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件先秦———秦汉
高中历史知识:多民族大一统秦汉
高中历史知识:多民族大一统秦汉秦统一天下的必然性和条件。
秦始皇建立和巩固统一和中央集权的措施。
从正反面分析秦亡汉兴的原因。
秦皇、汉武多方面的活动。
理解和评价焚书坑儒、独尊儒术。
董仲舒的思想背景,内容,作用。
自春秋、战国经秦到西汉治国思想的变动和影响。
张骞和班超的贡献:丝绸之路。
造纸术,地动仪,张衡,华佗,王充,司马迁和《史记》,数学和封建教育。
秦汉出现的封建社会的社会问题及表现。
(土地兼并、暴政、思想专制)秦汉是对后世具有开创性的朝代,秦汉奠定了我国后来2000年封建社会的基本格局,基本特点。
如何理解?有那些史实?(统一的国家格局;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格局;多种土地制度基础上的的封建小农经济格局;以汉族为主体的民族融合的多民族格局;对外交流的开放格局;以儒家为主体重伦理的思想格局;以应用技术为主的领先世界的传统科技与文化格局。
)正文今天,历史君为大家推送《高中历史全部重要知识点》,希望各位同学都能认真学习,努力奋战期末考试!!!中国古代史分封制的内容、实质。
全面理解和说明春秋到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由奴隶社会瓦解到封建制度确立,分裂割据走向统一集权,民族融合局面出现的历史发展趋势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表现。
(马上点标题下“高中历史”关注可获得更多知识干货,每天更新哟!)正确评价春秋战国期间的兼并战争。
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作用和实质(是在经济,政治上确立了封建制度。
是怎样体现和完成春秋战国以来的历史发展趋势)。
天文、医学和诗经。
孔子(重点)、荀子,孟子,韩非和屈原。
说明:先秦时期多年未出大题,一定要注意复习到位,特别是百家争鸣,春秋战国的社会发展趋势。
此阶段也可以和秦汉或者明清时期结合起来考察。
秦汉秦汉——多民族大一统的封建社会的形成、巩固、问题和演变成分裂秦统一天下的必然性和条件。
秦始皇建立和巩固统一和中央集权的措施。
从正反面分析秦亡汉兴的原因。
秦皇、汉武多方面的活动。
理解和评价焚书坑儒、独尊儒术。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教学课件(共25张PPT) 高中历史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二)过程
“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楚汉战争:得民心者得天下
刘邦率军进入咸阳后,与父老约法三章,秦 人大喜,民心安定。
——- 《史记·高祖本纪》
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 室,火三月不灭。
——《史记·项羽本纪》 羽遂合从,坑秦人,屠咸阳。
——《汉书·天文志》
课堂小结
3、秦统一后,秦始皇多次到各地巡视,张扬自己的显赫功绩。然而万世
之望的秦王朝在一场农民起义中,轰然倒塌。秦王朝毁灭于农民起义从
B 本质上说明( )
A.秦王朝的强大名不符实 B.人民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强大的统一多民族 国家,排除A项
C.农民起义军战略较先进 农民起义并非战略先进,排除C项
中央垂直管理、中央任免考核→中央集权、国家统一
4.其他方面
经济 统一车轨、货币和度量衡,修驰道、直道
文化 统一文字(官方:小篆、民间:隶书 )
社会
颁行法律、编制户籍,迁徙六国贵族豪强, 整顿社会风俗
青铜之冠——秦陵铜车马
秦金当卢
秦乐府钟
秦青铜矛
秦鞍马骑兵俑
秦始皇
(一)原因
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 ——柳宗元《封建论》
根据材料卫国人、魏国人、楚国人对秦国是人才引 进,引进人才为秦国献计策,促进秦国统一大业。
C.合纵连横牵制削弱其他诸侯国 A、C与材料主旨不符
D.借用外来人才打击本国贵族 材料未体现打击本国贵族
2、有学者认为,先秦时期的大一统主要体现在观念层面,秦统一六国则
最终实现了制度层面的天下大一统。材料表面先秦至秦朝时期“大一统”
D.秦王朝的统治制度落后 秦王朝创新了当时比较先进的制度,排除D项。 故选B项
高中历史第3讲 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3讲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课程标准]1.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和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及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2.通过了解秦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和两汉衰亡的原因。
3.了解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在秦朝建立前后的巨大变化,了解古代丝绸之路和欧亚大陆其他重要商路的开辟。
4.了解中国古代的民族政策和边疆管理制度,认识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国古代处理对外关系的体制。
知识点一秦的统一1.条件(1)主观愿望: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
(2)客观条件:各地域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
(3)地理位置:秦国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
(4)主观努力: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吏治较为清明。
(5)秦国的强大:商鞅变法后,秦尊奉法家,奖励耕战,国家日益强盛。
2.过程(1)秦朝建立:从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秦国相继灭掉东方六国,建立新的统一王朝秦朝,定都咸阳。
(2)完成统一:征服南方越族地区,加强对西南夷的控制;在北方,击退匈奴的进攻;在原有旧长城基础上,修筑了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
