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山东新高考模考语文试题(教师版)
2020年新模式下(山东卷)高考模拟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0年新模式高考(山东卷)高三模拟试题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在《论语》里孔子被描写成一个教育家。
从某种观点看来,也的确如此。
他期望他的弟子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成人”(《论语·宪问》),所以教给他们以经典为基础的各门知识。
作为教师,他觉得他的基本任务,是向弟子们解释古代文化遗产。
《论语》记载,孔子说他自己“述而不作”(《论语·述而》),就是这个缘故。
不过这只是孔子的一个方面,他还有另一方面,这就是,在传述传统的制度和观念时,孔子给予它们的解释,是由他自己的道德观推导出来的。
例如在解释“三年之丧”这种古老的礼制时,孔子说:“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
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
”(《论语·阳货》换句话说,儿子的一生,至少头三年完全依赖父母,因此父母死后他应当以同样长的时间服丧,表示感恩。
还有在讲授经典时,孔子给它们以新的解释。
例如讲到《诗》,他强调它的道德价值时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日‘思无邪’。
”(《论语·为政》)这样一来,孔子就不只是单纯地传述了,因为他在“述”里“作”出了一些新的东西。
这种以“述”为“作”的精神,被后世儒学传之永久,经书代代相传时,他们就写出了无数的注疏。
后来的《十三经注疏》,就是用这种精神对经书原文进行注释而形成的。
(摘编自冯友兰《孔子:第一位教师》)材料二:“述”的内涵非常丰富。
《说文解字》将“述”解释为“循”;在现代汉语中,“述”可以理解为“叙述”“陈述”“讲述”“论述”或“阐述”等等。
2020山东新高考语文模拟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2020年山东新高考模拟考语文题答案+评分标准+作文范文(Word和图片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 (19分)1. (3分) D2. (3分) C3. (3分) B4. (4分)①以设问开篇,引发关注;②采用辩驳的论证结构,先立再驳;③论证中综合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如例证法、引证法、对比法等。
评分参考: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2分,答出三点给4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5、(6分)观点一:不合理。
①传统意义上的文学性是基于文学史建构起来的,已经形成种相对封闭的审美惯性,不适用于评价科幻小说这种文类;②科幻小说依托科技发展,长于构建幻想的新世界,给读者提供一种惊奇的审美体验,这是一种新的“文学性”。
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3分。
意思答对即可。
观点二:有一定的合理性。
①科幻小说毕竟还是一种文学体裁,是将科学想象寄予文学思维的一种文类;②科幻小说可以借鉴传统意义上的文学性,在细节描写、叙事形式探索和情节模式等方面取长补短。
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 3分。
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 (16分)6. (3分) D7. (3分) B8. (4分)①“水瓶”和“井”空而常满,刈禾女的内心也空而常满:②“空而常满"指我的内心空阔,却十分充盈,感到满足;③具有思辨性和哲理性。
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2分,给满4分为止。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 (6分)①可直陈内心,并将眼前所见与个人记忆结合起来,让刈禾女的形象更为丰满;②通过刈禾女情绪的起伏变化,形成内在的韵律感;③充分调动个人感宫,多角度呈现人与原野的关系;④从“我”的角度抒情,“我”既指刈禾女,部分地方也可指诗人,增加了诗歌的层次感。
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2分,给满6分为止。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 (20分)10. (3分) D 11. (3分) A 12. (3分) C13. (8分)(1)(4分)诸事总要奏请汉王,获准了就执行;倘若来不及奏请,就根据情况酌情处理,汉王来了再报告。
2020山东新高考语文模拟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2020年山东新高考模拟考语文题答案+评分标准+作文范文(Word和图片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 (19分)1. (3分) D2. (3分) C3. (3分) B4. (4分)①以设问开篇,引发关注;②采用辩驳的论证结构,先立再驳;③论证中综合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如例证法、引证法、对比法等。
评分参考: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2分,答出三点给4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5、(6分)观点一:不合理。
①传统意义上的文学性是基于文学史建构起来的,已经形成种相对封闭的审美惯性,不适用于评价科幻小说这种文类;②科幻小说依托科技发展,长于构建幻想的新世界,给读者提供一种惊奇的审美体验,这是一种新的“文学性”。
