩固所学的知识。

教学评估:1. 在练习计算单价、数量和总价的环节中,观察学生的解题方法和答案,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2. 在应用活动中,观察学生的购物计算过程和结果,评估他们是否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思考更复杂的购物情景,例如打折、优惠券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更具挑战性的问题。

2. 鼓励学生使用电子计算器或电子表格来进行更复杂的计算,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和信息技术能力。

教学资源:1. 购物清单和价格表2. 练习题和答案3. 图表或表格的模板4. 电子计算器或电子表格软件教案评估方法:1. 学生在练习计算单价、数量和总价的环节中的解题方法和答案。

单价、数量和总价》教学设计

单价、数量和总价》教学设计

单价、数量和总价》教学设计《单价、数量和总价》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含义。

2、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关系,并能运用数量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自主探索,归纳总结,构建数学模型。

4、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含义,探索三者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运用数量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

1、谈话导入。

谈话:周末,我到超市去购物,里面的东西真是琳琅满目,我首先来到体育器材区,发现篮球每个80元,老师买了3个,2、引出两个数学问题。

1)引出第一个数学问题:你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你能提一个问题吗?(2)引出第二个数学问题:谈话:老师喜欢吃鱼,我也买了鱼。

你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老师买了4千克,你能提一个问题吗?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板书设计:单价、数量和总价每件商品的价钱买了多少共花的钱单价×数量= 总价(1)篮球每个80元,买3个要多少钱?80 × 3 = 240(元)(2)鱼每千克10元,买4千克要多少钱?10 × 4 = 40(元)教学反思单价×数量=总价这一数量关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以前解答各种应用题时都遇到过,只是没有加以概括,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本课的关键是如何通过实际的例子,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术语表达这些数量关系,并能在解答应用题和实际问题中加以运用。

在设计时,我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努力实现以下几点:1、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发现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有数学。

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采撷生活中的数学实例。

因此,课前我就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作业,让他们亲自到超市购买一种所需的物品,并且了解这种商品的价钱,以及购买了多少和一共用的钱数。

课上,把学生从生活中自己搜集到的这些细息写到黑板上,再让学生解答。

单价、数量、总价教案和反思

单价、数量、总价教案和反思

单价、数量、总价教案和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概念。

2. 掌握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计算方法。

3. 运用单价、数量和总价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运用单价、数量和总价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单价、数量和总价解决问题。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单价、数量和总价。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探究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总结计算方法。

3. 案例分析:给出具体案例,让学生运用单价、数量和总价计算总价,并分析实际问题。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互相学习。

5.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教学情况进行反思,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调整教学方法。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问答方式,检查学生对单价、数量和总价概念的理解程度。

2. 通过案例分析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运用单价、数量和总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价其合作学习和积极思考的能力。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如商品打折、优惠券等,计算实际支付的总价?2. 让学生尝试解决更复杂的实际问题,如购买multiple items 的优惠方案计算等。

八、教学资源:1. 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和案例,用于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单价、数量和总价。

单价数量总价教学设计

单价数量总价教学设计

单价数量总价教学设计能够运用单价、数量和总价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商品的价格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主题。

(2)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商品的价格是怎么算出来的吗?(3)引导学生思考,引出单价、数量和总价的计算方法。

(1)单价的概念:教师通过实例,让学生明白单价是指一件商品的单价,即一件商品的价格。

(2)数量的概念:教师通过实例,让学生明白数量是指购买商品的数量,即购买商品的多少。

(3)总价的概念:教师通过实例,让学生明白总价是指购买商品的总价,即购买商品所需要的总金额。

(4)单价、数量和总价的计算方法:教师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单价、数量和总价的计算方法。

