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与方程》说课稿1

合集下载

直线的方程说课稿

直线的方程说课稿

三、说学法
学生本身学习了直线的方程,也有 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采用启发 式学习,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结局 问题的能力,在合作、探索学习中形 成一定的数学思维
四、说过程
• • • • • 提出问题,引导思考 回顾知识 ,归纳总结 练习巩固,加深理解 课教社科标教材a版数学2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1地位和作用直线的方程是解析几何的基础知识对直线的方程的理解影响着学生理解解析几何的思想方法对后面学习圆圆锥曲线双曲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着重要的作用
直线的方程
一、说教法
《直线的方程》是人教社科标教材A版 《数学2》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
二、说教法
根据学生刚学完直线的方程的基本知识, 通过回顾:确定一条直线的的几何要素引出本 节复习课的内容直线的方程。由于直线的点斜 式方程是推导其它直线的方程的基础, 因此 由点斜式引出斜截式、两点式、截距式和一般 方程。同时分析直线方程的局限性和优势。结 合例题,让学生经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数 学思想来加深对直线方程的理解。
(1)地位和作用 直线的方程是解析几何的基础知识,对直 线的方程的理解,影响着学生理解解析几 何的思想方法,对后面学习圆、圆锥曲线、 双曲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着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
• •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学会推导直线的方 程,同时了解各种形式的优势和局限,能根 据条件求出直线的方程。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让学生经历直线的方 程的发现过程,以提高学生学生分析、比较、 概括、化归的数学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知识 解决问题的能力。

《直线与方程》教案

《直线与方程》教案

芯衣州星海市涌泉学校直线与方程【一】教学背景分析1.教材分析直线的点斜式方程选自必修〔2〕第二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2.1.2直线的方程.在之前已经学习过必修1、3、4、5.这一节一一共分三课时,这是第一课时的内容.直线作为常见的简单几何图形,在实际生活和消费理论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直线的方程属于解析几何学的根底知识,是研究解析几何学的开始,对后续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锥曲线等内容的学习,无论在知识上还是方法上都有着积极的意义.2.学情分析直线的方程是学生在初中学习了一次函数的概念和图象及直线的斜率后进展研究的.但由于学生刚开始学习解析几何、第一次用坐标来求方程;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数〞与“形〞互相转化的困难.另外高中学生在探究问题的才能,交流的意识等方面有待加强.根据上述教材构造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构造和心理特征,我制定如下教学目的:3.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①熟记直线的点斜式、斜截式方程;②会求直线的点斜式、斜截式方程;(2)过程与方法:①进一步培养学生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的才能;②通过直线的方程特征观察直线的位置特征,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才能.(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培养学生研究问题时,注意其特殊情况的意识,培养思维的严谨性;②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交流的意识.根据以上对教材、教学目的及学情的分析,我确定如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4.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直线点斜式方程的导出、记忆;直线的斜截式方程.(2)难点:点斜式方程的推导及点斜式、斜截式方程的初步应用.为使学生能到达本节设定的教学目的,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进展分析:【二】教法学法分析1.教法分析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节课采用“启发式〞问题教学法.利用一题多解的探究,纵向挖掘知识深度,横向加强知识间的联络,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并且使学生的有效思维量加大,随时对所学知识和方法产生有意注意,使才能与知识的形成相伴而行,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形成了方法.另外我恰当的利用多媒体课件进展辅助教学,借助信息技术创设实际问题的情境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学法分析本节课通过推导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加深对用坐标求方程的理解.通过求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理解一个点和方向可以确定一个直线.通过求直线的斜截式方程,熟悉用待定系数法求k、b的过程;让学生利用图形直观启迪思维,来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思维的质的飞跃;让学生从问题中质疑、尝试、归纳、总结、运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才能.下面我就对详细的教学过程和设计加以说明:【三】教学过程与设计整个教学过程是由六个问题组成的问题链驱动的,一一共分为五个环节:下面表达我的教学程序与设计意图.(一)温故知新——启迪思维[教师活动]问题一画出一次函数y=2x+1的图象,假设把y=2x+1看作一个方程,那么方程的解与图象上的点的坐标有何关系?[学生活动]通过动手画图、观察图象、正反比照,由详细到抽象,由模糊到明晰逐步归纳、概括、抽象出两者之间的关系,并尝试用语言进展初步的表述.[教师活动]对于不同学生的表述进展分析、归纳,用标准的数学语言进展描绘.[设计意图]从学生熟知的旧知识出发提醒规律,试图做到“用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去学数学〞.通过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一方面认识到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在直线上,另一方面认识到直线上的点的坐标适宜方程;从而使同学意识到直线可以由直线上任意一点P(x,y)的坐标x和y之间的等量关系来表示.[教师活动]问题二假设直线经过点A(-1,3),斜率为-2,点P在直线l上运动,1、假设点P在直线l上从A点开始运动,横坐标增加1时,点P的坐标是.2、假设点P在直线l上运动那么点P的坐标(x,y)满足什么关系[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观察发现,得到当点P在直线l上运动时〔除点A外〕,点P与定点A(-1,3)所确定的直线的斜率恒等于-2,[教师活动]肯定学生转化条件、动手画图,大胆尝试的行为;提出“动中找静〞的思维策略.[设计意图]在问题一的根底上,师生一一共同探究问题二,同时引导学生注意为什么要把分式化简?〔假设不化简,就少一点〕;同时表达数学的简单美及对称美.还要指出这样的事实:当点P在直线l上运动时,P的坐标(x,y)满足方程2x+y-1=0.反过来,以方程2x+y-1=0的解为坐标的点在直线l上.把学生的思维引到用坐标法研究直线的方程上来,此时再把问题深化,进入第二环节.〔二〕深化探究——获得新知[教师活动]问题三①假设直线l经过点P(x1,y1),且斜率为k,求直线l的方程.②直线的点斜式方程能否表示经过P(x1,y1)的所有直线?[学生活动]①学生报答案,教师板书.②指导学生用笔转一转不难发现,当直线l的倾斜角α=90°时,斜率k不存在,当然不存在点斜式方程.[设计意图]由特殊到一般的学习思路,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才能.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探究使学生获得直线点斜式方程;由②知:当直线斜率k 不存在时,不能用点斜式方程表示直线,培养思维的严谨性.这时直线l 与y 轴平行,它上面的每一点的横坐标都等于x1,直线l 的方程是:x=x1.[教师活动]问题四假设直线l 斜率为k ,与y 轴的交点是P(0,b),求直线l 的方程.[学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设计意图]由一般到特殊,培养学生的推理才能,同时引出截距的概念及斜截式方程,使学生意识到截距不是间隔,可以大于零、小于零和等于零.得到直线点斜式、斜截式方程后,我设计了由浅入深的两个应用平台,进入第三环节.〔三〕应用举例——稳固进步I .直接应用内化新知[教师活动]问题五1.分别求经过点(2,3)P -且满足以下条件的直线l 的方程⑴斜率2k =;⑵倾斜角45α=︒;⑶与x 轴平行;⑷与x 轴垂直.2、一条直线与y 轴交于点(0,3),直线的斜率为2,求这条直线的方程.[学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后口答.[设计意图]我设计了两个小问题,这两题比较简单,安排学生口答完成,目的是先让学生纯熟掌握方程,为后面探究问题作准备.II .灵敏应用提升才能[教师活动]问题六1.直线l 过(1,0)点,它的斜率与直线13+-=x y 的斜率相等,求直线l 的方程.2.直线l 过(1,0)点,它的倾斜角是直线13+-=x y 的倾斜角的一半,求直线l 的方程.3.直线l 过点(2,-1)和点(3,-3),求直线l 的方程.[学生活动]学生互相讨论,尝试自主完成.[教师活动]教师深化学生中,与学生交流,理解学生考虑问题的进展过程,投影学生的证明过程,纠正出现的错误,标准书写的格式.[设计意图]我设计了三个小问题,前面两个小题有了刚刚解决问题三的根底,学生会很快求出方程.第三个小题解决方法较多,我预设了公式法、等斜法、待定系数法,再一次为学生的发散思维创设了空间.最后我让学生由第三小题的解题过程进展反思、归纳求直线方程的方法.又一次模拟了真理发现的过程,使探究气氛到达高潮.另外它为下节课研究直线的两点式方程作了重要的准备.〔四〕反响训练——形成方法P75练习:1、2、3、4[设计意图]充分用好教材的习题,因为这些习题都是专家精心编排的,充分表达必要性及合理性;做到当堂反响,便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指导下节课的安排.〔五〕小结反思——拓展引申1.课堂小结1、点斜式方程:()11x x k y y -=- 2、斜截式方程:b kx y +=3、求直线方程的方法:公式法、等斜法、待定系数法.2.分层作业必做题:习题2。

