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家务》教学设计2篇
《做家务》教学设计1
![《做家务》教学设计1](https://img.taocdn.com/s3/m/abb4cf3b0722192e4536f6c5.png)
做家务教学目标:1、结合《做家务》情境图让学生能根据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方法进行尝试编制2的乘法口诀,并熟记2的乘法口诀;会用2的乘法口诀计算乘法;2、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经历编制2的乘法口诀过程;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对学生进行孝亲教育。
教学重点:知道2的乘法口诀的意义,并正确熟练应用,编制并掌握2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会用已经学过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乘法口算题卡,PPT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导入师:新八德倡导我们要做一个立志、孝亲、尊师、友学、仁爱、诚信、守法、谨行的好孩子;其中的“孝亲”这一项你是如何践行的?生自由回答师:同学们回答的真好,据我所知咱们班丁羽、董宇轩等一些同学不仅只是说说,他们还真正的为父母洗过脚,当然,除了给爷爷奶奶和父母洗脚、按摩、倒茶之外,其实还有很多方法可以践行孝亲。
比如:(P2)洗衣服、端饭、整理床铺……家务活,可以减轻父母的压力,从而让我们尽一份孝心。
今天我们就走进《做家务》这一课。
(板书课题:做家务)(P3)首先让我们了解本节课我们需要达到哪些目标。
2、学习目标(P4)(1)编制2的乘法口诀;(2)熟记2的乘法口诀;(3)会用已学过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师:《做家务》这一课学习的是什么数学知识,要完成哪些要求?生答,师相应板书:2的乘法口诀编口诀、记口诀、用口诀三、自主探索1、自主学习师:星期天,小明家来了好多客人,爸爸妈妈忙着招待客人,烧菜、做饭,孝顺的小明也过来帮忙。
PPT课本第32页第一个情境图(P5)。
生独立完成下列任务,并汇报:(1)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2)你摆了几双筷子?(9双)共几根?(18)你是怎样数的?(一双筷子有两根,2双筷子有4根……9双筷子有18根)(3)这个表格第一行的数字表示什么?第二行要填的数表示什么?(4)表格中你填的数是几?说说这个数是怎么得到的呢?(乘法算式)生说出乘法算式,师PPT展出(P6)2、探索编制2的乘法口诀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5的乘法口诀。
北师大版二年上册数学《做家务》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二年上册数学《做家务》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4f94d32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76.png)
北师大版二年上册数学《做家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做家务》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的一部分,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理解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用。
本节课通过介绍家务活和家庭成员分担家务的情景,引导学生学会计算家庭成员完成家务的数量,并用加减法表示出来。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理解和运用简单的加减法。
但是,对于如何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对于家务活的认知和体验也各不相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会用加减法表示家庭成员完成家务的数量,能够解决简单的家务分配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和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家务活是家庭成员共同的责任,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会用加减法表示家务活的数量,能够解决简单的家务分配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实际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准备好相关的教学材料和道具,如家务活的图片、卡片等。
2.学生准备:学生提前了解家务活的种类和数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家务活的种类和数量,引起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家务活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家务活的名称和数量,引导学生用加减法表示出来。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游戏,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和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运用。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5.2《做家务》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5.2《做家务》教学设计(1)](https://img.taocdn.com/s3/m/6f2c30ab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55.png)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5.2《做家务》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做家务》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二节的一个主题活动。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家务活,并运用简单的加减法进行计算。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家务活,知道家务活的意义和价值;二是学会用加减法计算家务活的数量。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家务活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数学学习方面,也已经学习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
但是,对于如何将家务活与数学知识结合起来,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发现家务活与数学的联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家务活,知道家务活的意义和价值。
2.让学生学会用加减法计算家务活的数量。
3.培养学生热爱劳动,自觉承担家务活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用加减法计算家务活的数量。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家务活与数学的联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在合作中完成任务。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家务活的图片,如洗碗、扫地、擦桌子等。