例如,一支铅笔的价格是2元,如果购买5支,那么需要支付的总金额是2×5=10元。

(1)教师出示一些商品的价格图片,让学生计算出这些商品的总价。

(2)教师出示一些商品的价格图片和购买数量,让学生计算出购买这些商品所需要的总金额。

(3)教师让学生自由发挥,运用单价、数量和总价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所学内容,加深对单价、数量和总价的理解和掌握。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单价、数量和总价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论是购物、工程计量,还是商业交易,我们都会遇到一个非常基础且重要的概念——单价、数量和总价。

这三个词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它们的应用题更是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的学习和工作中。

我们来理解一下这三个概念。

单价,是单位商品或服务的价格,通常以货币形式表示;数量,则是我们要计量的物品的数量或服务的次数;总价,则是单价和数量的乘积,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所需的总金额。

现在,让我们来看一个应用题。

假设我们去买水果,苹果的单价是每公斤10元,我们购买了3公斤。

那么,我们所需支付的总价就是单价和数量的乘积——10元/公斤× 3公斤 = 30元。

单价、数量、总价教案和反思

单价、数量、总价教案和反思

教案:单价、数量、总价第一章:引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概念。

让学生能够运用单价、数量、总价进行基本的计算。

1.2 教学内容介绍单价、数量、总价的定义。

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

1.3 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学生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概念。

通过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单价、数量、总价进行计算。

1.4 教学评估通过练习题的答案,评估学生对单价、数量、总价的掌握程度。

第二章:单价、数量、总价的计算2.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运用单价、数量、总价进行计算。

2.2 教学内容讲解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计算方法。

2.3 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学生理解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计算方法。

通过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单价、数量、总价进行计算。

2.4 教学评估第三章:应用题3.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运用单价、数量、总价解决实际问题。

3.2 教学内容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运用单价、数量、总价解决购物、销售等问题。

3.3 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学生理解如何运用单价、数量、总价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单价、数量、总价解决实际问题。

3.4 教学评估通过练习题的答案,评估学生对单价、数量、总价解决实际问题的掌握程度。

第四章:总结与反思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总结单价、数量、总价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4.2 教学内容让学生总结单价、数量、总价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4.3 教学方法通过讨论和问答,让学生总结单价、数量、总价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通过问答和自我评估,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4.4 教学评估第五章:巩固练习5.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巩固练习,加深对单价、数量、总价的理解和运用。

5.2 教学内容提供一系列巩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5.3 教学方法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对单价、数量、总价的理解和运用。

单价数量和总价教案

单价数量和总价教案

单价数量和总价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概念及其三者之间的关系。

2.能够运用单价和数量计算出总价。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运算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复习并巩固单价和数量的概念。

2.确立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

3.运用单价和数量计算总价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黑板、粉笔等。

2.学生准备:书本、铅笔、橡皮等。

四、教学过程:Step 1: 复习1.复习单价和数量的概念,向学生提问:“什么是单价?”、“什么是数量?”。

2.列举一些实例,让学生回答示例中的单价和数量。

Step 2: 引入新知识1.提问:“单价和数量有什么关系?”2.以购买水果为例,解释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

比如:一些水果的单价是5元,购买了3个,总价就是15元。

Step 3: 计算练习1.出示一些购买物品的例子,让学生计算出总价。

2.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计算:如果物品的单价是10元,购买了5个,那么总价是多少?将问题分享给其他学生,让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计算。

Step 4: 解释计算方法1.学生分享计算方法并讨论。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计算总价的方法,即将单价乘以数量。

Step 5: 案例分析1.给学生一些购买物品的案例,让他们自己计算总价。

2.收集学生的计算结果,让他们在黑板上依次写出自己的计算过程和结果,然后与其他同学进行比较和讨论。

Step 6: 练习巩固1.以课本上的相关习题为例,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2.讲解练习题的答案和解题方法。

Step 7: 拓展练习1.提供一些较难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答。

2.引导学生思考更多实际生活中与单价、数量和总价有关的问题,并鼓励他们独立解决。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概念,能够熟练计算出总价。