直线与方程教案

直线与方程教案

第一讲 直线方程知识归纳:一、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1、确定直线的几何要素是:直线上两不同的点或直线上一点和直线的方向两个相对独立的条件 注意:表示直线方向的有:直线的倾斜角(斜率)、直线的方向向量、直线的法向量2、直线的倾斜角:当直线l 与x 轴相交时,我们取x 轴作为基准,x 轴正向与直线l 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α叫做直线l 的倾斜角。

注意:①从用运动变化的观点来看,直线的倾斜角是由x 轴绕交点按逆时针方向转到与直线重合时所成的角;②规定:直线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直线的倾斜角为00 ③直线倾斜角α的取值范围是:000180α≤<④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下,任何一条直线都有倾斜角且唯一,倾斜程度相同的直线,其倾斜角相等,倾斜程度不同的直线,其倾斜角不相等。

3、直线的斜率:倾斜角不是0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α的正切值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即0tan (90)k αα=≠。

它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直线的倾斜程度。

注意:一条直线必有一个确定的倾斜角,但不一定有斜率,当00α=时,0k =;当000180α<<时,0k >;当090α=时,k 不存在,当0090180α<<时,0k <。

即:斜率的取值范围为k R ∈例1、给出下列命题:①若直线倾斜角为α,则直线斜率为tan α;②若直线倾斜角为tan α,则直线的倾斜角为α; ③直线的倾斜角越大,它的斜率越大;④直线的斜率越大,其倾斜角越大;⑤直线的倾斜角的正切值叫做直线的斜率。