3.巩固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兼采三皇、五帝名号,定名为皇帝,嬴政自称“始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决定权4疆域: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
5.意义(1)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客观需要。
(2)空前统一的封建国家促进了各民族的交流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
知识点二秦朝的暴政与速亡1.秦朝的暴政2陈胜、吴广起义(1)时间和地点:公元前209年,大泽乡。
(2)政权:“张楚”。
(3)地位: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3.秦朝的灭亡(1)项羽、刘邦等领导的反秦势力日益壮大。
公元前207年,刘邦的军队进入咸阳,秦朝灭亡。
(2)楚汉战争: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展开了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最终项羽被刘邦击败。
高中历史先秦-秦汉
兄弟相亲、和睦相处等社会公德;③促使中华民族形成
了“国”与“家”不可分的意识,直接造就了一批批忠 孝之士;④宗法制的“道德专制”“男女不平等”“等 级观念”等思想,直接导致了后世的男尊女卑、等级贵 贱、任人唯亲等现象,成为扼杀人性、民族进步和发展
的瓶颈;⑤宗法意识使“国人”形成了“非我族类,其
心必异”的盲目排外心理。
A
辨析
选项
B
C
D 答案 B
祖先崇拜在秦汉以前就已出现,错误
题干主旨强调通过祭天活动来巩固政治统治,而不 是突出宗法制度的强化,错误
【主题深化】 儒、法、道、墨诸子百家思想的认识 学派及代表 主张 特 点
道家(老子)
儒家(孔子) 儒家 (孟子、荀子) 墨家(墨子)
无为、小国寡民
“仁”、克己复礼
奴隶主贵族消极情绪
4.经济政策
(1) 商周土地制度为井田制;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逐步
破坏,封建 土地私有制 形成,这成为封建社会土地
兼并现象的根源。
(2)汉代大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歧视商人,推行
盐铁专卖 制度。
(三)思想文化上:中国传统文化的奠基与科技文化的发
展
1.从“百家争鸣”到思想“大一统”
(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儒、墨、道、
一、线索特征
农耕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典型特点。随着社会 生产力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以家庭为单位 经 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的典 济 型形式;在此基础上,手工业、商业在先秦、秦 线 汉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索 思想领域:经历了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 特 的演变,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征 文 文学方面:《诗经》和楚辞分别成为我国古代现 化 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阶段性文学成就 表现为汉赋 科技方面:形成了东方特色的实用性发明创造
人教版高中历史第二册精品课件: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问题思考] 根据史料说明婚姻观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变化的原因。 提示 变化:由重门第转向重财富。 原因:商品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拜金逐利之风兴起; 商人实力雄厚,市民阶层队伍壮大。
[问题思考] 根据史料一、二说明唐朝商业发展的概况及其原因。 提示 概况:唐朝时,商品贸易活跃,一些商人为了追逐利润而远离 家乡;出现不受时间限制的夜市;酒店和娱乐业兴旺。 原因:唐朝时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海外贸易的繁荣。
提示
3.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 史料 今世流品,可谓混淆之极。婚嫁之家,惟论财势耳,有起自奴 隶,骤得富贵,无不结姻高门,缔眷华胄者。
[问题思考] 根据史料归纳明清城市发展具有什么特点? 提示 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兴起。
提示
史论总结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特点 (1)从城市的功能看,经济功能不断增强。自先秦至唐代,城市主要是 政治中心或军事重镇,宋代以后经济功能增强,明清时期出现以经济 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如苏州、景德镇等。 (2)从城市数量和规模看,到明清时期,不仅规模巨大的繁华城市的数 量增多,而且还兴起了大量的工商业城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 (3)从城市的商业活动看,宋代打破了坊、市的界限,都市商业繁荣。 明清时期都市中的商业区相当繁华。
123456
解析 答案
2.(2018·天门高二期末)美国学者查尔斯在《文明的解析》中写道:中国 “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因素。”其依据是 A.出现了资本主义雇佣关系
√B.流通领域出现纸币
C.早市夜市普遍且昼夜相连 D.出现地域性的商帮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宋代含有近代商业因素的表现是出现了中国最早 的纸币——交子,是商业发展的媒介,故B项正确。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共66张ppt)