2.准备一些加减法的题目,用于练习。
3.准备一个计时器,用于计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家务活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这些家务活的名称。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家务活的意义和价值吗?”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家务活的场景,如洗碗、扫地、擦桌子等,并提出问题:“如果一个人洗碗需要5分钟,扫地需要3分钟,擦桌子需要2分钟,那么完成这些家务活需要多少时间?”让学生进行计算。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定一项家务活,用加减法计算完成这项家务活需要的时间。
然后,各组汇报自己的计算结果,教师进行点评。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家务活的加减法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北师大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做家务》教学设计
![北师大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做家务》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b2b901b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69.png)
北师大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做家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做家务相关的词汇,如扫地、洗衣服、擦桌子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提高他们在家中做家务的积极性。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家务、勇于承担责任的情感。
二、教学准备1.教材:北师大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做家务》一课。
2.工具:黑板、彩色粉笔、家务道具(扫帚、拖把、抹布、洗衣物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0分钟)•利用黑板绘制相关家务图标,如扫地、洗衣服等,引导学生猜测图标所代表的动作,并进行简单的口头解释。
2. 观察与讨论(20分钟)•将准备好的家务道具摆放在课堂一角,让学生观察并描述道具的形状和用途,并与课本上的相应插图进行对比。
•引导学生根据道具的用途,提问与家务相关的问题,让学生逐步了解各种家务的名称和做法。
•呈现图片教材上的家务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就图片中的家务活动展开讨论,如“你会帮助妈妈收拾玩具吗?你是怎么做的?”等。
3. 游戏互动(15分钟)•将学生分成几组,每组从课桌前取出一个家务道具,老师鼓励学生模拟相应的家务动作,并配合道具的使用进行互动。
•利用游戏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模拟做家务的过程加深记忆,并增加感受家务带来的成就感。
4. 学习家务动词(20分钟)•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上的插图,利用黑板进行家务动词的出示,例如:扫地、洗衣服、擦桌子等。
•指导学生读出这些家务动词,并进行口头补充说明,加深学生对词汇的理解。
5. 小结与作业布置(10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让学生总结和回顾家务动词的学习。
•将家务动词列在黑板上,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写成句子,作为家庭作业。
四、教学反思本课设计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如观察与讨论、游戏互动等,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家务相关的词汇。
通过实际操作和语言表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提高他们在家中做家务的积极性。
同时,通过小结和作业布置,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记忆与理解。
北师大版《做家务》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做家务》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078a2ca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e2.png)
北师大版《做家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家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 学习一些基本的家务技能;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责任心。
教学准备:1. 《做家务》教材;2. 清洁工具、家务道具;3. 小组活动任务卡。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0分钟)1.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方式引起学生对家务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你们家有谁做家务?为什么要做家务?做家务对我们有哪些好处?”2. 提问几个学生分享家中的家务分工情况,梳理学生对家务的认识。
步骤二:学习(20分钟)1. 引导学生打开教材《做家务》第一页,通过图片和文字了解家务的种类和相关英文词汇。
2. 逐一介绍各项家务,如打扫房间、洗衣服、做饭等,并提供相应的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学生了解每个家务的具体操作和注意事项。
步骤三:操作实践(3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给每个小组发放一个任务卡,任务卡上列出了不同的家务任务。
2. 学生根据任务卡的要求,分工合作完成相应的家务任务,有需要可以请教老师或其他组员帮忙。
3. 每个小组在完成任务后,自行评价自己的表现,可以用文字、图片或其他形式记录。
步骤四:总结(10分钟)1.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在家务活动中的收获和体会。
2. 引导学生回顾本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讨论家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学生在家务活动中应该具备的能力和态度。
步骤五:课后延伸(自主学习)1. 学生可以根据教材中提供的家务表格,制定自己的家务计划,并按照计划进行家务活动;2. 学生可以自己调查家庭中的家务分工情况,并与同学分享;3.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家务活动,培养自理能力和责任心。
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并根据完成的任务情况进行评价;2. 学生根据自己的表现和收获,写一份学习日记或心得体会,评价自己的学习成果。
做家务教案精选八篇
![做家务教案精选八篇](https://img.taocdn.com/s3/m/b61c3ca3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7f.png)