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为例2、已知直线的倾斜角为α,且4sin 5α=,求直线的斜率k4、直线斜率的坐标公式经过两点11122212(,),(,)()P x y P x y x x ≠的直线的斜率公式:1212y y k x x -=- 注意:①斜率公式与两点的顺序无关,即1221121221()y y y y k x x x x x x --==≠--②特别地:当1212,y y x x =≠时,0k =;此时直线平行于x 轴或与x 轴重合;当1212,y y x x ≠=时,k 不存在,此时直线的倾斜角为090,直线与y 轴平行或重合。

《直线与方程》章末小结课前说课稿

《直线与方程》章末小结课前说课稿

《直线与方程》章末“小结”课前说课稿成都市华阳中学陈冲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天府新区华阳中学的数学老师,很高兴今天在这里参加说课比赛。

我说课的内容是“新课标人教A版数学必修2:第三章“直线与方程”的章末“小结”。

下面我将重点从教材分析与处理、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学过程与设计三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节课的理解与设计。

一、教材分析与处理(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直线作为常见的简单几何图形,在实际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直线方程是解析几何的基础知识,理解是否深入直接影响学生对解析几何思想方法的构建,对后续研究线性规划、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锥曲线及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等内容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章从“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直线的方程”、“直线的交点坐标和距离公式”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所以章末“小结”作用在于,对第三章进行归纳总结,使基本知识系统化和网络化,基本方法条理化,同时渗透数形结合,化归及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初步建立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解析几何思想。

(二)学生状况分析〖有利因素〗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直线与方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题型,对用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已有了初步理解。

〖不利因素〗学生对本章基础知识系统化建构有待提高,基本方法运用不够熟练,不能举一反三;通过方程研究直线的有关性质理解的还不够深入。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直线与方程的关系,理解直线方程的几种表达形式及其两直线位置关系的判定,能初步应用直线方程解决相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本章知识的归纳总结,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人际交流、团队合作、锲而不舍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直线方程的求解;2.两直线间位置关系;3.对称问题。

〖教学难点〗1.直线方程的求解;2.分类讨论。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一)教学方法〖教法〗讨论、讲授教学法〖设计意图〗根据本章的教学内容特点,为了更有效的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本节课采用讨论、讲授的教学方法。

直线与方程说课

直线与方程说课
(1)直线的斜率与它的倾斜角之间的关系,根 据斜率判定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2)直线方程的应用。 (3)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推导。
长沙市稻田中学高一数学备课组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
突出问题
1.函数及其图象。已经 1.虽然在立体几何中出现过
初 中 阶 段
学习过一次函数、二次 函数、反比例函数; 2.锐角三角函数,解直 角三角形; 3.三角形的相似和全等。
四、分节教学目标及建议
3.1.1直线的倾角与斜率
(1)本章开始增加1课时,以复习初中的相关知 识,本章的章头页看似只有一页,但它叙述了本 章的灵魂,故建议可单独上一节,以初中的函数 为依托,首先讲解方程与函数的关系,渗透函数 与方程思想;其次重点复习初中阶段一次函数的 有关知识。 (2)直线的倾斜角和直线的斜率一样,也是刻 画直线倾斜程度的量,直线的倾斜角侧重于直观 形象,直线的斜率则侧重于数量关系。让学生切 实理解斜率和倾角都是反映“直线倾斜程度”这 一概念的本质特征。
长沙市稻田中学高一数学备课组
3.关注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教学中, 注意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引导 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增强技能、掌 握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观察”、“思考”、 “探究”等栏目设置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参与到数 学活动中来。充分利用教科书边空不失时机提出的 一些有一定思考价值的问题。
长沙市稻田中学高一数学备课组
(3)在处理直线的斜率和倾斜角的关系时,可 以通过计算机演示或计算器操作,使学生观察并 体会直线的倾斜角变化时,直线斜率的变化规律。 (4)传统的解析几何内容安排在三角函数后, 现在安排在三角函数之前。而书中很多例题和练 习都要用到相关三角函数知识:如P86第一题要 求120度与135度的正切,P89第一题问-1是多少 度的正切值,造成学生的困扰,因此一些试点的 省市将必修四提前学,以满足此刻的需要。但根 据我们的实际情况,在教学时只能给出提示,让 学生作为结论直接使用,不给出证明。

直线方程说课稿

直线方程说课稿

《直线与方程》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直线与方程》,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分析,教学手段,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设计。

一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直线作为常见的简单几何图形,在实际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直线的方程是解析几何的基础知识,对直线的方程的理解,直接影响学生能否培养起解析几何的思想方法,对后续研究的线性规划、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锥曲线及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等内容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本章首先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介绍直线的倾斜角、斜率等概念;然后建立直线的方程:点斜式、斜截式、两点式、截距式等;通过直线的方程,研究直线间的位置关系:平行和垂直,以及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等.2、教学目标(1)对本章的知识进行梳理总结,使学生熟练掌握倾斜角与斜率,直线方程,直线位置关系的判定以及距离公式这四个方面的知识(2)通过复习本章知识点,帮助学生对本章的知识有一个系统的了解,使学生从题海中脱离出来,形成知识网络,增强知识的系统性与连贯性,从而使学生能够抓住问题的本质(3)通过几何问题与代数问题的相互转化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使学生学会将“数”与“形”有机的结合起来。

【设计依据】根据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上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重点:对本章知识进行系统的总结与复习,归纳本章涉及到的重要数学思想。