民族 对外 关系 交往
主讲:陈老师
01
先秦与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
目录
02 三 国 两 晋 南 北 朝 时 期 的 民 族 关 系
03
隋唐时期的民族关系
CONTENTS 04
宋元时期的民族关系
05
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
06
古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01 先 秦 与 秦 汉 时 期
先秦时期的民族关系
:春秋战国时期:第一次民族大交融,民族关系从夷夏 之辨走向华夏认同。
秦朝的民族关系
秦朝地位
秦朝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的 开始
民族分布
秦朝周边生活着众多民族,如 东北的夫余、乌桓 [wū huán], 北方的匈奴,西北的羌、氐, 南方的夷、越。
《三国志·夫余传》载, “夫余在长城之北, 去玄冤千里,南与高 句丽、东与抱娄、西 与鲜卑接,北有弱水, 方可二千里。”
东北
在东北,西汉设护乌桓校尉。
汉朝的民族关系
屯戍政策
汉朝政府在边疆推行屯戍政策,与 当地民族共同开发边疆,向北方大 量移民屯田;在西域也设置田官, 督率戍卒屯田。以军屯为主
屯戍政策的影响 (1)有利于在西域地区发展农耕,加强对 西域地区的开发和发展 (2)有利于促进民族间的贸易往来和经济 文化交流,推动了边疆开发与民族交融 (3)有利于加强边防建设,有利于就地解 决了军队的给养,为守边、作战提供了重 要的物质保障,有利于减少内地转输劳务 费和人民徭役之苦(军屯) (4)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总结: (1)春秋战国时期:第一次民族大交融,民族关系从夷夏之辨走向 华夏认同。 (2)秦汉时期:秦朝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的开始;秦汉是中 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时期;第一次民族大发展。 (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第二次民族大交 融。
人教版高中历史 通史复习课件---秦汉共20张PPT
1.董仲舒新儒学出现的原因
2.从时空角度认识秦汉经济的发展历程
2秦汉生产方式的变革对人类社会发
3.儒学的发展历程及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时代背景
展的影响
• 1.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 • 2.分析统一多民族国家经济 • 发展的原因及特点
• 3.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及特点
1.认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在中国古代社会 中社会地位
• 君主专制必然实行中央集权,但中央集权不一定要实行君主专制。
• 在中国帝制时代一般实行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随着社会的发 展,君主专制必然被淘汰,而中央将继续存在。当前中国实行中央集权 的行政管理体制,但不是君主专制体制。
阶段特征:秦汉---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时期,440年
• ★秦汉政治特征:中央集权制度 确立和巩固;统一多民 族国家形 成和疆域初步发展。
四、“重农抑商”的实质: 大保落护后小于农西经方济。,稳定社会秩序。
五、“重农抑商”的评价
春秋决狱
• 所谓“春秋决狱”,即将儒家经典尤其是《春秋》中的记事、
评述及语义用作判决案件的依据。其事始于西汉中期,为董仲舒 所首倡。董仲舒认为儒家的礼义学说是分辨是非‘善恶及贤与不 贤的最好标准,而《春秋》则是“礼义之大宗”,“天地之常经”。 他不仅把“春秋大义”推崇为国家施政的指导思想,而且用来指导 司法实施,用作诉讼活动的准则
• 民族: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初步发展。
• 外交:中外交流日益频繁,开辟了海陆丝绸之路
北抵长城
西
到
陇 西
人口达2000万
东
达
大
海
南濒南海
西汉疆域图
西 跨
北跨阴山
东
起
葱
日
高中语文古代文学课件:秦汉文学 (共30张PPT)
秦代文学
为了巩固统治,秦王朝 采取了一系列的政治经 济文化的改革,这些措 施对推动社会历史的发 展具有积极的进步作用。 但在思想文化方面,秦 却结束了先秦百家争鸣 的局面,扼杀了士阶层 的文化创造精神。最著 名的就是“焚书坑儒”。焚 书坑儒使秦的学术与文 学几乎一片荒芜。
秦始皇
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 秦庄襄王之子。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十三岁继承王位, 三十九岁称皇帝,在位三十七年。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 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 治人物。建立首个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曾采用三皇 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是古今 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封建王朝君主。 秦始皇在中央创建皇帝制度,实行三公九卿,管理国家 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书同文, 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 万里长城,修筑灵渠,沟通水系。还把中国推向大一统 时代,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创新局面。对中 国和世界历史产生深远影响,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 度基本格局,他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政论文:汉初处于西汉建国立业的初级阶段。 具有时代感的汉初文人,针对当时社会错综复 杂的局势而积极进言献策,形成了汉初独特的 文学形式 贾谊:《过秦论》 晁错:《论贵粟疏》
