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复制课程教学设计
DNA的复制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第三章第三节DNA的复制环境与生命科学学院16学科生物20160278黄铭琴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1.说出DNA复制的概念。
2.简述DNA的复制。
3.知道DNA复制在遗传中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介绍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推理、归纳、培养科学的思维。
2.通过讨论,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探讨DNA复制的生物学意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DNA复制的条件、过程和特点。
教学难点:DNA复制的相关计算。
三、教学方法1.通过PPT演示DNA的复制过程,学生自行总结复制的模板,原料,酶,特点及意义。
2.通过画图方式,总结DNA复制过程中相关的计算规律。
3.通过典型例题分析,使学生加深对DNA复制方式的理解。
四、课前准备多媒体PPT五、教学过程箱K la l %W R I S !箱K la l %W R I S !箱K la l %W R I S !施W R料箱K la l %W R I S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第三节DNA的复制一、对DNA复制的推测:口保留复制一^提出假说、二、半保留复制的证据:―>演绎推理'假说演绎实验验证」_k三、复制的过程:1、概念:指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
2、时间:有丝分裂间期、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3、场所:主要在细胞核,还有线粒体、叶绿体4、条件:模板、酶、原料、能量等5、复制的过程:解旋——合成子链——螺旋6、特点:半保留复制7、结1个DNA分子形成2个DNA分子果:学习必备欢迎下载8、意义:传递遗传信息七、教学反思: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材料的筛选和设计问题的可读性,要让学生理解问题的意思,学生能够经过自己的推理思考,初步体验到解决问题的成就感,教师需要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引导,毕竟学生已有的知识有限,思维能力有限,起到引导的作用。
高中生物DNA的复制教案3篇
高中生物DNA的复制教案3篇高中生物DNA的复制教案大全一一、教材分析DNA复制是生物遗传信息得以世代相传和延续的基础,也是生物变异的基础。
本节内容在编排上先讲述科学家对DNA复制的推测,然后介绍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学习半保留复制的具体过程。
本节是进行探究学习很好的一课,引导学生对该过程的演绎推理,帮助学生理解的同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和逻辑思维。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过“DNA的结构”,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进行理解,而DNA的复制过程是一个微观而复杂的内容,学生不易理解,教师可结合直观形象的示意图或视频动画来辅助教学,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和掌握。
二、教学目标1、概述DNA分子的复制。
2、探讨DNA复制的生物学意义。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DNA分子复制的条件、过程和特点。
2、难点:对半保留复制的推理与验证。
四、教学策略通过设置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新知识。
1、设置问题情境,引人课题。
以9.11事件入手,引导学生在分析PCR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思考人体内的DNA是如何进行复制的。
2、分析经典实验,引导学生领悟科学探究的过程。
设计引导学生对康贝格、梅赛尔一斯特尔等人的经典实验进行层层设疑,让学生尝试自己作出设计,得出结论。
3、借助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DNA复制的具体过程。
五、教学过程1、设置问题情景,引人课题震惊世界的“9·11”事件夺去了很多无辜的生命,两幢大楼轰然倒塌,死伤者数以千计,从废墟中清理出的尸体面目全非,无法辨认,如何来确定罹难者的身份呢?警方利用PCR技术获得了罹难者大量的DNA系列。
通过与失踪人员的亲人进行DNA检测鉴定和认定。
提出问题:从案例可知PCR技术起到了什么作用?PCR工作的原理是DNA复制,是一种体外人工复制,那么,在生物体内,DNA是怎样进行复制的呢?从而进人本节的学习。
2、对DNA复制的初步探究引导学生讨论并分析康贝格的实验,了解DNA复制的一般条件。
《DNA的复制》教学设计【优秀5篇】
《DNA的复制》教学设计【优秀5篇】《DNA的复制》教学设计篇一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和作用《dna的复制》这一部分内容也是第三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它既是对前面已学习的孟德尔遗传定律和减数分裂知识进一步的深化理解,也是整个遗传的基础。
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概述dna分子的复制;探讨dna复制的生物学意义(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分析理解能力(3)德育目标: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求知欲3.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dna复制的条件、过程及特点。
(2)教学难点:dna复制的过程,特别是半保留复制。
4.教材处理及课时安排根据教材的重难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内容只安排一个课时。
教学顺序是推测-实验证据-复制过程进行。
二、说学法:学生应通过观察、分析、讨论与教师讲授相结合来学习本课内容三、说教法: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功能,把dna复制过程编制成动态过程,使难点知识变静为动、变抽像为形象,转化为易于吸收的知识。
并指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通过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思维能力,且适当配合练习,将知识化难为易。
四、说具体的教学过程关于dna分子的复制的教学,教师首先可以通过课题下的,北京奥运会的会幑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导及问题探讨,激起学生和兴趣。
然后让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有关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复制的时间。
接下来设置问题:dna是如何复制的?让学生积极讨论。
然后才引出沃森和克里克对dna复制过程的推测,从而得出dna 的半保留复制过程。
其次,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充分利用课本的彩图来分析、学习科学家对dna复制过程所做的经典实验,通过这个实验使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思想,领悟科学探究的魅力,也掌握一种生物学实验常用的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分析用cscl密度梯度离心后重带、中带、轻带表示的dna分子的双链构成怎样的,在整个实验亲代、子一代、子二代细胞中提取出的dna离心结果说明了什么。