课堂上的互动和讨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计算总价的方法,并拓展了思维。

可以通过更多实例的练习让学生更加熟练,并注重拓展学生的应用能力。

单价、数量、总价教案和反思

单价、数量、总价教案和反思

单价、数量、总价教案和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2. 运用单价、数量和总价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

2. 运用单价、数量和总价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关系。

2.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究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创设购物情境,引导学生关注商品的单价、数量和总价。

2. 新课导入:介绍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3. 实例讲解: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

4. 课堂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单价、数量和总价解决实际问题。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分享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6. 总结提升:总结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强调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

7.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8. 教学反思: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总结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

2. 学生练习题的正确率。

3. 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4. 学生对单价、数量和总价的理解程度。

七、教学资源:1. 课件、教学素材。

2. 练习题、答案解析。

3. 教学反思模板。

八、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2课时。

2. 教学内容: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定义及计算方法;运用单价、数量和总价解决实际问题。

九、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组织学生参加数学竞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开展数学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十、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提出改进措施。

《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教学设计

《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教学设计

《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会用“单价×数量=总价”这组数量关系解答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单价”、“总价”的含义,掌握单价×数量=总价这组数量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解释并说明模型——再用模型解决问题”这样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中,建立初步的模型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理解“单价、总价”的含义,会用“单价×数量=总价”这组数量关系解答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抽象归纳出“单价×数量=总价”这组数量关系。

三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学生到附近商店或超市去了解一些商品的价格,并记录下来。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含义1.谈话:昨天李老师请同学们到超市等地方去了解一些商品的价钱,老师也去了解了一下。

这是老师了解到的两件商品。

(出示实物投影。

)提问:舒肤佳香皂上标着¥4元,表示什么意思?剥笔刀上标着零售价6元,表示什么意思?板书:舒肤佳 4元剥笔刀 6元2.谈话:下面请你们来说说你所了解的一件商品的价钱。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铅笔 1元铅笔盒 14元。

3.谈话:现在我们知道了这些商品以及它相对应的价钱,那么如果现在老师想买这些商品,那还应该知道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舒肤佳 4元 2块剥笔刀 6元 3个铅笔 1元 6枝铅笔盒 14元 5个4.谈话:接下来请同学们想一想,老师要买每样商品要花多少元呢?独立完成,指名回答。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绘制表格(二)引导观察,抽象出数学模型引导:同学仔细观察这个表格你发现什么了?小组讨论,师巡视。

组织交流,完善板书,得初相应的结论:明确:第一竖行这些价钱都是每一件商品的价钱,在商业上我们称它为单价。

所以这些价钱都表示商品的什么?齐说:单价(把表格中每条等改成单价)讲解:单价每块4元,可以写成“4元∕块”元∕块读作元每块,你能读一读其他的单位名称吗?指名读。

《单价、数量和总价》教案

《单价、数量和总价》教案
(1)课件出示教材P52页例4
师:这两个问题有什么共同点?
生1:都是已知每件商品的价钱。
生2:还知道买了多少件商品,算共花的钱数。
(2)认识理解“单价”。
师:发票里包含了许多的数学知识。(课件出示发票联)你知道发票中的“单价”是什么意思吗?(板书:单价)
师:是的,每件商品的价格就是它的单价,你还知道哪些物品的单价?(学生介绍学习用品类、服饰类、食品类的物品单价)
师:发票中的2000元表示什么意思?(板书:总价)
(3)说一说,算一算。
师:出示问题:橙汁每瓶4元,一箱12瓶共多少元?每箱橙汁40元,200元可以买这样的橙汁几箱?200元可以买5箱橙汁,每箱橙汁多少元?
师:这三个问题分别是求什么?
学生独立练习,再汇报、交流。
生:讨论并发现验证: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3.巩固练习,强化新知来自1.完成教材P52页“做一做”第2题
独立完成,明确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关系。
2.完成教材P55页第8题
学生独立解答,再小组交流。
4.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1.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2.布置课后练习
教学板书
单价、数量和总价
每件商品的价钱叫做单价;买了多少叫做数量;一共用的钱数叫做总价。
《单价、数量和总价》教案
1.情境创设,探究新知
1.情境导入(出示教材52页例4)
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经常会见到一些数量关系。
学生独立解答。
2.引入课题
师:看来大家对我们学习的知识已经基本掌握了,今天我们就来总结这种常见的数量关系。(板书课题:单价、数量和总价)
2.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四年级上册《单价、数量和总价》数学教案