《史记》
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司马迁。
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 年),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 )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1] 。 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 思想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 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 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 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 历史之父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纪传体史书(以人 物为中心),
高中历史 秦汉时期
例2:“董仲舒是西汉一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我们民族性格中的 封闭自我、因循守旧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这一观点 A.肯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 B.肯定董仲舒的“独尊儒术”主 张 C.否定董仲舒的“大一统”学说 D.否定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学 说 【解析】:大一统思想的基本精神主要包括政治一统、思想一统和民族 一统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材料反映的是对儒家思想局限性的否定,因 此可排除A、B。 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学说属于“大一统”学说。
1.历程:开始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后历代封建王朝沿用。 2.概念: 是中国历史上主张重视农业而限制打击工商业的经济思 想和政策。 3.原因: ①它是封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②巩固封 建统治的需要。③目的:直接:为了保护农业生产和小 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农业又是 农经济,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根本:维护专 古代最具决定性的生产部门,直接关系国家兴衰和人民生计。 制主义政权的经济基础,安定人心,巩固封建统治。 4.表现 ①重农: 奖励农耕,劝课农桑,轻徭薄赋,奖励垦荒,兴修水利。 ②抑商: 专卖制度,限制了民营商业范围;对民营商业,不断加 征商税;歧视商人,限制商人的社会地位;组建庞大的 官营手工业,压制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汉景帝时爆发七国之乱 结果: 解决: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
(3)监察制度:刺史制 (4)选官制度:察举制(举孝廉)
二、秦汉的经济——封建经济初步发展 (一)农业 1、秦朝: ①在全国确立土地私有制 ②统一货币、度量衡、车轨 ③商业: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发展艰难。
重农抑商政策(重本抑末、强本弱末、进本抑末)
2、汉朝:“汉承秦制”,调整巩固(表现): (1)中央官制:中外朝制
汉初丞相位高权重,为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原因: 内容:汉武帝设“中朝”作为决策机构,“三 公九卿”演化为执行机构,称为“外朝”。东汉光武 帝进一步扩大尚书台权力,尚书台成为中枢机构。
《先秦秦汉南北朝》课件
南北朝时期的杰出人物
北魏孝文帝:改革家,推行汉化政策,促进民族融合 南朝宋武帝:开国皇帝,统一南方,建立南朝宋 南朝梁武帝:文学家,推动文学发展,创作《文心雕龙》 北齐文宣帝:政治家,推行均田制,促进经济发展 北周武帝:军事家,统一北方,建立北周 南朝陈后主:诗人,创作《玉树后庭花》,被誉为“南朝第一才子”
道家:以老子、庄子为代表,主张无为 而治、顺应自然、追求自由。
墨家:以墨子为代表,主张兼爱、非攻、 节俭、尚贤等政治理念。
法家:以韩非子为代表,主张法治、中 央集权、改革创新等政治理念。
阴阳家:以邹衍为代表,主张阴阳五行、 天人合一等哲学观念。
科技与文化的发展
青铜器:铸造 技术高超,造 型精美,具有 很高的艺术价
源和发展
第三章
秦汉时期
秦朝统一六国
秦朝:中国历史上 第一个统一的多民 族国家
统一时间:公元前 221年
统一过程:通过战 争和外交手段,先 后灭掉六国
统一意义:结束了春 秋战国时期的分裂局 面,实现了国家的统 一和民族的融合
秦朝的政治制度与建设
汉朝的政治演变
汉朝的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 汉朝的政治制度:实行郡县制,中央集权,地方分权 汉朝的皇帝制度:皇帝拥有最高权力,实行三公九卿制 汉朝的法律制度:实行《汉律》,注重法律公正和公平 汉朝的军事制度:实行征兵制,注重军队训练和装备 汉朝的文化制度:实行儒家思想,注重文化教育和道德修养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
政治变革:分封制向郡县制的转变 经济变革:铁器牛耕的推广,商品经济的发展 思想变革:百家争鸣,儒家、道家、墨家等学派的兴起 军事变革:战争频繁,兵法、兵器、战术的进步
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
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 纷兴起,形成了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景象。