难点:本节课是通过知识点与已经做过的重点题型进行联系,所以学生对做过的重点题型记忆不深是本节课的一个教学难点。

【设计依据】根据以上对教材,目标的分析以及我对本节课教学过程的设计我确定了以上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二教法,学法分析1、教法(说教法)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特点,为了更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在教师的指导下,分析、启发、诱导学生,创设数学学习情境,让学生自主回忆直线方程的不同形式、局限性以及本章中所涉及到的公式,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来。

高中直线与方程说课稿.doc

高中直线与方程说课稿.doc

高中直线与方程说课稿本节课是在直线的点斜式、斜截式、两点式、截距式的根底上,即都是二元一次方程,从而对直线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进行探究,进而得出直线的一,掌握直线的一般式方程以及明确它的形式特征,还有直线方程的各种形式之间的互相转化,通过探究直线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出直线的一般式方程,下面是高中直线与方程说课稿,为大家提供参考。

(一)教材前后联系、地位与作用直线的一般式方程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高一年级数学必修2第三章第二节中的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习直线的点斜式、斜截式、两点式、截距式的根底上,引导学生认识它们的实质,即都是二元一次方程。

从而对直线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进行探究,进而得出直线的一般式方程,这也为下一节学习做好准备。

(二) 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 知识与技能掌握直线的一般式方程以及明确它的形式特征,还有直线方程的各种形式之间的互相转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直线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观察,分析、归纳、进而得出直线的一般式方程,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究的精神和学会用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堂活动参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同时,让学生认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互相转化。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根据教学目标确实定,并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如下:重点:直线的一般式方程以及各种形式之间的互相转化.难点:理解直线的一般式方程我班学生数学根底一般,但在解题能力特别是抽象思维的能力比拟欠缺。

本节课对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分类讨论能力有一定要求,特别是用分类讨论思想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所以需要老师逐渐的引导。

(一)教法本节课主要采取“分析法”“讨论法”“归纳法”相结合进行教学,同时还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增强动感和直观性。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概括,归纳,使学生思维紧紧围绕“问题”层层展开。

高二数学直线与方程说课稿

高二数学直线与方程说课稿

高二数学直线与方程说课稿高二数学直线与方程说课稿数学直线与方程说课稿一、考情分析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直线方程,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以及距离公式多以中低档题目涌现,主要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对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考查,主要考查倾斜角和斜率的关系,考查直线斜率的几何意义,而直线方程,主要考查用径直法和待定系数法求方程,其中综合考查直线与圆锥曲线的关系一贯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应当引起特别留意,考查的数学思想方法,主要是数形结合、分类争论、方程的思想和待定系数法等.二、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直线的方程,两直线的位置关系,三个距离②过程与方法〔1〕娴熟运用正切函数的图象解决有关斜率和倾斜角的问题〔2〕会求直线方程,理解直线方程的各种形式并解决两直线的位置关系〔3〕会运用公式计算有关距离③情感立场与价值观〔1〕培育同学知识的系统整理技能〔2〕培育同学细致严谨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技能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之间的范围转化以及直线方程的求解教学难点:对易错问题的非常争论分析三、教法分析依据上述教材分析和目标分析,贯彻启发性教学原那么,表达以老师为主导,同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并结合文科班同学的实际数学学习技能以及应试的解题技能,老师耐烦引导、分析、讲解和提问,并实时对同学的解答进行确定与评议.抓好"三基',把握重点,重视低、中档题的复习,重视易错题目的训练,确保同学做题的胜利率.四、教学程序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基础整合1.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2.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3.直线的平行和垂直4三种常用的距离〔二〕基础自测1.〔****安徽〕过点〔1,0〕且与直线*-2y-2=0平行的直线方程是〔〕A.*-2y-1=0B.*-2y+1=0C.2*+y-2=0D.*+2y-1=02.假设ab0,那么过点与的直线PQ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3.〔****全国Ⅱ〕原点到直线*+2y-5=0的距离为______________.4.(****浙江)假设直线*-2y+5=0与直线2*+my-6=0相互垂直,那么实数m=____________.、〔三〕考点整合考点一: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例1已知点P(3,-1),M(6,2),N(),直线l过点P,且与线段MN相交,求直线l的倾斜角和斜率的范围.练习1点P是曲线上的动点,设点P处的切线的倾斜角为,那么的取值范围是考点二:直线方程的形式例2求分别满意以下条件的直线方程(1)直线过点(5,10),且原点到直线的距离为5.(2)直线过点(-3,4)且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练习2曲线在点〔1,0〕处的切线方程为〔〕考点三:两直线的平行与垂直例3已知两直线l1:m*+8y+n=0和l2:2*+my-1=0.(1)假设l1与l2相交于点P(m,-1),求m与n的值;(2判断m=4是l1∥l2成立的什么条件;(3)假设l1l2,且l1在y轴上的截距为-1,求m与n的值.考点四:点与直线的距离例4假设A(sin,cos)、B(cos,sin)到直线*cos+ysin+p=0(p-1)的距离分别为m、n,那么m、n的大小关系是A.mnB.mnC.mnD.mn〔四〕考题解密〔****新课标〕已知,直线,求直线l斜率的取值范围.〔五〕小结〔1〕在确定直线的斜率、倾斜角时,首先要留意斜率存在的条件,对斜率不存在的状况非常对待,其次要留意倾角的范围;熟识利用正切函数的图象由倾斜角范围找斜率的范围,以及由斜率范围看倾斜角的范围.〔2〕在求直线的方程时恰当选取直线方程的形式,尤其留意对斜率不存在的状况的非常考虑,以防丢解,在利用直线的截距式解题时,要留意防止由于"零截距'造成丢解的状况.〔3〕考虑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尤其在一般式下的平行与垂直的充要条件.〔4〕记住三个距离公式,会运用公式求距离.〔六〕布置作业新学案:课时作业第四十四,四十五课时同学在课前复习课本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系统地记忆知识点和公式同学应用公式就解答相关,提高同学对系统记忆公式的重视.这部分题目的出题重点所在,也是本节课的重点所在,同学认真体会斜率和倾斜角的关系,并应用正切函数的图象解决问题对易错丢解情型的分析,强调知识的综合考查.娴熟两直线位置关系判断的充要条件运用公式计算相关距离同学感受高考真题的综合考查过程,已知知识学习的应用过程.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环节,提示同学中低档题目要做对保持的细致周到过程.作业布置留意巩固知识的须要练习. 同类热门:高二数学说课稿之《圆的标准方程》。