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3分。
意思答对即可。
观点二:有一定的合理性。
①科幻小说毕竟还是一种文学体裁,是将科学想象寄予文学思维的一种文类;②科幻小说可以借鉴传统意义上的文学性,在细节描写、叙事形式探索和情节模式等方面取长补短。
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 3分。
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 (16分)6. (3分) D7. (3分) B8. (4分)①“水瓶”和“井”空而常满,刈禾女的内心也空而常满:②“空而常满"指我的内心空阔,却十分充盈,感到满足;③具有思辨性和哲理性。
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2分,给满4分为止。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 (6分)①可直陈内心,并将眼前所见与个人记忆结合起来,让刈禾女的形象更为丰满;②通过刈禾女情绪的起伏变化,形成内在的韵律感;③充分调动个人感宫,多角度呈现人与原野的关系;④从“我”的角度抒情,“我”既指刈禾女,部分地方也可指诗人,增加了诗歌的层次感。
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2分,给满6分为止。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 (20分)10. (3分) D 11. (3分) A 12. (3分) C13. (8分)(1)(4分)诸事总要奏请汉王,获准了就执行;倘若来不及奏请,就根据情况酌情处理,汉王来了再报告。
2020年山东省新高考语文模拟考试卷附答案详析
2020年山东省新高考语文模拟考试卷附答案详析材料一:刘慈欣的作品影响广泛,但社会评价却两极分化。
他的作品更注重宏大震撼的设定,而非精巧的剧情和人物感情。
在他笔下,主人公与他人的情感联结只是宇宙规律中很小的部分。
刘慈欣自称是“一个疯狂的技术主义者”,他认为科幻小说的任务不是透视现实和剖析人性。
在写作的过程中,他逐渐意识到需要保持“科学性与文学性的平衡、思想性与可读性的平衡、作为文学的科幻与作为商品的科幻的平衡”,这“或多或少地背叛了自己的科幻理念”。
材料二:科幻小说需要创造一个新世界,每个细节都牵涉新世界的结构,要为人物的行动设计好相应情境,因此作家必须不断插入结构因素的解释。
作家一旦将笔墨只集中在这些大的框架上,作品整体的文风就不免显得疏阔。
相比而言,一般的小说在进行情节描绘的时候,存在一种天然的便利性,作者可以直接去描绘既有世界下细微的情感波澜和社会反应。
因此,科幻小说在人物设置和情感描写上显得新异有余,细致不足。
读者往往会觉得科幻小说过于粗陋,这也是为什么有人认为科幻小说欠缺文学性的原因。
和铜鑫的碗还有那炊烟和熟悉的味道我常常回忆可是现在我在这里刈着禾稻一天一天度过我不知道家人是否平安我只能祈祷祈祷他们幸福祈祷我能早日回家6.这首诗歌的题材是(2分)()A.家庭生活B.农村劳动C.城市生活D.旅行经历7.这首诗歌的主题是(2分)()A.思乡之情B.劳动生活C.家庭温馨D.旅途经历8.这首诗歌的语言特点是(4分)()A.简洁明了,富有感情B.华丽辞藻,富有想象C.冷静客观,富有理性D.幽默风趣,富有趣味9.这首诗歌的写作手法是(8分)()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作者使用了哪些手法来表达主题和情感。
6. 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7. 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14. 何为人法令严明,注重宗庙社履和县邑的治理,奏报上级,得到批准后便施行。
山东省2020届高三新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卷(含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材料一:如今很多基层干部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那就是“本领恐慌”。
很多人觉得自身知识、素养、眼界、能力跟不上形势变化,工作压力越来越大。
其实,基层干部感到一些本领恐慌不是坏事,多一些学习意识,增强紧迫感,才能在一线干好工作。
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提出:“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好像一个铺子,本来东西不多,一卖就完,空空如也,再开下去就不成了,再开就一定要进货。
”风云变幻,时移世易。
我国进入新时代,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推进,各级领导干部产生本领恐慌以及由此带来的紧迫感与日俱增。
——新华社新媒体材料二:适当的“本领恐慌”是一个“增压器”,既能产生压力,也能提升动力。
但是,一些领导干部患上了“本领恐慌症”,主要症状可以概括为“三化”:观念钝化、知识老化、能力弱化。
观念钝化则“不想为”,知识老化则“不善为”,能力弱化则“不能为”。
领导干部一旦“为官不为”了,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就会产生巨大伤害。
只有找到了病因,我们才能“对症下药”——人民论坛网材料三:当前很多基层领导干部对党的基本理论和方针政策非常了解,讲起理论“头头是道”,但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却与实际脱节。
比如,有些基层领导干部对党的理论和大政方针的把握只停留在概念的表层意义上,不能结合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需要,因地制宜地与地方特色紧密结合,导致一些良好的发展理念不能落地生根,发展成效不能很好彰显。
新时代对于发展的全面性和科学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基层领导干部“身心并用”,但有的领导干部身体步入新时代,思维却仍停留在旧有的、传统的方式上。