高中历史 第二章 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 第一节秦朝的统治(第一课时) 大纲人教版
第二章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第一节秦朝的统治●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秦统一的历史条件。
2.了解秦朝的疆域。
3.正确理解并掌握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措施。
4.分析并掌握秦朝灭亡的原因。
德育目标1.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称雄的分裂局面,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的愿望,大一统思想从此深入人心。
2.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封建经济和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同时,也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
3.秦朝的暴政,引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农民用武力推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打击了封建地主阶级,迫使后来汉初的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陈胜、吴广的革命首创精神,为历代农民树立了榜样。
能力目标1.引导学生具体分析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措施的历史作用,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2.指导学生评价秦始皇,培养学生把历史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3.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引文及进行“材料解析”的练习,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历史材料以获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说明的能力。
●教学重点1.秦统一的历史条件与意义。
2.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及影响。
3.秦朝迅速灭亡的原因。
●教学难点1.全面掌握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措施,并具体分析其历史作用与影响;如何正确评价秦始皇的功过。
2.结合史实,准确认识“在阶级社会里,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力”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教具准备1.投影仪。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1.讲解法:对于重要的理性分析内容,主要由教师讲解,应注意深入浅出地分析问题和演绎思维的流畅性。
2.开放式教学法:课前指导学生查阅、搜集与本节有关的资料,为课堂讨论作好准备。
有目的地要求学生对一些问题进行分析。
如: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策的评价、秦始皇嬴政的功过等。
3.讲读法:首先由教师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分析课文、投影所示历史资料和图片,进一步理解教材。
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 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历史
军事
出兵匈奴 变被动为主动 进军南越 设南海九郡
经济 改革币制,铸五株钱 盐铁官营 平抑物价、征税
思想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中央太学与地方郡国学 尊儒尚法
公元9年 外戚王莽建新 西汉灭
五、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
25年 刘秀即光武帝
广汉、蜀郡
3、制漆业 精品 4、煮盐业 汉武帝盐铁专卖 5、秦汉造船业 三、商业和城市的繁华
商业:道路畅通 “市” 各民族贸易频 繁
货币 黄金、铜钱为主币 五铢钱 五都:洛阳、成都、邯郸、临淄、宛
第五节 两汉时期边疆各族的 发展和民族关系
一、两汉时期的边疆各族
匈奴、乌桓、鲜卑 夫余
西域各族
西南夷
“随时宜”而改: 废除秦朝苛法; 设刺史,监察制度比秦国严密; 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兼有封国制; 发展选官制度,主要是察举制; 实行编户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统治。
第三节 两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制度
“举秀才不知书, 察孝廉父别居。 寒素清白浊如泥, 高第良将怯如鸡。”(汉民谣) 此民谣的主题是什么? 讽刺汉朝的察举制度
D、 ① ③
第三节 两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制度
《汉书》记载:“秦兼天 下,……汉因循(秦制)而不囿, 明简易,随时宜也。其后颇有所 改。”试结合两汉的有关制度加以 分析说明。
第三节 两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制度
因循秦制: 继承秦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继承秦朝的监察制 继承秦朝的郡县制
第三节 两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制度
柔 政治 轻武将 重文将 扩大尚书台权力
道
加强监察制度 集军权于中央