DNA的复制教学设计-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第3节DNA的复制一、设计思想本节课突出对先生科学本质的培养,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将科学探求的过程(提出成绩——作出假设——归纳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作为本节课的教学主线,以求让先生亲身参与、体验科学探求的过程,从而培养先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
二、教材分析1、教材中的地位本节课内容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3章第三节。
这一课时,是遗传学的基本理论,在联系DNA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DNA 经过复制传递遗传信息的功能。
学好这一课时,有益于先生对有丝分裂、减数分裂、遗传规律等知识得理解和巩固,对于先生深入认识遗传的本质非常重要。
本节内容又是学习后面第5章内容的基础,学好这一课时,有益于先生对基因渐变、基因重组等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2、重点难点重点:DNA分子复制的过程。
难点:探求DNA分子复制方式的探求;DNA分子复制的过程。
三、学情分析先生曾经具有了DNA双螺旋结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他们能够掌握基本的思想方法,特别是抽象逻辑思想、辩证思想、创造思想有了较大的发展。
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有了必然的进步,认知活动的盲目性,认知零碎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能力也有了相应的发展。
由于本课时内容具有较高的抽象性,先生们会感到困难,因而在教学中,我除了引导先生自主、探求、合作学习之外,还经过启发式教学,设置必然量的成绩情境,来激发先生的学习兴味和进一步培养他们分析、归纳、概括能力。
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概述DNA分子的复制。
(2)讨论DNA复制的生物学意义。
2.能力目标:(1)经过对DNA复制方式的揣测,再次领悟假说—归纳法在科学研讨中的运用。
(2)经过分组探求,加强合作认识,进步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识到合作交流在科学研讨中的重要性。
(2)认同技术的进步在探求遗传物资奥秘中的重要作用。
(3)认同人类对遗传物资的认识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
五、教法、学法设计(一)教法设计结合教材的特点和先生实践,本课时次要采用探求式、启发式教学法。
高中生物DNA的复制教案教学设计2022
高中生物DNA的复制教案教学设计2022DNA复制发生在所有DNA为遗传物质的生物体中,是生物遗传的基础。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DNA的复制教案设计,希望大家喜欢!高中生物DNA的复制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DNA分子复制的过程。
在讲述DNA分子复制的过程中:一是使学生理解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的机制;二是使学生理解对DNA分子复制的具体过程。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概述DNA分子复制的过程及特点。
2.理解DNA复制的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复制原理,解决生产和生活实际中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加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领悟科学探究的能力。
【教材重点】DNA复制的过程及特点。
【教学难点】DNA复制的过程。
【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的独特功能,把DNA的复制过程等重、难点知识编制成多媒体课件。
将这些较难理解的重、难点知识变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转化为易于吸收的知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引言: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理解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那么DNA分子是怎样进行复制的呢?教学过程:DNA分子复制的过程1.DNA复制的概念指以亲代DNA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
DNA的复制实质上是遗传信息的复制。
2.DNA复制的时期细胞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3.DNA复制的场所真核生物:细胞核(主要)、叶绿体、线粒体。
4.DNA复制的过程学生阅读课文P54,看图3-13,银幕上也出现动态的DNA分子复制过程图解,待学生看懂图后,回答如下问题:①什么叫解旋?解旋的目的是什么?②什么叫“子链”?复制一次能形成几条子链?③简述“子链”形成的过程。
让学生充分回答上述问题后,教师强调:复制的过程大致可归纳为如下三点:①解旋提供准确模板:在ATP供能、解旋酶的作用下,DNA分子两条脱氧核苷酸链配对的碱基从氢键处断裂,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这个过程叫做解旋。
dna复制教案
dna复制教案
课程名称:DNA复制教案
课程时长:1小时
目标:
1. 了解DNA复制的过程和意义。
2. 掌握DNA复制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3. 理解DNA复制的重要性和作用。
教学内容:
1. 引入(10分钟)
- 展示一张DNA双螺旋结构图,并问学生是否知道DNA复制是什么。
- 解释DNA复制的意义,简要介绍DNA复制的作用和重要性。
2. 讲解DNA复制的步骤(20分钟)
- 简要介绍DNA的组成和结构,主要强调DNA的双螺旋结构和碱基配对规则。
- 解释DNA复制的基本原理,包括分离、复制和连接。
- 详细讲解DNA复制的步骤:解旋、拓展、配对、连接。
3. 实验演示(15分钟)
- 进行一次DNA复制的实验演示,示范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 解释实验中所用的材料和方法,以及实验结果的意义。
- 鼓励学生进行实验的思考和提问。
4. 小组讨论(10分钟)
-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和总结DNA复制的重要性和作用。
-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5. 总结和提问(5分钟)
- 对DNA复制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DNA复制的重要性和作用。
- 提问学生关于DNA复制的问题,并给予解答。
教学资源:
- DNA模型或图示
- 实验材料:DNA样本、核酸酶、聚合酶、引物等
- 实验器材:PCR仪器、电泳仪等
评估方法:
-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表现。