思维方式转换的滞后性一定程度上折射了领导干部在新环境下创新能力的不足。
一些基层领导干部在改革创新和推进工作中,对政策把握不够精准,应变能力不足,应对方法捉襟见肘,“手里掐着政策,桌上摆着文件”,在狠抓落实上缺乏手段和方法创新,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和要求。
2020年山东新高考模考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
2020年山东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卷)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流浪地球》的票房奇迹,加上此前《三体》的热销,刘慈欣的作品影响巨大,但社会各界的评价却颇有两极分化之势。
刘慈欣的大多数作品都没有精巧的剧情或百转千回的人物感情,更多是直接甩出一个个宏大震撼的设定,靠设定本身为读者带来审美快感。
在他笔下,主人公与他人的情感联结不过是宇宙规律中很小的部分,和人类命运、宇宙洪荒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刘慈欣自称是“一个疯狂的技术主义者”,他坦承自己“喜欢文学因素较少、科幻因素较多的科幻作品,一直认为,透视现实和剖析人性不是科幻小说的任务,更不是它的优势”,甚至有过“把科幻从文学剥离出来”的激进想法。
在写作的过程中,刘慈欣却逐渐意识到需要保持“科学性与文学性的平衡、思想性与可读性的平衡、作为文学的科幻与作为商品的科幻的平衡”,他后来的作品“正是这些平衡的结果”,这“或多或少地背叛了自己的科幻理念”。
刘慈欣对文笔也并不是没有自觉。
他评价阿西莫夫的文笔,“平直、单色调、刚硬、呆板……几乎所有这类文学上的负面词都可以用来形容他的文笔”,却又话锋一转,表示“这种笔调无论如何是不适合文学的,但却很适合科幻,也使他的小说风靡世界”。
刘慈欣对于他敬仰的阿西莫夫的描述,显然也适用于他自己的文风。
(摘编自冰村《刘慈欣:黄金年代的守望者》)材料二:为什么有人认为科幻小说欠缺文学性?科幻小说描绘幻想世界,我们当然能够发现幻想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某些相似性,但是在细节设置和整体结构方面,幻想世界是超出我们现在的社会结构和人的行为心理的。
一般的小说在进行情节描绘的时候,存在一种天然的便利性,作者不用浪费笔墨在整个世界的构想上,细节的描绘和推陈出新就成了这些小说的长处。
作家也不必为新的人际关系、社会行为、世界结构负责,只需直接去描绘既有世界下细微的情感波澜和社会反应即可。
山东省2020年新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山东省2020年新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流浪地球》的票房奇迹,加上此前《三体》的热销,刘慈欣的作品影响巨大,但社会各界的评价却颇有两极分化之势。
刘慈欣的大多数作品都没有精巧的剧情或百转千回的人物感情,更多是直接甩出一个个宏大震撼的设定,靠设定本身为读者带来审美快感。
在他笔下,主人公与他人的情感联结不过是宇宙规律中很小的部分,和人类命运、宇宙洪荒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刘慈欣自称是“一个疯狂的技术主义者”,他坦承自己“喜欢文学因素较少、科幻因素较多的科幻作品,一直认为,透视现实和剖析人性不是科幻小说的任务,更不是它的优势”,甚至有过“把科幻从文学剥离出来”的激进想法。
在写作的过程中,刘慈欣却逐渐意识到需要保持“科学性与文学性的平衡、思想性与可读性的平衡、作为文学的科幻与作为商品的科幻的平衡”,他后来的作品“正是这些平衡的结果”,这“或多或少地背叛了自己的科幻理念”。
刘慈欣对文笔也并不是没有自觉。
他评价阿西莫夫的文笔,“平直、单色调、刚硬、呆板……几乎所有这类文学上的负面词都可以用来形容他的文笔”,却又话锋一转,表示“这种笔调无论如何是不适合文学的,但却很适合科幻,也使他的小说风靡世界”。
刘慈欣对于他敬仰的阿西莫夫的描述,显然也适用于他自己的文风。
(摘编自冰村《刘慈欣:黄金年代的守望者》)材料二:为什么有人认为科幻小说欠缺文学性?科幻小说描绘幻想世界,我们当然能够发现幻想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某些相似性,但是在细节设置和整体结构方面,幻想世界是超出我们现在的社会结构和人的行为心理的。
一般的小说在进行情节描绘的时候,存在一种天然的便利性,作者不用浪费笔墨在整个世界的构想上,细节的描绘和推陈出新就成了这些小说的长处。
作家也不必为新的人际关系、社会行为、世界结构负责,只需直接去描绘既有世界下细微的情感波澜和社会反应即可。
【依据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编制】山东省2020年新高考模拟卷语文试题05(解析版)
山东省2020年新高考模拟试题语文现代文阅读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中国书法艺术的形成、发展与汉文字的产生与演进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连带关系。
中国文字起源甚早,就书法看,尽管早期文字一甲骨文,还有象形字,还存在同一字的繁简不同,笔画多少不一的情况,但已具有了对称、均衡的规律。
在线条的组织、笔画的起止变化方面已带有墨书的意味、笔致的意义。
把文字的书写性发展到一种审美阶段--融入了创作者的观念、思维、精神,并能激发审美对象的审美情感,也就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书法的形成,有记载可考者,当在汉末魏晋之间。
当然,这并不是忽视、淡化甚至否定先前书法艺术形式存在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可以说,先前书法艺术的产生、存在,不仅属于书法史的范畴,而且也是后代的艺术形式发展、嬗变中可以借鉴与思考的重要范例。
那么,究竟什么是“书法”呢?我们可以从它的性质、美学特征、源泉、独特的表现手法方面去理解。