《直线与方程》教案例题精析

《直线与方程》教案例题精析

《直线与方程》教案例题精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直线方程的基本形式和斜截式、两点式等求直线方程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直线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直线方程的基本形式:Ax + By + C = 02. 斜截式方程:y = kx + b3. 两点式方程:y y1 = (y2 y1) / (x2 x1) (x x1)4. 直线方程的解法:代入法、消元法、图解法5. 直线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直线方程的求法及应用。

2. 难点:直线方程在不同情况下的求解方法和技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直线方程的求法。

2.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展示直线方程的图解过程。

3. 实例分析,让学生体验直线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教学准备1. 课件:直线方程的求法及应用。

2. 练习题:涵盖各种类型的直线方程题目。

3. 实物模型:直线图形的模型,如直尺、三角板等。

教案目录:第一章:直线方程的基本形式1.1 斜率与截距1.2 直线方程的斜截式1.3 直线方程的一般式第二章:斜截式方程2.1 斜截式方程的定义2.2 斜截式方程的求法2.3 斜截式方程的应用第三章:两点式方程3.1 两点式方程的定义3.2 两点式方程的求法3.3 两点式方程的应用第四章:直线方程的解法4.1 代入法求直线方程4.2 消元法求直线方程4.3 图解法求直线方程第五章:直线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5.1 直线方程与几何问题5.2 直线方程与物理问题5.3 直线方程与生活问题六、直线方程的综合应用6.1 两条直线的交点6.2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6.3 直线方程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七、直线方程的变换7.1 直线的平移7.2 直线的旋转7.3 直线的缩放八、直线方程的优化问题8.1 直线方程的最值问题8.2 直线方程的线性规划问题8.3 直线方程的优化方法与应用九、线性方程组与直线方程9.1 线性方程组的定义9.2 线性方程组的求解方法9.3 线性方程组与直线方程的关系十、直线方程与其他数学学科的联系10.1 直线方程与函数的关系10.2 直线方程与三角函数的联系10.3 直线方程与其他数学学科的融合应用十一、直线方程的拓展与应用11.1 空间直线方程11.2 参数方程与直线方程11.3 直线方程在现代数学中的应用十二、直线方程与坐标系12.1 直角坐标系中的直线方程12.2 极坐标系中的直线方程12.3 柱坐标系与球坐标系中的直线方程十三、直线方程与日常生活13.1 地图上的直线方程13.2 导航与直线方程13.3 直线方程在日常生活中的其他应用十四、直线方程与科技发展14.1 计算机图形学与直线方程14.2 机器学习与直线方程14.3 直线方程在其他科技领域中的应用十五、综合练习与案例分析15.1 综合练习题集15.2 案例分析:直线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15.3 学生展示与讨论:个人或小组项目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档为您提供了《直线与方程》的教案,涵盖了直线方程的基本形式、斜截式、两点式、解法、实际应用、综合应用、变换、优化问题、线性方程组、学科联系、拓展应用、坐标系、日常生活、科技发展以及综合练习与案例分析等十五个章节。

直线与方程教案

直线与方程教案

直线与方程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直线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学生能够掌握直线的方程。

3. 学生能够应用直线的方程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1. 直线的方程的推导和应用。

2. 直线方程的应用练习。

教学难点:1. 直线的方程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投影仪和相关课件。

2. 学生准备铅笔、纸和课本。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知1. 教师出示一张坐标平面图,向学生描述一条直线,并让学生观察和描绘这条直线。

2. 引导学生发现直线的特点和性质,例如直线是由无数个点组成的等距离排列的点,任意两点可确定一条直线等。

3. 教师向学生提问:如何用数学方式表示一条直线?让学生思考并尽量回答。

Step 2:讲授直线的方程1. 教师出示一张图示直线方程的PPT,并介绍直线的方程有三种形式:一般式、点斜式和截距式。

2. 以一般式为例,教师依次讲解直线的方程推导过程,并让学生跟随并记录。

3. 教师强调直线方程中A、B、C的含义,并解释它们与直线的关系。

4. 以点斜式和截距式为例,教师介绍这两种方程的特点和应用。

Step 3:案例演练1. 教师出示一些直线的方程例题,让学生尝试计算,并解释应用过程。

2. 逐步加大难度,让学生自己尝试推导直线的方程,并向全班展示解题过程。

Step 4:巩固和拓展1. 教师设计一些拓展题目,让学生应用直线的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 让学生分组合作,互相出题、解题,并向全班进行展示。