四年级上册《单价、数量和总价》数学教案

四年级上册《单价、数量和总价》数学教案四年级上册《单价、数量和总价》数学教案「篇一」【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上第1页例题以及第2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整十数或几百几十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以及两、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笔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正确地进行口算和笔算,并会验算;会进行简单的时间单位的换算。

2.让学生在主动探索并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并能积极与同学交流学习的思考,积累与他人合作交流的经验。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用整十数除的口算和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独立思考并交流讨论笔算的计算过程,尤其是商的书写位置。

【教学准备】:每个学生准备直尺一把。

【设计理念】:创设与学生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连贯的情境,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掌握、应用计算;以学生为主体,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进行自主探索;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包括自觉验算的习惯和书写的习惯。

一、情境引入(购书)同学们喜欢看课外书籍吗?看书是个好的习惯!看课外书可以增长知识,开拓视野。

为了增加同学们的阅读面,学校图书管理员购买了一批《科学天地》(出示例题的情境图)仔细观察,从情境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可以提出怎样的数学问题?怎样列式?[设计说明:看书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用这样的情境引入有三个作用,一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二是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主动获取信息、提出问题,另外还可以使学生体验到计算的价值,学习计算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计算不是枯燥的,而是充满着生活的气息。

]二、自主探索1、口算(1)能口算出结果吗?同学们先独立口算出结果,再把自己口算的方法和同桌交流一下。

(2)汇报——你们口算的结果是多少?是怎样想的?有不同的想法吗?20×3=6060÷20=36÷2=360÷20=32×3=660÷20=3想乘算除推算推算(3)出现了不同的口算方法,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突出第一种方法是想乘算除,第二种和第三种方法是根据表内乘除法推算)其实这两种方法都是借助于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学习的。

单价数量总价教案

单价数量总价教案

单价数量总价教案单价数量总价教案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单价数量总价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单价数量总价教案1【教学内容】:教材第104页例1。

【教学目标】:1.通过简单的生活事例,让学生学会选择合理、快捷的方法解决问题。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的意识。

【重点难点】:重、难点:探究沏茶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教师:同学们,在学新知识之前,我们来解决一个语言问题。

请用“一边……一边……”造句。

(由学生自由联想造句,再指名学生将所造的句子说一说)教师:大家说的这两件事情都是同时进行的吗?(板书:同时进行)教师:大家都说的不错,但不知道做的好不好,完成的效率高不高。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怎样合理地利用时间,提高效率。

(板书课题:沏茶问题)二、探索新知教学教材第104页例1。

1.课件出示教材第104页中的'情境图。

教师:想一想,你平时沏茶之前都要做哪些准备呢?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我们来看看小明沏茶都做了哪些事,分别用了多长时间。

烧水:8分钟洗水壶:1分钟洗茶杯:2分钟接水:1分钟找茶叶:1分钟沏茶:1分钟2.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如果这六件事情一件一件地做,要多长时间?(学生回答:14分钟)这个时间有点长了,万一李阿姨在家里做客的时间不长怎么办?看,小明在想什么?安排学生在小组中充分讨论:怎样才能尽快让客人喝上茶?学生小组讨论,小组选派一人汇报方案,师生共同交流。