书法是以汉字为基础、用毛笔书写的、具有四维特征的抽象符号艺术,它体现了万事万物的“对立统一”,这个基本规律又反映了人作为主体的精神、气质、学识和修养。
(摘编自张志和《中国古代书法艺术史》) 材料二:中国书法作为象形文字的艺术表现,看似孤立于世界文字之林,其实在很多方面有着与世界文化和现代文化接轨的基础。
第一,中国文字和书法体系的孤独性,反激出它交流世界、融入世界的内在要求。
方块字是一种倾向于视觉艺术的直接符号,它以直观视像为基础,将表形、表音、表意三者融为一体。
中国古代的文言书写将语言文学化,而产生有别于口语的书面美文一文言文。
由口语到书面语言,是中国人梳理、深化、拓展自已思考的重要途径。
中国人习惯在书写中思考,书写就是思考。
这使中国书写植入人文思想的深处,成为民族思维的重要表征。
中国书法艺术更是将文字的书写由符号表达提升为艺术创作,在文辞美的基础上,追求结构、线条、水墨等造型美,双向同步地在文辞美、造型美中倾诉书者的内心世界。
2020山东省新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2020山东省新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1、1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是《西游记》《三国演义》《聊斋志异》《红楼梦》。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2、5.下列各组词语的字形及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黝黑(yǒu)俯瞰(kàn)花团锦簇(cù)拈轻怕重(niān)(正确答案)B.称职(chèng)契约(qì)锲而不舍(qiè)吹毛求疵(zī)C.豢养(huàn)翘首(qiào)戛然而止(jiá)强词夺理(qiáng)D.睥睨(bì)盘桓(huán)如坐针毡(zān)惟妙惟肖(xiào)3、“拼着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一语出于《红楼梦》中何人之口?( ) [单选题] *A.焦大B.薛蟠C.凤姐(正确答案)D.鸳鸯4、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单选题] *A.《红楼梦》秦可卿死后,贾珍因尤氏犯了旧疾,不能料理事务,请王熙凤帮助丧事。
王熙凤安排妥当,恩威并施,威重令行,将两府的事情安排得停停当当。
B.《红楼梦》展现了贾府这一富贵之家从繁盛到衰败的过程,描写了以贾宝玉和一群红楼女子为中心的人物的悲剧命运,反映了具有一定觉醒意识的青年男女在封建体制下的历史宿命。
C.《红楼梦》中宝玉挨打后,林黛玉“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
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的一席话,表达了对宝玉的无比爱怜与关心。
(正确答案)D.“玫瑰花又红又香,无人不爱的,只是刺戳手,也是一位神道,可惜不是太太养的,”“老鸹窝里出凤凰”。
这是《红楼梦》中兴儿所言,“玫瑰花”指的是探春。
5、“自惭形秽”中“秽”、“扣人心弦”中“弦”的读音分别是“shu씓xuán”。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6、下列选项中,与加着重号字的注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单选题] *A、鲜(xiān):鲜红新鲜屡见不鲜鲜为人知B、强(qiǎng):坚强牵强强词夺理博闻强识C、供(gōng):供给供应提供供不应求(正确答案)D、当(dāng):当家当代门当户对安步当车7、下列选项中加着重号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气喘quǎn 包裹guóB、脱缰jiāng 监视jiān(正确答案)C、抵挡dāng 怨恨yuānD、凫水fù跳跃yào8、1交警对正要闯红灯过马路的行人说:“请您遵守交通规则,等绿灯亮起时再走,多谢您的合作。
山东省2020年新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山东省2020年新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流浪地球》的票房奇迹,加上此前《三体》的热销,刘慈欣的作品影响巨大,但社会各界的评价却颇有两极分化之势。
刘慈欣的大多数作品都没有精巧的剧情或百转千回的人物感情,更多是直接甩出一个个宏大震撼的设定,靠设定本身为读者带来审美快感。
在他笔下,主人公与他人的情感联结不过是宇宙规律中很小的部分,和人类命运、宇宙洪荒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刘慈欣自称是“一个疯狂的技术主义者”,他坦承自己“喜欢文学因素较少、科幻因素较多的科幻作品,一直认为,透视现实和剖析人性不是科幻小说的任务,更不是它的优势”,甚至有过“把科幻从文学剥离出来”的激进想法。
在写作的过程中,刘慈欣却逐渐意识到需要保持“科学性与文学性的平衡、思想性与可读性的平衡、作为文学的科幻与作为商品的科幻的平衡”,他后来的作品“正是这些平衡的结果”,这“或多或少地背叛了自己的科幻理念”。
刘慈欣对文笔也并不是没有自觉。
他评价阿西莫夫的文笔,“平直、单色调、刚硬、呆板……几乎所有这类文学上的负面词都可以用来形容他的文笔”,却又话锋一转,表示“这种笔调无论如何是不适合文学的,但却很适合科幻,也使他的小说风靡世界”。
刘慈欣对于他敬仰的阿西莫夫的描述,显然也适用于他自己的文风。
(摘编自冰村《刘慈欣:黄金年代的守望者》)材料二:为什么有人认为科幻小说欠缺文学性?科幻小说描绘幻想世界,我们当然能够发现幻想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某些相似性,但是在细节设置和整体结构方面,幻想世界是超出我们现在的社会结构和人的行为心理的。
一般的小说在进行情节描绘的时候,存在一种天然的便利性,作者不用浪费笔墨在整个世界的构想上,细节的描绘和推陈出新就成了这些小说的长处。
作家也不必为新的人际关系、社会行为、世界结构负责,只需直接去描绘既有世界下细微的情感波澜和社会反应即可。