做家务教案做家务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懂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是一种美德;2、从小培养爱劳动的好习惯;3、减轻父母的`负担,增强劳动观念。
教学重点:1、养成爱劳动的习惯;2、掌握劳动的技巧。
教学难点:经常做家务教学过程:一、导言同学们这节心理健康教育课,我们共同探讨如何当爸爸妈妈的小帮手。
二、质疑1、你们在家里做家务吗?经常做吗?2、能够做哪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举例说明三、表演具体内容:星期天,小华在家里帮助妈妈擦玻璃,费了很大的劲,才把整个房间的玻璃都擦完了,心里特别高兴,可是妈妈看见了,却责怪她说:“玻璃擦得不干净,不让你做的事,就别做,只要把学习搞好就行了”。
讨论:(1)小华和妈妈的做法对吗?(2)不对的地方应怎么做?四、小品具体内容:奶奶正在打扫卫生,小刚放学回来了,就喊:“奶奶我渴了,快给我拿饮料。
”奶奶赶紧说:“好好好,我马上给你拿去”。
讨论:小刚的做法对吗?他错在哪里,他该怎么做?五、小黑板出示判断1、小明帮助爸爸抱柴。
()2、五芳和小朋友玩,奶奶让她去打酱油,她不去。
()3、妈妈不在家,小红自己做饭。
()4、刘丽高兴时,就帮妈妈做家务,不高兴时,就不做。
()5、宋佳在班级爱劳动,在家就不干了。
()六、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感受?七、竞赛1、整理书包比赛;2、以小组为单位,选学生参加做菜比赛;一组:做糖拌柿子;二组:黄瓜凉菜;三组:炒鸡蛋。
八、总结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懂得在家里应该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从小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
教学反思:全班同学都能够帮助父母做家务,而且决心经常去做,并且做好。
但要坚持下去,有一定困难,开家长会时跟家长交流,希望得到家长的配合。
板书设计:做家务的能手主动、经常做家务做家务教案「篇二」学情分析:本班有29名学生,18名男生,11名女生。
整体素质不太好,女生优于男生,这可能是低年段儿童的发育特点吧,再加上男孩调皮,不爱学习,成绩相对来说就能差一些。
《做家务》教学设计及反思
![《做家务》教学设计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7c64c208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44.png)
2013-11教学实践五、激活表达,化积累为输出【教学案例】苏版小语四下《三顾茅庐》第三自然段。
【教学片断】师:这段话是围绕哪个词语来写的?生:秀丽宜人。
师:是哪些景物让人觉得秀丽宜人呢?生1:是山冈、松林、溪流和竹林。
师:为什么让你觉得景色秀丽宜人呢?生2:因为他们的形状,作者把山冈比喻成了卧龙。
生3:因为他们的颜色,青翠欲滴,很美!生4:有山有水,有松有竹,好像仙人居住的地方。
师:你能运用这种方法写一处你喜欢的景色吗?【赏析】词语教学的最高境界是“表现”。
词语教学,不能只停留在“理解”的基础层面上,其最终是通过学生“语言的内化”过程来达到“语言文字的输出”功能的。
教学时,围绕中心词做了分析,给学生一个内化过程,然后导向课堂练笔,同时点出了方法,引导了途径,使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得到了完美的统一。
参考文献:[1]董铭.高年段字词教学有效性的探究[D].苏州大学,2011-06.[2]吕青,林志明.打开词语教学的“异度空间”:特级教师于永正解词艺术赏析[J].小学教学设计,2008(22).(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茭陵乡中心小学)•编辑张珍珍教学目标1.通过摆筷子的真实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存在于生活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使学生理解乘法口诀的意义,学习编、记、用2的乘法口诀,理解2的乘法口诀相邻两句之间的关系,掌握并能够熟练地运用。
3.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推理、概括、记忆等方面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课件出示摆筷子的情境图。
问题一:你们在家里帮妈妈做家务吗?(各抒己见)问题二:小明和大家一样,也是个勤快的孩子,今天小明家来了许多客人,他帮妈妈做什么家务呢?(借机教育学生要体会长辈的辛苦,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培养学生爱劳动的意识。
)二、探究新知1.摆一摆,填一填小组合作,用小棒代替筷子摆一摆,并完成书上的表格。
2.编2的乘法口诀让学生借助筷子图写出相应的乘法算式,然后借助编5的乘法口诀的经验编出2的乘法口诀。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做家务》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做家务》教学设计2](https://img.taocdn.com/s3/m/053bc497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06.png)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做家务》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做家务》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一个单元,主要围绕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展开。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参与家务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以生动的情景图为载体,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途径,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家务活动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缺乏一定的策略和技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家务活动的种类,学会分类。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家务、分担家庭责任的良好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分类,并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家务活动与数学知识有机结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情景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参与家务活动。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家务活动的图片、卡片等教学资源。
2.准备家务活动的情景图。
3.准备小组合作学习的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卡片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了解家务活动的种类。
如:清洁、整理、烹饪、购物等。
2.呈现(10分钟)呈现家务活动的情景图,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家务活动可以怎样分类?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家务活动,如:清洁房间、整理书桌、烹饪美食等。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如何分配任务?用多少时间完成?4.巩固(10分钟)学生汇报成果,教师点评并引导总结:如何高效完成家务活动?家务活动与数学知识有何联系?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还有哪些家务活动可以分类?如何用数学知识优化家务活动?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如:家务活动的种类、分类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等。