” 经济 多次颁布释放并禁止残害奴婢诏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答案:
1.C 2.B 3.C 4.B 5.C 6.(1)长安→河西走廊→新疆→安息→西亚→大秦 (2)汉都长安远离大海,缺乏远洋航行条件。陆路交通 发达。 (3)大秦即古罗马,在今地中海地区安息即古伊朗,在 今伊朗高原,两河流域。 (4)公元166年。这是正史中关于中欧直接交往的最早 记载。说明汉朝时中欧间就有直接的经济文化联系。 (5)说明国家统一,实力强大并积极开展对外交往,经 济繁荣,特别是丝织业发达;张骞通西域及汉对西域 的管辖。为汉代丝绸之路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一、知识内容提要 1.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 2.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 3.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 4.秦汉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 5.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 6.秦朝的统治; 7.两汉政治经济制度; 8.两汉时期边疆各族的发展和民族关系; 9.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 10.秦汉时期的文化。
A.健全机构,加强集权
B.加强国防,扩充军备
C.任用贤臣,勤政爱民
D.发展经济,重视教育
2.公元前7世纪,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决定性战役 是( )
A.马陵之战
B.城濮之战
C.桂陵之点
D.长平之战
3.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
A.秦孝公支持
B.符合人民利益
C.顺应社会发展趋势 D.反映了新兴地主愿望
(秦朝)
(东汉)
(2)经历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形成于夏,发展于
商,强盛于西周,瓦解于春秋)再到封建社会(形
成于战国,初步发展秦汉)
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网校版权所有
2.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特点 (1)大国争霸(春秋五霸,战国七雄)
(2)改革与变法-巨大的社会变革(从管仲到商鞅变法)
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网校版权所有
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网校版权所有
4.秦汉时期,活跃在中国北方,并对当时社会发展有着深运影 响的少数民族是( )
A.回讫族 B.匈奴族 C.东胡族 D.羌族
5.儒、法、道思想特点,其中一项不是这三派思想的是(
)
A.提倡德政、礼治和人治,强调道德感化
B.提倡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提倡法治和暴力统治
C.主张“兼爱”、“非政”、“尚贤”
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网校版权所有
(4)对外关系(丝绸之路)
(5)文化特点(四个特点:统一与多样化、中外 交流、世界先进水平、气势恢弘。五个方面: 科技、哲学宗教、史学、文学、雕塑绘画。)
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网校版权所有
三、作业设计与答案
1.夏桀和商纣的暴虐,导致两朝覆亡,它给后世君主 的启示是( )
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网校版权所有
(3)封建经济发展 (4)思想文化繁荣(百家争鸣) 3.秦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的建立与巩固 (1)秦的统一 (2)措施 (3)评价(统一战争、秦始皇)
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网校版权所有
4.秦汉时期社会主要特点 (1)政治(中央集权与汉承秦制) (2)经济(封建经济初步发展) (3)民族关系(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匈奴、 西域、西南夷、百域)
D.提倡顺乎自然“无为而治”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秦)其正常欲道使于汉,而安息欲以汉赠彩与之妄 市,故遮阂不得自达。至桓帝延熹九平,大秦之安敦遣使自日 南徽外献象牙、犀角、玳王昌、始乃一通焉。
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网校版权所有
材料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二,写出丝绸之路经过地点? (2)汉代(武帝前)对外交通为何以陆路为主? (3)根据上述材料,指出“大秦”、“安息”的 地理位置,古今名称。 (4)“大秦王安敦遣使”至汉是何时、有何意义? (5)分析丝绸之路形成的主要条件。
中国古代史第一、二章:先秦———秦汉
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网校版权所有
教学目标:掌握先秦与秦汉部分主要知识内 容,认识中国古代文明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 化。培养学生认识历史,解答历史问题的能 力。 教学重点、难点:夏、商、周、春秋战国, 秦汉历史的变迁与发展
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网校版权所有
先秦——秦汉
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网校版权所有
二、重点与考点知识 1.人类历史(社会形态为例)发展、变迁
(1)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
年→公元(前夏)771年→公元(商前) 475年→公元(前西周)
东周770BC(春秋) (战国封建制)
221年-207年→公元前202-公元9年 →公元25年-220年