2020山东省新高考模拟卷全科试题及部分答案
阅读1-3 BBA 4-7 DCBC 8-11 BCCA 12-15 BCAD 16-20 AFBED完形21. A 22. C 23. A 24. D 25. C 26. C 27. B 28. B 29. D 30. A 31. D 32. C 33. A 34. B 35. B语法填空36. celebration 37. and 38. including 39. Followed 40. to 41. us 42. obviously 43. saying 44. touched 45. the2020年高考山东省模考语文试题简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选材内容:围绕《流浪地球》讨论科幻作品的文学性,体现人文性和科学性。
分别为冰村《刘慈欣:黄金年代的守望者》、王峰《科幻小说何须在意“文学性”?》、汤哲声《论中国当代科幻小说的思维和边界》;第一则材料为文学评论,是对刘慈欣的科幻作品的评论,500多字。
第二则材料为论述类文本,是关于科幻小说为何缺少文学性的讨论,1000来字;第三则材料为也是文学评论,是对科幻文学风格的评论,400多字。
三则材料共2000字左右。
2、题型设置:3道单选题,2道简答题(一个分析概括,一个探究)3、分值设置:19分(T1-5)1~3小题(单选题)每小题3分,第4小题4分,第5小题6分。
4、命题特点:整合了论述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主观题考查论述方法的特点和探究。
第1小题属于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第2个小题是根据材料内容进行推断,第三个小题属于对材料外论据的分析。
这三个题目与历年来论述类文本的题型既有继承,也有发展。
第1、2小题是对原来论述类文本第1、3小题的继承,而第3小题是对原来论述类文本第2小题的发展,原来是对材料中的论点、论据、论证的分析,实际上还是属于对信息的筛选和提炼,而这个小题的选项均为阅读材料外的论据,要求选择”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完全是在看学生是否真正看懂了文章没有。
山东省2020年新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山东省2020年新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一、阅读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从短文后面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佳选项。
(1)三百年前,法国有一位聪明的科学家,他叫拉万塔。
那时,人们还不知道气象学这个学科,人们只能通过天气的变化来判断天气的情况。
拉万塔善于观察大自然的变化,他觉得这种通过观察天空、烟雾和鸟的行为来判断天气的方法不够科学。
于是,拉万塔决心要找到一种更科学的方法。
(2)拉万塔经过多年的研究,他发现了很多关于天气的知识。
他发现了雨水细小的颗粒可以解释为微小的水滴,而大雨滴还会把它带到高空,等雨滴最后落下,就会发出雷声和闪电;他还发现了风车上的根间同时牵动着多根木节的木条能解释风车如何能风动转动;他还发现了气温和气压变化对天气的影响等。
(3)拉万塔的研究让他认识到天气的变化与自然界的各种因素密切相关,而这些因素都能够通过仪器测量出来。
于是,他开始着手制作各种测量仪器。
(4)他制作了一个可以测量气压的计时器,他观察到气压越低,风力越大。
他还制作了一个可以测定多少云量的云量计,多云表示天气阴沉,有可能下雨。
他还制作了一个可以测量气温的温度计,这个温度计是最早的温度计之一。
在这之后,他还发明了风矢,利用风的方向和强度来推算风会刮向哪个地方。
(5)拉万塔的这些仪器不仅给天气预报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使科学家们更加深入地探索天气的奥秘。
拉万塔用科学方法测量天气,就像用尺子测量墙的高度一样准确。
1. 拉万塔善于观察大自然的变化,他觉得那种通过()天气的方法不够科学。
A. 耳朵B. 观察天空、烟雾和鸟的行为C. 读书D. 做实验2. 拉万塔制作了测量()的计时器。
A. 温度B. 云量C. 雨量D. 气压3. 本文主要讲的是()。
A. 拉万塔的发明B. 大雨滴C. 风车D. 雷声和闪电二、阅读下面的诗句,完成后面的任务。
爱国将士并不一定须并辔齐行任务:写出这两句诗的意思,你最欣赏的爱国将士是谁?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这两句诗意思是:伟大的爱国志士并不一定要同时行动,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贡献方式。
山东省2020年新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卷附答案解析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科幻小说注重对幻想世界的描绘,要集中于创造新的世界框架,无暇对具体情节和人物情感做细 致描绘。
B.科幻小说关注探索与发现,更看重题材的新奇,而不是形式的讲究,所以在文体形式的探索上较 为随意。
C.材料二可以从学理上解释材料一中的现象,并指出被传统的文学所排斥的刻板的文风恰是科幻文 学需要的。
D.材料三认为当下中国科幻小说的“文学思维”有变化,这里“文学思维”的含义不同于材料二论及的 科幻小说的“文学性”。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刘慈欣看重科学设定的宏大和新奇,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他对传统意义上的文学性也有借鉴和 吸收。
B.《三体》被一些读者评价为“细致不足”,是因为这些读者还是以阅读传统的文学作品形成的审美 习惯来看待它。
C.科幻作品激发的阅读快感通常是一种令人倍感惊奇的体验,也是比传统的文学的细腻表达更有力 的一种体验。
D.“文学性”这个概念应该与时俱进,避免固化,保持边界的开放,以更公允地评价科幻文学等文学 样式。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 分)( )