- 学生对实验和课堂讨论的理解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
- 学生的小组讨论总结的质量和深度。
DNA复制教学设计
DNA复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DNA的结构和功能;2.了解DNA复制的意义和过程;3.掌握DNA复制的核心步骤和关键酶;4.能够解释DNA复制的半保留性和半抱子性。
二、教学内容及方法:1.DNA结构与功能的介绍(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板书等方式介绍DNA的结构特点,包括双螺旋结构、碱基配对规则等,并讲解DNA在细胞中的功能和重要性,引导学生了解DNA的基本知识。
2.DNA复制的意义和过程(20分钟)教师介绍DNA复制的意义,即细胞生长和分裂需要复制DNA来保证遗传信息的传递。
然后通过动画、模型或实验演示等方式展示DNA复制的过程,让学生了解DNA复制的整体流程和关键步骤。
3.DNA复制的核心步骤和关键酶(30分钟)教师讲解DNA复制的核心步骤,包括解旋、复制、连接等过程,并介绍在复制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酶,如DNA聚合酶、DNA解旋酶等。
学生通过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加深对DNA复制步骤和酶的理解。
4.DNA复制的半保留性和半抱子性(20分钟)教师介绍DNA复制的半保留性和半抱子性,解释DNA复制过程中新合成的DNA链与模板链的关系,由此推导出DNA复制的模式。
学生可以通过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理解DNA复制的遗传特点。
5.实验设计与展示(30分钟)教师设计一个简单的DNA复制实验,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结果并进行数据分析。
通过实验展示,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DNA复制的原理和过程,加深对DNA复制的理解和记忆。
三、教学评价:1.水平测试:设计一份小测验,考察学生对DNA结构、功能和复制过程的理解。
2.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总结DNA复制的关键步骤和酶。
3.辩论讨论:组织学生展开辩论,讨论DNA复制的半保留性和半抱子性,加深对这一概念的理解。
通过本设计的DNA复制教学活动,学生可以深入了解DNA的结构和功能,掌握DNA复制的原理和过程,提高对DNA复制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培养科学研究意识和实验操作技能,从而更好地理解生命科学知识,为未来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DNA的复制》教学设计(精选5篇)
《DNA的复制》教学设计(精选5篇)《DNA的复制》教学设计篇1一、总体设计指导思想本节课突出对同学科学素养的培育,细心设计课堂教学,将科学讨论的过程(发觉问题——提出假设——推导结论——试验验证——得出结论)作为本节课的教学主线,以求向同学介绍科学讨论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并让同学亲身参加探究过程,从而培育同学科学工作的力量和方法。
二、教材分析1、教材中的地位本节课内容是人教版高级中学课本生物必修2第三章第三节。
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是遗传学的基本理论。
这一课时,在联系dna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dna通过复制传递遗传信息的功能。
学好这一课时,有利于同学对有丝分裂、减数分裂、遗传规律等学问得理解和巩固,对于同学深刻熟悉遗传的本质是特别重要的。
“dna的复制”又是后面变异部分的基础,学好这一课时,有利于同学对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生物进化等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2、重点难点dna的复制方式的发觉虽然是选学内容,但是对同学的学会科学的探究,科学的思索有很大的关心,有助于同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力量的提高,所以把它作为探究的重点之一,但在学问层面上不作为重点。
dna复制过程完成了遗传信息的传递功能;对dna复制过程的讨论,蕴含着科学讨论的过程和方法教育;dna复制的过程具有微观、动态、连续、抽象的特点。
因此,对dna复制的过程的探讨既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三、学情分析同学已经具有了dna双螺旋结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基本学问,在此基础上,本课时将要从分子水平来探讨生命的本质,属于肉眼看不到的抽象学问。
高中同学的认知体系基本形成,认知结构快速进展,认知力量不断完善。
他们能够把握基本的思维方法,特殊是抽象规律思维、辩证思维、制造思维有了较大的进展。
观看力、记忆力、想象力有了明显的提高,认知活动的自觉性,认知系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掌握力量也有了相应的进展。
由于本课时内容具有较高的抽象性,同学们会感到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我除了引导同学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以外,还通过启发式教学,设置大量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和进一步培育他们分析、归纳、概括力量。
DNA的复制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DNA复制一、教学目标1.记住DNA复制的概念2.简述DNA复制的过程,并分析、归纳出DNA复制过程的特点。
3.知道DNA复制在遗传上的意义二、学情分析由于本课时内容具有较高的抽象性,学生们会感到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我除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以外,还通过启发式教学,设置大量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一步培养他们分析、归纳、概括能力。
三、重点难点1.DNA复制的过程的探讨2.DNA复制的过程,分析、归纳出DNA复制过程的特点四、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复习旧知展示课件并提问:1、DNA化学组成的基本单位是什么?2、DNA分子的空间结构是什么样的?总结学生的回答之后,引出DNA复制的课题。
思考回答:1、DNA 化学组成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每个脱氧核苷酸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一分子含氮的碱基组成。
2、两条链盘旋成的双螺旋结构。
学生已有的DNA双螺旋结构的知识是学习DNA复制的基础,由此引出新课题。
活动2【导入】引导回忆有关DNA复制,我们已经学习过哪些知识?你们觉得还有哪些疑问?(以此设问引导学生回忆已有知识,发现新的问题。
)思考回答1、DNA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2、由于DNA主要存在与细胞核内,因此DNA 复制的场所主要是细胞核。
发现问题关于DNA怎样复制?需要哪些条件?复制的结果怎样?有什么特点?等等是还没有解决的问题。
发现问题是科学研究的第一步。
问题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解疑心理,教师此时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提出紧扣主题的具有挑战性、探索性的问题,使学生主动去探索。