3.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用流程图记录下做事情的过程。

洗水壶→接水→烧水→沏茶共用11分钟洗茶杯找茶叶4.归纳小结:我们刚才做的这些,都是采用同时做几件事的方法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从而来合理安排时间。

三、实践应用1.教材第105页“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进行小组讨论,得出最佳的方案。

《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教学设计

《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教学设计
二、合作探究
获取新知
(一)总价=单价×数量
出示育才小学发票
1、读下面的发票,你从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2、说一说:发票中的单价、数量、金额各表示什么?
总结:金额也可以是购买一种物品的总价
学生观察
获取发票中的数学信息
预设:
单价表示一套课桌椅或一个书柜的价钱;数量表示购买物品的数量;金额是买课桌椅或书柜一共多少元
《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购物购物发票,经历总结和归纳“单价”、“数量”、“总价”之间数量关系的过程。
2、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实际意义,知道三个量之间的数量关系,能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积极参加学习果冻,获得总结、归纳数量关系的数学经验。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意义,总结并掌握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
单价×数量=总价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乘法算理、会解答有关购物的简单问题等基础上学习的。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本课教学是社会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中的一种,刻画了三者关系的数学模型。教学时,我注意让学生通过解决具体问题,提炼出三者间逻辑关系,感受将具体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全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通过数字间的关系推导出数学模型,接下来抓住概念联系,在研究数量关系的逆用时,我放手让学生自主找实例中的单价、数量和总价间的关系,小组分析交流后,逐步归纳提炼出数量关系,最后运用它们之间的关系解决数学问题,经历将抽象的数学模型用于解决具体问题的全过程。学生在这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中,初步建立了模型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难点
理解单价、数量、总价三个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策略与 设计说明
联系生活实际,以现实的例子作为切入点,吸引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小志愿者——单价、数量、总价》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小学青岛2011课标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掌握“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

2、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3、学生树立进行志愿服务意识,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争做有爱心的好公民。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

2、难点:掌握“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价格图片,学生每人准备一件标有整数价格的物品等。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激发探究兴趣。

师:在我们凤小有这样一个有爱的集体,他们从一年级起就不定期地自发组织去福利院看望那里的小朋友,给他们送去温暖和关爱。

我们通过一个短片来认识一下他们。

(播放视频)
师:他们就是我们翱翔班的同学们,老师为你们点赞,为你们骄傲。

今天也有一些小朋友想加入我们爱心队伍,我们欢迎他们吗?
生:欢迎
师:六一儿童节快到了,他们准备买一些慰问品去看望福利院的小朋友,他们分成3组去采购,先来看看第一组遇到的数学问题吧。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福利院献爱心(一)——买文具
第一小组去买文具。

看看他们都买了什么?(出示主题图)
生:10个笔盒,40本笔记本,30支钢笔
师:这样能付款了吗?
生:不能。

师:那还要知道什么数学信息呢?
生:还要知道买一件的价格。

出示完整的数学情境图(他们要买10个文具盒,40本笔记本和30支钢笔。

文具盒29元一个,笔记本5元1本,钢笔8元一支)。

师: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生1:买10个文具盒需要多少钱?
生2:买40个笔记本需要多少钱?
生3:买30支钢笔需要多少钱?
……
师: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你们都是爱思考的孩子。

我们先来解决这几个问题:买10个文具盒需要多少钱?买40个笔记本需要多少钱?买30支钢笔需要多少钱?在学习单上列式解答,然后说说你这样算理由(为什么用乘法),小组同学之间可以小声讨论一下。