A.“科幻小说定义的困难性,主要在于科幻小说是一种跨门类的、延展广阔的文学。”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6 分)
山东省2020年新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答案]
山东省2020年新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流浪地球》的票房奇迹,加上此前《三体》的热销,刘慈欣的作品影响巨大,但社会各界的评价却颇有两极分化之势。
刘慈欣的大多数作品都没有精巧的剧情或百转千回的人物感情,更多是直接甩出一个个宏大震撼的设定,靠设定本身为读者带来审美快感。
在他笔下,主人公与他人的情感联结不过是宇宙规律中很小的部分,和人类命运、宇宙洪荒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刘慈欣自称是“一个疯狂的技术主义者”,他坦承自己“喜欢文学因素较少、科幻因素较多的科幻作品,一直认为,透视现实和剖析人性不是科幻小说的任务,更不是它的优势”,甚至有过“把科幻从文学剥离出来”的激进想法。
在写作的过程中,刘慈欣却逐渐意识到需要保持“科学性与文学性的平衡、思想性与可读性的平衡、作为文学的科幻与作为商品的科幻的平衡”,他后来的作品“正是这些平衡的结果”,这“或多或少地背叛了自己的科幻理念”。
刘慈欣对文笔也并不是没有自觉。
他评价阿西莫夫的文笔,“平直、单色调、刚硬、呆板……几乎所有这类文学上的负面词都可以用来形容他的文笔”,却又话锋一转,表示“这种笔调无论如何是不适合文学的,但却很适合科幻,也使他的小说风靡世界”。
刘慈欣对于他敬仰的阿西莫夫的描述,显然也适用于他自己的文风。
(摘编自冰村《刘慈欣:黄金年代的守望者》)材料二:为什么有人认为科幻小说欠缺文学性?科幻小说描绘幻想世界,我们当然能够发现幻想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某些相似性,但是在细节设置和整体结构方面,幻想世界是超出我们现在的社会结构和人的行为心理的。
一般的小说在进行情节描绘的时候,存在一种天然的便利性,作者不用浪费笔墨在整个世界的构想上,细节的描绘和推陈出新就成了这些小说的长处。
作家也不必为新的人际关系、社会行为、世界结构负责,只需直接去描绘既有世界下细微的情感波澜和社会反应即可。
2020年新模式高考(山东卷)高三语文模拟试卷附答案解析
(摘编自余纪元金小燕韩燕丽《“述而不作”何以成就孔子?》)
可以说,孔子“述而不作”的信条,使得他在教学中有偏重继承、轻视创新的倾向;伦理 关系与师生关系的结合,造成学生对教师的依赖,这使人们从青少年时代起就减少或部分失 去了探索未知的兴趣。这样使得传统教育以教师解释、学生背诵为基本方式,因循以往,缺 乏创新精神。
(摘编自李杨《“述而不作”与传统教育》)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2020 年新模式高考(山东卷)高三语文模拟试卷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在《论语》里孔子被描写成一个教育家。从某种观点看来,也的确如此。他期望他的弟 子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成人”(《论语·宪问》),所以教给他们以经典为基础的各 门知识。作为教师,他觉得他的基本任务,是向弟子们解释古代文化遗产。《论语》记载,孔 子说他自己“述而不作”(《论语·述而》),就是这个缘故。不过这只是孔子的一个方面, 他还有另一方面,这就是,在传述传统的制度和观念时,孔子给予它们的解释,是由他自己的 道德观推导出来的。例如在解释“三年之丧”这种古老的礼制时,孔子说:“子生三年,然后 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论语·阳货》换句话说,儿子的一生,至 少头三年完全依赖父母,因此父母死后他应当以同样长的时间服丧,表示感恩。还有在讲授 经典时,孔子给它们以新的解释。例如讲到《诗》,他强调它的道德价值时说:“《诗》三百, 一言以蔽之,日‘思无邪’。”(《论语·为政》)这样一来,孔子就不只是单纯地传述了, 因为他在“述”里“作”出了一些新的东西。
山东省2020年新高考语文全真模拟卷一(含答案解析版) 2020全国仿真模拟卷语文
山东省2020年新高考语文全真模拟卷一(含答案解析版) 2020全国仿真模拟卷语文2020年山东新高考语文全真模拟卷(一)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历史,常常于无声处照亮未来。
两千多年前,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拉开了中国同中亚各国友好交往的序幕,也开辟出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丝绸之路,自此“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
今天,沿着茶马古道、沙漠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等故道,“一带一路”倡议正在编织出沿线国家深化交往的全新图景。
历史与现实昭示人们,开放是民族成长的催化剂,文明更因交流互鉴而绽放异彩。
丝绸之路是各国人民的共同财富,“一带一路”追求的是百花齐放的大利,不是一枝独秀的小利。
“一带一路”建设倡导的和平发展、共同发展理念,吸引了世界的关注和参与。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至今三年来,已有70多个国家、国际组织积极响应,30多个国家与中方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
20XX年,中国同“一带一路”参与国双边贸易额突破1万亿美元,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49个国家的直接投资额近150亿美元。
“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基础设施建设,为相关国家和人民带来丰厚福利。