活动3【活动】DNA复制方式探讨沃森和克里克在发表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那篇著名短文的结尾处写道:“在提出碱基特异性配对的看法后,我们立即又提出了遗传进行复制的一种可能机理。
”你能从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设想出DNA复制的方式可能有哪几种吗?假如用15N标记母链,用14N标记子链,请同学们根据假设分组讨论复制一代和两代的结果是什么?用图形表示结果。
《DNA 的复制》 教学设计
《DNA 的复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概述 DNA 分子的复制过程、条件和特点。
(2)理解 DNA 复制的生物学意义。
2、能力目标(1)通过对 DNA 复制过程的探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2)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增强探索未知的欲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DNA 复制的过程。
(2)DNA 复制的条件和特点。
2、教学难点(1)DNA 复制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具体体现。
(2)DNA 半保留复制实验的分析和理解。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小组讨论法、探究式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细胞分裂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在细胞分裂过程中,遗传物质是如何传递的,从而引出 DNA 复制的话题。
(二)新课讲授1、对 DNA 结构的回顾利用多媒体展示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引导学生回顾 DNA 的化学组成、基本单位、双螺旋结构的特点等内容,为理解 DNA 复制奠定基础。
2、 DNA 复制的概念讲解 DNA 复制的定义,即指以亲代 DNA 为模板合成子代 DNA 的过程。
3、 DNA 复制的时间强调 DNA 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4、 DNA 复制的过程(1)解旋利用动画演示 DNA 双螺旋解开的过程,讲解解旋酶的作用,使学生理解解旋的过程和意义。
(2)合成子链结合动画和图示,讲解 DNA 聚合酶的作用,引导学生理解以解开的两条母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子链的过程。
(3)形成子代 DNA展示新合成的子链与母链结合形成子代 DNA 的过程,强调 DNA 复制的结果是形成两个完全相同的子代 DNA 分子。
5、 DNA 复制的条件(1)模板:亲代 DNA 的两条链。
高中生物教案DNA复制
高中生物教案DNA复制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DNA的结构和功能;
2. 掌握DNA复制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3. 理解DNA复制的意义和作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DNA的结构和功能;
2. DNA复制的过程、原理和重要意义。
三、教学内容
1. DNA的结构和功能;
2. DNA复制的基本过程:合成链、分子复制;
3. DNA复制的重要意义。
四、教学方法
1. 讲授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 多媒体辅助教学;
3. 实验演示。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DNA的结构和功能;
2. 讲解DNA复制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3. 展示DNA复制的实验过程;
4. 学生讨论DNA复制的意义和作用;
5. 结束。
六、教学反馈
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总结DNA的结构和功能以及DNA复制的过程;
2. 完成相关练习题目,检测学生对DNA复制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延伸
1. 练习DNA复制的相关实验操作;
2. 深入学习DNA的进化意义。
八、板书设计
DNA复制
九、教学资源
1. 实验用具和材料;
2. 多媒体设备。
十、教学评估
1. 整体教学效果;
2. 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
dna复制课程设计
dna复制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DNA复制的基本概念、过程和意义;掌握DNA复制的基本步骤和酶的作用;了解DNA复制的生物学意义和应用。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和分析DNA复制的过程;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对生物学实验的热爱和责任感;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积极探究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DNA复制的基本概念:介绍DNA复制的定义、意义和生物学背景。
2.DNA复制的过程:讲解DNA复制的基本步骤,包括DNA解旋、子链合成、DNA连接等,以及涉及到的酶的作用。
3.DNA复制的生物学意义:阐述DNA复制在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变异和疾病发生中的重要作用。
4.DNA复制的应用:介绍DNA复制技术在基因工程、法医学和疾病诊断等方面的应用。
5.实验操作:进行DNA复制实验,观察和分析DNA复制的过程。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DNA复制的基本概念、过程和生物学意义。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DNA复制的应用和实验操作。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生物学案例,让学生了解DNA复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4.实验法:进行DNA复制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节课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与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分子与细胞》相关章节。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生物学参考书籍,以便学生深入理解DNA复制。
3.多媒体资料:制作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形象生动地展示DNA复制的过程。
4.实验设备:准备DNA复制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试剂,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评估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3.3《DNA的复制》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必修2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理解概念以及大胆猜想的能力。
过渡:究竟DNA的复制是哪种机制呢?关键思路是什么?