北师大版二年上册数学《做家务》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二年上册数学《做家务》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cf7ccbe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d7.png)
北师大版二年上册数学《做家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做家务》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生活中的家务活动,理解加减法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认识家务,用加减法计算家务的完成情况,以及通过家务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加减法基础,对于生活中的事物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可能对于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还不够强,同时,他们对于团队合作和责任感的培养也处于初步阶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责任感。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难点: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责任感。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理解加减法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家务活动的图片或者实物,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
2.准备家务记录表,用于学生记录家务的完成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家务活动的图片或者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家务的名称,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做家务。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家务活动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家务的完成情况可以通过加减法来表示。
例如,扫地一次记为1,那么扫两次就是2,以此类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家务活动,每组选择一项家务,用加减法记录家务的完成情况。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加减法。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几组学生分享他们的家务完成情况,并解释他们是怎样用加减法来记录的。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用加减法记录家务完成情况,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表示。
例如,用符号、图标等。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明白做家务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用加减法来记录家务完成情况。
小班语言活动儿歌《做家务》
![小班语言活动儿歌《做家务》](https://img.taocdn.com/s3/m/f1bba8f0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bb.png)
小班语言活动儿歌《做家务》一、前言小班是学前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语言的学习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儿歌作为小班语言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形式,对于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幼儿语音感、提高幼儿听说能力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
在小班儿歌中,家务类儿歌是一个常见的主题,它可以让孩子在歌声中感受家务的重要性,同时也可以帮助其辨认家务用品等器具。
本文将介绍一首适合小班幼儿的家务类儿歌《做家务》。
通过唱这首儿歌,可以让孩子对家务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还可以增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歌词及解析1. 歌曲名称:《做家务》2. 歌词:我们都要做家务收拾玩具,整理床铺擦地板,拖地,洗碗碟打扫卫生,劳动真好3. 歌词解析:这首儿歌以家务为主题,旋律简单易唱,歌曲节奏较为明快,易于小班幼儿接受。
歌词中列举了许多家务活动,包括收拾玩具、整理床铺、擦地板、拖地、洗碗碟等,这些都是小班幼儿日常生活中需要做的家务。
歌词简单明了,易于学习和记忆。
三、教学设计1. 目标通过唱《做家务》这首儿歌,让小班幼儿:1.了解常见家务活动;2.掌握歌曲内容;3.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2. 教学步骤(1)引入向学生介绍儿歌《做家务》,告诉孩子们这是一首关于做家务的歌曲,让孩子们在歌曲中感受家务的重要性。
(2)教唱教师现场演唱歌曲,并引导孩子们跟着唱歌。
在学唱歌曲的同时,介绍歌曲中涉及的家务活动,让孩子们了解这些家务的名称与内容。
(3)唱歌练习在孩子们熟悉了歌曲后,逐渐加强唱歌的节奏与速度,让孩子们充分体验歌曲的节奏感和音乐感。
同时,教师也可以辅助孩子们更好地唱出歌曲。
(4)语言表达在孩子们熟悉了歌曲后,教师可以结合歌曲让孩子们说出歌词中所提到的家务活动或相关器材。
通过组织孩子们口头表达,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
(5)复习和检测复习唱过的歌曲和掌握的知识内容。
教师可以播放唱歌录音,让孩子们回忆歌曲,检测孩子们的掌握情况。
四、小结家务类儿歌是小班语言活动中的重要形式,适合幼儿年龄段的内容能够让孩子们在歌声中学习知识,增强其语言表达能力。
《做家务》教学设计
![《做家务》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7fd3211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61.png)
做家务教学设计引言家务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教会孩子们做家务是培养他们独立、自理能力的重要方面。
本文档将介绍一套教学设计,旨在帮助教师们有效地教授孩子们如何做家务,并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目标通过本教学设计,学生们将能够: - 了解家务的重要性以及为什么需要参与其中 - 掌握常见家务的方法和技巧 - 培养责任心和自理能力 - 发展团队合作能力教学准备为了顺利进行本次教学,教师需要准备以下材料和设备: - 实例家务材料,如扫帚、拖把、清洁剂等 - 班级分组名单 - 讲解课件或黑板、粉笔 - 社会实践计划表教学步骤步骤一:介绍家务的重要性(15分钟)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向学生们展示实例家务材料,并引导学生们讨论家务的重要性。