Step 5:总结和评价1. 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课堂内容,强化直线方程的理解和应用。

2. 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个人或小组评价。

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够对直线的方程有更深入的理解和应用。

通过演练和实际问题的解决,学生的解题能力得到了提高。

然而,教师需要更多针对学生的巩固训练和拓展题目的设计,以确保学生的全面掌握和应用能力。

直线与方程教案范文

直线与方程教案范文

直线与方程教案范文教学目标:1.理解直线与方程之间的关系。

2.掌握求直线方程的方法及应用。

3.能够通过已知条件求解直线方程及其图像。

4.能够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理解直线方程的含义及其图像。

2.掌握直线方程的求解方法。

教学难点:1.能够通过已知条件求解直线的方程。

2.能够应用直线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教材:数学教科书、板书、作业。

2.教具:直尺、画板、彩色笔。

教学步骤:Step 1 引入(15分钟)1.导入话题:让学生回忆直线的定义及其性质。

2.引导学生思考:如果给出了直线上的一个点和斜率,我们可以如何求解直线的方程呢?Step 2 讲解(25分钟)1.讲解直线的一般方程:Ax+By+C=0-A、B、C分别代表什么意思?(A、B为系数,C为常数项)-长度为1的向量(A,B)的方向如何与直线有关?(垂直于直线)-直线的斜率如何与A、B有关?(斜率的相反数等于A/B)2.讲解点斜式方程:-引导学生思考:已知直线上的一个点P(x1,y1)和斜率k,如何求解直线的方程呢?-推导点斜式方程:y-y1=k(x-x1)3.讲解截距式方程:-引导学生思考:已知直线在x轴上的截距a和在y轴上的截距b,如何求解直线的方程呢?-推导截距式方程:x/a+y/b=1Step 3 拓展练习(20分钟)1.练习求直线的方程:-已知直线上的两个点A(x1,y1)和B(x2,y2),求解直线的方程。

-已知直线的斜率k和在y轴上的截距b,求解直线的方程。

-已知直线上的一个点P(x1,y1)和与x轴的夹角α,求解直线的方程。

2.实际问题求解:-在一个长方形花坛里,两个对角线都是直线。

已知一个顶点坐标为(3,4),另一个顶点位于坐标轴上,求解花坛的对角线的方程。

-一个正方形花坛的两个对角线相等且垂直相交,已知一个顶点坐标为(2,2),另一个顶点坐标为(6,2),求解花坛的对角线的方程。

Step 4 小结(10分钟)1.回顾本堂课的重点内容:直线方程的求解方法及应用。

直线与方程教案

直线与方程教案

直线与方程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直线的定义和特征。

2. 能够根据已知条件求出直线的方程。

3. 能够根据直线方程求出直线的特征和性质。

4. 能够解决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的交点问题。

教学重点:1. 学生理解直线的定义和特征。

2. 学生能够根据已知条件求出直线的方程。

3. 学生能够根据直线方程求出直线的特征和性质。

教学难点:1. 学生解决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的交点问题。

教学准备:教材、黑板、彩色粉笔、直尺等。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知引入直线的定义,指出直线是两个点之间的最短路径,并具有无限延伸性质。

Step 2 讲解直线的方程1. 我们先了解直线的一般方程形式:Ax + By + C = 0。

其中A、B、C是常数,代表直线的特征。

2. 以直线的斜截式方程为例:y = kx + b。

其中k代表直线的斜率,b代表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

Step 3 讲解直线的性质1. 斜率的含义:对于斜率为k的直线,表示这条直线上任意两个点的纵坐标之差与横坐标之差的比值都是k。

2. 垂直关系:设直线L1的斜率为k1,直线L2的斜率为k2,则k1 * k2 = -1时,L1与L2垂直。

3. 平行关系:设直线L1的斜率为k1,直线L2的斜率为k2,则k1 = k2时,L1与L2平行。

Step 4 求解直线的方程1. 已知直线上的两个点,可以根据两点式方程来求解直线的方程。

2. 已知直线的斜率和截距,可以根据斜截式方程来求解直线的方程。

Step 5 解决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的交点问题1. 直线与直线的交点:设直线L1和直线L2的方程分别为A1x + B1y + C1 = 0和A2x + B2y + C2 = 0,可以通过联立方程求解得到交点坐标。

2. 直线与平面的交点:设直线L的方程为A1x + B1y + C1z + D1 = 0,平面P的方程为A2x + B2y + C2z + D2 = 0,可以通过联立方程求解得到交点坐标。