二、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
自主阅读课本内容53—54页,思考一以下的几个问题:
1.实验材料选用了什么?
2.运用了什么技术方法?
总结
思维导图小结(见板书设计)
引导学生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归纳总结本节课的重点。
学生认真思考总结。
培养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框架,主动参与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组织学生完成课堂练习。
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练习。
及时巩固检测。
板书设计
第3节DNA的复制
一、DNA复制的探究历程
1.半保留复制
2.全保留复制
二、DNA的复制过程
第3节《DNA的复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运用建构模型和假说-演绎法探究DNA的复制方式,概述DNA是以半保留的方式进行复制。
2.概述DNA复制的条件、过程和特点。
3、通过创设真实情境,分析和阐述生物学现象 。
4、运用所学知识思考讨论解决生物学问题,促进科学思维发展。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运用假说-演绎法探究DNA的复制方式
概念:
酶:
能量:
2.延伸合成子链(展示合成子链的分步动画)
原料:
酶:
方向:
特点:
原则:
3.合成新的DNA分子:
精准复制的原因:
原则:
意义:
小组活动:小组合作,利用卡纸,模拟演示DNA的复制过程。教师巡视,及时指导和点评。
课堂活动:飞船运动会
DNA的复制教学设计
DNA的复制教学设计【导言】DNA是生物体内存储基因信息的重要物质,是细胞的遗传物质,参加基因的传递和调控。
DNA的复制是生命活动中最基本的过程之一,通过复制来保证细胞的生长和分裂,确保遗传信息的传递。
本次教学设计主要是介绍关于DNA复制的相关知识和实验方法,通过实验操作的方式来加深学生对于DNA复制的理解。
【教学目标】1.了解DNA复制的过程和原理。
2.学习DNA复制的方法和技巧。
3.掌握PCR技术和实验操作流程。
4.培养实验操作和实践探究的能力。
一、DNA的复制原理及过程介绍(10min)1.让学生了解DNA复制的重要性和基本原理,了解DNA双螺旋结构和DNA单链合成。
2.讲解DNA复制的过程:DNA双链解旋、DNA单链合成、DNA逐渐分离、DNA双链复合等。
3.介绍DNA复制的错误率与校验机制。
二、PCR原理和技术介绍(10min)1.讲解PCR的原理和重要性,让学生了解PCR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2.讲解PCR的基本流程:模板DNA的变性、引物的混合、PCR反应体系的制备、PCR反应的程序和流程等。
3.介绍PCR的误差来源和检测方法。
三、实验操作流程(40min)1.让学生根据实验步骤,独立制备PCR反应体系。
2.将PCR样品装入PCR仪器中,按照标准程序完成PCR反应。
3.取出PCR反应产物,用胶电泳等方法进行检测。
四、实验结果解读(20min)1.通过电泳结果,让学生理解PCR反应的原理与PCR产物的检测方法。
2.让学生从PCR结果中推断出未知样品的DNA序列信息。
1.结合实验结果和理论知识,让学生总结DNA复制和PCR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2.评价实验方法和实验结果,探讨实验的优点与不足之处。
2.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思维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进行评估。
1.让学生了解基因工程领域中的DNA合成、DNA修饰等技术方法。
2.通过视频资料、案例分析等形式,开展DNA克隆技术、基因分型等教学拓展。
dna复制教案模板(多篇)
dna复制教案模板(多篇)篇:DNA复制教案《DNA复制》教案1、背景(要求):1.教学分析:本节在教材中属于较抽象较难理解的一部分内容,它是对前面所学的细胞分裂和孟德尔遗传定律知识的深化理解,同时也是学习生物的遗传变异理论和基因工程的基础,所以本节在教材中起着较重要的作用。
2.要求:概述DNA分子复制的概念、场所、时期、条件、过程以及特点,探讨DNA复制的生物学意义。
3.学生:高一学生,从能力方面分析,他们有一定的观察推理能力,能够掌握基本的思维方法,逻辑思维、创造思维有了较大的发展,认知能力也在不断完善。
从知识准备情况看,学生已经具有了DNA 双螺旋结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基本知识。
在此基础上,本课将要从分子水平来探讨生命的本质,由于这一课时内容具有较深的抽象性,属于肉眼看不到的抽象知识,学生们会感到困难,因此在教学中,除了通过启发式教学,设置大量的问题情境以外,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一步培养他们探究、合作能力。
2、教学内容:本节课在《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及《DNA 的分子结构》这两节课的基础上讲述了DNA分子复制的内容,包括对DNA分子复制的推测,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DNA分子复制的过程三个部分。
教学内容层级分析:3、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 概述DNA分子复制的概念、场所、时期、条件、过程以及特点;2 探讨DNA复制的生物学意义(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动手合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分析经典实验,领悟科学探究的魅力,感受实验设计的巧妙;2、通过分组学习,学生互帮互助,共同进步;3、模型演示,角色扮演,寓学于乐,增加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