可以提出以下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 家务是什么?为什么我们需要做家务? - 家务和我们的生活质量有什么关系? - 做家务对我们的成长和发展有什么好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们理解家务的重要性。
步骤二:介绍常见家务及方法(30分钟)在本节课中,教师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家务以及做家务的方法。
教师可以使用讲解课件或者黑板、粉笔的形式进行教学。
教师要具体讲解每一种家务的方法和技巧,并示范给学生们看。
教师可以选择以下几种常见的家务作为示范: 1. 扫地:教师可以演示如何正确地使用扫帚进行扫地,并解释如何清理扫帚。
2. 拖地:教师可以示范如何使用拖把和清洁剂进行地面清洁,并注意事项。
3. 折叠衣物:教师可以演示如何正确地折叠衣物,并讲解折叠衣物的方法和技巧。
在示范过程中,教师应该向学生们解释每个步骤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们亲自尝试。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练习材料,让学生们在课堂上练习这些家务。
步骤三:分组实践家务(30分钟)为了培养学生们的责任心和团队合作能力,教师可以按照之前准备好的班级分组名单,将学生们分成小组。
每个小组负责完成一个特定的家务任务,如清理教室、整理书柜等。
《做家务》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
![《做家务》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63542acef111f18582d05ae3.png)
《做家务》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做家务》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结合“摆筷子”的具体情境,经历编制2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编制乘法口诀的方法。
2.掌握2的乘法口诀,会用已学过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重点:结合情境,编制2的乘法口诀。
难点:掌握2的乘法口诀,会用已学过的口诀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挂图小棒口诀卡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在家里会做家务吗?(展现挂图)星期天,家里来了好多客人,爸爸妈妈都忙着招待客人,烧菜、做饭,小明也过来帮着做家务活,你们看(老师指着挂图,让学生观察)小明在做什么呢?(生:帮着摆碗筷。
)师: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做家务(摆筷子)”这一情境来学习2的乘法口诀。
(板书课题:做家务)(二)操作探究,学习新知1.看图说一说。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小明摆碗筷这幅图,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同桌互相说说,再汇报。
)生:桌上摆了9个碗,3双筷子,可能吃饭的有9人,应该摆9双筷子,已摆好了3双,还要摆6双……师:请同学们看看小明是怎样摆筷子的呢?(一双一双地摆)你们能帮助小明把其余的筷子摆好吗?生:能。
2.摆一摆,数一数。
(1)请每位同学用小棒代替筷子摆一摆。
想一想:共要摆几次。
(9次)要求边摆边说:一双筷子有2根,2双筷子有4根……(2)学生自己动手摆,边摆边说。
(学生活动,教师指导帮助,请个别同学示范。
)(3)汇报。
你摆了几双筷子?共几根?你是怎样数的?(4)比一比看谁数得又对又快!(有的学生一根一根地数:1,2,3,4,…,18根;有的学生两根两根跳着数:2,4,6,8,…,18根。
)先让每个学生看着摆的小棒与同桌互相说,然后全班闭着眼睛说,小组内说,个别说。
3.填一填。
(用小黑板出示这个表格)几双筷子123456789几根筷子24(1)观察思考。
这个表格表示什么意思?(2)试一试。
独立把书上的表格填完整。
《做家务》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做家务》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89df25a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11.png)
《做家务》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做家务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了解家务的概念和重要性;2. 学生能够掌握常见家务的名称和相关动作;3. 学生能够描述家务的进行过程。
教学重点:1. 家务的名称和动作;2. 家务进行过程的描述。
教学准备:1. PPT幻灯片;2. 卡片或图片,用于展示家务的名称和动作;3. 大型活动图片或模型,用于展示家务进行过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请学生思考,家里都有哪些事情需要做?2. 引出问题:为什么我们需要做家务?家务有什么好处?二、呈现家务名称和动作(10分钟)1. 利用PPT或卡片展示常见家务的名称和相关动作,如扫地、擦桌子、洗衣服等。
2. 告诉学生这些家务的名称和动作,并请他们重复跟读。
三、练习家务的进行过程(15分钟)1. 利用图片或模型展示家务进行过程,如洗碗、做饭等。
2. 请学生观察图片或模型,描述家务进行过程中的每个步骤。
3.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引导他们丰富描述,比如:你首先需要做什么?然后呢?最后呢?四、小组合作练习(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家务进行过程,例如擦桌子。
2. 每个小组按照先前学习到的家务进行过程的方法,用口头和动作的方式展示给其他小组。
3. 其他小组观察、记录并给予评价,鼓励互动和合作。
五、整合与拓展(10分钟)1. 让学生总结已学的家务名称、动作和进行过程,可以利用PPT或黑板进行梳理。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合理安排家务时间,如何与家人分担家务。
六、拓展练习(15分钟)1. 让学生思考家务的分类,如清洁类、照顾类等,并列举出具体的家务项目。
2. 让学生展开小组或个人讨论,探讨为什么合理分担家务对家庭和个人发展的重要性。
七、归纳总结(10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家务的概念、常见名称和进行过程。
2. 鼓励学生分享个人对于家务的体验和想法。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够了解到家务的概念和重要性,掌握常见家务的名称和相关动作,并能够描述家务的进行过程。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5.2《做家务》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5.2《做家务》教学设计2](https://img.taocdn.com/s3/m/123a25ed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01.png)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5.2《做家务》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做家务》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家务劳动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家庭责任感。