生思考并举手回答。

生1:买10个文具盒需要的钱数,列式:29×10=290。

因为它是求10个29是多少。

生2:买40本笔记本需要的钱数,列式:5×40=200。

因为它是求40个5是多少。

生3:买5支钢笔需要的钱数,列式:8×5=40。

因为它是求5个8是多少。

师:大家的算理都说得很棒。

大家再观察一下,每个方框内的数字,它们表示的意义有什么共同点?
生1:29、5、8都表示买1个/件/支的价格。

生2:10、40、5都表示买了几个/件/支。

生3:290、200、40表示它们一共各付了多少钱。

师:像这样每个的价格,要买几个,买这些要多少钱在数学里都有一个专有名词来描述,请大家在课本85页找一找。

生看书得到单价、数量、总价。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算式,你能得到单价、数量、总价有什么关系吗?
生:单价×数量=总价
师:像单价×数量=总价这样的式子,在数学里叫作数量关系式。

刚才我们解决了钢笔每支8元,买5支,需要40元的问题。

如果已知总价和单价或数量,怎样得到数量或单价呢?请大家先在学习单上写一写,在和你的小组同学交流一下。

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完成学习单。

师巡视学生完成情况,并进
行适当指导,拍照准备分享。

选取个别小组进行汇报。

小组1:用40元买5支钢笔,每支()元。

列式:40÷5=8(元)数量关系式:总价÷数量=单价。

小组2:用40元买钢笔,每支8元,可以买()支。

列式:40÷8=5(支),数量关系式:总价÷单价=数量。

师:探索新知识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啊,大家通过自己的探究得出了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3个数量关系式,加深记忆和理解。

师:大家理解了这些数量关系式后,王老师考考你:30元可以买几本笔记本?
随机抽学生回答问题。

(醍磨豆信息技术挑人功能)
师:你根据哪个数量关系式解决的呢?
生:总价÷单价=数量
师:在我们生活中,单价、数量、总价的关系随处可见,现在我们通过小组活动来加深理解。

(出示小组活动要求)每位同学用你准备的物品,用单价、数量、总价的关系说一说或考考你的小组同学。

老师先来做个示范:比如我手中的乐高一盒是5元,我可以说“一个乐高积木5元,买10盒是5×10=50元。

或者说我有20元买5元一盒的积木,可以买20÷5=4盒,还可以说我有30元,买了6盒乐高积木,每盒是30÷6=5元。

生小组活动,师巡视活动情况,并适时指导。

选取一组学生进行汇报。

师:我们来看看他们在买文具过程中遇到的最后一个问题:买笔盒和笔记本一共要花多少钱?请你在学习单3写一写。

并想一想每一步算出来的是什么?
生:独立列式解答。

师查看学生解答情况,并挑选分步计算和综合计算的2位同学板演。

并请他们说说每一步计算的原理。

师:像这样一个问题分成几个算式解答的叫分步算式,而写成一个算式的叫综合算式。

有乘又有加应该如何计算呢?
生:先算乘,后算加。

(三)练习巩固,拓展提升
1、福利院献爱心(二)——买食品
师:第1小组解决了买文具过程中遇到的数学问题,也把我们这节新课的知识点都解决了。

现在来看看第2小组去哪里采购。

生:水果店。

师:他们又遇到了什么问题呢?(出示练习)
1、完成下列表格,并说说所用的数量关系式。

生独立完成,并请个别学生汇报。

(醍磨豆信息技术挑人功能)
2、福利院献爱心(三)——买食品
师:我们通过一个短片来看看第3小组的同学在买食品的情况。

(播放视频)他们又遇到了什么问题呢?
2、观察表格,并解决问题。

(1)买面包和饮料一共要花多少钱?
(2)买棒棒糖比买饮料多花多少钱?
生在学习单上独立解答,并让个别学生板演。

(四)全课小结。

师:3个小组顺利完成了采购任务,我们这节课的也接近尾声,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个别学生汇报。

师总结:我们不但学会了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还学会了有乘除又有加减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更学会了要做一名有爱心、积极参与社会志愿服务的好公民。

同学们,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

最后留给大家一道课后作业:编几道与今天所学知识(单价、数
量、总价)有关的解决问题并解答,并说说所用的数量关系式。

六、板书设计:
小小志愿者
——单价、数量、总价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数量=单价
总价÷单价=数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