五.教学过程:第一阶段: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复习前两章学过的知识,由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思考相应的问题。
3.3 DNA的复制教案
3.3 DNA的复制教案【教学目标】1.运用假说--演绎法探究DNA的复制方式,概述DNA通过半保留方式进行复制。
2.通过对DNA半保留方复制方式的学习,理解DNA的准确复制是遗传信息稳定传递的基础。
3.概述DNA复制的条件、过程和特点。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运用假说--演绎法探究DNA的复制方式。
(2)DNA复制的条件、过程和特点。
2.教学难点(1)运用假说--演绎法探究DNA的复制方式。
(2)DNA复制的过程。
【新课导入】教师活动1 展示绿色荧光水母图片,告知学生水母之所以能发出绿色荧光是因为所含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表达出了绿色荧光蛋白。
让学生思考如果给猪的单个细胞导入绿色荧光会发生什么现象呢?展示能发出绿色荧光的小猪图片。
学生活动1 学生思考:1、荧光猪的体内会有多处能发出绿色荧光这说明了什么问题?2、荧光蛋白基因是如何通过猪的遗传物质DNA从亲代细胞向子代细胞传递的呢?活动意图说明:学生对水母和猪这两种生物都很熟悉,但是能够发出绿色荧光的水母和小猪学生很少见,为什么能发出绿色荧光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
所以通过此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引入本节课的课题:DNA的复制【新课讲解】(一)对DNA复制的推测1.教师简单介绍人们对DNA复制的两种推测:半保留复制和全保留复制并在课件中展示半保留复制和全保留复制的概念,并展示这两种方式的示意图但是这两种复制方式哪种是正确的呢?让同学们利用红色和绿色的纸带模拟亲代DNA复制形成子一代DNA的过程:部分组模拟全保留复制,另一部分的人模拟半保留复制,并请同学们展示教师评论后说,真正的DNA是肉眼看不到的,那我们怎样用实验证明DNA的复制方式呢?如果是你,你会怎么设计实验?关键思路是什么?你会采用什么样的实验方法呢?(提示:把复制的DNA链和原来的链区分开,然后分贝观察他在新DNA中出现的情况)给同学们十分钟的时间,让小组讨论,并在十分钟后得出每个小组的实验方案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巡视全班,并可以在讨论过程中增加问题:怎样区分母链和子链呢?(通过同位素标记技术)教师总结:这个实验的关键就是要区分DNA的亲代和子代在1958年美国生物学家梅塞尔森和斯塔尔一大肠杆菌为实验材料,运用同位素标记法,设计了一个巧妙地实验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1.实验者:美国生物学家梅塞尔森和斯塔尔2.实验材料:大肠杆菌(繁殖快,20min一代)3.实验方法:同位素标记技术4.背景知识:①15N和14N是氮元素的两种稳定同位素,这两种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不同,含15N的DNA比含14N的DNA密度大;②利用离心技术可以在试管中区分含有不同氮元素的DNA;【补充拓展】DNA分子复制的计算(图略)1.亲代DNA分子经 n 次复制后①子代DNA分子数:2n个②含亲代母链的DNA分子数:2个③不含亲代母链的DNA分子数:2n-2个④母链和子链的条数分别是:2条;2n+1-2 条2.消耗的脱氧核苷酸数若一亲代DNA分子含有某种脱氧核苷酸m个,则经过n次复制后共需要消耗该脱氧核苷酸个数为:m( 2n-1)第n次复制需要消耗该脱氧核苷酸个数为:m ·2n-1DNA复制的过程本部分主要学习DNA复制的概念、DNA复制的时间、DNA复制的原则、DNA复制的过程、DNA复制的结果、DNA复制的特点、DNA复制的条件、DNA能够准确复制的原因、DNA复制的意义。
3.3DNA的复制(教学设计)
教学资源拓展
1. 拓展资源:
- 生物学相关期刊论文:让学生了解DNA复制领域最新的研究进展,提高他们的学术素养。
- 科普文章: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DNA复制的原理和意义。
- 在线课程:推荐一些优质的在线课程,如MOOC、视频讲座等,让学生在课堂之外自主学习,丰富知识体系。
- 实验指导:提供一些与DNA复制相关的实验方案,让学生在实验室中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 拓展建议:
- 让学生阅读一篇关于DNA复制的科普文章,并撰写读后感,分享他们对DNA复制的理解。
在讲解DNA复制的条件时,我会逐一介绍模板、能量、酶和原料的作用,并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刻理解这些条件的重要性。同时,我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他们对这些条件含义的理解。
最后,我会讲解DNA复制的意义。我会引用一些实际案例,如遗传疾病的治疗、生物工程的应用等,让学生认识到DNA复制对于生物体的重要性和对于人类社会的贡献。同时,我会引导学生思考DNA复制的相关伦理问题,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
重点:1. DNA复制的过程及其条件;2. DNA复制的特点和意义。
难点:1. 学生对DNA复制过程中解旋、子链合成等步骤的理解;2. 学生对DNA复制特点(半保留复制)的理解和应用;3. 学生对DNA复制意义的深入理解。
解决办法:1. 通过动画、图解等多媒体教学资源,生动展示DNA复制的过程,帮助学生形象理解;2. 利用模型或实物道具,模拟DNA复制过程,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复制过程的理解;3. 通过设计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和掌握DNA复制的特点和意义。
DNA的复制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DNA的复制教案【教学目标的确定】1、知识目标:(1)概述DNA分子复制的时期、过程和条件。