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这一节课中,学生将会学习如何分类垃圾,如何扫地,如何擦桌子等基本的家务劳动。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于家务劳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还没有系统地学习过如何做家务,对于一些家务劳动的技巧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
同时,二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因此,通过实际操作来学习做家务将会非常吸引他们。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家务劳动的基本分类和具体内容。
2.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学会扫地,擦桌子等基本的家务劳动。
3.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家务劳动的基本分类和具体内容,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学会扫地,擦桌子等基本的家务劳动。
2.难点: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家务劳动的技巧。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和“实践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家务劳动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家务劳动的技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家务劳动的图片,用于引导学生分类。
2.准备一些扫地和擦桌子的道具,用于学生实际操作。
3.准备一些家务劳动的视频,用于学生观看和模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张家庭照片,引导学生谈论家庭中的家务劳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家务劳动的分类和具体内容,让学生对家务劳动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家务劳动进行实际操作。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操作错误。
4.巩固(10分钟)通过游戏和竞赛,让学生巩固所学家务劳动的技巧。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家中的家务劳动经历,分享家务劳动的乐趣。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家务劳动的重要性。
小学三年级生活技能《做家务》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生活技能《做家务》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75a1bc1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cc.png)
小学三年级生活技能《做家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使学生了解家务的含义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分工合作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实践、交流等方式,让学生掌握家务的基本技能。
2. 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认识到家务劳动是生活的一部分,增强独立生活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家务的含义和重要性- 解释家务的概念,让学生明白家务劳动包括哪些内容。
- 引导学生认识到家务劳动对家庭和个人的重要性。
2. 家务劳动的基本技能- 教授学生一些简单的家务技能,如收拾玩具、整理书桌、叠衣服、摆放餐具等。
- 指导学生如何安全使用家务工具,如扫把、拖把、洗涤剂等。
3. 家务劳动的分工与合作- 引导学生了解家庭成员之间如何分工合作,提高家务效率。
-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完成一些家务任务,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家务劳动的意义和重要性。
-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所知道的家务技能。
2. 教学内容讲解- 讲解家务劳动的基本技能,示范操作,让学生跟随实践。
- 讲解家务劳动的分工与合作,引导学生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协作方式。
3. 小组实践活动- 将学生分成小组,分配家务任务,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 引导学生分工合作,互相帮助,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4. 总结与反馈- 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分享他们在实践中的收获和感受。
-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他们继续努力,提高家务劳动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评估他们掌握家务技能的程度。
2. 收集学生和家长的反馈意见,了解教学效果。
3. 结合学生的日常表现,评价他们在家务劳动方面的进步。
五、教学资源1. 教学PPT2. 家务劳动指导视频3. 家务劳动实践材料,如玩具、衣物、餐具等六、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七、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安全使用家务工具。
《做家务》教学设计
![《做家务》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d99456231b765ce050814a6.png)
《做家务》教学设计一、教学回顾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做家务"。
2.教学目标◆经历编制2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编制乘法口诀的方法。
◆掌握2的乘法口诀,会用已学过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能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学生背景◆学生基本上准确背诵乘法口诀。
◆上一课时,学生已经学习了5的乘法口诀,经历了编口诀,运用口诀计算,应用乘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
◆做家务这一情景与学生实际生活结合比较密切,而且学生数数时,两个连个数的经验比较丰富。
4.教学过程因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较丰富,而且部分学生已经能独立应用2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所以老师没有采取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授课方式,老师基本上没讲,而是以学生自学、练习为主。
课前教师在黑板上明确写清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如下图)。
第一步: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教师以简单的话语询问学生是否帮父母做过家务,吃饭时是否分过筷子,1双筷子几根,2双几根,4双几根,9双几跟,以了解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为课堂教学做铺垫。