直线与方程复习教案 说课稿 课件

直线与方程复习教案  说课稿  课件

直线与方程复习教学目标分析:知识目标:1、掌握直线的倾斜角的概念、斜率公式;2、掌握直线的方程的几种形式及其相互转化,以及直线方程知识的灵活运用;3、掌握两直线位置关系的判定,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及其公式的运用.过程与方法:能够使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有关问题,培养学生分析、探究和思考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分析讨论的思想和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体会数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美. 重难点分析:重点:直线知识的掌握及应用难点:数学思想方法在直线解题中的应用 互动探究:一、课堂探究:知识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1、一条直线的倾斜角()2παα≠的正切值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slope ).斜率通常用小写字母k 表示,记为tan k α=.2、直线的倾斜角α的取值范围是为0απ≤<3、已知直线上两点11122212(,),(,)()P x y P x y x x ≠,直线的斜率2121y y k x x -=-知识2、直线的方程1、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已知直线l 经过点000(,)P x y ,且斜率为k ,则方程00()y y k x x -=-为直线的点斜式方程.2、直线的斜截式方程:直线l 与y 轴交点(0,)b 的纵坐标b 叫做直线l 在y 轴上的截距(int ercept ).直线y kx b =+叫做直线的斜截式方程.3、直线的两点式方程:已知直线上两点1112221212(,)(,)(,)P x y P x y x x y y ≠≠、,则通过这两点的直线方程为:1112122121(,)y y x x x x y y y y x x --=≠≠--.4、直线的截距式方程:已知直线l 与x 轴的交点为(,0)A a ,与y 轴的交点为(0,)B b ,其中0,0a b ≠≠,则直线l 的方程为:1=+bya x . 5、直线方程的一般式:关于,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0(0)Ax By c A B ++=、不同时为叫做直线的一般式方程,简称一般式( general form ).知识3、两直线的位置关系1、两直线平行的斜率关系:两条直线有斜率且不重合,如果它们平行,那么它们的斜率相等;反之,如果它们的斜率相等,则它们平行,即1212//l l k k ⇔=.2、两直线垂直的斜率关系:两条直线都有斜率,如果它们互相垂直,则它们的斜率互为负倒数;反之,如果它们的斜率互为负倒数,则它们互相垂直.即12121l l k k ⊥⇔•=-知识4、距离关系1、平面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已知平面上两点111222(,)(,)P x y P x y 、,则12||PP =.特殊地:(,)P x y与原点的距离为||OP =2、点000(,)P x y 到直线:0l Ax By C ++=的距离为:2200BA CBy Ax d +++=3、已知两条平行线直线1122:0,:0l Ax By C l Ax By C ++=++=,则12l l 与的距离为d =知识5、直线系方程的定义具有某一个共同性质的直线的集合叫做直线系,它的方程叫做直线系方程。

直线的方程一复习课的说课稿(五篇范例)

直线的方程一复习课的说课稿(五篇范例)

直线的方程一复习课的说课稿(五篇范例)第一篇:直线的方程一复习课的说课稿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直线的方程一复习课的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师生互动教学,培养学生自编自练自查能力,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使学生掌握求直线方程的方法,进行综合能力训练;使学生学会如何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恰当选择直线方程形式求解问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运用数形结思想的能力;培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运用转化思想的能力;(3)德育目标:引导、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使学生在获得成功的同时,培养学生爱学、乐学情感。

通过对数学客观规律的揭示,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

2、重点:求直线方程的基本方法。

3、难点:使学生学会如何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恰当选择直线方程形式求解问题。

4、教具: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

5、教学方法:问题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反思式教学法。

6、教学步骤:(一)课前展示课题与相关知识(二)由三点坐标联想、发散自编习题并解答。

已知:点a、b、c的坐标分别为(3,4)、(6,0)、(-5,-2)。

可联想到:(1)三角形三边所在直线的方程、三个内角(2)三角形三边中线、高所在直线的方程(3)三角形三个内角的角平分线所在方程。

(4)变题1:已知三角形的两个顶点坐标、一条角平分线的方程,求:第三个顶点的坐标与相关直线方程(5)变题2:已知三角形一个顶点及两条角平分线所在直线方程,求相关量(6)变题3:已知三角形一个顶点及两条中线所在直线方程,求相关量(7)变题4:已知三角形两个顶点及一条中线方程,求相关量(8)变题5:已知三角形一个顶点及两条高所在直线方程(9)变题6:已知三角形两个顶点及一条高所在直线方程,(10)变题7:已知三角形两个顶点坐标及垂心坐标,(11)变题8:已知三角形两个顶点坐标及重心坐标,(12)变题9:已知三角形两个顶点坐标及内心坐标························课堂小结、作业布置7、直线方程教法设计的几点说明:本节是“直线综合复习”第一节课,重点是与学生共同研究求解直线方程的一般方法,在师生的双向交流中,让学生自己考查自己,从而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灵活调整教学进度,以期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高中数学必修二《直线与方程》说课稿

高中数学必修二《直线与方程》说课稿

高中数学必修二《直线与方程》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o理解和掌握直线的点斜式、两点式、一般式方程及其相互转化。

o能够根据给定条件求出直线的方程,并能利用直线方程解决简单的几何问题。

2.能力目标:o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通过直线方程的学习,提升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o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在处理直线与坐标轴交点、两直线位置关系等问题时。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o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精神。

o通过合作学习,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重点:直线的三种基本方程(点斜式、两点式、一般式)及其相互转换。

-难点: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直线方程形式,以及利用直线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用于介绍直线方程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讨论法:分组讨论直线方程的应用场景,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加深学生对直线方程的理解和掌握。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PPT、动画等多媒体资源,直观展示直线方程的图形变化,增强教学效果。