(2)说明DNA分子复制的特点。
(3)阐明DNA分子复制的实质。
(4)概述DNA复制的生物学意义。
2、能力目标:(1)通过介绍Meselson、stehl的试验以及康贝格的试验,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推理、归纳,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2)通过小组分析讨论实验结果,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通过指导自学课文,培养学生识图能力和自学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认同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对研究DNA分子复制的指导意义。
(2)通过分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科学态度。
【重点和难点的确立】由于DNA半保留复制实验以及康贝格的实验是特定的实验室条件下进行的,学生无法亲自动手操作,对如何培养细菌、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等技术缺少感性认识,学生自主探究的难度较大,加上本节探究活动比较多,对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要求高,所以探究DNA分子的复制过程及特点是这节课的重点、难点。
1、重点:探究DNA分子复制的条件、过程和特点。
2、难点:DNA分子的复制过程及半保留复制实验分析。
【教学设计思路】1、积极倡导探究性学习:《新课程标准》力图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勤于动手和动脑,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教材把Meselson、stehl的实验编入“积极思维”活动中,以引导学生体验科学家探索的过程和科学知识形成的过程,领悟科学家是如何发现问题、寻找证据、在严密推理的基础上做出判断的。
在分析实验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假设DNA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全保留复制还是分散型复制?然后层层设疑,逐步剖析经典实验。
这过程中有科学方法的学习,还有推理判断能力的提升。
2、新课改倡导小组合作学习,发展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在探究活动中,每个小组的探究任务都不同,有的小组是探究半保留复制,有的探究全保留复制,还有的探究分散型复制。
dna分子复制的课程设计导语设计
dna分子复制的课程设计导语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掌握DNA复制的基本过程和关键酶的作用。
2. 学生能描述DNA复制中的重要概念,如半保留复制、复制叉等,并解释其在细胞分裂中的意义。
3. 学生能够阐述DNA复制中的错误和修复机制,理解其对遗传多样性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实验演示和模型构建,能够模拟DNA复制过程,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DNA复制中的异常现象,设计简化的解决方案。
3. 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术语,准确表达DNA复制的原理和过程,提高科学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DNA复制,培养对生命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激发对生物学研究的兴趣。
2. 学生能够认识到DNA复制在生命延续和遗传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对生命现象的敬畏和珍惜。
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提升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高中生物学科,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DNA复制这一核心生物过程,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学生特点:高中生具备一定的生物学基础,思维活跃,对科学探究有较高的兴趣,但需加强观察、分析和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的特点,通过讲授、实验和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目标的分解与落实,确保学生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本节教学内容围绕DNA分子的复制过程展开,主要包括以下部分:1. DNA分子的结构与功能:介绍DNA双螺旋结构,强调磷酸、糖和含氮碱基的组成及其在遗传信息传递中的作用。
2. DNA复制的基本过程:详细讲解DNA复制的基本步骤,包括解旋、子链合成、子代DNA分子的形成等。
3. DNA复制关键酶的作用:阐述解旋酶、DNA聚合酶等关键酶在DNA复制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协作机制。
4. DNA复制的特点与调控:探讨半保留复制、复制叉等概念,以及复制过程中的调控因素,如复制起点、终止子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的精神。并进一步运用假说-演绎法。
如何用实验证明假说:根据刚才我们的分析,我们分子不同颜若是能看到DNA色的链就好了,可是一般情分况下,我们是看不到DNA子的,哪位同学能帮我们想个办法?15DNA如果用N标记亲代的两条链,复制所用的原料14亲代子代之间就会有为N,差别。分子是可是单个的DNA很小的,放在试管中,标记了我们也不可能区分开可以DNA借用什么技术把不同的分开?