第二步: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学生自己看书,将课本第14页表格、算式及乘法口诀补充完整,而后按照3、2、4、5的顺序依次做课本第15页练习题。
在此过程中教师巡视,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并进行2次集中讲解。
第三步:准确完成书上练习的同学,上机玩主题网站"大显身手"中的游戏进行拓展练习。
5.教学效果90%学生用25分钟较好的完成了本节课教学目标,并且在余下时间内利用主题网站中的教学游戏进行了拓展练习。
二、教学特点1.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整堂课以学生的自主思考、解决问题为主,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在教师的引导下有序地进行个性化学习。
学生的数学知识是在自己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主动建构起来的,学生的能力是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教师只有放手,把时间还给学生,学生才能学到属于"自己"的知识,学生的能力才能真正有所提高![ 2.教师充分发挥了导演的作用第一、精心设计主题网站中的游戏及题库。
做家务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
![做家务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e92f24d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a0.png)
做家务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劳动与技术》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节《做家务》。
具体内容包括:家务的含义、家务的种类、家务的处理原则以及如何合理安排家务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务的含义和种类,掌握家务的处理原则和方法。
2.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自觉承担家务的良好习惯。
3. 提高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和家庭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家务的种类、家务的处理原则和方法。
难点:如何合理安排家务,提高家务效率。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家务场景的图片,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家务中的经历和感受,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教材讲解(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翻到教材第116页,讲解家务的定义、种类以及处理原则。
同时,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家务的处理方法。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给出一个关于合理安排家务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并给出解决方案。
例如,小明每天放学回家后,应该如何安排自己的家务和学习时间。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自己的家务安排进行调整。
完成后,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
5. 课堂讨论(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就如何在家庭中承担家务、提高家务效率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方法。
6. 板书设计(5分钟)教师在黑板上列出家务的种类、家务的处理原则和方法,方便学生课后复习。
7. 作业设计(5分钟)作业题目:请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合理的家务安排表,并尽量提高家务效率。
答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分配家务时间和任务,确保家务的顺利完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5分钟)教师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反思自己在家务处理方面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后尝试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家务处理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解析1. 家务的含义:家务是指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中所从事的与家庭生活密切相关的一系列劳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做家务》教学设计2篇Teaching design of doing housework
《做家务》教学设计2篇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
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做家务》教学设计
2、篇章2:做家务教学设计
篇章1:《做家务》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第14~15页《做家务》(2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利用已有经验探索编制2的乘法口诀的方法,经历编制2的乘法口诀的过程,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2的乘法口诀。
2、会用2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课前准备:挂图、小棒、口算卡片
教学方法: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教师讲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直观感悟
1、教师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吃饭时一个人一只碗,还要什么工具?
2、教师引导学生边摆筷子边口答,1个人2根筷子,2个人4根筷子,3个人……。
(学生用桌上的小棒代替筷子边摆边数)。
3、教师引导学生把书上的表格填完整。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联系生活,做摆筷子活动,直观体会几个2相加的过程,感受用乘法计算的必要性)。
二、经历过程,体会方法
1、教师设疑,刚才大家用摆的方法计算几个2是多少,如果客人很多,用数的方法能很快算出来吗?有什么办法?怎样用乘法计算?
2、每两个(同桌)同学为一组,一个同学摆小棒,另一个同学写乘法算式计算。
班级交流,教师板书乘法算式。
3、教师讲解:1×2=2 可以用一句口诀表示:一二得二
一般把较小的数写在口诀的前面。
2×2=4 可以用哪句乘法口诀表示呢?
请同学们两人一组根据2×3=6 2×4=8 2×5=10
2×6=12 2×7=14 2×8=16 2×9=18 编出口诀。
班级交流编出的口诀,并说出遍口诀的方法,教师板书整理口诀。
4、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乘法算式和口诀,说说发现了什么规律?说说怎样记口诀?