四、教学资源-教材:高中数学必修二《直线与方程》章节。

-教具:黑板、粉笔、直尺、圆规。

-多媒体资源:PPT课件、直线方程的动态演示软件、在线教学平台。

-实验器材:无需特定实验器材,但可准备几何画板软件用于辅助作图。

五、教学过程六、课堂管理-小组讨论:每组分配明确的任务,确保每位学生都参与讨论,轮流发言。

-课堂纪律:设定明确的课堂规则,如举手发言、保持安静等,确保课堂秩序。

-激励机制:对积极参与讨论、提出创新见解的学生给予表扬,激发学习动力。

七、评价与反馈-课堂小测验:每节课结束前进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作业,包括基础题和拓展题,以巩固课堂所学。

-期末考试:通过期末考试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包括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

-学生反馈:定期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方法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直线与方程》说课稿
一、高中数学总课标
1 、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实践活动
2 、培养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的能力;培养应
用意识、创新意识
3、提高兴趣、树立信心、培养理性认识、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直线与方程》的课程目标
1、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掌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掌握直线
方程的点斜式、两点式和一般式,并能根据条件求出直线方程;掌握交点的求法和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的推导。

2、培养全面、系统、周密地分析、讨论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新教材编写特点
1.更换教学顺序,更加重视学生的认知规律
①.两直线的夹角、曲线与方程的关系没有在此出现.
②.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放在了直线方程之前 (学斜率之后的趁热
打铁).旧《大纲》课时安排大约10课时,新《课程标准》课时安排大约9课时,如果增加1课时以复习初中的相关知识,两者基本相当。

2.选用素材更贴近生活,更加凸显了新课程教学内容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特点
3.使用“思考”、“探究”等行为动词,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的培养
4.注重数学文化教学
四、教学建议
1.注意把握课标教学
教学中,注意控制教学的难度,避免进行综合性强、难度较大的数学题的训练,避免在解题技巧上做文章。

但是也不能仅仅停留在书本的教学上,教参在P59、P71、P77、P82-84、P93-96都配备了大量不同类型的例题,从这里也可以看出编者对本章的重视程度,因此,我觉得可以在大纲规定的10课时的基础上增加2节习题课,也为后面圆的方程的学习打好基础。

2.关注重要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不怕重复。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要求“坐标法”应贯穿平面解析几何教学的始终,帮助学生不断地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在教学中应自始至终强化这一思想方法,这是解析几何的特点。

教学中注意“数”与“形”的结合,在通过代数方法研究几何对象的位置关系以后,还可以画出其图形,验证代数结果;同时,通过观察几何图形得到的数学结论,对
“翻译”“翻译”
“代数运算” 结论进行代数证明,即用解析方法解决某些代数问题,不应割断它们之间的联系,只强调“形”到“数”的方面而忽视“数”到“形”的方面。

几何问题 代数问题 代数问题的解 几何问题的解
点 坐标
曲线 方程
几何特征 数式和数量关系
3.关注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

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问题引导学习,注意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增强技能、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

“观察”、“思考”、“探究”等栏目设置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

充分利用教科书边空不失时机提出的一些有一定思考价值的问题,例如,“3. 2.1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中的边空“截距是距离吗?” “3. 2.3 直线的一般式方程”中边空“分类讨论时,常按 和分类,这样可以做到不重不漏。

”等等,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思维.
4.关注结论形成的过程,通过思考、探究,得出结论
本章在编写时注意呈现方式,不直接给出结论,让学生证明。

而是把结论放在学生经过一系列数学活动之后,通过思考、探究,得出结论。

比如,用“坐标法”解决问题的“三部曲”就是通过解决一系列问题后得出。

在例题的呈现时,增加了分析的过程,重点分析解题的思路。

5.关注信息技术的应用
平面解析几何是一门典型的数与形结合的学科,信息技术在加强几何直观,促使数与形结合方面有着特殊的作用。

借助信息技术,可以形象、直观地帮助学生认识所研究的直线。

在动态演示中,观察直线的性质,在直观了解的基础上,寻求形成这些性质的原因以及代数表示。

通过对方程的研究,了解直线与直线的关系时,运用信息技术,可以进一步验证得到的结果,为抽象的认识增添形象的支持。

五、评价建议
1、建立教学质量绿色评价指标体系
学校教学质量评价系统中应当包括品德素养、学业水平、身心健康、学习兴趣等因素,这种绿色评价指标体系不仅可以改善长期以来单一的评价标准,还能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健康发展,从而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与绩效观。

2、教学质量评价要科学全面
对于教学质量评价内容方面,应当做到全面具体,科学有序,不仅要做到多元化评价,还应当结合各地实际进行质量评价。

完善“三考一评”体系中所存在各个模块的不合理问题,解决时间搭配缺陷,对教学水平进行公开公正的全面评价。

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以学生日常表现为前提进行科学的管理与评
价。

3、师评与自评并重
高中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所涉及的方面十分广泛,不仅包括学生自评、教师评价、学生互评,进行多位一体的评价,从而促进学生的持续性发展,提高学生的全面进步。

六、资源开发与利用
以教材为根本,注意网络、多媒体的使用,注意联系生活。

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谢谢!
说课标说教材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人教版必修 2
《直线与方程》
说课稿
2017.11
沙尼亚·托克西2012年4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