我已养成良好的完成作业能否独立思考的习惯我能展开丰富的想像理解是否富于想像教学内容。我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快是否兴趣浓厚
乐。总体评价
说明:
在教师授课过程中,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形式很多,在进行课堂教学研究中,可以根据研究的内容设计相应的课堂观察记录表,用以收集学生学习活动相关资料,分析学生学习结果,达到教学目标程度,实施课堂学习测评。以上是从1个方面设计的初中地理课堂观察记录表。
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们分析得出预期结果,并把结果填写在导学案9的探究2表格中3组想同学们展示讨论结果其他小组点评
复制组织学生观看DNA的动画。复制的DNA让同学思考大体过程,比较新合成的比较子链和DNA和亲代DNA,母链过程总结:数目、各n子代中DNAnDNA中单链的情况、复制代需要游离的某种碱基数量问题
回答:用放射性同位素对DNA分子进行标记。
密度梯度离心
本模拟探索试验的设计和运用,旨在激发学生探索和协作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根据两种假说分别演绎推理亲代、子一代、子二代两条链的构成情况及在DNA试管中的离心结果。巡视学生的活动,记录学生出现的问题,然后展示部分小组的讨论情况。
和Meselson年介绍1958实验过程,展示科学Stehl家的实际实验结果。
由于本课时内容具有较高的抽象性,学生们会感到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我除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以外,还通过启发式教学,设置一定量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一步培养他们分析、归纳、概括能力。
四、教学策略选择
本节课突出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将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作为本节课的教学主线,以求让学生亲身参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指向目标1)
通过了解相关计算,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指向目标2)
五、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提出问题
复制概念引DNA提出问题:由DNA个个DNA复制得到2入1条链。即2条链复制得到4DNA思考:4条链组成2个分子有几种组合方式?
通过概念引导学生对DNA复制方式的思考
的链用DNA如果最初的绿色表示,新合成的链都用红色表示,你能设想出得到分子有可能是什么样的DNA子吗?教师指导学生总结复制的方式有两种可能,根据刚才的假设,表示出子二代的DNA情况。
学生认真观看DNA复制的动画
完成学案中各项规律总结
加深学生对DNA半保留复制的理解有感性上升到理性。
六、教学评价设计
课堂学习学生自我评价表
评价等级容价评内评价目的
D
A
B
C
我能认真听老师讲课,听同能否认真专注学发言。遇到我会回答的问题都主能否主动参与动举手了。能否自由表达发言时声音响亮我能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活能否善于合作动,能与他人合作?并能有条理地表善于思考,能否独立思考达自己不同的看法。我会指出同学错误的解答是否敢于否定同我能常得到老师的表扬、是否欣赏自我学的赞赏。是否敢于请教我能在不懂时向别人请教。
(2)认同技术的进步在探索遗传物质奥秘中的重要作用。
(3)认同人类对遗传物质的认识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已经具有了DNA双螺旋结构、、同位素标记法、离心技术等的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他们能够掌握基本的思维方法,特别是抽象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创造思维有了较大的发展。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有了一定的提高,认知活动的自觉性,认知系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能力也有了相应的发展。
课题名称
第三章第3节《DNA的复制》
姓名
付向红
工作单位
河北望都县固店中学
年级学科
高中生物
教材版本
人教版必修二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3章第三节。这一课时,是遗传学的基本理论,在联系DNA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DNA通过复制传递遗传信息的功能。学好这一课时,有利于学生对有丝分裂、减数分裂、遗传规律等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对于学生深刻认识遗传的本质非常重要。学好这一课时,有利于学生对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等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1、该《观察记录表》涵盖了课堂教学的全部过程。主要用于“发展性评价”,为听课以后11个方面反思、分析、改进课堂教学所用,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能逐步“优化”。
2、等级评价:A(优)B(良)C(一般)D(较差)
小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分数.
七、教学板书
第3节DNA的复制
一、复制方式的推测:半保留复制和全保留复制
两种假说下演绎推理亲代、子一代、子二代结果展示
二、DNA复制中的相关计算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最大的特点就是将课堂教学和书本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为学生铺设了符合知识规律的思维轨道,让学生体验了科学实验的过程。努力创设情境,设计一系列问题串,让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从学生解答相关题目可以看出,他们普遍对DNA复制的过程掌握得比较好,但对放射性元素标记的DNA复制过程中,含放射性元素的DNA占后代DNA总数的比例,及含放射性的DNA链占后代DNA总链数的比例掌握得不够理想,分析原因是学生没有真正掌握探究DNA复制方式的实验,我觉得有两点要给学生讲解清楚,一是在培养基中完成对大肠杆菌的标记过程,这里要给学生强调大肠杆菌是在培养基中繁殖很多代以后才用来做实验的,也就是说,从培养基中取出的大肠杆菌的DNA中均含有了放射性元素,而不能理解成有部分大肠杆菌的DNA一条链含放射性,另一条不含;另外一点就是简单介绍一下“密度梯度离心”,使学生理解试管中“轻带”、“中带”和“重带”的含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用假说演绎法证明DNA分子的复制方式。
(2)掌握DNA复制中的相关计算。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DNA复制方式的推测,再次领悟假说—演绎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2)通过分组探究,增强合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3.(1)认识到合作交流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