教师设疑“如果记住:2×3=6 口诀;二三得六计算2×4=忘记了口诀,怎么办呢?”(估计学生说:想,二三得六,表示三个二得六;四个二比三个二多一个得二,所以“二四得八” 2×4=8。
)
(教师引导交流记口诀的不同方法,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口诀。
)
5、学生齐读口诀,把书上的横线填完整。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学习,经历编口诀、记口诀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
三、解释应用,解决问题
1、学生同桌两人做对口令游戏,一个学生说口诀的前半部分,另一个学生说后半部分。
2、学生独立做练一练第2、3题,学习用口诀进行计算,班级交流,教师评讲。
3、学生看图列式计算第4题“每人2只手,4人几只手?一只手5个手指,8只手几个手指?”,学习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请两个学生板演,教师点评。
4、引导学生讨论第5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有趣的对口令中记忆2的乘法口诀,并学会应用口诀进行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
四、反思评价,互相欣赏
教师引导学生反思“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要提醒大家?”
篇章2:做家务教学设计【按住Ctrl键点此返回目录】
课本的内容及练一练的第1、2题。
1、让学生经历用2连加的过程并借助编5的乘法口诀的经验,编出2的乘法口诀。
2、能用5的乘法口诀计算有关的表内乘法。
3、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
掌握2的乘法口诀
合作交流
实物投影仪。
圆片若干个。
教学过程
师:小朋友们在家里帮助过妈妈做家务吗?
(学生回答略)
师:小明和大家一样,也是个勤快的孩子。
今天,小明家来
客人来了,他帮助妈妈做什么家务呢?(指导学生看书)生:小明帮助妈妈摆筷子。
师:这节课,我们就要通过做家务这一情境,来学习2的乘
法口诀。
(板书:做家务)
1、观察图,发现数学问题。
师:认真观察小明摆筷子的图,你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
生:我发现小明在数筷子,1双2根,2双4根。
师:观察得很仔细,小朋友们能帮助小明接下去数吗?
2、做一做,数一数。
师:同学们用圆片代替筷子,边摆边数。
想想,一次要摆几
个圆片?摆几次?
生:一次摆2个圆片,要摆9次。
师:为什么?
生:因为1双2根,有9个碗,要配9双筷子。
师:真聪明,大家动手摆一摆,边摆边数出来。
(学生活动,教师指导帮助。
之后,请个别同学示范。
)
3、填一填,并写出乘法算式。
师:刚才小朋友通过摆一摆、数一数知道了3双、4双 (9)
双筷子的根数,下面根据刚才数的情况,把下面的表格填充完整。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
)
师:在填写表格的过程中,大家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我发现了每下面一行数字比上一行多2。
师:第一个数字2表示什么?
生:表示1双筷子是2根。
师:一双筷子有几个2?
生:一双筷子有1个2。
师:两双筷子呢?
生:两双筷子2个2。
师:能用一个乘法算式来表示吗?
生:2×2=4
师:大家根据这个表格能说出9个乘法算式吗?每个小朋友都和自己的同桌说一说,然后写在课本上。
(学生同桌交流后,独立填写算式。
)
4、根据乘法算式,编出乘法口诀。
师:根据1×2=2这个算式,你能编出一句乘法口诀吗?
生:一二得二。
师:小朋友们都很聪明。
下面请大家在小组中商量商量,编出有关2的其他乘法口诀。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参与小组学习。
)
5、小组学习反馈。
师:说说你们小组的编写情况。
(各小组反馈,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板书出乘法口诀。
)
师:通过大家动脑筋,我们编出了有关2的乘法口诀。
现在每个小朋友把这些学习成果填入课本14页的试一试中,边填可以边读出口诀。
6、找规律,背诵口诀。
师:怎样才能很快地记住这些口诀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生:我想,相邻的两句口诀相差2,我只要把前一句口诀加上2就能得到后一句口诀。
师:你的想法真不错,大家不妨来试试。
如果2×4不知道等于多少时,可以怎么办?
生1:可以把2×3=6加上一个2就是2×4的结果。
生2:还可以想2×5=10,再把10-2=8。
师:可见,找到了乘法口诀之间的关系,可以帮助大家快速地记忆。
师:老师说一句乘法口诀,你能说出两个乘法算式吗?
(老师先说一句口诀,如:二九十八,学生根据乘法口诀说出两个乘法算式:2×9、9×2。
)
示范后,学生同桌之间相互说。
2、练一练第2题。
(1)引导学生读题,弄懂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
(3)集体反馈。
师:说说你圈出了哪几个数?(学生个别反馈。
)
师:圈出来的这些数是双数,其余的数是单数。
师: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
生1:我学会了2的乘法口诀。
生2:我学会了2、4、6……这些数是双数。
……
师:记牢了2的乘法口诀,我们就可以很快地计算出有关2的表内乘法。
下一节课我们要比一比谁的口诀背诵得最棒。
五、作业
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