“欢迎大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搭快车也好,搭便车也好,我们都欢迎”。
中国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目前,中国发起成立的“亚投行”正式运营,丝路基金、中国--欧亚经济合作基金等陆续组建;中泰铁路、土耳其东西高铁、匈塞铁路等一批重大项目正加快推进。
仅以20XX年上半年为例,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签承包工程合同额达514.5亿美元,同比增长37%。
凡此种种,映照着中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真诚落实,更彰显出相关合作的巨大潜力。
(摘自《人民日报•奏响“一带一路”的时代和声》,20XX年7月27日)材料二:斯诺普科夫认为,“一带一路”战略不仅给白俄罗斯带来了发展机会,也带来了中国的发展理念和人文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模拟卷)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流浪地球》的票房奇迹,加上此前《三体》的热销,刘慈欣的作品影响巨大,但社会各界的评价却颇有两极分化之势。
刘慈欣的大多数作品都没有精巧的剧情或百转千回的人物感情,更多是直接甩出一个个宏大震撼的设定,靠设定本身为读者带来审美快感。
在他笔下,主人公与他人的情感联结不过是宇宙规律中很小的部分,和人类命运、宇宙洪荒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刘慈欣自称是“一个疯狂的技术主义者”,他坦承自己“喜欢文学因素较少、科幻因素较多的科幻作品,一直认为,透视现实和剖析人性不是科幻小说的任务,更不是它的优势”,甚至有过“把科幻从文学剥离出来”的激进想法。
在写作的过程中,刘慈欣却逐渐意识到需要保持“科学性与文学性的平衡、思想性与可读性的平衡、作为文学的科幻与作为商品的科幻的平衡”,他后来的作品“正是这些平衡的结果”,这“或多或少地背叛了自己的科幻理念”。
刘慈欣对文笔也并不是没有自觉。
他评价阿西莫夫的文笔,“平直、单色调、刚硬、呆板……几乎所有这类文学上的负面词都可以用来形容他的文笔”,却又话锋一转,表示“这种笔调无论如何是不适合文学的,但却很适合科幻,也使他的小说风靡世界”。
刘慈欣对于他敬仰的阿西莫夫的描述,显然也适用于他自己的文风。
(摘编自冰村《刘慈欣:黄金年代的守望者》)材料二:为什么有人认为科幻小说欠缺文学性?科幻小说描绘幻想世界,我们当然能够发现幻想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某些相似性,但是在细节设置和整体结构方面,幻想世界是超出我们现在的社会结构和人的行为心理的。
一般的小说在进行情节描绘的时候,存在一种天然的便利性,作者不用浪费笔墨在整个世界的构想上,细节的描绘和推陈出新就成了这些小说的长处。
作家也不必为新的人际关系、社会行为、世界结构负责,只需直接去描绘既有世界下细微的情感波澜和社会反应即可。
相比而言,每一部科幻小说都是在创造一个新世界,每个细节都牵涉新世界的结构,要为人物的行动设计好相应情境,因此他们必须不断插入结构因素的解释。
作家一旦将笔墨只集中在这些大的框架上,作品整体的文风就不免显得疏阔。
读者依据传统的阅读体验去衡量,往往就会觉得科幻小说过于粗陋,即便是《三体》,在人物设置和情感描写上也显得新异有余,细致不足。
从题材来说,科幻小说关注探索与发现,在某种程度上,这对细致的形式也产生排斥,从客观上导致了科幻小说文学性的欠缺。
探索的乐趣在于惊奇,要达到惊奇,必须在情节设计上出乎意料。
遥远星系、微观世界、新奇未来、不断穿越……在这些或恢宏或奇诡的题材的映衬下,科幻小说对形式的探索并不用力,因为形式探索无法与新奇世界的探索形成同等的阅读快感。
可见,科幻小说的特性导致了它的努力方向不会是传统的文学性,而集中于新世界的探索以及新世界人性结构的深度开掘,其实这些方面自有其文学魅力。
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够反过来看待科幻小说呢?文学理论家卡勒提出,文学性其实就像杂草。
没有任何一种草天生就是杂草,杂草是根据人们的目的来划分的。
如果希望庭院里种的是鲜花,那么任意生长起来的糜类植物就是杂草;如果希望种植野菜,那么偶尔生长的鲜花就是杂草。
文学史中的文学性已经形成惯性,但是这并不表明所有的文学性都是如此。
如果缺乏变革意识,那么我们就陷入将文学性纯粹化、永恒化的误区,而这种态度忽视了文学性形成的机制。
文学性重要吗?重要。
一种文学范式稳定之后,各种文学规则才得以确立。
但当新的文学样式崛起,挑战既有文学范式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原有的文学性不足以涵盖新的文学样式,这时文学性本身也要改造。
在科幻作品面前,假如不顾时代的要求,把文学性固化,那么科幻小说会沿着自己的方向掘进,而将基于文学史树立起来的文学性抛在脑后。
(摘编自王峰《科幻小说何须在意“文学性”?》)材料三:科幻小说是姓“科”还是姓“文”,一直有争论。
就如武侠小说是武侠题材的小说,不等于武术和侠行;侦探小说是侦探题材的小说,不等于刑侦侦破;科幻小说是科学幻想题材的小说,不等于科学技术。
科幻小说当然姓“文”,是将科学想象寄予文学思维的一种文学文类。
以刘慈欣、王晋康和韩松这“三剑客”的作品为代表的当代中国科幻小说的文学思维有了明显变化:一是因果关系的时间叙事结构已被打破,现实和虚拟交织的时空组织造就了结构的精美;二是类型小说的通俗化和现代主义的意念化成为小说情节模式的重要形态。
《三体》的第一部《地球往事》基本上还是时间叙事;第二部《黑暗森林》时间叙事渐渐弱化,空间叙事上升为叙事主体;到了第三部《死神永生》中,地球文明和三体文明结合在一起,小说叙事由空间对抗变成融合循环,形成一个精美的轮回式的叙事结构。
类型小说的情节模式在刘慈欣和王晋康的小说中相当明显,而韩松的叙事有着鲜明的现代主义的变异风格。
(摘编自汤哲声《论中国当代科幻小说的思维和边界》)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科幻小说注重对幻想世界的描绘,要集中于创造新的世界框架,无暇对具体情节和人物情感做细致描绘。
B.科幻小说关注探索与发现,更看重题材的新奇,而不是形式的讲究,所以在文体形式的探索上较为随意。
C.材料二可以从学理上解释材料一中的现象,并指出被传统的文学所排斥的刻板的文风恰是科幻文学需要的。
D.材料三认为当下中国科幻小说的“文学思维”有变化,这里“文学思维”的含义不同于材料二论及的科幻小说的“文学性”。
【解析】选D。
A.科幻小说的特性导致了它的努力方向不会是传统的文学性,而集中于新世界的探索以及新世界人性结构的深度开掘,其实这些方面自有其文学魅力。
不是“无暇”,而是不愿意着力于此。
故A项错误。
B.“不用力”不等于“较为随意”,所B项错。
C.这是材料一的内容,所以说“材料二并指出被传统的文学所排斥的刻板的文风恰是科幻文学需要的”是错误的。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刘慈欣看重科学设定的宏大和新奇,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他对传统意义上的文学性也有借鉴和吸收。
B.《三体》被一些读者评价为“细致不足”,是因为这些读者还是以阅读传统的文学作品形成的审美习惯来看待它。
C.科幻作品激发的阅读快感通常是一种令人倍感惊奇的体验,也是比传统的文学的细腻表达更有力的一种体验。
D.“文学性”这个概念应该与时俱进,避免固化,保持边界的开放,以更公允地评价科幻文学等文学样式。
【解析】选C。
“同等的阅读快感”并不等同于“比传统的文学的细腻表达更有力的一种体验”,不能得出“更有力”的结论。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A.“科幻小说定义的困难性,主要在于科幻小说是一种跨门类的、延展广阔的文学。
”B.“科幻文学的最大优势就是其丰富的故事资源,这种资源由科技的进步源源不断地提供着。
”C.“只要不违反基本的科学原理,作家完全有权利在作品中加进自己的天才意测。
”D.“现代科幻文学对科学最新进展的表现很有限,大量故事的核心仍基于古典科学。
”【解析】选B。
材料二的中心论点:科幻小说不必在意文学性或科幻小说的优势不在文学性上。
A.是材料三的内容,不可论证此观点。
B.谈论的是科幻文学的优势,所以科幻文学不要在意文学性。
可以作为材料二的论据。
C.谈论的是创作方法。
D.谈论的是故事来源。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4分)【答案】(1)以设问开篇,引发关注;(2)用辩驳的的论证结构,先立后驳;(3)论证中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比如:比喻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引证法、举例论证法等等。
5.用传统意义上的文学性来评价科幻小说是否合理?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6分)【答案】不合理。
①传统意义上的文学性是在文学史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已经形成一种封闭的习惯,不适合用来评价科幻小说这种文类;②科幻小说依托科技发展,给读者带来一种惊奇的审美体验,这是一种新的“文学性”。
合理。
①科幻小说毕竟是一种文学体裁,是将科学想象寄予文学思维的一种文类。
②科幻小说可以借鉴传统意义上的文学性,在细节描写,叙事形式探索和情节模式等方面取长补短。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6~9题。
刈禾女之歌辛笛大城外是山山外是我的家我记起家中长案上的水瓶我记起门下车水的深深的井我的眼在唱着原野之歌为什么我的心也是空而常满金黄的穗子在风里摇在雨里生长如今我来日光下收获我想告诉给妹妹们我是原野上的主人风吹过镶刀下也吹过我的头巾在麦浪里我看不见自己蓝的天空有白云是一队队飞腾的马你听风与云在我的镶刀之下奔骤而来一九三七年四月三十日在苏格兰高原6.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城外是山/山外是我的家”,既点出抒情主人公的出身背景,也含有城市与乡野的对比。
B.“我想告诉给妹妹们/我是原野上的主人”,写刘禾女收获时的心理活动,表达她对拥有原野感到欣喜。
C.“风吹过镶刀下/也吹过我的头巾”,写刘禾女劳作时的欢快,也写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
D.“在麦浪里/我看不见自己”,是从宏阔的视野观看原野,着意写刘禾女在面对原野时的渺小感。
【解析】选D。
本诗体现了“我”的主人翁意识,我是原野的主人,说明自己面对原野忘了自己,要表达的是为了这片可爱的土地,我可以忘自己,我愿意为这片土地付出一切,包括生命。
7.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前四行,从“大城”“山”转向“水瓶”“井”,节奏也变得舒缓,这种变化带有情感倾向。
B.“金黄的穗子在风里摇/在雨里生长”,是静与动、空间与时间的结合,这是该诗常用的表现手法。
C.“我的眼在唱着原野之歌”,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以抒情的笔触表达了刘禾女愉悦的心情。
D.“你听风与云/在我的镶刀之下/奔骤而来”,通过使用祈使语气和加快节奏,增强了抒情效果。
【解析】选B。
没有“静与动、”“空间与时间的结合”,也不是“该诗常用的表现手法”。
8.“为什么我的心也是空而常满”中的“空而常满”如何理解?(4分)【答案】①“水瓶”和“井”空而常满,刈禾女的内心也空而常满。
②“空而常满”指“我”内心空阔却十分充盈,感到满足。
③具有思辨性和哲理性。
9.诗歌从刘禾女的角度抒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6分)【答案】①可直陈内心,并将眼前所见与个人记忆结合起来,让禾女刈禾女的形象更为丰满。
②通过刈禾女情绪的起伏变化,形成内在的韵律感;③充分调动个人感官呈现人与原野的关系;④从“我”的角度抒情,“我”既指刈禾女,部分地方也可指诗人,增加了诗歌的层次感。
【诗歌赏析】诗篇起首两句,点明了她的家乡原在远离大城市的乡村,接着便是对家乡甜美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